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科学实践科学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实践科学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学实践科学理论

第1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1)进度计划的制定。建筑的承包商需要依据合同里规定的工期和现场的实际施工条件来制定具体的进度计划。其中,计划的内容涉及到各个方面,包括开工前准备工作的确定、施工方法的选择、协调好施工中的各个工种、安排好物资的供应以及确定好施工的目标工期等,这些都需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在进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些可能影响到进度计划的因素,比如工程量发生变化、材料供应出现问题、设计出现了变更等因素,这些都会使计划进度和实际的进度之间出现差异。所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通过网络计划技术对进度计划进行补充和调整,以确保工程项目能够在规定的期限内顺利竣工。

(2)组织实施进度计划。在经过监理和业主双方审批之后,就可以按照具体的进度计划进行施工。此时,工程的承包商需要与业主和监理时刻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定期的将工程的进展报告给他们,对于业主及监理所提出的要求和指令要及时的处理好。对各分包单位要做好监督工作,协调好他们工作,对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要做好合理的调配,确保准确、到位。为了更好的实施进度计划。

(3)对实际施工的结果和计划之间的偏差进行检查分析,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并及时作出改正。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主要包括:①施工的组织不合理。比如没有明确的施工目标、任务分配不清晰、施工场地没有布置好、机器和人力没有协调好等,这些都是组织不到位的表现,会影响到施工的进度。②施工技术出现问题。由于一些工程承包商没有正确的评估好工程的技术难度,贸然使用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导致施工过程出现了问题,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最终不得不进行返工。③施工条件的问题。由于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或者是合同里不可抗力的约束,使得施工无法正常的进行,从而影响整个施工的进度。④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2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

(1)要制定出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达到相应的施工目的。使在施工之前,以实际的情况为依据,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得到企业的相关主管部门许可后,将其交给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对一些新材料的使用或是对一些比较关键的地方进行施工时,要至少提前一周制定出施工方案和技术的相关保证措施,并将具体的证明材料交由监理工程师的主管进行审批。

(2)根据优化的组织设计与组织方案来做好准备工作。将分部分项的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依据企业的具体规范和施工作业指导书,让他们制定出各工序工种的具体质量保证措施,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图纸的会审、技术的培训等,并将作业指导书和质量技术交底发放给相应的施工班组。如果要推广新的工艺或技术,则需要事先将相关人员组织起来进行学习。要明晰各项施工的工序、方法、质量要求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于施工的相关机械设备要合理的调配好,平时注意维修和保养,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良好的运转和工作。

(3)要按照施工程序进行规范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隐蔽的工程必须由监理工程师或其他相关单位签字之后才能继续展开下一道工序。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施工质量的部位需要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点,派专人进行看管。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检查之外,还应该在一些重点工序开展之前,对一些重要的项目展开复核,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防止细小差错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3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危机管理

(1)转变管理观念,加强危机管理的意识。危机管理意识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变管理的观念,加强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危机管理意识的要求对危机要有很强的敏感性,只有对各种危急时刻保持敏感才能在危机出现的时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应对,所以,对于建筑施工的相关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

(2)加强对危机管理意识方面的推广,创造危机管理的良好氛围。危机管理意识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最直接的就是创造较好的危机管理氛围。建筑施工的相关单位可以在建筑设施和其他各个角落展现危机管理意识方面的一些内容,比如贴出相应的口号和标语、放置一些危机管理的警示牌等。为了强化危机管理的成效。

(3)加强对危机预防的重视,创设预警机制。危机管理意识应用于建筑施工管理中最本质的是创设危机的预警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地展现出在施工管理当中的危机管理。因此,想要更好地预防各种危机,就必须建立灵敏度高、预警准确的危机预警机制,通过这一危机管理体系来使危机管理意识具有更好的可执行性。

第2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中学数学教育为适应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了数学探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更加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进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意志和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中学数学素质教育.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由于数学研究性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解决问题性,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应当前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教学的需要,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因此,研究性学习应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核心,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依据与理论依据

1.实践依据

中学生逻辑思维已趋于成熟,对结构整体认知基本形成,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依据.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量引用类比、归纳、总结的表达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具备了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告诉我们,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数学知识不能进行强制性转移,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不断交流得来,通过自己的思维树立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对学习数学兴趣加以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完善数学构建的过程,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

(2)“再创造教学”理论

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此环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创造的能力,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

(3)问题解决理论

研究性教学可以不仅把问题落实到数学课程中,而且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课程中自主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课程中不断获取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达到教学的目的.

