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第1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网络 传播 社会文化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播的常态

“互联网络可以囊括以往传统新闻传媒的一切表现形态和特点,同时具备它们所不具备的特点。”。①现如今,在某种程度上,网络传播已经改变了人类文化传承的常态。

传播方向的多向化。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是网络传播在时间上的常见分类。网络传播可以进行同步与非同步的传播、交流,体现了传播功能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步传播是同时在线的传播方式,而异步传播则是不同时的、具有先后性的传播方式。从传播的主体与接受对象来看,网络上的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流日益增强,例如,网络作品所在的页面大多设有发表评论的地方,读者可以直接发表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QQ、E-mail、BBS等网络工具与创作者进行交流。通过互联网上的电子公告、电脑会议、聊天室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进行在线交流,从而可以获得信息并进行即时的信息反馈。

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口语传播是一种人与人直接接触的传播方式,而印刷传播主要是一种视觉文字的传播。电视传播是集图像、文字、声音为一体的传播方式,但它需要将各种信息预先固定、设置。网络传播不仅体现出声音、图像、文字的同时性出现,而且通过超文本,声音与文字、图像可以进行相互间的自由转换,这是一种“随心所欲多媒体”,“所有的多媒体都隐含了互动的功能。”②

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在现代社会,书籍、杂志、报纸和录像带等是信息的主要信息载体,但信息的传播速度是漫长的,如遇自然的偶发因素,传播有时就会无法实现,网络传播克服了客观的自然环境的限制,通过数字化的处理后,信息能够以光速来进行传播。比如,ADSL-1能够为75%的美国家庭和80%的加拿大家庭每秒输入154.4万比特的信息,同时每秒输出64000比特的信息;ADSL-2的操作速度超过了300万比特/秒, ADSL-3更超过600万比特/秒。由此可见,网络使传播的方式与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凭借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及其快速的优势,在传播容量上,网络大大超过了以往的传播媒介。报纸的版面毕竟有限,这意味着,信息容量一旦超过了限制,一些内容就可能被删除或者减缩。广播电视会受到播放时间的限制,这些限制有助于提高传播信息的亮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其信息容量也是有限的。网络传播则突破了这些限制,并且其内容涉及广泛,几乎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娱乐等各个领域。

网络传播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当前,网络传播已经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其中也包含有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容易形成小群体的舆论中心。互联网是现实的“镜像”。伴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沟通已经完全突破了地理障碍。但是,由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个有限的常数,而且人们在接触信息和建立联系时会表现出一定的偏好,所以网络传播带来的未必是地球村,而只是人们交流方式的一种转换,即从原先的地域流转变为以共同兴趣和偏好为基础的交流。比方说,广大网民能够通过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方式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而近两年来,网上签名又成为一种新的形态。目前,网上、网下活动的结合与互动,已达到了相当规模。网络为公众的自由表达提供了便利,但对其在实践层面产生的影响,我们则应持谨慎态度。一方面,言论自由的原则有可能在网络传播中被滥用,小群体意见会趋向一致,甚至走向极端化。另一方面,由于目前Internet缺乏有效的监管,它却又成为一些人发泄无聊情绪的场所。

容易成为不良信息的传播场所。2004年11月20日,笔者分别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上输入了科学、文明、性、命运、占卜、看相、风水、鬼等关键词,然后对搜索结果进行了统计,其中,有关科学词条为7,550,000个,有关文明的词条为9,280,000个,有关性和命运的词条均为7,000,000个,有关占卜的词条为1,070,000个,有关看相与风水的词条均为55600个,有关鬼的词条为7,450,000个,由此可以看出,科学与文明是网络传播的主流内容,但非科学的、迷信的信息内容也大到了惊人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这反映出网络传播的现状。当前,一些传播者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点击率,便不择手段地投其所好,在互联网上大肆宣传迷信、鬼神方面的内容,对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冲突日益增多,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一部分人感到精神困惑或空虚的时候,他们便会求助于鬼怪、神灵的庇佑。于是,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招摇撞骗。如此一来,网络空间就演变为一个传播不良信息的场所。

容易形成网络文化霸权。网络的文化霸权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指一种文化比其他文化得到更多的传播,从而赢得最多的关注,进而拥有影响他人观念和信仰的强大力量;其次是指只有一种信息可用,由此限制了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获取信息的总量。20世界90年代初,因特网出现后,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在世界110万互联网用户和20万台主机中,美国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了86%和92%。2001年,根据在线使用人数统计的最新数据,47.6%的互联网用户使用的是英语。因为美国等英语国家,无论是在因特网骨干技术领域,还是互联网发展的辅助系统方面,都拥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经济、政治、社会优势,从而能够迅速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逐步掌握网络文化霸权。面对互联网上的英语文化浪潮,很多非英语国家开始担心,本国文化会被网上的英语文化所侵蚀,从而导致本国文化、语言甚至是国家认同的丧失。

近年来,随着非英语网络用户的大量出现,单一语种文化的绝对优势已经失去,尽管如此,但作为一种网络通用工具的英语仍会维持其统治地位。澳大利亚广播事业局的Gareth Grainger即指出:“任何人想要限制网上英语的现有支配的位都是愚蠢和徒劳的,因为英语反映了该领域的起源,以及现有的用户”。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

如前所述,网络在极大地促进人类文化交流与整合的同时,也产生出一定的负面效应。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2000年12月7日,文化部等十家单位正式启动了网络文明工程,提出了“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的口号。一般来说,网络文明建设必然要涉及到以下六个基本要素:网络信息源、网络信息、网络文化管理机构(含管理者)、进行网络开发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关人员、网络技术设施和网络传播流程、网络受众。为此,笔者认为加强网络文明工程,需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网络立法。近十几年来,我国网络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在网络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网上信息传播立法的工作起步较晚,已经制定的法规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较多困难,比如对于某些被禁止的信息,政府很难对之加以监控。当前,网络信息管理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态。因此,首先,对于目前尚无法确定的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给出上位概念,并在宏观层面上加以规范;其次,新制定的法律要与现行法律体系保持良好的兼容性。由于网络带来大量新型的法律问题,故而要加强网络立法工作,对现行法律体系进行修改与补充,使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再次,新制定的法律应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为加强执法力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家和司法专家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有效控制网络信息犯罪的法律标准和技术标准。

