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那天下午,乐乐妈妈和姥姥把她放在小推车里推她出来玩。小家伙坐在推车里,悠哉游哉地在校园里左顾右盼。
没多久,就碰到另外一个小朋友可可,由她阿姨带着,也是推车出去玩。两拨人自然亲热地打招呼。可可比乐乐稍大几个月。
乐乐其时拿着两个玩具:左手拿着一个红圈圈,右手拿着一个小鸡啄米玩具,美滋滋地攥在手里。
乐乐妈妈见可可手里什么都没有,眼睛直直地盯着乐乐手里的玩具,就对乐乐说:分一个玩具给小姐姐好不好?
乐乐虽然只有14个月大,但这些话都能听懂。她显得有些紧张,两手紧紧地抓着玩具,看看左手的,又看看右手的,似乎在作思想斗争。
姥姥也鼓励道:分一个给小姐姐吧?
乐乐有些犹豫,但终于递出了那个红圈圈。
对面的可可见状,高兴地伸出手。没想到乐乐一下把手缩了回来。
妈妈赶紧说:不拿回来!给小姐姐一个吧!
乐乐才又把手伸出去。可可抓住了,但乐乐就是不松手,还有点急,想往回拿。
乐乐妈妈和姥姥赶紧表扬:乐乐真棒,和小姐姐一人一个玩!
乐乐才老大不愿意地把手松开。
于是一行人推着两辆小推车慢慢继续往前走。
从乐乐的这个经历片断中,也许可以看出人的天性中的确有自私的倾向。因为幼稚如乐乐和可可,应该说是心如明镜台,尘埃未染,但却已有私有观念和自我意识,这只能解释为与生俱来吧?
[关键词] 地学;县市行政中心;GIS
[作者简介]涂海丽(1979—),女,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黄国华(1981—),男,东华理工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矿产资源管理。(江西抚州 344000)
以往学者在研究地方政府行政中心选址时,往往从交通、水利、经济发展等角度出发。本文以江西省行政中心与地学背景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和地面高程四个方面分析地学背景与行政中心的关联性,这种分析在“江西省地学背景与地域经济GIS系统”上完成。
一、江西省地学背景与地域经济GIS系统介绍
地学背景与地域经济GIS系统主要由以下三大部份组成:数据输入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系统、数据输出系统。数据输入系统能根据GIS需要采集各种数据送入计算机,并加工成数据库可以接受的数据格式。主要的数据类型包括各种地图、统计数据及其它系统所提供的数据。数据存储管理和分析系统是GIS的核心。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据库管理,另一部分是模型分析。数据库管理主要提供数据存储、编辑、检索、查询、显示和数据更新等功能。模型分析主要是根据GIS的应用,利用地学分析方法和地学模型得到结果,达到分析评价、预测、辅助决策、制订规划等目的。数据输出系统是把检索、查询、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用各种形式记录下来,或作长期保存或提供用户使用。
地学背景与地域经济GIS系统包含三个数据库,它们是:基础地理数据库、基础地质数据库、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库。江西省基础地理专题类含有9个专题图层,分别为国道、高速公路、公路、铁路水系、行政中心、县界、区界、省界;江西省地学背景专题类含6个专题图层,分别为地层、岩性、构造单元、高程、坡度、坡向。江西省社会经济专题类含有7个专题图层,分别为某年总人口、年末耕地面积、GDP、人均GDP、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综合经济实力。
二、江西省县市行政中心-地学的相关分析
(一)县市行政中心与地质构造分区相关性分析
将江西省91个县市行政中心专题与构造分区专题图层进行叠合分析,其显著特征表现为行政中心沿着构造单元分区界线及其两侧分布;缓冲区分析给出了定量数据,全省有26个(28.6%)县市行政中心分布在构造单元分区界线5公里缓冲区内,有24个(26.4%)县市行政中心分布在构造单元分区界线5-10公里缓冲区内,有19个(20.9%)县市行政中心分布在构造单元分区界线10-20公里缓冲区内,其它22个(24.2%)县市行政中心分布在构造单元分区界线20公里缓冲区之外。超过一半(55%)的县市行政中心距构造单元分区界线不超过10公里。对这些行政中心所在的县市社会经发展状况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其年末总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2.9%,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5.1%,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83.5%,GDP占全省的72.2%。
根据构造单元控制的特点,可以对江西省划分出以下8条主要的行政区带,我们称之为构造行政区带,意指受地质构造单元制约下,人类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而形成并发展着的行政区带,其分别是:萍乡——广丰构造行政区带、九江——丰城构造行政区带、鹰潭——大余构造行政区带、抚州——遂川构造行政区带、丰城——婺源次构造行政区带、万载——新建次构造行政区带、鄱阳——景德镇次构造行政区带、修水——德安次构造行政区带。由于区带相互交接,有些县市行政中心可以同时划归到两个构造行政区带。就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状况而言,萍乡——广丰构造行政区带和九江——丰城构造行政区带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其次是鹰潭——大余构造行政区带和东乡——遂川构造行政区带;其它构造经济区带相对较弱,但个别社会经济指标可能较高,如鄱阳——浮梁构造行政区带的工业总产值相对较高。
(二)县市行政中心-地层相关分析
将江西省91个县市行政中心专题与地层专题图层进行叠合分析和交叉列表计算得到,江西省91个县市行政中心中,有36个分布在新生界地层区,占全省行政中心总数的39.6%;24个分布在中生界地层区,占全省26.4%;18个分布在古生界地层区,占全省19.8%;13个分布在元古宇地层区,占全省14.3%。显然,大部分(60个,占全省65.9%)县市行政中心分布在中新生界地层区。行政中心位于中新生界地层中的县市,其年末总人口为3346万,占全省75.5%;行政区面积111885平方公里,占全省67.1%;工业总产值3335亿元,占全省85.1%;农业总产值801亿元,占全省72.8%;GDP6224亿元,占全省81.3%。
(三)县市行政中心-岩性相关分析
将江西省91个县市行政中心专题与岩性专题图层进行叠合分析和交叉列表计算得到,江西省91个县市行政中心中的65个分布在沉积岩区,占全省行政中心总数的71.4%;5个分布在岩浆岩区,占全省5.5%;9个分布在变质岩区,占全省9.9%;另有5个分布在沉积岩与变质岩或岩浆岩相结合的部位,1个分布在岩浆岩与变质岩相结合的部位,6个分布在变质岩与沉积岩或岩浆岩相结合的部位。显然,大部分县市行政中心分布在沉积岩区。行政中心位于沉积岩区的县市,其年末总人口为3672万,占全省85.3%;行政区面积130095平方公里,占全省78.0%;工业总产值3460.8亿元,占全省88.3%;农业总产值888.8亿元,占全省80.9%;GDP6637亿元,占全省86.7%。
(四)县市行政中心-地面高程相关分析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支持下,利用1/25万数字地形图建立江西省数字高程模型(DEM)。将江西省91个县市行政中心专题与DEM专题图层进行叠合分析和交叉列表计算得到,在江西省91个县市中,有63个县市行政中心位于0-100米的河湖-岗地平原区,占69.3%,27个位于100-300米的丘陵区,占29.7%,只有井冈山市高程达到900米。
地面高程在0-100米的县市,其年末总人口为3188万,占全省74.1%;行政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占全省65.4%;工业总产值1301亿元,占全省91.8%;农业总产值501亿元,占全省70.4%;GDP为2183亿元,占全省83.8%。
三、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将江西省县市行政中心与地学关联归纳为以下三点:(1)江西省县市行政中心沿着地质构造单元分区界线两侧分布,主要的县市行政中心分布在地质构造单元分区界线10公里的缓冲区内;在萍乡——广丰构造行政区带、九江——丰城构造行政区带、东乡——遂川构造行政区带、鹰潭——大余构造行政区带上的县市行政中心经济发展较好,人口密度较大。(2)江西省县市行政中心主要分布在中新生界地层和沉积岩区。这主要是中新生界地层和沉积岩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其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工业所需的资源,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3)江西省县市行政中心主要集中在高程较低地区;该地区地形平缓,阳光充足,赋水性好,可耕性强,有利于农业生产,高程低地区交通与城建条件好,有利于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得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斐,杜道生.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4).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密切生活的,而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一节中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的规律。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激情比较高,而且教材对这一内容的介绍也表较详细。怎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住天气变化规律呢?
