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书的人范文

读书的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书的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读书的人

第1篇:读书的人范文

读书铸造了我的人生。我的母亲是江西省图书馆的馆长,我从小就在书堆里长大,经常在一排排的书架里玩,藏猫猫。长大后,我慢慢地明白,书籍对我人生的影响非常大,读书让我认识到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我能够到西安来工作和书有很大的关系,我母亲就我一个孩子,我的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牺牲了。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组织上曾经告诉母亲,我可以分回江西。当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时,母亲告诉我:“你当然到西安,因为西安的文化分量比南昌更大。”于是,我来到了西安,而且我将在这终老一生。

读书需要好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我读了一辈子书,总结出了“即读、急读、积读”的读书方法。首先,“即读”。即时随意的读书,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我基本上每天睡前一小时,躺在床上读书、翻阅杂志、浏览新闻。这种读书很闲适,也不需要很用心,这叫即读。其次,“急读”。有时,我要为一本小说写评论就需要急读。记得贾平凹老师曾有一本书我要写评论,那时候我加夜班读这本书,然后再看相关的理论书,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带着问题围绕着一个写作目标,一个研究目标来读书,这叫急读。再次,“积读”。积淀性的阅读,在前面两个基础上,系统的读书,精读一些书。例如,作为一个文化人,起码要读中国国学中的“四书五经”、楚辞、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元曲、民国以来现当代的文学,按照积淀读书的方法,通读一遍,打好基础。积淀读书就一定要是把重点放在史、论、典三方面。一定要读史,只有了解中国历史才能知道去读什么书;一定要有理论,一定要知道基本的理论体系;一定要读经典,读那些被历史检验过的典籍性、经典性的书籍。史、论、典,是积累性阅读必要的前提。我读书就是这样,即时性的翻读、浏览,集中一个目标去阅读、去思考,然后积累性、积淀性的去系统的读一些东西打基础,大概这就是一种阅读状态。

读书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读书与看影视作品不一样,影视作品是直观的,有图像,有声音。书籍没有,只有文字这种符号。所以我们把电视叫空间艺术,把音乐叫时间艺术,把文学叫符号艺术。比如读《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必须要阅读关于他的描写,然后转换成一个形象。无论是文学的阅读过程,还是理论的阅读过程,都需要大脑进行艰巨的再创造。所以一个现代人如果没有养成阅读习惯,他的思维就会受到影响,他的再创造能力就会萎缩。人不能总是直观的去看图像。尽管读图时代是社会的一个进步,但是读图时代却掩盖了一种危机,就是让人不再阅读,失去创造力。所以,第一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第二如果不是做学术研究,我建议不必进行积累性的阅读。但是一定要养成即读的习惯,经常浏览报刊,经常跑跑书店,经常跑跑图书馆,哪怕站在书架面前翻一翻。

书籍是我们人类的知识成果的结晶。读书是我们快速提升人生的一个渠道,读书铸造了我们完美的人格,包括爱情、友谊。人如果不读书,这个人就处在形而下世界;只有读了书,人才同时具备形而下生存和形而上生存。

第2篇:读书的人范文

 

 

中国教师的专业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的学者把它理解为对教师的课程观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新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从教师专业化的整体成长过程来审视,强调人文素质修养与专业智能培养、培训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观、教师伦理观和教师人格的整体化或生态化的和谐提升、成长过程。而完成这种良性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帮助教师形成读书人格。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喜欢读书、擅长思考、富有爱心、诲人不倦的人成长为优秀教师或教育大师的可能性,比不爱阅读、不爱读书的人要大得多,因为他具有与生俱来的内生式的教师素质----这样的人具有一种强烈的、稳定的热爱读书的激情和习惯,擅长传播或交流人类创造的智慧,并具有巨大的热情和兴趣,即具有读书人格。近日,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为教师形成读书人格,进而相对完美地完成“专业素质修炼”提供了线索。

读书人格的内在修炼过程和内容,可以有多种表现和作用:

