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茶艺的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的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艺的基本知识

第1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总量控制;差异化分配;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F840.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0-0031-08

医疗保险基金收入规模是相对固定的,而支出规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出现医疗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超支风险增加,这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巨大的隐患。为了在宏观上避免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长期快于国民经济和职工工资的增长,各地医保经办机构等相关部门推行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量控制。现在的问题是,一个地方的基本医疗保险总量的增长指标确定后,如何合理地且有差异化地分配到各个医院呢?这个差异化分配不仅能让执行具体医疗行为的医方有自觉约束过度医疗的意识,还能促进该地各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这一方法,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总量控制下的差异化分配问题。

1 层次分析法介绍

层次分析法是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和广泛应用的,是一种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用于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中的决策过程,也可以用来进行分析和预报。政策制定者运用得当,不仅在决策时合理透明有效,而且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威力。

本文不对层次分析法中有关数学知识作深入介绍,有兴趣可参考文献[1-2]。以找工作为例,有4个工作机会供你选择:名牌外企,国有大企业、初创小公司、自己创业。如果偏爱收入稳定,那就选择稳定的名牌外企;如果希望发展空间大,不愿意遇到职业天花板,那就选择初创小公司;如果有冒险精神,不愿再打工,那干脆自己创业。但是这个决策过程不会如此简单,你可能几个因素都要考虑。对这个问题的决策过程分解一下,大致有以下几步:①是确定收入,发展空间,工作时间等因素在影响你选择工作这个总目标中各占多大比重;②是比较这4个工作机会之间的收入差异、发展空间差异、工作时间差异等;③是综合以上的结果得到4个工作机会在总目标中所占的比重,选择比重最大的那个工作机会。这就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接下来是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实施步骤:

(1)首先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2)层次结构确定之后,就可构造成对比较阵: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两两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比如收入水平:福利水平=8∶2,收入水平:发展空间=7∶3,……这一步主要是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但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的方法充分参考人主观决策时的思维特点,比全部放在一个盘子里一起笼统比较要好很多。

(3)然后对成对比较阵做一致性检验,若不通过,需重新构造成对比较阵,即重新做第2步。这一步把人主观判断前后不一致的地方能用数学方法表示出来,具体就是对于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通过之后,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

(4)最后计算各层次对于系统的总排序权重,并进行最后结果的排序或是决策。具体就是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按照组合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

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差异化分配中使用层次分析法时,有几个显而易见的好处:该方法简洁灵活实用,不需高深数学背景;可只利用上年的数据,比要用多年数据的精算模型所用数据量小;甚至可直接借鉴多个第三方精算模型的结果为我所用。这里面,应用层次分析法最关键的一步是用已有数据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 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确定

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决策基本上可简单参考几项宏观经济数据:

(1)统筹地区GDP增长:又分实际GDP增长和名义GDP增长。一般的统计数据只前者,但本项是以现价计,应该采用后者,即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最好不要超过名义GDP增长。

(2)统筹地区财政收入增长:若医保基金未设立风险基金,应考虑用财政收入弥补医保基金风险波动。即遇到大范围流行病等突发事件或重大政策调整,用医保基金外资金弥补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的不足。正常情况下,不考虑此数据。

(3)统筹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若参保面广泛稳定,则医保基金总收入跟本项增长率高度一致。量入为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最好不要超过本项数据。

3 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在各医院的分配

3.1 差异化分配的意义

在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确定之后,就要实现这个约束目标。一般是两个方法:①是全年整个地方的总量都用这个指标约束;②是各个医院分别受这个指标约束。前一个策略一般会导致上半年的支出高于下半年,即造成前松后紧现象,让患者的正常报销行为人为地在年终受到抑制。后一个策略可以发挥各个医院的主动性,自觉地安排调度全年看上去随机的医疗活动,从而使得由各个医院构成的集体可以更好地实现既定目标。但这两个策略都没有反映各个医院的差异,没有更好地调动医院的主动性和形成促优抑劣的良好反馈效应。

所以一个自然的改进策略是:在统筹地区医保费用总支出增长指标确定之后,将这个增长指标差异化分配到各个医院。这个差异化分配不仅能让执行具体医疗行为的医方有自觉约束过度医疗的意识,还能促进该地各医疗机构的良性竞争。运用何种指标来执行差异化分配是个大问题,不仅要考虑医保的社会效益,还要照顾医院和患者的利益;不仅要制约过度医疗等的浪费行为,还要充分调动多方的积极性;不仅要尽可能考虑最多的量化指标,还要考虑历史和现实所能采集到的数据。

在多重因素的考量下,如何利用既有的数据,即采用各医院上年各种数据指标,来数字化评价各医院,进而差异化得出各医院的下一年医疗保险支出的具体增长率呢?层次分析法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人的主观评价参与到各个精细的量化指标中去,而不是笼统地给出宏观的主观评价。

3.2 T市的原始数据

表1是T市所有医院在2012年的基本情况和医疗医保基本数据,共计104所医院,涉及到4 118名医生,1 813 581人次门诊病人,162 931人次住院病人。医院包含三甲到社区医院各种水平。但表1的数据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他们在基本医疗保险上的贡献,比如社区医院看不了大病,但能满足附近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降低社会医疗成本;又比如某医院等级高,但医患关系紧张,社会效益差,那实际上医疗保险对它的评价应降低(不过目前没有医疗事故和法院不利于医方判决等相关统计数字);又比如大医院甲比大医院乙更考虑住院群众利益,住院费用(实际上最好分病种,但目前阶段没有这么细化的数据)明显更低,那后者尽管比前者医疗营收多,报销比例也低,但医疗保险投入更应该向前者倾斜。

3.3 转换后的数据

我们在运用层次分析法之前,将这些一手数据做了一些转换,使得转换后的科目更利于站在医保角度去比较。

(1)医生人均总发生额: 即单个医院的医疗总收入除以该医院医生数。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盈利能力越强,显然为平衡各个地区的医疗水平,促进社区等小医院的发展,医保不应锦上添花而应济困扶弱,所以增长指标应该向盈利能力弱的医院倾斜。负相关。

(2)报销比例:即单个医院的统筹总支付额除以费用总发生额。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医保目录内的用药行为多,值得鼓励。由于没有就医人群年龄分布的统计数据,所以暂时不考虑这种可能性,即这个医院的老龄患者比例较高,而导致的报销比例高。正相关。

(3)患者人均花费:即单个医院的总费用(门诊总费和住院总费)除以就医人次。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在不合理的医疗需求和过分医疗行为方面有更多的可能性,需要约束。由于没有分病种费用的统计数据,所以暂时不考虑这种可能性,即这个医院遇到的大病种情况较多,而导致的人均住院费用高。负相关。

(4)住院人次占比:即单个医院的住院人次除以就医人次。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的病床数或等级越高,是社区医院的可能性也越小。增长指标应该向该比例低的医院倾斜,以鼓励社区医院的发展。负相关。

(5)医生人均服务人次:即单个医院的就医人次除以该医院医生数。这个数值越高表明这个医院的服务压力大,相应水平也高,应给予正面评价。正相关。

接下来,对上述科目的数据做归一化处理,以方便在层次分析法中最后一层的成对比较。对负相关的科目,本文对其倒数做归一化处理,使得最后的数据都是正相关,即值越大,对应医院能得到更多倾斜。见表2。

