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

第1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创新;实践;示范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的一个长线专业,自1994年建立以来一直开设至今,从2004年开始,在本专业开设了五年一贯制班级,每年招收两个班,一直延续至今,从而形成了该专业三年、五年以及中专、大专两个层次并存的局面,尤其是从2006年开始,引入了软件工程师培训课程项目以后,更是形成了两个层次多个方向的局面,在其中的2007、2008年,更是形成了两个层次(中专、大专)四个方向(计算机应用中专、动漫制作中专、平面设计方向大专、软件工程师方向大专)的复杂局面。目前,该专业仍旧是两个层次三个方向:中专和大专学历层次,动漫制作、平面设计、软件工程三个方向。形成这一局面的宗旨是为了努力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对口就业,作为一个三线城市,我市的工业企业多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主,信息技术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IT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企业中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层次偏低,再加上计算机课程目前形成的工具课程特点,从而造成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普遍不高,如果我们不加区分地对中专、大专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方向、选择相应课程的话,那么我们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就更加低了,尤其是在我市这样一个IT产业并不发达的情势下,对口就业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了。为此,我们在深入企业进行用工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对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作出了比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对课程设置,特别在专业课程的开设及衔接方面,我们更是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具体而言,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考虑了以下几点:1.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文化基础比校弱,尤其是中专生相对比五年一贯制的学生要更弱一点,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要更差一点。2.就业的定位方向:中专生的定位为动漫制作员、计算机操作员、多媒体作品绘制员;而对大专生的定位为:平面设计员、程序录入员,并为他们成为高级平面设计员、平面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打下基础,也为他们中间的部分同学进入本科深造打下基础。3.企业的具体需求: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计划更具可操作性,我们还充分发挥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听取了企业对中专生和大专生的需求,充分把企业的需求结合、反映进我们的教学计划,比如在最近修订的中专(动漫)教学计划中,我们就把有关企业认为他们的员工应该掌握的三门基础课程(动画原理、原画原理、动画软件应用)结合进了我们最后的完成稿中。

而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还在充分考虑了以上几点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了这几个方面的考虑:1.夯实专业基础不管是中专班还是五年一贯制班,我们开设了一些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信息技术》《PS》《FLASH动画》《造型》《网页制作》等,而且对这些课程都要求熟练掌握,在二年级时安排参加中级工考工,只有通过的学生才能拿到毕业证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2.提升专业能力在前两年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我们从三年级开始,针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三年级要成为高级工,所以我们在课程上选择了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实际又确实有较大需求的课程:《C程序设计》《Sql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及维修》《3Dmax室内、室外环境艺术》等课程,在第二学期完成高级工考工。3.培养综合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我们在四年级的课程中开设了《典型企业网站设计》《office高级应用》《影视后期制作》这样综合性的实际应用性的课程,并通过结合毕业设计,帮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注重校企合作在第五、期,也就是在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结合张家港经济的特点以及我市IT企业的现状,分别提供多个专门化方向供学生选择:软件开发、网络营销、动漫制作(高级技术人员)、平面设计等,由相应的企业提供知识培训、工业案例、顶岗实习岗位,为学生顺利踏上社会就业创造最佳途径。也许专业人士一下就看出来了,在我校计算机应用开设的课程中,比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的相关课程好像涉及得不多,这倒不是我们不想引入新课程,而是我们基于学校的实训条件以及当地对相应人才的需求作出的一个取舍,也就是说只在计划中开出了网络方面的专业基础课程,让学生对相关课程及内容有个了解,为以后进一步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以求能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第2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职教育迎来了新的春天。与此同时,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却逐年呈现衰退之势。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普遍在严峻的考验中求生存。一方面社会上对计算机从业人员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中职计算机毕业生专业性不强,就业率低,特别是对口就业率低,许多学生毕业时屡次碰壁后,只有进电器厂、印刷厂或其它与计算机相关性较低的岗位工作。部分学校甚至因为计算机专业当前的困境,就认定计算机专业已经没落,从而取消开设计算机专业。

在这样困难的形势下,要突破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瓶颈,必须直面挫折,与时俱进,转变思路,探索新路。

一、问题分析——客观对待计算机专业的发展瓶颈

(一)正确看待计算机专业“边缘化”。

随着90年代中后期计算技术的加速革新、计算机产品的大幅度降价,计算机已走进千家万户。计算机专业也由八、九十年代的热火朝天、高分竞读,到近几年的冷冷清清。计算机专业已由一个主流专业,转变为非主流专业。2011年,在一份题为 “新技术,新理念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实施和推广”的专题报告中就提到,在招生中,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不是学生本身不愿意选读,而是家长从就业的角度,觉得读计算机怎样也没有财会、模具、汽修专业来得实惠。

