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宏观经济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宏观经济影响

第1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迅猛,与此同时,我国信贷市场的发展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非常重视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作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投资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推动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积极影响作用,如今,如何更好的实现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积极影响作用已经成为我国信贷市场以及社会经济能够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就我国信贷配给的内涵以及非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的形成作了简要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原理以及影响作用作了详细分析,相对加强我国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积极影响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论信贷配给;宏观经济波动

信贷配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使得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动,商业银行贷款环境恶化,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发生变化,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体制的不断改变,我国相关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要求越来越严格,监管部门要平衡信贷市场的整体利益,所以,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更为重要。

一、信贷配给的内涵

商业银行给融资企业贷款时,不仅依靠利息的高低进行贷款,利息达到一定的标准就给融资企业贷款,而是还要根据融资企业具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信贷风险的行为进行准确判断,确保信贷风险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下才将资金贷给融资企业。也就是说,信贷配给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贷款利息和融资企业的信贷风险的判断,不完全依据利息率机制,从而决定对融资企业的贷款金额,进而实现对融资企业的贷款,重要的一点内容是,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的贷款金额一般情况下少于企业要求所需的贷款金额。

二、非对称信息与信贷配给的形成

(一)融资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商业银行在给融资企业借贷的过程中,融资企业对自己的内部实际情况非常了解,但是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实力以及真正质量就不了解了,这就造成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非对称信息的形成,这种非对称信息主要分为事前的非对称信息和事后的非对称信息两种,事前的非对称信息是指融资企业借贷投资项目未来收益的具体相关信息,融资企业投资的未来收益情况取决于融资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企业的自身实力、投资类型、投资风险程度等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融资企业自己所掌握的,商业银行能真正了解到的具体情况非常之少。事后的非对称信息是指融资企业达到融资的目的之后,违反与商业银行的融资约定,擅自改变投资方向和项目,改变资金的用途,对投资的收益实际情况有所隐瞒,对偿付义务的相关信息熟视无睹,严重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切身利益,这些情况都属于融资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其实,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融资企业的还款概率和预期收益做出让融资企业还款的具体方案,但是另一方面,融资企业的还款概率和预期收益商业银行都属于其机密信息,这些信息商业银行都无从获取,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最后导致,融资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还款概率低于平均水平,预期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平均水平的不良现象,这种现象对商业银行的收益非常不公平,融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都占有优势,商业银行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就减少对融资企业的贷款,甚至不贷款和融资企业,造成了信贷市场宏观经济的衰退,从而又提升了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二)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是在事后的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发生的,具体有三种表现。其一是商业银行给融资企业借贷之后,企业就拿资金去投资风险高、成功率小的投资项目,但是投资一旦成功,将获得巨大的收益,而投资一旦失败,从银行贷款的资金就很难还上,从而造成一定的“道德风险”行为。其二就是融资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但是在权衡还款与不还款的相对利益下,融资企业选择获取更大利益的不还款的行为,也造成一定的“道德风险”行为。还有就是融资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成功后,为了保证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采取消极的工作态度进行投资工作,从而严重造成了融资资金的损失,从而导致的“道德风险”行为。融资企业由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合发展的鼠目寸光,导致商业银行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从而对信贷配给进行调整,采取少贷款或者干脆不贷款给融资企业的策略,从而导致市场经济萧条,信贷配给情况不容乐观,宏观经济衰退,而且商业银行给融资企业借贷的利息率一度提高,进一步导致融资企业“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三、信贷配给作用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原理

宏观经济发生波动变动时会影响商业银行成本,而商业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会对信贷配给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波动。

(一)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化所引起的宏观经济变动当宏观经济处于衰退期时,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就会随之上升,这样影响到银行本身本金的获得,因为商业银行的前期利润直接决定着其本金获得的情况,所以宏观经济的衰退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本金获得。商业银行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就会对信贷配给做出适当的调整,但宏观经济衰退导致的借贷风险有时是银行自己无法承担的,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银行破产,走向灭亡。而当宏观经济处于繁荣期时,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性就会相对降低,资本充裕,从而银行之间互相挤兑的情况也会相对减少。

(二)商业银行的贷款环境的变化宏观经济衰退时,促进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会降低,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商业银行与融资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大转折,一般情况下企业融资借贷是为了更多的投资,拓展企业业务,但是这种特殊时期,企业向银行借贷完全是为了生存,为了保全自己,这种情况下,企业几乎没有能力偿还贷款,导致信贷配给形成非常严重的不对称性,进而促使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程度大大提高,贷款申请人的实力下降,从第带来资本运行风险。

(三)借贷配给起着加速器的作用在宏观经济的波动中,借贷配给在一定程度上还起着加速器的作用。宏观经济一旦出现衰退的现象,对企业的投资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企业的发展和投资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中,从而影响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宏观经济衰退的进程。

四、浅析论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变动宏观经济衰退时,融资企业的实力和质量都有所下降,投资能力不容乐观,从而造成融资企业与商业银行的借贷违约情况发生率升高,导致银行借贷风险提高,预期利润得到的本金回收下降,所以,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就会降低,严重到一定情况时商业银行无法承担起贷款风险,资金无法流转,银行间的挤兑现象严重,甚至导致商业银行破产走向灭亡,从而影响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不只是商业银行为保全自己的利益采取策略,相关的监管部门也会提高对商业银行资金充足率的监管要求,为了保全大局,避免金融秩序紊乱,损害商业银行自身的利益。

(二)商业银行贷款环境恶化商业银行贷款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融资企业的贷款的“道德风险”行为增多。其二是融资企业和商业银行的非对称信息,由于商业银行对融资企业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多融资企业的贷款风险和预期收益信息都无法掌握,导致商业银行和融资企业在借贷配给上的非对称信息。其三是,贷款申请人的质量下降,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体制的变化,导致没有实力而喜欢高风险投资的人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提高。这样当宏观经济衰退时,有实力的融资企业和没有实力的融资企业相比,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小,其自有资本高于临界水平,从而成功的避免宏观经济衰退带来的风险而没有实力的融资企业借着非对称信息的空档增加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申请,造成恶性循环的现象。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有实力的融资企业会减少贷款申请,而没有实力的融资企业则增加贷款申请。所以,宏观经济衰退时,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升高,从而恶化商业银行的贷款环境。而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时,商业银行的贷款环境会相对优化,借贷风险降低,贷款金额就会相对提高。