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又存在着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三种不同的天气系统,这三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我就思考,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呢?单纯的平面图形不会达到直观的效果,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动态立体的运动效果,显示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流动状况。同时又可从实际出发,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怯学到愿学再到想学,觉得学习气旋与反气旋这样的知识是一种乐趣,不再抽象、难懂,而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三步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通过图形的变化,给学生一个简明的理解与思考过程。
首先,给出一组水平等压线示意图,根据气压梯度力,让学生画出任一点的风向。并让学生明确水平等压线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海平面等压线是弯曲的,有的甚至是闭合的。第二步给出一组位于北半球等压线闭合的图让学生画出周围四点的风向,学生通过图不难发现大气的流动状况。第三步我借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组等压线做成立体,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通过这一组图的变化讲解,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绘出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并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这样做学生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三种锋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轻松地理清知识点。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是在时间的把握上,前面锋面的结构和成因上用的时间过多,使得后面列表比较气压系统的异同上所用的时间相对较少。提到最近冷空气对我市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所用的时间也不够。很多学生没有很好地了解此内容。
第二,在讲到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对所经过地区天气变化的影响时,过早地把答案公布给学生,使学生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学生的动脑能力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活动不充分。
第三,上课过程中,由于多媒体的出错,有几个动画没有展示出来。且多媒体的屏幕太小,前面的同学可以清晰地看到屏幕的内容,而坐在教室后面的同学由于反光并不能清晰地看到屏幕的内容,影响了课堂整体效果。这些问题都是在上课前所没有预料到的,在后面的几个班中我将做及时地调整。
这节课所有的案例都来源于实际,使教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案例分析的过程,调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来理解锋面系统,使知识变得鲜活、有趣。案例分析的过程,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促进思维,开阔视野,使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些案例的教学中,融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体现了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
我们都知道,预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也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堂学习内容,增强课堂知识针对性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目前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不仅学习科目众多且地理学科并不是初中升学考试科目之一。所以,不少学生根本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所以能够做到事前预习的学生也是少之又少。也正因如此,单纯的让学生自己进行事前预习根本是不可能达到的事情。因此,这里就需要地理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在课堂的开始之前进行预习导入法,也就是说根据新的地理课堂要学习的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快速阅读教科书或者资料书找出相对应的答案。而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对学生不主动预习的这种情况进行补救,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2初中地理教学导入———复习导入法
学习是一个不断强化的过程,初中地理的学习更是如此。复习导入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通过提问,做练习来巩固旧的知识,并导入新的内容。导入所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其能够巩固之前的重点知识,并能在这复习过程中找到与新知识的相似点或切入点。此导入法具有易操作性,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或者让学生做相对应的练习题等方式来实现。而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一方面可以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巩固,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使所学习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从而了解学生对之前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
3初中地理教学导入———图片导入法
地理图片种类繁多,其中包括错综复杂的交通图、风景宜人的景观图、幽默诙谐的漫画图片等,好的地理图片具有视觉冲击力强,直观表现力强等特点!初中生的视野相对还是比较窄,其对外界还十分好奇,若地理图片使用得当,必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获得图片较之前方便了很多,图片导入慢慢成为了很多教师导入新课的重要方式。但在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给学生展示与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地理图片时,就要求图片清晰且有代表性!清晰的图片通过教学平台放大展示出来能够在视觉上给予学生强大的冲击,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并引发思考。
