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

第1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慢病 健康管理 应用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面管理过程[1,2]。根据国外报道,如果在健康管理方面投入1元,则可以减少3~6元的医疗费用,如果再加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回报,则实际效益更大。现将健康管理在慢病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健康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健康管理的名词在国内出现约10年,伴随健康体检机构的出现,健康管理的理念逐步传播开来。但是体检中心只是截取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某个或者几个环节,并未真正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的价值。现在,国内已有许多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治已病的同时,开展了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的健康管理服务。

慢病的健康管理

定义:慢病健康管理是指组织慢病专业医生及护理人员,为慢病病人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该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出发,全方位、多角度为慢病病人提供健康服务,注重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传播医药卫生知识,为慢病病人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促进、用药指导以及人文关怀。

实践研究:①收集信息建档:收集信息应从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出发,全面评估病人存在的问题。卫生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对健康档案的主要内容作出了要求。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慢病病人的健康档案,如上海市徐汇区采用的中智公司提供的全科医生工作平台V2.0,在建立、管理、分析健康档案的过程中具有较多优势和便利。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建立档案,并可以快速浏览和查找信息,便于慢病管理的开展和服务的完善。②进行健康评价:健康评价是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某种疾病或健康危险的可能性,也有人将其称为疾病预测,是健康管理的核心部分。③实施健康促进: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布伦特兰在2000年的第五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提出:“健康促进就是要使人们尽一切可能让他们的精神和身体保持在最优状态,宗旨是使人们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生活,并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较之一般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内容更广泛、方式更多样。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管理是不断运行的循环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健康管理每循环一周,可以改善生活模式,解决一些健康问题,通过健康管理的不断循环运行,使管理对象逐渐走上健康之路,实现健康管理的最终目标。

效果评价

对慢病病人进行健康管理后需要评价其效果,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指标。客观评价指标一般是通过仪器或者数据统计而获得,具有可测量的特性,包括实验室指标如血脂的下降、反映病情变化的量性体征,如血压血糖值降至正常范围、身体指标的改变,如BMI至合理范围,以及包括慢性病经费的有效控制和一些中长期的观察指标如慢病的有效控制率、发病率和病死率。第二个类型的指标是主观评价指标,主要通过自行设计问卷来评价近期的观察目标,如对危险因素的认识程度和疾病知识的知晓度等。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慢性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医疗技术水平日趋先进,但慢病导致的伤残率、病死率居高不下。通过对慢病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慢病病人的身心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对医疗资源的利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摘要】:传统的健康体检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大众需求,要在传统体检模式中转变体检观念,改进体检流程、体检套餐,完善健康管理;在创新实践探索中,深入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心理评估、检后服务;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大众需求,个体需要。通过健康体检,真正使民众身心健康,医院快速发展。

【关键词】:医院,健康体检,创新,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要求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健康体检成为一种常规制度。而且人们对健康体检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单一的传统身体检查越来越不适应大众需求。因此,改进和完善旧的体检模式,是健康体检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我院健康体检的工作情况;特别在转变体检观念,改进体检流程,体检套餐完善健康管理等,积累了一点经验;同时在健康管理中,风险评估、心理评估、检后服务等方面与现代健康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愿与读者共同交流探讨。

1、 体检观念要转变

过去传统的身体检查仅是参检人到医院做一次身体检查,获取一个简易的结果,仅此而已。参检人对体检后的健康状况模糊不清,没有医生对体检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根据这种情况,我院体检中心积极探索实践,转变观念,倡导健康管理式体检,从传统单一的体检转变到综合型、健康管理型体检模式。初步形成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管理。分析、跟踪、预防、指导;向着体检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个性化的体检模式发展。

2、 体检流程要科学

科学合理安排好体检流程,达到方便、快捷的查体,是体检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体检流程科学合理;一是提前准备。为避免短时间内体检群体人员聚增,在与体检单位确定体检日期、时间,将体检人员按小时分批进行[1],确定体检人数。二是分流及时。负责分流的工作人员,根据批次人数按体检中心的环境场所、设备功能、区域划分、男女宾室等,把参检人员编成小组,合理进行分配检查。三是导诊服务。每个区域、功能检查室人员,由导诊人员负责与检查医师衔接,组织受检人员,做好进室检查准备。同时还要做好特殊人群加队的解释说服工作,力求使体检工作忙而不乱,有序进行。四是早餐舒适。空腹项目检查完后,由导诊人员将受检者带到早餐厅就餐。导诊员按照前期总体安排,做好后续检查。体检结束后,导诊员将体检表交体检总台,告知受检者有关事宜,欢迎下次再来健康体检。

