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零基础声乐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零基础声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零基础声乐教学

第1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由于我国幼教专业声乐课程的设置目标与专业声乐学院差异巨大,所以幼师从小培养幼儿的方式也存在差异。专业声乐学院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是具有独立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幼教专业声乐教学培养出来的是具有音乐综合素质的专职幼儿教师。这两者的培养目标、教学重点不同,幼教专业声乐教学课程设置的侧重点是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发声方法,训练和强化幼儿歌曲演唱的方法,并让幼儿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在我国现阶段,幼教专业声乐教学正在朝着盲目模仿专业声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强调专业性的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对儿童歌曲演唱学习严重忽视。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导致学生在日后走上幼师的工作岗位后,与实际教学内容不相符,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工作质量。

二、影响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因素

1.幼儿入学音乐零基础

由于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主要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综合能力。部分家长只是考虑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方向,而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真的喜欢音乐。家长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学校,大部分学生对声乐都没有了解。学生没有音乐特长和天赋,更没有接触过声乐这门学科,部分学生存在五音不全的问题,对音准、音调这些基础知识不感兴趣。因此,幼儿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整体把握学生学习歌曲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出现困难,幼儿也会逐渐失去学习欲望。

2.专业幼儿教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

依据目前幼师状态来看,大多数专业幼师都是刚从音乐学院毕业的。这些幼师踏出大学校门就进入另一个幼儿校门,她们在音乐学员接受的知识是专业性较强的学习,并没有接触过幼儿声乐教学的相关知识。部分幼师虽然能对艺术歌曲很好地把握,但由于没有幼师实践的工作经验,导致在声乐教学中无法实施真正才华,局限于音乐学院所学的内容教导幼儿。

3.声乐教学授课时数严重不足

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平均课程时数一周仅有2~3节,教学目标难以完成,教学难度可想而知。教师对声乐教学的内容只能是稍作点拨,学生能达到幼师的要求也只是少数。此外,很多教育机构在安排声乐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人数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原因,一般采取集体授课。教师不能因材施教,不能针对性地对学生指导。

三、提高幼教专业声乐教学的对策设想

1.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重难点

幼师应该始终把培养下一代的优秀幼儿教师作为教学目标,一切从幼儿声乐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培养幼儿丰厚的艺术修养。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幼儿学习歌曲的能力,多以中声区为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呼吸和歌唱习惯,逐步培养幼儿学习声乐的兴趣。在教学内容上,幼师的声乐教材不能完全照搬专业音乐学院的标准,要抓住幼教专业的特点,结合声乐技巧和声乐教育,培养幼儿的声乐素养。

2.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制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和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相比,幼教专业的学生艺术基础和艺术素养都比较差。因此,幼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声乐表演和校园组织的艺术性活动,充分肯定和欣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师必须多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不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全面、多角度的评价,挖掘学生潜能。

3.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和特长

第2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能力培养;声乐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5—137—02

幼儿歌曲弹唱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能力之一。幼儿歌曲虽然篇幅较小、旋律起伏不大、情绪表达单一,可是若要拥有过硬的弹唱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却并非易事。弹唱不是基础性学科,而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若要提高弹唱能力必然离不开声乐演唱技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弹唱学习中面临零基础、学习时间紧凑等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训练,使其达到提高幼儿歌曲弹唱能力的目的。

一、以“唱”为主、“弹”为辅实现弹唱的统一

儿歌弹唱不仅仅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弹奏和演唱的叠加,而是要让弹与唱有机地结合,最终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这种整体必须要在能力与技巧的保障下才能得以实现。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没能很好地解决弹唱整体性的问题。比如在声乐训练时往往采用站立式歌唱姿势,因而学生习惯于站唱,而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弹唱是要求坐唱,很多学生在这一习惯上就要调整一段时间才能自如地进行歌唱。还有的是单独弹奏和单独演唱均可,但是二者配合后就出现伴奏与演唱失衡、有的是会弹不会唱、会唱弹不好等问题。究其原因都是没有解决好弹唱的整体性问题。

要想解决好弹唱的整体性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清弹唱中的“主”和“辅”。弹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如果把弹唱做一比喻就如同红花与绿叶。“唱”是红花,始终是关注的焦点、展示的主体。而“弹”就如同绿叶,在它的映衬下红花才能更加耀眼、炫目。可是如果没有绿叶的衬托红花也会黯然失色,但绿叶却始终不能成为聚焦的主体。儿歌弹唱中最终的表现主体是“唱”而非“弹”,因此,要想实现弹唱的整体性、统一性就必须要以唱为主弹为辅。只有切实地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才能“唱”好,最终实现弹唱能力的提升。

