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72-01
前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呼吸系统疾病是普遍老年人经常出现的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较为复杂,极大地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做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这成为了当今医院所关注的课题。
1浅析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患者在护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出发,通过医患、护患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和信心,保证患者处于接受诊治的最优生理和心理状态。患呼吸系统疾患的老年患者在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医务人员应该重视这类老年患者,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尊重、照顾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增加恢复健康的信心。
1.1详细地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全面收集资资料,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如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患者对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了解有无恐惧、焦虑、孤独、抗药、抑郁等易发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1.2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的重要措施之一。良好的服务态度,细心的陪伴也是减轻老年人孤独感、无用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关怀减轻其不良情绪。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积极乐观的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呼吸系统疾患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反复住院,对护理操作都很了解,加之老龄、体弱,像静脉输液等操作会有一定难度,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提高各项护理操作的一次成功率,使患者有充分的信任,也是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基础。
1.3使老年患者处于积极、放松的状态,有助于恢复健康
努力减轻老年患者的焦虑心理,焦虑心理人人难免。有些患者焦虑形之于外,容易觉察,有些则埋在心里很少外露。焦虑是对当前及未来情况的担心,是各种因素导致的思虑过度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就要靠敏锐的观察力来判断分析,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处于积极、放松的心理状态。如有一位老年患者见其他的患者都已陆续出院,心里很急。护士应以劝导的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称其恢复健康迅速,给老人点信心,这位老人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其恢复健康。
1.4减少老年患者的抗药情绪,并为患者建立科学地锻炼方案
有些患者长期打针吃药,感到厌烦,对药物疗效产生怀疑,担心药物的损害,有的甚至将药扔掉。此时护理人员应劝导他,矫正患者不正确行为,态度要温和,语调要平和,耐心地讲解,每次服药都要亲眼看着他,鼓励他把药服下,这样他感觉到了他在被关心、被重视,纠正其抗药情绪,以使治疗措施得以真正落实。除此之外,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引起呼吸系统疾患发作的诱因,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适度锻炼、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其次,协助患者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及康复方案。同时,应注意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2探析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做好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是病房的护理,病房也是老年人生活的地方,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室内的温度最好是保持在20℃左右;能很好的通风、沐阳;在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到风寒的侵袭,导致病情的加重;更要注意的是刺激性气体的吸入;第二是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临床上,咳嗽其实是一种反射性的保护功能,咳嗽将痰液排除,能够保持呼吸的畅通。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应该给予帮助:在患者的背部适力的扣拍,借助外界的震动力,促使痰液从较细的支气管引流到大气管内以顺利的排出;第三是呼吸气的训练与指导,调节呼吸肌的功能能够改变呼吸困难以及运动能力下降。主要是调节腹式呼吸和缩唇吸气。通过调节腹肌主动的收缩与舒张来加强膈肌的运动量,用以提高通气量,减低耗氧量;缩唇吸气主要是为了增加吸气时支气管的内压。方法:起初的训练最宜半卧式、膝屈曲,立位的时候上半身略向前倾斜,放松腹肌,使舒张和收缩自如,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静呼吸。呼气时缩拢嘴唇,并收缩腹肌,使肺内的气体慢慢经口呼出,然后再用鼻子吸气使腹部慢慢的鼓起来;第四是药用观察,因为老年人病症较多,通常服用多种药物,无形中就损伤了肾脏的功能,也降低了耐药性,反而会造成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对此,对患者进行输液时一定要控制速度,过快、过多都可能导致肺水肿而引起心力衰竭,在静脉滴注氨茶碱的时候应该放慢速度。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也会增加,这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严峻地挑战。因此,医院必须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地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有专业的护理技能,并且须有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做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薛莲.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7)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2-02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病程较长,很多都是慢性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1]。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对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治疗。穴位贴敷法是中医上一种重要的疗法,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可用来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文章对110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和护理的相关情况作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10例进行研究,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患者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16岁。疾病类型:慢性支气管炎45例,哮喘33例,过敏性鼻炎18例,肺气肿11例,慢性咽炎3例。本次所选病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糖尿病患者、处于疾病发作期患者、孕妇。