3、 体检套餐要合理。

合理的体检套餐制定和选择,直接关系到体检质量和体检满意度。体检套餐的制定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条件的多种体检套餐。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体检项目的要求。对每个套餐进行注释,说明每个套餐的适应人群,提高消费透明度;以便使受检者明白选择。要重视体检的基本项目;尽管目前有许多先进昂贵的设备可以用于体检筛查,但是反映人体的基本功能状态的基本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等,能以较小的花费获取基本的健康信息,在体检套餐中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4、 健康管理要到位

健康管理是健康体检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在健康管理上起步晚、有差距,但也做了些基础性工作。一是注重健康信息资料采集。个人资料、家族史,体检及相关信息,现病史,生活方式,行为饮食等,为准确诊断提供充分条件。二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体检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私密性,是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我们专人负责管理,设立专柜、专锁,受检者的体检结果从半封闭状态改变为全封闭管理,同时建立体检单位人员登记本,对领取体检报告单位实行签字登记制度;防止报告单错乱、丢失现象的发生。三是采取一保、二留、三做到的办法,使管理工作严谨有序。一保。就是保守受检者的隐私。根据病情,结合本人要求,一对一的面谈,并提出合理意见。二留。就是留下联络方式,随时与受检者沟通、交流、建立互信的朋友关系。三做到。即:科学评估、合理建议、跟踪问效。科学评估: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和采集的信息资料,进行科学评估,使受检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建议:根据健康评估情况提出预防和治疗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跟踪问效:根据检查出的病情,需要定期复查,总检医师叮嘱受检者按时定期复查,及进治疗。

5、 健康管理要深入

健康体检重在健康管理,健康管理重在深入的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心理评估,检后服务,这也是我们要下大力解决的问题。

5.1 风险评估要量化。

健康风险评估就是通过体检对个人、群体健康状况,患病可能及死亡危险三方面所进行的量化评估。通过所收集的大量个人健康信息,分析建立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危险因素与健康状态之间的量化关系,预测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特定疾病或因为某种特定疾病导致死亡的可能性,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危险性的量化评估[2]。通过健康风险提示,提高人们对患病风险的认识,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健康管理的前瞻性。

5.2心理评估要科学.

心理健康是人体整体健康的一部分.所以心理评估是健康评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心理评估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同时能够反映身心健康与身心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它的意义:一是可以通过心理评估了解自身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时干预降低疾病的发生发展。二是通过心理评估了解和鉴别躯体不健康状况是疾病反映还是心理反映,从而帮助个体认识自己,避免医源性伤害。三是已研究表明心理生物因素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所以了解这些因素对于避免象高血压这类由心理生物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重要作用[2]。

5.3 检后服务要跟上。

检后服务是健康管理的重要部分。健康管理的效果也要最终落实到检后服务上。要做到完整的检后服务:一要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使体检信息完整化、系统化、科学化,及时准确地为受检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二要建立就医绿色通道。健康体检形成预防保健一条龙服务模式。经过健康体检需要专家就诊,通过绿色通道进行就诊、检查、住院、治疗。使医疗保健、健康管理一体化。三是对团体体检服务要到位。对团体体检结果要认真分析、评估、健康指导;并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意见,同时积极上门进行健康讲座,健康教育,提倡四维健康概念,从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引导员工对健康的新认识。使检后服务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第3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对策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得到认可,健康观念开始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转变,健康体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健康体检作为朝阳产业和医疗服务内涵的延伸日益受到医疗市场的追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各种性质的健康体检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新兴的健康产业,规范化管理成了健康体检行业的巨大支撑,它直接决定着体检流程的优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及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作为一个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的管理者,该如何认识存在的不足及适应这个社会并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健康体检现状浅析

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的医疗卫生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有着其独特的成长过程及发展规律。公立医院拥有医术精湛的医务人员、先进的大型医疗设备及成熟的行政管理模式,这是目前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具有的优势。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发展思路不明确、以疾病为中心的体检模式、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疾病预防观念不强、品牌意识不强、缺少统一的纳入标准、后续服务不完善、全科理念缺失等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积极解决问题,才能使健康体检中心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才能把健康体检、健康管理这一富国利民的朝阳事业办好。

2 对策研究

2.1 合理设置体检套餐 目前一些体检机构开展的各种体检套餐存在很多缺点,主要表现在不能全面反映健康状况且有些项目不必要,而体检机构又不给提供个体化的套餐设置。体检机构应开展简单易行又价廉的项目,不要盲目增加体检项目,也不能过度夸大体检的意义。体检机构应该根据个体化需求推出一些患病率高、简单易行、对身体没有损伤、物美价廉的检查项目以维护体检者的利益。

