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文化艺术管理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管理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艺术管理学

第1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医学科研;论文署名;规范管理

近年来,由于学术竞争的激烈和职称评审体制等原因,出现了作者署名随意、署名滥用、挂名等种种不规范现象,由此带来一系列学术道德问题、法律纠纷以及科研管理问题[1]。本文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日常科研管理过程中发现的医学论文署名不规范的表现做一总结,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论文署名不规范的表现

1.1论文仅单作者署名,但事实上该类论文并非是综述,系统评价,而为临床研究的总结,是临床科室成员多人参与,为团队的共同成果,而该作者仅仅是将该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数据分析,仅为论文的撰写者。1.2论文中通讯作者学历和职称明显低于第一作者和其他合著者,且以往没有任何科研成果;通讯作者与所的学术专业完全不一致;通讯作者在作者排序中不在最后位,等等。可见作者不重视甚至不了解通讯作者署名的原则和要求。通讯作者署名是对论文负主要责任的作者,一般排名在所有作者的最后[2]。通讯作者要熟悉课题设计,掌握数据材料,参与论文撰写,能够全面处理稿件中的一切,对论文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等均负有全责[3]。1.3论文中的合作署名不规范。随着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科研合作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共同署名的文章越来越多。但是在合作署名的论文中有些是上下级,有些是同学,有些是夫妻,有些是朋友等,而这类论文“真正的作者”无法辨识。1.4研究生论文署名不当情况。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我院的科研条件、课题组甚至科研经费完成实验,撰写研究论文,毕业后到另一家单位工作,将该毕业论文投稿时却只标注其工作单位,不仅没有导师的署名,也没有我们医院的署名,甚至有好多从未参与过该课题研究的无关人员的署名。1.5进修生论文署名的不规范,包括来我院进修和外出进修人员发表的论文。如来我院进修人员,利用我院的仪器设备、临床病例资料甚至经费开展科研活动,撰写好的论文投稿时仅将我院标注为第二单位,甚至只署名其原来工作单位。而我院外出进修人员,也有出现类似情况。1.6作者在开具单位投稿介绍信后,文章被录用时或要求其出具版权转让书时,至科研管理部门申请要求更改作者署名,新增作者,删减已经署名的作者,调换作者顺序等。1.7临床工作者把科室他人的中文文章翻译成英文论文再投稿,而大部分作者与原来中文文章署名作者不一致,甚至完全不一样。

2署名不规范带来的后果

2.1滋生学术腐败现象

学术论文的作者作为原始著作权人,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如果不具备署名资格的人作为著作权人,破坏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和真实性,严重损害了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在社会公众中的地位,放纵了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坏风气,给科研学术的评价也造成了不公平和混乱现象。

2.2不利于学术交流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对论文负全部责任的人,论文刊出后,如他人需反馈意见或探讨问题总是与通讯作者联系,若通讯作者对论文内容毫无所知,论文的发表只流于形式,不利于学术交流与评价,影响科研合作的可持续性。

2.3侵犯他人的署名权

根据《著作权法》和《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4],明确规定了作者资格的条件,作者署名应在投稿时确定。随意增加或减少作者署名,以及变换署名顺序,都是对其他作者署名权的侵犯。同时会降低部分作者在论文中的地位,贬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程度,甚至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的纠纷。

2.4影响职称评定的真实性

撰写学术论文是科学研究者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医院职称评定是为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将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作为硬性指标,但是如果有人通过学术论文“挂名”、“搭车”等不当途径通过职称晋升,将会影响职称评审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同时引发学术上急功近利的发生。

2.5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推广

科研论文撰写完成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在申报成果时,因为完成人员的限制,部分论文往往因为当时的挂名,在报奖时要求其退出成果完成人员的行列,但往往遭到拒绝,难以协调,从而影响科研成果报奖及进一步的推广。

3规范作者署名的建议

3.1大力宣传论文署名的意义

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开展院内讲座,宣传我国著作权法和国内外杂志相关规定[5],让医护人员明白作者署名的条件和资格,增强作者依法保护自己署名权的意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著作的作者获得的利益与其所承担的责任是同时的,并是所有署名作者共有的,保证论文署名的科学合理。

3.2加强学术论文的署名管理

署名权属于作者,其他人员无权剥夺,但是作为科研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帮助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院科研管理部门重视署名问题,制定科研论文作者署名规范,明确论文作者的署名条件,按贡献大小排序的具体原则,出现署名问题的处罚方法等。科研管理部门在开具论文介绍信时,要求每个作者签名,以示作者的知情权以及对论文署名负责,尤其是通讯作者,投稿以后原则上不允许变更署名。对于提出更改署名要求的,科研管理部门认真核实,履行监管责任,如果因为作者首次投稿时疏忽错写作者姓名、漏写作者姓名等确属合理要求,必须提供变更理由充分的书面申请,由所有作者亲笔签名同意,科研管理部门才给予盖章审核。3.2.1对于研究生投稿,科研管理部门要求第一作者的研究生提供其导师、论文所有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发表的证明,同时核对其署名单位。3.2.2对于作者因研究生毕业、工作调动或者在研究单位进修学习等要求,更改署名单位的,原则上按照知识产权归属确定署名单位,但可在论文作者单位备注项中注明作者现在的单位。3.2.3对于研究涉及多中心、多单位合作完成的论文,我们要求作者署名由所有合作单位的研究参与者自主协商决定,建议署名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署名及排名顺序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投稿,并在论文中注明合作研究的单位,避免以后署名争议。