4初中地理教学导入———音乐短片导入法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教育部已经多次加大了对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求能够从基础教育入手,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全方位发展人才,以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近些年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个院校都已经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期时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的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初中地理教学自然也不会例外。而音乐短片导入法在课堂上的应用,更是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这一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更加快速的投入到全新的地理学习之中,从而达到更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5初中地理教学导入———时事热点导入法
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如今的初中生能够掌握与接触到的外界信息越来越多,初中生的视野也变得越来越宽。可以说,现如今的初中生所关注的重点早已不仅仅是他们身边所发生的一些小事情,而将更多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之上,而这也恰恰给了初中地理教学一个机会点,如若地理教师能够将当前发生的时事热点融入到地理教学之中,势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而是时事热点导入法恰恰能够做到此点。
6初中地理教学导入———练习生活实际导入法
生活经验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是学生熟悉的或者亲身体验过的,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导入,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抽象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要运用好这个导入法,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留意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且懂得把课本上的地理知识灵活融入到简单生活示例中来。
7初中地理教学导入———设疑导入法
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认知中的疑问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到课堂,这样的课堂效率必然是高效的。
8结束语
我国草地面积约4亿hm2,占世界草地面积的12.5%,占国土面积的41.7%,是我国耕地面积的3倍多[3]。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国土资源,是维持食物安全和改善膳食结构的重要物质财富,是维持国家生态安全的主要阵地。当前我国草地环境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草地生产力低下
我国草原牧草平均产量不足450kg?hm-2,其中优良牧草比重不足20%,灌丛化趋势增加,小半灌木+杂类草>禾草+豆科牧草。天然草地的家畜承载能力十分有限,饲草供给能力差,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仅能保障夏季的家畜放牧性饲草供应。而在退牧、禁牧的国家政策下,传统自由放牧正在转向舍饲、半舍饲,以及全年放牧到季节性放牧的转变。因此,草地生产力低和可收获性差就成为今后限制我国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另一方面,人工草地保有面积小。我国严格意义上的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实际保有面积不足33.3万hm2,占全部草地面积的比例不到0.1%,造成冬季饲草储备不足,严重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2生态系统稳定性差
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差是我国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另一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牧草产量年度波动大、生物多样性降低、功能类群计量关系失衡和难以以草定畜。牧草产量年变化率一般在30%~80%,优良牧草年变化率高达60%~180%。中科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1979-2010年监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封育30年、保护最为完好的羊草(Leymuschinensis)草原,其牧草产量年变化率也高达36%。夏季干旱是当前影响草地生产稳定性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1.3土壤固持能力减退
随着过去10年西部大开发“退牧还草”和“围封转移”战略的实施,我国草地生态环境趋于好转。但必须看到,这种恢复仅是植被结构与功能的部分恢复。例如,植被覆盖度和高度有所提高,但产量依然低下,以先锋植物和一、二年生杂类草为主,而生物多样性未有改善,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依然未有根本改观。就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土壤系统而言,天然草地土壤贫瘠、沙化依然严重,地下生产力低下;土壤有机碳贮量整体没有明显变化,而土壤N库则整体继续下降,有效P养分供应明显不足;植物根系进一步表层化,细根比重增加,死亡周转加快。研究表明,土壤固持能力的恢复尚需要30~50年的时间。
2世界草地科学的新理念与新趋势
占世界陆地面积52.2%的草地生态系统是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最主要的陆地生物圈与人类活动圈,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是现代草地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还是全球环境问题和中国的现实状况,都要求草地生态学研究与草地畜牧业实践都要在可持续性科学的大框架下继续发展,即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草地的物质生产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人类要想获得更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必须树立人工生态设计和定向干预的理念,而不能一味被动地适应自然[4,5]。因此,无论是健康的、还是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进一步提高草地生产力,维持草地稳定性和提升草地固持能力”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科学命题。
2.1草地生产力调控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各种计量关系。例如,生命物质的化学生态计量比、土壤C/N比与机械组成比、植物根冠比、植物功能群组成比,乃至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比、畜牧业的草畜比等等。生态系统调控的实质就是对上述各种计量关系进行调整。当前,草地生产力调控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提高牧草的总产量?如何增加优良牧草比重?以及如何增强草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长期以来,“围栏封育,依靠自然力恢复”一直是全世界普遍采用的一种恢复退化草地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6]。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期封育的草地,其生产力提高的幅度不到其最大潜力的46%,主要是由于植物萌发受到阻碍并导致植被更新困难等[7]。由于缺少动物采食,生态系统物200质循环和自我调节功能丧失。此外,其恢复速度缓慢,容易产生火灾,浪费生物量[8,9]。面对当前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物质产品需求的压力,这样的生产力调控方式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亟待寻求高度人工设计和定向干预的草地生产力调控途径[10]。草地施肥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在30kg?hm-2的施N强度下,牧草产量通常可以提高30%~80%[11]。