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统计数据;统计信息;统计信息系统;现代化
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它的无显著特点是信息爆炸、泛滥。在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中谁能看出端倪,谁就能掌握新时代的制胜先机。而准确、可靠的信息分析离不开统计学。统计学的现代化实现更离不开完备的数据和统计信息系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显现,人们逐渐认识到统计在信息时代中的重要作用。
一、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人们在日常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活动中,经常要接触各种数字化的信息。
统计数据需要统计工作来完成。统计工作的发展和深化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有关统计的理论就是统计学。总起来说,统计学是一门关于大量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描述、推断和分析的学科,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它反过来又指导统计工作,推动统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统计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性和大量性。例如在同一民族、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的人群中,其身高体重各不相同,因此,少量的数据并不能代表事物的一般特征,不能说明事物的发展规律。必须运用足够大量的数据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使事物中非本质的偶然因素的影响相互抵消或削弱。大量性运用与统计调查的就是大量观察法,即必须观察事物的全部或足够数量的单位,才能使事物的个别的、偶然的差异相互抵消。运用大量观察法,我们可以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如统计报表、普查;亦可只对能够反映全体特征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如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方面是客观事物的具体数量。统计学的数据都是具体的,反映一定研究范围的数字。因此,统计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学的结果是反映了统计数据所应呈现的状态。
二、统计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统计信息是指由企业和社会统计工作反映出来的资料和数据。统计数据通常是指记录下来的统计事实,它是一些孤立的原始事实,一般不能直接使用;统计信息是经过统计加工处理的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统计数据,它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统计数据,也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
统计信息反映客观情况,往往表达和体现了人们对一事物的认识。统计信息也往往与决策密切相关,并能指导人们的行动作出决策。统计信息从形式上表现为数量特征的特点,这是由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数量方面的一般方法论和将其运用于认识社会经济活动数量方面及规律性决定的。统计信息的职能是根据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调查方法,系统的采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大量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它从数量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不仅能够描述事物过去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可以反映事物现在的状况,依据这些统计信息,还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指导市场经济有序的运行。统计信息是国家、地方、部门、企业和个人了解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对复杂的社会经济运行进行全面、系统的定量监测和综合分析,准确描述、评价、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开发、配置各种资源,有效的调节和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
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正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健康发展,市场经济越发达,对统计信息的要求越高。
三、统计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统计学现代化
统计信息系统是在传统的人工统计工作的基础上,应用统计理论、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方法建立人机复合系统。统计信息系统能对大量数据做进一步加工,它反映国民经济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模式,并能对经济活动中的重大趋势性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预警。,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数据,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经济信息的需要。
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信息职能,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提高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统计信息系统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了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窗口,是统计信息汇集、传递、加工与交换的枢纽,是进行科学分析与制定科学决策的工具。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对统计信息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在统计工作中推进统计信息技术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的可能性,逐步建立和健全国家统计信息系统,成为我国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统计工作计算机化,统计工作网络化,是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统计部门不仅提供信息,而且提供咨询建议,同时还对经济运行的状况进行监督。完善统计的整体功能,已成为各级统计部门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统计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结语:
在我国的统计实践中,由于受管理体制、调查方法、加工手段、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统计信息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比如统计信息加工的深度和精度不够,描述性信息多,分析应用性信息少。又比如,目前我国的统计信息主要是统计系统内部进行交流,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利用率偏低。由于传递手段的落后,使统计信息的生产者不能及时输出信息,统计信息的需求者又不能及时的得到满足,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脱节。所以从手段上讲,要逐步实现统计信息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提高信息系统的质量,加快统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加快统计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应用统计学》 朱建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2.《中国特色统计学理论探究》 刘奇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12月
3.《统计学原理》周概容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随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社会‘经济统计学日趋枝繁叶茂,科学构筑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的框架,对于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健康发展,对于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有重要意义。
构筑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决不是简单地将社会经济统计学的许多分支任意增减排列,而是探索社会经济统计学各rl科学之间科学的有机构成。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分类研究。分类本身就是科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许多学科本身就是分类学,分类是这些学科的主要目标,如动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等。大多数学科,在某个层次上完成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成果或突破,如作为19世纪化学最大成就的元素(或原子)的分类及晶体的分类,20世纪基本粒子的分类等。在三结‘构数学中,主要目标也是分类,例如,1981年有限单群分类的完成是抽象代数的最大成就之一。