二、声乐演唱能力在儿歌弹唱中的主导作用

演唱能力即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能力,它包含呼吸状态、声音状态、情感表达等方面。

(一)声乐技巧在儿弹唱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发声训练以及艺术歌曲的演唱都会把声乐训练的技巧“搬”出来,而教师的音乐一旦转换到儿歌部分,学生的演唱状态即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声乐演唱状态下的呼吸、声音位置、喉头的稳定性全部都放下,转而变成了白声演唱。究其原因,学生们普遍都认为儿歌就是这种音色,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幼儿的声音。其实则不然,幼儿教师的弹唱对幼儿来讲不仅是欣赏和学习,更是范唱,因此,不仅要让幼儿喜欢你的音色,更重要的是,应该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所谓的童声音色并不是白声或者喊叫,而是在有气息支持下获得柔和、明亮、悦耳的声音。声音位置要始终保持在高位置上,喉头状态也要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定。在演唱中应该讲究音质不求音量;起音自然,发声准确,不要有挤压感。对于有些习惯于满嗓子用力大声喊唱的学生要善于引导,加以控制。只有建立了正确的歌唱状态,才能保证弹唱的质量。

(二)弹唱时要正确把握作品风格

歌唱艺术,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它的成功主要在于歌唱者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运用动听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传达给观众,使听者也同样体会到这种情感,进而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在弹唱时首先要分析作品的情绪与风格。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不同的音乐形象,采用不同的演唱情绪和音色,并据此来确定伴奏的肢体才能使歌曲更生动、更活泼、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其更易接受。弹唱时要首先保证“唱”在作品的把握上是正确的,然后是根据唱再进一步确定弹的内容,只有二者的风格一致,弹唱才能如出一辙、浑然天成。如果对作品的风格把握不准确就会直接影响确定伴奏肢体,从而导致整个弹唱作品的失败。所以我们强调“唱”在弹唱中的主导作用。

(三)艺术歌曲的训练不可或缺

幼儿园歌唱教学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弹唱,它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正如许卓娅教授所说,幼儿园歌唱教学“最聪明的办法还是教师做出正确、美好的榜样”。而要具备这种能力,不仅要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切实感受生活的能力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等,而且还要懂儿童生活和心理。幼儿歌唱教学不仅仅是教唱歌曲,而且是包括唱歌、舞蹈、器乐等在内的音乐综合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综合能力。要想获得这些能力,在我们的声乐训练中就一定不能缺少艺术歌曲的演唱。

无论是哪种体裁的声乐作品,都要以适应声乐教学的需要为第一要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艺术歌曲作为声乐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以及艺术价值上都堪称是音乐中的精品,这就决定其自身有着很高的教学与训练价值。艺术歌曲是诗歌和音乐的结合,是以音乐表达诗歌的情绪和想象的独唱形式。在演唱艺术歌曲时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活动,是歌者自身对客观事物感受结合想象建立起内心的视觉,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演唱者在艺术想象这个过程中体验、感受并领会了作者的精神意愿与艺术追求。因而对提升演唱者的艺术修养与艺术气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弹唱能力的培养

弹唱能力主要指学前教育学生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恰如其分、声情并茂地自弹自唱,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最佳表现形式,它对幼儿的影响也是非同小可。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范唱自如,伴奏的编配与旋律浑然一体时,幼儿会情不自禁地随着琴声、歌声开始律动,并且还能随着音乐风格的变化而变换动作,这种自发性的音乐活动是幼儿音乐天性的自然流露,更显得弥足珍贵。创造性的音乐活动是幼儿自发音乐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应充分利用这种音乐天性。同时,由于幼儿教师因个人的能力不到位,不能激发出幼儿的音乐天性,甚至还扼杀了幼儿的这种天性,那将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失误。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具有扎实基本功、具备弹唱能力、胜任幼教工作的专业学生。

