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水环境治理思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环境治理思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水环境治理思路

第1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电网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36

[中图分类号]F426.61;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2

随着近年来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电网企业作为传统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成为电网企业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内部控制一词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根据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004年,COSO委员会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指出管理的重点应由单纯的控制转向全面风险管理。且增加了1个目标和3个要素,即在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3个要素是目标设定、事件识别和风险应对。这一框架建立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基础之上,更加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内容,与内部控制的有关概念保持了一致,并且包容了内部控制框架。2008年,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 信息系统环境对内部控制要素产生的影响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系统环境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流程处理和组织结构变化。通过采用计算机的信息化手段,将企业内部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优化,降低了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信息系统对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管理也带来了新的影响。

2.1 信息系统环境对企业的成本产生的影响

伴随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的实施,企业各部门获取信息的成本大幅降低,企业的各级员工对信息的获得能力也得到显著增强,企业管理层获取信息越来越快捷,以往需要通过大量人工操控的工作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由此带来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并使企业的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由于信息化手段促使一部分企业日常作业活动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使企业领导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这种变化,促使企业领导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其直线指挥作用也得到充分体现。

2.2 信息系统环境对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产生的影响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具有开放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企业建设各种信息资源数据库,开放的系统为企业内部员工和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企业各部门可以共享信息资源数据库,信息需求者可以随时获得企业经营的各种业务信息,也实现了企业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处理,企业领导可以随时掌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内部沟通的顺利进行。但是,由于信息系统存在安全性问题,财务信息流动过程中的纸质签字程序和必要的授权控制手段需要根据信息系统的实际重新界定其实施方式,企业的内部控制面临新的问题。

2.3 信息系统环境对企业内部监督产生的影响

按照实施现代内部控制的要求,监督检查是企业内部控制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对企业内部的监督主要检查相关经济业务的健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内部监督的对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重点内容的专项检查、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持续监督等。在信息系统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进行,具有手工控制与自动化控制相结合的特点。因此,相对应的内部监督方式也由以往的人工控制为主转为以信息系统的自动控制为主。但是,如果信息系统本身在设计上不能实现内部控制的要求,那么内部监督将有可能失效,从而造成相应的运行风险。因此,企业应当针对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监督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日常经营的需要。

2 目前电网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 内控制度的健全度和执行力不够

目前,相当部分电网企业较多关注生产管理,对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等不够重视。与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内部控制体系要求相比,目前电网企业的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不高,部分企业部门在内控体系的运行中还存在缺位越位并存的现象,导致电网企业整体存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现象。从电网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置来看,其大部分采取下属公司直接套用采用上级单位管理体制的做法,内部控制机制未能与企业经营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未形成对企业内部业务的全过程实时监督,无法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无法对企业管理层提供对企业整体经营以及战略规划决策完整、高效地支撑。

2.2 业务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脱节

尽管目前电网企业基本上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业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但两者在开发、应用和维护上相互脱节。电网企业实施业务信息化,往往注重业务需求能否实现,而忽视了业务过程中的内部控制能否实现,特别是各大业务应用系统开发出来的软件未给财务、审计等内部控制工作留有接口。这种信息系统之间的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内部控制工作发现信息系统舞弊的难度。此外,在人员培训上也存在业务系统和内控系统的脱节,往往注重业务系统操作和使用,而忽略了对财会、审计人员的培训。加上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不仅要求财会、审计人员具备电网业务知识及财务、会计和审计经验,还要具备软硬件、网络、数据库、项目管理、系统维护及信息安全等信息化相关知识,由于相关培训工作的脱节,导致电网企业内控人员目前的业务素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要求。

2.3 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内,因此,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就成为内部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由于电网企业多样化的经营业务及复杂的信息系统,会造成某些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实现共享,有些财务软件所需要的配置与信息系统软件的环境不相符合,这导致企业的相关信息容易被窃取,或对数据进行操控,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一定风险。此外,内部控制各要素的数字化也使各种业务信息容易伪造,企业财务、会计等内部控制资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3 信息系统环境下电网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对策

3.1 优化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信息系统环境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系,这一体系主要包括软件、硬件、业务规则、企业人员及数据库等,在数据处理的各环节中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自动校正、执行并完成数据传输的反馈工作。

3.2 做好信息系统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

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既是电网企业业务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电网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对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为确保电网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避免网络病毒、黑客入侵等诸多不安全因素带来的系统安全风险和隐患,具体可以通过采取人员控制、访问控制、身份甄别、数据安全级别及环境保护措施等各种安全管理措施来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

3.3 提高财会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企业的财会人员除具备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外,还要具备较强的内部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合理运用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对电网企业实施内部控制。首先,电网企业要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传授其计算机操作和信息系统管理知识,让财会人员可以熟练使用信息系统对企业财会信息进行管理;其次,电网企业要提升财会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加大对信息系统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管理和内部控制培训,使财会人员在主观上有自觉实施内部控制、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只有切实提高财会人员的内部控制能力,才能对企业的会计内容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

3.4 切实推进信息系统审计工作

从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施方式来看,不管是由电网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是第三方来执行,关键是要制定合理的内部控制措施,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漏洞,提高电网企业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流域环境存在的问题

