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常见疾病康复护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疾病康复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02-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在临床中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障碍,致死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1]。虽然新的治疗技术的介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是致残率还是处在较高的水平上。加强神经内科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8例进行研究,对神经内科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2012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均经过CT扫描诊断符合心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诊断标准,58例患者均为初次发作,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年龄为49-73岁,平均年龄为62.7岁,男性31例,女性27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经过对两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的对比研究,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基础性护理。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SPS13.0软件处理,两组之间都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评分 见表1。

2.2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见表2。

3 讨 论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中的常见疾病,其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的高,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有效改善患者病后的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病后生活质量就需要重视康复护理。①要加强对并发症的护理,脑卒中患者往往意识混乱,出现昏迷,护理人员要给予适当的护理,保证正确的,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避免痰阻塞呼吸道。对患者引流管进行护理,对尿液颜色、尿量重点观察[2-3]。②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包括患者肢体功能训练、按摩等,在住院期间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需要进行床上训练、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按照患者关节活动方向进行肢体被动运动,运动量要从小到大[4]。要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使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畅通,每日对患肢的按摩要不少于3次,每次30min。另外,要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要锻炼行走能力、上肢活动能力,可以让患者进行简单的刷牙、拧毛巾等活动,逐渐恢复肢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③心理康复训练。脑卒中疾病对患者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患者情绪低落,对治疗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病情,增加患者的信心,聆听患者的心声,及时解决患者不良心理问题[5]。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和技术介绍一些康复知识,让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方法,让患者随时随地进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康复几率。

参考文献

[1] 祝学莹.神经内科护理中关于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2):340-341.

[2] 徐有俊,秦子,赵悦.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0):84-85.

[3] 阮爱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3):274-275.

第2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通讯作者:姚仙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筛选2008~201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周期为3个月,并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分别行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经综合治疗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康复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提倡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关键词】 脑血栓; 康复护理干预; 预期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35

脑血栓也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脑血栓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黏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1]。脑梗死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但致残率相对较高。早期的康复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所在医院对2008~201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中筛选出100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43~78岁,平均61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压、抗凝、溶栓和活血化瘀等方面的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护理常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等。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进行[2]。干预周期为3个月,并在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1.3 护理干预

1.3.1 心理康复。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顾虑,消除其孤独感、焦虑及自卑。向患者介绍成功康复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从精神、生活上安慰、鼓励和帮助患者,消除患者的自卑和孤独[4]。

1.3.2 的摆放。应频繁更换患者的,左右侧卧和平卧相结合,以避免一侧长期受压形成褥疮。

1.3.3 对于有言语障碍的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让患者练习基本的张口、伸缩舌等,以锻炼患者的面部及口腔的肌肉,其次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可先从简单的单音节开始,如“啊”、“啦”、“咦”等,进而进行简单的交流,再进行较长复杂的问答,循序渐进,反复训练坚持不懈。

1.3.4 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自己动手进食,小口慢食,可为患者准备稠糊状流质食物,以减少呛咳的发生,避免呛咳引起的肺部感染。

1.3.5 康复锻炼与肌力恢复。早期康复和肢体功能锻炼对提高疗效、降低病残程度和改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待病情基本稳定后应鼓励患者尽早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每个患者症状的轻重,采取相应的锻炼方式,早期可协助患者练习坐起、抬头、抬臂等简单动作,条件允许可协助患者扶物站立,锻炼患者的平衡能力,为站立行走创造条件。康复训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强度。

1.3.6 针刺疗法。针刺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国内外对于针灸治疗脑卒中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取得较满意的成效。针刺能加速自由基清除,并修复脑细胞功能,明显缩小脑梗死的面积,改善肌电信号,降低运动功能障碍。

1.4 疗效判断标准 评分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将患者划分为基本治愈、显著好转、好转、无效四个等级。采用Baahel指数评定其日常生活能力。Baahel指数标准:60分以上为基本自理;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40分以下为基本生活完成需要帮助,用简易Fegl-Mevyer积分评定其运动功能情况各1次。Fegl-Mevyer积分:Ⅰ级为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脑血栓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脑梗死比脑出血的病死率低而致残率高,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帮助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功能重组[4,5],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护理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高凤荣,赵彤.健康宣教对脑血栓形成溶栓治疗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2006,22(9):55-56.