提高网络技术水平。要不断加强对各种不良信息的监测、封堵,有效抵制国内外异己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技术的角度,对违法、有害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同时,自觉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发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力量,主动出击,抢占网络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兴网络文明之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道德宣传。自从互联网诞生之后,一种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虚拟社会便形成了,它不仅体现出科技应用的正面效应,而且也折射出人类道德的负面阴影。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大量与网络有关的犯罪案件,这些案件中的大部分都由2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为。固然,其中包含有多方面的原因,但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者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注释

第2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促进新媒体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利用新媒体环境能够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对促进民族文化大融合和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中传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技术应用不足

新媒体环境中,不同的信息资源丰富,文化传播途径多、传播速率快,同时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人数较多,因而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高效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文化传播的认识相对比较落后,仍是采用传统的媒体渠道,传播形式单一。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中对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不足,仍旧是通过传统的纸媒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的新式进行文化传播和艺术宣传,部分是通过广播和电台节目进行文化宣传,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新媒体等资源未充分利用,故而造成与受众的互动性减弱。

(二)品牌意识不强

我国幅员辽阔,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地域、文化和思想意识上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文化内涵和形式也上也不同。不同民族文化均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意识的树立文化品牌意识,造成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缺乏特色。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的文化因素较多,人们在面对巨大的信息资源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文化产品,因而民族文化在传播中需要不断丰富内容和形式,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增加不同受众群体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三)创新性缺乏

不同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丰富,不论是戏曲、歌舞、文字、语言还是风俗习惯等均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这些文化内容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但是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快餐”文化观念的误导,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缺乏沉淀和创意,特色文化打造中过于急于求成。新媒w环境下,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便利,但是在信息“大爆炸”中,民族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创新度不够,产品创意不足,导致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

二、少数民族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中传播问题解决对策

(一)丰富文化传播的形式

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中应该积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特色,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文化传播不能局限于传统媒体形式,要与现代互联网技术融合,促使文化传播的受众和传播者之间能够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例如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通过不同的官方平台进行文化活动的宣传,以互动交流的形式促进受众与文化活动主办方形成一种沟通和互动。另外,多媒体环境中也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活动对不同的文化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包括少数民族歌舞、节日等。少数民族文化内容丰富多彩,通过传统的纸媒如图书、报刊等宣传,有效性和实效性有限,但是通过新媒体环境,利用不同网络平台宣传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内容,能够促使文化多元性发展。

(二)打造特有的文化品牌

新媒体环境中,不同的信息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为文化传播和宣传提供技术基础,但是在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需要与现代技术融合,通过不同的文化产品生产打造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品牌,提升文化竞争力。新媒体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时代下新兴的媒体技术,主要技术支持和应用基础是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在其前提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可以与不同的网站、微博、微信、博客和各种手机APP合作,将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在各种新媒体传播营销平台展现,扩大文化宣传的受众范围。新媒体技术具有交互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对文化品牌塑造和宣传具有重要作用,可使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服务项有效增加。

(三)内容创新及发展

文化传播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同时在文化市场中,不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多样,少数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人文意趣浓厚,但是在文化产品竞争中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促进文化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需要发掘不同的文化内容,实现文化产品之间的融合,促进文化发展动力和潜力提升。例如少数民族在服饰、饮食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打造少数民族服装品牌和饮食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可以与当地的旅游业等服务业结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不同的网站平台做好积极宣传工作。另外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和内容等可以在形式上予以创新和发展,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与受众互动,以抽奖和活动体验形式吸引人们的文化兴趣。

三、结语

第3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全球化;跨文化传播;美剧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126-02

一、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文化传播的现状

1.跨国文化传播的矛盾与整合并存。任何一种文化的跨国传播都必然存在整合、矛盾与冲突,文化在跨国传播中是一个对立统一的两面体,一方面文化的有效整合可以消除文化的冲突,另一方面文化与文化在整合过程中又伴随着不断的冲突与矛盾。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处理文化的冲突与矛盾都应报着包容与开放的态度,否则很容易引起更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传播实现了快捷的,甚至跨国、跨洲的传播,但是传播效果却是大相径庭,有的地方文化的传播可以产生强烈的响应,但是有的地方可能得不到任何呼应,甚至还会产生纷繁复杂的矛盾与冲突。从这点来看,信息的接受方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对传播而来的文化进行体验,能让他们感觉到新鲜感的文化他们会热烈呼应,反之,传过来的文化可能销声匿迹。另外,任何一个国家对外来文化总是抱着一种改造的态度的,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把外来的文化改造成他们能够接受的形态,在这过程中,扬弃是最常见的,所以在文化的跨国传播中首先必须要对传入国的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文化的冲突,实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2.跨国文化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文化作为一种承载人类历史的载体,历来被人们重视,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人运用着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开来,文化的传播使得全球文化走向了一个大融合的熔炉,但是在文化融合的时候,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可能会使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其他文化产生冲突,从而阻碍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在当代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并不是随机决定的,而是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发展程度以及偏好等决定的。就中国而言,日韩电视剧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大众媒体上几乎充斥着这些他国的文化大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中国人喜爱并追捧着日本的动画片,这就是文化传播成功的典范。而当美剧传播到中国来的时候,大众媒体上的收视率却跌入谷底,而网络媒体上却异常火爆,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大众媒体和网络媒体上的受众的不同,网络媒体上喜爱美剧的网友多是那些大学生和白领,而这些人很少有时间看电视。由此可见,跨国文化传播不能仅仅依靠一种方式,也不能随意选择传播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而是要在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传播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跨国文化传播的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3.跨国文化传播已经突破国界的限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互联网的发展,文化的传播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盛况,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播通过互联网可以达到即时传播的效果,所以跨国文化传播已经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社会,跨国文化传播只存在传播者接受与否的问题,不存在能否传播的问题,因为有全球性的网络存在,任何国家的文化产品只要一放到互联网上,立刻就可以实现即时传播。就中国的现状来说,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千家万户,任何国家的任何电视剧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搜索到并且观看,而美剧以其高质量的画质和符合大学生的特质成为中国互联网上的热播剧之首。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文化的传播告别了国界的限制,但是中国目前想要用电视剧的形式跨国传播文化和那些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不管是在制作质量上还是跨国传播的经验上都远远不够,所以对美剧跨国传播成功的研究有利于中国国产电视剧更好地进行跨国传播。

