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职业教育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报告

第1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一、全市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9所,其中,独立建制的高等职业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从城乡分布情况看,城区25所,农村4所;从办学主体看,公办学校(含部门办的)12所,社会力量举办17所。全市共有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所,省级评估合格学校8所。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包括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财会、电子电器、机电、经营、文秘、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机械控制与维修等等。现有在校学生2.875万人,教职工1650人。

二、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职业学校建设速度加快

国家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能积极响应,采取措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桂平市已拥有一所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各有一所职业教育中心,仅有新成立的覃塘区目前尚没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目前,我市中职生均校园面积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97平方米,设备价值1982元,图书16.2册,与标准生均的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20**、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与全日制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分别为0.79:1、0.85:1、0.95:1,基本接近1:1的标准,职业教育规模逐步扩大。

我市第一所独立建制的专科层次高职高专院校——贵港职业学院于2003年8月得到教育部备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结束了贵港没有高校的历史。贵港职业学院现有住校生3150人,教职员工189人。学院设有新老校区。老校区(即原贵港市师范学校)占地面积43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市城北新区,规划用地8**亩。目前,已经征地102亩,并已完成教学科技楼(总建筑面积10183平方米)、学生临时食堂和五栋临时宿舍的建设。20**年10月,学院将全面启动学院教学楼、实验楼、实习实训楼、行政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运动场等十大工程建设,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约8.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将在20**年4月交付使用。

(二)广开办学渠道,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各职业学校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及现有资源条件,开设了一批新专业,促使学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例如贵港职业学院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一个单一的师范学校,建设成为了一个设置有19个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科目涵盖了教育、电子、财经等领域。学院还派出人员深入到高校、企业了解、联系,进一步打开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局面,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与重点高校和发达地区职高开展校校合作办学,建立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培养本科层次的学生和机械维修等紧缺的高职人才;与知名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此外,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和短期培训模式培养了大批新型职业技能性人才。全市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与市内市外100多家企业单位签订了稳定的用人合同,其中,与近70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式”的培养协议,今年“订单式”培养学生3500余人。20**—20**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5000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远远超过应届大学生的就业比例,从而为吸引广大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民办职业学校不断壮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去年全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达3276人,占全市中职招生总数的28%,今年民办学校招生已达6000人,基本与公办职校达到1:1的比例。

(三)增加财政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市政府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在着力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采取措施,逐年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市直公办职业学校的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如下:20**年预算1736.34万元,执行1857.97万元,完成1**%;20**年预算1892.73万元,执行2029。56万元,完成1**.23%;20**年预算2370.94万元,1—6月份执行1402.33万元,完成59.15%;市本级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情况: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218万元,用于职业教育58.21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26.7%;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362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30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35.91%;20**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440万元,用于职业教育193万元,占城市教育费附加收入43.86%。县市区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没有用于职业教育。县市区政府对地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保障学校教职员工工资的发放。桂平财政近10年来投入职业教育的资金总额为2927.4万元,其中2004年423.4万元;20**年596.8万元;20**年737万元;平南县20**年预算安排职业教育经费94万元,20**年1—8月份安排76万元。

(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

全市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1650人,外聘教师12人,其中专业课教育1**2人,具有高级职称145人,中级职称733人,初级职称5**人。其中,贵港职业学院现有教师总数169人,外聘教师12人,其中专任教师l36人,高级职称21人,中级职称61人,初级职称81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研究生学历26人,本科学历137人。市直公办中等职校现有职称13人,中级职称以上111人,研究生毕业或在读研究生7人,本科以上学历159人。这几年,各职业学校通过引进专业课教师、校本培训、派出学习、学历进修、请专家到校指导、聘请兼职教师等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五)加强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劳动保障部门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全面加强岗前培训及在职职工培训,动员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目前,全市有80%以上的学员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的前置审批程序,在办理营业执照过程中,均查验经营者个体工商户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通过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推行就业准入控制,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近年来,全市岗前培训15万人次,企业在职职工培训6万人次。

为了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全市积极引导定点培训机构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办学方针,加快完善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企业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几年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3万多人次。与此同时,职业培训机构的结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以前单一的公立办学培训模式,积极鼓励社会、个人举办职业学校。目前,我市共有民办职业培训机构46所。形成了培训网络,以培训促就业,推动了我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三、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当前社会人们普遍认为上大学尤其是上名牌大学才是成才的最好出路,特别是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以及“精英”教育的观念,导致了社会人才观和择业观的偏颇,从而造成了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一些单位用人标准的唯学历倾向以及不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担心培训后技术工人“跳槽”、“雁南飞”、“为人做嫁衣裳”的顾虑,致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在培训技术工人上花钱。另外,主流媒体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也直接影响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职业教育定位上,政府未将其纳入主流教育体系,并加以全面规划、统筹推进,存在规划滞后等问题。目前市政府尚未出台《贵港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他实施计划。

(二)职教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落后。

长期以来,市、县财政对教育的有限投入主要是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公办学校教职工人头经费,学校主要依靠收取学杂费维持运转。《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规定“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用于职业教育培训”和“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从调查情况看,三区两县市都没有职业教育的预算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部份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造成职业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办学条件明显滞后,民营职校比之公办职校更甚,几乎是自食其力。因此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数量不足,条件落后。职业高中大多数没有象样的实训基地,即使有实训基地,设施设备也十分陈旧落后。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已成为制约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三)教师队伍素质偏低,“双师型”教师匮乏。

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原普教岗位上转移过来的,绝大多数教师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由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不景气,学校没有能力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加之一些优秀人才被经济发达地区“挖”走,导致职教师资队伍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全市仅有21人,专家型的教师几乎没有,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四)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模式陈旧,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职业教育机构还不能完全做到学校围绕市场转,按需培训,而是学校有什么条件就开什么专业,专业设置重复,办学模式陈旧,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有限的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不能取得就业岗位。这就表明,我市培养的职业技术类人才在数量、类别和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需求。突出表现在“你办你的学,我招我的工”,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尚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增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而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特别是民营企业更甚。这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五)办学水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中等职业教育还没有彻底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都是以学校课堂教育为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上不能认真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实训时间过少。另外,职业教育只考虑对外输送人才,不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情况,出现了一边喊就业难,另一边却喊招工难现象。学校培训的学生尚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毕业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口就业存在较大的难度。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紧迫感。