社会经济统计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门类繁多,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知:识系统中,学科之间、知识单元之间、方法之间将呈现一种结构关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结构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对这种复杂的知识系统进行科学的归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必要的。
二、研究杜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休系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原则是:
1.整体性。建立的学科体系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方法”这一属性为r标准划定的全部对象为总体范围。
2.层次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多层次的交叉学科,划分层次使得社会经济统计学作为方法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
3.统一性。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完整的科学,有别于一门科学或两t1科学的观点。
4。排斤性和吸纳性。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既能明确划分各学科的差异,又能融合各学科的共性。
三、杜会经济统计科学与学科、学派三者之间的关系。
1.社会经济统计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矛盾的特殊性本p其研究对象、性质等是长期发展确定的,形成对数量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的方法论科学。
2.社会经济统计学科。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也有两层涵义:第一是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分支,这是通常意义上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科观,第二是指围绕某一培养目标形成的统计课程,如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等。所谓体系则是由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相应的,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科分支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共同体,两者之间也有互柑制约和联系。
3.社会经济统计学派。学派是指一门学间中由于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学派对科学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统计历史上政治算术学派与国势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确立了统计学的科学命名和统计学是关于现象数量关系的内涵规定。同时,统计学派的学术争论使得统计学科不断地发生分立和合并。社会经济统计学派与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是现代称化统计时期的三大派别。
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内因是统计科学的自身发展规律和不同学派的争论,其外因是统计活动包括统计工作和统计教学,它们为统计学科的发展提出客观要求,推动学科的分立与合并。为了科学建立我国社会经济统计学科体系,有必要回顾国外统计学学科体系和我国统计学学科体系的发展。
四、国外统计学科体系的演进
统计实践活动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早己存在,而统计科学和学科体系的创立则始于资本主义社会。十七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欧洲主要国家有所发展,对统计工作提谁出了新要求。一些学者纷纷著书立说对此进行研究,进而形成不同的学派。统计实践的发展和统计学派之间的争论,推动了统计学科体系的逐步建立。按照发展阶段不同,我们将统计学分为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在每个阶段,由于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各异,统计学由不同的学科体系构成。
1.古典统计学学科体系
古典统计学,系指十七世纪中叶至十八世纪中叶的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初创阶段,由于它尚未从一些实质性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口学等)独立出来,因此它在内容体系和启研究方法上不甚完善。其学科体系由不完善的古典经济统计学、古典人口统计学和国势学等学科所构成。
古典经济统计学由政治算未派中的经济统计学派所创立,主要人物为英国的配第、金氏和达芬南,并以配第的《政治算术》为代表作。在此书中,配第最先提出采用数字、重量和尺度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关关系,同时还提出了儿乎与现代统计相同的计量方法、分组方法和推算方法。但这部著作把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分析和从数量上的实证研究交织在一起,是政治经济与统计学尚未分化前的状态,因此,《政治算术》还不能视为一部完整意义的经济统计学著作。受配第的影响,金氏进一步研究了分组法和估计法,编制了英国各社会集团的收入平衡表,达芬特提出了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相似性和内在联系进行估计和推断的思想,这些为古典统计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古典人口统计学为政治算术学派中的人口统计学派所建立,代表人物格朗特、哈利和苏斯密尔希。格朗特在《关于死亡表的自然与政治观察》一书中,提出了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有关人口统计的概念、分组方法、估计方法等,证实了出生、死亡、男女性比例等现象的变动存有一定的规律性,编制了第一张生命统计表。受格朗特的影响,哈利编制了著名的“哈利生命统计表”,用以人口推算人寿保险金。苏斯密尔希首次提出了大量观察法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证实了大数定律的存在。这些人口统计理论与方法,构成了古典人口统计学的内容。
国势学为十七世纪中叶的德国国势学派所创建。早期的国势学派(记述学派)代表人物有康令、阿亨瓦尔、施廖采尔等,‘他们的国势学,仅采用记述的方式,罗列各国的重要社会经济情况,不具有现代统计学的特点,他们的贡献,仅在于阿亨瓦尔将国势学改名为统计学,确定统计学这门科学的名称。后期的国势学派(表式学派)代表人物,有安杰生、克罗姆、海伯纳等人,他们的国势学从政治算术中吸取营养,以计量为主,采用数列或图表表示国家的显著事项。显示了国势学派与政治算术学派的综合,并成为各国政府统计的代表。
综上所述,.古典统计学实际上是萌芽阶段的社会经济统计学,或者说,统计学产生是以社会经济统计学的面目出现的。它从数量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学科发展以合为主,学科体系层次简单。
2.近代统计学学科体系
近代统计学,系指十八世纪中叶至十九世纪中叶的统计学。在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政府统计机关和民间调查机构纷纷建立,定期公布统计数字,统计工作从一般的政治管理扩展到社会经济活动各个领域,出现了各-种专业统计,统计学派的争论和统计刊物的出版,共同促使了统计学科发生分化。近代统计学学科体系由近代经济统计学、近代人口统计学和道德统计学科构成,学科发展以分化为主要特征。
近代经济统计学是沿着配第一达芬特开拓的道路发展起来的,由于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问题的专门化,使经济统计学发生分化。十九世纪末,重农主义思潮的兴起,对农业的高度重视,使农业统计得以建立,拉瓦锡的《农产量统计》就是其代表作。十九世纪初,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为解决工商业中出现的间题,需要收集资料从数量方面加以研究,工商业统计也应运而生。同时航运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使得航运统计、贸易统计和劳工统计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一十招九世纪以后,人们对物价的变动甚为关心,一些学者不仅编制出各种物价指数,而对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创立了物价统计。
近代人口统计学是沿着格朗特一哈利开拓的道路发展起来的,并由最初的生命统计向保险统计、卫生统计或医疗统计方向发展。随着人寿保险事业.的发展,对科学的生命表的需要日益迫切,哈利生命表虽为当时保险机构所惜重,但仍存在许多缺点,引起了一些学者对生命统计和保险统计原理的进一步研究,贡献最大者首推英国的米尔思,他著《论年金和人寿保险价值及生存者》,编出了著名的生命的统计表一一“卡莱尔表”,奠定了保险统计学的基础。由于生命的长短与医疗或卫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生命统计向卫生或医疗统计发展是合乎逻辑的。路易斯、格里芬、维勒米和盖伊等人对此作出了显著贡献。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和新的统计方法的出现,人口统计学在分化的同时,一也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凯特勒就通过静态的研究,揭示了“人的出生、发展和死亡是服从一定规律的”(统计规律)从而使人口统计学趋于完整。“道德统计”和“道德统计学”之名最早由法国的格雷提出并使用,但在此间题上最有成就的当数比利时的凯特勒。他在《犯罪倾向》、《社会物理学》等著作中,研究犯罪统计、犯罪动态及其原因并认为犯罪现象同人口现象一样,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统计规律性),马克思对他的成就曾予以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凯特勒之前,无论是人口统计还是经济统计,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算为“学”。凯特勒把概率论广泛地引入社会经济研究之中,实现了政治算术学意义的统计学和国势学中表式学派的统计思想与概率论的综合,才使统计学真正成为科学意义上的统计学。凯特勒被视为“近代统计学之父”。
