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第十六届、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有许多关于猪呼吸系统病的专题,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已成为影响全球养猪业经济效益的头号疾病。类似这种由多种病原、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将是今后养猪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因此,猪的呼吸道疾病被认为是困扰猪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从病理学上,按其发病部位,可分为3种主要类型:鼻炎、肺炎、胸膜炎。不同病原侵袭不同生理部位,造成靶器官损伤或全身各系统病征。在生产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1)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MH),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链球菌病(SS),进行性萎缩性鼻炎(AR),猪肺疫等;(2)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PRRS),猪伪狂犬(PR),猪流感(SI),猪瘟(HC)等;(3)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4)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二.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致病因素

猪呼吸道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传染性、环境、管理以及遗传因素等。

1传染性。 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购猪、人员和物品等在猪场间的流动,也可通过空气在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PRRS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PRCV)等经空气传播,其传染性可达数公里。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环境及发病的季节性。 周边地区有屠宰厂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0 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2%等,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有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季节性。Bille等(1975)发现冬季仔猪肺炎发病率远远高于夏季。丹麦屠宰场的资料证明,气候对呼吸系统疾病有影响,胸膜炎在夏季发生率最高,冬季最低,萎缩性鼻炎在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最低。但总体来说,在秋末、冬季、初春时,猪舍空气干燥,粉尘大,换气与保温的矛盾处理不当,常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

3管理。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外引种猪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AIAO)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消化道疾病可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据屠宰发现,曾患有肠炎的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Aalund等,1976)。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猪群免疫程序是否健全,保健是否科学,免疫水平,营养状况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4.遗传。多数研究表明,呼吸障碍在某种程度上受遗传影响。有临床观察表明,纯种汉普夏猪(Hampshires)比约克夏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低(LundehEim和Tafvelin,1986)。约克夏猪比长白(Landrace)猪对萎鼻(AR)的易感性高(LundehEIm,1979;Smith,1983;Straw等,1983)。中国编辑。

有资料表明:去势公猪对肺炎和胸膜炎的发病率比母猪高10%,可能是去势造成的应激及其引起的激素变化导致了这种差异。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确诊呼吸系统疾病应依据病史,临床观察,实验室检验和尸体剖检包括屠宰时检查等做综合判断,并进行鉴别诊断。

四.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制

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控制,应在整个猪群中消除病原或降低猪群的感染压力,同时增强猪群的防御机能;在明确病原,并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能进行准确诊断的情况下,净化病原是目前控制许多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措施。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制订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1.建立生物安全体系。生物安全体系是指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控制、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及猪群的保健等。

2.猪场内采取封闭式管理 。饲养人员应极大限度地减少流动。减少出入场频率,禁止串舍串栋。

3 .建立科学的免疫接种制度 。根据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疫情, 结合猪群母源抗体水平及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病原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合本场的科学免疫程序。健全免疫接种制度,注意疫苗的保存条件和使用方法,确保免疫剂量和有效浓度,一猪一针,安全接种。

4 .科学饲养管理是预防疾病的基础。加强和改善猪群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抗病力。

5.预防性用药,防患于未然

五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猪群的治疗对策

(1)有些呼吸道疾病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 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对症治疗,来控制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

(2 )实验室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饲养,精心护理,防止病原扩散。对于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及时淘汰。

(3 )药物群控防止继发感染: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对某些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可采用脉冲式给药。常用的药物有支原净、加康、氟甲砜霉素、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根据病情选用单一或联合用药。注意: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考虑好药物的休药期。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关键词】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乳酸;超敏C反应蛋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982-02

呼吸科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缺氧,研究发现动脉血乳酸能够反映组织的缺氧情况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1]。乳酸(LAC)是体内葡萄糖的代谢产物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其产量不多,但在低氧等状态时则明显增多,甚至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人类最敏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之一,具有辅助诊断各种炎症或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肺炎和COPD是两类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我们对我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386例特定两种患者进行血乳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测定,旨在进一步探讨不同呼吸系统疾病血乳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改变,也为临床诊断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依据。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资料完整的部分患者,共计386例。根据出院诊断将患者分为肺炎组(220例)、COPD组(16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肝肾疾病等引起动脉血乳酸水平增高的情况。正常对照组101例,均为排除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体检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接诊后,未经治疗的情况下抽取1ml动脉血检测血气(美国GEM3000血气分析仪,酶电极法测定),动脉血LAC是其中一项检测指标。收治24h内空腹采集肘部静脉血2ml进行hs-CRP检测(免疫比浊法),仪器来自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来自德国DiaSYS公司,批号14946/68065。参考范围:0 mg/L-10 mg/L。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所得数据,LAC结果以χ±s表示,hs-CRP结果以中位数表示。正常参考组与疾病组之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

