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第1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已有认识 思维障碍 认知特点

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反复研究教学内容,围绕内容设计教学,可教学实施往往不尽如人意:学生认识模糊,或答非所问,或沉默以对……深入反思这类教学现象,就会发现这一般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有关。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学生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思维特点等都制约着教学过程与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除了要研究教学内容外,还需要从儿童学习的视角出发,根据他们的学习需要和认知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适当思考教学过程中合适的教学跟进。

一、从学生已知的视角设计教学

教学二年级《三位数加法的笔算(进位加)》,设计如下:

出示例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85+143。

提问:这道题你会用竖式来计算吗?试一试。(让学生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

提问:谁来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交流所列的竖式和计算过程。)

追问:十位上8加4得12,怎么办?百位上只有加数1,得数为什么是2呢?

提问:观察一下,我们今天学的三位数加法,和昨天学的有什么不一样?(说明这叫“进位加”。)

归纳:小朋友自己先说说,三位数加法可以怎样算,再和全班同学分享。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笔算两位数加法,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以及能笔算三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认识,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把“个位相加满十进1”的原理和方法迁移过来,通过尝试、交流及与前一节课内容的比较,认识所学的新内容及其特点,获得计算法则。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突出教学重点,而且可以让学生认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体会知识形成过程,积累学习经验。

数学新知识的学习一般是原有知识的发展或应用。学生学习数学需要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为基础。任何教学,只有明白学生的认知基础,才能找准由起点通向目标的路径,引领他们顺利地达到目标。因此,设计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背景和认知基础,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里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实现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

二、从学生思维障碍的视角设计教学

教学《隔位退位减》,设计如下:

出示例题,列出算式204-108。

提问:这道题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请小朋友自己试着算一算。

多数学生会遇到障碍,教师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然后交流在计数器上算的过程。教师重点提问:退1时十位是0怎么办?十位上为什么是9-0?

要求:小朋友能把刚才的算法,在心里说一遍给自己听听吗?

提问:现在会在竖式上算了吗?如有问题互相讨论。(学生笔算,并指名板演。)

交流:今天的减法笔算遇到了什么新问题?现在你们又是怎样算的呢?

追问: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是0时要怎么办?十位上再减时用几减?为什么用9减?

学生学习隔位退位减的困难有两点:一是计算程序上的难点:从十位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二是理解上的难点:十位上减时,为什么用9来减?教师立足学习者的角度,体会到学生的困难所在,先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感知难点,接着用直观演示让学生“看”会计算,再“说一遍给自己听听”内化计算过程。借助计数器的演示,把抽象的算理和计算过程转化为学生可以看得见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有了合适的理解、掌握计算方法的途径,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了新的知识点。

儿童学习数学总会遇到困难,教师要撇开成年人思考问题的模式,立足于儿童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也就是说,要从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入手,考虑儿童认识某个数学新内容时,会用什么方式沟通新知识与原有认识间的联系,其中学习或理解上的障碍有哪些,要用怎样的方法、手段才能有效解决,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措施突破难点,获得教学效果。

三、从学生思维认知特点的视角设计教学

教学《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设计如下:

创设问

情境,列出算式25+34。

让学生自己思考口算方法,并在小组里交流可以怎样算,得数是多少。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25+34的不同算法,一般会有两种算法:(1)5+4=9,20+30=50,50+9=59;(2)20+30=50,5+4=9,50+9=59。

启发:还有不同算法吗?

提示把其中的一个数拆成几十和几,呈现第三种算法:25+30=55,55+4=59。

第2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故事教学; 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85-001

目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的研究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无论听课学习还是外出交流,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语篇教学的研讨课。然而,何谓语篇?语篇教学的目的又是什么?如何达到语篇教学的目的?又如何进行语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我们在热闹的课堂背后冷静思考。

由王宗炎先生主编的《英汉语言应用学词典》给出了定义:语篇“指口头或书面语的一个单位,或短或长。一个语篇或许只有一个词,如书写在出口处的Exit;也可能是很长的一段话或文字……”语篇教学要起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章能力的目的。

板书素有“微型教案”之称,是传统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节课教学的灵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好的板书直观、简便,可以清晰的反映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4] (刘巧平2007:39)笔者认为,不同课型的板书应有其特点。对于语篇教学的故事教学而言,板书的设计应该体现语篇教学的整体性和交际性等特征,要有利于实现语篇教学的目的。然而在最近的语篇教学研讨中,笔者发现,多数上课教师能够重视情境创设的整体性和生动性,注意在情境创设上达到语篇教学的目的,然而对于对教学成败起着关键作用的板书设计,却疏于理会或设计不够合理。很多老师在公开课上,不惜花费大气力打印出各种漂亮的图片和文字,将其贴在黑板上,板书看上去缤纷夺目,争奇斗艳。然而,只要深入的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很多板书只是缤纷词句和精美图片的堆砌,是所谓的教师认为会阻碍学生理解语篇的重点词句的呈现,没有语篇教学所特有的整体性和交际性,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文章能力的目的,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甚微。

