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经济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海洋强省”;税收政策;海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认识海洋、利用海洋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海洋的价值逐渐被更多的国家所重视。海洋被称为“二十一世纪资源”。用“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经济发展的未来”这句话概括海洋经济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为过。我国海域是比较辽阔的,大约有47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将近1.8万公里,这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在2016年我国海洋经济总生产值约70507亿元,是我国GDP的9.5%。党十也有提出关于建立“海洋强国”发展战略,并指明这是我国21世纪从海洋大国转变为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大面积的海域中,海南省占据了210万平方公里,占据我国整个海域的44%。可以说海南是我国海域占地面积最大的,这一优势也为海南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南发展独特的海洋经济提供了条件[1]。
一、海南省海洋经济概况
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提出将“海洋强省”战略正式定为今后海南省经济发展的方向。根据海南自身独特的资源,建立特色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实现海南海洋生态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人才为海洋战略发展提供帮助,加强海洋经济的综合管理,加快海洋经济基础设备建设,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利于的保障,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2015年海南整体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50亿元,占海南省总生产总值的28%。从“十一五”之后,海南已逐渐建立了海洋交通行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油气行业、海洋渔业等经济产业,2011年这四大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96亿元,是整个海南生产总值的64.7%。近几年,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南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在15%的增长率,比我国GDP增长率还要高,同时海洋经济也为海南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在2013年,海南三大海洋产业比重是23.98∶19.4∶56.7,而且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海南产业结构也逐渐向着合理化发展海南海洋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海南酒店行业、交通产业、房地产等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沿海经济的发展,在2011年,海南沿海地区的经济生产总值是全省的85%[1]。二、“海洋强省”战略下海南的税收政策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税收政策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引导从业者理解政策导向,顺应行业发展,向着政府希望的方向发展。1、国家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海洋产业涉及到海洋渔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海洋新能源、海水利用、装备制造业、盐业、油气业、化工业、生物医药、等等,涵盖了海洋产业的第一、
二、三产业,主要相关的税种是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
涉及海洋经济的税收政策并没有专门的文件,主要分布在一些文件中,如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循环经济、环保企业发展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政策中,主要是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税收扣除等优惠政策。我国涉及海洋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对根据规定或是自制生产的本企业使用的设备固定资产,允许抵扣增值税进项税。对于符合规定的资源使用产品根据相应税收政策进行增值税减免。对于合格软件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在销售时需要按照17%税率征收增值税,对于税负超过3%的,减少一定的税率。对于符合规定的加工业、种植和养殖业,可以给予一定的减税优惠。对于合格的生物制品行业普通纳税人,要征收6%增值税减少税率。企业如果使用有关科研和教学的进口设备,可免增值税和税收。对于油气行业在开采中消耗的成品油费用,将全额退还消费税。对于生产成品油行业在生产中消耗掉的所有自产成品油,给予消费税免征。对于合格小微型企业所得税,根据20%的税率减少企业所得税。对于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新工艺或是新技术消耗的开资,可以根据实际研发费用的50%抵扣当年应交的所得税,对于符合条线的企业可以享受扣除150%无形资产税收。对于符合规定的高新技术行业可以减少15%的所得税;对于新建立的软件企业实施“两免三减半”税收政策。对于合格的农、林、牧、渔产业实施免除所有税收政策。对于国家重点关注的公共设备和环保产业,在盈利年对企业所得税开始实施“三免三减半”政策。对于我国固有资产企业根据技术进步等因素,实施“缩短折旧或是加速折旧”政策。对于港口码头等地(如:堤岸、栈桥),实施免征土地税政策。[2]2、海南省的海洋税收政策目前,海南省没有专门出台关于海洋经济的税收政策,与海洋经济有关的税收政策分布于各种不同文件中,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主要是关于企业所得税、关税、增值税和农业特产税的优惠政策。海南省海洋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内容:对于开发基础设施、农业、水利等企业,在经营期限15年内,从开始盈利年起,在第1年~第5年免所得税,在第6年~10年所得税减半。对于交通运输业和工业这类企业,经营有10年以上,从获利年开始,第1年~第2年免所得税,第3年~第5年所得税减半;如果是先进技术行业,在第6年~第8年所得税减半。对于农业或是工业这类生产性产业,根据规定满免所得税期后,如果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的70%以上,就根据减少10%的税率进行征收所得税。对于服务性行业,投资总额大于500万~2000万人民币,经营时间超过10年,从火力年开始,第1年免所得税,在第2、3年所得税减半。对于海外投资行业取得的利润,可以从企业外汇款中向境外自由汇款,免缴汇出额所得税。境外投资者在海南企业获得了利润,在进行投资期限不能少于5年。如果投资的是海南农业、基础设施、先进技术、出口产品等企业中,将退还所有投资缴纳的所得税。投资者在海南获得的利润可以自由支配。汇往其他境内的利润,从获利年起到第10年不在缴纳所得税。经过本省高新科技委员会认定的高新新办企业,在企业享受免税时期满后,还可以给与予3年所得税减半。企业在研发中支出的费用,可以按照实际纳入成本,年增长10%以上的,根据实际发生额的50%减免所得税。对于一些事业单位、个体商户、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给予新技术研究经费资助,经税务和财政审核后,将其当年所有资助支出全额在所得税中扣除。如果所得税不足,不能结转抵扣。对于企业引进的科学技术、设备、样品等,需要经过省科技部门认可,可向国家申请免征关税。对于码头、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等基础建设,还有一些水产品加工、海洋科技等先进技术和设备等,必须要符合国家规定,并减免税收和进口增值税。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荒地、荒山、荒滩创办的农业生产基地,自有收入时起,第1年免征农业特产税,第2年减半征收农业特产税,从第3年起全额征收农业特产税[3]。
三、海南省的海洋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从长计议,很多产业具有较大的风险或较强的技术性,需要从政策方面给与大力支持。目前,海南省关于海洋经济的税收政策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第一,没有形成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来服务海洋产业的发展。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分布于不同的文件中,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企业就能够全面把握政策,合理使用优惠政策实现利益最大化;第二,税收优惠政策大多是直接的税收优惠形式,而间接的税收优惠很少。直接的税收优惠很难对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的企业形成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先造船业、港口建设、油气开采这样的企业;第三,适合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优惠政策效应不大。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审批成立了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各地区都有相应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海南省作为最大的经济特区,特殊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离岛免税政策,其他方面的政策效应显现比较小,需要争取更多的适合本地区的优惠政策;第四,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和鼓励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税收政策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海南的海洋经济发展需要引进高科技人才,税收政策应予以相应的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也需要政策支持,但海南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还不够,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第五,没有充分发挥资源税的征收作用,不利于资源保护。海南所拥有的渔业资源、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很丰富,而目前资源税税率不高,征收范围较窄,优势资源税并未形成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且很多资源被浪费。
四、海南“海洋强省”战略下的税收政策分析
与其他省市相比,海南发展海洋经济有其特殊性。很多海洋大省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作为支撑,而这是海南所缺乏的,因此,海南省发展海洋经济必然需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首先应当认识到海南省海洋经济着重发展的产业,才能够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制定的税收政策也应当相应有所倾斜。其次,应当重视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不可逆的破坏,海洋经济也就无从谈起。所以,税收政策也应当发挥调节作用。
1、制定完善的税收优惠体系,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海洋经济建设
首先,重点支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对海南省资源的特殊性,可以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开采业。对海洋渔业的税收政策方面,对加工程度不同的农产品按不同税率征收;对旅游业税收政策方面,对新建的大型游乐场、星级酒店等旅游设施应给予税收优惠,对新兴旅游业采取鼓励性税收;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政策方面,对建设周期长、投资较大且回收期长的高端海洋产业(如:仓储物流),开发项目(如: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制药)以及国家鼓励优先发展的海洋产业领域项目,制定较长时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其次,支持利用海洋经济的特定区域发展。根据海南省建立的离岛免税政策,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离岛免税政策,对发展较好的地区实施放宽政策;根据海洋经济中重点发展的区域,结合经济特区实施的免税扶持政策,根据15%税率减少所得税。
2、支持鼓励海洋经济的相关行业发展
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港口码头的建设、水利电力设施的建设、企业科研创新的成果转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税收优惠政策应当能够覆盖多行业、多角度,从各方面给予相关行业优惠政策,鼓励这些行业的发展,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外,人才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海洋人才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人才科研创新,对科研取得的收入实行应纳所得税税额减征政策。
3、实行以间接为主,直接为辅的税收优惠方式
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很多国家已经开始有直接优惠税收到间接优惠政策发展,海洋经济税收政策也应该借鉴一下。根据这样一个收税原则,实现间接收税为主,直接为辅的海洋经济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对建设周期长、风险高且利润低的企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刺激各企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建设的现代化步伐,加快高新技术的发展。通过税前扣除、投资税收抵免、加速折旧、延迟纳税、亏损结转等间接优惠政策促进投资不断增长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4、加快绿色税制建设,促进沿海合理开发
首先,建立有效的限制性税收政策。扩大税收范围,比如对一些排放污水、废物、有毒有害物泄漏较多的企业实施税收等,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或结果进行限制。其次,完善鼓励性税收制度。对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实行轻税或减免税,或者是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对环保产业发展及科技推广应用予以支持。再次,加大税收扶持力度,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政府可以运用降低税率、加速折旧、免税期、亏损弥补等税收优惠措施鼓励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企业的研发与投资。
5、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发挥税收对产业的引导作用
税收优惠政策的重心在于充分发挥税收的调节功能,更好地推动生产要素的重组和集聚,促进战略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壮大。要在现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发挥税收针对给各企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建立减免退税、投资抵税、税前扣除等多种收税政策,促进行业生产要素的发展,同时鼓励企业创新科技的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税收政策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设计税收政策之前应作充分的调研,分析税收优惠政策的利弊,做到效率与公平并存。制定政策时尤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只有环境得到了保护,税收政策才得以持续使用。另外,要避免政策被乱用,扰乱正常的税收秩序和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海洋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庞玉兰、王欣:“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南海洋产业发展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6(9).
