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江西高考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江西高考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浙江一考生

有人说,倘若你是一条小溪,流经千沟万壑,也要去构成一条条奔流的大河;如果你是一粒轻沙,越过千山万水,也要去演绎一幅幅沙画。这类人心存高远,想成为英雄;而我却想成为一个为他们鼓掌的人,安安静静坐在路边。

舞台上的表演者演绎出的一个个妙曼的舞姿引起了剧院中的阵阵雷鸣般的掌声,这些掌声由台下的观众共同发出,代表着他们对舞剧的喜爱,代表着他们对表演者的尊敬,将鼓掌声献给他们,便是一种心境,超越了自然,亦很洒脱。

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的。在这个世上被鼓掌的人总是英雄,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做英雄所承担的责任其实更大。力量越大,责任越大。因为英雄免不了竞争,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枯烂的骨架,哪来成名的英雄。而历史却周而复始地呈现出这种现象。相比之下,我更喜欢一个鼓掌者。离硝烟和杀戮远一点,离安静与洒脱近一点,当然鼓掌声的发出者并非无能之人。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平凡,却不平庸。大家一定记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的英勇无畏与攻城略地,也不会忘记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勇气以及渑池之会中过人的胆识,但是否留意过一个人——缪贤?蔺相如是英雄,而缪贤是一个鼓掌者。缪贤曾有罪,想亡赵走燕,但被那时还身为门人的蔺相如阻止。缪贤负荆请罪,遂被免罪。而在赵王正愁无人可用之际,缪贤便向赵王推荐了自己的门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这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因为如果蔺相如任务失败,那么缪贤也会人头落地,但他还是推荐了蔺相如。这个鼓掌者催生了一个英雄。也许英雄是依靠鼓掌的人才成为英雄,才拥有勇气。我喜欢做一个鼓掌者,因为有时他们比英雄更伟大。

有时候,英雄也是鼓掌者。奥运会上,无数运动员为荣誉而战,但每个项目的登顶者却只有一人。因此,当对手站在比你更高的领奖台时,你会羡慕。但是,没有运动员对自己的对手是冷言相加的,他们也为自己的对手送上了掌声,送上了自己衷心的祝福。这时,鼓掌者有一种心境,更达到了一种境界。作为一个鼓掌者,挺好的。

中国不乏英雄,但更不乏鼓掌者。有鼓掌者,才有英雄。所以请向这些催生英雄的人致敬!

得分:(内容)21分+(表达)20分+(发展等级)5分=46分

文章围绕“做一个鼓掌者”而展开,得出了“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挺好的”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很平凡,却不平庸”,呼吁“有鼓掌者,才有英雄,所以请向这些催生英雄的人致敬”。这样的观点完全符合题意,这篇文章内容方面的最大亮点是对课文素材的独特解读与利用,以缪贤为例去思考“鼓掌者”的意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反映了作者的独特思维视角。取材独特,观点新颖,故“内容”项得分为21分。

从表达看,语言通畅,并能在行文中将议论、叙述和抒情较好地融合。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因此“表达”项得分为20分。

“发展等级”符合“有文采”“有创新”等项的相关要素,得分为5分。

本文的主要问题是观点的前后不一。第5自然段提出的“英雄也是鼓掌者”是本文的最大败笔,正是它造成了观点的前后不一致。根据文题的原意,在路边的“鼓掌者”和在路上“奔跑的英雄”显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彼此相对立的,而该考生在这里却把两者混为一谈,因此在立意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本文如果能够在写“为什么需要鼓掌者”的同时进行反向思维,思考“缺失了鼓掌者会导致怎样的结果”,这样进行正反论证不仅能令文章前后观点一致,而且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更深刻,进一步提升文章的内涵,使文章升格到更高的档次。

衬托者

浙江一考生

花与叶,相生相依。多少人被花的美态给吸引。然而,没有叶衬托的花,只得落下顾影自怜的结果。又有谁愿意做一片叶子来衬托别人的光芒,在角落为别人鼓掌;又有谁愿做一片瓦砾为铜墙铁壁做出自己渺小却又不可或缺的贡献?

站在舞台上的明星们,需要观众的掌声;浩瀚的大海,需要河流补给。世间万物的光芒都是需要别人的支持才会更加明亮。没有谁可以嘲笑在角落默默贡献的人们,也许他们并不出彩,却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一滴清水,一片枯叶,一颗黄沙,它们是渺小而又伟大的,在不经意的时刻做出自己的贡献。它们乐于衬托,不介意光芒落在别人身上。它们是美好的,并非微不足道。

也许一个学生成绩并不优秀,却拥有美好的心灵,在生活中给予同学们帮助。也许在老师眼里并不优秀,但这并不能成为他是一个糟糕的孩子的理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契尔森曾说:“教育是与学习成绩无关的,唯一在乎的是孩子们的心灵。”一个成绩不优秀的孩子,他也许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但他一定是一位优秀的人,倘若他心灵美丽。

如果可以,我也愿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默默无闻。我没有什么特别伟大的理想,我只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社会。坐在路边,看着别人在路上奔跑,欣赏别人美丽的姿态,何乐而不为呢?