国内外研究结果均表明,长期少量施N可以显着增加禾本科优良牧草的比例,能够定向调控植物群落的植物功能群组成,主要是由于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N素利用效率和响应对策[12,13],以及提高优良牧草(例如羊草)的结实率。天然草地大面积施肥的可行性一直受到学术界和管理人员的高度质疑,主要是经济上的投入-产出比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基础割草场的雨季施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草地生产力调控途径,其在冬季雪灾年份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然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都极其有限。通过浅耕翻、松土补播优良牧草,能够显着增加天然草地中优良牧草的比例。然而,在草地改良中其效果往往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实施的经营理念和技术细节上的问题。目前,国际上提出了适应性草地管理的科学概念[14],并进一步提出了将精准农业的发展思路引入到天然草地管理、退化草地恢复和草地生产力调控的实践中[9]。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将草地灌丛化作为草地退化或荒漠化的一种类型。当前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需要对灌丛的生态系统功能重新加以认识。由于灌丛地下根系生物量大,木质素含量高,具有超强的固碳功能;另一方面,灌丛类多属于固N植物,根系深、吸收地下深层水能力强,在严重干旱年份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地上生产力。在冬季大雪年份,由于其地上部高大,大部分枝条能够露出,可解决家畜的急需。在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通过保持一定比例的灌木、半灌木种类来增强草地抵御冬季雪灾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野生动物[15]。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是生产力提升的主体。在我国农牧交错区发展人工草地、加强全年饲草储备,可以极大地缓解天然草地应对自然灾害(干旱、雪、沙尘暴)的饲草供应压力,发展高效优质的集约化草地畜牧业[1]。通过在不同区域建立国家战略饲草贮备基地,进行区域间、不同季节间饲草调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草地应对灾害气候和全球变化的能力[16]。在灌溉、施肥、田间管理等集约措施下,其牧草生产能力能够超过温带天然草原[9]。在当前科技手段和综合国力明显强盛的情况下,在半干旱区大规模调水工程实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在传统经营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草地发展思维。由于全球人口的激增,对食物的需求将在未来50年翻番,这对食物生产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将形成严峻挑战[17]。从被动适应和改善自然到主动的人工生态系统设计,是实现可持续性生物圈、增加地球承载力的必由之路[5]。通过人工设计,形成具有结构完善、功能稳定、信息完整及调控有效的生态系统,保证系统的健康运行和良好发展并不断调整使之日臻完善[18]。应用人工生态设计的原理与方法,进行生态-生产功能区优化布局是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途径[19]。当前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大量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高度人工设计和定向干预的草地生产力调控途径,为草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体的研究实例,丰富其理论基础、完善其理论框架。
2.2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
生态系统稳定性主要通过对其物质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时间和空间格局与过程的波动程度来考察。就草地生态系统而言,主要是考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和年度变化,以及群落之间、地域间以及区域间随气候和环境要素变化的波动程度和稳定性[20]。由于物种与功能群之间存在着补偿效应,乃至群落之间、地域间以及区域间通过人为调控可以形成的补偿性,构成了草地的稳定性维持机制[21]。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具有正效应的机制归纳为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其中,互补效应包括生态位分化和互利效应[22];将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机制归结于平均效应、负协方差效应和保险效应[23]。国内外研究均表明,草地生物多样性导致群落的稳定性[23~25]。长期封育的草地将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下降[24]。长期少量施N会导致植物丰富度的损失,使净初级生产力的年度波动增加[13,26]。放牧、刈割、火烧和少量施N能够定向调控草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与功能类群计量关系[11]。土壤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的根本。目前,对保持稳定性的草地地下生态学过程及其调控途径尚不清楚,其长期被作为一个“黑箱”来对待。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大约只有1%的土壤微生物是可以分离培养的。对于土壤中C和N转化微生物功能类群多样性仅具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完整的土壤生物链、营养级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基本上一无所知[27,28]。草地土壤动物在稳定性维持中的作用相当关键,但这方面的研究开展极少[25,29]。
1.考试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同,导致初高中地理衔接不上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一再提倡素质教育,但面对中考和高考,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仍旧是成绩,的确,在大众的眼光或者是潜意识当中,评价一个科目的教学成果最好的根据就是考试成绩,而我们也能从考试成绩中直观地看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不上的一个原因:很多地方的初中考试中,初一、初二在地理教学中都是走形式、标出重点题目以应付考试,而在中考也没有地理这个科目,使得初中地理教学不受重视,学校和老师对地理教学方式也没有加大重视,初中地理教学成果、质量也因此不高。也导致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显得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也明显不是我们所期待的。
2.教材侧重点不同
在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适应是最常见的学习困难之一,除了学生在初三阶段对地理进行学习之外,初高中地理教材的侧重点不同也是教学衔接困难的重大因素。初中地理教学局限在气候、地图板块、世界地理等学习内容。而高中地理学习的重点涵盖了当前地球面临的气候差异、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教学内容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可以这样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中理论知识的难度不断加强,既有基础理论也有实际计算研究,从初中地理到高中地理可以用跨越来形容,这也使得教学衔接难度加大。
二、如何更好地改善高中地理教学复习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
