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艺术教育的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教育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教育的现状

第1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美术教育;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57-01

校外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艺术教育又是校外教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校外艺术教育工作者,深知校外教育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同于校内老师,每周与孩子接触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但是我们也同样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对孩子同样本着一份负责的态度,坚守在教育的岗位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挖掘孩子的潜力。下面从我作为一名校外艺术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谈谈对校外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的认识。

一、校外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校外教育是在各级校外教育机构或社会团体领导和组织的,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的,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爱好需求的素质教育活动,是通过传递人类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把其转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并按一定社会要求造就社会成员,促使其社会化,进而又促进其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实践活动的行为,校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校外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它教育对象参与的自主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优良品德的形成。例如:在舞蹈班学习中,通过对民族舞蹈的学习,青少年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服装和不同的乐器,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而激发他们民族自豪感,在声乐的教学中,通过革命歌曲和传统歌曲的教学,能使学生自然的接受爱国主义和历史情感的教育。在跆拳道班学习中,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懂得许多礼仪常识,并能学习到克己忍让,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吃苦的精神。

二、校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现状

素质教育的迅猛崛起与应试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立。素质教育既是人类教育改革的自身需要,也是人们对21世纪人才的培养,提高民族整体素质的迫切愿望。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加强才能有效地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进程。而校外艺术教育正担负起这一重任,做好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和学校教育无缝连接,充分发挥校外素质教育的“阵地”作用,是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终极目标。

三、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的影响

东方佳音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现在的发展方向是以美术、舞蹈、音乐为主以文化课为辅的办学理念,在其短短一个学期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学员数量急剧上升,而文化课学员的招生却相应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与人们对艺术教育认识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分不开的。作为一名东方佳音美术教育者,对美术教育给学生的影响体会很深。

校外美术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改变座位,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与学习,在一起讨论、评价而且不受学校教育那样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

四、提高认识、明确校外艺术教育的功能定位,促进校外艺术教育良好发展

校外艺术教育要以“活动”为主要载体而形成独特的教育模式。校外艺术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让校外艺术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工作思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艺术天才,我们的任务不在于传授多少艺术技艺,而是着重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今后一生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稳定素质和能力。

五、注重品牌形象,抢占艺术教育制高点

品牌是生存发展之本,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创造条件扶持特色科目和名教师,以良好品牌在市场中确定良好形象,以良好的品牌在家长中树立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品牌在孩子们中建立巨大吸引力,即以品牌为龙头,带动校外艺术教育发展,抢占全市艺术教育制高点。

总之,校外艺术教育其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已责无旁贷的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艺术教育机构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并越发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我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校外艺术教育工作会更加出色,定能将素质教育推向更高的阶段。

第2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艺术其本身永远与真、善、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才能通过艺术来让人们理解我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美”?本文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视角来分析探讨公共艺术教育的隐性价值,希望从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推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弘扬真、善、美。

 

一、课题背景及重要性

 

公共艺术教育与我们所谓的艺术专业教育完全是两个概念。丰子恺指出,“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全般的教养,即美的教育,情的教育,应该与道德教育一样,在各科中用各种手段时时处处施行之。”

 

人有一种情感、一种想象,能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达和交流,这种丰富性是一般动物不能企及的,艺术重要的就是要通过早先的教育把这些东西发掘出来,这种人更富有创造力,他的人生比没有受过良好艺术教育的人生更为丰富,这才是艺术教育的根本。

 

二、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研究分析

 

1.政策指导

 

多年来,我国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从“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到“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从“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到“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等,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科学化与制度化方面做出了很多明确、具体的指导。

 

2.课程设置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主要从目标、内容、形式、教师素质、课程课时这几个维度去考虑。艺术课程的目标重点在于其公共性,其课程与专业的艺术类专业学科设置是完全不同的。现阶段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内容太专注于艺术本身,不能够体现其目标是为了促进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生的综合创新,增强各知识学科间的联系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它区别于艺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与形式,突出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在创新多样性的艺术文化情境中的文化含量。另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传播者和艺术文化的育人者。首先,他们不是专业艺术工作者。专业艺术工作者主要体现在对于艺术或某以专业领域的专注和创造上,而公共艺术教师则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即艺术文化育人的再创造上,更体现在将艺术教给学生时所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上。

 

三、当前国内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缺失

 

