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医痰湿体质 血脂 机制 睡眠呼吸 综合征

阻塞性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近些年逐渐成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临床以睡眠的时候呼吸暂停或者低通气作为呼吸紊乱的特征,最终会由于反复发作性低氧血症引起或者加重脑功能的障碍和高血压等并发症状,OSAH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据分析表示上气道的解剖结构与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肥胖等因素与其相关,这几种之中,肥胖是最明显的因素1,中医学表示,OSAHS属于中医“酣眠”的范围,重要的发病因素就是痰湿内生,肥胖人群中具有较高占有率的痰湿型的病理体制对于形成发展以及转归疾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中医学角度对痰湿体质和OSAHS病变的机制相关性进行临床意义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之间就诊的病例40例,其中痰湿体质21例,平均年龄(46.5±12.7)岁,痰湿质分值为13,8±3.3;非痰湿质组19例,平均年龄为(51.5±11.8)岁,痰湿质的分值是1.2±1.6;另选取对照组20例,平均年龄为(52.3±11.9)岁。对比三组性别、年龄等方便无统计学意义,所选病例无糖尿病史,无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的病变,P>0.05.

1.2方法

采用PSG仪器全夜7-8h的连续同步对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眼动和脑电等监测,手工剔除干扰以后逐项进行确认2,算出AHI和血氧饱和度,包括基值和最低值、最长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时间等几项呼吸紊乱参数。采用化学方式测定,包括总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等,空腹血糖(FPG)用葡萄糖氧化酶测定等各项实验室指标测定;对嗜睡指数(ESS)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

观察体脂参数,包括体重(BMI,kg/m?),腰围(WR),肥胖频度(体重指数≥28 kg/m?的病例数量和组内的总例数百分比),颈围(NR),各项测定均要求按照测量定义进行。

1.4数据处理

两组患者观察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做处数据处理,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痰湿质组的AHI明显较非痰湿质组高,非痰湿质的SaO2包括基值和最低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痰湿质组明显低于非痰湿质组,痰湿质组ESS明显较非痰湿质组和对照组高,非痰湿质组与对照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各组间呼吸紊乱的参数对比(±s)

组别

例数

AHI(次/h)

SaO2

ESS(分)

基值(%)

最低值(%)

痰湿质

21

30.6±20.6

90.7±5.6

74.2±8.7

8.2±4.3

非痰湿质

19

18.6±8.7

92.6±1.8

79.2±7.1

5.2±2.7

对照组

20

0.7±0.8

95.7±0.8

93.4±1.6

4.8±2.7

痰湿质组的WR和BMI以及NR均明显较非痰湿质组与对照组高,P

表2.各组间体脂参数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BMI(kg/m?)

WR(cm)

NR(cm)

痰湿质

21

28.6±3.7

101.5±9.8

40.6±3.9

非痰湿质

19

25.2±2.4

89.7±6.2

36.5±7.6

对照组

20

21.3±1.4

89.6±9.2

34.8±2.8

3讨论

研究从中医学角度对OSAHS病人的痰湿体质类型划分,并与脂、胰岛素、糖等生化指标的结合对比分析得知相关PSG结果与ESS分值,分析了中医痰湿体质与OSAHS中发病的规律和病理基础。

现代医学认定肥胖是最明显的危险因素,OSAHS发病的危险性与体重有直接关系,体重指数增大危险系数增加,根据OSAHS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在“打鼾和鼾眠”的范畴。医学表明肥胖人群痰湿病理体质占有率较高3,是中医常见病理体质,其表现为生理的不同反应和病理上不同的发病倾向,研究表示OSAHS呼吸紊乱的程度与痰湿质分值成正比,表明痰湿体质有较高的分布情况在OSAHS中,与病变的程度密不可分,证实痰湿体质为OSAHS的主要致病特质。

OSAHS临床表现具体为打鼾憋气、肥胖且嗜睡长倦怠,多数OSAHS同呼吸紊乱有密切联系,中医学有按痰瘀为标、气虚为本的实虚病机辨证,也有肝郁气滞和脾虚湿滞以及脾肾两虚和气滞血瘀等临床分类型论治4,研究从辩质角度简化辨证,对比了嗜睡指数和体重指数等,分析结果表示痰湿质OSAHS有明显的打鼾憋气表现,并且症状随着痰湿质分值升高而加重,非痰湿质OSAHS则有轻微打鼾憋气,无嗜睡和倦态的表现,另外,痰湿质OSAHS组的腰围和颈围以及体重指数均明显增高,非痰湿质组颈围和呼吸紊乱的程度呈相关,其余同正常者无异。