一颗葡萄可以酿成美味的琼浆,一滴水可以形成广阔的海洋,一片砖瓦可以盖成高楼大厦,一个人可以在背后默默奉献。

衬托,是一个美好而神圣的词。没有衬托,何来的美丽;没有对比,何来的反差。衬托是不可抹杀的。我愿做一名衬托者,用我的渺小来衬托别人的优异;我愿当一片绿叶,为花的绽放鼓掌。存在着,便有自身的价值,阳光的背后是阴影的存在,我们崇拜太阳的光辉,却享受着阴影的凉爽。忽略不是一种罪过,但得承认其具有的价值,享受着便应当感恩。

花应当感谢叶的陪伴。优秀者应该感谢衬托者的鼓掌。每个人,每件事都应体现自身的价值。即便渺小,也是存在的证明。

看着别人在路上奔跑,衬托他们健美的身姿,何乐而不为呢?

第2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京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连外国人都知道Beijing opera。而我们北京作为京剧的诞生地、和发展的城市。京剧已经成为北京的符号。我们北京作为六朝首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但同时又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新型城市。京剧也是有着深厚传统文化,但同时作为一个在21世纪生存、发展的剧种,它也需要大胆的创新。

200多年前,徽班进京,把来自南方的乐调、昆曲和北方的乐调加以融合,又融入了北京话的念白。从此京剧诞生了。他既继承了元曲唱词的文学样式,又吸收了北京的地方俗语,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剧种风格。后来又被宫廷所喜爱,在皇宫中非常流行,尤其是慈禧非常喜爱京剧,在她生活时期诞生了同光十三伶。在晚清时期,逐渐了形成流派,*时期尤受人们的喜爱。后来传向全国,成为全国的大剧种,如京全国各地都有京剧院就是的见证。从京剧在北京形成的过程来看,可以发现它是很好的保留了传统的东西。在京剧种你可以看见富有我们民族特色华丽优美的服装、有严格规定搭配的头饰,它保留了我们北京,我们中国几百年戏曲服装图案和古老的头形头饰。他的乐器种类繁多,音乐唱腔优美、华丽多变。都从清朝保留至今。我国的四大名著,各种古代文学艺术强的文学作品,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说故事,都可以在京剧的舞台上呈现。是一部活生生历史、语文百科全书,更为有价值的是它的舞台上正演绎着所能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北京奥运会希望能通过奥运会的十六天来表现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的优秀历史文明,而最为能体现北京文化历史的不就是我们这保留传统的京剧吗!如今我们中国的功夫片流行于全世界,现在很多的演员和武术指导都是以前学京剧的,可见我们京剧的武打表演和表演套路正被全世界所认同,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这都是我们传统的京剧带给我们的现代人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该保留传统的京剧,继承传统的京剧。

我们的背景已经成为了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各种文化娱乐节目都涌进了人们的视线,古老的京剧必将受到冲击,一些表演理念,思想就显得不个年轻人的胃口,无法引领社会潮流。多出反映现代人思想的戏,改编时下流行的文学作品,将外国经典作品搬上京剧舞台。这都是创新。如最近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王子复仇记》,就是将剧情不变,换上中国的服装、中国戏曲程式化的戏曲表演风格。它不仅在中国受欢迎,去欧洲演出也受到当地人们的喜爱。这正

是说明,创新使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京剧,喜欢上了我们中国传统的艺术。而这也表明我们的创作理念不再是只局限于中国,而已经走向世界,这也使古老的京剧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可见创新对京剧是必不可少的。

京剧是古老、传统的,它身上又有了新的活力。我们的北京也是古老的,但同时也是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传统是我们丰富的财富,我们需要保留,但同时时代在变,我们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来勇于创新,不然我们就会落后,就难于发展,而不发展的事物就会没有活力,无法生存。而创新却又不能离开传统这座基石,胡乱改造,不能改变它原来的本质的东西。如果这样京剧就不是京剧了,它也不能代表北京了。因此创新预保留传统是需要两者结合的,它们不能分开单独存在。不管是京剧,还是我们北京这座城市都需要这样的结合。然而有时保留传统也创新,也有矛盾的时候,此时就需要我们掌握这个度,就是保留传统中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而一些落后阻碍发展的东西,我们就需要大胆的创新,勇于改变陈旧的东西。这样掌握度的发展会让我们的北京,我们的京剧越来越好。

第3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在社会中,也是如此。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其中有许许多多,我们需要在其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我们的世界。而往往这些都隐藏在事物的内部,需要我们人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现象中抓事物的本质,从细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