一是体现在教师的主动探究活动的人文关怀行为中。譬如教师不是被动地完成管理层面上的硬性指标任务,而是积极、创新地工作;教师可能更多地设法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时时注意尊重学生或同事。这里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更多地以人为本,从“人的转型”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从兴趣或责任出发来挖掘、提升自己的教与学的经验,即用深入阅读获得的理性眼光、教育理论来梳理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教育感悟----这事实上就进入了“学问”和“教育研究”的情景中了,也就是带着爱的热诚、理想和诗意工作着、快乐着或“痛并快乐着”。这就进入了探究和修炼的人文境界了!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都是把教育工作本身,把教育对象,把班级和校园及其相关社会环境的改造当作探究的对象的,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更不是为了,得到职称、职务等功利而研究;他们是本着“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为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等人文精神、人本发展目标而从事教育----探究----育人工作的,因为这是充满理想、激情而又需要辛勤奉献的事业。

二是体现在教师对中外人格教育传统的关注和践行中。在政府以“新发展观”、“以人为本”作为施政纲领的今天,在舆论倡导“人文中国”理念的今天,中小学应试教育仍然风行,素质教育理念难以彻底开展,学生人性和人格得不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发展,我们的确亟待重读陶行知、陈鹤琴、,感怀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样并不富裕舒适的条件下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和身体力行的人格教育理论,感念他们对中国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奠基和开山劈路的非凡贡献。所谓复兴中华人文精神,应该包括复兴和弘扬那个时代的教育家精神这一宝贵传统。

老师们如果把农村义务教育出路问题与解决中国当下“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深层的动因联系起来思考,如果重读七八十年前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概论》、梁漱溟先生的《乡村建设理论》等名著,就会发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终要归结为:通过平民教育、乡村建设,开发民智,改良“地民性”,解决“愚、私、贫、弱”,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从而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如果把《理想国》、《爱弥儿》、《教育过程》中的教育理想,塑造尊重自然、人性,倡导民主、科学、探究的理想人格,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人文资本和人格资本紧密相联地审视,就会发现提高师生乃至全体公民的人文素质是人类普遍、共同的文明需要!

三是体现在对教育家精神的弘扬中。历史上的教育家都是有丰富的教育经验或以教育实验为生活背景的,有矢志不移的远大教育理想为基础,有非凡的理性思考能力和务实践履的魄力。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在困苦的环境中树人、立言、立德。今天的中国教育特别需要“百年树人”的理想和精神,少些功利思维。教师不甘当没有创新精神的教书匠,有志成为有教育理想和教育理念的教育家,这并非高不可及。中小学老师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智慧也是一种学问。老师们做这种扎根性的教育科研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厚实的、原生态的教育生活资源,科研选题也是可以找到和把握的,关键是要通过科研提高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融合能力。譬如,教师人格和专业素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师生关系、教师成长的人文生态环境、学生、班级、校园文化、课程、教学信息化,对这些问题,中小学老师非常适宜进行个案研究、校本研究和行动研究,不要囿于学理的演绎研究或做“宏大文章”。这种研究可以是完全凭自己兴趣出发的,也可以是努力申请和获得正式的科研课题资助的研究。当然,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兴趣、资源是基础,除此而外,要有一定的科研选题策划意识和能力。

导引老师们自觉地、有触动地去阅读描绘教育大师成长轨迹、人格特点、心理品质的图书及其著作,走进他们心灵和智慧的博大世界中去,深入地对话、理解、交流,显然是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升的必经的心智修炼之路。这方面,朱永新、袁振国、朱小蔓、眭依凡、方展画、周川等教授主撰的《中国教师∶专业素质的修炼》给人的启发很多,具体叙事、做法也很实在、亲切。

第3篇:读书的人范文

普拉斯说:“魅力有一种能使人开颜、消怒,并且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它不像水龙头那样随开随关,突然迸发。它像根丝巧妙的编织在性格里,它闪闪发光,光明灿烂,经久不灭……”品味哲人的话语,给自己定个目标:该拿什么来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呢?!