综上所述,文中从中医学角度研究了理机制表明中医痰湿体质对于OSAHS易罹性和病情发展的决定性,使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对痰湿质OSAHS存在的病理基础进行了证实,从体质治疗学的角度为OSAHS的辩体防治提供实验和理论的依据,不同病变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培源.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12(23)

[2]陈书佩. 痰湿体质OSAHS患者HRV和DC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13(21)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水电 双PWM变流器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最大效率追踪 无功补偿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12-0000-00

目前,我国小型水电站常采用定桨式水轮机与同步发电机组合的定速发电系统。同步发电机并网操作复杂、维护管理繁琐。水轮机只能以额定同步转速运行,无调节余地,当水头变化时,水轮机偏离最优转速,效率降低,气蚀系数上涨,机组异常振动加剧,工况运行恶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献[1]提出采用转桨式水轮机,有助于提高发电效率,但存在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维修费高等问题。文献[2]分析小水电站变速发电技术有利减少水轮机振动,提高机组寿命和发电效率,然而没有具体解决方案。文献[3]指出借助电容器以自激状态提供异步发电励磁功率,调压能力弱,无法实现无极调节,不适于变速发电的补偿场合。G.H.Studtman在1974年首次提出将功率变流器用于变速异步发电机的发电控制。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双PWM变流器接入电网的变速小水电系统的控制策略,不仅实现小水电安全并网,还能够根据水头变化自动调整发电机转速,实现发电机组的变速运行。异步发电机励磁电流由电容器和机侧变流器共同提供,既减少变流器容量,又起到改善发电系统效率和功率因数的作用。其中,对于电机侧变流器,提出一种模糊自适应控制策略。对于电网侧变流器,提出一种根据给定直流侧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其详细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由下文给出。

1变速小水电并网系统结构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水轮机、异步发电机、补偿电容和双PWM变流器组成。水轮机将水势能转换为旋转机械能,再通过主轴带动发电机运转向外输出电能,然后通过变流器变换为恒频恒压的交流电送至电网。采用双PWM变流器并网结构,能够实现发电机与电网的柔性连接,具有更好的抗电网电压波动能力。

为便于叙述,将与电机和电网相连的变流器分别称为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前者用于传输发电机组有功功率,并与机端电容器补偿异步发电机励磁所需的无功功率。网侧变流器担当稳定直流母线电压,并网有功和无功功率解耦控制的功能。两侧变流器通过电解电容相连,可实现独立控制。

图1基于笼型异步发电机的小水电并网系统

2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变速控制原理

2.1 最大效率追踪原理

最大效率追踪指在水头波动大的小水电站,采用变速发电技术使发电机转速快速跟随流速变化,确保水轮机工作在最优效率,即水轮机在最大功率点运行。水轮机在导水叶(喷嘴)开度输出功率随转速急剧变化,取得最优效率的转速范围很窄。因此,需根据水头和流量来调整转速,提高发电效率与扩大运行范围。

2.2 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原理

模糊自适应整定控制根据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用模糊集来表示控制规则的条件和操作,并将这些规则及相关信息作为知识存入计算机知识库,计算机根据控制系统的实际响应情况,进行模糊推理和决策,自动完成对参数的最优调整。

3结语

结合异步发电技术在小水电中应用,提出基于双PWM变流器的变速小水电并网系统,研究相应的控制策略,研究表明:(1)将模糊自适应整定控制理论应用到变速小水电系统,通过控制机侧变流器,确保机组始终运行于最优转速,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水轮机的气蚀、泥沙磨损和机械振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适用于有水头波动的各种水轮机型的小水电站。(2)当水头波动时引起的机端电压变化,通过机侧变流器快速、连续补偿无功功率进行抑制,维持机端电压的恒定。(3)能够控制网侧变流器的输出正弦波电流,通过设定输出无功功率指令,实现网侧变流器任意功率因数运行。

参考文献

[1]名仓理,小野朋贵.小型水电站中利用感应发电机的变速发电系统[J].水力水电技术,2001,32(11):67-69.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6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738-02

本文对我院2001-2010年住院住院病人疾病顺位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领导在病房设施、人员配备、设备换置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我院2001-2010年10年疾病分类报表,资料准确。

1.2 方法 按照ICD-10标准分类。按照病人出院病历首页第一诊断统计。以两年为一时间段,计算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顺位。2 10年疾病构成顺位

10年住院病人前10位疾病构成顺位,见下表:

顺位 2001-2002 2003-2004 2005-2006 2007-2008 2009-2010

系统疾病 构成(%) 系统疾病 构成(%) 系统疾病 构成(%) 系统疾病 构成(%) 系统疾病 构成(%)

1 消化系统 15.6 呼吸系统 16.7 消化系统 17.1 呼吸系统 16.8 呼吸系统 17.4

2 呼吸系统 14.7 消化系统 13.6 呼吸系统 16.8 消化系统 14.3 循环系统 14.8

3 妊娠分娩并发症 13.4 妊娠分娩并发症 12.8 循环系统 12.3 内分泌系统 13.9 消化系统 13.9

4 循环系统 9.6 循环系统 9.2 内分泌系统 11.4 循环系统 12.7 神经系统 12.4

5 内分泌系统 7.7 内分泌系统 8.3 神经系统 9.6 神经系统 11.8 内分泌系统 11.6

6 泌尿生殖系统 6.6 神经系统 6.4 泌尿生殖系统 8.7 妊娠分娩并发症 8.3 泌尿生殖系统 8.9

7 神经系统 6.4 泌尿生殖系统 5.6 妊娠分娩并发症 8.4 泌尿生殖系统 7.8 肌肉组织系统 7.3

8 肌肉组织系统 5.8 肿瘤 5.4 肌肉组织系统 6.9 肿瘤 4.2 妊娠分娩并发症 7.1

9 传染病 1.4 传染病 2.6 肿瘤 3.2 肌肉组织系统 3.9 肿瘤 3.6

10 肿瘤 5.4 肿瘤 1.7 传染病 1.1 传染病 1.3 传染病 1.4

3 分 析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关键词:糖尿病;呼吸系统;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ing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i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Methods Selection in January 2010~January 2013 in our hospital to receive the 58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diabetic to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58 cases of disease through clinical treatment and care,effective control of airway infection,at the same time to keep blood sugar within the effective range,in 2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blood sugar is not stable,in the treatment of lung diseas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give diabetes treatment,no 1 patients death.Conclusion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by comprehensive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ated complications,to effectively control blood glucose.

Key words:Diabetes;Respiratory system;Nursing

因为DM患者抵抗力明显下降,机体营养状况不良以及组织修复能力明显减弱,所以,非常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对病情进展控制带来巨大影响。本文就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8例,当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在35~79岁,平均年龄为(55.7±6.4)岁。58例患者全部通过临床检查,均符合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其中肺部感染一共有36例,慢性阻塞性肺感染一共有25例,支气管扩张一共有3例,急性支气管哮喘一共有2例,肺结核2例。

1.2临床护理方法

1.2.1控制血糖 做好血糖监测,在三餐前、三餐后和凌晨2点进行血糖测试并做好相应记录,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或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剂量[2]。

1.2.2饮食护理 根据DM患者的饮食建议对患者给予膳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进行搭配。根据患者的体质量、活动量以及身高来计算出每天所需要的总体能力,之后根据低脂、低盐、低糖以及适量纤维饮食来科学搭配营养餐。当中碳水化合物大约占总体热量的55%~60%,蛋白质大约15%~20%,以奶制品、鱼肉以及禽肉等相关蛋白质为主。脂质大约25%~35%,并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每天在6g以下[3]。另外,患者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分配一定要合理。饮食结构应该以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同时多加进食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免过度饮食造成体质量增加,避免出现糖代谢异常[4]。

1.2.3运动护理 大部分患者随着运动频率明显减少,进而造成体质量明显增加,极易引发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细胞功能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糖代谢异常,进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适当的有氧运动对患者而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吸收以及利用,使患者体质得到明显改善[5]。

1.2.4心理护理 DM患者在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以后,一般其感染速度会明显加快,病情会进一步发展,进而造成患者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临床医师和护士在工作当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和患者之间的的沟通与交流,要经常和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使患者不良情绪得以消除。

1.2.5自我预防 患者在患有DM合并症以后,其日常饮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都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化,患者也许由于无法适应而不主动配合临床医师和护士给予治疗,这个时候临床医师和护士需要积极给患者讲解DM知识,耐心讲明控制自身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进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监督以及自我护理能力[6]。

1.2.6出院指导 临床医生和护士应重视对患者给予出院健康宣教,使患者能够明确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学会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以及识别低血糖反应等。针对呼吸系统患者出院健康宣教的内容还应包括:戒烟:长期吸烟可刺激呼吸道,使气管、支气管纤毛受到损害而降低防病能力[7]。尽量少去或不去流动人口较多的公共场所糖尿病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血糖波动或有呼吸道的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发展至肺部感染[8]。

