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

第1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测绘;数字城市;建设框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基础数据库是数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基础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和维护的周期长、费用高。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通常是在全市行政范围区内由政府部门一次性巨资投入,采集城市基础地形数据采用摄影测量、3S技术和卫星影像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入库。然而,很多早年已经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城市,因更新耗资巨大、后期数据库维护,造成无法实时动态更新数据库。基础测绘是“规划”的保障,是城乡规划的前提和载体之一。

一、城市规划测绘与数字城市建设

(一)、城市规划测绘

城市规划测绘是房产测量、大地测量、基础地形测绘和工程测量相结合的规划类专业测绘,协助城市规划审批管理的基础性测绘工作通过使用网络技术、数字化测绘技术和3S技术。其主要工作内容包含:规划设计专用地形图、规划用地界桩定位、验线(曹)、竣工测量验收、建筑定位放样等。一般而言,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一书两证”制度,城市规划主城区内各项建设需从规划用地红线、建设项目选址、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到详细方案审查,城市规划测绘都辅助于规划审批管理。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重视的建设数字城市,对城市基础地形数据进行勘测和建库各地政府部门相继投巨资,并建立城市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各级职能部门的专题数据库。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更新测量制度,城市的发展又非常快,随着城市基础信息平台的运行,基础数据库数据现势性较差,不能实时更新,极大地影响了数字城市的建设,无法真实反映地形特征现状。

(二)、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的概念源于将数字信息建设与城市发展巧妙融合,对城市各职能部门的信息与功能划分,实现规划系统、城市管理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一并提出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概念,是发展信息化技术力量背景下的产物,这对城市建设而言无疑是一次大胆创新与实践。

(三)、城市规划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背景下存在的问题

第一,当前城市规划测绘缺少必要的共享机制。我国城市规划测绘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差异,必要的共享与共建机制并没有在城市规划中得到有效体现。第二,从城市建设规划的管理部门来看,对于自身的部门职能混淆不清,对于基础测绘的不够重视,这也是当前城市规划测绘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第三,在测绘人才管理方面,无论是人才自身素质还是综合队伍结构都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问题亟需提升。第四,在城市规划测绘的深度与广度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社会化程度有待提高,测绘范围亟需扩大。

二、城市测绘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性工作

(一)、数字城市的重要建设内容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很多学者关于数字城市,有许多定义,其中两点是共同的:(1)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还是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关键落脚点,在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主要体现如1∶500、1∶2000、1∶5000的地形图等;(2)数字城市的重要建设内容是基础地理空间框架。目前,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框架正在开展全国建设,城市基本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及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是提出的最核心的建设任务,这些数据来源于城市测绘成果。

(二)、城市测绘与数字城市有着共同的服务对象

作为数字城市管理对象和测绘对象,是同一个体即数字城市和物质城市。数字城市针对的是城市的整体,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空间和非空间的,是在网络上现实城市非物质形态的拓展和延伸;城市测绘研究的是城市基本要素,主要是提高对数字城市的认知和管理能力的基础工作,是地理要素的变化测量和测绘。简单地说,地理空间信息是城市延伸和拓展的基础支撑数据,而城市的非物质表达形态是数字城市,城市测绘是产生地理空间信息的主要技术手段。因此,可以说城市测绘就是城市网络化和非物质化的一个重要技术支撑手段。

三、数字城市对规划测绘的特殊需求

相对于非城市区域测绘,城市测绘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的特殊性需求:

(一)、时间特性

对城市空间信息的依赖性城市的快速发展与非城市区域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要求非常高的城市空间信息现势性。城市空间信息的更新存在周期已经不允许,发生的变化与现状几乎要求呈现同步。这就要求采用不同于精细化的、及时的、非城市区的城市测绘手段,以保持对城市空间信息实时的动态更新和动态跟踪。

(二)、尺度特性

在应用上,较小的城市空间尺度体现了城市管理独特的微观要求。因此作为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管理支撑的空间基础数据主要依托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相应的,较小的城市空间尺度要求城市测绘追求更详尽的地理信息,这种详细程度体现在比例尺和维度两方面。