2.1肺炎组和COPD组数据比较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数据比较,见表1、2。

表1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LAC结果比较

1LAC(mmol/L)1与正常组比较方差F值1p值正常参考组10.7±0.11-1-肺炎组11.4±0.8111.28610.000COPD组11.5±0.6118.71810.000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LAC,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2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hs-CRP结果比较

1hs-CRP(mg/L)1与正常组比较方差F值1p值正常参考组10.61-1-肺炎组130.4164.50310.000COPD组14.919.62110.000肺炎组和COPD组与正常参考组hs-CRP,两者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2.2hs-CRP与LAC浓度相关性分析肺炎组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具有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248;COPD组患者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具有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153。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到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血乳酸水平与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亦提示,hs-CRP浓度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表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血乳酸增高是危重病人内环境恶化的表现,是组织缺氧和血液灌注不足的标志,预示着病人死亡危险性显著增加[2],对危重病人实施血乳酸监测,它可及时快速地了解危重病人的内环境,为危重病人的预后以及制订抢救治疗措施提供依据[3]。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病情及其他反映机体氧合状态的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对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做到凡患于未然,早期有效地控制感染,纠正CO2潴留,改善心肺功能与微循环障碍,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以降低其发生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作用。hs-CRP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引起肺组织损伤;激活凝血系统,促进微血栓的形成,使肺内气体交换障碍,因此hs-CRP的升高也是肺炎患者的综合表现,且与LAC的病理性升高具有一致性,这一点与COPD患者乳酸与hs-CRP浓度变化具有负相关相区别,并可作为的鉴别诊断的一个方面。

血乳酸和hs-CRP检测简单易行,能及时快速地反映组织的缺氧情况,这为临床医师及时掌握病人的内环境,指导医生正确诊断、合理治疗并对病人预后的评估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观测指标。参考文献

[1]Abramson D,Scalea TM,Hitehoek R,et al.Lactate clearance and survival following injury.J Trauma,1993,35:584-588.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支原体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中图分类号] S8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172-01

在冬季,气候比较恶劣,气温较低,因此,鸡就很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共有三个方面原因共同造成了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一是传染性因素,包括:支原体、大肠杆菌(气囊炎)、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鼻炎、禽流感、肺病毒等。二是非传染性因素,包括:①环境因素:如果鸡舍中白天和黑夜的温度超过了5℃,那么鸡就很容易患上感冒疾病;密度大、空气质量不好——氨气含量超标、烟尘大等。②应激反应:疫苗反应、捕捉、转群等。③营养方面: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A)等。三是人为因素,主要有:不合理的免疫方法,不恰当的免疫时间间隔,疫苗质量不合格,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科学的消毒以及饲养员养殖方法不规范等原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从环境因素上的通风保湿这个方面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做一个系统的阐述分析。

一、通风和保温问题

一般情况下,养鸡户不能够充分处理好通风和保温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关系,通常的养殖户大多注意鸡舍的保温,而忘记了鸡舍的通风问题。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第一,因为一旦鸡舍的昼夜温度超过5℃,鸡舍内的鸡就易感染上感冒等疾病,所以养殖户就很注意鸡舍的保温;第二,鸡的一些生理特点会错误的引导养殖户,使得养殖户无法处理好通风和保温二者之间的关系。

1.耐氧力强。鸡的呼吸系统是由喙——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气囊组成的,鸡进行呼吸的时候,气体经过鸡的喉和气管等进入肺脏和气囊,当气体经过肺腔后,肺腔中的二氧化碳会经过与吸入的气体交换到达鸡的前气囊,因为在呼气前前气囊中的二氧化碳就已经被排出,后气囊中的空气就会被挤入到肺腔中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气血交换之后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又会被挤入前气囊,这就是鸡的整个呼吸过程。与其他动物的呼吸系统不同,鸡不论是在呼气的时候,还是在吸气的时候都能够进行气血交换这一过程,因此,鸡具有非常强大的耐氧能力。