幼儿歌曲弹唱练习的重点应该是幼儿歌曲和简谱歌曲伴奏编配,在练习时强调弹唱协调兼顾,在弹唱时应以唱为主弹为辅。幼儿歌曲的演唱应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切忌一味追求声音的儿童化从而不顾幼儿歌曲的特点、风格、情趣等。常听人们说,缺乏感情的歌唱,声音再美也无法打动人们的心灵,充满感情和富有想象力的歌唱才能动人心弦。伴奏部分不能过于复杂,要十分清晰、节奏感要明显,突出演唱而非伴奏,以便幼儿迅速掌握歌曲的旋律。为了强化弹唱练习、提高弹唱能力,可不定期地进行弹唱比赛、表演、考核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弹唱基本功在职业能力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自觉练习的动力,为今后的幼教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3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提高策略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1.中职学校的师生质量偏低,新进学生音乐“零基础”较多。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尚是一个误区,许多人包括不少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职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补充,职业教育吸纳的都是那些上不了好大学、好高中的学生,这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长期沦为通识教育的附庸,职业教育吸收的生源也是通识教育挑剩下来的,普遍存在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性格缺陷等问题。而且,由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音乐课程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占比较少,到了初三以后更是因为升学的紧迫任务而有名无实了。这导致许多学生并没有接受多少正规的音乐教育和声乐训练,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子,可能连像样的音乐器材都没见过。偏薄的音乐基础使得声乐教学进展缓慢。

2.忽视了对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当前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技能化的培养,忽视了对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培养。大多数学前教育学生入学之后才开始突击学习专业,以前都没有足够的音乐基础和思想准备,而教师为了能尽快收到成效,就采用了急功近利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对歌唱的基本理论的系统的和正规的专业学习,也忽视了音乐演唱的表现力和演绎能力的培养。

3.教师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多年来,中职学校在声乐教学中仍然沿用“示范、模仿”、“练声”、“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无一例外地在教师的口传心授中被动地模仿接受,其主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被压抑。培养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很难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这对幼儿的教育极为不利。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1.研究新的教学形式。在新的教学形式中应当注重以学生为重点,不但需要给学生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要以鼓励学生歌唱兴致为核心。教学的职责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采取理论常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以往的主导教学就变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不但使课堂氛围协调融洽,还有益于学生实现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的情形就需要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老师不但应当具有扎实的专业根基,还需要具备变通、诙谐的教学手段和思想。

2.鼓励和推动中职教学调研,加大教学调研成果的推广应用。针对当前中职教学科研环境较差的现象,应努力做好四个方面鼓励和推动中职教学科研发展,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铺好路、架好桥:一是教育部门应在科研机构内部设置中职教学科研研究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科研人员;二是加强中职教学科研的经费投入。教育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和课题项目推动中职教学科研发展,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中职教学科研的支持中来,多元化筹措中职教学科研经费;三是加强教学科研成果鉴定和宣传应用;四是做好中职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

3.运用多媒体辅助声乐教学。当前,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级教育教学中,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练习和在舞台上的表演的情形分别录制下来,让学生通过录像作对比,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样他们就能以自身为参考,对声音概念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就能按照自己良好的声音状态进行训练。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作用,搜集更多声乐教学的资料,并在教学中播放与教学相关的音像资料,这样有助于强化音乐教学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使学生更快了解乐曲风格和演唱风格,更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演唱自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性教学是目前公认的一条提高幼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很多幼师学校已经积极开展了教育实习、模拟教学法等实践课,旨在缩短学生毕业以后适应幼儿园教学工作需要的过程。我们也应在声乐课上也引入这一理论,但并不是普遍概念上的模拟幼儿歌曲教学,而是把声乐教学和幼师的其他音乐门课结合起来。在声乐教学中尝试着加入幼儿歌曲的版块教学。这一板块除了前面所说的幼儿歌曲的演唱外,还包括幼儿歌曲的自弹自唱,幼儿歌曲的边跳边唱。我要求学生能以小组为单位创编小组舞蹈,并边跳边唱。这些创编、弹唱都是以课前提早布置,课中展示并讨论、评价的方式呈现。如此不仅课堂上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与实践联系起来,真正“学有所用”。幼师声乐的实践教学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兼顾了视唱、钢琴、舞蹈等其他学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综合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志成 多媒体视野中的中职校高考声乐教学[J].科教导刊,2010,(12)。

第4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教学科研;职业教育

一、声乐教学对学期教育专业教学管理的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了能够培养将来能够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学前教育工作人员或其他相关研究机构的人才而设置的专业学科。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并毕业的学生将来可能面对的会是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这是一份很有荣耀的工作,也是一份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现在的小孩都是父母眼中的心肝宝贝,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和激烈的现实环境使得父母更加希望子女获得比他们更好的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课程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具备多样化的才艺才能,使其能够以更加鲜活、灵动的面貌出现孩子面前,激发孩子对于音乐的兴趣,促进学前儿童的智力开发;同时,声乐教学也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心灵的宁静,让自己的心更纯粹、更自然,这样更能接近孩子们的世界,对自己也是不错的熏陶。