二、美剧跨文化传播的优势分析

1.以直抒胸臆的方式传播。霍尔的“解码与编码”理论告诉我们,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总是存在三种形式的,即主导型、谈判型和对抗型。而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让受众更容易选择谈判型和对抗型的解读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产生在对文化高度解析的基础之上的。美国和亚洲等国家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本来其跨文化传播应该存在很多障碍的,可是美剧却能突破重重的阻碍,成功地将其文化产品输送到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来,究其原因,除了美国高级的商业运作,还与其内在的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国家文化来讲,中国等中方国家属于高语境文化传播的社会,而美国等西方国家则属于低语境文化传播的社会。根据这个理论,高语境的国家在表达感情的时候是隐晦、间接的,他们不会用直接的方式表达一种思想,而低语境的国家在表达感情的时候则是通过直接的表达和符号传递进行的,两者在文化的传递过程中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但是在中国却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一种低语境的语言文化,直接抒发感情,表现自己,这成为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这点可以看出,美剧在中国的传播具有先天的优势。再加上美剧能够营造出一种虚幻化的主题来,这种虚幻的世界和中国的现状完全不同,所以中国受众在接受的时候抱着一种他山之石的态度。另外,美剧可以制作出一种完全隔绝的空间来,让受众可以体验另一种生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剧可以在中国网络上如此风靡了。

2.美剧制作不惜成本。虽然美剧在中国主流媒体的播放远不如中国的国产电视剧,但是其每一集的投入都是天价的,但是卖出去却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这在中国电视剧看来完全是疯子的行为,但就是这种行为却造就了美剧的高品质、高传播率。在美国,电视剧投入巨额费用完全不用担心收不回成本,因为美国的广告商往往愿意花一大笔钱买断一个热播剧的广告播出时间,往往美剧在本国播出之后就已经收回了高额的成本,所以可以以低廉的价格传播到其他国家,这也就是美剧“高价投入、低价卖出”的高明之处。作为新时代的年青人,都喜欢追求时尚潮流,喜欢画质高清,配音、动作、剧情等都完美的电视剧,而美剧的高额投入在无形中正满足了年轻一族的这个心理,所以年青人对美剧才如此热衷。

3.美剧的传播具有“弱者崇拜”心理。美国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政治经济大国,其在文化上也自然进入了大国的行列,虽然说文化的优劣并不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实力的高低,但是政治经济实力却对文化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从这点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进行文化传输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优越性。他们除了可以更轻易地抢占外国市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弱者崇拜”的心理,在心理学看来,越是弱小,越是治理不成熟的人越是会屈服于那些强势,从而产生崇拜的心理。美国作为政治经济第一强国,被无数欠发达国家所崇拜,所向往,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成为其他欠发达国家人民崇拜的对象,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人普遍存在追求物欲的心理,因此大大降低了美剧在中国流行的难度,像《欲望都市》这样的电视剧,展现的就是贵族方面的生活,那些无比优越的美国中产阶级成为了国人崇拜的对象,看完这样的电视剧也让国人大饱眼福,尤其是中国的新一代年青人。所以,美剧在中国网络的高速传播并不是偶然的结果,这和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美剧的跨文化传播对国产电视剧的启示

1.在重视质量的基础上打造精品。从电视剧的数量上来说,我国确实是一个电视剧大国,但是质量上却远不如发达国家。中国观众的过瘾程度是用每晚播出两到三集电视剧为衡量的,这样的看法导致很多剧情成为主导一切的关键,再者电视受众人群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使得电视剧在一定程度上要迎合这些受众的心理,而忽略了电视剧的质量。在中国这个电视剧泛滥的时代,必须要有打造精品的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国传播。在美国,编剧们会在一部精品电视剧播出之后,再衍生出一连串的同样精品的电视剧,这样避免了电视剧泛滥的局面。在电视剧播放减少的时候,美国的受众总是可以找到同样精品的电影进行观看,这样就使得电视剧与电影形成了相互链接的精品效应。国产电视剧在质量上一定要注重打造精品,重视电视剧质量才有助于进行跨国传播。

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受众互动。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在当今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谁最能利用网络谁就占据了这一块巨大的市场,再加上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网络为主的社会,网络为国产电视剧进行跨国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从美国在中国网络传播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知道,中国的高学历受众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上,这群人崇尚民主自由,对电视剧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渴望能够从电视剧中找到互动。因此,国产电视剧在发展上应该重视网络传播这一块,适当减少大众媒体的传播量,以质量为前提,充分关注网络上的年轻受众。

3.利用高超编剧来打造本土特色。编剧的高超与否有时候是决定一部电视剧传播的成功与否的因素,对于高超的编剧来说,他们擅长利用各种条件为自己的电视剧打造亮点,打造与众不同。就美剧的编辑来说,他们很擅长研究传入国的文化风俗,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适当进行改编以适应传播的需要,但是整部剧仍然可以带有浓厚的美国本土特色。国产电视剧在借鉴美剧成功的基础上,特别需要挖掘本土的特色,在对他国文化风俗的了解之余,打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电视剧,这样在跨国传播之中既可以避免文化的碰撞,又可以恰当地传播本国的文化。

研究结果表明,在跨国文化传播之中,要在尊重他国的文化的基础上找到一条恰当的适合本国文化传播的道路,要以交流、沟通而非侵略、渗透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而且进行跨国文化传播时,不仅要提高质量,同时也要在对他国文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以交流、沟通的方法进行传播。

参考文献:

[1] 云德.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下)[J].现代传播,2005(6).

[2] 陈卫星.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J].国际新闻界,2001(2).

[3] 林夏.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思考[D].辽宁大学,2010.

[4] 马利红.从文化融合视角看美剧的跨文化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3(3).

[5] 欧阳静帼.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

[6] 韩峰峰.美剧在中国的网络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7] 张牡霞.试析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J].消费导刊,2008(6).

第4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传媒;文化传承;二者关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5123

我国以往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播都是通过传媒载体来实现和进行的,其中包含报刊、电视、网络新闻等,人们通过传媒来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范围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化以及多元化,不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影响,因此这也为传媒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还需注意的就是,文化与传媒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化以传媒作为载体,更好地对自身内涵进行展现,而对于传媒而言,传媒的实际内涵和本质就是文化。

1互联网传媒的特点和优势

11便捷性和移动性

随着互联网应用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更愿意使用计算机、移动设备、智能终端等来接收以及发送信息,并不受时间、空间等影响,十分的便捷。而传播方式也有很多种,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真正实现了信息多元化传播的目的。[1]

12广泛性

互联网水平的提升,也推动了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智能终端设备更加的普及化,而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会应用以上终端设备,使得人们接收信息范围更加的多元。而终端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向世界各地来消息,进而实现终端用户与信息的实时沟通,有效实现了互联网传媒所具有的优点,即广泛性、多元性以及无国界性。