1.2 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均用“冬病夏治”疗法,采用穴位贴敷法,自制药膏,主要成分为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将其研成粉末,然后用稀释的姜汁做成膏状,每次取2g,先将患者背部的汗液擦干,保持背部皮肤清洁,因为腧穴是内脏主要的经气输注之处,因此要对腧穴按摩数秒,当患者感到麻、酸、胀的时候,将药膏敷在患者双侧心俞、肺俞、膈俞上。贴敷时间为每年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连续治疗3年。
1.3 护理方法 ①贴敷前护理:在穴位贴敷之前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的机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明确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在治疗中会出现局部热、麻痒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水泡,让患者对此有心理准备。②贴敷护理:在整个操作中医护人员要坚持无菌操作,对患者病情密切监视,尤其要防止患者受凉。对于老年慢性呼吸道系统疾病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耐药性较差,在贴敷中应该严格全面考虑这些因素。③贴敷后护理:药膏贴敷后患者局部会出现烧灼感,如烧灼感非常明显,直接取下药物即可,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如贴敷部位烧灼感明显,出现水泡,要告知患者不能用手抓挠,小水泡切忌弄破,要让其自行吸收。当水泡直径过大,需要做特殊处理,首先要对局部消毒,然后采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中的渗液吸出,最后将止痒粉和湿润烧伤膏直接涂到上面,3-4d后痊愈。皮肤愈合后早期会有色素沉积,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色素会逐渐消退,不会留下瘢痕。④生活护理:在药膏贴敷过程中患者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1个月内禁烟酒,禁止进食辛辣、生冷的食物。在贴敷4-6h内不宜洗澡,局部不用肥皂。患者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感冒。
1.4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在冬季仍有发作,但发作次数减少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为无效。总的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本组110例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显效54例,有效48例,无效8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2.7%。8例治疗无效的患者主要是未坚持治疗。
3 讨 论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冬季发病较多,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多数患者症状冬重夏轻,这部分患者属于阳虚性体质[2]。因此,治疗时间应该以夏季为宜,需要通过春夏养阳,改善患者阳虚体质,让患者阳气充沛,恢复到健康状态。在本组研究中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方法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使患者经络畅通,气血调和。此种治疗方法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减轻了患者的不良反应,降低了对患者肝脏以及胃肠道的刺激,药物作用能充分发挥[3]。贴敷时间选择在三伏天,主要是因为三伏天是1年的阳中阳,而午时是1天中的阳中阳,在这个时候人体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贴敷药膏后,药物会通过穴位、经络等渗透到体内,产生较强的作用。
在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过程中,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能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而且能通过合理的饮食指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疾病诱发因素,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陶香梅.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和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5):170-171.
关键词:护理;呼吸疾病;生命质量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症状,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外还应该应从老年患者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需求等方面出发,加强护理干预措施。本文研究了在常规的护理方法上加强护理干预对老年呼吸道疾病的护理效果,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9月138例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60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6.3±8.4岁,慢性支气管炎73例,平均病程20.9±1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5例,平均病程20.2±6.3年。这两种疾病都有且患有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3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符合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专业会议制定的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1]。COPD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200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排除认知有障碍;心、肝功能不全;妊娠或哺乳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将138例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其它护理。运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的质量评定表[1]和我院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受试对象进行调查,包括:躯体、 心理、社会功能,家属及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等指标。6个月后观察两组护理的效果。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 常规护理:①清理呼吸道:指导患者咳嗽,患者咳嗽时指导其用手压住腹部,两肩稍向内弯,头稍向下,连续咳嗽数次,痰液已进入至支气管及咽部再用力咳出。②引流: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作引流,引流必须在餐前1小时进行,每日2次。③氧疗护理:老年COPD患者,大多伴有CO2潴留,应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升/分)。④卧姿指导护理:半卧位,患者容易接受;侧卧,左侧病变或有胸水的病人不能耐受左侧卧,可有意识的指导患者进行右侧卧位。