二、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的师生质量偏低,新进学生音乐“零基础”较多当前职业教育在我国尚是一个误区,许多人包括不少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职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个补充,职业教育吸纳的都是那些上不了好大学、好高中的学生,这种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导致了我国职业教育长期沦为通识教育的附庸,职业教育吸收的生源也是通识教育挑剩下来的,普遍存在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性格缺陷(如自卑、过度叛逆等)等问题。而且,由于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原因,音乐课程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占比较少,到了初三以后更是因为升学的紧迫任务而有名无实了。这导致许多学生并没有接受多少正规的音乐教育和声乐训练,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孩子,可能连像样的音乐器材都没见过。偏薄的音乐基础使得声乐教学进展缓慢,也收效甚微。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中职学校长期处于被忽视和轻视的地位,地方政府的资源支持缺乏,优秀的老师也不愿过来,没有好的老师又怎能保障声乐教学的高质量呢?而且,许多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来源于音乐学院,缺乏幼托机构的实践经历,属于学院派,这对于注重实用性的学前教育专业类似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声乐教学难接地气。(二)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过于向专业化看齐,同自身的学科特点不符在教学模式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沿袭音乐学院的教学教学方法,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通过“听、学、唱、练”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表达能力,提高乐感和找准发音、呼吸、唱腔等的正确方式;在教材内容上,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也大都采用高等音乐院校的音乐教材,采编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注重乐理的学习等。这种过度倾向于专业化音乐教学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偏离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自身发展特点,毕竟学前教育专业并不是培养优秀的歌唱家、音乐家或者鉴赏家,而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表达能力,着重学生的音乐渲染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借助音乐同孩子进行沟通和对话,并传递教育理念和情感。事实上,许多学生在工作环境中需要歌唱的更多的是幼儿歌曲,其面对的也并不是那些经验丰富、乐感出众、表情严肃的音乐家,而是一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过于专业化的教学倾向会束缚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造成他们同孩子之间的鸿沟。(三)学校对声乐教学课程不重视,授课学时安排过低声乐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点内容,然而学校对声乐教学课程重视程度并不够。许多学校安排的声乐教学课时可能就是一周两节。这么短的教学时间,老师可能也就是基本完成教学课程任务,根本不可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耕细挖、咀嚼精华,只能是囫囵吞枣、求个大概。授课时间有限,老师就更偏向于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如此反复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声乐教学质量始终难有质的提升。(四)忽视对改进课程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教学质量长期低谷徘徊当前中职学校整体科研氛围并不浓厚,缺乏相应的中职科研管理机构,也缺乏固定的中职科研工作者。中职教学科研存在随意的、没有固定课题的现象,同时,中职教学科研也存在科研成果缺乏有效鉴定的现象。由于人们对中职教育的漠视,许多中职教育科研成果长期遭受冷落,也缺乏相应的媒体和组织机构去宣传和推广。当然,科研经费的缺乏也是中职科研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偏弱,缺乏有水平的科研工作者,致使教学科研长期处于落后和被忽视的境地。这种对教学科研的忽视,使得声乐教学长期因循守旧,始终处于低谷徘徊,难有大的突破。

三、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建议

(一)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就业形势年复一年的严峻,注重“学用结合”的职业教育重新被人们所提起和重视。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时候给予其应有的地位和社会资源了。国家应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放置在同等社会地位上,给予同样的生源保障和资源给付。通识教育作为理论研究人才的培养平台,职业教育则作为技术人才的实训摇篮,两者同样重要。同时应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转变过去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促进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平衡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生源质量,藉此带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二)明确培养目标,找准学科定位,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教材内容中职学校应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是将学生培养成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同学前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前儿童完成学前的智力准备和心理准备的幼儿教育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应确立起实用导向型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渲染和沟通能力,更多的是交会学生用所学的音乐知识达成同孩童的交流。当然,基础的声乐技巧和乐理知识仍需掌握,否则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和沟通能力。教师应通过更富于表现力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教学、院园结合、分组教学等提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新进学生普遍音乐基础较差,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先帮后”的方式,鼓励具有音乐基础和声乐学习优异的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营造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教材上,教育部门应组织编写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教材课本,提高针对性。教师也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培养目标,合理删减、重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和时效性。三)提高对声乐教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中职学校应合理制定声乐教学的教学任务要求,并按照教学任务要求和培养目标科学安排授课课时,以保障教师能够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学校也应保障声乐教学的教学需求,如训练场地、声乐器材等,加强声乐教学的硬件建设。(四)鼓励和推动中职教学调研,加大教学调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不断创新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针对当前中职教学科研环境较差的现象,应努力做好四个方面鼓励和推动中职教学科研发展,为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铺好路、架好桥:一是教育部门应在科研机构内部设置中职教学科研研究机构,并配备相应的科研人员;二是加强中职教学科研的经费投入。教育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经费和课题项目推动中职教学科研发展,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中职教学科研的支持中来,多元化筹措中职教学科研经费;三是加强教学科研成果鉴定和宣传应用;四是做好中职教学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