[2]崔博:发展海洋经济的税收政策研究[J].天津经济,2013(6).
[3]东方市人民政府:海南经济特区现行优惠投资政策之一———税收政策[EB/OL].2010-08-11.
[4]王卓: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新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观察,2013(4).
[5]唐双虎、宋增伟:促进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新东方,2014(6).
[6]程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14(3).
[7]张伟、张杰、张玉洁、朱凌:我国税收政策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
[8]陈尚斌、龙小燕、李晓茯:发达国家绿色税收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14(66).
1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分析海洋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具体关系,其目的是考察两者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并衡量两者间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用以判断现实情况,对未来做出规划。本研究选取2001年—2010年的年度数据,以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作为衡量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指标[2];以海洋生产总值(GrossOceanProduct,GOP)作为衡量中国海洋经济增长的指标[3],相关变量数据如表1所示。根据表1,利用Eviews5.0软件分析,得到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相关程度的趋势图及散点图(如图1所示)。测算结果显示,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济增长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9,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也就说在过去10年中,中国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济增长两者密切相关,且发展趋势是同方向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1.1Grange因果关系检验
在确定了正相关关系之后,需要进一步考海洋经济变动与宏观经济变动之间的因果关以揭示二者之间的增长变动是单方向引致,还互相引致的结果。通过对二者之间Granger因果关系的进一检验,获得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于检验结对滞后期的长度敏感性较强,考虑到样本容量限制,本研究选取了2个不同的滞后期。滞后1期和滞后2期时,在各种显著性水平下,海洋生产总值(GOP)均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Grange原因,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不是海洋生产总值(GOP)的Grange原因,即海洋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无法确定一方的增长变动是否是由对方的增长变动引致的,而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则需要进一步检验。
1.2平稳性检验
从图1中可以直观地看出,2001年—2010年的海洋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序列均是非平稳的,因此,在分析海洋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时,需要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选择ADF检验对GDP、GOP进行单位根检验。其中,通过原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系数图确定滞后阶数,通过被检验序列的走势图判断检验中是否包含常数项或时间趋势项,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到,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GOP和GDP的ADF检验无法拒绝水平值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表明变量是非平稳的。而对于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DGOP和DGDP分别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两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即具备了进一步分析海洋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的前提。
1.3长期均衡分析
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是GOP和GDP都是一阶单整序列,符合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可以对GOP和GDP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的目的是考察两者间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关系。从经济意义上来看,若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在长期内,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会影响另一种变量的变化情况,即使短期内可能有些冲击使他们暂时偏离均衡位置,但长期内,二者将自动回复到均衡位置。均衡是指一种状态,当一个经济系统达到均衡状态时将不存在破坏均衡的内在机制,即使当系统受到干扰后会偏离均衡点,内在均衡机制也将努力使系统重新回到均衡状态。当系统偏离均衡点时,平均来说,系统将在下一期移向均衡点。这就是说,对于具有均衡机制的经济系统来说,在不断出现非均衡误差的过程中,均衡机制始终维持着系统的均衡状态。协整分析的经济意义在于,对于两个具有各自长期波动规律的变量,如果它们之间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反之,如果这两个变量不是协整的,则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个长期的均衡关系。在只有两个时间序列时,只可能存在一个线性的协整关系。这种情况下,E-G两步法显得非常有效。本文首先用OLS方法对GOP和GDP进行协整回归,估计两序列的长期线性均衡关系。如果回归残差et是平稳的,那么GOP和GDP是协整的,也就是说两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回归方程,并对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到,由于检验统计量值-2.951378小于置信水平1%的临界值-2.847250,说明该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证明GOP和GDP之间是协整的,二者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回归关系成立,并由此建立回归方程:GDP=9744.476338+10.13961226×GMP(9744.476)(10.13961)(1)式中: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无论大小还是符号,在理论上是合理的。括号内的值为相应系数检验的t值,由t值可知,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1时,方程的系数都是显著的。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2=0.998093)较高,White异方差检验的P值(0.455315)大于显著性水平(10%),故回归模型随机误差项不存在明显的异方差性;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滞后1期、2期和3期分别进行LM检验,P值分别为0.991673,0.600139和0.336848,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0%,故不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总体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海洋经济增长系数10.13961226的含义是:海洋生产总值每增加1元,带来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相应增加10.13961226元,这是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影响。可见,海洋经济增长对宏观经济增长意义重大,向海洋要效益,以海洋谋发展的海上发展战略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而且这种影响的效果是在长期中体现的。因此,海洋经济转变增长方式及产业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具有长期战略意义。
2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
对海洋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动态分析,目的是考察两者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和彼此制约关系,为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从动态角度分析海洋经济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互相影响情况。脉冲响应函数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方差分解则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方程新息相关联的数个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为避免数据过分波动,本文将数据进行对数变换。
2.1国内生产总值对海洋生产总值动态影响分析
从脉冲响应函数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对海洋生产总值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响应情况,其结果如图2所示(横坐标表示滞后期,本文中表示为年份,纵坐标表示模型中的随即扰动项带来的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和未来取值的影响程度)。从图2可以看到,国内生产总值对海洋生产总值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响应,表现出显著的正响应,但是影响幅度很小,只在第3期达到最高点0.04之后,响应逐渐趋稳,并一直持续下去。这说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海洋生产总值有一定的依赖性,但是在短期内没有大幅度带动效应,这也说明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具有增长效应。
2.2海洋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动态影响分析
海洋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响应情况,其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到,海洋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新息的一个标准差扰动响应,表现为显著的正响应,但是强度要大于海洋经济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海洋经济的响应在第1期就达到0.06,之后略有下降,2至4期呈上升趋势,第5期后响应逐渐趋稳,并一直维持在0.04。这说明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依赖度相对较高,国民经济的增长能够迅速对海洋经济产生带动作用,但是这种带动在短期内也没有太大的增长幅度,在长期才表现出平稳态势。
2.3海洋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动态关系的方差分解
