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 改革 探索
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就练什么。老师们已经太习惯按应试教育的思维指导教学了。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如果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尺度不改,如果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如果改革不彻底,不全面,就会有人认为谁改谁吃亏,就会有人对课改观望,最终导致课改的目标打折扣甚至夭折。而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一轮课改正是从适应时代的需要出发,对教材大幅地进行改编,普通高中新课程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改革深度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实施起来必然是复杂的、难度很大的。笔者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详细进行研究和对比,就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高中新课程标准2008年已经实施,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与原课程标准有哪些不同或者说有哪些变化呢?
1、从课程理念上看,新课标更加注重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新的“平台”,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从课程结构上看,新课标由若干个课程模块组成,分必修和选修两类。
3、从课程内容上看,新课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增加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科技”等内容。
4、从实验教学要求上看,新课程更加注重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从评价体系上看,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6、从学分管理上看,高中化学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要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必须完成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和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至少要修满6学分的化学课程。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再选学若干个化学选修课程模块。应根据学生在相应课程模块学习中的纸笔测验、学习档案记录和活动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以此决定学生是否获得相应课程模块的学分。在高中阶段化学课程学习中,允许学生跨年级修习或重修、重考任一课程模块。
现详细概括如下:
一、对新教材的认识:新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个字──新、实、精
1、新:新教材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从内容上讲: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现代科技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联系,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及新的科技成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阅读性内容和选学资料。"家庭小实验"更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观念上说:新教材融进了大量的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设置了较多的讨论和生活观察题目,从中折射出新的知识、学习观和教学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切实承担起引导、启发、点拔、评价的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树立良好的学习观。
2、实:指素质教育落实的"实":教材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具体表现为:
①活动与探究"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
②加强了化学学习中科学方法的指导。
③穿插了生活中的小实验拓宽了学习时间和空间。
④是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图片、阅读、课题研究等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3、精:指精心构建教材体系:设计知识层次,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如:化学①,降低了高中化学的起始难度,同时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更为自然。再如:"电解质"内容穿插在《从海水中获德的化学物质》中学习,与初中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及电离基础衔接上,知识跨度小,克服了旧教材没讲弱电解质知识前引入学习Cl2水、NH3水成份时很难说瞒为什么Cl2水中有H+、ClO-、HClO分子,在此基础上在化学
②学习化学平衡后,引入电离平衡,这实质是对平衡移动原理知识的延续,有化学平衡作为基础,学生对电离平衡的掌握,不仅认识深刻,而且又巩固了对上一章有关知识的理解,这种设计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二、使用新教材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转变教学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是用好新教材的关键,在理解领会课改重大意仪和精神实质的同时,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注意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学法的指导为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2、改革教学模式:全方位指导"转换成"适时适量指导",教师应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交互式学习,以提高教学效率。
3、把握好深广度:要防止任意扩大知识容量,拔高教学需求,甚至把已删去的内容又补冲进去,这样做容易把重、难点转移,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对习题有用的知识可通过设置课后讨论题,来扩充和延伸。有的内容则要放在选修中进行学习。
4、加强实验教学:新教材对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强化,提醒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渗透对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工业制氯气,尾气应如何处理?在教学时,教师可抓住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能够运用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结合相互评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另外演示实验大胆地由学生来完成,再由其他学生指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做既调动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实验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实践证明,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并自己讨论解决。长期坚持,学生会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由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探索者。 实验教学的关键是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具体教学中,要建构一个合作的而非单一的、探索的而非灌输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课程文化。这意味着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的动手能力。教材设置了许多活动与探究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的能力,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举措,面对这一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师应本着学生自主发展重在过程的原则,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我们在教学中是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网上查询信息等方式完成后,再利用下一节课让同学们充分展示资料、相互交流来完成这些题目的。
注意精心设计习题课:学生能力的提高,需习题的解体训练,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习题课,选择典型习题,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习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视分析过程,把思维的选择、变换作为讲评的重点。
