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公益项目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益项目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益项目的理解

第1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今天,我们召开20**年清水工程水利项目总结验收会,主要目有两个:一是回顾总结20**年以来市区水利环境整治工作,客观评价清水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二是研究如何加快推进今年整治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职责,又好又快完成建设任务。

上午,大家一起查看了×××条河浜的工程现场,下午又看了×××条河浜的验收现场,很辛苦,通过听和看,相信大家对过去的一年相关部门所做的工作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和看法。根据会议安排,刚才,市水利局马乃强局长汇报了20**年清水工程×××条河道水利治理项目完成情况和20**年×××条河道整治的进展情况,提出下阶段工作目标和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会议结束时,请王市长作重要讲话。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实施清水工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年3月1日,城区主要河道、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后,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全面启动实施水利治理、城建截污和环保控制三大整治工程,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水利部门完成投资××2亿元,使大部分河道基本具备了水系畅通、闸站控制、护岸绿化、活水保洁、分级属地管理的条件;建设部门建成了截污管渠××9公里,新增截污能力×××万吨;环保部门提出了3年搬迁企业×××家,关闭化工企业×××家的目标,并稳步启动实施。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有这么几条经验和做法值得肯定: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组织有力。为确保清水工程的顺利实施,各级从强化组织领导入手,建立健全清水工程目标考核机制。市区均成立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组织领导机构,全面落实各方责任,明确清水工程年度目标,严格按照“六个统一”的原则组织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整治工作的展开。二是广泛发动,形成氛围。在整治工作中,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编印整治简报,配合新闻部门开展系统专题宣传等形式,及时报道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支持,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实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突出群众最迫切、领导最关注的河水黑臭问题的解决,各级在认真调研基础上,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通过综合实施污水截流、控制污水排放、沟通水系、建设换水闸站、清淤护岸、沿河绿化和长效管理等措施,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四是上下联动,部门配合。清水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无论是水利、规划、建设、环保、园林、供电等部门,还是天宁、钟楼、戚区政府都能服从大局,密切配合,集中力量,共同协商处理工程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按照各自职责和任务扎实推进。市发改、财政、审计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在项目审批,建设资金拨付、跟踪审计提供及时快捷的服务,初步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市区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五是建管并重,完善机制。为巩固水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果,确保市区河道“长治久洁”,各级各部门紧紧抓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契机,全面落实河道长效管理、市河换水、漂浮物打捞、保洁考核机制,建立健全河道管护目标责任制,实施市河换水日常化、常年化,卫生保洁制度化、规范化,一年见到了五年的成效,大大缓解了市民反映集中的水污染热点问题、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品位,得到了沿企业单位群众的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

当前我们水环境治理进度、效果与预期的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对同一河道水利治理、排污控制、污水截流按时序同步推进还做的不够。二是“一河一策”的治理方案需进一步优化,如截污管网的布局、护岸形式的选定等,怎么样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使之更加有利于河道管理和生态效益,还存在缺位。三是长效管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如何才能从根本杜绝河水“一夜之间变黑”,出现黑臭等问题,如何处理控制污染总量,确保定期换水成效等等。特别是不久前无锡太湖蓝藻暴发事件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水环境的现状离“现代、文明、清洁、安全”目标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水环境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和艰巨。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整个清水工程的进程。对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推进水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这一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部门配合,进一步形成合力,加快推进,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我市基本建成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国家生态市。

二、咬定目标,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快20**年整治项目实施进度

实施清水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点民心工程。对市区河道进行整治,创造一个良好的水环境,是**人民最强烈、最期盼的一项要求,也是我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抓好城市创建工作的一个依托。今年以来,市委范书记两次专门视察城区河道治理工作,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市区水环境治理问题。王市长多次听取环保、水利、建设等部门的汇报,经常督查落实情况,定期召开每月一次城市长效管理点评会,将水环境治理纳入城市综合管理内容。4月17日,王市长察看水环境整治情况时再次强调,治理水环境、优化水环境是为了造福老百姓,一定要下定决心,锲而不舍,使市区所有河道明年年底清起来。

关于20**年清水工程建设任务,在去年×××条河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市政府明确要求20**年要继续完成×××条河道的水环境治理任务。20**年,要加快推进北塘河城区段、横塘河北段、海石口河、青峰浜、贺家塘等×××条河道的综合整治,水利部门要继续采取水系沟通、河道清淤、驳岸防护、换水闸站建设等措施,年内要全面完成治理项目的水下部分;2009年3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使中心城区河道水系更趋理顺,调水换水条件更加完备,污水截流和排污控制更加到位,达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效果。

总体看,与20**年整治的×××条河道相比,20**年的×××条河×××多个项目具有规模大、投资大、要求高、系统性强等特点,对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有充分思想认识,措施上要一着不让,确保按计划要求,按照建设时序,加快推进。力争年内在×××条河道的工程整治上取得明显的进展。

(一)坚持六个统一和分级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加快推进步伐。要继续按照整治工作“六个统一”和“市区结合,分级实施”的原则,细化目标任务,落实整治责任。当前,对要求在主汛期到来前完成的水下部分工程,要加快推进,及早发挥效益。对工程中进展较慢的项目,要进一步研究推进措施,加快进度。

(二)坚持标本兼治和部门协作,进一步优化设计。充分扎实的规划前期工作是圆满完成整治任务,确保整治成效的关键。在整治中,要高度重视方案的优化设计,切实做到水环境整治与城区防洪工程相结合,与城区调水工程相结合,与城市道路工程相结合,与沿河开发相结合,与景观河道建设相结合,要统筹好“功能、景观和生态”要求,充分体现科学性、亲水性和生态性,加快实现从河道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规划、建设、水利、环保、园林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具备条件的河道要切实抓好河道周边环境景观设计,进一步提高设计水平,通过多方案比选,优化设计方案,切实增强方案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使城市河道既能保证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又能提升城市品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三)坚持“活水”和“清水”并举,进一步凸现综合整治成效。流水不腐,水利部门要在加快推进清水工程水利治理项目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市区河道调水方案,加强科学调度,在目前截污和活水进度不配套情况下,要提高调水释污的贡献份额。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在市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下,也要紧紧围绕整治目标任务,团结协作,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合力推进。切实做到重点河道在同一河道,同一时序、同步施工、同步铺设,加快截污工程建设和污水处理步伐。20**年,三井河、西涵洞河及毛龙河等×××条河浜要全面截污,2009年底,实现刘塘浜、张家浜、陈储河、龙游河全线截污的目标。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大排污企业限期治理力度,真正做到“铁腕治污”,从源头控制控制污染总量,20**年新增×××家单位实现限期治污,削减cod150吨,进一步减少污染源排放总量。

(四)坚持质量和进度并举,进一步提高建设管理水平。水环境整治工作面广量大,时间和进度要求高。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关键措施的落实,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质量监督制、竣工验收制,认真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进度与质量,进度与安全的高度统一,确保实现“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五)坚持河道整治和长效管理并举,进一步改善河道环境面貌。河道水环境整治,一靠建设,二靠管理。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级建设,属地管理”的工作思路,在认真落实各类整治措施的同时,进一步落实河道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范围、管护目标和管护责任,巩固整治成效。水利部门要严格市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批,进一步完善活水调水和河道保洁的机制,充分发挥好“三支队伍”的作用,落实好“四项考核机制”。规划部门要加强河道蓝线的规划控制,严格沿河两侧的规划管理。防止河边出现新的违章和临时建筑。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强化对不达标企业限期治理的督查及关、停、并转力度;强化入河排污口的动态监管,加大工业废水经预处理后接入污水管网的力度。建设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居民区雨污分流力度,想方设法解决好城中村、农村集中生活区污水截流问题;加强对污水提升泵站管理,确保现有截污工程的正常运行。园林、城管、各区各相关部门也要按照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要求,加大对区内各类河塘的整治、管护力度,确保干净、清洁,切实做到“治理一条,管好一条,巩固和保护一条”,使市区水环境面貌有一个长期的明显改善。