(三)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融资企业自身就是一个商业银行,需要融资时,融资企业可以给自己的消费者和供应商提供信贷。宏观经济衰退时,融资企业经营情况恶化,企业向消费者和供应商的信贷也会减少所以,企业要减少在各个方面的投资行为所以说,其实融资企业的可得性是一种扩散效应。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时,融资企业要减少自己的投资项目,缩小投资范围,而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企业正常运行进行恢复,并且减少了相关产品的供应,导致与之合作的企业的正常运行受到阻碍,从而造成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进一步恶化了宏观经济的衰退,从而导致融资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所以说,宏观经济与融资企业信贷可得性相互影响,通过扩散效应造成恶性循环的现象。

五、结束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稳定宏观经济的波动和变化情况。我国宏观经济衰退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升高,预期利润下降,融资企业贷款环境恶化,而且商业银行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信贷配给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发抑制宏观经济的衰退程度。我们一定要重视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认真分析信贷配给的特征以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的原理,以掌握商业银行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机理。从而在宏观经济的变动波动过程中,有效利用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信贷市场的有力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论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J].商业经济,2014(24)

[2]论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5(07)

第2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调低50个基点,从5.25%降低到4.75%。这是2003年6月以来美联储首次调低联邦基金利率。

相比以往,本次降息有两处非同寻常

第一处,美联储这次降息的目的不再是以往那样是为了遏制可能会出现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对外声明,这次降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次级债务危机导致的信贷状况进一步紧缩,以及信贷紧缩可能引发的房地产市场大幅下滑。

第二处,美联储一改过去每次降息25个基点的渐进式微调做法,一次性降低了50个基点。在此之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都认为美联储会降息25个基点,而美联储这次的降息幅度超出了市场预期。

对于这次非同寻常的降息,美国国内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反对者认为这次降息有悖于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准则。赞成者认为,次级债危机和信贷市场紧缩的蔓延会引起市场恐慌,而这种恐慌又会进一步带来更严重的恐慌和市场上的非理。所有这一切,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金融市场,美国国内经济基本面,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将会受到重挫,美国经济也有可能因此出现大幅滑坡。在这个关键时候,美联储应该出面挽救市场信心,这样做可以避免经济当中没有必要的巨大波动。

美联储降息有助于稳定我国的外部需求

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不仅是中国所面临的外部需求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东亚区域内广泛存在的国际加工贸易链条,美国对东亚其他经济体的需求还会间接影响到这些经济体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把直接和间接的需求加在一起,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构成了中国外部需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一点上看,美联储通过降息降低未来美国经济出现大幅滑坡的风险,客观上也降低了中国外部需求下降的风险。这对于中国短期内的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当然,即便美联储已经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我们目前还不能排除美国经济在未来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为了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冲击,我们也当未雨绸缪,积极挖掘国内的内需潜力。

美联储降息有助于减少我国境外证券投资损失

对于遏制次级债问题进一步恶化,美降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减少了房地产抵押贷款者的还款成本,减少了次级债背后相关贷款的违约概率;第二,遏制了市场上的悲观情绪的蔓延,进而也降低了市场风险。

目前,虽然投资次级债规模与外汇储备相比还很小,但是绝对规模已经较大。除了商业银行和其它商业机构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外,还可能有未被统计的一部分。对于这些海外证券投资,美联储降息毫无疑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

美联储加息加剧热钱流入和货币政策操作压力

美联储降息带给中国的不仅仅是好消息,还有令人担心的一面。在今年8月份,次级债危机达到一个,国内资本市场一度非常担心由于全球信贷紧缩引发的境外资本流出中国,并引发国内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即便资本从香港市场流出,香港市场上中国企业估值的下降同样会影响到中国内地沪深股市的重新估值。对于这些担心,美联储降息毫无疑问是一剂良药。但是,在踩下跷跷板一端的同时,另一端又跷了起来。新的担心从投资者转向了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者。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风险,主要来自通货膨胀的继续加剧和资产价格泡沫,这两方面价格的膨胀与美联储降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预防可能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通常主要应对措施是提高国内利息率,如果再加上美联储降息,这意味着中国与美国利差在两方面的压力下迅速缩小,甚至在不排除未来中美利差为正的局面。利差缩小会进一步吸引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尽管中国目前对资本项目下的各种短期资本流入保持严格管制措施,但是随着资本管制措施的不断延续,投机资本逃避资本管制的手段不断提高,防止境外投机资本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在外汇市场所面临的供给加大。另外,利差缩小还会降低国内金融体系对境外的各种证券投资,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供给。综合两方面的因素,中美利差的缩小会进一步加大目前已经非常严峻的外汇市场供给压力。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两难困境:选择能够对宏观经济局面灵活及时反应的独立自主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当局在面临境外资本流入的情况下允许货币升值,不能实现汇率政策目标;选择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则意味着境外资本流入转化为新的货币流入市场,为了收缩市场上的货币,货币当局不得不必须采取更多的冲销措施,或者是提高准备金率。但是后面的这些措施会降低国内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长期很难持续。从中长期看,选择汇率政策目标将意味着货币当局放弃自主货币政策,不能对国内物价以及产出波动做出灵活有效反应。

需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与稳定汇率之间进行选择

第3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但人类社会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也逐渐变得稀缺和匮乏。环境破坏及资源短缺致使各国在二十世纪七八年代时开始关注环境资源问题。环境税的实施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实施环境税的国家逐渐增多,全球也掀起了全面“绿化”税制阶段。环境税的体制也越来越完善。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我国也开始注重环境税的开征。因此环境税的实施问题引起了我国政府和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公众也开始关注环境税问题。2013年12月2日,环境税方案已经上报到国务院,正在按程序审核中。环境税的征收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容质疑。

二、国外环境税经济影响分析

环境税实施的效应在国外显现的比较明显[1]。下表1是1990到2001年整个欧盟地区的数据。国外在实施环境税之后,因为研究的领域主要是北欧国家,所以平均上来看,CO2的排放量较少了9.7个百分点,整个欧洲降低了9.4个百分点,与其他国家相比,整体降低了12.86个百分点。在短内,CO2的排放量减少了6.02个百分点,从长期来看,CO2的排放量减少了13.08个百分点。效果比较明显。说明了环境税在环境质量的改善方面是很有效的工具。[2]

三、我国环境税经济影响数据分析

1.环境税的设置依据。在我国,环境税刚刚起步,现有环境税收政策尚未完善。我国目前的环境税主要是资源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税、车船税方面体现的较为明显。

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是自然资源。例如,原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及其他非金属原矿等。资源税的征收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体现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含义。

消费税是对特定的消费品征收的。特定的消费品主要有高耗能及高档消费品,例如游艇;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稀缺资源,例如成品油;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例如木制一次性筷子及实木地板。对以上产品征收消费税,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城市建设税增收的税款属于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城市建设,维护城市的公共设施,使生产者及消费者生存在一个良好的环境。