1.3.2观察组护理 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①心理指导:耐心与患者沟通病情状况,告知治疗的进展。②净化病房内空气:及时清理病房垃圾,净化病房空气,指导注意自身的卫生,以控制感染。③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喝水,淡化痰液粘稠度,多吃含磷和抗氧化高的食物,增强自身的抵抗力。④运动指导: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⑤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吸呼气锻炼,可采用腹部呼吸训练或缩唇式呼吸训练方法,将气体慢慢呼出,尽量呼出最多的气体。
1.4疗效评分
生活质量评估:生活质量根据行为医学量表手册评分[3]。治疗效果按显效,有效,无效三级划分,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级划分,满意率=满意+较满意。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卡方检验,以百分率表示,取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的生命质量有明显差异,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两组患者护理后生命功能评分的比较(±s)
2.2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显效32例、有效35例、无效2例;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28例、指标无效2例,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对照组满意30例,较满意29例,不满意10例,观察组满意49例,较满意18例,不满意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P
3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看病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是对医务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要求提高了。老年人随着器官的衰老,出现肺活量减弱,残气量明显增加等症状的概率就会增加,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通常有有体质虚弱,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等状况,这些状况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4]。要治愈呼吸道疾病,对患者的护理的要求比较严格,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应当注重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和生活质量[5]。
本文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指导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患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而净化空气利于减少患者的呼吸道感染,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人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常常不喜吃东西,这对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饮食指导可以增加患者食欲,为生命提供能量。本研究还表明,适当的运动对呼吸道疾病康复是有利的。
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提高了老年呼吸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战胜疾病的决心,还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樊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6):4699-470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3]《行为医学量表手册》(特刊)邮购[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6):517
[关键词] 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诊疗术;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163-03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肠胃病进行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肠胃镜作为消化内科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已逐渐被广泛应用[1]。但是,一旦肠胃镜进入患者体内,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恶心、疼痛等临床表现,甚至还会存在患者当听到要进行肠胃镜检查时,就不想再继续治疗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进而增加病发率。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无痛胃肠镜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并取得显著成效[2]。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对无痛胃肠镜诊疗胃肠疾病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该院收治的胃肠疾病需胃肠镜诊治患者8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该科收治的胃肠疾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21~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9)岁;对照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2~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4±3.5)岁。
1.2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符合胃肠疾病的诊断标准,同时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重要器官功能患者。②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诊治方法
1.3.1 准备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事先准备好胃肠镜以及手术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相关药物、设备等,对患者进行胃肠镜治疗调查,对于那些进行过非无痛性胃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调节,即调整患者心态,让他们能够欣然接受这一治疗,从而减少对该诊治方法产生的畏惧感。同时,还应该了解患者以前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对这些的了解,能够更好地在治疗过程中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做好这些术前护理准备工作,就能为手术的成功率奠定良好基础。另外,手术之前还应该告知患者禁食,最好确保禁食时间为12 h,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患者胃肠的清洁度,还能够降低手术风险。
1.3.2 操作方法 第一,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便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然后再借助设备对胃肠进行检查并治疗。一般情况下,在对患者进行麻醉时,都会采用静脉注射的方法,先注射枸橼酸芬太尼,待该药物注射时间在规定期限后,再实施1~1.5 mg/kg的方式进行丙柏酚的注射,等患者完全昏迷后,再进行手术。第二,手术过程中还应该格外关注患者四肢反应情况,如果患者由于手术疼痛产生反应,就必须加大药量,反之,则说明药物剂量的使用恰到好处。第三,患者手术过程中,如果出现严重性的血压下降情况,还应该及时输入麻黄进行急救;如果患者呼吸频率较之前逐渐减小,并出现呼吸局促现象,就应该立即使用阿托品进行急救,以免出现呼吸停止现象。
1.4 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即健康教育和并发症的防治。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案,包括饮食干预、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出院指导四个方面,具体操作如下。