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其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首先要使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充分认识到,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小康,抓职教就是抓素质,抓职教就是抓效益,抓职教就是抓社会稳定。要向社会宣传我市乃至全国人才市场紧缺技能型人才的实际情况,要宣传我市实施“六靠”工作思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急需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情况,宣传职教毕业生就业有路、致富有方、升学有望、创业成才的典型事迹,宣传和表彰发展职业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抓住每年高中升学高峰特别是在每年中考、高考前的机遇,对社会、家长和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择业观的引导,使他们了解职业教育并产生兴趣,使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青年走向成功的高速路,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光明大道。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教育,是推动贵港经济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农村教育更好地为“三农”服务的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教育。从而使全社会形成一个支持、鼓励、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切实加强领导,把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市政府要加强领导,尽快出台《贵港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他实施计划。实实在在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应明确职业教育方向,以坚持为加快发展我市经济、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办学方向为根本,以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提高教育质量,使毕业生有抢手出路为关键,以加大统筹力度并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职教资源和基本保障条件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略。真正统筹解决办什么学校和怎么办的问题,解决职教主管部门和职业学校对社会职业教育需求变化信息不畅问题。建议市教育行政部门真正对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实际问题进行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预测规划,职业教育工作要责任落实到人,按目标考核奖惩。应加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点解决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知识老化问题,充分发挥我市地缘优势,采取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比例等办法,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1、加强特色专业建设。要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大力建设特色专业,形成专业品牌效应,提高学生实际就业率,提高学校竞争力和影响力。

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抓好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鼓励职业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与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加快实训基地建设,在全市分期分批建设好1—2个区域性实训基地和专业性实训基地。

3、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一是有计划地安排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和缺乏生产经历、经验的专业课教师到相关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评选,充分发挥其示范表率和辐射影响作用。三是合理调整教师结构。科学确定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教师比例。四是人事、劳动等部门应根据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向学校提供人才信息支持。五是加快职业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出适合职业学校向社会招聘、录用、选拔专门人才的相关政策。

4、加大示范性职业学校扶持力度,组建我市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对我市骨干职校给以重点扶持,对其在建校征地、有关收费、银行贷款、用人等方面给以适当倾斜,支持骨干职业学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

5、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一是落实各有关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二是建立健全相由关部门参加的职教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职业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并监督实施。三是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促使用人单位优先录用取得职业学校相应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四是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建立对学校检查的准入制度,禁止各部门向学校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对职业学校实行政策扶持,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第2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一、我县中等职业教育概况

最近几年我县中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全县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八所,其中公办职业高中五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三所,新庙高级职业中学和县职教中心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甘罗乡村教育社为市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所设专业分为种、养、加、管、企、贸、医、艺师等类20个专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招生先进单位。现在全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人数共4256人。颍上县几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我县的中职学校加强了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巩固和扩大了原有的就业市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07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3%。08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例如新庙职高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训上的时间多于理论上的学习时间,学校的大量投资均倾向于实训设备,近几年仅用于数控设备上的投资就有一百多万,该校的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而大受社会欢迎,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二是以学校创建为动力,重点发展了一批骨干学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扶持下,特别是由于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的共同努力,中职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有所增强,许多学校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例如,*年县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0%投入到中职学校200万元,*年县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0%投入到中职学校440万元,*年颍上县职教中心*年自筹资金一百多万元,添置了一批学校急需的实习实训设备;新庙职高08年自筹资金60万元,购买了数控机床。08年县职教中心被评为安徽省合格职教中心、安徽省示范职业学校。

三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教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各中职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培养、人才的引进,有的学校已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年全县共派出26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年从全县高中教师60名招聘计划中拿出11个计划用于招聘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

四是以联合办学为依托,办学形式灵活。近两年我们走出了一条与县内外有关学校联合办学、资源共享、校企合作的路子,使得我县状况大为改观。*年新庙职高、甘教社与安徽工程技术学校联办,仅测量工程、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就招生700余人。*年县职教中心与北航公司、黄山中华职校等多家全国知名企业、职校联办了“旅游服务与管理、烹饪、服装设计与工艺、汽车应用与维修、航空服务、铁路乘务、建筑工程等专业;新庙职高与芜湖奇瑞汽车集团、芜湖震亚数控机床厂联合办学,招收汽车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专业。总之,经过各部门的协同努力,我县的中职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中职教育发展处在阜阳市前列。

二、制约我县中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们认为,虽然我县的中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中职教育的一些矛盾日益凸现,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有差距,关心支持中职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应当说最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相当重视对中职教育发展的研究,逐年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识,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高热,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中职教育的情况较为普遍,读高中、考大学,是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和主要目标,读中职是初中毕业学生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由于对职业教育的轻视,中职教育非但没有得到社会舆论的有力支持,反而受到观念滞后的严重影响。

(二)管理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尽合理

我县的职业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缺乏有效的统筹管理。职业教育分属教育部门、劳动部门、农业部门、扶贫部门、人事部门等多头领导。以上部门都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办公室,但相互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和整合。

二是办学的盲目无序。各部门、各学校对职业教育虽在积极投入、参与,但总的来说还是较薄弱的。又加上缺乏前瞻性的考虑和统筹协调,从而会导致领导上的混乱、低效率,使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合力。

三是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当,办学效率低、发展不平衡。

(三)经费投入渠道不畅,办学条件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财政对中职学校的投入微乎其微,欠账较多,经费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在各中职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座谈会上,许多学校领导谈到了资金短缺,无力添置学校办学急需的实习实训设备。

(四)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有待更新。我县中职教育专业设置不少,但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专业设置同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有待加强。

(五)没有真正实行就业准入制度

由于企业对员工的劳动技能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准入制度在实施执行中还存在差距,先培训后上岗,转岗必须经过培训再上岗的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企业招收新劳动力,没有很好地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视自主用工为自由用工,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着中职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加快取得发展我县中职教育的思考

(一)整合资源,办大职教。强调政府在颍上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统筹力度。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部门联动,在颍上县工业园区重点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综合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基地的运作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其生产经营可享受校办企业政策优惠。要把现有职业培训机构和学校有机地整合,增加容量,盘活现量,提高质量,使职业学校(或基地)起点更高、规模更大、特色更显著,做大做强我县职业教育。

(二)创新机制,搞多元化。进一步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体制创新,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办学经验,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运行机制创新,真正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实体。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大胆引进竞争机制,推动资源整合。探索与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职业学校及个人合作方式,实行多元投资并举的办学体制。建立校企互惠互助、彼此促进的双赢合作机制,用利益关系和责任义务使校企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企业为学生实践提供设备和技术保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学校建设,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吸引民营资本为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充分发挥民办职业教育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和运行高效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鼓励公办和民办职业学校采用联合办学、合作办学,逐步做到一校多制,一校多用,实现资源同享,优势互补;营造轻松的投资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吸收民营资本投入公办职教学校,形成多元办学格局,解决职教资金投入问题。

