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集成电路技术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成电路技术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集成电路技术分析

第1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关键词:同步数字集成电路 设计 时钟偏移

中图分类号:TN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229-01

面对当前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同步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中,时钟偏移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受到设计人员的关注。受时钟偏移的影响,导致在长时间的应用中,时钟频率出现的越来越高,也由此增加了时钟偏移在同步数字集成电路中的重要性。一般而言,任何一个系统中若出现过多的流水线级数,则会导致时钟偏移的可能性增加,并由此影响数字集成电路的同步进行。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本文从同步数字集成电路、时钟偏移、时钟偏移分析等三个方面出发,对这一问题的完善做如下简要分析:

1、同步数字集成电路

在当前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为同步方法,这一方法除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集成电路的优势外,还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但在实际应用中,所谓的同步,具体是指该电路系统在实际影响中,其所包含的触发器都能在一个公共时钟的控制下进行运行。结合同步电路的整体运行结构,其内部构造主要由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及时钟分配网络等三个方面构成。这三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集成电路在很大程度上与组成电路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组合电路能够随时输出稳定状态,而集成电路则不行。此外,在整个集成电路中,时钟偏移的出现,在扰乱整个时序单元的同时,还会使整个集成电路的内部处于混乱状态,甚至在情况严重时会出现瘫痪,这些,都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考虑,并对其进行完善。换而言之,在整个同步数字集成电路的实际运行中,要想从根本上保证电路的运行秩序,其核心在于保证各个时序单元的时钟信号处于正确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逻辑值,从而确保整个电路功能的正确发挥。

2、时钟偏移

在整个同步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若使用边沿触发式触发器的同步系统,则必须要求所有的触发器都在同一时刻对时钟出发沿进行接收,并以此来确保集成系统的正常运行。若单纯的从理论角度出发,电路中的触发器所使用的都是同一个时钟信号,但其中一个触发器接收到的时钟信号要比另外一个的时间晚很多。换而言之,即同一信号在发出后,到达的时间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时钟偏移。但在实际应用中,若出现最大传递延时的状况,则能从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信号出现了变化,且最慢的接收器也会在一定时间内响应这种变化。而正是这种延时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电力的最大允许速度,即人们常说的最大传递延时。与之不同的是,最小传递延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表示输入时间的变化,一旦输出时间出现了变化,则其中传递的时间都会受到影响。但与最大传递延时相比,这种延时所造成的影响要小的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更适合应用到时钟偏移的研究中。

3、时钟偏移分析

科研人员在整个同步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研究中,受时钟信号的影响,在考虑整个电路时序单元的同时,还需要电路设计的各个环节考虑进去。从现有的集成电路设计方案能够得出,在引起时钟偏移的众多原因中,导线长度及负载的不均衡是引起时钟偏移的主要因素;再加上串扰(即一根信号线的能量串入到另一根信号线中)因素的影响,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时钟偏移的现象。在大型 PCBO或ASICO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中,通常难以找到可能引起时钟偏移的所有原因。所以,大多数ASIC制造商都要求设计者提供额外的建立和保持时间容限,但在这些应用中,其时间容限往往存在与系统内部的延迟部位,这些部位都会因时间延迟而引起相应的后果。面对当前集成电路研究步伐的加快,时钟偏移的大小与极性都会对整个集成电路的稳定性及功能性造成影响,与此同时,任意两个相对的时序在运行中,其相邻的寄存器都会受自身极性的影响,出现颤抖,这些都会影响时钟的正常运行,并由此导致时钟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而这些,都需要科研人员对整个时序进行相应的分析,确保集成电路的顺利运行。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同步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研究中,时钟偏移作为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影响整个集成电路正常运行的同时,还会对系统的性能造成影响。在完善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只有在了解时钟偏移产生的机理上,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这一现象。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结合着我国集成电路发展的基础,不断学习国外集成电路的研究技术,将其运用到我国的实际发展中,在推动集成电路发展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殷瑞祥,郭镕,陈敏.同步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的时钟树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第2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网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5-0142-02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国家电网建设力度的增强,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唯有如此,才能促使和保证电力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最终为国民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由此看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未探讨电网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

2 基础工程施工

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决定着杆塔在工作中是否会发生下沉、下陷或受到外力作用时是否会轻易发生变形或倒塌。可以说,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与高压输电线路能否安全运行有密切关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土质地层的差异很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施工形式。此外,在现场施工中,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加以控制,保证施工质量。例如,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基础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钢筋混凝基础,这种基础抗上拔力强,比较稳固。