5、多媒体课件是不是用得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确实能够创设情境,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往往适得其反。一是多媒体课件由“辅助”变为“主宰”。有些教师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一堂课从头到尾,几乎没有板书。有的教师只顾自己按课件顺序播放,常常出现学生还没弄懂就一闪而过的现象。实际上,这是“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了“以课件为中心”,课件由“辅助”变为“主宰”;二是用课件取代化学实验。有些教师把一些很容易做的演示实验也搬上屏幕。如氯水、SO2的漂白性实验,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铝热剂反应实验等,这些实验的确“完成”得很好。但学生没接触实物,没通过实际操作,没有感知,实验能力提高不大;三是课件代替了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有些教师用课件代替了讲解,没有提问、没有讨论,很少启发和引导,整堂课看不到教师的授课活动,习题答案写得明明白白,无须反馈交流,学生基本上是“自己看课件”,教和学通过电脑来“完成”,教师的教学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荡然无存;四是滥用视听手段忽视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多媒体可以辅助教学,但它在教学中应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使用多媒体要务必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喧宾夺主,用课件代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阻碍师生的互动交流;二是不能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三是不能滥用视听手段;四是要合理选择课件内容,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宜使用课件:①难以实现的化学实验的模拟。如装置复杂、操作技术要求高的实验、反应速率过快或太慢的实验等;②扩大演示实验的效果。现在多数学校班额过大,做演示实验时(如钠与水反应、电解CuCl2溶液、原电池原理等),坐在后面的学生对产生的现象看不清,若利用摄像探头实地摄影,然后通过大屏幕播放,可见度会大大提高;③深奥抽象难理解的内容的模拟。如“钢铁的吸氧腐蚀”,可采用三维立体动画演示Fe 失去电子,电子移向有C的一极,而O2在C的一极与H2O 作用生成了OH-离子,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一变化过程了;④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模拟。如,晶体结构(如NaCI、SiO2、金刚石、干冰等)、较复杂的分子结构、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化学键)、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等;⑤化学化工过程模拟。如,化学平衡过程(如晶体溶解平衡、反应速率与化学动态平衡)、化学反应历程(如乙醇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酯化反应中乙醇脱氢等)、化工生产过程(如工业制硫酸、硝酸、氯碱工业、合成氨等);⑥再现化学实验,加大复习容量,提高复习效果等等。
7.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因此化学课的教学要增强趣味性。而我们的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的理解不透彻,没有体会到新课程高中化学知识是种螺旋式上升的,而只是一味地加深了教学的广度与难度,力求知识点所涉及到所有的知识能够一步到位,试想高一的知识几乎覆盖了高中大部分知识点,如果能一步到位地讲完,你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呀?笔者考虑到高中化学课及高一新生的特点,在第一堂课上,我设计了几个魔术实验:“吹气点火”、“滴水生火”、“空瓶生烟”。在上“物质的分离和检验”时,我先让学生看了幻灯片:一是牛振华酒后驾车出车祸,交警如何检验司机是否喝酒;二是奥运会期中兴奋剂的检验情况。让学生知道如果想了解化学更多的奥秘,就必须努力学好化学。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化学史和前沿科学知识,并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结合点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对化学始终充满一种神秘感,保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平时总是多鼓励学生,每次测验后,总要表扬两类同学,一类是成绩优异的同学,另一类是进步较大的同学;在平时作业的批改中,经常写一些激励的评语,对于学习上信心不足的学生,我在他们的作业后写上如下一些评语:“不怕基础差,就怕不努力”、“只要肯努力,定有好成绩”、“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对作业一向潦草马虎的学生,只要出现一次较认真的情况,就在他们作业后批注:“认真是进步的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定能取得好成绩。”每当批改完试卷时,我常在一些同学的卷首写上如下一些评语:“有进步,希继续努力”,“苦尽甘来日,方知苦是功”。在教学中如果某位同学的方法特别简单实用,就把这种方法叫“×××解法”,让这位同学好不自豪;另外我还采用目标激励法,我向学生提出目标要求和激励办法:会用一种解法的及格,二种的良好,三种以上的优秀。实践证明,学生一旦达到目标,就会从成功的喜悦中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再及时抓住机会给予表扬和鼓励。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并坚持不懈,定会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师的一两次鼓励可能会成为中差生转化的起点,成为他们急起直追的动力。对于优等生,也会“更上一层楼”,最终实现自己的远期目标。
三、分析"3+理综合+X"高考,定位新课改环境下的化学学科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师首先应明确综合题≠难题:综合能力测试难度在于学科间的交叉,学科间的交叉不在深度而在广度。基于这点,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双基训练,夯实基础。注意多角度看问题,切禁搞偏、难、怪题。
理、化、生综合,化学起纽带作用:各种理科综合题目中,不是生化综合就是理化综合,这是因为化学知识容易与物理、生物知识发生渗透交叉,因而化学教师应在坚守好化学这块阵地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点的交叉建立与基它各学科的联系,将知识重组、整合、让学生在知识交融、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认识;理解;兴趣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保障学生的良好全面发展,我国开始进行对于中学生的化学课程进行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思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需要我们中学化学教师需要对化学新课程改革进行认识和理解。
一、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新认识和理解
首先,伴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展开,我们共同步入了普通中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面对一个展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化学教师要转变之前陈旧的教育理念,重新对化学课程加以新的认识,以学生为主体,为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此,我们要清楚,新课程的改革并不仅仅是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更是对学生的改革和发展。对于新一轮的改革,化学课程的改革始终贯彻“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向上发展”这一最基本教学理念,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要宗旨,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来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在学生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来看问题,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来参与社会决策和解决问题。
其次,化学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卫生、健康、能源、科研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科学人才,我们进行了课程上的改革,化学课程的改革不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而且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选择出适合学生发展的素材,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并且对于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要进行合理地选择、组合加工和创新,让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以此来增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新课程改革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背景和素材,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并且针对在“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的积累上,教材中又添加了“活动与探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习动机的产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学习动机还是由于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后的成就感而激发出来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对化学课程兴趣的培养。
二、在化学教学中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提出的建议
1.创造有效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知识可谓来源于生活,更运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造,将化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加强他们对化学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其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比如在讲到各种化学反应的时候,我们可以以生活为根本切入点来创造有效的化学情境。例如:厨房的白醋和红心的萝卜发生反应,萝卜由紫色变紫红色(酸碱指示剂遇酸变红)、紫罗兰花遇醋变色(酸和指示剂)、水壶内的壶垢放到白醋中有气泡生成(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等等这一系列反应都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新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对各种化学反应有了一个基本的初步认识,然后我们教师在适当的加以引导和讲解,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课本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紧密性,感受到化学存在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