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成功,就取决于他的细微观察。他坐在大树底下,一个苹果落爱了他的头上。他就在思考,为什么一个小小的苹果回往地上掉。正是由于他的细心观察、研究,才发明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使人类在物理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席位的事情往往有时候是成败的关键。谁抓住了谁就会取得成功。

而在我们的社会中,往往有些人不注重细微之处,做事马马虎虎,而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做事总是草草了事,点到为止,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在我们的社会当中还普遍存在。一个人的成败与否,往往是在一瞬间,如果你抓住了其中的奥妙,其中的细微之处,你可能就会成功,你就会想不到的快乐之感,假如你不屈观察细微之处,不注意一些细小之处,你可能就会与失败擦而过,你可能导在成功面前。当然我们部分人是想成为前者。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养良好的习惯,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心观察,那你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大千世界。

第4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2010年高考作文题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命题形式多元化,“材料”作用凸显

201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继续呈现多元化。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几大命题形式继续出场,且继续保持了2009年的融合趋势,将标题、话题和材料几大要素有机结合,以求作文命题的开放性。在这种融合中,“材料”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18个作文题中,命题作文有7个,其中单有一个“标题”的有3个,分别是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湖南卷的“早”和重庆卷的“难题”,其余的命题作文都有材料做引导语,如,江西卷的“找回童年”、厂东卷的“与你为邻”、浙江卷的“角色转化之间”和江而卷的“绿色生活”。在命题作文中给出材料作为引导语,目的是增加题目的开放度,启发考生的思路。

在命题形式多元呈现的同时,材料作文的数量继续稳居第一。在18个作文题中,有10个足材料作文,包括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和全国新课标卷,以及上海卷、辽宁卷、四川卷、湖北卷、福建卷、安徽卷和山东卷。

二、审题难度降低,立意空间更大

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更加注重降低审题难度。大多数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多维、开放的立意空间,让考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如,全国卷Ⅱ以“浅阅读”为主题的材料作文,既可以从正面立论,谈“浅阅读”的利;也可以从反面立论,谈“浅阅读”的弊;还可以辩证立论,比较分析“浅阅读”与“深阅读”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又如,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在材料的最后总结了一句:“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就点明了材料的含意――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培养人才,有助于考生明确作文的立意范围,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在话题作文中,也充分利用提示语,增加了题目的启发性与指向性,提供多层面的思考维度,降低审题的难度。如,2010年唯一一个话题作文――天津卷的“我生活的世界”,题中的四句提示语各具启发性与指向性,分别提示考生所选泽的写作对象“世界”应该是具有美好属性的;和谐而进步的;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微观的。这些启发性与指向性,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各自适宜的写作层面。

三、命题贴近生活,贴近考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的新课标精神,在201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已成为命题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四川卷的作文材料,紧密结合考生的学习生活,关注考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的能力。

湖南卷的命题作文“早”,最易唤起考生的共鸣――早早起床,刻苦攻读的生活仍历历在目。“早”更以其内在蕴含的精神――青年学生应尽“早”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贴近考生的生活,贴近考生的真实体验,贴合考生的价值追求。

四、命题更加注重理性思辨

考查理性思维能力,注重思辨性,引导考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2010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全国新课标卷作文题的三则材料,表面上互不相干,但实际上隐含着矛盾对立――客观环境与主观信心的矛盾。而发现矛盾,与总结归纳材料共性的“求同”相比,难度更大,而且矛盾统一体中包含着更丰富的道理,考生探究、选择的空间更大。

山东卷作文题的材料:“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其理性指向十分明显,需要考生论证“光明”与“阴影”是构成美的要素,不是一者,而是两者。面对人生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一味地怨天尤人,还是充分认识到人生万象的客观规律,这就需要考生以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理性的哲学思考,无论是对生命个体,还是对宏观的生命世界,都有指导意义。

北京卷的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是一个比喻式的文题,含意蕴藉,寓意深广,更需要进行辩证、全面、多向的思考:“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与其仰望星空,不如脚踏实地”,“不能一味地脚踏实地,不懂得仰望星空”。其中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多维而开放,立意角度更为多向,这就需要考生对文题做好由此及彼的平稳“着陆”,“着陆”于有深刻感悟的现实生活,完成写作角度与写作素材的准确对接。

五、“文体不限”的旗帜高举

第5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关键词】高考作文 命题特点 评分细则 强化训练

每年高考过后,第一时间备受关注的是作文。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无论是身边的学生,还是老师,议论纷纷的还是作文。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人批评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不作为,或者“不肯有作为”,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语文教师谁不想把学生的作文教好?而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怎样有作为,怎样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应试作文和常规作文存在较大的差距。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我的看法是: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制特点,准确把握应试作文评分细则,强化应试作文训练。

