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急诊;危重症;抢救;流行病学;排列顺位;弹性排班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167-0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不断进步,大工业、大流通的社会模式日益形成,各类创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在急诊危重症抢救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综合最近几年的医学相关报道,在我国的 “死因顺位”中,创伤位序不断提前,现在创伤已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多发性创伤,已成为急诊医学研究的一个迫切课题[1]。在院前急救病例统计中,外伤在急救疾病谱中排第一位[2-3],已经成为要求严重重视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为研究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就诊规律,了解本院急诊抢救室病谱的构成梯次及特点,以适应新形势下急诊抢救工作的需要,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笔者对本院急诊抢救室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诊登记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自本院急诊抢救室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诊登记记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本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15岁以上(含15岁)的所有病例。

1.2 研究方法

对登记病例按救治月份、所患疾病类别、以及不同疾病类别的救治时间峰值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利用微软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将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绘图表显示,使危重症病例救治月份峰值等趋势一目了然。按不同年龄组、不同就诊时间及分布情况、不同类别疾病的就诊高峰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分析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列图表,摸索急危患者的构成梯次及病谱变化。

本院急诊科目前设有急诊抢救室、 急诊内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诊外科。所有危重症患者均在急诊抢救室由值班护士分诊、登记,由相关科室医师进行救治。本研究根据本院目前急诊分诊的特点,对急诊危重症病例统计分类采取内科(包括神经内科)、外科的分类体系(本院妇科和五官科急诊设在病房)。

2 结果

2.1 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量各年度统计比较

在本院7年的急诊危重症病例登记中,共有急诊危重症患者29 716例被纳入统计范围。急诊危重症患者数逐年增加的趋势明显,且急诊危重症病种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分别占急诊危重症患者总数的26.0%、20.8%、11.2%、9.8%、7.8%和6.6%,见表1。

2.2 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量各月统计比较

调查显示,本院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数量在8、9、11、12月份最多。其中,12月份出现最高峰,抢救危重症患者达3 262例;以5月份患者最少,为2 225例,见表2。

2.3 各月危重病种变化趋势比较

通过统计得知:(1)外伤患者就诊数从6月开始上升,到12月最多,形成外伤就诊高峰,最高就诊人数为594例。然后开始减少,1月外伤患者数最少。(2)下半年呼吸系统急诊危重症患者较上半年明显多,也以12月为高峰,达317例。6、7、8月最少,6月份仅有149例,也充分说明呼吸系统急诊危重症发生呈季节性。(3)消化系统急诊危重症患者全年分布较平均,但同样以12月出现最高峰, 达299例; 以6月最少, 为159例。(4)神经系统急诊危重症患者以1、2、3、12 月最多,3月出现最高峰,达519例。一定程度上受本地气候条件影响,即在本地区气温最低的季节里神经系统急诊危重症发病率高。(5)循环系统急诊危重症患者以 8、9、12月最多,9月出现最高峰,1月最少。综合考虑,心脑类疾病,即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急诊危重症疾病的发生与季节的更替有一定的关联,见图1。

3 讨论

本研究收集统计了本院2004~2010年7年间急诊抢救室全部危重症患者的就诊情况,总结出本院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就诊人数前6位,依次为: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而前6位危重症疾病占全部急诊抢救的85.1%。这样,研究急诊抢救室危重症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 根据本统计研究结果,外伤危重症患者占本院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的26.0%,居本院急诊抢救室就治人数之首。既然在急诊危重症抢救中创伤占的比例最大,危重症患者最多,死亡率最高,则要求在急诊科建设上首先考虑医生配置。我国以往的急诊人员构成大多以轮转医生为主,年资不高且内科医生占多数。当前的形式则要求医院除了要固定一定数量的急诊医生,按照急救医学的要求培养,并积极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提高应对创伤的综合抢救治疗能力,最大限度地救治患者外,同时,急诊必须配置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急诊手术室(trauma room),以应对大量、复杂的创伤患者。使在“创伤救治黄金时刻”最大限度地救治患者[4]。其次,本统计发现在急诊危病谱中,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合占全部急诊的56.2%。针对这样急诊医疗需求,对于急诊科配备的定科医师、布局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力争完善。急诊的布局上要求不但要有一个相应规模的创伤治疗室(急诊手术室),还要配置一个较大规模的急诊危重症治疗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当然,急诊医师的培养方向除了要求人人都是全科医师,还要参考急诊危重症疾病构成梯次,确定每个医师的次专业方向,希望最终成为一专全能、具有高度应急、急救能力的急救医师。

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研究情况,也要求急救专业的医师要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救加强研究。与心脏科、神经科(内、外)、呼吸科等住院科室进行深度合作,建立脑卒中单元、急诊快速PTCA介入绿色通道、急诊复苏室等,并将其作为急诊科学科建设的重点。建立与这类疾病相对应的临床诊治流程,通过长期的临床摸索总结,争取在这类疾病的急诊快速诊断和准确救治上有所进展,力争取得长足进步。

