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学前儿童的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于当前我国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价值取向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不断促进教育综合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性改革与创新。在这种大环境下,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校外学习机构以及社会团体都开始积极开展关于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方面的活动。基于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形式发展迅猛,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呈现出特长花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多数的学前教育组织机构在组织学前儿童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将其往往只是作为一种兴趣课程安排在日常课程以外的时间段内。并通过开设兴趣班,吸收学生进行学习。尚未能认清舞蹈教育本身的重要意义。而且,这又造成了兴趣班收费的教育方式,使得原本的舞蹈教育掺杂了杂质,使教育变了“味道”。
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的舞蹈教育过程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会针对那些具有舞蹈特长的学期儿童进行教育培养,忽略了整体,使得舞蹈教育公平性丧失,造成学前儿童接受舞蹈教育的范围缩小,并逐步成为了一种特长化的教育方式。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于我国舞蹈教育之间相互违背的。
(二)基于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呈现出技巧化现状
我国不少的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呈现出技巧化教育形式加强的特点,不少相关的舞蹈教育机构在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并不关注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片面的追求和迎合学生家长的期望,将舞蹈教育的侧重点放在了学前儿童的舞蹈技巧训练上。但是,过早的是学前儿童进行技巧培养与学习,实际上是脱离舞蹈教育本身规律性的方法。更加不利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不少的舞蹈教育本身采用相当粗野的方式进行训练,对学前儿童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剥夺了儿童学习舞蹈的快乐,何谈舞蹈艺术。
(三)学前儿童舞蹈教育表现出功利化
经过一些相关的调查可以发现,现在很多的家长送学前儿童去参加舞蹈教育都是因为“总是想让孩子学点什么”或者是“某某的孩子都在学习舞蹈”这样的一些想法,使得家长就非常盲目的送孩子去参加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还有的一部分家长则是希望还是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使得学前儿童去参加舞蹈教育的时候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在相关的舞蹈教育工作中当中,有些人并不能很好的意识到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全面能力以及身心素质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功利思想,比较重视比赛训练而对于那些日常的教学工作去却往往会忽略掉。让学前儿童成为了大人们竞争的牺牲品,违背了学前儿童舞蹈教育的最根本的价值。
二、实现我国学前儿童的舞蹈监狱价值转变的主要措施
(一)将学前儿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舞蹈教育
在进行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过程中,应当将侧重点放在学前儿童本身上面,舞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综合素质提升,通过舞蹈教育本身的特有属性,能够更好的提升学前儿童的身心素质发展,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想要更加实现这一点,需要通过对学前儿童进行人性方面的培养。
1.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应当将儿童本身作为主体。
2.加强对儿童个体培养的重视程度提升,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对他们爱模仿、好动的天性不能一味的抹杀。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这个世界的变化与发展,以及更多他们并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因此,在进行学前儿童舞蹈教育时应当更多的关注学前儿童的本体感受。
(二)坚持公平原则的学前舞蹈教育
在对儿童进行学前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公平教育的方式作为教育的前提,向学前儿童提供舞蹈教育平等的机会,学前儿童学习舞蹈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名舞蹈演员或者舞蹈家。儿童之所以学习舞蹈是为了能够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审美情操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精神和心理都应当是放松的,是回归天性与自然的时候。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应当令儿童感受到快乐。学前儿童有学习舞蹈的全力,无论是什么样的家庭条件与身份,都应当具有相同的机会接受舞蹈教育。除此之外,针对学生各自情况不同,也应当因材施教,使学前儿童在舞蹈教育过程中感受艺术的未来。
(三)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前提是科学、快乐
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具有特殊性,其教育前提是形成健康科学、快乐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只有这样学前儿童才有可能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获得量好的收效。但是,尽管如此,舞蹈教育过程中本身具有的训练的严格性和科学性仍然是一切的前提条件。想要实现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水平提高,必须坚持上述中的两种方法,形成健康、科学、快乐的舞蹈教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的是关于学前儿童教育阶段的舞蹈教育问题。舞蹈教学应当建立在尊重儿童的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其目的和根本是为了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在教育的过程中就应当以尊重每一位学前儿童,保证教育公平。只有这样儿童才有可能在健康快乐的教育环境下学习和成长,更加才能促进学前儿童的舞蹈教育真正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提倡"教育均衡"的今天,和谐教育至关重要,可是,留守儿童的教育已成为农村和谐教育实施的"绊脚石"。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他们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离,将孩子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或他人照管,所以就造成了这一群体的大量出现。
我校地处中国西部的一个贫困山区,也是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要集中地。从我校的留守儿童情况来看,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大致存在着三种结构类型:一是"单亲教育"型;二是"隔代教育"型;三是"寄养教育"型。通过调查,发现这三种新本文由收集整理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放任的,另一种是专制的。"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失去亲情的呵护,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心理问题增大,道德品行出现偏差,行为习惯也存在问题。这类儿童表现出的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性格内向、自卑、孤僻、偏激、懒惰、暴躁、冷漠、自私和不愿意合作等。由此产生的行为问题有:厌学、个人卫生习惯差、经常与别的同学闹矛盾、不完成作业、沉迷游戏、说谎、偷盗等。这些问题最终造成他们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下降,思想品德发生危机,违纪行为增多等。这种种问题的出现,情况着实令人担忧。
俗话说,儿童的教育就是爱与善的传承。那么,我们怎么实施对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才能培养出符合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学生呢?
