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

第1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2015年国内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达成多项专家共识,其中有《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等。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重要病原之一,201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简要介绍了MP病原学、MP感染的致病机制和流行病学,重点介绍了儿童MPP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实验室诊断,介绍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在儿童MPP中的治疗作用和方案。

MPP的临床表现 MPP在全球范围均可发生,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容易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MPP可发生在任何季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南方地区则夏秋季节为高发。MPP好发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但

MPP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多呈阵发性子咳,少痰,偶有血丝,咳嗽逐渐加剧,病程约2周或更长。重症病例可发生胸腔积液和肺不张、纵隔积气和气胸、坏死性肺炎、呼吸窘迫、死亡等。大约25%的病例可累及皮肤、黏膜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也有一些患儿肺外表现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难治性MPP是指MPP经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正规治疗≥7 d,临床征象加重、仍持续发热、肺部影像学加重者。年长儿多见,病情较重,发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常表现为持续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等,胸部影像学进行性加重,甚至有坏死性肺炎和肺脓肿。容易累及其他系统,甚至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

MPP的诊断 MPP的病原学诊断包括MP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和核酸诊断等。MP培养敏感性低但特异度高.血清学诊断是目前诊断MPP的常用方法,颗粒凝集试验检测的是IgM和IgG的混合抗体,单次MP抗体滴度≥1:160可作为诊断MP近期感染或急性感染的参考。恢复期和急性期MP抗体滴度呈>14倍增高或降低时,可确诊为MP感染。ELISA可分别检测IgM和IgG。IgM一般在感染后4~5 d才出现,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核酸诊断技术特异性强、敏感、快速,可用于早期诊断。

单靠胸部X线很难将MPP与其他病原菌肺炎相鉴别。婴幼儿MPP多表现为间质病变或散在斑片状阴影,年长儿则以肺实变及胸腔积液多见。胸部CT检查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与肺结核等其他肺部疾病相鉴别。肺实变较间质病变吸收慢,合并混合感染吸收也慢。MPP一般在4周时大部分吸收,8周时完全吸收。

MPP的治疗 MPP的抗感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阿奇霉素等。近年来,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体内外研究显示,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仍然保持着对MP的强大抑菌活性与临床疗效。四环素类可能使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须应用于>8岁患儿。氟喹诺酮类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流感

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以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流感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了《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该共识对儿童流感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并发症、治疗、预防等6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仅表现为轻型流感,但大多数感染患儿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在40%左右波动,发热时有寒战、手足发凉,或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等症状,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流感易合并肺炎,甚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甚至死亡。

流感的诊断 流感流行季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考虑疑似流感病例:①发热伴急性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婴幼儿和儿童可只出现发热,不伴其他症状和体征);②发热伴基础肺疾病加重;③住院患儿在疾病恢复期间又出现发热,伴或不伴呼吸道症状。

符合上述疑似流感病例诊断标准,有以下1项或>1项实验室检测阳性者.可确诊流感:①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荧光实时PCR方法(ET-PCR);②流感病毒快速抗原检测阳性,结合流行病学史判断;③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④恢复期较急性期血清抗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升高。

流感患儿发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

流感的治疗 在发病48 h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儿童流感治疗可选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那米韦)与M2离子通道阻滞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6月龄儿童推荐接种流感疫苗,对流感病毒感染起保护作用。

【儿童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

喘息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之一,气道炎症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剂是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从而缓解喘息的主要治疗药物。2015年发表了《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

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是临床最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其扩张支气管的效应是氨茶碱的1000倍左右。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起效迅速、维持时间短,代表药物为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的协同性强,是治疗急性喘息的主要药物。按需间歇使用,不宜长期、单独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作用维持时间长,具有舒张支气管和协同抗炎的作用。常用药物有福莫特罗和沙美特罗。此类药物在慢性持续性哮喘治疗中的地位已得到认可,特别是LABA与ICS联合治疗持续性哮喘已列入各类哮喘诊治指南。

茶碱类药物 短效茶碱可作为缓解药物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201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已不推荐茶碱类制剂用于儿童哮喘的缓解治疗。但本药价格低廉,在安全血药浓度范围内,目前茶碱类药物仍是我国治疗哮喘的选择药物之一。