13综合性

综合性是互联网传媒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不仅具有较强的包含力,还具有极强的覆盖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下载或者是上传相应的信息内容,查询或者是搜索到自身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这样一来,人们对于信息资源接受的主动性被很好地激发了出来。不仅如此,互联网传媒还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例如,某些新闻客户端的评论设置,以及社交网络等。

14存储性

众所周知,互联网传媒还能够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存储,能够对不同学科的信息、知识进行有效存储,有效缓解了人们存放纸质信息资源的局限性。

2互联网传媒对文化传承的作用及影响

21互联网传媒发展的有效作用

211为文化传承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使文化传承更加便捷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化,使得其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因此这也使得其成为了现阶段互联网传媒的一种新型传播媒体。价值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完善,使得绝大多数的文献、文化典籍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来进行获取,并且还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地点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移动终端设备为文化从传承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方式。[2]

而随着互联网信息存储量的增加以及容纳信息的多样性,使得文化传承不再向以往一样只是通过语言或者是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和记录,互联网媒体有效将图像、声音与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使人们可以对文化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观看,降低了文化传承过程中重复解说和演示。并且互联网媒体只需要进行一次记录就可以无限制的对这些信息资源和影响进行提出,同时还保证了提取数据的一致性,不会出现任何差别和改变。而这部分资源几乎不会出现丢失以及损坏,因此,互联网媒体是一种安全系数较高的传播方式,有效预防了传统文化的消亡,更好地为其传播奠定了基础。

212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

以往传统文化中的典籍、文学、哲学以及宗教等资料在互联网媒体的作用下,以数字化的形式对其进行良好的展示,这不仅对传统文化展示形式和传播方式进行了创新,还加快了传统文化与互联网传媒之间的整合速度,进而推动了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增加。而人们还借助于互联网传播的优势来更深入地了解文化的内涵,将我国即将消失的文化进行更好地传播,有效提升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以及文化本身的知名度,进而激发人们内心深处对文化的重视以及良好的向往,并且在推动文化传承的同时,还能使文化更加适应这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社会。

此外,互联网传媒在增加文化传承形式的同时,也使其传承空间有了一定的创新,使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好地与现代文化之间进行融合,而人们也可以参与到其中,使其与之形成良好的互动,进而使传统文化的价值、特点等进行更好的发挥。

22互联网传媒可能给文化传承带来的不利影响

221不良风气可能会对文化传承造成侵蚀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自由的、宽泛的,并且具有极强包容性,而这种好环境背景下,也出现了大量扭曲的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使得人们在接触这类信息过程中也会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例如,黄赌毒、恶意性的语言等,这些信息资源都会对传统文化造成侵蚀。而互联网自身的共享性,也使得国外一些腐朽的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正确价值观,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一定的限制。[3]

222文化与互联网传媒之间的过度融合,使得传统文化更加商业化

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一定要与互联网媒体之间进行相应融合,但是这种融合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过度。如果二者之间的融合过度,不仅会导致相应利益纠纷的出现,还可能会出现部分素质不高的经营者对文化进行极不科学以及不恰当的使用,使文化传承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文化传承过程中,一定不能过于商业,尽可能地保证文化自身的纯粹性。所以在二者进行融合过程中一定要选取互联网中的精华与文化进行传播,进而使人们可以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更好地推动文化的传承。

223互联网传播带给文化传承的冲击

虽然互联网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承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例如,文化中的文字逐渐被信息化、图像以及影音等代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文化传承的流失。加之网络的包容性使得文化传承过程中有大量的不好评论以及批判性的言论,因此在使用互联网传媒对文化进行传承过程中,一定要有辨别信息优劣的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文化传承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3运用互联网传媒对文化进行传承的有效途径

31构建文化传承意识,制定完善的文化传播机制

在互联网传媒时代的背景下,对文化进行传承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因为文化只有在群众中间,才能将其自身具备的作用和影响力进行充分发挥,也只有群众真正的参与到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使文化深入人心。

第一,互联网一定要加大宣传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使群众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其真正能够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因此,互联网媒体就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和作用,促进文化的传承。例如,在腾讯视频网站上播出的《鸟瞰中国》,这一纪录片中使用了纪实的方式来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而借助互联网媒体进行播放,不仅使更多的人们重新对我们国家有了认识,还使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能够分享我国的文化之美,加强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4]

第二,互联网媒体要制定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在传承文化期间,一定要以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作为基础,保证文化与创新文化之间的有效统一。所以,互联网媒体在传承文化期间必须要注意文化传承的真实性,坚决制止假新闻、商业新闻或者是较为夸大的报道出现,不能将文化传承与商业利润进行关联。而现阶段,保证文化与创新文化之间的协调统一,是完善和解决传播过程中面对现实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注重保护和创新之间的有效整合,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扩散,保证文化中的精髓能够进行发挥,所以在对文化进行传承过程中,不仅要对文化进行创新,还要对其进行保护,如果只创新不保护,就会使其失去自身特点。

32尊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进而对传播模式进行完善

首先,不管是对任何事物进行传播,都要对所传播的对象进行细致了解,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展开传播。因此在对文化进行传播过程中,不要被固定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也可以在国内进行良好传播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媒体的无国界性将文化传播到西方国家中去。因此在利用互联网媒体对文化进行传播期间,一定要保证充分表明自身所代表的政治立场,并且还要带有相应的官方色彩。[5]此外,还要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当地或者是外国公众他们自身的接受习惯,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来进行文化传承。

其次,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内缺乏一种有效且轻松的方式来对相应事件进行解决,一定要与群众实际的理解能力相符合,真正地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文化传承。例如,《鸟瞰中国》为什么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因为其不仅有效展现了现阶段我国快速发展的现状,其中还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以及特色,使得人们更加直观的对中国进行理解,有效与观众情感之间产生共鸣。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传媒所传播的事件一定要重视客观事实,进而对社会舆论进行良好的引导。因此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尽可能地缩短传播人员同受众之间距离,进而保证文化传播的有效性。而在涉及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必须使用更多的技巧和方式,深入了解对方所处文化、思维、立场与国内的不同,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33在提升人们对文化传承认识的同时,完善相应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人们对互联网传媒的有效认知,有效分辨媒体对文化传承所进行的包装和设计,进而更加明确地对文化传承本质有一个良好认识,同时也要有选择性地对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进行有效传承。其次,尽最大限度地激励文化传承进行创新,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情况来开展相应的文化产业,从而有效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有效性。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对于一些可能会消亡的文化,加大投资力度,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在不损害本地文化的情况下,有效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从而更好地推动文化发展。而相关政府部门也要正确认识到自身职能,做好监督以及执法工作,有效引导互联网传媒的健康发展,减少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过度包装以及炒作等行为,维护好相应的市场秩序,从根本上控制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促进互联网传媒与文化传承之间的有效结合,为社会公众创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6]