    在点源污染方面,上游的矿业污染、中游的乡镇生活污水和畜牧业排水和城区的工业企业排水以及居民区排水所造成的污染最为突出。矿业废水年排放量达30余万m3。城市4条小河承纳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数量较大,污染严重,其排水最终汇入黄柏河干流,严重污染干流水体。在面源污染方面,主要表现在生活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在内源污染方面,由于黄柏河下游区段受葛洲坝回水的顶托呈滞流状态,库区的悬浮物质易在此处沉积,此段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在3%以上,磷含量在0.2%以上,内源污染成严重。黄柏河支流-城市4条小河污染日趋严重,大量污水汇入黄柏河中,在排污口附近水域形成污染带,加剧了黄柏河干流水体的富营养化。流域水资源开发程度高,水循环紊乱,生态环境流量难以保证黄柏河流域于上世纪90年代基本完成全流域的开发建设,流域水力资源开发程度已达63.7%,建成的大中型书库有13座。由于工农业、电力用水,经黄柏河干流的水量急剧减少,生态环境用水量不足,黄柏河东、西支流和干流均有断流的现象。水土流失、生态退化流域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水土资源过渡开发,河流岸线资源和水面被侵占,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流域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减弱,导致流域生态退化问题。少数地方无序开发矿产资源,使地质结构破坏,随意丢弃矿渣,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和水环境的污染,尤其是中上游的页岩区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包括城区4条城市小河在内的黄柏河城区段,环境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趋势明显,水生态破坏严重。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治理思路和治理原则流域综合治理的组织实施需要政府的领导、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和实施单位的共同参与,根据《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和黄柏河流域的环境现状和特征,提出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指导原则和思路。黄柏河水环境治理原则是:1)控污截源、减少流域水体污染负荷;2)科学调度、构建良性的水循环系统;3)河道治理,防护堤加固,营造多样性的生态景观;4)长效管理、保证流域水质持续改善;5)普及宣传、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实施思路和理念是: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市民参与、分期实施、注重实效、长期坚持。综合治理对策鉴于黄柏河流域环境问题,在工程技术层面和流域管理上,考虑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解决。1)严格控制点源污染、大量消减面源污染点源的控制是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的保证,通过矿井封堵、尾矿坝工程,进一步治理黄柏河上游的矿业污染[4];建设城镇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截流率,提高城区段水环境质量,改善库区的回水水质。点源治理应纳入治理的重点,是近期流域环境治理的优先项目。面源的控制主要是对黄柏河集镇构建垃圾收集、转运和填埋系统;在农村推广沼气工程,改变农村能源结构,削减农村生活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废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源是水环境治理的关键[4]。2)河道治理,治理内源污染,防护堤整修,提高防洪能力黄柏河夷陵城区和城市4条小河防洪标准低,亟需加固防护堤和进行河道清淤。通过黄柏河小溪塔城区段、城市4条小河清淤工程和防护堤工程,全面削减内源,提升城市河道景观,提高环境质量;通过工程措施、多自然营造技术、亲水构建技术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滨岸生态景观系统,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景观效果[5]。根据底泥的性质确定合理的处置方式,防止二次污染。采取环境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措施治理黄柏河下游顶托河段水体富营养化问题[6]。3)联合调度,保证黄柏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运转的基本流量,根据黄柏河流域水文特征、水生态与水环境特征以及水资源利用情况合理确定生态环境用水量[7],对天福庙、西北口、尚家河、汤渡河等水库和干流进行联合调度,适当增加干流水量,避免河底裸露、河流断流现象,增加其水环境容量,保证水生态系统的健康。4)构建生态防护带,控制水土流失生态防护带是一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同时也是一项水环境保护措施,其主要功能包括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河床冲刷,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利用缓冲带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减少来陆域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河道,形成控制面源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达到保护和改善水质的目的;缓冲带在溪流沿岸构成了一定自然风景线,美化了河流生态景观,改善了人居环境。5)制定长效管理措施,保证流域持续治理和治理效果根据流域特征,制定完整的流域综合治理长效管理体制,已经竣工的项目能够正常发挥功能,保证设施的日常管理,促进流域治理的持续性。

第3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建设“滨水宜居新城”须大力改善水环境

日前,10余名全国水环境治理顶级专家“论剑”通州,共同为治理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支招。在听取了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改善总体方案编制单位――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汇报后,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室、中科院生态中心以及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近10家权威单位的全国水环境治理专家纷纷发表观点,为方案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经讨论,专家们形成论证意见,一致认为改善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不仅对提升通州整体形象和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意义重大,且对北京市总体规划全面实施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示范作用。对于已制定的《课题建议方案》,专家们认为,该方案目标明确、内容完整,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课题成果为水环境改善提供了总体思路及技术选择方案。同时,专家们建议,应继续对方案进行多目标的情景分析,提出更加优化的总体方案,并表示,将全力支持通州改善水环境,集中智慧力量,共同完成、尽早拿出优化方案。

在新城区建设如火如荼进行时,改善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是当务之急。运河城市段是未来通州新城核心区域,“十一五”期间,通州将打造集旅游度假、商贸金融和文化创意于一体的运河核心功能区。自2004年起,历经两年多不懈努力,通州高质量完成了运河河道治理、两岸景观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将原河道从90米拓宽至200米,两岸已构成了靓丽的城市景观。但由于通州处于全市水系下游,近年来,运河主要水源河――温榆河、通惠河污染较大,直接影响了运河城市段水质,如今,劣五类的水质和周围靓丽的景观环境很不协调,如不尽快改善将阻碍新城区建设发展。