笔者经过长期的语篇教学观察和实践,总结了语篇教学板书设计的几个特征。下面结合语篇教学的特点,以朗文公司出版的Welcome to English 3A故事教学为例,从“整体性、交际性和启发性”三个方面对语篇教学的板书设计进行探讨。

一、整体性

Z.Harries在其Discourse Analysis一文中提到:语言不是存在于零散的词或句中,而是存在于着的语篇中。5语篇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它是一个整体,把语篇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词组或句子都不符合语篇教学整体性特征。因此,作为故事教学内容灵魂的板书,也应当注意设计的整体性。

Chapter5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Mary邀请她的盲人朋友Stella到家中做客时发生的事情。在Mary的家里,Stella用手摸了sofa和cushion,以及Mary从叔叔那里得到pretty stones,并说出了表示感觉的soft, smooth,hard。后来,Mary考虑到Stella 是盲人,因此,准备让她听音乐或故事。然而,Stella说I can read you a story. Stella拿出自己的盲文书给Mary感觉。故事中出现了一些没有学过的语言点,如What would you like? 词组如get…from…, in Braille,show …to…等。

二、交际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故事教学的板书设计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达到交际能力,因此,板书设计要有交际性。故事教学中,要达到交际性,很好的一种方式就是将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特别是主人翁做成卡片,方便讲故事时随着内容的发展在黑板上移动,展现交际的灵动效果,又可以在故事讲完之后作为复述故事的道具。

三、启发性

朗文教材中的每一则故事的编排都十分用心,生动、有趣、活泼、富有哲理并值得思考。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有其值得思考的地方,通过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critical thinking(评判性思维),而这,也是故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好的故事教学板书设计不仅应该有利于学生理解故事,复述故事,更要有利于学生对故事进行思考,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理解了故事内容后,老师简单的一两个问题抛出去给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故事,并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故事二为例,根据故事内容,刚一开始Mr Wind认为自己很强壮,可以做任何事情,于是我将strong, can do anything, can blow their clothes off写在了Mr Wind的后面。然而故事结束后,我们发现Mr Wind并不能将行人的衣服吹掉,反倒是和气的Miss Sun对着人们微微笑就让人们很自然的脱掉了外套。读完故事,我问学生:Is Mr Wind strong? Can he do anything? Can he blow people’s clothes off? Do you like him? Why or why not? 并将几个大大的问号板书到黑板上,这几个大大的红色的问号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学生说:No, he can’t do anything. I don’t like him. Because he is too rude to people. 通过板书上大大的问号,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英语思维,这样的板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故事,实现了课标中倡导的“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自己分析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

四、结语

第3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1.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创设直观情景。

小学低年级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图片非常感兴趣。这需要教师用大量的时间来制作各种教学图片。比如,学生认识各种动物时,我就把这些动物制作成头饰,每次上课时我就自己戴着头饰走进教室,小朋友们就会用汉语说,好可爱的小猴子。于是我就接着用英语说:“Hello!I am a monkey.”接着让学生一起读这个动物的单词,教读几遍之后就让学生自己上来戴起小猴子的头饰说:“Hello!I am a monkey.”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争着上台表演。以后学了其它动物就可以让几个学生同时戴着头饰互相问好。另外,还让学生作各种动物的动作或声音,让其它的学生来猜猜是什么动物。这样,学生不但学得快,还记得牢,也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2.利用音乐创设情景,烘托英语课堂气氛。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运用童谣、歌曲,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可知,他们模仿力强,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穿插一些童谣、歌曲,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可以把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紧张的学习氛围变成轻松愉快的“音乐课”。

3.运用体态语,创设活动情景。

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活动量大,在教学英语动作的单词时,我就利用这一特点边教边做动作,让学生也边说边跟着我做动作。如:jump,我就跳。run,我就跑。fly,我就作飞的动作。Dance,我就作跳舞的动作。他们学得轻松,我教得也轻松。等学生基本掌握之后,就让学生上台表演各种动作,学生对这种活动最感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说起来,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面可达100%,学生学得快,掌握得也快。另外,学习喜、怒、哀、乐等表情时,我就作一个表情教一个相应的单词,如微笑―smile,哭―cry,悲伤―sad,笑―laugh等。等学生基本掌握后,我作表情,学生说相应的词语,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或者我说单词,学生作相应的表情,前者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后者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就能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又如在教“monkey”时,教师左手反遮前额,眼珠上下转动,四处张望,右手抓耳挠腮,这样,一只小猴的形象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也可边做动作边说英语。巩固练习时,可听英语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用形态表现,也可以听叫声、看形象,用英语来猜动物的名称。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人人都在参与、学习。学生在玩、说、学的情景教学中深深感到“英语真有趣”。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第4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摘 要】无论是针对单词记忆的教学主题、针对语音的教学主题,还是针对语言应用板块的教学主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应当为学生们创设更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关键词 主题教学模式;小学英语;教学平台;设计

基于主题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教学设计是关键。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基于主题教学模式的小学英语教学平台设计。