一、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制特点

我们如果研究一下2010年高考18道作文题对文体的要求会发现,有的省市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比如湖南卷、江西卷;有的明确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比如山东卷。这是为什么呢?从1999年话题作文出现,到2004年话题作文达到全盛,话题作文在给了考生无限的写作发挥空间的同时,由于在文体方面都是“自选文体”,没有任何限制,结果出现了许多“四不像”作文,这该是话题作文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议论纷纷。如果限制文体,那么就限制了考生的发挥,那又该怎么办?于是有了山东卷的文体特征鲜明,有了湖南卷、江西卷的两种文体任选一种。

对文体的要求,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这就是一些作文题允许考生写这写那,但是就是不许考生写诗歌。如天津卷、重庆卷、北京卷、安徽卷、上海卷、浙江卷、江苏卷、山东卷,共8套试卷不允许写诗歌。18套试卷中有一半要求诗歌除外,如果写成了诗歌体裁,判分20分以下。

2010年高考18套作文中,新材料作文题有10套,它们是全国1卷、全国2卷、海南宁夏卷、福建卷、四川卷、辽宁卷、湖北卷、安徽卷、上海卷、山东卷;新命题作文7道,这就是湖南卷、广东卷、江苏卷、重庆卷、江西卷、北京卷、浙江卷;话题作文1道,天津卷。

这里需要说一说新命题作文。新命题作文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标题+要求型,二是材料+标题+要求型。重庆卷(以“难题”为题)、湖南卷(以“早”为题)属于前者类型,2010年江苏卷属于后者类型。在材料+标题+要求型题目中,特别应该重视的是材料。因为材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标题,认真阅读思考所给材料,便能顺利打开思路。2010年南京市期初考试出了两道作文题:第一道作文是标题+要求的命题作文,第二道作文是新材料作文,没有采用08.09.10年江苏三年未变的材料+命题+要求的作文模式。

二、准确把握应试作文评分细则

准确把握评分细则,对我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写作文,大有裨益。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的基本原则是:作文须坚持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对那些紧扣文题、概念准确、判断恰当、论证严密、富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赋分时尽量打高分。淘汰切入分的做法,采用分类打分形式:一类卷原则上63分以上:二类卷原则上56~62分;三类卷原则上42―55分:四类卷原则上28~41分;五类卷原则上27分以下。五类卷对应的审题、立意方面的要求应为:一类卷切题,二类卷符合题意,三类卷基本符合题意,四类卷偏题,五类卷严重偏题。对于内容方面的要求是结合记叙文、议论文的写作详细注明。不管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做到言之有物,内容便是充实的。记叙文叙述具体,描写到家,表现手法多样,突出表现中心思想,你能说内容不充实吗?议论文论述充分,论据丰富,论证方法灵活,有力论证中心论点,你能说内容不充实吗?所谓语言通顺,就是要求语言表达规范、准确、连贯。所谓规范,是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没有病句;所谓准确,要求语言表达恰如其分,能切合原意;所谓语言连贯,指句子之间语意贯通,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至于文体要求,如果让你写记叙文,就要以记叙为主,就得有六要素,就应展开合理的描述,写出的文章像记叙文的样子。如果让你写议论文,就要以议论为主,就得有三要素,就应进行理性的论述,写出的文章像议论文的样子。

三、强化应试作文训练

强化作文教学,突出作文训练,是高三应考复习的重中之重。建议结合专题复习进度,单独拟定作文复习计划。根据每单元的写作要求,从“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语言”等方面进行有重点、序列化的作文训练。重在指导学生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内(60分钟),用800字左右的文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题旨的独特理解。在写作之前,可以做适当的指导,在认真批改之后,更重要的是做好讲评。

还可以采用一些有效地训练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提升作文水平。比如:

1.积累材料法。

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渠道,获取新颖的写作素材:可以是名人故事,可以是新闻报道,可以是名言警句,可以是俗语谚语。起初用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和回忆。积累的素材应以小故事为主,多义性的小故事最妙。写作时要想一想自己积累的材料有哪些可以入围写作范畴。

2.语言训练法。

每周确定一个话题,每堂课课前3分钟,要求学生写好提纲或文稿,有准备地进行口头表达。也可以复述自己积累的材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佳作欣赏法。

结合作文讲评课,把同题作文中的优秀作文作为范文,请习作者朗读,师生共同点评,评一评有哪些优点,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借鉴,以此拓宽写作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4.分层目标法。

分析班级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按照下等、中等、上等制定入格标准和精作标准,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确定不同学生的写作目标,学生只要按照这等要求写作文,就是好作文。

5.提纲训练法。

目的是增加训练的密度,节约训练的时间。围绕题目,只拟提纲,打好作文草稿,沉着为文。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快速思维能力,同时,在写作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6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关键词:发散思维;新材料作文;高品质立意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86

众多事实显示,近年来的高考作文越来越重视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体现得最明显的是新材料作文。事实上,考生要立意准确、深刻和新颖,写出与众不同的佳作,就必须进行思维发散,从多个立意之中选择最符合要求又最适合个性的立意,以避免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匆促立意而偏离、脱离材料。因而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不仅是打开高考作文思路的根本途径,更是准确立意、深刻立意的重要基础。