为此,由通州区科委、区水务局牵头,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专家经详细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北运河通州城市段水环境改善总体方案。此次座谈,方案获专家肯定,并初步确定在进一部优化、完善后于明年组织实施。此次水环境治理,通州区委、区政府的目标是:力争利用2―3年时间,使北运河城市段河流水质由劣五类达到观赏性河道类水质标准,水体清澈无味,透明度达到50-60厘米。“到时候,运河水不再有臭味,水里能养金鱼。”通州区水务局总工程师金建华说。

截污治污、科学调度、生态治河

根据综合方案,北运河通州城区段将在逐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前提下,采取局部和有限措施改善水环境。总体思路是:坚持截污治污、科学调度、生态治河,采用强化水处理或高品质再生水补给等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北运河通州城区段水环境改善。

据了解,截污治污,就是通过截污或建设分散污水处理设施,控制通惠河和北运河干流段的污染。如将在北关闸河道内取水进行深度处理,达到环境用水标准后再排入运河城市段,其余河水通过新建或者已有灌渠导流至潮白河和北运河下游。或者,从高碑店湖取水,利用高碑店污水处理厂高品质再生水,通过管道引入运河城市段。

第4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伍家岗区是湖北省宜昌市下辖区,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北岸,共有长江一级支流两条。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省、市各级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实施方案,伍家岗区积极行动,坚持用伟大的心态做小事,深入推进辖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辖区两条共13公里不达标水体经过系统的治理,已全面消除黑臭,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公众满意率达90%以上。

一、高位推进、部门联动、合力攻坚

一是科学决策部署。2016年,伍家岗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由县级领导担任河长的“河库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截污后治污、先功能后景观、先源头后中心城区、先建设地下管涵后建设护坡绿化、先建主管网后建支线管网、先治理点源污染后治理面源污染、先治理人口稠密河段后治理周边区域”的“八先八后”原则,进一步修改完善治理方案,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工程,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二是统筹协调推进。伍家岗区采用“一线工作法”,对辖区运河、柏临河采用徒步方式全线实地踏勘,编印《伍家岗区柏临河黑臭水体“一水一策”整治实施方案》、《伍家岗区运河黑臭水体“一水一策”整治实施方案》,并对方案中的任务进行分解,逐年编制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清单化、动态化管理。

三是上下联动落实。市区两级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切实发挥参与作用,研究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具体办法,通过整合资源,分头推进,形成合力。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带头,各班子成员负责做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深入调查研究,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区住建局结合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和海绵城市理念,精心组织谋划了一批截污、控污工程项目,完成了沿线13处非法排污口整治,彻底清除了河流沿线点源污染。区环保局定期对辖区主要监测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先后对辖区4家企业进行查处。区农业农村局将两条河流纳入河长制管理范畴,对河流沿线排口进行核查,逐一登记建档。区城管局不断加大管网摸排力度,先后查清错接、混接管网103处。伍家乡政府在上级部门划定禁养区域以后,积极行动,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在落实沿河500米禁养的基础上,主动自我加压,进一步扩大禁养范围到沿河一公里,截止2018年,两条河流域禁养工作已全面完成。

二、聚焦重点、因河施策、初见成效

一是强力实施控源截污。2017年以来,伍家岗区共新建截污管网4公里,配套建设一体化提升泵站1座,将13个排污口污水收集进市政管网,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新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6座,对暂未建设截污管网的支流沿线农村分散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后就地集中处理、达到一级A标准后排放;关闭畜禽养殖场156处,河流沿线禁养区范围内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二是同步推进内源治理。2017年以来,伍家岗区完成河道疏浚9公里、清淤4.1万方,有效降低黑臭水体内源污染负荷。同时,各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环保巡查责任管理考核办法》,各村(社区)落实至少1名环保专职巡查员,政府按每人每年1万元工作经费予以补贴。

三、紧盯目标、持续发力、长制久清

一是聚焦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推进流域治理和岸坡景观建设。今年,伍家岗区将加快完成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竣工验收及移交,对辖区地下管网复杂、图纸资料缺失的重难点区域进行详查并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和市政府与三峡集团签订的“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理清思路,规划实施一批高质量的污水厂网提质增效工程和生态修复工程。

第5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保护与治理;对策

O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Wang Xiao1,Sun Ren-zhuang2

(1.Xiuyan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Xiuyan Liaoning 114300;

2.Xiuyan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Xiuyan Liaoning 114300)

【Abstract】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water pollution in rural governance, and actively improve rural water environment! Solving urgent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n rural water!

【Key words】Water environment;Problems;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水既是生命之源,又是农业之本。我县共有乡镇(区)26个,村民委员会201个,自然屯2144个,乡村人口达42.01万人。近几年来,农村水环境状况存在恶化趋势,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对粮食造成减产,而且成为居住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生命与健康的“隐形杀手”。农村水环境日益恶化问题警示人们:解决农村水环境恶化问题刻不容缓!