1.教师要做到爱生如子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情缺失,他们经常有一些想法和心里话却无法和长辈、亲戚们沟通交流,所以,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扮演好慈父爱母的角色。去体贴照顾好这些孩子,并努力改善师生的关系,经常与他们谈心、沟通和交流,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用师爱来填补缺失的父爱和母爱,也使我们能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参谋、顾问和助手,以此增强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动力。
2.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档案
班主任老师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建立包括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监护人情况、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留守儿童的档案,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从而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管理,并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局面。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由于缺少了父母的教育,他们的亲情关系不够健全,从而也影响了他们的人格发展和品德发展。因此他们就容易从别的地方去获取一些成长所需的信息,这个过程中就夹杂了有同伴的不良文化、越轨行为、不健康的东西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通过主题班会、联谊会等,引导学生互助互爱,激励他们向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4.建设良好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和帮扶的重要途径。要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寄宿条件,让更多的留守儿童能到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学习,让他们能够在集体的生活中获得生活的乐趣,感受到家的温暖,他们也才能有好的个性的发展,也才能不断进取,不断提高。
5.建立教师课题研究小组
希望学校能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强化教师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让我们教师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从学习上、生活上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以此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架设一座无形的"心桥"
孩子对父母感情的亲情依赖,是其他任何感情都不能取代的。我们的家长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往往寄给孩子许多钱物,却常年不给孩子一封信或一个电话,这就造成了孩子的情感饥渴。我希望能通过学校牵线搭桥,动员家长能定期通过书信或电话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我确信,这个方式的施行,一定能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7.成立家长学校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Modern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in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usic education on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cultural quality training,music education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sychological pressure regulation, the students good character development, and the students perfect personality. How to do pre-school children's music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modern pre-school music staff face.the research on preschool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explor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in order to obtainmore experience for pre-school music education.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探索
Key words:preschool;children; music education;research;explore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121-01
1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目的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与专业技巧为主,学生家长与教师都在向着培养学生音乐的一技之长努力,忽略了儿童年龄特点以及其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现代音乐教学研究与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应以儿童乐观的性格、完善的人格、发现美与表达美、丰富孩子的认知、形成多方面感知为主要目的开展音乐教学。针对这样的目的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为学生日后的兴趣爱好奠定基础,为学生向着音乐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而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过早定向委培使得学生不能再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迫使学生失去了音乐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学龄前儿童家长与教师必须认识音乐教育的目的,以科学的音乐教育目的为指导,开展音乐教学工作,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2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1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分析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内容是针对其教学目的而进行科学设置的,其包括外显内容与隐性内容两方面。外线内容是唱歌、音乐游戏、乐器演奏、音乐欣赏、韵律活动以及简单的乐理知识。隐性内容是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包括身体、语言、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内容。通过娱乐性教学使学生在节能型外显内容学习的同时,加强与小伙伴的交往与交流、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进行观察、思考与意见的发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在进行音乐教学中,通过团体教学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协作性、纪律性。另外音乐教学过程中身体的活动也能够极大的锻炼儿童肌肉、骨骼、韧带,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对基础乐理、乐器的教学以及乐谱的记忆有效的促进学生右脑的开发,呼应了现代全脑开发教育的实施。通过科学设置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内容,使儿童的语言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对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误区――影响儿童音乐兴趣培养的关键由于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目的的错误使儿童音乐教学过早定向,造成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长们的意识形成的社会导向比较功利,为了孩子能够在音乐领域有所发展,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按照专业音乐人才的培养方式,过早的对孩子进行专业培养。此种方式造成儿童失去了该年龄段所应具有的乐趣,孩子不愿意学,家长就采用棍棒式教育逼迫儿童进行学习,没有兴趣的学习导致孩子学的不好,家长更加严厉的管教,导致恶性循环。单纯的棍棒教育如果可行,那么世界上优秀的音乐家的培养也太过简单了。
2.3 以兴趣培养与娱乐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针对目前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的误区,社会舆论导向以及儿童家长必须认识到学龄前音乐教育的目的,针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开展娱乐式教学,以此达到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学龄前儿童家长以现代音乐教学理念与目的为指导,修正自身音乐教育的观点后,音乐教育才能向着其应有的方向健康发展。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应注重娱乐教学方式的运用,以游戏性教学等方式提高学龄前儿童音乐兴趣,促进音乐教学目的的实现。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要积极借鉴和引入娱乐性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儿童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
3如何开展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
针对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现状与目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运用多种方式达到娱乐式儿童音乐教学的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以音乐美感为基础、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引入“玻璃杯中装入不同体积的水对声音音调的影响”,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探索,促进音乐教学的开展。体验式教学是学龄前儿童娱乐性教学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互动、体验等方式,提高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以动画、音乐的结合,达到儿童视听感觉双重运用,促进儿童音乐教学的开展。在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使儿童跟随着多媒体视屏中可爱的动物造型、人物造型以及富有韵律感、节奏感的音乐进行舞蹈能够有效引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的开展。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儿童家长意愿导向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得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儿童定向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儿童年龄特点,导致儿童在音乐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舆论导向应加强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的正确指引,同时音乐教师也应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娱乐式音乐教学中使儿童掌握其家长所期望的音乐技巧,避免传统棍棒式音乐教学的不断。通过现代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达到儿童乐观的性格、完善的人格、发现美与表达美、丰富孩子的认知、形成多方面感知的培养,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彤彤.现代幼儿音乐教学理念分析[J].婴幼儿教育,2009,4.
[2]刘静娴.学龄前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教学方式[J].中国音乐教育,2008,6.
[3]李丽红.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特点与优势分析[J].幼儿早教资讯,2009,5.
[4]杨佳莹.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理念与价值[N].艺术教育导报,2008-12.