中职计算机专业面临的被冷落和忽视的现实困境,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本身的问题,但计算机专业突破瓶颈,迫在眉睫,只要找出问题,找准方向,重新定位,在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计算机专业前途可待。

(二)合理定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些学者认为,中职无法搞好计算机专业。一是因为中职层次的学生无法学好跨学科的知识;二是因为计算机已由一个独立的学科逐渐转变为其它学科使用的“工具”。

关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不能跨学科学习,传统的学科观认为,要先学好基础知识,再学习其应用,而现在职教改革正是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观”。按照传统的“基础观”,中职学生应该什么也学不好,因为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低。但在实践教学中,对于“跨学科”知识,通常不要求学生学得非常深入,例如,在计算机平面设计应用领域中,往往不要求学生对美术有多么高深的造诣,因为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更需要员工有熟练的使用工具的本领、较强的制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于计算机“工具说”,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它已不只是计算机专业的专属工具,也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工具,而且计算机专业比其它任何专业都需要这个工具。这就好比剪刀是发型师最重要的工具,但它也是普通大众的工具。对于中职层次的学生来说,正因为计算机的确是一种工具,所以我们无法要求学生去钻研“纯粹”的理论性强的、科学性强的研究性问题。中职计算机教学有一个基本的定位,那就是培养熟练使用工具的技术工人,而不是研究型学者。

二、问题破解——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方向

在2010年12月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中已提出: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中国教育进入一个全面提高质量的新的历史阶段,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人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要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鲁昕直接领导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新版修订工作,修订后的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相关专业共有11个,包括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三个传统专业,以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客户信息服务、计算机速录、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等八个新增专业。

2011年,我校巧抓机遇,根据市政府“十二五”期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目标,重点在大区域中打造“两区两城” 的战略定位,结合近年来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对口率低,在校生逐年萎缩的困境,合理定位、整合资源,制定了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为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为相关专业群的专业设置调整方案,明确了培养适应区域行业需求人才的专业目标。

三、探索新路——建设以平面设计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

(一)以市场为依托,更新课程设置,深入课程改革。

近两年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多渠道了解市场对计算机平面设计、广告制作、印前排版方向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结合企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结构(见表2),制定合理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和实训大纲。通过调查论证,确保课程设置贴近岗位实际,对接职业标准,同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确保课程改革遵循坚持为学生就业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的基本原则,并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

表1平面设计人员岗位能力考核

(二)以能力为本位,开展培训学习,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教育理念,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湛的技术,才能够培养出能力出众的学生。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了改变专业教师经常忙于教学和管理,对专业技能安于现状心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选送一批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各类设计课程培训班,安排专业教师到设计公司脱产学习,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多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201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省《工业产品设计项目》比赛获得三等奖,实现计算机专业学生获得奖项的历史性突破;2012年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参加《全国中职美育课“创新杯”教学比赛》喜获一等奖,参加市首届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网页制作员》项目获得二等奖……比赛的可喜成绩让学校对计算机专业突破发展瓶颈信心倍增。

(三)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顶岗实习为核心,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与信息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相比,企业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与此同时每年却有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不对接,传统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无法胜任企业岗位工作。

采取“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中职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置身真实的工作环境,参与企业生产与管理,在企业文化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为摆脱困境,在学校领导及教研室、教务处、就业办多个部门的协助下,专业科教师对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相关企业开展实地调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先后与三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达成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初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设计专业的优秀毕业生100%对口就业,学生满意度高。

(四)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对越来越多厌学的、将计算机当“玩具”而不是“工具”的问题学生,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诸多“不合时宜”。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创新,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已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师本教学模式,发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教学模式,这对教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两年,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德国的行动导向法、英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以及英特尔未来教育专题课程——基于项目的学习。这些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让原本乏味无趣的课堂变得生动而快乐,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市级优质课例比赛、校级教学设计比赛、组内教学课件制作比赛等活动,有效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

(五)以学生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双管齐下,保证就业质量。

就业问题是中职教育发展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是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过去学校推荐就业工作是就业办负责,负责推荐就业的教师对学生个体缺乏了解,仅仅是推荐就业岗位,就业率达标了,就业质量却得不到保证。近年来,我校推荐就业工作也力行改革,改单一的就业办负责为专业科和就业办共同负责,双管齐下。就业办主要负责就业市场的开拓,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岗位;专业科教师负责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体特点、结合工作岗位标准给学生一对一的岗前指导和培训,并提供相关数据、就业方向、岗位要求给就业办,确保了就业质量(见表3)。

表3学校近三年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对比

学校能巧抓机遇,乘势而上,多项举措建设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为重点的计算机专业群,把握时代脉搏,合理定位,努力开拓,为我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M].2010.