高一地理是衔接初中地理的关键,这也意味着高一地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让初高中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衔接上。利用地理图像教学法也是上好地理课的有效手段。在进行地理图像教学模式的选择时,要充分尊重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结合现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现阶段高中生的地理图像学习现状,从而达到提高高中生地理图像技能和地理素养,锻炼高中生地理思维的目的。如在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时候,通过认识气候分布类型图,了解全球气候如何分布,主要的气候类型在赤道两侧如何分布等,让学生通过看图,了解认识气候。同时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于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知识一定要讲解清楚,对于抽象的概念气候形成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或者动画演示,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知识点。而在一些生涩复杂的概念上尽可能简化让学生理解结论就可以了,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消化地理内容,更好地将高中所学的知识与初中地理结合在一起。
2.让上课过程更加切合实际
想让一堂课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最主要的还是上课氛围要贴近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要知道知识源于生活,用大家都能够接受的常识引出课堂重点,可以消除学生对地理的恐惧心理。利用地理景观教学图,可以充分反映地理事物中的人文现象或自然景色的图像。很多学生因认为高中地理复杂难懂而学习兴趣较低,老师要在适当时机将生活化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重新认识高中地理,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课前提出一定的论题:如商品房在开发时要考虑什么因素?为什么足球赛制在每个地区都不同?为什么台北的雨季是冬季而我们是春季?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地理常识入手,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也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够更好地学习。
3.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衔接效率
【关 键 词】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165-03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广泛普及和大学扩招热的不断升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进入或好或差的高中学习。然而,由于优质生源被部分名校垄断,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导致部分学校出现生源越来越差的情况。面对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如何在调研基础上科学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成为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思考的命题。
一、笔者所在班级数学教学现状
2000年,笔者进入目前所任教的S县省属重点高中S中学教学,担任数学老师职务。短短数年时间,笔者既见证了该校的辉煌历史,也目睹了如今在全市各名校竞争之下我校生源越来越差的现状。尤其是在学校推行重点班、平行班制度之后,笔者所任教的平行班学生是经过两轮筛选剩下的学生,他们成绩不上不下,学习方法不到位,长期得不到老师关注,也体味不到学习成功的自豪感,因此对各门学科尤其是数学存在畏难情绪、偏执心理。在去年举行的两次全校月考中,虽然数学题目难度系数较低,且同类题目老师已经反反复复讲解过多次,但两次考试均还有近1/3学生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这两次考试的经历是惨痛的,不仅部分学生因为低分的挫折丧失了继续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减,连笔者这个数学老师都曾一度灰心丧气,觉得每节课的辛苦备课和仔细讲解都做了无用功。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再出现,笔者决定对任教的两个班级进行一次数学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以期能查漏补缺,对日后教学有所裨益。
笔者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共有学生105人,其中A班50人,B班55人。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笔者利用专业的数据管理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之后,反馈的结果如下文所示。
二、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
1. 数学学习动力不足。根据MSLQ学习策略问卷分类标准,本问卷对于数学学习动机的考量主要基于预期成分、价值成分两方面。预期成分是指学生关于自己能否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信念。根据调查结果,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105名学生中,只有约1/3学生有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有学好的愿望但缺乏学好信心的学生约占43%,甚至还有4名同学表示根本无愿望也无信心学好数学。而面对新的课程内容时,大部分学生不是将之视为挑战加以迎对,而是当做困难来加以回避。一方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水平产生极大质疑,另一方面是长期努力付出得不到相应回报,导致学生自我效能感大大降低,两者相互作用极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动力。价值成分是指学生努力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原因,一般分为内在动机取向和外在动机取向两种。调查结果显示,成绩较好的同学主要是出于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以学会并掌握数学知识为目的而努力完成数学作业,即内在动机取向在起作用;而成绩较差的同学,之所以学习数学,主要是因为高考的压力与老师的严格管理。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高考的临近,高考的压力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做题心态,重复的模拟考试如果无法提升学生分数,也会对成绩较好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影响。
2. 数学学习习惯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应该贯穿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和各阶段。这包括课前制定学习计划,通过预先学习将新的知识点加以整理;课中认真听讲,将预习时碰到的问题与老师的讲解相结合,通过思维碰撞与创新掌握新的知识点;课后复结,温故知新巩固学习成果等步骤。然而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69.6%的学生没有制定过课程学习计划,54.4%的学生不会整理归纳教师讲过的知识要点,53.3%的学生上课没有用心听讲,导致做课后作业时效率低下。见微知著,由此可见我校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自主学习品质差。不少学生即使有空也不愿意温故知新或学习课外知识,成天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宁肯聊天、玩耍也不愿意自主学习。二是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主动思考少。许多学生上课时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缺乏主动思考,仅仅只是被动地跟随老师的思路。由于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导致本应在课堂内消化的知识总是拖到课后,挤压复习、预习时间,形成恶性循环。三是主动求助老师的情况较少。一方面是学生怕数学不好遭老师批评,因而不敢求教老师,另一方面同学是身边最便捷的学习资源,因此仅有约40%的学生敢向老师求助问题。这虽然是学生的问题,但教师也必须反省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等问题。