2.2 确保体检服务的质量 要成为专业体检机构,就必须解决设备优化的问题。在选择设备时,合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选择能够创造最大效益的体检设备。体检机构的客户定位和设备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定位在中低档体检,就没有必要配备一些高档设备。优先选择正规的体检设备,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3 优化人员结构 专业健康体检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是医务人员,而且是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心理咨询等其他专业人员。合理地配置人员直接关系到体检机构健康管理服务的质量和品牌创立。为了体现专业体检机构服务的专业性,需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岗位培训,定期邀请人文、社会等相关专业的专家进行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营造一个具有人性化服务理念、人性化体检环境和人性化服务措施的体检机构[2]。

2.4体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准确无误的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将体检者的个人资料、健康状况的记录、体检结论登记以及体检信息等完整的保管好,不仅利于体检者及时、便捷、全面地掌握自身的健康情况,而且利于体检中心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尽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体检中心给体检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提醒,但是体检后的服务没有做到位,后续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记录和重视,使得体检结果往往因为时间而成为泡影,规范化的信息管理,可以为完善检后服务提供有力支持,而且为临床科研和疾病的预防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持。

2.5 健康体检中实施精益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以体检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也日益增强,在健康体检中引入精益管理的模式,不仅可以优化体检管理的进程,而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说明。首先要学习理论,转变思想观念;其次要改变体检中心环境简陋、接待秩序混乱以及体检流程复杂等不良现状;同时要注重工作中的各项细节。在体检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危急值、防范突发事件及潜在的医疗纠纷应急预案就是精益管理的典范[3]。

3 小结

综上所述,定期的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保持身心健康的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体检机构服务广大群众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有力手段。体检机构只有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有利于完善健康体检管理的良好途径和方式,才能促进体检工作水平的提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魏永堂,张,王庆涛. 健康体检中心规范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10):954.

[2] 郑丽桑,王瑜,吴燕茹. 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2,25(3):41-42.

[3] 杨丽华,闫艳玲,叶秋芝. 健康体检中心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6-57.

第4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10-02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近年来更是呈“井喷”状快速增长,据估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逾2亿。尽管众多有识之士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对高血压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的方案,也制定了很多相应的管理细则和措施,并一直在不懈的践行,现今我国高血压的“三高”、“三低”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高血压病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究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政府的宣传、支持和投入不足

高血压对居民健康的危害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国国民甚至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因此应该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但不少人认为,疾病的控制与管理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所以有的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发动不力,使得不仅人民群众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了解甚少,甚至连有的医务人员也不清楚,从而导致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工作被动。另一方面,对于高血压的社区规范化管理,尽管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但在政策上的干预不能贯彻始终,持续进行,而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考核,像一阵风似的,刮过以后就再无踪影。同时,缺乏用于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专项资金,或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甚至被挪作他用,以至于实施高血压社区管理的单位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影响了我国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整体进程。目前大多从事高血压社区管理的基层卫生机构都存在设备老化、设施陈旧、经费紧张等实际困难,纵使他们有管好高血压的信心和热情,也是力不从心,从而导致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实效。

2 卫生资源缺乏及分布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同时现有的卫生资源结构失衡、布局不合理。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卫生服务(基本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均应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而高技术性的专家服务仅占少数。因此,合理的卫生资源的配置应该成“正三角”形态。然而,目前卫生资源的配置却是一种“倒三角”形态。一是大医院的卫生资源远远大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量,社区卫生机构配置的资源量不但数量少。且质量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医疗服务的提供和利用与居民对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不相配。二是预防保健、农村和基层医疗机构资金相对不足,由于生存的压力,一些本应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单位,其服务方向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出现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的不良倾向。

3 基层卫生人才不足

高血压管理的主战场在社区,实施这项工作的主体是广大社区医师,他们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几乎参与了管理的所有环节。然而,由于我国高血压人群庞大,而基层卫生人才相对匮乏,有的身兼数职,导致现有人员劳动强度大,甚至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其次。社区医师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相对偏低,对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认识和技能掌握存在差异。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再次,多数社区医师均是由专科医师经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虽然从形式上取得了全科医师的资格,但很多社区医师尚未真正进入居民健康管理者的角色,坐堂医的观念仍旧根深蒂固,不少人不愿走出诊室深入社区。一些社区医师在接待高血压病人时重医轻防,只注重药物治疗,轻非药物治疗,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指导的认识不够,或即便认识到这一点,也为了图省事、怕麻烦,草草交代两句了事,甚至干脆省略这项工作。最后,医师对患者的管理缺乏连续性,一旦患者到医院诊疗结束后,医师没有进一步了解患者的遵医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其有无其他不适等。缺乏后续随访。因而降低了高血压的达标率。

