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草船借箭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草船借箭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草船借箭笔记

第1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名叫“花落谁家”。

游戏规则是:以老师的铅笔袋为“花”,呈“S”形传递,如果传到谁那里,谁就要到前面用歇后语造一个句子,病并拍手当裁判,拍手一停止,“花”在谁手上,谁就到前面。传递过程中不可以扔,不可以不接。

这时,游戏开始了,我立刻翻开笔记本,用闪电般的速度在脑海中闪过了一个句子,突然,我接过“花”。这时,拍手停止了,我心里想:好吧,看来我要豁出去了。我大步流星地上前说:“小明今天得了……”接着,我当裁判拍起手来,“啪啪啪……”突然我说:“停。”“花”落在刘静怡手中,但刘静怡没接。刘静怡只好走了上去造句当裁判。拍手声又传入耳中,我飞速传给吴宇彤,又是十分激烈,“花”在大家手中飞速地传递着,掌声一停,“花”传到了陈斯璐手里。她说:“他考上了研究生,但却当了一名小学教师,真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她一拍手当裁判,大家又紧张起来了。最后,我把“花”传给了吴宇彤,游戏结束了。

今天,玩“花落谁家”的游戏,不但十分有趣,而且我也收获了语言积累和写作题材,真是“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呀!

北京丰台区南苑一小五年级:陶梦诗

第2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新《草船借箭》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1班 沈朝阳

诸葛亮屡屡受奖,从刘备那儿得到了4部iPhone6s手机和2台笔记本电脑,刘备还说,如果诸葛亮再建奇功,就再奖励他3部iPhone6s手机。

诸葛亮听了一蹦三尺高,拿起手机就群发了条微信:不用卖肾了,本人即将喜得iPhone6s!!!发完就玩起了“英雄联盟”游戏。周瑜看了微信,更加嫉妒诸葛亮了,牙磨得吱吱响,看见诸葛亮正在游戏,他立马加入,先杀一杀诸葛亮的傲气。这时诸葛亮定睛一看,发现游戏中竟然有曹操、周瑜……“太好了,看我如何整你们。”诸葛亮大笑三声!果然如他所愿:大获全胜!周瑜和曹操气得牙痒痒,都“闭关修炼”去了。

周瑜思索兹眨大吼道:“我就不信,游戏打不过你,现实中还斗不过你吗?”他一脸坏笑,眼睛骨碌一转,给诸葛亮发了条微信:“猪(诸),箭不够用了,麻烦你三天之内买十万支回来,买不到就军法处置,兄弟我也帮不了你。”诸葛亮见了,立即点开手机淘宝,还有什么是某宝搞不定的呢?但是,这次他真的失算了――点开所有的店铺,都是“此商品已下架”。这可怎么办?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打开手机看了看天气预报,得知3天之后有一场大雾,瞬间眼前一亮,心里有了条锦囊妙计。“哈哈,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呀!”诸葛亮拿起手机向曹操发了条紧急通知:曹兄近来游戏进展如何,敢应战否?还配上了一个得意的笑脸。曹操气得满脸通红,但未回应。接着,诸葛亮又群发了条微信:本人3天之后,将向曹军发动进攻。这下可激怒了曹操,立马回复:随时欢迎。诸葛亮看过微信就哼着歌,出门准备去了。

第3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一、巧设阅读阵地,形成课外阅读氛围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激发阅读欲望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由于我校是农村小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的书一部分是学生自愿捐献出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的;另一部分是我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还有一部分是我把自己孩子看过的一些读物也捐赠给为了班级图书角。为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班里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

2.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形成课外阅读氛围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例如,我们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教室、课堂成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利用这个学习阵地,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共同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的氛围。