3.3制定科研道德规范

根据近年来我国出台的系列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科研活动诚信指南等规范[6-7],我院科研管理部门制定科研道德规范,要求科研人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反映科学成果,自觉抵制一切违反科学道德的研究活动。科研工作者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在自己没有做出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甚至请或向论文机构购买论文。也不能为了朋友、领导的利益,主动让出科研成果,互挂获利。同时制定明确处罚条例,一旦发现存在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科研管理部门将严肃调查,查实后网络公示,并要求作者做出改正,且记入职工不良行为记录,抄告人力资源部、监察审计处,并与其年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甚至要求编辑部对该论文停发,且3年内不再接受该作者投寄的论文。科研管理部门还建立检举、揭发科研不端行为等平台,逐步杜绝不正之风。

3.4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第2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美术教育;地域文化;开发与利用

地域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见证了各个地域的历史,而且还直接反映出该地域的民俗内涵和民间审美意识,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意义

地域文化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空间组合的人文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大同于文化地理学。所谓地域文化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映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教育意义的系列内容。首先,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具有民间美术特质的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文明结晶,从洪荒时代的石器、陶器,到现代的民间绘画、民间工艺美术,地域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它不仅具有群族文化本体根性揭示价值,而且它又再现了各个地域的族群文化的艺术价值。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地域美术体现了人文学科的特征。其次,从应用的角度讲,地域美术造型变化万千,异彩纷呈。它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也来源于民间艺术家们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造型意识。通过艺术课堂的引入与应用,不仅有利于引领和强化青年学生的民族意识,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地域美术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形式,肩负着美术教育现代化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的科技手段和信息传播方式,使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理念与我国传统文化观念发生激烈的碰撞。这种碰撞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一方面表现在少年儿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冷淡与漠视,另一方面,在当前以倡导多元文化倾向为主流的环境下,少年儿童对以娱乐性、刺激性和商业性为特征的外国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趋之若骛,而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敬而远之,甚至于视而不见。这不仅直接导致了我国悠久的文化遗产难以传承,而且也加剧了小学生对民族和国家感情的衰减。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挖掘和剖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遗存,以中国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为依托,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富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实践为主导的美术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切实将其拓展为可利用的文化教育资源,是当前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与途径

针对地域文化资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各地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系统地分析、整合、把握与运用。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地域文化资源在发挥其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中的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以中原地区的文化资源为例,从我们现行的中国美术教材中很难找到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材料,如河南地域的豫剧艺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商丘地区虞城县的“泥人李”、河南民权的画虎村、河南省虞城县的木兰文化等文化资源。这些既有传统文化资源,又体现了新时代的典型的地域文化,以美术学科为例,这种丰富而悠久的美术资源,在中国美术史上既没有应有的陈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有效保护。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传统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地分析、探究、梳理与传承,中国地域美术文化的价值还需努力发扬和彰显。在当代社会普遍提倡全球化、接轨论的当下,积极探讨地域文化资源的价值,探索运用地域文化资源的方法和途径,对于构建中国族群本土美术核心的价值,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整合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同的地区体现着不同的风格与特征。以美术学科为例,研究地域美术,需要我们依据地域特色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美术中心区的筹建,依托分析、探讨、整合、继承和发扬等必要环节,切实构建中华美术的多地域研究体系。而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依靠各地的高校师资力量,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建立起各有美术特色的、具有较强地域性、专题性的美术文化中心区,不仅可以引领当地的美术文化建设,还可以积极有效地引领全国美术的良性竞争化发展。而在中小学中,通过体现着地域美术资源的相关课程的开设,将会对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有着不无裨益的作用。

(二)加大科研力度,积极研究和传承地域文化

各地相关教育机构,应充分依托当地文化资源,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根据地域文化资源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当地师范院校教师,配备相关经费,形成一个集行政领导、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能力为一体的科研小组。

以专家团队为中心的科研团队,通过具有品牌效应的活动的设计与打造,将相关教师散兵游勇式的研究队伍有效集结起来,逐步形成一个集探索、研究与最终应用为一体的涵盖专家队伍、师范教师和一线教师等不同梯队层次的科研团队,切实营造人人重研究、人人重实践的良好氛围。

品牌活动的打造,不仅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互相交流,建立一种“参与式”和“互动式”的交流机制,而且还可以将相关的研究成果对相关地区的美术专业教师分阶段轮训。科研团队的学术成果,不能只保持在理论研究的层次上,而应将相关的课题研究真正化为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上来。这需要以专题的形式,将当地的相关资源加以整合、梳理,并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字,充分运用本地文化资源,使学术理论充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报请有关部门,将最新的学术成果以地域文化教材的形式,作为全国统编教材的配套教材进行有益补充。

(三)以分门别类的方式,切实建立地方艺术课程资源数据库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活动中,艺术学科的教师教学活动,大多数依靠教师个人力量来解决教学实践环节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在开发课例、编写乡土教材的同时,要逐步以图书、课件和媒体等多种形式,建立地方性艺术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可以通过网络公共平台,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针对体现着地域文化资源特点的优秀课件或是理论探索文字,将一线教师的个人成果整合在网络资源管理库中,使广大艺术教师之间,利用更大的资源空间,以更加平等、合作的方式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而对于各个地域的历年有关研究课题,需要及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梳理、整合与公布,此举不仅可以促进美术资源共享,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同时也可以提高地域文化资源的使用率,并有利于可持续开发和利用。

(四)通过文体活动,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

第3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一个完整学科的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研究对象这个问题,如果没有特定的研究对象,那么学科就不可能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和其他学科相区分的资本。由于学科并没有建设完成,因此各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艺术管理规律学说