肾上腺素 不推荐用于儿童哮喘的缓解治疗。通过吸入给药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能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硫酸镁 常规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效果不佳、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作为附加治疗,可以通过静脉和吸入2种方式给药。

异丙托溴铵 为速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SAMA),是儿科,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能药物,一般不宜单一使用SAMA治疗儿童急性喘息,多与SABA联合雾化吸入,常用于中重度急性喘息发作时的治疗。

儿科临床常见呼吸道疾病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方案推荐

支气管哮喘 吸入型SABA的按需使用是缓解症状的首选措施。SABA可以极其有效地快速改善哮喘的症状(证据水平A)。SAMA不能作为一线用药,可作为重度急性发作或SABA疗效不佳时的备选药物。由于疗效和安全性都比较差,茶碱已不再被推荐。

咳嗽变异性哮喘 支气管舒张剂诊断性治疗可使咳嗽发作缓解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确诊的基本条件。SABA可以雾化治疗、气雾剂吸人治疗或口服药物治疗,药物剂量与典型哮喘相同,大多数患儿治疗1~2周咳嗽症状减轻或缓解。

毛细支气管炎 对于有哮喘高危因素(哮喘家族史或个人史)或有早产儿肺部疾病史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或重症患儿,可以试用支气管舒张剂,观察临床效果,如无改善则考虑停用,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可通过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用于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喘息症状。

第2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科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1(c)-0095-02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1]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化学名反式-4[(2-氨基3,5-二溴苄基)氨基]环已醇盐酸盐,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临床常用规格为15 mg/2 mL。目前,盐酸氨溴索注射剂是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祛痰剂之一,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具有独特的黏液排除促进作用及对分泌物的溶解作用,使用之后能够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并且调节浆液与黏液的分泌,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帮助纤毛恢复正常功能,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

盐酸氨溴索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弱气道高反应性,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 [2];同时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盐酸氨溴索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都有助于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消除炎症,促进支气管炎的恢复。

儿童呼吸系统的生理解剖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小儿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血管丰富、纤毛运动性差,支气管平滑肌薄,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痰不易咳出,影响通气功能[3]。为探讨分析盐酸氨溴索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和作用,该研究将选取2011年4月―20l3年2月期间该院儿科收治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共计108例,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8例,采用常规治疗进行诊治;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科收治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共计108例,其中男性患儿67例,占62.04%,女性患儿41例,占37.96%;年龄分布在3个月~10周岁,其中1周岁以下患儿21例,1~3周岁患儿33例,3~6周岁17例,6~10周岁患儿29例,平均年龄为(3.54±2.08)岁;就诊时病程1~5 d,平均病程(2.04±0.72)d;患儿体重范围:8~39 kg,平均体重为(19.36±3.74)kg。临床症状主要有:喘息、多痰、咳嗽、呼吸急促,肺部出现明显的喘鸣音,所有患儿经《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诊断标准分别诊断为:小儿支气管肺炎31例,小儿急性肺损伤2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9例,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4例。选取标准排除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等疾病患儿。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8例,采用常规治疗进行诊治;观察组患儿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盐酸氨溴索药物进行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

1.2.1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将7.5~15 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0 mL中雾化吸入,2次/d,20 min/次。如果患儿

支气管肺炎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婴幼儿中十分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炎性分泌物增多、黏稠,由于婴幼儿支气管狭窄,肺弹性较差,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小,而且咳嗽反射不完善,极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引发支气管肺炎。尤其在治疗呼吸道合疱病毒(RSV)导致的喘憋肺患儿时,一定要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5]。

1.2.2 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 采取静脉滴注搭配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治疗方式,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kg・d)分两组用50 mg/L葡萄糖5 mL稀释后,使用注射泵泵入,注射时间约为10 min;另外15 mg/(kg・d),分2次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U)[6]是机体由于严重感染后肺泡毛细血管膜出现损伤,朝进而导致肺水肿或微肺不张,经常表现为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利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可以保护患儿的肺功能。