3。现代统计学学科体系
现代统计学,是指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的统计学,由于概率论的引入,使统计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统计学科进一步分化与综合、学科体系日益健全和完善,现代统计学已成为一种多门类、多层次的科学。
(1)数理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体系。自凯特勒将概率论正式引入统计学以后,一些学者遵循他的《论数学与统计的关系》和《社会物理学》等著作的观点,侧重吸收他的研究方法,使概率论在自然和社会现象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应用,并发展为一门通用方法论学科,即数理统计学,这门学科的命名最早由威梯斯坦确定并推广使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数理统计表现为描述统计学,由旧数理统计学派所创建。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数理统计表现为推断统计学,由新数理统计学派所创建。需要指出的是,新数理统计学派,不承认社会统计学是一门现代统计学科,认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是政府统计工作的总结或者说数理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他们“计量不计质”观点,也是今天“通用方论法”的来源之一,成为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一大弊端。
(2)西方社会统计学学科体系。十九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社会统计学(简称社会统计学)由旧社会统计学派所创建,代表人物有克尼斯、恩格尔、梅尔等人。这门学科的产生先于数理统计学,而正式命名则迟于后者。因为早期的统计学都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没有必要在“统计学”前面冠以“社会”字样,正是由于数理统计学的出现,为了以示区别,才给原有各统计学科加上一个概括性的名称一一“社会统计学”。这一名词由纳普最先提出,由凯尔作为专用书名使用。社会统计学的的研究对象为国家、社会动静集团现象的数量方面,研究法限于大量观察法,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数量关系探索国家、社会动静集团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包括状态规律、频率规律、发展规律和相关规律等,研究范围包括政治统计、经济统计、人口统计、道德统计、消费统计等,实现对近代统计学各学科的综合,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与数理统计学相比,社会统计学在统计学学科体系中居优势地位。
(3)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指导下,经过列宁和斯大林对国家的统计组织和统计实践作出重大变革后,在对社会统计学(旧社会统计学派的统计学)批判地继承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性质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为在质与量的辨证统一中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研究方法除继承社会统计学的大量观察法外,还提出了分组法和综合指标法,并认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有效地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作为国家管理和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有效服务和监督的重要手段,以及用以制定和检查计划的基础。统计工作在前苏联受到空前的重视,社会经济也有较大发展,已成为门类齐义、系统完整的现代统计学科,并与数理统计相对立。
五、我国统计学学科体系探索轨迹
建国以来,我国对统计学学科体系的认识,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数理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代统计学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是以分析客观大量现象数量关系与变化、研究客观大量现象中受概率论支配的客观规律性,’其在学科归属上,应当是数学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数学学科体系范畴,在学科性质上应是一门唯一的、可用于社会与自然等各个领域的通用的统计学。这种人还认为,随着数理统计方法在社会、经济、生物、化学等各种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并按各领域分别加以分析与总结,从而形成了按具体领域分类的应用数理统计学,即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同时指出,应用数理统计方法所形成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等,与在苏联统计理论指导下所建立的“经济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等完全两回事,前者是为社会与经济研究用的数理统计方法,而不是指标解释与经验总结,而后者仅仅是指标罗列、指标解释与经验总结等。
2。t’4旨标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受1954年3月前苏联科学院、中央统计局和教育局联合通过的决议影响,并在思想不开放的年代教条式的接受了决议中的有关精神。决议中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方法。……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苏联百科辞典》“统计学”词条)还认为数理统计学只属于数学学科体系,即只承认社会经济统计学才是唯一的统计学。
3.“指标加数理应用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统计学是一门横向的、方法论科学,而不是单纯的社会科学,认为“统计学本米就是同数学、计算分不开的,根本就不存在无数学和不计算的统计学。‘数理伙‘数学’在外文中本是一个字,从严格的逻辑意义说,根本不应该在统计学上冠之以‘数理,一词。”从而认为,单纯的数理统计学只是数学的分支,但随着数学(包括数理统计学)在工程技术、生物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中应用所形成的工程技术统计学、生物统计学等,已不再是数学的分支,而是以工程、生物现象等具体数量方法为研究对象的方法科学,属于统计学范畴。于是,新的统计学学科体系便由“指标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与数理统计学往各具体领域中应用形成的生物统计学等所构成。我们称这种体系为“指标加数理应用型”统计学学科体系,以区黝于“指标型”体系和“数理型”体系。
4.“综合型”统计学科体系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仅仅把数理统计看作是数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统计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是错误的,仅仅把社会经济统计学看作是唯一的统计学也是错误的,而把统计学说成是两门也是不严谨的,统计学只有一门,它既包括社会科学中的统计学,又包括自然科学中的统计学,既包括社会经济统计学,又包括数理统计学及其应用李科,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应包括:思维科学一一数理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社会科学一一社会统计学及其分支学科,自然科学一一生物、气象、物理、天文及环境统计学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认为统计学学科体系是由若干个层次或级别的多种统计学科所构成的“综合型”一学科体系。
六、杜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框架
本课题构筑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时,除遵循基本原则外,还着重考虑如下因素。
第一,努力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力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统计学学科体系,全面体现我国统计活动的实践,全面体现我国统计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全面反映近年来我国统计科学研究的成果,使社会经济统计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是社会运输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确定必须满足国家统法计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适用的统计手取,对交通行业提供现代运输服务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交通行业和现代运输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交通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交通现代运输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行组织、经营管理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寡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相同之处表现为,它们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资料和情况的了解、搜集工作。区别表现为:①对象范围不同,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需向较多的总体单位做调查,一般性调查的单位较少。②资料性质不同,统计调查以数字资料为主,一般性调查以情况资料为主。