4 群众缺乏正规的健康知识、自我管理意识不够

能够正确全面的认识高血压防治知识的群众并不多,一些高血压防治方面的误区在人群中相当普遍,主要种表现为: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不明确,还有人认为老年人血压升高是一种生理现象,因此正常值应该上移:以自觉症状的有无及轻重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对不同情况下的降压目标不明确:认为高血压不需终身服药;自行随意频繁更换降压药:降压药服用方法不正确:不重视非药物治疗。影响我国高血压控制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不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他们以为只要服药了,就可万事大吉,高枕无忧。把降压的任务交给大夫、交给了药物。于是一边服着降压药,一边依旧抽烟、酗酒、加班熬夜等。有的不注重血压的监测和记录,不及时和医生交流血压控制情况:还有的患者服药不规律,遵医行为差,治疗断断续续,导致血压反复波动不稳,继而引起血压难以控制。而且这种认知和能力上的不足存在年龄、文化层次、区域等差异。

5 医药市场混乱,不法商贩的虚假广告和不实宣传

第5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社区公共卫生,意义与现状,问题,建议

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而目前很多社区的公共卫生工作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和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薄弱,阻碍了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只有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增强社区的公共卫生的投入和管理,才能够真正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才能够真正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的和谐、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社区公共卫生管理的意义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是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更是我国文明程度的体现。做好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更是为人民服务的直观体现。它不仅能使社区居民的健康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还能够让基层医院走出困境,把基层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现状

最近几年来,我国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呈现稳步发展趋势,人们也渐渐接受了社区卫生服务这一理念,不仅是城市,一些农村地区也积极借鉴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先进做法和理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从事社区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有将近25万人,而且近年来还有递增的趋势。城市中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日趋成熟,服务框架和工作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系,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虽然刚刚起步,但发展势头依然十分强劲,相信在未来几年内应该能够基本实现卫生服务全面覆盖。虽然发展劲头良好,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共卫生网格覆盖率还不够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均等化”、专业管理人才不足等方面的工作还难以落到实处等,笔者认为,只有逐步解决完善这些问题,才能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得到长足发展[1]。

三、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足

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对社区卫生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相关扶持力度还不够,从而导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难以持续稳定开展。二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站的医务人员对工作缺乏热情,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待遇不高,加之一些医务人员认为这份工作地位低,观念陈旧,从而造成社区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工作懒散,服务意识薄弱,被动式的上班。三是很多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了解不足,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参与性也不高,部分居民甚至还抱有怀疑的态度,宁肯选择较远的大医院也不愿意就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

(二)政府支持不够

一是相关政策法规不足,很多地区都没有制定严格的具有针对性的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与之相应的管理制度,没有科学规范的政策来监督和约束,导致一些地区的社区卫生机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二是相关机制不完善。很多地方对社区卫生的投入不足,没有对其设立专项基金。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有通过医疗服务项目来获取经济收益,其他的无偿服务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这样就让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难以持续开展[2]。

(三)队伍建设不够

一是社区服务工作缺乏医学专业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如今的社区医疗队伍都无法满足需要,而且很多地方的社区医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全面的医学知识。二是社区医疗队伍的稳定性不高,社区卫生医务工作者和医院医生相比受尊重程度低,工作更幸苦,加之待遇不高,相关激励机制不完善,因此社区医疗队伍的变动很大,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有效提升社区卫生工作的建议

(一)积极转变观念

要加强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认识,充分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义和性质,要求社区医务人员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提升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为做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利用报纸电视或版报的形式对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让社区居民真正了解社区卫生服务,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二)突出政府行为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进行宣传,要充分认识到社区卫生工作在建立和谐社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把社区卫生工作当成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为解决社区居民看病问题而努力。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约束和监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促进社区卫生工作向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3]。

(三)加强队伍建设

当前社区医务工作者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公共卫生医务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人才的缺乏逐渐成为制约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医疗机构,都应该积极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万年.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11(01):P2.

第6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现代医院;人性化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a)-156-02

人性化管理己成为当今医院管理者追求现代医院管理的最高目标之一。坚持从严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也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是现代科学管理理念的又一次升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

1 现代医院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特有的、通过人的活动所获得全部属性的综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或者说是一切人普遍具有的各种属性的总和[1]。管理是为人服务的,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若不注意研究人性,必然忽略人的重要作用,不去鼓励人与物的配合,就犯了偏重物而约束人的错误。

1.1 现代医疗组织必须建立现代管理体制下的医学模式

所谓“医学模式”,是对医学主体性质的一种认识和评价,是人们观察、处理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生物医学模式在保护人类的健康以及对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中,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该模式对疾病认识的片面性及局限性,造成医务工作者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注意疾病的生物因素方面,而忽视了疾病许多重要的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主导中介作用。过去临床医师对待病人的基本任务是诊断及治疗,重视病人的生物方面,忽视病人的心理、社会环境方面,导致许多心身疾病久治不愈。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表明,对疾病表现形式的认识,已由传统的单因单果向多因单果以及多因多果的深层次的表现出来[2],因而对疾病的认识已不限于生物医学模式,而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符合科学的治疗观、预防观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局部定位和特异性病因观念。现代社会的步伐加快,竞争日益加剧,往往一个人没有经过完善的社会化,其社会心理因素常常表现为如恐惧、焦虑、紧张、绝望等一系列综合征,这些心理症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恶性肿瘤、溃疡病和精神疾患的重要致病因素。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以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预防效果,即要卫生服务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逐步扩大服务范围:由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由医院内服务扩大到医院外服务;由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由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1.3 现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要求医院实行人性化管理建立新医学模式