2结果

58例病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以后,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血糖保持在有效范围以内,在出院以后有2例患者血糖不稳定,在对其治疗肺部疾病的同时也给予糖尿病治疗,没有1例患者死亡。

3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并且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合并症。另外,血糖下降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临床当中应该给予高度重视[9]。

同时,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健康宣传教育以及心理疏导。临床护理人员也要增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另外,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以后,能够自我护理,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10]。本文结果显示,患者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以后,呼吸道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血糖保持在有效范围以内,出院后有2例患者血糖不稳定,在对其治疗肺部疾病的同时也给予糖尿病治疗,没有1例患者死亡。

总而言之,对糖尿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取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使相关并发症明显减少,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光,康健.中国香港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病率和识别[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1,19(8):634-636.

[2]马洪福,张唯扬,王英,等.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高血糖和糖尿病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现状[J].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1):870-873.

[3]王彦.两种链脲佐菌素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04).

[4]石胜,熊燕.糖化血红蛋白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01).

[5]王璞.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合并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体会[J].求医间药:学术版,2012,10(4):53.

[6]孙慧伶,张瑜.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测量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1).

[7]刘延祯,雷尚文.慢支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组织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01).

[8]张冬惠,侯建中,陈明朝,等.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探讨[J].开封医专学报,2000.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关键词:全科医生;内科学;课程;岗位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045-04

健康公平是人类在21世纪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我国边疆基层卫生系统面临人力资源短缺、医疗服务能力弱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相关政策,针对培养大批面向农村、服务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全科医生[1]。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本科缩小版”式的学科型课程模式已无法适应学制短、生源基础差的学情,培养出的毕业生很难胜任基层医疗岗位群的实际需求。本文借鉴21世纪全球医学教育专家委员提出的以卫生系统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确立岗位胜任力要求的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先进理念[2],针对培养基层全科医生的专业核心课程——《内科学》开展岗位需求调研,旨在为以岗位胜任力[3]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西南边疆地区基层医疗机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3个县(市)卫计局所属145家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调研,包括120家乡镇卫生院,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家基层医疗机构选取1-2名具有五年以上基层临床医疗或全科医学实践经验,充分了解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医生,发放问卷1-2份。145家基层医疗机构共发放问卷180份。

(二)方法

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文献法及专家咨询法设计问卷内容。通过与红河州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以红头文件形式向各县(市)卫计局发放问卷,文件明确规定调查对象必须具有五年以上基层临床医疗或全科医学实践经验,保证了问卷的作答质量。

2.调查内容

针对培养基层全科医生的专业核心课——《内科学》课程中58种内科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进

行调查。在设计问卷之前,通过专家咨询法从葛均波主编的《内科学(第8版)》教材中筛选出常见内科疾病58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9种,循环系统疾病18种,消化系统疾病14种,泌尿系统疾病6种,血液系统疾病6种,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謝病5种。通过问卷,调查以上内科疾病在基层医疗诊治过程中出现的频率,频率判断包括非常多、比较多、一般、比较少和无,一共五个等级。

3.调查过程

调查时限为2019年4-5月,共25d。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份,回收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100%。

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

二、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所在科室情况:全科101人,内科33人,外科14人,妇产科8人,儿科7人,五官科5人。执业资格情况:临床执业医师78人,临床执业助理医师51人,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30人,乡村医生17人,公卫执业医师2人,公卫执业助理医师2人。

(二)58种内科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

1.9种呼吸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

9种呼吸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非常多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遇到一般多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炎;遇到比较少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和肺结核。

2.18种循环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

18种循环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一般多的循环系统疾病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余循环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的频率均比较小。

3.14种消化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

14种消化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比较多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遇到一般多的消化系统疾病为消化性溃疡和结核性腹膜炎;其余消化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的频率均比较小。

4.6种泌尿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

6种泌尿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在基層医疗诊治中遇到一般多的泌尿系统疾病为尿路感染;其余消化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的频率均比较小。

5.6种血液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

6种血液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表中所有血液系统疾病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的频率均比较小。

6.5种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

5种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病在基层医疗中诊治的频率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比较多的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病为糖尿病;遇到一般多的为痛风;其余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病在基层医疗诊治中遇到的频率均比较小。

