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媒体时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博 传统媒体 策略
一、微博:迅猛地改写媒体生态格局
微博作为一个即时播发的社交平台,最早出现在2003年,在当时并不为互联网界所看好。3年后,博客的创始人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推出了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推特(Twitter)。在2009年之后,伴随着手机上网功能的大量普及,微博开始在中国大踏步地进入寻常百姓的视野。
短短几年的时间,微博以迅猛的速度进入中国传统媒介圈,并开始改写媒体生态格局。有业界专家指出:放弃在微博上发声,你将失去最广泛的注意力,而缺少关注的任何媒体,注定会失去广告,失去市场。
1.微博“即时发”功能刷新了新闻时效性的概念
新闻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传统的纸媒因受出版流程所限,最擅长的是抢发昨天或凌晨新闻。也就是说,受众读到的多为“昨日”新闻。而有了微博后一切都不同了。微博作为一个即时播发的社交平台,改变了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看法。微博即时快捷的特征,能迅速看到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且是关注的对象越多,你得到的信息越海量。在上下班的路上、茶余饭后的碎片化时间里,只要有手机就能编发和收看,随时转发和分享。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2.微博成为空间更广的信源场
微博在公共突发事件的传播上还具有“快、准、狠,不用审”的特征,这种瞬时互动的低成本传播门槛,直接刺激这个“细胞”不断裂变。
据统计,我国网民2012年6月底数量达5.38亿,其中60%使用手机上网,达到了3.8亿,远远超过了台式电脑网民数量。而微博的注册用户超过2.7亿,每天更新的速度,仅仅新浪一家就超过1亿条。这些用户的信息分享是完全开放的,这令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这样的大媒体也望尘莫及。
以武汉晚报为例。据该报信源中心的调查统计,2012年以来,来自微博的报料线索日均70条,见报率高达6%以上,而2011年同期的全网线索的见报率仅0.28%,增长22倍以上。相比之下,传统的热线电话报料中,突发事件类的记录数量由月均550条下降至360条。从见报率这个数据分析,来源于微博的线索已远远地超出了传统的电话报料。
3.微博作为用于个人表达的自媒体,正在形成新的社会舆论场
微博是一个即时分享的社交网络平台,更是一个“用于个人表达的自媒体”,具有快速传播、排山倒海的响应速度、瞬间被放大三个特征。微博蹿红是社会力量崛起的标志。
2010年9 月,《凤凰周刊》记者邓飞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上了一张被拐儿童照片,就掀起了一场全社会“微博打拐”风暴。还有“红十字会郭美美”、“陕西表哥杨达才”等新闻事件,它们的起点都是通过微博围观和转发,引起滔滔沸腾的民怨,迅速地传遍了全世界,最终引发红十会的慈善危机,导致杨达才被查。
这种传统媒体无法替代的能量表达,说明“民众通过自媒体发声,推动了微博的崛起和蹿红”。
学者喻国明指出:微博虽然只有短短140个字,却蕴含了改造社会、改变社会生态、改变社会游戏规则和我们思维方式的巨大能量。他举例称,在宜黄拆迁自焚案中,“逃亡的两个小姑娘,如果没有微博,引起几十万,上百万人的围观,问题可能就不是以那样一个结局的结果。”
微博在社会组织方面所发挥的效应已经扩及社会管理者层面,各地公安微博应运而生,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开办微博网站,让微博在组织与推动社会方面的“蝴蝶效应”难以估量。
二、微博与传统媒体:相互需要、紧密协同的依存关系
从目前的市场运作来看,微博与传统媒体仍然是相互需要、紧密协同的依存关系,双方的各自优势都是对方学习并吸纳的长处。
1.微博期盼传统媒体加入壮大声势
不论是新浪还是腾讯,在所有微博运营商的计划里,谋求记者落户是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什么原因?无外乎是记者朋友普遍具有来源广泛、传播欲强、公信力大、写作水平高、谙熟传播心理和受众习惯,入驻微博能够帮助他们招徕人气。
2.传统媒体借力微博扩大辐射力与影响力
在微博的舆论场流传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的粉丝过100,就是一本内刊;过1000,就是一个布告栏;过10000,就是一本杂志,过10万,就是一份都市报;过100万,就成了全国性报纸;过1000万,你就是央视了。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去年就曾经形象地说过,“微博女王姚晨,粉丝1955万,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即便不算微博转发后的间接传播,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6倍。”
近期倍受关注的“保钓行动”、“彝良地震”、“方大国打空姐”、“陕西表哥杨达才”,这些都是在微博上被围观的大事件,哪家媒体抢到第一落点,就能得到迅速的转发和评论,其影响力通过屏幕上的数据能立时显现。
目前,全国主流报刊几乎全部在新浪开设了官方微博。最早介入的《南方都市报》,目前的粉丝数量为374万,《广州日报》285万,《新闻晨报》286万,《楚天都市报》203万。就连今年刚刚踏入微博圈的《人民日报》,也达到了184万。微博粉丝的数量,越来越成为一家媒体的形象。
3.新闻工作者依托微博构建自己的专业社交圈及忠实读者群
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我们该不该开通微博?到底该怎么用?是玩一玩,只管种好报纸版面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加以学习为我所用呢?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记者开通个人微博,不仅能通过微博传播推广自己的作品,延伸报道影响力,更能通过网友的反馈和评论获知不同领域网友的反馈,使得下一次报道更加完善,更有针对性。
同时,记者微博的长期经营与维护,影响力越大,越能收获到网友自动推送的报料信息,而且关联程度最高。开通了微博的记者都知道,关注对象可以分栏归档,你关注的是文娱类、经济类,还是体育类,一目了然,长期交流互动,想不成为专家型记者都难。
三、传统媒体微博运用的切入口与策略分析
1.武汉晚报运用微博的个例分析
武汉晚报自2010年12月推出官方微博以来,与传统新闻结合做得比较成功的“一句话新闻抢发”,当数《王海剑落网》报道。这条消息比楚天都市报快12分钟,比平安武汉快35分钟,很快就被转发了200多次。
2011年12月王海剑制造雄楚大道的银行爆炸案时,武汉晚报的官方微博当时的规定是只发见报新闻,对这一突发事件“三缄其口”,让粉丝们大失所望。王海剑相关报道从案发的失语,到警方公开通过微博征集破案线索,武汉晚报的新闻较量开始步入正轨。报社在一版刊登了嫌疑人戴头盔骑摩托出入案发现场的图片,官方微博第一时间播发,并筛选微博网友的分析,率先刊登《网友四大猜想助力破案》,分别是“头盔—迷彩服—嫌犯可能是军迷”;“炸药—爆炸事件—嫌犯应懂电气和化工”;“步态—跛行—左腿轻微残疾”;“白色摩托—减震器—迅鹰”等。这些猜想不光在读者和微博中引起强烈反响,就连公安局专案组也表示猜想很靠谱,已在留意并在核实中。这条报道很快在全国被100多家媒体转载。
这四大猜想的抛出过程,实际上是读者与报纸、报纸与微博、报纸与网友紧密互动的过程,也成了群众参与办报、发动群众破案的经典案例。武汉晚报在王海剑相关报道中报纸和微博的紧密结合,让官方微博的粉丝以一天2000多的数量激增,报纸本身也在零售市场被一抢而空。
2.传统媒体微博运用的策略选择
——讲求时效性
每天清晨7点半,当大家还在上班路上的时侯,武汉晚报官方微博便开始更新,向23万粉丝和全国网友推荐武汉晚报当天各个版面的重要新闻,全天专人值守,发稿目前稳定在25条左右。各地网友的报料、求助等相关@信息,转发量在30条以上,在湖北媒体官方微博风云榜上的影响力,目前仅次于楚天都市报。
微博采访的技巧,核心是“眼明手快”。所谓“眼明”,就是收到线索的记者,你必须在第一时间判断其中的新闻价值。同时要做到“手快”。和10年前的采访相比,现在的记者大多学会了驾驶车辆,从而保证你迅速地到达事发现场。同理,如果你熟悉微博的生态环境,学会微博中的对话技巧,第一时间私信博主,取得对方的信任,才能获取更多的细节和素材,为你所用。
——注重参与度
传统媒体参与“经营”微博的人数与规模,直接决定其影响力的大小与互动性的强弱。传统媒体要是能自上而下的整个采编团队都能统一对微博的认识与理解,重视对微博的研究与运用,必然会为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不断强身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武汉晚报在“双品牌”战略中相继打造出了包括“扶助行动”、“周二之约”、“田巧萍导医”、“搜美”、“情感倾诉”、“说天”等驰名全国的专栏。目前开通了微博的有“武汉晚报全娱乐”、“武汉晚报都市写真”、“武汉晚报新闻110”、“武汉报料吧”等,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在编辑部的重视与筹划下,2012年以来,武汉晚报的“名流会客厅”、“新青年体验营”、“十大律师咨询日”、“百姓问政”、“读者服务平台走进社区”等知名活动和栏目,进行了微直播,既扩大了活动的影响,也丰富了官方微博的报道内容。
——强化互动性
互动性,是传统媒体运用微博的重要抓手。武汉晚报官方微博的编辑小组,不光是单纯地宣传自己的见报稿件,而是主动参与网友互动,打造有特色、有观点、有亲和力的权威媒体形象,以吸引更多的网友报料,反哺报纸。
2012年武汉晚报在全国首推“微故事”和 “@新闻、市民记者”专版,依托报网互动进行品牌推广,取得了有效的突破。
@武汉晚报官方微博开通后,创造了两个奇迹,一是本报率先在全国纸媒中开辟了“微故事”专版,已刊发了三千篇报道,影响力很大;二是@武汉晚报官方微博捧红了80多位微博达人、草根英雄,传播了正能量。在2013年1月28日举行的“2012湖北微博之夜”微影响颁奖活动中,@武汉晚报官方微博一举摘获“2012年度最受欢迎媒体微博”大奖。