(4)因材施教原则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师的教学思维固定不变,工作素质不高,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教学问题,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只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思想品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所以,老师应改变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使学变成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保证研究性教学工作顺利的展开.

三、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选择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材中许多内容,只要进行“稀释还原”,即挖掘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挖掘隐藏在教材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就能发现它具备研究性课题的特点,可用研究性学方式进行教学.

2.选择教材内容的拓宽、引申进行研究性学习

对教材中有智力价值、重点内容进行拓宽、引申是选择研究性课题的着眼点,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示数学的本质,展示数学的思想方法.

3.选择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性学习

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的兴趣,转变自身的思维.

4.选择实习性作业作为研究性课题

选择实习性作业,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遇到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选择跨学科综合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

选择跨学科内容的研究学习,采用数学教学的方法,可有效解决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问题,促进学科的基本建设.

以上是笔者从现行的教材出发,初步探讨了如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进行数学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尽己所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只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3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处(室): 姓名: 得分:

一、 单项选择题(将选项题号填入.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科学发展观的( )是发展。

a.第一要义 b.重要任务 c.主要目的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全面发展 b.以人为本 c.协调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和谐稳定发展 b.健康快速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

a.突出重点 b.全面安排 c.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 )的发展。

a.又快又好 b.又好又快 c.全面快速

6.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发展作为党( )的第一要务。

a.执政兴国 b.服务社会 c.先进性建设

7. 转变经济( )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a.增长 b.发展 c.经营

8. 合肥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是( )。

a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 b.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c.共建新滨湖,齐心谋跨越

9. “十一五”期间,合肥将建设成为( )。

a.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b.全国重要的物流基地、能源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c.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大城市

10. 土地储备中心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工作目标是( )

a、大合肥、大建设 b、大合肥、大储备 c、大环境、大招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 )发展的各个领域。

a.经济 b. 政治 c.文化 d.社会

2.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 )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a.本质 b.目的 c.内涵 d.要求

3.( )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

a.稳定发展 b.科学发展 c.和谐发展 d.和平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是( )的本质要求。

a.立党为公 b.执政为民 c.社会公平 d.民主执政

5.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 )。

a.发展为了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c.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发展成果由人民均享

6.国家软实力是指一国的( )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

a.文化 b.价值 c.社会制度 d.发展模式

7. 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是( )。

a.提高思想认识 b.解决实际问题 c.创新体制机制 d.促进科学发展

8. 合肥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牢牢把握的主要原则是( )。

a.坚持解放思想 b.突出合肥特色 c.贯彻群众路线 d.正面教育为主

9. 合肥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 )

a.区位 b.产业 c.科教 d.能源

10. 我市土地储备面临的严峻形势是( )

a.大储备体系尚未形成 b.多头储备带来强有力的竞争,总量和份额均受到冲击 c.拆迁难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收储工作顺利开展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八个统筹:

2. 合肥“141”发展战略: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第4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

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设计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任务型教学的途径,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也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

二、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途径运用于教学中,能大大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在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中,关键在于任务设计,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动化和自主化。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设计要具有趣味性,真实性,能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任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下面以SEFC Book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的Reading一课为例,说说我的一些做法。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动画的三幅图片:Polluted water; Polluted air; Cut down trees,让学生欣赏,然后我提出以下问题:

1) 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acing the earth? Why do you think so?

2) What causes the problem?

3)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4) What new words do you think will be useful when you talk about saving the earth?

这些直观生动的图片,贴近生活实际,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主动求知欲。

2.任务设计时要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要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任务越容易,可操作性就越强,获得成功体验的人就越多,学习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这样学生就会显得跃跃欲试。起点不同的学生,可以参加不同的任务,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我为学生定下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1) Learn useful expressions:summarize, content, introduction, take notes, take action, wipe out, put an end to, advise sb.(not) to do sth.