车船税即车船使用税,其征税范围主要为摩托车、小汽车、中轻型商用客车、汽车轮胎。这些征收对象类似于消费税中对高耗能消费品的征收,对此类产品征收车船使用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

基于以上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即将实施的环境税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宏观经济影响,本文将环境税设置为与环境税相关的税种的相加,即资源税、消费税、城建税及车船税的加总。

2.环境税经济影响数据分析。本文选用的是2001-2010年的数据,而工业的污染程度则是由工业污染总量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得到,主要反映其在贡献GDP的同时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程度。

本文对环境税与GDP、失业率(UR)、工业污染(PI)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的工具是SPSS分析中的Pearson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从上述分析的结果上来看,(1)环境税与GDP成正比,也就表示了在经济增长,GDP增加的时候,环境税税收收入也会增加,环境税与工业污染程度相关性较高且成负相关,说明环境税的实施减少了环境污染,初步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2)环境税与失业率成正比,也就是说环境税的实施会使得失业率增,说明在我国的环境税的“双红利”效应中,环境质量的改善所带了的“绿色红利”效应已经很明显的得到,但是就业率的增加带了的“蓝色红利”效应却没有显现。(3)环境税的征收必然会增加财政收入,如上表4-1中环境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逐渐增加,从侧面反应出,环境税的征收增加了财政收入,为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及改善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进行了相关性检验之后,我们需要对上述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进行因果检验的前提是上述变量具有稳定性。因此需要继续对环境税、GDP、失业率和污染程度进行稳定性检验。

上表中的检验结果表明,环境税、GDP及污染程度的临界值的绝对值都小于1%的临界值的绝对值,而失业率的临界值的绝对值小于5%的临界值的绝对值。因此该四个时间序列不具有单位根,是平稳数列,且是协整的。

在四列时间序列具有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但是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前提是同阶单整,所以本文对环境税、GDP及污染程度进行了因果检验,设置置信度为5%。结果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得出下列两个结论:(1)GDP增长是环境税增长的原因,但是环境税不是GDP增长的原因。因为经济发展了,税收收入必然会增长。但是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而税收收入只是其中一个而已。(2)环境保护税增长是污染强度变化的原因,但是污染强度变化不是环境税增长的原因。说明环境税的实行确实带了环境保护的效应。

四、我国实行环境税的建议

1.开征环境税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环境税设立之初,核心目标应该是环境污染的治理及自然资源的保护,即庇古效应,而不应放在收入循环效应上[4]。在我国,经济机制尚未完善,近期关于收入循环效应很难实现,如数据所显示的,提高就业水平在我国体现的并不明显。但是从长远来看,环境税的实施必然会带来庇古效应和收入循环效应。环境税的实施将会服务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中设立的关于节能减排的规划。

2.实现专款专用及资金的自循环。环境税的征收,确实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保护生态环境仅仅靠企业缴纳税收是不行的,需要政府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征收的环境税税收收入作为治理环境污染的专门性资金,此外在前期还应加大政府在环境方面的支持力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实现税收收入的自循环。及时网上公布每笔税收收入的去向也是很重要的,加强群众监督,提高群众对环境税的关注度。(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4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首先,在调整物价稳定的基础上,国家政府可以根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百分比进行调息,以便控制市场的通货膨胀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应与居民有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统计出来的有关物价变动的指标[1]。一般8%被视为正常的通货膨胀范围,任何高于或低于这个百分比的情况下对市场经济都是需要调整的。高于这个百分比称之为严重的通货膨胀;而远低于这个百分比并且居民消费指数的百分比为负值被称为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一种测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平均市场价格的改变有多快,通货膨胀率是通过每年价格水平差的百分率来测量,比如说价格水平可以利用居民消费指数来衡量。居民消费指数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居民测量日常生活成本的改变,并且可以调整经济数据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例如,2009年的居民消费指数是2.15,而2010年居民消费指数变成了2.18,那么这两年间的通货膨胀率是(2.18-2.15)/2.15=1.4%,属于正常的通货膨胀范围内。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经济体中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导致物价水平的移动,例如说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从而市场价格就会降低以刺激人们的需求,反而言之,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市场价格就会增长从而减少居民的需求,从而达到完美的供需平衡的状态。货币主义经济学中,其产生原因为: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上升,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该理论被总结为一个非常著名的方程:MV=PT。通货膨胀百分比越高代表了市场内货币购买价值的降低,例如二十年前一百块人民币可以购买的物品和服务远远多于现在一百块人民币可以购买的物品和服务。一位数字增长的通货膨胀率是民众可以接受的通货膨胀率,这时候大家信任货币。然而急剧和恶性的通货膨胀率会对市场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时候政府就起到了控制货币急剧膨胀的作用,在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的时候,政府需要收紧货币流通例如增加利息等方式应对通货急剧膨胀;然而利息增长幅度过大也会影响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从而产生货币紧缩的问题。所以政府需要对整个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从而实施适当的方案应对市场产生的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问题[2]。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现状对货币流通进行适当的控制,适时的刺激经济增长(如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比如增加了货币的流通从而在短期可以缓解失业率的问题;通过借贷货币的方式从而平衡汇率以防止人民币贬值。政府可以通过一系统宏观经济学的措施对整体市场经济进行调整,从而保持一个为何良性的通货膨胀从而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2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宏观经济风险具有潜在性、隐藏性和累积性。所谓宏观经济风险的潜在性,指的是宏观经济风险总是与宏观经济系统相伴而生的,宏观经济发展和运作本身就蕴涵着经济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的隐藏性,指的是虽然宏观经济风险总是潜在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它是隐藏在经济系统内部的,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只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暴露出来。宏观经济风险的累积性,指的是宏观经济风险会随着社会经济矛盾的不断加深而日益增大,当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引发经济危机。宏观经济风险的潜在性、隐藏性和累积性国际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特征,一方性,也是累积到一定层面说明宏观经济风险有经济风险形成和变动趋势跟预测,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风险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资本流动造成的。因此,有必要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来分析宏观经济风险问题。并且宏观经济风险的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重性,通常情况下,单一的因素不可能导致经济体系的波动和动荡。当然在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因素对宏观经济风险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3]。

当经济的计划性程度相对较高的时候,政府进行干预和管理的经济的程度相对较高,这时候宏观经济的风险是有限的。

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开放性较低的国家,国际经济影响因素也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宏观经济风险。然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开放化和国际化相对较高的国家,国际宏观经济波动对国家市场经济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大的市场经济体系下,各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波动也牵连到别的市场开放性较大的国家的经济,在各国经济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同事也面临着宏观经济风险也相对增大。例如二十一世纪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从而导致了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甚至导致了一些欧洲国家的经济破产,这就是全球经济开放性强从而导致宏观经济风险程度也相对较大。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5-67.