来自微博的信息,对于媒体来说,只能是新闻的“报料库”,而不是新闻成品。同时,微博网络舆论也不等同于公众舆论。微博网络舆论只有借助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才能获得传播的通行证,在更大范围产生更大影响力。这就要求记者多方求证,未经核实绝不传谣,更不能轻率见报。
实践证明,在互联网时代,面对微博海量信息的包围,传统媒体必须发挥专业特长,深入新闻现场,扎实调研采访,以“走转改”的全新姿态,以权威的信息、全景式的信息呈现,尊重事实,还原事实,维护事实,这样才能不断巩固传统媒体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
参考资料:
[1]孟波:《认识微博超越微博》,《新闻战线》2011第9期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转变
新媒体时代是当前引领社会朝着智能方向发展的重要指标。在时代转型时期,传统媒体的新闻方式及渠道开始面临许多问题,新媒体的时效性远远超出传统媒体的信息效率,再加之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的多元化发展,传统媒体已进入十分窘迫的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能方向需进行全面改革,从传统信息的者转变成信息核实者,并根据现代媒体市场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防止信息多元化导致虚假信息的出现。
一、从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角色转变成信息核实角色
在以往,新闻的主流媒介主要是以报刊、杂志、电视为主,新闻消息的人员为记者,通过记者对新闻信息的逐步完善与核实后才可于媒体渠道。但是,在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后,新闻信息的公布和报道人员已不再仅限于记者,社会群体能够通过网络媒体自己的所见所闻,从自己的媒体平台中传播新闻信息,使社会群体通过平台快速了解最新消息。而随着新闻媒体在网络平台中的逐渐发展,网络平台已开始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网络采编团队,这些团队虽能够将新闻信息以最高效率于网络中,但其大部分都不具备合法资格,然而这样的发展形势并未对网络新闻媒体带来任何影响[1]。在新媒体时代中,每个人都能够具备新闻实时的条件,能够快速的将周围事件于网络,而网络媒体只需从群众新闻信息中选择一些具有意义或重要的新闻进行传播和推广,这样的传播方式是当前传统媒体无法到达的。对此,传统新闻媒体记者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这就需要传统媒体记者需改变固有的新闻角色,将工作模式转变为新闻核实人员,摒弃传统媒体中所担当的信息采集和信息编辑的角色。记者在选筛选信息时,因网络信息的者存在过多不定性因素,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也存在质疑,因此需要记者从中选择具有可靠性的新闻内容进行逐步核实,并完善新闻内容,将其以一个完整的新闻内容呈现于平台中。另外,传统媒体记者相较于新媒体记者在新闻采访资格上更具优势,其可通过累积以往的采访经验快速寻找可靠的新闻信息源,从中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对新媒体信息开展进一步的深度报道[2]。
二、从传统媒体新闻信息的舆论把控者变为舆论引导者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在于媒体的自由化,新闻信息的话语权已不再是由传统媒体所掌控,互联网的微博平台、论坛等公众平台已出现越来越多的信息者和传播者,并改变了人们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在互联网平台中能够实现良好的互动模式。在传统媒体的发展时期,记者所承担的角色是舆论的把控者,各个新闻的与报道需在记者发声后才会逐渐得到传播,但许多记者在面对一则新闻时时常会出现自身的偏见及观点,而这样的报道方式会将新闻舆论偏向于不客观的方向,影响了社会群体对新闻的观点。在新媒体时代到来后,传统媒体开始遭受巨大冲击,记者的话语权也开始发生转变,任何一个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的舆论趋势,一个记者的报道和声明已无法影响事件的发展形势,这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必然会导致真实的新闻信息无法取得信任。对此,传统媒体记者需从舆论的把控者转变为舆论的引导者,对网络不真实、虚假等新闻信息进行现场核实,从中了解新闻时间的整体经过,再同时在新媒体渠道和传统媒体渠道中进行同步,加强新闻的真实性,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同时,传统媒体记者在改变舆论方向时,可与其它传统媒体记者进行联合,增强新闻信息内容的真实性与可信度,使社会群体不再盲目了解网络新闻信息,对网络新闻内容具备自身的分辨能力,将舆论引导至正确方向[3]。
三、从传统媒体新闻的内容收集者转变为新媒体平台的合作者
新媒体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式平台,社会群众能够通过各个平台注册自己的专属账号,并通过账号各个信息内容,与其它社会群体达到相互互动的目的。当前,许多传统媒体记者为扩大自身新闻的影响力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平台账号,并在新媒体平台中通过微博、论坛、微信等媒体中提早与新闻相关的片段内容, 使新闻在还未在传统媒体公布前就已形成了一定的舆论趋势,在后期传统媒体公布新闻内容后则能够进一步增强新闻信息的可信度,同时,该方法还能使记者在新媒体公布片段内容后快速激起群众的好奇心理,使群众对该新闻有着更强烈的兴趣,从而吸引更多群众对该新闻进展做好实时跟踪。在后期记者将新闻内容通过传统媒体渠道完全报道后,群众必然会对传统媒体大大改观。由此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中,传统媒体记者需清晰意识到新媒体的各项优势所在,并对新媒体优势做到接纳,而并非排斥与竞争,与新媒体达成共同合作的关系,从新媒体中寻求传统媒体的发展道路,使双方优势与缺陷达到互补作用。媒体的合作不仅仅在于模式的转变,更是将新闻信息的生产过程进行相互融合,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传统媒体自己的官方网站,并在传统媒体网站中利用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及共享优势最新的动态消息,同时,新媒体平台还能完善传统新闻媒体与群众无法进行互动的缺陷,记者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与社会群体进行有效互动,从中了解社会群众对不同新闻事件的看法,与社会群众进行良好沟通,使传统媒体形成更完善与更强大的现代媒体。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传统媒体记者在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时,需正确认识到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及不完善之处,对新媒体的发展报以接纳的态度,并根据现代媒体所需与新媒体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完善所在缺陷,建立一个更完善、更强大的媒体平台,为社会群众带来更真实与可靠的信息内容,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达到共赢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碧红,雷天h.探析全媒体时代的记者变迁――从“记者”到“把关人”的角色转变[J]. 今传媒,2014(09):11-12.
新媒体异军突起迅猛发展
对于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以人机对话代替人与人交流,由点对点转变到多点对多点的趋势,它无疑扩大了接受群体的范围。它没有空间、时间,甚至地域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接受群体,丰富广泛的广告传播甚至成为流行语。然而,接受群体的普遍性也恰恰源自新媒体本身的性质,传播性强,并且信息流量大,各种电子产业以及网络视频的发展,都为新媒体招募了大批的接受群体。
1.新媒体形式多样化,无处不在
网站。这是最常见的新媒体,其功能强大,也是许多其他新媒体的传播平台。
网络电视。现在,高科技的流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选择上网看电视,因为它广告少,可以全集联播、随意查找想看的节目。
移动视频。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银行视频、楼宇电视等随处可见。德国的有些公司甚至在厕所每个蹲位的门背后都放上了液晶电视,只要蹲在厕所里就可看到。
智能手机。现代人拥有一部手机就足以“掌”握天下,手机短信、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3G技术的超大带宽,更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享受生活。
电子阅读器。它不仅具有阅读书籍的功能,通过无线上网还能阅读新闻,有的甚至能看电视。
此外,博客、播客、电子杂志等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其丰富的服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广告商以及营销者的青睐。
2.新媒体争夺新闻发言权
新媒体借助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使新闻成为第一时间的报道,并不断与传统媒体争夺新闻的首发权。