岩石基础的施工,首先要对塔位周围岩石进行调查研究,看是否与设计的情况有差异。如有很大差异应通知设计单位做出设计变更。其次在岩石上打孔插筋灌注砂浆、浇制承台。岩石基础的开挖均应保证岩石结构的整体性不受破坏,锚筋安装尺寸位置应反复核对,正确无误后固定浇灌,并按现场浇制混凝土的要求养护。

2.1 岩石嵌固基础

该基础型式适用于覆盖层较浅或无覆盖层的强风化岩石地基,其特点是底板不配筋,基坑全部掏挖。上拔稳定,具有较强的抗拔承载能力。需要时,可将主柱的坡度设置与塔腿主材坡度相同,以减小偏心弯矩,还可省去地脚螺栓。由于该基型充分利用了岩石本身的抗剪强度,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都较小,同时减少了基坑土石方量,浇制混凝土不需要模板,施工费用较低。

2.2 岩石锚杆基础

该基型适用于中等风化以上的整体性好的硬质岩。该基础型式是在岩石中直接钻孔、插入锚杆,然后灌浆,使锚杆与岩石紧密粘结,充分利用了岩石的强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基础混凝土和钢材量。但岩石锚杆基础需逐基鉴定岩石的完整性。

2.3 掏挖基础

该基型分全掏挖和半掏挖两种,适用无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基。在基坑施工可成型的情况下,开挖基坑时不扰动原状土,避免大开挖后再填土。基础承受上拔荷载时,原状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得以充分发挥作用。这种基础型式也显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根据以往工程的统计,由于各线路地质条件的不同等原因,采用全掏挖基础比用阶梯型基础节约钢材和混凝土分别为3%~7%和8%~20%。掏挖基础有直柱式和斜插式两种型式。斜插式掏挖基础将主柱的坡度设置与塔腿主材坡度相同,减小了基础水平力产生的偏心弯矩,还可省去地脚螺栓。

2.4 阶梯型基础

该基础是传统的基础型式,适用各类地质、各种塔型,其特点是大开挖,采用模板浇制,成型后再回填土,利用土体与混凝土重量抗拔,基础底板刚性抗压,不配钢筋。由于阶梯型基础混凝土量较大,埋置较深,易塌方及有流砂地区难以达到设计深度,因此在此类地区应尽量少用。

2.5 大板基础

大板基础的主要设计特点是:底板大、埋深浅、底板较薄,底板双向配筋承担由铁塔上拔、下压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和剪力,主柱计算与阶梯基础相同。与阶梯基础相比,埋深浅,易开挖成形,混凝土量能适当降低,但钢筋量增加较多。与灌注桩相比,在软弱地基中应用较为广泛。它施工方便,特别是对于软、流塑粘性土、粉土及粉细砂等基坑不易成型的塔位。设计时,对底板的高厚比应进行一定的控制(悬臂长度:底板厚

2.6 斜插板式基础

该基础的主要特点是基础主柱坡度与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塔腿主材角钢直接插入基础混凝土中,使基础水平力对基础底板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正常条件下,基础土体上拔稳定、下压稳定和基础强度计算可忽略水平力的影响。与大板基础相比,由于偏心弯矩大大减小,下压稳定控制的基础底板尺寸可相应减小,从而降低了混凝土量和底板配筋量。由于省去了塔座板和地脚螺栓,其钢材的综合指标降低了25%左右。

2.7 灌注桩基础

对于地质条件为流塑、地基持力层较深且基础作用力较大的耐张塔或直线塔,使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是设计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桩周与土的摩擦力和桩端承载力承担基础上拔力和下压力,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缺点是施工费用较高。

2.8 联合基础

联合基础主要适用于基础根开较小且基坑难以开挖、板式基础上拔土体重叠的软弱土塔位,其设计特点是埋深较浅,4个基础整体浇制,基础底板上面的纵、横向加劲混凝土梁承担由基础上拔力、下压力和水平力引起的弯矩,底板与纵、横向加劲肋配筋,整体性好。缺点是基础材料用量较大,施工较为烦琐,设计不易成系列。