3. 解题策略不科学。解题策略包括解题的直觉、解题的方式方法、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解题的创造性等多方面内容。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只有18.7%的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和明察出题者的意图;只有7.9%的学生会在做题目时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超过60%的学生表示,上课时能听懂老师所讲的题目,但考试时碰到同类型题目自己却做不出来;68.2%的学生表示,当一个思路走不通时,很难从另一个角度另辟蹊径找到解题方法;此外,经常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题目的学生比例约占57%。这些审题不到位、解题缺乏计划性和创新性、解题后不知道反思的不科学的解题策略,都会导致学生在数学考试和平时作业中的失败,从而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提升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
1. 转变教学观念,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当前高考指挥棒和应试教育体制作用之下,老师深受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和薪酬奖惩制度影响,教学方式只注重知识灌输的结果而忽略知识传授的过程,只关注解题的训练而忽视数学的应用,这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地教数学,学生迫于无奈地学数学,教学效率极大下降。因此,笔者认为,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和正确理解。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少一些功利的“灌输知识”色彩,而多介绍一些金融学中的数学原理、军事学中的数学应用、艺术学中的数学之美等,带领学生到现代数学的原野上去领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境,去汲取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丰富知识源泉,让学生们能明白数学是凝聚着人类文明、智慧和创造的学科,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老师还要多了解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正确的认知自我、悦纳自我、开发自我潜能。数学是美丽的,但受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表达方式的限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受挫之后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导致学习成绩更加不理想。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就需要转变观念,不要将之视为教学累赘,而应给予尊重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归因,同时及时调整数学题目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开展教学实验,加深理解、促进交流、提高效率。传统的填鸭式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上课索然无味,另一方面学生学得不胜其烦,不仅影响了教学效率,更有甚者会恶化师生关系,导致师生对立。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程、开展教学创新,通过一系列新手段、新形式来帮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首先,借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施行多媒体教学,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三者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数学实验过程中“可视化”地学习所研究的内容。其次,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团队,针对某一课程内容进行主动预习和探索,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由学生自己在探索创新、相互交流中得出丰富多样的答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能。第三,教师还可以借助启发式教学,即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集中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问”勾起学生“忆”,让学生对脑海中的知识进行温故知新,进一步深化理解;可以“问”启发学生“悟”,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要点;可以“问”引导学生“做”,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和探究;可以“问”引发学生“思”,让学生反省自身学习过程,检验所学知识,在反思中深化理解数学的概念、性质、方法等,完成思维的第二次飞跃。
3. 释放作业权力,创新学生学习成果评估体系。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项重点工作是批改作业,也是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抓手和载体。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中,由于数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必须要求学生做大量的练习,由此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抄袭现象严重,很少认真反思错误之处;教师也要花费大量时间批改作业,耽误备课时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种学生作业天天有、教师作业天天改的方式,耗时多、负担重、反馈慢,笔者认为,必须要对此进行革新。具体而言,教师要把握“作业布置分层次、作业批改多样化”两个重点。作业布置分层次,就是将作业分为课后练习、单元测试、阶段总结三种类型,循序渐进、分门别类地对学生加以指导;适当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层次教学,由学习较好学生对学习较差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减少教师的教学压力。作业批改多样化,就是转变传统的“贪大求全”、“摊大饼”式的改作业方式,创新形式多元化批改作业。比如,可以选择全班1/5~1/3左右学生的作业作为样本重点批改,找出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即可;又比如,可以在前面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将学生分为2~3个竞争组,相互交换作业批改,一方面减轻教师负担,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和好胜心。此外,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还要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让学生能从内心里认同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习的动力。
综上所述,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验创新,笔者任教的两个班级大部分学生都开始转变以往不科学、不合理、不正确的学习方式,在今年的学习中都取得了不少的进步。这证明,问卷调查反映的问题是准确的,教学创新的思路是正确而且行之有效的。笔者也会在这方面继续加强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新民.关于数学教学效率及其效率意识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6,3.
[2]于新华,王新兵,杨之.对“数学教学效率”研究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1.