2.耗氧量大。在所有的动物中,相同单位体重的鸡耗氧量是最大的。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因素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虽然说鸡在动物中耐氧能力比较强,但是它的单位体积耗氧量也是最大的,因此在鸡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对氧气的需求量是很高的,需要提供很多的氧气。同时,如果鸡舍内不注重通风处理,会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鸡会患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果呼吸系统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就会引起鸡的肠道系统疾病,继而引起鸡的病毒性疾病。另一方面,鸡舍内的二氧化碳含量不能够过高,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而氨气的浓度超过了20ppm,就会对鸡的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这一现象并不严重造成的影响就是鸡的性成熟较晚,鸡的患病率较高,严重的话会导致鸡舍内的鸡患上肿头、腹水疾病。这些都是鸡舍内没有做到合理通风所造成的影响。

二、如何科学合理的通风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够做到鸡舍的合理通风:首先,鸡舍的通风要勤,晚上也要对鸡舍进行通风,不能够关上鸡舍;其次,每次通风的时间要短,特别是在晚上,每次的通风时间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了;再次,必须做到室内外空气的对流,并不能只打开天窗;而且,必须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鸡舍内的鸡,尽量使得冷空气从鸡舍的两侧或者是鸡舍的上面吹向鸡,也可以设置挡风板来阻挡冷空气;也可以在鸡舍通风之前给鸡舍适当提高点温度,或者是在通风口设置一些热温板,进而增加温度;最后,必须及时清理鸡舍的鸡粪,保证鸡舍的清洁。

三、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1.预防。一般来说,预防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一共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对鸡进行疫苗的接种。接种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主要有禽流感传喉等疾病;而那些由于大肠杆菌引起的气囊炎疾病,接种疫苗并不能够很好的预防,因此,我们不建议接种疫苗来预防这种气囊炎。第二种预防方法是药物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比如说使用土霉素钙预混剂和吉他霉素预混剂来对鸡的呼吸系统疾病进行预防。

2.治疗对于已发生呼吸疾病的鸡群有以下几点措施。养殖户必须根据鸡的患病症状来确定鸡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这种疾病症状主要有干咳和湿咳,所谓的干咳是指鸡咳嗽的时候没有痰液只是咳嗽,这时就需要解决鸡的咳嗽问题,因为鸡咳嗽的时候会带动气流,进而破坏鸡的呼吸道系统的粘膜等,这也会导致一些细菌的感染入侵;而湿咳就是指鸡正常的呼噜,但是它会产生一定的痰液,这个时候就不必做镇咳处理,必须稀释鸡的痰液,让鸡能够把痰液咳出来,避免呼吸困难,进而导致鸡的窒息而亡。通常使用的痰液的稀释剂有氧化铵以及禾丰生产的“康诺”等药剂,这些药剂的效果都比较明显,效果较好。但是如果鸡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应该使用氨茶碱来治疗鸡的哮喘疾病等。可以根据不同细菌病毒的感染能状况来决定使用哪种消炎药物来治疗鸡的病原体感染疾病;治疗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药物有抗病毒类型的,主要有一些抗病毒中药,其他的还有向安乃近这些解热镇痛之类的药物。适当的喂食鸡舍内鸡一些维生素A,可以大大减少鸡的呼吸系统疾病,修复鸡的呼吸系统的细胞损伤,修复鸡的呼吸道粘膜。在对鸡的呼吸道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时,要有一个合适的用药时间。因为向支原体和衣原体这样的病原体并没有细胞壁,导致很少的药物能够将其杀死,而且它们通常会有两种遗传物质。同时,这些病菌生长在细胞外,就像鸡的气囊,在气囊上并没有细胞,也就没有了毛细血管,因此药物很难将病菌杀死。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鸡的呼吸道疾病治疗困难的问题。我们建议使用喷雾治疗外加一定的饮水方法进行鸡的疾病治疗,并且维持足够的治疗疗程,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而述,养殖户要想做好养鸡生产,就必须秉承着“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来进行生产过程。必须做好鸡的病毒预防工作,接种相应的疫苗。同时,要做到合理的保暖工作,给鸡营造一个合适的生存环境。如果,鸡的呼吸道疾病已经发生了,就应该尽量找出致病原因,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而减少疾病在鸡舍中的蔓延,提高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狄淑英.鸡群顽固性呼吸道病的应对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09(05)