二、巧妙利用课堂教学,把课内阅读引申到课外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乐于探索新鲜事物的特点,设计了“每课一问”。即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做课前预习阅读,在阅读前首先给他们一个有趣的问题,让他们读课文,读课外书、读课外资料,让他们在各种形式的阅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笔者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一些关于“三国”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前的阅读预习,渐渐知道了三国形成、对峙、衰败的过程,了解了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继而产生了对“三国”故事的浓厚兴趣,全班掀起了一股“看三国热”。这样以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读书,去预习,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再辅助提一些读书的具体要求,孩子们每每自己读书找到问题的答案,都会兴奋不已,这种自我激励的效用是无限的。在获得成功发现的同时,孩子们往往又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又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1.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文学名著什么时间读,报刊杂志什么时间读;要有长计划、短安排。制定长计划,是为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短安排,是为了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情况。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指导选择读物,注重读物质量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比较差,需要在成人的指导下进行课外阅读。为了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在推荐读物方面,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如学童话时,我便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引人入胜的读物;学科普文期间,我就请他们阅读程度适合的科普读物;教学完《草船借箭》《石猴出世》后,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去读了原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另外,每月我都会在班里上一堂《好书大家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由老师或是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给大家看。

3.引导学生学会“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可让学生进行圈圈点点,完成读书札记。笔记中“本书内容概括”“佳句摘抄”“优美片段欣赏”“我的感悟或体会”等栏目,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再通过读书笔记的互相点评、借鉴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落实课外阅读效果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课本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及读书札记等。

2.开展评选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我校每个班都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札记,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读书能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阅读之星”,并将这些“阅读之星”的照片张贴在展示栏里,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综上所述,“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孩子,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可见,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是一件多么重要的大事!因此,教师、学校,家长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并给孩子做恰当的引导,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有效的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第4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兴趣 语感 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19-01

一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应加强学生预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预习感兴趣,才能带着问题来上课。这样,学生的学习便有的放矢,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同时通过课堂的互动学习也能了解到自己在预习中的不足之处,在比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有长期坚持下去,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加强课前指导,掌握阅读的基本步骤:读、查、思、摘、注。在预习课文时,可以朗读或默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感受情节,关注信息。通过工具书解决难懂的字词。在重点语句作记号,体会角色所处的环境,感悟文章内涵。摘写关键词句,在此基础上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做上批注,也可以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写在预习笔记内。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 注重语感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较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多指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写作,以及多观察、多思考作品中的特点。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时,由于很多学生还没有去过庐山,仅靠抽象的分析,学生难以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日照”下的香炉峰,“挂前川”的瀑布,“直下”的飞流,“落九天”的“银河”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正站在庐山瀑布之下,仰望瀑布。这样便能体会李白气贯长虹的胸襟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语感训练时,要口、耳、眼、心并用,充分感悟语言文字的美,领会语言文字在文章中的作用,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奥妙。

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事物为基础,是学生学习中最活泼的因素。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可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新、好动、好奇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些自我展示的机会。如果教师把握好这个特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堂上,就是故意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境:我们在形容一个人很聪明时,就说他像诸葛亮,可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三国时期,当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忙,但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他的才能,处处设计陷害他。那诸葛亮怎么办呢?大家认真学习《草船借箭》后就能体会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紧紧扣住课文主题,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弦,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四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5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学生的阅读目的教育做起。许多学生不懂阅读的重要性,等他知道时才发现自己的步伐已比别人迟了一步。甚至有些学生家长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不让学生课外阅读,这时还要配合学生做家长的工作。如谢冰心、叶圣陶为什么初中毕业能写出那么好的文学作品呢?他们没有丰富的阅读是写不出来的,这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其次。经常开展一些阅读心得体会活动及比赛,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如我曾经开展了几次讲故事比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能主动借课外书、购课外书看。事实上。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才能诱发学生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主动性,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自主选择材料,自主选择方法,自主吸收加工信息,获得阅读的主体感受。因此,教师要设计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动机。如:儿童大多爱看动画片等儿童节目,我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中都有,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只要自己去看书,可以感受更多有趣的故事。”从而把学生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又如学生读到一些优美的语句、情节感人的文章,还可根据学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点,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博览群书、厚积而薄发的动人故事。使学生懂得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营养”的补充,是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

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学习《草船借箭》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书刊。

三、开展多种阅读活动

语文阅读不能局限于朗读、默读等传统阅读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阅读;应该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突出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的阅读;应该是立足于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智慧的碰撞,是人文气息很浓的阅读。为此,我们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阅读课,例如读书课(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各班级的图书箱)、讲故事(学生复述阅读过的文章内容,讲耳闻目睹的故事或自身经历等)、朗读比赛、阅读竞赛(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复述文章大意)、实话实说(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语言金字塔、古诗句默写竞赛等活动,既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当然,这也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第6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关键词:阅读内容;阅读笔记;成果展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内容。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积极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观点。新教育改革的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国的一线名师无不强调多读书、集广益的好处,足见阅读和阅读积累之重要。况且《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就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课标提出了课外阅读的量化要求(第一学段5万;第二学段40万;第三学段100万;),在附录中还专设“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这就为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单靠在校的语文学习时间和语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简直就是杯水车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