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急诊危重症病种在时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性,如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3、12月最多,消化系统疾病在9月最多,外伤危重症就诊最多在12月,与其他相关文献报道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尽相同[5-6]。分析其原因,应该与文献报道所在地地域文化差异、生活习惯、气候特点等因素有关,待全国各地相关文献报道全面后,可做归纳、综合研究。急诊危重症疾病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医院开展急诊工作提供依据,如根据季节性规律进行弹性排班[7],在疾病高峰到来前安排好足够的医务人员,而低谷期可以安排部分医务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同时,根据季节性规律配备相应的医疗耗材,做到有备无患,使急诊急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作为急救医务人员,除了做好本职的急诊与急救工作外,还要通过报纸、电视媒体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医学知识,如提倡戒烟限酒,合理健康膳食,限制盐和脂肪摄入量等,并建议加强户外运动,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对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指导。配合相关部门进行酒后驾驶危害性宣传,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率,增强民众减少意外伤害的意识。当然,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向社会普及急救技能,尤其是心肺脑复苏术。提高民众对心脏猝死、意外伤害的自救、救助技能,从而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数量,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8]。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 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促进我国急诊医学全面发展[M]. 中国急救医学,2000,20(11):629-670.

[2] 卢加发,杨顺露. 上海市嘉定地区3130例院前急救病例疾病谱及梯度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2),1136-1138.

[3] 郭兴,杨金兰,卫常安,等. 2000-2010年保定市120院前急救疾病谱变化规律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198-199.

[4] 王一镗. 急诊医学[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430.

[5] 沈国光. 华山医院急诊病例动态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1993,13(6):51-54.

[6] 陈永惠,李文,谢菁,等. 28826例急诊病谱的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33(2):152-153.

[7] 程伟,尹春安. 实施门诊护理人员弹性、动态排班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85-86.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1-0109-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17041 cases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disease spectrum

LIU Wanpi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 Jianyang People's Hospital in Sichuan Province, Jianyang 641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a strong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first aid system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e-hospital emergency disease spectrum in Jian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7041 patients with first aid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4 were enroll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1: 0.69 in the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first aid, and the number of cases was the highest among 15-59 years old. The top five diseases were car accident,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respiratory disease,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nd cardiovascular system. The car accident mostly occurred among 15-59 years old, the difference of different diseases kinds of patients in ages distribution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30.00, P=0.000). Car accident injury occurred year by year with decreasing trend, and there was a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remaining four types of diseases. Conclusion Jianyang People's Hospit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e health aware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should be improved to reduce or eve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And the business training of practitioner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our hospital pre-hospital emergency level.

[Key words] Pre-hospital first aid; Disease spectrum; Analysis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急救网络的不断扩大,医院对急诊急救越来越重视,院前急救作为其重要环节之一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提高院前急救的救治水平,我们应该知晓院前急救疾病谱及其相关因素的应对措施[1-2]。所以,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2年~2014年17041例“120”出诊病例进行分类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简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120”出诊的院前急救患者共17041例。

1.2 方法

以每位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急诊诊断为调查指标,数据以Excel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年龄、性别、不同病种病患数量、病例总数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不同病种在各年龄段分布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

120出诊共救治17041例患者,其中15~59岁患者例数最多,为8991例,占数的52.76%,性别分布结果示男10088例,占59.20%,女6953例,占40.80%,男女之比为1∶0.69。

2.2 院前急救患者病种分布

常见的前5位病种分别为车祸伤、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见表2。

2.3 院前急救患者常见病种与年龄分布情况

不同病种的患者在各年龄段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00,P=0.000)。车祸伤多发生在15~59岁之间,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多发病在60岁以上,见表3。

2.4 院前急救救治总量变化情况

我院2012~2014年院前急救病患中,车祸伤院前救治总量呈现逐年递减的情况,且发生率明显降低,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救治总量存在下降趋势。见图1。

3 讨论

本研究资料结果表明,简阳市院前急救疾病谱有自身的特征[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要重视男性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社会修养的塑造,全民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适当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从思想上、行动上均应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戒烟戒酒,控制好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注意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秋冬季节及时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的发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预防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4-5]。

我院院前急救常见病种与国内有关报道结果基本一致[6],常见的前5位病种分别为车祸伤、脑血管意外、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其排名具有以下重要实际意义:①车祸伤已成为简阳地区院前急救的首要急救病种,加强简阳地区交通管制,提高简阳市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全民的急救、自救常识及必要的培训,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常见病、多发病的培训,加强急诊质量控制,才能提高我院院前急救的效率和质量。②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分别在疾病谱中名列前茅,需加强急诊急救医务人员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及心肺脑复苏的专业培训,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急诊急救质量控制,普及全民的急救常识,预防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急危重症疾病的发生[7-8]。③我院各病种院前急救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尤其车祸伤,可能原因是简阳人民健康意识在提高,行动在约束,各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培训、整改和管理,但希望在此基A上,继续普及老年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在突发疾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意识,全民再接再厉,尽可能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依从性,减少各种慢性疾病急性发病率及远期死亡率。

本研究结果亦深化了我们对我院院前急救疾病谱的深刻认识,为积极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9-11],要加强院前与院内的无缝隙衔接,加强各部门之间、各环节之间的管理工作,使救治更及时化、更系统化、更规范化,不断加强对从事院前急救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创伤及心脑血管等急危重疾病的急救培训[12-13],拟定培训计划,及时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本疾病谱还可以看出院前急救医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外科常见疾病,还要掌握内科多发疾病的救治和护理,120医生应该是全科医生,根据疾病谱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内容,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的急诊急救能力和危重症的抢救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能根据简阳地区特点,合理配置资源,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全面提高我院院前急救水平[14-16]。

[参考文献]

[1] 徐辉,涂小平. 院前急救内科疾病谱的分析与对策[J]. 四川医学,2011,32(4):487-488.