开卷有益,读书让你做一个有魅力的人。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光国家与社会都离不开书,人类也离不开书。书不仅仅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帮助和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所以,我们要热爱书籍,更要用心去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当然,读书的目的是让我们明理增慧,而不是徒记他人言语,冒充博学,妄称大师,更不要把书读死了。因为书读死了,与己与人均无益。比如历史上就有好多人,学了一辈子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经典,但到关键时刻,便手忙脚乱没个宗旨更没个方略了。

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听到有的人说,我们当公务员的,都是科班出生、大学毕业,我们的主要精力就是要放在具体的工作上,还费什么精力去读什么书呢?我们不都早“毕业”了吗?这使我大为不解。诚然,一个人,在某个专业的选修,或某个学府的深造,以及自己坚持自学,都会有“毕业”的时候。但是,在治学的道路上,在追求知识的征途中,却永远也没有“毕业”的时候。学无止境,“学到老,做到老,还有三门没学好”。这是农村流传的一句俗话,也是求学长识的箴言。通过自学达到了某种程度,是件好事,但并不等于一生中为社会、为人生奋斗的一切知识都具备了啊。当今学问,分门别类,广阔无垠,况且科学技术在日益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如激光、集成电路、微积分等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尚未普及推广呢,现在已不仅是“家常便饭”而且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间。倘若我们刻苦一时,学的了一点知识,领取了一张“毕业文凭”,便沾沾自喜,自以为智囊充贯,自命不凡,不求长进,到头来,肯定是要“落伍”的。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一次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有人常问我是什么文化程度,我也填过不少如此之类的表格,其实我只是一个永不毕业的研究生而已,学海无涯,哪里会有‘毕业’的一天啊!”是啊,哪会有“毕业”的一天呢?

我们崇尚“开卷有益”,自然是指要读好书,而且要有目的的去读书。“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从这句话中,就能看出读书对于人类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没有书,一天还能做什么,还能做好什么呢?人们在读书时,能够领略人世的真谛,能够看到人类的文明之心。人们都说,书是人类最大的财富。难道我们对此还会有异议吗?立志要做一个有魅力的人,就要像诗圣杜甫就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有益处,一定要读好书,要有选择的去读,才能在益书的陪伴下健康快乐成长。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的有知识的农民,不喜欢那种古板、单一的干部,而是喜欢那些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人。乡镇干部兴趣、特长的丰富性,将表现出他自身人格力理的丰富性,同时会对周围的人群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干部干部干好每一步”的榜样。这样的人将会象一块磁石一般,牢牢地把周边的人吸引在自己的身边,。也只有这样,你的魅力才真正显现了出来。

第4篇:读书的人范文

清苑小学 史再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读书。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书香浸染我的人生》。

从古至今形形的书籍不计其数,关于书的名言数不胜数。提起书人们总是滔滔不绝。我就是一个爱书的人。如果你有机会来到我家,就会看到客厅里摆着一个书橱,里面罗列着我们一家三口的书,这些书是我们平时用到的。你也许觉得不合适,可我们认为这样看起书来方便,更主要的是为了培养儿子读书的兴趣与习惯。书的芳香就这样在我家飘荡。

陪伴我童年、青年的书籍都被收藏在几个大纸箱里。那纸箱里有我爷爷上高小时的课本,初中的课本等,还有红皮的毛选,鲁迅的文选集等等。这些书都是繁体字,儿时的我经常翻阅这些书,虽然看不懂但总不厌其烦地翻阅,也许我的性格就是从那时养成的。回想起来,小人书,儿童文学等书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琼瑶、曾凯伦的书籍浸香了我的花季,金庸的武林传奇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如果把青春比作一首动听的歌,那么美妙的音符就是书籍。青春是弥足珍贵的,它是人生中的黄金分割点,要让青春散发光芒,就应该从增加阅历,丰富学识开始。而这一切都要源于读书。

如今,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离不开书。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所以 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多读书、读好书息息相关。书香校园走进了我校,校领导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就是苏霍姆林斯基专门为中小学教师写的一本《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只要有时间,我总是虔诚的叩开“书门”,静静地聆听她的教诲。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于阅读,读这本书,等于读了一本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合编。她给我讲述了好多与我类似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故事以及一些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还有许多关于教学管理、教学经验,教师对课程的计划和组织,以及如何全面管理班级的能力、提高教学成绩等等。

第5篇:读书的人范文

如果可能

我想变成书房里

你珍爱的那一本书

常常被你捧在手中

寂寞地被你怀想

这是姐姐生前所写的一首关于读书的小诗,姐姐酷爱读书和写作,在姐姐的影响下,我也和书成为了挚友!