四、结论

第5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存在问题

(1)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在考前要进行声乐、钢琴、舞蹈(作为主考专业选修一门)和乐理、欣赏、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的学习。以上三门主考专业课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钢琴、声乐一直以来都沿袭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教学模式,应该说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方式。然而,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即: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报考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多,这样,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是全部实行个别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教学内容因循守旧,围绕应试内容反复操练,机械模仿,忽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学手段呆板。艺术特长生的教育中,沿袭传统的教学手段,对现代教育媒体使用很少或基本不用,教学效率不高。

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发挥学校传统优势,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惑与矛盾,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为探索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培养的规律,为具有艺术特殊潜质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目前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强化基础:

针对目前高中音乐特长生情况,学生专业基础比较薄弱,零基础人数儿占90%,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每周一三五下午半天练习专业,因为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专业教师因材施教,教师平时加班加点给不同程度的学生补课,利用大课间,自习课等时间分别上小课,采取分类推进的办法,专业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承包到人,开展老生带新生,学生一对一,教师一对一的帮扶活动,力争提高每个学生的专业成绩。

(1)分组教学

对于初学音乐的学生,第一年的任务,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初学来说主要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等。一般以 3--4 人为宜。声乐课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这样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如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操作步骤为:集体练声、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举一反三。学生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扩大了优秀教师的授课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

(2)开展实践

声乐、钢琴、舞蹈学科都属于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舞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以后,教师创设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

为了及时检验学习成果,专业课也借鉴文化课的模式,进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而且学校还可以通过每年组织音乐会,参加县艺术节,高考庆功会,教师节文艺汇演,中秋迎新生晚会等活动,多给艺术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3)走出去,请进来

为了开阔师生眼界,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艺术教育搞的好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让教师定期到高校进修学习,充电,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带回学校,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每学期到附近高校,比如河北大学,保定学院,保定农大等学校定期参加观摩演出,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高校的优秀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讲座,和学生辅导,给学校教学注入新鲜血液。

统一管理

第6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

然而由于课堂教学人数的突然增多,使之学生被单独指导的时间大量减少,若在此时还是将“一对一”小课中的教育方法生搬硬套至电钢琴集体课的教学中,所得的结果也只能是学生所吸收的钢琴知识与其所消耗的课时量不成正比,简而言之就是大量地减少了学生学习钢琴方面的知识含量与上课时间,加之整体学生水平又是以无钢琴基础为主,因此照搬的结果也对学生的自主识谱练琴、伴奏、视奏、艺术理解等各方面能力都无从提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就这些问题,黄山学院的钢琴教师们都在教材,教学方法上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变,笔者也就此对教学成果进行了一个调查。

一、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实施的过程

1.调查对象:黄山学院08本全体(56位)同学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调查开始前设计了关于“生源情况、教学要求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这三个方面的调查问卷。

(2). 听课:听取黄山学院音乐教研室所有教师的电钢琴集体课,了解各个老师的教学方法、教材使用及电钢琴使用情况。

(3).个别采访:通过采访部分学生来了解学生的钢琴学习状况及其学习效果形成的原因。。

3.调查的实施过程:

针对黄山学院56名08级音乐学(本科)全体同学,发放的56分问卷调查,收回56份,回收率100%。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

1. 学生在进校前的钢琴学习情况学习钢琴的年限

人数

百分比

5年以上

2人

3.6%

3—5年

0人

0.0%

2—3年

17人

30.4%

1年以下(包括无钢琴基础)

37人

66.0%

根据钢琴学习的规律——学习年限与演奏水平成正比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黄山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在进校时的钢琴水平,具有较好钢琴基础的同学只占全体学生的3.6%,而有初级钢琴基础的同学也只占了全体同学的30%,剩下的绝大部分同学几乎没有任何钢琴基础,占了全体同学的66%。根据访谈得知,在学习钢琴2年以下的学生中,都是以民乐或声乐主修考进该校的,对于钢琴的弹奏方面知识比较欠缺,甚至之前都没有接触过钢琴。