观念之忧——在实用主义盛行的当下,一些学校负责人轻视公共艺术教育,导致诸如机构不健全、课程落实不到位、师资力量缺乏等问题。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本来起步已经算晚,理论研究部分也比较滞后,离我们提倡的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还有距离。再加上功利主义使得公共艺术教育边缘化,这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这是功利主义的观念问题。

 

师资之痛——教育部规定,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0.15%-0.2%。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开设的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参差不齐,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缺乏专职教师,这里是指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老师多由美术系、音乐系等院系的专业教师讲授。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当然需要有固定的教研科室和固定的教师团队。

 

渠道之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已经规定,“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应开足开齐公共艺术课程。其他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2到3年的努力尽快予以开设。”

 

课程开设是一方面,但是公共艺术教育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学生到博物馆去、到画廊去、到音乐会的现场去等等,都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这些渠道建立还需时日。

 

四、总结

 

本文从研究探讨当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出发,强调艺术素养是当代高等教育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重视高校通识艺术教育势在必行。根据文章中对现有公共艺术教育体系的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并给出建议:各级各类高校都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其实效;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应该成为改革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加强与艺术家、社会艺术团体和机构的紧密联系;各高校可以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特色校园艺术活动。

 

最后,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建议的改革改善,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能力。

第3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一、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1.特长教育

 

特长教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根据受教育者年龄特征和自身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特殊能力的教育。幼儿园艺术特长教育具体指的是:音乐艺术方面,体育运动方面,语言方面等。在学前阶段,对儿童的教育更加注重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做准备。

 

2.特长学习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1)特长教育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首先,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有重要地位,3-6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大小声音等来认识世界的,而不是依靠语言交往所获得的知识来认识世界的。在特长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身实践,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掌握所学知识,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其次,促进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现代科学的进步已逐步使人们认识到:想象、联想能力是思维活跃的创造性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2)特长教育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学龄前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例如英语的学习上,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阶段。正常儿童四岁时便能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而且也能学会其他民族的语言。如果想将来英语说得像国语一样好的话,尽早学比较好,随着年龄增大,过了5岁,母语习惯已形成,发音机制逐渐稳定并限于母语,再学外语就有语音干扰,会困难很多,因而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孩子最好从小学点外语,1-2岁就开始亲近英语,3岁以后跟着老师正规学习比较好。

 

二、幼儿园特色教育建设的现状

 

目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国幼儿园特色教育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幼儿园无法确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课程;部分幼儿园特色教育只停留在理论上,没有贯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较低,且其很少参与到特色课程建设中来;部分幼儿园特色教育建设的程度较低,不仅缺乏科学、民主的管理,而且对课程资源整合与利用的程度也较低,等等。

 

特色教育的建设对于幼儿园而言极其重要,因此,幼儿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加强本园的特色教育。

 

三、加强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措施

 

1.创新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要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点,挖掘好的题材,在艺术教育中尽量选择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例如美术教育中,可以围绕幼儿喜爱的小动物、植物、玩具等确定绘画内容,以及纸工、泥工的制作内容。这些幼儿较为熟悉的题材,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在其认知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感受美、发现美,丰富其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收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效果。也正因如此,应坚决避免艺术教学内容未能有效结合幼儿认知实际高年段化甚至成人化的倾向。同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要能为幼儿思考、探索、创新提供广阔空间,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时代特点不断更新和拓展幼儿艺术教育教学内容,同时锻炼幼儿欣赏、表现、创造三个方面的能力,唤起他们对美的注意、向往和追求,并能初步表现美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由创造。

 

2.创新幼儿园艺术教育模式

 

教学组织要新颖,有助于激发幼儿艺术创造潜能和欲望,引导他们以个性方式自主创新、自由表达。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将绘画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再如,可以跨领域结合,将绘画与音乐、故事、诗歌等结合起来,全方位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引导其联想,帮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

 

3.加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教育

 

艺术来源于生活,幼儿园艺术教育也是如此,都是对生活的反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艺术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重要途径。首先,老师可以通过营造相应的意境来让孩子感受这种审美氛围,比如在早晨孩子上学和下午孩子放学的时候可以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从而在课间就可以实现幼儿园艺术教育。其次,幼儿园应该开展各种艺术活动,为孩子们训练搭建平台,比如幼儿园可以经常组织儿童节、元旦等其它节日的艺术表演,这样就可以调动孩子参与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老师可以组织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艺术的美,因为游戏总是需要一定的道具,而道具是由孩子动手绘画、制作的,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也就是学习绘画艺术的过程。

 

4.建立平等宽松的师幼关系,给幼儿提供艺术创造的自由空间

 