[关键词]ERP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实践教学 教学手段
一、引言
企业资源计划(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是继MRPII理论与技术成熟后,随着企业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新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ERP从90年代兴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随着社会、企业对ERP各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许多高校的相关专业相继将ERP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列入了教学计划。目前ERP已经成为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使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符合,如何做好此课程的教学工作一直是我们的重要研究内容。在此本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ERP课程的课程设计及信息化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ERP课程特点
1.专业培养目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类,它是由原来的科技信息专业、信息学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而成。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综合型、实用性的高级人才。在学习期间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管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方面的实践训练,我们学院要求本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等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
掌握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流程;
掌握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存储、检索、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能力;
具有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意识。
因此,无论从专业的构成还是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要求都能清楚看到本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接信息系统实施方面的实践训练,由此看出整合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必然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ERP课程建设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部分。
2.ERP课程特点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基于ERP定义,我们设置的ERP课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综合性
ERP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管理理论、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知识。因此它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不仅要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ERP课程。这个要求也是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2)实践性
ERP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本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ERP的原理,还要通过具体的ERP平台掌握企业运作的全流程,通过实践而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本课程的难点也在于实践内容的设计,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如何设计实践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ERP课程教学研究内容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及ERP的课程特点,我们对ERP课程的先修课的设计、教材建设、信息化教学手段及实践环节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长期有效的教学研究,这些教学研究内容现已逐步在本专业应用,效果较好。
1.先修课的设计
从ERP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得知,学生在学习ERP课程之前,必须要学习管理及计算机知识,因此我们根据ERP课程要求,修改和完善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图是我们设计的本专业ERP课程学习体系路径图。
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安排,我们为本专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方向的学生在大三的下学期安排了ERP课程。从上图可以看到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生产运作与管理、C++、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管理理论及财务、营销、生产等业务知识,并且具备了计算机知识,这样的知识结构为学生学习ERP课程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学生不需要在本课程中来弥补管理及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欠缺。
2.教材建设
ERP课程在我们学院的开课历史已有四年,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深感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曾经选用过一些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教材具有理论性较强,对ERP的内容介绍的较全面等优点,但也具有重点不突出、内容全而不具体、同时没有实践内容的设计等缺点。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满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学院引入的SAP平台、用友ERP平台,以实际的应用背景为素材,利用我院良好的信息化资源,编写出了真正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ERP教材,这本教材已由东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教材的编写既有理论的讲解,浅显易懂;又有结合具体ERP平台的功能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教材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读性,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实时性、专业性。
3.实践环节的设计
ERP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执行教学大纲中,除了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内容的设计
在课程总体设计时,既强调了理论教学又加大实践教学的设计,通过ERP平台的实际应用,使学生对ERP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概念层次。另外,为了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我们在2005年建立了ERP实验室,引进了用友ERP平台。在授课时,我们提供学生一套模拟的企业业务数据,指导学生在这个虚拟企业里学生模拟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企业供应链、财务、生产运作的全流程进行模拟实践。这样的实践内容的设计提高了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我们学院坐落于大连的软件园区,周边有很多的软件企业,通过与他们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企业进行课程实习,了解ERP系统的实际开发、应用的过程,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006年,我们迎来了更大的机遇,东软公司与著名的ERP解决方案商SAP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这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ERP课程建设。我们正在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量身订造SAP软件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体系,为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大量的国际化、专业化人才。
4.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黑板+粉笔”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受到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传统的课堂,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手段取代了“黑板+粉笔”,将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我们学院很早就开始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我们深知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为了全面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由于我们学生在校期间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因此本课程信息化教学结合了我们学院“笔记本大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院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逐步形成了具有东软教学特色的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1)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资源管理
我们根据课程发展及实际需要,进行了详细的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我们开发了ERP课程网站,我们将课程教学要求、课件等相关资源上传到网站,同时网站还设有网上教师办公室,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在课下进行沟通,很好地促进了教学。经过近两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ERP课程已具备了纸版教材、电子教材、教学指导书、案例库、教学PPT、实践平台、教学网络系统等教学资源。当然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最终将实现多媒体教材、文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及网络环境于一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管理。
(2)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过程管理