一部分学者将文化艺术管理的内部规律作为艺术管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很多学者运用社会系统理论研究文化艺术管理系统的特殊性,认为文化艺术管理特殊性的矛盾关键在于动态性的文化系统,因此认为文化艺术管理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文化艺术管理现象的内部规律,具体的内容包括文化艺术管理的体制问题、职能问题、目标和过程方法。

(二)艺术管理管理学说

还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艺术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结合型生产关系,应该从多个角度观察,艺术管理作为新的学科,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一些规定性的内容,不必要一定研究其内部规律,而且规律特殊性的研究还要基于一般规律的研究,也就是说还需要解决社会文艺事业管理的一般规律,这增加了学科的负担,而且更加的理论化,缺乏实践精神。这部分学者认为应将研究重点放在文化管理的目标、体质、原则、手段以及管理者的素质和一些职业素养问题上,简单说就是一些管理组织问题。

(三)研究对象确定的原则

各种观点的提出为艺术管理学科的建设都做出了贡献,在研究对象的确定上需要遵从这样几条原则:艺术管理研究对象能够反映艺术管理学科的完整性,而不是片面;艺术管理的研究对象要兼具艺术管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艺术管理的研究对象一定要紧紧围绕艺术组织这一基础。

二、学科体系问题

一般而言学科体系要根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而确定,成熟的学科体系都会有自己的分支,这也是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中形成的,通过分支学科的总和来形成一个大的学科体系。艺术管理还是比较新的学科,自然没有较多的分支学科,应该首先解决研究课题、内容和范畴的问题,并根据这些建设完整的学科体系。

(一)艺术管理的课题和内容

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就必须确定研究的问题,从问题出发才能找到学科的体系。从一些传统学科的体系建设看,首先艺术管理的课题应该包括文化艺术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内容,以及对艺术组织的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内容。其次,还应该有涉及到艺术专业的内容,包括对艺术形式的分类、艺术组织整体结构、艺术的生产等内容。最后,还应该有市场调研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艺术产品的优化包装、艺术产品的市场营销、艺术产品的流通管理等内容。除此以外还要涉及到队伍建设和人才素养等问题。

(二)课程体系

可以看出艺术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还是很多的,面对如此繁多的课题和内容,如何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这需要抛开表面的现象,抓住各个问题的关键,从学理角度考虑,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从逻辑上搞清楚艺术管理学科的内部结构,根据学科目标对知识体系进行取舍和分类;二是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根据实践需求建设课程体系,不能只在理论层面上讨论。基于这样的考虑,就可以把众多的课题分为三个体系: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巧理论,各个体系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分门别类的研究,但是具体涉及哪些课程要考虑到院校的实际能力。

三、艺术管理的研究方法

第4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1 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

艺术管理专业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是设立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新兴学科的艺术管理,只有给予它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才能明确艺术管理学科的地位、特性和研究方向,才能够形成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认识:

第一,从学科名称来看,艺术管理赖以形成的两个基础性学科是艺术学和管理学。而它赖以形成的两个学科都是交叉性学科,艺术学是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管理学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同时管理又是由这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可见艺术管理是一个典型的交叉性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艺术管理既是社会科学,也是人文科学。其交叉性是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最明显的区别之处。

第二,从学科研究内容来看,艺术管理研究的范围不在行政领域、不在金融领域、也不在司法领域,而在艺术领域内。然而,艺术管理不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也不研究艺术中的审美规律,它侧重研究艺术中具体的艺术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动态过程,既有对非赢利性艺术团体开展的艺术展演的研究,也有对赢利性艺术机构艺术活动运营模式的研究。由此可见,艺术管理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

综上所述,艺术管理是一门应中国艺术市场发展需要,在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形成的较强应用性的新兴学科,艺术学和管理学是其学科基础。

2 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艺术管理是一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叉性、应用型的新兴学科,特殊的学科定位决定了艺术管理人才不能只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而应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艺术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素养。由于艺术管理属于交叉性学科,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管理学理论,还要学习经济学、统计学、法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其次,由于艺术管理与其他管理学科在管理对象上的区别,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能力;再次,艺术管理是以管理学为依托的应用型学科。它需要将管理理论、经验服务于实践,于是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具有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人们一般认为:“艺术管理者应有艺术创意者、创作者、策划者等职能,既应具有宽广的视野,又应具有细腻的、微观的创造能力;既应富有研究素质,又具有批评内涵;既应有理论修养,也应拥有管理运作的较高水平”。[1]

2.1 扎实的理论素质

任何专业的人才都需要具有完善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理论素养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既应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也应体现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首先,从继承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每一个学科的形成都不可能割断同过去的联系,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过去、未来和现代的相互交织,每一个学科的当展都必须以前人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基础,艺术管理人才需要从中国古代典籍和西方经典中汲取理论资源。同时,艺术管理又是在当代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时代性,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也应具有创新性,艺术管理人才应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保持自己的学术敏锐度;其次,从专业性和广博性的特点来看,艺术管理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是管理学相关理论,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需以管理学为核心。同时,艺术管理学又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在掌握管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艺术管理人才更应广泛地掌握其他相邻学科的基础理论,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以让艺术管理人才懂得艺术经济与市场的基本规律和运营方式;艺术学的基础理论,培养艺术管理人才的人文历史素养;法学的相关理论,使艺术管理人才能够充分理解和把握国家的相关文艺政策,遵守文化艺术的法律法规等,使艺术管理人才形成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