2010年1月28日10点左右,天津市河东区一栋高达34层的在建经济适用房着火,消防部门派出20多辆消防车及200多名消防队员紧急扑救,大火被及时扑灭。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网民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比传统媒体快了近5个小时。那些用照相机、摄像机和微博记录火情的普通网民,从10点10分开始,以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抢先报道了这一突发事件,并且在网络上持续开展“直播”,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4点54分,新华网才发出了第一条媒体报道,并配发了几张大火熄灭后拍摄的图片。16点左右,一家电视台转述了网友对火灾的描述,并播放了网友拍摄的视频。主持人还评述说:“官方媒体在大火发生后五六个小时公布消息,而网络这一次走得比官方媒体还要快。”
《潇湘晨报》记者曾于当日15点致电天津市公安消防局,询问有没有一栋大楼着火,消防指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媒体的采访只能由公安消防局宣传处受理,而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对于记者关于火灾情况的询问,回答说:“我不清楚。”
网民无需像记者那样向有关部门求证或等待答复,就可以直接将看到的、听到的到网络上,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现状
在新媒体强势冲击之下,传统的报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裁员、破产和彻底消失在美国报业不断上演。最近两年,美国有1万余名记者丢掉了工作,其中大部分是日报社的记者。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是全球性的。现在,免费报纸已占据欧洲市场的16%,2009年美国已有105家报纸停刊,英国有近80家报纸停刊。最具说服力的是,成立于1889年的世界顶级报纸《华尔街日报》,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的价格仅为50亿美元;而成立于1995年的雅虎网站,在2008年拒绝微软以446亿美元收购。传统媒体的式微,新媒体的崛起,由此可见一斑。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不容乐观。
1.新媒体冲击下的中国报业
2009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正式停刊。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沟通平台,《中华新闻报》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由于没有通过2008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而停办,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这样的事件,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与《中华新闻报》停刊相映照的是:中国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在2009年10月16日举行的世界中文协会第42届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并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43种,报纸的年总印数达到442.92亿份,报纸的日发行量突破了1亿份大关,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冲击下中国报业依然继续发展。中国报业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这是自1993年以来报纸年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中国广播电视业遭受网络视频冲击
网络视频对广播电视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有人甚至把网络视频叫做“广电掠食者”。
在影视剧方面,网络抢走了大批观众。观众明显分流,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之间的冲突开始激化。冲突的第一个就是2009年3月上映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四地卫视拿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首播权,而优酷和土豆则拿到了该剧两周之后的网络首发权。为了平衡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版权方有时候只好采取“中庸政策”。比如,从2010年1月2日开始,央视开始播出开年大戏《神话》,土豆网则拿到了网络上的同步播出权。尽管是同步播出,土豆网仍然取得了不错的点击量,土豆将内容分为“高清版”、“流畅版”、“黑豆版”三个版本,3天的点播量就超过1180万,高清版播放量接近410万。即便如此,视频网站还是不想成为电视台身后那个亦步亦趋、忍气吞声的“小媳妇”,视频网站还有更大的“野心”。2009年11月24日,优酷自制发行原创网剧《嘻哈四重奏》第二季,在播出不到10小时的时间里已有超过35万人次观看,而《嘻哈四重奏》第一季在优酷60天的播映时间里,播放总量近5000万次,单集平均播放量超过300万次,单集最高播放量1200万次。同样在2009年11月,土豆网与中影集团达成了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当红网络剧导演邓科的新媒体视听节目《Mr.雷》。该内容在中国移动的收费手机电视上播出。可以想见,未来视频网站能够与电视媒体平起平坐。
在网络广告方面,其增速超过电视广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速超过广告业传统老大电视广告。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2009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仍然达到675.82亿元,增幅为10.94%。然而,电视广告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营收规模达到193.3亿元,同比增长13.8%,2010年网络广告营收规模可以达到235.9亿元,增长率约为22%。目前,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已经成为资本争相逐鹿之所。服装、饮料、化妆品、IT、通信、汽车等众多行业领导品牌已经纷纷加入到视频广告阵营,争夺广告资源。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邹蕾表示:“在长大的过程中,视频网站运用背景广告、旗帜广告、按钮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广告形式,已渐渐展露出极大的主流营销价值。”
在新闻竞争方面,视频新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电视新闻的新闻样式,它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从技术特征、感知特征等方面看,视频新闻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运作经验,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传统媒体多年来占据了重要的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只专业的新闻人才队伍,拥有目前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实力和权威性。同时,传统媒体公信力强。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中国新媒体采用的新闻信息70%以上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同时,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媒体不断加快数字化步伐,走出了一条融媒发展的崭新道路。
1.中国报业的变革之路
目前我们传统报刊还能存在,只是因为国内报业起点较欧美低,而且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时间也远不及那些百年老报,但危机已然开始弥漫。
许多将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计划从事网络等新媒体工作,虽然目前这些新媒体的待遇不如知名报业集团。他们认为纸媒和新媒体的关系好比历史上蜡烛和电灯的关系,在电灯产生之前,大家使用的都是蜡烛;电灯产生后,蜡烛虽然还在使用,但基本退出了日常的主流生活。因此,虽然不能断言纸媒从此将消失,但未来的趋势显示,纸媒若不与新媒体结合共生,后果真的不容乐观。
由于报纸受时间的限制,在新闻报道和信息的及时性上比新媒体慢了许多。近年来,笔者供职的《中国城乡金融报》加大了分析性、调研性文章的比重,以弥补新闻时效性的缺失。除了在内容方面的改变之外,报纸在形式上也走向数字化模式。《中国城乡金融报》除了建立网络版,还向多家财经网站提供新闻稿,以不断扩大网络传播途径。
《人民日报》不仅拥有影响巨大的人民网,其在发行方式上面也有新的变化,准备开设“电子阅报栏”,在一些公众场合通过卫星发射设立“电子阅报栏”,可以实时看到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还可以翻页、放大,目前正在试点。
2009年11月19日,由龙源期刊网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期刊杂志网络传播TOP100排行会”在北京召开。本次TOP100会首次提出了“网络发行量”概念。它打破了期刊杂志的发行量只限于传统纸质版形式的局限,首次将杂志电子版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量也统计进来。随着电子阅读的井喷式发展,互联网电子阅读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网络发行量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大,影响的人数越来越多。2009年度,国内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超过1616.4万次,海外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144.5万次。