2.巧妙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目标的引入,教师一定要充分的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的内涵,设计出新奇的,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化学教学上,老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以此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质疑。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要在“巧”上花费心思,一定要做到有中心,有重点,有挑战性和启发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适当的唤醒学生的理性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一味的害怕学生听不懂,因此就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讲解和强调,殊不知,这样更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置身事外,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或多或少有一些被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慢慢的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原有的兴趣和积极性。
3.注重与学生之间课堂上的有效沟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单纯一味的让学生埋头钻研,或者不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压根就不思考就直接养成好问的习惯都是很不利的,学生闭门造车埋头自己思考,反倒容易钻入死胡同,不但不能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学习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淡化的毛病。再者,学生一遇到难题,就要寻求帮助,找老师,找同学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养成不善于独立思考的毛病。所以,针对新课程改革内容,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的沟通,在此为了提高课堂上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我们可以在讲解课后习题时可以采用分组抢答的教学模式,并对表现优异的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循序渐进,学生们的团队意识、沟通、独立思考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加强。这就与我们新教改所提出的“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吻合,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双丰收!并且也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三、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程的改革在为我们教师带来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还有一些改革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都会为改革的理念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对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真正的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贯穿于我们平时的化学教学当中,并且我还会将良好的教学理念一直延续下去,即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师不去插手帮忙,而是进行正确的引导,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进行任何提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有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有更多的学习信心,提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邓军,张平.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
[2]朱如昌.浅谈对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认识的误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Z1).
[3]郑小玲.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0(29).
【关键词】高中化学 高效课堂 教学 认识
新课程改革,实现“减负增效”,打造化学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也是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最佳方法。化学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知识能力,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课堂上的智力参与和动手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驽驭能力和教学艺术。现将我对高效化学课堂的认识总结如下:
1.更新教师教学观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的作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成功者享受到喜悦,有欠缺者在羡慕成功者的同时会对自己原有的缺陷自我修正,如有的同学在谈体会时就说到:溶液的配制要统筹兼顾,比如溶解时加水不能太多;容量瓶是为了应用而设计出来的,我也可能对它再改进;转移液体的操作要求比较高,应该多加练习等等。我们应努力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我检查和反思中学习。特别是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克服硬性灌输,包办代替等现象,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调动一切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驱使学生去学好功课的内在动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调动一切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渴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用自己潜藏的内在动力去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2.1 创设精彩的课堂引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精致的课堂导入,会给学生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情景之中,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从联系生活入手,学以致用,诱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把学生熟悉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联系。
2.3 突出学科特点,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生动直观有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能使课堂呈现出创新活力和勃勃生机。例如:为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了如下尝试:在学习认识了物质的量的浓度以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有一包称量好质量为2.5g的CuSO4 · 5H2O晶体,以及其它必要的的仪器、药品。告知学生将这包样品设法全部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中,配制成100mL CuSO4溶液,其浓度就为0.1mol/L,让学生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回顾实验的基础上,开出仪器清单,并交流体会。这样,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保证课堂高效率地进行。
3.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或练习,提高课堂效率
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复做题来达到学生掌握已学的知识,这样,既耗时间和精力又让学生感到厌烦、枯燥无味。如果把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或练习通过自己精心设计,而不是随便拿来或抄袭,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设计讨论的问题或练习应符合下列要求:(1)贴近生活、联系实际;(2)让学生感兴趣;(3)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与分析;4.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综合性;(5)问题解决后让学生有很强的收获感与成功感。例如,我在做完氨的喷泉实验后设计了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1)你们在平时生活中见到了哪些喷泉?它们的原理与今天我们做的实验喷泉原理一样吗?(2)理论上用烧瓶收集满纯净而干燥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水会充满整个烧瓶,为什么今天我们的实验见到的水只上升到烧瓶2/3左右就停止了?(3)你能求出今天我们用的烧瓶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吗?(实验前)如果要算实验后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该还要知道哪些具体的条件?相同条件下,溶液充满烧瓶和不充满烧瓶两种情况,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关系?(4)除了用氨与水,你还能用其它的试剂和装置设计喷泉实验吗?请说明喷泉原理、画出装置图、标明各装置仪器中试剂名称、写出引发喷泉的操作。问题的讨论可能需要很多时间,如果课堂时间不够,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和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课后去讨论然后以作业形式完成。这样,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激情。
4.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摘要:就深化专科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题进行了论述,认识应强调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从后勤标准化、精细化、社会化等多方面来做好工作,并强调后勤的责任心和服务育人功能。