2.2 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

艺术管理人才从事的策划、组织、经营等管理活动主要集中在艺术领域,艺术管理人才应具有独特的艺术鉴赏素质。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艺术发展史,也需要能欣赏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欣赏传统的经典艺术,也需要能尊重新晋艺术家的创意;艺术管理人才既需要能发掘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也需要能予以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同时,艺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能在掌握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广相应的艺术作品。

2.3 全面的实践能力

从艺术管理的学科定位来看,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战略性新兴艺术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以艺术学为根基,以管理学为指导,在现有的经济与政策环境下,对艺术品与艺术机构进行操控,达到体现艺术内涵及功能价值与满足人们文化艺术需求有机融合的目标。[2]在学科定位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由于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鉴赏素养最终都体现在艺术项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所以艺术管理人才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对艺术项目的策划能力、项目组织和实施的能力、艺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甚至还应具备初步的艺术创作能力。

3 艺术管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清晰准确的学科属性定位,指明了艺术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因而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也因围绕构建人才的全面素质展开,在夯实专业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围绕管理对象的特殊性,提升人才的艺术鉴赏力,培养出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具体的人才培养措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3.1 夯实基础理论知识

艺术管理人才的理论素养是其综合素养形成的基础,艺术管理专业应把基础理论教学放在首要地位,以管理学作为主干课程。同时,开设经济学、法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尤其在本科低年级阶段更应多开设理论课程,夯实学生理论基础,为高年级时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另外,专任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案例讲授本学科理论知识,有助于人才形成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理论体系。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由于未对艺术管理专业形成完备认识,面对开设的多门不同学科的课程,会陷入专业定位不明的误区。这一方面,需要各院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艺术管理专业的特色准确介绍;另一方面,更需要在课程设置中体现主次关系,以管理学课程为主干,在不同学年开设不同的管理类课程,如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在大一学年上学期开设的《管理学基础》,之后的各学期中再分别开设《行政管理学》《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学》等管理类课程。在管理类主干课程基础上,再适当地进行其他相关学科基础理论课程的安排,如《文化产业概论》《民族文化学》《艺术法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3.2 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管理人才需要具有独特的鉴赏力,鉴赏力的提升涉及多个方面,尤其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美育在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美育属于美学研究领域,指通过培养和提高人才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人才形成全面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学校内开设美育课程不但有助于提高鉴赏个体的艺术修养,而且能提高全校的艺术鉴赏水平。

(2)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历史、文化知识。只是看几部电影、欣赏几次画展、观赏几部话剧,是不可能从根源上提升人才鉴赏力的,如达?芬奇的绘画同他渊博的科学知识有密切关系;美国舞蹈家邓肯的舞蹈深受西方古典文化熏陶;台湾现代舞团“云门舞集”的舞蹈“水月”、“行草”和“竹梦”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宁静、优美传递出来,对这些艺术的欣赏都需要有渊博、深厚的文化修养。因此,广泛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艺术鉴赏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在艺术管理专业中开设中西文化导读、艺术鉴赏类课程的必要性。当然,文化知识的积淀也不是只靠死记硬背一堆艺术理论就可以获得的,真正文化修养的培养,应是学校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重要名家、名作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意境都有一个全面和清晰的了解,不能只局限于本国的作品,如云南艺术学院地处西南,拥有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我院在设置课程时更注重民族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并且组织学生前往西双版纳等地,进行民族艺术的实地调研。

(3)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对艺术基本知识和规律的掌握。艺术修养既包括对一般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对各个艺术门类和体裁的美学特征的熟悉,所以《艺术概论》和《艺术美学》类课程一般都是艺术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4)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艺术作品的实践。艺术鉴赏的实践经验很重要,如多听音乐可以培养乐感;多欣赏绘画可训练视觉美感;多阅读文学作品便逐渐具有了鉴别能力。然而,艺术院校在提供艺术鉴赏机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每个学期校园内都有丰富的艺术展演活动,如云南艺术学院有的展演活动已经初步具有品牌效应,艺术管理人才在大量、经常地欣赏作品过程中,可直接提高鉴赏能力。

(5)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更离不开生活阅历的。生活经验越丰富的个人,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感受越深刻,艺术管理人才的生活阅历,更需要在大量的社会实践中积累。

3.3 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基础理论素养的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在艺术项目管理实践中体现。因此,艺术管理人才培养应在教学活动中把实践环节放在核心地位,将校内实践活动和校外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从校内实践活动来看,可将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多层面、多方式地开展实践活动。在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在课堂内适当加入实践环节,如专任教师可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任教师可以以团队形式设置课前的十分钟发言,发言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这既可以锻炼艺术管理人才的团队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人才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自我表达是人际沟通的前提。同时,专任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堂辩论赛、课堂法庭辩论、课堂艺术品竞拍等活动,这些实践教学可交由艺术管理人才全程策划、组织,并安排相关学生参与,既增加了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也锻炼了人才的策划能力和组织能力。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实践活动,需要在课堂外开展。为了加强艺术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国内相关院校都进行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如“山东艺术文化学院于2010年建成‘艺术创意与策划实验平台’,侧重对文化创意、文化营销、文化会展、艺术市场、文化经纪等方面模拟训练以及实践锻炼……新疆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管理系于2011年9月建成艺术项目策划与营销实验室;广西艺术学院的广播站、策划创意协会、戏剧社及人文学院‘梦飞扬’创意工作室等成为文化艺术管理系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3]同时,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一间,更在院内新设三个实训工作室――“ing”演出演艺工作室、“Ace”展览策划工作室和心理研究工作室,这三个工作室由相关专任教师负责,学生自愿报名加入,现已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多个艺术展演项目的工作,尤其是在“ing”演出演艺工作室的负责教师杨洋自编、自导、自演的庭院话剧《问心》中,从主要演员到工作人员,都由“ing”工作室的学生全程参与完成。另外,“Ace”工作室的学生也负责完成了院内多个画展的策展、布展工作,这些实践活动在具体活动中提升了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也在活动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艺术管理人才未来走向市场奠定基础。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除设置了实践工作室外,还在每个学期安排了教学实践周活动。教学实践周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准备和操作阶段。艺术管理人才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意策划案,然后根据策划案在校园内开展活动,如“创意市集”等;第二阶段,为展示阶段。艺术文化学院将对各团队的策划案进行评比,艺术管理人才将自己实践过程和成果以生动形式展示出来,最终获胜团队,将有机会代表艺术文化学院参加每年全国性的创意大赛。教学实践周的创意大赛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现与考察,从中发现的问题也有助于对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修改。