[2] 张苟芳,郑彩娥,余丽珍.脑卒中患者ADL评定及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2):1132-1133.

[3] 王万利.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14-15.

[4] 吴风银,李利平.激励式心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9):855.

第3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方法: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护理组患者尽早给予康复护理训练,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肢体及语言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两组患者间相比,护理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 急性期 临床护理

Clin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Duan Jie

Abstract:Objective:Of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Methods: Hospit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106 cases, divided into nurs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3 cases in each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neurology routine drug therapy,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groups of pati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give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aining, inclu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dicine, nursing, complication nursing and functional exercise of limbs language and the hospital discharge guide.

Result: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motor function and daily life quality than before treatment improved. Bu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nursing group therapeutic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 P

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limbs and language function recovery,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Cerebral infarction Acute phase Clinical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31-02

急性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危胁中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笔者对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3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106例,全部患者均符合2005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64例,女性4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4±12.6岁。将患者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梗死部位、伴发疾病、病情程度及既往史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①经过脑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梗塞;②患者为首次发病;③起病急骤,24h内入院。并排除处有以下情况的患者:①既往有急性脑梗塞病史的患者;②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③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

其中偏瘫患者61例,偏瘫合并有失语患者30例,意识障碍患者15例。

1.3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用药过程中由家属帮助患者自行训练;护理组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尽早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治疗。康复护理治疗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早期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等。

第4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讲义编写 社区临床护理

我校是一所高职院校,其中的社区康复专业在2002年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教改试点专业,它培养的是具备较完备的医学康复和健康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老人、病人、残疾人、孤残儿童和健康人为服务对象,从事生理和心理康复护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社区临床护理学是该专业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主要是学习社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学习社区中的各种急症的初步处理措施,学习残疾人的相关知识。该课程从我校开始创建社区康复专业开始即1996级首届五年高职班的《内科、外科、五官科学》到2001级的《临床医学》再到2006级的《社区临床护理学》共经过了三次大的变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与学、学与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所学与市场需要相冲突。二是理论性过强,学生学习难度大、兴趣不高。结合市场需求及高职教育的特点,下面就谈谈该课程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思路和心得体会。

一、该课程的目标定位与讲义的内容框架

通过学习该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区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临床表现、基本治疗和护理措施,掌握社区常见急症的基本急救知识,培养临床思维方式及指导社区临床工作,服务人民的能力。结合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主要是各级各类老人福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残联等社会团体及各类伤残军人疗养机构、精神病康复机构等,所以在教材中适当增加了残疾人的知识,精神病的相关知识,逐渐形成了现在的社区临床护理学,其内容框架为:集合诊断学及内、外、妇、儿、皮肤科常见疾病临床表现和护理,增加了各种急症的现场急救、残疾人、精神病人和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二、结合实际,调整教材

我院在1996年开设了社区康复专业,当时想培养的是能初步掌握一定医学及康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福利院、养老院中胜任工作并具有一定健康管理价值观、方法论的专业型人才。当时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的过程中没有适合我院的现成的社区临床护理学,当时的重点是学习临床理论知识即:《内科、外科、五官科学》,而对于社区中的常见疾病及其诊断没有多少认识,故而在毕业生产实习时一些问题就被暴露出来,如:学生看见医院或是福利院中有糖尿病病人,但是在老师给患者进行治疗时,搞不懂该患者患了什么病,不知道该病的来历,对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结合临床表现来初步判断疾病这一技巧没有认识。学生实习回校反映所学知识用不上,很多常见疾病都不知道怎样诊断。老师给他们讲解怎样采集病史以获得诊断疾病信息时,他们听不懂。还反映老师不喜欢带他们学习。此外在遇到各种急症时,学生们表现得手足无措,帮不上忙,有的老师还认为他们在医院实习妨碍工作等。于是有的学生就出现了学习兴趣低,不想学书本的也不想到外面实习的情绪。对于教学主体之一的我们这时意识到了教材结构应该改变,学习的知识面应该得到扩展,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适应市场,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样对于学生或是学校的发展均有帮助。所以决定做好教材改编的工作,于是2001级学生用上了包涵诊断学及急症急救知识的《临床医学》这样一本讲义。新增的急症急救知识点有心肺复苏术、五官科急症、电击、溺水、煤气中毒等,特别是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最具代表性,适合于任何原因所致的心跳、呼吸停止的复苏。目前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精,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着眼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范围。基于这一观点,结合各福利院、养老院病种的特点,我们2006级学生正式用上了这一《社区临床护理学》讲义,它是结合了护理学知识综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强调了具体疾病的相应护理知识,对他们今后工作更具指导作用和实用性。它新增了残疾人、精神病人的相关知识。