2.9 复合式沉井基础

复合式沉井基础是针对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尤其是容易产生“流砂”现象的软土地基的一种新型的基础型式。复合式沉井基础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方型台阶基础,下部是环形钢筋混凝土沉井,沉井顶端露出钢筋埋入台阶基础连成整体。基础的埋深在4m左右,沉井直径为2.5m左右,从基础深宽比来看(一般为1.5左右),仍属于浅基础。混凝土和普通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是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宜于用线路附近具有砂、石、水源充足的地段。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混凝土基础,这种基础体积大、重量大、抗上拔力大,比较稳固,有时为了节省混凝土用量可采用钢筋混凝基础。

3 杆塔工程

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按受力特点可分为直线和耐张型。杆塔选择是否适当,对于送电线路建设速度和经济性,供电可靠性以及维修的方便性等影响都很大,合理选择杆塔型式、结构,是杆塔(设计)工程重要的一环。

平地、丘陵及便于运输和施工的地区,应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应积极推广预应力混凝土杆,逐步代替普通钢筋混凝土杆。考虑运输和施工的实际困难,出线走廊受限制的地区、大跨越或重直档距大时,可采用铁塔。

对于电杆还要加上埋入地下深度。杆塔组立是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我国在110KV输电线路杆塔组立方式,主要有整体组立,分解组立。钢筋混凝土杆的特点是单件重量大,杆身之间多用焊接,且又是平面结构,沿线路方向稳定性差,因此钢筋混凝土杆的组立大部分在地面组装好,然后利用抱杆整体拉起即整体组立。

在输电线路中广泛采用环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这类构件分普通和预应力两种。预应力构件浇注前,将钢筋施行张拉,待混凝土凝固后撤出张力,这时钢筋回缩而混凝土必须阻止其回缩,因而混凝土受一个预应压力。当构件承担而受拉时,这种预压力可部分或全部抵消受拉时应力而不致产生裂缝。裂缝的危害在于使钢筋表面与潮湿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锈蚀,影响电杆寿命。

4 架线工程

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其架线施工包括架线前的准备工作、放线导地线连接、弛度观测、紧线及附件安装。架线施工,从展放方法来讲,分为拖地展放、张力展放。拖地展放线盘处不需制动,线拖在地面行进的方法,此法不用专用设备,比较简单,但导线的磨损较为严重,劳动效率低,放线需大量的人工,在放线质量难保证。张力放线,即使用牵张机械使导地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保持对交叉物始终有一定安全距离的展放方法。它能保证导地线展放质量,效率较高,但机械笨重和费用昂贵。张力放线导线等均不落地,因而有效地防止了线材磨损,提高了施工质量。

对放线滑车轮径的选择,滑车的轮径偏大些好,这样磨损系数小,导线在该处所受的弯曲应力也较小,但过大又增加重量,一般以不小于10倍导线的直径为佳。轮槽的槽径与导线直径应匹配,小导线影响不大,对于大导线或大压档处,应特别强调要做到这一点,否则导线会被挤伤或压偏,对LGJ-240以上大导线或压接管过滑车处,用小轮径滑轮不能满足要求时,可用双轮放线滑车,将滑车包络角减小一半。

放线过程中,要仔细检查导线,不得有金钩、磨损、断股情况。如单股损伤不超过直径的一半,钢心铝线和其它导线不超过导电部分的5%,可将棱角、毛刺修光处理。在一个补修金具的有效长度内,当钢心铝线出现钢心断股或铝部分损伤面积超过25%,单金属绞线损伤面积超过25%,连续损伤虽在允许修补范围之内,而损伤长度已超过一个补金具所能补修的长度,或金钩、破股已使钢心或内层线股形成无法修复的永久变形者,都须切断重接。导线在连接前应检查两端线头的扭绞方向、规格是否相同,不同方向扭绞、不同规格的线,禁止在档中连接,连接按操作工艺进行。

输电线路紧线工作需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杆塔结构组装完整,螺栓已紧固的情况下进行,在耐张塔受张力方向的反侧,必须打好临时拉线,以防止杆塔受力过大或塔身变形、横担产生位移,影响弛度观测。临时拉线与地面夹角一般不宜大于45°,其所能平的张力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在安装曲线的计算过程中,其应力是通过状态求取的,而状态中只考虑了弹性变形,实际上金属绞线并非完全弹性体,在张力作用下产生弹性伸长外,还将产生塑性伸长和蠕变伸长,这两部分伸长是永久性变形,统称为塑蠕伸长,工程称之为初伸长。补偿初伸长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安装紧线时适当减小弧垂,则待初伸长伸展出来后,弧垂增大而恰达到设计弧垂。输电线路一般采用恒定降温法进行初伸长补偿。采用减小弧垂法或恒定降温法进行初伸长补偿,其实质都是安装紧线的弧垂。