三、讨论

(一)传统学科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高职高专课程教学内容常见的是照搬本科体系,或将本科课程内容进行部分删减。课程设置依然是按照先设置课程,后确定教学目标的传统理念[4]。通常是教材内容是什么,教师想教什么,课程目标就设定成什么,而不是由期望的学习目标来确定课程内容。另外,这种学科型教学重在学习内容的系统全面而忽略岗位的实际应用,与学制短、学生基础理论差的学情不相适应。这是导致学生所学与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脱节的直接原因。

(二)以基层医疗岗位实际需求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15~80岁,所呼吸病为: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本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转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引起,心衰、肺性脑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

呼吸观察: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经常被迫做起。严重发病时,出现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头出汗等症状。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意识观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这时候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肿[1]。

1.3重症呼吸患者的基本护理方案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细菌培选用最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此外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据病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因此患者经常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要想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对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死亡10例、好转出院57例。对此结果反馈情况表明,医师应该多于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因为在活动后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反应变慢,运动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点,所以在日常饮食起居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难免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无其它不良杂物,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或参加常规的室外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或专人陪伴并加以搀扶。饮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戒烟、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营养充足。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无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注意。如发现患者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3.2重症呼吸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

重症呼吸系统患者的病情好转期护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期应该增强体质,促进患者进行有氧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转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及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护理

在治疗方面,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严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了改善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较多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气雾疗法,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此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心理创伤较大,会产生不配合医师及时的检查及治疗等情绪。在常规性治疗方面,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间经常会表现出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绪的变化,不断改变护理措施,或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对患者的逐步康复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让患者有一种内心的舒适以及良好的归属感。

3.5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关键词】 对应分析; 死亡率; 伤病死因

1 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

当人们在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时,常常需要分析处理含有多个变量的数据问题,研究探索多元关系的复杂性。对应分析作为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高维空间的向量向低维空间的投影,从而解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有直观、简便,降低计算复杂性的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医学、生物等各个领域。本文运用对应分析方法探讨了新疆居民伤病死因的前10种重大疾病及其在5个不同地区的居民伤病死因情况。

对应分析,也称相应分析,它是寻求样品(行)与变量(列)之间联系的低维图示法。其关键是利用一种数据变换方法,使含有n个样品m个变量的原始数据矩阵X=(xij)nm 变成另一个矩阵Z=(Zij)nm ,并使SR=Z′Z(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协方差矩阵)与SQ=ZZ′(分析样品之间关系的协方差矩阵)具有相同的非零特征根,它们相应的特征向量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对协方差矩阵SR、SQ进行因子分析,分别提取两个最重要的公因子R1、R2与Q1、Q2。由于采取的是一种特殊变换方法,公因子R1与Q1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理,R2与Q2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故可用dim1作为R1、Q1的统一标志,用dim2作为R2、Q2的统一标志。于是可将(R1,Q1)和(R2,Q2)两组数据点画在由(dim2,dim2)组成的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这样,便于考察变量与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资料与方法

我们首先要确定导致居民伤亡的病种排序情况。根据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数据(数据来源于新疆疾病控制中心),我们考察了2004年新疆5个地区男女合计的居民伤病死亡情况,得出居民伤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种,以及各种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以上10种疾病在死亡原因中占93.38%,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到全部死亡原因的78.32%。因此分析不同地区的这10种疾病情况,对于探讨新疆居民伤病死亡的病因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整理2004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新疆各地区的数据,我们得到表2。

3 结果与分析

对表2进行对应分析,我们首先得到其惯量和χ2的分解,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前两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49%,解释了表2中数据矩阵的大部分信息,因此两个公因子表示的二维因子载荷图可以基本表达疾病与地区两属性变量间的关系。进而得到疾病因子和地区因子在这两个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与信息量,见表4和表5。表1 死亡顺位构成表死亡顺位 疾病名称死亡人数构成比表2 新疆各地区居民10种疾病的死亡率表3 惯量和χ2的分解特征值主惯量 χ2值贡献率表4 疾病因子载荷与信息量疾病公因子1公因子2贡献率表5 地区因子载荷与信息量地区公因子1公因子2贡献率由表4可知,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与传染病(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各地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表4和表5分别显示了疾病因子和地区因子在两个公因子上的载荷,以表4中的呼吸系统疾病为例,其结果可表示为:呼吸系统疾病=0.3834*Dim1+0.0961*Dim2。即在Dim1与Dim2作为纵坐标与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一种疾病就是一个点,如呼吸系统疾病的坐标为(0.3834,0.0961)。疾病与地区的平面聚合图如下:图1 疾病与地区的平面聚合图由图1可以看出,和田县与1(呼吸系统疾病)和8(消化系统疾病) 在第一象限,说明这两种疾病是导致和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5(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6(呼吸道结核)、7(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和9(起源于围生期疾病)是导致莎车县与新和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4(恶性肿瘤)、5(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和7(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导致新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而2(心脏病)、3(脑血管病)、4(恶性肿瘤)和1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它疾病)是导致天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