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支持、鼓励,尊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地位,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自由活动中,教师是支持者、引导者,是幼儿的伙伴。给娇弱的孩子以拥抱和亲吻,给活泼开朗的孩子以鼓励与帮助,对胆小局促的孩子则装作不注意,给他(她)留下无拘无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她)感到快乐自由。教师要学会营造宽松的活动气氛,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画自己想画的,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不要过分强调写实和表现技巧,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作品,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好的作品往往来自想象和灵感。例如幼儿把树上的苹果画得较大,五颜六色,看起来既不成比例,也不逼真,这是学前儿童的特点,他们关注的是成熟的果实,而不注重整体,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教师应首先肯定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表现的愿望,尽量启发幼儿表达自己作品的构思并耐心倾听,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和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萌发幼儿自由创作的愿望。

 

总之,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特色板块,为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第4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从艺术教育价值观谈起,剖析了社会环境中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原因,列举了相关的成功经验;进而联系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艺术教研室(简称我校,下文同)的艺术教育状况,探讨了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经验,并指出了尚待努力的方面。

一、外部环境中的艺术教育观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认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以《音乐·艺术·人生》为题的讲座,先后在全国的高校开设近40余场,聆听讲座的师生遍及几百所高校,约10万人。他在讲座中列举了李四光、钱学森、杨振宁、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丰富生动的事例,说明音乐对于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创新思维,提高修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李岚清提倡青年要培养欣赏经典音乐的能力。他说好的音乐不但给人带来欢快愉悦,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还能激励人们去追求自身的高尚,培养广阔的胸襟。2000年李岚清访问爱尔兰,在参观他们的理工大学时,李岚清发现大学有一个专门的音乐中心,主要任务就是在大学里传播音乐,形成音乐氛围,因为良好的音乐修养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由此,笔者想到美国哈佛大学的教育方式,哈佛的教育者反对“死读书,苦读书”,强调“全面发展”。 1993年起哈佛大学开始了一年一度,规模巨大的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上演200多场的文艺节目——有音乐类的合唱、通俗音乐、摇滚乐、民族音乐、鼓乐等;还有舞蹈类的芭蕾、伦巴、爵士舞、现代舞以及戏剧等。演员全都是哈佛大学的师生。除此之外,还有雕塑、陶瓷、图片、文学作品展示。这些形成了哈佛大学特有的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哈佛强调的是艺术在生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目的是通过师生的亲身感受,从而激发师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审美趣味、品位。

二、我校的艺术教育现状

笔者感到,作为国家的重点中专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近几年我校的艺术教育在领导的重视下,确有起色。比如,2002级西藏舞蹈班的成功充分证明,我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学艺活动的开展,各类艺术团队的建立以及在市区镇频频获奖,使我们在培养人才的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我校顺利获得“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称号,也获得了市级、国家级重大奖项。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以及对艺术美的感受过程中,我们做了许多的探索和努力。我们深知,学生只有切身体验与参与,才能更进一步地了解艺术,才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与此同时,我们也深知,艺术教育的价值决不仅仅是要建立几个艺术团队和获得几个奖项的问题,而是要通过艺术教育这一特殊教育手段,让每一位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完善。

现在的中专生不是不喜欢美的东西,而是不懂、不会。2005年下半年,我校成立了打击乐队。从这支鼓乐队的成长过程看,我们的学生是好样的,他们细心揣摩,反复锤炼,从看不懂乐谱逐步演变为乐在其中地演绎乐谱。在艺术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尤其是情绪记忆力、形象记忆力和动作记忆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这些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艺术活动不是简单的音符,节奏型的连结。比如在练习鼓乐《滚核桃》时,学生除了学会协作、配合外,还深入了解了相关人文方面的知识。这样在演奏时,学生内心就有了丰富的想象:秋收时的黄土高原上,农民喜摘新鲜核桃,将它置于瓦房顶晾晒,随着演奏的变化,核桃干熟之后,风吹自落。学生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不仅给自己也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听着情趣盎然,饶有风味的演奏,笔者坚信,这些能力的培养让参加演奏的同学终身受益。

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人人平等,这是我校艺术教育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为此,我们做了如下的努力:首先我们艺术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要用自己的教学成果来证明艺术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赢得领导的支持和广大教职工的认同。

其次,联合工会以及教工团支部,举办各类艺术活动提高教职工的艺术品位和审美层次。教务部门为积极参加学艺活动和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同学加学分,并给予特殊的奖励。如今年五月校艺术节期间,全校师生同跳一支《校园华尔兹》集体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更亲密了。