34加强互联网传媒的设置能力,正确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

对于文化传承而言,现阶段就要提升互联网中文化信息的涵盖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文化信息资源的实际比例。不仅要注重国内的文化传承,还要加大其他国家传播我国特有文化的水平,进而使文化传承能够更加广泛,扩大文化的实际影响力,不仅能够增加我国在国际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还可以保护文化自身的多样性水平。众所周知,互联网所具有的力量是不能够被有效估计的,因此在对文化传承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与互联网进行融合,并且还要注重融合度的恰当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放低,吸引公众的注意。同时还要正确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进而使文化传承更加有效。虽然现阶段我国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是在保护与互联网媒体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媒一定要具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不断提升自身内涵和素养,使用多种形式和媒介,将文化进行传承,使其能够传播到任何一个角落里,使公众在加深我国文化良好认知的基础上,提升人们自身的归属感以及认同感。[7]

4结论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文化传承和媒体之间融合不仅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是进行创新的机会。所以在此背景下对文化进行传承,一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及其优势,有效推动文化传承的发展和建设。同时社会公众也要主动且积极地融入其中,为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而努力,促进传媒行业健康长远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文化传承进行服务。此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互联网传媒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契机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二者间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健威,王柳依互联网传媒与文化传承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4(4):39

[2]隗建华互联网背景下传媒与文化传承的相关性探究[J].新经济,2015(26):24

[3]陈笑春动态记录・大众阐释・文化传承――电视媒体在法治环境建构中的功能[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07-110

[4]朱孔洋培育学生文化自觉:云计算环境下学校文化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下),2013(1):29-33

[5]荣洁网络时代山西民俗文化传承的产业化引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1):105-108

第5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文化是历史的延续,更是价值观念的一种体现,它的内涵十分宽泛,在人们的道德、风格、审美等方面都有所渗透,同时,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传统文化有着被动和静止的特征,对传统艺术的感染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和传统文化相比,新媒体作为一种兼具互动和参与特征,同时还具备虚拟技术、感应技术等特点的媒体形态显然具备更好的发展前景。当下,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文化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如果能够正确处理新媒体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让传统文化和新媒体的发展做到完美融合,而传统文化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从陕西的传统民居建筑的视角出发,深入论述了新媒体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继口头和印刷传播方式之后,网络传播是最具有优势的一种传播方式,它做到了信息的无限延伸和全面覆盖,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影响巨大。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形态的变革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属性的变革,同时,也推动了全球化的步伐,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则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作用。传统文化若想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必然要应对新媒体时代的各种变化,并且积极汲取其中的精华。正如《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中提到的,新媒体艺术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也对传统艺术进行了创新和否定。数字艺术和反映传统生活内容的传统艺术不同,它更多地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技术,反映的是一种虚拟的现实。

那么,在新的形势之下,应当如何利用现代手段的优势条件,更好地传播本国文化呢?《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给出了具体的分析。首先,书中认为,要积极利用多元化的手段,以传统文化和数字化分别作为内容和载体,采取全新的传播方式来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许多陕西民俗文化的发展方式便是生动的例子。为弘扬民俗文化,陕西省曾经开展了关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专题活动,《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一书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弘扬民俗文化,加深民众对于民俗文化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利用新媒体将传统文化推向世界。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不同的民族与国家之间文化差异在逐渐变小,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大,陕西的图书、艺术、服装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形式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也在不断走向全国甚至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陕西的传统建筑和民俗文化,这样的文化发展方式不仅可以使陕西文化迅速走向世界,同时,在此过程中也反映出世界许多国家对待我国文化的不同态度。而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双向流动促进作用也体现在这里。许多民俗文化故事生动地描绘出了陕西文化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现代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在这样的文化传播过程当中,新媒体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与居住民俗文化》中也表示,新媒体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基于网络的开放和包容丰富性,传统文化能够借助这个平台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6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历史上都是几起几落,目前无一不是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而不断改革,在娱乐消费多元化的新时代,电影企业纷纷与传媒企业合并,既增强自己的市场份额和传播能力,又使美国文化产业能够继续领跑全球。20世纪福克斯在1985年被美国最大的多媒体传播娱乐公司NewsCorporation收购;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AmericanOn-line)于2001年合并成为美国第二大多媒体娱乐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原为单一卡通制作公司的迪士尼1995年以185亿美元吞并首都/美国广播公司,现已变身成为集动画制作、影视制作、游乐场等一体的美国第三大综合性多媒体娱乐公司。以科技为引擎的信息革命是美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的巨大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作为世界信息技术高地的硅谷孕育了一个又一个新媒体企业,如雅虎、谷歌、Youtube(视频网站)、Facebook(社交网站)等,加州成为美国新媒体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州。硅谷IT技术也为美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美国暴雪娱乐公司开发的《魔兽世界》全球付费用户数达1020万,玩家群体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曾创下百万人同时在线纪录,大量服务器设备搭建起性能惊人的基础设施,确保任何国家或地区的玩家都能获得流畅的游戏体验。高新技术引领下的美国文化产业在创造惊人利润的同时,也使美国价值观长驱直入,渗入世界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传统媒体迎合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不同的是,硅谷新媒体企业是通过创造需求来创造价值。例如,以生产硬件而著称的苹果公司,实际上是创造出了一个将音乐、图书、视频、游戏、应用软件等几乎全部数字内容整合于一身的数字媒体新业态,毫不夸张地说苹果是以新的产业业态的创新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再者:谷歌公司宁可冒法律风险,也要去做地图、做图书、做语音服务,他们不断根据客户需求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新服务新产品,其口号是“工程师改变世界”。现在的谷歌已完全颠覆了几年前搜索引擎公司的概念,其广告盈利模式开创了互联网媒体新纪元。在硅谷,这些企业被称为“需求追寻者”,非常注重积极与客户接洽以了解他们现在和未来的需求和渴望,然后率先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如今的美国新媒体文化企业,既引领市场需求和潮流,又通过影响人们的观念来进一步培育消费市场,这,已成为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法则!美国新兴文化产业的强势发展,使美国式的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很快得到普遍的传播。美国政策咨询专家SimonAnholt曾说,在塑造国家品牌方面,“电影、音乐、艺术和文学相当重要。它们使国家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色彩更鲜艳,细节更丰富,内容更充实,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他指出,如此打造出的美国品牌,“让全球无数人年复一年地接近、探索、了解和信赖美国”。可见,美国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也是在利用文化在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和理念。