3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3.1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3.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科统计数据采集的方式。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3.4重点调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3.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4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上文介绍的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计对象日趋复杂,必须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搜集到丰富的统计资料;而且任何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有不同的实施条件,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难以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宜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4.1普查为基础交通行业至今还未对运输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统计调查,因此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交通行业从事运输的基本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推算工作打好基础。如对于交通行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等,就有必要进行定期普查,了解其基本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统计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地位;作用
【分类号】:F222.7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统计数据,对统计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但当前国内统计信息、咨询的整体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统计在满足日益增加的社会各界需求方面还有欠缺,统计信息的广泛性和时效性不够,咨询建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够,提高政府统计社会化服务水平势在必行。
一、统计信息的概念其主要特点
统计信息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处理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以统计数据或资料形式表现的信息。包括认识活动的一般统计信息、专业科学研究的统计信息和统计工作的统计信息三部分。统计信息是指由企业和社会统计工作反映出来的资料和数据。包括:统计原始信息、统计整理信息、统计分析信息和统计监督信息。统计信息是指来源于整个人类社会活动,以反映社会发展变化善为内容,借助一定的栽体形式,包括数据(如数字、字母、符号),凭证,报表,报告,图纸,规章,制度等等,能用统计技术进行采集传输或存储,被人们所接受,理解,对我们参与社会活动有用的信号和消息。
统计信息具备如下特点:①广泛性。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很多方面都存在统计信息的运用,应用非常广泛。不但社会经济活动会用到统计方法,而且对各领域以及实质性学科的规律研究也需要统计来反映其变化规律。例如经济市场、居民收入、商品价格的规律需要统计方法来表示。②客观性。统计信息的生成依据是现实思维和归纳推理的统计逻辑,以反映客观和以客观为推理依据的特点。统计信息是信息的一方面,必须满足信息的社会客观性。③数量特性。统计信息从形式上表现为数量特征的特点,统计学研究社会经济活动数量的一般方法论和将其运用到社会经济活动数量方面的规律性决定了数量性的特点,统计信息常常表现为数据的形式,但也不局限于这单一形式,还有图形、表格、文字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定性,统计信息的广泛应用在人类社会认识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④社会标准化。社会标准统一化一直是统计活动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是由于统计活动的总体性决定的。所以统计信息在形态等方面表现为较好的社会标准统一化,但是统计指标口径、范围不统一的话,我们也就无法认识总体的特征。从信息理论来看信息系统形态上必须做到社会统一化,否则就没办法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⑤认识的多层次性。统计信息的产生一方面取决于统计认识和手段的产生和发展,另一方面受到统计方法和专业理论的共同作用,所以统计信息表现在多个层次,有直接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数量的信息,也有反映加工处理过的统计信息。多层次性归咎于客观现象内涵的层次性和统计逻辑分析的层次性,统计信息的多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保持高度衔接。⑥总体系统性。从宏观到微观,结合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层次可以组合成很多相对独立的总体,所以统计信息在整体上表现为总体性衔接的特点。这种衔接联系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社会经济活动客体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反映系统联系和变化规律是统计的根本任务,所以统计信息作为一个整体表现为良好的总体系统性。
二、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的地位
社会经济活动是人类的活动,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决策、管理要建立在社会经济信息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对大量社会经济信息的处理,认识和掌握社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科学管理、调控、监督、组织和实施社会经济活动,才能获得比较好的社会经济效果。所以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衡量一种信息是否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要看这种信息对社会经济管理、决策的影响。统计信息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其主题的地位。
三、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的作用
(一)统计信息对于企业经济决策的主导作用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越来越依赖于统计信息。从企业内部看,统计信息是指挥生产和生产过程中反馈的统计信息;从企业外部环境看,统计信息是激烈竞争市场环境下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企业经营需要低成本、高质量、反馈灵敏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有效利用统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统计信息对于行业管理和地区管理决策的作用
行业和地区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和地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大力发展统计信息。加强国民经济行业的统计核算,发挥统计信息在国民经济行业发展规划的决定作用;积极发挥统计信息在行业调控和管理的作用;加强行业发展的意向调查,积极发挥统计信息在监督国家经济行业发展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三)统计信息对于宏观管理决策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科学决策,从整体上把握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有机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务院决定建立新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国民经济整体状况的信息统计工作。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将会以科学、合理的结构和指标体系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新体系的健全完善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统计工作集成化的水平,增加统计信息量。经过核算体系对于统计数据的验证可以大幅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为定量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和分析结构,促进定量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有机结合。总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国家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国民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四)统计信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现实生活中,统计信息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应用普遍,表现活跃,具有代表性。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喜欢用数据表达他们的观点,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数据的存在,科学理论研究离不开数据的支撑,数据已经无处不在,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把21世纪称作统计时代非常贴切。