一、词汇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基于主题教学模式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在确定了相关主题后有效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不仅会决定一堂课的教学展开模式,同时,教学设计也会很直接的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以词汇为板块的主题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十分常见,然而,如何做好这个主题的教学设计,这一点却很值得思考。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们接触的词汇并不多,也不会太复杂,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且常用的词汇。对于小学生而言词汇记忆是一个难关,如果教师没有通过有效引导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词汇记忆方式,学生们不仅会在词汇记忆时非常困难,还很可能会留下一些心理负担。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趣味性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尽量给学生们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将枯燥的词汇记忆溶于有意思的教学活动中。这不仅能够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能够让大家在玩的过程中有很多有益的收获。

许多课堂小游戏都能够很好的展开对于学生的词汇教学,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将单词的记忆以及单词的应用融汇到有意思的教学游戏中,过程中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课堂上我经常会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展开有意思的教学游戏。例如,在学了run, walk, sit, stand, swim, skate,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等动词和动词词组后,我会设计如下单词游戏。我会快速说出这些动词或词组,学生听到便做动作,最快最准的获胜。这个游戏同样可以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每组抽一名学生到前面做动作,做错了就被淘汰,最后剩下的一人或两人为优胜者。学生们对于这类游戏都非常积极,在玩的过程中也很好的渗透了对于单词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游戏不仅深化了学生们对于这些词汇的理解与体会,也很好的提升了单词课的教学实效性。

二、语音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语音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帮学生们打下好的语音基础不仅能够很好的为学生的单词记忆与单词拼读提供帮助,这也是学生们后续的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积淀。语音教学是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然而,在目前的很多小学英语课堂中往往容易被忽略。针对这个主题的教学设计要增强学生们对于语音的理解与领会,要让大家在独立摸索与探究中体会到语音的特点,进而深化对于语音的认识与掌握。具备很好的语音辨析能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单词识读上更准确,在语音的帮助下也能够让学生们慢慢领会到英语单词的基本构词法,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针对语音板块的主题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字母与字母、单词与单词以及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联系,然后加强练习,加深理解,巩固学生对于语音的识别与记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找出容易混淆的内容,结合读、练结合的方式,分清二者的异同,通过各种练习模式,如比赛、分组、对练等进行这些语音的强化记忆。例如:关于字母“i”的读音规则,教学过程中可以分组让学生去体会,一组是pig, big, fish, his, swim, milk, chicken等;一组是:rice, nice, like, white ,kite,bike 等。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同样是字母“i”,它的两个主要的发音是什么,并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说一说它的发音规律,这对学生以后记忆单词有很大的帮助。

三、语言应用板块的主题模式教学

语言应用板块的主题教学同样非常重要。当英语学习进入高年级后学生们已经逐级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语言能力,这个时期的英语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与实践水平非常重要。作为一门语言的学习,应用是关键,然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却是一条漫长的教学道路。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融入对于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应当借助有意思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给学生们提供更多好的锻炼机会,这对于深化学生的语用水平将会很有帮助。

教师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多表达,要让学生们的口语能力能够更充分的得到锻炼。可以筛选小学生日常生活常见情景若干,如:问候、谈论天气、日期、邀请别人干某事、征求别人同意、道谢、自我介绍、打电话等,创设了一些有趣的话题:“talk about your family”;“your favorite food, sports”;“my birthday”等等,可以让学生们针对这些话题展开积极的交流研讨。研讨的内容不重要,但是过程却很有意义,想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用水平,多说多练是关键。另外,对那些不敢讲、不愿讲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慢慢消除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多讲多用,对学生要有耐心且态度亲和,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语用氛围,这样才能够让这个主题的教学过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想要让基于主题的教学模式更好的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挥其作用,教学设计非常重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应当为学生们创设更好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尽可能的提升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各个教学主题都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郭枫.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李欣.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宁夏大学.2013

第5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英语活动;教学实效;学生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21-02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领会不深,对课程标准解读失准,对新课程实施心中无数,致使课堂教学活动大多徒具喧嚷的表象,缺少学生实质的参与,这样的活动教学,无疑是低效的,甚至无效的。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不是看教师在课堂里完成的活动数量,而主要是看活动的质量。如果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实施不当,则会使得活动开展带有随意性、盲目性,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1.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影响活动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活动设计层面存在问题。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对新课标的把握不全面,对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不熟悉,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会出现不准、不深、不全问题。二是活动实施层面存在问题。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如教师的语言技能、组织教学技能及教师自身的素质等。具体来说,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表现在以下方面:

1.1活动目标不具体。教师只是简单地移植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对学生的学情缺乏深入分析,这样,使得活动目标设计不明确、不具体。如果老师对活动中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应该达成什么能力都不清楚,只是为活动而活动,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无法保证。

1.2活动内容不精炼。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大多教师还是按照词汇、语法、课文分析、练习等旧套路,全面撒网,对教学内容缺乏提炼,对话题功能的学习缺乏开掘,致使活动开展沉闷,缺乏生机活力。同时,在听、说、读、写等活动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忽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忽视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从而使得教学内容重点也不突出。

1.3活动时间不合理。活动时间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活动设计预设时间与实际所用时间相去甚远,致使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实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教师没有很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教材内容,把活动目标定得太高,学生在活动中无法达成目标,只好增加时间进行补仓;二是教师在活动中调控失当,造成活动节奏变化,从而影响活动的有效开展。

