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环境治理攻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气候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对气候产生影响,特别是水库的建设,由于蒸发量增多,在大气循环中,增加了该区域的降水量,也导致雾霾天气的增多,也增加了该区域极端天气的出现。
(2)对水质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导致水循环速度减慢,导致污染物扩散迁移能力和水汽交换速度降低,从而影响了该区域的水质,甚至会造成严重的金属污染。
(3)对河道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从一些大型水库来看,由于水流较缓且水面较宽,导致特殊水温结构的形成,蓄水水温会高于天然河道的水温,导致某些低温生物生长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生物的正常生长。(4)对陆地植被的破坏。由于水利水电工程需要占用较大的面积,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栖息在该区域的生物也受到影响。加之污染物排放速度较慢,造成该区域内的动物、植物迁移,甚至是灭亡。
(5)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虽然能避免农田大范围淹没,但改变了土壤的热状况和养分,降低土壤自身的肥力和酸碱性,导致土壤沼泽化和盐碱化程度加剧。同时水库水位的波动容易造成滑坡、崩岸等灾害,不仅造成环境破坏,还对沿途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6)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会涉及到移民安置问题。移民对环境等的影响非常大。在移民安置中,应减少毁林开荒政策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就移民安置过程而言,将库区居民从一地迁移到另一地,本身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不仅包括工程建设中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等对库区居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应该包括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造成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破坏。
2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措施分析
为了减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价值,可以通过以下措施。
2.1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评价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水路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必然的。如何趋利避害才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从工程建设的情况出发,以环境科学的经济价值理论对工程建设的价值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应对工程的自然生态、环境价值、社会生态等变化情况,包括有形、无形变化两种,立足现状,但也应注重长远的利益。
2.2根据生态环境评价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风险评价和经济评价的结果,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程建设立体评价体系,对工程建设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如在葛洲坝水利工程建设中,以扶助放养的措施,使原处于濒危状态的中华鲟能够顺利繁衍,从而摆脱了物种灭绝危机。再以青铜峡水库为例,在工程建设中,充分利用淤积形成了大范围的湿地和农田,大大改善了该区生态环境。长江三峡建设过程中,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污水处理系统,改善了长江沿岸的污水处理能力,保证了长江的水质。
2.3健全移民政策,保证移民的利益移民政策的完善,不仅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健全移民政策,保证移民的利益。虽然高额的移民安置费会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成本,降低水利水电工程等的实际意义,但也应认识到,人才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保证人民的利益,才能促进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从目前来看,可以将房屋、土地等有偿设施作为股本,参与到水电开发建设中。
3结语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 生态平衡 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7-134-02
1 引言
水利工程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意义重大,同时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所以优良的水利工程对于整个国家以及当地的经济和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水利工程也是利弊皆有,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巨大导致了生态失衡凸显。
2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1 河流生态环境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
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直接改变了河流随历史演化而生成的生态环境,局部河流的形态逐渐变得单一化,使得具有多样性的河流生态环境突变。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原有的天然河流的局部的水流水深以及水体含沙量数值的更变,进而导致河流的上、下游的水文、泥沙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进而使得当地河流区域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改变最终该地区的气候也被影响。建设水库是最具有环境明显改变效应的。因为水库的大水体、宽水面、水流迟缓等特质,在水库的整个环境在太阳照射下,辐射作用会改变其特殊的水温结构。而当蓄水以后的水库,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水的水温高于天然河道水温,而较高的水温的不利于鱼类的繁殖,特别是改变了下游的水体环境导致鱼类产卵期的改变。其次,河流的水质也在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和建设后发生改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该流域内河流水速降低,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与扩散能力降低,最终让整个水体内的水质自净能力变得地下。水流速度的减缓使得沉降作用增强,水体内的重金属沉降加剧,水质所含有的重金属量增加导致其严重污染。这些的变化最终体现在和人类最直接感受到的区域气候以及地质变化。无论再合理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介于现阶段的技术水平,都会改变该水域辐射的地域范围内相关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水库的建设,该地区因为形成了一个较为广阔的水域空间,使得整个区域内的蒸发量激增,大气的水汽含量的改变使得该区域内的自然天气情况如降水和水雾天气增多。同时地貌和地质在水利工程建设开山或者筑造之时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地震、植被变化引发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陆生生态环境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
整个水域环境的变化必然会使得陆生生态也逐渐改变。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会破改变当地的地貌环境。在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占地之类的工程行动会破坏当地的大量的植被,植被却又是陆生动物的赖以生存的栖息之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污水等因环境和设备的局限性使得其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河道,随之影响的河道的理化特性,更是恶化了河道两岸陆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动物会因为环境的变化和破坏迁移或者死亡,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因为生态链的变化而失去平衡。而水利工程的运行,也会使得该地区的大量的植被变化。植被的多样性在发生改变后使得各类的生物物种活动环境变化,生物的迁徙受到阻碍,或迫于变化迁出,或因为变化而无法回归,都使得整个生态链的变化日益明显,环境改变也更加突出。
3 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的研究
工程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工程建设既影响环境,又被环境影响。在评价以及研究环境影响时,需要将工程的开建前后对周围环境的变迁中各类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又要兼顾设计、施工以及后期运行的合理性。预测和评估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多方案对比评价,让最终的决策充分的扬长避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水库不可避免的诱发强烈地震使得岸库崩塌导致沿岸的珍惜动植物灭种等,可以通过在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的认真勘测,做到对当地的水文资料的收集及地质条件的勘测数据详尽,规划中考虑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并为此设计一定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为陆生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以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加上精心设计和严格施工,让保护动物生存和生活环境等措施贯穿在整个建设和后期的运行。