除此之外,学校的舞蹈团、合唱团、打击乐团、戏剧社等等团队,这些曾获得过市级、国家级大奖的团队,在校园里起着示范作用,使得校园文化更锦上添花。一个学校文化氛围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这个学校的风气。风气正了,才能为学校培养学生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结语

近些年来,各个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一次笔者参加市里中职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走进合唱艺术,提升职业素养”。主讲人讲到一桩真实的事情:某校学生合唱团正在演出,恰巧这天某大公司来招聘员工,当公司老总路过演出现场,被歌声吸引住了:和谐的声部,优美的音色,严谨的分工,整齐的服装,极富朝气的表演,让他们感到,合唱队的表现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企业精神的体现。老总当即拍板:“这些合唱队的学生我都要了”!陪同的校领导介绍说:“他们还有一年才毕业”。不料老总说:“我预定!”这句“我预定”就是给艺术教育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上个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兄弟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闭幕式,为《同一首歌》做合唱指挥。那天的万体馆内,一派节日景象。师生们为演出紧张有序地忙碌,全场演出气氛热烈,各类节目精彩纷呈,台上绚丽多姿,台下观众热情高涨,师生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最让笔者感动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同台演出,师生同演一个节目,他们同样认真、投入,平等融洽的师生氛围、相互默契的配合赢得了阵阵掌声。这个场面让笔者久久不能平静。在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场面。然而相对来看,我们的艺术团队仿佛只为各类比赛而准备,面对的还是少数人。艺术类教学活动与其它学科相比,有时得不到理解,处在夹缝中,诸如排练场所飘忽不定此类的问题影响着师生的积极性。从艺术教育规律来看,无论哪个门类艺术的成长都需稳定、长期的磨练和积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发生质的变化。

无数的成功事例和经验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智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价值。放眼未来,我们现在努力进行对每个学生的艺术教育,就是对社会文明乃至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升做出贡献。笔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来,共同让艺术教育之树常青,开满绚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叶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

[2]邢煦寰.艺术掌握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4]刘丽霞,王岗峰.重新认识美育的“独立价值”——当前学校美育状况调查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5]宣琳.高职生美育实践初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1).

[6]林绿茂.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探索,2005,(2).

第5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 小学 合唱 教育 艺术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48

音乐作为陶冶情操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广大人群所喜爱。合唱作为音乐的一种艺术形式,对人们的音乐水平要求不算太难,可以更好地掌握,所以很受大家的推崇。学生也都很喜欢合唱形式,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音乐教学中的合唱艺术教育,尤其在农村,人们对小学音乐的重视度不够,更需要教师想办法把音乐课上好,把音乐课教好。笔者在这里分析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现状,并指出已经存在的问题,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 分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形式,调节音乐教学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音乐气质,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音乐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结精神,这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影响。根据笔者统计发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学生唱歌的主要形式还是合唱。所以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 农村音乐教学的现状

由于合唱教学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学生的合唱教学还是需要教师提起重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生目前合唱教学现状。

(一) 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同

合唱教学涉及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嗓音加上以前对合唱的认识不同,发音方式是否专业等方面的不同,会造成学生之间都有明显的不同。所以这会对我们的合唱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 学生的不同造成对合唱歌曲的认知不同

每一首合唱歌曲的不同,都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有些歌曲是激昂的,有些歌曲是平缓的,有些是对学生声乐要求较低的,有些是对声部要求较高的。针对这些不同的歌曲,教师在组织合唱时都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因为学生对歌曲的认识是不同的,可能并不能领会歌曲的真实意境。

三、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一) 教师要运用智慧,灵活引导

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团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因而有人将指挥誉为合唱团的灵魂。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即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唱者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练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

“点”到情绪,不去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

“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唤气点以及预示等。

“美”即指挥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美观大方且有观赏性。

起拍:起拍的预备动作是一个虚拍,这个虚拍是音乐开始的前一拍的图示,是精确的给演唱者开始演唱的呼吸口。

统一:吸气――张口――演唱。

(二) 教师先要对作品深刻理解,完美驾驭

合唱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给学生讲解作品的能力有关,教师对作品理解深刻,想象丰富,能将作品中涵盖的文学、美学、历史、民俗等,以及其他的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知识,使自身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还应具备驾驭作品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艺术素养全面提高,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 将学生的合唱欣赏水平提高,进而兴趣提高,演唱水平提高