我们授课时充分利用学院的良好的网络环境,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广播教学,摆脱了“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合理、适时、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授课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实行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运用了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学方法。如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我们针对教学内容,结合案例,设计一系列课堂讨论题目,并且将讨论题目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资源对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在授课时,鼓励学生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案例讨论教学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束语
ERP作为新兴的学科在不断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的步伐,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尽管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了一些进展,但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将在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培养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福权王晓煜吴迪王琨:企业资源计划(ERP)[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2]李红: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董雄报李军花均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刍议[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8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前列地尔;冠心病心绞痛
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Xuefu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lprostadil Injection
MEI Xiao-quan1,CHEN Chang-qing2,CHEN Xiao-bing1,HE Shan-ying1,HE Yong-liang1,HE Yi-guang1,SUN Xiao-yong3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Anyuan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Ganzhou 342100,Jiangxi,China;
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Xinfe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anzhou 341600,Jiangxi,China;
3.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annan Medical College,Ganzhou 341000Jiangxi,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se the western medicine theory of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preliminary stud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clinical effect and through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Xuefuzhu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Alprostadil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of preliminary evaluation,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the new therapy,new treatment.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of 40 cases and 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Xuefuzhuyu Decoction of 1 doses of/d, 2 times/d,water decoction,200 ml each time,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with alprostadil 100~200 μg,intravenous injection,the 1/d.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isosorbide dinitrate,oral,10 mg/,3/d.Results The index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Xuefu Zhuyu Decoction;Alprostadil;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冠心病心g痛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阻塞、痉挛、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不能正常供血,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以发作性胸部不适或胸痛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治疗冠心病仍然以药物为主,主要包括硝酸酯类、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及钙通道阻滞剂三大类[2]。目前,临床上中药和中成药治疗也有许多治疗方法。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纳入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并且不在排除病例标准外的患者。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7.3±5.32)岁,平均病程(5.28±3.52)年,属轻度心绞痛者29例。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58.8±5.56)岁,平均病程(5.54±3.06)年,属轻度心绞痛者28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1.2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属于心血瘀阻型证型者纳入病例标准: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或结代[3]。
1.2.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
1.2.3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急性心肌梗死、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精神病及其他影响疗效或安全评判者;④对受试药物过敏或依从性差者。
1.3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消心痛,口服,10 mg/次,3次/d,4 w为1个疗程,每周复查1次心电图。②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其具体组成为:当归15 g,生地黄、桃仁、红花、川芎各10 g,柴胡、牛膝各15 g,枳壳、甘草、赤芍各6 g,桔梗8 g。用法:1剂/d,早晚各1次,水煎300 ml,分早晚饭前30 min或饭后2 h温服。同时每天联合应用前列地尔100~200 μg,静滴,4 w为1个疗程,每周复查1次心电图。
1.4观察方法 治疗前先做1次心电图检查并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每日的消耗量,在治疗期间每周复查1次心电图,并做好上述各项指标的记录信息以及硝酸甘油减用情况。在治疗前后都要进行1次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化验。
1.5疗效评定 主要通过治疗前后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改变情况及硝酸甘油减用情况进行系统判断。心绞痛症状疗效标准参照文献[2-3]拟定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疼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6统计方法 数据全部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的比较 两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心电图改变情况的比较 心电图改变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判断方法主要根据心电图与治疗前ST段降低情况、T波情况(看T波有无加深或直立T波变得平坦,平坦T波变倒置)等,两组心电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
2.3两组硝酸甘油减用率的比较 应用两组治疗前后硝酸甘油减用情况对比,从药物减用情况进一步论证心绞痛的改善情况和发作频次,进而判断血府逐瘀汤联合大剂量的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是否有实际的临床价值,见表3。
2.4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OB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出现凝血时间延长,但未出现出血情况,未进行特别处理。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的范畴,多因患者气血失调,痹阻心脉,心络不通则痛而发病[4-5]。临床主要应用活血化瘀,理气化痰,补阳通痹等治法[6]。《素问・痹论篇》中记载为“心痹者,脉不通,其因在瘀,主病在心,治在通,虚者以补为通而邪实者以通为补”。临床表现为痰浊和血瘀所致的症状并见,气滞血流不畅,瘀血内生,瘀阻血脉,而发胸痹心痛[7-8]。本治疗方案中以清代王清任所创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方中以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而养血;生地黄性寒味苦甘,清热凉血、止血养阴;川芎性温味辛,活血理气、祛风止痛;赤芍性微寒味苦辛,消热凉血、活血化瘀;桔梗性微寒味苦辛,引药上行达于胸中(血府);牛膝性平味甘,活血祛瘀、补肾强肾、引血下行、利尿通淋;甘草调和诸药,构成理气活血之剂。本方以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理气而不耗气为特点,达到运气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9]。天然前列腺素类物质-前列地尔是一种广谱内源性药物,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降低血液黏度、降血脂、改善心肌供血和具有有效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等作用;同时前列地尔还具有很强的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的作用,有排钠、利尿、强心、改善冠状循环、保护心肌、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清除非蛋白氮保护肾脏功能、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多重功效。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理论结合、中西药并重,在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超大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静滴,配合中医辩证论治,应用血府逐瘀汤对患者进行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治疗,可更加有效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去胸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临床验证,血府逐瘀汤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更加有效的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提高硝酸甘油减用率及改善心电图情况,本研究还证明了大剂量前列地尔注射液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是安全、有效、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本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柳志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3):36-38.