校园内的实践活动,只靠教学活动开展是不够的,更应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因此,艺术管理专业人才以所学知识为管理,实现对自我管理便是最基本的运用,如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等,均可以在相关教师指导下,由人才自主策划、组织、实施。同时,日常生活和课余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高艺术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

第5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

艺术档案是专门档案的一种。刘国华的《科技档案管理学》中:“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之外的,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所有档案。包括:会计档案,人事档案,诉讼档案,病历档案,婚姻登记档案等”。珍贵的文化艺术档案,不仅是文化艺术活动的真实见证,也是民族文化的根脉。艺术档案工作是文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1983年文化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以来,艺术档案工作已经走过近30年历程。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和各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文化艺术档案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有序开展。文化艺术档案收集整理进展顺利,为国家留存了极其宝贵而丰富的文化艺术档案遗产。同时,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的档案学边缘学科,已初步拥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概况为:在艺术档案工作实践中,用于指导,监督作用的,由文化主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艺术档案有关的文件,法规,教材,行业标准及一线艺术档案工作者撰写的实践经验等理性总结。尽管和别的档案分支学科相比显得数量小,稚嫩,单薄,浅显,处于起步阶段。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汇总,以勾勒出其基本的研究现状供参考。

一、相关文件

艺术档案产生在文化艺术单位,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艺术生产,研究,活动的各自特点制定了用于规范,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针对性意见,通知,政策等文件,是艺术档案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用于指导艺术单位艺术档案工作的文件

艺术档案工作开展前期,主要是通过检查,评选先进,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使全国艺术档案工作能够较快发展。2001年9月,文化部办公厅办机档发〔2001〕33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是为进一步加强对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督促,指导,贯彻落实好新修订的《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和《省级文化艺术单位艺术档案检查要求》的文件。

2.用于指导“大型艺术活动”艺术档案收集的文件

国内,国际各类文化艺术节,评奖,调演,汇演和大型展演等活动学术会议,是文化艺术档案的集中展示。近年来,我国大型文化艺术赛事活动名目繁多.以戏剧为例。如:“世界戏剧节”“国家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国艺术节大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现代戏会演”“中国戏剧节”“中国曲艺节”“中国豫剧节”等。这些活动不仅生成了大量的纸质文件材料,而且形成了丰富的照片,图表,录音,录像,光盘和实物等不同载体的艺术档案。2006年3月文化部办机档函〔2006〕80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档案管理的通知》,强调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中艺术档案收集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主办,承办单位的职责。从制度上保障了大型艺术活动档案的收集。

3.用于指导“文艺基础资料保护”的文件

为了保护多姿多彩、辉煌灿烂的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建国以来,文化系统组织开展了多次规模不等的民族民间文化调查活动,收集,整理了大批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始于80年代被誉为“中国文化万里长城”的“十部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编撰。在此过程中,全国十多万文化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采风,普查,整理,收集,积累了许多宝贵基础资料,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这些珍贵资料大都保存在承担“十大集成”主要撰写任务的文化艺术研究单位图书资料部门。2006年7月13日文化部,文教科函〔2006〕1334号《文化部关于加强文艺基础资料抢救,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民族民间文艺基础资料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文化系统基础资料建设和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强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抢救和数字化永久保护。采取摸清文艺基础资料的数量,种类,珍贵程度,保存状况,建立数据库,保护的认定,备案,问责制度等措施。

4.用于宏观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为了对初步形成的文化艺术档案工作骨干队伍进行培训。2008年9月8日由文化部中国艺术档案学会主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承办了“文化部艺术档案业务培训班”。会后文办发〔2008〕37号《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档案工作的意见》是近年来全面、科学、具体,指导艺术档案工作的综合性文件。

二、相关法规

1987年颁布的《档案法》标志着我国档案事业管理步入了依法治档的新阶段。2002年2月1日文化部,国家档案局第21号令《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是艺术档案专门法律法规。它科学界定了艺术档案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定艺术档案定义,明确管理,机构与人员。从内容上,载体形态上划分归档范围。明确文化艺术单位对艺术档案的权限,收集职能,艺术档案与艺术资料的区分。明确了收集与整理原则,强调名老艺人艺术家和散失艺术档案征集。规定了分类设置,组卷规则,及非纸质载体艺术档案的分类编号,艺术档案的保管期限。明确管理制度,职责范围,撤销合并接收,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艺术档案信息资源。划定艺术档案归档范围。为健全文化艺术档案领导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加强收集整理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为艺术档案的管理和建设,依法监督检查,维护艺术档案的完整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它的颁布和实施,对保护积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将产生的积极作用。使艺术档案理论上升到法理层面。