[2]王世玉.多病原呼吸道综合征的用药原则及最佳给药途径[J].北方牧业,2009(14)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1】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表现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

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

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2】在中医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中医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内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3】在内一科实习一个月了,我深刻感受到心血管内科在整个医院,乃至人们生活中的至高地位。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者人们的健康,它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一旦患病,就将终身服药,所以预防是很关键的一步。人们往往不注意这些,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危害的时候,才会前来就诊,尤其在农村是很常见的。

在实习的这一月中,我对心血管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知道了:高血压病人来了常规要做心电图,拍胸片,做心脏彩超发现微小病变,还有实验室检查,治疗上不但要降压,而且还要抗凝,降脂,扩血管等等对症综合治疗。在实习的这一个月中,我也见到了很多的病例,比如: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心包炎等。对它们的治疗也有了一定的掌握,这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很有深感的是:病人来了常规化验血糖,通过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尤其对于低血糖昏迷病人,如果在其它地方,也许就会给予高糖口服,这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也许还会造成病人死亡。这点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实习学员学习的。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心内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心电图分析是最基础的,还有心肺复苏,常见药物的运用,如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正性肌力药物、平喘药物等。对医师素质的要求也很强:

⑴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心血管疾病,发病凶险,危及患者生命,要快速进行抢救及治疗;

⑵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 心血管疾病其起因十分复杂,要求医师应时刻关注疾病变化;

⑶要有十足的耐心 心血管疾病发展变化非常不稳定,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应及时并耐心的讲解;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系统/疾病

主要内容

要点

一、呼吸系统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概述

(2)临床表现和病程分期

(3)治疗和预防

(二)支气管哮喘

(1)概述

(2)临床表现

(3)诊断

(三)肺结核

(1)临床表现

(2)临床类型

(3)治疗原则

(四)肺癌

(1)病理分类

(2)临床表现

 

四、女性生殖系统

(一)妊娠与分娩

(1)妊娠诊断

(2)影响分娩的因素

(3)分娩的临床经过

(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1)分类

(2)诊断

(3)处理原则

(三)产后出血

(1)病因

(2)诊断

(3)处理原则

(4)预防

(四)产褥感染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

(4)处理原则

(五)子宫颈癌

(1)病因

(2)临床分期

(3)临床表现

(4)诊断

(六)子宫肌瘤

(1)分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血液系统

(一)造血系统疾病

(1)概念

(2)分类

(3)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4)诊断

(5)治疗原则

(二)输血

1.合理输血

(1)输注血液成分的优点

(2)常用血液成分的特性

(3)合理输血的原则

(4)输血适应证

(5)血液保护

2.安全输血

(1)输血基本程序

(2)输血不良反应

六、内分泌系统

(一)总论

(1)概念

(2)病因及诊断

(3)治疗原则

(二)糖尿病

(1)定义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分型

(4)综合防治原则

七、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疾病概论

(1)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病因

(2)常见症状、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八、运动系统

骨折

(1)临床表现

(2)X线表现

(3)急救目的和急救固定的目的

(4)治疗原则

九、儿科疾病

(一)感染性疾病

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

(1)常见呼吸道发疹性疾病的病因

(2)各种皮疹特点和出疹规律

(3)常见并发症

(4)治疗与预防

(二)小儿结核病

原发型肺结核

(1)临床表现

(2)诊断

(3)治疗

(三)消化系统疾病

小儿腹泻病

(1)病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与鉴别诊断

(4)治疗

(四)呼吸系统疾病

小儿肺炎

(1)肺炎的分类

(2)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表现

(五)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概述

(1)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2)几种常见先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十、传染病

(一)病毒性肝炎

(1)病原分型

(2)临床分型

(3)甲、乙型肝炎的血清学诊断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三)伤寒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四)肾综合征出血热