[2]秦|平,李西峰.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3):143-144.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5):257-258.
[4]李玉峰,闫卫红,肖珉,等.黄芪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临床,2005,12(3):4-7.
[5]李秋芳.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776-2777.
[6]杨安民.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5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45-1046.
[7]张腊林,游运舸.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5):41-42.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等。
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新能源、专业服务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新能源;
3、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4、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5、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广告;
8、娱乐/休闲/体育。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幼教、幼师、早教老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幼教;
2、幼师;
3、早教老师;
4、幼儿园园长;
5、教师;
6、课程顾问;
7、美术老师;
8、幼儿园老师。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管理能力,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编制教学和游戏活动方案,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教学及评价活动成效的技能;
2.具备初步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备理解幼儿、教育幼儿与发展自我的能力;
4.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儿童;
5.掌握从事幼教工作所必需的艺术技能,以及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一)各校专业课程名称不统一。
各高职高专课程设置时其课程名称不统一。以“三学”为例,关于学前儿童心理的课程,就有幼儿心理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三种名称。关于学前儿童保育的课程,有学前卫生学、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学前儿童卫生学等三种名称。课程名称的不统一将导致其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不统一。
(二)课程设置仍以“三学”、“五大领域”为核心。
从上面的表一和表二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专门的师范高等学校还是高职学校,都以“三学”和“五大领域”为其主要课程。“三学”指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五大领域”课程的设置时,有的学校直接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命名,有的进行分解,分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就五大领域课程,还出现了重复设置的现象,比如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既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又有各领域的教学法课程。
(三)艺术技能课仍占据了大量课时。
对于学前教育学生而言,艺术类课程是其工作必备之一。从上表可以看出,一些学校关于艺术技能课的设置偏重。比如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就设置了声乐、钢琴、儿童歌曲弹唱、少儿舞蹈表演、儿童画创作、手工等课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舞蹈、钢琴、弹唱与即兴伴奏、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制作等课程。
(四)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不足。
从上面二表可以看出,各校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课程明显不足。就专门举办师范教育的三所学校而言,也凸显出了该问题。阿坝师专只开设了中外幼儿教育史、四川幼专就开设了幼儿文学、大学语文,川北幼专就开设了幼儿文学。高职院校也一样有此问题,从主干课程可以看出其人文素质课不足甚至缺乏。
(五)专业发展类课程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老师应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而且要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从现有的设置来看,很少有这方面的课程设置。
(六)保育类课程不足。
学前教育是提倡保教结合的教育,而且是以保育为主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应具备保育知识和能力,但从课程设置来看,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保育类的课程或为学前卫生学、或为儿童营养学、或为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仅阿坝师专同时开设了学前卫生学与幼儿营养学,这完全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中对于保育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观念落后。
从四川省的各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校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对学前教育的本质缺乏充分的认知和理解,还停留在培养技能型的教师层面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来的学前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而不是一个只会艺术技能的教师,这样的教师的能力将不能完全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这要求各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应该改变其办学理念,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师。
(二)学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大多数学校都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从事幼儿教育、管理、保育等相关工作。没有具体定位于农村还是城市,就笼统地进行课程设置。
(三)缺乏调查研究,闭门造车。
一些学校由于财力、人力等原因,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未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仅仅通过查阅其他院校的课程设置就参照进行,新升格的学校在初期也不知如何办大专教育,因此就盲目模仿其他大专院校的课程设置,闭门造车现象较为突出。
三、解决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对策
(一)各院校应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基础,各校应该开展大量地调查研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再根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二)各校开展联合研究,统一课程名称。
课程院校设置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确定非常重要。各高职高专院校应该联合开展课程设置专题研讨会,首先规范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的确定可以确定课程内容,这样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平衡课程比例,减少艺术技能课程,加大人文素质课程与保育类课程
从现有课程设置来看,课程设置比例不恰当。因此应该平衡课程设置比例,减少艺术技能课程,加大人文素质课程与保育类课程,通过人文素质课程开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有利于学生进入职业生涯时能很好应对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学生具备充足的保育类知识与能力也是必须的,当工作中遇到紧急事件时学生能沉着应对。
(四)开设环境创设课程。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 学前教育 价值迷失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125-03
一 问题的提出
赣南采茶戏于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江西赣州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的戏剧,它以居民日常生活为表现主题,以客家方言为基础,反映当地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是历代艺人通过对劳动过程、生活动作和动物形态的模仿、提炼、加工、美化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鲜明的艺术个性、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神奇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与其他古典艺术一样,赣南采茶戏受城市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如今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其观众越来越少,剧团越来越不景气,创作人员、演员甚至观众的大量流失,使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处境令人担忧。