3.4 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

对增长指标在每个医院的分配,应该考虑两个层次:首先是第一层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后是第二层次,经济效益下面细分若干科目,社会效益下面也细分若干科目[4-5]。其层次结构如下: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上述科目的数据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得到,或真实性不高。但是从已得到的数据转换后的科目看,有些科目已笼统地涵盖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而且这些数据可信度很高。基于上述两个情况,将已采集数据做层次分析。

3.5 层次分析的成对比较阵

4 不足及改进之处

层次分析法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在分析问题时层次化、数量化。但是存在不足之处,即主观判断的引入使得结果的可信度降低,即不同的分析人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偏好之下,在进行成对的比较时赋予的是个人的主观值,最后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但不论怎样,相比以前的纯主观凭感觉决策,层次分析法把主观印象数量化,并有一定的约束手段,技术上还是前进了一大步。

另一个就是如3.4节所述,评价医院还有更理想一点的层次分析结构,但是由于数据采集方面的原因,没有采用这种层次结构。如果数据的来源更广泛周全,更合理可信,那么不仅模型更合理,本文后面的计算和结论也会在更好的基础上进行。建议以后的数据可尽量按照图2的科目来采集。

最后只拿出2个百分点进行差异化分配,是考虑到对传统政策要有一定的继承性。具体是对几个百分点进行差异化分配,有待以后采用别的方法进行评估。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as L Saat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 NY:McGraw Hill,1980.

[2]胡运权.运筹学[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孙兆泉.长沙市医保参保职工住院费用分析及其控制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 中南大学,2006.

[4]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茶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茶文化学、食品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茶树栽培与育种、茶叶加工与品质检验、茶叶经营管理与贸易、茶道及茶艺表演、食品工程、工艺的基本训练;培养茶树栽培育种、茶叶与茶用植物加工生产极其综合利用、营销、茶艺表演、食品及饮料加工的基本能力。茶学专业的学科体系,由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体的栽培、制茶两个学科组成,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现已超出了原有的范畴,不仅包括原有的两个传统学科,还增加了许多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学科。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树病虫防治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机械、茶叶经营管理、茶文化学。文章所涉及的主要茶学课程包括:茶文化、茶叶机械加工、茶叶科学、茶叶审评、茶业经济学(茶叶贸易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育种创新、茶叶病虫害以及茶艺、茶道等,文章对茶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均以这些课程分析为基础。

二、茶学专业相关边缘学科

茶学相关的边缘学科课程较多,将课程划分相应的模块讨论,分为茶叶生产模块、茶叶加工模块、茶文化与销售模块。其中茶叶生产模块包括土壤肥料学、茶园管理、农业气象学等课程;茶叶加工模块包括手工制茶技艺、茶叶机械使用与维护、茶叶包装与储运等课程;茶文化与营销模块包括茶文化、茶艺、茶馆经营与管理茶产品电子商务等课程。

对于茶学这门学科,一些基础学科的开设还是很完善的,比如土壤肥料学、植物学、遗传学等基础课程在各校都是作为基础课开设,有利于为茶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茶叶生产模块,像茶园管理等学科开设较少,某些高校作为专业任选课开设,理论知识较多,实践关于到一个茶园的建设管理,实践机会不多,作为专业任选课学习理论知识对以后茶园方向有意向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程。

茶叶加工模块,对于制茶这门学科,是茶学的必修学科,系统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技术,是每个茶学专业学生应该且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必修课程在此不多做介绍。对于茶叶机械方面的课程,按照机械的使用方法不同又分为采摘机械,加工机械等,由于学生对此兴趣不一,作为选修课程按照学生个人意愿选择较好。关于茶叶包装与储运,这是一门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程,对于以后在茶厂工作的同学来说是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密切关系到一个茶厂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茶文化与营销模块,这一模块包含的课程主要针对茶叶的营销,涉及到茶叶的消费。茶文化、茶艺两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茶的历史,是茶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应用于茶艺表演等方面,对从事茶艺这一方面的同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选择。茶馆的经营与管理,这门学科也是理论知识偏多,很难应用于实践,我国的茶馆数目不是很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馆的逐渐开设,茶馆的经营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茶产品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时代,茶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是茶叶的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十分有利于茶叶的普及。

三、对茶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茶学专业的课程丰富、开设的相关学科很多,本科生四年内不能够全部的学习,所以要有轻重的开设课程。

关于必修学科,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茶艺、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栽培等应该作为必修学科来开设。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茶学科中发展很快的一个领域,茶叶加工系统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技术,以及茶叶中多功能成分的提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叶审评与检验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茶树栽培学概括为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茶树的繁殖与栽培两大项,繁殖的话可以细分为培育良种,育苗以及幼年管理等等,管理主要为茶园的管理,成年茶树的采收以及茶树的后期管理等。相比于其他学科,这些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际生产中也必不可少,因此建议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再者为选修学科的开设。茶文化、茶叶经济贸易等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一门茶学与文化相互交叉渗透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以科学的态度和历史眼光翔实地介绍茶的起源及其分布,饮茶方式的发展与变迁,中国茶叶对外传布及世界茶区分布,中国各民族茶俗及地方茶文化,茶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内容。茶业经济学是研究茶叶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是茶学体系的创新,又丰富和完善了茶学体系。这些学科理论知识过多,可以作为选修课程学习,对必修课程起到辅佐的作用,有助于必修课程的理解记忆。

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有利于各校茶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拓宽学校办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3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经营关键

1.商品必须要优质。茶艺馆经营中高档茶饮,因此在茶叶品种、茶具选择上一定要精益求精。一般来说,茶叶应选“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尖”、“千岛银针”等上等茶叶,所用茶具多是紫砂茶器或精品细瓷。

2.有专业的水准非常重要。茶艺是茶艺馆的与众不同的特色服务,因此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水准,所有服务人员均需经过严格培训,熟悉茶道与茶艺,并且服务周到。

3.确定了茶艺馆的主攻方向,经营手段也要跟上。也就是说,留住客人,让客人在店里延长停留时间是盈利的关键。例如给客人提供什么茶,是红茶、绿茶还是根据季节提供适时茶都要根据茶艺馆消费人群的品味确定。茶艺馆规模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在氛围上下工夫,营造舒适、惬意的休闲气氛。

4.此外,还应增加茶艺馆的文化味。可以设立茶道表演并请专人向顾客讲授茶艺和茶叶的基本知识,以此培养消费群体,带动消费。设立书架摆上关于茶、茶具、茶艺、茶文化等相关的书籍,订阅一些都市类报刊供客人阅读。

第4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 服务学习 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探索

服务学习指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将提供给社会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中学习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有的“服务学习”的经验表明,有效组织的服务学习具有加强学生社会参与、改善学业成绩、完善品格、强化专业思想等教育价值。

华南农业大学茶艺专业是在茶艺从业人员紧缺的背景下,于2002年率先开设的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系统掌握茶叶科学、品牌营销、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具备茶艺与饮料食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相关管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育人任务。