1.4活动环节不严谨。教学活动缺乏整体设计,尤其是活动环节不严谨,致使活动开展不连贯,从而影响整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有的教师在呈现了一段新的对话后,就直接要求学生用对话中的新语言来进行对话活动,实际这样做,很多学生只能观望,无法活动,因为,这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如果在完成对话任务之前,老师先设计帮助学生熟悉、掌握新语言的训练活动,那么,学生之间的对话才能有效进行。

1.5活动指导不适当。活动开展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否则,活动容易失控。什么时候指导,什么地方指导,指导什么,怎样指导,这些都需要老师作通盘考虑。总之,老师的指导既不能失位,又不能越位,要恰当好处,不然也会严重影响活动开展的效果。如有的老师,在学生做练习时,总喜欢用中、英文提醒学生注意时态、语态,注意第三人称单数;在学生进行对话活动时,总喜欢插嘴,评头品足等等。这些根本就不是指导,简直就是干涉,是扰局,如果老师不注意指导,学生不只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学习质量。

2.优化课堂活动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平等、合作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三个中心的原则:一是以目标为中心。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行,各个活动目标要为总体目标服务,并且要体现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活动设计和开展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要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是能够发展学生的能力。三是以学习为中心。活动设计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序列,使学习活动既具有层次性,又具有连贯性,同时,要确保每项活动能调动学生广泛参与、有效参与,强化活动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根据三个中心的原则,在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尝试运用以下策略和方法。

2.1活动目标明确化、具体化。活动目标的设计不但要考虑教学内容和要求,而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要服务于本节课的总体目标。活动目标设计的明确化,就是指目标设计要充分体现知识、技能应达到的要求,如通过活动,是了解,还是初步了解所学语言;是基本掌握,还是完全掌握所学语言结构;是学习运用,还是自如运用所学语言功能谈论所学话题。活动目标设计的具体化,主要是指活动开展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能体现实施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如做这项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语言,还是让学生学习运用所学语言?是做开放性活动,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是完成一个真实任务,让学生在虚拟的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等等。总之,活动目标设计只有做到全面、明确、具体,才能保证每项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2.2活动内容精炼化、意义化。教学活动内容既不能不分轻重、主次,照单全收,也不循规蹈矩按结构、语法、词汇进行练习活动,而是要围绕本节课的功能、话题进行提炼,使活动开展内容意义化。为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素材,来支持活动的展开,要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语境中学会使用新语言。活动内容能围绕语意、语境、语用而展开,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2.3活动环节层次化、严谨化。活动环节的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否则,活动的开展就会受到影响。要使活动环节能做到系统、严谨,体现层次性和连贯性,首先,应围绕教学内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既要注意活动内容的结构化,又要注意活动内容层次化。其次,要分析所有活动中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活动之间开展的层级梯度,设计出层层推进的活动序列。

2.4活动组织的规范化、高效化。活动开展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组织,没有规范化的活动,肯定是低效的活动。对于活动组织,一是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通过设计多种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活动;二是要注意活动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要能根据活动内容合理安排活动方式,强化活动目标落到实处;三是要注意活动组织的有效调控,要充分发挥老师灵活、机智的调控艺术,既能有效地掌握活动时间,提高活动的效率,又能掌控活动的节奏,引导学生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地学习,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保证活动的质量。

总之,开展英语活动教学,老师既要关注活动设计的整体布局,又要注意活动的细节推敲;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要发挥自身组织、开展活动的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活动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季燕《提高课堂活动实效,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中国教育报》,2008年9月5日第5版)

第6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服务营销学是现代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它既能普及服务营销的基础知识,又能指导企业实践.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服务营销学的实践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提出了关于服务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教学设计

1引言

服务营销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其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制造业的服务化大趋势而日益凸显.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服务营销学的研究之中.目前,我国的服务营销学呈现出内容完整、理论深入、纯粹的学术研究较多、而为企业服务、实战性的研究较少的特点.服务营销学是一门研究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目前,服务营销学的教学仍然停留在依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的层面上,其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随意性和经验性的特点,不利于强调实践能力的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试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针对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服务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作初步探索,以期为提升服务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2服务营销学的局限性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如何更好地通过服务来实现顾客期望、提升顾客满意度已成为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终极目标.服务营销学建立在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综合的基础之上.关于服务营销学的研究方法有:启发式、讨论式、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投射技术、角色扮演等.由于服务营销学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所以其实践体验也是综合性的.虽然随着对服务营销学研究的深入,服务营销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1学科本身的局限性

服务营销学本身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点,内容多且零散,不容易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2.2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服务营销学的授课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以PPT演示、讲授为主.由于课时限制,加上学生又是合班上课,人数很多,教师往往很难运用创新的方式来教学,要想把晦涩难懂的PZB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SEGRVQUAL量表讲透彻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听起来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也会降低.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了实践教学,但其形式主要是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教师提出的案例一般是日常生活中的服务营销行为,短小简单.案例的分析程序通常有两种: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完成书面作业.