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和青岛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青岛新闻网,是近年来表现优异的地方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通过在网络传媒、无线增值服务、户外媒体、平面媒体(《青岛新闻网DM专刊》)和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品领域的横向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年收入增长速度。
2.融媒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
许多人认为新媒体是电视的最大竞争对手,无论是受众还是广告,主要瓜分的是电视媒体。虽然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从媒体的特性看,从世界范围看,新媒体并不容易击败电视。在新媒体发展较早较成熟的美国,据2008年的全美媒体收视习惯调查,近70%的人仍把电视作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由于网络信息相对混杂,电视仍以其信息的可靠性和镜头的可视性赢得了53%的受众青睐。
为应对新的媒体格局,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只有立足主流媒体定位,强化新闻公信力和权威性,淡化宣传色彩,推进新闻直播常态化,并联姻互联网构建新媒体产业链,才能化危为机,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中央电视台无疑作出了表率,作为中国第一大台,放下身段,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堪称行业典范。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把网络和电视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合力,发挥出优势,把几千万网民记者囊括在网络电视台的报道中,调动了广大网民参与网络电视新闻报道的积极性。央视的网络电视不仅利用互联网把自家的10多个电视频道和各地方台都整合到一个界面上,更吸取了各大网站关于流媒体技术的各种先进功能,成立不久就成为此方面网站的权威。其不断上升的用户量足以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姻使传媒行业迸发出新的火花和活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早在2004年12月也进行积极尝试,创办了网络电视平台“北京网视”。
广东电视台自2004年就开始以敢为人先的魄力进军新媒体,先后取得全国第一张手机电视和全国第三张IPTV业务运营牌照,并建立了全国首个电视台内部的新媒体中心,现已形成了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的新媒体产业群,成功走出了电视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之路。
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齐鲁网被业内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
无锡广电也是国内较早进入新媒体领域的电视台,几年来,无锡广电始终把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电视网站、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都给无锡广电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走向》,中国报业网
②朱夏炎:《以创新思维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人民网
③马晓芳:《网络视频冲击下电视彻底改变传统播出模式》,赛迪网
④董潇:《平面媒体多元化传输渠道中求生存 业务价值未降低》,《中华工商时报》
⑤武晋先:《电视新闻如何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新浪博客
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1 信息来源多样化
网络具有较高的信息开放度性和资源共享度,网络传媒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为内容,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其以全世界网民群体为受众,信息的接收者亦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这种信息共享机制大大扩充了信息的来源与丰富程度,尤其在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网格技术”和“云计算”概念的提出,网络传媒的这种优势表现越发明显。
2 信息模式立体化
网络传媒以互联网络为传播载体,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在信息传播内容、形式、结构以及友好性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集成效应,并在信息表现形式立体化传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网络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元素于一体,使信息传播更加充实、直观、富有吸引力,因而这种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方式颇具有革命性。
3 信息传播即时化
传统媒体囿于新闻审查制度和技术手段掣肘,信息的与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受众日益迫切的信息时效要求。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上更具有即时性,网络媒体以“毫秒”为计算单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即时新信息、更新旧信息,在信息的即时传播方面表现优秀。
4 信息传播交互化
网络传媒采用信息双向互动传播机制,信息的者不再享有唯一“特权”,与所有网媒受众一并成为平等的信息传播主体。网媒受众不仅可以自由信息资讯,亦可进行自由的批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舆情监督功能。网络媒体这种交互式传播模式蕴含了天然的民主亲和力和自由召唤力,构成了对传统媒体的致命冲击。
传统媒体日益消解的现实发展趋势
1 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
报纸以纸媒形式第一次记录和保存了历史发展演变,为新闻、文化、信息、资讯的传播提供了起点和平台,在世界传媒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但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信息资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和多样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以报纸媒体为代表的平面媒体原有优势已经被立体媒体所打破,已成衰落趋势。
首先,报纸单纯以文字播报为主,辅之以图片新闻,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能采取单线程、单向度播报方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媒介友好性较差;其次,受报纸版面限制,报纸所传递的信息量亦有局限,版面的有限性与受众日益增长的海量信息渴求不能满足成为当前纸媒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在网络媒体面前“捉襟见肘”,报纸无法及时更新信息,时效性差的缺点最终将其推向“悬崖”。此外,报纸发行量在数量和地域上的限制、发行成本的增大,导致其传播效果影响范围日渐萎缩。
2 广播媒体
电视、网络媒体未普及前,广播媒体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一席。一方面,广播受众对象广泛,无论各阶层、群体,都能从广播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点;另一方面,广播传输信息具有速度快、功能多样、感染力强、流动性强等特点和优势。但随着电视等音画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传统广播不可避免地受到根本性打击。
首先,广播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画面,因而容易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且难以维持受众持续的兴趣点;其次,广播新闻主要以声音传播为主,在视觉上不能做到直观、生动,而在采集上也不易记忆和存储;此外,广播亦采用线性的传播方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并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因素的制约,收听质量难以保障。
3 电视媒体