(三)、融合特性

非城市区域的测绘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测绘活动进行,受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直接影响小,以其独特的专业技术模式和方法去完成。对于城市测绘就不同,一方面,城市规划、建筑、环保、管理、水务等其他行业与城市测绘行业的渗透性日益加强,已经成为城市各行业管理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和关键层次,实现了与城市管理相关行业充分融合和深度参与,无论从测绘的手段、方式、成果、应用等方面,还是测绘的目标、意义,正在减少单纯的、独立的、专业的城市测绘行为,只存在因为城市管理的需要而进行的大城市测绘,城市测绘即将进入大众化和非专业化。另一方面,城市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数据的获取,也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采集城市空间信息已经不再是城市测绘部门的专利。城市测绘在某些行业,正在走向全城测绘和全民测绘。

四、基础数据库更新

基础库是城市基础信息平台的核心数据库。基础库的设计必须从“数字规划”、“数字城市”的总体目标出发,充分考虑地形数据现状,提供基础空间数据的高效组织,快速更新和灵活应用的能力。基础库的主要设计依据为:(1)根据基础库中的空间数据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实际应用需要的空间数据系统的用户能够快速和方便的生产适合产品。从GIS资源角度设计基础库:基础库是一个空间数据资源数据库。(2)从灵活数据信息交换能力上设计基础库:基础库基于要素类名和要素ID这样一个值对来唯一地标识基础库中的任何一个要素。任何数据库和系统与基础库进行数据信息交换都可以基于这样一个基本设计。(3)从系统和数据现状出发设计基础库。

(一)、数据库结构

基础数据库应该建设成一个多数据源、多种表现形式、多分辨率、多种比例尺结构、多种数据组织形式、多时相的综合数据库。城市基础数据库对各种专题数据起着支撑和控制作用,是城市各类应用系统的空间定位参考基准,是数字城市建设和城市基础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其内容包括数字线划地形数据库(DL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库和数字栅格数据库(DRG)等。以下简介DLG数据库的设计流程和相关结构模式。

(二)、数据库的更新机制

由于行政职能的分制和城市各个部门的资金投入渠道不稳定且单一,空间数据的更新机制很难有效的建立。通过规划行政审批成果的收集和城市规划测绘,根据基础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要求和入库准则,制定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保证基础数据库的高现势性,定期将规划测绘成果转化为基础数据库的更新数据源。

(三)、数据库的扩展应用

城市基础信息管理平台的核心和基础是基础数据库,各种专题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如果说城市基础信息管理平台的骨架是基础数据库,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则是各种专题数据库。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收集和整理土地利用、现状建筑、房地产、工程地质和地下综合管线等空间信息从城市建设部门(特别是城市规划部门)的行政审批流程中,作为基础数据库的扩展和补充。专题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地名数据库、现状建筑数据库、交通数据库、现状路网数据库、旅游管理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网数据库和工程地质数据库等。完整的城市信息数据库由基础数据库和各类专题数据库构成,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服务。

结束语

作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规划测绘与当前科技力量的结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加之高端技术人才的大量引入,数字城市下的规划测绘已经成为一种可能。城市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实现了城市规划的相关管理环节,在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也有着积极的关联。可见,城市基础数据库与规划测绘环节的相互融合必将加快数字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第2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未来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

2.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3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

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2.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3.1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3.2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3.4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四、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4.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4.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第3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 问题 原则 可持续发展 生态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正以飞快的速度前进。我国的城市化率已从2000年的36.2%提高到2011年的47%,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数字将提高到75%左右。城市的发展也带来大量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怎样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引领统筹城市建设,必须有一整套科学的完善的城市规划,并严格依据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1.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1.1水污染问题

1.2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1.3垃圾泛滥成灾

1.4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1.5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城市规划的原则

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2.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

2.2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

2.3安全原则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2.4美学原则

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2.5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

3.科学编制未来城市规划

3.1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3.1.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

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3.1.2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3.1.3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

3.2编制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

3.2.1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启示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需求的能力。 我国人口众多,许多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集,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任务繁重,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与西方国家相比更为突出,在城市规划中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尤为重要。

3.2.2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品. 我国中小城市建设与管理经营化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23) .

