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医疗健康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世资讯推出的《2014~2015年中国智慧家居(健康产品)发展状况研究报告》中提出,撇开喧嚣,溯本清源,健康产品是消费级智能家居市场当之无愧的“杀手”。兼具“高黏性刚需”和“用户基数广泛”特点,健康产品大数据应用如鱼得水,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具有饱满的想象空间。
可以说,健康产品不仅是智能家居短期发展的“急先锋”,更将成为未来长期市场的“中流砥柱”。
8万亿元健康服务业总盘子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从发现疾病、治疗疾病向积极检查身体、预防疾病转变,并产生了对健康管理干预生活方式的需求。我国高度近年来将健康服务业的关注度提高到历史最高点,将其作为深化医疗发展、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重要举措。
2013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数据技术肆意驰骋
大数据技术是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颠覆性技术革命。在智能家居的健康产品中,积累了海量家庭用户的健康数据信息,这些包含有居民个人信息、生命体征信息且持续快速增长的健康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价值。智能家居健康产品中存储的信息可以说是“世纪金矿”。
利用大数据技术在云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可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准的个性化健康管理、远程专家诊疗服务,这对于提升居民个人健康管理水平、家庭医疗服务机构诊疗服务水平具有突出价值。大数据技术将助推智能家居健康产品应用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产品“先小而巧,后大而全”
伴随着我国对健康医疗行业的逐步放开,“拥抱互联网”已是大势所趋。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是指在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通过健康和医疗相关设备和系统间的信息自动集成及智能分析共享,建立旨在提供统一便捷、互联互通、高效智能的预防保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智能医疗保健环境。
“感知健康 智能医疗”的背景
中国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刻,旧的医疗体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国家的核心议题。人口结构老龄化发展趋势,致使疾病和预防控制从原来的以传染病及其防治为主,转变到目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为主的模式。医学模式也由原来的“3P”模式,发展到更加注重公民和社会参与的“4P”模式,即Predictive(预测性)、Preventive(预防性)、Personalized(个性化)和Participatory(参与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强化个人责任成为现代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特征,未来数字卫生工程技术的趋势将更加向基层社区和个人参与方向发展,更加贴近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本身。个人健康信息采集终端将融合在家庭和工作岗位,在重视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馈和互动,一种实时的健康促进将成为可能。
据卫生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本世纪前10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年均超过10%的速度,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市场。但目前中国医疗产业占GDP的5.5%,而美国这一比例达15.5%,其他欧美国家都在8%~10%之间。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现状
1. 国外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2004年2月,美国FDA采取大量实际行动促进RFID的实施与推广,通过立法加强RFID技术在药物运输、销售、防伪、追踪体系的应用。2004年日本信息通信产业的主管机关总务省(MIC)提出2006~2010年间IT发展任务“u-Japan战略”。该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高度有效应用,促进医疗系统的改革,解决高龄少子化社会的医疗福利等问题。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战略”,其中提到要建立无所不在的智能型社会,让民众在医疗领域可以随时随地享有智慧服务。2008年底,IBM进一步提出了“智慧的医疗”概念,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诊断科学以及公共卫生预防等,并认为物联网技术在整合的医疗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都将有广泛的应用。
2005年,欧盟委员会在eEurope计划上提出旨在创建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的i2010计划;2006年明确强调欧洲已经进入一个新能源时代。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除了通过ICT研发计划投资4亿欧元,启动90多个研发项目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外,于2011年至2013年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短期项目建设,其中也包括医疗项目。
2. 国内
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出台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与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进IC卡与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试点与推广工作。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围绕医疗器械设备管理,药品、血液、卫生材料等领域的RFID应用展开了广泛的交流讨论。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制定IC卡医疗信息标准、格式标准、容量标准,积极推进IC卡的区域化应用,开展异地就医刷卡结算,实现医疗信息区域共享等。
我国在医疗健康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主要体现在医疗服务、医药产品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血液管理、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多数处于试点和起步阶段。
医疗服务:主要用于病人身份确认、人员定位、财务核算、一卡通就诊卡、生命体征采集等。
将RFID智能标签置于“医疗保健卡”的卡片上,标签可以记载就诊病人自身完整的就诊记录。任何医生或者其他医护人员都能够即时读取、存储关键的病历信息。这样,可促使个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与精确的诊断。有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在RFID领域的地位不断上升,有望成为世界第三大市场。在一卡通方面,医疗、教育和交通等行业在2009年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一卡通”就诊卡的应用明显增多。
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体系“厦门市远程心电监测分中心”于 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心电图。
浙江省已建立一个基于MPLS-VPN网络技术,结合数字化医疗、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数字化医疗资源共享的省级数据交换平台。三家省级医院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跨医院间的信息共享,目前正在开展省级医院电子病历上传试点。
医药产品管理:主要用于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防伪。
2007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提出了采用RFID技术打击包括药品在内的假冒伪劣产品的议案。上海某制药厂对电子标签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该公司结合其ERP系统,在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上,采用以RFID标签作为索引的方式,对所有无法进行实时采集和监控的药品原材料、中间品、半成品和成品的属性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自动监控,解决了许多因条形码局限性而不便应用在洁净车间和易受潮、易磨损,需暗设、数据需修改等特殊应用的问题。
医疗器械管理:主要用于手术器械管理、病人植入材料管理和消毒包的管理。