[2] Liu YL,Jiang Y,Tang SL,et al. Analysis of the equity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Chongqing city[J]. Int J Equity Health,2015,14:1-8.

[3] 陈唯,梁永晴,曹彦,等. 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2016,17(12):938-941.

[4] 胡大一. 中国心血管疾病预防治疗及康复若干思考[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4):253-255.

[5] 胡春松,Jun-Yan Hong,胡大一. 早预防是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治疗[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6):501

[6] 傅宏宾,严豪威,刘淑亮. 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疾病谱特点调查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4,36(4):153-156.

[7] 钱桂生.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特点[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1,13(3):177-179.

[8] 盛宇文,张一英. 上海市嘉定区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2):663-664, 680.

[9] 刘立军,丁桂华,王凤娟.院前急救县域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3):230-231.

[10] 张在其,陈文标.广州市97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99-103.

[11] Chan Hung KK,Yue C.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in China:1979-2005[J]. Eur J Emerg Med,2011,18(4):234-237.

[12] 岳俊伟,张弹,穆强,等. 突发公共事件批量伤员院前急救的规范化组织与管理[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5,3(10):545-547.

[13] Langhelle A,Notan I,Herlitz I,et al. Recommended guidelines for reviewing,reporting,and conducting research on post-resuscitationg care:The Utste in style[J]. Resuscitation,2005,66:271-283.

[14] 向英,陆洲,鲍向红,等.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现况调查[J]. 医学与社会,2014,27(6):94-96.

[15] 赵明锐.加强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73-2374.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资料与方法

对象:查阅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4066例住院患者的病历,包括病种、医嘱、病程记录、治疗次数等。

方法:统计病种与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情况,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应用情况。

结果

病种与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情况:我院各临床病种均有中医护理操作,但在骨关节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预防、康复等领域用得较多,在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中应用较少,见表l。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各病种的临床应用情况:我院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灸法、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烫熨等技术在骨关节疾病中应用得比较广泛,接受治疗的患者人数也较多,说明中医护理技术在此类疾病中疗效可靠,患者接受程度较高;但在呼吸、心血管、内分泌疾病中应用的技术比较少,且比较单一,说明这些疾病涉及中医知识较深,我院的护理人员在掌握中医护理操作技术方面极其欠缺,直接影响了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表2。

讨论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在医院,内科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大多数患者是非手术患者,有非常复杂的疾病类型,如血液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内科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通常具有治疗缓慢、生理功能差、病情变化快、病程长、病情延迟等特点。因此,在医疗保健中,往往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如果护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可能会有一个糟糕的护理事件,这会导致护患纠纷。对此,在医疗护理中,应分析常见的安全隐患和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在此基础上,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医疗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风险防范和护理措施,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300例,其中男155例,女145例。所有患者均按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进行检查,其中血液系统疾病28例,循环系统疾病40例,呼吸系统疾病80例,泌尿系统疾病52例,消化系统疾病100例。恶性肿瘤合并多发性慢性病患者被排除在外,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差。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53.8±9.1)岁,病程2~9年,病程平均(5.3±1.6)岁,观察组 患者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55.4±9.9)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1±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 根据以往的护理和护理经验,分析护理中常见的隐患及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风险防范和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1)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和相应的监管机制,制定详细的检查机制、监督机制、详细检查和操作规程,全面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定期回顾护理程序,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处理护理问题和薄弱环节。(2)提高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培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日常护理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职业能力。(3)保持医院环境良好,定期进行病房清洗消毒,确保病房内光线、温度、湿度良好。定期检查和维护病房内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使用。(4)加强内科的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针对可能出现的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加强防护,降低护理安全风险。在用药过程中,应明确药物的名称、剂量、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同时确保护士应遵照医嘱。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剂量,加强穿刺护理和管道护理。在护理中,及时有效地沟通患者和家属,为患者提供详细的健康教育和知识讲解,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减少病人的身心健康。他有护理安全事故的风险。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在护理期间,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自制的满意调查表,分为满意、较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o理满意=满意率+满意+满意率)。影响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1.26%,明显低于对照组(1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组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48%,明显高于对照组(8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分析所有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所有患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环境因素(9.43%)、护理管理因素(19.18%)、护理人员因素(43.08%)、患者和家庭因素(28.30%)。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友支持团队;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8-012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wardmate support team on 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Methods A total of 112 patients with COPD enrolled from March 2011 to March 2014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5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6 cases) according to their admission number.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guidance of health education, diet and exercise, whil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upport education from“wardmate support team” based on routine guidance. The compliance, self-efficacy and therapy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ose two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six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for six months, the compliance, self-efficacy and therapy effec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ardmate support team; Complianc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1]。在急性炎症、寒冷等刺激下,可能出现急性发作,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危及患者生命,因此COPD也是导致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常见病之一[2]。及时有效的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的关键[3]。正确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但是正确生活方式的养成则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和规范。因此我们探讨一种全新的护理干预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医护人员讲授健康教育内容,而是在专业医务人员干预下的病友支持团队模式,在积极的实践过程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效能,从而强化治疗的效果[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住院号的奇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56~77岁,平均(62.4±5.8)岁;观察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53~78岁,平均(64.1±5.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疾病的诊断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的标准[5];②年龄18~80岁,排除如肺结核、肺癌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排除意识障碍或有精神类疾病史,排除慢性器官及系统功能障碍;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在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负责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病友支持团队的模式,具体如下:

1.3.1招募成员 选择2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和几名有热情、具备一定经验和常识的老COPD患者担当志愿者。

1.3.2初始培训和健康教育 培训最开始的一个月内由专科护士对招募的队员进行“COPD患者的运动与饮食”、“COPD治疗的药物及方法”、“坚持氧疗的重要性”、“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等系列COPD自我护理与保健的知识讲座及交流技巧培训,解释COPD发生的机制和临床表现、目前治疗的方法和目的、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COPD患者日常生活和保健等,除此之外还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复习和考察。

1.3.3后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病友支持团队”活动 定期组织新老病友聚会,相互交流经验,强化自我效能,典型成功案例的讲述能够极大地坚定患者的信心;组织多种形式的联欢活动,包括定期总结自己的状况,交流心得等,不仅鼓励成绩较理想的病友,而且激励尚不理想的病友。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患者建立多种形式的兴趣爱好,不但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能使患者从患病的阴影中转移注意力,使得患者坚定抗击疾病的信心。组织新老病友自愿结对,家住距离比较近的病友常常自发聚在一起,聊天锻炼,不但能够舒缓心理压力,也能够互相督促。

1.3.4总结反馈 由志愿者记录病友组织的活动并定期进行不同主题的调查问卷,根据结果总结出一段时间内病友最亟需解决和关心的问题,根据反馈制定相关计划,及时调整方案,以便使活动更加有效和充实。

1.4评价指标

①依从性:使用自制依从性调查问卷,包括患者遵医嘱服药、锻炼、养成正常生活习惯、定期随访等方面,包括20题,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依从性良好;②COPD自我效能量表(COPD self-efficacy scale,CSES)[6]: 该量表用于评价COPD患者在不同情境下避免或应付发生呼吸困难的自我效能,该量表涵盖呼吸困难症状管理、情绪应对、体力活动、环境/天气和安全行为5个方面,得分与患者的自我效能呈正相关,自我效能=各维度的实际得分/维度可能的最高分值×100%,其中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良好所占比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我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各维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干预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以明显的气流受限并不完全可逆,且呈进行性进展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药物治疗以增强气道通气功能为主要目的,但是尚未发现可以使其气流受限能够逆转的药物[8]。不过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养成合理的运动饮食习惯,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9]。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提供合理的干预方式,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激发患者参与疾病防治的自我效能,我们采用的病友支持团队的方式能够调动患者参与的主动性,既往研究也证实团体活动能够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对提高疗效有确切的作用[10]。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的各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6个月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的各个维度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病友支持团队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分工合作,使每一类成员在团队中都发挥最大的作用[13]。专业医护人员在团队中起着规范、支持的作用,通过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规范成员的行为,向他们传递正确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习惯、如何正确遵医嘱行为等,并且动员、组织各种活动。老病友在团队中起到传递消息、带动新病友的作用,不但将自身所学、所感跟其他人交流,而且积极主动为团队组织活动出谋划策,通过自身交际吸收新队友参加,不断使团队更加壮大,团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14]。此外在组织这项活动中,我们还体会到应该尽可能地借助更多的社会支持力量,包括患者家属、朋友,其他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士等,能极大地激励病友提升治疗的依从性[15]。相信我们的病友支持团队在大家的努力下,在今后将会收获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肖建,杜春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3(11):3191-3194.

[2] 黄仕明,李江旭,王秋梅,等.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COPD患者疾病认知与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3,42(10):1136-1138.

[3] 张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护理中的自我保健[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13.

[4] 宋淑芬,王先明,宋意,等. 病友团队支持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2):3369-3370.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6] Wong KW,Wong FKY,Chan MF. Effects of nurse-initiated telephone follow-up on self-efficacy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5,14(2):210-222.

[7] 栾微. 头孢吡肟对COPD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评价[J].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593-1594.

[8] 汪正光,张牧城,方向群,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预后评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机械通气患者远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148-150.

[9] 李丽蓉,傅桂芬,胡琼燕,等. PDCA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2014,35(1):157-159.

[10] 陈鸿尔,郑亚华,颜萍,等. 病友支持团队在改变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中的作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5):461-463.

[11] 王莹,张清,刘素彦,等.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11, 46(2):158-161.

[12] 张忠芹,衣桂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 16(8):935-937.

[13] 郑亚华,陈鸿尔,张天华,等. 病友支持团队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护理管理,2014,11(9):936-938.