关键词 :专科学校;后勤管理;标准化;社会化
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为学校教学工作及相关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后勤工作是否做到位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育改革的实施,也会影响到校园氛围的构建。在新时期,如何深化专科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任务摆在眼前,如何坚持与时俱进,保障后勤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确保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值得每一个后勤工作者进行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对此,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后勤工作和机制建设对于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等教育机制正常运行起到重要作用。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所有人、所有物。人们对一所学校的评价更多是看它的细节工作做得怎样,后勤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教职员工有没有积极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
由于学校各项工作向教学一线倾斜,后勤工作在设备投入、人员配备、个人待遇上还不尽人意,后勤职工思想业务素质、工作责任性等还有待提高。在这里,高校后勤管理者应充分认识问题的复杂性,既理解职工的实际困难,又要鼓励职工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向学校反映改善条件,也可以通过社会化改变现状。同时,要实施民主管理,使各项管理制度透明化,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到心情舒畅,体会到人性化管理的温暖,从而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从主观上形成浓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不遗余力的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落实责任,是后勤保障服务的根本
不管是什么工作,难免存在互相推诿或者是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员工对自身的工作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应该重视培养员工职业素质及其责任心。此外,如果师生认为学校后勤服务没有落实到位,就会影响他们对学校的信任,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只有广大后勤服务者齐心协力才能切实保障后勤工作的质量。这样不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因此,各位后勤人员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明确的目标,这是后勤工作顺利落实的前提。
三、服务育人,是后勤服务管理的更高要求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理想的场所。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仅是任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广大教职员工共同的责任。后勤人员的职责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的接触,以自己的工作态度、服务理念、专业技能感化学生,让他们注重细节工作;也可以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感染学生让他们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树立起全员节约的理念。这样后勤服务人员就真正做到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
四、注重后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在后勤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管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始终坚持建立科学、有效的后勤服务质量体系的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目标分解成三部分,即任务目标、过程目标和终极目标,为所有职工建立业绩档案,将具体责任分配到个人,实行契约化管理,努力打造顺应21世纪社会发展潮流的高校后勤保障系统,并突出自己的管理特点。要想切实提高学校的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可以对如食堂等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不仅能提升后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更加体现了后勤管理与校园文化的紧密融合,为进一步提升职工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提供了保证。
五、利用数字化校园提高后勤职工的办公效益,实现精细化快速反应
尽管我校的后勤公办自动化程度比较高,但传统后勤办公在操作方式上停留在针对办公中某个特定需求而开发(如:收发文登记、人事记录、资产管理等)。多数是单机操作模式,不能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其所做的内容往往只是在系统中输入信息数据。再把这些信息数据按照一定的格式(如word,excel)保存或打印出来。而数字校园突破地域了时空的限制,及时、快速地对信息给予反馈,实现办公信息实时的获取、共享和处理;办公人员需实行网上办公,在协同系统和虚拟的办公环境中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为精细化即时化公办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应利用数字校园实现办公职能的转变,实现从事务型向政务决策型的职能转变。利用OA后勤办公室调研、决策工作的权威性、时效性、反馈性得到提高,既重过程亦重结果,使得办公室工作性质由以往以事务性为主逐渐转向以政务性、决策性转变,
六、努力提高后勤职工的素质
对于提高员工素质的目标,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方面:一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加强员工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针对高校后勤人员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他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意在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例如,经常组织后勤人员到社会或各大院校进行参观和学习;利用报刊橱窗对相关内容进行宣传;组织专家对后勤各方面知识进行讲座等。二是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高校后勤组织不光代表了部门形象,同时也代表了高校形象。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仅仅体现后勤工作的服务性与保障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教师,乃至整个社会看到后勤工作在服务过程中,对于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教育性。第三,通过招聘、竞聘上岗等形式引进高素质的后勤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来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水平;对于工作优秀者进行相应的激励制度,激发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问题。
七、注重高校后勤管理的文化建设
狠抓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后勤管理企业形象的重要环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文化设施的重要方式;是塑造高校门面和对外窗口的重要途径;也是从整体上提升后勤管理企业业务能力的重要措施。后勤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不但可以在精神方面和道德方面影响学生,还能在提供服务的时候,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教育气息。因此,后勤管理部门的文化建设一定要被注重起来,争取做到文明管理、文明服务、文明育人,让在校师生充分体会到丰富的后勤管理文化,感受到来自后勤团队的温暖与关怀。如坚持以公平为基本准则,一要做到价位公开、无利经营,坚持以师生满意为衡量尺度;如坚持管物用心,物尽其用,管理校产要像管理自己的财产一样用心。只有用心管理,才能节约物力,做好校产的保管维修,提高财产的使用率,延长其使用年限;只有用心管理,才可少花钱用于维修校产,解决教学急需;才能引导师生爱惜公物;如通过计量,能够使使用者随时掌握水、电、气的使用情况,从直观上树立“节约”意识,杜绝浪费现象。
八、推动后勤管理工作的社会化改革
对于后勤工作实施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具有政治性的工作,直接涉及到广大后勤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于社会稳定,着眼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好改革目标与实现策略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师生利益与后勤职工利益之间的关系,争取做到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改革的健康、持续和深入发展。后勤管理企业也应本着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学校服务的指导思想,为优化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而努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既有完全引起市场化的出租出售模式如学校学生宿舍、小卖部的管理,也有以学校为主体对外承包经营的模式如食堂的经营等。具体视情况研究而定。高校后勤的改革要以充分认清自身现状为前提,改革方案的制定应当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现下特点,方案的运行与操作则必须循序渐进,集目标性与阶段性于一体。
总之,在今后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继续深化改革,强调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以思想工作为本,以业务提高为纲,狠抓落实,才能推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发挥后勤工作部门的职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丹凌.浅析数字化校园新形势下高校后勤办公室职能的转变[J].职业教育研究,2010(13):32-34.