在工程的建设阶段,应遵循环保技术优先考虑,环保材料有限使用,使得工程的建设之中植物生长、动物成长所受到的影响最小化。在水利工程完成后,应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构建及时和长期监测与反馈机制,对水利工程周围的环境持续评估,遏止不良影响的发生和严重化,改进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把破坏程度控制到最低。卫生防疫机制的及时建立,避免施工期因工人数目庞大且高度集中所引发的流行病的传播和扩散。对防治水污染,控制进入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污废水浓度,防治噪声和大气污染,垃圾的合理堆放和和处理,在施工中或主体工程施扮完成后,进行景观恢复。不断加强和合理调整自身的管理措施使得周围的自然环境得到保存同时利于新的生态往平衡的方向逐渐发展。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及时搭建和具体措施的实施。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该流域内的生态环境破坏十分严重,生态补偿机制正是对这一现象的最重要弥补措施。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域周围的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明显,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的建造过程中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是无法简单的依靠自然自身的恢复能力使生态回复到平衡,让生物链达到以前的状态。因此,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应该立即和严格执行,坚持损害和补偿的责任制原则,对于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都需要具体化的工作并且实施立即。水利工程的整个投资资金除开建设和监控,需要对生态的补偿预留一部分资金,此项资金是专项用于生态破坏后还原进行补偿使用,致力于该地区的生态的持续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还是还原当地的生态价值,该项工作不仅是对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破坏的有效缓解措施,同时也兼顾了当地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符合国家所号召的构建和谐社会想法。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
东莞,地处岭南水乡,依水而居,因水而兴。
优越的地理位置,丰沛的水资源,助力东莞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以出口加工制造业为主,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与此同时,也给当地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03年以来,东莞以镇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东莞运河整治为重点,掀起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大幕,先后建成37家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258.5万吨/日)和1500公里的截污管网,取得了初步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的阶段成效。但全市水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明显改善。今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涉及东莞市的有6个问题,其中5个问题与水环境有关,包括因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污水处理效益。
与地上污水处理厂建设相比,埋入地下、穿街过巷的截污管网特别是截污次支管网建设,堪称水环境治理的“硬骨头”,既是水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
痛定思痛,迎难而上。东莞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明确表示,首战要将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作为主战场,全力打好东莞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翻身仗,为东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率先迈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东莞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目标,到2018年年底前新建截污管网不少于1800公里,争取新建管网达到2500公里;到2020年再新建500公里以上管网,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人民期盼,发展要求,全力治水
2016年11月11日,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暨水污染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2017年1月16日,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现场会召开。
2月17日,市委召开东莞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进度约谈会。
3月3日上午,东莞市召开更高水平发展十大行动计划推进大会,水环境治理工作被列入十大行动计划。
3月16日上午,专题调研水污染治理有关情况,听取市环保局工作汇报。
4月13日上午,赴大岭山镇现场督导水污染治理工作。
4月24日上午,东莞市召开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动员大会;下午,召开东莞市“两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现场会。
……
短短半年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亲自出席和参加的环保会议或活动,就达8次之多,而且逢会就提水污染治理,特别是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这项工作在市委书记心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绿色’是一切发展的底色。当前,水污染问题是东莞市环保工作的突出短板,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生产生活各方面,坚决打赢全市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为我市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对东莞人民负责,对东莞发展历史负责,对东莞投资环境负责。”
在市委书记心中,水污染治理不仅是攻坚战,也应是歼灭战。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不推卸、不躲避、不畏难,勇于担当,正面问题,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全力完成水污染治理任务。
“水环境治理是民生大事,要从截污、清淤、活源、修复等方面系统推进。重点难点是截污,截不了污,其他工作无从谈起。而突出问题就在于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进展缓慢,必须分解项目包、明确时间进度和责任人,以超常规力度推进。”对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市委书记了然于胸、态度坚决。
对东莞人民负责,对东莞发展历史负责,对东莞投资环境负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成为东莞市委、市政府在调研基础上推出的首个系统性重点工作,也被纳入东莞市更高水平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其中,2017年新建成5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被确定为今年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
水污染防治工作,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2017年1月13日上午,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共有19个代表团的代表分别以十人以上联名向本次会议提出了关于做好污水治理方面的议案。
如此众多代表团对一项工作提出相同议案,这在东莞人大工作史上十分鲜见。最后,19件议案合并为1件议案――《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持续改善我市水生态环境的议案》,通过大会审议,并由市人大常委将议案交市政府办理。
5月16日,一场名为“水――生命之源”的环保征文大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士展开。大赛得到热烈响应,人们结合当前东莞治水行动纷纷撰文投稿,或直抒胸臆,或建言献策,表达对美好水乡的期盼、对治污治水的支持,兴起了全社会关心、重视、参与和支持治水的热潮。
顺应时展潮流,满足人民群众期盼,东莞背水一战!
挂镇督导,定时约谈,落实责任
2月17日下午,东莞市委小会议室,一场特殊的约谈会正在进行。
约谈人是市委书记,被约谈对象则是来自道颉⑸程铩⒊ぐ病⒒平、石龙、横沥、东坑等七个镇的镇委书记(镇长),约谈的主题就是各地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进度问题。
副市通报全市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情况及被约谈镇存在的问题,七个镇街作了书面检讨发言后,市委书记讲话。
“各级各部门尤其是被约谈的镇,千万不可低估市委、市政府治理水污染的决心。”
“镇街不论有多少客观理由,都必须认识到,时间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但结果却有不同,归根到底还是重视不够、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力。”
“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靠前指挥、统筹推进;分管领导要明晰责任,协调推动;直接负责的同志要集中精力、高度负责,扎实抓好具体工作落实。”
……
言者情真意切、有的放矢,闻者痛定思痛、立行立改。这场约谈,既是对七个被约谈镇的鞭策,也是对所有镇街的警示。
按照要求,各镇街截污次支管网建设进度,每十天一次内部通报,每月一次对外公布,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对排名末尾镇区,进行不同级别的约谈。
“要牢牢扭住跨镇街河流治理这个牛鼻子,做好截污和治污工作。”4月13日上午,市委书记的身影出现常平镇石马河畔。在肯定当地治水工作成效的同时,他指出常平镇在水污染治理上要快速推进截污次支管网等重点工作,做到科学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强化协同治理。市治水指挥部要优化流程,强化服务,特事特办,确保不因程序问题耽误工作进度。
“截污管网设计一定要科学,不能因为设计不合理,建成后产生新的问题。”4月6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赴大岭山镇开展水污染治理督导工作。在现场听取大岭山镇截污管网规划建设关键细节工作汇报后,他强调要坚持高水平科学引领、高质量工程建设,部门、镇街要用心研究、抓好落实,努力提升城市内涵。