(2)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内部讨论,然后得出一致的结论.这类案例分析的问题设计往往不够深入,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3考核方式的局限性

目前,服务营销学的考核方式还是以考试或完成课程论文为主,以学生出勤率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为参考.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并不利于提升和体现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设计的几点思

考服务活动是一种市场行为,判断一个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指标就是服务产业在国家GDP中所占的比重.作为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准确把握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书本上的理论.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启发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观察、体验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其自发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3.1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1.1坚持案例教学

服务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特别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时刻关注服务营销领域的新变化,使实践教学内容前沿化.在设计服务营销实践教学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案例的选择应尽量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多选择我国企业实际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且要确保其时效性与实用价值.当然,案例也可以来自学生们自身的服务体验,让学生感同身受地接纳知识.除了选择好的案例,还需要精心设计探讨的问题.好的问题可以更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得学生对案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3.1.2情景模拟教学

情景模拟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销售服务营销情境,然后由不同的学生来扮演模拟情景中的销售人员、顾客、管理人员等,然后完成服务营销的各个环节,包括服务的提供投诉、购后行为等仿真模拟.情景模拟教学是服务营销学实践教学的一大特色.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实的服务营销沟通,真切体验各种心理现象对顾客行为的影响.这种方式不仅强调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且高度仿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累实战经验,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不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成功的前提是教师得事先设计好合适的情景.

3.2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自身对服务营销这门课程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

3.2.1通过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在每次课程结束前,提出需要掌握的某个关键性问题或是相关的现实热点问题,引出下次课的知识点和关键词.其次,要求学生课后通过互联网检索文献资料或跟踪最新学术动态来进一步了解这一问题.最后,在下一授课环节,请学生代表就这一提问畅所欲言,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提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当前服务营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其求知欲望,使其在分析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

3.2.2通过社会实践调研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的开展可以从社会实践调研入手.教师可以把社会实践调研作为一项作业或者考核项目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好的调查范围,在一定时期内,利用课余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市场调研,通过采用实地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服务企业的相关信息.然后,应用营销学、市场调查、统计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调研报告.最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实践体验的过程与收获.或许起初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调研只是为了完成一项学习任务,但随着调研的深入,学生的信息收集的能力、数据统计分析的技能以及社交技能都得到了提升,增加了学生对服务营销学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在实践调研的过程中增强了实践能力.

3.3组建学习小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首先,课程开始之初,将全部学生按4-5名成员为一组的形式分成若干个实践训练团队.其次,根据理论教学进程来安排校内实践模拟训练,然后由实践训练团队来合作完成.最后,除必要的理论教学外,鼓励实践训练团队利用假期或学习的空余时间参与课外社会实践和市场调查,深入企业一线.在追踪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提醒其及时向从事服务营销管理的人员和一线服务人员请教,以获取更多的感性知识.另外,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服务营销组合策略,熟练掌握服务蓝图的绘制和设计,学会经营管理服务企业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现代企业中感受服务营销岗位的工作氛围、坚定学好专业知识的信心,提升其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服务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完善实践活动场

所针对服务营销学的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增加实践环节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明确实践的理论依据、目的、步骤、任务内容、实践结果等,使整个实践活动有章可循.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践活动场所,加强对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软件与硬件建设,以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弥补校内实践的不足,着力培养实用性专业型人才.

3.5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便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教师可采用QQ、微信等多种途径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当然,服务营销网络课程建设对于加强师生的互动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当今的大学生普遍知识面比较广,又敢想敢为,他们的某些观点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师生之间及时而多方面的交流互动对于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3.6改变考核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在要求学生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服务营销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既要重视学习的效果又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考核的内容也要涉及专业知识、团队合作、理论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鉴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以往单纯以试卷考核学生的方法已不再合适,为了更好地检验服务营销学的教学效果,可将课程的考核方式作如下改变.3.6.1改变成绩的构成课程考核不再只是参照期末的考试成绩.而是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考核之外,还要重视其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以加强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3.6.2改变课程考核标准新的课程考核标准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认识,第一个层面是考核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服务营销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技能);第二个层面是考核学生服务营销职业素养的完备程度(即职业意识、行为、团队合作精神等).具体标准有:(1)实践调研技能.主要考察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社会实践调研,提炼出有效的信息,完成实践活动,如圆满完成课程中安排“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分析”这一调研课程作业.(2)设计能力.主要考察学生能否利用前期收集的二手资料,在调查服务行业的服务现状的基础上评价调研目标的服务质量,并运用服务质量五大差距模型对调研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完成一份结构合理、视角新颖、可操作性强的服务质量调查报告.(3)表达能力.主要考察学生能否在实践活动中自如地利用专业术语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对调研报告宣讲的过程中,做到解说清晰、有条理.(4)实践考核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的方式.总之,既要考核学生的实践调研、设计和表达能力,又要考核调查报告质量和团队合作情况,从而确保实践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4结论

21世纪是服务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服务质量的优劣和顾客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现代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经营战略也由传统的重视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提升转向注重外部客户忠诚度的培养,服务营销愈加受到专家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重视,服务营销学也因此飞速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圣兰.以科研提升服务营销课程质量的教学方法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

[2]马自欣.基于实践的消费者行为学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经济,2012.