我们经常说,把课外书拿出来,自己看课外书。或者说今天回去自己看20分钟的课外书。那我想问一下,每天看《爆笑校园》可以不?其实呀,读一本好书,犹如交上一个好朋友;反之,读书不加选择,去读一些不适合学生读的书,往往事与愿违,学生的阅读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会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选择读物:一种是“拓展读”,即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读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学习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一些节选自名著的课文后,让学生去读一读相关的名著,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和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例如我班在学习了《冬阳 童年 骆驼队》之后,紧接着指导孩子们去读完整的《城南旧事》。另一种是“迁移读”,即在学习某课后,运用学习该课所掌握的方法去读类似的文章或作品,从而提高阅读能力。例如,我在完成了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一课之后,又顺势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朱自清的其它散文,如《荷塘月色》《背影》等,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朱自清散文的魅力。还有,我在学习了《一只贝》之后,引导孩子读了《丑石》《落叶》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的运用。我班在学习了《藏羚羊的故事》,然后又接连读《藏羚羊的跪拜》,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第二,要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也教导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阅读笔记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那么,怎样做阅读笔记呢?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法:(1)让学生用笔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佳词、佳句、警句、精彩片断、重要段落等,摘抄后要注明文章的标题、作者及出处,还要有相关的解释或见解等。(2)让学生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这种方法最便于剪贴报纸。在剪贴时可以适当归类,以防资料过多,搀杂不清。(3)鼓励学生自制规格相同的卡片,把文章的要点或精辟句、优美句、精彩段摘录在卡片上,采取单项形式,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储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通过做各种形式的阅读笔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第三,要教给学生的阅读的方法

学生应该有目的的课外阅读,绝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我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通常有:(1)圈点符号法。阅读时,要把生字、新词、重要句子等用符号点出来,以便于考查和理解。圈点符号法,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需要选用,注意画的醒目、突出,便于鉴别。(2)批注法。在阅读中,τ谀承锞洌若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对某些问题有异议,就不让灵感火花稍纵即逝,而应随手在文章的空白处写下批注,或发表意见,或提出质疑。读课外书,全班可以一起读一本书,教师检查读书情况,一起交流读书感受,也可以进行读书漂流活动,比如《百年百部》系列丛书,《安徒生国际大奖》获奖小说,每一个同学一本,俗话说,风过留声,雁过留痕。读完一本就在书的扉页或者留白处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然后再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交流书本,再看书的同时也留意别人的的阅读感受。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阅读,让学生掌握方法,学会阅读,真正做到如皮萨略夫所说的:“世界上有许多好书,但这些书是为那些会读书的人准备的。”

第四,要开展有趣的阅读展示活动

第7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新课程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把自主学习放在首位目的是因为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前提,只有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自己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时才有欲望和其他同学合作、探究,这时的合作、探究才是最有效的。平时教师要把握时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久而久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适应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满足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根据平时听课中学生的反映,观察学校学生学习环境等实际情况,发现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策略少,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较差,师生高投入低效率等现象,针对现状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因为兴趣是动力,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越浓厚,学习成效越显著。激发兴趣的方法有:

(1)创设乐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室新颖、实用的布置,如:中外名人名言,科学知识,学习方法、本班学生成果等。把教室创办成师生和谐,教学民主,知识浓厚的的乐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时都可学习新知识,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2)以情激趣。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讲感人的故事,学生看录像、听音乐等,把学生带入意境中自学课文。

(3)利用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挖掘语言文字,教材内容内在的美、趣,用景美、人美、语言美震撼学生的心灵,如《桂林山水》课文中优美的写景排比句,写水:静、清、绿;写山:峻、险、奇;《挑山工》激励人奋进的语言:“挑山工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一步也不能停,经常走在游人前面”等精彩语言;《》、《林海》《为成长鼓掌》等多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习兴趣。如:根据课文内容可设计师生比赛读课文、表演、演讲、辩论、采访、讲故事等学生乐学的方法。