“要进一步增强打赢治水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做、提前做。” 3月30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来到横沥镇督导水污染治理工作,并在横沥镇管网穿越广深铁路段等地现场研究解决问题。
“要倒排建设时间表,做好跟踪落实;要坚持上下联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5月9日,市政协主席姚康在麻涌镇现场督导中心大道污水管网施工进展情况。
……
为强化治水责任落实,东莞市建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常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挂钩督导镇(街道、园区)水污染治理工作制度。按照每月一督的工作要求,采取实地调研和座谈协调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督导。
上下同欲者胜。市领导挂镇督导制度的实施,营造了上下共治、全民治水的良好工作氛围,有利于高效解决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快推进工程建设进度。此外,市环保局安排6个督导组,由局领导带队分片、定期对各镇街开展督导,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有奖有惩,严格问责。“要通过这场攻坚克难工作,发现哪些干部敢于承担,冲锋在前;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哪些干部披坚执锐,勇往直前,全力突破;从而去考察干部,去发现干部。” 1月16日,全市水污染治理工作现场会上,市委书记的话振奋人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水环境问题为重点,以加强企业监管、严格排污审批、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为抓手,深入做好全区范围内水环境保护及水功能区达标工作。
二、组织领导
为做好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工作,成立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由区人民政府副区、同志任组,区政府副调研员、区城管局局、区政府办副主任、区环保局局、区农林水局书记任副组,区委宣传部、环科园、区政府办、区监察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农林水局、区城管局、区安监局、区工务局、区环卫局、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区城管执法大队、区城管警察大队和各涉河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由周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彭跃辉、汤勇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为加强工作联络和调度,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领导小组组召集,根据工作部署适时召开。
三、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特别是重点围绕-2012年度“水功能区达标率”绩效考核目标,推动我区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排污企业监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环境修复方面做到思想上有飞跃、能力上有提升、机制上有创新,使我区水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确保我区范围内浏阳河圭塘河口-三角洲排污控制区水质稳定达到IV类功能区标准。
四、工作重点
为保障浏阳河、圭塘河(以下简称“两河”)水质稳步提升,确保达到功能区标准,工作重点如下:
(一)加强涉水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管理台帐,增加巡查及监测频率,对发现的超标排污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和依法查处。
(二)加强重点污水处理设施监管。加大对花桥和新开铺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治污设施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强化对新开铺污水处理厂排放尾水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和在线监控设施正常运转、废水达标排放。
(三)开展“五小”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全区“五小”企业(小食品、小洗涤、小塑料、小建材、小加工)主要集中在黎托街道的城郊结合部,这些企业基本无配套的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未经处理直接超标排放到沟渠、再入“两河”,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通过关停一批、搬迁一批、治理一批的方式减少污染,对新建的涉水污染型企业通过限制审批的方式,杜绝污染隐患。
(四)加快畜禽养殖退出。按照《市区-2012年畜禽养殖业退出工作方案》开展工作,多管齐下、攻坚克难,务必在2012年底前全面完成我区畜禽养殖业的退出任务,彻底消除畜禽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五)开展水上餐饮专项整治行动。对“两河”河道内的水上餐饮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对于无证、无照、无污染治理设施的水上餐饮严厉打击,及时取缔。
(六)建立重点河段、重点水域水质通报制度。定期对“两河”流域重点河段、重点水域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通报给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各相关部门,以便各级掌握水质变化状况,制定应对措施。
(七)集中整治“两河”沿岸私搭乱建、倾倒垃圾及河道种菜行为。
1.对“两河”沿岸的违章建筑及河道种菜行为进行地毯式排查,要求相关责任人自行拆除违章建筑和非法菜田,对于拒不执行的单位及个人,由相关部门和街道依法。
2.集中清理“两河”沿岸的积存垃圾,加强日常管理,消除垃圾渗滤液等对河水的污染。
(八)切实做好圭塘河各河段分期整治工作。
1.加强对圭塘河湘府路—香樟路段重金属污染治理及水体修复项目的推进和监督,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2.尽快启动圭塘河天华段河道整治工程,杜绝河道两岸乱倒垃圾、乱排污水、私搭乱建、河道种菜的现象,彻底消除该河段的污染源头。
(九)采取应急措施,启动新的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圭塘河上游企业(含环科园部分企业)及黎托街道内的污水仍通过17个排污口超标直排圭塘河、浏阳河,而我区花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只有16万吨/日的处理能力,现已超负荷运行(日均处理量达到了20万吨),为消除两岸污水对“两河”的污染,沿线各街道和环科园要采取临时应急措施降低入河污水浓度,严控新建涉水项目,同时要积极向市政府申请,与市级相关部门协调,推动花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同升片区污水处理厂的尽快启动建设。
五、工作部署
(一)摸底调查阶段(年11月)
对“两河”沿线的涉水企业、水上餐饮、排渍、排污口、违章建筑、河道菜田、积存垃圾等进行摸底排查建立台账。对重点河段、重点水域水质进行采样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向各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如出现超标现象,由区环保局联合区农水局一同调查超标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集中整治阶段(年12月-2012年1月)
根据摸底调查的结果,对违法排污企业和水上餐饮依法进行限期治理、关停和取缔,对违章建筑、河道菜田、积存垃圾等进行集中清理,遇到拒不执行的单位或个人,由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执法,确保清理到位。对超标排放的生活污水排放口采取应急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全力确保绩效考核目标河段水质达标。
(三)分期整治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2月)
一是分期对重要河段进行底泥清淤、护坡休整、补种绿化;
二是在主要的排渍、排污口建设临时污水处理设施;
三是在“两河”沿岸建设标准化垃圾站,并由环卫部门全线作业清运;
四是推动圭塘河重金属污染治理及水体修复工程、畜禽养殖业退出、花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同升片区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六、责任分工
区政府办:负责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督查工作。
区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宣传报导工作。
环科园:负责对入园项目进行协调管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准入关,不得降低环境保护准入“门槛”;协助环保部门加强对园区内企业的监管,整治废水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
区监察局:负责对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工作进行全程监察,查处整治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和纪律责任;会同区环保局对严重违法的单位或项目实行挂牌督办;负责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举报。
区发改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督促检查全区范围内执行产业政策情况,对项目立项是否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把关,建设项目未进行环评或环评未批准的,不得实施行政许可。
区财政局:负责水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工作的经费保障。
区环保局:负责重点企业、水上餐饮、排污口的排查与监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牵头开展“五小”企业专项整治行动;牵头开展全区畜禽养殖业退出工作;定期对重点河段、水域进行采样监测并向相关各方通报监测结果。
区农林水局:负责配合环保局对“两河”沿岸的排污口、河道水环境进行监管;负责拆除河道两岸及河道内的违章建筑、清除非法菜田;定期通报区畜禽养殖存栏和新增情况,协助开展执法行动。
区城管局:负责“两河”两岸的拆违控违工作的统一调度、协调;负责“两河”两岸相关单位的爱卫工作。
区安监局:负责危险化学品企业的检查,严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单位报请政府关停。