第3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工业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产品设计、制造、设计商品化等基本知识,具备较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手绘表达、模型制作能力,从事产品创意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和其他产品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工业设计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互联网、电子技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新能源;

2、互联网/电子商务;

3、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4、家具/家电/玩具/礼品;

5、贸易/进出口;

6、广告;

7、计算机软件;

8、汽车及零配件。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结构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工业设计师;

2、工业设计;

3、结构工程师;

4、ui设计师;

5、产品设计师;

6、工业设计工程师;

7、交互设计师;

8、平面设计师。

工业设计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第4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健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模块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5-3570-02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普遍开设有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都比较“新颖”和“时髦”,但因实用性不强、以及未引入职业认证考核,导致职业针对性不强,就业质量低下。该文从调整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究能与职业岗位需求无缝链接的新的课程设置方案,以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

1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应以健全的职业人格为核心,以企业的基本需求为导向,以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应弱化理论深度,重点突出职业特点和职业技能,体现实用、实践特色。

2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2.1 课程设置要贴近市场需求

从目前毕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实用型、技能型[1]人才上,合理确定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的培养方向,让专业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技术的需求,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

2.2 课程设置应动态调整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及课程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地予以调整、补充和更新,使所开设的专业课程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真正做到教育服务于社会。

2.3 课程设置应以技能强化为主,理论专业课的设置为辅

衡量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的标准主要是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安排相应多一些,理论知识应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精选,以“必须和够用”为度,也可以寓实践课程之中讲解。

2.4 课程设置模块化

为了增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职业的针对性,学校可以按职业的性质和需求引入国家职业考核,将岗位课程模块化打包,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与爱好选包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降低就业竞争风险。

3 中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1) 方案一:与企业深度合作,了解行业需求,订单式开设课程。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操作性技术人才,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最有力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将符合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引入学校。即在设计课程时,核心课程由企业提供,专业的必备基础知识可由学校承担,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的各自优势,双方共同培养,定向就业。

2) 方案二:以就业为导向[2],合理确定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倾向性。

1) 深入调研,对职业岗位群做市场调查,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近几年对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分析,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有:①计算机操作员;②网络管理与维护人员;③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人员;④影视动漫制作人员;⑤电脑广告设计与多媒体加工类人员。因此,针对市场需求,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应用、网页制作、网络管理、计算机组装维修、平面设计、影视动漫。

2) 依据培养目标,构建“课岗一体”的课程体系。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设想由四大模块组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考证模块。

第一、基础课程模块:包括文化知识基础模块(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和社会知识基础模块(如职业道德与职业规划、法律基础知识等)。该模块主要是让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同时也能为部分基础好的学生继续深造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如计算机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这个模块是所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该模块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第三、专业课程模块:该模块中的专业课程是根据就业岗位群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来设置,该模块体现职业针对性,实现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

①办公应用模块

核心课程: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系列办公软件、Internet的应用。

适合岗位群:办公文秘、文印店店员、收银员、信息化工作人员等。

②网页设计与制作模块

核心课程:网页设计三剑客、web站点架设与网页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网络程序设计。

适合岗位群:网页设计师、网站维护工程师等。

③ 网络管理模块

核心课程: 网络工程与构建、服务器的搭建与管理、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交换机与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

适合岗位群:网络管理与维护员、网络设备调试技术员、综合布线技术员等。

④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核心课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技术等。

适合岗位群:计算机管理员、网络维护员等。

⑤平面设计模块

核心课程: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PageMaker、AutoCAD。

适合岗位群: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平面策划员、美工等。

⑥影视动漫模块

核心课程:photoshop、3Dmax、maya、premiere、CorlDraw、After Effect、Flash等。

适合岗位群: 毕业学生可在影视广告公司、影视特技公司、电视台、游戏公司、影视广告制作、动漫设计制作公司等从事动画片制作、数字媒体及多媒体设计公司等工作。

第四、考证模块

这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完成学业可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获得与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以便将来在人才市场竞争中多一分竞争优势。因此课程设置要与国家劳动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接轨。

4 教学环节的改革

1) 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的“以学定教”的新型学习模式。

2) 采用“任务驱动”[3]的教学方法

对应某一模块以项目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从模块整体知识考虑,将任务用模块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理,以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采用专业模块化[4]教学

学生进校后的前两个学期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要求学生对专业课程模块进行选择定位,同时安排各个专业课程模块指导教师,对不同学生采用分专业方向的教学,在第五学期,教师可指导学生参加一些职业资格的考试,真正落实岗位技能型专业培养目标。

4) 增加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性教学

职业学校一定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安排上,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为5:5或6:4为好。实践课程应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和兴趣爱好的不同,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课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5 结束语

中职教育应以岗位技能为核心, 课程设置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前提,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一定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多层次的职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闫志英.浅析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定位问题[J].科技信息,2007(10).