[2]宋梅.规范学校后勤工作,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3(10):120.
[关键词] 中国、瑞典教学医院;教师;文化休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8.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7(a)-0139-02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between ideas of Chinese and Swedish teachers about culture shock in the teaching hospitals
JIN Qi1 SUN Yuhong2 DONG Hang1 HUANG Shuo3
1.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2, China; 2.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Basic Clinical Examination, Clinical Examination Medical School of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2, China; 3.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Jiamusi 154002, China
[Abstract] By the introspective research on teaching experience between the lecturers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musi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the center of transplantation of Karolinska institute of Sweden, authors figure out the ideas of these teachers on the culture shock that happened on their students, analyze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The data show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culture shock in Swedish lecturers is better than Chinese lecturers, who are good at dealing with similar issues,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Swedish teachers have more abilities of English communication and more study abroad history. During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ideas on teaching of Swedish lecturers are different from Chinese lecturers. Although both sides believe that the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teachers have affect on the receiving ideas of students, Chinese teachers demonstrate that if the teacher can not solve the following issues of the culture shock of students, which will have bad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hile the Swedish teachers find out that the culture shock has minor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The influences of character, behavior and custom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n Chinese teachers are more than Swedish teachers.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化学学科教育提到了“不可替代”的高度,笔者认为这是由化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化学是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合成的科学,它与社会、环境、生活息息相关。就化学知识来看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既是模糊的又是精确的;就化学的学习过程来看,它既是叙述的又是推理的,既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又是由相关理论指导的,所以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既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变化,也影响着学生对科学的态度和情感的变化。化学学科鲜明的学科特点,为化学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化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化学学科不可代替的独特功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广大化学教师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以化学学科思想为灵魂,进行化学课堂教学的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化学学科思想与化学学科教育
1.化学学科思想是化学学科教育的灵魂
化学学科知识、化学学科能力、化学学科思想构成了化学学科体系,其中化学学科思想是灵魂。
化学学科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活动中运用科学方法的思想意识,是对化学本质、特征及价值的基本认识。它虽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它是从具体化学知识中提炼形成的,它体现了化学的本质和价值。化学的许多内容都可在化学学科思想的框架下得以解释,同时化学学科思想引导着化学的发展和完善,是指导人们去发现新物质、新规律的最锋利武器。就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来看,化学学科思想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指向和目标,它能使学生把握住学习化学的关键,也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本质提供了优化的途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也必须把化学学科思想作为化学教育的灵魂,把化学最精髓、最本质的思想通过精心的设计让学生去领悟,这对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思想、增强认识能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2.以化学学科思想为灵魂的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课程观,要理解教材知识只是作为一种载体,因此要从所学知识身上读出其三方面的含义。
(1)所学知识承载着其他知识。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要使该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有机地进行联系,使知识结构化,体现出知识的逻辑化。
(2)所学知识承载着它的产生及发展的信息,使学习过程总体上与知识的产生过程相似,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体现出知识的伦理性和人文价值。
(3)所学知识承载相关的化学学科的思想和观点,向学生传递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感悟到学习化学的方法,体现知识的方法性和思想性。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化学知识上升为化学学科思想。所谓将化学知识上升为化学学科思想,就是要读出决定所学知识的本质的因素,即一些化学规律、化学观点、化学思想等。如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节知识内容中,教师要理解并读出能量守恒及转化、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是决定这块知识基本的化学思想和观点。
以化学学科思想作为灵魂设计教学,就是把上面的过程反转过来,通过教师的情境创设,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在上述化学学科思想的框架下,组织学生开展分析、推导、实验验证、归纳等学习过程。
三、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说明
现以苏教版《化学1》专题3“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为例,谈谈如何实施以化学学科思想为灵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本节教材主要是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铁铜的物理性质、铁铜的化学性质、铁三角及Fe3+的检验、铁铜化合物的应用。
1.教学设计
(1)关于铁铜的物理性质
①让学生以金属的通性、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指导,推测其可能的性质。②让学生观察实物。③归纳铁铜的物理性质。
(2)关于铁铜的化学性质