第3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从国外的相关实践来看,通过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并制定系统、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情况和质量进行评估及定期报告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以英国、澳大利亚、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这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一、制度建设

近年来,对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在内的教育体系的质量和运行效率进行评估已经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并在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如OECD设有专门的教育研究和创新中心,每年都出版年度《教育概览》,对各成员国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其虽然不是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有教育质量报告系统,却涉及关于职业教育机会、投入、教育结果等方面的一系列数据信息。UNESCO下设专门的研究小组,每年都出版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对世界全民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控,其2012年的报告主题为“青年、技能与工作”,专门探讨通过技能发展增进青年的就业机会。

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也都有专门的职业教育数据监测机构和质量报告制度,及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报告。澳大利亚不仅建立了专门负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的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还建立了国家教育与培训数据中心,分别从不同角度管理职业教育领域的数据,定期关于职业教育、学徒制培训的质量发展报告。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与行业技能机构合作,负责收集、分析和提供劳动力市场和其他方面的信息。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英国企业、创新与技能部建立了数据即时系统(Statistical First Release,SFR),每季度对继续教育和技能培养的数据一次,对涉及职业教育发展的继续教育、学徒培训及职业资格获取情况进行报告。这一系统包括19岁以上政府资助的继续教育(除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以外的部分)的参与、成就和成功率的相关数据,16岁以上人口开始参与或完成学徒培训的数据,以及国家所授予职业资格数量的相关数据。

作为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的一部分,国际社会还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数据库的建设,并将其作为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UNESCO-UNEVOC)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世界TVET数据库”,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开放。2012年底,欧盟题为《重新思考教育:加强技能投资,实现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政策报告。报告提出,要改善职业教育的学习结果、评估和认可机制,2013年秋季将启动“教育与技能网上评估”平台,使个人和企业都能对技能发展情况进行评估。近来,美国生涯和技术教育中心启动了高质量数据行动(Data Quality Campaign),与州纵向数据系统(The Statewide Longitudinal Data Systems ,SLDS)相结合,向社会生涯与技术教育的相关发展状况。SLDS设立于2002年,由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所管理,这一系统旨在增强准确及高效管理、分析和运用教育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和成就水平。

二、方法探索

在各国及国际组织的职业教育质量或数据报告系统中,采用科学的基于调查的量化统计方法是一个共同特征。由于职业教育具有与劳动力市场及行业企业联系密切的特征,各国及国际组织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数据来源和调查方法有所差异。根据笔者目前的研究情况,世界各国职教质量数据源的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一是侧重对劳动力市场或企业的调查。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欧盟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欧盟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劳动力市场结果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其“劳动力调查”(Labor Force Survey, LFS)系统。LFS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大样本调查项目,其结果根据人口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就业性质(如长期工作/暂时工作,全日制工作/兼职工作)等进行细分,最后针对人口的就业、失业情况提供详细的年度和季度调查报告。这一调查项目始于1983年,其调查对象为除列支敦士登及欧盟候选国之外的欧洲自由贸易区内15岁以上人口。调查每季度开展一次,样本数据每次约为150万人,每个国家的抽样率为人口的0.2%~0.3%,同时,还有辅助的访谈。目前,这一调查已经成为欧盟了解劳动力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的重要信息来源。虽然其不是专门针对职业教育的调查,但已成为欧盟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数据的重要来源。2012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就依据LFS的调查数据题为《从教育到工作生活: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市场结果》的报告。在欧盟的影响下,欧盟成员国也都建立了劳动力调查系统,如英国职业教育数据即时系统中的数据也主要来自国家劳动力调查数据库。

除劳动力市场外,由于其浓厚的双元制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传统,欧盟还组织各成员国开展了继续职业培训调查项目(Continuing Vocational Training ,CVT)。这是一个专门针对雇主开展的定期调查项目,以监控雇主开展继续职业培训的发展和变化情况。调查每5年进行一次,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4次,分别是1995年、1999年、2005年和2010年。以英国为例,其主要通过对具有10个以上员工的雇主进行电话访谈的形式开展。调查之前对样本进行仔细选择,并严格确定调查权重,以确保样本能够代表雇主群体。

二是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考察职业教育质量的发展变化。与欧盟侧重劳动力市场的角度有所差异,澳大利亚和美国比较强调从纵向发展的角度考察职业教育的发展变化及其对青年人的影响。如澳大利亚的青年纵向调查(The Longitudinal Surveys of Australian Youth ,LSAY)始于1978年对1961年出生人口的调查。LSAY主要通过对大量、有代表性的青年样本进行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来考察青年学生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到第三级教育(包括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就业及成人生活的过渡情况。调查的参与者是15岁以上人口,每年与这些调查对象联系一次,连续跟踪10年,一直到他们25岁时结束跟踪。对这些群体第一年的调查在学校进行,后续9年的调查通过信件或电话访谈进行。LSAY自1978年以来的调查样本信息如表1所示。

LSAY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教育、就业与工作场所关系部管理和资助,州和领地政府也提供相关支持。从2007年7月1日起,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NVCER)开始负责对LSAY提供分析和报告服务,并定期出版关于职业教育与培训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简报。目前,LSAY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整个国家的重要公共资源,所有研究者都可以通过澳大利亚数据档案库(Australian Data Archive)获得这些调查数据。

三是从教育体系自身的角度考察职业教育质量。除LSAY外,澳大利亚还有一个专门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教育结果的年度调查项目(Student Outcomes Survey),这一项目的调查对象是完成部分职业教育课程或获得相关资格并离开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澳大利亚居民。调查从国家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收集目录中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进行。

采用这一方法的典型代表还有OECD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该项目是一个国际应用范围比较广的教育质量评价系统。其主要评价15岁人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其调查数据主要基于学生、教师和校长的报告获得。