第4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子,有些建筑更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尤其是步入21世纪后,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拔地而起,争奇斗艳。 不过,很多城市的建筑,单纯从建筑设计本身来说,非常优秀。但是若将其放置在整个城市区域内,就显得非常的不协调。因此,如何协调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就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1、城市规划的内容及作用

城市规划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独立的原理和方法,主要从宏观出发,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线和面的问题。与建筑设计紧密相连的城市规划主要是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主要是对城市形象上的宏观把握,他强调户外空间的一体化,强调各建筑之间的排列组合,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空间中的某一个体,一般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考虑城市空间结构的整合,局部地区的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符合城市空间的整体规划,将其有机的纳入到城市的整体空间当中去,而不能只考虑区域的功能和局部的结构组合的需要,无论一个单体建筑设计的多么精美,他都离不开周围环境的限制,脱离外部环境而存在的建筑是不现实的。其次,要对城市中的自然环境进行合理组合,尽量以自然的状态表现出地貌、植被、天空、水体和阳光所赋予人们的感受。第三,城市规划设计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不要让城市的新建筑与周围建筑形成太大的反差,以免给人以不和谐感。城市的发展是连续的,因此,在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时,应沿着历史变迁的轨道来进行,使人们行走在城市之间时,能够感觉到城市的变迁,感觉到城市历史的连续感。

2、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广义上指对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做的全部设计工作,这需要各方面科学技术人才的密切协作,但通常我们所考虑的建筑设计是指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空间结构的安排,注重建筑本身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从而达到一定的和谐效果。其中,功能是进行建筑创作的主题,不过形式也在建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筑前期的规划、设计都不能脱离经济性这一重要指标,为了满足经济性和功能性的需求,建筑设计经常需要去冲击城市规划设定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筑师能充分平衡经济性指标和规划指标之间的关系,既能让建筑体现其自身个性,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又能达到城市规划的要求,满足城市的文化传承需要。对于一栋建筑设计的评审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建筑设计本身进行评审,看他的设计是否符合任务要求,第二,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他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是否能将自身融入到城市当中去,只有这样的建筑设计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建筑作品,自然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有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

3、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以空间的利用和环境的建设,绿化,道路,供水系统共同组成的服务为基础,构成人类现在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城市的规划与设计要注重城市建筑群落之间的协调,而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

(1)城市规划设计约束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场地设计影响指导建筑设计,场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现状条件和相关法规基础之上,对场地内的各种元素(建筑,运输系统,户外活动,设施,绿化园林设施,工程系统)进行组合的活动。场地设计工作内容是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整体安排,交通设施,绿色花园,垂直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如绿色园林设施(绿化,园林小品,现场设施等),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垂直场地和工程设施(管道项目)的详细设计。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先与业主确定的建设项目和土地,然后委托建筑师设计,建筑设计任务是基于业主条件的。设计师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要进行完善和改进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培养项目的内容、规模、形式及其他相关问题做出更明确的规定,然后与业主协商取得共识。城市规划对场地的要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控制城市土地规划布局结构的发展方向。第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非常具体,直接影响场地设计,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出恰当详细的反应,一般包括:控制用地的性质和范围,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高度的控制,对绿化覆盖率,建筑红线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规定等。

(2)进行建筑设计要考虑城市规划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存在的基础,城市规划通过对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指导建筑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问题。首先,建筑设计的造型要有自己的风格,建筑之间简单中含有复杂,不变中含有变化,整体设计和谐。其次,要考虑到周围大环境,使建筑本身与周围建筑相呼应,包括建筑的色彩对比、虚实对比、线条处理等等。第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照顾到周围的建筑,想成空间上的一体感和时间上的连续感。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它们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在对这样的建筑进行设计时,不能只考虑到建筑本身,而应扩大自身视野,做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在考虑其设计时,在顶部要考虑自身的简洁性,给城市的天空留一个优美的天际线。而底部裙楼则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融入,让人们感觉到在建筑之间行走既要感觉到期间的层次感,又要感觉到其连续感。总之,在进行城市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其中的协调性。

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是进行城市建筑的总纲,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应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约束,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另外,建筑设计是落实建筑规划的抓手,只有通过建筑设计才能落实城市规划的设计思想,因此,要想建设一个和谐向上的城市发展环境,建筑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功能和个性,还要考虑到对周边环境和整个城市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张兵. 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

王祖华, 蔡宏, 徐进.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广州:华南理工出版社,2011.

许乐里.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城市规划汇刊社编辑部. 对境外单位参与国内规划设计和国际招标热的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 2010(3):1-2.