(5)激励评价,激发兴趣。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评价,不断给学生充电,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如;你真会独立思考,你发现的问题很有价值;你回答的问题很有独特见解;你比以前有很大进步等激励性语言,使学生不断充满自信,更上一层楼。

2. 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2.1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学习目标要具体、全面,体现三维目标,便于操作,经过努力能够达标。如:语文版每课要求认识,会写的字,积累的词语;读书、思考的问题;明白道理,受到的教育等。确定学习时间,设计各环节评价指标。主攻方向明确,有的放矢,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同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因人施练,留有空间,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达标。

2.2 提供多种方法,供学生有针对性选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各种学习、思考的策略,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会质疑、学会学习。例如:自主预习策略:(二年级以上)

(1)标记:初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生字、新词、应认识字、会写的字,形近字、多音字等。(2)自学:读准字音,查阅资料,理解背景,词义等,养成遇到问题查工具书的习惯。(3)阅读:根据课文内容轻声读,默读等,读熟课文。(4)勾划:勾划出不理解的词句,不懂的问题,自己喜欢、感动、印象深刻的语句等。(5)思考:每段写什么,全文主要写什么?主要事件、主要人物有何特点?重点词句怎样理解?读后懂得、发现什么问题,有何疑难等。

其他学习方法:(1)读书抓题眼质疑:如:《飞夺泸定桥》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结果怎样?等;(2)五问自读法:文章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那些地方写得好?我们怎样学写?(3)重点突破法:如:《我的战友》一课中被烈火烧身时纹丝不动,作者复杂的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内容;(4)自主探究法: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举一反三法: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按学习写春天一段方法学习写夏、秋、冬三段等;(6)按构段方式、顺序分段:按总述、分述,时间顺序、地点转换、事情发展顺序等标志分段,概括段意,抓中心句,词语概括等;(7)读写结合法:从阅读中学习作者写作方法、思路,描写方法等,即兴观察人、事、物、景,乐于表达写片断、续写、扩写、改写、写读书笔记等。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我会学、我自己学、我能学好、我能适应环境;.教师可适当发挥导疑、导问、导学、导思、导练,的作用,营造师生互动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3 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积极情感投入,从学习中获得成功、快乐等情感体验。如:我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我自己懂得了什么?最使我感动的词,句,段 等。

2.4 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控,对认识、想象、思考等活动做出相应调适。自主学习范围、过程应根据学生年龄、知识基础、教材难易等因素而定。如:教师提供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选择,灵活应用:(1)自定目标和做出计划;(2)寻求信息(发现知识、问题等);(3)组织和转换信息(灵活学习、运用材料);(4)寻求老师和他人的帮助;(5)复习笔记、课本、测试卷等;(6)复述和记忆;(7)适应环境,纪录和调控;(8)根据学习的结果自我评价、自我惩罚等。

2.5 自我反馈学习效果。对学习活动及时反思总结(收获、困惑等),及时查漏补缺。如:自测,互测,全班检测,及时更正,弥补不足。

3. 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教师持久、耐心的培养,语文实践活动中要给足学生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导向(明确目标)、自我读书、自我发现、自我提问、自我解疑(或师生解疑)、自我说写、自我激励、自我提高。扎实训练,讲求实效。

4. 引导学生课内外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法 (1)自主识字法:自主试读,读准字音——教师范读,帮助正音——反复认读,以生带熟——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2)课外读物中识字——生活中(影视片、广告、物品说明等)识字。 (3)自主质疑问难法:自学课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师生解疑——-练习(此法适用二年级以上)。 (4)自主实践法:自定题目(或课后要求)——参与实践(观察、调查、实验等)——分析、整理资料——形成报告或成果——展示成果——反思不足。 (5)自主作文法:自命或补充题目(如:《——你错怪了我》《——我真想对您说》(爸、妈、老师)《我心中的——》(写有个性,真实的文章)——审题——自选素材——列提纲——与同学交流——-试写——修改——誊写——评价。自主作文使学生喜欢习作,有话可写,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材源,开放作文题目、内容、形式等,让学生写自己最能写好的人、事、物、景。养成自觉记身边新鲜、生动的事例,日积月累,材料丰富,不愁无事可写。