三、指标开发

教育统计指标体系是对标志有关教育状况的一系列参数的科学界定,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系统中,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呈现是一个关键方面,也是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建立的重点。各国和国际组织基于自己的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和政策重点,从不同角度建立了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欧盟的《从教育到工作生活: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市场结果》报告中涉及的职业教育质量指标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毕业生的数量,职业教育与培训毕业生的特征和背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育结果,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劳动力市场结果,向劳动力市场的过渡,职业和行业活动参与情况,毕业生工资和收入。英国职业教育数据即时系统中涉及的主要指标包括学生毕业率、毕业生去向(包括继续学业率和就业率)、学习者满意度、雇主满意度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学生年度调查结果的主要指标涉及六个方面:就业结果(毕业生、学习模块完成者和学徒就业情况)、继续学业结果、培训效益、专业与就业匹配情况、培训满意度和适应性、对之前学习的认可情况。澳大利亚青年纵向调查数据收集的指标包括学生学习成就、学生期望、留级情况、社会背景、对学校的态度、工作经历及离开学校后的去向等。作为《柏金斯生涯和技术教育法案》的一部分,美国各州职业教育管理机构每年都对生涯和技术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质量报告,美国联邦政府为各州的质量评估制定了四方面核心指标:学术及职业技术技能掌握情况;文凭完成率;向中等后教育及劳动力市场过渡及其保持情况;对企业实践等非传统项目的参与及完成情况。

此外,UNESCO等重要国际组织及其他一些职教发达国家也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质量指标的开发工作,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指标体系。如UNESCO通过借鉴普通教育的评估指标,并考虑到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和就业联系紧密的特征,从机会和范围、TVET体系内部效率、人力和物质资源、经费、职业融合率、职业教育与就业一致性、职业教育与就业间关系、劳动力市场等8个维度构建了评估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情况的53个指标体系。2005年,亚洲开发银行依据UNESCO和国际劳工组织的标准,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国际质量标准应涵盖如下方面:获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实现情况,教育、培训与工作间的关系,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劳动标准,工作的经济、生态和社会维度,道德方面,人权。芬兰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吸引力最强的国家,于21世纪初开发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绩效指标,2011年对指标进行了修订,这一指标体系涉及六方面因素: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学生继续学业比例,在预期时间内完成教育与培训情况,学生辍学情况,教师员工的职业资格,对员工发展所投入的资源。爱尔兰从量化指标和质性指标两方面建立了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具体包括,量化指标:培训完成率,获得职业资格情况,毕业生去向(特别是就业);定性指标:个人技能(自信心、小组合作、容忍性等)掌握情况,就业质量,工作满意度,互相理解和文化认可性。荷兰注重通过加强有利的外部控制提高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质量,其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协会开发了一套对职业教育机构质量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这一体系涉及11个方面:政策发展和质量管理、经费、员工、交流、设施和资源、项目可获得性、招生、转学、辍学、教育与培训产出、培训的适应性。

总体来看,虽然各国的指标体系存在差异,但重视与职业教育特色相关指标的构建和开发,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把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就业和升学导向的教育,是各国及国际组织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的共同特点。在具体指标或维度上,如下几方面是国际职业教育指标体系所共同强调的:学生成就和劳动力市场就业情况,获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情况,继续学业情况,参加实践培训情况。

四、借鉴与启示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以完善体系、深化改革和增强吸引力为重心的内涵发展阶段。根据国家战略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目标。而建立健全系统完备、成熟定型的教育基本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十报告”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参考国际水平、立足国情和时代特点,确立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由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应顺应国际趋势,建立规范、科学、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质量报告制度,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首先,组建专门的职业教育数据信息收集和机构,其应负责建立职业教育发展数据的采集、分析、监测、预警和报告系统,对全国及各地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开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研究、监测和评价,定期职业教育发展质量监测报告,同时发挥职业教育数据收集测算、研究分析、政策咨询和质量监测等职能。

其次,从促进决策科学化、彰显职业教育特点及对职业教育质量和运行效率监测的角度出发,为职业教育发展构建一套独立、规范、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数据库。在这个过程中,以下原则不可忽视:一是应改变以前单一的现状描述指标,注重职业教育发展背景指标的设计,以利于揭示职业教育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间的互动关系;二是从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目标出发,注重设计反映职业教育具体运行效益的指标体系,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警示;三是在指标选取和统计资料的收集方面,注意参照国家标准,以实现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

第三,要建立系统的方法,收集和公示职业教育指标信息,实现职业教育统计信息建设的制度化和统计数据的公开化。建立职业教育发展数据监测信息制度,定期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分析和研究报告,公布有关数据和信息。将教育指标体系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增强对数据资料的信息处理能力,提高教育指标数据的利用效益,满足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了解教育现状的多样化需求。

第四,在全面职业教育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针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有效实施的四个互相作用的分系统——政策、行政管理、教学和课程实施及学生个体学习结果,分别建立针对各个主体的相应质量标准。除教育主管部门外,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独立的、专业的职业教育评估机构,采用量化的抽样调查和纵向的追踪研究等更科学的方法,开展专门的质量监控或评估;建立及时的评估反馈机制,充分发挥质量评估对于质量改进的促进作用。

第4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关键词:产业转型;对接;人才培养;技术服务

一、环保高职教育与产业转型主动对接的必要性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了现代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精神。从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建设结合更为密切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教育,也决定了仅靠学校单一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培养现实、实用人才的目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与企业密切合作。培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是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一方面体现在职业教育系统自身的发育程度,如办学条件、投入情况、办学机制、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衡量依据是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程度。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与产业对接,主动服务产业的发展,更要成为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环保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分析

1、环保技术需求

中国环保产业近几年以10%的速度迅速增长,在大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环保产业蕴育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契机都要求环保产业努力提升自身科技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环保产业正在努力超越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传统产业阶段,将经历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升级转型。但在产业快速增长的背后,自主开发能力不强、技术积累不够、缺乏核心竞争力等深层次问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硬伤,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在技术开发、新产品研制、工程应用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就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影响我国环保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无力进行技术储备和革新。环保科技人才力量薄弱、科研技术实力有待提高。大部分科学研究工作仍主要由科研院所和大T盒3械!S捎诓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在对市场信息的分析、研究成果价值的判断和应用前景的预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科研成果在实际的生产应用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打破环保技术创新的“瓶颈”,激发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既是环保产业逐步形成向综合化和集成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根本目的。

2、环保技能人才需求

产业升级转型不仅需要环保科技创新,也亟需和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当前环保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业已成为新兴朝阳产业,各级环保行政部门、环境监测站、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对环保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技能型的环保人才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最紧缺的热门人才。

根据2015年广东省环保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显示,广东环保相关产业从业单位1613个,从业人员35.23万人,年营业收入3192.26亿元,占全国环保相关产业年营业收入的10.30%,广东省在环境保护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生产及环境友好产品生产等三个领域的销售收入皆位于全国第三。但当前行业的从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据专项调查表明,未来10年内,全省对环保类专业人才需求达百万之巨,特别是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境治理技术、机电自动化控制以及职业健康安全(EHS)管理的人才需求更为紧缺。根据佛山南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在南海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少企业出现了招工难尤其是技能人才难招、流失大等突出问题。报告还预测,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技能人才需求量约19100人。这个缺口还在继续扩大。