我叫张艳,现任六师芳草湖农场医院团支部书记、工会、宣传干事。记得刚刚走上护士岗位时,我还是一个青涩的小姑娘,在书的陪伴下,我一天天的成长着,转眼二十五年过去了,在我的生活里有了书,这让我的青春充满了激情,让我看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我的工作中有了书,让我的技能不断的成熟,还让我读懂得了无私奉献的美丽。

小时候我曾经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台下几十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引经据点,侃侃而谈。然而十六岁那年,我却走进了医院,穿上了白大褂当上了一名护士。还记得,当我第一次穿上白大褂,走进病房,我对这一身洁白有些茫然。我不知道这一身洁白对我将意味着什么?然而,当那个身患白血病的小姑娘,用那双美丽的满是渴望的眼睛看着我,用她那稚嫩的声音问我“阿姨我的病能好吗?我什么时候能出院?”那一刻,我的泪水轻轻地滚落,回头,我悄悄擦去泪水,微笑着抚摸着小姑娘的头说:“乖乖,听话,很快你就能出院了。”那一刻,我也明白了这一身洁白对我将意味着什么?这便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

在书里我认识了南丁格尔,南丁格尔说:“护士必须要有同情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南丁格尔还说:“找藉口好吗?我的成功归於:我从不找藉口,也绝不接受藉口”。在十四年的护理生涯中我时刻牢记着南丁格尔的名言,并以她的事迹为动力,坚守着护士职业赋予的使命,使近千名新生命安全顺利的来到这个世界上。

每一个新的生命诞生的那一刻我一次次深深地体会到:这一身洁白不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但它却能为新的生命带来光明。我也明白了一个真理: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同样可以施展才华,创造业绩,奉献自己的爱心和青春。实现自己的梦。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自己的偶像,出生在70年代的我,记得小时候,雷锋的名字每天都在耳边回荡,通过阅读《雷锋的故事》,雷锋就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里,雷锋的精神就象春天绵绵的细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的成长和工作。

作为医院的团支部书记,多年来,我带领着医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长期坚持利用休息时间为农场的孤寡老人及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义务体检和医疗咨询服务。

陆群英老人今年70岁了,是东河坝社区的退休职工,自2014年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开了人世,陆群英就成为了一位典型的空巢老人。为了能让陆群英阿姨不感到孤单,我坚持定期给老人打个电话,周末总会去阿姨家“蹭饭”,偶尔也会带上同事一起去,吃完饭陪老人聊天,带老人去散步。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坚持为陆群英老人定期进行体检。如今老人的脸上每天都挂满了笑容!

从当护士的经历和一本本名著中,让我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当看到病人因为急需血源而焦急等待时,我就在想如何去帮助那些病人们。2010年,兵团献血车来到了芳草湖总场,我依然走上了车,挽起了袖管,加入到了义务献血的队伍。这几年我已无偿献血2000毫升。当有人问起我为什么会这么多次献血,我总是笑着说:“这一点血并不多,但是它也许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在我的有生之年,只要身体健康,只要有机会我还会一直这样献血的。”

2004年由于单位工作的调整,我从护理岗位走到了政工工作岗位,并且兼任新闻宣传工作,这无疑让我和书的距离更近了。为了能写出好的作品,我买回来大量的关于新闻习作的书籍,一边学、一边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我撰写的《白衣天使的微笑》、《幸福其实很简单》、《冠军的滋味》、《宽容》、《无言的父爱》等上千篇文章均被报刊及网站刊登。我也因此多次荣获兵团、师、农场新闻宣传类的奖项。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在我成长和进步中,是书给了我丰富的知识和动力,让我从一个满是羞涩而怯场的小姑娘,成长为敢于在大家面前大声的来表达我的观点和心声的选手。2008年师市妇联、纪委授于“筑牢反腐防线、构建和谐家庭”演讲比赛一等奖,2009年8月是六师五家渠市建市五周纪念,我代表芳草湖农场在参加师市青少年文化艺术节的演讲比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了“我说五家渠”演讲比赛一等奖、2011年11月六师五家渠市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授于“学先进、见行动”演讲比赛一等奖。2013年8月六师五家渠市纪委授予“为民务实清廉”演讲比赛一等奖。2014年11月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宣传部授予第15个记者节“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二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我的挚友,他的名字叫“书”!