电视媒体从诞生始即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从单纯通过视觉、听觉获取信息革命性的步入视听同步接收、获取信息的新时代。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和时效性也满足了大多数受众的信息需求,人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悉国际国内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事。但在网络新媒体的攻势之下,仍存在难以克服的不足或弊端。
首先,电视新闻受节目时间的限制,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传播“被选择”的信息,观众缺乏选择自由;其次,电视媒体与报纸、广播一样,也是线性传播方式,不可反复观看,亦不可自由存储;第三,即时的新闻资讯往往是以字幕的方式在屏幕下方映射,使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即使时效性做到了迅速,但在内容方面失之全面。
传统媒体寻求“突围”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合围”之下,其自身优势随着网络的跨越发展逐渐被消解,“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更有甚者提出传统媒体“消亡论”。但应看到,传统媒体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演进,必有其坚韧的生命力,新媒体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固然难以阻挡,但这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论据证明传统媒体将被新媒体完全代替。在一个新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总是会出现相应的危机,但危机不意味着消亡,反而是一种变革自身发展思路的“机遇”。传统媒体若想在网络时代不被淘汰,其唯一自我拯救的方法即是通过自身与网络的融合,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
1 突出个性特色,增强传统媒体的新颖性
由于技术的原因,传统媒体一般表现为泛大众化,缺乏对受众的合理细化和科学分类。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当将发展趋势定位于面向个体本身。个人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定制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换言之,对个体受众来讲,其最终接收到的信息可以普遍性的,也可以是特殊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从而彻底改变受众被动阅读、收听、观看无差别的“被选择”信息内容的传统媒体传播现状。
2 突出主动选择,增强传统媒体的互动性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个重要且明显的区别是,在网络媒体上,人人都是作为信息的主动收集者和者,人人皆可选择收听观看自己所需的信息,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可以参与节目的投票,还能对信息进行检索甄别筛选。这事实上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新闻的局限性,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切实改变过去“主导受众型”,变革为“受众主导型”,赋予媒体受众以广泛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3 丰富媒体内容,增强传统媒体的多样性
传统媒体应借助网络载体,充实媒体节目内容,丰富媒体表达方式,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内容即时、拓展深化,从而使信息内容变的丰富而鲜活。从理论上讲,借助网络这一强大的载体,传统媒体完全可以收纳全世界的信息资讯并加以存储、、传播。除此以外,在增大信息容量之余,还应借鉴新媒体“便于检索”的特点,移植在传统媒体上,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调取存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与便捷。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地方电视台;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6)156-0015-02
传统媒体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生活,它的主要传播方式有报刊、广播、电视等,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三大媒体,传统媒体之所以会被新媒体代替,是因为它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报刊的角度来说,它主要以文字传播为主,文字本身带有“个人主义”色彩,在报道复杂新闻事件时,难免与客观事实存在差距;从广播的角度来说,它主要以声音传播为主,缺乏直观、生动的画面,难以让人记忆;从电视的角度来说,虽然它结合了报刊和广播的优点,但其电视节目类型稀少,且移动困难,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媒体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成功实现“自我解救”,需要进一步思考。
1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新媒体时代是随着互联网普及来临的,它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手机、电脑和数字电视,它把互联网、卫星等通信终端作为传播渠道,能快速的将信息传播出去。在了解新媒体时代特点前,必须要清楚它的构成要素: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和数字信息化技术为基础的,在展示方向上呈现多层次的特征,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且传播速度快。
新媒体时代主要有四个特点,信息承载量大、信息传播及时、信息虚拟化和信息碎片化,新媒体时代每天产生的新闻事件很多,人们能及时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实时相关动态,同时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接受着各方面的信息影响。
2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台的转型策略
地方电视台是传统媒体的典型代表,如何促进地方台在新媒体时代下成功转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2.1 抓住新媒体时展先机,树立地方特色品牌
目前传统的地方台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特色,导致很多电视台淹没在新媒体时代潮流下,相关电视台领导需要树立品牌意识,促进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下成功“自我解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电视台要对当地居民进行调查分析,比如民间走访调查、观众座谈会等,准确掌握地方民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结合人民实际需求,开设相关的栏目,比如该地区人民喜欢轻松、幽默的节目形式,地方台就可以增开脱口秀一类的栏目。其次,电视台领导要具有树立前瞻性战略目标,着眼新媒体时代潮流,科学引进新媒体设备,比如数字化电视等。最后,电视台要协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节目形式中使用新媒体,比如在播放新闻时,可以添加“微信摇屏”活动,或者开通网上论坛,利用手机、电脑这一类新媒体,实时与观众互动,渲染节目效果,树立地方台品牌特色。
2.2 掌握新媒体时代主动权,加大政府重视地方台程度
地方电视台这一传播媒介是政府宣传各类民生政策的重要载体,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电视台的重视程度,支持电视台适应新媒体时代,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积极与电视台进行合作,搭建实时问政平台,让新媒体这种传播方式改变电视台传统发展模式,比如安庆电视台创建的《百姓问政》。
地方电视台要积极掌握新媒体时代主动权,主动迎接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加大与政府合作力度,真正做到为百姓答疑解惑。
2.3 精心策划,创建地方台品牌栏目
地方电视台跟卫视台、中央台相比,缺乏具有特色的电视栏目,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栏目都是仿照卫视台设置的,没有根据电视台实际情况和人们具体需求,导致栏目开设不合理不科学,让地方台失去发展先机。
在新媒体时代下,地方电视台要重新规划栏目,确立的品牌栏目要跟频道的定位相符合,在确定开设一档新栏目时,要先通过新媒体做相关调查,比如“微博投票”、“网站评论”等,了解民众实际需求,建设地方台品牌栏目。在确定好栏目后,就要给栏目定位,确定栏目的目标观众,利用新媒体设备记录的数据,准确分析栏目年龄层,结合其他媒体栏目设置,合理安排品牌栏目播出时间,确保收视率,确保节目录制效果。栏目环节设计也是创建品牌栏目的重点,好的栏目环节能加深观众印象,即人们所说的“节目看点”,在环节设计中,可以适当利用新媒体传播载体,开设相应的“有奖竞猜”活动。
3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台“自我解救”途径
地方台只有顺应新媒体发展方向,才能成功“自我解救”,从地方台本身来说,需要不断更新发展观念,改变地方台传统媒介,促进电视台健康发展。