环保人才之所以短缺,一是专职培养环保人才的大专院校少,毕业学生也相对较少;二是环保行业以前受重视程度低、人才整体存量偏少;三是环保行业人才需求在短期内出现较大增长,凸显了环保行业人才的整体结构性失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在当前环境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环保类人才需求将呈多元化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环保各领域人才都将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环保产业对现有的高职教育和高素质、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迫切。

三、基于产业转型需求的环保高职教育对接研究

将产业转型与职业教育发展这两个不同领域关联起来的重要变量是人才培养与技术发展,人才培养对应行业转型的人才需求,技术发展需要把握产业转型的变化特征。

高职院校依托产业转型的服务定位,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与环保全产业链发展匹配对接的研究和实践,培养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需求的环保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环境保护产业技术研发和服务,助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形成与产业转型共生的服务特色。

1、加强与产业转型对接的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围绕环保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通过实施环保类重点专业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和充实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使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能紧贴环保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引领辐射作用,使人才培养的质量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

2、加强与产业转型对接的技术服务

环保产业的竞争力来自环境技术的创新,产学研协同汇聚各创新主体的优势,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环保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为适应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新形势,以提升区域环境保护产业服务能力为导向,环保高职院校应发挥行业办学的优势,走特色办学、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围绕环保热点、难点问题和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积极推动区域环境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教学能力,重点培育服务环保中心工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服务关键性应用技术研发的基础性科研成果,打造环保智库;跨学科、跨单位、跨地域整合优势力量,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服务水平为突破口,加速技术溢出,提升环境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形成技术技能积累及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在校学生参与科研、“以研助教”、“以研助学”,积极接纳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在交流学习中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积极承担更多的科研项目,多方争取和筹措更多的科研经费,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持续有效的科技基础保障和条件支撑。

参考文献:

第5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心理教育;调研报告

1前言

随着我国近年来逐渐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为更多的有志青年创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呈现出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逐步确立市场经济体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趋向、就业心理与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变化。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调查

2.1研究对象

对某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的380名学生的职业心理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有198名男学生,占52.1%;182名女学生,占47.9%。向抽样学生发放380份问卷,共收回380份有效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就业意向、期望、价值观及途径等几方面内容。

2.2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自编涵盖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识、心理准备、就业意向、就业态度、选择标准、影响因素及途径等方面的职业心理调查问卷发放给被调查学生,问卷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调查采用封闭式形式,要求学生在选项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再采用统计法,将被调查学生回答的试卷样本进行收集后,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

3调查结果

3.1呈现多元化的就业意向和就业价值观

在“对期待的月薪”调查选项中,选择“不足2000元”、“在2000—3000元之间”、“超过3000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11.9%、48.3%、39.8%。在“期望就业单位的性质”调查选项中,选择“事业”、“行政机关”、“外企”、“私企”、“学校”、“自己创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24.9%、17.9%、13.5%、15.1%、5.1%、23.5%。在“就业的理想地区”调查选项中,选择“沿海省市”、“内陆省市”、“二三线城市”、“西部地区”、“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64.1%、19.2%、8.7%、2.6%、5.4%。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时,经济收入是其比较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半数调查学生期待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高职院校学生期望就业单位的性质不只是事业单位,选择自己创业的学生比例也较大,且外企、私企也逐渐受到认可;沿海省市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最理想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处于多重价值观和人格建构的重要阶段,不断增长的自主意识和发展愿望也导致其价值观的发展呈现多元化。

3.2呈现出就业意识有待于加强

在“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及趋势情况”的调查选项中,选择“深入了解”、“较为了解”、“了解不多”和“一点不清楚”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2.7%、37.9%、55.7%、3.7%。在“为就业做准备预计从几年级开始”的调查选项中,选择“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13.6%、60.3%、26.1%。在“求职前对自己准确定位是否进行了准备”调查选项中,选择“已进行准备”、“不知怎样准备”、“等有机会再准备”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30.1%、64.7%、5.2%。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尽管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大部分都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产生一定的认识,但超过半数的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不了解我国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相关政策,且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二年级后才为就业进行准备。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观点是为就业做准备是必要的,但只有很少比例的学生进行了准备,大部分学生都不知怎样进行准备。结果表明学生不具有较强的就业意识,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3.3呈现出较高的就业期望

在“对就业难度较大的态度”调查选项中,选择“就业不管何种工作均可”、“找到与自己适合并有兴趣的工作再进行就业”、“个人创业”、“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21.3%、41.5%、21.7%、15.5%。在“选择所学专业进行就业的要求”调查选项中,选择“符合所学专业”、“尽可能符合所学专业”、“都可以”、“期望改行就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4.9%、61.3%、24.9%、8.9%。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学生期望从事的职业尽可能与所学专业相符,使自己的专业所长,得到更好的施展。但在选择就业的过程中,在专业方面上基本不具有局限性,较高的弹性度,且不断增强个人创业的倾向。在青年群体普遍接受高等教育的时代,很多大学生的“大众化思维”和“就业观念”尚未得到自我的合理定位,还仍然怀有“学而优则仕”的心理,在就业方面还存有较高期望,择业时难以采取平常心态。

3.4呈现出单一的就业途径

在“求职采取的最优效途径”调查选项中,选择“利用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利用人才市场和招聘会”、“利用学校推荐及有关信息”、“利用互联网”和“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52.8%、26.2%、14.2%、4.7%、2.1%。在“最希望获得学校帮助的方面”选项中,选择“就业信息”、“应聘技巧”、“相关政策”、“就业心理指导”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42.8%、32.2%、16.4%、8.6%。在“最期待的职业指导方式”选项中,选择“讲座报告会”、“咨询”、“开设相关课程”、“就业指导材料”、“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22.1%、29.3%、32.4%、5.3%、10.9%。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利用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是学生认为求职的最有效途径,其余依次利用人才市场和招聘会,相对单一的就业途径主要还采用传统手段,利用互联网等形式都是信息时代出现的新方法。针对就业形势较难的情况,学生最期望学校为就业提供更多信息和技巧,并利用开设课程给予专业指导。

3.5呈现出较多的就业影响因素

在“导致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的原因”调查选项中,选择“实践经验不足”、“过高的就业期望”、“所学知识脱离企业要求”、“招生规模扩大”、“其它”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42.7%、21.5%、15.8%、13.5%、6.5%。在“在实际找工作中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十分有价值”调查选项中,选择“完全不是”、“不是”、“不一定”、“是”、“完全是”的高职院校学生分别占到4.3%、14.6%、52.8%、25.4%、2.9%。由上述调查结果的数据分布可发现,学生强烈需求培训就业技能,无法达到所需的服务资源和就业指导;针对有关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提供有效就业指导,设置课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保持的态度不乐观。高校设置专业与就业指导符合市场化需要,并从某一方面反映出来,从而为毕业生就业发挥出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刘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J].科学大众,2012(10).