关于数字时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的思考

从美国加州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还是文化传播的需要,我们都要积极地研究和智慧地应对时代对文化发展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着创新性和前瞻性不够,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有限等问题。我们今天正处在一个数字为王的时代,必须高度重视和研究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传播如何适应科技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科学的、可持续的、创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

(一)要把握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新方式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普及和覆盖来势迅猛,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传统媒体已日趋网络化。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席卷而来,许多民众因上网浏览新闻而减少了报纸订阅。世界报业协会(WAN-IFRA)发表的世界报业趋势报告指出,2010年全球报纸总发行量减少900万份,降幅为2%,而发行量减少最多的是北美地区,剧减11%。比尔•盖茨2003年就曾预言:在其有生之年将会看到纸质图书的消失!而这并不完全是天方夜谈,短短几十年间,我们看到了磁带对唱片的淘汰;CD对磁带的颠覆;MP3的问世挤占了CD的市场,如今,ipad等平板电脑将使音乐及出版业市场重新洗牌,我们还看到:电子书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阅读器价格的下降使图书市场萎缩,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电子阅读的行列。新媒体作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与设计、软件、游戏、广告、动漫与电子信息相关的新兴行业有着越来越多地联系,而这些行业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数字经济的时代引领文化创新及传播的重要平台。当下,很多舞台艺术表演中都通过运用虚拟影像、3D等高科技技术,创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度交融的氛围,这充分说明,文化艺术,要在创意为先的前提下,借助数字技术将其完美地表现出来方能取得更良好的传播效果。当前,在保护传承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同时,应重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新媒体来包装和宣传江苏的文化艺术精品,面向全球打造全新的“江苏印象”,提升江苏的国际影响力,获得宣传效益最大化。

(二)要把握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主动权

新媒体是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创新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整合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版块的协调发展、同步发展的极好抓手,更是江苏新一轮转型创新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例如,平板电脑从诞生起就被认为是最好的展示报纸与杂志图片的载体。美国电视台网,如CBS、NBC等,均开始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Flash格式转换为HTML5格式,以适应像苹果、谷歌这样的新媒体视频运营商,去争取锁定越来越多的移动媒体客户群。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AssociationofAmericanPublishers)统计,美国电子书产业在过去三年里呈现井喷式增长,销售额在整个图书产业中所占比重由2002年的0.05%上升至2010年的9.03%,预计至2012年底,这一比例将提升至20%-25%。数字文化、多媒体、新媒体等概念不仅是技术的革命,也是生活方式的革命,文化传播方式由传统的“一对一”变为“多对多”;从过去“被动接受”到随时随地“自由”等有了质的飞跃。鉴此,关注新媒体快速、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及互动形式;促进文化交流的大众化与社会化;推进基于爱好及兴趣的互利与分享等,是当前把握文化传播主动权的战略要求。只有富于先见之明、敢于创新的文化企业家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在国际舞台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把握数字时代文化发展新潮流

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迅速、多元、融合、互动几个方面。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奇迹,促进了传统文化生产的革新也不断催生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不断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当下火热的新媒体形态如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网络视频、博客、播客及微博、社交网站等,均是新媒体技术所催生的新型的传播形态,具有平民化、开放性、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对扩大文化影响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010年,美国Inc.杂志评价美国发展最快的60家媒体公司中,有89%是以宽带互联网、电信网和有线网为传播平台的新兴媒体,其中以信息传播为主的高达76%。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绝不是数字技术对文化的生硬介入,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技术与内容的持有者均是积极主动地为对方提供了有效的展示平台,这种结合给传统文化产业带来生死挑战,也给新兴产业创造无限光明的前景。面对这样的潮流,我们再也不能静观,必须迅速出击。

努力提升江苏文化产业的创新力传播力

第7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论文摘要】文化的生产、消费与发展都离不开传播。传播是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属性,是促进文化变革与创新的活性机制,一切文化都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生成和发展的。然而,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作为支撑,没有文化传播的载体就不会有真正的文化传播,就不会形成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民族历史文化,真正的文化传播就不能得以实现。本文结合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的实际,对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的主要传播媒介和文化载体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辽阔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历史积淀赋予了藏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安多地区是我国三大藏族聚居地区(博巴、康巴、安多)之一,拥有丰富的藏族民俗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造就了安多地区藏文化的独特性。因此,深人分析安多地区独特的藏文化,找出安多地区藏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及文化载体,对安多地区藏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传承、延续和发展,对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弘扬藏区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传播的理论 

    (一)文化传播的概念 

    文化传播又称文化扩散,指人类文化由文化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文化传播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前者通常由具备文化的人们通过商队、军队等途径直接传播某种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文化内容,如新的农艺技术和发明创造等;后者表现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化扩散能力,主要指某一社会群体借用外来文化特征中的原理,进行文明创造活动的一种刺激传播,如欧洲最终发明瓷器是在知道中国瓷器之后大约200年。文化传播过程取决于文化的实用价值、难易程度、文明声望、时代适应性和抗逆性等多种因素。 

    (二)文化传播的类型及方式 

    文化传播主要包括物质文化传播、精神文化传播、媒介文化传播、报纸文化传播、影视文化传播、广播文化传播、网络文化传播、形象文化传播、体育文化传播、饮食文化传播、服饰文化传播、旅游文化传播等。人类文化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国际互连网传播,传播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预示着人类传播能力的飞跃。可以说,传播技术的应用对文化传播范围、传播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安多藏文化及其传播媒介 

    (一)安多藏文化概述 

    “安多”是取阿尼玛卿雪山和多拉让摩山(积石山)名的头一个字组成,安多也有边地之意。范围包括阿尼玛卿雪山和多拉让摩山(积石山)之间的地区,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这里的人自称“安多哇”。安多方言区地理范围包括青海省的果洛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部分地区。其地域范围很大,这里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藏族聚属区最大最丰美的牧区,因而产生了高原独特的游牧文化。由于地缘关系,安多自古以来就与东边的汉文化和北方的阿尔泰文化联系密切。历史上这里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藏、蒙古、土、回、撒拉等族的先民们,在历史的变迁中相互融合与交流,逐步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多元性安多文化。 