三、加强领导,强化配合,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清水工程是一项需要组织社会各行各业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事业,必须加强领导,严格责任,统一指挥,协同作战。

一是责任要到位,强化工作落实。今年河道水环境治理的目标任务已经非常明确,关键是要按照统一部署,按照整治规划,一着不让抓落实,全力以赴抓推进。

各区及有关部门务必将指挥岗位前移,工作重心下移,做到整个河道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一环扣一环,能快则快,确保工作的到位,确保按时完成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任务。

二是监管要到位,强化工作考核。要加强对河道水环境治理进度的督查。水利局要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查找问题,及时通报工程进度,强化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要逐一验收,逐一过关。要抓紧制订河道水环境治理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间,从质量、进度、安全、管理、资金等方面进行考核,对任务完成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要通报批评。

第2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在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全县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工程建成效果差别较大。部分项目存在建设目的不明确、建成效果不理想、管理落后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建设标准低。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标准低,主要体现在技术设计方案与施工质量把握两个方面,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欠优化、施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科技含量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水平不高。大部分工程采用渠道输水等较为传统的灌水方式,对喷、微灌等节水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作物产量的先进灌水方法应用不多,节水材料和节水设备的质量与性能优越性较低。

(3)工程可持续性发展较差。一是针对喷灌、微灌等运行成本较高的节水工程,项目实际收益低,一投入运行,易形成亏损,有的T程建成样子工程。二是工程管理不到位,管理主题不明确,管理者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管护制度,工程难以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4)节水措施配套集成、综合应用程度不高。单一的工程措施节水,对节水高效的灌水制度研究不够,水价构成、水费计收等节水管理综合措施考虑较少。

二、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要求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应始终遵循着设计是基础,安装施工丁是保证,运行管理是关键,发挥效益是目的的原则。重视项日选项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

1.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前期工作充分与否、没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项目建后效益的发挥。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轻前期工作的项目管理误区已给了我们很深的教训。

(1)明确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目的。节水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节水增效,提高用水的有效性及产出效益,提高农业用水的科技含量,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通过建设节水灌溉项目,促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建设节水高效型农业。

(2)充分理解节水灌溉的科学内涵。节水灌溉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利技术、农业用水制度、农业用水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充分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水生产效益,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和人工灌水,达到最佳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目标,保证农业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3)全面了解各项节水措施,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与发展规模。节水措施分节水工程措施、节水农艺措施、节水生物措施与节水管理措施。充分考虑与当地自然、社会条件及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与区域特征相配套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与发展规模。采用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提高各种节水技术综合应用程度。

(4)深入掌握各项节水工程技术,优化技术设计方案。节水工程技术具体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和田间节水灌溉等,各项技术均有其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应深入了解,全面掌握。从水源方案、输水过程、调蓄加压方式及田间工程配套、作物灌水方法等统一规划,进行方案比较,优化技术设计方案。

(5)技术经济分析客观、合理,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论证项目存经济上的合理性,是工程建后可长期有效发挥效益的保障措施。节水工程除了应重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外,更要强调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6)开展前期工作应注意选择有设计资质、有节水灌溉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报告的设汁质量。

2.施工质量

施工安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实施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认真执行设计意图,精心施工,为今后的运行管理和效益发挥提供保证。

(1)施工队伍的选择。喷微灌系统工作压力较高、隐蔽工程多,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工程能否正常稳定使用、效益能否发挥。通过招投标,选择有施工资质的队伍,做到专业化施工。

(2)施工材料的选择。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节水灌溉的喷灌、微灌、管灌要使用大量的材料设备,材料设备不合格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把好材料设备的进货渠道和质量检验工作,禁止“三无”产品进入节水灌溉工程。有必要时对节水工程主要材料设备实行集中招投标采购,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

(3)施工质量的控制。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与工程监理制度。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专检、质量部门抽检相结合,层层把关。

3.工程管理

(1)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建立有利于促进工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节水工程田间项目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与农民打交道,为避免群众都管理不管、都有责任都不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必须明确管理单位与管理负责人。管理者责权利与项目效益直接挂钩,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给与约束与激励。

第3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部队军事化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大型投资项目迅猛增加,对不断提高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规范化、科学化的方法对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管理,才能保障良好的投资不断增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繁荣同样带动了我国的国防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型的军工项目建设:如核电设施、军事基地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建设周期。而这些大型军事工程,由于其“军事隐秘、要求”等其中大部分施工则由部队工程专院、专员进行一线施工。从测绘到竣收的整个工程的周期,相较于传统的基建和民生工程而言,这些大型的军事设施和项目施工进度之快和竣收周期之捷;体现出了有别于传统民生基础施工工程的差别,“军事化”高效率和部队对于工程项目进度中的管理优势逐一显现。值得我国建设部门和行业借鉴和参考。

一、部队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势

在建设优质工程中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的转变。本着“靠机制规范工程管理,抓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坚持走科学道路”的原则,部队的工程项目管理最终实现“优质、规范、廉洁”的工程建设目标。总结起来,部队的工程项目管理具备以下特点:

1. 机制健全。首先要通过制度来规范工作秩序,逐步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消除易出违纪问题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健全法规体系,狠抓制度落实。把依法治军的原则贯穿于工程建设经费管理实践之中,使其沿着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运行,首先要解决执行中的偏宽、偏软问题,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2.监督力度到位。比如拿工程勘察来说,工程勘察工作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通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察能够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及早发现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使工程基础和上部构造的设计科学合理,有助于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许多工程,由于工程勘察不准确,导致施工过程中塌方,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变更,建成后建筑物开裂,甚至倒塌,工程不能正常使用等。还要通过对工程建设关键环节的有力监管,督促工程管理人员遵纪守法,按章办事,才能较好地把控工程建设关口,有效防止管理漏洞。

3. 管理规范,规划合理。工程规划是在总目标和工程总方案基础上确定工程的空间范围,并对工程的系统范围、工程的功能区结构和它们的空间布置进行描述,确定各个单体建筑的位置。它是对设计任务书提出的总体功能要求的细化。工程规划最终结果主要是规划图和功能分析表。由于规划对工程全生命期有重大影响,要十分重视工程规划方案的科学性。通过对工程建设全面、规范有力的管理,促使整个工程建设按规程、按要求、按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扎实有效地做好各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确保工程建设保质按时交付使用。

4. 实行招标投标制,实行责任管理。实行招标投标.有利于落后工程建设程序.有利于加强工程造价管理,通过编审标底,把握工程造价管理的龙头,扭转造价管理的被动局面,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其次实行招标投标制,有利于优胜劣汰,择优选定承包单位,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打下良好基础。最关键是有利于从源头防范和治理建设领域腐败现象。

5.军队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一项集咨询、监督、评价、管理于一体的新型审计方式,改变了过去竣工决算审计单纯追求审减额的做法,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工程审计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的关系,规范工程审计与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行为,使军队建设项目在保证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实现军事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部队工程“军事化”项目管理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

1.首先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当前,我国出现的工程事故、质量问题,市场行为主体行为不规范占到很大的比重。如綦江虹桥跨塌事件[ 重庆市綦江县虹桥坍塌事故被美国《时代》周刊2007年8月3日评为百年世界十大最恶劣塌桥事故,为我国建国以来桥梁坍塌事故之最。

],就是建设单位将工程违法发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承担所致。因此,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应当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首要问题。对于招标单位,主要是防止违规招标或假招标、肢解招标,对工期提出不合理要求等;对投标单位主要是防止不合格主体参加投标,如无资质、低资质,违法分包低于成本承包等问题。

2.部队应急机制和保障能力值得借鉴。部队的在实行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练谋划、练指挥、练作风、练保障,使部队和平时期经受近似实战的锻炼,提高应变和综合保障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相关平台,向部队官兵学习,借鉴和吸纳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谋求科学发展,对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进行大胆改革,而且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和管理规范,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和现代化施工作业的要求。

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效仿部队管理模式,积极的把一些创新成果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益、节省施工成本都起到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注重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人才,实现人才队伍建设与建设任务接轨,与市场竞争相适应。