茶艺专业的任务和育人目标决定了本专业的所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复合性,同时又具有突出的自我践行性和自我修养性。这些知识构成学生只有通过实践参与、情感体验和内心感悟才能得到提高、诠释和表达。因此,让学生在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理论,体验生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掌握茶艺实操技艺,是实现培养茶艺高级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担任茶艺班班主任期间,就“服务学习”理念下的茶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就如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包括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活动的组织流程以及考核激励等方面作一介绍。

一、服务形式

茶艺专业面向社会的服务形式有多种,比如与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相结合,丰富社区群众的文化活动内容;与企业联合,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等。经过讨论,学生比较了多种服务形式开展的难易程度、社会需求的紧要性、服务价值的高低以及对自身能力锻炼的迫切性等方面,决定集中精力联合茶行业相关企业,以期解决企业运营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同时达到学习课本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的目的。因此,我们联系了一家小规模的茶叶经销公司,洽谈具体服务内容。

二、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的确定是“服务学习”的首要问题,选择的服务内容必须同时满足学校与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服务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因此服务的内容必须跟学校课程相联系,要避免服务单位提出的重复简单体力劳动的内容;同时,服务的内容也要满足服务单位的现实需要,这一点不仅能为学生服务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同时树立自信。经过与被服务公司充分地交流,同时考虑到学生本年度“茶艺”课程的安排,我们发现从主题茶艺创作入手,结合广东省一年一度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对公司及其产品作一推介,提高公司在省内同行之间的知名度,提升公司文化形象能同时满足学校和单位真实需要,是最佳的服务切入点。

三、服务组织流程

严谨的组织程序是取得显著教育效果的必要保证,要严格按照预备――合作――服务――课程统合――反思组织活动,牢牢抓住“学习”这一服务学习的本质。在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确定过程中,学生已经积极参与了“预备”过程,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合作”了。为了便于全体学生的全程参与,我们建立了简单的组织架构:指导教师――茶艺创作中心主任(学生担任)――五个茶艺创作小组。由指导老师全程指导,主任统筹学生意见,负责跟服务公司作具体事物沟通,包括单位茶叶品牌形象的确立,茶叶品种与品牌内含及其与茶艺创作主题的关系等。每个茶艺创作小组下设一名组长负责统筹,余下学生分别负责茶席设计、服装选择、音乐配套、解说词创作等内容。学生认真考察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解所经营产品的种类、经营特点,发现公司经营的产品属中高档茶叶,且品种有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等多种类型,经营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尤其是安全性:在原料的选择上基本采用了无污染的有机茶;在茶叶仓储车间用的也是环保进口的木材作为隔板,装修过程中均使用环境友好型材料,强调对消费者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公司从2005年开始建立,在商家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围绕产品创新,坚持大爱理念,坚强地成长。学生了解了该公司的经营特色和经营理念后,总结出了“坚强”、“奉献”、“成长”、“真情”“环保”等五个企业精神内涵作为茶艺创作主题,结合该公司经营的茶叶类型,分别由5个小组进行茶艺创作,备战广东省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服务”的过程就是茶艺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课程统合”的过程。在茶艺创作过程中,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上关于茶艺美学及创作的理论知识,在教师的指点下,从名茶风韵与价值玄念、表演美学(包括茶席、仪态、动作、音乐、解说)、奉茶礼仪等各方面深入理解并融入所创茶艺中。

四、建立考评、激励机制

第5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茶文化;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73-02

.

茶文化是人们通过对茶的自然属性的认识和利用所产生的全部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包括茶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和人文序列的全部过程及其结果[1]。茶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拓宽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2-5]。近年来,很多高校开设了《茶文化》、《中国茶文化》、《茶艺与茶道》、《中国茶艺》等相关课程,深受学生喜欢。自2003年秋季以来,笔者面向我校全体本科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茶文化》,旨在通过茶文化学习,使学生了解茶的基本知识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以茶悦己悦人,丰富生活;弘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及其精神。《茶文化》课程自开设以来,已有6000多名学生选修,学生对本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学习,学生对茶文化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较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以茶育人力度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结合课程实际,探索和实践了如下教学改革,从而明显提高了本课程教学质量,同时真正实现了课程目标。

一、调整教学内容,兼具科学性、文化性和艺术性

在《茶文化》开课之初,课时为30学时,课程内容较多,包括科学性(茶叶分类及其特点,茶的特征特性,茶叶冲泡与品饮,茶叶加工与审评等)和文化性(茶叶历史与现状,国内外饮茶习俗,饮茶艺术等)的知识。根据课后了解,多数学生认为在参加该课程学习后,自己对茶的特征特性有了一些了解,开始尝试科学泡茶饮茶和品味一些茶文化,但是,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偏重于茶文化的科学内容,而未充分体现茶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并且茶文化可以修身怡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素质教育功能没有很好实现。后来,随着学校公共选修课改革,该课程课时调整为20学时,加之选修该课程的学生来源广泛,包括文、理、农、工、经、法等不同的专业,学生学科差异大,基础知识有别,因此,非植物学科的同学往往对茶学专业知识理解较困难,而通常情况下,公共选修课选课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兴趣感与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密切相关。鉴于此,笔者结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对授课内容作了调整,既能包含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又能在有限的课时内突出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融入了茶文化的修身养性、提升素质的相关内容,以使学生能够“以茶修德、以茶立美”。目前,已经形成茶史(茶的起源与传播,国内外茶叶产销和应用现状)、茶类(茶叶种类及其特点,名茶,茶叶的选择)、茶叶泡饮(泡茶用水与茶具的种类、特点及其选择,茶叶冲泡与品饮方法)、茶与文化(国内外饮茶习俗,茶艺,茶文化作品赏析,茶之名人、掌故与传说)等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四大主题内容。经过实践表明,该教学内容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又不乏艺术性和实用性,因而很受学生喜欢,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氛围活跃,吸引力更强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方法[6],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作为具有文化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茶文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对于学生充分理解其博大精深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而采用讲授式、提问式、讨论式、自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锻炼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传授茶文化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与沟通。例如,在讲到茶叶分类的时候,先说出几个茶叶名称,让学生回答这些茶分别属于哪一类茶叶,并简单说明依据,之后带着这个问题,讲授茶叶的分类情况及其特点,并对这几个茶叶类别逐一确认。这样,学生就会在疑问中认真学习茶叶的分类知识,从而加强了对茶叶类别及其特征特性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每次上课时,首先针对上次课内容提一两个问题,抽点学生回答,既加强了课程内容的上下连贯,又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巩固和加深;上课过程中,也偶尔提出一些小问题,可以督促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设立一些相对独立的小主题,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图片或视频,制作成一个讲课式小课件,利用课堂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讲课,同学之间相互点评,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主动寻求知识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的资料归类整理、语言表达和课件制作等能力。

三、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与传统的依赖于黑板、板擦、粉笔等这些简单教学工具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以节约时间和空间,大大增加讲授效率,而且“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被各高校教师广泛应用,改变了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教师单位时间传递的信息量[7]。笔者在《茶文化》课程实践中,也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同时,采用VCD播放、网络视频资料播放、影视剪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茶文化的相关信息,从而让学生对茶文化产生清晰的感性认识,并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升华;此外,关于茶叶分类、名茶、茶叶冲泡等内容,授课时以实物进行展示或演示,形象又直观,生动又富有艺术性和美感,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也培养了审美情趣。因此,电化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视频播放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体现了本课程的艺术特色。