课堂教学时,如果想让学生的合唱水平提高,首先,让学生多听、多欣赏一些优美的合唱作品。这样学生会对合唱更加期待,轮到自己合唱时就会更加兴趣高涨,也能发挥得更好。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欣赏歌曲,例如,其中一种形式是利用对比,用同一首歌曲的不同合唱形式让学生感受不同唱法的魅力,体会不同声部的和声是如何唱出的以及合唱效果。但是,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尤其农村小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弱,合唱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耐心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水平层次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次、分阶段教学。

(四) 在欢快的氛围中教学,注重合唱教学方法

在进行合唱教学开始前,我们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先让学生放松精神状态,比如,在课前,让学生做好唱歌的提前准备,先让大家站成一竖列,彼此捶打敲击,不但能够让学生增加节奏感,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培养他们之间的友情,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合作的能力。另外,这种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用心感知、用心理解、积极表现。在不断歌唱中,陶冶情操,掌握音乐的节奏、润色自己的音色,加强声部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样的过程之后,学生才能够更加有控制力去表演和演唱出感情饱满的歌曲。最重要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更强的音乐节奏感,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纵观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加强,尤其是对素质教育的更加重视,我国的教育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多维度人才,教师必须加强自己的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农村教师必须要更加努力,使用合适的方法教会学生合唱,保证农村小学的合唱教学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 新课程:上,2015(8).

[2]詹惠玲.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合唱教学.黄河之声,2013(6).

[3]李春颖.浅谈农村小学民族艺术教育的开展.中国民族博览,2015(5).

[4]赵春雨.柯达伊体系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基于临沂市农村音乐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4(4).

第6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要提高街舞艺术的教育水平,必须在思想上给予重视,同时采取科学的措施,并在教育方法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随着全面健身理念的推广和思想观念的不断开放,作为新潮的街舞艺术备受欢迎,在大学生中间受到了广泛追捧。街舞艺术对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大学生艺术中心的街舞教育还存在诸如对学生的覆盖面不够宽泛、重视程度不够等现状,这亟需工作者认真研究学生和街舞教育的特点,采取科学的对策,不断提高街舞教育的质量。

 

一、街舞艺术的内涵与特点

 

街舞艺术是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黑人街区的一种民间舞蹈,它的规定动作主要包括走、跑、跳及其变化,以及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仲、转动、绕环、摆振、波浪形扭动等连贯组合,它调动了人体的主要肢体器官,能够有效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诸如可以减少脂肪,增强肌肉的弹性和身体的柔韧性,以及改善人的心肺功能等。它不仅能提高身体素质,同时对于大学生形体的塑造,对于提高其气质也有积极作用。此外,由于街舞艺术的节奏感非常强,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给人一种青春、阳光、积极向上的美感。

 

二、大学生艺术中心街舞教育的现状

 

1.大学生街舞教育的覆盖面不够宽泛

 

大学生街舞在大学生艺术中心成为备受欢迎的运动健身项目,也非常符合大学生青春活跃的群体特征。但我们也发现,青睐街舞艺术的学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占学生总体的比例非常小。很多学生由于对街舞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加之自己性格的原因,他们大都看“热闹”的多,真正参与其中的少。街舞艺术还没有面向大多数学生,有待进一步发掘。

 

2.大学生街舞教育没有引起高校足够重视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优化,高校对于体育运动这样的公共必修科目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传统的运动项目中诸如球类以及田径运动等都从硬件上不断进行改进提升,在软件师资的配备上等也得到了有力推动。但作为新潮的街舞艺术还只能存在于部分同学的爱好中,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更不用说其在高校的普及了。得不到高校的大力支持,街舞教育发展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这是街舞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大学生街舞教育缺少与文化的结合

 

大学生的街舞教育虽然在高校得到了“合法地位”,但其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即街舞的内容还处于以肢体动作的表演为主,缺少文化内涵。没有了文化,尤其是缺少本民族或当地文化的支撑,街舞教育就“沦落”为纯粹的健身运动。既健身,又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既有外在形体的塑造,又有内在品质的不断升华,这样内外兼修的街舞艺术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气质。

 

三、大学生艺术中心街舞教育的发展策略

 

1.准确定位,给予重视

 