(1)病原分型

(2)临床表现分期

(3)诊断依据

(五)细菌性痢疾

(1)病原

(2)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3)粪便检查特点

(4)诊断依据

(六)霍乱

(1)临床表现

(2)诊断与鉴别诊断

(3)治疗原则

(七)疟疾

(1)疟原虫生活史

(2)典型间日疟的临床表现

(3)诊断依据

(4)主要预防措施

(八)日本血吸虫病

(1)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2)诊断依据

(3)病原治疗

(4)主要预防措施

(九)艾滋病

(1)病原学

(2)传染途径

(3)临床表现

(4)诊断

十一、性传播疾病

(一)淋病

(1)病原体及传播途径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二)梅毒

(1)病因

(2)分期及临床表现

(3)诊断及治疗

十二、其他

(一)无菌技术

(1)灭菌、消毒概念和方法

(2)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二)急性中毒

(1)中毒的概念

(2)病因

(3)临床表现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肺系疾病,主要治疗的是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慢支)、阻塞性肺气肿、反复感冒等呼吸道的慢性疾病。

2010~2012年夏季在我科就诊的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286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男184例、女性102例;年龄3~81岁;病程1~23年;过敏性鼻炎122例、慢性支气管炎78例、哮喘64例、肺气肿22例。286例于每年夏季三伏天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采用自制中药穴位敷贴法治疗:药方为: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苏合香按比例共研细末搅拌均匀,用姜汁调和制成直径约1CM大小圆饼状,选择患者定喘、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膻中、天突等穴位交替使用,贴敷时间为6~8小时,病情有特殊要求可以适当延长,连续贴敷3年。

敷贴时多选用大椎(背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此穴有宣散外邪、祛风止痛的作用)、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咳嗽气喘)、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具有养心安神、调理气血的作用)、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膈俞为血之会,有理气降逆、活血通络之功)、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处,此穴能通利气道,宣肺降气,止咳平喘),再配以脾俞、肾俞、神阙等。药物敷贴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可产生协同作用。肺俞、心俞、脾俞、肾俞等穴多集中在背部交感神经链处,在这些穴位上敷贴药物,可使上中下三焦相通,平衡阴阳,达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防病治病效果。

治疗第1年时,临床控制26例:临床症状完全控制,咳嗽、咳痰、喷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21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无效48例: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治疗第2、3年后临床控制、显效及无效例数分别为38、62,216、211及32、13例;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的第3年明显优于第1、2年(95.4 %、88.8%、83.2 %、P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 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内经》谓:“诸痰呕喘,皆属于上”,哮喘病位在肺,但肩背通于肺,故在肩背部腧穴用药可使药力入肺;西医研究表明背部胸椎旁,交感神经链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此区分布的穴位对治疗肺部疾病疗效显著【2】

本文286例患者经过1~3年的观察,临床有效率逐年提高,提示冻冰下肢能治延缓和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作,且敷贴年限越长,临床疗效也提高。

注意事项:

1)阴虚体质患者慎用。

2)贴完伏膏之后,不要在烈日下暴晒,也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每天让自己微微出点汗。贴上之后两到四小时就可以揭下来,如果皮肤有些红肿,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有气水泡的话,最好让医院针灸科医生给你处理。如果皮肤觉得红肿、发痒,可以泡点绿茶水,用湿棉签蘸点绿茶水,轻轻地涂在皮肤上,可以缓解红肿、发痒的症状。千万不要用手抓,手上有细菌,会发生感染

参考文献: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CT;检查技术

0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主要包括常规胸片、CT、超声、MRI、PET等。循证医学诊断试验的原则就是对某种疾病的诊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在众多检查方法中,首选为平片,其次为CT,再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其他方法。由于CT的高密度分辨力,相较于胸片,可判断包括脂肪、液体和钙化在内的组织特性。由于其无前后重叠现象,能够清晰地显示纵隔内结构,因此可用于诊断纵隔内的病变。碘造影剂增强扫描可帮助明确病变的血供状况。同时可检查纵隔、血管病变或帮助区分良、恶性病变。

1资料与方法

CT检查方式较多,有平扫、增强检查、螺旋CT扫描等[1]。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5例,其中肺弥漫性病变患者13例,肺内孤立性病变患者15例,肺微小结节病灶患者17例。再次进行CT检查,观察确诊效果。

平扫:颅脑CT扫描常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确定扫描范围,再行横断位扫描。扫描所用基线多为听眦线(即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或听眉线(即眉毛上缘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