第5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现状;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在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提高,新时期的城市规划建设要符合时代要求,跟上时展步伐,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成绩喜人,成就巨大,但是客观的讲,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过程当中还是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相关部门的工作者我们不应该逃避困难,反而应该迎难而上,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出谋划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笔者通过本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现状,而后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符合我国的国情。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借鉴和参考,不足之处还望见谅,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可以提出宝贵的可行性意见。

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

及时总结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正视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十分必要。笔者总结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规划的随意性,缺少前瞻性;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待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过分的追求规划和建设速度。

1.规划的随意性,缺少前瞻性

要想做好城市建设工作,规划要走在前头。城市合理规划对于城市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然而在实际的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城市规划却常常因为各种因素而被改变,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种随意性如果不及时调整对于城市建设十分不利。同时还存在城市规划缺少前瞻性,不能从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势必会影响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交通问题,现在在很多城市已经显现出来,就是当时的规划没有前瞻性而导致的后果。

2.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待提高,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标签,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的必定会有大量的文化遗迹。但是在现阶段的旧城改造过程中,蕴涵了深厚文化底蕴的大量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文化街等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有的城市规划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城市规划与建设,反而影响了城市的面貌和发展。所以城市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冲击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3.过分的追求规划和建设速度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然是好事,但是一些城市化建设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当中过分的注重建设速度而忽视了建设质量,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不能为了早出政绩而忽视了客观规律,要以城市发展为大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对策及趋势

城市规划建设要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时展需求,笔者认为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合理规划,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做好人文关怀,注重生态建设;保证城市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规划速度,建议强化城市法制化进程。

1.合理规划,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从我国的特有国情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说,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所以城市规划要合理,要经过反复推敲后才能开始建设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城市的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同时要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当前,要追求人性化规划理念和和谐发展理念。

2.城市规划与建设要做好人文关怀,注重生态建设

要做好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城市规划不能忽视人文关怀,要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染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然环境减少了,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界遭到了破坏,于是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并注重环境的保护,他们提出,不能牺牲下代人的利益来维持今天的奢侈。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要注重借鉴并加以吸收,在城市建设中要节约保护水资源,加大环保力度,建立健全与生态城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

3.保证城市建设质量的前提下保证规划速度,建议强化城市法制化进程

保证城市建设质量是一种严肃性的要求,不能一味的寻求速度和忽视了城市建设的质量。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进程,包括规划阶段和实施阶段都要注重法律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规划的严肃性,这与城市规划的性质分不开,法制建设是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1989年国家出台《城市规划法》,该项法律的实施真正将我国城市规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目前地方性法规仍然需要完善。因此,要避免规划失效,使城市朝着人类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大执法力度,推进执法进程,完善执法措施,强化对规划主体和客体的约束机制。

三、结束语

我国城市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时期,正在经历着质的飞跃与发展,所以我国城市规划与发展必然要因时代的变化而改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社会发展。新时期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十分必要,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王晋平 单位:吉林省和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倪刚.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如何加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33.

[2]刘艳芳.浅谈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措施及其发展[J].商,2015(,24):26.

[3]穆林.浅谈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安全防范问题[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12-113.

第6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一、建筑设计的定义和作用

1、定义

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前提下,建筑设计者以建筑整体目的和整体条件为基础,对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建筑工程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建筑设计可以提前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相应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建筑工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办法,再通过建筑工程拟定的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2、作用

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规划,建筑工程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建筑,具体来说是备料、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工作和建筑工程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程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建筑工程设计便于整个建筑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建筑工程预定方案,顺利的进行施工。并使建成的建筑工程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

1、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通过对场地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建筑设计的进行。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下,不仅要有合理的全面的设想,严格按照建设任务要求和技术条件进行,同时也要根据城市建筑的具体功能来确定建筑物的特点和空间形状。通过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来完成城市规划的蓝图,解决城市的点和面问题。

2、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应该服从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安排,合理设计,充分考虑周围的环境。忽略周围的环境,从整体上会有一种不协调感。

3、城市规划设计指导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的进行是以对整个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空间资源的有效分配为基础的。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进行有效协调,可以有效促进各项综合设施的分配,另外,根据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综合目标以及任务分析可以得知,城市规划设计指导着建筑设计。

四、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目的是分析城市空间,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进行设计,也是对人类活动区域空间和各区域之间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城市具体风貌和城市控制性规划协调的结果,在确保符合时代特性风格特性前提下,进行的一系列规划活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1、科学合理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对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发展进程进行设计的一种社会活动。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阶段,都应该属于城市规划设计的范畴。随着城市规划设计不断的发展,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类型也越来越多。目前,单纯的注重形态的设计已经不能符合现在时代的特点,因此,综合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也为城市建筑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路线的前提下,建筑物的体量、尺度、造型、选材等也是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城市规划设计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风貌,是一个城市建设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科学合理对待城市规划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与时代的主题相吻合。