现代医院人性化管理的可行性在物质生活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在医学领域绝大多数医院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建筑、贫乏的色彩、神秘的气氛,特别是不断更新的诊断技术导致医生花费更多时间在实验室,而不是在病床前与病人交流。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就是把人的健康问题置于其所处社会关系中去理解。这样,当一位病人呈现在医务工作者面前时,就不仅只是作为疾病载体的人体,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注重对其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对病人的价值,即对其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对医务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是: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的医疗权利。

医院服务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再到“人性化服务”的历程。从单纯把患者看作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甚至于“见病不见人”的机械片面观点,提升到了“病与人的统一”,拓展为生物-心理-社会为一体的人的层面。这种进步要求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随之发展变化。“以病人为中心”其前提首先是身患某种疾病的病人,要求围绕病人做好服务工作。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首先是以人为前提的,强调的是对人的服务,强调的是对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体的一种综合性的“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服务的核心是平等和尊重。人性化医院服务就是把病人的利益作为医院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视病人为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主体,不断满足病人的个性化需要,珍视病人的生命与价值,实现医院服务与人性统一。其目的是为了使病人成为医院发展的支持者和成果享用者,能够平等、公正、有尊严地配合和参与医院实践,从中享受最优质的医院服务。然而要真正实现人性化医院服务,还需要全体医护人员改变服务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倡导人文精神。倡导“人性化服务”, 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并不意味着要对患者任何要求都一味迁就,而是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严格履行医疗服务规章制度,依法行医。而对医疗机构的领导层必须倡导人性化管理,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实现医、患利益的最大化。

医院的人性化管理管理的是员工,服务的是病人,要冲破“见物不见人”的狭隘观念,取而代之的是柔性的管理方式,重视人的情绪、情感和需要。人性化管理的精髓在于“把人当人看”,从而使员工怀着一种满意或者满足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因此,从人的需要出发管理人,就抓住了管理的关键和核心。人性化管理把握人性,注意人的心理活动,把整个管理活动建立在对人的需求的了解上,创建以人为中心的文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服务,实现生物-心理-社会的新医学模式[3]。

2 现代医院人性化管理的基本理念

医院是一个整体,同样医院管理有它的整体性院长怎样管干部、干部怎样管职工、职工怎样管患者。医院要全面推广以人为本的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职工和患者的根本利益,使院长、干部、职工、患者之间形成一条龙的和谐化管理,最终使患者得到全流程的优质服务,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稳定人才,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医院如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如何以人性化服务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为实现医院、社会(员工)、患者三方利益最大化,是医院管理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医院的人性化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理念:

2.1 医院文化是人性化管理的核心

在医院管理中,医院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可以说是管理中的硬件,那么,医院文化就是管理中的软件,它是从社会道德的层面上让员工接受医院的规章制度,让员工们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对医院和个人发展是一致的。医院文化是由目标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五个方面组成,它涵盖了医院的宗旨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院容院貌等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的美德。因此,医院文化的塑造,医院精神的形成是医院管理的灵魂,抓住了医院文化,就是抓住了人的灵魂,抓住了医院人性化管理的根本。医院文化是对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的补充和完善。医院文化与严格的管理制度的完美结合,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医院提升自己品牌的关键措施之一。

2.2 人性化的用人理念

人性化理念是建立在医院文化基础之上的。把传统的人事管理变为人力资源管理,这是用人理念的根本转变。人力既然是一种资源,那么就有枯竭的时候,尤其是对人力资源而言,它是一种稀缺资源。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去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开发人的潜在才能,使之贡献于社会。人是社会人、文化人,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地把人看作“经济人”的用人理念,已远远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一般物质刺激已不能达到应有的激励效果[4]。激励应是多方面的,是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体现,是人的价值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过去那种使用被使用,利用被利用的雇佣关系。人与人之间是一个相互共存、相互互补、相互平等、社会分工不同的新型社会关系,要改变主仆用人的意识,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医院中培育民主、开明、真诚、负责的管理风格。