要更好地发展大学生街舞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给予其准确定位是首要任务。这要求我们做到:一是高校必须充分了解街舞的特点,以及其在大学生艺术中心的重要作用。街舞既是艺术,给人以形体美、动感美,更能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同时,这样的节奏感很强的运动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高校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是大学生艺术中心要重视街舞艺术的发展。在艺术中心,管理者要把街舞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宣传,让大学生都明白街舞的特点,通过开展一些免费的观看、试学活动来吸引大学生,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大学生要对自身全面发展有正确的认识。除了成绩外,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以及较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很成长的一部分。而这都可以通过街舞艺术来实现。

 

2.建立科学的教育机制

 

有了思想的重视还远远不够,要把街舞艺术真正落实提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机制,依靠制度来确保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科学的教育机制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在学校层面,高校要把街舞教育纳入体育或艺术培养的范畴中。可以把其安排到公共(选修)课中,让更多感兴趣的同学参与进来。根据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可以记一定的学分。有了这样的制度,会极大提高大学生学习街舞的积极性。二是在学生层面,学生可以成立专门的街舞社团组织,通过开展活动,不断推广街舞艺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艺术中来。

 

3.增加街舞的文化内涵

 

大学生的发展是多种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街舞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高校在进行街舞艺术的教育时,在关注其青春、阳光、健身的特点时,更要注重其对大学生内在品质的塑造,注重街舞对大学生的文化渗透。在发展街舞的教育中,高校可以结合本地区、本校,以及当前党和政府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在街舞的动作设计和音乐配备上进行渗透。大学生街舞社团也要不断创新,加强与专业文化和青年文化相结合,使这项艺术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总之,大学生艺术中心的街舞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从思想上进行重视,更要在落实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街舞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运动的能力,更要使其在文化上成为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秦玮 来源:亚太教育 2016年19期

第7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1.需树立正确的学前艺术教育理念

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具体实践活动中,儿童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各个学科就成为儿童学习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是那些涉及到儿童情感与精神等的艺术学科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下降,特别是艺术思维模式日益不受重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其以后的健康发展也较为不利,所以,在生命语境下,学前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理念,科学合理的运用生命教育理念开展学前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效率和价值。

2.生命语境下充分利用其哲学根基

生命教育的基础是深厚的哲学根基,根据人的生命特征,从儿童的生命出发,采用恰当的系统性教育,激发其生命意识,拓展精神世界,挖掘生命的潜能,提高生命质量,关注儿童生命的整体性,健全人格,不仅关注自身的生命,还尊重他人的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以追求生命为本体,尊重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为前提,以人的整体性与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存在。以哲学的角度来看,对生命的意义已经死亡进行解读,对生命存在的合理性确立依据,对教育过程中忽视生命的误区进行纠正,从而构建生命教育的理念。

3.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多层次意义

生命教育是对生命多层次认识的教育,包括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等。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真爱生命,更加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主动的创造生命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局限于儿童关注自身的命运,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热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关注人的生命,以及人的生命的价值所在,要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活和尊重生命等,包括珍惜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活动中,生命是教育的追求与价值,应该对其多层次方面充分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4.重视德育教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

目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生命教育的研究属于德育研究范围,德育的研究而往往以生命为主题,所以在生命语境下的学前艺术教育中,需要重视德育范围中的生命教育。在学前艺术教育过程中,各级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从而提升生命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特别是人的生命的重要性,从而充分体现生命教育的意义。

二、总结

第8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 艺术教育 现状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自从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艺术教育日益重视,2002年国家教育部还专门颁行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 2010年)》。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对于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毋庸讳言的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为此,我们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引导新的发展潮流和方向。

1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学校艺术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12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基本达到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要求,学生按规定应修满艺术课程的学分;所有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类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成立了各种艺术活动小组和社团,定期举办综合性的艺术节或校园文化节。有条件的学校还积极开展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器材和设施基本上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要求。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学校艺术教育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试教育影响着艺术实践的开展,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经费与师资。

在基础教育方面,由于艺术教育所涉及科目和课程并不属于绝大多数学生升学考试的范围,因此,艺术教育科目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较低,只有为那些报考艺术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辅导课还受重视一些。在许多中小学校,无论是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还是学生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应试科目展开。老师和学生们大多也认为艺术教育是次于语数外、数理化等主课的副课,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较少。此外,要开展好艺术教育,必须依靠充足的经费投入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但目前大多数学校普遍缺乏必要的经费与师资。同时,艺术教师与主课教师相比,待遇明显偏低,也很难获得各种评优、评奖或被选送去进修、深造的机会。这些不公正待遇不仅挫伤了艺术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质量,而且也对后续的师资供给产生消极影响,愿意从事学校艺术教育的优秀人才必将大大减少。