1.4.1 饮食干预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胃肠疾病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对其饮食进行科学指导,定时定量,一周内必须低渣饮食,进食清淡及易消化食物,最好告知患者确保每餐八分饱即可。且多吃水果、蔬菜,这样不但能够均衡营养,还能确保每日摄入大量维生素,更好地促进消化。同时,还应该提醒患者戒烟、戒酒。
1.4.2 心理干预 胃肠道和消化系统都是由神经所调节的,而精神又和神经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就需要患者时刻保持良好的的精神状态,护理人员可以适当的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唱歌等,通过和其他患者的交流,使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促进胃肠的消化功能。
1.4.3 运动干预 健康的体质能够帮助消化,消化功能也能增强体质,也就是说,体质和消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护理人员要经常组织患者进行身体锻炼,还可以组织跳舞活动,通过对自身身体的锻炼,来提高腹腔压力。另外,身体锻炼还能有效预防便秘,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1.4.4 出院指导 另外,患者出院后护士还应该叮嘱其格外注意饮食卫生,不能吃那种变质食物,尤其是街边没有任何卫生保障的食品。毕竟过多食用冷食,会出现腹痛等不良症状,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同时,由于腹部喜暖怕凉,一旦胃肠道遇到冰冷食物刺激,就会相应的出现痉挛现象,并导致腹部出现绞痛,因此,还应该叮嘱患者时刻注意保暖,夏季入睡时用被子盖好腹部,防止受凉。
1.5 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自愿参与作时间和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几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各项体征有所恢复;无效: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身体不适感严重加剧。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常见不良反应如疼痛、呕吐、焦虑等。④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时间上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在临床恢复情况上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的比较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饮暴食现象日益增多,大多数人由于都在和时间竞争,因此,也就很少注重生活饮食质量[3]。在这样一种情况的影响,也就间接的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胃肠疾病,发病几率更是快的惊人。所以,必须对这种疾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3.1.1 胃肠道疾病因素 俗话说:“病从口入”,消化系统的变化无常和饮食有着密切关系,比如:长期食用粗糙、过硬食物,或者是吃饭速度较快等,都会使食道和胃肠道遭到严重损伤[4]。另外,饮食不规律,也就会造成各种功能消化不良等。
3.1.2 饮酒过量 如果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饮酒,会造成急性胃粘膜,甚至还会引起肝炎、肝硬化等,这些疾病的发作会导致严重的恶心、腹痛症状[5]。
3.1.3 吸烟 众所周知,吸烟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吸烟对消化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人们却是不知道的。从诸多临床症状上来看,吸烟和消化系统有着密切关系,烟草中所含有的尼古丁可以损害到胃粘膜[6]。因此,吸烟人群的胃溃疡在治疗后,伤口愈合难度大。
3.1.4 不良情绪 如果人们长期处于精神紧绷、愤怒状态,也就间接的影响到胃的消化功能,容易引发胃炎或者其他消化性疾病[7]。
3.2 胃肠镜诊治
3.2.1 传统胃肠镜 以往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所使用的胃肠镜检查方法还存在诸多弊端,无论是技术,还是方法上,都存在问题。不但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疼痛、恶心等症状,还会间接的导致血压升高、脑溢血等。如果过程中不进行麻醉,患者很容易疼晕过去。再加上诸多患者从别人口中得知胃肠镜检查比较难受,也就无法接受这一诊治和治疗,在这种情况下,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还会影响到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8]。从前面所讲述内容可以得知,传统的胃肠镜诊治方法具有疼痛、时间长等弊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难接受,给检查带来不便,据相关报道结果显示,曾经接受过传统胃肠镜诊治的患者,有3/4的患者不愿再进行检查,1/4一患者对该项检查产生了一定的恐惧感,最终影响到最佳治疗时间。
3.2.2 无痛胃肠镜 近年来,无痛胃肠镜诊治方法作为一种方便、安全、无痛的新技术,逐渐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是目前消化内科疾病诊治过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但能够使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减轻痛苦,还能通过术前护理人员的讲解,减少患者恐惧感,从而使患者可以完全放心的投入到检查过程中。另外,检查过程中护士指引病人提高配合度,也给医生带来很大的方便,进而更好地进行治疗[9]。该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中,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检查全程实施整体护理的患者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实施整体护理对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不但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润芝.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疗效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1(3):641-642.
[2] 邓兰俊.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9):50.
[3] 刘云华,江应平,郭良忠,等.探讨消化内科无痛胃镜临床的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导刊,2013,24(12):1963-1965.
[4] 李军宏.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的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5(15):225-226.
[5] 谢涛.探讨用无痛胃肠镜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27(2):65.
[6] 罗桂金,雷平光.无痛胃肠镜诊治消化内科疾病8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24(11):148-149.
[7] 王晓芳.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无痛胃镜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3,22(9):35-38.
[8] 周有际.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疾病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2013,16(10下半月):110-111.
[9] 李强,薛鸿鹏,姜子晔,等.探讨消化内科疾病运用无痛胃肠镜诊治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8(5):86-87.