区工务局:负责推进涉及“两河”流域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区环卫局:负责对“两河”沿岸及农村的垃圾池、站进行建设和维护,并将其纳入垃圾收运管理体系。
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护各类整治行动的正常秩序,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整治行动。
区工商分局:负责审查涉水排污企业是否依程序办理了工商执照,对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企业,不得核发营业执照,对已发放执照的要予以吊销和取缔;对无证经营的要予以坚决打击和取缔。
区质监分局:负责对涉水排污企业进行质量监督检查,依法查处生产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中的质量违法行为,配合开展执法行动。
区城管执法大队:负责拆除“两河”两岸及河道内的违章建筑、清除非法菜田;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各类整治执法行动。
区城管警察大队:负责维护整治行动的正常秩序。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组织开展各类整治行动,使辖区内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
其他有关部门负责协同处理环境违法案件,凡涉及相关部门处理权限的案件,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处置。
七、工作要求
(一)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省对市、市对区绩效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更关系到与广大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保障,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狠抓落实。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明月”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全县水环境专题询问会整改问题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关于全县水环境专题询问会整改问题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社会事业工委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21年工作计划安排,6月10-11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正冲率领调研组深入城区街道和镇村一线,就2020年全县水环境治理专题询问会整改问题落实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通过现场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询问会整改问题落实情况进行详细全面的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落实情况
询问会整改问题涉及县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沛北经济开发区、沛县经济开发区等7家责任单位、共13个问题。截至2021年6月中旬,正在推进9个,已完成4个。
㈠正在推进问题(9个)
1、关于2020年第三季度全县28条河流83个断面水质检测有Ⅳ类66个、Ⅴ类2个、劣Ⅴ类7个,这说明我县城区部分河道尤其是城区及周边水体污染严重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进展情况:
经排查,全县17条支流,排污口约960个,主要为生活、畜禽养殖和农业退水污染,已交办各属地落实整改。城区河道污染主要来自小区和道路雨污混流造成,集中开展了城区水环境治理攻坚行动,针对新城区佀楼河、正阳沟、石灰窑沟、老沛龙公路沟等主要河黑臭水体问题,集中开展周边居民小区、机关单位、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场所雨污混流排查,采取疏通污水管网、建设溢流井和提升泵站进行整改。
推进措施:
正在实施全面治理,实施城区截污工程,老城区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排水管涵,减少入河污水排放;新城区疏通污水管网,改造错接和混接乱接的排污口,排查整治雨污混接管网,疏通污水管道,切断污水直排河道情况,实施河道清淤疏浚,目前工程正在加快施工。
2、关于农村厨余垃圾及粪便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问题。(责任单位:县城市管理局)
进展情况:
⑴农村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行“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四分类,针对农村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实施农村厨余垃圾就地生态化处置,采取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和干式厌氧两种处理模式,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覆盖3-4个行政村,服务人口8000-10000人”的标准,投资3000余万元,先后建设垃圾处置设施共117处,其中阳光堆肥房39处、厌氧发酵池77处、干式厌氧发酵装备1处。经调查了解,我县在好氧发酵、厌氧发酵、干式厌氧发酵等方面,处理利用厨余垃圾涌现出一批代表村和示范点,分类处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宣传培训、推广普及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⑵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我县农村总户数为238436户,已改农村无害化户厕236338户,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为99.12%,农村无害化户厕使用率在90%以上,农村公厕建设累计建成1581座,实现自然村全覆盖。2019年6月,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程序,对我县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服务项目进行了招标,中标单位为徐州国新生物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建成了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全套设备,已具备收运处置粪便垃圾的能力。经调查,我县部分畜禽粪便已送至国新能源公司处理,但城区环卫粪便还没有得到处理。目前,县政府与国新公司还未签订沛县粪污垃圾无害化处理特许经营服务正式合同。
3、关于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已经建设完成,但部分居民住户、沿街店铺未接入市政管网,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运转率低,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进展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目前13个建制镇镇级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整体实际处理负荷已由年初的不足30%提高到50%以上。今年2月份我县13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工程,并于3月中旬委托兴蓉水务进行全面代运行管理。通过2个月的监测考核验收,各处理厂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推进措施:
⑴针对目前分支管网不健全、入户率不高、雨污混流等问题,由属地牵头,水务局业务指导,全面排查镇级建成区污水管网覆盖情况,划定管网覆盖空白区或薄弱区域,结合该区域建设改造规划和近远期实施计划,科学确定消除管网空白区的方案对策;全面排查市政管网及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和单位庭院内部管网雨污混流和检查井错混接、总排口接管等情况,列出问题清单,明确任务清单,推进实施管网修复改造和建设。通过雨污分流改造、分支管网建设、排水户纳管等整治措施,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运行负荷率及污水进水浓度。
⑵督促兴蓉公司围绕龙固镇污水处理厂远程监控中心,建立、完善各镇污水处理厂自控系统与监控系统,实现驻厂辅助人员在远程监控人员指导下快速进行工艺调整。
⑶县水务局、生态环境局和属地建立健全部门联动、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县水务局负责镇级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的监管考核,县生态环境局负责镇级污水处理厂日常进出水水质的监管考核,属地落实排水户的接管监督管理及污水处理厂的属地管理责任。
4、关于乡镇浴池废水达标排放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进展情况:
浴池废水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单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可通过接入城镇和村级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排放。通过调查,目前全县共有浴池175个,接入城镇及村级污水处理设施的83个,镇驻地浴池污水基本上都接入市政管网,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铺设施工时,会将村内浴池废水接入管网,待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成运行后,进行集中处理。下步将加强督查,对未接入管网的浴池督促属地政府落实整改。
5、关于我县城区还有迎宾小区、金星小区等28个没有改造的老旧小区和沿街独栋居民楼仍为雨污合流,沿街商户排水存在未经审批私自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现象,造成污水进雨水管道的问题。(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进展情况:
按照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意见和省市通知精神要求,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原则上改造2000年底前建成的小区,改造范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2005年年底前建成的小区,且改造计划中2001-2005年建成的小区占比不应超过15%,且应量力而行,不应增加政府隐形债务。
经调查了解,我县根据老旧小区现状和县财政承受能力,“十四五”期间计划改造老旧小区28个,其中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小区18个,涉及户数3716户,建筑面积35.38万平方米。2001-2005年建成的小区10个,涉及户数1053户,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这些小区改造初步设计方案在1月份已完成,对于小区内部排水方面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并且高标准设计,小口径管道全部采用钢带缠绕波纹管,大口径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对市政道路已实施雨污分流的分别接入市政雨污管道,对于市政道路未实施雨污分流的,在小区排水末端分别设置雨污水检查井,先暂时接入市政混流管道,待市政道路改造完成后,再分别接入相应雨污水管道。