2)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 Help students learn how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earth, and use their own words to expres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3.任务设计更具有互动性、多样性、能培养素质能力

互动性是指语言交际方式是双向性。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活动形式是pair work 和group work 。这是一个交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智能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成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如在进行组际交流中,有的组提出:Why are conferences like the Earth Summit important?看到学生余兴未尽,我赶紧在屏幕上呈现一组“黄埔江水污染”的画面,让学生自设话题,并讨论。学生情绪很高,纷纷提出问题,我把其中两个较典型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 Suppose you were the mayor of the Shanghai City,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to stop the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2) As a citizen, what should you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还特意用红色和大号字体来呈现两个问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和符号语言不仅引发了学生对当今世界的污染问题的深入思考,而且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学生讨论2分钟后,各组代表发言:

代表1:If I were the mayor, I would further look into the problem and take immediate actions.

代表2: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matter.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代表3:Everyone should be educated to have a good sense.

代表4:We mustnt throw anything anywhere, but throw it into the dustbin.

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讨论得很热烈,很深入,内容也丰富多彩,充分表现了当代青少年关心时事、爱护环境的纯真情感。有些学生甚至把环境与去年的“SARS”病毒联系起来,给这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的这一步倡议、引导了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实用性、交际性原则。

三、对任务型教学的反思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

1.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从实践课堂中看,课堂气氛热闹,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参与性高,口语表达能力强。合作意识较强。

2.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关注学习过程,丰富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课堂呈开放式,注重情景创设,重视任务设计,以运用语言为核心,以交际的互动为目标。

4.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标准,使其产生成就感和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不足之处:

第5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理论分析 实践

1.引言

因材施教的思想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先人们即有了这一教育思想。“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即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杰里米# 本瑟姆( Jeremy Bentham)提出了效用概念,推崇分级教学做法, 已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初中数学等基础课的教学中。

在21 世纪的今天,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每个公民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如何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自由的、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所谓分级教学, 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按照能力水平的高低将学生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级别或层次, 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班教学。分级教学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优化、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有效的分级教学, 能使教师节约精力、突出重点、积累经验, 能让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 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几点思考和探索。

2数学课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和原则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初中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2.1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对数学的教育也应该因人才需要而不同。初中数学教学在初中学生完成数学学习的基本任务后,要按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就业发展来进行区别培养。所以分成教学是社会对教学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教师向班集体的每一个学生以统一的信息传递形式和传递速度去传授知识,而不同个性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被动学习,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合理发展,甚至让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理论上分析其原因是未能真正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必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

2.2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要求一致原则、个性化优化原则、递进原则、隐蔽性原则和反馈性原则。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每个学生达到课堂的学习目标要求。根据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实际出示相应合理的教学材料,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很多教师在分层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别,忽视了分层教学的宗旨是突出学生个性的发挥,忽视个性的分层必将扼杀学生的个性,也必将是失败的教学。

3分层教学的实施

3.1 分层

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兼考虑数学测试成绩等情况进行适当分类,再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大致分成三个层次,如表1所示:

这三个组成员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学生后期学习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对于这三组学生所学内容相同,但要求不同。

3.2 教学设计分层

(1)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提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B组学生能学会;A组学生基本能学会为前提。如在“勾股定理”一节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学生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进行简单计算;B 层学生能理解、掌握勾股定理,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C 层学生能理解掌握定理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能力,要求能灵活运用性质。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课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由猜想开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剪、裁、叠合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部分让A 组生来完成,既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他们对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性质的分析和证明由B 组生来完成,可以巩固他们以前的知识和培养他们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辅助线的添加和用其他方法进行证明由C 组生独立发现完成,让他们在发现中领略到数学的方法美,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各类学生都参与了教学,在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活动中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去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品质。

这样,注意调动A、B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尤其A组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组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组学生在听课时不等待,A组学生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组“吃得了”,B组“吃得好”,A组“吃得饱”。

3.3练习和作业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

4.结语

实践证明,通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面向全体,让人人掌握数学,并且在数学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学困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使全体学生稳步提高。虽然教师投入的精力很多,但很值。因为整个教学中所使用的是教师自己精心组织的材料,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达到了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建东.因材施教重要性浅析[J].新课程研究,2011,09