三、相关教材

艺术档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成为当代档案学领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和具有美好发展前景的学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艺术表演团体企业化管理,艺术资料人才奇缺,艺术档案流失严重,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艺术单位公开招聘的艺术资料岗位也成为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由此产生了对艺术档案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为了更好地指导、规范全国文化艺术档案管理人才市场,提高和培养艺术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2008.11文化部办公厅编《艺术档案管理读本》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它吸收档案管理办法及相关文章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国外理论前沿借鉴先进理论成果和丰富经验,详细阐述了艺术档案与艺术档案工作,艺术档案收集,艺术档案整理,艺术档案的利用和检索,艺术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管理,艺术档案的保护与库房管理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突出科学性,时代性,简明性,实用性,体现文化艺术档案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知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文化艺术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艺术档案学第一部全面、科学、系统的理论专著。

四、行业标准

标准化工作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条件和必要前提。艺术档案整理是指按艺术材料形成的来源、内容、时间、形式等方面的要素,对艺术材料进行系统分类、组合、排列、编目和数字化处理,使之有序化的过程。为实现艺术档案整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提供行业管理遵循的基本法则。文化部颁布《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按照《艺术档案整理规则》,切实做好各种载体形式的文化艺术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确保艺术档案,艺术资料规范整理。

五、研究文章

目前全国有5000余人从事艺术档案工作。笔者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进行统计。输入“主题”“艺术档案”检索出629条艺术档案文章,范围在(1980―2011)年度。对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基本特点,发展动向和发展规律。在629篇艺术档案论文中,经过分类梳理其研究主题涉及:

表1 文章主题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1.基本概念研究(艺术档案本体的定义,性质等基本概念)2.管理方面研究;:各类型艺术单位,各种载体形态的艺术档案管理方法。3.综合性主题研究:现代科技在艺术档案中应用,文化体制改革,大型艺术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艺术相关主题。存在问题:虽然艺术档案研究文章主题广泛,但论证不够深刻,仍处于实践总结的较浅层面,起步阶段。

表2文章数量统计:

分析:艺术档案主题文章只占档案主题文章的0.38%。说明其在档案学术研究中的边缘位置。

表3 文章作者单位统计:

分析:1.发现艺术档案具体涉及和分布集中在上述部门和单位。2.作者来自文化系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系统外的新闻媒体,图书馆,档案馆,艺术高校等机构。人员数量不多涵盖面广。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已经深入到文化艺术一线。并得到重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表4艺术档案发文量统计:(1980―2011)

分析:发表过4篇以上艺术档案文章的期刊有30种。主要分布在档案类核心期刊,戏剧,电影,图书馆类期刊占总发文量的58%。其余的42%文章则分散在全国各地121种报纸期刊中(图书馆学,文艺,艺术,科学,教育,美术,戏曲艺术,科技信息,广播,影视,档案)可谓五花八门。说明艺术档案理论研究是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兼容性,渗透性,交叉性的,各个相关学科都能接受。从文章形式看多是工作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管理方法等,明显处于初级阶段。从文章的发表分散程度来看,说明艺术档案文章还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刊物可供发表。在档案类期刊中《浙江档案》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在艺术类期刊中《内蒙古艺术》发表艺术档案文章最多,说明艺术档案的边缘和交叉特点。

结论:目前艺术档案学是一个位于档案学和艺术学的边缘,交叉学科。作为专门档案的一种,艺术档案研究现状是比较完备的。得到各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初具规模并具有美好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文化部办公厅.艺术档案管理读本[M].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8,239-268

[2]刘国华.科技档案管理学[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8 19-20

[3]张萌.新时期的艺术档案收集工作[J].兰台世界 2010,

936-37

[4]唐淑香,李利.国内图书馆营销研究论文的定量分析 [J].河

南图书馆学刊,2011.3.34

第6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社会美育 应用型大学 文化产业平台 资源整合

社会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审美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收获,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格调,最终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当前社会金钱至上、拜物主义风气损害了整个社会文化与审美的发展。新时期发展社会美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整合现有社会美育资源,建立健康、可持续、广泛的社会美育体系,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协调发展,带动社会精神与物质的全面进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一、当前社会美育机构存在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美育更多的是依靠社会审美机构来完成其职能。先生认为:“社会美育问题不外乎设立美育机关与美化环境两个方面”。所谓“美育机关”就是美术馆、音乐厅、剧院、影戏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美化环境”就是道路、建筑、公园、名胜的布置、古迹的保存规划等。当前我国的社会美育思路基本停留在近一个世纪前先生的概念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美育的缺位造成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如一些青少年中存在拜金炫富、以不道德为美、以病态为美的畸形审美观。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远逊于物质文明,民众整体素质的落后最终会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结构的调整造成影响。更新社会美育观念,推进全社会的美育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当前的社会美育在系统性和全面性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社会美育机构包括各级艺术中心、演艺团体、电视台、书画院、群众艺术馆、文化宫、博物馆等政府机构和电影院、影视广告公司、画廊、民营门户网站等社会民间机构。美育机构对公众审美意识与审美行为有着非常强烈的引导作用。当前的艺术中心、群艺馆等机构大多经历了升级改造,匹配了专项资金,但仍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民众参与度不够,对社会的影响力不足等方面。而民营网站、影视广告公司拥有更为广泛的客户群体,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有的采用较低俗的信息来迎合部分用户的需求。公立专业机构影响力不够,民营企业的格调不高,成为了当前社会美育机构的痼疾。