上海中卡集团采用RFID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信信息技术,对手术器械包的回收、清洗、分类包装、消毒、发放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对器械包的存放、使用进行实时监管。上海市在全国率先颁布规定,要求必须建立植入性医疗器械全程可追溯的管理制度,上市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当具备产品可追溯的唯一标识。在301医院的大力配合下,中航芯控开发的RFID消毒供应室管理系统在应用中也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血液和医疗废物管理: RFID技术能够为每袋血液提供唯一的身份,并存入相应信息。这些信息与后台数据库互联,使血液无论是在采血点,调动点血库,还是使用点医院,都能受到RFID系统的全程监控和跟踪。我国将RFID技术用于血液管理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表示北京市血液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设,各地区的血站和医院将通过统一的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交流,医院可通过网络提交预定血浆订单,保证患者用血安全。
2003年,国务院批复实施《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全国拟投资68.9亿元,在300个地级市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自2004年以来,国家已拨付约9.1亿元资金。截至2009年5月底,《规划》确定的274个医疗废物项目布局全部落实,建成的123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形成约900吨的日处理能力,加上郑州等地已经建成的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约176吨/日,全国现有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可达到1000吨/日以上。由此可见,无线传感相关技术在此领域应用的潜力巨大。
远程医疗与远程教育:浙江省利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远程通讯技术,通过创建新型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目前已经联网多家省市县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共开展了12536多例远程专家会诊,1518例院后管理和慢性病跟踪治疗,280余次基于临床案例的远程教学和查房,5次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护理培训和国际合作交流。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存在的问题
1. 技术方面
标准问题:亟需进行符合现有的各种医疗保健标准下的物联网相关标准的研制。
医用传感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研制:包括新型医学传感技术的研制;小型化、微型化医用传感器研制;医用传感器的模块化设计;医用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综合运用数字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分布式计算等技术,实现对多模医学信息自动分析综合,实现初步自动决策和评估。
高安全可靠性:针对物联网医疗器械特殊的使用环境和对象,综合质量管理、风险评估、人机功效等手段,研究医疗器械的可靠性、安全性。
大规模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研究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医疗数据分析方法及网络系统;基于专家数据库诊断、治疗智能决策系统;基于多模信息融合的医疗决策推理机;复杂医疗事件的实时分析方法。
2. 产业应用发展方面
完整产业链有待培养:从医用传感器、特定应用产品研制与生产,标准认证与培训,信息采集传输,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与服务,特定应用研发,到相关服务开展,都需要一批企业与医疗保健机构形成良性的产业链。
规模应用和价格问题:在诊断、治疗、康复、支付、卫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健康医疗的物联网应用中,都需要将价格成本控制在适于大规模应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安全性及隐私问题:医疗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按照不同等级的划分来满足安全性的需要,同时保障个人隐私。
传统流程改造问题:采用物联网技术是对原有业务流程的一种转变,需要通过逐步试验,由点到线到面的进阶改变过程。
单位间合作问题:单位之间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尤其在源头上按照标准进行应用,采用相关的标准促进整体的物联网应用水平的提高。
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应用的展望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能够帮助医院实现智能化的医疗和管理。支持医院内部医疗信息、设备信息、药品信息、人员信息、管理信息的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共享等,实现物资管理可视化、医疗信息数字化、医疗过程数字化、医疗流程科学化、服务沟通人性化。更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医疗设备与用品、公共卫生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控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解决医疗平台支撑薄弱、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低、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感知健康、智能医疗”具备互联性、协作性、预防性、普及性、创新性和可靠性六大特征。信息技术将被应用到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并催生许多过去无法实现的服务,实现智能医疗。医疗服务的电脑化和系统化,可以全方位最大化医疗信息的收集和储存。互联互通的信息系统使各医疗机构有效地实现无缝信息共享,智能的医疗系统更可以全面提升患者服务的质量和速度。一种更加智慧、惠民、可及、互通的医疗体系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医疗;植入式智能监测芯片;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04-01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被视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为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物品及物品与络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和生产生活信息流的无缝链接,进而达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先锋,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1]成为了最为关注的技术。
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的发展现状
(一)国外的发展状况
美国的某些医院已经开始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新生儿管理软件系统,利用RFID标签和阅读器,确保新生儿及小儿科病人的安全。通过给新生儿分配的固定在其前臂或脚上的RFID标签,把新生儿的健康记录及出生日期时间和父母姓名输入到系统里,只需要用RFID阅读器读取RFID标签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新生儿的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照顾婴儿。此外,标签内还内嵌了感应光线和温度变化的感应器;如果暂时移去标签或婴儿的体温过高,感应器就会感应到温度及光线的变化从而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分布在医院各处的感应器捕捉到信号并将其传送到医生或护士的电脑屏幕上,产生报警。
欧洲移动医疗成像技术在物联网的影响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该技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和病人用智能手机或电脑来查看医学数字影像资料,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成像、X射线和其他图像等。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帮助了医疗机构及医生改进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并且环保节能。