第4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以社会制度及文化体制多受西方影响的香港为例,凤凰卫视的著名节目主持人、香港文化人梁文道曾经说过:“香港有一个有趣的情况,即使在报馆工作的人都觉得电视新闻较客观、公正,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几个电视台的新闻部严格遵守行业的规条”。实际上,梁文道的评价正是香港传媒业的一个共识,即由于平面媒体之间的恶性竞争,香港的日报周刊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愈来愈弱,电视台反而成为香港公众眼中可以信赖的主流媒体。这其中的原因,恰如梁文道所言,正是因为香港拥有一个具有权威约束力的广播电视节目规管制度及机制。

从借鉴和学习的角度而言,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原因,我们在面对西方传媒大国业已成熟的广播电视规管制度时,不可避免会遇到“水土不服”的语境转换问题,甚至可能出现“橘逾淮而北为枳”的遗憾。在我们的视线之内,香港作为一个深受中西文化熏陶,在社会制度和传媒体制上多受西方(尤其是英国)影响,却仍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华文化传统的国际化都市,一方面其电视业既是世界三大华语电视圈(内地、香港、台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其在广播电视业的规管方面也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运作体制。因此,对于与其有文化血脉之亲的内地电视业来讲,考察香港地区的广播电视规管制度具有更为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香港广播[2]业的监管机构

――广播事务管理局

香港负责管理广播业的机构主要包括工商及科技局、电讯管理局等两个政府部门以及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定监管组织--广播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广管局)。

工商及科技局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辖下的一个决策局,其中与广播业相关的部门是通讯及科技科--该科负责制定广播政策并经常检讨广播政策,以确保香港本地的监管制度能配合日新月异的广播环境,其处理的政策事宜包括广播、电影、电讯业发展、创新科技,以及和不雅物品的管制等;电讯管理局则负责监管本港所有电讯服务(包括通过有线及卫星等方式提供的广播服务),主要职责包括电讯服务的技术和经济规管、维持电讯市场上的公平竞争及管理无线电频谱。

作为政府部门,工商及科技局和电讯管理局分别从行政决策层面和广播资源分配及创新科技的角度对香港的广播业进行监管,而负责执行法例和政策,主要对广播(包括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及质量进行规管的机构则是广管局。

广管局是一个于1987年9月成立的法定组织,其职责是根据香港的《广播条例》(第562章)、《电讯条例》(第106章)及《广播事务管理局条例》(第391章)所订条文,执行一切与广播业有关的法例和政策,监管香港本地的电视与电台广播机构。具体来说,该局除参与发牌和续牌(香港的电台与电视台必须获颁牌照之后方可提供广播服务,所谓“牌照”即类似于内地的许可证)之外,还要负责制定适当的节目、广告及技术广播标准,并确保获准播出节目的电台和电视台遵守该标准。

从组织架构来看,广管局下设投诉委员会和业务守则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前者负责处理有关广播事务的投诉并就这些投诉向广管局做出建议;后者则负责制订并检讨各项广播标准,即为各广播机构制订有关节目、广告和技术标准的业务守则。

从人员组成上来看,根据《广播事务管理局条例》,广管局包括12名成员,虽然由行政长官委任,但其中只有3名是政府人员,另外9名则为非公职人士。其中,投诉委员会由7名广管局委员及6名非公职增选委员组成,业务守则委员会由3名广管局委员及4名非公职增选委员组成。

由于《广播事务管理局条例》规定广管局主席必须由非公职人员担任,而广管局成员也以非公职人员占多数,因此广管局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规管机构,根据法例(即《广播条例》、《电讯条例》及《广播事务管理局条例》)行使职权。

二、尊重公众意见

――广管局的调查和投诉制度

由于性质上的相对独立,除了执行与广播业有关的法例和政策规定之外,广管局主要根据公众意见来电台和电视节目进行规管,具体来讲包括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广播业调查和制定咨询计划的方式来收集公众意见,据此制订业务守则;二是采用以投诉为主导的监察方法,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规管。(本文主要以对电视台的规管为例说明。)

首先,为了确保广管局所制定的有关电视广播标准符合公众的意愿和尺度,广管局于1982年起开始推行一个全港电视及电台咨询计划,藉此收集市民对广播标准的意见。该咨询计划小组的成员约有550人左右,由不同年龄、性别及职业的人士组成,分别来自香港不同的地区,务求能够充分代表香港观众,任何有兴趣的香港市民均可申请加入该咨询小组,每个组员的任期为两年。组员将定期参加专题小组会议,分别就有关广播方面的不同专题做深入讨论,然后提交广管局的行政机关--影视处,[3]作为市民对电视及电台节目的意见,以便广管局在制定和修改电视及电台广播标准的时候了解社会人士的相关看法。

此外,广管局还通过广播业现状调查及举办公众听证会等方式收集市民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意见,以确保广管局的监管能真正反映社会公众的态度。例如今年4、5月间,广管局就委托独立的专业调查公司进行了一项广播服务意见调查,主要目的是评定全港居民的收看电视及收听电台习惯,以及收集他们对规管香港各类广播服务的意见。在这次面对面式的住户访问调查中,共有1,500名年龄15岁以上市民接受了访问。

通过咨询及调查等方式收集的公众意见是广管局制订业务守则的重要依据:广管局行政机关影视处会根据这些意见草拟各项有关电台及电视台的节目、广告、技术标准,即业务守则,然后将业务守则草拟本提交业务守则委员会讨论,经深入研究后,由业务守则委员会向广管局提出建议,最后由广管局审批。业务守则会不时检讨和修订,以反映社会人士不断转变的态度和标准,以及广播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其次,广管局主要通过处理市民投诉机制来监察香港各家电视广播机构播出的节目。

在香港,任何市民均可就自己不满意的电视节目内容向广管局投诉,在接获市民投诉后,广管局的行政机关影视处会对投诉做出仔细调查,以确定事实并研究遭投诉的电视机构是否违反了相关法例、牌照条件或业务守则。如果表面证据显示遭投诉的电视机构违反了有关条文,投诉个案就会转给广管局下设的投诉委员会处理。投诉委员会将调查及研究遭投诉的节目内容是否违反相关法例或者是广管局制订的节目标准,并考虑遭投诉电视机构的申辩,然后就此向广管局提出建议。

接到投诉委员会的建议后,广管局可视乎事件的轻重程度,考虑以劝喻、警告、发出更正及/或道歉声明、罚款或暂时吊销牌照的方式,惩处违规的电视机构。若投诉个案只属轻微违规,影视处处长可行使广管局授予的权力,就该等个案自行做出决定,并将其决定知会遭投诉的电视机构。而无论投诉理据是否充足,广管局均会转达有关电视机构以作参考,同时定期将接获投诉的情况及处理结果知会新闻媒体,通过传媒行使公众监督,加强监管效果。[4]

由此可看出,作为规管机构,广管局对电视广播的监管始终将公众意见放在首位,不仅在制订电视广播标准时注重公众意见和态度的调查,同时在监察电视节目内容及质量时也主要依赖于观众的意见投诉,更加采取通过定期向媒体公布投诉处理结果的做法,表现出对公众意见的尊重。

三、公众利益的体现

――《电视通用业务守则―节目标准》

除了在对广播电视机构进行监管时注重公众意见的表达之外,广管局规管电视节目的主要依据--由广管局负责制订的业务守则,同样体现出鲜明的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如前所述,广管局的工作之一是负责制订有关电视和电台的业务守则,为本港电视及电台广播制定适当的节目、广告及技术标准,并确保所有香港广播电视机构遵守这些业务守则。以针对电视的《业务守则》为例,2005年9月9日广管局颁布了重新修订的《电视通用守则》,守则包括节目标准、广告标准和技术标准三个部分,其中“节目标准”部分即是广管局处理市民投诉并监管电视节目内容和质量的主要依据,该标准对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制约正是公众利益至上原则的体现。