三、与之适应的教学改革

第5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梗塞 后遗症 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237-02

脑梗塞是因脑部血管组织出现循环障碍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脑梗塞发病急,病情相对较重,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症状为单侧上、下肢体;上半身;下半身或全身均无力、麻痹现象,多发病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极高,临床医疗表明,脑梗塞患者治疗和恢复时间较长。在我国,脑梗塞病人发病率较高,而且经常留有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误咽,近年来康复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治疗愈来愈明确,其功能障碍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亦与康复护理极为密切,住院期间由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护理和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工作多由家人担任,如何能很好的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的康复的程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1 资料

本科2010年月1月至2012年月10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56例,女30例,年龄54~82岁;男26例,年龄56~84岁。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人院时有意识障碍者20例,肢体瘫痪者27例,失语或言语不清22例。平均住院10~23天,全部好转出院。

2 康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梗塞患者多有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几种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有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康复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取决于患者对训练的合作态度。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很有必要,应当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各种功能障碍可得到最大的改善,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耐心照顾、体贴患者,给予温暖和关心,做患者坚强的心理后盾。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每个康复阶段善于做自我总结,并制订新的康复计划,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争取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家人应比平时更多的关心爱护患者,不要让患者产生一种被嫌弃的感觉。

2.2 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引起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易造成营养不良和误咽、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1]。

(1)选择合适的进食。可取半卧位,即让患者躯干上抬30。仰卧位,头部前屈,亦可取坐位进食,这样易引起吞咽反射,减少呛咳误咽的发生。进食时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避免干扰因素。

(2)选择合适的饮食种类。轻中度吞咽障碍的,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密度均匀,有适当粘性而不易松散、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残留的半流质食物。应注意每口进食量不宜过多,以1/2或1汤匙为宜,速度不宜过快,要给患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每次进食后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便食物全部咽下。由于反射迟缓,进食流质易引起呛咳,普食类难以咀嚼吞咽。对每次的进食给予表扬和鼓励。

(3)鼻饲是目前常用的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进食方式,此种方式由于进食模式和舒适度的改变,患者失去了正常的味觉,进食的积极性容易受影响。由于对食道刺激明显,易出现胃反流现象,且容易发生误吸,长期应用的话则会导致吞咽肌群萎缩[2]。所以,应该鼓励患者自行进食,或者两者相结合,以防止废用减退。带管出院的患者,教会家属做好导管的护理,定期到医院复诊随访,接受指导。

(4)吞咽功能的锻炼。指导患者伸舌做上下左右的伸缩训练,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皆和咽下有关,可用言语进行康复训练。如属患者发音,吹蜡烛、吹哨等动作。训练一般安排在患者休息后进行,以不感到劳累为宜,锻炼活动每天坚持,不要间断。也可通过被动锻炼的方式对咽部进行冷刺激,使用冰冻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3]。

2.3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梗塞是常见疾病,致残率高。随着急救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来无法挽救的患者得以生存,但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病后3~6个月是康复的最佳时期,半年后由于已发生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康复的困难很大[4]。所以肢体的康复锻炼需早期进行,并遵循“由小到大、先轻后重、由近及远、先下后上、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配合药物和物理疗法辅助治疗[5]。

(1)脑梗塞初期,应尽早进行肢体按摩活动,包括屈曲、伸展及抬举等活动。活动幅度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范围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训练时间和次数要视病人具体状况而定。如果患者身体不适或精神不好时应暂缓。