2.3 人性化的经营理念

建立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核心的经济,诚信也是医院经营的基本点。“诚信”二字本身就是指参与市场经营的社会人应具备的道德行为准则。所以,讲“诚信”就是讲人性化经营。医院的经营理念一定要建立在以“诚信”为本的人性化经营理念上,这是医院发展取胜的思想基础[5]。医院必须以市场导向为依据。市场需求什么,就应该提供什么。企业给社会提供的是物质产品,医院给社会提供的是服务产品。“医乃仁术”,医院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技术的同时,还要给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所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医院营销的基本理念。由卖方变为买方,这就是市场经济在主导着医疗市场的需求。各种不同档次、不同价格的服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现代医院的人性化管理建立的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人人都是管理的主体,员工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以人为本,顺应人性,尊重人格,员工不是在制度约束下工作,而是自觉自愿地工作,通过管理文化的构建,创造一种和谐、友善的工作氛围,使医院组织真正成为一个密切协作的团体,管理行为真正实现管理与被管理完全重合,从而建立自我组织、自我调节,有序高效的现代医院。

[参考文献]

[1]任真年.现代顾客满意度研究[J].中华管理杂志,2003,19(6):370-322.

[2]张理义.军人心理健康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364-368.

[3]廖新波.医院前线服务中心在医院营销中的作用的作用[J].现代医院,2003,3(5):1-3.

[4]乐岭,李江天,黄微,等.医疗服务市场的特征及经营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5):299-301.

第7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物业服务;物业费用;物业维权;业主委员会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运城市的物业企业通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及顾客服务理念的不断提高,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业企业要拥有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收集所在地的业主的普遍意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从而改善其物业服务水平,提高业主满意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盈利水平和知名度。瑞典的相关研究也表明企业如能够提高顾客满意指数一个百分点,则相应的企业平均资产效益可提高11.3% ,故业主的满意状况直接影响物业企业的盈利状况及市场拓展状况。

业主满意度是指业主的一种感觉状态,来源于业主对物业企业的产品及服务所预设的心里标准与实际感受状况进行的对比,也就是业主对物业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价格等方面直观的满意与期望要求的吻合程度。要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及满意度就必须首先了解业主需求及生活习惯,并满足业主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1 运城市物业服务现状及分析

根据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物业发展状况结合运城市物业服务的普遍发展情况,通过有针对性调查问卷调查运城市盐湖区物业管理服务现状。调查选取运城市盐湖区的三个大型成熟小区,面对面的对部分小区住户进行调查和访问。问卷部分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并当场收回,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回收了100份,实际有效的调查问卷为82份,有效的回收率为82%。

调查发现所走访的居民大部分受传统观念影响,相对较为保守,对物业服务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少部分居民较为开明,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很强,也很重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总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业主对物业服务行业存有偏见,对物业服务人员不够尊重;二是物业服务费用不透明,部分业主满意度低;三是部分业主对权利义务的认识不对称,缺乏正确维权意识;四是业主大会制度落实情况较差,业主委员会成立难,运作不规范等。

1.1 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不满意,表面上看是由于物业企业服务不到位造成的,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有时候也与业主自身对物业管理的片面认识有很大的关系,业主对物业管理行业的认识存在误区,需要转变观念。

有些业主对当前的物业管理在思维上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的传统福利性住房观念的影响,对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参与意识、消费意识也没有确立。如在调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年龄稍大些的退休业主,其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大,习惯了单位住房、廉价房,早已形成了享受免费服务的习惯,存在着只要权利不要义务的观念,不主动交纳物业管理费。所以这些业主还在留恋传统体制下住房的服务,对于新的物业管理模式,把物业管理的费用当作硬性收费,而对管理企业服务的好与坏都不关心,进而产生消极心理。

1.2 业主自律意识淡漠,时常出现不按时或不交纳物业管理费,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差、服务不到位成为不交费的首要理由,房屋质量等开发商遗留问题也成为不缴费的一个理由。

所调查的几个新小区中,物业费用服务情况统计相对较好,有97.6%的业主会主动按时交纳物业管理费。但也有强制因素存在,业主表示如不按时缴纳物业费,物业会以停水、停电相要挟。很多物业企业也很有策略,每次缴纳的水电费会有最高限额(一般是200-300),不能多交,如此做法主要是怕物业费收不上来或收得不及时,影响企业正常运转。调查中问及小区的物业收费透明度时,有43.9%的业主认为没有做到透明,业主对费用包含的服务内容不是很清楚,物业服务人员也没有主动告知业主,只有主动询问时才会告知,由此可见物业管理企业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物业服务的透明度不高。