总之,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统计信息势必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作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还对我国经济管理以及相关决策提供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统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统计信息收集、整理方法,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准、高效的统计信息数据,进而全面推动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琼,曹向兰.构建统计信息质量长效机制[J].企业导报,2009,12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科学中各门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揉合之综合化趋势。犯罪统计学就是顺应这一潮流,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就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建立/犯罪统计学/思考
一、我国犯罪统计学的发展动因与价值判断
犯罪统计学的建立与发展,既是犯罪学研究深化、统计理论发展内在规律和历史逻辑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现实,社会综合治理的客观要求。同时犯罪学和统计学的快速发展又为犯罪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其理论动因、现实动因和技术动因可以归纳如下:
1.理论动因
犯罪统计学作为统计学的分支或统计科学的一种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统计理论不断深化,统计方法不断丰富的有力推动,其中中外许多统计学卓有成效的创造性研究,对统计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从封闭型到开放型,从纯理论向应用性转变有重要意义。
2.现实动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由许多复杂因素相互作用而引发的犯罪问题也日益增长,统计学作为通过偶然现象数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数量特征的方法论科学,可以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这就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也开辟了对犯罪现象进行科学考察的一种新途径。
3.技术动因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向统计学领域的渗透,信息等相关产业与统计事业的融合,不仅为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汇总提供了极大方便,而且缩短了统计产品开发的时间,扩大了统计服务的空间,提高了统计研究的效率,也客观地推动了犯罪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
建立和发展我国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动我国统计理论从单一的经济型研究向社会与经济复合型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动和完善我国统计学科的建设。
二、建立犯罪统计学的基本原则
建立我国犯罪统计学应遵循以下两方面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要从世界范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用宏观的、广阔的视野,了解和掌握犯罪问题历史特征、现实表现和未来的变化趋势,以我国统计的现状出发,确立我国犯罪统计学的道路和发展的目标。
2.现实性原则
只有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实践,才会创立一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统计学。现实性原则是“国情论”在犯罪统计学研究方法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开创犯罪统计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两大主体,从我国统计的具体实践出发,以统计管理体制为核心,辅之以其他问题的研究。
三、犯罪统计学的性质、对象的科学界定
笔者认为犯罪统计学是从犯罪学和统计学中分化出来,又渗透融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既有犯罪学的特点,又有统计学的特点,但从根本上谈,它还是统计学的一个新分支,是实质科学与方论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统计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方法论科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综合性、社会性和具体性:
1.综合性
犯罪统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它涉及到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犯罪学的思维理论和研究方法,还涉及到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可以说,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个由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原则等组成的全方位的综合体。
2.社会性
犯罪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体,而从事犯罪统计研究的人是主体,人有其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从主体到客体之间必须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社会条件约束,再加上犯罪科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所以犯罪统计学的社会性特点非常明显。
3.具体性
犯罪统计学虽然内容庞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即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下,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犯罪活动规律和方法。而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思维,对研究犯罪统计学都是无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会把犯罪统计学引向歧途。
四、犯罪统计学的理论体系构架
犯罪统计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理论体系的框架应该包括四部分:
1.犯罪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要对犯罪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统地向客观实际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组、汇总等,为进一步对资料加工分析提供条理化的、综合化的资料。客观地说如果没有对犯罪资料搜集与整理这一途径,就无法考察和认识犯罪现象规模、结构,区分犯罪现象的各种差别、特点及原因。
2.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分析
犯罪现象从总体上看其分布是有规律的,运用均值和变异指标等方法,可以寻求犯罪现象量的集中趋势,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可以将个别犯罪现象的量抽象为一般的量,然后依据一般的量探究异常复杂多变的犯罪现象量的规律性。只有发现犯罪现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为社会的综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询意见。
3.犯罪现象动态发展轨迹的数量
描述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维时间有密切联系,现在是过去的沉淀,而未来又是现在的科学延伸,运用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现象的季节变动、循环变动等规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现象发展的全貌与动态轨迹,并以此来分析和预测犯罪现象的未来变化,为社会预防犯罪提供真实可靠的数量依据。
4.犯罪现象与其他现象量的相互关系分析
关键词:统计、经济、内容。
一、税收统计的功能
(一)税收统计的职能内涵
税收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从税收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反映税收活动及所涉及的社会经济活动情况的一项专业统计。税收统计的基本任务是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反映经济税源发展变化情况以及税收政策的实施效果。具体任务有三个:一是通过税收统计报表指标体系,为及时了解税收收入情况、加强征收管理和组织财政收入提供依据;二是通过对税收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制定税收政策、检查政策执行情况以及研究税收宏观调控能力等提供各种可靠的税收数据资料;三是通过税收统计资料的分析,及时反映有关经济活动的动态和规律,对税收活动进行调节监督,为加强税收征收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二)税收统计的突出特点