增强检查:造影增强方法:静脉注射60%的碘造影剂60-100ML,儿童剂量为2ML/KG。再进行一次螺旋CT扫描[2]:扫描的时候使用螺旋技术。

2结果

以上数字表明,CT增强扫描机螺旋CT扫描的诊断率较高,对于一些小结节病灶诊断效果较好。

3讨论

3.1注意事项

胸部的组织复杂,组织的密度差异很大,其CT值的范围宽广,所以在观察胸部CT时,至少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分别观察肺野与纵隔,有时还需采用骨窗,以观察胸部骨骼的改变。胸部CT图像是胸部不同层面的断层图像,普通CT只能进行胸部横断面成像,多层螺旋CT除横断面成像外。可行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成像。心脏各房室之间有少量脂肪组织,所以CT上可大致区分各房室。左、右心膈角区可见三角形脂肪密度影,常呈对称性出现,右侧多大于左侧,为心包外脂肪垫,注意不要误为病变。CT图像上不能显示肺段间的界限,只能根据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走行定位。发生肺段范围内的病变时,则可显示肺段的形态。需要及时去除造成伪影的因素,以保证CT图像的质量。

3.2胸部CT检查的优点

CT所具有的密度分辨率高以及断面成像,无重叠干扰等优点,对普通X线检查有一定诊断难度的纵隔病变、肺内微小病变以及对胸内淋巴结增大的诊断有着特殊价值。因此,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CT检查的优势是一次性完成多种损伤的综合诊断。CT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对症治疗。胸部低剂量CT扫描对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低剂量CT扫描显示胸部结构的清晰度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低剂量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肺血管-支气管束至胸膜下1~2cm处,清晰显示肺小叶结构,常规X线胸片仅能隐约显示主支气管及中、内带肺野的肺血管影。低剂量CT对纵隔器官的形态、轮廓、结构及其周围间隙均可清楚显示,常规X线胸片仅能隐约显示纵隔结构。胸部低剂量CT检查辐射当量比常规胸部CT大幅度降低,与胸部X线摄片的有效辐射当量相当。与常规X线胸片比较,胸部低剂量CT扫描有利于检出轻微病变和隐蔽部位病变,显示病变特征,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检查质量有保障。胸部低剂量CT在胸部健康查体中的价值明显优于X线胸片。

参考文献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关键词】 肺;院内感染;真菌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usceptible factors,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s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in the ward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Methods The chart files of 54 patients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dmitted from June 2005 to December 2006 in the ward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 were reviewe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was 38%.COPD(518%)was the main predisposing disease,and candidiasis(611%) was 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The main susceptib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re long-term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963%),hypoalbuminemia(593%),long-term use of adrenocortical steroid(333%),and diabetes mellitus.There is no 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Fluconazole(922%)is more efficient in the treatment.Conclusion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is are important pathogenin the secondary infection in respiratory disease.The most common pathogen is candida albicans.Combined therapy as well as treating fungus infection are important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cure rate of nosocomial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Key words] lung;nosocomial infection;fungal

真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菌群失调时才引起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已有一些慢性病生存时间延长,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和器官移植治疗的深入开展,系统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呼吸系统真菌感染占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院内真菌感染者绝大多数患有基础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1]。本文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呼吸内科住院的54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进行了临床资料、病原学分布的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6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病例54例。其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47~99岁,平均年龄75岁。

12 诊断标准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以2006年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的《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作为依据[2]。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肺部阴影未完全吸收。无变化:临床症状和肺部阴影均无变化。恶化: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研究方法 本组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病史资料、易患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有关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计算百分比及统计列表等。

2 结果

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427例,其中54例发生了院内肺部真菌感染,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率为38%。其中确诊病例3例,临床诊断病例5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56%。

21 基础疾病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本组资料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例,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分别占222%和111%,

22 感染的易患因素 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指静脉及口服应用广谱抗生素超过2周)52例(963%),最短3天,最长时间15天,合并低蛋白血症(指血清白蛋白

23 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本组资料中酵母菌属51例(94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33例(611%)。其次为曲霉菌属,见表3。表1 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基础疾病表2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表3 54例肺部真菌感染的真菌类型

24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上均可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有无色透明的“拉丝”样痰42例(778%),口腔内颊黏膜、舌表面可见白色斑点30例(556%),肺部真菌感染在X线胸片或胸部CT上的表现也无特异性,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类似,常见3种类型,即肺炎型16例(296%)、支气管肺炎型27例(500%)、炎性结节型4例(74%)。