1. 农村水环境恶化的主要问题

1.1 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直接影响水环境的水量和水质,主要集中在:

(1)侵蚀泥沙本身就是非点源污染物,造成江河湖泊泥沙淤积,水体浑浊,降低了江河湖泊的防洪泄洪功能。

(2)侵蚀径流和泥沙携带大量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环境恶化。

(3)由于侵蚀泥沙和所携带的化肥、农药、病菌等污染物的进入,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长。

1.2 旱涝灾害。

我县自然灾害频繁,降雨量的70%主要集中在汛期,而且年际丰枯变化很大,容易形成非涝即旱、旱涝交替发生的局面。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旱、涝、洪水等所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以及破坏程度在明显加剧。枯水季节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在河槽内积蓄,而到汛期雨洪而引发大部分支流积蓄的劣质水、污染水集中下泄,使干流和沿河湖泊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污水的下泄还导致沿河的城镇供水和下游湖泊渔业养殖遭受影响。

1.3 饮水安全。

农村饮水主要是指农村和乡镇居民生活用水。我县农村饮水困难有两种类型——缺水型和水质型。缺水型标准主要有二种形式:(1)水源性缺水,(2)季节性缺水;而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受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影响的饮用水源,以及人为因素导致水源污染等。

2. 农村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

(1)根据水利部和国家环保局的有关政策,确定21世纪初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为目的,使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并重,结合农村的资源优势、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状况,加强水的高效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实施农村废物的资源化和能源化,实现农村社会和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2)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应进行水环境容量研究和核算,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在制定水环境保护措施时,都应该结合自身的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本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才能达到治理和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3. 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对策

3.1 农村水环境保护:包括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水量与水质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弟兄,没有水量,水质无从谈起;离开水质谈水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严格地讲,应当在满足一定水质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水利部《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编制农村水环境保护规划,科学治水,节约用水,维护水体的良好水质,防止水源枯竭,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要加快区域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即水务体制改革,对供水、节水、排水、中水回用、污水处理等涉水事务进行统一管理,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改革的必然趋势。

3.2 加强水土保持是防治水质污染的有效途径。由于侵蚀过程最终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和河流湖泊的破坏。径流中携带的泥沙使水质量退化,携带的养分和农药影响水生物的生长。泥沙是最大的污染物,大部分农业养分和农药随径流而迁移。因此,必须改变没有水土保持措施的传统耕作方式,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泥沙、养分和农药的流失。

3.3 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兴利除害结合,防洪抗旱并举。要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提高水库、蓄滞洪区的运用效益,增加地下水的回灌补充能力,尽可能多的利用洪水,实施地下水的补灌、湿地和水资源的保护。也就是说,人与水要和谐相处,才能保证大自然生态平衡,建设美好家园,享受美好生活。

3.4 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涉及水利、卫生、环境、农业、计划、财政等各个部门,必须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分工协作,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质处理与水源保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农村饮水水质监测,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4. 小结

第6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真山真水到处是,*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当年副总理为*题咏的瑰丽诗篇,已勾画出*山水美的倩影。

在环境治理战略的指导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实践中,在当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浊,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话说:水是城市的眼睛和灵魂。确实.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满生机和灵性,缺少水,便显得单调和乏味,所以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诣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本地城市形象和学竞习争网力。

然而,*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为水浊,水浊是因最近各种污染,致使*河水质大不如前,与真正的绿水常流还有不小差距。本次调查灾相关部门的带领下,深入源头,深入实地,多方检查,寻求良方,同时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联动下,意图全面分析水浊,真正“还美与前”、“还水与民”。

一、*河水环境现状

*河流经*市*区党武乡、石板镇、*乡和*镇等乡镇。在*水库以上河段,由于人口、工业均很少分布,水质良好,属于清洁水平。在*水库下游,由于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两岸和周边地区,因此这一段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机(生活)污染,表现为DO(溶解氧)、总磷和大肠菌群均不达标。结果造成下游的*市中曹水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质属于轻度污染。

为保护*河,近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多次投资,共计1200多万元,建设了贵州省首家生活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2%。为此,*污水处理工程被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评为全国优秀项目,*区的“十大成就”之一。该工程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工艺,处理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截流将污水通过集中沉砂池,机械输入9.5公里的灌渠中进入不同的沉淀池,分别进行厌氧和氧化,经过水产养殖利用,最后作为农灌水排入农作土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其水质达到日本农灌水水质标准。

二、*河环境治理对策

(一)治理目标。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欢”为*河环境治理总目标。河安就是*河防洪设施要全面达到五十年一遇标准,确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达到*河溪水清澈、水质良好;景美就是要进一步抓好*河沿岸景观工程建设,做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欢就是要创造人水和谐环境,使*市民傍水而欢、亲水而乐。

(二)治理思路。*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治标与治本方略兼顾,各相关部门和乡镇联合行动,采取综合措施,落实长效机制,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文溪水环境有明显改善,通过5年整治基本达到治理目标。

(三)具体对策。

1、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包括防洪排涝、污水截流、水质监控以及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水利、建设、环保、创建等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的相互配合与大力支持。目前的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水利主管部门,难免势孤力单。为此建议,一是加强领导,成了文溪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各相关部门和新城区管委会、安文深泽等单位组成,明确各自职责,明确工作计划和任务,相互配合,齐抓共管。二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好整治与管理相脱节的矛盾。由于*水环境管理内容多、任务重,既有堤防、橡胶坝等工程管理,又有蓄放水安全管理和防汛防洪职责,因此建议成立*河环境管理机构(如*河道管理站),确定编制和人员,明确管理的内容和职责,同时县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使管理工作长效有序。三是健全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责任考核与激励机制,明确水利、城建、环保、创建等各相关部门及各相关乡镇在*河环境综合整治与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整治工作协调有力,确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尽快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以推进生态养殖、提高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为目标,集中开展*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和整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20*〕63号)和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环办〔20*〕41号)要求,按照省政府《"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有关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的部署,对*河上游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治。总的整治思路是“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整治一批”。