1.2.3 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每次使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5 mg,加10%葡萄糖15 mL静脉注射,2~4次/d。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7],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中非常多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合成、分泌和贮存的活性物质匮乏,导致肺泡弥漫性肺不张,影响呼吸功能。

1.3 评价标准

该组研究治疗结果评定标准:①治愈:患儿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②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对比治疗后,对照组:58例患儿中,治愈2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50例患儿中,治愈3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两组患儿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治疗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是由于儿童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引起。常见的疾病有:小儿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临床症状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痰量增加、分泌物粘稠、腹胀腹泻、高热、恶心呕吐、咽喉肿痛等。如果不能及时诊治,很可能造成患儿永久性呼吸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经过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盐酸氨溴索能够有效祛除患儿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通过该组研究结果数据可知,在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应用盐酸氨溴注射液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达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而且在治疗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4] 黄灿媛.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3):306-307.

[5] 朱峰,黄启凌.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14(2):3328-3329.

[6] 张明君,王华萍,王述文.氨溴索雾化吸入配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5):99-102.

第3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儿科;肺功能测定;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最常见疾病。儿童肺功能测定通过测定人体呼吸系统指标包括肺容量、肺活量、余气量、功能余气量、肺通气量、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等,对比正常人体肺功能指标从而判断肺功能状况,广泛应用在人体健康状况鉴别中[1-2]。儿童阶段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在医院儿科开展肺功能测定显得非常重要[3]。本次探究选取本院未开展儿科肺功能测定时期,与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对比分析其在基层医院儿科开展的必要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未开展肺功能测定期间,与2018年3月~2019年3月开展肺功能测定期间,所收治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共计150例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研究资料。选取未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收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5例,男患儿38例,女患儿37例。选取开展肺功能测定期间收治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儿75例,男患儿37例,女患儿38例。对比两个时间段收治患儿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未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对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儿病史、病症、胸部X线及CT检查。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通过肺功能测定进行评定患儿的肺部功能,主要测定指标包括:常规肺通气功能、支气管药物舒张试验、支气管药物激发试验、潮气肺功能测定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个时期对于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遗漏和误诊及诊断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探究数据分析时,均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22.0。用(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本次研究以P<0.05存在差异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未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儿童呼吸科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确诊率为42.3%,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漏诊于误诊率高达92.1%。开展肺功能测定时期,儿童呼吸科对于支气管哮喘的确诊率提升至87.6%,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漏诊和误诊率降低到21.3%。对比两个时期的确诊率、漏诊和误诊率,存在差异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第4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 儿科患者;发病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2(a)-131-02

我院为珠三角镇级二级甲等医院,医疗预防辐射人口有一百万左右。为了解儿科住院患者的发病情况,对我院儿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6 06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出其特点,以期为儿科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6 064例住院患者。

1.2 儿科疾病名称及分类

疾病名称及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用Excel输入数据进行分类汇总,1例患儿同时患数种疾病时均按出院第一诊断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

见表1。

2.2 季节分布

见表2。

2.3 各年龄组患病情况及主要疾病构成

2.3.1 各年龄组患病情况,见表3。

2.3.2 各年龄组主要疾病构成,见表4。

2.4 各系统疾病病发病情况及主要疾病构成

2.4.1 各系统疾病发病情况,见表5。

2.4.2 16 064例患儿各系统主要疾病构成,见表6。

2.5 前5位疾病的发病情况

见表7。

2.6 各年龄阶段的病死率

见表8。

3 讨论

儿童疾病分类构成变化的研究可以了解儿科病种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依据。由于各地区不同因素的差异,儿童疾病构成的情况也有区别。

本次统计显示,3年来住院患儿中,男性发病均高于女性,男∶女为1.79~1.95∶1。夏秋季发病患者数高于冬春季,这可能与珠三角地区气候炎热、高温时间长、经济发达、空调使用率高、易受凉生病有关。

从表3可以看出,婴幼儿是住院的高峰年龄段。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迅速,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而各器官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特别是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