[2]曼昆.宏观经济学[M].中国南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1-43.

[3]罗伯特与本杰明.PrinciplesofEconomics.第五版[M].纽约:TheMcGraw-HillCompanies,2013:23-25.

作者简介

周玉智(1962.06-)男,汉族,山东蓬莱人,单位:蓬莱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地址:山东省蓬莱市南环路136号政务服务中心蓬莱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邮编265600.

第5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1对外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对外经济政策

包括出口补贴、进口限额、汇率波动等。以汇率为例,若人民币汇率上升,将对出口企业有利,不利于进口。一方面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盈利,这些企业的股票价格将会上升;另一方面,贸易差额增大,社会总需求增加,股票市场走强。产出水平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会改变整个经济体的产出水平。产出水平提高,将会增强投资者对整个经济形势的信心,从而提高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投资,股票价格将会上涨。同时经济景气的预期会提高企业的产量,企业盈利增加,进一步促进股票市场走强。

2实证分析

2.1建立VEC模型

本文选取1996年1月至2013年2月各月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广义货币供应量M2,银行间7天内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R,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S,经济景气指数中的一致指数X以及上证综合指数与深证综合指数月平均指数SH,SZ时间序列的对数值进行分析。为了对沪市与深市进行对比分析,把数据分为样本1与样本2。ADF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序列,所有序列的1阶差分形式全是平稳序列。采用JOHANSEN方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1、样本2都各自存在一个协整向量,都应在各自基础上建立向量自回归的误差修正模型即VEC模型。

2.2脉冲响应分析

以建立的VEC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图1-图5给出了时间为40个月,沪深两个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变量增长一单位(1%)正向冲击的响应曲线。图中实线代表沪市的脉冲响应曲线,虚线代表深市,横轴代表响应时间。从图1,2可以分别看出当宏观经济政策引起通货膨胀增加或货币供给量M2增加后,沪深两市的股票都有上涨的趋势;两者对沪深两市的瞬时作用都在第5个月左右达到最大;之后,两者瞬时作用开始减弱;但长期来看,对沪深两市都有持续的正向作用。比较来看,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对沪深两市的冲击趋势基本是一致的,但对深市的整体冲击更大,而通货膨胀对沪深两市的冲击作用在数量上大于货币供给量M2,在当月反映来说,沪深两市对货币供给量的响应更迅速。利率增加后,沪深两市会在短期内出现一个很小幅的增长;之后很快就开始大幅的下降,利率增加变为较大的负向作用,说明利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时滞;从长期看,沪深两市对利率增加的冲击的响应没有减弱,而是趋于持续。比较来看,沪深两市对利率冲击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但对深市的长期冲击更大。沪深两市在短期出现了一个小幅的下降;之后开始大幅的上涨,汇率上升的作用由负向转为正向,反映了汇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存在时滞;长期来说,汇率上升的正向作用没有减弱,最终趋于持续。比较来看,沪深两市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但深市的反应时滞更长更强,而最后的正向作用较弱。,LNSZ对LNX冲击的响应曲线可以替代反映产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当产出增加后,沪深两市有一个很微弱的正向反应,之后开始走低,并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比较来看,沪深两市的反应基本一致,但深市长期反应更强。综上,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冲击的响应基本符合理论分析,不同的是,实证中可以发现一些政策如利率,汇率等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同时,不同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冲击的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本文中,深市就比沪市更为敏感与剧烈。在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产出对股票市场的长期影响并不完全符合理论分析,可能与我国金融制度,金融系统传导机制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2.3方差分解

货币政策、各宏观经济变量与上证综指,深证综指的方差分解结果。通过方差分解,不仅可以进一步掌握各考察变量被自身及其它变量的解释程度,还可以考察不同变量对沪深两市变动的贡献度。由方差分解表可见,LNM2对上证综指对数值LNSH,深证综指对数值LNSZ的方差的贡献度在短期与其他变量的贡献度相比变得十分微小;LNCPI的贡献度较大。货币供应量,产出效应起到的作用较小。而从长期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因子的贡献度出现了变化,产出变量对沪深两市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变量的影响。

3结论

从理论角度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一定影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外经济政策以及产出水平都会在一定水平上引起股价变化,股价变动方向与政策调整方向有关。从实证研究中可以基本印证理论分析。从协整分析中看,各政策变量与股票市场指数变动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脉冲响应函数中看,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政策冲击的响应与理论分析中股价变动方向基本一致,但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时滞;从方差分解来看,货币供应量,产出效应起到的作用较小,通货膨胀作用较大,但从长期来看,产出变量贡献最大。对比沪深两市分析可得,不同地区股票市场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趋势相同,但程度存在差异,本文中深市的敏感性强于沪市。

第6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1.欧洲经济疲软。2013-2014年,欧洲经济数据十分糟糕,特别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在11%左右波动)、通缩特征明显(2014年12月欧元区的月度CPI跌入负值区,PMI指数只微高于50荣枯线)、能源价格持续下滑。欧洲的经济数据大大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投资减少又进一步恶化了欧洲的经济状况。基于相对低迷的经济背景,在2014年11月的秋季经济展望报告中,欧盟大幅下调了欧元区201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1.2%降至0.8%)。更糟糕的是,欧盟各国有不同的经济政策主张,欧洲央行在实施统一而强有力的政策时通常存在较大难度,加之各国财政政策之间缺乏配合,这都给欧洲经济的复苏造成了不小阻碍。2.降息效果不佳。2011年下半年至2014年底,为挽救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对欧元区的重创,欧洲央行一直处于降息周期。欧元区基准利率由2008年7月的4.25%下调到2014年9月的0.05%,但如此大的下调幅度并没有有效刺激经济的复苏。不仅如此,2014年底欧元区还面临着严重的通货紧缩的风险(2014年12月,欧元区通胀率为-0.2%)。因此,欧洲央行只好采取全面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扩大资产购买规模,从而期望能遏制经济的下滑趋势。3.通货紧缩。欧洲决定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直接原因是通货紧缩。从2011年第三季度起,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不断走低。2014年下半年以来,欧元区实质通缩的风险日益显现,2014年第三季度欧元区的经济增长同比为0.8%,不足1%。主要经济体法国、意大利经济增长接近零增长。2014年12月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已经跌至-0.2%,这是继2009年10月后首次跌入负区间。2015年1月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跌至-0.6%,希腊、西班牙、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已正式处于通货紧缩。4.经济复苏政策效率疲弱。自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央行持续采取了非常规性的宽松货币政策,包括启动长期再融资操作计划、启动证券市场计划、自2012年1月起将法定准备金率降至1%、重新将政策基准利率调至历史最低水平(1%)等,用以缓解债务危机导致的市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由于欧元区内部经济结构、政治意愿的差异性,这些政策实施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以2012年欧洲央行长期再融资计划为例,尽管该计划极大补充了银行部门的流动性,但由于私人部门的信贷需求疲软,无法有利地促使私人部门的信用扩张。据德国央行统计,2011年欧元区私人部门贷款年增长率为1.1%,比2010年有所下降。反映出私人部门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不足。