【关键词】血液系统;侵袭性真菌;人性化护理
在我国,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种在临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在患有此病后,经常性的进行化疗或者长期的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因此,很容易的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感染。其中,最容易合并的感染就是侵袭性真菌的感染。所谓的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患者体内被真菌所侵袭,从而真菌不断的破坏患者体内的组织和器官,由于真菌在体内不断的繁殖和生长,导致患者一些炎症的并发。从目前来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很好,大约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是一种国际上病死率很好的感染性疾病[1]。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不断进步,很多药物好手术方法已经能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概率。不过一些组织刺穿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来说,人性化的护理尤为重要。为此,对我院近4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42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2年在血液进行人性化护理研究,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近期接收的4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42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
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人性化的护理。其中,有47例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的年龄在39岁到84岁之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n,)
组别 n 男/女 年龄(岁) 平均年龄(岁) 病程(月) 平均病程(月)
实验组 42 27/15 39-84 49.4±1.4 1-6 4
对照组 42 20/22 40-76 46.7±0.8 1.2-6.5 4.2
组间比较 =0.000 t=0.000 t=0.00
P值 0.051>0.05 0.068>0.05 0.07>0.05
1.2护理方法
1.2.1护理措施:主要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就是黏膜屏障的护理。要对患者的黏膜进行经常的清洗,并及时的进行口腔护理。第二方面就是抗真菌治疗药物的护理。很多抗真菌药物会对患者造成很大的副作用,因此在对患者服用药物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患者的情况,进行药物治疗。第三方面,对患者的病房卫生进行护理,要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第四方面,就患者进行严密的检测,防止患者发生异常情况。
1.2.2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心理上的沟通,使得患者和家属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要让患者了解病情中的一些副作用,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而且,在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体温的检测[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在实验中,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全部采用SPSS13软件进行分析,然后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x±s)表示。
2.结果
对我院近期接收的42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和42例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人性化的护理。经过各组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饮食比对照组的饮食更有规律,并且住院时间也对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而且实验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家属满意度。(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饮食规则 侵袭性真菌感染 按时治疗 住院时间(d) 患者或家属相关知识掌握 家属满意率(%)
实验组 42 32 2 42 45 42 90
对照组 42 24 0 42 36 42 62
6.32 5.78 5.55 12.31 4.39 11.82
P值 <0.05 <0.05 <0.05 <0.01 <0.05 <0.01
3.讨论
临床中,血液系统疾病是十分常见的,通常情况下于患者在患有此病后,经常性的进行化疗或者长期的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因此,很容易的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的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感染真菌感染。而目前一些通常的治疗方法就是抗真菌治疗,这种治疗会使得患者对抗真菌的药物才升强烈的反应,从而并发一些其他的症状[3]。主要的症状有头疼,发热,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等等。大部分的抗真菌治疗基本都是保守治疗,不断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患者治愈后的护理。因此,在临床中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护理是十分的重要的的,要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主要包括黏膜屏障的护理、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护理、病房卫生的护理和监控护理四项。此外,对于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一些负面情况,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效果。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密切的监控,如果患者发生异常的现象,要采取立刻的抢救措施[4]。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血液系统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通常情况下,非常容易合并侵袭性的真菌感染,为此,在临床护理当中要充分进行人性化护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血液系统疾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感染率不断的减少,从而使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更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即治疗原则[J].中华内科杂志,2012,44(7):554.
[2]秦晶,孙立娣,石磊.12例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27(1):69-70.
[3]李丽燕,付蓉,吴玉红,等.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
【关键词】循环系统疾病;住院;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40-01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调节液循环神经与体液组成,首先要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与患者的居住地点、居住条件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血压高、冠心病等多见于城市和脑力劳动者;风湿性心脏病则在住房拥挤、环境潮湿的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
1一般资料