3、切实加快污水截流管网建设。主要有以下四点建议,一是考虑到*河水质生活污染比重较大的实际情况,建议加大生活用水特别是餐饮及休闲服务业用水中水污染治理成本在总水价中的比重,通过提高使用成本,提倡节约用水,控制水资源使用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二是建议加快老城区污水截流管网改造。按照老城区管网改造规划,逐步健全污水截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确保工业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区区河道,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努力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率。三是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考虑到县城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新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成本等方面因素,结合今后磐安至深泽段公路的改造,因此初步建议深泽和新城区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台口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4、重点加强污水排放监控。一是要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握好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加强对列入淘汰目录中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化工、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及时责令停业、关闭或搬迁。注重以水定项目、定地点、定发展,实施水环境保护一票否决。二是要加大现有污染企业的治污力度。严格污染企业设备淘汰制度,定期检查、公布污染企业被限制或禁止生产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使用期限,加大对严重超标排放污染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力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要下决心“关、停、并、转”,从严控制文溪沿岸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总量。

5、稳步推进文溪防洪工程设施建设。一是针对城区堤防建设需求,分清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建一段成一段,稳步解决防洪安全问题;二是尽早实施小岭坑口橡胶坝和下宅桥橡胶坝改造工程,使城区河道全部得以绿水环绕;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文溪安保设施,完善警示提示标语,及时补充沿溪救生设备,打造好人水和谐环境。

三、总结

很难设想,如果没有*,有人间天堂之誉的*还会那么旖旎多姿;同样难以想象,如果没有*河,被赞为高原明珠的*还会这样妩媚动人。

*河的现状虽令人担忧,但前景仍十分看好,首先该河上下落差大,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每年的山水足以对河流进行清洗,特别是夏天有很强的自净能力。

第7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关键词:自然补水系统;水环境;水环境治理;应用效果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建造和人类生存的必要保障。无论何时,当人类在索取自然水资源时,都会着重思考各种活动会对自然水资源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什么影响。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的水资源不但给予了人类的生存繁衍的资格,还为人类社会不断繁衍发展来的种植农作物、城市道路建设、发电、国防要素等众多角度的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给出了希望。自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进步,各种先进技术不断被研发应用,使得人类对自然水资源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和使用方式越来越多,过度的水资源使用使得大自然的再生能力赶不上人类的使用速度和污染速度,大自然中可使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且自然生态环境也开始出现恶劣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便,甚至是严重的江河水位下降、地下水源不足、水体污浊、频发洪涝等等自然灾害问题,以往发生的各种严峻问题都在警示着人类,使人类开始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类必须与自然协调发展。

1自然补水系统现状概述

1.1我国水环境现状

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使得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进步,而各种先进技术的出现,也使人们将水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和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得以实现,但人类繁衍过快使得地球人口过多、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所需的自然水资源越来越多,导致地球上的水资源出现不足,并且人类的过度生产、开采使得自然水资源不断被污染,给人类社会同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人类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类只有与自然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人类可以持续繁衍下去。

1.2生态补水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社会学者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对生态补水进行深度研究,并且成果显著。20世纪末期,俄罗斯在国家的领导下修建了伏尔加格勒大坝,并且国家规定相关部门要时刻关注大坝情况,要以每年的俄罗斯国民经济趋势和汛期坝内水量相结合来模拟每年春汛时大坝开闸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提前防护措施,保证产卵鱼塘和新耕种的农作物不被大水冲毁。田纳西河某地区的管理部门对其管理水库的放水量进行了改进,通过增加放水量来增加下方河流的水量,改善下游地区水位低的局面。在澳洲地区,政府对自然环境中的水环境要求格外严格,境内所有区域都要按时检查上报所处地区的水资源环境质量,并且澳洲政府出台了多种有效的自然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环境治理的方法。相比于国外,我国由于国情原因,对水资源治理的研究时期要远远落后于国外,21世纪我国才逐渐开始了水资源治理的研究。环境研究专家张丽[1]以蔷薇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并得出了“垂直流水平流”的水环境修补策略,该策略的提出一经试验即产生了很高的效果,对于环境治理和经济收益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四川工学教授罗红兵[2]将景观水法和一维水量水质模型进行融合,从中计算出河道的水量情况和需要补水的水量。赵世付[3]将安徽省作为自然水资源研究的目标,对安徽省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城市生态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做出了详细分析,提出用河水补充城市内部水源的方法。同时,他提出使用因地制宜的补水方案,要根据不同年份的农业需求进行计划补水。卓俊玲[4]和同组研究人员对黄河的河口处湿地进行了虚拟建模,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建立了适合黄河的河口处湿地的自然补水体系,并且搭建了河口湿地自然用水的模拟体制和批准补水的管理制度。冯亚辉[5]协同组研究人员深度调查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剩余水量补进白洋淀地区的可行性,并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出了多种线路预算,最终选取了最优线路,提交给当地政府。在社会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我国吸取了大量的有效建议,并实际展开了大量的生态补水工程,如远距离调水进行补水的庞大工程,从而对远离自然水源的地区进行有效补水,达到养护当地生态的效果。