(二)国内的发展状况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2008年,国家了《卫生系统十一五IC卡应用发展规划》,提出加强医疗行业与银行等相关部门、行业的联合,推进医疗领域的“一卡通”产品应用,扩大IC卡的医疗服务范围,建立RFID医疗卫生监督及追溯体系,推进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及发展。2009年5月23日,卫生部首次召开了卫生领域RFID应用大会,在《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中,IC卡和RFID技术被列入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之中。正是因为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及支持,所以现在国内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建立了基于IC卡的完善的合作医疗社会保障体系;在山东的某些农村地区通过医疗系统与电信公司合作推出了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看病用手机刷二维码付款;中国远程心电监测网络体系“厦门市远程心电监测分中心”在2010年1月17日成立,患者可随时随地检测自己的心电图;浙江省也建立了一个基于MPLS-VPN网络技术,结合数字化医疗,实现了三家省级医院的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盒就诊记录的跨院间的信息共享;基于流媒体技术、远程视频系统及信息挖掘技术的远程医疗系统也在飞速的发展当中[3]。
三、发展展望
现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医疗系统大多都是用来对病人或医疗物资的管理、流通和溯源以及医疗终端的缴费系统上。随着各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智能医疗系统绝不是这么简单的功能,其发展必将使其应用更加智能化、集成化以及更加普遍化、日常化,并且整个智能系统也必将更加庞大。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必将提高,定期到医院体检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现在人的时间观念比较强很多人都感觉到去医院体检太过费时,而且在体检的过程中也会使人感觉到某些不适。在未来这些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因为基于人体植入式智能监控芯片的个人健康监控系统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以及微纳米技术的已经发展的很成熟,可以在一块很小的芯片上面集成多个可以检测人体不同理化指标的模块,它不只可以检测人体的体温而且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元素及激素的含量甚至可以检测是不是有癌变的细胞。
如果应用RFID技术读取有太多的局限性,所以智能监控芯片不能使用这种方式进行传输检测数据。智能监控芯片的数据传输是利用基于IPv6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芯片有自主控制的能力,在芯片没有检测到人体异常的时候并不会对外传输数据,一旦芯片检测到人体内的某项理化指标超标或过低时,就会通过芯片带有的无线通信模块跟最近的无线设备(例如:带有wifi的智能手机或PDA、有无线模块的电脑、能够介入互联网的其他wifi热点等)相连接,并将检测的各项数据按照设定的内容以短信、邮件等方式传输给指定的医生或是帮你叫救护车。然后医生可以根据收到的各项检测指标对病人情况做出判断,判定病人是应该去医院就诊还是应该注意饮食或调节生活习惯。
智能检测芯片也不只是能够检测人体的理化数据,还可以扩充功能,通过加入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可以在芯片中加入定位模块,将其植入到小孩子、老人、精神病人或保外就医的犯人等的身上,不但可以检测他们的健康状况而且一旦出现意外状况,可以向有追踪他人位置权限的部门(如:公安局)申请,从而定位到植入芯片的人在什么地方。或者更特殊的情况可以为植入芯片的人设定一个活动范围,一旦定位系统监测到他超出了这个范围,可以向指定的人发出预警信息[4]。
从上面的叙述不难看出,未来的智能医疗系统的中心是围绕人的基于人体植入式智能监控芯片的个人健康监控系统,而这个系统也不仅仅是一个芯片,它是智能芯片,无线通信及多系统融合的一个综合的庞大系统。
四、总结
随着物联网技术及其他技术的发展,智能像前面所设想的智能芯片技术终将会被应用。让我们一起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参考文献:
[1]薛青.智慧医疗: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J].信息化博览,2010,5:56-57
[2]物联网周刊(智慧化医疗服务和无线医疗)[EB/OL],2010-08-30
科技圈当下什么最火?
进入2013年夏天以来,各个场合几乎每周都少不了的讨论主题是:可穿戴设备。
作为“下一次计算革命”的主要承载者,随着高性能电池、更小更低功耗的芯片等技术的成熟,可穿戴设备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热门理念,迅速升温。一个基本确认的事实是,2013年正在被定义为可穿戴式设备的元年。
“可穿戴设备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智能领域,在这个视野中创意无处不在。”近期在北京了两款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果壳电子CEO顾晓斌对《英才》记者称:“智能穿戴产品首批用户肯定是极客人群,但随着技术和理念的不断发展,大众化的产品越来越近。”
正是这种大众化趋势造成了可穿戴设备的爆发。而从全球范围看,在历经了舆论爆炸、资本炒作和厂商跟风后,可穿戴设备的市场已经从先行者试水,发展到了“全民”。
真正竞争在手腕上
谷歌、苹果、英特尔、微软、索尼、宏碁、戴尔、三星、百度、LG、飞利浦……这一系列科技互联网巨头名单的背后,现在都可以添加一个共同的新标签:可穿戴设备。
说起来,谷歌的Google Glass应该是这一波潮流最先锋的引领者。自从去年的Google I/O大会上正式以来,这一未来感十足的超炫酷眼镜一直是最受人关注的明星。
Google Glass集智能手机、GPRS、相机于一身,在用户眼前展现实时信息,只要眨眨眼就能拍照上传、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它的核心部件在镜框右上角最粗的部分,那里并排放置了一块微缩显示屏,一个720P画质的摄像头。此外还有触控板、陀螺仪、加速器、罗盘、小喇叭等组成的各种交互模块,并配有蓝牙、Wi-Fi和GPS。此外,谷歌有意打造一套围绕Google Glass的应用生态,用以支持其实现更多功能。
不过智能眼镜“太高端”,目前真正竞争激烈的战场发生在手腕上。
相比其他领域仍以概念产品为主,用于锻炼和健康监测的智能手环已经被消费者普遍接受了。Jawbone Up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阵健身热潮,全球类似产品达到了40余款;国内搭载百度云系统的咕咚手环也于6月中旬发货,并迅速积累了百万用户。
这些产品的特点之一是,外形设计艳丽新潮、时尚小巧,且符合“软硬件结合”趋势——它们都拥有与智能手机匹配的云端服务,能够将记录情况上传到用户社区,与朋友互动分享,并针对每个用户的情况生成健康报告和建议。
手腕上的战争更受人瞩目的领域是智能手表。
除了还处于保密阶段的苹果iWatch,索尼Smart Watch、Kickstarter上的众筹明星Pebble、国内创业公司的inwatch等产品已经逐渐被公众知晓。淘宝上搜索“智能手表”关键词,显示结果超过4000条,价格从100元出头到2000元不等,大部分拥有触屏、Wi-Fi、与手机协同等属性,很多国内产品则兼具QQ、电子书、音乐播放器甚至打电话等“实用”功能,“山寨味”十足。
相比这些默默赚钱的玩家,盛大旗下果壳电子是第一个高调产品的中国玩家。不同于索尼的Smart Watch、Pebble等市面上的智能手表产品,果壳的Geak watch是一个独立运行的Android设备,而不是智能手机的附庸。顾晓斌对《英才》记者表示:“我们专注于手表能做的事,智能手机的附属不是一个值得去重新做的产品。”
科技公司外,Nike公司的Fuelband、迪士尼的MagicBand等腕带产品也因独具特色而备受关注。
医疗健康接地气
相比极客范儿很重的消费电子领域,在医疗健康领域可穿戴设备已经十分“接地气”了。
今年5月初的互联网创业大会上,致景投资创始合伙人、Facebook早期工程师王淮谈到可穿戴设备时对《英才》记者直言:“现在玩可穿戴设备,一定要注重切实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如医疗项目方面的前景和应用现状都不错。”
事实上,作为体量巨大的医疗服务前端市场,健康管理的前景正在被逐步挖掘。除了各类健康腕表开始从健身和健康领域切入,传统的医疗健康管理服务自身也开始主动走向可穿戴模式。
目前市面上众多智能手表产品中,2012年初上市的熙康两款产品相对成熟。
一款针对运动健身人士,通过各类传感器记录使用者的运动情况,包括速度、热量消耗、行程乃至心率、体重等,并通过云端存储和社交网络进行监督分享;一款则针对病人或老人,可以让其接收到家人在手机端通过App设置的关爱提醒,并将测量数据上传到熙康网,形成健康管理报告。
这两款打着“医疗健康”标签的智能手表来自东软集团旗下的熙康公司。
值得注意是,这两种腕表产品都跟前文提到的Geek Watch、Smart Watch不一样,相比单独的智能化产品,它们通过连接各种传感设备“变身”为随身的数据采集平台。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总裁卢朝霞教授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类产品直面消费者也许还需要市场培养,但在健康管理市场大家的接受程度要好一些。”
渝中地处长江、嘉陵江交界处,有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重庆的“母城”和重庆文化的“根源”。同时也是重庆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开放窗口。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继承巩固既有优势,突破日益凸显的土地、载体和交通等瓶颈制约;如何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提高民生幸福指数,这都需要渝中寻找和创建新一轮发展的新优势。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区长唐英瑜表示:“传统城市发展理念是建立在规模扩张和区域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之上;而‘智能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民众幸福指数,其检验标准是城市(包括企业、人)的发展能力有没有提高。为此,渝中作为特大城市的核心明确提出创新、升级、品质、幸福的发展理念,通过打造智能城市,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导向,加快建设智能渝中,五年基本建成框架体系,十年打造成为西部领先的智能之城、幸福之城。”