1、精确性。税收统计是从税收数量变化来研究税收征管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税收收入都是纳税人依时足额、真金白银缴纳的,来不得半点的浮夸和虚假,有非常高的准确性,其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的分析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专业性。税收统计在指标设置、指标口径、计算方式上,在运用统一的统计方法的同时,必须以税收法规为依据,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通过专门设置的《税收资金平衡报表》、《税收收入分产业统计总表》、《税收收入分企业类型统计总表》、《纳税户数统计报表》、《涉外税收统计报表》等30多个统计报表及其众多统计指标,详尽描述经济税收的全面情况。税务统计分析常用方法有: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3、放大性。税收统计工作通过对经济税源、税收数据、税政资料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税收收入数据看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的内容,揭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程度、规模、结构,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以管窥豹,税收统计揭示社会经济深层次内容
从表可看出,该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比2000年增长了1.42倍,年均增长4.9%;同时,税收总量增长了2.34倍, 年均增长8.6%;税收增长与GDP增长总趋势一致,增幅保持同向变化。就税收弹性来说,假设t代表税收增量,G代表GDP增量,则税收弹性E=(t/T)/(G/G)。经计算得出绝大多数年份E1,即税收收入“超GDP”增长,一方面说明随着税收征管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税收流失比例逐年下降,能收上来的税源比例逐年提高;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税制安排仍待完善,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和产业链的不断拉长,税收对GDP多环节、多次征税的现象日益凸显。从GDP与税收收入的线性回归分析考察,设税收收入为M,GDP为解释变量X,根据该区10年间二个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一元回归,则GDP与税收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M=a+bX+e.经计算得出M=-7.36664+0.161495X,其相关系数R2=0.992957显著趋近于1,说明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宏观边际税负率16.15%(即GDP每增加1个单位,税收总量将同时增加0.16个单位),低于2009年宏观税负率,说明税收对GDP部分存在重复征税情况。截矩a为负值,估计仍有一部分GDP没有纳税。具体到各个税种来说,更能准确分析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
(一)营业税。营业税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由于基本是按营业额全额征税,征收的税额比较大,一般占到辖区内税收总额的30%以上。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2002),建筑安装业与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生产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餐饮、旅业、娱乐、服务、交通运输、信息软件、批发零售、房地产业等则属于第三产业。某区第二、三产业比例为1.71:1,但第二、三产业单位产值上缴的税额比例却为1:2.53,即第二产业相同数值的经济量,税收贡献只及第三产业的39.5%,说明该地区产业结构仍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仍不发达,应调整产业结构,淘汰一批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高能耗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侧重引进发展无污染、高附加值、高税收产出的第三产业。
1、建筑安装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股市、楼市、投资、消费呈高速增长态势,社会需求畅旺,建筑安装投资比上年增长17.29%,建安营业税收入大幅增长15.64%;2008年下半年曝发了美国次贷按揭引发的席卷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长形势急转直下,增长速度快速下降,大多数国家(地区)录得近80年来所没有的负增长,我国也难以独善其身,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由二季度增长10%左右急剧下降至三季度增长3%左右,全年呈前高后低发展态势,受经济大环境恶劣影响,投资、消费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建筑安装投资比上年下降11.52%,建安营业税收入虽然强化了征管,仍只轻微增长1.16%;2009年,由于国家在2008年底推出4万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带动全国逾10万亿配套资金的投资,辖区建筑安装投资止跌回升,大幅增长13.93%,全年建筑安装投资呈前低后高态势,但由于部分投资资金未能到位,相当工程项目未能按期结算付款纳税,建安营业税收入增长8.76%,较建筑安装投资增速低5.17个百分点。
2、餐饮、旅业、娱乐、服务
表中数据说明,该区餐饮、旅业、娱乐、服务业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大,2007年,当国民经济发展气势如虹时,随着股市、楼市兴旺,国民收入增加,国民用于餐饮、旅业、娱乐、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增加,导致当年营业税收入增长14.97%;2008、2009年尽管税务部门大大增加了征管力度,但仍难以弥补经济下滑带来的税收减收。
3、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2009年,某区销售不动产营业税收入74728万元,同比增长7.5%,比2007年增长-4.78%;转让无形资产营业税收入23067万元,比2008年下降37%,比2007年下降45%。说明在经济不景气大环境下,房地产、土地交易冷淡,投资者缺乏投资意欲,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商品楼、土地交易宗数及价格均大幅下降,导致该纳税税目的税收收入大幅减少。
(二)企业所得税。是对中国境内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009年,某辖区企业所得税收入1947万元,比2008年增长7.6%。该税种采取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税款的征收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尽管企业经营深受2008年下半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利润总额、盈利率均大幅下降,但由于2007年度第4季度的企业所得税款在2008年第1季度入库,2008年度第4季度的企业所得税款在2009年第1季度入库,年景好坏导致税收的大幅起伏在一定程度(约占年度税款的1/4)上在各年度间均匀,升、降幅度得到一定的平缓,若逐季度核算对比的话,能够清晰反映各季度企业盈利总水平的升、降情况。
表中数据说明,该区2009年企业所得税增长,以邮政电信业、房地产餐饮租赁住宿服务业的增长率较高,但第二产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占了87.67%,说明该区第三产业发展仍远欠发达,第三产业的经营规模、利润额仍有待进一步大力提升。
(三)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2009年,某区个人所得税收入197829万元,比2008年增长-0.3%,比2007年下降8.7%。具体为:1、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所得,2009年该类所得个人所得税收入91891万元,比2008年增收13492万元,增长17.2%,说明在强化税收征管促收入的同时,随着2009年经济大环境整体企稳回暖、企业订单增多、员工开工更足、薪酬待遇有一定回升有关;个体工商户及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经营者生产经营所得,承包承租、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收入64988万元,比2008年减收6340万元,下降9%。主要因素有二个:一是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生产经营个人所得税采取年度结算征管办法,2008年度第4季度的个人所得税款在2009年第1季度入库,由于2008年度第4季度企业经营业绩差,在2009年第1季度入库的个人所得税款大幅减少;二是工业生产虽然已大大回暖,但个人独资、合伙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较弱,经营业绩回升较慢,加上社会整体的投资消费信心仍远未能跟上,承包承租、财产租赁、财产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仍未能有效增加,导致这方面的税收增幅乏力。
(四)社会保险费。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强制征集专门资金,设立保险基金,用于保障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物质帮助制度。
统计结果显示,该区近三年社会保险费收入持续增长,政府近年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着力编织一张强有力的社会保障网,将所有符合参保条件的劳力者纳入社会保障参保范畴,要求人人都有一份社会保险(包括农保和城保),为进一步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保障救济待遇,在不断增加参保人数的同时,提高参保人员人均缴费工资额,确保社保费
收支平衡,就成为政府的不二选择。