从表4可以看出,新生儿时期主要疾病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新生儿肺炎。婴幼儿时期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和小儿腹泻病。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主要是呼吸系统感染和传染病。本地区人口构成主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及卫生条件较差,文化程度偏低,产前、围生期保健和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薄弱,致各种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从表5、6、7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第1位(48.82%),主要为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7 121例(7 121/7 842),占了呼吸系统疾病的90.81%,这与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以及此年龄段免疫学上的弱点等有关。第2位是消化系统疾病(23.65%),主要为小儿腹泻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这与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但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能力低下,极易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有关。第3位是新生儿疾病(19.65%),主要是高胆红素血症和肺炎,说明本地区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发区。虽然患者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表7中的5种疾病发病患者数约占儿科住院患者的90%,并且3年来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这仍然是今后治疗和预防工作的重点。

从表8可以看出,1岁以内的患儿是儿童住院的死亡高峰年龄段。儿童年病死率为0.12%~0.23%。我院儿科病死率低与基层医院一些危重患儿放弃治疗或转上级医院有关。

综上所述,本次统计分析提示:①住院患儿男多于女,夏秋季发病率高于冬春季,重点要加强婴幼儿及围生儿的管理,对孩子的父母进行健康教育,改善居住环境,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家长早期识别疾病的能力,增强家庭保健意识,使疾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就诊,并且要按时预防接种,除计划免疫中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外,还应根据本地区流动人口量大、务工人员多的情况,扩大免疫计划及免疫实施监管;按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及小儿腹泻病防治规划来进行病例管理,把降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腹泻病、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②住院患儿的病种主要集中在常见病、多发病上,今后要拓宽服务范围,提高疑难及少见病的诊疗水平,使珠三角镇级二甲医院对于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雯,王锋,刘鹏,等.乌鲁木齐市儿科7年住院病例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5,6(5):115-119.

[2]周敏,吴超,邓洪涛.1996-2006年本院儿科住院患者疾病谱变迁及病死率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22):2310-2312.

[3]朱红雨,陈香礼.2000-2005年28707例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549-551.

第5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效果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儿童免疫力较弱,尚未形成全面的免疫系统,所以在天气突变或换季时都很容易出现呼吸系统感染的情况。反复性呼吸系统感染不仅给患儿家长带来了苦恼,同时还可能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及身心健康。此时,医院及儿童家长必须充分重视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危害,对患者采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反复感染给儿童带来的影响,并逐渐探索出提高儿童免疫力的有效途径。

1、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情况概述

每年冬春之交、秋冬之交都是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期,也是医院儿科工作的高峰期。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前往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共有720名,其中因呼吸系统反复感染而入院的患者共有102名。这些患儿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呼吸困难、气短、喘息等现象,在肺部检查中出现阴影或纹理增强。从统计数据上看,这102名患者的年龄从8个月到9岁不等,平均年龄仅为4.2岁,患者中男性患儿为52人,女性患儿为50人。患者病程在4个月到18个月不等,平均病程为11个月,在此期间,每位患儿都出现了不同次数的呼吸道反复感染现象,平均感染次数为6次。

根据患儿的身体精神状态及病情发展阶段,医院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常规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吸氧、雾化等,由专业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随时监控护理,对出现病情反复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需要给予其平缓、间断式的吸氧治疗,以此来缓解他们的症状。对观察组的患儿,除了采用必要的治疗方式外还加用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用药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病情发展对用药量及用药周期进行调整,并随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治疗反应。

2、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观察

从治疗方法上看,针对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病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以缓解病情,帮助患儿度过发病周期的临床型治疗,其二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为主的治疗方案。在药敏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及实验结果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将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加入到雾化治疗环节中,以此实现控制感染症状,缓解患儿痛苦,提高患者免疫力。

在治疗工作开展期间,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肺部的听诊情况及其肺部拍片的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向及用药选择情况。在治疗效果的评判方面,医护人员可以在患儿肺部听诊声音转为正常,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消失,精神状态及血液检查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停药。在用药疗程结束后,若患儿在半年时间内没有再次出现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则可以判定这阶段的治疗收到了显著效果,若患儿在停药后的半年时间内呼吸系统感染情况明显减少,免疫力有所改善和提高,但有偶发性呼吸道问题出现,则可以判定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还需要长期持续用药及定期复查检查,以此来保证患者的身心恢复情况正常。