从方差分解角度分析海洋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动态关系,其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从表5国内生产总值LGDP的方差分解结果来看,如果考虑GDP的自身贡献率,那么对中国GDP变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GDP的自身变动,这意味着保持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没有受到其他外界冲击情况下,中国经济系统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的。海洋经济对经济系统的方差贡献在第3期之后效果开始明显,而且呈现逐期上升的趋势。因此,中国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首先需要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稳定性及连续性,以便保证可操作的政策措施能够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其次,要提高海洋产业的总量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有20%左右是靠海洋产业总量的上升,即提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实现的。同样,中国在提升海洋经济地位时,不仅仅需要依靠其自身的发展与完善,如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在现实中更需要为海洋经济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宏观经济大环境。因此,从战略角度来讲,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从表6海洋生产总产值LGOP的方差分解结果来看,如果考虑LGOP的自身贡献率,那么影响中国海洋生产总值最重要的因素则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动,而不是海洋经济自身。这意味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依赖整体经济的发展,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中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0年间的数据来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自我强化功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尤其是在长期,海洋经济的自身强化在逐期增强。
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先锋,一直以来也是金融发展的核心地区。随着2011年蓝色海洋经济论坛在青岛召开,青岛市将引领省内其他沿海城市为山东省经济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势必会对金融机构的变化与调整以及金融制度的深化带来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研究青岛市相关金融指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指标的选取与模型的说明
为了了解青岛市存贷款余额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应用granger非因果性检验模型来进行分析。在对gdp和以及icd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了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来验证序列的平稳性,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来解决非平稳序列存在的协整关系,并利用eviews软件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相应的结果。
二、数据的收集与准备
本文采用2007年12月份到2011年3月份的icd、gdp季度数据作为研究目标,建立两者数列并进行计量分析(统计数据本文由收集整理来自青岛市统计信息网 stats-qd.gov.cn/statsqd/index/
index.shtml)。
三、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为了分析存贷款增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确切关系,要对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之前,先对gdp以及icd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icd、gdp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在gdp和icd的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后,对gdp和icd进行普通的最小二乘回归,得出模型回归的估计结果,并且得到一个对模型估计形成的残差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该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即表明序列gdp和icd具有协整关系,因此我们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误差修正模型
2.格兰杰因果检验
四、结论
通过对青岛市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增量与gdp的季度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即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增长,同时存贷款余额的增长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气候变化经济学;减缓;适应性
一、导论 气候变化经济学及经济政策是一个刚刚起步的研究领域,伴随着科学家们对气候变化认识加深和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的大力推动,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内容。目前气候变化经济学一般包括全球变暖、节能减排、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等内容。 气候变化经济政策的研究主要是在三个框架中进行的。一是收益一成本框架。气候变化政策成本即减少温室气体或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的机会成本。气候变化政策的收益指削减排放以降低气候变化风险以及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方面所得收益。cline (1992)和stem (2007)认为富裕国家需支出其gdp的2%来采取行动。二是国际公共品框架。气候变暖源于跨国外部性效应的影响,但气候变化问题并不是传统外部性问题的一个简单拓展,一个国家的行为使其他国家获利或受损,无法通过市场来进行弥补( sandler&hart-ley,2001)。因此,气候变化需要国际间有效合作。“京都议定书”就是国际合作的一项成果。三是博弈论框架。该框架主要用于国与国之间气候变化责任与义务的确定,强调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是自利的,只有一个有效合作博弈才是对所有参与者有利的策略( schelling,2005;carraro&siniscalco,1993)o
气候变化政策分为适应性气候政策和减缓性气候政策。前者强调用低成本政策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后者强调用低成本政策来减缓气候变化( stern,2007)。减缓性政策研究较多的是碳税和限额,限额有助于达到预定的政策目标,碳税则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价格的波动(metcalf,2009;ka-plow,2010);适应性政策主要是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气候变化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调整经济的地理分布等方面展开( stern.2007)。
近年来国内直接针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有所增加,但集中在气候变化对敏感性行业的影响上(吕亚荣,2010;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0;刘恩财等,2010),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集中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以及相应思路(刘晨阳,2010;张丽宾等,2010)。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的国际经济和贸易规则。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占gdp比重较大,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 69℃,冬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1986年到2009年间,广西经历16个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研究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政策,主要是希望通过制定合理有效的财政、金融、产业政策,减少排放,提高广西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促进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抓住机遇、实现经济和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气候变化对广西的主要影响
(一)气候变化影响广西农林业
气候变化对广西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广西局部干旱和洪涝的频率有所增加,危害不断加大。气候变暖引起农作物发育期提前,暖冬现象加大了病虫害现象。气候变化对广西农业未来的影响虽有正面效应,但可能仍以负面为主。气候变暖以及降雨量分布变化引起的干旱和洪涝将减少甘蔗的产量、蚕桑生产的产量和使其质量下降,水稻和玉米也可能以减产为主。广西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化。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范围可能扩大,畜禽生产和繁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畜禽疫情发生风险加大。
随着全球变暖,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未来广西大部分地区可能进入热带地区,部分地区林带下限上升,广西北部的林业种类将发生变化,广西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分布变化显著。
未来气候变化将使广西生态系统脆弱性进一步增加,主要造林树种和一些珍稀树种分布区缩小,森林病虫害的爆发范围扩大,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和受灾面积增加。广西境内湖泊将进一步萎缩,湿地资源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二)气候变化影响广西渔业和水产养殖业
广西是海洋大省,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损害了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降低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气候
变化引起的海温升高、海水酸化使局部海域形成贫氧区,海洋渔业资源和珍稀濒危生物资源衰退。 人类食用的水生动物绝大多数属于变温动物,水温升高能够明显地影响到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速度、繁殖情况以及对于疾病和毒素的抵抗能力。气候变化使广西依托海洋的水产养殖业将受到较大影响,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萎缩,养殖品种减少。由于气温升高,海水蒸发速度加快,表层海水中的盐分不断增加,引起鱼类的生理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种群和数量。
(三)气候变化影响广西的水资源分布
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广西水资源分布的变化。就全国来看,近20年来,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南方河流水资源总量略有增加。广西洪涝灾害更加频繁,但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干旱灾害更加严重,极端气候现象明显增多。气候变化加大了水资源年内和年际变化,气候变暖使得中国西部地区的冰川融化加速,未来广西干旱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四]影响广西人的健康
气候变化对广西人健康的直接威胁包括由热应力引起的疾病和死亡、传染病(疟疾和登革热)、与水有关的疾病如腹泻和营养不良。气候变化会间接造成伤害甚至死亡,如泥石流、山洪爆发和热带气旋(强风)造成的结果。因日益恶化的空气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是气候变化引起的。
三、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思路
(一)加大对气候变化问题科学研究的支持