2008年3月教育部的京剧进课堂试验活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热议。随着“京剧进课堂”的展开,地方戏进课堂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顺应这个潮流,研究者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地方特色赣南采茶戏是否也能进课堂?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能否实施,是否可行?现在幼儿园进行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采茶戏内容比较适合幼儿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哪些方法和策略是积极有效的?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对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
二 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旨在了解赣南采茶戏在幼儿园的应用现状,分析当前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症结所在,为后期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奠定基础。
1.问卷设计
通过文献检索对赣南采茶戏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情况的探讨和分析,厘清本次调查项目;课题组成员深入各类型各层次幼儿园进行访谈,观摩了幼儿园的赣南采茶戏的活动,对涉及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印证和筛选,编制了针对幼儿家长的调查问卷和针对幼儿教师的调查问卷。家长问卷侧重于了解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支持情况,教师问卷侧重了解幼儿教师关于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的教育观念及其实践情况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组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赣南地区10所曾经实施过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幼儿园作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和访谈的对象。调查范围涉及赣州市章贡区、开发区、安远、石城、宁都、兴国、会昌、广昌。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其中家长问卷98份,教师问卷8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4%。课题组还与3所幼儿园园长、部分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座谈。
三 调查的结果
1.家长问卷方面
第一,家长对赣南采茶戏活动的了解和参与情况。
――――――――――――――――――――――――
* 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南采茶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编号:YG2013191Z)、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土文化走进幼儿生活的实践研究――以赣南采茶戏为例”的阶段性成果之一(编号:14YB175)
研究者通过对幼儿家长关于赣南采茶戏教育观念的调查发现,幼儿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的经历较少,他们对赣南采茶戏的认识仍停留在浅层次,只有浅显的模糊意识。其中有58.2%的家长表示自己从未唱过(或演过)赣南采茶戏,只有4.1%的家长表示自己参与过演出活动;38.8%的家长表示偶尔带孩子看看赣南采茶戏,从未带孩子看过赣南采茶戏的家长高达54.1%,只有1%的家长一般有演出就会带孩子去看。
虽然有69.4%的家长认为赣南采茶戏有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对赣南采茶戏意义的认可并不能说明幼儿家长对赣南采茶戏有真正的认识与理解。他们带幼儿看戏剧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有利于孩子学习。43.9%的家长带孩子看赣南采茶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多掌握知识,开阔眼界。
由此可见,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意义更多是属于一种直觉式的理解,并未深入到采茶戏与人生、与生活的关系等更深层次的理解上。
第二,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支持情况。从整体来看,家长对在幼儿园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支持态度方面。40.8%的家长对在幼儿园开展赣南采茶戏的活动十分支持,24.5%的家长认为有比没有好,24.5%的家长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好。
但大多数家长的这种支持不是在关注、了解戏剧教育基础上的支持,不是从幼儿需要的角度来支持,而是一种表面上的、态度上的支持,是一种盲目的支持,不能从实际给予学前儿童戏剧教育以足够的家庭教育支撑。如58.2%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戏剧教育方式应该是让孩子多排练、演戏。
2.教师问卷方面
第一,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情况。研究者通过对幼儿教师关于赣南采茶戏的教育观念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了解和参与经历相对家长来说要好些,除有26.4%的教师表示自己从未唱过(或演过)赣南采茶戏,其余都或多或少接触过赣南采茶戏。有10.4%的教师非常喜欢赣南采茶戏,35.6%的教师喜欢赣南采茶戏,50.6%的教师选择一般,只有3.4%的教师说不喜欢赣南采茶戏。
第二,教师对赣南采茶戏的实践情况(可多选)。67.8%的教师是因为幼儿园的要求才在幼儿园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55.2%的教师想搞特色活动才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只有25.3%的教师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73.6%的教师在幼儿园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来源于教师自身的艺术技能有限,63.2%的教师认为主要困难来自于孩子根本不感兴趣。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赣南采茶戏的培训,幼儿园老师在尚未入职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赣南采茶戏的机会。在他们的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阶段接触赣南采茶戏的机会也不多。现在所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多是现学现卖,从外面学习了一个赣南采茶戏的舞蹈,然后就按部就班地教给孩子动作。教师在进行活动时没能结合孩子的生活,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策略运用不当,许多孩子因为有些方言话语听不懂或者不会说,导致对其不感兴趣。
四 分析与结论
1.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自身价值的迷失
赣南采茶戏活动的价值是多维的,包括个体的、社会的、文化的,但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塑造人的价值才是教育的主体价值。而当前的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却将其价值落脚点放在学前儿童之外,甚至是教育之外。
学前儿童的赣南采茶戏经验只是通过成人口述或者示范而获得。孩子领悟不了其中的内在意义,孩子的演唱、孩子的肢体表达离开了心理的作用,离开了头脑的思考,也只是动作的表演,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目标取向不当,最终导致其自身价值的失落。
2.功利化的赣南采茶戏活动破坏了学前儿童享受赣南采茶戏的乐趣
在幼儿园里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原因多数是某课题立项,幼儿园要求的建立园本特色、为了节庆演出等,而这些最后都需要成果的展示。急功近利的人们等不及孩子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自己去感受、思考、创作与表达,他们并不关心活动的过程,他们需要看到的是成果。
但对学前教育来说,最重要的是学前儿童人格的养成与心智的发展,而这却恰恰是一个循序渐进、缓慢渐行的过程。赣南采茶戏活动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不应仅仅是提供展示的机会,更是提供思考、沟通、合作、表达的空间。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舞台化、功利化严重破坏了学前儿童享受赣南采茶戏的乐趣。
3.成人化的赣南采茶戏活动压抑了学前儿童的创造性
虽然幼教界一直呼吁幼儿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的观察者、支持者、协作者、引导者等等,儿童则是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等,但教师、家长,甚至包括一些研究者都在质疑这么小的孩子他会吗?于是,从对幼儿的怀疑与不肯定开始,教师包办了赣南采茶戏活动中的一切内容,从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到怎么说、怎么演、什么表情应该是怎么样的等等,成人都一一设定好了,孩子只需要按照成人事先规定好的方式去做、去演就行。成人凭借自身的优势统治着孩子,压抑着学前儿童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的创造性。而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方面的有利条件与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这种统治直接导致儿童作为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游戏者的天性在赣南采茶戏活动中无法施展与体现。
4.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实施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技能
幼儿园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实施者多数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赣南采茶戏的培训,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与技能,他们所进行赣南采茶戏活动多是从外面临时学习一个赣南采茶戏的舞蹈,现学现卖,按部就班地教给孩子。教师在进行活动时没能结合孩子的生活,以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策略运用不当。这种脱离游戏、脱离儿童生活的赣南采茶戏活动无法有效地激发儿童的积极性,最后就变得越来越没有趣味性了。
5.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缺乏家长的强有力支持
家长作为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重要一端,对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家长对赣南采茶戏的认识与参与经历都会影响学前儿童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发展。然而,就目前来看,家长自身的赣南采茶戏的艺术素养有限,了解和参与的经历较少,对学前儿童的赣南采茶戏活动仍持不明朗的态度。即使是那些支持开展赣南采茶戏活动的家长,他们也并不是从幼儿的需要出发的,他们只是觉得有比没有好,而且还要保证不能影响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他们的支持也只是表面上的、态度上的支持,不能从实际给予足够的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现代教学媒体; 学前教育活动;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李兰芳(1965―),女,山西临汾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课程和儿童心理与发展研究。E-mail:。