渝中区希望通过智能城市的建设,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最重要的是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根据王植的介绍,“智能渝中”建设主要有3个任务:推进“光网城市”、
“无线渝中”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宽带网络“随时随地随需”接入;以建设智能产业基地为抓手,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发展,发展壮大智能经济;推进六大智能应用示范工程,促进“智能城市”应用体系建设。其中,六大示范工程是整个“智能渝中”建设的重中之重,涉及政府、行业、企业和民众等城市管理和运行的方方面面。
智能政务。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构建开放、协同的“云政务”信息平台。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行政审批、企业信用、食品药品监督等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系统,实现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和国有产权交易的电子化管理。实施电子监察系统二期工程,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电子监察。优化政府门户网站枢纽功能,开设政务微博,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智能平安。加快推进平安渝中应急联动指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数字城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着力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油加气站等危险源实时监控系统、建筑工地施工安全监控系统、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平安卡管理系统、特种设备动态监管平台,提升城市安全防控水平。
智能交通。结合气象、路况、车辆、人流量、位置、线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加快推进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出行服务系统建设,完善交通服务和管理、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形成“数据采集+综合调度(管理)+市民感知”的立体、互动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实现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进而优化交通流量、优化市民出行体验。
智能健康。重点推进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应用、实时医疗影像等信息整合和共享为核心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集健康远程教育、医疗在线咨询、医疗健康信息分享、网上互动社区为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信息服务。加快推进远程医疗系统建设和应用,实现网上远程诊断、专家会诊、在线检查等应用。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进一步增强防疫监控、应急处置和救治能力。
智能社区。以街道和居委会为依托,构建亲民便捷的社区服务信息综合平台,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变。开展“智能社区”应用示范,围绕终身教育、社区安全、居家养老、环保节能等重点领域,应用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让居民享受到智能、环保、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务。开展“数字家庭”应用示范,通过家用电器和社区公共设施的信息互联,实现实时远程控制、安全监控等,提升居住的舒适性、便利性、娱乐性和安全性。
智能健康小区的建设是根据各方面的不同需求而决定的,我们进行一下需求分析。
1项目开发商的需求
寻求项目主题思想,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激烈竞争,小区智能化系统已成为住宅产品的必备配套项目,甚至是住宅产品差异化竞争的手段之一,特别是近年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社区和智能住宅已广泛普及,进而走进家庭。现代社会的家庭成员正在追求家庭智能化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和安全。舒适与便利的生活环境。
2安全舒适
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功能设置,一般应该根据项目定位的不同选择配置“安全监控”、“门禁管理”、“紧急求助”、“家庭安防预警”、“三表出户”、“现代通信”、“有线电视”、“设备监控”、“小区一卡通”、“计算机物业管理”等智能化系统,以及小区“电子大屏幕”、“背景音乐”、“电子商务”、“信息服”、VOD点播、社区健康管理及远程医疗咨询服务,以及慢病管理,心脑血管疾病的实时监管,“老年人卫星活动定位管理”,以上对发展健康智能小区有着重要意义。
3健康环保
如何应用智能科技手段,满足业主的进一步需求,为本项目建立核心主题智能健康小区。
4小区健康的慢病管理
卫生部2003年调查部分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结果表明:1233%,按例数计算为1511%,其中高血压262%,心脏病3%,呼吸系统155%,脑血管病66%,糖尿病56%,2004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高血压全国16亿多,肥胖超重,高血脂也分别高达2亿多人,而相应的疾病谱也随之发生变化。2005年城市前十位疾病死亡原因及构成中,第一位是恶性肿瘤,占2294%,其次是脑血管病2123%,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分别排第三、四位等。导致慢性病的原因主要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高生活压力等。
未来十年,若没有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将增长19%。健康管理能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减缓慢性疾病的发展速度,美国实施健康管理计划后,1978~1983年五年间,胆固醇水平下降2%,血压水平下降4%,冠心病发病率下降16%。
5完善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般社区实施居民健康卡及健康档案管理,对老年人实现慢病远程监测监护咨询管理,对不能活动的老人实施定位、远程监测管理,对小区人群进行阶段性健康检查和健康评估,及时提出对健康的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评估小区人群的健康状况。
51健康管理的实施在小区人群中开展健康体检,各项指标进入健康档案管理;健康危险因素分析,通过慢病监测远程诊断系统,将每个人的健康信息和指导意见反馈给小区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指导;健康计划制定,对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不同情况制定出人的健康方案和计划,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健康服务;健康计划的具体实施,有专业或远程咨询指导的方式,个人在不同阶段反馈自己健康信息和完成计划的情况,由中心的护理人员或指导专家进行在不同阶段的效果评估。
52效果评估要坚持随访、随时记录阶段总结,认真评估,指出合理化健康指导意见,经常请健康专家指导,提出健康指导意见。
6小区的健康信息与临床信息共享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智慧社区包含的核心内容是它可以起到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信息的收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通过物联网使服务的提供能够和需求结合在一起,最终使人们得到更加优质的、更加相对便宜的、更加有效的、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正确
错误
2.家庭规模缩小强化了代际支持能力。
正确
错误
3.中国的预期寿命排名较低。
正确
错误
4.从老龄研究的角度,智慧养老能够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正确
错误
5.社区老年服务集成平台的预测作用包括准确得知老年人生活的种种需求。
正确
错误
6.对于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解决养老问题只针对城市地区而言。
正确
错误
7.大数据的价值重在挖掘,而挖掘就是分析。
正确
错误
8.大数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
正确
错误
9.以大数据应用促进医药分离改革,遏制虚高药价。
正确
错误
10.当前世界的四大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化”、“全球信息化”和“城市工业化”。
正确
错误
11.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正确