在施工紧线过程中,导线在悬垂线夹处用滑车悬挂进行弧垂观测时,各档观测弧垂都是按滑车处无摩擦力计算的。架线安装完毕后经常出现档间或线间弧垂不一致,以及悬垂绝缘子串偏离中垂位置的现象。当这种偏差超过施工验收过程中允许值时,就需对导线弧垂进行调整,导线、避雷线的弧垂误差应不大于+5~2.5%,但正误差最大不大于500mm。

5 输电线路检修施工

高压输电线路根据巡视、检测、试验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旨在消除缺陷、提高设备完好水平,预防事故,保证线路安全运行而开展的工作,即检修施工。

由于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冰雹、暴风等外力破坏。如采石放炮崩断导线、偷盗线路器材造成送电线路倒塔、断线金具或绝缘子脱落等停电事故,需要尽快进行检修施工。事故抢修施工,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设计的,也应在抢修施工完成后,补有关变动的工程图纸,交运行部门技术管理存档。对于在停电的输电线路上工作,除了遵照一般线路施工应遵守的安全措施外,由于线路已直接与变电站的开关相连,线路随时有来电的可能。输电线路停电检修施工,必须使用第一种工作票,严格执行有关送电线路停电工作的规定。线路停电操作由地区调度值班员通知有关变电站执行。检修施工人员在施工开始之前先与调度联系,取得作业许可。然后在待检查施工线路上进行验电,经验明线路上确无电压,即可在线路施工点两端各挂一组短路接地线。输电线路短接地线必须符合:接地必须使用软铜线,截面不小于25mm2,以保证在短路电流短路时不至烧断,接地线的接地端用金属棒做临时接地,直径应不小于10mm2,打入地中深率不小于0.6mm。利用铁塔或混凝土杆塔横担接地时,允许各相分别接地,但必须保证铁塔与接地线连接部分接触良好。

输电线路检修施工工作结束后,必须查明所有参加线路检修施工的工作人员及材料工具等确认已全部从杆塔、导线及绝缘子上撤下,然后才能拆除接地线,拆除接地线后,即认为线路已有电,检修施工人员不得再登上杆塔在导线安全距离范围内做任何工作。在清点接地线组数无误并按有关规定交接后,即可向调度汇报,联系恢复送电,完成输电线路检修施工任务。

6 结语

输电线路施工技术应用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施工工作效率,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规范的施工措施也必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述的施工技术还不很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改进,还需要在施工工作中细致探索,更好地应用在电网工程输电线路施工中。

参考文献:

[1]李庆林.架空送电线路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第3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摘 要:公路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汽车数量不断地增多,这对我国公路也带了巨大的压力。由于长时间的损耗,经常会发生公路断裂、沉降等现象发生,导致城市在早晚高峰的时候,发生交通大量拥堵现象。其主要原因的就是在公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路基路面压实存在着一定程度是上的不足。因此,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好坏与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施工单位应当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形式,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中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优化和运用,以此提高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质量,加快了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公路工程 路基路面压实施工 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3(a)-0030-02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作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技术,被我国有关部门化作重点建设项目。因此,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对其技术形式和要点,进行全面地掌控和把关,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二次返工的现象发生,使公路工程的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同时,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地按照施工技术流程进行,以此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优势,将其得到充分地展现。该文就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公路工程的建设,起到一定程度上的帮助。

1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优势

1.1 提高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平整度

在传统的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或者施工设计方案和实际的施工情况,发生不符的现象,这样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导致路面发生的成沉降等现象发生,从而路面就会产生大大小小的坑洼。但是,在现代化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运行的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质量,进行了不断地提高,提高了公路路面的平整度。

1.2 提高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承载性能

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也是导致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发生变形和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代化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对其路面进行反复的压实工作,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承载性能,从而避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发生变形沉降等现象发生。

2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1 控制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的含水量

含水量的控制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中的重要形式,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中水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以此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公路工程路基结构的密实度。因此,在实际的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定对土层的粘性,和土层之前摩擦力,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施工人员应当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合理、科学地安排,对其总含水量进行有效明确,这样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含水量控制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若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含水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土层结构之间就产生较大的摩擦,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的效果,提高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质量。