首先了解:①患者有无烟酒嗜好,吸烟、饮酒的量及时间,是否有喜好油腻和偏咸饮食习惯。②患者有无与遗传相关的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③既往健康状况:患者有无慢性扁桃体炎、关节疼痛、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了解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及诱因。
2临床表现
2.1呼吸困难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其类型反映了左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2.2心悸了解心悸发作的诱因、时间、特点、如心悸是否与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等有关;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心律是否规律;发作时是否眩晕、黑朦、抽搐、胸痛等伴随症状,并了解患者对其心悸发生是如何理解的。
2.3胸痛了解胸痛发作的诱因、部位、持续时间、性质及用药后能否缓解,胸痛发作时伴随症状,如血压改变、心悸、意识改变等。
2.4水肿了解水肿出现的时间、部位、程度及性质,心源性水肿多为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2.5晕厥须向家人和知情人了解患者晕厥发作的情况,有无预兆、持续时间,发作时无抽搐、口吐白沫等;发作后意识恢复情况。既往有无类似发作,是否有诱因,患者原有心脏病和心功能状况,有无其他脏器疾患。有无颅脑外伤及误服药物、毒物等,同时评估患者晕厥发作时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大小及反射等情况。
2.6发绀了解发绀的时间、部位极严重程度,以判断患者全身或局部组织缺氧程度及患者心功能状态。
2.7心、肺体征①肺部评估应注意有无干、湿性音及胸腔积液;②心脏评估应注意心尖搏动的位置,震颤和负性心尖搏动,第一、二心音强度及性质的变化,杂音的部位、时像性质、传导范围及与呼吸、变化的关系时相等。
2.8心理社会评估循环系统疾病一般病程长,难以根治,并无可发生猝死及各种合并症,常常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应注意了解患者的婚姻、家庭、工作、事业及经济方面的情况,评估其焦虑、恐惧的程度等。
2.9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循环系统常用的实验室及器械检查包括血脂分析、血糖、血凝指标、心肌酶谱、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应了解各检查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护理等。
3常见护理问题
①心排出量减少: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受损有关。②气体交换功能受损-呼吸困难。③舒适的改变胸痛与心肌缺血有关。④体液过多:水肿及(或)腹水与右心功能不全,质体内水、钠潴留有关。⑤潜在的生命危险性:与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其他心脏急症等危险因素有关。⑥活动无耐力:于心功能不全或各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竭及其他心脏急症等危险因素有关。⑦潜在的药物中毒或药物不良反应:与服用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⑧焦虑、恐惧。⑨知识缺乏。
4主要护理措施
4.1环境的设置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安静,温度及湿度适宜,病床最好选用能摇动的靠背床,重病室(ICU)因有较多的抢救与监护仪器,床间距离至少在1m以上,以利于抢救。
4.2休息应重视患者精神及身体两方面的休息,根据患者心功能状态,定制出合理的休息与活动计划,并协助患者进行活动。
4.3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禁止吸烟饮酒,避免刺激性食物,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合理饮食,如心衰水肿的患者,给予低盐饮料,限制入水量。
4.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心律及心率、脉率及心律、血压呼吸变化,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剧烈胸痛,咯血等症状,及时发现异常报告医师。
4.5对症处理
4.5.1呼吸困难给予半卧位或端坐卧位,氧气吸入,一般吸氧,2~4L/min,若发生急性水肿,则给予高浓度吸氧,氧速度6~8L/min,并通过20%~30%。
4.5.2心悸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同时仔细观察病人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
4.5.3胸痛胸痛发作时,应使患者保持镇静,绝对卧床休息,同时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如为心绞痛,立即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并密切注意心电图变化:急性心肌梗塞,应立即行连续心电监护,并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扩张血管等药物。应注意观察胸痛的特点及伴随症状,并指导患者避免诱发胸痛的各种因素。
4.5.4水肿每天测量体重。腹围观察水肿消长、出现的部位,记录液体出入量,并给予低盐饮食,控制饮水量(每天500mL以内)。加强皮肤护理,每天擦洗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并进行局部按摩,卧床息者,应协助患者每2小时翻一次身,以防止发生压疮。
4.5.5晕厥使患者平卧,检查呼吸及脉搏,如无脉搏跳动、心源性晕厥应考虑可能是由室颤导致的,一旦发现应立即叩击心前区1~2次,做体外心脏按压,并尽早电除颤,如为心室停搏,可行临时起搏。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机械通气是此类疾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COPD病程长,病情反复,呼吸系统和其它各系统功能受累,护理质量和护理内容对治疗结果有重要影响。收集2008年12月~2009年10月2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9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男23例,女6例,年龄52~76岁,平均65岁;COPD病史10~30年,COPD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29例中,伴有Ⅱ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5例、冠心病7例。
1.2 方法
1.2.1 治疗
常规给予抗炎、吸氧、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根据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全部病例均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治疗20例,有创正压通气治疗9例(经鼻气管插管6例,经口气管插管1例,气管切开2例)。通气模式均先采用辅助/控制模式,以后改为同步间歇指令和压力支持通气。根据患者通气改善的状况和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各项参数,最后逐渐停机。表1 29例患者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检测值(略)
1.2.2 护理
包括心理护理和机械通气护理。心理护理:在实施机械通气之前,与病人多接触、多交谈,消除患者负性情绪;机械通气过程中用书写、图片等形式让病人表达自己的需要,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了解病人的感受,满足病人的需求。机械通气护理:在上机前和上机后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的变化,注意患者的意识、面色、发绀程度、血氧饱和度及血气指标变化;严密监测呼吸机性能,如声音、节律等,保持呼吸机运转正常;准确记录通气参数,根据病情合理设置报警范围,呼吸机出现报警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机械通气时保证患者液体每日入量2 500~3 000 ml,同时将蒸馏水或灭菌注射用水加入蒸气发生器,调节气体温度(呼吸机不带蒸气发生器及脱机情况下,采用间断或连续气管内滴注无菌生理盐水法进行气道湿化,每隔20~60 min注入1次,每次2~3 ml,每天注入总量不少200 ml)[2,3];行机械通气患者,只要肠鸣音正常,有排气排便,尽可能行胃肠内营养,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鼻饲,注人营养液时速度宜慢,温度以38~40 ℃为宜,床头抬高30~45°,每4~6 h用温水冲洗胃管1次,以防堵塞;定时翻身、拍背、变换,2~4 h翻身1次,受压部位垫棉纱垫,保持受压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通气期间常用温水或50%酒精擦浴、按摩,预防压疮的发生。