2、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性

目前,人们对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协调性更加重视。建筑工程设计者在对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建筑工程的整体环境和附近的小环境,包括建筑工程的美观度和协调性等。在我国,随着建筑工程施工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设计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前提下,建筑设计的方案也存在着多种问题,很多建筑设计往往只考虑建筑设计中的美观度和建筑本身的特点,忽略了建筑应有的环境关注和人文关注,与城市建设不协调,使建筑工程行业减慢可发展的脚步。

3、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在设计的初期阶段,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对施工设计方案的评审制度工作,从而保证后面的工程的正常开展进行。对于评审制度的监理,应该尽快建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建筑工程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作品。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建筑物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设计的唯一标准,只有建立健全的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才能保证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五、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协调统一

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需要保证设计思路的统一,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的整体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整体的考量,单单只看建筑工程的视觉效果是不够完整的,要从建筑工程整体来看,结合建筑施工周边的环境进行全面考虑,这样才能够做出更好的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才能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快速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路就是做到城市整体的和谐性,因此,建筑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就是建筑工程与城市建设大环境相互融合相互和谐的过程。好的建筑工程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将建筑工程设计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既能突出建筑工程的设计理念,又能做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的和谐性。这里就要考虑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和周围建筑以及其他城市环境结合的因素,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做到与环境结合的完美统一,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在建设工程中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目前的建筑市场环境下,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城市规范设计的时候更加需要重视此方面的内容,从而提升城市建设的形象,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万民 ZHAO Wanmin. 论山地城乡规划研究的科学内涵*――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山地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启动会学术呈述[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4)

[2] 谭少华,王莹亮.. 16.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山地住区规划策略研究――以大理海东一期商品房住区规划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5)

[3]李丰春.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科技创新导报,2014,06:40.

[4]闫春年.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内江科技,2013,05:20+11.

[5]王如钢.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 环境与生活,2014,12:10+12.

[6]李晶晶.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17-18.

第7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住房建设规划; 城市规划;衔接机制

一、住房建设规划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

住房建设规划(Housing Planning)

住房建设规划作为一个新的规划类型,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王佳文,马赤宇(2006)认为住房建设规划是指制订出若干年内分年度建造住房的规划,包括居住区和住房建造的数量以及居住水平等多项指标。

笔者认为在理论上关于住房建设规划较为全面客观的理解应是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政府(包括县政府)根据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条件,为满足不同收入阶层住房需求,以及更好地调控房地产市场、调节收入分配而进行的各类住房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住房建设规划中的住房包括城市中中高档商品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5类住房,其中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属于准保障性住房,也称“两限房”,即套型建筑面积限定和住房销售价格限定的商品房。之所以称之为“准保障性住房”是该类住房的不完全商品性决定的,主要体现为该类住房的开发是在政府全过程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进行的,目的是保障中收入偏上家庭有足够的购房支付能力,遏制投机投资行为的滋生,确保房价平稳增长重要措施之一。

城市政府在进行住房建设规划时既要关注住房的总体供应量,又要确保各个社会阶层都能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下享受到适当的住房及居住环境,实现“人人享有住房”的社会发展目标。即城市政府不但要注重住房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要注重住房的公平分配,保障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住房建设规划是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住房需求为导向的,根据不同的收入阶层规划配套相应的住房类型,重点在于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住房,类似于针对住房的专项规划。

住房建设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含住房建设年度计划,下同)两个阶段各级城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依法组织编制省域住房发展规划,以其作为上位规划,直接指导各市、县住房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住房总体规划包括市(县)域城(村)镇住房发展规划和中心城区住房规划。

二、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住房建设规划以住房建设为工作对象,城市规划以城市为工作对象,工作对象之间有着重合与交叉的关系,因此规划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政策目标与技术手段

37 号文件指出住房建设规划要“纳入当地‘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地方人大审批的代表地方事权的最全面综合的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法定规划系列中的重要组成部份。由此可见,住房建设规划通过纳入到这两个法定规划从而间接地确定了自己的法定地位。住房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三类住房的建设总量、比例结构、空间布局、时序安排等等,这些具体内容最终必将落实在城市建设用地和规划建设时序。而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因此住房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必须、也只有通过城市规划才能实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存在一种政策目标与技术手段的关系,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成为住房建设规划的有力支撑。