2.2 对施工材料的搅拌工作进行控制

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过程中,材料的搅拌技术形式,非常重要的,也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中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实际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分析,以此在最大程度满足现代化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要求。同时,施工人员也应当利用相关的设备,对施工材料进行全面的搅拌工作。但是,在施工材料搅拌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能利用强制性的搅拌技术形式,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搅拌工作的面积,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材料搅拌的均匀性,以此符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要求。另外,在施工材料搅拌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在适当的时候,添加一些辅助的化学药剂。但是,在添加的过程中,要对这些辅助的化学药剂,进行全面计算,将其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地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功能效果,导致最佳。

2.3 混合材料的压实工作

要想提高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质量,那么就要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厚度给予高度的重视。因此,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厚度进行全面的检查。其具体的检查方式为:在每20 m的距离之内,应当设立3~5个高程点,并且通过利用计算的形式,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厚度,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厚度。

同时,混合材料压实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对其材料的数量进行全面把关,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科学地安排,在进行压实施工工作。施工人员通过利用这样的形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平整度,增加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密实度。另外,在混合材料压实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路面压实的速度进行有效控制,一般情况下,压实的速度在1~2 m/min范围之内即可,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混合施工材料压实工作的质量,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功能,得以充分地展现。

3 结语

公路工程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部分,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当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该文就对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阐述,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的质量,加快在我国城市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邱浩浩,王华.关于公路工程项目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2):166,168.

[2]陈程,刘士军.试论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J].科技资讯,2012(34):45.

[3]秦亚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9):104.

[4]马洪敏.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压实施工技术的控制要点[J].科技致富向导,2014(20):320.

第4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关键词】公路机电;机电工程;检测技术

1 检测工作在公路机电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公证与严谨的检测工作作为公路机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公路机电工程质量的重要技术保障,也是贯彻执行国家行政法规与技术法规,促进建设单位严格质量控制,规范施工企业积极自律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机电工程各个阶段不间断的连续检测,以标准化的检测依据和科学化的检测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机电工程的质量,其中客观的检测数据尤其具有说服力,它是科学评价机电工程质量的核心内容。整体而言,机电工程检测工作根据各阶段时间性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工程前期。由检测机构依据相关的国家、行业、国际及企业标准对工程中所选用的设备进行产品型式检验,以确认其性能是否达到工程所规定的技术指标。这是工程招标时设备选型的必要条件。

(2)工厂监造与出厂验收。鉴于机电工程的许多设备是订购的非标产品,除通用性能规定外,凡属指定的特殊要求,一般都是涉及工程实际需要,必须满足的性能指标。只有通过专业实验室的检测,尤其是社会中介的第三方实验室检测,才能更精确地证明其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相关合同条款的技术规定。

(3)工程过程中的现场检验。这包括现场核查所有到货设备的合格记录,并针对关键指标进行抽样检测,以验证该批次设备的质量水平。当然,施工阶段的检测重点还包括随工检验,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旁站检验和驻地实验室检测。执行严谨的检测程序,就可以确保合格的产品与合格的施工质量。

(4)竣工验收检测。机电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即便在工程过程的每一环节都能够严格控制质量,但在系统联通调试之前,仍然无法对整个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做出确切的认定,这就需要在工程验收阶段由专业的检测机构对系统性能进行全面的实测评价,确定工程质量的等级。

可以看出,各阶段的检测工作是相互补充、印证,前后延续的。前阶段检测是后续检测工作的客观基础,后续检测是对前阶段检测工作更深层次核实。各阶段检测工作之间所构成的完整脉络,恰好如实地反映了一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所有历程和关键路径节点,并与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时期要素相吻合。

2 检测评价方法的标准化

标准规范是国家及行业管理的技术性法规,一方面具有法律效力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具有社会行为的高度透明性和一致性。无论是工程质量的监督方还是被监督方都十分需要对工程质量进行公证、客观的评定,否则双方很容易产生质量认识上的分歧。正因为各方所持有的判断原则和依据是相同、公平的,在履行合同技术义务与商务义务时,双方也都会将相关的标准规范视为合同必要的支持性文件。

公路机电工程检测评价的相关标准是参与工程各方进行质量评判的统一准则和实用工具。《机电工程检验评定标准》的基础和有效性需要有《机电工程设计规范》和《机电工程施工规范》两个重要的相关标准支撑,这3个标准是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基本依据。