①让学生以金属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作为指导,推测它们可能的化学性质。
②教师展示铁铜分别与酸、非金属(氯气、氧气、硫)、盐、水反应的事实。③让学生发现铁铜化学性质的差异,以及铁铜分别与不同非金属反应,产物中其化合价的不同。④指导学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氧化还原反应的观点,尝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⑤归纳铁铜的化学性质。
(3)铁三角的转化
分别让学生明确,铁三角转化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并在氧化还原反应观点的指导下,结合铁化学性质的知识,推测出要实现下列各项转化,所需要的物质应具有的性质。①FeFe2+:需氧化剂,如S、Cu2+等。②FeFe3+:需强氧化剂,如Cl2、Br2等。③Fe2+Fe3+:需强氧化剂,如H2O2、Cl2等。④Fe3+Fe2+:需还原剂,如S2-、SO2等。紧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Fe3+的检验方法,并让学生明确只有Fe3+中加入KSCN溶液才显红色。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对上述推测的结果,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教师选择金属铁和Fe3+的反应作为重点,师生共同进行反应的可行性讨论、验证实验的设计、现象的分析、结论的得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测金属锌和铜能否使Fe3+还原成Fe2+。对锌的问题学生会产生以下两种推测:①锌比铁更容易将Fe3+还原成Fe2+,因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排在铁的前面,它具有更强的还原性。②锌不能将Fe3+还原成Fe2+,而直接将Fe3+还原成为金属铁,因为锌能将Fe2+置换,所以锌不能使Fe3+还原成Fe2+。
根据上面的推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提出锌的量决定了还原产物的猜想。然后设计出将少量锌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看是否有固体析出,或溶液的颜色是否变化来判断Fe3+能否可被还原成Fe2+。对铜的问题,学生会有以下三种想法。①铜是不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铁和氢后面,所以不能使Fe3+还原为Fe2+。②因为铜具有还原性,Fe3+具有氧化性,所以铜一定能使Fe3+转化为Fe2+。③虽然铜具有还原性,但其还原性比铁弱,所以铜能否使Fe3+转化为Fe2+很难说。师生综合以上观点,形成用实验进行验证的共识,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在明确了铜能被Fe3+氧化的反应原理后,教师展示印刷电路板的构造,启发学生设计其制造过程。
(4)铁及铜化合物的应用
启发学生从氧化铁的颜色、一些含铁化合物的磁性、Fe3+的强氧化性等对应地找出它们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分析说明
(1)推测需要有化学学科思想作指导
在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猜想,但不是没有方向没有依据地乱猜,是要有一定化学学科思想作指导的,这种猜想应该是科学的推测。上面的设计中,在对铁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铁元素间的相互转化等知识学习中都强调了学生预先的推测。从整个过程中可看出教师始终把金属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氧化还原反应等一些基本的化学观点和思想,作为指导学生推测的依据。这种设计使学生有效地形成并巩固了一些化学学科思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是检验探究是否正确的标准
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产生的直接源泉,是检验化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也是提高化学科学认识能力,促进化学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既强调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启思维,从理论上对铁、铜的性质进行探究,同时又非常重视让学生自行推测,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如铁转化中所选物质到底能否发生,铁、锌、铜与Fe3+到底可否发生反应等),充分体现了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了化学学科学习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思想,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认识化学的思想意识。
(3)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的基本思想,铁、铜性质的差异以及Fe、Fe2+、Fe3+性质的不同都是它们内部结构的不同引起,另外当学生掌握了物质性质后,都很注重将其原理推广应用,如利用Fe3+的检验方法应用于判断反应是否发生、根据铜与Fe3+的反应原理设计印刷电路板的制造方法、铁和铜化合物的性质与其应用的对应等,都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使学生学会把握住学习关键,同时对化学本质、价值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4)从已知的知识中发现新规律
[关键词]化学学科观念 铝 教学
[中图分类号] 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80086
一、思想和背景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常见的化学物质,学习重要的化学概念,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而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是化学观念,化学观念包括化学学科思维、学科方法、学科价值观念等。化学学科观念是指运用化学观念认识和理解物质世界。化学学科方法是以探索科学问题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与技能、领悟化学思想观念的活动。化学价值观是通过化学与生产、社会、生活的联系,对化学科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对化学技术、化学产品是发展人类文明的强大动力的感悟。
教材知识是基础,化学思想是灵魂。化学学科思想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形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教法和学法,是规律,能提升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化学学科思想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守恒观、分类观、转化观、环保观、结构观等。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科思想的归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对化学学科的完整理解。
铝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铝元素占地壳总量的7.73%,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但人类对它的认识经历了较为漫长的过程。铝的广泛使用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这是为什么?以铝的存在、工业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的教学为例,简述如何使化学学科思想贯穿于化学教学中。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铝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含量,通过对铝的工业制法的探究,认识工业生产流程的步骤,知道获得铝的方法,学习铝的化合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转化观。
2.通过了解铝的工业生产流程和工艺,认识化学思想中的环境思想、分类观等。通过讨论、分析、评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能力。
3.了解铝的物理性质,认识铝单质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原理,从微观给予解释,培养学生的结构观。
4.了解铝的主要性质和应用,使学生认识守恒观、能量观等,让学生知道铝为什么成为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5.通过对铝冶炼方法发展史的了解,体验化学科学发展的历程,以及化学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贡献。
三、教学过程
问题1 通过专题二的学习,我们知道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我国有很长的海岸线,十提出发展海洋强国,我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我们所需要的物质,如氯化钠、镁、溴、碘,进而可以制得氯气、烧碱等重要的化工产品。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把目光转向地壳,地壳含有更丰富的化学物质。地壳中含有哪些常见元素?它们大都以什么形态存在?这些元素形成的物质类别主要是哪些?它们组成的微粒是什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什么?含铝的矿石名称是什么?主要成分是什么?属于哪类物质?其组成微粒是什么?该矿石通常含有哪些杂质?