一、新材料作文与发散思维的结合点――高品质立意

新材料作文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可见运用发散思维立意乃是新材料作文的内在要求,而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的无一定指向性,在头脑里呈散发型,是一种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法,具有大胆独创、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局限和束缚的特性。因此,两者的结合很有可能从已知导向未知,获得新颖而准确、深刻而富有个性的立意,即高品质立意。新材料作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审题和立意的能力,这正与发散思维的特点――变通性、独特性契合。作为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主要就是要求学生在选材和立意方面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多侧面思考,以便从众多的素材中选出自己最熟悉,最容易把握,又最有意义的材料,并能提炼出深刻新颖、别具一格的立意。

二、析出材料中可立意的多个角度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客观事物皆具有多侧面(多角度)的固有特性。写作就要通过多种角度,反映各种各样的事物和丰富多彩的的生活。近年最典型的多角度立意莫过于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其角度可以有:船主、油漆工与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对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观察研究,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又如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探险者角度、蝴蝶角度、两者关系的角度。平时要善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其途径可以是通过归纳典型文章的多角度从而进行模仿(如朱自清的《春》,从春树、春花、春雨和春天里的人来写),可以进定向发散训练(如通对“水”的思维发散进行立意),也可以进行迁移训练(比如对一段精彩有趣的视频艺术进行思维发散,从合作、音乐、色彩、内容等方面思考),当然最重要的是对高考满分作文进行分析、探讨和学习。

三、从不同角度导出不同的立意

这是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立意的最关键一步。在确定可立意的角度之后,再对每一个角度结合材料进行细致地揣摩、分析,从而导出立意。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抓关键词法、析褒贬倾向法、由果溯因法等。如2012新课标卷高考作文题,从船主的“感谢”、“送”这两个关键词,可以推出“要懂得感恩”、“要让好人有好报”等立意;从油漆工的“顺便”这个关键词可以导出“勿以善小而不为”、“心存善念”等立意;从船主与漆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可以析出隐含的一种赞美和谐的感情倾向,大而化之便可立意为“要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再如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从最后一句的“影响”一词可知,探险者的无心之举对蝴蝶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可导出“要学会尊重和体察别人”、“哪怕是无心之举,也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要学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不要仅仅图自己的一时之快”等立意;从最后一句的“适合”一词,可推导出从蝴蝶角度的立意,如“要学会保护自己”“要寻找最佳的环境”等立意。再用“由果溯因”法来探究,更容易导出不同立意。探险者一个小小的无心之举为什么会对蝴蝶如此大的影响?蝴蝶为什么会受到惊扰?蝴蝶为什么要退到更深的洞穴居住?由小见大,我们不难推导出一些诸如“人与自然如何才能和谐相处”“如何保护自然”“生命是弱小的,该如何尊重生命?”“人类的贪欲何时有终点” “适宜环境促进发展”“环境影响成长”等立意。也有考生运用逆向思维和极度夸张的方法,跳出常规,“非宁静无以致远”“封个蝴蝶洞,利用蝴蝶赚钱”,立意极为新颖、深刻,别具一格。

古人说“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发散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为文章立意的深刻、准确和新颖提供了前提。发散思维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在观念和认识上,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思维放开了,才能力避陈旧、俗气的材料,紧密与当前生活、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抓住给人新鲜感、现实感、时代感的材料,写出独到的、有个性的、深邃的文章。

四、从多个立意中选择准确的、高品质的立意

高品质的立意既要具有个性又要具有深度,它的立足点应该定位于人生、社会和生活,要超越具象的表层,化实为虚,升华为一种抽象的情感和精神。在发散思维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陷入不准确、无个性以及没有深度的立意误区。如2013江苏题,单纯从细节或片面夸大细节,从改变自然与社会,从探险角度片面谈自然,不能从人类社会环境展开视为偏题。这也就是暗示了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立意也是有一定的准绳的。究其根本,偏跑题的原因有:1. 另起炉灶,完全抛开材料来立意。如只谈探险或环境;2.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审题不够全面。如单纯从“细节决定成败”立意;3. 笼统含混,泛泛而谈。如片面地谈自然或人类,不能把握两者关系。

因此,对于新材料作文,运用发散思维进行立意,避免偏题跑题、选择高品质的立意的至关重要。结合上面三个立意方法,具体化为分三步走:第一,紧扣材料,任思维自由地发散,蔓延;第二,筛选最有意义的思维方向进行思考;第三,观察感受――寻找角度、关系,推究原因――联系社会、人生深化认知。唯有在整体理解和把握材料的基础上,将各种审题立意方法融会贯通,才能走上准确、深刻立意的康庄大道。