[2] 张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吗[J].职教论坛,2011(29).

第5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计算机应用 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环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显著,高技能人才作为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要求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然而轻视技能劳动和技能劳动者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以职业教育为中心,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每年都向社会企业输出大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标准不断提高,那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构建怎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呢?在教学中应强化哪些教育教学环节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因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不同,在这里本文就针对计算机应用类专业在这方面进行论述。

由于计算机已经深入到国民生活及产业的各个角落,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工作领域日趋扩大,衍生出大量的跨专业人才,在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与非计算机类专业人才之间的划分界线正在模糊。如从人才的水平层次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从人才知识结构上可分为偏软人才与偏硬人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又可分为软件开发、计算机应用等。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大体上划分为三类:一是软件类,二是计算机应用类,三是硬件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国每年新增高职计算机类技术应用型人才分专业的需求大概分布如下:

通过上表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要占总需求量的60%以上,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虽然比较簿弱,但动手操作意识强、思维活跃,因此我认为高职院校在培养计算机类人才方向上应逐渐向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毕业生的标准是什么,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应具备怎么样的知识水平结构呢?各大高等院校对本专业都有自已的培养目标,我认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精通并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各方向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方法,能在各企事业、技术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类相关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定位:

1.知识水平。

(1)具备大专文化知识,包括德育、数学、英语、美术等文化基础知识。

(2)系统学习和掌握必备的数字媒体、网络应用、系统维护与信息服务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理论知识。

(4)熟练的微机操作技能和office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网页工具软件等基础软件的使用方法,并具备一定的自学及跟踪新技术发展的能力。

2.能力要求。

(1)具备一定抽象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计算机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

(2)掌握一至二项专业技能如平面设计、三维动画、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与网络管理等。

(3)熟悉计算机相关设备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实操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与自适应能力,技能多样化。

(5)具有准确的语言表达与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职业素养。

(1)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2)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较宽的知识面。

(3)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4)良好的职业道德,获得相关的行业资格认证。

针对本专业上述人才培养规格方案,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施中早已进行了大胆改革和尝试,教学方法模式中也能很好地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要求,在对学生知识水平层次的构建中开设了大量专业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如专业数学基础(离散数学),硬件系统基础(数字系统电路基础、计算机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等),网络与操作系统基础(通信与网络基础、操作系统等),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自动化、Internet应用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等),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等课程。在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实操训练,实操课均约占总课时量的60%以上,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技能比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计算机应用行业执业资格认证考试,提倡“双证”毕业制度,毕业前期安排学生进入专业岗位实习等活动以增加学生实践经验,锻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适当选择开设政治素质(政治理论课、形势讲座),职业素质(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素质讲座、专业课程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人文选修课、人文讲座),身体素质(体育、课外活动)等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些教学活动的安排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毕业后学生就基本能适应专业岗位的工作要求。

面对社会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需求上不断标准化、多样化,岗位竞争也日趋激烈,毕业生在面对不断提升的需求标准上依然有许多的不足和缺点,如专业技能基本功不扎实、独立思维能力较弱、缺乏创造性工作的能力、知识面不足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等问题,那么当前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在原有基础上也需进行一些改进和创新,通过借鉴同等院校成功的教学经验和自身教学工作的一些心得体会,针对以前“老师教-学生学”教学模式、如何采用更科学的教学手段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等方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建立产学合作“零距离”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产学合作引发教学改革,涉及课程内容的重组、教材编写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变革,目的是与企业人才规格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做到三个“无缝对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训环节与现实技术应用对接,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重点是把行业职业(准入)资格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可称为第一课堂学习准备阶段。

理论课内容重组,把行业职业准入资格认证制度做为开设标准,制定更能符合计算机应用专业方向的理论教学内容,方向内容应更加精确,精简内容,与其四面开花,蜻蜓点水,不如重点突破,给学生指定明确的学习方向,构造针对性更强的知识结构。如在数字媒体方向课程的开设中,学平面制作的,在理论内容的开设上只需将与绘画、艺术有关的专业内容精简后,安排合适的课时量教学即可,网络应用方向的课程应只局限于网络的操作实践理论,至于一些理论性强但在实际操作应用又很少的专业知识可适度删减,等等,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有更明确的方向性,技能的掌握更具有针对性。