科学研究是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基础和依据。现有关于气候变化经济学理论分析主要以适应和减少排放绝对量为目的,且宏观层面讨论为主,这为进一步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经济政策提供了良好的视角和方法。然而,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讨论气候变化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才更具适用性。因此,广西要积极开展有关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相关科学研究,尽快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和基础数据,为政策决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广西自身特点的政策措施。
(二)抓紧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累积,全球气温呈缓慢上升态势,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不断加大,世界各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将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将不断强化,能否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广西能否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国际合作框架内,主要集中在减缓性行动,如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此外,广西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国际、国内压力的体现,更是广西经济发展的一种内生要求。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广西的发展环境正在不断变化,为了可持续发展,广西必须制定合适的政策措施,并不断地进行调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气候变化作为一种外部性,在时间和地域上已超出了经典经济学范围,需要用一种更大的视角进行研究。市场仍是配置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的基础性方式,广西应抓紧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影响和优化资源配置。由于气候变化的外部性特点,仅仅依靠广西自己并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化,通过适应性政策影响资源配置,在较小的政策成本下,提高广西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尤为重要。
(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减缓性行动
当前,全球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减缓性行动上,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和“两区一带”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区正处于资本密集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投资规模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资源富集区经济发展的加快,大的铝、锰等有色金属的冶炼厂的建设和扩能,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大。如果只按传统常规技术的建设模式,一经投入,便有一个投资回报期技术和资金的锁定效应,将来大规模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可避免。因此,我国未来发展技术路径的选择,对国家乃至全球节能减排、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节能减排的历史潮流面前,不论从对全球负责的角度,还是从实现我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都必须积极探索节约发展、低碳发展之路,从法规制度、经济结构、能源利用、技术创新等多个层面,加快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以实实在在的事实,展现广西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决心和魄力。
(四)把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放在突出位置
自气候变化问题提出来以后,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国际气候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减缓,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防止危险的气候变化。广西也在外在压力下把发展低碳经济、完成减排任务作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中之重。实际上,由于气候变化的外部性特点,减缓性气候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国际合作程度,哥本哈根、坎昆气候大会进展缓慢,“巴厘路线图”的谈判至今没有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实质性内容并未落实,国际气候谈判越来越艰难。此外,根据斯特恩报告,即使全球停止排放,由于气候变化的惯性,
十年内全球气温仍将上升0.5 -1度,减缓性行动不能根除气候变化问题。而且,减缓性行动的不断推进需要适应性的行动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西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要考虑提高广西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以促进广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广西应加快结构调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循环工业,改善农业效益,提高林业的固碳效果。具体来说,广西应综合利用财税、产业、金融政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例,降低工业比重。工业内部,应着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措施包括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建立健全和完善节能、清洁生产、综合利用的各项机制,落实各级政府成立节能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节能工作常态化、市场化等。同时,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低能耗的产业必将向广西转移,如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新兴产业等。大力发展林业,提高固碳效果。
(二)加大财政资金在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投入
广西应对气候变化,关键依靠技术进步,通过新的技术降低排放,通过新的技术发展清洁能源,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研工作在广西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科研资金严重不足,研究成果较少,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础数据和资料严重缺乏,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新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广西应设立专门的研究资金,通过政府委托形式进行专题研究,加快共性技术进步。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实用技术。同时,在各类科研经费的分配中,向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倾斜,提高广西区内关于气候变化的科研能力,为制定适合广西特点的气候变化政策打下良好基础。
(三)提高广西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广西应利用经济政策,优化气候变化的资源配置,提高广西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一是要加快气候变化趋势和影响相关知识的研究。目前,对气候变化最大的共识就是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即气候变化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气候变化政策的成本和收益难以确定,政策评价和选择变得非常困难。加强对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给公众提供更多的气候变化信息,有利于公众做好准备,提高自我适应能力。二是财政资金大力支持适应性技术的研发。如开发耐干旱的品种、推广(下转第28页)(上接第11页)适合较高温度的物种,通过新技术应用,提高应对极端天气条件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监测能力等。三是加大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敏感地区和敏感行业,如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加高沿海的防水墙,激励和补贴农村建设储水设施等。四是推行有关气候变化的保险,以加强经济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财政,2010,(4).
[2]刘晨阳,中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内外部动因及效果初探[j].现代财经,2010,(10).
[3]刘恩财,等.关于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建设问题[j].农业经济,2010,(1).
[4]张丽宾,等.气候变化与公共财政政策的理论分析[j].环境经济学,2010,(5).
[5] cline, w.r."the econonuca of global wamung."waslungton: institute for intemational economics, 1992.
[6] kaplow,l."taxs, pemuts, and climate change"[ n].nber working paper 16268, 2010.
[7] metcalf,g.e.”cost containment in climate change poli-cy: altemativc approaches to mitis;ating price volatility [ nl. nber working paper 15125, 2009.
为了更好地适应石油运输市场的发展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对运力的需求,进一步扩充公司海洋运力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经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我公司在已建成投入使用3艘、在建3艘4万吨级原油和成品油两用船的基础上,拟再投资购置2艘4万吨级原油和成品油两用船,以增强公司发展后劲,改善公司经营结构。现将此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和方法
1、前提条件
(1)公司所遵循的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公司所处的地区区域性社会环境仍如现时状况而无重大变化;
(2)公司经营所涉及国家或地区目前的政治、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及其社会环境仍如现时状况而无重大改变;
(3)在预测期内,有关信贷利率、汇率和税收政策无重大变化;
(4)公司经营运作不受诸如燃料、物料、润料大幅涨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5)公司生产经营发展计划能如期实现。
2、分析方法
(1)项目概况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4)项目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5)综合评价。
二、项目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产业对石油及其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国内陆上油田、海洋油田,以及从国外进口的原油,其中海洋油和进口油增长迅速,而目前承担沿海的运力大多吨位偏小,而且老旧严重,将逐步退出油运市场,运力增长落后于运量的增长。