(2)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尝试做抓握抬等动作,鼓励患者进行力能所及的事情如穿衣、吃饭、洗脸等,不能使用筷子的患者可选用调羹进食。从患者的需要出发,以个性为主,为患者安排适合的环境和活动方式。自己不能完成者需有家属照顾提供补偿性护理。

(3)做好安全护理。在家庭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患者因行动不便跌倒、摔伤等意外发生。对于能部分自理的患者,准备轮椅、拐杖等以辅助活动,患者日常情况应在家人的视力范围之内,防止意外情况出现。

(4)在康复过程中,应遵医嘱坚持药物后续治疗,改善神经功能。配合物理疗法,如针灸、按摩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4 语言沟通障碍的康复护理

轻病患者病后2周是语言恢复的最佳时期,1年后语言功能的自然改善已近消失[6]。所以2周后应对患者进行康复方面的训练。鼓励患者做伸舌、鼓腮动作,并发不同的啊、伊音,并做不同的吹、吸动作以锻炼唇肌。在和患者的沟通过程中,照顾对象相对固定,相互之间了解后相处比较默契,容易明白双方表达的意愿。对于言语模糊的患者,应鼓励患者语言交流,并配合手势、纸笔,有书写能力的患者可准备写字板,必要时文字交流。完全失去语言能力的患者,将常用的事项写于卡片上,有需求时,拿出不同的卡片让患者看,并通过表情来选择和决定患者的需要,及时满足其需求。

2.5 家属的康复培训和指导

出院后,患者的康复过程都要由家属和患者配合完成,出院时应给予家属书面和口头的知识指导,并制订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在家庭康复过程中,如有意外或疑惑的地方应及时去医院和医生沟通解决,遵守医嘱定期复查。有基础疾病的应坚持治疗。

2.6 总结

脑梗塞是中老年高发疾病,尤其在城市边缘地区,疾病的保健意识比较淡薄,发病后医疗条件不如城市优厚,恢复期多在家里或地区医院进行,所以,患者后的康复指导需等加强和提高。患病后不只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还影响到整个家庭的生活状况,随着大众的健康意识增强,和国家对社区医院发展的重视和提高,将为类似慢性疾病的恢复带来良好的前景。

文献参考

[1] 于瑾.脑梗塞合并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31(9):727-728.

[2] 韩雪.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98-199.

[3] 张群,张蕊,李家宁.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J].临床医学,2001,30(29):71.

[4] 陈莎莎.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0.

第6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6-0065-02

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又被称为“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实质内出血引发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进而导致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1-2]。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多采取颅内血肿清除术,但在手术后患者往往会遗留有部分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故有必要对脑出血患者实施合理的康复护理干预,以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本次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并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具备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指征。此次研究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42~83岁,平均(63.17±18.62)岁。观察组中男8例,女7例;年龄41~85岁,平均(64.82±17.9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做好患者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并在患者术后病情稳定且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对患者实施康复指导。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第3天即开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详细的健康宣教,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括脑出血的疾病特点、病情进展、恢复期治疗和护理方法、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措施,并嘱咐患者如出现不适感,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2)功能锻炼。先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锻炼,以关节被动活动为主,如关节屈伸、外展、内旋等,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更衣、洗漱、如厕等,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2周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行走练习,从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到独立行走,再进行上下楼练习,循序渐进;待患者可缓步行走后,患者家属辅助患者进行穿衣、梳洗、如厕、个人卫生清洁、用餐等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3)语言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嘴唇开合和伸缩、舌伸缩和上举训练,由语言康复治疗师进行示范,并指导患者对镜进行练习;引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先引导患者发出元音,再发出辅音,最后将辅音与元音相结合,反复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吹纸、吹乒乓球、吹蜡烛练习,以提高患者对气流的引导能力和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在房间内张贴语言训练卡片,嘱咐患者家属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练习,并对患者出现偏差的发音进行矫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评估工具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总分为0~42分,得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入院第1天)、干?A后(出院前1天)进行评估[3];日常活动能力评估工具为Barthel指数,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恢复效果越好,分别于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进行评估[4];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量表),分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4个因子,各因子分值为0~100分,总分取各因子的平均值,即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于出院前1天评估[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各项因子评分及总分方面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又被称为“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原因多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血管老化等[6]。脑出血在脑卒中发病人群中占比约为20%~30%,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风险,其急性期的致死率达到30%~40%,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多采取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患者颅内血肿予以清除,解除其颅内高压状态,但即使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在手术后也多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如语言障碍、偏瘫等,故如何改善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是当前脑出血康复护理方面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7-8]。