四、开展品茶论道活动,将知识溶于实践,将理论得以升华

通过茶文化教学不但可以传播茶文化知识,还可以修身养性,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提升个人素养。因此,开设品茶会,在以茶营造的和谐安宁的意境中,将所学基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认识不同茶类,鉴别不同茶叶的色、香、味、形等特征,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茶知识的理解;品茶活动中,同学们参与备具、分茶、冲泡、品饮、讨论等各种环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学们既通过活动亲自实践了茶叶的冲泡与品饮,又有效地实施了自我参与、乐于奉献、积极思考、相互配合、乐于交流等素质教育,同时还以茶联谊,丰富人生。当代大学生受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的思想迷茫,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当前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长宠爱,劳动观、节约观念极为缺乏,人生观、价值观也十分模糊。然而,茶中寄寓了清淡平和、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饱含无私奉献、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中华传统美德[3],突出了茶文化鲜明的育人作用,因而笔者结合讲课内容,充分利用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倡导质朴、平和、奉献的精神,尊敬他人,认真处世,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在“茶如人生”的专题讨论活动中,让学生以茶引言,以茶助兴,畅谈人生,通过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发展情感与态度,将茶道精神得以理解和升华,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学习、生活、工作和人生,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正确观念的确立。

总之,茶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茶文化课程应该充分发掘有益资源,积极践行其育人功能。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之后,教学内容更符合时代需要和学生需求,兼具科学性和文化性,也注重实用性和艺术性,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课堂形式更丰富,活跃了学习气氛,又显著增强了教学效果;茶德思想的有机融入和传播,促进了大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人生目标。课程结束后,对该课程学习前后的对比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对茶文化有了更多了解和更深理解,尤其茶的保健功能和茶文化的素质教育功能,而且在思想上有了积极乐观的变化,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开始加强以茶“修身立德、悦己悦人”的熏陶。当然,充分发挥茶文化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依旧任重道远,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健康发展、人生观念的正确树立也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茶文化教育只是其一,虽能寓教于乐、以茶育人,在各种茶事活动和茶文化“沐浴”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教育学生,但仍需要结合其他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周树红,王建军,翁蔚.弘扬校园茶文化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0,(4):24-26.

[2]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3]朱海燕,肖力争,刘仲华,徐仲溪.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4]张凌云,梁慧玲,陈文品.茶文化教学内容对大学生人文素质与思想道德的影响初探[J].广东茶业,2009,(6):29-32.

[5]沈佐民,陈念,李年蛟.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08,(3):49-52.

[6]姚利民.高校教学方法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0,(1):21-30.

[7]杨慧芳.从中西对比看我国高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J].教育探索,2003,(8):71-73.

第6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1.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是课程重构的基础

首先,旅游管理专业重实践操作的特点,要求在课程的设置更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二,由于旅游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更多是无形的服务性产品,这就决定了行业人员除了具备相关的技能之外,还应具有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如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决策应变能力等,这正好吻合了CBE内涵中提到的能力要求。

2.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是进行重构的客观需要

目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总体的现状是课程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较弱,难以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自身规律和特点。虽然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也重视实践实习,但更多的是简单的操作实习,难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容易造成本科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问题,导致在就业中出现“高知低能”的结果。

二、运用CBE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进行开发与重构过程

(一)以技能为需要分析职业岗位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按照职能岗位可分为两个大方向,即饭店管理方向和旅行社管理方向,具体涉及的职业岗位如下:

1.前厅服务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前厅接待服务知识和操作前厅各种设备,处理对客接待、问讯、收银、行李、话务等工作,并能灵活地处理对客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前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公关员”(中级)。

2.客房服务员。岗位要求:掌握房务知识,负责楼层的清洁保养和对客服务工作,保障楼面的安全,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待人接物热情、反应灵敏,使楼层服务的各环节顺利运行。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客房服务员”(中级)。

3.餐厅服务员。岗位要求:必须具有丰富的服务知识和娴熟的服务技能及灵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将精美可口的佳肴和尽善尽美的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客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获得满足,达到餐饮服务的最佳效果。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营养配餐员”(中级)。

4.酒吧服务员。岗位要求:熟练掌握酒吧接待服务基本知识和酒水的配制及茶艺技能,能进行酒吧调酒、酒水推销或茶食推销、茶艺展示等酒吧服务工作。技能要求:国家职业资格“调酒师”、国家职业资格“茶艺师”(中级)。

5.导游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和导游基本操作技能,独立地分析、处理各种问题,完成旅行社委派的旅游团队接待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

6.旅行社计调员。岗位要求:能够熟练地应用旅行社的各种设备,核算团队价格,联系目的地旅行社、调度导游、旅游汽车公司等相关接待部门,完成旅行社的接待协调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7.旅行社外联员。岗位要求:能够利用各种信息,主动地协调、联系旅行社主要合作单位、完成旅行社的各种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促销和招揽客源的工作。技能要求:全国导游资格证,国家市场推销员(中级)。

(二)以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以CBE提出的“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为原则,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按课程性质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在这课程体系中,从三个层面分别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充分贯彻CBE提出的知识(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领域)、态度(动机、动力情感领域)、经验(活动领域),反馈(评估、评价领域),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1)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就业与创业指导等。

(2)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学科专业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原理、旅游学概论等;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为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经营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等。同时在专业课程中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选修课,设置关于旅游新业态的相关课程,如温泉旅游、邮轮服务与管理、旅游美学、休闲旅游等,学生可根据兴趣好爱进行选修。

(3)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在课程体系别独立设置了实践环节,具体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校内实训、校外实践、技能鉴定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环节主要通过岗位能力课程的仿真实训,如旅行社导游与计调技能实训、酒店岗位能力实训等,让学生掌握符合本科旅游管理的专业基本技能;校外实践主要是将学生送到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接受现场培训,掌握职业岗位的实际专业技能,技能鉴定环节是在职业技能鉴定前,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培训,掌握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在学生在毕业前,可选在到旅行社、酒店、景区景点等相关部门,进行为期半年的综合实习,专业教师要在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完成实习报告,为进入工作单位奠定基础。

三、结语

第7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省属普通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改革尝试

1.背景

中国高等教育在改革进程中面临着实用主义造成的困扰。一方面,大众教育的发展趋势促使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造成学生文化素质客观上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不少学生重理轻文,在学习应用技术的同时,忽略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缺少对艺术的感悟和审美能力,致使人文学科有越来越边缘化的趋势。与此同时,高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为浮躁,丧失了对知识的兴趣[1-3]。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开设人文社科类公选课,以通识教育的办学模式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养,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茶文化是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茶的实践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4]。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追求一种从容、宁静的心理状态,学会从普通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品味和鉴赏美,这与现代教育的人文要求不谋而合。因而近几年来各地茶文化发展很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也纷纷将茶文化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教学中来[5-7]。

《茶文化》是一门面向我校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任选课,已有多年的开课实践。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目的使学生充分了解茶的起源与传播、茶区分布、茶叶加工及分类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茶的选购与品质评定方法、科学饮茶的方法与客来敬茶的礼仪及各种茶俗文化。同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开拓学生眼界和心胸、培养良好品行和优雅情趣,目前基本成效已初见端倪。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现对我校茶文化的教学现状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以期为进一步的改革指明方向,同时为其他教学型省属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