第6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近几年发展迅速,广东省80多所高职学院就有70多所设立了艺术设计院(系),普遍采取的是传统学制,我省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学生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仍存在一些差距,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面向人才需求市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思想,突出办学特色。

1.艺术设计学科职业教育特殊性是实施弹性学制的核心基础。

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操作能力。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模式上不能一味地延续传统的艺术教学方法和递进式的教学计划,更不能让学生受限在某一个专业范围内。一个出色的设计师应广泛地涉及各种知识,有意识地进行知识积累,培养自己对美的感受能力,在设计时才能触类旁通。例如珠宝首饰鉴定及工艺的学生,主要学习内容是首饰设计和珠宝鉴定,其实艺术设计各专业是相通的,不能局限于本专业,学生可以跨专业去学习,选修艺术设计系下属各个工作室开设的油画材料与技法、水彩、书法篆刻、陶艺制作、图案设计、简笔画、漆画、版画等课程内容。

2.选修课开设现状是促使弹性学制改革的重要因素。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师资比较紧张,对于学院来说,学院不可能完全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集体开设课程,也几乎不可能开设所有课程供学生选择。既然本专业教师人数有限,无法开设足够的课程,从资源共享来考虑,那么能否将选课范围扩大到其他艺术专业,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呢?以珠宝鉴定及工艺专业为例,相关专业课程包括鉴定类和珠宝首饰设计类两大部分。从鉴定类课程内容来看,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课程关联不大。同属鉴定课,但内容侧重点完全不同。从设计类课程内容来看,主要分别学习不同的设计软件以及学习简单的首饰加工。由此可见艺术教学的特殊性,专业课程主要以模块形式体现,淡化了前置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联系性,为学生选修课程提供可能性,为实行弹性学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促进弹性学制改革的推动力。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校内所学的专业技能与企业所需技能是不匹配的。设计类课程和加工实训课程是艺术设计系学生学习重点,主要由教师指导学生在工作室内完成,但题目毕竟是虚拟的。此外,目前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存在配置不合理的现状,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比例不协调,按照目前的教学大纲,学生按部就班地在校学习2年半,最后一个学期到企业定岗实习。根据这种现状是否可以提出一个设想,让这部分学习没有动力、学习能力较差、设计创作能力不佳的学生先到企业短暂地学习,然后再返校进行专业学习呢?我院珠宝专业与当地珠宝有限公司多次合作。其中合作内容包括让在校学生为该公司提供首饰设计图、在课余时间为企业网上营销推广服务、在节假日等客流量较大时段参与柜台营销,从而让学生获得一定奖励和报酬。从理论和实际上来说,让学生在校内学习、短暂校外实践后再回来校园学习之间相互穿插,有机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让教学过程更加轻松、有效。

4.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当前高职教育学生的“学情”特点彰显了艺术设计高职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优势和必要性。

90后艺术生性格外向、个性张扬、好奇心强但缺乏坚持,并常常高估自己,入学后,难以适应艺术学科的学习思维和创作,艺术作品因此缺乏艺术性、原创性。还有部分艺术生的专业是经高考调剂的,这些学生入校后,常常感到迷茫,产生逃学、厌学情绪。实施弹性制,能够一定程度上发觉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加强其对艺术的认识。同时,在这种充满活力的弹性学制下,学生还可以先选择短暂企业实习。经企业实习后,增强对实践的体验和认识,开阔视野,找到自己追求目标的同时必然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渴求,在这种鞭策下,学生重回校园,通过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着眼于高职艺术教育教学现状、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弹性学制在现代高职艺术教育发展中体现出了它特有的优越性。高职艺术教育实施弹性学制是迫在眉睫、确实可行的。

二、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方法与途径

1.建立科学的指导机制。

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弹性学制,是实施弹性学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不同的案例,让学生具体、全面了解取得学位的条件以及如何按兴趣、能力或者是未来的职业要求选择课程等内容,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学院倡导的思想是如何让高职的艺术生,更加有效地利用3年的时间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学院不提倡学生减缓学习进度,延长学习年限,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留校。

2.深化课程改革,建立合理、灵活的课程体系。

弹性学制归根结底是课程的科学合理设置。构建合理、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是实施弹性学制的必要基础。考虑到交叉学科的属性,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艺术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比例。有适当比例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创造思维,了解一定数量工科知识,以及重点掌握专业技能。通过调整通识课、专业课以及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比例,让专业必修课少而精,开设专业群和跨专业的特色选修课,让选修课程多而广,便于学生选修。同时,整合课程为相对独立模块课程,每个模块中既有理论基础知识,也有实操技能训练,在教学过程中,以技能训练为主线,贯穿理论教学。

3.开设合理、充分的选修课程,增加选课自由度以及选择学习进度的自由度。

选课是实施弹性学制的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应打破原有的专业限制,提供与艺术挂钩的相关课程,提供与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提高能够展现时代要求、满足职业素求的相关课程,开设合理、充分的选修课程,增加选课的自由度。学生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选修课程;也可以选择满足个人能力提升的第二专业选修课,主辅修双学位;还可以选择针对未来职业要求开设的专业提升课程。同时,学生在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也拥有了选择学习进度的权利。学生可以提前、延长或者按正常的学期年限毕业。学生还可以选择在校学习—短暂企业实习—回校再学习的学习进度。

4.建立完善的、符合艺术教育的学分认同转换机制,鼓励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艺术教育与一般教育不同之处在于,艺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创作能力、审美观念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实战来提高。学生不必拘泥于教室内,直接选择在校内教师或者兼职教师负责的工作室参加项目,所获得的比赛奖励以及作品被公司采纳认可的证明等都可以作为获得相关课程学分的依据。学生的作品(包括论文)公开出版发行也可作为获取学分的路径。参与行业内的专业培训,获得行业内认可的、国家职业资格认可的证书也可以兑换学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确实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分的认同转换,符合弹性学制的实施特征,符合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建立完善的、符合艺术教育的学分认同转换机制是艺术设计系实施弹性学制的重要改革。