第8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作文;阅读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却普遍低下。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

一、让学生热爱阅读

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农村的学生及其缺少阅读的机会,接触到的书目也不多,所以他们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谈不上培养阅读兴趣了。此外,由于农村大众的学识和素质相对低下,家长忙于工作,他们自己阅读的就很少,很难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也不能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有益的建议。而且,在大多数家长心中,课外书往往是“闲书”,是与学习无关的书。这些因素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甚至妨碍了学生的阅读。有的家长能够想到让孩子多读书,但说起买课外书,大部分买的还是优秀作文选之类的教辅用书。在他们的心里,优秀作文选就是课外阅读书籍,其他的书会白白浪费学生的课外时间。这样,很多学生博览群书的动机会被逐渐磨灭,阅读的兴趣会逐渐变淡,热爱阅读就会无从谈起。

鉴于农村的这种实际情况,作为教师的我努力做了些尝试,如及时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课文为基础,用课外的阅读拓展学生的眼界。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安徒生的童话集,让他们尽情地领略安徒生童话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如学完《草船借箭》之后,我就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但这不是适合所有小学生阅读的书,所以我只推荐某一章,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在这里,我不建议大家向小学生推荐删节版的或者小学生版的课外书。这种版本的书固然降低了阅读难度,但过于儿童化的叙述谋杀了原著的精神,学生阅读单单是为了知道,为了考试,这是没有意义的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推荐不同的课外阅读书籍。不管采用何种方法,教师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来选择课外书,要保护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小学就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从而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有些学生看起来读书不少,但作文水平却不高。原因何在?我曾经调查过几名这样的学生,发现他们阅读书籍时往往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看看情节,看看图画,即认为是阅读了。但这对于他们的写作毫无帮助,原因在于他们只是为了阅读而读,不懂得积累。俗话说:“好记性赶不上烂笔头。”许多学生不善于用心看又不习惯用笔记下来那些优美的段落。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好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分类做笔记,好词好句一类,名人名言一类,构思奇特的又可以分为一类。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善于作旁批,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为了鼓励学生,教师可以展示读书笔记的范例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标准,并树立读书笔记榜样,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让学生相互鼓励,彼此督促。教师还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以监督学生把这件事长久地坚持下去。

三、从文字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不能够直接以阅读为目的,一旦阅读具有了功利性,就会使阅读变得沉重而失去了其本应该有的乐趣。在阅读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让他们沉溺其中,如果阅读没有取得这样的效果,那么,阅读就是失败的。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切勿草率地介入学生的阅读,不要充当权威。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阅读,表扬他们认真地阅读,使阅读成为作文写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动人的语句。如《我的“长生果”》一课,讲的是作者自己小时候是怎样热爱阅读,并且如何从书籍中吸取营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的经历。在课文最后,作者告诉我们: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我想这样的文章正好证实了阅读有助于写作这个道理,应该让学生好好地体会和认识一下。我是这样处理的:先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题目叫“我的长生果”,“长生果”具体指的是什么。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长生果”具体所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静静地读,认真地找,情动于内心,对一些句子产生了兴趣。例如,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阅读这个句子时,我首先让学生注意体会比喻的好处和意义,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读出对这句话的深刻认识,这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学生接着往下读,会发现这两个句子是说明“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的愉悦之情,“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的欢快音符的乐章”。我继续引导学生接着往下读。“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读到这里我又问学生:“你们读书有没有到过如醉如痴的状态啊?”学生表示没有。此时我再进行点拨,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作者说书是“长生果”,我们大家没有深入陶醉于这些营养丰富的物品中去,又怎么能从中吸取营养,又怎么能让营养补充到自己的头脑中再送达到笔端呢?这样,学生不仅理智地反思自己平时的阅读,更有意识地去注意文中作者的读书法和写作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过程中。

如果把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做一只小鸟的话,那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是小鸟必不可少的两个翅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广泛的阅读是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关键。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写作的“加油站”。

参考文献:

第9篇:草船借箭笔记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写作;源泉

一、课外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去。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识字、写字和课内文章的阅读,却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配合,尤其是课外阅读常常让老师无暇顾及。然而,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它让学生课内所学的阅读方法、写作思路得以运用和拓展。阅读量的多少,阅读能力的高低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有内涵、有深度?我们就应该在课外阅读上多下工夫,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找到“共鸣”,引发写作的“欲望”。而课外读物也正以各种风格展示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常常能在生活中看到它们的原形,在情感和认知上产生共鸣,并与生活中的素材和感受相结合,形成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作品。这也正是课外阅读对写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在教室设计了一个好书推荐栏,选择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口味”的书籍推荐给全班同学,如,《鲁滨孙漂流记》《小兵张嘎》《汤姆・索亚历险记》《西顿野生动物集》等,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我所推荐的书。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厚,阅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2.借助课本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对某个故事产生兴趣后,必定会激发其潜在的求知欲,促使他们把阅读延伸至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引导学生在了解诸葛亮、周瑜、曹操的人物特点的同时,还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三国形成和衰败的过程,或更多的三国故事,激发学生对“三国”的兴趣,并借机向学生推荐了《三国演义》。在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学生通过课本了解了故事梗概,更在精彩片段中,领略了这两部小说的魅力,我趁机向学生大力推荐,班级中便又掀起了一股阅读热。

3.肯定学生阅读体验

如课外阅读欣赏课、课外阅读心得汇报课、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课、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课等,让学生从中学会欣赏,不断积累,扩大阅读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不断激发阅读兴趣。在一次次的阅读交流活动中,学生通过话剧、朗诵精彩片段、交流读后感悟、制作阅读画册等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个人爱好融入文本,使阅读成为一次个体生命的发展,让学生觉得这样的阅读是一种享受。同时,通过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分地享受阅读成功的快乐。

三、在阅读中搭建“读”与“写”的桥梁

1.结合生活看阅读

许多学生无法下笔或情节简单大多是因为构思不够巧妙,不知道接下去该如何发展,或无法抓着关键的细节进行描写。我们所推荐学生读的书,都是语言精练、情节精彩或贴近孩子生活的作品,如《小兵张嘎》《汤姆・索亚历险记》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易于接受、能够模仿的,甚至可以看到自己影子的故事。让孩子阅读故事,再走出文本,结合生活,让孩子更多地发现生活的精彩。

2.注重积累“精彩”语言

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也正是我们读得少,积累少的结果。鲁迅先生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那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只读语文课本中有限的几篇文章,那么到了作文时,便挤不出词句来了。而班上语文能力强的同学都对课外书情有独钟。可见读写能力的获取,主要还应来自于课外阅读,只有多读书,多积累词汇语段,日久天长,便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了。因此,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方法,多加积累,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精彩的语句或片段,读后再将其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每天背诵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片段,并在课外阅读交流课上诵读给大家听,久而久之,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样的积累,更乐于将自己的“精彩”与他人分享,学生的文章表达也日益丰满起来。

3.在阅读中训练仿写

仿写,即以所阅读的文本为例,仿照文中精彩的语段或写作的思路、角度来练习写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人物外貌、心理活动的刻画以及环境描写的衬托等,都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借鉴模仿的。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教师的习作指导来看,基本是从机械的引用过渡到灵活的仿写,最后发展为创作,在模仿中不断创新,以提高习作能力。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后,我推荐学生阅读了《小兵张嘎》,并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书中人物描写的片段,并把它们画出来,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展示人物的特点。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对班级的某个同学进行描写,写后让大家猜猜是谁。以一个学生的片段描写为例:“他中等个子,长得很敦实,他的胳膊和腿真像成熟的玉米棒。他总喜欢穿一身红色运动服,他说:“运动服穿着舒适。”他的头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上嵌着一双黑溜溜的眼睛,就像黑夜里的探测器,时不时地滴溜转着,真滑稽!我最喜欢他的笑声。瞧!他又潇洒地挥舞着刚发的语文考卷,昂首大步迈向自己的座位,他那大嘴中发出的爽朗的笑声,似乎再向全班宣告:“我又是第一名”。简单的一段人物介绍,便把一个爽朗的大男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精彩似乎也不亚于文中的小嘎子,让听的同学们也不禁开怀一笑。其实作文原来可以这么轻松而愉快,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寻找到前进的方向。

4.多写心得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