2.实训教学与现实技术应用对接,可称为第二课堂提高阶段。

所谓实训,就是在学校能掌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它集实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技术应用”于一体,突出了现实技术应用性,形成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最为闪光的特色。实训的首要条件是建立职业仿真的实训环境,在硬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那么如何把实训课上好,上出特色,而且在学生中层次不一,有技能水平强的,有技能水平弱的,如何平衡好教学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学习要求?我认为实训课在教学安排中首先应注重实训内容的及时更新,其次是实训要求要突出重点,难易程度合理搭配,要照顾大多数普通水平的学生,并积极引导小部分进步快的学生。教师要充分挖掘高职院校教学硬件资源优势,在正常实训内容的安排上要将现实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技能操作内容作为主训项目,练熟练精,在课程之外组织一些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如网页、平面、动画创意、影视创作等额外的课程项目,拨出经费,提供设备,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活动。在院级、区内外的各类比赛中,我们要奖励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对掌握高超操作技能的积极性,同时也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建立信心。

注重同劳动部门推行的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实施学历文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以国家专业岗位技能考核的鉴定证书来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的成效,并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推动学历证书教育的改革,达成二者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而且在期末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根据不同课程的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相应考核标准,比如在网页、平面、动画创意等着重体现实操技能的课程中,也可以一学期一项设计或一个作品来作为考核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定需达到的最低标准,以此来作为考核学生技能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这样对于一些平时对理论学习方面就很反感,而对技能操作却很有天赋的学生就有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致于“一棍子全打死”。因为我觉得职业技术教育注重的应该是能力和素质,而非完全是知识。

3.实习场所,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可称为第三课堂巩固阶段。

高职院校应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条件允许可将学生放到企业中去,利用企业工作现场和最新的生产技术,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巩固加深课堂中所学习到的技能,学习企业文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从而开辟了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第三个课堂。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充实了实际工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的有机结合。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跟企业的合作并不是无条件上班就可以了,用简单的劳动力来换取工资,而是我们为企业免费输送人才,企业也要切实地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以供他们有机会去施展技能,以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机制,最终实现“双赢”。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是方兴未艾的事业,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职百花园中令人注目、闻之芳香的一朵奇葩。我期望通过本人的论述和教学实践,所涉及的观点和看法,能对我国高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懿心.坚持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2]闫宁.高职教育体验式情境课程研究综述[J].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第6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关键词:平面设计;构成教育;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由包豪斯设计的构成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其主要是对视觉要素的基本构成及原理进行研究设计,引导学生能够合理的应用视觉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视觉创造。因此,构建教育成为平面设计中所必修的课程,故本文针对中职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对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教育进行相应的探讨和分析。

1 平面设计中构成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中职中平面设计中构成教育虽然不断的变革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1]。特别是在中职网络教学资源整合方面:首先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度不高,从整体上来说,网络教学资源对于教师和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平台,尤其是在平面设计的课程中,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十分高。但因中职学校网络教学资源的缺乏,且内容更新不及时,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降低。其次,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应用性弱,由于在中职学校关注焦点的转移,直接导致了教学资源应用性不强。再次,缺乏有效的管理及配置,由于学校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掌握度不够,因此难以将平面设计教学与专业相融合。最后,在平面设计中构成教育中反馈机制十分欠缺,为了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基本需要,网络教学资源大部分处于静态状态,不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东西越变越少。因此,针对平面设计中构成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是极其有必要的。

2 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教育

相较于美术作品的创作来说,平面设计是极为不一样的。平面设计关键之处在于其在真是社会中的作用,以及生活实际需求。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首先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必须针对平面设计的关键特点,在培养目标及方式上应做好相应的制定,且不能忽视对学生实践环节训练的重要性。为了能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一方面掌握前端的设计理念与技巧,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尽快了解应用软件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及应用性,另外,还得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而这样的教学目标,绝大部分只能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才能体会和真正的掌握理解。因此,建立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实验室及基地,对学生正确理解及掌握平面设计是非常有价值的。

为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保证设计出的作品满足客户的需要,因此,在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还是必要的,主要针对社会需求,让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平面设计需求、手段及技巧等。但光靠理论的引导还是不够的,对于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及专业能力的养成,其最为快捷的办法是建立相应的Photoshop教学实践实验室及基地,让学生对其作品实际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和考察。除此之外,根据Photoshop平面设计的成果特点,对施工设计进行相应的绘制及截图,将作品设计的工艺手法及设计的基本理念进行正面的展示,实践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平面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更为直观的认识平面艺术设计的各个阶段,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3 Coreldraw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教育