[3][美]巴巴拉􀅰G.戴维斯.教学方法手册[M].严慧仙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第7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图式 社会语言学 中学小说教学

图式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20世纪初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它引入心理学领域,定义为个人借以在智力上去适应和组织环境的一种结构。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图式这一概念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含义,鲁墨哈特认为,图式是人的已有知识在头脑中经过整理类化形成的一定组织或框架,它不仅包含知识本身,还包含对这些知识的运用。现代社会语言学认为,人们的交际活动也是按照一定的认知图式进行的,人们对话语行为的推理与选择都与一定的图式相联系,交际活动中每个先行知识单元构成了交际图式的知识结点。

而小说作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特定反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社会交际图式的一种反映。因此,通过社会交际图式来观照小说,也许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窥到作品的真意。本文即拟从社会交际图式的类型出发,对其在中学小说教学中的应用作粗浅的分析。

一、活动程序型图式

在这一图式中,人们的认知结点是一定的交际活动程序,如举行婚宴、参加葬礼、接待客人、用餐购物等等,这些程序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特点,人们在这些特定程序中的特定表现,往往就反映了他们特定的心理和思想性格。请看《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描写: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盥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喝的茶。

这是一段极为有趣的描写,林黛玉到了自己的外祖母家,理应撒娇任性,活蹦乱跳,然而她却表现得十分谨慎,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在吃晚饭时家中原有的饮食程序与外祖母家的不同时,竟然就一声不吭地一一改过。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里,林黛玉是一个弱者,她对强势程序图式的顺应,即是她寄人篱下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和性格的体现。

二、社会关系型图式

在这一图式中,人们的认知结点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雇主关系、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不同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们在交际中的不同表现,这些不同的言行表现也体现了人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如小说《祝福》中的一段对话:

我先是诧异,接着是很不安,似乎这话于我有关系。试望门外,谁也没有。好容易待到晚饭前他们的短工来冲茶,我才得了打听消息的机会。

“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简捷的回答。

“祥林嫂?怎么了?”我又赶紧问。

“老了。”

“死了?”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但他始终没有抬头,所以全不觉。我也就镇定了自己,接着问:

“什么时候死的?”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也说不清。”

“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他淡然的回答,仍然没有抬头向我看,出去了。

按照常理,在固有的仆客关系图式中,仆人对客人应是十分热情和主动的。然而这个鲁四老爷家的短工对“我”这个本家却极为冷漠,甚至连看都不看,这是为什么呢?社会语言学认为,人们对交际图式的顺应即是对话语对象的肯定,当对话语对象有出格的表现时,往往就意味着他对原有图式的否定。这个短工之所以对“我”这个客人如此怠慢,就是因为“我”在他的主人鲁四老爷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我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一见面就寒暄,寒暄之后就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我知道这并非在骂我,……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因此,一个短工有多大必要去尊重一个不受主人欢迎的疏客呢?

三、人物特征型图式

在这一图式中,人们的认知结点是由人们对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性别、个性等特征的观念构成的。如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当我们得知于勒放逐后发财时:

这封信成了我们的福音书,一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果然,十年之内于勒叔叔没有再来过信,可是我的父亲的希望却在与日俱增;我的母亲也常这样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是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个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向上喷着蜿延如蛇的黑烟,从天边驶来的时候,我父亲总是重复他那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就在这条船上,那会多么叫人惊喜呀!”

于勒,我的叔叔,那个曾经令人讨厌的“坏蛋”、“流氓”、“无赖”,他地位的变化他的钱,或者说他有钱的消息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呀,无论用什么语言都无法表达我们对他的喜爱。然而,不幸的于勒又落魄以后:

我的父亲脸色煞白,两眼发直,嗓子发哽,……他回到我母亲的身边,神色是那样张皇。……我的母亲突然大发雷霆,说:“我早就知道这个贼不会有出息。早晚会再来缠上我们!倒好像一个达夫朗家里的人还能让人抱什么希望似的!”……我用坚定的口吻宣布:“我付了半个法朗的小费。”我的母亲吓了一跳,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半个法郎给这个无赖!”……

“好心”的于勒,我的叔叔,又不幸地成了“贼”和“无赖”。于勒从穷光蛋到富翁再到流浪汉这一地位的变化,成了我父母言行变化的晴雨表,作者通过它把这对夫妇的世俗嘴脸刻划得入木三分,并有力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四、语言特征型图式

在这一图式中,人们的认知结点是对特定的语言种类、语音、语调、语气等语言本身特征的特定反映。如对上海话、山东话、广东话、日语和英语,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认知范式,因此在同上述话语对象进行交际时就会有不同的反映,这种反映的不同也能折射出人物的不同性格。比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一段描写:

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得不尴尬。”老婆道:“怎么的不尴尬?”小二道:“这两个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讷出“高太尉”三个字来。这人莫不是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我自在门前理会,你且去阁子背后,听说甚么。”