转贴于   4 讨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呼吸道系统疾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南疆地区表现的非常明显。同时,我们也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居民死亡的又一大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新疆经济最为发达的天山区表现的最为明显。而且,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这些也是导致新疆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做好疾病防控,减少因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的力度是疾病防控的关键。同时应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培训,使在岗人员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而对待患者时,我们应正确面对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所采取的种种应对方式,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就科内同样疾病患者治愈的例子现实说教给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提高患者治愈率不懈努力。

本研究运用对应分析探讨了新疆5个地区居民的死因情况。从而了解到在和田县、莎车县和新河县的居民伤病的死因情况,由于这3个县都是南疆的贫困县,其医疗卫生条件都比较差,需要提高居民的医疗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居民疾病的预防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同时在进行预防保健机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包括公益性广告)和制作编译免费的结核病防治资料,不断提高全民对结核病传、防治和自身保健的知识水平,减少患病。

新源县是北疆以农牧为主的大县之一,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导致该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应该加大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尽量减少因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居民死亡,而对与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仅要从医疗设备上改进,还应该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而天山区是医疗保险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它疾病等“富贵病”是导致该地区居民伤病死因的主要病因,应该加强居民合理膳食和体能方面的锻炼,加强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等疾病的力度。

通过对新疆5个地区导致居民死亡的10种疾病作对应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种疾病在这五个地区的分布特征,以便对各种疾病的高发区分地区进行具体研究,从而更好地为本地区的各种疾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编著.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5~19.

2 陶凤梅,等编著.对应分析数学模型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0.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呼吸疾病;护理问题;方法

老年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比例占老年疾病患者很大一部分,这些患者大多年龄较大,时间较长,而且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的衰退,比较容易复发。常见的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需求多样化也不断增长,这样对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也逐步被重视起来。 下面就从一组数据中,来分析怎样对老年人患者进行护理。

1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现状

在一个调查小组中有40例老年患者,年龄平均在60~85岁,大多是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病时间平均在5~15年,同时很大一部分患者还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疾病。

2 在护理时遇到的问题及方法

2.1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年龄较大,各系统、组织以及器官功能的衰退,很容易会造成病情反复发作,再加上长期的治疗,不能有效的快速根除这些疾病,这样就造成老年人心理上对医院和治疗不信任,出现焦虑、恐惧、沮丧、不配合治疗等一些不良情绪。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医护人员要做到对老年患者心理的护理,关心老年人,耐心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消除或缓解他们的不良心理压力。

2.2 专业的医护护理 老年呼吸疾病常伴随有反复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病情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和咳血的颜色以及量的多少,如有病情变化,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老年人的病情容易突变,所以要重视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和出现的症状,及时向医生反馈信息。在做到对病情观察的同时还要对老年患者做到正确的氧疗护理。正确执行医嘱,根据病情的需要给患者采取相应流量吸氧,在氧疗护理期间,医护人员要注意巡视,多观察患者的缺氧症状是否改善,自信检查氧气管是否漏气,吸氧管是否通畅,定期做到对吸氧管的更换等。对有排痰护理的患者,也要重视。这是因为老年人肺功能低下等,容易使痰液阻塞呼吸道,影响肺通气功能。就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改善肺功能,这样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患者明白排痰的重要性,教会他们有效的排痰方法,指导并协助患者排痰。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叩击患者的背部,以使粘附在肺部的痰液松动脱落,使痰液咳出。对病情比较严重或昏迷的患者,要及时有规律的对其进行吸痰,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吸出痰液等分泌物,以免窒息状况的发生。

2.3 老年人的生活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受到感染造成反复发作,要求医院保持安静的室内环境,保持新鲜的空气和适量的温度和湿度。针对病情较轻者可以让患者适当的做一些运动,对病情较重者,要加强对基础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和患者家属讲清翻身的重要性,并做好翻身记录。保持床铺的清洁干燥。同时还要对患有呼吸系统的老年患者的饮食护理。这类的老年患者由于感染、呼吸困难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身体机能处于负氮平衡,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力,容易受到外来的感染。因此就必须要给老年患者补充充足的营养。嘱咐患者家属对患者饮食的注意,应做到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多引用流质、半流质食物,忌辛辣冷的食物,多食高蛋白和蔬菜、水果。