其次,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学校往往混淆艺术教育与德育,追求技艺传授而忽略艺术的审美作用。目前,在各级各类艺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德育都是重要部分。这就造成了在实际教学中,艺术教师为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德育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反而忽视了引导学生欣赏和领会作品的艺术价值。许多家长和学生也认为艺术教育就是德育。由于人们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性质、任务、内容、形式及规律等还缺少应有的认识,往往采用专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待学校艺术教育,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培养少数艺术尖子学生,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参加各种艺术比赛以及成绩,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目标;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毫无疑问,这些都违背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宗旨,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第三,学校艺术教育与家庭、社会脱节,没有形成合力。

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但实际上目前的状况往往是相互脱节。家长送学生去参加业余艺术培训的目的多是将其作为孩子参加中、高考加分的手段,从而反映出家庭艺术教育的功利性。而目前的社会艺术教育也成为以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主导的教育,缺乏一个用高雅艺术熏陶孩子们的大环境,使得学生的审美水平停留在较低层次。

2 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校艺术教育的兴衰与国家社会发展的程度紧密相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日益重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出现新的发展潮流和趋势。

首先,学校艺术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将继续得到提升。在普通高等学校和中小学艺术教育中,艺术教育将摆脱其他科目或专业附庸的地位,获得学科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短缺、资源匮乏等情况将得到改观。一方面,学校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创作,使他们乐于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艺术活动,并展示学习成果和艺术才能;另一方面,家庭和社会也将趋于把艺术教育与学生的日常艺术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采用学生探究、交互式学习和多种艺术形式交叉融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其次,艺术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与其他学科相比,艺术教育更要依赖于优秀的教师充当美的启迪者和传播者。各级各类学校中的艺术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一专多能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因此,今后各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培养优秀的学校艺术教师。同时,艺术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将得到所在地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领导的重视,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优化艺术教师师资力量,从而不断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第三,随着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将日益多样化。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弥补传统学校艺术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的缺点。教师们将会更广泛地在艺术教育中采用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条件和手段,向学生提供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受他们喜爱的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音乐剧和音视频作品等在内的多种形式和内容,并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探索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在艺术教育实践中的新途径。学生的发展将受益于大量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而言之,学校艺术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各界对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和作用认识的深化,相信我国的学校艺术教育将会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著.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杨力,宋尽贤.学校艺术教育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3] 陈大磊.河南省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现状及改革[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第9篇:艺术教育的现状范文

关键词:民办学校;教育公平;审美标准;农民工;随迁子女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6-0294-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素质教育的任务也就日渐迫切。那么在国家、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人们是否关注过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素质呢?20世纪80年代后,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大批学龄儿童随父母也来到大城市,数量在增加,流动速度在加快,孩子们在城市的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使他们在大城市安定下来并接受了义务教育,但他们现在接受的教育是否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素质教育呢?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在以招收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民办学校的现状又是怎样呢?为什么接受过素质教育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公办学校的学生素质还是有明显差距,这个差距从何而来呢?作为一名民办学校美术教师,笔者将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浅析以上几个问题。

一、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艺术素质

一般来说,这些农民工随迁同住子女来到大城市,他们出现了不适应性和不稳定性两个特征,整体的艺术素质普遍偏低,并且参差不齐。不适应性表现在:他们随父母来到大城市,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不同,南北方生活习惯有所差异,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同,上课方式、方法的不同,种种的不同都会使孩子不适应,不适应的结果要么接受要么排斥,所以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厌学现象,艺术课程也不例外。不稳定性表现在:学生的流动性很大,今年来了明年可能就走了,他们往往是跟随父母工作的地点转移而转移,固定下来的学生成绩也是不稳定的,究其原因在于不稳定性使孩子心理变得浮躁,他们如脱缰的野马,无拘无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适应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低,对艺术的追求低,他们没有意识到艺术素养是他们一生的财富。但是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有着同龄孩子的心理特征,大多数孩子还是喜欢艺术的,特别是美术,他们缺少的是专业指导,很多孩子的绘画水平还停留在随便涂鸦的阶段,没有好的成果可以展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丧失了自信心,他们会渐渐失去对美术的热爱了。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绘画,艺术天赋极高,但是家长担心影响他们的主课成绩而并不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只能用课余时间随便画画,时间长了,孩子也只能把这个作为一个爱好,孩子的艺术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接受的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素质教育吗