二、欧美货币政策反向操作对中国的影响

欧洲与美国一直是我国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欧美货币政策的反向操作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随着美国结束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制造业重新回流美国,将给中国实体经济带来冲击。另一方面,欧元区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货币竞争性贬值,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外汇市场动荡。从全球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目前,除美国等少数国家外,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不容乐观,许多国家都陷入了通缩的危机,而这对处于经济增速下降趋势中的中国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影响1.造成国内流动性和实际利率上升压力。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刺激美元地位上升,造成大量国际资本外流出我国,这会直接降低我国国内的流动性,并迫使国内利率上升。我们可以用IS-LM模型予以说明。图2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IS-LM模型分析,当美国减少对市场投放的货币量时,LM曲线左移,此时当IS曲线不变时,国民收入减少,美国国内利率会上升,进而导致我国国内大量国际资本流出,造成我国经济的波动。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也会通过市场传导效应引发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的上升和波动,增加我国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2.出口增长,进口减少。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在理论上对我国的出口起到积极作用。一方面,美国经济的复苏会刺激国内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刺激对外国消费品的进口,我国产品的出口会因此得益;另一方面,由于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在价格方面中国产品会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因此也会导致出口的增加。从进口来看,由于美元的升值,人民币的相对贬值,中国外贸企业从美国进口原配件成本会上升,导致进口减少。2015年1月份,中美双边贸易总值增长了0.5%,为3004.7亿元。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为2161.6亿元,增长4.9%;从美进口总额为843.1亿元,下降9.3%。3.资产泡沫破灭。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国内资金的流动性将面临巨大的下降压力,这在货币机理上可能会诱使我国陷入通货紧缩危机。2010-2013年间的人民币升值,曾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国内市场,并通过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吹大了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泡沫。然而,一旦流动性缩紧,上述泡沫破灭的可能性将加大,不良资产的比例将提高,并最终可能给市场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4.短期资本流动逆转。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中美利差这一重要的中介渠道实现的。美国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将联邦基金利率一直保持在极低利率区间,与之相对应的中国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不断变动,促使对利差极为敏感的国际游资在短期内大量流入我国。路妍、方草(2015)利用VAR模型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表明短期内,中美利差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影响明显,在长期内,中美利差的变化对中国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将趋于均衡状态。

(二)欧盟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影响1.刺激进口、拉动投资。欧洲推出QE并不能直接带来欧洲经济的增长,QE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让欧元贬值来刺激欧洲的出口。这可能会扩大我国对欧元区产品、技术的进口,尤其是对德国高端设备的进口。同时,欧元贬值也会使更多中国人到欧洲旅游,减少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份额。但是,随着我国“一丝一路”战略的推开,中国与欧元区的经济合作将更加紧密,更多的投资、消费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2015年1月,中欧贸易总值下降5.3%,为3230.1亿元。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下降了4.4%;从欧盟进口下降了6.9%。尽管如此,欧盟仍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并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5%。2.加剧经济波动。欧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向市场投放大量的货币,这些增发货币会通过境外资本的形式流入我国,并给我国金融市场造成波动,增大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同时,境外流入资本在收益上的相对低要求会削减我国银行放贷的意愿,并可能使国内的实体经济得不到有效金融支持。随着我国资本账户的逐步开放和大量投机性资本的进入,我国央行为了干预这些套利资本的成本将大大提高并可能伤及无辜的国内经济,这不利于央行利用稳定的货币来发展实体经济。3.不利于人民币的稳定。欧元是全球第二大货币,同时也是作为人民币汇率决定参考的“一篮子货币”,欧元价值持续走低,而美国实体经济回归成效显著,制造业振兴计划、新能源战略等措施的实施夯实了美元走强的基础,两大货币价值的反方向变化必定会对人民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三、欧美货币政策反向操作对我国的启示

从欧美实施的反向货币政策看来,央行投放或收缩的货币并不能全部、直接、有效地作用到实体经济,不少货币可能仍滞留在金融市场上进行逐利。而且在理论上,解决实体经济问题只有货币政策是不行的,还必须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配合。对我国而言,最为重要的可能是,我国要抛弃以往一味追求整体增长的做法,从而加速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和调整。因此,我国下一阶段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我国的货币政策,并以此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其中,我国应在加快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调整外汇储备投资战略、灵活搭配运用各种货币政策以及加强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等方面不断完善各项措施。

(一)加快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欧美货币政策的反向操作会使得我国资本产生双向流动。为了抵御资本流动冲击,我国应该尽快加快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强化市场机制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首先,要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随着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一部分资本会流出,我国央行对汇率的干预会增强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并推动资金的进一步流出,这会对我国经济的稳定造成更大冲击。其次,要在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基础上,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对我国市场的信心,有利于增加我国的出口。具有弹性的汇率机制能有效调节跨境资金的流动,防止大量资金的流出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冲击。最后,应通过不断健全外汇市场来鼓励人民币兑其它货币直接交易的发展,并以此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改革进程。目前我国已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但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还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要逐步让国内资本对外开放,鼓励人民币的跨境流通,支持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资产投资,QFII、RQFII以及沪港通等都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举措。

(二)调整外汇储备投资战略欧美货币政策反向操作对中国外汇储备战略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美元升值会造成能源、金属矿产、农业原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大幅度下跌,这为中国提供了大量购进大宗商品、增强自身储备实力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美国债券收益率的上升导致美国债券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欧洲利率降低却会使欧洲金融资产价格上升。面对新局势,中国应当及时调整外汇储备的投资策略,构建并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组合。首先,我国应适当增加黄金、战略物资以及先进技术的储备。2014年以来,黄金价格大幅下跌,此时购入黄金能部分降低我国外汇储备欧元资产的贬值。同时,购入石油、矿产资源等,不仅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并且增加我国的战略储备。其次,作为外汇储备的使用重点,我国还应当大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加快我国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再次,中国持有较大规模的美国长期国债,美国债券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会使中国外汇资产价值受损。因此,我国要逐步调整美国国债资产的期限结构,减持期限较长的美国国债,而适当增加期限较短的国债。最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许多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外逃,资产价格大幅下降的危机。中国可以趁此机会适当购买新兴经济体的资产,我国可等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不良影响逐步减弱、国际市场较为稳定、新兴经济体复苏之际再减持来获取收益。