1.3 随着物业行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业主的维权意识也逐渐觉醒,对物业服务水平也不断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也有相当一部分业主对自身应承担的义务认识不清。一般维权事件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划、物业服务水平、广告承诺不兑现等方面。由于一般业主也很难具备相关法律知识,无法及时有效地采取证据保全措施,面临不能举证的困境。当出现以上问题时,部分业主往往会采取对抗态度,如拒交物业费或供暖费等,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从调查情况来看,运城市业主维权意识还是不强,很多业主在面临侵权时都选择了放弃维权,认为个人力量弱小,维权也是白费精力,这样助长了一些违规开发企业的违规行为。现在随着小区的业主素质逐步提高,高学历、高素质业主在权益受到损害时,往往会审视、质疑该领域的相关制度的合法及合理性,通过在维权过程中的博弈,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1.4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62.2%的业主对所居住小区的业主委员会的成立与否都不是很清楚,也不关心,可见部分业主从观念上就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地位,没有去执行业主该有的权利和义务。很多业主主人翁意识不强,放弃物业管理自,业主委员会流于形式。而业主大会也鲜有召开,作用发挥不够,并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自治管理。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因缺少沟通而无法解决,为小区物业管理和发展带来隐患。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是广大业主合法利益的代表。一方面部分业主不了解业主委员会的作用,缺乏依法维权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另一方面成立业委会须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依法成立,需要一定条件和时间,这点也会导致业主嫌麻烦不愿参与业委会的成立。业主相互间不熟悉、难交流,也是影响业委会成立的原因之一。由于以上原因,这两级组织大多数都不健全或根本没有建立,而已成立的业主委员会等组织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影响力等很多方面都还处于劣势,非常有必要给予健全和加强。

2 建议及解决途径

2.1 加强与业主的沟通

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属于无形的产品服务,如果不主动地告知业主所包含的服务项目,业主自身很难感觉到这些产品的存在,进而降低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而且运城市处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很多人习惯了过去命令管辖式的服务模式,也造成物业企业习惯凡事自作主张,很少主动与业主沟通和很少主动服务。在小区的调查中,也发现物业公司把业主看成了被管理者,工作中缺乏主动沟通,业主的建议不积极采纳,造成物业服务满意度相对较差。

业主是物业管理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主体之一,业主对于物业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业管理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8]与商店、交通运输、餐饮等其他服务行业不同,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多为长期用户。物业管理公司要想提业主满意度,必须与业主及使用者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如可以开辟多种宣传栏、定期的家访、举办业主座谈会,向广大业主报告物业工作的近况,得到业主的支持和理解。

2.2 物业企业管理层面

通过对运城市各物业企业的初步调查发现其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业务素质较低,在职员工很少接受正规培训。物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低也导致服务意识差、公关及协调能力低、服务内容解释不清,对业主投诉不及时处理,对市政建设造成的物业问题不作为等都导致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不满。

物业管理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专业跨度大,需要各类人才。

2.3 积极组建业主委员会

业主参与热度不高是一个短期无法改变的现实,也因如此有关部门才应该协助业主进行自治训练,制定维权的相关规则,用对话替代对抗。毕竟希望以某个别业主的努力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没有每个个体的觉醒,就没有自利的实现。当然业主也要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和积极的维权意识,懂得合法抱团维权。

为了促进业主间良好的沟通,首先,要确保各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并且确立业主委员会在小区内的权力与义务,通过业主委员会来带动小区居民对于物业的进一步认识。其次应正确认识业主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物业管理单位的服务水平情况做出自己的决策,主动与物业企业进行协商沟通或选聘、改聘、辞聘物业管理单位。

2.4 政府引导物业管理行业健康发展

目前物业管理已经成为小区居民生活必需的一部分,无论企业及业主对物业管理的理念、政策等认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异。如物业管理理念落后,服务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业主对物业认识不全面等,所以政府要加大对物业管理的宣传和整理力度,一是要帮助物业管理企业加强服务意识,加强督促检查,规范物业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二是要帮助广大业主正确认识、理解、关心、支持物业管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物业管理消费观念,建立消费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快物业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依照《物业管理条例》要求,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也应切实履行对组建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监督职责,积极引导成立业主大会,并按照合法程序选举业主委员会。通过对业主委员会人员培训,促进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提高自治的能力,给物业企业培养一个合格对手,共同做好物业管理事务。

参考文献

[1] 段淑娟,任晓芳.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发展现状与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1).

[2] 辛章平.物业管理的定位、行为规范和政府的强力介入[J].宁夏社会科学,2012(1).