2.4 健康指导 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让患者学习并采用缩唇呼吸法、体力训练等一些基本的康复训练技能。通过缩唇呼吸法,可以延缓吸气时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排除肺内的残气,吸收新鲜的空气,增强肺泡换气,有效的改善了缺氧症状。体力训练也多主要是以呼吸体操和医疗体育等有氧运动为主。

2.5 用药安全护理 因为老年患者大多伴有其他的慢性疾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如果疏忽,就会造成漏服、少服、用药过量,甚至在服用的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常常忘记吃药,或忘记已经服过又过量服用,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就要做到口服药由护士按次送服,并且监督患者把药服下。针对患有吞咽困难或病情较重的患者,最好把药物研碎溶解在水中服用。服药后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6 老年人的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患者自己处理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还要注意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多听音乐、阅读等,让患者保持舒适的,根据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常开窗换气。

因为康复期是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这样就应该采取措施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易患感冒患者鼓励加强锻炼,增强耐寒能力,增强体质,鼓励患者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活动,增加有效通气量。注意有氧呼吸,对有烟、酒嗜好者要鼓励戒烟戒酒,以利改善呼吸功能。

在入睡时,老年患者多患有睡眠障碍,这样就要求医院必须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护理人员也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和关门轻。在入睡前让患者用温水泡脚,避免进行刺激性的谈话或节目,以免影响睡眠质量,对严重失眠者可用药物辅助患者入睡。

3 小结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慢性过程,病情不稳定,对患者的学习、工作、心理和日常生活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想通过护理来改善对呼吸系统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要重视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环境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老年患者的体制,老年患者健康的目的才能实现,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更好的全方面的护理。

参考文献

[1]全星.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水平分析[J].医学产业资讯,2007,4(34):37-38.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7-9.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知识范文

[关键词] 急诊;危重症;抢救;流行病学;排列顺位;弹性排班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a)-0167-03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不断进步,大工业、大流通的社会模式日益形成,各类创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创伤在急诊危重症抢救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综合最近几年的医学相关报道,在我国的 “死因顺位”中,创伤位序不断提前,现在创伤已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尤其是多发性创伤,已成为急诊医学研究的一个迫切课题[1]。在院前急救病例统计中,外伤在急救疾病谱中排第一位[2-3],已经成为要求严重重视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为研究急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就诊规律,了解本院急诊抢救室病谱的构成梯次及特点,以适应新形势下急诊抢救工作的需要,并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笔者对本院急诊抢救室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诊登记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自本院急诊抢救室急危重症患者的就诊登记记录。研究对象为2004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在本院急诊科抢救室救治的15岁以上(含15岁)的所有病例。

1.2 研究方法

对登记病例按救治月份、所患疾病类别、以及不同疾病类别的救治时间峰值进行系统统计分析。利用微软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计算分析。将分析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绘图表显示,使危重症病例救治月份峰值等趋势一目了然。按不同年龄组、不同就诊时间及分布情况、不同类别疾病的就诊高峰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分析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列图表,摸索急危患者的构成梯次及病谱变化。

本院急诊科目前设有急诊抢救室、 急诊内科、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急诊外科。所有危重症患者均在急诊抢救室由值班护士分诊、登记,由相关科室医师进行救治。本研究根据本院目前急诊分诊的特点,对急诊危重症病例统计分类采取内科(包括神经内科)、外科的分类体系(本院妇科和五官科急诊设在病房)。

2 结果

2.1 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量各年度统计比较

在本院7年的急诊危重症病例登记中,共有急诊危重症患者29 716例被纳入统计范围。急诊危重症患者数逐年增加的趋势明显,且急诊危重症病种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分别占急诊危重症患者总数的26.0%、20.8%、11.2%、9.8%、7.8%和6.6%,见表1。

2.2 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量各月统计比较

调查显示,本院急诊危重症患者救治数量在8、9、11、12月份最多。其中,12月份出现最高峰,抢救危重症患者达3 262例;以5月份患者最少,为2 225例,见表2。