首先,《电视通用守则-节目标准》(以下简称《节目标准》)将对儿童及青少年利益的重视放在首位,标准的制订以强调电视节目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维护为主:除了在《节目标准》中将“保护儿童”专设一章(第7章),为涉及儿童的节目制订专门标准之外,还针对本地免费电视台[5]的节目播映安排提出“合家欣赏时间”并制订节目分类标准,尽量避免电视节目对儿童及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所谓“合家欣赏时间”是指在此时段内儿童会比较多接触电视节目,因此电视台应确保在此时段内避免播出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节目。根据《节目标准》,“合家欣赏时间”定为每日下午4时至晚上8时30分,在这段时间,任何不宜儿童观看的节目,一律不准播映。至于8时30分后,则要求父母为承担起为子女挑选合适节目的责任。

而节目不适宜合家观看的原因,根据《节目标准》,“除了暴力之外,还包括不雅用语、隐喻、性与暴露、令人极度不安的镜头,无故加插的恐怖镜头,用以预示或模拟死亡或受伤情形而令人毛骨悚然的音响效果,以超自然事物或迷信使人产生焦虑或恐惧,虐待、残暴对待儿童或动物,任何可能令儿童产生歇斯底里反应、发恶梦,或其他困扰情绪的事物,以及使用粗俗用语。”[6]以广管局在7、8两月处理的投诉个案为例,其中一个是无线翡翠台于2005年5月18日晚7时至7时30分播出的《非常平等任务》(由香港电台制作)。广管局接获投诉后认为,该节目制作严谨,旨在提高公众关注学校的性骚扰问题,剧情是以现实生活情况为依据。但是,节目的内容令儿童不安,不宜在合家欣赏时段播出,因为儿童可能会在没有成年人陪伴的情况下,在该段时间观看电视。为此,广管局向电视台发出强烈劝喻,促请严格遵守业务守则有关合家欣赏政策及保护儿童的规定。

在“合家欣赏时间”之外,《节目标准》还要求以儿童或青少年为对象的频道,或者在通常播放以儿童或青少年为对象的节目时段内,或可能在有大量儿童及青少年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下,如学校假期期间,电视台不得播放不适合儿童或青少年收看的节目。

此外,对于不适合儿童观看的节目,也要根据《节目标准》中的规定将其划分为“家长指引”和“成年观众”两类,前者可带有成人主题或观念,但必须适合儿童观众在父母或监护人指引的情况下收看,其播映时间通常在晚上8时30分后至12时之间,而后者只适合家庭中的成年人收看,只能于晚12时之后播出。[7]这两类节目均不得在合家欣赏时间内播出,并且节目在播出时必须注明是“家长指引”类还是“成年观众”类节目,以便观众做出收看决定。

其次,《节目标准》还要求电视节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既定的伦理道德标准。《节目标准》第3章“一般节目标准”规定,本地电视台的节目在制作上必须“保持庄重严谨”,如在描写犯罪活动时“不得以嘉许手法描绘罪行,也不把犯罪描绘为可以接受的行为,又或把罪犯美化;并应避免把犯罪人物的生活方式英雄化。同时,应避免以教导或引人模仿的手法播映犯罪技巧或警方的防止罪案及侦察方法”等。以广管局今年4月审议的投诉个案为例,05年2月6日,香港有线电视播出“有线贺岁电视宣传片”,给观众的印象是两男子从花场偷去多株桃花,然后把它们分送给一群面带笑意的人。以暗示方式表达的偷窃行为被描绘为可取,因它给人们带来欢乐,该宣传片给人的感觉是这些犯罪活动可以被接受。广管局因此向有线电视发出劝喻,促请严格遵守相关业务守则有关描绘犯罪活动的规定。

第三,《节目标准》强调电视节目的多元化,必须按照一定时间比例播出有关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的严肃节目,以保证满足市民各种层次的需要,使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生活。

例如针对本地免费电视台,《节目标准》要求必须播出以下不同类型的节目,即文化艺术节目、儿童节目、时事节目、纪录片、长者节目、年青人节目,并对各类节目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如“年青人节目”应帮助16至24岁年青人达到以下目标:发展他们的潜能或建立其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促使年青人达到最佳的身体或精神健康状况;使年青人获得关于青少年服务的资料及指引,包括家庭、健康、福利教育、就业、体育或康乐服务;促使他们认识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人权或法治;促使他们热爱和尊重生命、艺术、科学、大自然或理性的判断;促使他们关心环境保护;鼓励他们参与社会事务等等。

总的来说,《节目标准》在维护儿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努力,强调电视节目应尊重和维护社会既定伦理道德,以节目多元化促进文化多元化的诸多规定,充分体现出其对于公众利益的重视,也使得香港地区的电视台在与其类型媒体的竞争中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也成为维护社会道德风气,构建和谐“香港精神”的主要传媒力量。

我国当前的电视业正处于一个剧烈的转型时期,这种转型不仅限于运营体制等微观层面的转型,如电视媒体的频道化经营、制播分离的改革与民营电视公司的出现等,同时还包括宏观层面上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转型。尤其是在电视工业发达的背景之下,公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运转方式愈来愈受到电视的影响,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电视节目规管机制,防止电视节目出现低俗化倾向,使电视在传播资讯、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对受众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起到正面引导作用,为创造和谐社会实施强有力的舆论引导作用,则是目前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所追求的应有之义。

对于当前正在经历历史性变革的中国电视传媒而言,改革开放的世界视野既促进了国内广电传媒的制度创新,也加剧了电视传媒在内容制作过程中追逐商业利益的导向。虽然我们承认这种源于市场经济原则追逐商业利益的媚俗与低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从电视受众的角度考虑,为了避免电视传媒中的这种媚俗与低俗对社会和公众造成不良影响,在期待国内电视传媒的变革走上健康正常的良性发展道路的同时,以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出发点,探索建立适应传媒全球化趋向的电视节目规管制度的可能性,既是对中国电视传媒变革的有益补充,也可为探索适应中国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电视传媒管理体制提供有价值的借鉴。香港地区在社会制度及文化氛围等方面虽然与内地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但是对于正在经历市场化转型的内地传媒来说,其在规管广播电视传媒方面取得的经验,仍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注释:

[1](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页。

[2]此处"广播"取其广义,即包括声音广播(radio)和电视广播(television)在内的broadcasting。以下如无特别标明,"广播"一词均取其广义。

[3]全称是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为工商与科技局的通讯及科技科辖下的一个政府部门,该处设广播事务管理科,是广管局的行政机关,负责执行行政工作。影视处亦是广管局及其辖下的投诉委员会、业务守则委员会的秘书处。

[4]据广管局2005年8月向传媒公布的新闻稿统计,广管局在2005年7、8两月审议了六个投诉个案,涉及62宗成立的投诉。此外,影视处获广管局授权,根据《广播事务管理局条例》第11条的规定,在7月审理了223个个案(涉及367宗投诉),其中18个个案(涉及18宗投诉)属于轻微违规,160个个案(涉及281宗投诉) 属于理据不足,余下45个个案(涉及68宗投诉)则不属条例第11条的管辖范围。

[5]香港的电视台分为四类,即本地免费电视台、本地收费电视台、非本地电视台(频道)以及其他须领牌的电视台(频道)。其中本地免费电视台在香港的收视率最高,占到90%以上。通常来讲,广管局对这四种电视台会根据其观众的层面及观众的期望值实施不同程度的规管,本地免费电视台的收看最方便,观众数量最多,在观众中影响力最大,因此对其的规管也要比其他三类更为严格。

[6]据2005年9月9日广管局颁布之《电视通用守则-节目标准》,第6页。

第5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在数以千计的项目中,跟手艺、非遗相关的项目凤毛麟角,如果不用心寻找,几乎无法察觉。为数不多的涉及手工的项目,多半是残障帮扶项目的手段,是帮助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树立自信和发展生计的方法,项目设计中也极少把文化传承和保护明确地提出来。这不禁让人思考:和非遗保护、传统文化保育、民族手艺相关的公益项目,为什么不在这样的盛会中做展示和交流?大众所认知的公益慈善,何时才能有传统手工文化项目的一席之地?