2.专项规划与综合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规划,无论是总体规划,还是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都包括居住、公共服务事业(商业、教育、医疗等) 、交通、市政、绿地系统等多个专项的用地规划,城市规划是各方面内容的统筹部署和综合协调。而住房建设规划属于对居住设施(住房) 这一专项内容的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住房建设规划(由九部委推出) 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商务部、建设部推出) 、中小学校布点规划(财政部、教育部推出) 等类似,均属于相关部门推动的具有一定专项规划性质的规划类型。从这个角度来看,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具有专项规划与综合规划的关系。城市规划综合性的特点有助于住房建设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进行协调。

3.规划实施与衔接手段

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中,各个规划类型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15~20 年) 的全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则反映了城市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的局部实施,一般是城市中的某片地块(新区或中心区等) ;近期建设规划则反映了城市总体规划在时序上的局部实施,通常是5 年内的阶段实施内容。城市规划的各个类型相互衔接逐步深入、细化,将城市空间布局推向实施。

城市规划的各个类型尽管都是以用地为对象,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在用地的规模、比例和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在用地的建设强度,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在于用地的项目实施计划。各类型的重点不同就决定了三者之间的衔接机制可能存在隐患。与此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各个部门的专项规划实际上不只是对应于城市规划的某个阶段或某个类型,而往往是贯穿城市规划的各阶段、各类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通过一些重要的专项规划来将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中的专项内容自上而下地衔接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住房建设规划有助于推动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在居住用地与住房建设方面规划内容的衔接与落实。

三、住房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各类型的衔接方法

住房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是“明确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目标”,具体应包括各类住房的建设总量、分年度新建住房总量和结构比例、分年度各类居住用地供应计划、分年度旧区改造计划等几方面内容,其中当年的建设项目选址应深化到具体地块及分地块建设量。住房建设规划的这些内容要通过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才能实现,而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的工作重点不同,那么住房建设规划应与城市规划各阶段各类型从不同角度进行衔接,才能获得有效实施。

住房建设规划的政策出发点是通过提供各种类型的住房,特别是政策性住房,以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市规划领域在规划编制中应积极衔接,保证各类住房特别是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不再“居者忧其屋”,而是“居者有其屋”,再逐步过渡到“居者优其屋”,实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第8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一、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二、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一)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二)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有位城市规划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9篇: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整体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也是成为衡量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的关键指标,因此,在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规划管理部门及规划师要深刻认识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的内外在联系,保障城市整体规划方案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发挥重要的时代意义

1 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整体建设工作中的意义

1.1 计划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根据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总体设想和宏伟蓝图来制定和执行的,并结合城市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实际情况。另外,在城市规划设计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提出城市整体建设的具体实施计划,以及分期实施计划,将城市整体建设活动进行有序的编排,确保各项建设活动能够按计划进行。

1.2 有效促进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

城市整体建设工作包括的内容较多,涉及到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人文、治安等诸多方面,而且具体工作的执行需要多个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与协助。而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中将各项工作具体化,并且将建设职责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单位,有效保证了城市整体建设工作的秩序,进而促进整体建设工作的稳步进行。

1.3 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是多方面的,突出的主要在两方面:对城市各项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控;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整合的调控。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建设的调控过程,既有近期调控,也有中期和远期调控。经济实力强的城市,规划调控的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很快实施,可作短期调控:经济实力薄弱的城市,则需考虑对项目的用地进行中、远期调控。

2 如何科学协调和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

从我国现代化城市整体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具有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建筑设计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则具有科学的指导性意义。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城市空间的本质: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见其表面,而应究其本质,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的设计。

2.1 科学分析待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方案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2 重视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 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故而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是一种强调总体协调、彼此相关而不突出个体的政策过程取向。但具体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如建筑设计或是小范围的外部空间设计,一个委托人、一份设计书、一笔资金就可以达到目的。在属性上,这种设计主要反映业主及其能对建筑建造过程产生影响的那些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而忽略了整体效应与彼此间的联系,是一种有突出个性的工程产品取向。如果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设计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间联系的纽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2.3 立足于建筑设计,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的总体质量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环境问题。,具体处理方法是:a.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b.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2.4 加强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实施与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空间的肌理不断有新的变化。现代中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机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等功能划分,每个区内的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等也都有所差异,形成了整体的不均质、粗犷的空间肌理,并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都有新的变化。这说明空间肌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产、生活和技术相适应。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能否实施到位在城市建设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如果不能按预期的设计意图进行实施也只能是“一纸空文”,这不仅是对设计工作的不尊重,也有碍于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2.5 建立健全的城市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重要的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也是很大的。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组织一些专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一是看建筑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二是对建筑设计方案本身进行评审,看它的设计思想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选出好的设计。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决策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决策制度,这里的关键是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民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