[建构]地壳中的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铜、锌、锰、铬、碳、硫、磷等,它们大都以化合态的形态存在,以氧化物、硫化物及各种盐的形式存在土壤、岩石和各种矿物中,组成它们的微粒主要是阴阳离子,少数以分子或原子等微粒存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约为7.73%。含铝的矿石叫铝土矿,是铝元素在地壳中的主要存在形式。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属于氧化物,其组成微粒是铝离子和氧离子。
[设计意图]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世界是物质世界,人类需要的物质大都来自自然界。物质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各种元素形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物质根据结构、性质与组成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物质有的是由离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是由分子构成的。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物质观、元素观、分类观、微粒观等。
问题2 自然界的铜含量比铁少得多,为什么铜器时代比铁器时代早很多年?而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多,人们广泛使用铁有2千多年了,为什么铝广泛使用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人们使用更多的是单质铝,铝有哪些物理性质?根据已有的知识归纳铝的哪些用途是由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
[建构]古代人们冶炼金属都是用木炭还原得到的,化合态的铜得电子能力强,易被还原,铁较难还原,所以铁器时代比铜器时代要晚很多。而铝更活泼,化合态的铝更难被还原,所以人类广泛使用铝只是现代。铝有导电性――导线;铝有导热性――炊具;铝有延展性――包装糖果香烟等;铝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塑性好、抗腐蚀能力强、装饰美观――建筑业、电子行业、汽车车轮骨架和飞机构架等。
[设计意图]通过人类对金属的发现、应用,从化学史的角度和科学发展水平的角度让学生认识物质。各类物质有很多共性,但每一种物质也有自己的特性。根据铝的金属通性和特有性质(如导电性强、密度小等),使其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让学生充分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任何物质都有自己的价值,培养学生物质的应用观。
问题3 铝元素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以氧化物和盐的形式广泛存在,工业上通常以铝土矿为原料提取铝,铝土矿中还含有氧化铁、二氧化硅等杂质。如何由铝土矿制得金属铝?反应原理是否与制铁、铜相同?工业上钠和镁是如何制备的?制备铝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工业生产铝的流程是什么?工业生产铝发生的主要反应有哪些? [建构]自然界的铝是含有杂质的化合态的铝,要得到铝单质,可以对比已经学过的钠、镁、铁的知识。在初中学习过铁的冶炼原理,是用还原剂CO还原铁矿石氧化铁的方法得到生铁的,能否能用该原理冶炼铝呢?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很活泼,很难用还原剂把它从矿石中还原出来。钠、镁的制取原理是把它们的化合物加热熔融,通入电流进行电解而制得。因而铝的制备应用电解原理,工业上通常是电解氧化铝而不是氯化铝。自然界的铝矿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因此要进行净化除杂。
[设计意图]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有的物质在自然界是存在的,但自然界的物质都是混合物,需要分离和提纯;有的物质自然界不存在,或者存在很少,不能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必须经过化学方法制备或合成。通过铝的制备过程培养学生关于工业生产流程的意识,了解其反应原理、发生的化学变化和主要操作,培养学生物质的制备观、转化观。
问题4 铝是金属元素,铝单质的化学性质应该很单一,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铝具有氧化性、还原性,还是都兼有?铝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生成物是什么?构成生成物的微粒是什么?铝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什么?每个化学反应的价值是什么?
[建构]铝单质的化合价为0价,在铝的化合物中铝只有+3价,因此铝不管和什么物质发生反应,只能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而其他物质与铝反应,表现出氧化性,所以有氧化性的物质大都可以与铝反应,如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硫)、水、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硫酸)、常温下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一些金属阳离子等。
[设计意图]虽然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够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从反应的实质来看,都是由于具有强还原性引起的,性质其实很单一,生成物的种类是氧化物、铝盐或偏铝酸盐。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氧化还原的观点,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推断生成物,即氧化剂生成的还原产物是什么、还原剂生成的氧化产物是什么,使学生形成物质的转化观。
四、教学感悟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站得高、望得远,教学设计中始终要有化学观念,把化学观存放在教师的思维中,将化学观念体现于教学设计中,把化学观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施予不同的化学观。
1.关于物质结构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微粒观。从原子组成、结构、变化的教学,到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教学,再到晶体结构与性质的教学,都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深入培养学生的微粒观,教会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从微观的角度学习物质的性质,从微观世界认识宏观物质。
2.关于化学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守恒观、转化观、能量观、平衡观。学习化学反应,不但要知道反应物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还要知道该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要遵循能量守恒、质量守恒,人类需要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学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声能、电能等。我们学习的可逆反应、盐的水解、络合反应、溶解平衡都要建立平衡并要遵循平衡移动原理,因此学习化学反应要有平衡观。
3.关于有机化合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结构观、转化观。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原子结合方式和官能团。因此,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够写出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并能指出其官能团,而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烃可以取代或加成转化为氯代烃,氯代烃可以水解成醇,醇羟基可以氧化为醛基,醛基可以继续氧化为羧基,羧基可以生成酯,酯类物质可以水解成羧酸和醇等。通过有机物的学习可以体会到化学反应的转化观。
[ 参 考 文 献 ]
[1]毕华林.化学基本概念:内涵分析与教学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4(4):76-83.
[1]谢杰妹.以问题推进学生学习[J].化学教学,2014(3):23-27.