25 治疗和预后 已发生了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全部接受抗真菌治疗,51例用氟康唑治疗,3例用伊曲康唑治疗。54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痊愈或好转49例(907%),无变化2例(37%),恶化死亡3例(56%)。

3 讨论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可发生在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其中以COPD(占518%)最为多见,肺炎及哮喘也占重要位置,分别占222%和111%。在感染的易患因素中常见的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糖尿病也是一个重要的易患因素。呼吸内科病房患者多为老年人,这些患者年龄大,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呼吸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另一方面可能存在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多种问题,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本组资料中合并2种或2种以上可能易患因素的患者就有46例,占852%。由此可见,呼吸内科病房患者特别是有严重基础疾病,同时存在多种易患因素的患者极易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

本研究发现,培养出的真菌中酵母菌属最多,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11%,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3%,其他酵母菌占204%,另外还发现曲菌3例。与国内外大多数报道相似[3,4]。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表现以及胸部X线表现上无特异性,并且因多是继发感染,常与肺部原发病很难完全区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但在原发病的诊疗过程中,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发热、白细胞增加;影像学提示有新的不能解释的肺部浸润影;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用一般细菌感染不能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部真菌感染的可能,合格的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可做出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2]。

在治疗方面,目前针对真菌感染治疗可选择的药物不多,主要有三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5-氟尿嘧啶和制霉菌素等。国外资料认为对于严重的真菌感染病例特别是全身真菌感染者应首选两性霉素B治疗[5],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本组资料中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酵母菌属,对于51例患者我们选择了同样对酵母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但相对毒性低,半衰期长、口服生物利用度高,在组织体内分布广泛的氟康唑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有效率为922%。3例曲霉菌感染患者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667%。我们在抗真菌治疗同时亦积极的控制原发病,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的用药指征,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纠正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积极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有效地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因此,在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及时应用高效的抗真菌药外,积极控制原发病和易患因素的综合治疗对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同样极为重要的,应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钱小顺,朱元珏,许文兵,等.127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7):417-419.

2 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7-700.

3 李从荣,彭少华,李栋,等.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485-487.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范文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两种途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静脉滴注;雾化吸入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2]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慢性肺部疾病,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给药途径,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这两种给药方式各有优缺点,国内钟志远[3]吴宗跃[4]等报道认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比较好,而栾小英[5]等则认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为了探索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对两种不同给药途径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4年12月就诊的166例患儿,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6]的患儿。排除标准: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先天疾病者;资料不完整者;家属不合作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83例,男性46人,女性37人,年龄1~8岁,平均(3.7±1.6)岁,病程2~7天,平均(4.2±1.4)天,毛细支气管36例,支气管肺炎47例;对照组83例,男性44人,女性39人,年龄1~9岁,平均(3.6±1.5)岁,病程2~8天,平均(4.3±1.2)天,毛细支气管34例,支气管肺炎4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种类等因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辅以退热、止咳、平喘等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4223,云南龙海天然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治疗,年龄>7岁用量为20mg/次,一天2次,3~6岁,用量为9mg/次,一天3次,年龄<3岁,用量为6mg/次,一天2次,连用1周;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同上)加10mL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年龄>7岁用量为20mg/次,一天2次,3~6岁,用量为10mg/次,一天3次,年龄<3岁,用量为5mg/次,一天2次,连用1周。治疗一周后观察两组疗效,一周后治疗效果不纳入本研究观察范围。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显效:患儿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并且肺部干湿啰音等病症情况全部消失,经过X线检查患儿肺部情况良好,呼吸系统的病情恢复正常,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有效:患儿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呼吸系统的病情有一定的恢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无效:患儿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并未有好转,呼吸系统的病情无恢复,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治疗1周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63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9%;对照组显效55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9.1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771,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后两组患儿在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啰音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咳痰、哮喘、呼吸困难、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主要不良反应是腹痛腹泻2例(2.41%)、恶心呕吐7例(8.43%)、食欲低下8例(9.64%);对照组主要不良反应是腹痛腹泻3例(3.61%)、恶心呕吐9例(10.84%)、食欲低下11例(13.2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各条目无差异,均未特殊处理,不影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