一、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
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分析
现代教学媒体是运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向学习者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有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由于学前教育专业性质的特殊性,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显示出其特殊的价值。
(一)现代教学媒体对学前教育活动中常规教学媒体的补充与延伸价值
相对于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向学前儿童传递简单的语言文字,呈现静止的图像,还能展示活动影像,能准确、直观地表现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活动的质量与效率,是一种非常适合学前教育活动的教学媒体。如,录音机、CD机操作灵活方便,在领域活动中能良好地为学前儿童传递听觉信息,是教师口语使用中的有效补充;电影、电视等视听教学媒体能根据学前教育活动的实际要求,变节奏地呈现和传递领域教育的动态信息,帮助学前儿童直观地把握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结果;多媒体课件则能够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感官参与信息的接受,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具有更为强大的表现力和表达力。[1]
(二)现代教学媒体对学前儿童个体发展的激发与促进价值
现代教学媒体作为优质的教育媒介工具,具有可重复性特征,它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要求即时呈现或延时重现教育活动内容,能自由灵活地单独完成活动主题下的各级层次目标;也可以在不受时间、地点和进度限制的情况下,根据教学活动环节的需要反复使用,直至活动目标的最终实现。同时,现代教学媒体的互动性特征对学前儿童而言有着巨大的价值,它能不失时机地激发学前儿童的探索动机,唤起他们的再造想象,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扩展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活动。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介入,学前教育活动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得以拓展;由于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方式符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使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对教师的直接依赖关系减弱,从而引起师幼关系在职能上的变化,这对于学前儿童个体发展而言,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
二、现代教学媒体在当前学前
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类型分析
由于媒体信息感知接受通道的功用差异,学前教育活动中对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有所侧重。
(一)视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普及最早、但开始逐渐淡出的现代教学媒体
视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双方以视觉分析器为信息接受通道的教学媒体。由于视觉教学媒体结构简单,画面鲜艳真实,价格相对便宜,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最早、操作极为成熟的现代教学媒体。
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能够灵活地根据实际需要掌握和操作视觉教学媒体。例如,幻灯设备的投放与使用,能使教师有效地控制活动节奏;教师可利用书写投影仪进行活动过程中的板书、版绘等示范性教学,同时,还可将示范、演示过程放大,有利于学前儿童清晰完整地感知和领会信息;实物投影仪能够将实物教学媒体适当放大后呈现给每位学前儿童,具有强大的视觉信息传递功能,弥补了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实物媒体小而少的不足。
但是,视觉教学媒体缺乏一定的集成性,随着现代教学媒体种类及功能的扩展,学前教育活动中相继增加了各种新型的现代教学媒体,而对视觉教学媒体设备的更新又明显不足,使视觉教学媒体的使用率有所下降,呈现出逐渐淡出的趋势。
(二)听觉教学媒体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使用率最高、不可替代的现代教学媒体
听觉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双方以听觉分析器为信息接收通道的现代教学媒体,它是以电声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教学媒体。
由于听觉教学媒体具有操作方便、传递速度快、价格低廉的特点,成为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率最高的现代教学媒体。例如,听觉教学媒体的素材收集相对容易,教师可根据需要自行制作、复制和编辑,也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反复使用录音带,还可让学前儿童自主操作放音、暂停、重听和现场录音,便于教育活动过程的及时反馈与调整;CD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无抖晃和失真度小的特点,更是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得以广泛使用。
就幼儿园各大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而言,尤其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多以师幼双方的听觉通道接受信息,使听觉教学媒体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不可替代的现代教学媒体。
(三)视听教学媒体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现代教学媒体
视听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通过视听两种分析器结合的方式向学前儿童传递信息的教学媒体,它是以声、电、光等信号传递教育信息的现代教学媒体。目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有电影、电视、视频等视听教学媒体。
视听教学媒体可以真实鲜活地呈现各种事物的特征或活动规律,表现力极强。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它可以将特定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学前儿童有身临其境之感,极为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例如,电影的视听效果能有效地呈现事物的存在状态及其变化过程,还可以将微观的事物宏观化或将宏观的事物微观化,也可以完整地再现过去,对学前儿童有极大的情绪感染力和行为影响力。
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上分析,视觉和听觉是学前儿童占主导地位的两种感觉。视听教学媒体能通过学前儿童的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同时传递教育信息,使学前儿童的主导分析器的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成为学前教育活动中传递、补充教育信息的得力媒体。
(四)交互教学媒体是今后学前教育活动中推广价值极高的现代教学媒体
交互教学媒体是学前教育活动中通过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工具向学前儿童传递各类教育信息的教学媒体,它是利用计算机将图像、声音、文字等信息综合起来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现代教学媒体。
当前,多媒体课件是学前教育活动中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活动辅助工具。教师根据活动要求,把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加以集成,使它们融为一体并赋予交互特性,便成为多媒体课件。
交互教学媒体集听觉、视觉、视听为一体,信息存储量大,且具有自动运行的功能优势。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是一种非常适宜于对学前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教学媒体。目前,市场上出现大量的CAI教学软件,它能良好地模拟学前教育活动环节,能较好地调动学前儿童的活动积极性,深受教师和学前儿童的喜爱。但对于教师个体而言,通常使用最多的是利用Powerpoint等工具自制课件。
三、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
活动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媒体主要有以实物玩教具为代表的传统教学媒体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两大类教学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及传递方式不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协调、统一的关系。由于教师媒体观的不同和运用技能上的水平差异,从而出现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问题之一:用现代教学媒体盲目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试图用现代教学媒体替代传统教学媒体,期待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优势独立实现教育活动目标。这是一个很值得商榷和讨论的问题。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前运算阶段的学前儿童具有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特点,他们能够在头脑中重现事物的静态状态,即表象,但却不能对表征出来的事物进行操作和转换,也就是说,他们不能从事物变化后的终止状态进行反向推理,以使表征过程回到事物的初始状态。于是,实物操作活动便成为帮助学前儿童进行初级运算的有效途径,进而也就成为学前儿童的重要需求。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就要求学前教育活动应为儿童投放充分的实物玩教具供其摆弄、操作,进而引导他们的表征过程。
尽管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特性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相容性较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够包容学前儿童的所有年龄特征。对此,传统教学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则有所限制。而且,即使学前儿童使用了现代教学媒体,也只是对现代教学媒体这一“实物替代物”的操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物操作。因此,盲目地用现代教学媒体代替传统教学媒体的做法显然是不明智的。
问题之二:用“人―机”互动模式冲淡“人―人”互动模式
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上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过于推崇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价值而使得师幼间的“人―人”互动模式被“人―机”互动模式冲淡。当前,一些教师在不考虑学前教育活动内容特点的情况下,牵强地使用现代教学媒体,这就从根本上偏离了教学媒体使用的初衷。