2.在不影响教学大纲规定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兴趣与将来的自我的职业规划,学生对钢琴学习程度的最终要求。

钢琴演奏程度的要求

人数

百分比

掌握最基础的弹奏知识

35人

62.5%

对钢琴演奏技巧有一定提高

15人

26.8%

在钢琴演奏技巧上达到较高水准

4人

10.7%

由于一些客观问题(如: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以学习他们进校前就掌握的器乐或声乐为主、钢琴的较难演奏技巧的掌握需要一定的“童子功”、高师集体电钢琴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最终达到所谓“一专多能”的目的等),仅有少数同学在毕业时希望也有能力达到具有较高的钢琴演奏水平,绝大部分同学(89.3%)如果能够在毕业时弹奏一些中等难度乐曲、并在视奏或伴奏比较通俗的曲目时没有多大的技术及艺术表到上的困难,便达到了自己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目的。

电钢琴学习中对教师授课满意度对教师授课满意度

人数

百分比

非常满意

12人

21.4%

比较满意

30人

53.6%

一般满意

11人

19.6%

不满意

3人

5.4%

据走访调查,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两部分同学占全体同学的75%,他们中大部分是以其他主修项目考进该校的同学,钢琴基础都比较薄弱,甚至零基础,那么电钢琴集体课的开展正好满足了这部分同学学习钢琴的需求,在上课练琴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的其他同学的弹奏状况,甚至完成一些简单的合奏伴奏等,即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也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钢琴演奏水平和在钢琴上的艺术表达能力。

三、对策与建议

1.认清生源质量,集体课仍应做到因材施教。

高校扩招,使得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是无法避免的问题,而且国家也将高校教育有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若还想跟以往一样要求每一位同学在毕业时都达到较高的钢琴弹奏水平是不可取的。

2.明确教育目的,转变教育观念,立足于国家号召的应用型本科建设,教育方法要以提高就业率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将教育的最终目的设立在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制定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念,将原先的培养高层次钢琴演奏人才的教育目标转变为培养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目的。因此教学的重点也必须由原先培养学生攻破难度较高的部分钢琴曲目改为以培养学生掌握和规范基本演奏技法的前提上、同时具有一定的视奏、伴奏普通中小学歌曲或流行歌曲水平及艺术理解能力的目标上即可。

3.融会贯通,随机应变,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

第7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根据新课标、课改的要求已将原本独立的《乐理》、《视唱练耳》整合为一门课程,从而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视听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因此,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合并这两门课程是高专学校音乐教学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加强学生基本音乐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听觉的记忆能力和音乐的感受力。

 

就我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大多是零基础的并且都已十六、七岁了,想要练成固定音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这又是必须面临解决的现实问题。怎样来有效解决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深思和探索,在这种情况下《乐理》、《视唱练耳》两门课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音程、和弦等乐理方面的知识来解决《视唱练耳》方面的困难,利用计算的方法加以实施突破。进而更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基本视谱、听音技能,帮助学生建立调式和声印象和调式和声意识等,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我们教师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一、为了更好的进行乐理课程的教学,大致把课程目标细化为三个层面

 

1、知识目标:认识和了解与音乐先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丰富、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及知识面,丰富自身的音乐素养。

 

2、能力目标: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转化为应用实践的能力,从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强调理论必须能应用于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的基础上,积极的培养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化成长。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即:“能力”的培养,这也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

 

3、情感价值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本课程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情感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其被动去教,不如主动去学。所以,应从教学理念上首先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摆在首突出课程要位置,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基本乐理》课是必须的、必要的、具有兴趣的。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能力提高的保证。突出《基本乐理》课程的“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学生则乐意去听,去记,去思考,学习气氛活跃了,课堂的效率也提高了,《基本乐理》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也得到相应的体现。可见,三者有机的融合,本身的“能力”和“价值”,这一点必须从理念上加以明确和注重。

 

二、为了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用形象思维描述音级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用形象思维把掌握调式音级的音准和音高及其倾向和解决,最终达到通过音乐审美来学习调式音级的目的。从审美角度学习和声音程。教师可以通过提示学生注意音程色彩的存在,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想象力,以避免不注意整体音响而盲目找音,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运用音程性质的音响色彩去听、去唱、去记。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听一些经典、熟悉的音乐片段,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再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旋律音程色彩感的兴趣,在愉悦、放松中学习音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节奏训练需要系统的有目的性的正确的掌握节奏感,强化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员的记忆里。需要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节奏训练。从而真正提高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应从根本上纠正本课程传统教学理念中的弊端,既不能墨守成规,又不能趋之若鹜;应进一步完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性质、目标、方法和规律,抛弃“教条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单纯的“为学理论而教理论”的教学理念,做很好学科定位,创新思维,尝试探索不断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本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从而真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第8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幼师;钢琴教学;基础;情境