错误
12.《在英国发展人工智能》中提出了:数据、技术、研究、政策上的开放和投入四个方向。
正确
错误
13.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筹建了中科院自动化及远距离操纵研究所(后更名为中科院自动化所)。
正确
错误
14.20世纪80年代初期,钱学森等主张开展人工智能研究,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进一步活跃起来。
正确
错误
15.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
正确
错误
16.只要人类搞清楚的问题都容易被机器人所取代。
正确
错误
17.医联合体发生在基层和专科医院之间。
正确
错误
18.作为影响深远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可能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对企业管理、个人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带来挑战。
正确
错误
19.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正确
错误
20.2016年9月开始,微软的技术与研发部门和人工智能(AI)研究部门相互分离,各司其职。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医疗健康数据的应用包括:药物研究、病人行为及其相关数据、( )、管理医疗社保基金。
A.临床研究 B.科学研究 C.涉密研究 D.门诊诊断
22.发展网信事业战略的目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和依靠( )紧密协同。
A.产、学、用 B.产、学、研 C.社会分工 D.产、学、研、用
23.基础技术提供平台主要是( )平台,这些云平台为人工智能实现大规模的实时计算提供了计算基础。
A.云计算 B.互联网 C.云计算、大数据 D.大数据
24.2017年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对不同场景进行学习,如( )、城市道路、过桥等。
A.泥泞路 B.平路 C.乡间小路 D.山路
25.腾讯AI政务基于腾讯微信、QQ等平台自身连接能力,提供( )、智能服务、智能分析和智慧应用等服务。
A.精准推送 B.实名认证 C.智能核身 D.勾勒用户图像
26.牢牢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人工智能放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的( )位置。
A.全局核心 B.重点突出 C.关键部分 D.战略中心
27.微软自然语言计算组成立于 1998年,专长于( )、输入法、问答、社交、文本挖掘等。
A.翻译 B.收集 C.处理 D.校对
28.2016年5月,美国白宫成立了( )和机器学习委员会,协调全美各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行动,探讨制定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和法律。
A.人工智能 B.制造 C.无人驾驶 D.I技术
29.欧盟的人脑计划旨在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大脑,建立一套( )的生成、分析、整合、模拟数据的信息通信技术平台。
A.创新 B.全自动 C.全新的、革命性 D.智能
30.德国“工业4.0”计划涉及到的机器感知、( )、决策以及人机交互等领域。
A.规划 B.识别 C.应用 D.操作
31.201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人工智能产业化路线图,计划分( )阶段推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幅提高制造业、物流、医疗和护理行业效率。
A.4个 B.2个 C.5个 D.3个
32.人工智能的发展要素:算法+( )+数据。
A.编程 B.数学 C.模拟 D.计算能力
33.国家加大对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的战略( )。
A.发展重点 B.中心 C.要素 D.核心
34.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科大讯飞等企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抢占产业( )。
A.发展制高点 B.发展先机 C.发展 D.发展机遇
35.对人工智能发展态势的判断中的新挑战是指人工智能发展的( )带来新挑战。
A.不确定性 B.负面影响 C.积极性 D.不稳定性
36.碳云智能成立于2015年10月,希望建立一个健康大数据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这些数据,帮助人们做( )。
A.日常起居 B.健康管理 C.医疗检查 D.生活管理
37.百度的Apollo(阿波罗)计划,即百度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 )系统。
A.自动驾驶 B.自动操作 C.智能驾驶 D.无人驾驶
38.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构建一个体系是指构建( )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
A.对外开放 B.互惠互利 C.合作共赢 D.开放协同
39.互联网医院要依托于( )建设。
A.现有实体 B.信息共享 C.互联网 D.分级诊疗
40.《打造智慧社区,优化居家养老(下)》认为,发展智慧养老服务可以带动我国哪些经济领域的发展( )。
A.制造业 B.服务业 C.娱乐业 D.农业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
41.人工智能的智能硬件其交互方式出现( )直接交互。
A.手势 B.语音 C.体感 D.眼神
42.人工智能能够对( )的安全进行防护。
A.个人 B.医疗 C.金融 D.城市
43.( )的融合创新是智能安防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A.人工智能 B.体感 C.音频 D.视频
44.人工智能产业体系的融合产业有( )。
A.智能金融 B.智能客服 C.自动驾驶汽车 D.智能制造
45.人工智能应用类企业的切入领域有( )。
A.机器人 B.智能家居 C.教育培训 D.医疗设备
46.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做到( )。
A.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工智能科普活动
B.鼓励科学家参与人工智能科普
C.建设和完善人工智能科普基础设施
D.支持开展人工智能竞赛
47.智慧社区的渊源包括( )。
A.原始社会 B.工业社会 C.农业社会 D.信息化社会
48.智慧社区的三级指标包括( )。
A.保障体系 B.便民服务 C.社区治理与公共服务 D.主题社区
49.中国人口老龄化面对的挑战有( )。
A.人口流动频繁,家庭养老能力不足
B.代际关系变化,老年居住空巢增加
C.预期寿命延长,照料需求压力加大
D.家庭规模缩小,代际支持能力弱化
关键词:智慧医疗;物联网;物联健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is still predominately in the government domain and is limited by skills shortage and a lack of standards. As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demand for terminals will increas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connection wi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every user to benefit from collabora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 services. A smart health industry will include government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Key words:smart 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ve health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中突显出政府主导性、规模有限性、标准性缺乏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未来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1 智慧医疗概念及业务形式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类似概念很多,诸如无线医疗、移动医疗、物联健康等说法,然而从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属于智慧医疗范畴。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社区/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智能远程急救服务。