3 检测内容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每一个机电系统都是直接服务于工程项目的需要,并且最终要实现项目的预期功能。由于每一个机电项目既有一般公路工程所遵循的共性要求,也有反映本工程实际需求差异的个性特点。因此不同的项目既有必须完成的基本检测内容,也有新技术、新工艺或较一般标准更严格的检测内容。虽然具体到某些检测指标和方法可能会出现局部偏离,但保证其质量水平的实质性内容不应随意变动,否则会令人对标准的权威性产生置疑。

参与工程的各方应当按照工程的专业操作流程进行必要的随工检验和阶段性检验评定。期间,质量监督部门可以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监督抽查和总体检验评定的实施细则,真正起到外部监督的作用,尽可能避免疏漏、侥幸之隙。

这里的检测内容灵活性是指不同项目的机电系统会有一定的繁简差异,技术进步会引申出全新的评断标准等。从而使检测工作不能局限于现行标准中一些明显不适宜的条文,而是要科学地提出更优于标准的检测方法和参量,体现技术发展的真实水平。

4 检测项目的划分与质量等级评定

机电系统一般作为公路工程项目中相对独立的单位工程,通常可划分为监控系统、通信系统、收费系统、隧道机电系统、低压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等6个分部工程,以及工程相关的资料文档等软项目。每一个系统(分部工程)中的子系统可视为分项工程,构成每个子系统(分项工程),且具有独立关联的软硬件性能参数则可被视为单项工程。并且,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都可以按照相应条件评出优良、合格与不合格3个质量等级。

工程的检测与评定一般应当包括4部分基本内容:1)工程质量的保证项目(基本要求、实测参数、功能测试);2)工程质量的一般项目(侧重于外观评价);3)工程质量的允许偏差项目(几何参量的偏差);4)工程资料文档等软项目。其中,保证项目只判定为合格与不合格两个等级,是必须达到的指标,不应存在其他的可能性。一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及资料文档等则是着重反映施工工艺水平层次的检查项目,可以根据抽取检测样本基数所得出的优良率,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3个质量等级。分项工程的质量等级评定必须是保证项目全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且所有一般项目、允许偏差项目的合格率与优良率达到了一定的水准,才可以做出优良与合格的评定。只有当所有的分项工程达到全部合格标准时,分部工程才能进行优良等级的评定,否则只能判定为不合格,或是要求限期整改。同理,机电系统单位工程的评定也是建立在每一个分部工程评定的基础之上。

工程质量检测与评定是贯穿于工程的全过程,主要可划分为随工、交工、竣工3个阶段。随工、交工阶段,建设管理单位、施工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三方应对所有的单项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必要的自检和内部质量等级评定。质量监督部门可以依照相关的质量监督实施细则,在交工和竣工阶段对工程总体质量进行外部检验和质量等级评定,随工阶段可进行一定频次的抽查监督。

简而言之,质量等级的划分应以能否保证系统的基本功能作为判定合格与否的标准,并且是唯一的标准。合格与优良的差别仅是工艺水平的微小偏差。合格是基本能力的保证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完全做到;优良则是工程感观舒畅程度的具体表象,承认施工工艺水平的现实差异。

5 结束语

质量控制是随着各工序的进程:随工检验限期修缮前后工序之间移交分项、分部工程检测评定工程完成单位工程(系统)检测评定等一系列步骤所构成的完整闭环控制体系。进行检测评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从点到面的保证工程质量。

如果在自检和外检过程中出现不合格项,应当给予适当期限,允许符合要求的修补、加固,其目的是鼓励和督促施工承包单位尽最大的努力实现最优的工程品质,而最终的评定结果也应当是经过整改、复检后工程的真实状态。

【参考文献】

第5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关键词】全站仪;公路施工;控制要点;测量

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路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路桥建设行业,全站仪的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全站仪作为多功能性测量仪器,其功能全面、接口丰富,在路桥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用全站仪对测量中的关键点进行控制是当期我国施工技术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在正常施工中,只有满足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进行操作。