[14] 任爱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30-31.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呼吸内科作为内科基础学科,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危重急症病人多,临床实习非常重要。如何充分利用时间调动大家积极性,让每个实习医生都能轻松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从而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份艰辛重要的工作,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中有一些分析和体会,现在总结如下:

1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形成教学梯队

教学医院的临床医师常常承担多重工作,临床、科研、教学,用于临床实习教学的时间精力有限。科室设立专门的教学秘书,详细制定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相对固定的带教老师,强化教学意识,建立统一考核标准,包括出科、操作技能、医德医风等各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教学梯队培养,由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负责八年制实习同学带教,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作为补充。由于主治医师常常不参加一线值班,更多负责门诊及二线会诊工作,因此如果能够注意培养本医疗组内责任心强的高年资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研究生的教学意识,作为临床值班、技能操作的具体教学老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住院医师本身的发展。此外,对于实习学生而言,临床带教教师是初次接触的临床医师,从医习惯、对患态度、工作作风都将从临床带教老师身上学来,并可能影响未来从医生涯;因此临床带教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医学知识,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品质和人格魅力直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因此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教学意识非常重要。

2重视床边教学,注意基本功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查房质量

病房是培养医生最好的课堂,床边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3]。日常三级查房时,引导学生从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中了解症状和体征,根据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分析病情,从而更好的把课本知识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在日常收治病人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能培训,虽然八年制实习生经过诊断学学习,对于查体、问诊的规范性都有一定提高,但是带教老师在日常的查房工作中应根据各个患者的疾病特点,一一强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问诊特点、鉴别诊断思维及病例书写,这样由点及面、由面及点可以增加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同时系统规范实习医师肺部体格检查手法,提高查体水平,并针对不同疾病强调相关阳性、阴性体征所提示的意义。同时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开检验、检查单、下医嘱等具体工作,特别重视医疗文书的规范书写。呼吸科是一个操作较多的科室,动脉穿刺术、胸腔穿刺抽气(液)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等,这些操作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会,老师应该做到在术前讲解、术中指导、术后点评,增加操作规范性。此外,以PBL教学模式为指导建立教学查房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主动思维,通过问题的自学、讨论到总结,以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思维方法。临床工作中选择典型的病例设计一系列渐进式的问题,包括基本理论、临床知识等方面,学生围绕病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老师提供的病史资料分析、得出初步答案,老师因势利导提供相应指导和补充,同时注意增加指南、循证医学方面内容,作为书本的有力补充。带教老师还可组织学生参加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准备、踊跃发言,通过病案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疾病病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诊治的认识[4],同时有利于学生从老专家、老教授身上学习有益的临床思维和临床经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专业知识

在呼吸科实习时间不长,接触的病例有限,单纯靠查房所见,往往会遗漏一些典型的病例、体征、影像学、病理资料。如果每次仅针对呼吸科实习同学开展讲座,听课人数过少,不利于充分利用时间,如果能够在整个内科实习的时间联合其他科室老师一起针对内科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每次常见人数10-20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到呼吸科应该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机械通气、抗生素临床应用、常用解痉平喘药物、GOLD、GINA等方面,针对呼吸常见疾病、重要检查项目、基础知识开展专题讲座,提高相关知识。

4充分利用PACS系统等教学资源进行影像、病理教学

呼吸内科实习的另外一个难点在于胸部影像学的学习,这需要解剖、生理、影像、临床等多方面知识的结合,而且需要对实物的观摩,我院近年新建的PACS系统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利用这种系统老师在任何一个终端都可以及时浏览患者的胸部影像图片、病理图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图片,又能够按照疾病种类随时调阅并向学生讲解,方便学生理解原本枯燥、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影像学描述,增加感性认识。此外,选择典型病例制作教学媒体,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复习。

5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组织读书报告会,培养文献检索分析能力

循证医学(evidencedbasedmedicine,EBM),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概念和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医疗决策应在现有的最好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做出。八年制医学生大多具备一定文献检索能力,主动学习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在他们出科前1周,可以根据病区病种和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对每一批学生布置论题,也可以由学生自行设计,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医学文献,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写出读书报告,组织读书报告会,请老师讲评,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教会他们怎样提出一个可回答的临床问题,怎样利用学过的文献检索查询最新、最好的解决方法,并对获取的信息按照EBM标准进行评价,怎样用评价结果解决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将检索结果与病人的病情结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医学期刊是医学科研、临床经验的载体,能及时反应医学研究的新进展,指导学生阅读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医学期刊,尤其推荐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进修查房等栏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大有帮助[5]。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为探索适合我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防治模式,科学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工作,赤岸镇2010年通过农民健康体检、基线调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对我镇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进行了评估,现将社区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查阅:查阅当地政府统计年鉴及各分类年鉴、卫生部门疾病和死亡登记系统,收集社区人口、疾病和死亡资料。

1.2 现况调查:于2011年5月1日―6月30日,通过责任医生对辖区内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上、有正式户籍的3000名居民进行慢性病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其中男性1419名,女性1581名,占社区同质人口的13.16%。

1.3 数据处理与分析:所有数据采用统一编码,应用EXCEL进行录入,经计算机和手工逻辑查错,再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

1.4 质量控制:选择卫生系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对问卷的填写进行统一培训,所有调查问卷经过现场审核和纠错;由专业人员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所有仪器经过校准,体格检查、样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采用统一的标准,并进行现场监督和指导。

2 一般资料

2010年全镇常住人口38662人,其中农业人口37027人,占总人口的95.77%;男性19826人,女性18836人,男女性别比为1.05;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12.28%。