2. 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情况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经管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7万余人,独立学院1.2万余人,成人高等教育1.3万余人。因此,以广东海洋大学的教学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在学生数量、办学层次、学科特色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茶文化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生兴趣和质量参差不齐,选课动机差别较大,因此教学效果差异很大。有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学习的动机就是要学习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主动性很强,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对这类学生只需略加引导,其学习效果足以令人满意。有的仅仅是为了混够学分,勉强来听课也是心不在焉,对这类学生必须要有特别的措施来引导和激发兴趣,必要时要有一定的惩罚性措施,否则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而绝大多数学生处于中间,既有一定的兴趣,同时又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感兴趣的就听听,不感兴趣的就在下面干自己的事,对这类学生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有取舍得当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精彩的教学方式。

2.2教学内容

以前我校茶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集中在茶叶分类及加工的基本原理、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较多地体现了茶文化的物质层面,而对于中国茶德精神—“廉、美、和、敬”精神的介绍内容偏少。以“和”为核心的茶德内涵,其中的“和”不仅包含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还包括与自我的和谐等方面。在人与人的和谐方面,就是人际关系的调整。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理解、关心,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友爱,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人与自我的和谐方面,就是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以强化“茶德精神”的教学内容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3教学方式

通识教育最重要的是实践, 而不只是理论的说教, 但实践通识教育远比讨论通识教育更困难。在茶文化的教学实践中, 目前主要采取大班理论教学,一方面是教学时间有限, 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受条件所限户外茶艺活动相对缺乏,对茶艺和茶具的学习目前只能停留在多媒体视频上,学生缺乏更加直观的感受。笔者也曾借鉴台湾“无我茶会”的形式,在授课班级上尝试现场多名学生参于各种茶类的泡制和品饮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通过备茶、泡茶、品茶等实践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以后类似教学活动还需加强和完善。

2.4考评方式

课程评价是检验和完善课程的依据,之前的茶文化授课考评主要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老师将平时授课内容发给同学,同学稍微复习后参加考试,分数主要由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其中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判定。这种评价方式在保证学生出勤和参与课堂教学方面的确有较大的作用,但成绩的主要部分在卷面分数,而卷面成绩又与考前突击有相当大的关系,结果是学生平时被动学习,考前随便突击一下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分数。近几年,我们改变了这种考评方式,将课堂或平时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将开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题目不限,但主题是关于茶文化,论文的格式严格按照核心期刊杂志要求进行撰写,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

3. 改革尝试

人文社科类课程是高校公选课最受学生欢迎,也最易于参与教育实践的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因接受对象来自不同专业,其兴趣爱好和基础有着明显差异,这类课程又很容易让学生因过高的期望而产生失望情绪,这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近年的茶文化教学实践,笔者以为教学活动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强化:

(1)在讲授为主的课堂授课方式下,着意增加讨论互动的环节。

师生互动在一个层面上反映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思想的进步。进步的标志是师生平等,本质体现是人的平等,这种平等的巨大意义在于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发展的充分条件[8]。茶文化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面对接受通识教育的不同专业学生,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茶学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富有情感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讲授过程中,应重视与学生互动讨论,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使他们及时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茶学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2)在明确目的的同时,应强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将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实物、图片和音像制品等综合手段,把抽象的理论讲述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在茶艺的鉴赏过程中,可以将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背景资料通过图片或影像在多媒体上加以展示,或者加工制作成DV,通过音画渲染,给听众带来视听感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单一的教学手段,也必须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突破被动的传统考评模式,采取适应通识教育目标的检测方法,选择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多种检测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将审美感悟与人文精神作为茶文化课通识教育的一般性教学目标,考试时重点考查学生对茶文化的审美欣赏和人文精神的体验感悟,将读书笔记、课堂讨论和学习心得等纳入到教学检测中,以课程论文代替期末笔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以相对开放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完成本课程学习要求,最终达到提升人文素养的课程教学目标。

(3)在课堂为主要授课地点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教学活动引向课堂以外。

通过课堂讲授相关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茶文化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但茶文化课程本身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辅以适当的参观实习、茶艺欣赏与表演、无我茶会等各种课外活动,则不仅使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论知识有更直观深入的认识,而且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感恩思想和团结协作精神,在实践中熏陶和培养人文情怀。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面临着不断调整和创新的历史重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共同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只有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让学生在不断积累科学知识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人文情怀,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也才有可能真正体现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茶文化》这门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类公选课,既有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也蕴含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面对不同学科背景和基础的众多学生,如何将茶学知识较为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递并为学生接受,并不是理论的空洞说教就可以完成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及同仁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革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对茶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追求都有所提升,在增长有关茶文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得到了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方守金.关于构建我院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体系的若干思考[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5(2):5-11.

[2] 冯永泰.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1):141-144.

[3] 刘学明.重视高校通识教育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文学类公选课与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 135-138.

[4] 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曾斌.茶文化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20-22

[5] 邓敏. 茶文化进入校园的现状分析与理论思考[J].农业考古,2011,2: 43-46.

[6] 吴红英,朱红英.从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J].农业考古,2010,5: 11-14.

第8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教学工厂 教学企业 校内实践基地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简称“NPY”)学习德国“双元制”理念后,结合该国国情及职业教育实际创新的一种办学模式。该模式由NPY推出后,迅速被应用到新加坡工艺教育学校及其他理工学院,并极大地推动了新加坡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2015年底,笔者有幸参加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师资班,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学习期间笔者对该院超前的教学理念、规范的教学管理等印象深刻,特别是对NPY闻名全球的“教学工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实际,笔者认为NPY“教学工S”理念对建设笔者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教学工厂”理念的内涵及特点

1.理念内涵

“教学工厂”是NPY在学校教学环境中引入先进教学设备和企业运营项目来营造真实企业环境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模式。它以学院为本位,将学校教学、企业项目、企业实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其实质是教学环境、工业项目相结合,能够实现经验积累与分享的工厂。

2.实践特点

(1)引入项目是“教学工厂”的核心。在“教学工厂”里,通过真实的企业项目,学生们能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们与企业工程师通过项目对接,能了解企业前沿信息和技术,还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从而具备在最短时间内开发新专业和新课程的能力。

(2)课程体系与企业接轨是“教学工厂”成功运转的重要载体。NPY专业开发和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该国经济发展需要及国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规划,并兼顾用人单位的需要;课程获得实施后定期研讨,并随时根据社会发展进行修正。课程安排上,第一年为基础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宽广的从业基本知识;第二年分专业上课;第三年分项目上课,半年专项培训、半年企业实习或全日制项目设计。

(3)专业不同,“教学工厂”形式有别。NPY根据不同的专业特性创设不同的“教学工厂”。工程系叫“教学工厂”,信息科技系为“科技创新中心”,工商管理系叫“教学企业”,并创设了“cheers便利店”“学生超市”等“教学企业”。