(五)教育费。是对从事工商生产经营活动,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缴纳的三税税额征收的一种费。费款专用于地方教育事业,专款专用,是地方教育经费固定的主要来源,它的征收对推行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供财力保障。2008年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收入额大幅减少,直接导致教育费附加收入比2007年下降了12.06%,对当地教育支出造成较大压力。2009年在国家巨额投资拉动下,该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带动该区增值税、营业税大幅增加,教育费附加收入增长37.20%,有力地支持了该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实用税收计算手册》薛亚松、李钦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2、《统计学原理》钟新联、张建军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
关键词:交通行业 现代运输 统计调查方法
1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交通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交通运输统计是社会运输统计和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确定必须满足国家统法计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适用的统计手取,对交通行业提供现代运输服务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收集整理、提供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现代运输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交通行业和现代运输业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交通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交通现代运输发展的规划建设、运行组织、经营管理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寡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更有区别。相同之处表现为,它们都是为了认识、把握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资料和情况的了解、搜集工作。区别表现为:①对象范围不同,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需向较多的总体单位做调查,一般性调查的单位较少。②资料性质不同,统计调查以数字资料为主,一般性调查以情况资料为主。
3 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3.1 普查 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3.2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科统计数据采集的方式。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方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3 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3.4 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3.5 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
4 现代交通运输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上文介绍的各种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各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统计对象日趋复杂,必须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搜集到丰富的统计资料;而且任何一种统计调查方法都有它的优越性与局限性,有不同的实施条件,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难以较好地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宜采用抽样调查与普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4.1 普查为基础 交通行业至今还未对运输进行过全面、深入的统计调查,因此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交通行业从事运输的基本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推算工作打好基础。如对于交通行业运输基础设施、投入产出、人力资源等,就有必要进行定期普查,了解其基本的发展状况。
4.2 抽样调查为主体 运输普查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而且无法及时反映交通行业运输日新月异的变化状况,因此大量的统计信息还需要通过抽样调查,依据部分企业的资料,来推断总体的相关情况。如对现代交通运输效率及质量调查,就没有必要采用普查来反映其运行水平,可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统计、计算,从而推算交通行业运输发展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可以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去完成,同时也便于对交通行业运输经济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样既可以节省调查费用又可以满足对统计时效和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即使在未来我国运输统计信息体系建立以后,仍然还需要采用抽样调查来弥补统计分析体系本身的结构性缺陷、细分市场的信息不足和信息时效性的滞后。
4.3 辅以统
计报表制度 对于现代交通运输统计,可以适当采用统计报表制度掌握全面情况。日常报表是交通行业运输统计的主体部分,大量的运输统计数据可以从日常月报(季报、年报)中得到。目前,我国相关运输统计报表制度基础比较薄弱,尚不能由此全面获得所需数据,可在目前交通运输统计制度和运输统计制度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报表单位,再设置相关的统计报表来满足现代交通运输统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市政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市政施工行业统计也是国家经济发展整体统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市政施工行业统计必须满足国家统法对统计基本任务的总体要求。因此,市政施工行业统计的基本任务可以确定为: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相关活动进行统计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提供完善的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行使统计监督,为国家了解市政施工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影响,制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宏观调控和决策提供依据;为市政施工行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市政管理、提高规划建设、搞好经营管理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二、统计调查的概念
所谓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物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统计调查搜集来的资料有两种:一种是对被调查单位未做任何加工整理的原始资料,又称初级资料;另一种是搜集次级资料,也称间接资料,是指已经经过某个部门或地区加工整理过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统计资料,一切次级资料都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来。统计调查与了解、查明原因的一般性调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大的区别。
三、统计调查方法分类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和组织方式是统计调查的重要问题。统计调查方法按调查对象可分为如下几类。
1.普查。普查是为了了解某种现象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适用于不必要或不可能经常调查而需要得到全面统计资料的现象。普查是一种大量的、一次性的、专门组织的调查,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调查方法,由于普查涉及面广、对象多,调查的内容和项目就不能太多太复杂,所以,普查项目只能限于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的描述,主要应用于较大范围的对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调查了解。
2.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表格和要求,自上而下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管理部门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统计报表,可以全面地、系统地搜集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反映国情国力的主要资料来源。
3.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并用观察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适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可以检查、补充、修正全面调查的资料。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①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调查单位;②以推断总体为目的,而且能够对推断结果的可靠性做出数学上的说明。