2021年计划改造并已实施迎宾小区、铁建公司、金星小区、石油小区4个小区,这4个小区是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改造项目,也是对县考核项目,目前进度在徐州市第一,江苏省也名列前矛。4个小区建筑面积12.3万平方米,涉及户数1236户,迎宾小区、铁建公司3月15日开工,总投资3800万元,目前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其中污水管网3135米,雨水管网2178米,化粪池33座,已全部完成。金星小区、石油小区4月15日开工,金星小区总投资1300万元,目前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其中污水管网510米,雨水管网420米,化粪池10座,排水工程已全部完成。石油小区总投资1200万元,目前完成总体工程量的80%。其中污水管网540米,雨水管网500米,化粪池8座,排水工程也已结束。除这4个小区外,通过前期调查,沛城家属楼、蔡庄楼、棉麻小区等8个小区也基本满足改造条件,计划9月份开工,年底前完成改造任务。
6、关于我县村庄污水处理工作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进展情况:
我县于2020年起开始实施农村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368个涉农行政村、1001个自然村的治理覆盖率、污水收集和治理率均达到100%的目标。2020年新完成21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部分管网的建设,全县行政村治理数累计达到294个,治理覆盖率达到79.98%。今年,在涉农行政村污水治理率达100%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污治理行政村向自然村延伸,270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已全面开工建设,并完善2020年已建设施的村内管网铺设。但因历史欠账大,自然村治理覆盖率不足,污水收集不足,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较差。
推进措施:
编制专项规划,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沛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预计总投资33亿元,积极推进农污治理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坚持建管并举,建成后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化运维。
7、关于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但是新城区的佀楼河、刘园大沟、石灰窑大沟、老沛龙公路沟水质依然污染较为严重的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进展情况:
2020年水务局对新城区及大屯片区近155公里的雨污水管网进行了清淤检测,主要探测管网目前使用的状态,查找损坏、混流管网,为下一步管网管理及改造提供针对性的依据。经排查共发现小区、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雨污混流点位40个,市政管网混流4处,并根据这些问题,委托设计院进行改造设计,于2021年4月起集中实施了改造,目前小区、医院、学校等庭院混流截污已经改造完成,市政管网改造正在实施。同步对新城区河道进行清淤,目前老沛龙公路沟、正阳大沟已经开始清淤。
8、关于我县城区道路雨天易淹积水的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
进展情况:
为解决汛期道路积水问题,水务局编制了《沛县城市排水专项规划》,颠覆性的改变沛县城区的排水走向,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计划投资2.4亿元,实施沛县新老城区主干道不积水工程,该项目经县人大审议,列为2021年度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主要实施老城区歌风路、正阳南路、香城路的道路及排水设施改造,实施汉源大道与汤沐路交叉口、汉城南路与新沛路交叉口、东风路与汉城中路交叉口、汉城中路与汤沐路4个交叉口节点的排水改造,实施新城区萧何路与正阳路交叉口、周昌路、陈平路、红光路4个节点的道路与排水设施改造,共新建箱涵2.3公里,铺设雨水管网1.8公里,铺设污水管网4.6公里。目前新城区部分已经改造完成,老城区排水箱涵已经完成80%以上。
9、关于沛北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工程,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的问题。(沛北经济开发区)
进展情况:
沛北污水处理厂投资1亿元,主要处理工业污水,设计规模10000m3/d。杨屯镇人民政府委托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踏勘、调研,并收集有关材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镇水利站和建设局安排专人进行项目跟进,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进度。沛北污水处理厂新增收集管网正在铺设,其他管网的排查、疏通已安排安徽同绘家园土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在施工中,计划6月底竣工,7月份正常运行,委托安鹏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监管。
㈡已完成问题整改(4个)
1.随着大沙河滩面果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沙河水质存在着被农药、化肥污染风险的问题(责任单位:
县农业农村局);2.对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及13个镇级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出水量及水质情况进行监管的问题(责任单位:水务局);3.沛县经济开发区污染监控平台监控企业全覆盖的问题(责任单位:县经济开发区);4.完成《沛县污水处理厂尾水导流规划》编制工作的问题(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共4个问题整改已全面完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我县各相关责任单位能够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对照问题清单,强化责任措施落实,积极破解各种难题,力促问题有效整改,综合施策,靶向发力,各项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水环境治理正在有力有序向纵深推进,全县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主要河流和断面水质改善依然严峻。一是水系治理缺乏全面系统设计。水环境治理改造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城区河道污染主要来自小区和道路雨污混流造成,目前老旧小区雨污改造尚未全面完成,控源截污、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工作还没有达到无缝对接,一定程度上给水系贯通、碧水绕城工程带来持续压力。二是农业面源污染还缺乏长效监管治理机制。近期省环境监测中心对国考断面开展了周边支流水质情况调查监测,我县丰沛运河李集桥断面上游发现3条支流水质处于Ⅴ类(户屯村西侧支流)或劣Ⅴ类(陈楼河、石灰窑大沟),6月11日市水污染防治联系办已书面报告给县委主要领导,要求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汛期断面水质下降。三是“河长制”作用发挥还不够有力。跨区域河流缺乏上下联动、协调配合机制,多头管理现象较突出,客观上存在管理边界模糊的情况,河道管理难度仍然较大。
(二)三级污水有效收集处理任重道远。一是在城区层面,雨污分流不到位。城区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还没有完全形成闭环管理状态,新老城区市政雨污分流还未完善,混流截污尚未彻底解决,集污纳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在镇级层面,分支管网不完善。分支管网铺设覆盖面不够,全县镇级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与省住建厅“十个必接”(机关、学校、医院、集中居住小区、工业集中区(非化工)、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宾馆、饭店和浴室)规范要求差距较大、欠账较多,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偏低,目前镇级污水处理厂整体实际处理负荷仅达到50%左右,连续正常运行比例和运行质量不高,镇级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效能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要求不相匹配,成为当前水污染治理的突出短板。三是在村级层面,处理设施不健全。全县村级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建设数量多、范围广、投资大。自然村到户管网覆盖率偏低,污水收集量严重不足,不能保证建成设施正常运维,分支管网铺设延伸难度较大,真正发挥处理站实际效益,尚有大量工作要做。
(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亟待加强。一是农村厨余垃圾分类推广不到位。虽然我县近几年投入大量财政资金建设了村级阳光堆肥房、厌氧发酵池、干式厌氧发酵装备等垃圾处置设施,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空间依然很大,实际到户收集的有效厨余垃圾增量不足,城管部门每月仅考核下达给镇街的厨余垃圾任务“量”,而没有真正对厨余垃圾“质”的有效监督、分解和考核。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够,还没有形成辐射全域、覆盖全县。二是环卫粪便无害化处理监管机制不成熟。农村无害化户厕基本改造到位,已改户厕23.6万户,普及率为99.12%,使用率在90%以上;农村公厕建设累计建成1581座,实现自然村全覆盖,基本全部投入使用。但我县对农村环卫粪便处理还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统一监管机制,多数业主还是采取自行联系买方,进行市场化无序处理,存在部门对粪便收集、输送流向、处理渠道、运转数据、责任体系等方面的监管空白。目前,城区环卫粪便还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强化生态思维,编制专项规划。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我县实际,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统筹考虑我县城乡一体化建设、水系布局、功能分区等因素,科学编制专项规划,为协调推进水环境治理常态长效提供系统性指导。以规划推动水务工作由传统的河道整治保护向生态修复转变,由仅注重水安全向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务服务和管理等多方面并重转变,为构筑现代化新型城乡水务体系,实现城乡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张双全”为你整理了这篇环境问题整改情况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南通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的通知》(通指办〔2019〕60号)要求,现对我市有关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公示期为7天,联系电话:0513-87513049