在李小二的语言图式中,东京是京城,东京口音意味着就可能是官方人,而恩人林教头又刚巧被官府发配到此,因此引起了警觉;当听到差拨说出“高太尉”时,则认定此事与林教头有关了,从语言图式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细节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第8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目前,实现翻转课堂的有力工具是微课,但如何实现微课与现有课堂的结合?微课一定是辅助吗?微课如何辅助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交流辨析能力、观察发现能力?以上都是开展翻转课堂试验的教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认识时间》一节为例,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

课前

1. 教学前期分析

《认识时间》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上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并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是以后学习时、分、秒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计算的基础。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大致会看时钟,但准确度并不高,也不怎么理解1小时为什么等于60分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时钟,在转动分针的过程中观察时钟的变化,明白如何正确读时间。我们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认识时间单位“分”,通过转动分针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3)在生活经验以及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尝试、交流、辨析,正确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4)进一步理解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其中,教学重点是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教学难点有两个:一是接近整点时刻(如:8时55分)的读法;二是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2. 微课+自学报告单设计分析

首先确定哪些知识点可以做成微课,我们选择的是那些概念型、约定型的知识点。

(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2)时、分之间的关系: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1小时=60分钟。(3)需在课堂解决的重点或难点问题。(4)学习微课的时间(要求学生在晚上8点准时学习微课,画出结束时间的分针和时针并读出来)。

自学报告单的设计原则与微课保持一致。结合微课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讲解,以练习的形式落实知识。具体安排如下表。

3. 制作微课以及课中PPT

制作微课之前,先制作PPT。教师只有对微课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整体思路,才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一气呵成。微课使用的PPT绝不能照搬以前上课的流程,必须是教师对微课与课堂的整体性思考,即哪些知识适合使用微课?如何设计与微课具有一致性的自学报告单?教师要学会取舍,学会整合。

预设学生看完微课后可能的情况。用PPT展示学生可能没有说到的方法、学完微课后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和拓展题。

4. 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学报告单

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上传至群共享,由每位家长下载到电脑后让学生观看;二是在中国微课平台上直接观看。由于中国微课平台还在完善中,目前较多采用第一种方式,期待今后的自学报告单能够在网上完成,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反馈信息,进而以学定教,进行二次备课。

课中

教师批改自学报告单,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适当调整教学设计。

1.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看微课了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认识时间(板书)

师:钟面上有60个小格,你是一个个地数出来的吗?

师: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就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所以1小时等于60分。

2. 小组交流辨析重点

互相批改自学报告单第3题,互相辨析有不同答案的题目。

通过教师提问、小组交流的方式,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概念型、约定型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汇报落实重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活动,重点针对学生在微课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读写时间的方法。

在学生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后,教师出示难题(如图1)让学生思考,在选择、辨别和错误的分析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

4. 分层练习适度拓展

基础练习:做一做数学课本第91页的练习题。

提高练习:改错题(小动物们也来认识时间,如图2,请帮它们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拓展练习(机动):(1)小芳的外公要来,打电话说8:00到火车站接他,可是小明8:00准时到了火车站出口处,却没有接到外公,这是为什么?

(2)小芳晚上8:00把外公接回了家,想给外公泡杯茶,吃点儿水果。完成各事项所需的时间如下表,小芳完成这些事情最快需要几分钟?外公可以在几时几分喝到茶,吃到水果?

通过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小组间的互批互改、教师的“一对一”辅导,进一步巩固所学,并适度拓展。

5. 小测验证达成目标

让学生做数学课本第93页第1题“小芳一天的安排”。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课 后

数学离不开生活。本节课的内容更是和生活息息相关,除了在微课设计时让学生置身于生活中,课堂中的拓展题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珍惜和合理地安排时间。所以,课后让学生通过看“小芳一天的安排”,设计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体会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反思

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学生对于微课中提到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有12个大格,所以是12个5。12乘以5等于60。先算10个5等于50,再加上2个5就等于60了。”虽然只学习了乘法口诀,但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也能成功地计算出来。

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把教学难点——接近整点时刻的读法放在微课中。在检查自学报告单时,全班46人中有9人做错,11人有擦过的痕迹,在QQ群上与家长交流中也发现,有家长忍不住提前教的情况发生。所以,第二次上课,我们在学生对几时几分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才出现教学难点,并采用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对选择的序号用手势来表示,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都被调动了起来。有个学生拿来一把尺子测量时针指的位置还没有到9;另一个学生迅速在带来的闹钟上拨出9:55,将其与8:55的钟面做了一个对比,而这也正是教师将在PPT中展现的内容,进一步落实了认识时间的方法,且在辨析另外两个答案时,有预防再犯错的效果。

当然,这次课的设计也有不足:首先,微课的设计对教学重点——认识几时几分的操作性指引不够。微课中应该增加从8时开始拨动分针一小格就是8时1分(8:01),拨动分针5小格就是8时5分(8:05),以此类推,并引导学生自己去拨动小闹钟读出时间,一直到9时,以增加学生对几时几分形成过程的充分体验,从而降低学生读写几时几分的难度。其次,练习的设计容量太大。学生的提高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拓展练习只完成了第一题。可以把基础练习由8道题精简为4道题。提高练习可以只设计第一题。拓展练习依课堂时间而定。再次,练习设计的趣味性不够。尽管设计了小动物、小芳等角色,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在很多课上被多次使用,不够有新意。如果翻转课堂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行为,那么教师要对每一节课堂的练习有深入的思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精心而巧妙的设计。