(三)灵活搭配运用各种货币政策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以维持物价稳定为首要目标,欧美货币政策反向操作给我国金融市场和货币体系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更应注重维持我国的市场秩序,灵活地使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可以利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如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配合以选择性政策工具如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等,灵活地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但要注意对于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波及面较大的政策调节要注重适度原则,一旦调节过度,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都会造成冲击。其次,要发挥好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利用SLF(常备借贷便利)等创新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继续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的发展。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贷款,发展“绿色信贷”。同时,金融机构在实施信贷政策时要发挥逆周期调节的作用,根据实际经济情况及时调整信贷政策。

第7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企业收支

一、引言

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此,开启了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通道。2010年6月又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使得人民币上升势头变得更为猛劲,并屡次创出汇改以后的历史新高。截止2013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报收6.127,历时8年累计升值幅度高达到了35%。

汇率可以被看作是一国货币的价格,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调节杠杆,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一国汇率水平的变动与该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对那些外贸依存度较高的外向型经济体来说更是为甚。我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家,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超出了50%。因此,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势必会对中国经济及其未来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升值背景下的企业收支状况变化分析

市场经济的组织者是企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是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安排的,企业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经济的走向。这就使得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应当以企业为核心,考察各种因素是如何通过企业进而作用于整个经济系统的。而支配企业进行各类行为的动力机制则是其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即是利润最大化。企业的利润是其在商品市场销售产品获得的收入扣除在要素市场购买要素支付的成本以后的余额,所以,企业利润的增减可以由其收支状况反映出来,进而反映出整个市场经济的运动方向。当企业的收支状况得到改善时,即企业利润增加时,企业有激励去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和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地也促进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扩张。反之,当企业的收支状况趋于恶化时,企业会因利润下降收缩生产规模,投资随之大幅下降,失业率不断攀升,宏观经济也就随着这些不良因素的产生而陷入衰退之中。

因此,在分析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何种影响时,可以从升值前后我国企业的收支状况变化出发,从而判断出其对我国经济运动的作用力方向。对于企业来说,根据消费者所在的地理区域不同,其与对手的竞争领域可分为国内和国际这两个市场,所以,在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收支状况影响时,我们将分别从这两个市场进行考察。

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是灾难性的,因为其盈利水平的高低与人民币汇率密切相关。在国际上,由于美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加上一系列特定的历史因素,造就了美元的强势地位,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一般都以美元来结算。而这就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会使得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收入结算成本币后有所减少。然而,这一不利影响还仅仅只是短期静态的后果。从动态博弈的视角来看,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而持续下降。当前我国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上,这些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技术含量低,同类产品之间差异化小,相互替代性强,价格弹性较大。所以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是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企业不会轻易提高产品价格,因为一旦提价,需求方可能选择其他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并且较大的价格弹性也会使得提价的收益将弥补不了销售数量减少造成的损失。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对成本的控制上,成本越低,产品的竞争力就越强。而在这点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来说恰恰是不利的,即便假定我国国内要素市场上的要素价格相对稳定,升值也会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比较中的生产成本,即以美元计量的生产成本。因此,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仅使得我国出口企业结汇后的本币收入减少,致使企业利润下降,更为关键的是,升值还将使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比较中生产成本上升,致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随着竞争力的下降,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会不断缩小,企业收支状况也将随之持续恶化。

同样,在国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内贸生产企业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一个后进追赶型国家,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是对西方发达国家技术成熟产品的模仿,尤其是那些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品,如交通运输设备、电子及通讯设备等。除了价格低廉之外,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很难在其他方面取得优势,产品质量、工艺设计更是与国外进口商品相去甚远。而人民币升值则会使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折算成人民币后的价格较之以前有所下降。随着国外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竞争力必然减弱,国内消费者则会减少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转向去购买这些品质更高的国外进口商品。这就使得原本属于我国生产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不断被外国同类产品所蚕食,我国企业的销售收入随之将会减少。仅管升值在理论上会减少我国企业在进口原材料等方面的支出,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有所下降。然而,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的作用,人民币升值为我国生产企业在成本上所带来的有利影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尤其是在与那些国外先进企业的比较时。首先,我国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材料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国内的供应,进口原材料只是占了其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其次,有相当部分进口的国外产品的制造地来自中国,这些产品对应的原材料成本可能与我国生产企业是一致的。最后,人民币升值期间对应的是美元在全世界范围的贬值(美元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下降),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如铁矿石、原油等原材料的价格在最近几年总体上是呈上升趋势的,而我国企业落后的生产技术将会使得其对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上不如那些先进国外企业,这将削弱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生产企业所带来的成本下降优势。因此,对我国内贸生产企业来说,受人民币升值带来生产成本降低的有利影响非常有限,远远无法弥补升值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企业收支状况总体趋于恶化。

另外,人民币升值有一个特殊效应需要引起高度关注,那就是升值为我国居民所带来的“相对”财富效应。财富效应一般指的是,由于资产价格变化导致居民持有财富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总消费支出的变动。人民币作为我国居民手中持有的一项资产,会随着其币值的上升,增加我国居民的总财富,从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增加消费支出。然而,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只能是“相对”的,因为这一购买力的增强只能体现在我国居民在国际市场上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上,而无法反映到在国内市场购买商品上。理由是,这一财富效应的产生并非是我国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而是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外币名义收入的“被增长”。我国居民的本币收入没有发生改变,当在国内市场使用本币购买商品时,其收入体现出来的购买力相应的也没有发生改变。而当我国居民收入用外币反映时,情况就有所不同,人民币升值会使得外币计量的收入较之升值以前有所增加,相应的购买力也会随之增强。同时人们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又会使得这一财富效应进一步增强,去购买那些更富有收入弹性的国外商品,如珠宝、名牌箱包等奢侈品。因此,人民币升值势必会促使我国居民增加在国际市场上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从而减少原本在国内市场上的消费支出,致使我国国内的有效需求大量向国外转移。而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生产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企业的收入随之也将下降。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影响是极其严重的,不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其产品的竞争力都将下降。而这也将使我国企业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不断被竞争者挤压,企业收支状况持续恶化。企业收支状况反映的是其经济效益,它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随着收支状况的不断恶化,经济效益下降,企业将被迫做出相应的调整,缩减产能,减少对投资和劳动力的需求,并引起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宏观经济趋于衰退。