1.民办学校的艺术教育。一般来说以招收农民工随迁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来源以个人或企业投资办学为主,小学教育为主要办学层次,学校多设立在农民工广泛聚居的城乡结合地区。上海的转制民办学校都是在教育局的统一管理、管辖下,它按教学要求设置了音、体、美、劳等素质发展课程。以美术学科为例,一至三年级每周两课时,四五年级每周1课时,这与公办学校一致。但是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艺术教育资源缺乏,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很多学校没有固定的艺术教室,没有钢琴,没有画架等等,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因为缺少了这些配套设施,许多课程无法进行,老师只能凭借一张嘴,一只笔,没有硬件保障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软件方面: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人为的把所开设的课程分为主科和副科,从一学期课程的设置和时间的分配上来看,主科远远大于副科,那么人的主观意识强迫人们不得不承认艺术教育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主科老师拼命的“抓成绩”而占用大量的副科时间,艺术课程的开设也变得形而上学了。另一方面,很多学校没有专业艺术老师,艺术课程就由语、数、英老师兼任,由于他们缺少专业知识,课堂上谈不上艺术的指导了,放任学生随便画。

2.民工家庭里的艺术教育。曾在几个班做过一个对家长的学历、职业、工作时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是本科的凤毛麟角,高中学历的占1/3,初中学历的1/3,有1/3的是没有念过书的;他们的职业也受学历的影响,有一部分是给别人打工的,一部分是自主创业的。他们的工作时间也是不固定的,比如说一些家长是卖菜的,他们晚上7点多睡觉,早上3点多要起来进货,有的家长是晚上10点多才回来。由于民工的文化程度比较低,工作比较繁忙,思想比较封闭,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认为艺术学不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三科成绩。有的家长连画笔这样的基本绘画工具都不能满足学生,家长的配合度决定了学生的艺术成绩。另一方面,很多民工的家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都不安定,更何谈艺术的熏陶。笔者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她很有艺术天赋,也很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比赛,每次发给她的画纸,第二天带给我看时都会弄得皱巴巴的,我心想:一个女孩子怎么会这么脏呢?我试着问问她怎么弄的?她说在菜摊上弄脏的。原来她的父母是卖肉的,她每次都在肉摊上画画和写作业。所以这样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审美。

3.社会对民工子女的艺术教育。教育公平的问题,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所有的人都提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力,但是落在实处,是否是平等的呢?每学期,社会各种组织的美术活动很多,但是被邀请参加这些活动的学校很多都是公办学校的,民办学校往往变成了弱势群体,常常被忽略。这也是有一定客观原因的,正如前面说的,学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相对薄弱,社会上也就不会重视,正是因为减少了参观、参与的机会,孩子们的艺术修养也减少了,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教育公平与对策

1.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用工制度。孩子的艺术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两个学期就能转变的。当我们努力的在改变落后的艺术教育的同时,孩子却因为种种原因转学了,又有一些新的学生转来,我们的教学计划不得不相应的调整,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孩子的艺术水平,另一方也要兼顾基础薄弱孩子的水平,所以想要达到所有孩子的均衡发展,困难重重。改革户籍制度和完善用工制度是先让一切都稳定下来,一切都不稳定,让人无心谈教育,我们的硬件软件设施都是为孩子服务的,孩子的流动性大,我们的努力转瞬即逝。

2.加大对学校软硬件投资力度。为了提升孩子的艺术素养,各个学校的举措有所不同,但我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我所在的学校在软硬件投资力度这方面就做的比较好,现将经验总结如下:(1)将三十多个教室全部配有多媒体设备,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并配有学生电脑房,做到一人一机。(2)配有专门的艺术教室和展览室。(3)学校聘请上海市认定的一级校长主持工作。(4)学校招聘音体美专业专职教师。(5)学校引进华师大熊川武教授提出的“自然分材教育法,”有专家团的指导帮助,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很大提高。

3.配有专业的教师加以指导。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民办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耐心辅导。可以说老师的教是从零基础上开始的。这样就要求美术老师的课程要不断的拓展,向课前延展,向艺术前沿延展,向课后及生活延展,向其他学科的延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也要求教师对小学课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4.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配合度会提升教育的效果。多利用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观念,让素质教育的观念落在实处。不断的用学校宣传橱窗展示孩子们的作品,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家长的认可度,家长认可了,才能配合。家校联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改变社会对民工学校的看法,多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牵手互助,资源共享。他们能参加的活动,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参加,孩子们通过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活动,眼界开阔了,因为参与了,会渐渐适应了,融合了,稳定了,进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