第9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设计能力;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53-02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类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同时对于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广泛普及我国高等教育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近年来,国际高教界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高校也开始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当前,大学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是以教学能力发展为主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必须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成功的教学往往来源于良好的教学环节设计。能够对大学生的学习水平起到提高作用的关键性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教师对学生如何学,学什么都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然而,怎样才能设计出对学生行之有效的大学教学,是当前广大大学教师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实际的大学教学过程中去摸索,而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做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就是将所要教授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确立、客观分析将要遇到的教学问题,并适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将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通过预定的教学环节呈现出来,对于不足之处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改,以期将教学内容顺利地让学生学会,教师教好。教学最直接的呈现方式就是课堂,它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合作学习的第一环境。同时,师生间互动环节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而进行系统分析教学问题的策略和过程。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明确教学目标和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使师生在互动中实现有效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类型

现如今,繁多的教学设计模式在众多的学科理论指导下呈现出来,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智慧技能的教学设计。智慧技能是以思维分析问题并得以解决为主的技能,同时它也能够对学习者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具体设计思想如下:首先,创设情境,学习者可以通过运用前边所学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如果在此学习中碰到了新的问题,并且这个新问题学生们解决不了,那它就成了本堂课的主要问题。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来帮助学生学习。最后,对于出现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探究、解决。在此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为“旁观者+点拨者”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智慧技能解决遇到的问题。

2.心智运动技能的教学设计。心智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一个有着众多理论观点和研究视角的领域。心智运动技能目标可以分为感知、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根据心智运动技能的特点,此类教学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

3.情感态度技能的教学设计。对于每一个事实、事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根据上述特点,做为教师,我们要根据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当中去。情感态度技能的教学目标突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将做人、学习、健康的情感态度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外,掌握一定的学习、生活技能,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课程不是负担而正好是我们的人生所需要的。

三、教学设计的方法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是我们常见的三种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得用情境、会话、协同合作等学习要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创性和主动性,以此来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的。以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设计是以教师为主导,彰显出严密、规律、系统的方法来对教学进行设计。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则是吸取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两种教学设计的长处,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教学设计的步骤

欲提高校教师教学设计能力,首先要明确教学设计的类型和方法,然后根据教学设计的类型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来说,教学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教学资源的分析。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托,结合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教学中的需求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最佳解决方法并对其进行修正、评价和试行的一种方法和理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更加重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因此,教学课堂设计首先要求教师要将所讲授的教材内容吃透,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能力和知识层次认真分析,仔细领会课程的标准要求。

2.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是教师凭借着实施和组织教学活动为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方法、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的主要方式。教学内容是以各类背景素材、实验过程、文本资料、师生活动、史实等为根本,分为科学方法、基础技能、基础知识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我们的课程标准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展开教学,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科特征,结合教学目标,挑选出具有德育、情感、美育、认知、社会和实践等方面意义的内容。对于所选择出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和知识层次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凭借,在适应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将其引导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并能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3.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内容能够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中存在、应用和运动,这种环境背景就是“教学情景”。它对教学过程有着控制、导引、定向和调节的作用。课堂教学情景设计就是教师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感氛围或认知情景,以此来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学习动力激活出来、将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起来、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使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与新旧知识之间自主关联起来。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的获取、加深、巩固中,感受满足、愉快、充实的情感体验过程。实验情景、问题情景、事实情景、经验情景是常见的四种教学情景。教师在情景创设时,要对课程目标进行明确,并将学生所具备的经验、知识相联系,新授的知识内容适合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培养等。

4.对活动设计进行探究。教学活动是教学系统运行过程的总称,是进行教学的途径。课程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教学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由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八个要素的一步或几步组成。一般在内容上包括:①事实性知识探究;②理论性知识探究;③策略性知识探究;④STS型知识探究。即从学生所熟悉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出发,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认识教学内容在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5.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以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做为课程评价的中心,将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做为课程评价标准,强调对每个学生进行真实地、综合地、积极地评价。在评价中,要将结果与过程结合起来,将评价的发展、诊断和激励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评价的形式也要多元化,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同时教师也能将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体现评价途径的多样化,既要评价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也要重视评价学生在探究能力、科学情感、科学态度与科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在教学评价设计时,要制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标准,也要制定评价创新能力、实验技能、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发展的标准,将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也让学生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总之,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它更适用于当下的教育形势,更符合广大师生的教与学的需求。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学生做为教学主体、教师做为主导者理念贯穿始终,将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了教学艺术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同时它也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有效组织、实施课程教学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高荣礼.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效课堂的打造[J].教育教学论坛,2015,6(23):154-155.

[2]李芒,孙立会.论大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力[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1).

[3]韩雪松,牟永贵.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4).

[4]解继丽,苗京丽,李志平.基于建构主义的四种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设计[J].昆明学院学报,2012,(02).

[5]李蓉晖,张玉凤.大学生创新指导课在应用型高校中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