2我国执行的补水思路

我国当前国情倡导我国社会应构建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水资源使用方式,要构建和谐的人水协调发展模式,使人类社会和自然水环境可以共同良性发展。在城市中使用污水资源再利用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城市地区水环境,并且城市中的污水在处理过后可以将水质调整到可用范围,而且净水成本低廉。面对我国当前水资源匮乏,各地区河流出现干枯现象,自然水环境日益恶劣的局面,采用生态补水工程可以有效利用工程施工调水补足水资源匮乏地区的需求量,使受补地区水资源处于一个平衡的阶段,通过养护使其重新生成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由此可见污水资源再利用和生态补水均是符合我国持续发展道路的补水方式。

3自然环境中水资源评价特点

3.1使用的多样性

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用途是相当广泛的,不仅可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供水,而且还可用于发电、水运、水产、旅游和环保。在各用水户中,有的是消耗性用水,有的是非消耗性用水,只要合理安排,就能一水多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3.2水资源补给循环性

自然环境中的水资源在开采取用后,能够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补给,然后被开采和消耗,再得到补给和恢复,这种循环不止的规律,是水资源最重要的特点。但从水量平均的观点来看,多年平均取用量一般不能超过多年平均补给量,否则将给自然环境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在对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时,尤应注意。水循环过程是无限的,但年取用水量是有限的,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并合理地利用水资源。3.3不可替代性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得以发展的物质资源,是任何一种资源都无可代替的物质。

4补水系统中的污水资源再利用和生态补水的作用

在当前人类社会活动不断丰富的时代,在无节制的水资源消耗中,自然水资源已不再富足,持续的水环境恶化导致人类与水资源环境的矛盾迅速加剧,水环境的恶化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当前,世界各地的水域河流均有断流、枯竭现象出现,生态水体质量日益变差,污染越来越严重,自然生态系统愈加恶劣。文章研究的补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水环境的质量。在补水系统中有着很多补水途径,最常用的就是污水资源再利用和生态补水[6]。

4.1污水资源再利用的现状及作用

污水资源的再利用就是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和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后,使处理过后的废水达到国家规定使用的水质量指标,重新投入生活使用。在当代自然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进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方式对当前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具有突出的改善作用,可以阻止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生态继续恶化的趋势,是城市水环境得到改善,这对自然生态中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有着重要作用,这项技术也被社会专业人士广泛钻研。当前,污水处理再利用技术可以做到将处理过的废水对城市内的绿植、公园、人工湖、河流等方面进行补水,并且经过处理后水质达标的水资源还可以用于洗车、清洁路面、浇灌路边植被。但我国对于废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研究的大方向一直放在生活废水和工厂废水的回收处理上,而对于大环境方面的生态补水的研究却没有较大进步,技术还不成熟。

4.2生态补水的现状及作用

补水系统中的另一种生态补水方式是利用工程施工将富足地区水资源跨远距离输向需要补水的地区,补足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生态用水,遏制水资源匮乏地区的生态继续恶化的趋势,通过养护使其重新生成自然调节的能力,养成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这种方式对于自然生态中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具有显著的战略性作用[7]。我国当前研究开发出的生态补水手段有污水资源再利用、河流跨距离调水、人工水库引水、利用降雨等方式。

第8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关键词:沿海开发;水利建设;思路;任务

1引言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标志着正式将以连云港为龙头的江苏沿海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该规划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强化水资源供给、提高防洪保安能力等方面作出重点安排,充分体现出水利对于沿海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支撑和保障作用。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为连云港市沿海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2基本概况及沿海开局

2.1基本概况

连云港市位于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濒临黄海,介于东经118°24'~119°48'、北纬33°59'~35°07'之间,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东与朝、韩、日隔海相望;北与山东省毗邻;西、南与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市接壤。市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丘陵、山地、水库、洼地、滩涂等。现辖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四县和新浦、海州、连云三区以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9年全市总人口490.64万人,土地总面积7499.91km2,其中耕地面积3861.07 km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41.13亿元,人均GDP为21144元,财政总收入232.32亿元,一般预算内收入90.21亿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1元。

2.2沿海开局

⑴城市布局。连云港市拥有沿海、沿陇海铁路以及提升长三角洲地区整体实力、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等地理区位优势,海陆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发展潜力大。连云港市城市发展定位为我国沿海中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际性的港口工业城市和现代化的滨海旅游城市。城市发展向东部滨海地区拓展,形成“一心三极”的城市发展布局。“一心”即连云新城,“三极”分别为新海城区、南翼城区和赣榆县城。

⑵港口布局。连云港港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可布局建设30万吨级深水航道和码头。按照“一体两翼”的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由连云港区、南翼的徐圩港区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港区和前三岛港区,共五大港区组成。

⑶产业布局。依托深水港口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沿东陇海产业带和沿海产业带一纵一横“T型”布局,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型临港产业、海洋特色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等循环经济,以徐圩新区为重要节点,集中布局石化、钢铁、IGCC和现代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推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开发。

3水利现状及沿海开发基本诉求

3.1水利概况

连云港市位于黄淮之间、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处淮沂沭泗流域最下游,沂、沭、泗诸水主要通过市境新沂河、新沭河入海,是著名的“洪水走廊”,汛期需承受上游7.8万km2集水面积的来水,多年平均过境水量达60.5亿m3。多年平均降水量906.5mm,近70%集中在5~9月份,雨洪基本同期相遇,本地地表水资源量为19.1亿m3。同时居全省江淮供水体系的最末端,近年来每年调引江淮水量约11亿m3,年均用水量约25亿m3。目前除农灌高峰期外,全市用水供需基本平衡。