在治疗效果观察期内,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季节及时间方面的因素,在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及易感期加强对患儿的监控及患儿家属的协调。对于实验组的患儿,医生还要综合考虑他们的用药情况及药物效果,观察药物使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尽量采用间断性用药与小剂量用药,因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药物可能给年龄太小的患儿造成的影响,同时也能让治疗的结果更加明显,对比性更突出。

3、治疗效果讨论

引发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多样,结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及身体发展情况,医院可以将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类疾病的成因归为儿童呼吸道相对狭窄、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多数细菌病毒缺乏抗体与抵抗力、体内微量元素不足或身体素质较差等原因。

在治疗和观察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能造成的危害,向患儿家长普及一些疾病的常识性知识,引导他们学会关注患儿疾病发展,及时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与应急措施,缓解患儿可能出现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另外,医护人员还要充分考虑疾病给患者造成的身心影响及其反复发作给患儿造成的免疫力损害与身体健康隐患。对于那些患病原因不明,出现反复感染等情况的患儿,医生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应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尽量采用相对温和且效果明显的方案进行治疗,并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患儿产生耐药性或产生用药不良反应。

在对比治疗实验中,我们还能发现,虽然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的反复出现与外界环境及细菌病毒感染有密切联系,但究其根因却是与儿童免疫力不高有关。因此,治疗活动应从单一性用药向免疫力调节方向进行调整,逐步减少抗生素在疾病治疗环节中的比重,给予幼儿以恢复自身免疫力和提高抵抗力的可能。此时,匹多莫德颗粒在辅助治疗中收获了较好的效果,其对控制感染的发展与蔓延,缓解感染症状,缩短患儿入院治疗周期都有明显疗效。这种情况下,医生可以让患儿在出院后继续适量服用该药物,以此来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与正常发育。

4、小结

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反复感染出现的概率,缓解患儿的发病症状,使其获得较好的免疫力及环境适应力是儿科医生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当下,必须适时改变现有的治疗方案,将提升免疫力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上,减少抗生素在治疗环节中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现状。

[参考文献]

[1]张丽琴.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34例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9):711-712.

第6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 儿童 疾病类型 防治

郴州市处于五岭山脉交接地带,季节、气候、地域有其特点,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各类疾病的发病率常与当地的气候、地理特点有关。为此,以郴州市各级医院(市级、县级、乡级)0~16岁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对郴州市住院儿童的病种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郴州市城区2个区、下辖9个县及临近郴州的耒阳、赣州、乐昌、蓝山等各级别(一、二、三级)医院2008~2010年16岁及以下住院儿童的病例资料,共收集202 551例患者的相关资料。

调查方法:疾病诊断参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将所有内容建立出院病人数据库,疾病名称按输入先后自行编号,并转换为ICD-10标准码分类统计,对疾病名称不统一或变迁者,在分析时加以合并。所有调查数据经核对整理后按数据格式输入,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 果

住院儿童疾病类型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疾病(46.2%);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18.2%;新生儿疾病7%;五官科疾病5.8%;感染性疾病5.6%。22个系统疾病的排序构成详情,见表1。