    安多是宗日文化和卡约文化的故乡,也是汉文史籍中诸羌文化的中心。安多有历史上最繁荣和开放的青唐确厮锣文化,藏传佛教后宏期“下路宏法”的策源地和被称为“第二佛陀”的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和佑宁寺、隆务寺。还有安多文化中心之一的拉卜楞寺和誉满藏区的热贡艺术。这里名人辈出,曾经涌现出了像宗喀巴、更敦群培、十世班禅大师等学术大师和高僧大德。安多又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的重要发源地,更是一个民间文学高度发展和民俗文化极为丰富的地区。多源的安多文化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安多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底蕴。其与卫藏、康巴文化的区别是,安多自古以来与汉文化和阿尔泰文化的联系要密切得多。昆仑神话和河徨“少年”(花儿)或许可以说是中原文化在安多和当地土著文化交融的产物;从古代匈奴、吐谷浑,到蒙古诸部、土、撒拉,阿尔泰文化在安多文化里从语言到风俗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安多藏族聚居区辉煌灿烂的文化历史,只有采用多渠道、多途径的传播方式将其传播出去,才能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它、了解它,也才能让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安多藏文化传播媒介 

    传统的传播媒介包括人、书籍、图片、报刊杂志、广播广告、电视广告、影像媒介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播媒介,如网络媒介、旅游媒介等。安多藏文化的传播,在继承传统文化传播媒介的基础之上,也运用了这些新的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1纸质图片。纸质媒体包含书籍、报刊、宣传册、邮册、剪纸册、画册等,其中图片是文化最基本的传播方式,比较容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可以相信,图片这一记录、保存、传播安多藏文化信息和安多藏文化研究的重要手段仍将被人们长期、广泛地使用。如《庆祝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成立五十周年》纪念邮册将藏文化浓缩、提炼,并通过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传播海北所特有人文、历史、地理和风俗等文化。 

    2.音像制品。音像制品包含光盘、录音带等。通过摄像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cd}vcd、dvd等音像制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音像制品与纸质图片相比,具有鲜活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特点。现在的安多地区,以藏文化为题材的节目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走遍中国》之《走进海北》,将这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融进册子与dvd纪录片相互辉映,让这片热土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3.广播电视。现代文明把大多数人限制在家庭的圈子里,电视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和认知世界的窗口,电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在安多地区藏文化的传播中,我们一方面可以多做一些记录片和专题片,让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片急需保护和开发的领域;另一方面更需要当地的文化机构、教育机构自觉地主动地利用电视媒体。2008年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邀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走遍中国》栏目,以演播室访谈十专题片的形式介绍海北州的文化、历史、自然、地理等,把安多地区的藏文化推到观众面前,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4.网络传播。互联网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传播形态,它融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方式。在网络传播媒介的环境中,知识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仅存在于图书馆书架上和书本中,而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互相链接的一条条信息中。网络传播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知识和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文化交往和沟通的平台。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平等性,使传统文化的全球性传播成为现实。 

    2000年1月29日,世界上第一个藏文网站—同元藏文网站,在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建成,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网站。它分别用藏、汉、英三种文字介绍藏族历史、文化、宗教、风土人情等,在藏文信息的传输、显示方面独具特色。该网站的建立、开通与藏文多媒体软件的研制应用,为藏族地区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为藏民族与世界的交流开创了新的途径。 

    5.旅游传播。旅游传播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传播媒介。旅游本身就是文化信息的传播活动。由于传播的双向性特征,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在自己原有精神文化的基础上,接触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达到更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又把本文化的信息向旅游目的地传输,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西部地区民族旅游逐年升温,在安多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旅游景区、景点,如塔尔寺、拉卜楞寺、青海湖、昆仑山口、桑科草原等,游客逐年增加,旅游业的发展为安多地区藏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三、安多藏文化的载体 

    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存储和传播,是因为传播载体的存在,载体在传播中起着储存和记录文化的作用。所谓“文化载体”,即指可供文化、信息记录、存储并能借以传播信息的物体。纸张、图片、磁盘、电脑硬盘、软盘等都属于文化的载体范畴。考虑到安多藏族聚居区藏文化传播的特殊性,现将安多地区藏文化传播的载体归为民俗、“四古”、旅游景区和小城镇三部分。 

    (一)民俗文化载体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最基本的文化符号,是反映该地区文化最基本的载体,根据安多藏族聚居区特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民族风俗习惯等,将其分为语言、服饰、宗教、饮食、藏药、土特产、舞蹈、绘画艺术、诗歌戏曲、传统体育竞技、传统节日、节庆活动等载体(详见表1)。 

    (二)“四古”文化载体 

第8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影视传播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各国都十分重视利用影视作品来进行国际传播。美国尤其重视,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影响力,激发了人们的梦想,吸引人们向往。俄罗斯也在加快国际传播力建设的步伐,如“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贴近市场,运用新媒体,发展社交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发挥了重要影响力,展现了俄罗斯的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制作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及《舌尖上的中国》等各类纪录片,都展现了我国的文化魅力。

现 状

近年来,我国国际传播力提升成效明显,国家形象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主流媒体“走出去”

中央电视台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卫星频道基本覆盖全球,在海外还设了非洲、美洲分台,中文国际频道分别开通了亚洲、欧洲、美洲版,纪录频道也开通了英语版,努力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媒体,极大地提高了国际传播力。同时,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等主流媒体也加快海外布局,努力提高国际传播力。主流媒体纷纷“走出去”,积极提升媒体的海外影响力。

2.媒体集团市场化

自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我国报业集团迅速发展,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多家广电集团相继实行制播分离,市场化运作,进行更专业化的分工,增强了集团的竞争力,促进了媒体市场繁荣发展,大的媒体集团不断形成。3月份,上海大小文广合并,成立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基于业务整合和战略创新导向发展的媒体集团,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综合实力。

3.新媒体快速发展

“宽带中国”及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促进新媒体快速发展。互联网加速向移动互联网发展,尤其社交媒体向移动互联网转移的趋势更为迅速,伴随可穿戴设备的应用推广,新媒体的创新发展将日趋丰富。

4.政策持续支持

国家先后出台多项针对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支持政策,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有序推进,国家鼓励类文化产业范围不断扩展。今年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政策的跟进落实,极大地繁荣了文化市场,提高了媒体企业布局海外市场的能力。

5.国际传播力有待提高

我国媒体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在数字化转型、媒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国际新闻的原创率、首发率、落地率等方面,与新闻集团、英国广播公司等国际媒体巨头相比,仍有待提高。相对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顺差,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长期逆差,文化市场虽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市场仍有差距,文化市场的国际化对增强我们的国际传播力十分重要。