5.建立有利于激发教师积极性和提升教师能力的机制。

第7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向大家做工作汇报:

一、思想政治、业务学习

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始终坚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了党性,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在业务学习方面,向领导同事请教切合实际的管理经验、工作方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弥补理论、实践经验的不足,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全年完成学习笔记3万余字。

二、招生工作

招生任务完成情况

学校下达招生任务800人,以国庆放假前报到人数核算,报到人数1008人,退学54人,在校注册就读954人。联合办学注册学生611人。15年招生中专学籍注册合计共1565人。积极组织成人专本科的报名录取,共录取331人。圆满的完成年初与学校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普通中专800人和成人专、本科200人的招生目标任务)。

招生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与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仁们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

(一)领导高度重视

年初,校领导专门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对招生工作提供一切可能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并做出了重要指示。并亲临一线指导招生工作。

(二)各科室大力配合

各科室大力配合招生工作,在人员、车辆、宣传、招生经费及招生人员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上给予协调、支持。确保招生工作的按时开展,最大限度保障招生人员能够及时下点、全身心的投入到招生工作中。

(三)学校教职工大力支持

在下乡义诊、中考发放资料等招生宣传活动中,刘梅芬、马晓梅、孙辉、孙蔚鹏、李泉山、王燕(大)、胡瑜、郭文礼、达吾刚、陈义、王敏桢等老师,随招生人员到各乡镇招生一线配合招生工作。在此我谢谢各位老师的参与。

(四)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

1、安排部署得当

招生期间,主管领导多次召开全体招生人员会议,听取招生工作阶段性进展汇报,对下一步招生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在抓住招生工作“五个关键期”的同时,为避免招生工作对学校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的冲击,将招生下点时间优化为两个时间段(3月1日-3月15日;6月1日-假期)。为招生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2、媒体宣传利用充分

在招生工作中媒体广告进一步丰富,覆盖面进一步加大。印发了招生简章60000份,张贴海报2000份,制作笔记本12000份。与电视台合作,完善制作了专题宣传片两部,利用电视台和100余辆客车车载电视,以及多个城区LED屏进行循环播放。在酒泉日报、飞天周刊、庆阳日报、白银日报等报纸上登载招生广告。此外,对于收集来的初中毕业生信息仔细甄别后,联系电信局开通两部短信发送平台,发送招生宣传短信5万余条。邮寄预录通知书12500余份,扩大了招生宣传。

3、各项政策引导加强

以国家减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甘肃省58个贫困县学生以及在校家庭困难学生20%的比例享受国家助学金;肃州区、瓜州县农村籍户口享受当地扶贫办资助等政策深入宣传,引导初中毕业生进入我校就读。

(五)招生人员组织得力

1、招生人员尽心尽力

去年对招生责任片区进行了人员调整。无论是科室工作人员还是被抽调的专职招生人员,都能精诚团结、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做到分片不分家,分人不分心。

假期安排人员值班,组织书写预录通知书,共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800余人次,接听来电1000多次,至开学预报名学生已达502人,为招生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基础。抽调的专职招生人员多数是多年参与招生工作的老师,他们对于自己所分管片区的情况熟悉,了解我校的招生政策,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开展招生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动用个人社会关系,因地制宜,采取切实可行的招生宣传方式。

2、招生工作新的亮点与突破

(1)下乡义诊

张掖、嘉峪关、肃州区、金塔、玉门、瓜州、敦煌、片区以“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载体,组织医学类老师和学生下乡义诊招生宣传80余次,是历年来义诊招生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2)进校进班宣传

肃州区、敦煌、瓜州、玉门、金塔片区负责人深入学校,进到班级当中对我校基本情况、助学政策和就业现状进行现场解说。进校进班也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招生效果明显。

(3)宣传笔记本的制作

宣传资料制作了学生使用的笔记本,将学校宣传内容印制在前后扉页上,基层老师、学生索要积极性高,真正做到了将我校基本情况深入学生手中,避免了招生资料随处乱扔的尴尬。

(4)班车座套广告

在定西、天水片区,重点招生区域的城乡班车上制作安装座套2000个,打开了河东地区招生宣传方式的新渠道,使招生宣传的时间更持久、范围更广阔,避免了传统宣传手段不能深入偏远山区的弊端。

(5)学校网站、校报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高

校园网站、校报关于招生宣传与就业指导的相关内容,让更多家长与学生了解了我校的办学规模及毕业生就业前景。大大提高了招生效率。

三、就业工作

我校2015年毕业生人数达837人,就业人数770人,其中直接就业294人、升学476人,就业率92.00%,对口就业率75.02%。全年招聘信息30余次,4月向酒泉市医院输送33名优秀毕业生,向北京同仁医院输送护理专业顶岗实习生30人,享受“带薪实习”,实习期间每月工资即2600元,向杭州千麦医学检验有限公司输送检验专业顶岗实习生14人,药学专业毕业生全部安置到甘肃德生堂医药连锁公司顶岗实习。

四、联合办学工作

与省内外其他中职及专、本院校联合招生、联合办学。开拓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单招、成考、中职学校设立教学点等联合办学方式。与7所专、本科院校,开展高职专科、成人专、本科教育。中职联合办学进一步扩大,联合办学学校由原来的3所增加至8所,中职联合办学招生人数增加到611人,扩大了学校的办学规模。今年初与四川南充技师学院洽谈联合办学,下达计划600人,预计今年中职联合办学招生人数将超过1200人。

五、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目前,医护专业优势明显,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学生就读率高。但正是因为如此,省内大多数县市中职学校均开设医护专业违规招生,而且招生规模很大。

(二)省外民办院校加大了在甘肃的招生力度,“抢夺生源”情况严重,送数码产品、入学即送平板电脑以及高价有偿招生等方式来吸引学生,对我们的招生冲击很大。

(三)各地“地方保护政策”严重,学生中考前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强制组织到当地职中就读,不让学生外流,这就对我们的招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四)学生就业安置工作一直是我们科室工作的软肋,在全年的工作中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招生工作中,从人员配备到资金投入都倾向招生工作,忽视了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就业是瓶颈,出口不畅,入口必缩”,只有搞好就业工作,才能更有效的做好招生工作,促进学校长远发展。

六、今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制度和目标责任书,同时根据2015年和近三年的招生完成情况,更合理地下达各片区招生任务。

(二)严格管理招生经费的开支,进一步建立健全招生经费的监督与管理机制。要求招生人员在招生过程中厉行节约,降低招生成本。

(三)进一步加强招生人员的管理,使招生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招生工作中,并落实招生期间的周汇报制度。