刹那绽放背后

9月22日,一进慈展会,笔者立刻被沙龙4区的活动吸引。会场正中的台上站着一个外国人,门的左侧有两位身着完整民族服饰的妇女,她们身前的台子上,陈列着各种手工刺绣产品,艳丽无比。

这场沙龙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某企业的一个经验分享会。他们合作了一个彝族手工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对妇女进行培训,让她们学会利用刺绣手艺,生产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产品,并将其销售出去。

参与沙龙讨论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代表介绍:“这个项目搭建起了公益平台对接外部专业支持的公益链条,让妇女走进了经营领域,不是单向的资金支持,是长期的、可持续的、战略性的慈善。”这个项目究竟是不是如其所言,从门外两个彝族妇女的脸上就能看出来。她们盈盈而立,自信满满,这是自内向外的从容,项目改变了她们的命运,也挽救了手艺。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多方共赢、经验可贵的项目,关注度并不高,参加沙龙的人也不算多。值得一提的是,3天的展会共进行了12场研讨会和51场沙龙,这是唯一一个关于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专题讨论,而且是联合国做的。

那么,国内类似的项目都到哪里去了?朱哲琴领衔的“世界看见”,黄黑妮做的“蓝草计划”、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孟连手工编织项目”等一些拥有同样力度和广度的项目,为什么不能在这样一个人头攒动的盛会上做个惊艳的亮相呢?

手工作为手段

单纯以手工文化保护为目的的公益项目在慈善会上确实少之又少,这并不意味着手工毫无立足之地。由慈展会整理的2013年全国公益慈善项目中,作为“手段”存在的手工不容忽视。

慈展会根据项目服务对象,将968个项目分为妇幼家庭、青少年教育、老年残障、劳务工关怀、社区发展、文化艺术等12大类,其中明确涉及到手工的项目共有14个,占比为1.4%。

这14个项目中,妙笔生画、佳漆如梦、金织玉叶、隐形的翅膀要飞翔、未来艺术家、小小艺术家·悦苗工艺社项目等6个项目涉及到的手工分别为芦苇画、漆艺、玉米皮编织、十字绣、软陶、串珠,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社会机构帮助残疾人重建生活梦想的手段。

自闭症患者帮扶项目非常多,例如绘画小屋、紫飞语特儿自然艺术生活馆、纸情艺趣,涉及到的手工包括手绘、陶艺、木工、烘焙、折纸等,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手工疗法”所采用的手段。

妇女能力建设和发展方面也多涉及手工:“我们的回‘艺’路—本土妇女传统技艺保卫计划”通过倡导妇女重拾传统烹饪技能来提升她们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和提升,增强她们的社会参与度;“彩蝶晴天女性成长计划”则通过执行彩蝶学堂、彩蝶工坊、彩蝶驿站、彩蝶舞台4个子项目,让职场女性透过互助及参与项目,发挥个人潜能,舒缓压力,提升自信;“展能之家手工拼布”则主要针对街道下岗女工及单亲、贫困妈妈,通过手工培训制作订单,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当手工作为“手段”存在,助残、手工疗法、提升妇女地位是它的主要舞台。随着社会机构、公益项目数量的迅猛增加,手工还将在更宽广的领域发挥功用。

“不被认知”惹人愁

笔者注意到,在对项目进行分类时,一个由大学生做的“毛猴民俗传统传承”项目被分在了生态保护类别中。这一现象从表面看是工作人员的疏忽,但实质上折射着手工、非遗的不为人知。

在慈展会的一个展位上,笔者看到几条非常低调但精致的鲁锦围巾,同样材料的产品还包括笔记本、钱夹、钱包、挎包,件件赏心悦目;图案独特的苗族锁绣,绣着苗族妇女对山川、河流和云朵的认知和理解……

这是北京采桑子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的展区,中心通过持续购买、持续培训、持续研发,以“公司+农户”的方式,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公益得以“活态”传承。据销售经理甄双全介绍,目前采桑子发展出4支主线产品,让3个省20多个村寨的 2000余人受益。

第6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案例

自马年春节以来,一支主题为《感恩父母,经常陪伴》的公益广告在安徽、天津、河南、湖北和四川等各大卫视联播,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该公益广告由“中国贴膏剂药业第一品牌”——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作,在各大卫视以每天30次的频率播出,倡导子女多花时间陪伴父母,以尽孝心。

据了解,在中国每年有2.3亿人背井离乡,为了更好的生活,常年在外打拼,与亲人相隔千里,无法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在本地工作的人,也因为工作忙,认为有更重要的事,常常忽略对父母的陪伴。因此,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变成了一种说不出的痛,深埋心底。父母对儿女的要求其实不多,只要儿女能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其左右,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与满足,所以陪伴就是治愈的良方。

为此,该药企倾情赞助和拍摄了《感恩父母,经常陪伴》的公益广告,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让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形成一种常态,让“有关爱没疼痛”的愿望成为现实。通过公益营销撬起消费者的情感支点。

分析

公益搭台,品牌唱戏

中国自古就是重视孝道的国度,对父母尽孝是国人心中的最深处最敏感的情怀。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作为儿女的我们长年奔波在外,没有时间照顾父母。同时,也一直在理所当然地消耗父母的给予,认为给父母买点东西、给些钱,就是尽孝,其实,他们更多需要的是子女的陪伴,仅此而已。“感恩父母,经常陪伴”让我们真正的理解父母内心无声的呼唤。

2014年初,该药企向全社会呼吁大家为事业生活拼搏奔波的同时,也不要疏忽了对父母的关爱和孝心,提出“感恩父母,经常陪伴”。其实,在整个电视传统广告的海洋里,不乏各种产品、各种功能的甚至是非常浮夸的展示和叫卖,让观众在浮躁的广告海洋中,已经应接不暇,也无暇去鉴别产品的真伪。而“感恩父母,经常陪伴”,通过温情的画面,父女情深的故事情节,使得关爱的主题如同清风吹进观众的内心。

据了解,该公益广告主要讲述了在外工作的女儿回到父母身边,解除双亲思念之痛的故事。机场惜别、睹物思人、童年回忆、全家团聚,一幕幕平凡却真挚的场景体现出真实而动人的情感,父母牵挂子女的痛,子女陪伴父母的喜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少观众评价这支广告让人鼻尖发酸、泪盈于睫,看完之后就想拎包回家守着父母。

其实,发展至今,类似的公益营销广告已逐步得到药企的重视,而公益营销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贯穿整个营销环节。但要想将其成功实施,必须整合药企本身的资源,通过具有吸引力和创意性的活动,使之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议题,成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吸引媒体的报道与消费者的参与,使这一事件得到传播,从而达到提升药企形象、促进销售、实现营销的目的。

创多赢艺术,持续发展

同时,公益营销还是一门多赢的艺术。药企投身公益事业,公益组织履行了自己的使命,特定群体得到了帮助,药企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尤其是对药企而言,从“感恩父母,经常陪伴”出发,承担起社会责任,不但可以在公益平台上展示药企存在的终极意义——企业宗旨,还可以透过其产品实现其品牌远景和品牌承诺,而受众始终是消费者,以公益营销赢取的市场,消费者通常是忠诚度最高的优质客户。虽然,公益行为不能很快地直接地给药企带来产品销量上地提升,但从长远来看,它会改变人们对药企的看法,间接地促进品牌的声誉、形象以及销量的提高,这也正是公益营销的魅力所在。

而“公益营销”作为“事件营销”的终极版,药企开展的公益活动与促销活动一般都会给社会带来正面影响,它不仅满足了社会公益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同时又能将良好的药企道德、伦理思想与观念带给社会,提高了社会道德水准。