[3]徐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学生德育工作,以往重点培养学生们的理论知识,现在则更加关注学生的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培养。最近几年,德育的改进正在持续发展着,这也验证了学校德育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们开始了解到德育对于学生今后成长的重要性,这同样是现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必然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注重对学生们的德育培养,优良的德育管理体系对增进学生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管理体系
德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拥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在自己擅长方面更加的突出,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小学分层递进教育是依照学生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施教、调节教育措施,让学生们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施行分层递进德育管理的理论依据
小学课堂教学是实行德育理念的最好途径,现在的学生间存在着差异,每个同学的情况不同,传统的统一性教学应用到现在越来越没有效果,所以如何能让个体差异的学生融入到整体中去,是现在学校在教育领域上首要想解决的问题,受到教育界的重点关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是采用“多对一”模式,就是好几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而且每个老师都是优秀老师,个性化教学模式是德育的必经之路。现代的课堂教育要重视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而极少的重视老师教学模式的个性化,事实表明生活化的课堂模式不仅要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还要重点提高老师教学模式的个性化,这是教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若是面对各科各年段的学生都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统一、缺乏个性的方式进行教学,他们就不可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丰富内容,不可能体会到生活中的乐趣,这让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体现。这样没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的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它会降低学生的创作能力,会把学生变成统一的没有自我的“标准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个体教学(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能接受个体教学的也只是极少部分的贵族,后来才渐渐的变成班级教学(一个教师对一群学生),由于班级教学的慢慢普及,很大程度的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后来又步入了信息科技时代,班级教学也开始适应不了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变化的信息化社会,因此个性化教育开始流行。
二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当小学老师对学生们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就一定要重点注意德育体系的目标,德育系统的目标重点指的是德育相关活动所要实现的预期效果,德育体系目标是指导德育教育的关键,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体系目标是繁杂多样的,不仅如此,德育体系目标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我们先从道德的心理结构来了解德育目标,内容、方式和才能三个方面联合组成了道德,所以道德的内容方面德育目标可以分为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等。当今社会,小学的德育总目标就是将全体学生培育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劳动、拥有正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良好公民,为此,老师们更应该重视加强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并且积极的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人生理念,为我们中国培育出有思想、有道德、有品质、有文化,能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我国现阶段的小学德育方式的特点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比方说目标性、周密性和层次性等方面的特点,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掌握住德育教育方式的特点,将小学的德育管理体系建设得更好。从我国现阶段的小学德育管理的状态来看,小学德育管理体系还有着许多缺陷,这就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先,德育教育管理的目标非常短浅,学校过分重视德育教育的外在能力,极大程度的忽视了德育教育管理对人品性的重要影响,这就不能帮助学生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其次,德育教育管理的目标太过理想化,许多学校都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管理的真正内涵,同时也没有设立好德育教育的门槛,最后让德育教育管理的目标显得外表非常宏伟内在十分空乏,久而久之,老师们就会将德育的目标看作是学生们的道德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德育是非常困难的,也会让学生们感到不知所措。最后,德育教育管理目标太过于绝对,这会导致老师们对德育教育目标过于限制,还会忽视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太过重视德育的社会主体,最终会导致德育教育管理不能得到基本落实,德育教育过于形式化得不到实际应用。
三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要对小学生们的道德品质进行一定程度影响,就应该积极努力的研究相关的德育教育施展路线,从而实现德育内容的落实,有利于学校的德育目标得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类型,同时我们针对德育教育有着一定程度的界定,比如教学、班任的工作、校园活动和课外活动等等。
(一)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合而成的一种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引学生学习、了解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让学生们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德育教育中,教学是最基础和有效的途径,总的来说,各学校之间都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因此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把教学分为德育教学和其他课程教学。小学教学阶段,德育课程主要是针对生活、社会的品德教学,这是小学展开德育建设的关键,老师们要重视德育的科学与思想的相结合,使其变得越来越先进和合理,最终做到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少先队
少先队又称中国少年先锋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中国少年儿童组成的群众组织,少先队里有很多有思想、有远见、有志向的爱国儿童,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队,是德育教育全面发展的先机,在少先队中,老师要重点培养对儿童们的思想德育,让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听从党指挥、爱劳动、爱科学,培养能力,立志成为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有用人才,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重于实践、勤学肯干,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校外、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指的是在学校课堂范围外的一些活动,是有计划的、有目的的一项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课外活动对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们校外生活的重点内容之一,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们的品德修养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同时学生们参加课外、校外活动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长,锻炼自身的实践活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虽然并不顺利,但是老师一定要做好德育教育相关计划,要有教育性、要有积极向上的内容、要有不断变化的形式,只要应用的方式多样,就一定能吸引到学生们的注意力。活动结束以后,老师们要根据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总结,便于为学校以后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归根结底,小学分层递进德育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小学德育教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德育教育相关的工作学者们一定要努力研究创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并应用到德育教育的实践中去,为小学德育建设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丁银辉.加强小学德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2):29-30.
[2]郑如法.德育分层分类的实践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6(31):38-41.