早期康复护理主要是指在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早期阶段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其护理核心为“早期”,强调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超前性,相比于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时间相对较早,可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进行及早的干预,尽早规避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效果[9-10]。本次研究中,观察组15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其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为健康教育、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其中,早期健康教育实施后可使患者充分认识到脑出血及其治疗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早期功能锻炼可使患者尽早开始对肢体功能进行训练,以进一步促使其肢体功能得到恢复;早期语言训练可使患者尽早开始对语言功能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的语言功能得到改善,减轻其语言障碍。

第7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3-0109-02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病程常迁延难愈,治疗较棘手,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1,2]。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但除药物治疗外,早期及时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病情的复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精神分裂症的有关发病机制至今国内外尚不完全明确,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虽取得了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疗效欠理想[4]。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治疗逐步由以往单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向药物与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向发展[5]。近年来我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综合性康复护理,发现其能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7例。纳入标准:均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6]。排除标准:①严重躯体疾病、智能障碍和脑器质性疾病;②具有严重攻击行为及自杀企图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1~58岁,平均(38.5±4.9)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7.1±1.8)年。对照组33例,其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0~57岁,平均(38.1±4.6)岁;病程6个月~14年,平均(6.9±1.7)年。两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加用综合性康复护理,时间均为8周。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利用心理疏导、心理支持及心理护理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的调整和放松,减轻患者的焦虑、困惑与恐惧感,及时有效地化解患者的心理危机,改善患者的心理症状及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护理;②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知识,使患者了解精神疾病的常识以提高其健康知识,改变患者以往不正确的认识,使其认识到长期坚持服药的重要性;③康复训练:逐步开展生活、职业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康复干预训练,让患者尽早接触社会,为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做好准备;④家庭社会的支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家庭社会支持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嘱患者家属及朋友多帮助、关心和体贴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 康复效果的评定[7]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TE)评定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效果。

1.3.2 生活质量评定[8] 采用GQOLI-74问卷评定躯体、心理、社会和物质等四项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和NOSTE评分的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BPRS和NOST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NOST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t=2.46、2.14、3.29、2.89,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的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上升(t=2.22、2.18、2.14、2.23、2.43、2.40、2.37、2.46,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遗传和神经发育缺陷基础上产生常见的慢性、功能逐渐丧失精神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临床特点,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思维、情感、意识、社会和行为等方面功能障碍[9,10]。特别是长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患者的认知、工作、生活和社会功能带来严重影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并可能引发许多社会问题[11,12]。目前有关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尚无统一的结论,临床上无统一的治疗药物及方法[13]。舒必利、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在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阳性和阴性症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防复发方面仍欠理想[14,15]。

近年来,旨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综合康复护理日益受到临床重视,并已取得较好临床效果[16,17]。刘振英[18]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享受正常的生活。张莉[19]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明显缓解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8周后,干预组患者BPRS评分下降幅度和NOSTE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四个项目评分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性康复护理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性康复护理主要内容是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加强患者对早期康复训练及坚持服药重要性的认识,改变患者以往的错误态度和行为,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20]。

总之,综合性康复护理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MCGorry PD, Edwards J,Harrison S,et al. Duration of untrented psychosis in first-episode psychosis: interpreting its influence[J]. Schiz-pphr Res,2005,42(3):162-165.

[2] Shapiro DA,Renock S,Arrington E,et al. Aripiprazole,a novel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 with a unique and robust pharmacology[J]. Neuropsychophar macolog,2003,28(8):1400-1411.

[3] Saykin AJ,Shtasel DL,Gu rre,et al. Neurop sychological deficits in neuroleotic native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J]. Arch Gen psychiatry,2004,61(3):185-186.

[4] Vanden Broek WW,DeLely A,Mulder PG,et al. Effect of anti-depress antmedication resistance on short-term response to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J]. 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4,24(4):400-403.