众所周知,学习钢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对幼师而言,两年时间显然远远不够。在这个前提下,钢琴教师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快而有效地让学生掌握弹奏技巧,通过考试,同时又能够为今后任教幼师打下基础。结合我的教学经历,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下我的幼师钢琴教学法。

一、基础教学法—打好基础才是关键

首先我进行了学情分析,幼师招收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毕业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和未来很迷茫,只知道幼师是一门相对轻松而有保障的专业。零基础的她们不仅没有任何理论知识,更是对这件高雅的西洋乐器带着一丝丝的恐惧和畏难感。因而,注重学生的基础技能的掌握,是幼师钢琴教学的第一步。例如钢琴弹奏的手型、指法、节奏、识谱、音高概念等等。初学者的她们常常顾此失彼,弹奏时她们既要识谱又要看琴键,还要关注手型。更是要动用自己的左右脑,将左右手按照精准的节奏旋律结合起来,并配上正确的指法。勉强弹奏好一首新曲之后,为满足幼师必备弹唱技能,还得加入“唱”的技能。这样一来,基础本就不扎实的学生,往往力不从心,觉得钢琴是门复杂、繁琐的科目,长期下来,一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学的情绪。面对这一现象,我始终坚持在打基础阶段,不断让学生锻炼自身的基本功。例如,加入课前音阶、琶音、和弦练习。C大调音阶上下行是练习学生手指灵活性,以及培养学生音高概念最基本却最有效的练习。学生在一段时间的音阶弹奏之后,对七个音高逐渐熟练起来,并对三度音程琶音不再陌生。在熟练弹奏C大调音阶之后,我选择了教材中富有节奏型的音阶练习,由此来锻炼学生对节奏的掌握。就这样,教材中第22页的附点以及十六分音符节奏练习成了新的课前练习,一段时间过后,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附点节奏与十六分音符的特点。课前训练就好如热身运动,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把握,在我的课堂上总是起着引导作用。

二、情境教学法—给枯燥的知识加点“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对于初学钢琴的幼师学生而言,基础阶段的枯燥理论和不断重复的手指练习让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如果不给枯燥乏味的钢琴课堂融入情境和乐趣,学生往往会动摇学习的信念,教学效率也就大打折扣。那么怎样给枯燥的音乐理论加点“盐”呢?1、示范弹奏这一环节中,教师起到了创设情境的引导作用。在教授新曲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示范弹奏,并且弹奏要熟练而有美感。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展开曲子所要表达的画面,并将内心的感受分享给同学。学生如果觉得好听,就会有想要学会的欲望,这样一来,教师就省去了督促学生学习的步骤。当然,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小音箱等,播放一些课外的钢琴家演奏视频或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轻音乐。如《梦中的婚礼》《天空之城》等,优美悦耳的音乐能给枯燥的手指练习注入新鲜的空气,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2、融入情境情境教学法的另一个方法是在具体的知识点中融入情境,例如在教授附点四分音符时,学生往往忽略强弱规律。这时,教师可以把附点四分音符比喻成知了的叫声—“知…了”,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记起附点后的弱拍,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比如在教授教材第15页的《风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旋律和风车联系起来,左手不断重复的分解和弦就好像风车在空中不停的转动,简单而安逸。教师要引领学生展开一副风车转动的画面,从而带动学生流畅而连贯的弹奏。这样一来,对于为何要运用连奏方式来弹奏《风车》就很好理解了。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跳奏知识点,教师如果把跳奏比喻成“触电”或是“针扎”,学生更能体会短促、干脆的概念。另外,教师还可以把重音记号的弹奏比喻成投掷飞镖,要求音色集中、明亮而有力度。情境教学法就好如食物中的调味料,少了它们食物照样能吃,但味道却大打折扣。