第6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统计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从量的方面着手研究客观事物的方法和理论。统计方法是为适应各门科学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其他有关科学和实践工作者认识客观现象的强大武器。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可以使统计思维和统计知识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提高统计思维的效果,使学生自觉地对事物的数量方面产生兴趣,乐于进行数量分析,进而使统计思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本文由收集整理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历届学生普遍反映比较难学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如何搞好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研究性教学概述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接受性教学方法而言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是借鉴科学研究的方法,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推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研究性教学法至少具有以下内涵:一是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二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三是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在教学科研结合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间相互交流,师生互动;四是提供教师、学生研究问题的条件,激发创新的欲望;五是教学的目标不在于必须得出一定的结果,而在于其研究、探讨的过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与强调知识传授和注重知识蓄积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教学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造能力为根本价值追求的教学模式[1]。

2.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1)学生学习的探究性。研究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设立课题,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观点,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实验、讨论分析来验证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2]。学生在这种探究活动中,科学研究思维方式得到训练,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

(2)老师组织的开放性。包括组织形式上的开放性和内容组织上的开放性。形式上,要求老师不要局限于讲台上,而是深入学生中间进行探讨和互动。内容上,要求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在研究性教学中,问题的提出和课题的设计等都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相关,而问题的解决和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依赖教材、学校以外的知识和资源。

(3)教学活动的实践性。研究性教学十分强调实践。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和科学研究进展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常常是学生课堂讨论问题和开展课题研究的源头活水;另一方面,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提倡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3]。

统计学课程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

(1)统计学课程内容安排缺乏对学生专业背景的考量。表现为沿用老教材闭门教学,无视会计、营销、商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各个专业的实际需要,使其实用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失去了应用学科的特色。

(2)统计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的阐述,很少给予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导致很多学生不会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决策时只考虑到某种情况的可能性而不知根据统计数据作出客观判断;进行调查时,不会选用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资料等。

(3)统计学课程教学与统计软件应用的结合力度不够。数据的搜集、处理、分析须借助于相关的统计软件(如excel、spss、eviews、sas等)来实现,所以如何使用这些软件与掌握统计理论同样重要。在实际教学中,统计软件的应用被忽视,导致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处理问题时,不知从何下手,即使依葫芦画瓢,把数据置入程序,也不能判断结果的好坏与正误等。

(4)教师自身的统计学应用能力不足。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来到学校,自身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很少了解和掌握企事业单位、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难度,会出现“力不从心”,教学过程中的统计应用也只能是一些理论上的应用,与实际应用差距甚大。

(5)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陈旧。现有考核形式仍采用

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学生往往采取机械性的记忆通过考试,至于如何应用则无心顾及。

基于以上问题考虑,现有的统计学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实施研究性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2.可行性

(1)统计学知识需要探究性学习。统计学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有关统计学“是什么”的知识,如统计学概念,什么是时间数列,统计指数等。这类统计知识,学生通过听讲或阅读就可以掌握和记忆。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操作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如有关操作,程序,步骤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涉及到学生掌握统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如怎样编制统计指数,如何用时间数列进行动态趋势分析等。策略性知识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如统计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知识等,后两类知识,特别是程序性知识单靠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掌握,而通过学习者亲自参与探究或实践,能更好地掌握。这种从实践中获得的统计知识,学生更能容易理解和记忆,并更容易被应用到实际之中。

(2)统计学课程内容需要开放性教学。统计学老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在学生中来回走动,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密切地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自愿组成小组来向老师提问或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讨论。统计学的教学内容都与经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通过目标的制订,引导学生在既定教学框架下面,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而调查及整理的内容自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个人爱好进行灵活地选择,只要完成学习目标就算完成任务。

(3)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统计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方法论学科,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在生产、生活、学习中无处不用到统计。统计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更强调“用什么”、“怎么用”,统计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要突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把统计知识运用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

研究性教学法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实施

1.统计学研究性课堂教学实施模式

(1)教师提出研究性学习目标和要求。由教师根据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研究的基本素材,提出研究目标与要求,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提出有价值的可研究的问题。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统计知识,经历更多、更真切的统计体验,提高统计能力。