1.1 智慧医院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主要指在医院范围内部展开的智能化业务,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务,如患者无线定位、患者智能输液、智能导医等(如图1所示为患者智能输液的业务流程,在药品配发、输液耗材配发、人药匹配上均自动化实现);另一方面有方便医护人员的智能化服务,如防盗、视频监控、一卡通、无线巡更、手术示教、护理呼叫等。此外,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方面,各医院正在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整体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的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平台,在实现临床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时,在有资源有实力的医院逐步整合H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会诊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实现医疗临床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在智慧医院医生所持终端方面,逐渐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据Manhattan研究所预言,到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报告中展现,这一数字已经在2011年得以实现。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动护士站、医用Pad终端已开始在部分医院中应用[1]。
1.2 区域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区自助健康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该信息化服务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该服务作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医疗卫生规范中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图2展示的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通过该平台,将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中心的妇幼保健、疾控、医疗服务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协同和共享。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3 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
健康监护业务主要直接针对个人类或家庭类客户,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手机、家庭网关或专用的通信设备,将用户使用各种健康监护仪器采集到的体征信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至中心监护平台,同时可与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专业健康指导。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可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民建档及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也可与应急指挥联动平台结合,结合定制化手机或定位网关提供一键呼、预报警等功能。
健康监护业务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家庭健康监护业务、个人健康监护业务和车载急救监护业务几类,各场景对平台、网络及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图3展现了健康监护业务架构,其中涵盖健康监护终端、数据传送网关、信息展现平台等终端实现环节。
2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
智慧医疗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全面、透彻、精准、便捷的服务。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图如图4所示。智慧医疗在整个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中所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各种关键技术。
(1)技术范围广
在智慧医疗相关技术领域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介绍的几类业务场景所相关的技术包括:
・智能感知类技术,如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家中各系统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取的,实现被检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类技术,如上下文感知中间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高能效传输技术等。实现用户与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协作的数字沟通渠道,为整个医疗系统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如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完成对各类传感器原始测报或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分析,更高层次的信息融合实现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技术需求个性化强
针对几类医疗健康场景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各有不同特点,具有一定复杂性。
・针对智慧医院场景下环境复杂、多种终端共存、医用设备防干扰要求高等特点,医疗健康环境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成为智慧医院场景下一个重点要求。包括临床场景下多径环境下多个移动用户及射频干扰源时对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目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与加拿大合作针对室内电磁辐射级别的室内现场预测模型进行建模,用于蒙特利尔医院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及覆盖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医院、家庭、野战环境下实时监护需求,提出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ZigBee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以实现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等目标移动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高效传输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针对医疗健康信息传输的需要,针对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压缩医疗传感器数据流、医疗影像数据的新的压缩算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涵盖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分集传输算法,从而提高传感器节点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
(3)技术门槛高
智慧医疗属新兴行业,但其涉及技术和研发成本偏高,在为传统医疗信息系统和设备厂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将一些研发实力薄弱、投入资金有限的企业逐渐排挤出智慧医疗主流产品供应商。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面向智慧医疗的一些关键技术仍不成熟,还待继续完善、研发、产品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布局仍需投入较大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基础和产品沉淀有较高的要求。
3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领域在电信运营商眼中的位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运营商还是国际运营商,都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运营商不仅将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而且也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组织结构上,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并且还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这对于运营商了解医疗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非常重视与产业链重点环节建立伙伴关系。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非常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这是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2]。