第6篇:读书的人范文

也许很多妈妈会觉得,有了孩子之后,哪里还有宁静的读书时间?其实,上下班往返的途中等车或坐车的时候,带着孩子在户外晒太阳的时候,煲汤的时候……只要你想读书,想去享受那份静心带来的喜悦,一定是能找到安静的读书时间的。

容易满足的爱好

虽然这已是电子网络时代,但保持着读书兴趣的人还是很多的,其实,所读之书不一定非要有深奥的内容,读书也并非要为某种学习目的而读,关键是你喜欢就好,读漫画也是一样的。

减压的最好方式

读书能培养阅读能力,增加想象力,使人集中精力,而且,一旦把书拿在手里,用手指触摸到纸张,马上就可以体会到心情平静下来的那种感觉。这种减压方式,不需要其他特别的物品和环境,一卷纸张,可以任由你穿越历史,抑或是踏上世界之旅。

乐活的兴趣

一本书在读过一遍之后,还能享受到反复阅读的乐趣,也可以借给朋友、送给孩子,只要好好保存,书可以一直陪伴着你。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乐活的兴趣爱好呢!

创造专心读书的空间

为了让读书更有乐趣,应该创造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读书空间。不受任何干扰,安心地沉浸在读书的世界里。

可以“移动”的书房

如果有足够的空间布置一间书房,当然是最惬意不过的事,但是没有的话,也并不妨碍我们为自己创造一个能专心读书的空间。白天,客厅的沙发随时可以变成我们的“书房”,准备一杯浓香四溢的咖啡,将自己堆进最喜欢的靠垫,就可以放松地在宝宝午睡时享受一两个小时的读书时光了;晚上,那间“书房”就在床上,睡前30分钟,一盏柔和的灯光,不会打扰到家人的睡眠,也容易让自己的心情沉静。随意翻翻散文、图册,给自己一段和忙碌的现实生活隔绝的时光,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这样的感觉,不用多花一分钱,却带给自己无限的满足和应对第二天的充足能量。

一个小小的空间就足够

如果家居空间有限,就在阳台上给自己专门布置一个读书用的空间。在狭窄的空间里,拉上白色的纱帘,放上一把小小的靠背软椅,便能专心致志地读书;如果连阳台这样小小的空间都腾不出,索性就在客厅的一角,专门做个读书的空间,用高大的绿色植物做出自然的隔断。其实,不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安静的个人空间,达到尽兴读书的目的。对那些不太习惯读书的人来说,试着在家里做一个只属于自己读书的空间,也许会让你突然觉得读书很有趣,慢慢将读书的习惯融进生活,你会发现它已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夏天正在延续,日晒也一天比一天强烈。闷热的午后,在家里这种小小的空间静心读书,昏沉沉的大脑如同注入了一剂清凉解药,身上的燥热好像也一下子消失了。古人说:“养心不如静心,静心不如读书。”仔细品味,真的很有道理。

温馨提示

给孩子留个读书的位置

不要担心你布置的小小空间会被调皮的孩子弄得混乱,或者是他闯入到这个世界里来捣乱。其实,就算他不来,你还要时常地“请”他进来感受一下呢!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书籍,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身教远远重于言传的事。只要我们自己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能体会到它的乐趣,孩子一定有一天也会爱上读书。

你也可以在你读书的空间里给孩子布置一个位置,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小家伙虽然在其他地方永远显得精力旺盛,动个不停,却一停留在读书空间里就安静了下来,能一个人坐在小凳子上看很长时间的书。这可真是意外的收获。

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会让孩子爱上阅读;一个有读书氛围的家庭,会让孩子习惯阅读。当我们给孩子买了太多图画书的时候,千万别忘记给他留好读书的位置。

读书的享受

不爱读书的人,可能是原先将读书和学习、考试等事做了连接,所以会觉得读书是一件辛苦的事。那么想重新爱上读书,重新用读书找回静心的感觉,就要将读书再次和放松做个连接。

舒适地读书

要让自己的读书空间舒适,柔软的靠垫,散发着绿茶清香的绿茶枕头,有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的坐垫……只要简单地下点工夫,就可以达到舒适读书的目的。还有可以按摩腿肚和脚心的“足枕”,都是最适合在读书的时候让身体得到放松的好东西。夏天,在读书时戴上清凉围脖也不错,它里边所含的清凉成分可以让你更加清凉地享受读书时光。