表1 郴州市及周边地区住院儿童疾病构成排序

讨 论

在郴州地区2008~2010年的202 551例住院儿童中,各系统疾病的构成以呼吸系统疾病居儿科住院患者的首位,这与国内相关研究报道一致[1,2]。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儿童总人数的46.2%,其中肺炎占呼吸系统疾病的64.6%,其次为支气管肺炎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各占呼吸系统疾病的15.9%和13.6%。郴州地区是矿资源极其丰富的区域,大量的矿资源开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呼吸道疾病极易受空气的影响,再者跟郴州的气候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排在第二位的是消化系统疾病,占整个系统疾病的18.2%,该系统疾病以小儿腹泻为主,占消化系统疾病的52%,小儿腹泻发病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夏季、冬季、春季;主要是因为夏秋季节温度较高,雨水充足,适合霉菌、细菌的滋生,食物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儿童食用后引起胃肠炎,导致腹泻的发生,这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功能差有关。消化系统疾病有“病从口入”的特点,因此,要注重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排序三、四、五位的疾病系统分别为新生儿疾病7.0%、五官科类5.8%、感染性疾病5.6%。新生儿疾病以早产儿多见(36.4%),新生儿窒息23.1%;五官类疾病排序为:扁桃体炎50.3%,急性咽喉炎10.1%,腺样体肥大4%;感染性疾病中手足口病39.6%;与其他研究略有不同的是感染性疾病排列在疾病系统的第五位[3],这与2009年的手足口病的爆发有着莫大的关联。总之,加强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仍是疾病预防和临床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旭,叶县宣,孙晓燕,马建虹,刘伟琼,杨小慧.珠海市主城区12年住院儿童疾病谱变迁及死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0,11:30-33.

第7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伏九贴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 探讨 护理

“伏九贴敷疗法”是依据“冬病夏治、夏病冬防”“未病先防”的传统中医理论,通过穴位贴敷药物,局部刺激,药效通过儿童稚嫩皮肤快速渗透循经;调达气机,温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大大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它属外治法范畴。我院儿科名老中医取古代医家之精华,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运用临床10年之久,收到较好疗效,在广大患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我院儿科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对就诊的3800例患儿跟踪随访,大多数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就诊人群 反复感冒、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免疫力差的儿童。全部为门诊患者,其中2008年7月(三伏贴)至2008年12月(三九贴)1000例;2009年7月(三伏贴)至2009年12月(三九贴)1300人;2010年7月(三伏贴)至2010年12月(三九贴)1500例。反复易感冒者1556 人;哮喘1544 人;过敏性鼻炎433人;咽炎267人。用药时间最长者3年,时间最短者1年。

1.2性别与年龄 3800例患儿中,男性2028例,女性1772例。年龄:2岁以内882人,2-6岁1418人,6-10岁978人,10岁以上522人。

1.3总疗效 显效2204例(58%),好转1262例(33.2%),无效334例(8.8%)。其中132例对药物过敏放弃治疗。总有效率91.2%。显效时间最短者,药物贴敷后4小时。平均显效时间30天。

2 方法

2.1选穴

2.1.1天突穴 在颈部,前正中线上 ,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2.1.2檀中穴 在体前正中线,两连线中点。

2.1.3两个肺俞 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从大椎穴向下数三个突起),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或肩胛上角与脊柱中间连线中点稍向内,左右对称两穴(大椎穴:头向前低下,后颈部最突起处)。

2.1.4两个膈俞穴 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从大椎穴向下数七个突起);左右旁开1.5寸(二指宽);或肩胛下角与脊柱中间连线中点稍向内,左右对称两穴。

2.2用药 药物组成:五倍子20克、椒目5克、白芥子15克、细辛10克、地龙20克、白鲜皮20克等按比例配药,共研制成细末,并用赋形剂鲜姜汁占80%,蜂蜜占20%制成膏状。

取膏剂约2克左右,放置在边长2.5cm正方形橡胶贴中心处,贴敷在所选穴位上,每个“九”或者“伏”贴1次。即每年“三伏”贴3次,“三九”贴3次贴后即可以离开医院。每次小儿0.5—2小时。皮肤特殊者可减少贴敷时间,3年为1个疗程。