[5] Mueser KT,Bond GR. Psychosocial treatment approaches for schizophrenia[J]. Current Opinionin Psychiatry,2000,13(1):27-35.

[6]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第3版. 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75-78.

[7] Gerhard WE,Reinhard Vonthein,Ruediger Bode,et al. Clinical efficacy and cognitive side effects of bifrontal versus righ tunilateral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 As hort-term randomised con trolled trial in pharmaco-resistant major depression[J]. Research report,2007,101(2):149-157.

[8] 江华,张素玉.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1,9(5):1155-1156.

[9] Davis JM,Chen N,Glick ID. Ameta- analy is of the efficacy of second-generation anti psycho tics[J]. Arch Gen Psychiatry,2003,60(6):553-564.

[10] Lieberman JA,Stroup TS,McEvoy JP,et al. Effectiveness of anti psychotic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J]. N Engl JMed,2005,353(12):1209-1223.

[11] 李光亚,孔庆任,孙福玲,等. 康复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3,13(6):360.

[12] 曹承虔. 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工作的实践与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00,3(3):197- 198.

[13] Xiang YQ,Zhang ZJ,Weng YZ,et al.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clozapine and norclozapine in the prediction of relapse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Schizophr Res,2006,31(5):201-210.

[14] Ventura J,Nuechterlein KH,Michael F,et al. The timing of negative symptom exzcerbations in relationship topositive symptom ex-acer batioins in the early course of schizophrenia[J]. Schizophr Res,2004,12(3):333-342.

[15] MC Gorry PD,Edwards J,Harrison S,et al. Duration of untrented Psychosis in first episode Psychosis: Interpret ing its influence[J]. Schizpphr Res,2005,42(3):162-165.

[16] Peterson L,Jeppesen P,Thorup A,et al. A randomized multicen tretrial of integrated versus standard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 first episode of psychotic illness[J]. BNJ,2002,331 (7517):602.

[17] 杨玲,李茹,郭平.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90-91.

[18] 刘振英. 综合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1430-1431.

[19] 张莉. 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 (14):42-43.

第8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关键词:脑梗死;脑梗死康复期;护理指导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尽管近年来诊疗技术的进步,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多数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言语、认知情感等功能障碍。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大多患者不可能在医院或专业康复机构内接受康复训练或被照料。因此,家庭护理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卒中后6个月是患者恢复的黄金时间,尽早介人康复护理,对患者功能恢复及心理恢复意义重大。然而,目前许多家庭照顾者缺乏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对患者的照料常识,不能给脑梗死患者带来很好的照顾。为此,对脑梗死患者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就显得更加重要。

1 资料c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自2012年3月~6月治疗好转出院的初发脑梗死患者共132例,男70例,女62例。年龄45~73岁,平均62岁。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有关脑梗死诊断[1],并经头颅MR证实。排除标准:①合并影响患者康复护理的严重其他系统疾病。②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痴呆。③感觉性失语或完全性失语影响日常交流。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家庭护理指导组和普通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家庭护理指导方法

1.2.1提供规范的治疗护理方案 患者出院时建立患者护理指导档案,包括患者目前病情,年龄、性别、体重、联系方式、家庭成员、家居环境等。结合患者目前的生活自理情况和心理状态及病情恢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患者护理方案。由一名康复医师和1名专科护士上门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在家进行正确有效地康复锻炼及护理,遵循个体化原则,对他们在照顾患者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一一给予解答。每个月把照顾者组织在一起,请专家讲解脑梗死的最新知识、护理技巧。建立一个家庭照顾着相互交流的平台,相互交流日常照顾过程中摸索出的好的方法技巧。

1.2.2康复训练 脑梗死患者康复训练多需在家属帮助进行。因此,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知识、方法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①行走训练步伐均匀适中,家属在旁扶助,开始速度宜慢,防止摔伤,患者肌力3级一下时应以创上活动为主,不适宜下床活动,以防止摔伤。②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可教患者学习扣包扣、击球等,或教患者拼积木,这些属精细动作,有利于感觉感官等的培养,有助于大脑神经功能恢复。③语言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先教患者发简单单音,逐步由最常用的单词。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必要时采用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还可用图画、字卡等强化患者识记,要求患者大声朗读,以刺激记忆。