3 流行病学诊断

3.1 社区居民死亡情况:2010年全镇共死亡232人,居民总死亡率为6.0‰,男性死亡率6.65‰,女性死亡率5.47‰。社区居民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合计占总死亡数的81.03%。男女前五位死因中均有4位为慢性病,4类慢性病死亡人数分别占男女总死亡人数的69.78.11%和50.05%。赤岸镇社区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和死因构成见表1。

表1 2010年赤岸镇社区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和死因构成

顺位 男性 女性 合计

死亡原因 死亡率(‰) 死因构成(%) 死亡原因 死亡率(‰) 死因构成(%) 死亡原因 死亡率(‰) 死因构成(%)

1 恶性肿瘤 2.67 41.09 脑血管病 1.48 27.18 恶性肿瘤 3.43 29.31

2 脑血管病 0.96 14.73 损伤中毒 0.90 16.50 脑血管病2.37 20.26

3 呼吸系统 0.71 10.85 恶性肿瘤 0.98 14.56 损伤中毒 1.41 12.07

4 损伤中毒 0.55 8.52 心脏疾病 0.80 11.93 心脏疾病 1.16 9.91

5 心脏疾病 0.50 7.75 呼吸系统 0.42 7.34 呼吸系统 1.11 9.48

3.2 主要慢性病流行情况:调查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7.13%,糖尿病患病率为2.91%,35岁以上居民冠心病和痛风的自报患病率均为0.6%和0.1%,脑卒中的自报发病率为0.8%。随着年龄的增长,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4 行为与环境诊断

4.1 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社区内35岁以上居民目前吸烟率为24.77%,男性吸烟率50.74%,女性吸烟率1.45%,男性远高于女性;男性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4.63支,女性平均为6.91支;调查居民被动吸烟率为37.80%,女性高于男性。35岁以上居民目前饮酒率为42.35%,其中男性饮酒率68.56%,远高于女性饮酒率18.85%;饮酒者最常喝的酒是啤酒,其次为黄酒、白酒和葡萄酒。

绝大多数(占94.20%)居民从事轻、中度职业性体力活动,从事重度体力活动的占5.63%,极重度体力活动的占0.17%;调查居民日常出行方式主要为乘车(占34.93%),其次为步行(占21.47%)和骑摩托车(占19.33%),有12.60%的居民平时基本呆在家里;居民有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35岁以上居民主动性体育锻炼率为50.43%,其中每周锻炼5次以上者占7.34%,3~5次者占0.60%,大部分在2次以下(占92.06%),参加锻炼者平均每次锻炼时间为9.38分钟。

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动物性食品所占比例较高,蔬菜奶制品摄入不足,盐分含量高。调查居民高盐饮食比例为13.82%,主要烹调用油为动物油的占11.80%,经常吃肉类食品的占34.93%,常吃肥肉的占7.00%,经常吃腌制食品的占11.20%;平均每天蔬菜摄入量在500g以上者占39.70%,仅14.70%的居民经常食用奶类食品。

大多数被调查居民觉得日常生活和工作较为轻松或一般(分别占31.60%%和63.60%),觉得生活和工作紧张的占4.80%;49.6%的居民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情绪状态良好,48.4%状态一般,认为状态不好的占2%。

35岁以上居民肥胖和超重率分别为3.37%和15.53%,中心性肥胖率(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为27.6%,均为女性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男性肥胖、超重和中心性肥胖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女性则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35~44岁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45~54岁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各年龄组中心性肥胖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见表2)。

表2 社区居民肥胖、超重和中心性肥胖分年龄别、性别流行情况

年龄分组 肥胖率(%) 超重率(%) 中心性肥胖率(%)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男性 女性 合计

35~44岁 6.38 3.23 4.29 15.96 18.82 17.86 23.40 30.65 28.21

45~54岁 1.79 4.17 2.88 11.60 21.88 16.35 19.64 36.46 27.40

55~64岁 2.96 3.81 3.33 9.63 24.76 16.25 19.26 48.57 32.08

65岁以上 2.27 3.57 2.94 7.58 15.71 11.76 17.42 28.57 23.16

合计 3.17 3.6133.70 10.78 19.73 15.53 19.66 34.72 27.60

4.2 居民健康相关行为: 调查居民中有90.60%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日常饮食比较清淡的居民占43.50%。3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48.30%,药物治疗率40.70%,非药物治疗率为7.92%,控制率12.51%,其中低年龄组人群的知晓率和服药率明显低于高年龄组,是干预的重点人群;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为29.00%,非药物治疗率6.03%,药物治疗率21.76%,使用胰岛素率0.20%,控制率18.53%,年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

5 教育学和组织诊断

5.1 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社区居民高血压防治相关知识较为匮乏, 42.43%被调查者不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能正确说出健康成人每日食盐适宜摄入量的占70.27%,社区居民对高血压并发症和危险因素有一定的认识,回答正确率在50%以上。

社区居民对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较高,此次调查居民只有2.70%未听说过糖尿病,对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相对较低。

6 社区诊断小结

6.1 慢性病已成为赤岸社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分析表明,赤岸镇社区居民前五位死因中包括了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和心脏疾病四种慢性病,将近70%的居民死亡是由慢性病造成的。由此可见,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赤岸镇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高血压患病率高,又是其它一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该社区首要的健康问题。