3 讨论

贴敷疗法可通过表皮毛孔、肌腠玄府开合由表入里,使药性循经络传至脏腑,或直接透入达其病所。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表里、上下的一个独特系统,外与皮肤肌腠相连,内与五脏六腑相接。用药物敷贴法既刺激穴位,通过经络传导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天突穴位于胸腔最上面的喉头上,是肺开在外面的窗口,相当于肺与天气相通的通道,清气从这里进肺,浊气从这里呼出,人的呼吸靠的是肺,所以,天突穴和呼吸密切相关,治疗肺的疾病离不开它。天突穴主治病症为打嗝、咳嗽、呕吐、神经性呕吐、咽喉炎、扁桃体炎、喉咙的疾病。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现代临床常用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症的治疗。肺俞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是主治肺系病的首选穴。为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穴,它循一身之表,司卫外之开合,药物敷贴此穴,可快速行体表,疏通足太阳经气而宣泄肺气。现代医学认为该穴在交感神经链的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药物刺激该穴,影响大脑皮质,使病灶兴奋性降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肺俞穴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及与气有关的疾病,例如哮喘、咳嗽、呕沫、腰脊痛、喉痹、过敏性鼻炎(肺气虚寒)等疾病。檀中穴是任脉之穴,是足太阴脾、少阴肾,手太阳小肠、少阳三焦,与任脉共汇之所。《难经》云:“气会檀中,盖指脾、肾、小肠、三焦俱会与此所也,气病治此穴。”伏九贴作用此穴,可直接使肺气宣通,调达壅塞之气,气行则痰而动,气血调和,血瘀自散。肺俞、檀中二穴为胸背部穴,该处皮下脂肪最少,最有利于药物吸收,前胸和后背的刺激遥相呼应,前后夹攻,可以迅速起到通气、化痰、宽胸、平喘的作用。膈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咳嗽、潮热、盗汗等症。

4 护理

4.1做好护理宣教,向家长说明贴敷后的注意事项,取得家长的配合。

4.2贴敷后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贴移位脱落。

4.3贴敷后避免直接吹冷风(空调、风扇等)。

4.4贴敷后皮肤有色素沉着为正常现象,应提前向家长说明。

4.5皮肤无反应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4.6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有灼热、疼痛及起水泡为正常药效反应,可稍涂黄连膏或龙胆紫即可。

第8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方案探究

小儿的免疫功能相对较低,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可能性相对更高。呼吸系统感染是儿童患者较为常见也是最易出现的病症之一,呼吸感染疾病的反复发生,严重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1],在所有的患儿呼吸系统感染病因中,由于病毒感染的病例高达90%。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抑制呼吸系统病毒滋生,广泛的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降低患儿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呼吸道系统的感染病毒源也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抗药性,导致很多患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变差,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治疗起来效率极为低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随机抽取了收治的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者62例,其中男孩42例,女孩28例,年龄2个月幼儿~6岁,平均年龄3岁左右,病程在4~18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左右,呼吸系统的反复感染次数在4~10次,平均感染次数为6次左右,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闷等状况,进行肺部听诊时可以明显的听到哮鸣音及细湿音,进行胸透检测的见过可以清晰见到肺部具有片状的阴影,纹理有增强的现象。将这62例儿童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31例,两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感染次数以及病程方面都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两组患儿均没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脏、肺以及肾脏等器官的病变现象和并发症。

1.2方法对照组的治疗方法采取吸氧加药物的雾化治疗方案,给患儿进行吸氧、抗感染、改善肺部功能的微循环、布地奈德悬液气动雾化吸入等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在布地奈德悬液 1 ml中外加2ml的生理盐水,使用面罩雾化后采取共同吸入的方式,每次吸入时间控制在10~15min左右,2次/d,治疗组的患者5min则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在加入匹多莫德药剂的服用来进行治疗,药剂的规格为400mg/支,服用1~2支/d,治疗周期为2个月左右。

1.3疗效的判断标准治疗方法有效的评判标准为:患者的听诊结果为哮鸣音或细湿暖音消失,咳嗽、气喘以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食欲等各方面恢复正常。在停药后的6个月之内感染的次数明显降低。治疗方法无效的判断标准为:肺部听证以及喘息等临床特性以及症状与治疗前变化不大或是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在停药后的6个月之内其反复感染的现象与之前感染的周期无明显变化,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好转率相加。

1.4观察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停药后的反复感染次数以及感染时间上的差异进行对比。