同时,社会公共艺术系统不够完善,与城市规划结合度低的情况也限制了社会美育的全面发展。当代城市生活空间狭窄,城市居民承受着非常大的生活压力,生活远离自然。而公共环境的单调乏味与文化精神的缺乏,更使当代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割裂成为一座孤岛,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应用型大学在美育方面的优势

在社会美育与学校美育相结合的过程中,传统研究型大学的各艺术类专业的研究内容显得专业性太强,难以在更广阔的普通市民群体中推广。应用型技术大学的出现为这一矛盾提供了解决的机会。

从人才培养的方面来看,很多应用型大学仍保留着传统艺术专业如美术学、音乐学等。这些应用性大学随着院校办学方向的转变而面临转型,更强调产学研的一体化。这类艺术相关专业通常具有完善的师资与丰富的培养经验,能够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将管理学模块植入传统美术学课程体系,应用型大学学生不仅拥有管理学知识、而且比研究型高校艺术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更突出的应用与实践能力。

从社会资源方面来看,应用型大学拥有足够的资源推进社会美育机构功能的整合。通过社会美育资源项目为美术学、音乐学等专业学生提学研活动的平台,并以此平台与管理、经济、传媒、网络、国际交流类专业共同建立校办文化产业,以真正发挥应用型大学的专业集群优势。应用型大学应拓展研究思路,不再将美术类的产学研结合项目限制在简单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等简单环节,而是以对社会美育资源的管理、社会美育活动的策划、文化商品的推广为主要目的,这才是真正的“应用型本科教育”。

三、如何整合社会美育资源

应用型大学通过文化艺术产业介入社会美育体系,以文化艺术产业作为平台连接社会美育的各个点,将社会文化艺术需求与社会美育机构真正连接起来。这首先需要对社会美育资源进行整合。

前文中提到现在的社会美育机构可大致分为政府机构与民间营利性机构两类,而这两类社会美育机构由于其定位的限制,不能有效地对社会美育的导向与环境进行影响。而应用型大学可根据自身具备的专业集群优势,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艺术与文化活动的整体把握,突出其整体策划的艺术性,使文化概念产品具有一定的审美品位与精神内涵,同时形式能够易于接受。应用型大学可以利用政府文化机构的场所优势与社会认可度开展相关艺术活动,并由高校文化产业平台运作,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机构的影响力。亦可与民营广告传媒及影视业等合作,通过文化概念的开发、综合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提供可以盈利的产学研平台,提高社会美育资源的整体功能。

结语

随着大批地方高校即将转型应用型技术大学,应用型技术大学艺术类专业具体的建设思路仍无定论。根据应用型大学“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办学特点和“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大学艺术类专业应整合专业资源,寻求利用院校专业集群优势,建立文化产业平台以更新现有的社会美育体系。这也给应用型大学现存的传统艺术类专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本文为2014年度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豫南观光农业生态景观旅游开发研究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2400411081)

参考文献:

第7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关键词】管理与人;装饰设计;创新

装饰设计是一种造型艺术,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是一门艺术与设计完美结合的艺术,其上承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当代艺术的领跑者。它以装饰化、理想化、拟人化的视觉形象,提供给人美的享受,从而使人获得艺术欣赏的情趣。艺术的各种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装饰艺术的最大特征就在于一个“变”字。“变”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加美好、更具特征和个性的艺术形象,这就是创新的根本目的。人与社会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人的无止境的追求又成为装饰设计不断更新的原动力。我国现阶段的装饰设计,由于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阶段的制约,还没有形成既结合国情,又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设计风格趋向,普遍出现照抄照搬西洋或中国已有模式的情况,其所谓的创新就是社会上公认的"以拼凑代替设计"的现象,其完全违背装饰设计的根本目的和人们的现实需求。这充分说明我们缺乏装饰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装饰文化素养。

其具体原因是:

1)对装饰设计的意义缺乏理解,缺乏正确的装饰设计创新意识和观念。

2)对装饰设计与人的密切关系认识不足。

3)在装饰创新中只注重技术创新,材料创新,而对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机制不了解。

我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国装饰设计从几乎是无到有,出现空前活跃之发展势头,但由于装饰设计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和专业,刚刚建立,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形势,行业的兴起更是基础薄弱。出现上述创新情况是基于对根本的装饰设计观念模糊和创新的可能性不了解造成的.

试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1)装饰设计是现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综合产物,非常的复杂和庞大,对于装饰设计的研究,受到若干新兴科学发展的影响,如行为科学、心理学、材料物理学、材料艺术和现代设计工程管理学等。

2)装饰设计活动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过程,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其目的是为人民需求服务,是以人为目标主体的活动,所以还必须明白设计是一个群体的活动,这就需要有对团队进行管理的能力。

3)市场经济冲击下出现某些社会扭曲现象,严重影响了设计创作,设计创新的正常发展。所以为了创新就制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在树立目标时就完全偏离了客观事实。

4)在目标树立后,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目标实现的具体步骤不清楚,在一些大型的团队设计活动中对计划目标的具体落实,检验标准制定不全,所以在在执行目标并跟踪反馈方面,在成果评价方面,在实施奖惩方面,以及在下一个新目标管理循法方面都存在诸多的不足。

5)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对各种装饰设计材料使用后对人们精神产生什么影响的观念模糊,使得在不少所谓创新装饰设计中出现盲目使用材料,造成人们难以接受的倾向。其实在装饰设计中选用不同材料,按照材料,基本性能和力学规律来装饰的设计空间,具有满足使用功能和人的审美要求双重特征。 对于装饰材料的研究,除了掌握其功能特点外,主要应研究材料本身的素质和艺术表现力,以及人的视觉、心理反应等。装饰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装饰如能突出的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那末,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6)对生活的体验不够。优秀的作品来自浓厚的生活经验与艺术修养,创新是人们长期艺术实践的积淀与升华。