所以药企既不能“为了公益爱心而公益”,也不能“为了商业而公益”,因为公益和商业必须是互相呼应并互相支持的。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市场经营环境下,药企实施公益营销,将公益事业与药企战略相结合,既可以帮助药企协调好与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7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益服务;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0-0035-02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社会逐渐从以政治权威、计划体制总揽全部社会事务的“大政府一向国家、市场、社会三元分离的格局转化。这一转化延伸至社会公益事业领域中就表现为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实现宏观调控和社区自治。从2003年开始,我国上海、北京等地出现了很多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社区公共服务的现象,政府通过提供专项资金来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活动,提升社区亲密关系和高度归属感,达到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购买社区服务,实质上是政府转变亲力亲为的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科学化、效率化的重要标志。

一、社区公益服务的内涵

所谓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公益”在新华字典中被解释为“公共的利益,多指卫生、救济等群众福利事业”,词源中意为“公共之利益”。基于对公益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公益服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益服务指为社会大众或社会中某些人口群体的利益而实施的服务或计划,既包括政府部门发起的农业、环保、水力、教育、扶贫、交通领域的公益服务计划,如国家教育部门的“211工程”、科技部门的“863计划”,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人才建设工程”、“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计划”等,也包括民间组织发起实施的扶贫、妇女儿童发展、教育等服务。

本文所指的社区公益服务是狭义的公益服务,是一种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为更好地达成公益目的而在社区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的各种公益服务或活动。社区公益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照顾、社区环境保护、知识传播、社区治安、志愿服务等等。

二、我国城市社区公益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公益服务领域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公益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公众活动日益多样化的产物,我国社区公益服务与西方国家相比发展也相对缓慢,对于规范公益组织及公益计划方面的配套法律建设十分匮乏,我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虽然都有对公益组织的财产处理的相关规定,遗憾在于这些规定流于笼统和宽泛,缺乏可操作性。在社区公益服务方面观念滞后和法律规范缺位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有可能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束缚社区公益服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二)城市社区公益服务缺乏系统的组织和管理,申报审批程序过于繁琐

目前在城市社区公益服务方面,各地区普遍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即使设置了相关服务机构的地区也往往是采取由各相关岗位人员兼任组成联合办公机构的方式,没有实现专人专岗。这一方面使得岗位职责不明确,降低公益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将原有的行政管理的思路和工作方式带入社区公益服务的过程中,不利于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培育及项目管理机制的创新。近几年,虽然政府也力图以社区公益项目申报的方式为社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提供发展空间和平台,但繁琐的程序往往让居委会成员疲于应付,让社区自助组织的负责人望而却步。

(三)城市社区公益服务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公众监督

从当前调研情况看,居民对社区组织的公益服务相关活动参与度普遍不高,经常遇到组织的一场社区公益讲座准备了一个月,结果只有十几个居民来听,不仅打击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对社区公益资金的浪费。不仅如此,据有些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居民大概只占到居民总数的5%左右,而且集中与老年人群体。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居民公益理念有待提升和服务或活动本身的形式过于单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缺乏公众监督。在一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中,居民与组织者之间有“委托-”关系的性质,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就使得公众难以监管公益组织的行为。公益组织可能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暗箱操作,在资金使用、项目操作中为组织或个人牟利。公众不会去参加自己不了解的活动,不会去选择自己不信任的服务。

(四)城市社区公益事业资金来源单一,缺乏资金保障

近几年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公益事业的发展,陆续在这个领域投放了很多的资金,但这些资金来源往往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来自政府部门和一些政治色彩浓厚的慈善机构,而且这种公益资金往往更多应用于宏观层面,而对于社区层面的公益事业投资是相对较少的。即使有些关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的项目也往往采用由政府或全国性的慈善机构间接投放资金于社区公益事业的方式来进行,这样不仅容易被机构挪作他用而造成社区公益基金的流失,而且也可能因对社区需求的不了解而使公益资金很难发挥最大的作用。另外,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尝试探索直接安排专项资金,由社区基层组织直接运用于社区公益服务的提供和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但是作为一种探索与尝试,这部分资金普遍水平比较低,远远不及西欧和美国政府对的社区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支持力度。

(五)城市公益服务缺乏社会工作的介入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近几年,我国也逐渐认识和接受了这种专业的助人手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社区工作社工化的情况相比,我国社区层面社会工作应用的领域和范围还是相对比较窄的,社区公益服务和活动都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大大降低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对于缺乏社会工作专业实务经验的人来说,让他在策划的整个过程中完成进行社区需求评估、服务目标筛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选择等内容是不可能的。这也是导致当前的社区公益策划普遍存在的格式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服务目标不明确等等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关于完善我国社区公益服务的建议

(一)要出台政策或法律,加强对社区公益服务的项目化管理

项目管理的特征主要为:对象的特殊性、管理的系统性、组织的临时性与高度柔性、管理系统的目标性、管理方法的开放性。目前我国对于公益慈善活动的项目化管理运作处于尝试阶段,很多政策、制度都没有相应配套,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相关管理还不成熟。本文建议:一是政府要出台政策或法律对公益慈善等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进行明确定义;二是政府要出台政策或法律明确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区公益服务中的作用,保证专业人员的岗位及薪酬;三是政府在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架构、制度体系时应该尽量向公益慈善活动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倾斜,对于社区公益服务的资金来源及使用、项目的申请、审批及评估参照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

(二)设置独立的公益服务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责及审批程序

笔者认为,为了更有效的促进社区公益服务质量的提升,实现社会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应该在民政系统设立一个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组成的专门的社区公益项目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的审批与评估。在设立方式上,它应该在省市一级设立,各区县设分支机构,不需要每个社区均设立管理机构,只需以派驻专业社工的方式进行即可,这样便于资源的整合以及项目经验的推广;在部门职责上,这个部门负责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资金的筹集及管理、项目的审批及评估和发展社区非政府组织等工作;在人员构成上,除少数的财务及技术岗位外,应全部雇佣专业社会工作者,以保证社区公益服务社会工作项目化管理的运行。

(三)加强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的科学化评估

对于社区公益服务项目评估来说,在评估内容方面,笔者认为既应该对社区公益服务项目在调查、策划、申报、执行、结束各阶段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过程评估,也应该从目标完成情况、服务对象的改变等方面进行结果评估;在评估形式方面,笔者认为,可由项目管理机构聘请该领域的专家、居民代表、资深社会工作者组成评估小组对各完成的社区公益服务项目第三方进行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与奖惩机制相关联;在评估方法上,笔者认为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评估会、焦点小组等多种形式,力求客观程序项目的完成情况,总结宝贵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促进社区公益服务社会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卡佳.“购买服务”——政府的钱不好花[J].社区,2005,(5).

[2] 徐永祥.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王海银.公益慈善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4] 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第8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结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2-0052-04

随着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政府对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力度也逐年加强,同时,各界社会组织机构、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第三部门为了完善和弥补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缺失,也在不断的申请各类型的社会公益服务项目。为了保证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保障服务对象能够更好的享受到最适合的服务,秉承对相关利益者负责的态度,社会工作项目评估(包括服务项目评估及机构评估)也日渐受到重视。

但是,这些评估机制是否能符合项目自身特色?评估方是否可以真正做到完全的公开、公正、公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和结构是否能够真正的涵盖项目实施过程的方方面面?其评估结果的的有效性、权威性和现实意义何在?对此,本文以课程练习案例“玉树灾后重建项目”为例,从项目评估方案为切入点,探索此类社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结果评估的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

在社会工作中,无论是临床社会工作方法还是宏观社会工作策略,其载体都是由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人员(参与)推动的、旨在改善服务对象与社会场境适应的工作项目。任何社会工作项目都应该进行评估,用科学方法对项目的设计、策划、实施和效果等进行测度、诊断和评价。项目评估既是服务提供者向各界进行交代的要求,也是其提升服务质素和专业水准的前提。