二、创建“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的构想

笔者所在的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潮菜烹饪与旅酒管理系(简称“潮旅系”)现有烹饪、茶艺、旅游与酒店管理(简称“旅酒”)、商务文秘(简称“商秘”)等现代服务性专业。如何真正实现“工学一体”“产学结合”,从而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地培养技能人才,是潮旅系多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借鉴NPY“教学工厂”理念并结合潮旅系实际,可以按照“共建、共管、共赢”的原则,创建以学院为主、与优质企业合作为辅,集“生产运营、专业教学、实习实训、服务师生”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基地”可包括“××潮餐厅”“××面包屋”“××旅行社粤技校园门店”等。

三、创建“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的可行性

1.学校特殊的区位特点造就了大量潜在需求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现有北山湾和金新二大校区。潮旅系所在的北山湾校区在校生6000多人、教职1400多人。该校区位置偏僻,学生寄宿。周边除1座村庄、2所职业学校、1家公共泳场外,没有任何的商业配套设施,师生的生活需求受到限制。

2.学院坚持“校企双制”,具备指导基地运作的基础

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第一所副厅级国家重点技工院校、省首批“校企双制”示范创建院校。学院遵循“校企双制”办学制度,开展校企、校协、校政等合作模式,与200多家企业建立多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开设系列企业冠名班,采用“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学院联合汕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发起成立汕头市智力扶贫职业教育集团与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校企合作联盟。学院对“校企双制”办学制度的坚持及积累,为指导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潮旅系积淀丰厚,奠定生产实训的基础

潮旅系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拥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省级潮菜烹调职业研发应用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148名,其中省级技术能手4人、市级技术能手1人、中国烹饪大师1名、广东省烹饪名师3名、高级技师9人、技师21人,特聘潮菜大师8名;实训条件良好,拥有烹调、刀工、面点、餐厅、宴会设计等各类实训室24间,实训工位充足,实训课程丰富。同时该系坚持技能与素质双核育人模式,多元化、多角度锻炼,该系学生综合素质基础扎实,具备进行复杂生产性实训的可能性。

四、创设“潮旅专业群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议

1.管理模式

基地场地和设备主要由校方投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首先,成立由校领导、系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合作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基地管理机构”,代表学校行使选择管理者、资产受益和做出重大决策等主要权力,负责指导基地建设,协调并监督基地运营,对基地管理团队进行考核等。

其次,由“基地管理机构”组建“基地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由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或与企业专家合作构成,主要负责制订日常规章制度、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负责基地的日常运作、设备维护、团队选拔、团队培训、绩效考核等,负责与专业科室协调具体实训项目。

最后,由“基地管理团队”组建“基地员工队伍”。员工队伍全部由专I学生组成,具体负责各项目的实施。组建员工队伍时坚持“专业无界化”“成员梯队化”及“工作岗位化”的原则。“专业无界化”即根据项目的需要,跨专业组建队伍,以便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化。“成员梯队化”即在相关专业二年级学生中根据综合实力强弱,6~10人为一组,组建第一、二、三等梯队成为基地员工。先由第一梯队实习,第二阶梯见习;再由第二梯队实习,第三梯队见习,第一梯队指导,并根据不同岗位灵活确定轮岗周期,以便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工作岗位化”即根据学生特长将学生分配到相应岗位。

2.运行模式

(1)“××面包屋”。采取“前店后厂”模式,主要服务校内师生,同时可拓展校企合作,承担本地知名企业订单。在“前店后厂”模式中,管理团队根据实际需要成立“市场调查”“食品加工”“宣传策划”“前台销售”等项目组。除“食品加工”组必须由烹饪二年级学生担任外,其他组可由商秘或旅酒专业的学生担任。“市场调查”组负责调查并反馈师生消费需求,“宣传策划”组负责商品定价、宣传推广等,“前台销售”组负责前台销售、收银及收集评价意见等,“食品加工”组负责实验并加工出师生满意的食品。

(2)“××潮餐厅”。提供潮汕小吃、经典潮菜、潮汕功夫茶,也可承办小型宴会,可根据需要聘请企业专家为技术顾问;为减少与日常教学的冲突及减少物料浪费,可采取预订式经营。根据需要成立“市场调查”“后勤保障”“后厨加工”“宣传策划”“厅面服务”“前台接待”等项目组。“后勤保障”与“后厨加工”组主要由烹饪专业的学生组成,其余项目组主要由旅酒、商秘、茶艺专业的学生组成。“市场调查”组负责调查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层次等,“后勤保障”组负责采购、物流、仓储等,“宣传策划”组负责菜单制作、宣传推广等,“后厨加工”组负责菜品加工与烹制等,“前台接待”组负责各种形式的咨询、预订、迎宾等,“厅面服务”组负责餐前、餐中和餐后服务。

(3)“××旅行社粤技校园门店”。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引进一家力量雄厚、口碑良好的旅行社,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由旅行社提供软件、技术及师资支持;经营内容主要有旅游线路咨询与销售、导游服务、旅游用品代售、夏令营接待等;管理团队由旅行社业务骨干与专业教师骨干共同构成;项目实施由旅酒专业学生负责;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师生以及来北山湾旅游度假区旅游的游客。根据需要成立“市场策划”“计划调度”“前台接待”“导游服务”等项目组。“市场策划”组负责对校内及相关游客的旅游需求进行调查并设计旅游线路及推广,“计划调度”组负责落实线路和接待、安排导游、票务等,“前台销售”组负责接待、咨询、线路推销、旅游商品销售等,“导游服务”组负责导游讲解等服务。

3.保障机制

(1)政策支持。学校要及时出台相关政策,对基地的定位、管理模式及责权利进行明确;及时成立管理机构来推进基地建设、规范基地运作、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出台激励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等。

第9篇:茶艺的基本知识范文

食品采集、加工、制作、烹饪、贮藏……这看似普通的生活情景,背后却是数千年文化的累积与结晶。当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细的生活时,对食材的继承与发扬、改善与创新使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科技牵手,在肩负人才培养重任的“象牙塔”里,就有一些专业是围绕食物而设置的。它们覆盖了人才培养的两个层次,既有本科,又有专科;既有集食物生产、管理、研发于一体的“集大成者”,也有培养专攻葡萄酒和茶的生产制作的“独门人才”,还有的则肩负起了食品质量安全的“守护神”……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们在食品类行业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餐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舌尖专业”之本科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造就无所不能的“食神”

提起周星驰的经典喜剧电影《食神》,许多人一定记忆犹新。在星哥绝妙想象力的挥洒下,“撒尿牛丸”噱头十足,最后的“叉烧饭”更是匪夷所思……电影虽然是虚构的场景,但如今,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食品花样翻新,食品行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食神”已不再是传统眼光中的“掌勺人”,而是日趋走向了“多元化”,他们有的负责制订食品卫生标准,有的专门研制新的食品种类,还有的深入研究食品营养。高校里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是这些无所不能的“食神”的缔造者。

高校开设的与食物相关专业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集大成者”,她所致力于培养的,正是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是一个典型的工科专业,也是以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为基础的“交叉”专业。因此,在大学里,除了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外,在学校实验室里的兢兢业业,以及假期到相应的食品企业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尽管求学的过程是辛苦的,但当你看到自己的努力让人们吃上满意的食品,那种幸福感肯定是无与伦比的。