2 结果
29例患者经积极治疗,血气指标明显好转,上机后2 h、24 h动脉血pH值、动脉氧分压(PaO2)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上机前显著改善,24 h后改善更加明显,见表1。29例患者卧床9~42 d,上机时间3~26 d,呼吸机气道口温度维持在32~35 ℃,既保证了输入气体的湿化,又可使吸入气体温度不刺激呼吸道。通过精心护理,无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病情逐渐好转,均顺利脱机。
3 讨论
治疗结果显示,呼吸机治疗能使肺泡通气量增加,纠正COPD患者通气与血流比值失调。本组29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后2 h、24 h测定血气指标,与通气前比较,各指标都逐渐改善,尤其是24 h时,pH值、PaO2、PaCO2和SaO2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故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多数病情会迅速改善。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呼吸机操作技术,保证呼吸机各管道通畅,详细记录病人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进行处理。COPD患者呼吸道的清除防御功能降低,呼吸道失水增加,纤毛运动减弱,分泌物黏稠、干涸而不易排出,呼吸道对空气过滤、加温及湿化功能丧失,故湿化疗法是机械通气治疗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29例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注意了吸入空气的湿化和温度,这不仅减少了吸入气对患者气道的刺激作用,也有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当患者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心率增快,或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听诊闻及大量湿性啰音,呼吸机气道高压报警,或氧饱和度下降等,提示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应及时吸痰。一次性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过程中要掌握好节奏,要求做到一慢二快三忌,即:退出吸痰管要慢,进管与整个吸痰过程要快;一次吸痰中忌反复吸痰管,忌负压过大,忌在严重低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律明显异常情况下吸痰[4],同时吸痰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目前无菌操作被认为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其次,在注重处理原发病及其他主要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营养支持也至关重要[6],患者应进食低脂、富于营养的非刺激性食物,少吃多餐,适当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出现便秘而加重或诱发呼吸困难症状。因为病情反复,再次机械通气会给病人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7],故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明白机械通气治疗的重要性,保证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顾体军.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31例治疗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9):34-36.
[2]郭红梅. 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2.
[3]沈文沂,王丽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9):17-18.
[4]郑爽,郭小霞.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27.
[5]杨小妹,席淑华.人工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48.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0-51-02
无创正压通气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同步性好的特点,已成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最有效地方法之一[1]。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与监护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对我院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一系列的护理与监护管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按中华医学会2002年制定的COPD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患者表现为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咳痰能力下降;80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与非护理干预组各40例。其中护理干预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0.5±7.6)岁,治疗前PaCO2 66.9~95.8mmHg,PaO2 33.9~58.3mmHg。非护理干预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9~86岁,平均年龄(62.1±4.8)岁,治疗前PaCO2 64.7~96.1mmHg,PaO2 36.1~57.6mmH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病程、血气分析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抗炎、平喘、化痰等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选择美国伟康公司S/T-30型BIPAP呼吸机设置参数。通气模式选择PSV+PEEP,起始吸气末压力4~6cmH2O,氧浓度30%~40%,触发敏感度根据患者自主呼吸的强弱调节在1~2cmH2O水平,使用时间依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而定治疗时间为3~5d。
1.3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组给予下列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非护理干预组未进行系统地护理。
1.3.1上机前的准备与护理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通气的过程及配合情况,解释通气目的及方法,消除其对呼吸机的恐惧感。耐心对其进行解释与沟通,介绍该治疗的优越性、安全性和必要性以及早期应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放松呼吸。合理选择面罩,常用鼻罩、口鼻面罩,初期多选用口鼻面罩,指导患者用鼻呼吸,减少吞咽和漏气,待病情改善后改用鼻罩,增加舒适。鼻罩不影响发音、进食及咳痰,患者可随意控制是否触发呼吸机等,但张口呼吸时易漏气[2]。另一方面上机的时间和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的选择一般多取半卧位、坐位(床头抬高30~45°),定时翻身、拍背,使头颈肩在同一平面上,头略后仰,保持气道通畅,枕头勿过高,防止引起呼吸道狭。呼吸机使用前需先行检测和接模肺试机,观察有无故障,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和有无漏气,湿化器温度是否相符,参数设置和显示是否准确等,并运行15min后才可决定是否可以使用[3]。准备好抢救器材,如插管用物,吸痰用物,简易呼吸器,氧气等。