户外读书的特别乐趣

书不光是可以在家里读,到户外读书,别有一番乐趣。在公园里,坐在长凳或草地上,孩子在不远处玩耍,自己则沐浴着徐徐微风翻看着一本内容轻松、有趣的书,那种感觉很特别,也非常好。当外界环境不好时,也适合读书,此时读书能成为你逃离现实的一种手段,比如乘着地铁在没有风景的隧道里穿行的时候,或者在银行排着长长的队伍的时候,都可以手持一卷书,让自己徜徉在另一个美好、有趣的世界里。比较薄的书,可以放在平常用的包里,如果是要带比较厚的书外出的话,就要放进结实的帆布包里了。这样就不会因为书的重量而破坏包的形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心爱的书不变形卷边。

爱书也是享受

爱书也能让读书更有乐趣。为了不弄脏心爱的书,爱书的人会给书包上书皮,选择不同质感的书皮,以及给心爱的书包上书皮的过程,其实都很让人享受。另外,就是当家里集中了大量书籍的时候,要用管理一个小型图书室的理念来打理各种书,将书、杂志、画册等定期进行整理归类,也可将经常阅读的书籍单独放在小书架或者书筐里。

第7篇:读书的人范文

1、自赞就是自轻。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2、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3、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4、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5、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6、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7、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8、温故而知新。

9、边学边问,才有学问。若要精,人前听。

10、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1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12、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13、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14、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15、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16、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7、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18、读一书,增一智。

19、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0、一个不想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21、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22、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23、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24、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25、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26、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27、尽信书,莫如无书。

28、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29、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30、人唯虚,始能知人。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31、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32、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33、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3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35、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36、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37、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3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39、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40、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4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2、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43、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44、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45、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46、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47、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48、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49、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50、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51、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52、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53、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54、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55、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56、一窍通,百窍通

57、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58、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59、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60、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61、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62、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63、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64、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65、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66、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67、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68、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69、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70、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71、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72、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73、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74、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75、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76、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77、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78、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79、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80、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81、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82、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83、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84、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85、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86、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87、怕问路,要迷路。嘴勤不走冤枉路。

88、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89、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90、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先学爬,然后学走。

91、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92、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93、心坚石也穿。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勉是成功之母。

94、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95、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96、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第8篇:读书的人范文

从不知道到知道,刘文华在这个小小的四合院,经历了青基会从创业到辉煌到低谷再趋于成熟的过程,并遇到了影响他一生事业抉择的徐永光。

“我是个读书人,社会经历不多,总是很尖锐地批评领导,就算没被采纳,也不用担心有人会给我穿‘小鞋’。”刘文华身上有几分未泯的童真,他有感于徐永光开阔的心胸,更有感于青基会宽松的氛围。

刘文华说,当时在徐永光身边聚集了一批想做点事的年轻人。在青基会,任何人、任何部门都有机会尝试做项目和筹资。“希望工程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最火的时候,我们一个人一年能做五六个项目。”1994年,从事资产和财务工作的刘文华直接参与并促成《希望工程实施五周年》纪念币的发行。后来审计署计算这次发行的纪念币,为青基会筹款1000多万元。

“人都是普通的人,但可以在一定的环境里迸发出他的力量。”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刘文华,提起希望工程,仍充满自豪。他认为百年内,没有哪个项目可以超越希望工程最辉煌的时候。

尽管希望工程在1994年到2002年间两度遭受严重质疑,甚至跌入低谷,但刘文华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丝毫不怀疑。

“有人说,要把每分钱都用在孩子身上。这不现实!就是把钱直接汇给孩子还有汇费呢。”刘文华很是幽默,也很平静,他把公益机构比作中介机构。他认为公益组织就是帮助爱心人士实现愿望的专业机构,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既然是中介、是服务,自然需要提取工作费用。

“在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不需要多么高尚,拿多低的工资。拿太低的工资也说明机构有问题。假如工作人员的吃穿都成问题,能不让人怀疑捐款在这个机构安全吗?”学经济出身的刘文华有一套自己的经济理论。

1996年,刘文华向青基会提出了分房的要求。别人不说他说:“中国公募基金会开出的薪水和待遇与工作人员付出的辛劳来说,是偏低的,整个社会给他们太多的道德压力是不公平的。”