(2)学生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初步想法,自主地学习与问题相关的内容,积极地去发现和再创造。问题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分析、讨论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方法,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3)老师引导。教师引导在研究式教学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环节,它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但在研究性教学中不再是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采用启发式,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不再是简单地听或记,而是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把所要探讨的问题与教师的提示相结合,主动思考。加强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

(4)组讨论。各小组分组讨论,由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黑板上列出研究成果,师生共同对所有的成果进行分析汇总,寻找规律,对知识进行提炼与总结,为下一步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5)社会调研。研究性教学不是局限于狭义的课堂,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课堂。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后,围绕统计学学习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到一些典型区域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学生增加对问题的感性认识,扩大思路,提高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考察不能仅仅是实地观察的过程,而应渗透着对现象实质的思考。调查结束后,形成调研报告,全班交流,组织答辩,对发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6)总结、巩固和提高。这一阶段既要对前5个阶段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进行总结,对学生在统计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态度、能力、信念给予确认,对学生在

学习和社会调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共同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进步的理念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提炼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拓宽思路,体验成功和探索创新,从而提炼和升华思维,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以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提供帮助。

2.统计学研究性教学的考核模式

研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如果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自始至终教师只是口头泛泛地评价学生的表现,会使学生误认为对于平时任务的参与是大锅饭,只要参加了就行,这样,积极参与的学生会感到难以体现自身的成功与满足,从而失去了继续探究的热情。而在活动中态度不认真的学生更认为参不参与是无所谓的,结果研究性教学很可能就难以继续。如果在评价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时,将活动成绩与期末总评挂钩,情况就会大有改观。我们的做法是,统计学原理研究性教学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生参与研究性教学的表现经过量化纳入期末总评,最终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即期末考试成绩占40%,学习过程占60%。平时每进行一项内容,教师有相应记录,力求做到尽可能地公开、公正、公平,各项内容教师接受学生异议并负责解释。

经过几个学期的实践,大部分学生对于此评价模式感到满意,在课堂表现与课后任务的完成上都很努力,学生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骨干学生成为本系大学生科研创新的主力。表1列出了考核改革后三年与改革前两年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考核成绩对比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届学生的成绩分布均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平均成绩和及格率在改革后有了一定的提高;标准差相对稳定,但改革后还是有一定的提升,说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能够更好地区别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程度。经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综合运用、 科研思维、 创新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 勇于提问,大胆与教师交流,尤其在课程论文汇报课上更是思维活跃,表现突出。

第7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市场营销学涵盖了管理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不同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或者说是其他相关学科共同作用之后形成的全新的学科。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将市场营销学定义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主要是因为市场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已经满足了系统化知识集成的过程。即市场营销学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之后,已经具备了其理论知识的一致性、普遍性和精炼性,符合科学学科体系对于学科发展的定义。因此,从学科定义的角度来看,市场营销学在科学体系上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1.1市场营销学的建立和发展

科学的发展其实就是范式的转化和运动,而范式就是对于科学的共同体中一些常见的问题的解答,这个解答必须是被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因此,范式是包含了定理理论和应用于操作的整个过程,它是在特定的时期内的任何一种学科知识所能接受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标准。市场营销学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种范式模式,例如古典的营销范式模式、交易类型号的范式模式,以及关系营销的范式模式,这些运动和转化促进了市场营销学科的成型和完善,同时也推进了其学科建设的进程。市场营销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中期,霍德华在1957年在《营销管理:分析与决策》一书中,提出了市场营销这一个词汇,并指出市场营销的定义,霍德华认为,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经济环境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活动,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随后市场营销的定义和内涵被不断丰富,1960年麦卡锡在《基础营销管理》一书中提出了一直到今天人在被广泛使用的4P’S策略,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已经形成了以促进交易营销为核心目标的市场营销管理范式。