为满足运输市场的需求,调整公司经营结构,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增强公司发展后劲,公司拟投资购置2艘4万吨级油轮。该油轮主要从事我国沿海、海进江和近洋航线的原油和成品油运输,航线主要为:承运渤海湾地区至青岛、广州、湛江、南京等地原油;承运东海、南海地区至南京等地的原油;承运我国北方(大连、锦州、营口等地)至广东等地的成品油;承运远东航线(新加坡至韩国、日本等地)的成品油以及我国出口汽油,进口柴油、航空煤油。该项目投资总额约57,890万元,所需资金通过自有资金、银行借款等方式解决。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大国。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石油需求量明显增长。数据表明,1986-1997年全国石油年消耗量从9,730万吨增长到18,600万吨,年均增长6%。据预测,到XX年和XX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0,000万吨和35,000万吨。
我国石油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国内陆上油田、海洋油田,以及从国外进口的原油。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依然是原油生产的主力地区,原油产量占陆上产量的85%以上,但大庆、胜利等东部主力油田已进入中后期,东部原油产量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西部地区油田产量不断上升,成为我国石油工业的战略接替地区;海上油田贯彻“油气并举、向气倾斜”的政策,加快建设开发,近几年产量逐步提高。我国已开发的海洋石油产区主要位于南海和渤海,主要的油气田有:渤海的绥中36
1、秦始皇32
6、蓬莱193等;南海的惠州、西江、陆丰等。预计XX年海洋油产量将达到3,000-3,500万吨,其中渤海湾地区将达到2,000-2,500万吨,增长迅速。特别是蓬莱193油田其储量达5-6亿吨,XX年正式投产后,年产量可达1,500-2,000万吨。仅此一项就需新增原油运力40万载重吨左右。而且国内原油开采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从1993年就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XX年我国进口原油达到创记录的9,112万吨,较上年增长31.3%,仅XX年1-6月份,全国港口接卸进口原油就达5,948万吨,比XX年同期增长39.3%。据专家预测,到XX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5亿吨以上。进口原油的绝大部分将通过水运直达国内港口或通过港口进行中转,这势必将大幅增加对进口原油一程和二程运力的需求。
从我国石油进出口运输情况来看:一是近年来,我国出口汽油年约500万吨。XX年中石化出口约250万吨,中石油出口约250万吨;XX年合计约480万吨。根据国内石油消费和生产情况,我国的汽油出口近年来将仍能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上述出口,通常用3-4万吨船舶在锦州、大连、天津、上海、宁波、广州、南京等港装货。二是我国出口的石脑油XX年约50万吨,XX年约80万吨,市场基本在日本和韩国,主要在大连的西太平洋炼厂,用3-4万吨船舶装货。三是我国进口航空煤油XX年达160万吨,多用3-4万吨船在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日本装货,在我国上海、天津、秦皇岛等港卸货。据专家和研究机构分析,未来XX年民用航空煤油的消费将从XX年的470万吨,增加到XX年的750万吨,XX年的1,050万吨,年均增加约50-60万吨。受国内生产能力和炼油加工产率的限制,预计进口航煤油将继续保持增长,估计每年增加约20万吨左右,因此,航空煤油的进口运输至少不会低于每年150-160万吨的水平。四是随着我国乙烯工业的发展,石脑油的需求缺口将不得不依靠进口来补充。国家发改委批准的XX年进口规模至少达到130万吨,以后将会继续增加,估计未来5年要达到每年400-500万吨的进口规模。除从中东地区进口需要用8-10万吨级的成品油轮运输外,从邻近地区的进口,经济实用的运输规模将是3-4万吨级船舶。五是我国目前每年进口燃料油大约为1,500万吨,多为3-6万吨船舶在俄罗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装货进口,超过一半的进口量到黄埔卸货,其余在上海、深圳、厦门、宁波、南通等港卸货。
从我国邻近区域的成品油和半成品原料的运输市场情况来看:不考虑亚洲区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石油产品需求的增加,按XX年的实际进出口统计水平考虑,本区域的燃料油和石脑油需要大量从区域外采购运输,燃料油区域外进口量达到年2,500万吨,石脑油区域外进口量也超过年2,500万吨。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估计主要从新加坡向南亚地区运输和出口。可见,本区域的石油运输市场发展对运力的需求是较大的。
本公司目前主要从事长江南京以上原油运输业务,近二年长江石油运输收入平均约为5.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左右,主营业务结构过于单一的风险仍然存在。同时,沿江石化企业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的需要,拟计划在长江沿线修建原油输油管道,管道运输的替代风险已经明朗化。在沿江管道建成后,预计将减少公司现有长江石油运输量的70%即约1000万吨左右。因此,公司为规避市场风险,完全有必要加快业务结构调整步伐,快速扩充海上运力,增加公司市场竞争能力。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从国内外贸成品油轮船队情况来看,中海油运、油运公司及南京水运将是3-5万吨级清洁成品油运输的主要国内承运人和船东。三家公司目前现有船舶50艘,运力合计132万载重吨。这些船大多吨位偏小,老旧严重,1976年以前建造的有27艘,计50万吨左右。在“十五”期内,这些老旧船舶船龄都将达到30年,特别是交通部2号令出台后,这些船舶都将逐步退出油运市场。考虑5年内新增运力和运力报废状况,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运力增长将大大落后于运量的增长,且在运力报废与新增运力的空档期间,运力更为紧张。
从今后几年清洁成品油轮船舶供应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据英国吉布森经纪公司目前统计,2.5-5万吨级成品油轮在XX年前的船舶定单交付量为3-4万吨级53艘,195.4万载重吨,4-5万吨级船舶91艘,414.4万载重吨,原渣油运输船无定单。21年或以上船龄的成品油轮共215条,744.1万载重吨,原渣油轮75条,254.1万载重吨。按照XX年7月已实施的marpol公约规定,单壳油轮必须分阶段退出运输。如果按平均25年的使用年限考虑,XX年至XX年需每年拆解约43艘148.8万载重吨的成品油轮和15艘50.8万载重吨的原渣油轮,三年合计要拆解129艘446.4万载重吨的成品油轮和45艘151.4万载重吨的原渣油轮。上述情况表明,原渣油轮供应量将低于拆解量。
发展石油运输需要有大资金的支持,在这一点上本公司的优势比较明显。XX年末资产负债率为27.1%,XX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2.8亿元,每年自有资金沉淀量较大。经测算,拟购置的2艘4万吨原油/成品油两用船投资总量约为57,890万元。此项投资资金,公司将根据船舶建造付款周期,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渠道,制定合理可行的资金运作方案,保证造船资金能按时到位。
该项目投产后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测算,2艘船全部投入营运后,可实现年运输收入12,800万元,净利润2,130万元,对公司利润增长将有较大的支撑。(具体情况详见“经济效益预测”)
四、经济效益预测
(一)单船效益测算
单位:万元
1
货运量
60万吨
2
运输收入
6,400
3
运输成本
3,800
4
营业税金
106
5
管理费用
384
6
财务费用
520
7
利润总额
1,590
8
净利润
1,065
9
投资额
28,900
10
投资利润率
5.5%
11
静态投资回收期
11.2年
(二)单船运输成本测算
单位:万元
1
燃料
1,250
2
润料
60
3
物料
60
4
港口杂费
410
5
工资及附加
250
6
折旧费
1,526
7
修理费
90
8
保险费
130
9
劳保及其它
24
10
合计
3,800
(三)测算依据
1、运输收入6,400万元
(1)营运率按90%计算,全年营运330天,平均营运周期20天;
(2)平均载重吨3.6万吨,全年总运量为60万吨;
(3)平均运价为106.7元/吨
2、运输成本3,800万元
(1)全年燃料费用1,250万元,单价:燃料油0.18万元/吨,轻柴油0.4万元/吨,重柴油0.28万元/吨。
(2)全年润料费用为60万元,单价:0.98万元/吨;
(3)物料费用为60万元;
(4)港口杂费410万元(含费);
(5)工资及附加为250万元;
(6)折旧率为5.28%,年折旧费为1,526万元;
(7)年修理费为90万元,保险费130万元;
3、营业税金按运输收入的3.33%计算,为106万元(以内外贸各占50%计算);
4、管理费用按运输收入的6%计算,为384万元;
5、财务费用以贴息贷款利率3.6%计算,按船价的50%计入;
6、所得税率按33%计算;
(四)财务效益指标
项目
单位
计算结果
1、年营运费用
万元
4,704
2、净现值
万元
13,967
3、动态投资回收期
年
15.88
4、产量保本点
万吨
44.1
5、收入保本点
元/吨
78.4
五、风险分析及对策
(一)市场风险及对策
1、运输价格波动的风险及对策
风险:根据国家计委、交通部联合下发的计价格
(XX)315号文规定,从XX年5月1日起,国内水运市场全面放开水运价格,运价完全由市场进行调节。随着水运市场竞争加剧,运输价格存在波动风险,从而对公司的未来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国际运输市场价格受世界经济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波动性加大,对未来参与近洋外贸运输可能带来风险。
对策:在沿海石油运输方面,公司将与主要客户根据燃油价格变化共同协商确定运输价格,从而使运价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有效防范运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对于国际运输价格波动,公司将及时调整运力和航线,提高服务质量和扩展服务范围,控制各项经营与管理成本,加强与其他船公司之间的合作,将国际运价波动造成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2、经济周期影响的风险及对策
风险:公司所从事的石油运输业属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受国民经济发展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国民经济发展这种周期性波动,可能对本公司的经营产生直接影响。
对策:本公司将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力求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经济发展动向,合理规划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规模,使公司运力发展计划始终与运量的发展保持适当的比例。
(二)经营风险及对策
1、主要燃、润料价格波动风险及对策
风险:本公司营运成本主要构成要素为燃料(如柴油、燃料油等)、润料(如机油及其它油等)、造船及船舶维修材料及机电设备的购置维修费用等,其中燃料和润料约占总成本的30%左右。由于燃、润料价格由市场机制决定,受市场变动影响较大,因此将对船舶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对策:公司将合理调度船舶,适当提高负载率,大力采取节能措施,降低船舶能源单耗,推广使用经济适用型燃料油,同时建立稳定的燃油供应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增强抵御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2、对主要客户依赖的风险及对策
风险: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沿海、沿江的石化企业,这些企业对运输市场的需求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船舶的经营状况。
对策:公司将立足自身管理和技术优势,以优质服务来吸引客户,建立相互依存的关系。公司还将强化与客户的产权纽带作用,密切与客户企业关系,共同发展;同时公司在继续执行“进一步与大公司、大货主联营合作”的经营方针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航线,发展新的客户,分散客户结构过于集中的风险。
3、航运安全的风险和对策
风险: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发生船舶搁浅、火灾、碰撞、沉船等各种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原油运输属于危险品运输,其风险更为突出。
对策:公司除了办理船舶保险外,还按照solas74公约的要求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每年的内审、外审检查以保证该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同时,公司通过制定船舶防火、防碰撞等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并实施跟踪管理,加强现场监督,力求将事故隐患降到最低。
(三)政策风险及对策
1、环保政策风险及对策