在Coreldraw平面设计中应以贴近生活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Coreldraw平面设计教学中指定的设计项目最好来源于生活,并且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相关,以便能够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为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需要抓住课程重难点;众所周知,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强弱不一,因此,教师在Coreldraw平面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较为熟悉、明白的实例进行讲解,然后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Coreldraw平面设计实例的讲解,针对其中的重难点给予相应的分析和扩散。最后,在Coreldraw平面设计教学中,必须坚持学为主教为辅的原则,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能让学生边任务边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由于学生的能力问题,掌握知识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Coreldraw平面设计中应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尽量能够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Coreldraw平面设计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比较好,其余Coreldraw平面设计传统教学方法模式不同,其通过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便最终完成项目,形成构成教育模式。由于项目教学法自身灵活多变,有效地吸引了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同时项目教学法对于学生实践创新潜能的挖掘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Coreldraw平面设计中构成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并且对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中职网络教学资源优化

中职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相对于传统教学资源来说,极具发展优势。作为全新的现代教育模式,平面设计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构成教育是十分常见的,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化不仅形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且能够促进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改革发展。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通过对数字、网络宽带化教学资源的提供,不但在学术交流方面有重大影响,而且还能够整体提高学校平面设计构成教育的质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教学资源的优化,必须针对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再安排。由于中职学生基本上来说,普遍出现文化课薄弱,动手能力有限的现象。因此,在网络教学资源优化方面,学校理应在学生应用能力方面进行培养,以便能够让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至于能够更加全面更加立体的掌握网络教学资源的相关知识,并对学生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有所提高。尤其是在Photoshop及Coreldraw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更应该针对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的情况分析,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平面设计中的要点及技巧方法,也能在此基础上将网络课堂上所学的原理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中。总之,中职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能让学生自己建构学习理念,对待碰到的问题能够按照初步分析、判断及解决的原则进行及时的解决。

对于平面设计中构成教育,中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是势在必行。首先,对网络教学资源学习环境的设计是平面设计中构成教育的决定性因素。故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必须打破常规的课程设计模式,不断利用计算机新技术,是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进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意义性。中职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化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帮助,而且凸显了社会实践性的特点。其次,在平面设计结合网络教学资源中,为加强网络互动性可以利用计算机新技术[2]。再次,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安全性进行优化,为了能确保教师学生充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则必须通过对计算机新技术的掌握,使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紧密集成,形成一定有效的组织管理。最后,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中反馈机制进行优化,旨在促进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师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材料,更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并对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教育对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平面设计中构成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主要从Photoshop、Coreldraw平面设计及计算机网络等学科入手,针对中职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对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教育进行探析,以便于为构成教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性建议。

参考文献:

[1]李蓓.浅谈平面设计中的构成教育[J].教育研究,2012,5.

[2]卜祥涛.Photoshop平面设计应用实践性教学探析[J].科技信息,2011,3.

第7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课程 专业化设置 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专业化,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全面化,更需要既懂得计算机的知识和理论,又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化工作的人才。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细化与定位

社会要求是影响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应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计算机应用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全部掌握它是不可能的。例如CAD,要求学生不仅会操作应用一些CAD软件,而且要掌握制图、设计等基本专业知识。又如计算机广告设计,不仅要熟练操作平面设计软件,而且要具备相应的美工基础,以及美学、心理学等知识。因此,如何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的、专业的、多面化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才是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划分为多个应用方向,让学生选择某个方向进行比较深入地学习,使之毕业后成为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就业市场对初、中级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我认为,可以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应用程序设计的学习,主要以应用程序设计人员和初级程序员为主要培养目标。

2.计算机网络。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培养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和网页设计人员为主。

3.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要求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当然也应让学生适当掌握美工知识。

4.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以培养初中级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员为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设计、制图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CAD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

从多年来计算机专业分配和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及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科,仅仅有一张中专毕业文凭是不行的,还必须把某一行业的行业知识,比如金融、会计、广告等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才会有出路。基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我认为应把中职学校定位在面向操作第一线,填补低端人才培养的空白,使学校成为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和相关专业、行业的紧密结合。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专业化设置的原则

设置课程应该注重知识的先进性和完整性,应及时取消一些陈旧的、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专业课程,同时增加一些新的应用价值高的知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结构体系,其中也包括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应用技术也是以这些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我们在选择知识、开设专业课程时应该注意到知识的结构体系。尽管中职学校更注重对学生各种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但是如果学生不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将无从谈起。

目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与大学、高职高专的课程设置差不多。这些学生连初中数学都不会,怎么能指望他们编制程序呢?因此,在课程设置中我们应注重以下几条原则。

1.课程理论适度化。所谓理论适度化,就是既要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理论知识,又要兼顾少而精。在课程教学中,尽量少教理论的推导,如二进制的转换、电脑的编码原理等。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以够用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需求来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