全市水系河网稠密,水库分布较多,水利工程体系庞大。现有水库146座,库容总量约12.48亿m3,其中大型3座,中型8座,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最大人工水库。主要河道120余条(堤防705km),其中流域性河道3条(新沂河、新沭河、通榆河),区域性骨干河道18条,共有近20条河流直接入海。另有大中型涵闸66座,大中型抽水站14座,达标海堤141km,十万亩以上灌区7个等。基本形成了防洪、挡潮、排涝、灌溉、降渍等五大水利工程体系。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防洪除涝标准偏低

目前流域性河道新沭河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区域性河道防洪除涝标准不足10年一遇,地方骨干河道多数未达标,部分中小型水库和水工建筑物尚未除险加固。市区三面高水合围,一面顶托,雨洪和经常同期相遇,极易因洪致涝。全市整体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除涝标准不足10年一遇。

3.2.2水资源供给能力不足

本地淡水资源匮乏,缺水矛盾突出。城乡用水大部分依靠调引江淮水,中心城区现状水源单一,缺乏备用水源和应急保障。市域地表拦蓄能力不足,来水量受季节性、区域性影响明显,雨洪资源利用率低。受地质构造等影响,地下水难以作为备用水源。现状城乡用水存在结构性问题,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70%以上。西部山丘区和部分沿海地区等尚无水量保障。总体用水水平和用水效率不高。

3.2.3水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河道水质不稳定。市域城镇生活污水、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全市总体水功能区水质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量超过允许可开总量,已引发地质环境问题。

3.3沿海开发对水利基础设施保障的诉求

⑴防洪安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了连云港市易旱易涝,易受台风暴潮袭击。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大潮、过境洪水等多组合影响。目前全市防洪除涝和防风暴潮工程体系虽已基本形成,但总体标准较低,现有防洪标准在沂沭泗流域和全省中最低的现实状况,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提高防洪排涝和抵御风暴潮的标准,完善防洪防潮减灾体系。

⑵水资源安全。连云港市水质型和水源型缺水特征较为明显。目前正在实施的第二条送水线路-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已于2010年实现通水目标,但仅为“相机供水”,来水水量水质保证率不足。根据有关专题研究成果,全市总需水量在一般干旱年(P=75%),2012年约为31亿m3,2020年约为43.53亿m3。现状淡水资源供给量和保证率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港口建设和临港产业开发加快推进,淡水资源需求量将在短期内激增,需加快实施水资源增供和完善工程,扩大水资源配置和供给保障能力。

⑶水环境安全。受水体污染 及人为因素影响,全市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较突出。境内河海相连,污染物随河入海,导致近海水域水污染日益严重。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程度的不断加剧,需切实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力度,改善水生态环境。

4建设目标

4.1总体目标

以服务沿海大开发为中心,发展安全水利,着力加强重点区域治理和城镇防洪建设,提升洪水调度和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发展资源水利,加快跨流域、区域水资源骨干工程建设,完善输配水网络,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环境水利,加快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继续加强河库管理与保护,持续开展城乡河道整治;发展民生水利,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基本建成与淮沂沭泗流域相适应的区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基本建成与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求相适应的区域水资源供给体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保护体系,提高水生态环境保护能力。

4.2主要目标

4.2.1防洪减灾

到2015年,流域性河道防洪标准全面达到50年一遇,海堤防潮标准全面达到50年一遇,市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到2020年,沿海新开发港区港城和临港产业区海堤防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及重要乡镇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排涝标准,区域骨干河道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以上,城市重要河道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

4.2.2水资源配置与节约用水

到2015年,通榆河供水线向连云港市相机供水50~30m3/s,淮沭新河供水线新增年供水量5亿m3;到2020年,通榆河实现常年安全稳定供水,建成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基本解决沿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水需求。城乡供水保证率要进一步提高,力争万元GDP用水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成效。

4.2.3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到2015年,全面解决省核定内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82.16万人的用水问题,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左右;到2020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城乡和沿海地区供水安全基本得到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地下水严重超采基本遏制,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5主要建设任务

5.1加强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建设

⑴积极开展区域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进行重点易涝洼地治理,逐步建立与流域防洪相适应的区域防洪减灾体系。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分批分年度完成灌河、龙梁河、龙王河、五灌河等重点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实施沂南、沂北等地区骨干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洼地治理,重点推进蔷薇河流域、善后河流域、盐东控制上下游河道等综合治理。完成羽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继续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20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5座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⑵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切实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增强城市防洪减灾能力。港城港区及临港产业区等同步规划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徐圩新区初步构建“三纵八横六湖”的防洪排涝骨干体系,连云新城及临港产业区实施排淡河流域7条骨干排涝河道治理,提高东部城区河道排涝标准。中心城区重点实施云台山景区(科教园区)、新海城区等骨干河道治理和配套建筑物建设,开展山涧沟、截洪沟治理。进一步提高新沭河、蔷薇河、古泊善后河堤防标准。各县城及重要乡镇加快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步伐。⑶完善和巩固海堤达标建设,加强早期达标堤段损毁工程修复。根据港区建设和临港产业开发、连云新城围填等迁移海堤和沿海挡潮闸。适时调整徐圩新区6座挡潮闸(站),徐圩港区占用13km海堤段应按不低于100年一遇标准设防。尽快完成连云新城新海堤填筑、防护工程及新城闸、开泰闸、西墅闸等3座挡潮闸建设。加固灌河堤防和险工段,改造灌河沿线挡潮闸。⑷强化入海河口控导线管理,进行入海河口综合治理,保证入海河道的泄洪排涝能力。重点结合区域防洪排涝、洪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等,开展埒子口综合治理专题研究。