风险:由于我国目前对环境保护的力度趋于增强,不排除以后会颁布更加严格的防止船舶及水域污染的法律、法规。这就可能使船舶增加设备和购买保险的投入,对船舶经营业务和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公司将密切注意各海外航线途经国家及联合国制定的有关环保方面的新法规及规则 ,避免在环保方面的任何违法及违规行为,同时加大对环保技术改造的投入,将环境污染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2、宏观经济政策风险及对策
风险:航运业作为基础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一旦进入经济调整期,国家采取紧缩的经济政策,市场放缓,导致对运输的需求下降,船舶经营业务可能由此减少。
对策:公司所处的航运业属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国家对本行业一直采取鼓励政策。今后,公司将努力加强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增强适应政策、法规变化的能力,更好把握发展趋势,尽可能减少政策变化给公司经营带来风险。
(四)其他风险及对策
偿还债务的风险及对策
风险:4万吨油轮的投资主要通过自有资金及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如在还款期内船舶或公司的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将可能发生债务到期无法偿还的风险。
对策:公司将积极寻求多种融资途径,降低银行间接融资的份额;同时将努力搞好船舶经营,提高营运收入,保持充足的现金流量。
建设用海审批复杂。民营企业用海难。民营企业进军海洋经济,要在海岛、海岸、海湾和海域用海,首要解决的难关就是用海问题。用海用地涉及海洋管理部门、国土管理部门,甚至是军队管理部门,审批手续相当复杂,非一般民营企业自身之力所能解决。如鄞州滨海创业中心,目前有13000亩已经围涂的养殖用海,本设想将养殖用海转为建设用海,分别为鄞州本地涉海民营企业――中国集装箱集团的集装箱建设项目和10多家有投资意向的德国环保和汽配企业等提供工业用地,但目前宁波市每年用海指标仅有7000亩,这些指标主要用于梅山保税港区和杭州湾新区,创业中心海域转用困难重重。此外,海域使用权在海域建筑工程建设、融资但保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限制,海域使用权用于渔业用地占比过高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民营企业参与海洋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临海建设用地紧缺,民营企业用地难。民营企业在临海区域投身海洋经济,需要解决落地问题。而近年来宁波临海各类开发区和乡镇,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土地进入和退出机制,建设用地紧缺越来越突出。如鄞州滨海创业中心,目前有意向投资企业30多家。其中有法、德等欧洲企业10多家,但由于区域内用地十分紧张,以致许多企业无法落地参与开发海洋经济。
市场准入门槛高。民营企业进入难。虽然宁波有部分民营企业参与了码头、桥梁等海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但从总体而言,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滨海旅游、海岛开发、港口码头经营、海域航空、海床开发等行业。究其原因,这些行业属于垄断性资源,地方政府通常采取垄断经营,即由地方政府国有独资企业经营管理,造成民营企业难以挤入行业参与竞争。同时。由于东海海域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广阔的海床、海空被禁止开发利用,民营企业受此限制也难以发挥用武之地。
海洋人才紧缺。企业发展缺乏智力支撑。现代海洋经济是科技主导的经济,民营企业投身海洋必须依靠大量的海洋科技人才来支撑,但宁波目前海洋科技人才十分紧缺。如宁波大学有专门的海运学院,专业培养航海技术人才。但远远满足不了海运人才的市场需求,近年来远洋航线船员的薪水很高,普通船员的月薪超过1万元,船长的年薪估计超过40万元,尽管如此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同样,在船舶制造业、海洋生物、海洋化工等行业,无论是高层次科研人才,还是中高级技能人才。都存在很大市场缺口,缺乏智力支撑的民营企业,很难在新兴的海洋经济中大显身手。
海洋科技薄弱。企业发展缺乏项目支撑。民营企业投身现代海洋经济,要以海洋科技项目为支撑。然而,目前宁波海洋科技投入仍显不足,拥有的海洋科研院所少、海洋科研成果少、涉海专利技术少,与青岛、大连、深圳、厦门等计划单列城市相比差距很大。如青岛市称为“海洋科技城”。拥有各级海洋科研与教育机构28家、部委级重点实验室20个;集聚着高级海洋专业人才1700多人,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承担着大量国家重点海洋科研项目,在国家973计划海洋领域启动的17个项目中,有14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和主持单位都在青岛。而目前宁波仅有宁波大学生命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4家科研机构,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屈指可数,海洋科研成果较少。与此相应的是,宁波海洋高科技产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链短、资源共享性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独立研发的技术与产品不多,缺乏海洋科技项目支撑已成为许多民营企业拒之海洋经济门外的重要因素。
涉海洋公共服务少。企业缺乏平台支撑。由于海洋经济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涉海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相对滞后。这主要表现融资担保机构为涉海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能力不足,难以促成中小民营企业千军万马进军海洋经济的资金需要,2009年底,列入备案登记管理、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担保机构共有39家,注册资本17.93亿元,累计为1.8万家(次)中小企业提供了363亿元担保服务,估计约40%用于涉海民营企业,其中大部分用于船舶企业。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的涉海企业少,2010年全市共有经认定的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33家,拥有创业场地4亿多平方米,建造标准厂房1400多万平方米,共入驻小企业4500多家,据估算涉海企业不足5%,海洋科技企业专门孵化基地尚未建立。海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缺乏,海洋科技交易市场、涉海中介组织、涉海检测机构等尚未建立健全,这些难以满足民营企业投身海洋经济需要。
基于上述问题和困难,今后一个时期,省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以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使民营企业更好地投身于海洋经济。
规划出台民营企业投身海洋经济政策。政策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打破政府垄断经营。准许和鼓励民营企业进军海洋经济各个竞争领域,准许民营企业从事海洋旅游、海洋能源等产业,从事海水、海空、海床开发经营活动。总体规划海洋经济的建设用海、建设用地,建立科学的用海、用地进入和退出机制。明确政府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等。
创新民营企业用海用地管理体制。要简化审批程序,提高用海用地办理效率。为民营企业投身海洋经济提供科学、高效、周到服务。建议有关方面下放建设用海审批权限,调整围涂填海造地规划,并将建设用海不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国家或省统筹解决陆域配套项目用地。
建立健全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针对民营企业投身海洋经济缺乏科技项目的情况,要创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创业创新基地,将相关服务延伸到涉海民营企业。近期应筹办“宁波市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实体建设。这一实体集涉海企业信息库、海洋科研项目信息库、海洋专家资源库、涉海政策法规库等,为民营企业与海洋科技项目、海洋科技人才之间搭起桥梁纽带。同时,要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建设。
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政府买单免费模式,开展中小涉海民营企业创业辅导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海洋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增加高等院校、高职和中职学校涉海专业,如船舶制造、海洋化工、国际海员等,扩大招生规模,并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与学校、科研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合作。加快引进海洋高技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 缘板 缘板理论 区域经济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十一五”的一项重要任务。旅游经济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必然实行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
回顾我国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区域旅游合作的创议期;二是20世纪90年代,区域旅游合作的推广与反思期;三是当前新一轮区域旅游合作的兴起期。纵观旅游区域合作的历史脉络,到底是基于哪方面的因素才能促进区域旅游合作成功呢?这就是缘板理论。
缘板理论中的缘是指山缘、水缘、地缘、人缘、文缘。用新的视角予以观察,即山脉、水脉、地脉、人脉、文脉,即“缘5理论”。山脉、水脉、地脉是自然地理概念,很容易被人理解,而人脉是指基于自古以来社会生产、生活等社会联系基础上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和交往氛围。对于“文脉”的概念。著名旅游地理学家陈传康最早下过一个经典定义,他认为“所谓文脉,是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四维时空组合”。所谓板,是指经济板平化和经济板块化两个方面,即“板二理论”,其涵义是基于某个区域有着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由此而产生的作物布局、品种适应和耕作习惯,有着传统的贸易往来和物资集散的渠道及由此达到经济地理条件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趋同,城乡结构、城乡居民规模比例类似、城市化水平相当、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相当、经济发展模式趋同。缘板理论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更是区域旅游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1、地形和地质
地形和地质决定景观的地表形态与结构。不同的地形可以提供不同的野外旅游活动场所,它们各自有独特的性质和形态。例如,石灰岩洞穴提供了进行探险的场所和形态美,石质山峰提供了人们进行攀登活动的场所,侵蚀丘陵地形提供了观赏风景的场所和各种不同的形态等等。
地形是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内力作用指大地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对地壳的作用,主要由这种作用所形成的地形为内力地形。外力作用指大气、水和生物等对地球表面进行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在内力地形基础上,通过特别突出的外力作用进一步塑造所形成的地形为外力地形。
陆地上的主要内力地形包括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陆地上的主要外力地形包括喀斯特地形、沙漠地形和风蚀地形、黄土地形、丹霞侵蚀地形、冰川地形等。
地形所以能具有旅游魅力,一是它们的相对高度引人入胜,二是变化万千的形态体现出自然美,三是与其他景观要素相配合可构成不同风格的多种景色。
最重要的旅游地形有:
山地和丘陵
峡谷
高原、平原和盆地
沙漠、风蚀地形和黄土地形
2、地貌
流水地貌: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准平原与山麓面。
岩溶(喀斯特)地貌:岩溶作用;岩溶地貌;岩溶地貌地带性。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风沙作用;风沙地貌;黄土与黄土地貌。
3、气候
与旅游需求有关的气候特征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享受度假期间考虑的一个因素,旅游者总希望气候条件使他们感到舒适或比较舒适。主要有:
阳光、气温和相对湿度
风
降水量和降水季节
云量
大气中的水分:大气湿度;蒸发;凝结;水汽的凝结现象;大气降水。
天气
4、海水、陆地水
河流和湖泊是陆地水的主要形态,在旅游景观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其最活跃的要素之一。
海水的运动:潮汐与潮流;海洋中的波浪;洋流;水团运动。