如皋市关于“部分城市河道污泥淤积严重,水质较差”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2018-2020年突出环境问题清单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20年对部分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挂牌督办的通知》,我市紧紧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整治工作目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重点攻坚,扎实推进6条突出环境问题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加快补齐河道治理短板,着力改善城市水环境,现将整治工作汇报如下:
一、整改任务基本情况
2018年,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主任会议通过的《省人大常委会关于2018-2020年突出环境问题清单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2020年对部分重点生态环境问题挂牌督办的通知》将我市宏坝河、解放港、龙游河、内外城河、幸福河、宝塔河等6条城市河道“部分城市河道污泥淤积严重,水质较差”问题列入重点环境问题清单,作为省人大、省政府督办项目,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整治销号。
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根据省人大、省政府重点环境问题反馈意见,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从整治技术、施工管理、长效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成立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领导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印发《如皋市幸福河等城市河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方案》(皋政办发﹝2019﹞62号)文件,从总体要求、高质量推进、强化监督检查、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责任部门、目标要求,确保按期保质完成整治任务。
1.完成幸福河整治。针对幸福河沿线惠政小区污水混入雨水管网直排、幸福河过益寿路涵洞流水不畅、西段河道环境较差等问题。组织实施惠政小区控源截污工程,将混入雨水中的污水集中收集至污水处理一体化净化设施处理。实施幸福河过益寿路连通工程,完成过路顶管(DN1200)施工,实现龙游河至红星河全线畅通,增加了水体流动性。对幸福河西段进行环境治理,实施污水收集、木桩护岸、绿化种植、景观配套等综合整治。
2.完成解放港整治。解放港南侧以居民为主,北侧为居住小区,居民私搭乱建、占用河道、污水直排现象严重。2019年,组织实施解放港黑臭整治,拆除河道保护红线内居民的违章搭建,开挖河道拓宽水面。实施控源截污工程,新建污水管网700米,化粪池25座,将沿线居民的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进市政污水管网,消除直排口16个。实施生态修复,采用木桩护岸方案,种植水下植物3800余平米,河道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为解决断头补水不足问题,实施解放港活水工程,新建提升泵站1座,从红星河补充优质水源。通过综合整治,彻底改变解放港周边整体环境。
3.完成内外城河整治。内外城河主要依靠连接龙游河北端管道(DN800)补水,水量不足,流动性差,还存在混接雨水管网的污水入河,外城河长期未清淤等问题。2019年,组织实施内外城河控源截污,完成12个混排口截污,将混入的污水及初期雨水排入市政管网,基本消除内外城河外源污染。实施龙游河与外城河连通工程,实现城河从龙游河自流补水,提升城河水质。新建内城河水循环净化系统,将内城河的水净化处理后再排入内城河,既提升了水质,又增加了水体流动性。组织实施外城河清淤,着力消除内源污染。
4.完成龙游河整治。龙游河北端为断头,为实现活水连通,2018年,实施龙游河(福寿路-宁海路)综合整治,搬迁龙游河宁海路至外城河北延线内的5家企业,拓宽河道,沿线配套近水走廊、小游园、厕所等公共设施。2019年,实施龙游河北延工程,拆除城南一中车棚、操场,新建开挖河道358米,采用仿木桩和叠石相结合生态护岸,打造滨水绿廊景观。新建龙游河大桥、宁海路两座景观桥梁,彻底打通龙游河,实现龙游河、外城河、宝塔河等河道自然连通。龙游河整治共绿化7.5万平米,新建生态绿道5000余米,慢行骑行绿道3000余米,真正实现一河一景,一步一景。
5.完成宏坝河整治。宏坝河存在北侧城中村居民及周边小区污水混排、河道两端断头等问题。2018年,我市完成宏坝河清淤、驳岸、绿化等综合治理。2019年,对宏坝河(宏济桥-万寿路)35#地块城中村进行整体搬迁,共搬迁商户、居民920余户,彻底解决了北岸居民污水直排的突出问题。今年,又组织宏坝河排口全面排查工作,对育贤小区附近3个混排口实施控源截污,消除外源污染。针对宏坝河断头问题,新建东皋路强排泵站1座,既达到平时河道补水目的,又满足雨季防洪排涝要求。
6.完成宝塔河整治。宝塔河(李渔路-茅雉河)因沿线居民侵占、长期失修,成为沿线居民排污沟,周边环境差。2018年,实施宝塔河东延工程沿线居民搬迁。2019年,在完成西段河道整治的基础上,新建开挖河道250米,拓宽水域面积1万余平米。新建茅雉河管闸2座,增强了平时蓄水、雨季排涝功能。实施全线沿河驳岸、生态种植治理,新建木桩护岸520米,景观绿化1.13万平米,新建透水混凝土园路800余平米,配套公厕、停车场,近水平台等设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整改取得的成效
根据整治方案,我市幸福河等6条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已经完成,打造了一批城市河道治理的样板工程。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经定期水质检测,6条城市河道水质明显提升,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已达到整改销号要求。
【关键词】两美;浙江;启示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浙江又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十分丰富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浙江赢得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化之邦”的美誉。建设美丽浙江,是美丽中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我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一、两美浙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资源要素紧缺,浙江的河流、泥土、空气涌现不同水平的污染。河流污染、雾霾天、食物平安危机等经济发展的不良“副产品”,成为影响百姓获得感的热点问题。
二、两美浙江建设经验与启示
(一)树立最科学的理念。什么样的理念算是美丽美好意义上的科学理念?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清醒的认识、负责的态度、科学的理念、坚定的意志。清醒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对人民、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家园。以“重整河山”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治水治污为突破口,既打出转型升级新天地,又取得生态文明新进展,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二)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追逐经济利益之间的博弈,往往最后一刻被利益最大化驱使占了上风。这个时候只有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终身追究制出台后,企业将不再纠结不清于一时的蝇头小利;当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后,政府将不再压力山大于唯GDP的指挥棒子。浙江始终严把生态红线,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管理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明确提出取消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实质性改革举措。
(三)实现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转型进级组合拳。环保无疑是“美丽浙江”建设的主阵地。当前要以“五水共治”为龙头,加强水环境治理,突出饮用水源保护,突出重点流域、重点河段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整体提升水环境质量。要以治污降霾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建立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机制,以耕地和饮用水源地为重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专家们认为,在“两美”浙江建设中,要紧紧扭住“经济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真正打造浙江发展新优势。环境问题根子在产业,要充分发挥环保倒逼机制作用,通过标准引领、准入监管、减排推动、整治促进、执法监督等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切实以“两美”浙江建设为契机,真正把经济发展转到质量、效益上来。
(四)实现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生产,发展绿色经济,提倡绿色生活。推行绿色生产,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完善落实“河长制”,深化“五水共治”成果;深入实施大气、土壤、海湾污染防治,推进城乡垃圾收集、分类和处理;加快养殖业转型提升,减少面源污染。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产业,促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及产业成为新增长点。着力提升景区品质,推动乡村旅游业转型。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培育养老、养生、健康等生态经济新业态。
倡导绿色生活,积极培育和弘扬绿色文化,强化政府生态环境信息制度,充分发挥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全方位构建生态环境监督体系,健全生态环境共同参与监督机制,让绿色生活成为浙江百姓的时尚与潮流。我们要用“绿色化”来推动生产、妆点生活,把绿色转化为浙江的“软实力”。