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南国农教授指出:“教育信息化建设应以‘人’为本,不是以‘机’为本,它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数字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2]这一思想的启示是,并不是所有的学前教育活动内容均适合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更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必须使用现代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媒体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事实上,在现代教学媒体“人―机”互动模式下,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媒体信息是否顺利地被学前儿童接收到,学前儿童注意的是媒体所呈现的信息内容,其中的中介是媒体本身;而作为活动主体的、有着丰富情感体验的教师和学前儿童却在无形中游离于活动情景之外,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前儿童同伴间的交往减少,师幼互动不够,形成活动中的情感缺失状态。这是严重违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失当行为。
有学者指出:“即使再先进、功能再全面的媒体和人相比也是处于从属地位,由人创造,受人控制操纵。它虽然能够代替教师的一部分作用,甚至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但这种能动性只是相对的,它是不能完全脱离人而独立工作的。”[3]因此,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的“人―机”互动模式如果不能与传统教学媒体的“人―人”互动模式相结合,就可能成为导致师幼关系日渐疏离的重要原因。
问题之三: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
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学媒体应用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是,试图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
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是,多媒体呈现给人的信息无论多么形象生动,其性质仍属于间接经验,而亲身探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经验的获得。当前,市场上的CAI教学软件,逼真地模拟出学前教育活动环节,有些教师也在自制课件中,将有关儿童的探索活动用视频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这种看似直观生动的媒体投放,恰恰是省去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学前儿童的亲身实践。
分析学前教育课程不难发现,各领域中的活动是需要学前儿童通过亲身探索以获得直接经验的,这是符合学前儿童学习特点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在科学领域的活动中。因此,决不能用现代教学媒体代替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另外,就学前教育课程性质而言,预成式课程被视为一种影响学前儿童主体性发挥的障碍,提倡生成式课程;而从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呈现以及目标实现来看,它更适用于预成式课程。所以,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呈现过程代替学前儿童的亲身探索活动,对于推行先进的学前教育课程理念是不利的。
问题之四:用花样繁多的媒体形式体现所谓的教育直观性原则
当前,学前教育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违背现代教学媒体使用原则的现象,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试图用多种形式追求所谓的教育直观性原则。
学前教育活动的直观性原则是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特征相适应的重要原则,应当包括实物直观和语言直观,而现代教学媒体并不能充分体现它的内涵。在现实的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往往采用花样繁多却华而不实的多媒体课件,似乎这样才能体现教育的直观性。例如,使课件不时地发出各种声响,产生动画效果,而这些声音和动画又往往与当下的活动内容和环节关系不大,却使学前儿童看得眼花缭乱,听得思路混乱,不但不能起到调动注意力的作用,反而极易使学前儿童出现注意的分散,从而干扰活动过程的有序进行和活动目标的顺利达成。
一项关于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发现,“相同内容下,白色背景更容易被人接受,在制作PPT 时,浅色的背景下可以更容易让学习者掌握内容。阅读相同文章时,蓝色背景比白色背景所消耗的时间长,白色背景不容易引起疲劳感。”[4]这一实验结果对现阶段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有力的警示。它提示教育者,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必须考虑界面的简洁、自然,避免繁杂凌乱,也就是说,媒体形式的多样化并不是体现教育直观性原则的明智的教学行为。
四、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
活动中的应用要领分析
学前教育活动中没有全能的教学媒体,所有的教学媒体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都只对某种特定的教学活动有效。现代教学媒体无论多么先进,都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特点,而它在学前教育活动中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它与整体教育活动的匹配程度。应当承认,现代教学媒体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广泛应用,优化了教育活动设计,提高了教育活动效率。但是,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具有最大价值、经验一致、抽象层次、重复使用和教学实用等原则,[5]教育者应当在此基础上,遵循和把握现代教学媒体相应的应用要领。
(一)教学媒体设计得当
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设计应具有充实的内容和优美的形式,应当是活动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有机结合;如果二者相互冲突,应以活动内容为重,决不能因表现形式而冲淡活动内容,这样才能良好地体现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达到激发学前儿童兴趣、启迪学前儿童思考、改善活动环境的目的。
以多媒体课件为例。那些界面华丽、画面复杂、内容多变的课件,看似充分展现了现代教学媒体的特色,但这种形式上华而不实的设计却可能使学前儿童关注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影响了他们对活动内容的注意和反应;而且由于操作环节繁多,教师在操作课件的过程中动作过多,活动过程的流畅性大受影响。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讲求取材合理,用材得当。不能随意将一些与活动有些许关联的精美图片或视频资料不加任何选择和剪辑地生硬拼接在课件里,牵强附会地表现活动主题,这样可能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更不能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是很不可取的做法。应当以充分发挥学前儿童潜能、强化活动效果、提高活动质量为目的设计课件。
(二)教学媒体功能互补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感官参与的认知活动是卓有成效的活动。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恰当采用不同的媒体组合调动学前儿童的多种感官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探索、发现的客观条件。对同一个活动内容,可以运用多种媒体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形式传递信息,这样所呈现的信息量要比只用一种媒体来得多,有利于学前儿童加深认识。
在设计媒体组合时,既要考虑各种媒体在活动中所能发挥的各自作用,又要考虑组合后媒体的整体效果,同时,还应兼顾媒体运用的可操作性,那种组合适当,但不利于教师实际操纵的组合教学媒体宁可暂时放弃,或在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操作程序后,方可向教学活动投放。
媒体互补要领的另一层含义是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间的功能互补,永远不能在放弃传统教学媒体的情况下单独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因为传统教学媒体具有的情感互动功能和探索发现功能是现代教学媒体所不及的。现代教学媒体应当逐渐发展成为完善的教学过程的一部分。[6]
(三)教学媒体准备充分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中软件的准备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活动设计的整体要求做好活动前的媒体准备工作。应细心地绘制幻灯片和录制录音带,科学合理地剪辑编排视频资料,精心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教师还应在硬件的使用技能上下功夫。应对教育活动环节所使用的不同媒体清楚明了,使自己的操作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程度。所以,教育活动前的练习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活动进行中熟练准确、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媒体。
(四)教学媒体运用适度
教师应明确一个基本思想,那就是在一个教育活动中,并非运用的现代教学媒体越多越好,是否运用,如何运用,什么时候运用,都要根据活动需要来确定。教学媒体要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为更好地体现教学重点、难点服务,决不可用它完全代替其他的活动形式,更不能因讲究形式而滥用现代教学媒体。
如前所述,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的弊端之一,是有可能因为媒体的频繁使用而弱化学前儿童与教师之间、学前儿童同伴之间的情感传递,学前儿童缺乏积极的情感接纳,这对他们的活动极为不利。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运用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不可盲目使用,不必要在任何教学活动中都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教育活动过于形式化,缺少人际的直接互动,显得活动过程呆板单调,索然无味,缺乏情趣。
总之,教师应在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优化教学活动效果上下功夫,不可弃本逐末,丧失原则。
根据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要领,析出相应的评价项目(见表1学前教育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应用评价表)。教师可对照评价项目对自己或同行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媒体使用行为作出一般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兰芳.幼儿教师教育技能综合训练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23.
[2]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3] 陈叶红.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关系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26~27.
[4] 安璐,李子运.教学PPT 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