总之,在新材料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并运用发散思维,推进多角度、多方位思维方式的展开,让学生在换位思考、求异思维中灵活地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走出高考作文审题的困境与瓶颈状态,站在社会、人生和生活的高度,提炼出新颖而准确、深刻而富有个性的高品质立意,如此才能在高考中取得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从而笑傲高考考场,圆梦高考,成就人生梦想。

第7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一、题目:简明具体,醒目传神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才情的艺术形式。加之考场作文只容极短时间的检阅,因此首先“出示”一个简明醒目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快速抓住阅卷者的目光,使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拟题原则是“小”“准”“新”,有文化底蕴。拟题时可灵活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呼告、设问、反问、对仗等常用修辞手法,也可巧妙引用名言警句,还可借助标点或公式。例如2012年天津市高考佳作《让生命之鱼,游于良知之水》,标题生动具体,新颖别致,足以令阅卷教师“一见钟情”。因此,只要平时多读书,多积累,拟题时多推敲,多润色,定会让作文题目成为一个亮点。

二、开头:开门见山,快速切题

在阅卷老师不能细细揣摩文章的情况下,考生要特别讲究作文的开头要开门见山、快速切题。平时作文时,有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以求文学的含蓄美,也得到了老师的青睐,甚至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但在考场上如果这样做,就会使文章走进隐讳的死胡同,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就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误认为离题而被打入冷宫。因此不妨紧紧扣住题目(或话题),以别致的方式切入:或以故事开篇,或以名言警句引入,或以具体可感的清新画面导入,或从自然和社会现象谈起……总之,尽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露面”,力求快速抓住阅卷老师的心,或在内容上、或在形式上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如《选择牢笼》的开头:“如果你选择的是翅膀,你将拥抱整个蓝天/如果你选择的是鳍,你将亲吻茫茫碧海/如果你选择的是四足,你将体味莽莽绿林/而我的选择却是——牢笼”

三、结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文章的分论点最好用分段的形式明确摆出,开头、中间、结尾都要有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最明显的方法就是把它们放在段首,好让阅卷者一目了然。例如,2012年江西省高考满分作文《跨过去》,全文用了六个段落,其中每一段落都有这样明显的观点句,如:“跨过去,拥有就是现实的缺憾”“跨过去,缺失就是梦想的追逐”“一切都要跨过去,如旋律悠扬在我的歌声里”。文章有如此明确的分论点,有如此清晰的条理,这样让人看了能不舒心吗?

四、结尾:呼应开头,耐人寻味

在阅卷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阅卷者对文章结尾很看重,特别是对结尾起呼应作用或者使主题升华的语言更是如此。好的结尾往往给人以启迪,使人回味无穷。因此文章结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点出主题。一忌收束过早,二忌点题不透,三忌直呼口号。而应做到:或水到渠成,自然收束;或巧妙点题,升华主题;或含蓄蕴藉,留足空白;或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个精彩的结尾一定会给整篇文章增添无穷的魅力。

五、卷面:突出亮点,锦上添花

文章亮点是多方面的,字迹端正、卷面整洁是其第一要素。文章无错别字、没有明显的病句、没有明显的涂改痕迹、行款漂亮等等,都会让阅卷老师一看到试卷就精神大振,产生好感,不忍心打低分。每年高考满分作文中,有很多都是卷面上一字不改的作文。作文有文采,这是使作文亮起来的又一要素。文采的讲究也是多方面的,排比句、对偶句、长短句的灵活运用都很见功力,这往往会使作文出彩而获高分。

第8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审题,是作文第一件要事。只要你动笔写文章,就存在一个审题问题。题目一到手,铺纸提笔,随心所欲,这是很不可取的。首步走稳,行文顺畅;首步走错,全篇受挫。

综观2013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作文题型主要有两大类: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我们针对这两大类型谈谈如何审题。

一、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主要有单纯的命题和配阅材料的命题两种。但近几年由于命题作文在审题上难度较大,单纯的命题在2013年高考作文中已没有了,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也有点销声匿迹。2013年只有天津卷在一枝独秀,但作为高考备考,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下这种题目的审题。

在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中,材料与命题的关系是我们审题的重点,材料往往是对命题的解释起限制作用,所以要重视配阅材料的审读。

对于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我们以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为例来说明如何审题。

(一)审清配阅的材料内容,明确材料的内涵

天津卷配阅的材料:首先对“学而知之”进行了解读,这里就是暗含考生,你的题目就是依葫芦画瓢,后面的内容对命题进行了限制,指明了方向。首先要考生确定“知之”中的“之”所构思的范围就是“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而“____而知之”中的空要写上就是上面内容的途径。

(二)审清命题作文中的题目

可以按照单纯的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____而知之”

1.逐字逐词研究题目,明确题目中各个字词的含义,初步了解题目的含义。如填写你“玩”,我们考生必须分析“玩而知之”这里的每个字的含义。“玩”,是知之的途径;“而”在这里是连接两者之间的关系。“知”,就是获取、掌握或懂得;“之”,就是“知识、技能或道理”。