(五)实现绿色发展,保持“山水人田湖”协调发展。“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是人类对大自然认识上的一次崭新飞跃,即赋予大自然以人格意义上的生命尊严,又给予大自然以光辉层面上的人性关怀,同r作出对大自然以有机统一保护的庄严承诺。这一思想的提出与传播,必将对全国乃至全球各国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具有广泛而长久的实践意义。浙江在贯彻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的决策部署方面,提出完善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和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增强对资源环境管制的统一性和系统性。
(六)注重生态建设更要注重人文建设。“两美”浙江建设需要形成精神动力、思想基础和文化条件。专家们认为,要培育和激发全体公民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自觉地投身于生态建设中,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要推动养成与“两美”建设相适应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在全社会树立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生态心理、生态道德;要在全社会传播生态知识,(下转第60页)(上接第58页)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为目标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提升全省人民群众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诚信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加快步伐;各类主题文明行动蓬勃开展,文明出行活动深度推进、文明旅游活动影响广泛、文明用水活动广泛开展、全民节约行动全面展开。
三、结语
从“两富”浙江到“两美”浙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的是浙江人民在建设富饶美丽家园、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日益进取、永无止境地对科学发展实践探索的锲而不舍和对理论的精益求精。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好更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以贯之地抓,一届接着一届地干,为最终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2006年,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构建“平安横山”、,“和谐横山”为主要目标,立足稳步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按照“管一流工程、创一流效益、塑一流环境、建一流队伍”四个一流的总体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1-9月水库调度运用
2006年1-9月横山水库上游共降雨1002.6毫米(坝上站),同比去年(1306.2毫米)减少23.2%,比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1477.6毫米)减少32.1%。1-9月水库入库径流量8503.8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16843.2万立方米)减少近一半,与历年同期(13504万立方米)相比减少37.0%。
水库年初水位103.15米(吴淞高程),相应库容5381万立方米;入汛水位103.12米(吴淞高程),相应库容5374万立方米;汛末水位99.72米(吴淞高程),相应库容4588万立方米。
1-9月水库共向宁波供水5283.5万立方米,完成年度计划的81.3%,预计全年可供水7000万立方米,超额完成预定指标;向奉化供水1530.3万立方米,已完成年度计划的100.2%,预计全年可供水1980万立方米;提供下游灌溉发电及生态用水1472.8万立方米,安全发供电156万度。
二、2006年工作回顾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我们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抓了具体落实:
(一)优化水源调度,全力确保宁波奉化城市供水
自扩建以后,水库就承担着宁波、奉化城市供水的重要职责,因此,治理保护源水环境,合理配置各类用水成为当前水库调度运用的重中之重。为此,根据今年降雨偏少、来水偏枯的实际,把保障宁波、奉化城市供水作为首要目标,坚决服从水源统一调度,统筹兼顾各方用水,合理配置各种用水量,最大限度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用水需要。1-9月份,水库共向宁波供水5283.5万立方米,同比去年(5196万立方米)增加1.7%;向奉化供水1530.3万立方米,提前3个月完成年度预定指标。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水源环境治理和水质保护工作,定期开展生态涵养和水质保护活动,确保原水质量优良。
(二)立足管理本职,着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保障水库安全运行,是水库管理工作的本职和主要任务。自入汛以来,我们就把防汛抗旱作为水库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七个强化,三个确保”的防汛新要求,着力落实各种防汛抗旱措施,做好水库水情、雨情、工情监测,保证“思想、组织、方案、责任、技术、物资”六到位。同时,坚决服从上级防汛防旱部门的统一调度,正确处理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四者关系,通过河道补充灌溉、分段定时调节等科学调度,确保下游灌区灌溉生产用水和生态环保用水需要。在5-6月份遭受的几次台风袭击中,通过全蓄调度,使下游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充分发挥了水库的防洪效益。
(三)狠抓安全管理,大力开展“平安横山”建设
一是坚持安全至上,不定期开展“关注安全、关注生命”为主题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二是继续抓好工程的规范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按照各种规范、规定进行检查、操作和管理;三是重点实施了大坝背水坡踏步整修、防汛电力备用低压线路改造、库区围墙改造、2#发电机组扩大性大修、电厂厂房防漏装修等建设;四是通过“查制度促规范、查责任促落实、查隐患促整改”三查三促活动,确保安全生产;五是抓好安全防护,对工程保卫人员、电力生产人员、闸门运行人员配备工作服和安全防护用品,实行统一着装上岗。通过这些工作的有力落实,有效地推进了“平安横山”建设,全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四)突出工作重点,全力打好三场攻坚硬仗
第一是打好成立“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横山水库分公司”的硬仗。经过企业资产核查、登记注册等,于3月25日召开了宁波原水(集团)有限公司横山水库分公司成立大会暨授牌仪式,成为第一个正式挂牌成立分公司的组建单位。
第二是打好工程防汛体系建设改造的硬仗。从确保工程安全和提高水库防汛抗旱能力的要求出发,多方筹资、挤出资金实施了大坝背水坡踏步整修、2#发电机组扩大性大修、电厂厂房防漏装修、防汛电力备用低压线路改造、电力测试、卫星通讯系统和水情遥测系统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大坝泄洪闸门3只启闭机安全启闭装置安装、事故闸门减速箱齿轮油更换、2#进水蝶阀维修、大坝2#水平位移计铟钢丝断裂修补、大坝观测仪器f02经纬仪的更新、大坝面板喷水系统管道油漆维护、库区围墙改造、公园亭榭和运动场装修等项目建设。据初步统计,今年各项建设改造费用支出已达89.7万元。
第三是打好举办第四届宁波市五大水库职工联谊运动会的硬仗。今年我们作为第四届运动会的东道主,于8月份开始组织筹备,在有关单位和领导关心、支持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0月17日顺利召开了第四届宁波市五大水库职工联谊运动会。我局在本次运动会中也取得了团体总分和二个单项竞赛冠军的佳绩。
(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打造“和谐横山”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按照局党组“2006年能力建设年”的决定,我们自4月上旬开始实施“能力建设年”活动,以提高水库防汛抗旱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领导能力、构建和谐社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不断加强信息宣传报道工作。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的引导教育出发,自行设计和创建了“奉化市横山水库信息网”(****.fff),并于3月份开通投入运行,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每月定期编发《横山汛息》,及时上报各类信息,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肯定。
三是大力深化内部规范管理。从实际问题和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重新修订了请示报告、检查报告、事故处理报告等制度。同时积极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全面强化水库内部规范管理,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此外,我们还重点抓了党建工作;抓了水库的治安管理;抓了水库原水环境治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据介绍,“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省环保工作成效显著,大气、水、土壤等污染治理稳步推M,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大气治理方面,2016年全面实施《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500多项,基本淘汰珠三角地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高污染燃料锅炉。推进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14个地级以上市六项污染物年均浓度达标。
去年,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多次“点赞”广东大气治理成效。据统计,2016年,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2.7%,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32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同比均下降5.9%,连续两年全面达标,多个城市空气质量长期位列全国74个重点城市前十。