为什么要对社会工作项目进行评估呢?社工项目即公益福利项目的评估与其他项目最大的区别可能取决于项目资源的特殊性、项目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项目执行人员的专业性以及项目影响的特殊性等。对于社会工作项目的评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对于项目绩效的考核,即项目资金的流向、使用规范性及使用效果何如;其次,是对于项目执行的问责,由于社工项目公益性、慈善性的特殊性,项目的资源及执行过程可能涉及免税或其他政策优惠,项目的评估更多是对于执行机构的问责;第三,评估能够了解项目具体服务的质量,并对其进行评价;第四,评估可以对执行机构的服务水平及能力进行评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机构自我创新和改革,促使其专业性提升;最后,对于社会工作项目的评估可以对有些影响行业或政府社会形象与公信力的恶性事件进行介入,对社会大众给予一定交代。总体而言,对于社会工作项目(公益项目)的评估不仅是对于公众负责,同时也可以约束机构,促使其创新且更加专业化。最重要的是对项目提供的服务进行专业化的评价,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以促使服务更加专业化、精细化、效率化。

综合各家学者的理解可以发现,社会工作项目评估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评估作为一个实践应该贯穿于社会工作服务的整个过程;评估内容涵盖社会服务项目的设计、策划、实施和效果;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服务的改善。有学者认为项目评估主要包括需求评估、项目理论的表达与评估、监测项目的过程和绩效、影响评估;也有人将评估形式分为需求评估、过程评估、成果评估、效益评估四种;台湾学者认为社会工作评估应该以成效为导向,然后对服务方案和服务效益进行评估。

结果评估是社会工作项目评估的关键内容。项目评估可以把握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判断所开发项目的质量,发现项目执行的状态,并评价其最终是否成功。需求评估、方案评估和过程评估都旨在协助服务目标的达成,结果评估则是项目评估的核心所在。

本文结合案例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评估对象,根据项目的成果展现,构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对项目进行结果评估,从而对项目的实施、影响以及执行团队的执行力与成长进行评价。

二、项目介绍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玉树地震已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有3500人在地震中致残,其中孤残人员1500人,3800户残疾人家庭房屋损。震后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灾后重建工作上。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除了政府投入力量进行基础设施重建的同时,也需要民间公益力量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灾后社区重建,利用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开展灾后重建的公益服务项目,为政府大规模的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软。

基于当地现实情况,为了有效利用公益资源更好地为灾后社区重建及受灾群众服务,妇源汇将充分利用自身的灾后重建及项目运作的专业化优势以及在培育公益组织能力建设方面的丰富经验,针对在玉树参与灾后重建的民间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团体设计和执行“玉树灾后重建民间组织支持性项目”。

项目包含玉树灾后儿童关怀、教育与发展性项目、藏香技能培训发展项目、冬日暖冬免费医疗服务项目以及虫草采摘期间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项目四个子项目。

三、玉树灾后重建项目影响评估

评估背景:

本次待评估的项目亦属于玉树灾后重建项目之一,相较与一般基础设施建设,本次项目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项目实施质量,委托方特公开招标评估本项目,而我方有意愿也有能力承担此次评估工作,故参与本次公开招标,希望能为灾区的重建尽一份力。

评估目的及原则:

通过多种评估手段,了解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以及受灾民众的需求,掌握民间组织在此过程中的救灾情况,并且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该项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以及对策。项目评估目的在于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估项目效果,为项目的发展形成参考意见,总结经验为以后的项目建设提供支持。

评估坚持以人为本、根据科学性原则、定量化原则、系统性原则,强调评估结果的可操作性和对后期实际操作有效性合影响性。

评估对象:

评估的执行主体:

本文案例项目的结果评估是根据相关上级评估(即有管理权和检查权的委托方、资助方)委托第三方独立机构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评估执行的主体由第三方评估主要承担,结合项目实际实施的实务主体即社会工作者或服务机构,同时采用参与式的评估理念,将服务对象也列入评估的执行主体范围内。

实务主体对服务项目结果的评估属于内评估,旨在判断和总结服务结果,从而结束工作和总结经验,或者对社会进行交代。第三方评估是与服务机构及所评项目无利益相关从而独立的一方所进行的评估,一般由专门评估机构或专门组成的专家组实施,具有相对独立和科学客观的特性。

以子项目藏香技能培训发展项目的评估为主要参考,该项目的评估执行主体包括第三方独立机构、执行方玉树州关爱生命协会以及项目服务对象教师和学员。

评估指标体系:

藏香技能培训发展项目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结果评估的内容分为成果评估、影响评估、成本-效益评估三类一级指标,根据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分别制定二三级评估指标细则(评估指标体系表中列出部分评估指标);

评估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受惠群体发放问卷,以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形式,通过收集项目档案资料、各种统计数据,对项目进展与项目标书、项目策划,项目服务计划的一致性及其优化程度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在该项目下所受影响,通过对项目服务人数、服务频次、服务类别、服务区域等方面的测定,对服务产出、性价比进行评估。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率,征询项目相关方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意见、建议及评价。

2.实地调查法

设计调查路线,深入玉树地区实地进行实地访问调查的方式,对于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民众进行访谈交流的形式,对于该项目实施过后的效果进行调查了解。

3.比较法

为了更好的进行快速评估,还可以参考自然灾害过后民间组织在参与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区灾后重建的研究成果。

4.影像――故事评估

动员受灾群众自发运用照相机、摄像机、手机登工具对于灾后重建的变化予以记录,作为进行评估的一种依据。

评估的一般程序结果评估作为项目评估的组成部分,也包括准备、设计和执行等步骤。针对藏香培训项目,设计了问卷、访谈及焦点评估小组等评估方法,同时针对培训特意设计了培训结束后以考试的形式来检验培训效果。如以项目开展满意度、建议及意见为主题的焦点访谈小组,涉及人员包含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志愿者代表;培训前后变化、对培训效果评价为主体的深度访谈,涉及人员包含10人随机抽样―教师;5人分层/随机抽样―家长;5人分层/随机抽样―学生;

四、结语

对于结果评估,项目评估的主体、内容和程序固然关键,其影响因素、评估伦理等也非常重要。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玉树灾后重建项目的评估工作开展过程中,评估主体本身的立场和评估第三方机构评估经验对于能否全面的把握项目主线、深入的了解到各个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及反馈、构建符合项目特色的指标体系、形成有效的评估结果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同时,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本身项目评估所必须有的内容之外,更多的还包含着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如增能、赋权,强调对项目服务对象、项目执行机构和人员思维理念上的积极引导,倡导他们对自己资源和潜能的挖掘,更好的学习如何面对自己的困难,不仅仅指技术和经验上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的成长。

故此,在构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指标时,不应只停留在现阶段的既成获得,应该更多的加入发展性的指标,例如服务对象因培训对生活习惯的影响、对困难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未来规划能力等等。

――――――――――

参考文献:

〔1〕顾东辉.社会工作项目的结果评估[J].中国社会导刊,2008(24):61-61.

〔2〕邓国胜.中国公益项目评估的兴起及其问题[J].学会,2009(11).

〔3〕邓国胜.民间组织评估体系: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5-36.

〔4〕朱晨海,曾群.结果导向的社会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建构研究――以都江堰市城北馨居灾后重建服务为例[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艾志斌.社会工作项目过程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流浪乞讨人员回归温馨家园”项目为例[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6):57-60.