[3] 李欣.ZX物业公司与业主沟通问题的案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4] 费晨天.物业管理纠纷原因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6] 陈雪冰.张家港今日物业公司服务管理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第8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的依据

《职业病防治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做了明确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为放射工作人员建立并终生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行政执法机构应依据《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加强对放射工作单位的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2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2.1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率低。致使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也低,职业健康监护率低,必将导致用人单位监护档案建立率低。

2.2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放射工作单位在给放射工作人员建立监护档案时不按规定的内容建立监护档案,而是随意建立,想怎么建就怎么建。

2.3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较乱。主要表现为,放射工作单位放射卫生法规意识淡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档案管理。有些单位还存在着由行政监管部门或职业健康服务机构代为保存的现象。

3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存在问题

原因分析

3 .1 放射工作单位方面。放射工作单位是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的义务主体。当前,用人单位为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不愿意或不主动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3.2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方面。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 (1) 无资质的机构从事职业健康检查。(2)具备资质的机构不规范或超范围开展健康检查。主要表现在,重检查项目的检查,忽视对劳动者职业史、劳动现场作业场所等流行病学调查,重检查过程,忽视健康检查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总等基础性工作。

3.3 从业人员方面,一是从业人员自身不重视健康检查和监护档案的建立,许多劳动者明知有放射危害,仍坚持到有害用人单位工作。二是享受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对职业危害及其有关的防护知识不了解,不知道享有健康检查的权利。三是没有认识到档案资料是职业性放射病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

4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措施

4.1 加大卫生监管力度。要始终坚持执法监督与服务指导、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本着“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态度,积极帮助指导放射工作单位完善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限期整改存在问题。严格查处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不到位的单位。卫生监督机构要组织力量,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不给劳动者建立健康监护档案的用人单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必要时与安监、公安、质监等部门和当地政府联合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对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不规范的用人单位,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者,要依法严肃处理。

4.2 加强宣传与培训。提高放射工作单位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促进放射工作单位自主管理,依法建立健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档案;在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培训中,强调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从下而上监督用人单位为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规范管理健康监护工作。

4.3 规范健康监护档案内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如何建立,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5)用人单位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证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劳动者的处理和安置记录;(6)劳动者每年的原始体检表;(7)单位概况和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设备、工艺;(8)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和各工种、岗位接触人数分布;(9)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文件材料;(10)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11)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总结评价报告;(12)职业病患者及职业禁忌证者报告卡;(13)用人单位根据评价报告书的相关建议所采取的整改措施;(14)用人单位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的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

第9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职业教育学校,由于其档案资料较多,所以需要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楼的资料相对来讲较多,档案在学校具有特殊的地位,所以档案管理工作是可以说是职教学校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能,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可能加快档案管理的水平的提升,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目前职业教育学校的档案大致有四大类:首先是基础教学资料;其次是与教学相关的科研成果;再次是教学和学生的基础档案和获奖荣誉;最后是与学校和教学相关的各类资料,这类中种类最为繁琐。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学校需要管理的档案非常多,如果不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则会使档案都处于混乱的状态下,不利于教学和学校的发展,所以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实现对档案的高效管理。职业教育学校的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与实践进行密切的结合,要从实用性出发,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推动学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二、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思路进行创新

长期以来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在认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觉得只是简单的保管工作,这就导致没有认识到档案的使用属性,从而使人们缺乏对档案的利用,没有使档案的使用属性充分的发挥出来,这将是一个极大的损失。职业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中,其中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即是档案的管理,同时也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由于职业教育档案数量较多,可以称之谓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库,所以需要及时改变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路,实现思路上的创新,从而加强对职业教育档案服务属性的认识,发掘其服务教育的功能,从而有效的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由于职业教育档案具有较强的服务属性,所以需要及时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更好的使其服务作用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建立健全档案的使用和服务制度,简化档案管理的流程,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正确的对职业教育档案的服务属性进行定位,使档案的服务功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出来。因为要现行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制度和服务属性定位的不准确,从而使档案在使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服务属性没有有效的发挥出来。所以需要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有效的提升其服务属性在管理工作中重要性。这就需要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的资料进行重新分类,使其更为系统和规范,利用专业属性来对其进行编码,这样更便于查找和使用。同时还要加强信息管理,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有效的提高查询的便利性。另外还要对现在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优化,使其更好的满足其服务属性的需求。

(三)加大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制度再优越,管理模式再新颖,最终都足依靠档案管理人员来执行的,所以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必不可少。对于职业教育档案管理来说,虽然都属于档案管理的范畴,但是与其他的普通档案管理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会有特殊要求。在职业教育档案的管理中,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管理人员具有服务精神,能够虚心耐心的为广大用户提供服务。因此,必须加大对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此外,由于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引入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这也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必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使自己更加适合档案管理的岗位。学校每年按要求参加上级档案组织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班,使技能培训成为常态化的工作,不断的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整体发展。

(四)扩充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功能

传统的档案管理功能仅仅是对已经存档的资料进行存储管理,功能单一。经过创新之后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除了存储管理功能之外,还新增了服务功能,但是要想实现职业教育档案管理的日标,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功能进行扩充,增加对学校各项的信息的掌握,丰富档案管理的资料覆盖面,更好的发挥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

(五)使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布局更加合理

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整体建设部起着十分霞要的作用,所以要将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融入到职业学校的整体建设中来,使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布局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