1.2建立职业院校市场营销学科体系的逻辑基础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需要建立在规范的逻辑基础之上,市场营销学也不例外,其建设要求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科的基础,建立完善的理论依据。任何一个概念,只有当它具有高度的普遍性和一致性,才能够成为一个学科知识的逻辑起点。市场营销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很多其他学科的概念,正如菲利普科特勒所说的那样,经济学是市场营销学之父,这也反映出了经济学在市场营销学上的应用广泛,经济学为市场营销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支撑,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早期的很多市场营销方面的学者都是经济学家出身。其实,在一些学者和专家看来,市场营销学就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这个观点上来看,“交换”,其实就是市场经济发展和演变的一个逻辑起点,也是市场营销学科的一个核心概念。事实上,建立一个正确的逻辑起点是学科知识构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由于市场逻辑的起点具有学科概念所普遍要求的抽象性、简单性和统一性,因此,交换就是市场营销的逻辑起点,而市场营销中常见的诸如需求、欲望、目标和定位与细分、价值等都只不过是交换衍生出来的一些概念而已。这些概念最终构成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学科发展的基础。

1.3职业院校市场营销学研究的层次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入了管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但是不同的学科之间却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学科属性上,市场营销学属于交叉学科,也就是在学术上常说的边缘学科,而经济学和管理学都是独立的学科;二是在构成要素上,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中,其构成要素主要是营销理论和营销战略,包括不同策略之间的营销组合,而经济学主要是经济学思想发展史和经济学理论,管理学则主要由管理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以及管理思想发展史等要素组成;三是在研究方法上,市场营销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管理和系统研究等研究理论,而经济学研究方法则主要采用的是规范化的实证性研究,管理学则更加注重运用相关理论对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四是在实践意义上,市场营销主要集中于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的营销绩效,经济学侧重于对学术思想的传承和相关决策的过程,而管理学则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绩效。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依次是经济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可以看出,市场营销的发展历史最短,其发展过程也是伴随着经济学和管理的过程而实现的,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市场营销的发展还不够成熟,还无法完全脱离经济学和管理学而独自发展。对于经济学,认为常常按照研究的范围,将其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对于市场营销学,在研究层次上也可以将其分为宏观市场营销和微观市场营销两种类型,前者是引导某种经济市场上某种需要供给能力到相应的需求上,实现社会的短期或者长期的发展目标,强调社会的整体性,后者则是立足于某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为了某一个目标而进行的活动。

2职业院校市场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策略

(1)丰富市场营销内涵。市场营销学科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很多相关学科发生联系。当前,在职业院校市场营销学学科结构中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市场营销学科细分化,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市场营销的理论和观念不断更新,这些理论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市场营销的内容,推动了市场营销学科知识的发展;二是在市场营销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相互交叉的学科,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学科之间的概念和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三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营销在全新的环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进一步丰富了市场营销的内涵,促使人们去发现更加完善的营销体制。(2)强化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研究。构建市场营销的理论基础,明确市场营销过程中的相应职能,包括市场营销的概念形成阶段和初始的逻辑起点,探索市场营销学科的普遍性和统一性,运用特定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市场营销的构成要素、原理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研究。这种对学科知识概念的确认和完善对于市场营销学的学科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3)丰富市场营销的学科网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营销学科知识的研究领域被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边沿学科开始呈现,通过市场营销理论的融合和交叉,能够实现分化理论的融合,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多层次交叉立体学科网络,例如当前比较流行的保险营销学、房地产营销和银行以及汽车营销等营销理论。这些细分的市场营销理论通过处理和整合,对于完善市场营销学科体系,优化市场营销理论,实现营销实践以及营销专业培训等都具有明显的意义。

3结语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科,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从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其学科领域内的相关专业将会有更加细致的分类,使得市场营销的学科理论不断拓展。职业学院在建立市场营销学学科体系的过程中要首先确定市场营销的内涵和类别,强化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研究,丰富市场营销学科知识网络,提高职业学院市场营销的应用水平。

作者:陈莉 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望成.市场营销学科的逻辑起点[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9-21.