2.语言类课程的设置原则。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的自然也就是学以致用。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特点――语文、数学等基础类知识不够扎实,许多语言类课程如C语言,对绝大多数中专生来说,好似天书。此类课程对就业又无关紧要,应当尽量少开或不开。鉴于许多用人单位或报考公务员等要求掌握一种语言,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考一门语言,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VisualFoxPro或是Access等数据库语言,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来提高通过率。

3.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教育应该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要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书、CAD应用工程师证书、NIT证书等。

第8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关键词】技能大赛 中职 计算机应用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16-02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个创新,是衡量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职业技能大赛基本覆盖了职业学校的所有专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以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研究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一、中职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的推动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职业技能大赛得到了各中职学校的重视,它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比赛,展示本校教育教学成果,提高学校影响力。由于技能大赛项目设置与企业用人岗位需求相对接,因此技能大赛吸引了各企业的参与,为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职业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赛促改,推动课程内容改革。职业技能大赛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推动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改革,促进了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变革。目前计算机应用类技能大赛项目主要有动画制作、数字影音后期制作、电子商务技术、工业产品 (CAD)设计、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职业学校自行组织的大赛项目则更加丰富,除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还增加了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项目,如文字处理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技能等。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内容改革逐渐与技能大赛项目相对接,课程改革不仅充分反映技能大赛对教学的要求,而且也随着应用技术的发展而变化,所以专业课程教学的观念必须随之而变化。社会需求的变化,促进职业技能项目内容的变化,从而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以赛促教,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技能大赛项目一般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大赛试题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训教学为重点,形成以工作任务引领课堂的教学理念,逐步推行“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合一”的教学方法。目前技能大赛项目需要综合多个教学项目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制订与技能培养相符的项目教学计划,推行理论知识、课堂实训和技能强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职业技能大赛对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更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以赛促变,推动实训条件改变。技能大赛的训练场地和设备必须满足大赛的要求,因此,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专业实训条件的改善。在全国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以来,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各中职学校更加重视各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国家在各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中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如计算机应用专业随着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立而新建设的标准实训室有虚拟网络营销、计算机组装与调试、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数字艺术等专业性较强的实训室。同时,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核心是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大赛项目内容充分反映企业用人岗位需求,用企业标准引领技能大赛标准,实现职业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学校充分与企业合作,进一步改善了实训条件,同时,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学校充分利用相关企业资源和企业“订单式”就业政策,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共赢。

(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在技能大赛中,学生是大赛的最大受益者。为能在技能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学校首先要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各项技能培训班,组建专业大赛团队,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培养优秀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在全校性技能培训中,优秀学生也会在训练中带动其他学生训练,实现了全员参训,全员提升的效果。同时,大赛的奖励机制等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学生群体参与技能大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强化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近年来,通过技能大赛,更多学生意识到“勤奋出成绩,技能走天下”,学习技能的热情高涨,在学生中涌现出了一批职业技能高手。

二、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构建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知识及技能要求。根据笔者对周边地区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及技能要求的调查,目前计算机专业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包括计算机组装与调试、文字处理、图像图像处理、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构建与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基本知识和能力。技能方面要求有:计算机系统熟练的操作技能;计算机系统的安装、检测、维护、维修的技能;计算机设备、网络和机房的安装及维护技能;办公自动化操作技能;专业平面设计技能;影视后期制作技能等。

(二)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要确定一种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根据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构建。通过调研各届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大赛项目设置情况及比赛内容,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大赛对学生知识结构、综合素质能力、专业职业技能的需求,并以此为平台,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将课堂教学、岗位认识、技能训练、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按“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强化”递进,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以赛促教人才培养模式。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宗旨,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通过校企合作,全面整合、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知识结构、实训项目、课程内容、职业鉴定资源等,分析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对应的典型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分阶段分层次设置大赛项目,依托行业和企业岗位的职业标准,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编写配套校本教材,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制定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培养思想品质过硬、专业知识过硬、岗位技能过硬的技能型人才。如图1所示。

(三)制订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方案。以技能大赛为平台,调整和改革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订相应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写相关的专业技能实训指导书和技能培训校本教材,制订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按照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结合专业技能大赛制定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保障学生职业技能教学的顺利实施。

(四)推行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效。通过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技能操作能力。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从实施的情况看,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全区技能比赛,获奖人数从无到有,逐年增加,几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加技能培训和比赛,学生的技能水平也逐年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不断提高,改革取得明显效果。

总之,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构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使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进一步促进技能实训条件的改善,促进教师队伍的提升,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适应就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培养技能型人才纪实[N].甘肃经济日报,2010-07-16

[2]张娜,袁程.以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 构建高职实训新平台――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体系为个案[J].中外教育研究2009(11)

[3]牛鹏涛.技能竞赛对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意义探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第9篇: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范文

关键词:动画;关键帧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1-0000-01

The Overview and Applied of Research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Technology

Yue Qiang,Li Xiang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The utiliz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animation software technology,mathematics,physics and other disciplines related to computer-mediated knowledge of the contents of the static display of colorful picture of a continuous virtual reality,animation of this art form will be a more attractive reflected in the way.Meanwhile,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animation to the people involved in providing a full display of personal imagination and artistic talent of the new world.In this environment,from a business point of view,computer-animated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is bound to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stream industry,which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animation industry is more good than harm.