2010年,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强势进军医疗信息领域,专门成立了智慧医疗业务部门。西班牙电信采取了进军电子医疗业务领域的做法。提供开发并销售基于ICT的医疗业务,包括通过移动方式提醒患者就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控、远程修改病历以及基于视频会议的病患咨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层架构中新设了一个全新的高层职位――首席医疗信息官。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将智慧医疗行业作为一大潜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AT&T公司针对行业中医院、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纳税人等不同的主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T&T提供了包括医疗信息交换、远程医疗、安全服务、灾后恢复、统一通信、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
Vodafone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关注三类主体,制药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提供者。Vodafone研发团队提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重点产业。医疗机构员工可通过移动终端以远程方式方便接入其应用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接入最新医疗健康数据并使用其他资源,以方便服务客户、判断产品效能、指导安全用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效率。
此外,国际几家主要的平台研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高调介入智慧医疗行业领域。
高通公司宣布组建全资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将运营此前的高通无线医疗部门业务。同时还将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资集团――高通风险投资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项产品――无线医疗终端的2net™平台,目前已上市。旨在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无线医疗终端互连,以方便终端用户、他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护理者访问生物计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各自的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们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然而,在过去的3~5年内,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与国际方向不同,大多数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多是为用户提供疾病预防和饮食调养之类的信息推送服务或预约类服务。该类普适性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缺乏针对性,并且在服务链中多以“哑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现,介入服务深入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本身中产生价值。令人鼓舞的是,近来中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智慧医疗产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综上,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均突显出以下共同特点:
・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
・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4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球智慧医疗技术特点分析及业务现状梳理,可见智慧医疗将成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适宜技术。智慧医疗将覆盖影响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实现有效地利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类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等特点。
(1)政府参与加强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目前中国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法律保护缺失。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3年内,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政府监管、法律、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3]。
据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永久关闭个人医疗信息聚合服务Google Health,该服务的关闭反映出公共云服务的现状,也表明公众对于将个人信息存放于免费服务的意愿仍不够强烈,用户更期望政府监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务。
(2)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从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国际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移动医疗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中国卫生部“3521”工程明确提出重点业务系统中包括药物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新农合监管、城镇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信息化监管、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协作服务等,智慧医疗也将覆盖以上范围。
(3)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
据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6年可佩带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亿台,未来将有8 000万该类设备成为健身感测器。ABI预测,在未来5年中,消费者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佩带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4.0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也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4]。根据InMedica公司2010年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远程医疗使用的家庭血糖仪、血压计、体重秤、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的发运量将增长到160多万台。
可见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广大市民主要健康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物联网健康终端也将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范围拓广急剧增加。
(4)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将普遍
随着中国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分阶段开始部署、搭建,未来的智慧医疗将真正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预计智慧医疗将成为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估计和组合,实现各系统及物联网多元数据相关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融合。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包括政府角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角色,社区、药品和设备制造商角色。智慧医疗产业链如图5所示。
目前产业链各角色面向智慧医疗均有所动作,或研发平台产品,或研发芯片、或提供系统集成,或提供网络,然而远未实现针对智慧医疗信息为中心的有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只有实现各角色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管道,提供协同化健康服务,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医疗业务。
6 参考文献
[1] “感知健康 智慧医疗”战略规划报告 [R]. 2010.