2.分析题目的结构形式,抓住题目中心词语,仔细推敲,分解题目的暗含的内容。在这里你就要对“玩而知之”进行结构分析,“玩”,是知之的途径,“玩”是什么?“之”是什么?你如何把握两者的关系。

3.思考题目所提示的文章体裁,选材范围,中心内容。如果你写记叙文可以填写比如“打球,参加夏令营,做家务,给妈妈写信,做了一天的家庭主人,演讲比赛”等。不管怎么立意,一定要强调是通过以上这样“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如议论文写常规内容“实验而知之”,可以写实验能巩固课本的知识,实验能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实验还能培养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三)把握题目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明确作文题目意图,确定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通过材料考生明确学而知之的意义,明确了“____而知之”的范围以及含义。在素材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横杠上可以填写“玩,交往,实验,旅游,游戏,读书……”,学生的生活范围有多广,就能填多少。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给材料,给要求,不给话题。从形式上讲,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给考生规定了构思的范围,免得考生思维无章法,成文太随意。它的要求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这种题型开放程度更高一些,它把话题的拟设权和选择权都交给了考生,这是高考作文的命题的主流。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的方法:

(一)明确材料的类型

在高考中题目所给的材料往往不同,但近几年来大多数材料主要是以下几种类型:1.平实的叙述性材料,2.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3.给几个不同材料,4.引语式的材料。

(二)推敲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

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当然有的材料给出不同的角度,但这些角度就是我们立意的依据。

1.推敲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材料的表层含义。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2.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挖掘材料的内蕴实质,深入理解题旨。作文材料的主题是内在的,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不是随心所欲地可以判定、人为地“贴”上去的东西,更不是单纯地“主观意念”的产物。因此要想深入开掘材料的内涵及本质,还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思维引向深入。比喻、寓言性材料是寓义性材料,其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要先概括材料大意,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

(三)审清要求语

命题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考生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必须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近年来要求越来越宽泛,大多坚持“三自”的原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但也有作一些限制的,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自选文体”是告诉我们除了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外,我们还要注意文体的规范,即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不能写得“四不像”。要求也是阅卷人的给分点,要有强烈的分数意识。

(四)明确作文题目意图,确定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这种类型的作文可以说是一统天下,其中有两类:

一类由材料引出观点。

2013年广东省的作文就审题来说,角度可以多种多样,可从四种人的四个角度任选其一来写。比如从富翁的角度说,可以赞扬他的行善之心、慈善之心,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第一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从第二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要经过思考鉴别之后决定取舍等;从第三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当今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受嗟来之食,有骨气。其中每个角度又可以引起其他一些小角度,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

另一类对材料的内容就事论事或是一事一议。

第9篇:江西高考作文范文

最近,各地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纷纷出笼,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北京市的2014年语文《考试说明》。该《说明》明确规定,从2014年起,高考语文将60分的作文题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其中第一题为微写作,占10分;第二题为作文题,占50分。

“一石激起千层浪”,微写作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议论。人们各抒其见,莫衷一是。有人说,微写作将开启高考作文的新时代,也有人说,微写作将加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必然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这是正常现象,微写作也是如此。但如果从社会和时代的双重视角去审视这一写作形式,我们就不但会给它以足够的宽容,更会给它以强烈的支持。

当今世界,信息大爆炸,社会瞬息万变,人们的生活节奏骤然加快,“微”事物应运而生,并且大行其道,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微博微言大义,见微而知著;微信即时快捷,并非微不足道;微生活具体而微,精致而有趣;微公益温暖人心,体贴而入微。“今天,你微了吗?”早已成为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微”字曾经以40多万票当选为2011年的年度汉字。而一些重要的时代影响,也往往体现在一些微小的人或物上。如此情形之下,微写作出现于高考的领地,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同时也是紧跟潮流、连接地气的表现。一个小小的微写作,也许它所占的分值不是太高,但当这种教育评价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仍然释放出诸多的积极意义。首先,微写作的出现,让高考作文的单一评价、单一标准向多元化、多样化迈进。如此,传统意义上应试性、呆板性的高考作文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而心灵写作、自由写作、奔放自如的写作空间有望越来越大。其次,因为是微写作,文字少、信息量小,想要让表达空间更广阔,更有震撼力,写作者本人的文字水平,炼意、琢磨等功底,就显得非常关键和重要。“微”,更能小中见大,能够考量出写作者的真实水平。此外,微写作的出现,可以说适应了当下互联网时代的要求。发端于微博的微写作,正成为受人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文学名家、草根都在借助这种信息工具描绘世事,书写心灵,有人甚至预言,微文学正在成长为一种全民文学样式。我们可以这么说,微写作走进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考发展的必然选择。微写作虽然不能完全改变作文中的不良态势,但会对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带来一种积极的影响和价值引领。因为微写作可以让作文教学更好地回归心灵和自由,可以让语文教学更好地回归社会和生活,可以让语文教学获得更多的新鲜血液,从而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与更和谐的发展。