[2]阿尔弗雷德•S•艾克纳,著.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M].苏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第8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关键词】尝试教学;授课;实践

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学会终生受用的东西——自学、创新能力。在尝试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导入新课时,有意设疑。疑应该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疑应该在旧知和新知交汇之处,让学生“疑中生趣”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生疑、解疑、质疑,大胆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在尝试教学中,为解决尝试题,教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学课本例题,然后有小组代表汇报结果,其他小组有不同见解的可以有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时时质疑,让学来解答,这样既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氛围中,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吸收了不同方法的解题技巧。

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变逆向思维过程为顺向思维过程,这样既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又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达到在尝试中成功的目的。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尝试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区别在于先让学生尝试,有一个好的开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的起步,起步的好坏,将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此,设计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关键环节,若尝试题设计得好,就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自学课本的兴趣进而获得尝试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按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尝试题,设计尝试题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和教材的难易程度,还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结合以往教学,总结出,要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收到启发,需要首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给学生创设问“问题”的时空。促使学生为“问题”而思,为“问题”而问,为“问题”而学。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诱导他们,一题多问,特别要注意设计一些常规性的而对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要留给学生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参加者”和“发现者”。

三、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思维和心理障碍,教师运用画龙点睛和排除障碍的方法加以点拨,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去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加强学习方法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教学应使学生“跳一跳”得到“果子”。

四、 讲究实效,灵活运用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应该按照教学要求和班级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千万不能生搬硬套。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对学生思维训练,要讲究实效,防止摆花架子讲形式,强调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尝试教学法。因为尝试教学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不适于起始概念教材的教学,不适于实践性较强的教材,所以把尝试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有机结合组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法。 让我们以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地探索解答方法,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探索、思考。通过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这样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锤炼,思维个性得到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发展学生思维,又培养学生能力。这将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

一、强化数量关系,为学生尝试做好铺垫。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单位“1”的量是谁,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如:将下列句子说完整,并找出分率间的对应关系。

(1)“一堆煤,运走了2/5”表示“运走的煤占一堆煤总量的2/5”,代为“1”的量对应一堆煤的总量,“2/5”对应运走的煤的量。

(2)“男生人数的3/4是女生”表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4”,“1”—男生人数,“3/4”——女生人数。

二、加强方程思想,建立尝试学习的思路

分数除法应用题就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与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谁是单位“1”,在列出方程解答。

例如:小红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4,正好是75页,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教学时,帮助学生这样思考:根据“已经看了全书的3/4”表示已经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4,就是把全书的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可以列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全书的页数×3/4=已经看的页数。然后设全书由X页,列出方程:X×3/4=75,接着让学生解出这个方程。

在学生掌握了用这个方程解的方法后,在根据除法的意义,让学生思考怎样用除法解答。这样进一步加强用方程和除法解之间的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三、综合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与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一样,是基本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扩展,解题思路基本相同。

例如;一项工程实际造价是126万元,比原计划节约了1/8.这项工程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引导学生这样思考:根据“比原计划节约了1/8”,表示节约的造价占计划造价的1/8,把计划的造价看做单位“1”计划造价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节约了1/8就是节约了造价的1/8,既1/8X。再根据整数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出:

计划造价-节约的造价=实际造价

X-1/8X=126

然后让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独立列出方程并解答。

第9篇:科学实践科学理论范文

(一)课内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原理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内、课外、校内和校外四种形式。目前,我院“原理课”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课内实践,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时事评论”、“主题演讲”、“辩论赛活动”和“拍摄DV”等形式。但是,并没有突出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主要不应被理解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而应被理解为‘教学内容中的社会实践问题’的教学。从学理上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是一个教育教学途径和方法意义上的范畴,而是一个教育教学理念和内容意义上的范畴,它不仅不与课堂教学相对立,而且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的。[1]

(二)课内实践教学受各种客观因素制约

“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务部门的教学计划、财务部门的经费保障、教学院系的合作和学院的高度重视。“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要落实到位,不仅需要任课教师的精心投入,而且需要完善的保障机制。实践教学必须同理论教学一样有相对完整、独立的教学计划,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建立完整、配套的实践教学计划,才能克服实践教学的随意性、随机性,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2]实践教学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第一,缺乏组织保障。人们普遍认为:“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是任课教师的事情,仅由任课教师负责。思政类公共课采用合堂授课形式,班级人数过多,一般由2~4个班级组成,在课内实践活动中很难管理。第二,缺乏经费保障。在“案例教学”、“时事评论”、“主题演讲”、“辩论赛活动”和“拍摄DV”等课内实践教学中,由学生自己组织、自筹经费,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影响了课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建立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经费保障机制迫在眉睫。第三,缺乏与教学院系的合作。应该摒弃传统的对全院的学生采用“一刀切”模式,应该针对不同的院系,提出不同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加强与教学院系的沟通与合作。