(四)优化招生下点的时间安排,在确保招生工作的同时,尽量少耽误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停招春季分流生,下点招生时间为6月至开校。

(五)根据各招生责任片区的实际,更加合理的安排部署宣传方式。

(六)进一步细化分工科室工作,加强学生就业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强化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加大顶岗实习、校企结合,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保障“以就业促招生”、 “招生与就业并举”, 努力建设以就业促进招生的良好局面。

招生就业工作任重道远,困难重重。在招生过程中,我们风雨无阻,历尽艰难。我们也曾被别人轻视过、误会过、谩骂过、讹诈过,但是我们依然满怀信心,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今年的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团结大家进一步提高招生就业工作水平,把招生工作做实、做细、做精,为学校的又好又快发展再立新功。

同时我也恳请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招生工作中来。

第8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一、简要说明

我们考察的三所学校属于风格各异的类型。山东外事翻译中专是民办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质量、科学的管理模式,赢得了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也是民办学校,以短期培训为主,办学早、规模大、专业多、设备全、质量高、管理严,享誉齐鲁,又以唐国强等为本校形象代言人,驰名华夏。胶南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非常影响的公办综合性职业学校,处在蓝色经济开发地区,教育现代化程度很高,教育理念也相对较为先进。

二、考察实录

(一)用管理提高声望——山东外事翻译中专

先进理念: 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教书育人为中心,以安置就业为龙头”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为企业培养优秀学生、为学生提供优秀企业”的办学宗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低收费”的办学定位,实行“军事化、企业化、法制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推行“产教结合、订单培养、合同保证、安排工作、跟踪服务、毕业退费”和“双学历、双专业、多证书“的办学模式。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学校的快速发展,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办学风格:一是风气正。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大局意识强,扎扎实实地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积极进取,团队意识强。十一年来,全体教师奋力拼搏,不讲价钱,不讲待遇,无论到什么地方都把树立学校的精神和形象放在第一位。领导理念是,用事业统一思想,用修养调节矛盾,用感情维系和谐,用制度保证工作。二是意识强。强调三种意识:大局意识——团结协作,整体成长;争先意识——样样争先,事事争先;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是制度好。在集体成长上做文章,提倡个人提升,集体合作,整体建构,合力成长。四是思考勤。不断地创新,不停地思考,认真纠正前期工作中不合理的做法。与德国奔驰、美国通用、法国雪铁龙等世界顶级汽车商交流、探讨合作,成立荣都汽车技术教育中心。他们抬头看路,埋头拉车,务实高效,厚积薄发。五是管理细。认真提高服务水平,学校食堂一年365天保持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油渍,由此可见一斑。

办学信念: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这也许是对山东外事翻译中专周荣校长及其夫人最好的描述了。他们的那种对事业的执着和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会有幽默的语言,睿智的头脑,给人留下幽默风趣、欢乐轻松的印象,值得学习。

(二)用就业提升魅力——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

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84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遵循党和国家的民办教育方针,坚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再就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断总结办学的新经验、探索办学的新路子,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原则,面向市场,服务社会。

年培训能力达3万人,总资产超亿元。26年来,已为社会培养了30多万名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多次被国家和省、市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三)用理念指挥行动——胶南职业教育中心

胶南职业教育中心简介:胶南职业教育中心位于胶南市大学科教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652亩,校舍建筑面积22.21万平方米,在校生15000人。一期工程占地41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10000人,一期投入4.5亿元。

学校实训基地按照与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广泛合作的思路,一次性建成,建筑面积44155平方米,设备投入7000万元,其中新增装备投入5000万元,年实训、培训15000人。突出中职学生技能培养,并充分考虑满足转岗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企业职工岗位提高培训等实际需要,重点建设数控技术、汽车维修、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加工、焊接与钳工五个实训车间。建设成为青岛西海岸区域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

办学理念:学校实施开放合作办学,与区域代表性企业,创办企业冠名班。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工、科、教”一体,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胶南模式”。扩大“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产教一体、城乡互动”的办学规模。办学特色是“产教----一体化、工学----一体化、实习就业----一体化”为企业增加了新鲜血液,一定程度地解决了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办学方法是“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递进式就业”,高起点、严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学历不高,技术高超,满足就业服务。

第9篇:职业教育报告范文

眼下,我区的职业教育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暑假,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合并,唐山工贸中专与古冶职教中心合并,实现了强强联合,这在教育管理、师资配备、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新情况会有新问题,我们更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调查研究,巩固成绩,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以往的职业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职业学校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学,专业变化大,教师配备变化大,很难做到管理上的精细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导致学生所学技术不过细、不过硬。两校合并后,专业更多,教师类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如何做到精细化管理,打造职业名校,创办拳头专业,培养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我们曾进行过深入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去考虑,去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确立了立校、强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案,确立了总体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贯彻一个体系,突出两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强调四个建设。

贯彻一个体系: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努力实现认证。

突出两条主线:一是招生就业工作;二是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

抓好三个重点:其一是安全问题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评估督导以及省教育质量验收;其三是焊接实训楼的基建工程。

强调四个建设:一是队伍建设;二是专业建设;三是文化建设;四是功能建设。

随着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实施,必将逐步规范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细化、科学化。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波澜不惊中得到升华。

学以致用的问题,也是长年困扰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校所学技术知识,步入社会后无用武之地。学非所用,做为学校徒劳无功。做为社会技术人员匮乏。那么,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技术平台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一问题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我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校的繁荣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对我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考察调研,我们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并开辟途径、寻找渠道,开动脑经想办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大企业作为依托,努力实现定向培养,以名校作为依托,努力实现联合办学,自年与首钢技校联合办学以来,联办校已达5家。我们与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工学校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政府副区长王俊合同志曾亲自到会并讲话。我们主办了联办学校研讨会,使“联合办学互利双赢”更具规范化、长效化,为我区学生就业开辟了新领域。

在教学上,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到南厂技校、机械技校和山海关桥梁厂高级技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通过走出去使大家不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时也发觉了自身的优势。在吸收消化的同时努力做到扬长避短,逐步缩短与名校的差距。从学校的长远发展出发,积极支持鼓励老师进修学习,学校努力争取名额派老师外出学习、交流,先后有教师到石家庄、天津、辽宁、宁夏、江苏等地学习。我校王海棠老师09年9月到11月在德国进行为期6周的学习交流,成为我市职业学校教师赴德学习第一人。还聘请了20余位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这样,我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就更加贴近,逐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对于我校在学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理想状态还有距离,我们必将扬长避短,将学以致用做为教学的主体要求力争达到完美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