3.1 引进新媒体设备,改变地方台经营方式
新媒体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相较于传统媒体设备来说,它具有独特的优势,地方台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力度,引进新型媒体,将这些先进的设备运用于节目录制当中,提高节目质量。
传统的地方台经营模式以市场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新媒体时代,地方台应该坚持做“自己”,转变发展经营策略,坚持树立品牌意识,既要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又要改革创新,出奇制胜。
在日益激烈的新媒体时代竞争中,电视台坚定发展方向,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台经营模式,在区域中提升电视台影响力,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
3.2 培养主人翁意识,提升员工积极性
主持人和幕后工作人员是地方台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地方台综合实力,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工作团队能够很好地促进地方台适应新媒体发展需求。
地方台可以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择优录取栏目主持人,在地方台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整合电视台人才资源和新媒体设备,合理安排工作人员岗位,建立健全员工奖惩机制,提升员工责任心,端正工作态度。培养员工团结协作的精神,将员工合理划分为栏目团队,团队之间可以采取“比拼收视率”的方式,激发团队创新意识,创建高品质的节目。
3.3 不盲目跟风,理性编排节目
传统地方台的节目设置是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被动性,完全根据市场要求,会造成电视台节目失去创新意识,适应不来新媒体时代的变化。
地方电视台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根植于地方,与地方信息资源零距离,这使得地方台接受信息、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更准,能在第一时间获取到关注的关注,同时贴心的服务,能提升观众的参与度。而且观众对具有本土特色的新闻、政策和文化节目有着天然的喜爱,所以电视台应该运用特色区域文化,创建本土化栏目,理性安排节目类型。
2003年,巴士在线创始人王献蜀就看到了将这样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的巨大商机,在江西省南昌市创建了巴士在线,并与南昌公交签约,获得首批电视媒体资源。两年后,公司的业务很快扩展到了北京、上海,截至目前,巴士在线的移动电视媒体平台已经覆盖到了全国25个主要城市。
“在公交、地铁等场景中,人的群居效应更大,人流量也更大。据统计,每天坐公交车的人每辆车达1000-1500人次,那么10辆车就是1万-1.5万人次。而且公交场景中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更长,或者已经不能再叫碎片化时间,因为像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中工作的人,每天可能上下班时间就要一个半小时,已经是大段整块的时间。而且是高频率的,每天上班下班,用户都会接触到公交移动媒体,并且重复乘坐这条公交线路。”王献蜀分析道。
基于对全国通勤人员碎片化时间利用的信心,王献蜀积极开展巴士在线的移动媒体平台事业,2005年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许可证》,2007年与中央电视台央视网络签署战略合作计划,做移动电视媒体的运营商和内容的制造商。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3G/4G网络的大范围覆盖,以及WiFi热点基础设施的普及,加之手机移动终端几乎达到人手一台的持有率,使得传统互联网如虎添翼,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它既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可能性也导致了更激烈的竞争。新型的商业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产生的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搅热了市场,加上国家提出的“互联网+”计划更使得众多传统企业开始寻求自身的转型之路。公共交通设施上的移动电视媒体因为都市“低头族”的大量增加导致其存在价值受到冲击,传统媒体如何在这池热水中转型升级、持续发力成为巴士在线以及其创始人王献蜀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来讲,巴士在线能够走到今天其实是因为它一直是不传统的,正是因为它不传统,才能坚持从一个创意变成创业再发展到现在以及未来。12年前它诞生时,户外电视还是新媒体,发展到现在,巴士在线一直在转型。2011年我们就提出了移动战略,即移动端,因为我们看到了利用移动互联网将获得的高速成长,2013年提出了现有渠道和互联网的融合,2014年我们就正式提出了‘互联网+’,一直跟着技术发展和市场的发展进行着成长转型。当然这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从2011年提出互联网战略和移动战略后我们也一直在做试错,寻找合适的方向,用4年左右的试错时间找到了自己的战略发展方向和正确的转型方向,即基于我们现有的渠道、客户和用户资源,来改造我们产品和业务模式,而不是说去做一个和现有渠道毫无瓜葛的东西。”王献蜀说,“从战略来讲,在移动互联网的转型过程当中,我们最核心的资产已经不是媒体资产,比如媒体覆盖了多少城市、有多少块屏幕和多少客户,而是在我们渠道上覆盖的用户群。我们所覆盖的公交用户已经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也都是自媒体用户,在WiFi、IBeacon、GPS设备和移动4G网络等科技的支持下,用户在哪里上车、哪里下车,年龄结构怎么样、收入结构怎么样,都可以做出精准的用户画像。此外,巴士在线还推出了‘我玩APP’这样一个基于H5的互动娱乐产品,真正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用户与我们的车辆线路之间的互动,用户与线路周边的商圈进行互动。所以一方面我们的转型是围绕着现有的渠道、客户、用户来做的;另一方面,我们的转型是把经营重心由客户导向转向用户导向,以用户为重心,用户成了我们的核心资产,然后围绕这些用户我们来做产品、做平台,给他们进行数据推送。在渠道当中我们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服务,比如媒体、通讯、金融、游戏或者O2O、生活服务等,根据用户调整服务形式,甚至为其开发更多移动应用服务,所以这个转型其实是一个经过几年试错的水到渠成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们产品的研发、落地、运营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当中,最终成果还有待团队的执行和客户的验证。从目前的社会现状来看,各行各业也都是如此,一方面围绕自己传统的客户和业务来转换,另一方面把自己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变。”
无论你承不承认,也无论你愿不愿意,世界已经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推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人们感知、表达、学习、工作、生活、消费、娱乐等所有的行为都因此而发生改变。作为人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媒介,传统媒体也因这一重大时代更替,被推到新一轮生存与发展改革的风口浪尖。如何实施经营战略转型,已成为事关生死的重大问题。在经受了网络视频的发展和“三网融合”的推进之后,如今的传播方式已由以播出机构为主导的“广播”式传播为主,变为以用户为主导的“选看”式传播为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得到充分释放;节目服务平台将由数量有限、可选择性不强、去而不返的节目“货郎”,变为数量众多、可选可控、可反复观看的节目“超市”,这些变化强烈地冲击着以“大众传播”为核心的传统媒体运营理念。加上近几年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入侵,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更是发生巨大变化,且这一变化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以这部分人群为主体的社会,将更需要以移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式来重新定义传统媒体的经营布局。
相比中国,移动互联网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更早也更迅速,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也比我们来得更早。所以,国外传统媒体经营转型比我们要更早涉及,他们的很多经验和做法也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经验一:美国CNN的“台网融合”。美国CNN(美国有线新闻网)是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新闻电视台之一,它的经营转型从三方面开展:一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互动、电视网播出、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三点多面”全面铺设传播网。二是积极与Facebook等新型社交媒体合作,改变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通过运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推出CNN Mobile、CNN魔术墙、CNN iReport等互动产品,占领互动营销制高点。三是通过实施跨平台销售,实现盈利的可持续性。