海岸与海底:海岸地貌;海岸分类;海底地貌;海底沉积物。
河流:河流、水系和流域;水情要素;河川径流。
地下水
湖泊与沼泽
冰川
5、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
自然植被和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共同存在于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从世界规模来看,从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和热带沙漠到高纬度地区的苔原,存在着各种各样呈地带性分布的生态系统,它们的植被类型和野生动物群各不相同。这些植被和野生动物与生态系统中的非生命环境,特别是气候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
种群和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
陆地生态系统
水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6、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和土地类型
地域分异规律:景观及其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全球性和全大陆、区域性、中尺度、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
自然区划:主要是我国的自然区域的划分
土地的分级、分类:土地的分级和分类;土地的评价
土地结构
7、人类的存在及其活动
在地球表面,许多自然植被已经由于农业、林业和牧业活动而被改变,都处于人为因素的影响之下。从英国低地以篱笆封闭起来的小田园景观,到中国黄土高原的梯田化山坡,到北美洲湿润草原巨大的开阔景观等,这些由于人类与土地自然特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景观,各自有不同的规模。
二、社会政治法律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各种政治要素及其运行所形成的环境,它包括五个方面:国家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性团体、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政治气氛、政治倾向、政治热情、政治思想等。
法律环境是指制约和影响旅游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的社会法律系统,包括国家的法律规范,国家司法与执法机关,人们的法律意识等。
政治与法律环境对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一般来说,国家政治稳定,政策明确连续,社会政治气氛宽松,政治清明,法律廉明,就有利于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要素是指构成我们生存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政策等方面。
社会经济结构又称国民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中通常是指一个市场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技术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等,其中产业结构最为关键。
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是指一个市场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达到的水准。主要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国民收入、经济发展与增长速度等,我们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可以预见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经济政策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目标,及为达到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战略和策略。包括全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分配政策、价格政策、贸易政策、劳动工资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
四、交通环境因素
高速公路
一般公路
站场建设
港航码头
地方铁路
以上就是区域旅游经济基础理论“缘板5+2学说”的整体构件。从上个世纪80年展到今天,基于缘板理论,全国各地在发展“大旅游”的思想指导下,许多地方主动出击,打破地域界限,与周边地区共同构建起多层次、逐步逐级推进的旅游圈层,以实现在旅游资源、市场、产品、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互补与分工合作,从昔日的“武汉大旅游圈”、“黄山大旅游圈”、“环渤海旅游圈”、“泛珠江三角洲”、“大湘西”再到今天引领一体化的“长三角”、“晋冀鲁豫经济协作区”,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已驶入历史发展的快车道。
缘板理论坚持用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民族、文化等宽广的社会视角去观察旅游,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丰富和发展了旅游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 厉新建等:旅游经济学--理论与发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2] 魏小安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3] 罗明义:国际旅游发展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4] 庄志民:旅游经济文化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5] 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科学出版社,1998
[6] 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0
[7] 宁泽群:旅游经济、产业与政策[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8] 张河清: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导论[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6月版
“派”出自于数学常数π,因英文念“Pi”,所以汉语译“派”,延伸汉字涵意,还有时尚与潮流之意。π是神秘的,也是可知的,常数圆周率3. 14159265……,数字无极限,延伸到理财就是理财无极限。同样π乘以不同的直径可得出不同的圆周轨迹,就如同同样的理财品种因投资方式方法不一而收益不同。在微观经济学中,π还指利润和通货膨胀率;这就更加有了π和理财的关联。
2012年的投资市场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年份,股票跌,基金赔,房价滑,连银行理财品也收获甚微。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投资者该怎样把龙年亏损的赚回来,又该朝怎样的方向寻找蛇年理财着力点呢?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环境仍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继续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明确了六大主要任务: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三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四是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五是要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六是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退一步海阔天空,大减税扩赤字、宽财政稳货币、7.5%左右GDP平稳增幅,以及40万亿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必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活水源头和带来实实在在增长,同时也为个人投资理财带来“派”的契机。从国家经济政策上看,消费、新兴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成为蛇年三大投资主线。从而,“美丽中国”、城镇化建设、新型农业、海洋经济、医疗保健、传媒经济六大概念也将成为2013年投资理财的主题。
蛇年喜事开,财运滚滚来。靓丽A股风景线打起精神再开战,楼市涨跌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银行理财夫妻用卡刷爆银行店,尊享保险理财不轻言后悔,信托理财蛇年拒绝被蛇咬、债券基金投资比翼双飞,叱咤期市再做大老板,贵金属投资走进寻常百姓家,蛇年有望再抱金娃和银娃。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5.03.020
摘要:协调海洋开发与保护,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用生态系统方法对海洋活动进行综合管理。本文从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入手,运用生态系统方法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框架,并审视了我国在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措施,为解决海洋生态补偿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海洋生态;生态补偿;生态系统
生态补偿是经济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经济手段和制度安排。关于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国内外众多学者从生态行政学、外部性理论、海域承载力等角度探讨了海洋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从海洋生态补偿原则、主客体、方式、标准、法律、资金来源等层面探讨了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从海洋生态补偿的实例研究方面,探究了海洋渔业资源、局部海域、海洋自然保护区、填海造陆项目等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和模式。[1]总体而言,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原因在于基于海洋生态资源的流动性、连通性、整体性等特点,导致海洋生态价值和补偿标准难以评估和确定;根本原因在于,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的外部性特征,人们对海洋生态价值认识不够,加上地方政府的短期利益行为,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难以运行的瓶颈因素。
1概念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海洋等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行政和市场手段,调整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的各方利益关系的环境经济政策。[2]
作为生态补偿的一个具体类别,海洋生态补偿的目的是实现人海和谐、促进经济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在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改善过程中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对海洋生态保护作出贡献者和因海洋保护利用而利益受到损害者给予资金、技术和实物上补偿的环境政策。为了调整海洋开发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关系,促进海洋资源的集约利用,迫切需要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调整和平衡海洋生态受益者、保护者、破坏者、建设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2基于生态系统方法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