5.2加强水资源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

加快完善淮沭新河-蔷薇河、通榆河等骨干调水工程体系,优化市域水资源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着力保障沿海开发水资源供给。⑴完善淮沭河-蔷薇河、通榆河供水线,实现双线供水、五片输水(市区片、徐圩及灌云片、赣榆片、灌南片、东海片)的水资源配置格局。⑵健全上游调水工程体系,扩大调引江淮水能力,到2012年基本实现经淮沭新河年增供水量5亿m3,到2015年前后基本实现经通榆河稳定供水50~30 m3/s。⑶尽快建设徐圩新区送水、开泰河整治、灌北干渠整治、五灌河整治等港城港区和临港产业区输水支线工程,完善沿海地区输配水网络。⑷新建东温庄水库、临洪河河川水库、蔷薇湖、锦屏生态湖、徐圩新区湖群等沿海平原水库,论证埒子口水库、龙沟湖(盐东控制以下)、新沂河河川水库的建设可行性,增强调蓄能力,增加备用水源,并充分利用现有水库引蓄并举,改善沿海地区供水条件。⑸继续实施丘陵地区水源工程建设。⑹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完善应急供水保障机制。

5.3加强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建设

⑴加强污染严重河库水环境的监控与治理,全面落实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湿地的保护。⑵严格落实《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加强水源地保护。⑶建设蔷薇河、通榆河等清水通道。进一步完善蔷薇河送清水工程,扩大新沂河尾水通道规模,新建淮沭新河穿新沂河清水地涵,新建淮沭新河沂北段截污导流及污水处理措施。进一步完善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加大盐河、烧香河等治污力度。⑷适时调整善后河、烧香河、烧香支河等水源地布局。⑸贯彻实施新《水土保持法》,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山丘区水土流失防治,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6平方公里。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⑹实行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政策,防止地面沉降和咸水倒灌。⑺提高生态处理措施利用水平,改善水环境。⑻加强水利工程调度运用,提高沿海地区的水环境承载能力。

第9篇:水环境治理思路范文

一,工程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大坝安全鉴定之后工程设施维修更新项目顺利完成.在去年11月份第一次大坝安全鉴定结束后,水管局专门成立"大坝机电设施维修更新","工程建筑物维修"工作小组,负责工程设施具体维修更新工作.在局党委的严密部署和督促下,维修更新工作于汛期到来前顺利结束,不但使工程面貌有了全新改观,也为安全度汛打下了基础.二是防汛工作部署严密,措施到位.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抓防汛责任制落实.及时调整三防领导小组成员;从2月23日开始提前安排防汛值班,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重新明确各部门的防汛工作责任.二是抓防汛工作自查及督查.通过工程科自查,局三防领导小组检查,防汛督导组督查等多种形式做好防汛工作.三是抓工程管理制度建设.通过举行防汛应急预案演习,开展制度评议,对原防汛应急抢险预案进行修订.四是抓防汛物资管理.对原三防物资仓库进行了扩大和装修,按要求充实了防汛物资,配备专人管理防汛物资.五是抓工程管理自动化建设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安全生产更加完善.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各部门做好安全工作,并对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思路开展专题调研,使安全生产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三,电力生产取得新业绩.根据电厂运行年限已久,发电设施设备及厂房老化陈旧的实际情况,在抓好正常发电运行管理的基础上,投入专项资金对电厂进行技术改造.目前各项技改工程正顺利进行.今年10月在宁海召开的浙江省水电厂生产技术情报网年会中,电厂荣获了2004至2005年度全省水电厂生产技术情报网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四,水资源治理初显成效.自2004年水库网箱养殖撤除之后,继续采取经常打捞湖面漂浮物,对库区河道两旁环境卫生实行分段清理,每月定期监测水质等方法,大力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根据一年的水质监测结果来看,水库水质在每年5月份及11月份左右发生变化的现象已经基本消失,水环境治理工作已初见成效.

五,内部管理更加有序.首先是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局党委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其次,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结合局管理年活动,大力开展内部管理.首次实施了对中层职位竞争上岗;大力鼓励和支持职工进行学习深造;努力改善办公环境,继续对办公区进行绿化调整,改造职工食堂等等.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二,2006年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促进水库标准化建设.在今年大坝工程设施更新改造基础上,开展工程管理专题调研,查找问题,继续对大坝工程设施进行维修更新,加强防汛防旱工作管理,开展水库标准化建设.

2,加强对电厂的更新改造,努力提高发电效益.在抓好正常发电运行管理的饿基础上,利用枯水季节,合理安排技术改造工作,在技术改造的基础上,实现电力生产的动态管理.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3,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开展安全生产专题调研,分析现状,查找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强化责任制落实,加大对各类隐患的查处,提高预防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率4,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督促林场在职工基本收入稳定的条件下,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在切实履行护林防火等管理职责的前提下,拓展工作思路,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增收渠道,提高收入,不断改善职工待遇,创林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