[2] 郭庆婧. 运营商剑指医疗信息化 [N]. 人民邮电报, 2011-10-12.
[3]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S]. 北京: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9.
[4] 李建功, 赵文东,王宁, 等. 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J]. 通信世界, 2011(30).
[5] 贾雪琴, 包建军, 李建功. 物联网在智能心电监护上的应用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0(4):24-28.
[6] 李建功. 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5): 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进展,紧跟着而来的,就是医疗大数据的运用。多年来,我国医疗机构大都各自为政,即便是一个医院内部也很难做到信息共享,如今,国家力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共享和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数据不能只是躺在某个医院的信息系统中,各家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应该汇聚到一块;数据也不能只是在健康医疗行业中实现聚合,应该打破卫生计生、工信、民政、公安、社保、环保、食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壁垒,做到跨部门的数据互联共享;数据还不能只是在公共部门内流转,还应该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移动应用等产生的数据资源规范接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那么未来,医疗大数据能怎么玩,又将在哪些领域发挥其作用呢?
领域一: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医生输入条目,比较其与医学指引不同地方,提醒医生防止潜在的错误,如药物不良反应。医疗服务提供方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率和索赔数,尤其是那些临床错误引起的医疗事故。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使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更智能,如可以使用图像分析和识别技术,识别医疗影像(X光、CT、MRI)数据,或者挖掘医疗文献数据建立医疗专家数据库,从而给医生提出诊疗建议。
领域二:医疗保险行业
在社保面临收支压力的困境下,商业健康保险规模出现了40%以上的行业增速。在传统医疗环境痛点多、互联网对医疗领域逐渐渗透、以及传感器等硬件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移动医疗行业蓬勃发展。而商业保险和移动医疗企业需基于核心的医疗大数据,才能最终实现为个人提供服务,商业企业的崛起正在加速医疗大数据形成闭环。
领域三:远程病人监控系统
根据统计,中国各类慢性病患者超过3亿人,尤其是我国进入老龄化时代以后,将存在非常大的照护缺口,远程病人监护系统对治疗慢性病患者非常有用。远程病人监护系统包括家用心脏监测设备、血糖仪,甚至还包括芯片药片,芯片药片被患者摄入后,实时传送数据到电子病历数据库。更多的好处是,通过对远程监控系统产生的数据的分析,可以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急诊量,实现提高家庭护理比例和门诊医生预约量的目标。
领域四:医疗护理系统
通过全面分析病人特征数据和疗效数据,然后比较多种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以找到针对特定病人的最佳治疗途径。研究表明,对同一病人来说,医疗服务提供方不同,医疗护理方法和效果不同,成本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医疗护理系统实现CER,将有可能减少过度治疗(比如避免那些副作用比疗效明显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不足。
领域五:疾病预防
在病人档案方面应用高级分析可以确定哪些人是某类疾病的易感人群。举例说,应用高级分析可以帮助识别哪些病人有患糖尿病的高风险,使他们尽早接受预防性保健方案。这些方法也可以帮患者从已经存在的疾病管理方案中找到最好的治疗方案。
领域六:医药公司药物研发
大数据和先进的分析方法可以让制药企业的药物预测建模更为精准,加速药物开发过程。医药公司在新药物的研发阶段,可以通过数据建模和分析,加上数以百万计的患者诊疗记录,创新商业模式,设计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
领域七:人工智能的运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彻底改变医疗的现状。人工智能充分利用了智能医疗搜索引擎,从海量数据中不断学习新技术及案例,以辅助医生做出最合理的诊疗方案。如何收集到有效数据,互联网网上医院或许是一大突破口。
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浙大一院等著名医疗机构已经建立起了互联网医院,患者可以在网络上轻松完成分诊咨询、远程门诊、线上付费、检查预约、住院床位预约、药物配送、慢病随访等互联网医疗服务。而在人工智能的运用上,浙江省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2016年底,浙江省中医院成立了“浙江省中医院沃森联合会诊中心”,随后2017年3月25日,浙江大学也正式对外宣布成立医疗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由此可见,随着大数据的开发,人工智能会越来越火爆。
医疗大数据面临的隐私挑战
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共享和用是政府管理、商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需要,但也给个人隐私安全带来了威胁,使得医疗领域的大数据共享变成了双刃剑。这样的情况在发达国家表现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