1.3.2上机后的护理上机后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指征,有条件最好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一旦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或低于90/60mmHg时立即通知医师处理。严密监视呼吸的频率、幅度、呼吸肌的运动情况等。护理过程中还要监护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主观感觉。注意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控制碳水化合物,避免产生较多的CO2、加重CO2的潴留[3]。动脉血气分析在机械通气治疗监护中至关重要。SpO2是指导调节氧浓度,流量的直观指标,使SpO2维持在90%左右,上机30min查动脉血气,根据结果进行调整,4h复查血气,掌握治疗效果,若仍无改善,符合NPPV失败指标,则需考虑停止NPPV并改用IPPV进一步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时听取患者的主诉,观察患者的病情,常见并发症有腹胀、压迫性损伤、刺激性角膜炎、呕吐误吸,因此用鼻(面)罩应尽量紧闭嘴用鼻呼吸,防止吞入大量气体引起胀气.腹胀明显者可行胃肠减压,鼻(面)罩松紧要适宜,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变化及完整性,注意根部有无漏气,防止角膜炎的发生,口咽干燥适当加温湿化,做好口腔护理[3]。
1.3.3撤机的护理撤机选择在患者良好睡眠的上午,由专人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状况,做好再次上机准备[4]:呼吸机待机,备人工呼吸器,抢救车,吸引器等床旁备用,继续鼻导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坐位或半卧位,鼓励自行缓慢呼吸,消除紧张情绪,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及意识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数据资料以(χ±s)表示。
2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较非护理干预组的有明显改善,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临床研究已证实,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而随着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宽,无创气道正压通气的范围越来越广泛[5]。COPD并呼吸衰竭的早期,痰液引流问题并不十分突出而呼吸肌疲劳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此时予以NPPV可获得良好效果。Plant等对236例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药物治疗组失败率显著高于NPPV组(27%比15%),NPPV组病死率从20%下降到10%,与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NPPV组患者pH、呼吸频率及气喘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而本研究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护理干预组的心率、呼吸频率较非护理干预组的有明显改善,两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冉英.内科学[M]. 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1-460.
[3] 朱蕾,钮善福. 机械通气[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6- 337.
[4] 耿文利,郝王凤. ICU护士为机械通气患者安全吸痰的临床观察[J]. 实用护理杂志,2000,1(16):15-16.
[5] 朱晓玲.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观察与护理18 例[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7):324.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b)-0125-02
随着近几年泌尿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临床对该病的重视度也原来越高,泌尿系统病合并糖尿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采取护理能够提高?R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1],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能够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中。该文通过选取该院2016年2―12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理干预对泌尿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6年2―12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患者有30例,对照组患者有30例。实验组的患者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的年龄在45~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11.3)岁。对照组的患者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的年龄在4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12.1)岁。
1.2 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情绪控制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2.1 对照组 护理为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看护,每日为患者测量血糖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出现问题要及时的报告给医生。
1.2.2 实验组 ①护理人员要为实验组患者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②要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血糖护理等。进行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向患者讲解血糖控制的方法和重要性,通过温暖的言语缓解患者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态,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提高了对治疗的依从性。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给病房通风,定期的进行消毒,从而防止出现感染。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喜好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同时也要配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保证患者热量摄入量,定量和定时的饮食,能够防止患者血糖变化幅度过大。关于患者的血糖护理,要叮嘱患者坚持服用降糖药物,同时严密的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要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调整患者服用药物的用量,注意保持患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n(%)],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变化对比
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采取治疗护理后,空腹和餐后的血糖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SDS评分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对该次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对该次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3.33%,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为60.00%,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近几年泌尿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临床对该病的重视度也原来越高,泌尿系统病合并糖尿病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采取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控制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能够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中[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