为了更好解决以上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将管理学与装饰设计创新相结合:

装饰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人而不是为物,我们有多少人真正考虑了这一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与不断丰富多彩。装饰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生活空间。自从人类有了集体活动,对集体活动的规范就产生管理的要求。而装饰设计就是为人服务的设计活动,而现在装饰设计师的创新设计与人们预期目的产生矛盾,就意味在创新,计划,控制和人际的沟通方面出了问题,现在我们在装饰设计创新中引人设计管理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案。

管理学与装饰设计创新的关系:

设计管理学研究对人的管理,设计计划的实施与组织;对人和设计计划的领导,控制;为预期目标的实现而“细分计划”;其目的就是让人们的计划得以顺利实现,人们的需求得以满足。装饰设计创新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在这方面它们是一致的。不同之处一个在于装饰设计是把握设计理念的趋向,设计管理是设计过程的管理与控制。

1)随着工业化进步。人的相互关联构成了更复杂的社会,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必然导致人们关系更加复杂,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丰富,人们的设计行为更加庞大和复杂,人们的组织活动更加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设计管理学孕育而生。

2)在市场经济之中,装饰设计是通俗、大众化的艺术。追求的是通俗易懂、经济实用。管理学者认为:设计管理是以设计者为中心,而装饰设计的立足点也是以人为本,两者有着共同点,但装饰设计与管理之间也不免存在差别:装饰设计喜好"艺术",管理却注重"管理"。我们一直呼吁设计要有创新要有民族性,事实上大家都在过分地追求设计中的艺术性技术性,忽视了人的一些需求,在完成计划后并没有真正将目的得以完全实现。许多人只会叫好某个创新设计,但并没有得以实现设计者的初衷或者实现了但人们普遍不予承认。设计管理就是为了将设计计划在实践中更好实施,让好的创新装饰设计得以完成并且得到人们的赞成。怎样将其优势互补?只有将装饰艺术设计学与管理学进行互动,才能避免出现装饰设计中片面地追求艺术创新,而其目标最终却不能得以实现的尴尬状况。

3)在设计创新时必须树立更新,更高的目标,当目标确立后还要去反省,看看是否脱离了大众的需求,是否正确,是否就是自己当前阶段的可以实现的目标,对此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意识,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即要有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本着务实求新的精神来进行目标的创新。

4)在装饰创新中我们除了在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外,还应该在计划的实施过程加以管理好控制,在新的资源的整合,新的需求,新的创新价值上充分加以考虑好追求,并且还要保持这种创新,坚持不懈,让创新成为一种传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装饰设计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邬烈炎《装饰语意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

第8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社团部: 

(1)负责管理好各社团工作 

(2)负责并监督各类活动的开展 

体卫部: 

(1)第13周举行全明星篮球赛 

(2)协助体卫处举行各项体育活动 

学习部: 

(1)出版报刊《乐学堂》 

(2)管理学生会博客 

生活部: 

(1)对饭堂进行管理 

(2)3月8日举行“三八”游园活动 

(3)第13周举办“跳蚤市场”活动 

宣传部: 

(1)第3----13周举办“中学生形象大赛” 

(2)协助好各部门做好宣传工作 

(3)管理好播音部的日常工作 

文娱部: 

(1)第3----13周举办第三届“K歌擂台”歌唱大赛 

劳卫部: 

(1)第6----13周举办花灯展活动 

(2)第13周举行水果拼盘活动 

(3)协助校医做好卫生绿化工作 

播音部: 

(1)做好日常播音工作 

(2)协助各部门做好广播宣传工作 

  

PS:第13周举行化州一中校园文化艺术节 

从同学中来 

             到同学中去 

第9篇:文化艺术管理学范文

【导语】

现将2018年“艺术类二本B段平行志愿缺额院校投档情况统计表”予以公布。

序号科类专业组院校 代号院校名称投档线 (专业成绩)最低 投档排名1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2526黄河科技学院327.3360182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304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324.6766223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3052天津天狮学院320.3376174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3222长春光华学院328.6757865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323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306.67108246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3833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334.6744917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3836贵州大学明德学院330.6752218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3852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310.00101219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3855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339.67351410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6752海口经济学院315.00886211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8219江西科技学院316.00860012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8237南昌工学院306.331088213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8239江西工程学院309.671015814艺术(文)美术与设计学类8305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346.33237715艺术(文)音乐学类3043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137.27194016艺术(文)音乐学类6752海口经济学院135.01210517艺术(文)音乐学类8239江西工程学院135.01210518艺术(文)音乐学类8240江西应用科技学院135.01210519艺术(文)音乐学类8306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136.40199820艺术(文)舞蹈学3052天津天狮学院135.3449821艺术(文)舞蹈学3853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131.2464222艺术(文)体育舞蹈3542文华学院147.0021023艺术(文)体育舞蹈3558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147.0021024艺术(文)体育舞蹈8220南昌理工学院147.0021025艺术(文)健美操3558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160.208626艺术(文)戏剧影视文学(广编)6752海口经济学院155.3413827艺术(文)播音与主持艺术6752海口经济学院160.8085428艺术(文)播音与主持艺术8237南昌工学院161.7275629艺术(文)播音与主持艺术8240江西应用科技学院167.2826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