经验二:英国BBC的“移动自救术”。广电巨头BBC(英国广播公司)是传统媒体经营转型的全球典范。首先,借力移动互联网抢占新兴信息接收终端,与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移动社交媒体深度合作。第二,推出自己的移动互动产品iPlayer视频点播服务。第三,致力于内容生产,并积极推行UGC策略,构建最富活力、最有价值的内容平台。
经验三:锐意进取的法国France 24电视台。France 24电视台目前通过有线、卫星和网页同步播放,并在2009年就推出移动互联网互动产品France 24 Live程序,在手机上、ipad等移动终端上运行,实现运用手机现场视频访问。
经验四:日本NHK电视台的多元传播。2003年开设NHK文档馆,提供宽带数字视听服务;2004年推出手机电视W11H;2007年推出NOD经典节目剧集网上免费播放;2009实现电视与互联网融合的IPTV全日普及。
总结各国传统媒体的经营转型,不难看出,移动互联网的同步传输,自主研发移动互联网互动产品运营,是全球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经营转型的主流方式。但这仅仅是传统媒体经营转型的表象和形式,真正成功转型,还需经历四重考验:
考验一:定位关。传统媒体经营转型的基础应该是将自身定位从媒体转向平台。如果传统媒体将经营转型仍定位为增加一个播出、推广、营销渠道,迎合和满足移动互联网发展大势的需求,而不是将原来的单向传输的媒体变为多向互动的平台,打造大媒体格局,那么所谓传统媒体经营转型就只是一句自我安慰的口号。这个平台是一个整合多项资源的综合平台,它既可基于传统媒体的“内容”,比如新闻节目可转化为资讯平台、民生节目可转化为交流平台、购物节目可转化为交易平台、信息节目可转化为服务平台等等。同时,它又可脱离传统媒体的原始定位,结合各媒体自身的优势和资源拓展新的经营领域,比如地市级电视台可拓展本土政务平台、城市服务平台、商家联盟平台、生活中介平台等等。平台关的关键不是通过何种手段实现平台效应的实现路径,而是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的平台理念。
考验二:受众关。传统媒体的受众是观众、听众、读者……,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些受众都是被动接受媒体传输内容的群体。设身处地地想,谁都希望被重视、被尊重、被量身打造服务,互联网营销第一理论――“用户体验”理论,就是将受众感受决定营销结果这一规律精准归纳的典范。传统媒体一直以来就是依靠受众而存在的行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更要有积极的受众观,将传统媒体的观众、听众、读者等向用户转变,并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用户体验为工作标准。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之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场受众之争。
考验三:内容关。传统媒体一直都有一种莫名的“老子天下第一”的自信。每个记者都认为自己的稿子牛,每个编导都认为自己的创意棒,这种自信是好事,但放到市场经济规律为法则的竞争中,那些没有市场观念和产品意识的象牙塔里的艺术作品,只能默默承受酒好巷深的尴尬。这么说并不是讲“文艺片”都要变成“商业片”,而是说内容的生产既讲究品质也讲究颜值,产品的意识、市场的观念要贯穿到内容生产的全过程,优质的包装、整合的推广将大大提高内容的价值。传统媒体经营转型的核心应该是将内容从节目向产品转型。
考验四:服务关。传统媒体始终将自身的工作性质定位为传播,传播信息、传播理念、传播价值观等等。这种定位多少还带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能不能放下身段,将传统媒体的工作性质从传播转向服务,是传统媒体经营转型的关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只能作为资讯服务而成为传统媒体经营转型后的服务内容之一,除此之外还可提供政务、娱乐、生活、消费等多领域服务。能切切实实俯下身子做服务了,传统媒体才有可能突破的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如下四个转变示意图: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困境;发展
一、新媒体的定义和宣传优势
(一)定义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
(二)宣传优势
1.降低运营成本
新媒体能够提供低成本平台及低成本信息传播。很多有效信息,在传统媒体时代需巨资推广,而新媒体时代只要宣传有创意,阅读者感到有趣或有价值,就能帮忙免费传播。信息源从一个读者发送至多个读者,呈现出倍数式的传播效应。这种传播方式由用户们自行完成。
2.提升了宣传的创意空间
新媒体的发展使用社区营销、数据库营销、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等各种新的宣传形式。在信息传播中,通过扩展宣传方式,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创意枯竭问题。新媒体将更多创造性元素融入整个宣传当中,通过用户的参与,极大提升新媒体宣传效果,对企业战略转型和整合营销传播的完善和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
3.让需求者主动选择、并有效互动
新媒体更注重与需求者间的沟通和互动,有利于取得有效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宣传让阅读者占据主导地位,在这崇尚体验、参与和个性化的时代,宣传要做的就是让阅读者参与,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宣传优势
(一)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力
内容生产力是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虽然新媒体的崛起占据了传统媒体的市场,但大量的原创性首发报道仍来自于传统媒体。大数据研究表明新媒体的生产内容很有限:在内容方面对传统媒体有相当高的依赖性。特别是在国内,传统媒体在这一点上的优势更是决定性的。根据我国当前的相关法律政策,新媒体在新闻宣传报道的采编权限受到很大的限制,的新闻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只能转自传统媒体。
(二)具有品牌和知名度
媒体品牌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味和文化,好的品牌能够锁定忠实的受用者,影响未来的受用者。传统媒体经历了长期的经营和发展,在受用者中享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对当前传统产业的纷繁复杂、产品多样且供大于求的媒体市场格局,传统媒体具有的品牌效应是新媒体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优势。
三、新媒体时代传统宣传媒体的困境
传统媒体感染力较低,信息时效性较差。传播者为固定组织或特定个人,在传播中对热点问题不能实现实时。另外,在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假新闻现象频频发生,使民众对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信任,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质疑其公信力,降低对传统媒体的热情,其权威性很难得到保障。
四、新时期下传统媒体的发展
(一)迎合大众阅读习惯向网络平台发展
人们对移动终端和电子设备的高频使用,已是不可挽回的趋势,阅读习惯和方式的转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用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的群体将进步扩大。针对这个大背景,传统新闻媒体要在时代的发展中迎合该趋势,积极转变才能在变化和发展中获得生存资格。
(二)借助新媒体技术,增加内容的表现形式
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升,要求传统媒体积极增加宣传内容的表现形式,改变单调的排版和表达方式,适当增加新的元素和手段来提升报道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报纸为例除单一的文字图片,合理搭配漫画,以幽默诙谐的气氛来吸引读者,同时,彩色版的报纸也已逐步大面积出现。
(三)增强传统媒体专业性
传统媒体的品牌和知名度要求其不断进行品牌再造和价值提升。采用品牌延伸策略来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和品牌的强化,是近年来传统媒体再利用品牌资产的一种有效策略。例如:目前多家报纸、广播、电视台等普遍采用各自同名网站的方式,实现传统媒体向新兴传播领域的品牌延伸。
(四)保证宣传内容的质量性
加强深度报道,特别是关乎民计民生、时政方面的报道,其自身具有严肃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对宣传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展开多方面报道,体现记者所代表的宣传媒介对事件的深刻洞察和理性分析,有助于受众全面深刻认识新闻事件,从而展现宣传的独特魅力。
(五)保持新闻宣传业务和队伍上的主流权威性
加强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提升专业素质。目前国内记者公约、社会责任条款规范、普适性加强,约束力和执行力不强,而传统媒体作为一个纪律性较强的组织,应针对自身问题进行组织内的详细规定,提高自律性,打造自身影响力和特色。