2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明显要更为显著,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儿童呼吸系统的反复感染以在临床的治疗中较为常见且发病概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反复感染主要与儿童的免疫功能较低有关,幼儿免疫能力较低,体制较差就容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侵害,导致患儿呼吸道的反复感染。病毒入侵是导致患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罪魁祸首之一。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制约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消极的影响,如果不能够科学的进行治疗,则有可能会导致患儿产生如肺炎等疾病。如何才能够做到有效的预防小孩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已经成为众多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会采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但随着病毒的抗药性逐步增强,长此以往,极有可能衍生出新的疾病,因此抗生素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限制。对于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儿童患者来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为重要。常规治疗包括化痰治疗[2],退热、止咳、用药以及抗感染治疗等等,同时,可以选择匹多莫德口服进行辅助治疗。与传统的抗生素相比,匹多莫德的优势更为明显,这种药物可以通过影响患儿自身免疫力从而激发患儿的免疫系统功能,极大的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匹多莫德能够有效的提高患儿中性粒细胞核吞噬细胞的功能,对细胞因子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使患儿CD4同CD8之间的比值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上来,大大增强患儿的免疫能力,促进疾病的控制。匹多莫德也是临床医学中要为重要的免疫功能激活剂,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因此在多种病菌感染的治疗中极为常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这两种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3],其中对照组给予正常的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入匹多莫德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本次调查通过62例呼吸系统的治疗,给对照组进行包括化痰治疗、止咳治疗、预防感染等在内的常规治疗方式,同时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加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匹多莫德进行治疗,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好,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较为明显。治疗组无论是在总病程还是在治疗时间上都明显的低于治疗组,由上可知,匹多莫德口服药剂对于患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具有积极的质量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临床的至于周期,减少复发的频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焕炯.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 .

第9篇: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范文

【关键词】 支气管镜技术;儿科疾病;诊断;临床效果

纤维支气管镜,即通过导光玻璃纤维束作为光通路的一种镜像诊断工具,这种设备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并在临床上得到初次应用。支气管镜能够进入到患者的支气管,并且还可以做方向的转换,能够患者身体的局部微小病变做出细致精确的观察。传统的CT技术以及支气管造影技术的特性都无法与支气管镜技术的特点相比。而且支气管镜具有诊断与治疗的双重性,方便快速,易于被患者接受。以下对我院应用支气管镜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进行论述。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儿科疾病患者中,471例患者为男性,329例患者为女性,年龄为7个月-13岁。主要症状包括气短、呼吸急促、咳嗽、咳血、肺部感染、呼吸道有异物等。

1.2 方法 手术前要对所有800例患者通过咪唑安定注射进行全身性麻醉,之后根据患者各自的不同病症选择所需支气管镜的型号,目前临床上采用OlympusBF-2TR型号对患者进行检查居多,根据患者病情及年龄的不同,还可以选择BF-1T10、BF-P20、BF-B2、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电子支气管镜等多种型号。对于呼吸道异物患者进行治疗,还需活检钳等工具作为辅助。在整个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一直对患者进行给氧,并且要对患者的脉率进行即时的观察和记录。2 结 果

本组800例患者经支气管镜诊断,均对病情确诊,无误诊现象,800例患者中,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213例,其中有27例患者出现结核杆菌;呼吸道异物患者269例,其中仅15例患者异物未能取出;肺不张患者275例,其中83例患者出现气道软化,62例患者分支开口出现异常;喘息患者207例,其中7例患者肺部出现化脓性感染,191例患者肺粘膜出现炎症。3 讨 论

对成人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在目前的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而且应用技术已经很成熟。但是因为儿童患者的呼吸道并不如成人的宽,并且儿童不能很好地配合支气管镜的检查,所以在儿科中运用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诊断和质量的难度都很大。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儿科的支气管镜应用资料在1991-2003年间仅有700余篇能被找到,其在儿科中的应用率可见一斑。自从我国于2002年成立全国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之后,5年多的时间,支气管镜在儿科中的应用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内已有40多个单位可以开展儿童支气管镜及其研究工作。目前儿科支气管镜术中,一般麻醉和操作方法已基本确立解决,对于不同病症的应用手段和技术也都很成熟。通过以上对于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00例儿科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可以看出,全部患者的诊断结果非常精确,无误诊现象。因此可以证明,支气管镜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儿科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及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敏.支气管镜技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应用[J].中国实 用儿科杂志,2009,5(8):592-596.

[2] 陈正贤.硬质支气管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