发展对策

创新和融合是紧密相连的,媒体的创新必将产生融合,融合必然推动媒体形态的创新。②新媒体背景下,通过专业的人才、适当的渠道、市场化运作、新技术应用与有效推进,能极大地增强媒体的国际传播力。

1.市场运作,媒体集团专业化

媒体要增强国际传播力,就要走向世界,尤其是深入那些有影响力的地方,与世界媒体共同发展。此外,要加大与当地知名媒体的合作,以提高媒体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使媒体产业分工更加专业,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国文化市场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文化贸易水平。

2.向外发展,网络企业国际化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平台给文化传播提供了便利,如韩国歌曲《江南Style》通过美国YouTube席卷全球。我国互联网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迎来新的机遇,网络企业纷纷赴美上市。目前,国内三家互联网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成长最快,尤其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展迅速,这些国际化的网络企业成为我国文化传播的新平台。移动社交媒体竞争加剧,目前美国的Facebook,日本的Line和我国的微信等社交媒体都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网络企业的国际化有助于我国建立国际传播网络平台,提升国际传播力。

3.专业提升,人才队伍国际化

国际传播力离不开专业的国际化人才队伍,尤其在采编、播发等环节。新媒体背景下,记者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多,不仅要具备基本的采访报道技能,还要掌握摄影、网络视频、外语、现代通信技术等多项技能,才能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传播效果。一方面,通过媒体与专业院校的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国际市场一流的专业化人才,提高媒体的专业实力。人才是新媒体传播的核心,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才能产生影响世界的一流国际传播力。

4.信息分析,提升传播产品质量

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③美国电视剧《纸牌屋》就是美国奈飞公司通过运用大数据,创作用户喜好的剧集,吸引了大批用户。国内克顿传媒也运用大数据,成功推出《爱情公寓》。我国媒体应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分析消费群体喜好,创作更多适合当地市场的精品,以提升我国文化传播市场的原创水平,塑造一批品牌媒体,从而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5.突出特点,提升传播效果

在传播过度的社会中,媒体获得成功的唯一希望,是要有选择性,集中火力于狭窄的目标,细分市场。一言以蔽之,就是“定位”。④媒体的传播定位各不相同,每个市场区域的文化不同,只有针对不同的文化区域,侧重发展优势功能,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背景下,运用新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媒体的传播质量,增强新媒体的互动效果,增强媒体的传播能力。

6.互动交流,加强文化传播力

孔子学院的不断拓展,已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增强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人文领域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国际传播力的增强,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艺术,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向往,融入世界文化潮流,取得更好的互动交流效果,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本文为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三网融合’背景下视听新媒体与中国电影营销的融合发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3YJC76003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美】约瑟夫・奈著,马娟娟译:《软实力》[M],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57页

②唐绪军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4(2013)》[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页

③【英】迈尔-舍恩伯格、【英】库克耶著,盛杨燕 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第9篇:网络对文化传播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网络媒介;全球文化;影响;冲击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3-0079-02

1 网络媒介推动全球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与传统传播形式相比,网络媒介具有信息综合性强、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开放性好及更新快等特点,尤其在跨国界、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交流中,与传统文化传播形式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互联网这个新的媒介平台上,各种不同的文化直接接触,相互碰撞,相互吸纳、相互改变,并加深了相互了解、认同和依赖的程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的民族之间包容性更强,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明显加快。可以说,网络媒介冲破了传统国家文化疆域,正发挥着把各国、各民族文化推向全球舞台的关键作用。这种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网络是不同文化之间对话、交流和合作的新媒介。互联网以其成本低廉、触角广泛、传播快捷及互动性强等特点,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汇聚、展示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同时也是它们进行对话、交流和合作的新的媒介平台。在现代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类交往的时空障碍日渐消失,不同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沟通的机会,而且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和互动等都由于互联网的使用而更加便利,这些都扩大了人类文化交流的范围和深度。不同文化因碰撞而发生冲突的同时,它们的依赖程度也在日益加深,相互认同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和融合正处于空前的活跃期,并在内容和形式、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有新的发展。

第二,网络媒介促进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人们普遍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不同文化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动基础上的互相学习和借鉴已经成为常态,东西方文化的互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加注重文明对话与文化,正在改变文化单边接受方的状态,努力成为文化向外辐射的一方,争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西方文化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局限性,某种程度上有了向非西方文化学习和借鉴的意识和举动,这种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西方文化的活力,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发展。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为世界多样性文化的展示、传播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渠道。因此,有学者乐观地认为,在数字空间里,每一种文化都将形成它自己的发展方式。

第三,网络媒介激发了文化信息内在的传播扩散潜能。文化本身的特质是非垄断性和扩散性,理想状况下,文化影响力不会受到边界制约,故文化的原始价值是世界性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不同文化有沟通和共享的内在冲动。但是,在人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地理、经济技术条件及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制约,抑制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互动的力度和幅度,并从整体上限制了当时社会发展进步的速度。但是当代互联网直接面向全球受众进行跨国、跨语言、跨文化传播的特质,使信息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也为各种文化的冲突、交流、理解和融合创造了无限机会,充分释放了各种文化自我传播扩散的潜能。从理论上说,网络媒介对世界各国传播本国信息文化,传递本国声音,树立良好国家形象,了解其他文化,增进文化沟通是一个良好高效的平台。而且,网络媒介投入少、技术门槛低,降低了文化参与和信息获取的成本;同时,从技术上讲,网络媒介也可以更容易突破传统媒体跨国发展可能遭遇的各种政治、法律及经济条件的局限。这些因素给弱势文化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即使是经济技术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全球性媒介平台,传播本国的文化信息,增强其文化传播力、文化话语权和文化创造力,推动全球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第四,网络媒介的各种功能和特质对国际文化传播有重要促进作用。它的超级链接功能,使各种文化信息在同一平台上纵横交错、彼此补充、相互参照、立体丰富起来,网络受众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鉴赏和理解。互联网这种无限延伸的特点,使其可以把硬性的文化类新闻信息与常规的介绍性文化栏目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文化传播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它的多媒体性质使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文化在网络媒介上可以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千变万化,信息的文化内容表达和体现进一步优化。而且,对同一文化内容,互联网还可以快速创建多语种版本,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可以轻松跨越语言障碍。它还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人类个体同时作为文化主体和客体,既是文化的参与者,又是文化的制作者。同时互联网的匿名制,模糊了人们的身份差别和等级障碍,消解了权力中心,人们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自由平等地交流探讨,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 网络媒介对全球文化发展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