〔6〕李.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第9篇:公益项目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绍兴地铁;准公共产品;PPP模式;建设运营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国际上,PPP一般被理解为政府与私营企业撑起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各种形式(包括BOT、BOO、TOT其各种演变形式)的统称。

近期,中央持续释放出推行PPP模式的政策信号: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文件,大力推广运用PPP模式。目前力推PPP模式有如下四个方面的考虑:(1)政府财税制度改革的需要,多采用股权而非债权模式从事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开发,有效遏制地方政府债务无序增长;(2)以竞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提升服务效率,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监管;(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给民营资本平等竞争的机会;(4)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的融资需求。

1.一线城市地铁建设PPP融资模式对绍兴的启示

引入多元投资主体降低政府财政压力。轨道交通项目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由此决定了轨道交通服务可以由政府部门提供,也可以由企业提供,还可以由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进行提供。近年来,多地政府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短缺及效率问题,“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的混合投融资模式成为轨道交通投融资的主流。北京四号线,杭州一号线等地铁线路均引入了社会合作者―港铁公司,降低当地政府的投资压力。

就绍兴而言,要借鉴类似城市的做法,通过竞争方式,积极引入类似港铁等具有丰富运营经验和庞大资金实力企业;绍兴也要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力争在政府相对控股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民间资金,开展股份合作。

注重沿线物业和广告等开发,提高项目盈利能力。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明显的准公益性特征,国内大部分的地铁项目都是亏损的,只有香港地铁的“以地养铁”模式才实现了盈利。而杭州地铁一号线则是一个在运营上成功的案例。自2012年底正式运营以来,2015年预计就能做到盈亏平衡(即运营收入能弥补除折旧、财务成本、租金外的总成本),预计三年后将做到现金流总平衡,八年后,将实现总成本平衡。

以契约方式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是PPP成功的核心。通过签署项目特许协议划分政府与项目公司的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避免暴力和亏损,保障准公益性项目的高效、稳定运营。北京地铁四号线政府部门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比方说一定期限内客流量低,设计一种财务补偿机制,如果长期低则可以按市场公允价格回购B部分项目资产。客流量如果高了,政府就参与分成,甚至全部拿走,这就解决了客流风险的分配机制问题。

2.PPP融资模式可行性分析及机制设计

2.1实施PPP模式的条件

PPP模式能否成功运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取决于多种因素。

(一)政府部门为PPP模式的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政府环境和市场环境,是实现PPP模式的基本条件。

一方面,政府部门的各种行政审批权的下放或解除,是减少行政手段干预市场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深化改革,尤其是推进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进程,更需要政府转化职能,尽量采用市场化的或激励性的支持手段,为基础设施产业长期持续地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在项目进行PPP模式运作时,需要在项目设计、融资、运营、管理和维护等各个阶段,对政府部门与企业各自需承担的责任、义务和风险进行明确界定,保护双方利益。近期政府出台的清晰、完善的法律和法规制度为绍兴地铁PPP运行提供了保证。

(二)培养产权清晰、具有自我约束机制的市场竞争主体,塑造适度竞争科学的市场结构,是实现PPP项目运作的微观基础。

在轨道交通运营业务、沿线商业开发等具有潜在竞争性的环节上,国有资本可以战略退出,最大限度地引入民间资本,鼓励竞争;而在具有自然垄断特征的基础网络上仍然需要保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保持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因此,要成功实现轨道交通等公用事业的PPP项目运作,还必须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民营基础设施企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促进我国公用事业领域打破垄断、引入社会投资,构造一个产权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对企业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适度竞争市场。

(三)建立、健全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是成功实现PPP项目的技术保障。

PPP模式的运作采用项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进行结构融资、项目融资,广泛运用比较复杂的金融、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专业化机构和人才的支持是项目运作所必需的。轨道交通项目的PPP模式运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融资顾问、财务顾问、技术顾问、客流调查顾问、法律顾问等专业化中介机构的共同协作下才能完成。因而,成熟完善的投融资中介服务体系,是高质量、低成本完成项目融资任务的保证。

2.2 绍兴地铁PPP运行机制设计

(一)准确定位轨道交通项目的准公共产品经济属性,设计公私合作方式的盈利模式

如何在经济上科学合理地区分公益性与盈利性关系,是实现公私合作需首先解决的财务条件。针对这一难题,参照一线城市地铁融资模式,从界定项目经济价值入手,采用结构融资技术,在投资上将一个地铁项目分成A、B两部分,A部分为公益性部分,由政府投资;B部分为盈利性部分,由社会投资,并通过项目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收入实现合理回报,建立轨道交通项目的盈利财务模型。

(1)确定轨道交通项目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的基础比例关系

在对轨道交通运营成本、预测客流和票价结构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拟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和预测,建立轨道交通项目寿命期现金流量模型,以经营期30年、回报率10%为假设条件,计算得到新建地铁项目30年的财务净现值的总额(即轨道交通项目市场估价值)约占项目总投资的X%,另外(100-X)%投资不具市场价值,应为公益性投资。X%具有市场价值的投资部分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解决,(100-X)%公益性投资部分只能由政府财力解决。

(2)通过“影子票价”解决地铁项目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相背离的问题

轨道交通影子票价体现了应通过价格合理消化的轨道交通行业企业正常的成本上涨因素。按政府定价计算的平均人次票价与按影子票价计算的平均人次票价差额部分,由政府与社会投资共担。这一机制能够建立轨道交通项目政府定价与市场价格间的桥梁。

(3)采用公益性资产租赁的方式,实现在同一项目上对公益性资产与盈利性资产管理的整体性,

轨道交通项目在投资上可以分为公益性与盈利性两部分,并分别由政府投资方与特许公司两个业主负责建设,但在资产管理、运营管理上,又必须统一起来。因此,设计资产租赁的方式,由特许公司通过租赁公益性部分资产、向政府投资方缴纳租金的方式取得公益性资产的使用权。

(二)设计合理保障机制,妥善处理好公共产品持续经营与经营性风险的关系

纵观各地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的成功案例,关键在于合理分配项目的收益与风险,要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项目实际收益过高,政府迫于公众压力,向社会投资者收回项目经营权;另一种是项目实际收益过低甚至持续亏损,投资者退出。

对于准公共产品,构造适度盈利、适度风险的保障机制,对实现轨道交通公私合作投融资方式至关重要。主要设计以下两个机制,为项目持续运营提供保障。

(1)设计租金调整机制

以特许公司租赁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部分资产所缴纳的租金为蓄水池,在项目成长期,如果实际客流低于预测客流一定比例(将导致特许公司经营困难,危及项目运行,并影响公众出行),政府投资方适当减免租金,增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在项目的成熟期,如果实际客流超出预测客流一定比例,政府投资方适当调增租金,以回收部分政府投资,避免项目产生超额利润。

(2)设计合理的社会投资退出机制

考虑到轨道交通服务的公益性,当不可抗力发生且影响严重,为保证正常系统安全运行,投资者需退出,政府有义务介入,以保证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如因投资者自身经营不善、违约导致退出,政府将折价甚至无偿接管B部分资产;如因不可抗力、政策调整以及非经营性因素导致退出,政府需要给予投资人以公允价格补偿。

(三)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明确界定政府与特许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政府通过与特许公司签署《特许经营协议》来落实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即明确政府与特许公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特许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政企双方在特许权的授予、建设分工和衔接机制、票价水平、票价结算机制、客流风险分担机制、一般补偿办法、终止补偿办法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另外,特许公司与政府投资的A部分资产业主间的资产租赁关系,也需要签订《资产租赁协议》,约定租金水平和租金方式,取得资产使用权,并负责经营期间的维护,特许期满要完好地归还A部分资产。

(四)强化政府监管机制建设,确保公众利益

政府部门通过明确《特许经营协议》中有关安全、质量标准和罚则,增大政府部门对公用事业的监管幅度和深度。在监管范围上,包括投资、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在监管时序上,包括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在监管层次上,如发生一般违约事项,以经济处罚为主,实施一般监管;如发生涉及公共安全等紧急事件,政府拥有介入权,实施特殊监管,以切实保护公众利益;如特许公司严重违反《特许经营协议》规定的义务,政府有权采取最终监管包括收回特许权在内的制裁措施。

设计的项目运行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绍兴地铁1号线PPP融资建设框架

3.小结

绍兴地铁运用PPP的实施实施,引入社会投资筹集部分建设资金,将大大分担市政府对轨道交通项目的财力投入压力,可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速度;可以改变政府一家独办、激励约束机制弱化的弊端,大幅提高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运营效率;有利于转化政府职能,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市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制定规则,强化监管,从而使政府部门实现从地铁间接经营者向监管者的职能转变,既有利于通过企业自主经营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地铁运营管理水平,又可以通过完善政府监管确保运营的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参考文献

[1] 贾康、孙洁.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与功能[J].中国政府采购, 2014,6:12-2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