四年的学习结束后,怀揣本科学历的你肯定会考虑就业的问题了。放眼世界范围来看,预计未来20年里,世界人口将大幅增长,对食品的需求量势必剧增。方便、速冻、保鲜、保健、微波、休闲、儿童、老年食品及健康饮料和调味品将风靡全球,相应的人才也会越来越“抢手”。其中,食品企业是就业的“主阵地”。近年来的发展一直不错,不论是著名的外企如玛氏、雀巢公司,还是像中粮集团、国民淀粉等国企,经常会到学校高薪揽才。当然,政府管理部门、食品质量监督、卫生防疫、商检、标准计量、环境保护、内外经济贸易、旅游等部门以及食品研究所或高等院校等单位也是不错的“婆家”。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江南大学——江南大学现拥有我国食品领域中唯一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是我国食品科技领域最著名的学府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的中国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为特色和优势的大学。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包含食品工艺和食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在传统食品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强调融入现代食品开发与加工理论与技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河南农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河南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科的基础上,于1999年改名而来。现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构筑食品安全“防火墙”

地沟油、毒大米、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回顾这些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由得让我们触目惊心。民以食为天,试问,如果连吃个饭都提心吊胆,生怕“病从口入”,那快乐生活、幸福家园又从何谈起?要想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火墙”,就需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来“亮剑”了。

提起该专业,你也许会想到身着制服,一脸威严的“铁面无私”的执法者形象。其实,这只是该专业的一部分而已。准确地说,该专业是连接食品与预防科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让人们吃得安心、吃得健康。简单地讲,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属于该专业的“管辖范围”。

使命在肩,大学里挥洒汗水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里,该专业的学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包括普通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功能食品、食品毒理学、现代食品安全科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在内的诸多课程。

值得提醒的是,该专业所学知识面较宽,毕业后能从事的工作也较多。学生在校日寸,可以着重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多考几个证书。比如公共营养师证书,该职业是从事营养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再比如食品安全师证书,该行业培养的是具备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技术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的从业人员。不要担心自己做的是“无用功”,这些证书不仅能让你学到知识,同时也会增强你的求职竞争力。

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后,你将获得工学学士或者理学学士。此时的你,可以选择就业,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都是你对口的“用武之地”。当然,考研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学生可以选择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安全、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方向继续深造。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该专业以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卫生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培养为主干学科,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营养学、卫生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检验、检疫的专门技能,从事食品品质控制、检验检疫、营养及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的人才。

山西农业大学——位于山西省太谷县的山西农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以农科和生命科学为特色。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医学、农业、卫生防疫、质量检疫、环保、能源等部门或企业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美丽葡萄酒的“工程师”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唐朝著名诗人王翰这首《凉州词》描述的意境中,当时西域盛产的葡萄美酒不仅是将士们的最爱,更多了一份凄凉的色彩。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饮用葡萄酒不仅能享受到那独特的美妙口味,还能防治各种疾病,增强人体健康。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就是葡萄酒酿造方面的专业人才。

如果说前面介绍的两个专业是食物类专业中“多面手”,那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则有看自己的“一招鲜”——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现代优质葡萄酒酿造工艺、鉴赏艺术和营销理念。没错,一切都只与葡萄酒有关。目前该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较少,以本专业招生的具有较强实力的当属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别看专业很“精细”,其实大学要学的可真不少。学生不仅要学习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学问、理论和技能,还要接受以葡萄栽培和育种、葡萄酒发酵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等为主的现代食品产业的“锤炼”。同时,更要具备在葡萄栽培与酿酒工程领域从事产业规划、设想、生产、治理、营销和新技术钻研、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经过了这些艰辛汗水的付出,等你毕业时,你就能成为葡萄酒酿造、品鉴和欣赏、企业治理和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了。

提到就业,有个“利好”的消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交际沟通的重要工具。近年来葡萄酒良好的保健功效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长城、张裕干红、香格里拉等知名国产葡萄酒品牌都成为了酒席上的“常客”。在相关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同时,目前的现状却是该专业毕业生较少。相信有志于从事该行业的同学,只要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素质,不难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综合了园艺学、生物工程,机械设备、食品科学与工程、感官品评学科的特色,属于理、工、农、人文交叉性的综合专业,既具备了相关学科科学技术的前瞻性,又有独特的工艺技术和深厚浓郁的文化内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该专业所属的葡萄酒学院是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推广,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的学院。

粮食工程:守护“天下粮仓”五谷丰登

“不去北方,吃不惯面食啊!”简单的一句话,不知道是否唤起了许多南方同学的共鸣。话说当年志愿填报时,我们班有一半的同学因为这个原因而选择了南方的高校。当然,为了吃什么而不选择某些地域的高校是否明智见仁见智,但这无疑说明了主食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记得前些年有一部名为《天下粮仓》的电视剧,一代名臣刘统勋、米汗等人为了让清朝的粮仓五谷丰登,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当“照回”现实,我们可以看到,高校里的粮食工程专业所培养的,正是能在粮油食品领域内从事粮食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是人民“米袋子”的“守护者”。

从专业名称不难看出,“粮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包括了水稻、小麦、高粱等作物。但其实除了粮食,油脂也是该专业重点关注的另一个“关键词”。因此,该专业所学的课程包括了粮食加工机械与设备、粮食工厂设计、粮食贮藏学、谷物工程学、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食品工艺学、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淀粉工艺学、植物蛋白工艺学、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包装学、制冷技术与冷库设计、食品配料与添加剂等。除此之外,该专业的实践项目也是很多的。比如粮油品质分析教学实习、食品机械设计教学实习、食品化学教学实习、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教学实习、食品微生物学教学实习、食品质量管理学教学实习、食品工程原理教学实习、粮食加工机械与设备教学实习等。

千万别小看了“粮食”这两个字,更别因为这是个传统行业而对其嗤之以鼻。要知道,粮食是人类的重要主食原料,作为一个人口和农业大国,我国的粮食加工是一个永不衰落的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市场对高质量粮食加工技术与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粮食安全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时间像手中的沙子一点点地漏走,到了该跟母校挥手说再见的时候你会发现,此时,像粮食高新技术产业与粮食有关的研发中心,各级粮食、粮油购销储运公司、粮食储备库,粮食加工厂、焙烤食品加工厂、植物油脂加工与大豆蛋白企业,淀粉与变性淀粉生产企业等都是不铬的选择。具体工作也是五花八门,如生产技术、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等。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有较强的学科研究基础。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粮食安全生产、产品分析检验、粮食质量管理、粮食贮藏加工设计和参与粮油国际贸易等方面能力。

河南工业大学——该专业所属粮油食品学院是河南工业大学最具特色的重点优势学院之一,该专业为建校时就有的支撑型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由于专业学习和就业的特殊性,一般不招收色盲色弱考生。

吉林农业大学——该专业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化工、发酵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在粮油加工、粮油化工、生物化工等领域内从事粮油深加工等方面的工业生产、工艺与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品质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乳品工程:给宝宝一杯“放心奶”

牛奶富含多种矿物质种类,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钙以外,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都很多。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利于钙的吸收。随着奶制品的营养价值被认定,牛奶成为了人们食谱中必不可少的饮品。一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牛奶要,摆上餐桌,需要经过挤奶、冷藏、消毒、包装、储运等多道工序,更离不开相应的检测和安全检验。