分房前最积极的刘文华却在分房时遭遇论资排辈,他的排号在倒数前几名的位置上,但他仍然觉得这是一个小小的胜利。“我们是做希望工程的公益人,公益人也是一种职业,尽职就好,没必要当苦行僧。给我们基本生活保障,是我应得的。”

后来,上海浦东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创办人吕朝说,公益也是江湖,有黑有白,有高尚有卑鄙,不应在道德上拿太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这个行业的人。刘文华很认同这个说法,所以,他很庆幸这个宽容的青基会一直在包容着他这个“狂妄”的读书人。

随着青基会在风雨中走向成熟,刘文华有了离开青基会的想法。“现在青基会有没有我都无所谓了。一个人在一个机构待太久就没有激情了。”2007年的夏天,刘文华毅然告别了他工作16年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第9篇:读书的人范文

“读书多少并不那么重要,

快乐的读书才最重要”

余秋雨登上讲堂,说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我还记得我的第一个老师,她是小学毕业。很多年之后,我想寻找到这位老师。后来果然我们又重逢了。没想到老师说,对不起,当时自己的文化太低了。但我并不这么觉得,我依然感谢这位老师。我对老师说,我要谢谢你,因为有关阅读和写作的所有最原始的美好记忆,都是你带给我的,比如,你带着我们在山间在田头读书识字,教我们如何用成语造句,一切想起来都那么快乐。”余秋雨说,学问有时候并不那么重要,快乐才最重要;读书多少并不那么重要,快乐的读书才最重要。

古代有很多“苦读”的励志故事,但对于今天来说,余秋雨说,他更希望人们在读书时是快乐的。

“我们读得太多了,

要减肥瘦身”

“有一句话,现在是可以说的,那就是我们读得太多了,要减肥瘦身。”余秋雨说,我们见过许多这样的读书人:他们勤奋地借书、买书、藏书、啃书,但是如果你问他们,这么多年读下来最喜欢哪几本书,最敬畏哪几本书,对自己的人格学问影响最大的是哪几位作家,他们往往答不出来。倘使把读书比作交友,这样的读书人,近似交际场中那类四处点头握手、广散名片的人物,他们没有知己、没有深交。读书的无效和无聊,莫过于此,“这样读书,有何快乐?”

余秋雨认为,当前读书最大的问题是无选择地滥读,这个问题不仅知识分子会遇上,普通人也会遇上,许多人仅仅听说某本书有名,就读了。更糟的是网上阅读,占据了大量时间。有人认为读书不是坏事,因为开卷有益,但大量的信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需要。古人赞扬一个人学问好,用“学富五车”这个词,可古人“五车”的书,信息量可能不及现代薄薄一本小册子。当今流水一样的信息对人的好处不多,却占据了宝贵的生命。

余秋雨向在场的爱书者建议:“要精读书,有选择地读,千万不要滥读,对不爱读书的人,我劝他多读,而对爱读书的人,我劝他要少而精。郭沫若和都说过类似的话,即‘书桌上不要出现第二本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费点劲、出点汗的阅读,

更能找到”

“要读一些读起来需要费点劲、出点汗的书,用抬头仰望的姿势读书,更能找到生命的。”

这是余秋雨说的“抬头”读书。

“一个作家,他总是读水平和他一般甚至更差的作品,能进步吗?”余秋雨说,读书也是一样,要读第一流的书。读第一流的书,就是仰望星空,接近最高处,“尽管这些书,读起来可能需要费点劲,但它是阅读的最重要的快乐所在”。

余秋雨说,记得上大学时,我认识一个图书管理员,他对我说,通过借书卡上的借书记录,就知道读者将来有没有发展前途,说得神乎其神,就像会算命一样。借书最多的和最少的,都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只有对读书加以选择,并在一段时间内阅读同一方向书籍的同学,将来最有可能成功。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什么书就决定了成为什么人。

“抬头”读书之后,还要会排序。余秋雨说,每当他自己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首先对阅读书目排队,分清主次,然后进行学习和研究,这样就首先掌握了制高点,很快就能获得成果。

强扭的瓜不甜,

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

“读书最后一定要‘返己’,也就是返回自己。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余秋雨说,第一流的书太多怎么办?解决的办法是要看自己最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