三、对策分析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我国企业及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因素。

首先,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品质层次。与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相比,那些附加值高的产品利润空间更大,受成本因素制约的影响更小。并且,该类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同类产品差异程度明显,市场竞争环境相对而言并非那么恶劣。升值等外部因素的干扰对这些产品的利润稀释能力有限。因此,产品结构升级是我国出口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而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结构升值,技术创新是关键,并且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我国企业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的支出。

其次,根据本国消费者的偏好,改进生产工艺,打造自主民族品牌。与其它外向型经济体相比,在面对国际市场萧条外需不足时,我国企业是占有一个特殊优势的。中国复员辽阔,人口众多,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绝对量很大。同时,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不到40%,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70%,甚至离世界平均水平61%也有一定的距离。这为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本土优势,开发出更加贴合国人偏好的产品,在国内巨大消费潜力释放之前抢占市场先机。

最后,政府部门应发挥政府职能,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面对新形势,政府部门应该适时有效地调整出口退税机制,减少对高能耗、低附加值企业的补贴,尽量扶持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高技术含量产业。对企业从国外进口先进技术或自主研发新技术给予财力和政策上的支持。同时应关注知识产权问题,完善相关法律,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扩大内需方面,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在源头上引导我国居民的合理消费。

参考文献:

[1]光. 人民币汇率问题: 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经济研究,2005(5)

第8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宏观经济;影响;建议

1 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第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理财对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大幅度的推动作用。网络理财主要是充分结合线下和线上两种新的模式,从根本上使线上资金积累的成本减小,使线下支付的效率提升,通过研发多种类型的理财产品,使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互联网金融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积累闲置资金,从而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供筹集资金的渠道,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开拓了一片广阔的空间,大幅度的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增长。

第二,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借贷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借贷主要是资金拥有者和借贷者通过中介进行资金间接交易,它们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交易,使两者的需求都能够达到完全一致,就实现了借贷的目的。通过网络借贷的方式,其所需的成本较高,期间要支付多种手续费,而且其持续的时间比较久,而网络借贷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程序简单,成本费用小,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推动企业的发展,刺激宏观经济的增长。

第三,目前,我国金融发展体系进程属于一种被压制的状态,各大银行金融行业的利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样严格的控制,最终容易引发资金出现大量沉积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资金流通的速度非常迟缓,最终容易引发经济紧缩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对闲散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运用,提升资金的使用率,有利于对宏观经济的调控。通过创建互联网平台,企业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进行资金的筹集,使闲置资金的利用率提升,提升资金的使用率。同时,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也随之被带动起来,有利于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从而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一)信用违约风险较高

在互联网借贷中,互联网作为一个有效的平台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借贷的空间,如果借款人出现违约的情况,并没有具体的承担者,如果借款人的信誉度低,将会造成贷款人将面临很大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双方没有进行直接的接触对于借款人将会对资金如何使用,贷款人一概不知,这样一来,很可能造成贷款人的资金被随意的挪用,从而产生高风险的投资。此外,资金供求双方在整个借贷交易过程中,平台并没有对双方的重要信息进行了解和审核,甚至对借款人对资金使用的途径并不了解。在一定程度上,网络借贷平台虽然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但却随时都面临高风险的可能。一般选择网络平台进行资金的交易,很可能会导致资金长时间沉积,没有有效的监管,万一平台运营亏损,这些资金可能会被互联网金融企业挪用,这也将面临更高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从事高风险项目数量增加

互联网理财作为互联网金融主要的盈利途径,其未来的发展也是非常可观的。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网络平台,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资金的筹集。同时,投资者为了实现更多的经济利润,会大量将银行的存款用于网络理财产品中来,这就使得商业银行必须转变以往的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过去资金,造成资金成本升高,为了提升收益率,就不得投入到一些具有较大风险的项目中来,而且受到互联网理财赎回性质的影响,银行最终主要进行一些短期的投资活动,这样以来就导致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的渠道就是短时间且风险大的行业,随着信贷资金风险的增大,将不利于保持金融的稳定性。

(三)影子银行风险

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特征就是过于单一化,商业银行承担者很多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在资金市场中,商业银行充当着资金垄断的角色,然而很多中小企业都无法达到商业银行的所设置贷款要求,因此就会选择影子银行来获取资金。现阶段,通过互联网借贷的贷款总量已经达到了60 亿元,互联网金融借贷公司现在扮演着双重身份,在进行民间借贷的同时还逐渐成为财富管理专家,通过将多种理财产品像投资人推荐的方式,从而逐渐衍生出像代客理财、信托公司产品推荐等。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中国影子行业系统中,互联网贷款企业逐渐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由于包括理财产品,最终使金融脱媒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直接威胁到金融行业的稳定性。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贷款资金的通过哪种途径和方式来支配,他们缺乏对其深入的了解和审核,只是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借款人是否能够如期还款方面, 对于资金使用情况严重缺乏有效监管的力度,最终导致监管没有发挥任何实质性的效果,为风险的存在埋下了更多的安全隐患,致使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长期存在信用违约风险和洗钱风险,无疑对金融的稳定造成很大的损害。

3 促进互联网金融良好发展的建议

首先,落实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严格监管工作。国务院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参考,全面落实好互联网金融的科学管理工作,按照对金融机构资质审核的标准和准入资格进行严格审核,不断提高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的管理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拓展业务所涵盖的范围,明确管理的最终目的,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创建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

其次,完善立法,细化职责。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正确引导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树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全面掌握和了解金融方面的知识、信息,提升自身的风险辨别能力和防御能力。全面落实好信息披露工作,并保证其时效性,将一些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要给予其提示,使其增强防范,提前采取好防范的措施,建立并完善司法保护制度,对于互联网金融洗钱的相关惩处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坚决并严厉打击洗钱的违法行为,对于一些非正常的交易要设立明确的标准,如果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非法交易活动,必须采取严厉的措施,为维护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健康环境提供稳定的基础。此外,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前提下,全面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规划发展的方案,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持续稳定发展。鼓励并引导互联网金融建立自己的企业协会,落实好监管工作,做好风险的提示,从而有效确保信息披露工作的准确无误。

4 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于此同时也带了一些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看到其优势和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力求将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促进宏观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白骏骄,李芮.互联网创新对宏观经济及金融波动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09:1414-1423+1380.