五、结束语
新时期下,传统媒体拥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断巩固和完善自身的传统优势,创新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和利用现代技术,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新媒体 电视新闻 走出困局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的革命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力‘式。”。这其中讲到的生活方式当然也包括了人们的信息传受方式。
在 网络 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层出不穷、迅猛 发展 的时代。数字技术在信息处理和传送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它和新闻传播形成了天然的结合,各类新闻网站、手机报、桌面信息视窗、大型户外数字屏、移动电视、手机电视以及博客、播客等新媒体都无时无刻不在向受众传递着新闻资讯,这些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电视媒体“时间”、“空间”、“身份”的“围墙”,使受众传受新闻信息变得十分顺畅和便利,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的时效性、互动性、文字声画结合的综合性、“微内容”的聚合性等特征,使传统电视新闻原有的传播优势受到了极大挑战。
目前,新媒体正在挤压人们接触传统电视新闻的时间,也在迅速“蚕食”着电视新闻的市场。此时,电视新闻工作者正确分析面临的形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正视自身的不足,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暴露的弱势
1. 传播主体单一,传受互动性弱
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电视新闻在传播主体方面是比较单一的。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使传受关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人人皆传者、人人皆受者”,并且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得到强化。反观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受政策、体制、资源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传播主体更多的仅局限于中央及各省市县的“四级”电视台,在新闻传播上更多的是单向性的输出,而观众更多的只是被动地接受。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依托不断涌现的新媒体,“话语权”、“知晓权”正进一步回蚪受众,广大电视新闻观众特别是作为“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消费)人群的年轻一代早已不满足于传统电视新闻灌输式的信息传达方式,转而把同光投向了获取信息更自主、表达意见更畅通的新兴媒体。最然传统电视也意识到了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了吸引观众,通过手机短信、电话连线、现场采访等方式,加强观众与主持人、编导、记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期进一步吸引观众,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此外,为了突破传播主体单一的局限性,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省市电视台也相继开办了一些征集民间dv拍摄突发事件、新闻故事的栏目,比如央视科教频道的《讲述》、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的《dv观察》,但相对于新视频媒体,这类新闻节日仍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其主动权仍掌握电视台一方。
2. 传播路径少,信息覆盖面窄
目前电视新闻的传播路径主要还是通过卫星和地面有线方式进入家庭,讯息接收的终端也主要是家庭电视机,有人戏称为这是稍纵即逝的“客厅媒体”,我想是有一定道理的。受收看渠道、收看时间和收看空间的限制,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存在着明显的劣势。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突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路径,打破了信息接收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制约,使新闻资讯的传播实现了较大范嗣的覆盖。特别是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截至2009年7月底,全国手机用户已突破7亿户,同时间段相比,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应对策略
1. 继续保持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同层出不穷的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的独特忧势或者说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职业化、系统化采集和新闻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长期积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实际上,媒体的权威性最终还是来源于它的公信力。《 现代 汉语词典》对公信力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我国新闻传播学界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黄晓芳的《公信力与媒介的权威性》(1999),她将“公信力”定义为“媒介在长期的 发展 中日积月累而成的,在社会中有广泛的权威性和信誉度,在受众中有深远影响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进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标,笔者自己概括起来,认为“公信力”应该从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发现重大选题的敏锐度、分析问题的深刻性、时事评论的全面性等方面来衡量。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由于“把关人”制度的相对宽松,信息传播的过度开放,导致充斥其间的新闻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作为公信力第一指标的真实性都无法得到保证。除此之外,目前各类门户网站、手机报、博客等新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内容上更多来源于传统媒体,自身没有专业 的新闻采访队伍也没有新闻采访权,导致新闻信息的传播暴露出“无序化”、“碎片化”、“浅薄化”等先天缺陷,而电视新闻媒体恰恰在报道的真实性、敏锐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显的优势,这也将成为未来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在新闻报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码。
2. 加速媒介融合,扩展传播渠道,丰富报道形式
新媒体的兴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电视新闻观众,但传统电视媒体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借助 网络 等新兴媒体的优势,加速媒介融合,综合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多种传播渠道进行全方面、立体化、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电视新闻仍将有自己的受众市场。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为电视新闻报道建立起即时、顺畅、互动的播出渠道。电视曾被人批评为单向传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介可以将网络、手机等不同形态的媒介整合起来,充分发挥整合传播的优势。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电视媒体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使新闻报道更全面、更生动、更丰满。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体想象成为一系列可随读者的行动而延伸或缩减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种观念都可以被打开,从多种不同的层面予以详尽分析。”电视媒介在新闻报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机、相机、dv等设备拍摄的画面或网络上的视频,丰富新闻素材,弥补电视台新闻记者无法拍摄到的一些现场画面,利用其民间视角,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同。
3. 推进直播常态化,加强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