生态系统方法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全面方式,是一个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生态系统进行思考和制定行动计划的框架,是对包括国际生物多样性、湿地、海洋、水域等保护在内的国际环境保护最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方法。在海洋管理领域,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认为,生态系统方法为海洋和海岸带管理提供了一个综合框架,如图1所示。与传统的基于单个物种或者单一问题的分散管理不同,运用生态系统方法的海洋管理综合考虑了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影响海洋资源利用的人类因素。而我国目前还没有采用生态系统方法来进行海洋管理,使得政府在进行海洋决策时不能充分考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海洋生态的实际和潜在影响,因此,在海洋综合管理中运用生态系统方法对海洋活动进行生态补偿,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是非常有必要的。
200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为生态系统方法制订了12条基本原则,IUCN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根据优先级对这些原则进行了划分,结合生态补偿的实践,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通过实地或书面调研,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等了解当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生态补偿提供数据支持。
(2)进行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变化调查,评估海洋生态资源价值的变化量,确定生态补偿范围。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方法,建立经济模型,对比历史数据,确定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程度,进而运用环境影响价值评价方法,对海洋生态资源价值的变化进行量化,以确定生态补偿的范围和程度。
(3)进行利益相关者分析,确定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海洋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受特定海洋活动影响的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补偿主体包括破坏生态系统服务的群体和分享因他人的贡献而增加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群体;补偿客体包括原本享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损害的群体以及对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有贡献的群体。
(4)确定补偿方式和补偿模式。补偿方式包括资金、政策、实物补偿;补偿模式包括政府单方面主导生态补偿的实践,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或政策支持等对海洋生态建设的保护者和贡献者给予补偿并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者收取一定的费用;市场模式是依托市场法则来规范海洋开发利用行为,将生态服务功能或环境保护效益打包推入市场,实现海洋生态资源的价值补偿;政府和市场联合调控。
(5)确定具体的生态补偿实施计划,并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适时监测和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以便确定生态补偿的效果是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并达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的目的。
3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3.1生态补偿模式
我国的生态补偿主要是通过政府收取生态效益补偿费或者生态税的方式来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缺乏市场化的补偿模式。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因此导致的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发现象普遍存在,海洋生态利用上的负外部性已大大超过政府能独立调控的范围。
3.2生态补偿标准确定
我国的生态补偿标准主要通过生态效益的价值计量或核算确定,缺少利益相关者双方的讨价还价。事实上,由于生态补偿标准涉及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和人们的意识的方面,单纯采用理论方法计算的生态补偿标准往往难以被接受。
3.3生态补偿资金
不同于国外通过财政援助、开征生态税收、绿色环保税收等方式,中国没有专门的海洋生态税,现行的资源税费并没有将海洋资源纳入保护性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征收范围,投融资渠道狭窄。
3.4生态补偿法律
我国目前关于海洋生态补偿的实体规定比较分散,存在适用空间有限、内部冲突难以协调、可实施性不强等问题,没有形成系统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例如《环境保护法》没有涉及生态补偿问题;《海洋环境保护法》作为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虽然对生态补偿有所规定,但缺乏必要的实施细则。部分沿海省份虽有专门立法,但适用范围有限、效力较低、缺乏上位法的指导和约束,不同区域立法之间还存在冲突。
3.5海洋监管体制存在问题
海洋综合管理政出多头,缺乏统一规划指导,造成管理上的混乱,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中央的纵向补偿以及区域间的横向补偿难以开展,严重影响了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4完善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展望
4.1拓宽财政投资融资渠道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3]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积极探索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提高治污效率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和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第一、通过征收海洋资源税的形式来筹集海洋生态补偿资金;第二、设立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专项基金和发行国债,将“海洋资源利用补偿费”的专项资金纳入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用于保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三,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从制度上制定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相关的生态补偿支出项目,用于保护和利用海洋资源;第四、对于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为推广优惠信贷,既能刺激借贷人有效使用贷款,也可以提高贷款资金的生态效率。[4]
4.2建立海洋生态价值评价体系
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就是建立科学的海洋生态价值评价体系,为确定海洋生态补偿标准和方式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而言,应该加强海洋生态资源价值的数量化技术研究,建立专门性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机构,为生态补偿提供数量化的技术保障。[5]其中,评估机构的设立条件、程序、监管和评估人员的资质、监管以及机构与人员的法律责任,可以通过《海洋生态价值评估办法》予以制度化。其次,建立海洋生态资源存量的调查和统计制度,充分掌握区域海洋生态资源存量的历史变迁和现状变化,确定海洋生态资源存量的合理值,为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4.3完善海洋生态法律机制
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多层次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律体系,能够为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运行实施提供合法性依据和法律保障。首先,完善海洋生态补偿的实体法。对海洋生态补偿不同层面的立法进行有效整合与梳理,制定立法层次更高的《海洋生态补偿法》,并在环保基本法中明确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使国家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法制化和规范化。通过《海洋生态补偿法》规定海洋生态补偿的概念、原则、主客体、范围、方式和标准等,使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上升为环境保护法的基本范畴,以满足生态补偿实践的需要。其次,完善海洋生态补偿的程序法。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的实施必须满足行政程序和救济程序。行政程序包括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实施公告、登记、核算补偿金、公告补偿方案和听证、支付和争议处理;救济程序包括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对于行政补偿金额所产生的行政纠纷应一律遵循“司法终局”的原则,积极保障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诉讼权益。程序正义是保证实体正义、实现法治的必要手段,程序公正具有独立的价值。通过实现生态补偿程序手段和行政救济途径的规定,推动生态补偿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有利于实现生态补偿的公正和合理。
4.4完善海洋监管体制
首先,明确海洋行政管理各部门的权力和职责范围,杜绝政出多头造成的混乱。其次,出台具体规定明确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办法、监督办法,保证专款专用,使得海洋生态补偿资金能够合理、有效使用。沿海各省可以设立海洋生态补偿专项基金,由各级海洋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支付,同时建立明确的处罚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对海洋资源的占用应缴纳补偿费。再次,完善行政管理、海洋监测、行政执法及保护区管理等海洋生态监控综合机制,定期开展近海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状况的定期调查评价,同时建立生态保护监督网络和举报机制,形成点面结合、专业执法的海洋生态保护和监督机制。[6]
事实上,我国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研究才刚刚起步,远落后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研究确立在国际和国家水平上海洋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制定在地方水平上开展海洋生态补偿的实践,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完善我国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为我国的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政策支持。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区域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补偿模式,不断完善政府对生态补偿的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逐步建立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实现生态补偿的法制化和规范化,恢复海洋生态平衡、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秀梅,宋彦龙,戴桂林,等.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环境问题与海洋生态补偿对策分析[J].海洋湖沼通报,2013(2):146-154
[2]汪思龙,赵士洞.生态系统途径——生态系统管理的一种新理念[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2364-2368
[3]蒋飞.海洋生态文明视野下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改革与开放,2012(11):55-56
[4]王淼,段志霞.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8(3):12-15
[5]廖一波,寿鹿,曾江宁,等.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