三、抛锚式教学法—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

有句俗话说得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育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钢琴课堂也是如此,钢琴是人类用音符、旋律、节奏创造出来的精神产物,钢琴弹奏需要灵感和音乐想象力。面对同样一首曲子,不同的人能够弹出不同的风格。就像青年钢琴家郎朗和李云迪,在《钟》的面前他们有着不同的领悟和理解。因而,钢琴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会弹的能力,更要训练学生“听”的能力。通过聆听,来强化自己内心对“美”的领悟,这也是学习钢琴的最终宗旨。那么如何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例如,新曲教授之前,教师应当先提问学生“对乐曲有什么样的感受”“乐曲可以分成多少乐句”“乐曲的主题旋律在哪”等点拨性问题。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处处为学生提供条件进行实践,让学生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1]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在做中学,学中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标。总而言之,钢琴课可以激发幼师学生在钢琴教学方面、即兴伴奏能力上、视奏能力、学习兴趣上、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上等多方面潜能。[2]幼师钢琴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钢琴幼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幼师钢琴教师只有不断摸索、研究,才能为幼师钢琴提供一条正确的实践路线。

[参考文献]

[1]陈科强.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在语文课堂实践中体现学习自主性.新校园,2010.

第9篇: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校特殊音乐教育;普通音乐教育;教育改革

近年来,国外很多教育学家已经对高校特殊音乐与普通音乐教学做了区分,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制定了完善的教育措施。目前,国内部分高校教学设计中已经意识到此类教育因素的重要性,但是还无法足够有效的对高校特殊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素质提升,使其不能得以有效发展。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二者之间的差异,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特殊音乐与普通音乐之间的差异

(一)教育教学目标的差异

特殊音乐教育就是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的结合体,其整体结构融合了特殊教育与音乐教育之间的内容,使其与普通音乐教育之间存在较多相同之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教育教学的差异性。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特殊音乐教育受到了忽视,大部分学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教学目标,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还对高校的教学水平造成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普通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音乐表演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培养出技能较高的人才。对于音乐教育方向,也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能够从事教育工作。然而,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得到音乐知识的启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特殊学生的智力,弥补不足之处,并且突出特殊学生的特长,例如:视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突出其听觉特长[1]。

(二)能力培养的差异性

高校特殊音乐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培养对象为特殊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是教授其一种或几种音乐知识,使其得以有效的肢体或是形态的训练,进而提升训练效率,例如:存在听力障碍的学生,可以对其实施舞蹈方面的训练,以便于增强学生的动作领悟能力。在知识点技能教学的同时挖掘其音乐领域的特长,如:节奏、音乐感知能力,通过适宜的手段表现。

高等学校普通音乐教育能力培养就是要求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方式,使其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

(三)教育内容的差异

高校普通音乐教育在入学之前就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内容进行拓展,从教学内容来看,纵横发展的都是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主要教学内容。而高效特殊音乐教育,其内容分为两方面,第一就是面对零基础的学生根据音乐特殊教育的特点,教授其主要音乐知识。第二,对于一般的特殊学生,教师会根据其不足之处而设定音乐技能方面的培养课程内容,以便于发挥特殊学生的优势。

二、高校特殊音乐的改革方式

(一)健全音乐机构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较多责任,学校应该设置专业的教育机构,并且对其进行严密的组织,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实施社会实践活动,面对我国高校特殊教育而言,音乐教学还存在较大的空白,很多地区的高校还没有设置特殊音乐教育机构。因此,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重视特殊音乐机构的建立[3]。

(二)重视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高校特殊音乐教育质量,因此,高校必须重视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目前,国家只有几所高校的特殊音乐教师具有专业的师资,其他学校的特殊音乐教师只具有普通音乐教学能力,无法有效实施特殊音乐教育工作,这对其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在此种情况下,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特殊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特殊音乐教育人才队伍,使其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与先进教育技能培养特殊学生音乐素质,进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将音乐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作用于常规课堂教学或者活动设计中,摆脱教育定式观念,发展教育教学新常态。

(三)对特殊音乐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高校特殊音乐的专业课程模式对于特殊学生的发展而言是较为重要的,教师要想更好的实施工作,就要有效的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参照普通音乐教学的教育方式,根据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教学大纲以及培养计划,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以有效增强。

三、结语

目前, 在高校特殊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已经将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国外优质的音乐理念运用到课堂实践中转开教学。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重视特殊学生的不足之处,根据普通音乐的教学引荐,不断的优化特殊音乐教育方式,引进先进教学技术,对特殊学生进行音乐技能的培养,同时,学校还要设立专业的教学机构,以便于特殊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使其可以在发展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音乐知识,然后在某个音乐因素上,增强自身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到的相关音乐理念和技巧,学会设计和组织音乐活动。

【参考文献】

[1]钱雪莲.基于高校特殊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育差异的教育改革[J].教育探索, 2013(04):150-152.

[2]静文佳.基于高校普通音乐教育与特殊音乐教育下的教育改革[J].音乐时空, 2013(13):115-11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