第9篇:宏观经济影响范文

关键词:宏观经济;上证指数;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183-02

一、引言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中极富争议的一个问题。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引申而出的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也是最近研究热点之一。我国股票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之下,研究股票市场表现和宏观经济变量的经验关系,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国外学者对股票市场表现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经验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表明在宏观经济变量和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但结论并非是完全一致的。例如,Chen, Rol和Ros(1986)研究发现可以显著解释股票收益率的因子有风险溢价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率等;但消费支出、原油价格和股票收益率之间却没有明显关系。Mukherjee和Naka(1995)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东京股票交易所(TSE)和日本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他们研究发现,TSE股票价格指数和六个宏观经济因子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Binswanger (2000)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济,用子样本滚动回归方法研究发现,股票收益率和实质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成立。

国内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经验研究,谈儒勇(1999)研究了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中涉及了股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股市发展的三个指标(市价总值/GDP、成交金额/GDP和成交金额/市价总值) 在回归模型中都不显著, 这意味着我国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极其有限。郑江淮、袁国良等(2000)的经验研究认为,虽然我国股市规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不明显,但股市发展与储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存在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李广众(2002)的经验研究认为中国银行、股市发展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投资规模扩大,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

从上述国内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研究重点大多放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上,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仅仅是研究中的一部分,很少涉及关于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表现之间的经验检验。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大部分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回归分析,很少考虑时间序列不平稳带来的谬回归问题。基于上述考虑, 研究将根据月度数据,在宏观经济变量与股市价格的理论关系和经验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对上海股票市场表现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介绍模型形式、变量和数据选取, 第三部分给出实证结果, 第四部分是总结和结论。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选取

宏观经济对股指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行为方面,因此建立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情况、房屋价格变动、通货膨胀及消费者信心指数的VAR模型,模型形式如下:

Yt=C1Xt-1+……CnXt-n+ξt

其中,Yt=[AINDEXt]Xt=[AINDEXt,Rt,M2,GDPt,HGINDESt+HOUSEINDEXt,CPIt,CCIt],C表示常数项。其中AINDEX表示上证收盘综合指数;R分别表示利率水平和M2同比增长率,用以衡量货币政策;GDP分别表示GDP增长率和HGINDES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两者结合衡量宏观经济变动;HOUSEINDEX表示国房景气指数,CPI衡量通货膨胀,与宏观经济变量一起表示市场变化;CCT表示消费者信心指数。样本区间为2001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156个样本。

三、实证结果

建立VAR模型,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经过检验,所有的变量都可以通过平稳性检验,可以用来构建VAR模型,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模型的稳定性,进行AR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稳定性,如图1所示。

(一)滞后阶的确定

进行VAR模型检验的最后一步就是确认滞后阶,模型滞后阶的选择过程如表1所示(最大试算阶数为2)。

根据表中所示,LR、FPE、AIC准则都显示最优滞后阶数为2,SC、HQ准则显示最优滞后阶数为1,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我们选取最优滞后阶数为2。

(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

我们得到VAR模型形式如下:

AINDEX=0.857088397461*AINDEX(-1)+

0.126504716401*AINDEX(-2)-0.00230273338677*CCI(-1)

-0.000963551505897*CCI(-2)+0.0093385588814*CPI(-1)

-0.0195604202722*CPI(-2)+0.00942041778789*HGINDEX(-1)-0.0140177132655*HGINDEX(-2)+0.0138781296713

*GDP(-1)+0.00954420314823*GDP(-2)-0.000221171008889

*HOUSEINDEX(-1)-0.00501632789264*HOUSEINDEX(-2)+

0.0043259281095*M2(-1)-0.00657125075722*M2(-2)+

0.00636285095489*R(-1)-0.00643171398778*R(-2)-

0.007661618

R2=0.96

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较能对被解释变量做出解释。从估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证指数具有较强的惯性特征,上一期对本期的解释高达0.857,再前一期对被本期的解释达到0.1265,二者结合就解释了全部的0.98,表明上证指数受自身影响最强,而其他变量对其解释力较弱,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经济连续增长多年而股票市场却熊冠全球。再看其他变量,其余变量中,消费者信心指数影响最弱且负相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前两期的CPI对本期上证股指影响较强,达到0.02,且呈负相关,表明上两期的CPI指数如果上升,则会一定程度上导致本期股票市场的下跌,而上一期的CPI指数则对本期股票市场呈微弱正相关;除此之外,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前一期和两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分野现象,与CPI相同的是都是前两期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而前一期呈现微弱的正相关,表明宏观经济指数与CPI相关性较强;前一期的GDP对本期股指影响呈现正相关,而且相关指数达到0.014,前两期的相关就变得微弱,表明当期GDP的增加能明显增强下一期的股指,但之后影响就逐渐减小;货币政策在前一期对本期呈正相关,前两期对本期则呈负相关,也具有一定的分野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利用VAR模型对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调控政策、市场变化和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到了如下的主要研究结果:宏观经济环境本身的发展状况将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股票市场价格变动对经济基本面变化的反映功能的缺失;货币供应量变化将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较为微弱,宏观经济环境不会对货币供应量调整政策调控中国股票市场的效果产生本质性的影响。这个结论既是中国股票市场资金拉动型特征的直接结果,同时也为中国股票市场具有的资金拉动型特征提供了实证证据;市场变化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的负向影响更大,而且不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国股票市场的弱市场有效性特征和噪音交易特征为这个结论的合理性提供了依据,而且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调控实践也反复证明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利率调整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的调控效果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明显影响。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的存在使得利率调整政策调控股票市场的效果变得不确定和不可预测。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理想情况下,投资者的入市决策和股票交易决策都会受到利率变化的显著影响,而在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的现实情况下,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状况对中国股票市场条件波动性产生的显著正向影响可能对利率调整政策调控股票市场的效果产生了替代作用,从而致使利率变化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的影响不显著。利率调整政策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的近似随机的现实现象也证明了该结论与中国股票市场现实情况的一致性。研究结论启示我们,加大理性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改革政策机制、降低政策信息的获取成本,建立和完善股票市场相关制度、特别是信用交易制度,加大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和上市力度,科学制定调控政策、提高政策调控能力、规范政府调控行为是提高政策调控效率、保障中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然,研究工作仅仅是笔者有关宏观经济环境、政府调控政策与中国股票市场关系研究的一项阶段性实证研究成果,还有很多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陆 蓉,徐龙炳.“牛市”和“熊市”对信息的不平衡性反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4(3).

[2] 赵振全,张 宇.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

[3] 郭金龙,李文军.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6).

[4] 许均华,李启亚.宏观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9).

[5] 谢 赤,吴 丹.论股票市场对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及相应对策[J]. 当代经济科学,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