关键词: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动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8
0引言
高中化学由于理论性、概念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认识理解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高中化学学习阶段,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的现象,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制约了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化学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针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改进教学策略方法,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进中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1影响高中生化学学习的主要因素
(1)对高中化学学科的认识会影响化学学习的效果。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非常多,特别是一些化学反应方程式,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其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有的学生在心理上认为高中化学的学习非常困难,也正是因为对于高中化学课程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充足的自信,因而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惰性思维,对于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忽略了认真理解、复习和总结,致使高中化学学习效果不佳。
(2)对高中化学学科学习兴趣会影响学习效果。在学习压力的影响下,高中生们容易被动的学习,造成了学习兴趣不高,在高中化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也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学生非常喜欢化学课堂,在整个化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也就更容易集中精力学习,这对于加深高中生学习理解和记忆,非常有帮助,因而有助于改善提高学习效果。
(3)对高中化学学科学习习惯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计划性和学习方式上,如果学生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制定了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堂听讲、思考问题,课后复习、巩固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系统性强,而且非常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提高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也非常有帮助。
(4)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会影响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如果高中化学教师单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率和质量不高,会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学生们非常喜欢化学课堂,也有助于改善学习效果。
(5)环境因素对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高中生的家庭因素 ,特别是家长对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关注情况,有的家长习惯和高中生沟通学习情况,这也是对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引导和激励,因而也有助于激发高中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改进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措施研究
(1)引导高中生门正确的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中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让高中生正确的认识化学学科。特别是要引导同学们充分的认识到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学习乐趣,同时还要端正同学们的理性认识和学习态度,学习化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升学,更重要的是所学习的化学知识都可以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在内心中激发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2)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高中生化学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综合采取多种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们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一些化学实验过程和现象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激发高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实验演示更有助于增加学生们的吸引力,学生们在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也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可以将化学学习过程和生产生活相联系;对于生产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可以结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讲解,让学生们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3)加强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同样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作为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对自己学习情绪的调节。特别是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紧张烦躁厌学等学习情绪的时候,应该及时的放松情绪,避免各种消极情绪对学习的不利影响。可以综合采取深呼吸调节或者是自我暗示等方法,及时缓解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焦虑程序。
(4)为高中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在高中生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鼓励家长多与高中生沟通学习情况,一方面关注高中生化学学习情况,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减少压力、增加动力,营造更为宽松理解关爱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高中生在学习上的心理负担,这对于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结语
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习惯是影响高中生化学学习的关键因素,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围绕这些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的改进高中生的化学教学学习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课程,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不断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郑方.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王新蕾.浅谈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科学学周刊,2015(1):191.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国民的健康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化学学科凭借着独特的优势,构建了自己的化学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保障了人类的健康。
关键词 高中化学;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
健康教育是高中化学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高中化学的教材中,专门设置了一个主题就是“化学与健康”。健康教育已不仅是化学学科的发展要求,更是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健康教育,让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认识化学处处与自己的健康有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目标体系
健康教育是涉及众多领域的教育主题,每个科目都不同程度的承载着健康教育的职责,但是,因为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化学学科承载了较多的健康教育的责任,因为它化学与人类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化学关注环境,化学关注能源和材料等,这些也都是在关注人类生存,这些自然将化学与健康联系在了一起。
随着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健康教育的内容在化学学科课程结构中逐步形成体系,也不断得到了强化。下表就概括了化学学科健康教育的内容标准:
1.内容: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所属模块和主题:化学1,认识化学学科
2.内容: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习方式:无
所属模块和主题:化学1,主题: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3.内容: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学习方式:讨论:食用油脂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4.内容: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5.内容: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学习方式: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及其作用。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6.内容: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并讨论:铅、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7.内容: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8.内容: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学习方式: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9.内容: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学习方式:查阅某些食品的标签,了解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所含的添加剂。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10.内容: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常用药物的成分、结构与疗效。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1化学与健康
11.内容: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评价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学习方式:查阅资料并讨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
12.内容:知道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了解其对人体的危害。
学习方式:讨论:如何减少或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氡等对居室空气的 污染
所属模块和主题:选修,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
13.内容:能说出氨基酸的组成、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查阅资料了解氨基酸、蛋白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学习方式:阅读与讨论:蛋白质结构的复杂性。实验:蛋白质的性质。
所属模块和主题:5.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极为广泛,既包含了健康意识,也有健康知识,甚至还教会学生一些健康技能,这些都体系了化学学科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凸显了化学学科对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化学健康教育的模式。
在上面内容可以看到,化学健康教育的内容,基本是通过讨论,阅读,查阅资料,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这些学习方式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探究和体验”,还有一些内容需要教师自己决定和安排,我们也可以从“探究和体验”的方式进行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习惯,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化学健康教育适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健康教育关系到整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它不仅仅是化学学科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整个国民的健康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化学学科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这就是构建化学健康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张汉卿,卢志强,张甜,康海霞.健康与化学是一门受欢迎的素质教育课[J].大学化学.2007(03)
[2]于英.浅谈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3]武晓丽.从化学与健康的角度谈改变偏食习惯的重要性[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1(03)
[4]I.Thornton,李方林.9O年代环境地球化学与健康——全球展望[J].地质科学译丛.19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