Keywords:Animation;Key frame

一、三维动画

三维动画,又称3D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新兴技术。三维动画软件在计算机中首先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设计师在这个虚拟的三维世界中按照要表现的对象的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再根据要求设定模型的运动轨迹、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它动画参数,最后按要求为模型赋上特定的材质,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成后就可以让计算机自动运算,生成最后的画面。

二、三维动画特点

三维动画区别于其他动画主要在于以下特点:能够完成实拍不能完成的镜头;制作不受天气季节等因素影响;可修改性较强,质量要求更易受到控制;实拍成本过高的镜头可通过三维动画实现以降低成本;实拍有危险性的镜头可通过三维动画完成;无法重现的镜头可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完成;能够对所表现的产品起到美化作用。

三维动画制作是一件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工作。在制作过程中,一方面要在技术上充分实现广告创意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在画面色调、构图、明暗、镜头设计组接、节奏把握等方面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与平面设计相比,三维动画多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它需要借鉴平面设计的一些法则,但更多是要按影视艺术的规律来进行创作。

三、三维动画制作流程

根据实际制作流程,一个完整的影视类三维动画的制作总体上可分为前期制作、动画片段制作与后期合成三个部分。

(一)前期制作。在使用计算机制作前,对动画片进行的规划与设计,主要包括:文学剧本创作、分镜头剧本创作、造型设计、场景设计。

文学剧本,是动画片的基础,要求将文字表述视觉化即剧本所描述的内容可以用画面来表现,不具备视觉特点的描述是禁止的。

分镜头剧本,是把文字进一步视觉化的重要一步,是导演根据文学剧本进行的再创作,体现导演的创作设想和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的结构:图画+文字,表达的内容包括镜头的类别和运动、构图和光影、运动方式和时间、音乐与音效等。

造型设计,包括人物造型、动物造型、器物造型等设计,设计内容包括角色的外型设计与动作设计,造型设计的要求比较严格,包括标准造型、转面图、结构图、比例图、道具服装分解图等,通过角色的典型动作设计,并且附以文字说明来实现。超越建筑多媒体提示造型可适当夸张、要突出角色特征,运动合乎规律。

场景设计,是整个动画片中景物和环境的来源,比较严谨的场景设计包括平面图、结构分解图、色彩气氛图等,通常用一幅图来表达。

(二)片段制作。根据前期设计,在计算机中通过相关制作软件制作出动画片段,制作流程为建模、材质、灯光、动画、摄影机控制、渲染等,这是三维动画的制作特色。

建模,是动画师根据前期的造型设计,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在计算机中绘制出角色模型,通常使用的软件有3DSMax、AutoCAD、Maya等。

材质贴图,材质即材料的质地,就是把模型赋予生动的表面特性,具体体现在物体的颜色、透明度、反光度、反光强度、自发光及粗糙程度等特性上。

动画,根据分镜头剧本与动作设计,运用已设计的造型在三维动画制作软件中制作出一个个动画片段。动作与画面的变化通过关键帧来实现,设定动画的主要画面为关键帧,关键帧之间的过渡由计算机来完成。三维软件大都将动画信息以动画曲线来表示。

渲染,是指根据场景的设置、赋予物体的材质和贴图、灯光等,由程序绘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或一段动画。三维动画必须渲染才能输出,造型的最终目的是得到静态或动画效果图,而这些都需要渲染才能完成。

(三)后期合成。影视类三维动画的后期合成,主要是将之前所做的动画片段、声音等素材,按照分镜头剧本的设计,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的编辑,最终生成动画影视文件。

四、三维动画发展趋势

三维计算机动画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在技术上来说还有很多正在发展中,实际应用时还有很多不足,就像比客撒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为了避免写实人体这一计算机动画的短处,而选用了“玩具”这种塑料物品当主角。当然,三维动画的发展不能取代传统动画的存在,就像立体雕塑再美,仍然有人欣赏平面艺术一样,它们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不过,未来的动画世界一定会因为这些而更加缤纷多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参考文献:

[1]Donald Hearn,M.Pauline puter Graphics C Version,2nd Edition[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唐泽圣,周嘉玉,李新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Tim Coleman.MAYA角色动画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