【关键词】低温雨雪;环流形式
根据历史资料统计,独山县1月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并突破历年极值,由于受强冷空气影响,造成独山县此次低温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我们对这次低温雨雪天气提前作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和服务,但在低温雨雪凝冻天气的强度预报上仍存在偏差,因此本文重点分析这次低温雨雪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积累经验,为今后预报此类低温雨雪天气,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过程概况
这次低温雨雪天气,从2011年1月1日18时开始影响我县,2~3日凝冻天气进一步加重;此后,低温天气一直维持至中旬初,12~16日气温有所回升,但仍在平均值以下;17~19日冰冻天气又加重,低温天气一直持续至月底;2月1日天气转晴,气温上升,低温冰冻天气结束。1月降水量29.5mm,平均温度-0.3℃,日照14.7小时,分别比历年均值偏少6.6mm、偏低5.1℃、偏少32.9小时。低温天气持续一个月,持续时间之长位居有气象记录来历史第一位,1月平均气温-0.3℃,打破本站有气象记录以来1月平均气温的最低值。此次低温冰冻灾害天气过程造成全县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其中农作物经济损失1293万元,畜牧业受损失361万元。累计投入救灾资金375万元,共发放棉被3910床被、棉衣5600件、救灾鞋2650双、菜油5000斤、方便面600件、矿泉水6500瓶、燃油补助费12万元。累计组织发动干部群众3.5万余人次,投入警力2000人次,车辆2000余辆,协助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撒盐34吨,疏导滞留车辆7013辆,救助滞留群众5.7万人次,提供医疗救助250人次,救助流浪乞丐人员46人。由于低温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降雪量较大并难以融化,道路湿润,冻雨结冰层较厚,对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出行(特别是春运)影响较大,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
二、天气成因分析
1.500hpa环流背景形势。2010年12月30日开始,冷涡中心在乌拉尔山附近形成,鄂霍次克海有一高压,我国东三省到朝鲜半岛有一闭合低压,脊位于贝湖附近。到2011年1月1日20时后,鄂霍次克海高压减弱消失。5日20时,东三省到朝鲜半岛闭合低压减弱消失。2日08时,冷涡南压到50°N、80~100°E区域,维持少动。高空槽源源不断带来冷空气,经新疆入侵长江中下游地区。低纬80~90°E有弱的南支槽活动,副高位置位于海南岛以南,低纬度的配置利于南支槽前的偏南气流带来暖湿空气与冷空气在30°N附近交汇,导致黔南地区出现持续的低温冰冻天气。16日500hpa,700hpa,850hpa的环流形势如下:500hpa环流形势L型,未来维持,天气过程Ld1,未来转Ld2;700hap我省受强偏西南气流的影响,并逐渐增强;
850hpa由东北气流转为偏东气流。由于我县受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影响,而且不断有冷空气补充南下,导致独山县长期处于冷高压控制,加之独山县地理形势特殊,地势较高,所以是这次独山地区出现低温雨雪天气较为严重的地方之一。
2.地面形势。在50~60°N,80~100°E一带盘据强大的冷高压,冷高中心在1050hpa以上,最大达到1060hpa,冷高区气温低于-30℃,为持续南下的冷空气提供充足的源泉,是本次低温雨雪天气的冷空气来源。地面静止锋在2010年12月31日生成,维持到2011年1月8日,9日冷高压控制,随着16日强冷空气补充,新的静止锋生成且逐渐增强,静止锋位于黔颠之间,我省又受冷高压控制,直到2月1日省西部的热低压生成发展,静止锋消失,低温天气结束。
3.低层气温分析。2010年12月31日20时,850hpa0℃线进入我县,冷舌从东北路径进入我县,2011年1月2日08时
-4℃线进入独山县,0℃控制独山县大部分地区。2日08时
700hpa0℃~-4℃控制我县。分析1月独山县地区中低层的0℃线的位置,850hpa0℃总比700hpa0℃线的位置偏北,说明独山县地区始终存在逆温层。16日850hpa0度线控制我省大部分,
-4度线从东、北进入我省。
4.水汽条件分析。2010年12月下旬副高的位置偏西,南支槽波动弱,加上冷空气势力较强,输送西南暖湿气流能力不强,低纬度以西风为主,只在南支槽加深时,以西南气流为主,带来暖湿气流输送到独山县。所以整个1月,高空水汽输送不强,独山县1月的降水量与历年相比偏少。但是前期降水充沛,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三、小结与结论
整个2011年1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但主要以1日和16日开始的两次冷空气影响独山县最为强烈,从天气形势分析,可以看出多次、持续的冷空气影响和补充,造成了本次低温冰冻灾害天气过程具有低温持续时间长、凝冻影响范围广、强度变化起伏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分析1月500、700、850hpa环流形式及地面形势场实况、低层气温、水汽条件等,得出形成这次低温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如下:1月贝户附近的低涡未来向东南移,影响独山县。16日不断有强冷气补充,冷高压控制,引导北方冷空气进入我省,南支槽有所加深,700hpa受偏西南气流影响;850hpa从17~31日受高压低部的偏东北气流影响。地面受强冷空气不断补充影响,所以整个1月独山地区始终存在锋面逆温,加之新静止锋生成,是造成这次低温雨雪天气的重要原因。2011年1月从地面观测资料表明,独山县受高压冷湿气团影响地面气压偏高,气温偏低,相对湿度偏大,分析以上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得出这种“北高南低”的环流形势,有利于高纬度的冷空气不断的向我省入侵,加之静止锋生成,且每次生成都有冷空气不断补充,其西部所输送的大量水汽可达长江流域,该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对于我省上空形成云贵静止锋,因此造成此次范围大,时间持久的低温雨雪天气。
参 考 文 献
[1]罗喜平,黄红等.2004年冬季贵州省凝冻特征及天气分析[J].贵州气象.2005,29(S1):12~14
[2]罗增强等.对2008年初贵州持续冰冻灾害天气分析[J].贵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