4.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在全部单位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它们在所研究的现象的总体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够反映全部总体的基本情况。重点调查主要采用专门调查的组织形式,有时也可以颁发定期统计报表,由被调查的重点单位填报,定期观察这些重点单位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变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资料为依据的报告法。
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与解剖认识同类事物的本质及发展变化规律,并用以指导和推动总体现象的发展。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其他调查方法的不足,为数字资料补充丰富的典型情况。典型调查的具体方法通常有直接观察法、个别访问法和开调查会。其中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和比较可靠的方法。这种调查是讨论式的,即由调查者召集若干了解情况的人,按预定的调查提纲,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把调查过程和研究过程结合起来,从中掌握第一手详细材料,达到预期的调查效果。新晨
四、市政施工行业统计调查方法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统计工作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的原则,市政施工行业统计宜采用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调查方法,并辅之以统计报表方法,来获取所需的统计资料。
1.以普查为基础。市政施工行业和工民建相比它显得微不足道,各有关部门也未对它进行过全面的、深入的统计调查,在社会化大生产越来越细化的大形势下,统计部门很有必要对市政施工行业从事的市政建设单位进行普查,以了解市政行业的基本发展情况,并为今后相应的统计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
统计用来探索与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关系,在社会经济管理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广泛应用于市场调研、财务分析与预测、生产控制、证券投资分析、期货期权定价、风险管理与控制等领域,具有信息提供、咨询与监督等功能,在政府计划制定、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的广泛应用给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计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内容。
1、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1 教学目的不明确
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课程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要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与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相比,《统计学基础》更强调实践性,这正好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因此,其教学目标主要落脚点应该在实践性方面。目前,虽然很多老师在做教学计划时都会确定教学目标,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运用统计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并撰写统计报告”,很显然这样的目标设定较为抽象。其一,不同专业所面对的现实问题不同的,这需要区别来对待;其二,由此产生的资料不相同的,哪些资料是最新的、并且是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必须具体交代的,其三,统计方法有很多,面多不同专业,针对高职教育,应该掌握哪些方法也没有明确。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的选择上出现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学内容不合理
《统计学基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思想与方法,还要求学生能运用相关知识、借助计算机与统计软件等对现实的社会、经济等问题的实际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这无疑拓展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然而,高职教育重视实践的思想使得教学课时严重压缩,教学内容增加与教学课时压缩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种问题,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很多老师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框架上,《统计学基础》的教学内容已经基本形成,考虑到课时安排与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很多老师会删除一些内容,结果让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其次,在案例选择上,严重脱离实际,有些案例过于宏观,如人口普查、GDP、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等,有些案例较为抽象,如某城市的某问题,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些案例要么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遥远,没有实用性,要么会对数据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果。
1.3 教学方法陈旧
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无法实现高职《统计学基础》要求的“宽知识、厚基础、重实践”的培养目标。传统的教学强调用黑板、粉笔、教材将教学内容从头讲到尾,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使这些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该门课程教学上扔以讲授为主,学生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抄笔记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1.4 教学评价单一
传统的教学评价虽然也兼顾课堂考勤与平时作业,但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依据。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在平时作业方面,抄袭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学生对待平时作业极其不认真,结果一个班级交上来的作业,只有两三个“版本”的答案;其次,在课堂考勤方面,虽然很多学生人已到课堂,但是在课堂上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根本没有认真听讲、更没有认真思考,更有甚者,在点到之后溜之大吉,课堂考勤作为评价手段的方式形同虚设;最后,在期末考试方面,很多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知识积累,千方百计找老师套取考题,以求考试及格。
1.5 教学条件简陋
《统计学基础》的课程特点,要求学生至少首先要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尤其是excel表格的操作与运用,然后在课程学习中掌握基本统计软件的应用,这就要求该门课程必须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计算机机房紧张的问题,这一问题难以满足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导致教学缺乏灵活性、生动性与形象性,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1.6 教材选择不合理
高职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对教材的要求也与本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高职《统计学基础》的教材选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直接选用本科经典教材,这样的教材内容较为全面,但理论性太强,其中涉及太多的公示及其推导,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选用一些高职的规划教材,这些教材虽然版本、作者不同,内容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强调的重点基本一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教材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且在体例安排、案例选择也没有脱离本科教材的束缚,而且很少有针对高职教育的涉及实训内容的教材。
2、高职《统计学基础》教学的思考
2.1 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的确定一方面要求其教学必须有专业针对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其教学必须具有普遍性,即要求学生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统计思想、统计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掌握统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需要强调的是,教学目的的确定必需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要及时掌握专业的动态发展及其对《统计学基础》的要求,从而对教学目的做出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