6.2 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匮乏、行为和生活方式不良是主要危险因素: 赤岸镇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被调查居民受教育水平99.57%都在初中及以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慢性病防治的知识水平。本次调查发现,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还比较低,对疾病的健康危害和危险因素缺乏清醒的认识,再加上居民生活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膳食结构不合理、超重、肥胖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在社区中流行,是赤岸镇社区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提示了今后开展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工作重点。

6.3 现有环境支持体系存在不足: 本次基线调查约40%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了降压药物,非药物治疗率还不到8%,仅12.51%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35~44岁低年龄组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仅相对于高年龄组的一半左右;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虽然好于高血压,但仍有80%以上患者的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服用降糖药物的仅21.76%,采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仅6.13%,近71%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患者,说明群众尚未认识到慢性病的危害,现有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体系还存在不足,病人的管理和随访需要规范和监督。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CBE模块化教学模式;西医内科学;理论课;中医院校;教学效果

模块化教学是指在模块化思想方法的基础上,将各学科课程的知识分解成单个知识点,再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专业的能力需要,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使得同一课程能满足不同层次的生源和不同专业方向的要求[1-2]。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CBE模式)是对某个专业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的培训模式,强调相关专业的能力培养、能力训练以及掌握与运用这项专业技能的相关知识与态度的培训。2013年9月我们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西医内科学》理论课程中采用CBE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第二学期参加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西医内科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共102名,其中男43名,女59名,年龄21~2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名),两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其他临床理论课教学进度及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应用CBE模式授课和作业,对照组应用传统模式授课和常规问答题式作业。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CBE模式 ①课程选取及制定教学方案: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循环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血液系统疾病应用CBE模式;制定CBE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案,包括学习目标、课堂教学及操作演示、学生自学及评价、考核、相关知识拓展等。②知识单元整合:按CBE模式的要求对《西医内科学》理论课程各单元进行整合,每个系统开始前及结束后进行纲领性的串联讲解。授课前先介绍前期基础课程的相关背景和解剖、病理生理等基础知识及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授课结束后进行总结、重点和难点的深化讲解,演示临床操作技能;每个系统授课结束后,对本系统内与其他已完成授课的系统有关联的疾病,再进行串联讲解、梳理。③组织培训:组织授课教师系统学习CBE模式的理论,并参照CBE模式的教材范本进行学习和讨论,使教师对CBE模式有一个深刻理解,按其要求进行授课。④作业布置:按照CBE模式的授课要求为学生布置作业。举例:在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课程结束后,布置作业:主诉为“胸痛”的诊断思路。

1.2.2评价方法 学习结束后所有学生进行《西医内科学》理论知识考试,按统一评分标准由教师(未参加CBE模式的培训,也不了解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阅卷,比较两组学生在理论考试中相关章节内容的得分情况及考试成绩。并在教学结束后向CBE模式授课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授课教师和学生对CBE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学生《西医内科学》理论知识相关内容得分及考试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学生CBE模式教学的相关内容得分及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显著性(P

2.2调查问卷结果

2.2.1教师反馈CBE模式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自身思路的整理与备课,在前期和后期的串讲过程中,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2.2学生反馈主要受益于授课前后纲领性的讲授及模块化作业,学生反馈“从来没有这样翻阅过书本”,亦有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完成作业,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满意度调查显示CBE模式的学生满意和基本满意为92.2%,认为CBE模式较传统教学法更利于认知的为90.2%。

3讨论

3.1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理论课教学现状 相对于西医院校,高等中医院校的西医基础课程如人体解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时较少,医学生的西医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西医内科学》是最重要的西医课程之一,其理论课教学具有自己的独特性,须充分进行单元化讲授、整体化归纳、纲领化总结,为临床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2 CBE模式在《西医内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相对于传统模式的优点 传统《西医内科学》理论课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手法较单一,人为的进行专业内容划分,课程设置固定,教学内容受课时限制明显;教学目标流于字面,反馈信息滞后,学生多关注于考试重点。而CBE模式是从临床思维能力出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动态控制;由于CBE模式对知识的重新整合,对单个章节知识进行整合,强调总体思路,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且不受课时的限制。

综上所述,在高等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理论课教学中应用CBE模式,有助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硫化氢;危害;识别;中毒;举措

0 前言

硫化氢(H2S)为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相对密度1.19,熔点-82.9℃,沸点-61.8℃,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由于硫化氢可随水或油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同时,硫化氢还会腐蚀钢材,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硫化氢危害研究和防治措施落实,抑制硫化氢危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

1 硫化氢职业危害

硫化氢在石化行业中的危害主要有三种:易燃易爆、中毒、腐蚀管材。

1.1 易燃易爆

硫化氢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或与浓硝酸、发烟硫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爆炸下限为4.3%(体积),上限为40.0%(体积)。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

1.2 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2000―2011年全国共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60余起,死亡400余人[1],全部中毒事故都有死亡人员。中毒主要有两方面:

(1)血中高浓度硫化氢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受器,致反射性呼吸抑制。

(2)高浓度硫化氢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起抑制作用,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引起细胞内缺氧,造成细胞内窒息。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故最易受损。

1.3 管材腐蚀

含硫油气田的管材腐蚀一直是油气田生产中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2],严重时甚至还会影响现场的生产,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硫化氢腐蚀情况包括:

(1)电化学腐蚀:包括均匀腐蚀、局部腐蚀等,如果介质中含有Cl-、CO2等,会协同作用,加速腐蚀,含有电解质,如水是发生这类腐蚀所必须的条件。

(2)硫化物应力开裂(SSC):在含水的条件下,硫化氢分压大于等于0.0003MPa(酸性环境),金属材料会发生硫化物应力开裂。SSC具有突发性、低应力,易造成管材断裂、爆破的特点。这类腐蚀是含硫化氢气田开发最应注意的一类。

(3)氢诱发裂纹(HIC):在酸性环境中电化学腐蚀后产生的氢原子,在HS-的作用下进入金属内部,在金属内部局部积聚形成阶梯型裂纹和鼓泡。在应力的作用下(如输气管道和压力容器中),会产生应力导向氢致开裂(SOHIC),造成破坏。

2 硫化氢职业危害产生原因

2.1 酸化液使用多

很多以往不含硫化氢的油水井后期酸化措施后发现产生气体含硫化氢,主要是井筒内产生的硫化亚铁垢,遇酸产生了硫化氢。

2.2 修井过程污染

修井作业现场配置的入井液一般没有专门的除氧措施,会携带溶解氧或者有机质而注入地层,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导致地层水“酸化”而产生硫化氢。

2.3 含氧水注入

注水水源含氧去除不彻底,长期注入含氧水,由于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而产生硫化氢。

2.4 培训教育不到位

员工对硫化氢的泄漏渠道、毒理作用、危害严重性存在认识上的不足,个体防护的意识不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2.5 防具使用不合理

要求配备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未布置到含硫化氢作业场所,员工在作业过程中不配戴防护用具或配戴不当。

2.6 监管措施不完善

因早期未发生硫化氢危害,现场没有单独的固定式硫化氢监测及报警装置,也没有制定防硫化氢危害应急预案。

2.7 注水管道沉积淤泥

注水管壁上形成泥质沉淀层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而产生硫化氢。

3 硫化氢职业危害控制措施

通过进行充分的分析验证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每个危害成因采取了不同的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3.1 规范地层酸化、酸洗

严把地层工艺解堵方案审批关,谨慎开展地层酸化、酸洗,研究采用中性解堵剂的地层复合解堵技术,大大减少了入地层的酸量。

3.2 采用注水水源配入井液

采用除氧处理达标的注入水作为入井液,不但确保地层不发生配伍性问题,还有效减少了溶解氧、有机质进入地层。

3.3 回注水取代海水

分离水以及回收污水流量能够及时替补调水不足,有效减少了溶解氧、有机质进入地层。

3.4 开展防硫化氢知识培训

开展全员硫化氢危害及防护专题知识讲座,宣讲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案例教训,在公开栏、会议室、工作场所张贴硫化氢危害知识宣传牌,并在危险点设置警示牌,收到良好效果。

3.5 规范硫化氢防具使用

对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作业人员进行作业。如在巡检过程中感觉到轻微硫化氢气味时,应在安全区域佩戴好正压呼吸器后再进入现场[3]。

3.6 配备便携硫化氢监测仪

对有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场所,应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范》要求,配备便携硫化氢检测仪,完善作业现场安全监测手段[4]。

3.7 开展注水管道冲洗

通过对注水管道用船舶进行热水清洗扫线,如添加一定量的清洗剂或混气效果会更好。

4 危害控制措施实施效果

4.1 杜绝了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

通过开展安全教育,落实《海洋采油厂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并定期开展硫化氢检测、中毒人员急救、防护用品穿戴等演练,在已经发现硫化氢的场所悬挂警示牌,以及规范人员取样、放空必须在上风口,且作业前必须开展硫化氢检测、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措施,今年海上未发生人员硫化氢中毒伤亡事故。

4.2 杜绝了硫化氢或天然气燃爆事故发生

通过开展现场流程、压力容器、罐区动火等安全管理,动火前必须进行液体清扫或气体置换,作业前必须开展硫化氢等可燃气体检测等措施,今年未发生硫化氢或天然气燃爆事故。

4.3 杜绝了管线腐蚀油气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发生

通过加强人员现场巡视,及时开展生产流程、压力容器壁厚监测,以及隐患流程更换治理等措施,今年未发生管线腐蚀泄漏等环境污染事故。

5 总结及今后打算

通过落实《海洋采油厂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定期开展硫化氢检测、中毒人员急救、防护用品穿戴等演练,在已经发现场所挂警示牌,以及规范人员取样必须在上风口,作业前必须开展硫化氢检测、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措施,全年采油平台未发生硫化氢中毒人员伤亡事故。为大力提高平台职工硫化氢危害识别和应对的能力,下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5.1 安装固定式硫化氢现场监测仪

在已经发现有硫化氢危害因素存在的平台等作业现场安装固定式硫化氢现场监测仪,配合便携式检测仪建立硫化氢现场检测档案,掌握硫化氢浓度等危害因素的动态分布图和变化规律,及时掌握工艺措施、生产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等发生变化时硫化氢浓度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2 建立硫化氢作业现场人员健康准入制度

(1)组织可能接触硫化氢危害的员工进行上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伴肺功能损害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绝不允许从事接触硫化氢危害作业;

(2)强化宣教培训,所有在含硫化氢环境中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防止硫化氖中毒知识的教育和气体防护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