水污染治理方面,2016年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水质优良率和劣Ⅴ类断面比例分别为80.3%和8.5%,完成90个黑臭水体整治,广州、深圳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均达到40%。
据介绍,一年来,全省各地积极探索治水新模式,深圳在茅洲河创新开展“地方+央企”合作模式,强化全流域系统治污。2016年,江门牛湾、茂名江口门等7个国考断面水质好转;“两河”、“四河”流域25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70余条河流实施综合整治,茅洲河、练江干流和小东江水质同比有所好转,干流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33.3%、32.9%、7.6%,广佛跨界河流和淡水河水质保持稳定。
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全省多个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工作稳步推进,汕头贵屿电子废物污染整治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清远龙塘等类似环境问题整治也取得较好进展。去年底,出台了《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成1642个国控监测点位摸底以及约8000个省级监测理论点位布设工作,开发广东省土壤监测网业务化运行管理平台,初步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体系。
确定2017年为环保工作落实年 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据介绍,2017年是广东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攻坚年,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将强力推进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2017年,全省环保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保领域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部省共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全面实施“十三五”环保规划,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在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改革和环境风险管控上继续保持领先,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提供环境保障。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姚奕生强调,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善于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关键点,找到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其中,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稳”,力争稳中有进,为全国城市空气治理树立标杆。具体目标是:全省AQI达标率、全省PM10和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三项指标达到国家下达的考核任务;PM2.5已达标的城市要稳定达标;PM2.5未达标的广州、佛山、肇庆、清远、揭阳五市PM2.5年均浓度要下降3%以上。
据介绍,今年全省将全面开展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浓度,全面完成10万千瓦及以上现役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今年底前,深圳市要实现公交车纯电动化,广州、佛山等市新增公交车要实现纯电动化,全省要基本淘汰黄标车。城市建成区内施工工地必须100%安装扬尘视频监控设备。
水污染治理要求“进”,确保全面完成国家考核目标任务,具体目标是:全省71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要提高到81.7%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要100%达标,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比例要控制在8.5%以下,揭阳市榕江南河东湖、东莞市东江南支流沙田泗盛两个断面要从Ⅳ类恢复到Ⅲ类,东莞市东莞运河樟村(家乐福)断面要提升到Ⅴ类。
在重污染河流治理上,实行“挂图作战”,将排污口分布、重点整治项目建设进度、任务目标计划与水质状况变化整合成为电子数据库和信息图表,每月开展水质会商研判,对水质超标地区和工作滞后地区进行预警通报,确保水环境治理有明显成效。
土壤污染防治要求“控”,要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防控”的思路,确保土壤环境质量不再下降,不出环境安全事件。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在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确定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抓紧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地用途改变及流转中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此外,今年还将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源、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
开展省级层面的环保督察
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环保责任
去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对广东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
“圆满完成了中央环保督察广东阶段性工作”据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督察期间,省环境保护厅举全厅之力承担各项协调联络工作,积极推动发现问题和交办案件的整改落实,在省纪委、省公安厅的大力支持指导下,联合有关部门组成8个案件督办组,实地督导各地案件办理和问题整改情况。
此外,全省各地市建立党政负责人包案查处和督办制度,立行立改,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逐条抓好落实。
据统计,截至2月17日,各地责令整改6248家企业,立案处罚3346家,拟处罚金额1.38亿元;公安机关立案侦查70宗,行政拘留37人,刑事拘留81人,约谈1252人,问责684人。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表示,通过这次督察,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强化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了部门共治的大环保格局,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一大批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推动了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鲁修禄强调,今年将组建省级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及省环保督察办公室,分批对省内部分地市开展省级层面的环保督察,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环保责任、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环保决策部署。目前正着手开展省级督察工作调研,以建立全省存在的环境问题线索、环保责任清单,从而厘清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环保责任,为接下来省级环保督察打好基础。
会议指出,全省各地要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省环境保护厅将适时组织整改情况“回头看”,并将中央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作为省级环保督察的工作重点,确保中央督察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加快建设珠三角绿色发展示范区
2017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广东率先全面转型。
如何发挥环保在服务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中的作用?
鲁修禄指出,全省各级环保部门要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环境保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通过标准引导、准入把关、减排管控、服务助推等方式,倒逼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全省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发展服务。
“以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共赢格局。”省环境保护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具体目标上,首先,将科学制定实施《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将珠三角地区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样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新动能。
其次,组织开展珠三角区域和9市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推动绿色发展指数。指导推进珠三角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群建设,支持深圳、佛山、惠州等市开展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先行区建设,珠海和惠州市要力争在今年底前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再次,要充分发挥环保审批调控作用,加大对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一体化发展项目的支持,引领产业生态化发展。落实“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约束,坚决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强化环境硬约束,探索在练江、茅洲河等环境质量严重超标流域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动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