但近些年,奶制品企业却频频出现重大问题,特别是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一系列问题给我国的乳品行业造成了一场行业“雪崩”的同时,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乳品行业急需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与产品开发等方面高层次专门人才,而“盛产”这类专门人才的,就是乳品工程专业。

乳品工程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后一般授予工学学士学位。通过四年的学习,本专业的学子要具有乳品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具有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基础实验室操作技能,工程与机械知识,微生物星础知识与技能,食品化学与分析检验,企业经营与经济分析等能力,不仅能在乳品加工和质量管理方面,还能从事研究、产品开发、品质检测等方面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在培养模式上别具一格,很多院校采用的是“3+1”模式,也就是说学生三年学完四年的课程,还有一年是在外实习。至于就业,只要务实求进,就业机会还是很广阔的。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东北农业大学——该专业以乳品产品研发、检测、品质控制及产品加工为研究对象,以各种乳品生产工艺及检测为学科主体,同时具备乳品机械、乳品厂设计、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检测和乳品生产质量管理等多种基本技能。

南京工业大学——该专业围绕乳品科学与工程,通过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学生工程素质的训练,着重培养能在乳品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茶学:品茗人生,一路随行

洞庭碧螺、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天山绿茶……提到茶,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闪现了出来,我们仿佛能嗅到那沁人心脾的芳香,听到那悠扬的配乐如高山流水的古筝演奏,感受到那品茶弈棋的幽雅意境,陶醉其间,可谓是一种人生享受。

在我国,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饮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时展至今,茶的保健和药用功效越来越多为人们所熟知,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行业。因此,高校里的茶学专业也从幕后走向台前,赢得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一款茶饮品要想推向市场,并赢得消费者青睐,首先需要有良好的种植环境、优良的制作工艺来保证质量,其次还要能利用茶文化,进行充分的推广和开发。这一系列环节所涉及的工作,都是茶学专业学生的“拿手好戏”。因为该专业致力于培养的,正是受到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加工、审评与检验、茶文化、杀的综合利用和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茶树栽培、育种和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文化、茶的综合利用和经济贸易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该专业的实践课程很丰富,其中包括茶树栽培学试验、茶树病虫防治学试验、茶叶审评与检验试验等,教学实习也是围绕这几个方面来的。是不是觉得枯燥,学习压力大?大可不必这样想!其实,很多大学的校外实习基地都安排在茶叶生产区,徜徉于这些风景如画的杀园,呼吸着甘甜怡人的空气,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想想看,是不是一种享受呢?

四年的学习后,你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当就业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时,你会欣喜地看到,当前我国茶叶行业发展十分迅猛,因此培养出来的茶学专业的学生已经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甚至在有些高校,会出现多家企业抢要一名学生的“火爆”场面。当然,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毕业后的“茶博士”“茶硕士”将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人才。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设专业属于安溪茶学院,以茶叶审评、茶艺、茶叶加工与深加工、茶叶检验检疫、茶叶营销等为主要学习内容。

安徽农业大学——设有茶学、茶学(文化与贸易)两个相关专业,前者倾向于茶叶的种植与栽培,后者倾向于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云南农业大学——该专业属于龙润普洱学院,在茶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茶学(茶艺茶道)专业,实行文理兼招。

“舌尖专业”之专科

农产品质量检测:还瓜果一片原始芳香

青翠的西红柿、嫩绿的黄瓜、鲜红的胡萝卜……看着刚刚从地里摘下的这些“鲜活”农产品,真想立即拿过来咬上一口。别忙!这些上面可能有农药残留,进入市场之前必须得经过检测才行。这下,就轮到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的毕业生们“闪亮登场”了。

农产品质量检测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农产品安全检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与前面介绍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比,该专业重在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像毒豇豆、过量添加膨大剂的西瓜以及违法施用生长激素的黄瓜等,都是其“铲除”的对象。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该专业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多给自己“充电”,多参加几个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争取获得国家食品检验工、畜禽产品检验工、饲料检验工、粮油质量检验员、水产品质量检验工、烟草检验员、农艺工等相应资格证书。要知道,“技多不压身”,优秀的综合实力永远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当前,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社会需要农检专业方面的人才从源头上为我们的食物“把关”。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流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海关、工商部门、进出口检验检疫局、科研院所、进出口贸易企业、绿色果蔬生产基地、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型超市、果蔬贮运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企事业单位。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食品类专业的农类院校之一(最初全国有5家农学类中专院校开设食品类专业),该专业培养具有从事农产品(食品)质量检验及有关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能力等方面综合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该专业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粮油检测、饲料检测、果蔬产品检测、畜禽产品检测、微生物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可获得食品检验工、饲料检验工、乳品检验工、分析化验工等职业证书。

食品加工技术:不断创造新的美味

火腿、腊肉、香肠、肉脯、肉松……看着这些形状不同,风味迥异的美食,我们在垂涎欲滴的同时,也不由得感叹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食品加工技术由来已久,基本的咸肉腌制就是其中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对食品的加工不仅仅限于肉类,还包括蔬菜、水果、乳品、粮油等方面,而这一“神奇转变”的缔造者,正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从业者。

食品加工技术,顾名思义是指面向食品工业技术生产第一线,能在肉制品、乳制品以及焙烤食品类的生产加工、质量和安全的检验与监督、流通经营等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品质控制、新产品研制开发、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等主干课程,表明了该专业以是化学、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食品工程学的专业知识组成的。因此,有着学科特长的同学尽可一试。

三年的学校时光如弹指一挥间,转眼间,毕业的日子已经到了。此日寸,勤奋学习、基本功扎实的你可以选择到乳品加工企业、肉罐制品、蛋制品加工、啤酒厂、饮料厂、油脂厂企业一线生产及技术岗位、食品分析与检测岗位。当然了,如果你善于言辞和沟通,像食品营销与售后服务等岗位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好地方。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该专业主要学习食品营养与安全、果蔬加工技术、乳品加工技术、粮油加工技术、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食品标准与论证等主要课程,同时还可以考取营养师、食品检验工、果蔬加工工、乳品检验工、Qs内审员证、ISO22000内审员证、ISO9000内审员证、HACCP内审员证等高级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内唯一以食品行业为背号、以食品科学技术应用为特色的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其食品加工技术为国家骨干高职院重点建设专业。

食品营养与检测:有营养,才能“吃吃”更健康

当温饱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人们开始更多地考虑食物营养,讲究健康饮食、科学饮食。因此,“营养平衡…合理搭配”成为了时下的流行词汇。那么,怎么才能保证食品的营养与安全,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营养呢?通过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学习,你会找到答案。

在大学,该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毒理学、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管理、环境科学等。由于明确的指向性,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人通过考试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成为了专业的营养师。

营养师?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这样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营养师现在收入月平均在2000~3000元,也有7000~8000元,甚至营养讲师一个月挣几万元。营养师可在学校、幼儿园、餐饮行业、美容健身房及社区讲解营养知识,在医院从事临床营养工作,为家庭的营养配餐。可以说,只要是有人吃饭的地方和与营养有关的行业,都用得上营养师。据统计,我国缺少400万名营养师。据某人力资源公司调查,营养师已悄然出现在一些高档社区,他们多以个人创业为主,其服务内容多是提供营养咨询、制作销售营养餐、生产销售安全营养食品以及进行食物减肥训练等。

部分招生院校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