也许大家会产生疑问,微写作应该“怎么考”?微写作难吗?我们的考生对微写作会适应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微写作的世界,一起来揭开微写作的“庐山真面目”。

据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市2014年语文《考试说明》,为我们提供了两个微写作的考试样题,抄录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学校为高一新生设计了一款校服,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学生们很喜欢。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校方对此很为难。请你给校长写一段话,陈说自己的看法,帮助校方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表达得体,200字左右。

(2)某校学生会要成立几个研究性学习专题小组。研究的内容分别是:李白、鲁迅、史铁生、《三国演义》等作家或作品。请为其中一个研究小组(任选),写一则征召小组成员的启事。要求:①内容包含对作家(或作品)及研究重点、研究意义的简要说明;对应征者的要求;报名办法。②语言有个性,具有鼓动意味。③200字左右。

这两道题都具有极强的生活性和实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第一道题,给校长写一段话,陈说自己的看法,既要合情,又要合理,同时又要做到有理有据。第二道题写一则启事,除了对作家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累外,还要有贴切的描述与说明,同时要突出鼓动性。这两道题都考查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下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考查语言的简明、精练、连贯、得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认真阅读这两道微写作样题,我们并不感到陌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实际上就是每年出现在各地试卷中的语言综合运用题目,只不过在这里转换一个名称、增加一些赋分而已。这样的命题形式,可以说同近几年江西卷的语言综合运用题如出一辙。请看下面的题目:

(2011年江西卷)

20.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

要求:

①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②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④不少于200字。

(2012年江西卷)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几句歌词,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

①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

②运用排比修辞和疑问句式。

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④不少于200字。

(2013年江西卷)

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你所学过的高中语文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①用一个统领全段内容的句子开头。

②有一处用“不仅……而且……”或“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句式过渡。

③使用打比方、拟人两种手法。

④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洁、连贯、得体。

⑤不少于200字。

我们将北京市样卷中的微写作题与近几年的江西卷语用题加以比较,就会发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其核心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只不过北京样卷称呼为“微写作”,对写作的要求相对宽泛,赋分与字数相对少一些,而江西卷的题目对写作的要求更具体严格,赋分与字数也相对更多。

事实上,从某个角度来说,微写作早已进入高考了。全国统一高考命题时,一度出现的“小作文”,其实就是一种微写作。分省命题后,有些省份仍保留了具有微写作意义的小作文,上述所引用的江西卷便是代表。2011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也曾经出现一道这样的试题,我们可以进行比较阅读:

“微博”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不少名人都纷纷选择通过“微博”这一方式和自己的粉丝互动,或者发表自己对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看法或意见。与此同时,“微博”还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语录,为网民所津津乐道。部分门户网站还开展了“微博小说大赛”。请以“自主招生”为主题,写一则微博,要求凸显个性,令人回味,并引用或化用一句古诗文,不多于140字。

应该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微写作。写微博,谈看法,阐述见解,字数不超过140字,微写作应该就是这个样子。情景设置,简单明白,要求具体,限制字数,让考生抒写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这样看来,微写作难吗?应该说不难。只要有积累,有写作的基本功,有一定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即可。我们的考生对微写作会适应吗?应该说会适应。因为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语言综合运用的试验田里耕耘,土壤和水都非常熟悉,现在只是气候稍微变一下,问题应该不大。

微写作已经走进高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备考?这是大家所关心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来讲,针对微写作的发展方向和命题规律,我们要积极采取对策,有效应对,具体做好三个“要”:

1.要重视语文基本素养和写作基本功。

微写作的考查,归根到底是对语文基本素养和写作基本功的考查,所以平时要特别注意生活积累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积累。平时多关注生活和社会,关注心灵与自然,扎扎实实提高能力,真正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要注意基本考点的落实。

基本考点指的是仿写、扩写、压缩,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等,基本考点落实了,写起来也不会跑到哪里去。平时应多从改写、扩写、缩写、续写和看图说话等各种形式的角度进行训练。

3.要熟悉常用、常见体例的写作。

熟悉常用、常见体例的写作,如写微博、微信、通知、启事、留言、请柬、自荐信、意见书、请示、贺卡、手机短信、消息导语、新闻点评等。重点掌握应用文体的六大类,即条据类,书信类,通知、通告、启事类,说明书,新闻通讯等。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一道微写作题目,首先要注意对文本观点的提炼,要能够从原题文本中准确提取信息;其次,要能够对提炼的观点进行多角度深入阐释;此外,要注意篇章把握能力的养成,注意150字或200字篇幅的内容分配,既要做到表述内容完整,又要保证各部分表述详略得当合理。同时,更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