(三)课内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不完善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独立学院“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保障。由于课内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很难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就我院的考核标准来看,“原理课”最终成绩(100%)=期末考试(50%)+期中考试(20%)+平时成绩(10%)+考勤(20%),教师一般把期中考试(20%)视作课内实践的成绩,存在着考核标准上的模糊性,难以有效的体现学生课内实践的效果。

二建构独立学院“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

(一)组织建设

良好的分工协作是“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保障。成立由院领导、专家督察组、思政教研室、教务处、科研科、团委、学工处、宣传部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对课内实践教学总体规划、科学指导和监督,及时解决课内实践教学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课内实践教学各环节及内容互相协调、秩序井然。

(二)经费保障

实践经费是“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物质保障。学院要落实和逐步加大对课内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实践教学经费按每位学生预算,由学院统一拨款、专款专用,根据实际需要制定详细的账目明细,并要做好监管。

(三)考核机制

制定完善的考核机制是“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效性保障。实践教学的成绩考核、评定具体要求是:社会实践教学对学生评价重在态度、过程的考核;根据实践效果来区分等级;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实行全程纪律考勤、态度观察,由相关指导教师负责;应有书面的心得、总结、报告、作品作为考核重要依据;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作弊论处,记零分;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实践教学不及格者,不能取得相应学分,随下一届学生补实践教学这一门课程。[3]

(四)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原理课”提升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在课内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担当着多重角色,即参加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原理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能力,因此,对教师进行专门的系统培训显得尤为必要。

(五)课内实践教学模式

1时事评论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同,但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论,学生存在着经验和认识上的不足。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的基本立场、方法和观点,对当前国内外时事、社会热点问题作出分析和评论。要把时事评论贯穿于每一节课中,引导学生关注、思考热点,并与现实结合起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案例教学

理论的抽象性是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案例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有效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应本着真实可信、客观生动、启迪思考的原则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要求学生撰写课后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促使学生反思、总结、归纳和完善。[4]

3视频赏析

屏幕的立体性和直观性决定了视频赏析教学效果的趣味性和有效性。通过选择有特定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影像资料,比如历史纪录片、现实国情片等,培养学生理论———历史———现实的———体感。[5]独立学院学生理解抽象理论的积极性不高,直观的屏幕能够吸引学生,学生通过视频赏析,阐述心得体会。另外,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播放不同的视频,力争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例如,面对大三的学生,让其观赏“俞敏洪谈大学生就业”,学生结合自身情况有更多的思考。

4主题演讲

教师通过与学生协商制定演讲主题,学生按照6~8人分为一组,选出组长,对命题进行理解、分析,撰写发言提纲,制作PPT。在课内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让某一组学生自由发言,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内教学的积极性,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5辩论赛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协商制定辩论题目和相关的辩论赛规则,组织学生选举出辩论赛主持人、学生评委、计时员等完善的辩论赛组成人员。每一组分为正反方,进行辩题剖析、资料收集、辩词撰写等程序,最后参与课堂辩论。

6拍摄DV

记录身边的哲理故事,用DV记录身边的事,留下我们的感动。立足大学生活,放眼社会,用自己手中的DV摄像机、手机、数码摄像机、电脑视频摄像头等工具,反映和记录大学的真实生活;表达出人、物、事、景、情以及展现新时期高校发展的现状和精神面貌。

7模拟表演

根据不同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表演相关主题。如文科专业撰写小品、相声,图形艺术系专业创作漫画、音乐表演,理工科学生则用辩证方法指导其进行现场科学实验,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表达理论内容。做到充分发挥不同专业学生的特长,把“原理课”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三构建“原理课”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能够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能力。尤其通过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强化,提高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素质和与各种错误思想做斗争的能力。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理工科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学生对“原理课”的固有偏见,进而改变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因对该门课程的枯燥而产生的畏惧感和无聊感,从根本上改变其厌学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原理课”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外化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较好地增强“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将针对有志于社会服务的大学生,通过对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其日后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良好基础,以增加其社会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5]

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而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钱广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07(2):69-71.

[2]张苏峰.“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8.

[3]周世良.“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新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0):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