2.3 各月危重病种变化趋势比较

通过统计得知:(1)外伤患者就诊数从6月开始上升,到12月最多,形成外伤就诊高峰,最高就诊人数为594例。然后开始减少,1月外伤患者数最少。(2)下半年呼吸系统急诊危重症患者较上半年明显多,也以12月为高峰,达317例。6、7、8月最少,6月份仅有149例,也充分说明呼吸系统急诊危重症发生呈季节性。(3)消化系统急诊危重症患者全年分布较平均,但同样以12月出现最高峰, 达299例; 以6月最少, 为159例。(4)神经系统急诊危重症患者以1、2、3、12 月最多,3月出现最高峰,达519例。一定程度上受本地气候条件影响,即在本地区气温最低的季节里神经系统急诊危重症发病率高。(5)循环系统急诊危重症患者以 8、9、12月最多,9月出现最高峰,1月最少。综合考虑,心脑类疾病,即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急诊危重症疾病的发生与季节的更替有一定的关联,见图1。

3 讨论

本研究收集统计了本院2004~2010年7年间急诊抢救室全部危重症患者的就诊情况,总结出本院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就诊人数前6位,依次为: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而前6位危重症疾病占全部急诊抢救的85.1%。这样,研究急诊抢救室危重症疾病患者就诊情况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 根据本统计研究结果,外伤危重症患者占本院急诊抢救室危重症患者的26.0%,居本院急诊抢救室就治人数之首。既然在急诊危重症抢救中创伤占的比例最大,危重症患者最多,死亡率最高,则要求在急诊科建设上首先考虑医生配置。我国以往的急诊人员构成大多以轮转医生为主,年资不高且内科医生占多数。当前的形式则要求医院除了要固定一定数量的急诊医生,按照急救医学的要求培养,并积极培训使其能够不断提高应对创伤的综合抢救治疗能力,最大限度地救治患者外,同时,急诊必须配置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急诊手术室(trauma room),以应对大量、复杂的创伤患者。使在“创伤救治黄金时刻”最大限度地救治患者[4]。其次,本统计发现在急诊危病谱中,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合占全部急诊的56.2%。针对这样急诊医疗需求,对于急诊科配备的定科医师、布局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上,要根据实际不断改进、力争完善。急诊的布局上要求不但要有一个相应规模的创伤治疗室(急诊手术室),还要配置一个较大规模的急诊危重症治疗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当然,急诊医师的培养方向除了要求人人都是全科医师,还要参考急诊危重症疾病构成梯次,确定每个医师的次专业方向,希望最终成为一专全能、具有高度应急、急救能力的急救医师。

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研究情况,也要求急救专业的医师要对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救加强研究。与心脏科、神经科(内、外)、呼吸科等住院科室进行深度合作,建立脑卒中单元、急诊快速PTCA介入绿色通道、急诊复苏室等,并将其作为急诊科学科建设的重点。建立与这类疾病相对应的临床诊治流程,通过长期的临床摸索总结,争取在这类疾病的急诊快速诊断和准确救治上有所进展,力争取得长足进步。

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发现,急诊危重症病种在时间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性,如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3、12月最多,消化系统疾病在9月最多,外伤危重症就诊最多在12月,与其他相关文献报道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尽相同[5-6]。分析其原因,应该与文献报道所在地地域文化差异、生活习惯、气候特点等因素有关,待全国各地相关文献报道全面后,可做归纳、综合研究。急诊危重症疾病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医院开展急诊工作提供依据,如根据季节性规律进行弹性排班[7],在疾病高峰到来前安排好足够的医务人员,而低谷期可以安排部分医务人员进行进修学习。同时,根据季节性规律配备相应的医疗耗材,做到有备无患,使急诊急救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作为急救医务人员,除了做好本职的急诊与急救工作外,还要通过报纸、电视媒体等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医学知识,如提倡戒烟限酒,合理健康膳食,限制盐和脂肪摄入量等,并建议加强户外运动,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对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的指导。配合相关部门进行酒后驾驶危害性宣传,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率,增强民众减少意外伤害的意识。当然,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向社会普及急救技能,尤其是心肺脑复苏术。提高民众对心脏猝死、意外伤害的自救、救助技能,从而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数量,提高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8]。

[参考文献]

[1] 王一镗. 面向未来,迎接挑战,促进我国急诊医学全面发展[M]. 中国急救医学,2000,20(11):629-670.

[2] 卢加发,杨顺露. 上海市嘉定地区3130例院前急救病例疾病谱及梯度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11,31(12),1136-1138.

[3] 郭兴,杨金兰,卫常安,等. 2000-2010年保定市120院前急救疾病谱变化规律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198-199.

[4] 王一镗. 急诊医学[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430.

[5] 沈国光. 华山医院急诊病例动态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1993,13(6):51-54.

[6] 陈永惠,李文,谢菁,等. 28826例急诊病谱的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33(2):152-153.

[7] 程伟,尹春安. 实施门诊护理人员弹性、动态排班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