1.2.3饮食指导 ①合理与良好的饮食和营养对于健康与疾病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普通脑梗死患者应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普通食物,应多食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②脑梗死所致球麻痹、偏瘫等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需要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唇舌操训练,吮吸训练,咽部冷刺激,吞啁功能训练。

1.2.4卧床患者生活护理指导 保持床单整洁干净,定时翻身拍背,给予床上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更换柔软宽松衣物。肺部并发症是主要由于长期偏瘫卧床不起,痰液不易排出、进食呛咳、抵抗力低下的原因所至。故要做好呼吸道护理,鼓励患者深咳嗽,经常翻身叩背,促进痰液排出,进食水时宜慢防止呛咳,必要时做排痰处理。协助卧床患者床上进行大小便,及时清理排泄物,进行会阴擦洗护理,保持会清洁干燥。

1.2.5心理指导 脑梗死患者常常会出现失语、偏瘫以及反应迟钝等后遗症,使得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长时间依赖他人照料,导致患者出现悲观、自卑以及焦虑易怒等心理特点。这些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造成极大的阻碍,为此,需帮助家属掌握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给予细心的照料和物质上的支持。

1.3疗效评定标准 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2]。②抑郁情绪:采用24项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出2院时及出院6个月后各进行一次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各种数据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出院时显著提高(P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后遗症,目前治疗上无特殊有效办法,合理的家庭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减轻后遗症、减少并发症出现的有效办法[3]。因此给予照顾者合理的护理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应针对不同的照顾者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同时应该意识到与照顾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护理指导的基础。家庭康复护理延续了医院内的康复护理,卒中后6个月是患者恢复的最佳时机[4],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既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专业机构的工作负荷,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示:合理、有效的护理指导,能够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抑郁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缺乏专业的护理机构及护理人员,因此,对脑梗死患者家庭照顾着的护理指导可有效弥补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家庭护理服务体系,进一步推广家庭康复护理,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0):379-380.

[2]张雅静.Barthel指数量表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测量的信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05:30-32.

第9篇:常见疾病康复护理范文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常见疾病。该病常导致患者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其常见后遗症[1]。良好的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求更有效的护理方法一直是护理人员的目的。现为研究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作用,对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64岁-79岁,平均年龄(71.45±0.37)岁。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者,对照组20例患者。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

(1)患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2)年龄大于80岁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发生脑卒中并留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存在消极、恐惧以及焦虑心理,使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影响预后。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并教会患者以及家属训练方法,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良好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对患者饮食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减少不利于患者吞咽食物的摄入。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口腔护理与安全设置。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等恶性结果的发生。

1.3.2观察组护理方法:本组患者除接受上述常规临床护理外,还接受中医中药的护理治疗。每日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针灸部位为翳风穴、凤池穴以及廉泉穴。除此之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如: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对于肝肾阴亏型患者,予以地黄饮子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予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于痰瘀阻络型患者,予以涤痰汤治疗。

1.4吞咽困难等级

Ⅰ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

Ⅱ级:患者喝下30ml的水而无呛咳,但分两次喝。

Ⅲ级:患者在喝水后出现呛咳。

Ⅳ级:患者喝水出现呛咳,且分两次喝。

Ⅴ级:患者无法将水喝完。

1.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有效:患者饮食情况大大好转,但仍无法满足对食物的需求。

无效:患者饮食情况无好转。

有效率=(显效患者数+有效患者数)/患者总数*100%。

1.6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以及护理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比。

1.7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情况

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1.61±0.23)级,对照组患者吞咽困难等级为(2.53±0.38)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T=9.26,P

2.2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有效率为60.0%。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00,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患高血压、动脉硬化的患者越来越多。且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以及血粘度

增高的患者越来越多。这些均易导致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将会导致患者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从而导致患者某些功能的缺失,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其常见的后遗症为吞咽功能障碍、肢体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等,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饮水呛咳,若不慎吸入呼吸道,还将导致吸入性肺炎。若长时间得不到营养支持,极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最后将导致患者死亡。

针灸刺激能起到有效的舒筋、活血、化瘀的作用,利于通舌络。而患者饮用的中药能有效化瘀、行气的作用。二者配合,能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