1 公路测量工程的应用现状

全站仪在我国路桥建设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集成了光学、电磁学、以及电子技术一体,是当前新一代的综合性测绘仪器,当前全站仪在我国路桥建设中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可以实现控制点和地形同时进行测量,大大提高了测绘的工作效率。②可以进行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导线测量等多种复杂的工作,同时还能够独立的完成高程测量,在保证其工作进度的同时还保证了测量的精度。③全站仪能够实现与计算机、测绘仪以及其他智能型电子仪器的连接,形成多重一体化的数据测绘体系。全站仪在公路施工中的控制测量、地形测量以及线路测量等环节的施工中发挥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全站仪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通常要先进行实地勘测,对线路的中线、纵断面、横断面以及地形等各个参数进行测量,为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详细的数据。

2 全站仪测量简介

全站仪是一个多元仪器组成的复合仪器,其在测量过程中应用了物理学原理以及光学原理,在基本的物理原理应用中,全站仪主要利用电磁波支线传播的属性,测量两个控制点之间的电磁波传导反射时间,通过相关计算式进行计算而得出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全站仪在理论应用过程中要求在短距离和高精度的测量时记录出10-10S以内的传导时间差,然后通过计算而得出距离,当然这种要求受到我国当前测绘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很难实现这种要求。我国当前采用较多的全站仪多由红外线相位测距法,这种方法的应用不用计算电磁波的传到时间,可以直接测量全站仪在测量过程中发出的正弦波,这种正弦波的频率多为50Hz左右,通过计算相位差来计算两个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全站仪依据电子测距仪进行距离的计算主要依靠公式D=c*t/2进行测距,其测距方法有 脉冲法测距、干涉法测距、相位法测距,其中相位法测距是当前采用最多的方法。其测距方法主要依据公式①进行计算:

D=(N+N)=L*(N+N)…………公式①

其中:L= 侧尺长 N为整波长 ,N为非整波的尾数

全站仪等光学原理主要应用在测量两个点的高程过程中,通过设置仪器的高度和目标测量点的棱镜高度来测量已知点和所测位置点高差以及高程。由于光学原理测量过程中容易受到多重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给测量带来很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光学仪器的应用中容易受到测量时间、测量气候以及测量距离的变化而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误差。全站仪在应用过程中,为规避此种误差,通常需要采用向法测量进行测量,即将单向法的全站仪和观测棱镜的位置进行兑换,然后通过二次计算,最后利用两次计算的绝对值来求取高程的相关数据。

3 全站仪的使用

全站仪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会根据选取精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相关试验表明,全站仪在公路高程测量控制过程中,将竖直角度控制在±2’’范围内,使用边长控制在1km以内时,其测量精度能达到国家相关标准II以上,在测量过程中应采用三联架法,使其测量的标准满足精度要求。在公路施工中,单向测量只能满足水准测量的五等基本要求,其适用范围也大大降低,只能用在对精度要求较低的测量位置。此外,全站仪的单向回法观测中,其竖向指标差不超过±7‘’,同时 棱镜杆的倾角保证在3°以内时,仪器观测到的结果较为准确,其观测精度也比较高。

4 全站仪测量技术的控制要点

全站仪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误差。这些误差包括了观测误差、仪器误差以及外界条件的影响等,在观测过程中,照准误差、读数误差、竖直刻度水准管内的水泡不居中等都会导致观测误差。此外,空气对流也对全站仪有很大影响。当前多数全站仪设有自动归零的设置,这种设置是全站仪使用的优势。大气折光的影响是造成全站仪误差的第二大要素,由于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光学仪器进行测量,大气折射效果对光学仪器有很大的冲击,空气密度是大气折射的重要参数,每一天中每时每刻大气的密度都在发生变化,或干燥、或潮湿等,因此在全站仪的应用过程中采用平均值来计算大气折射的密度,可降低大气折射给测量造成的影响。

全站仪在公路中应用的最多的是其高程测量,从精密仪器到普通仪器,其量高误差最为直接,在正常测绘过程中,测量仪器和棱镜之间的高度其取值为1mm,求取平均值后,读取杆径高度时就会出现2mm误差,尤其是在棱镜出现倾角的情况下,这种误差最为明显。

全站仪的视准差、横轴误差以及竖盘指标差均是全站仪误差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正常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全站仪按照“高低平点法”进行视准差以及横轴误差和竖盘指标差的矫正和检测。通过调整仪器的使用高度,使全站仪的视准轴保持在水平直线上,与平行光管的中心线重合,同时将两个平行光管安置在平行光管的上下方,使其分别作为高低点,二者倾角均大于25°,对称差小于30’,具体测量方法如图1所示。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量,并做到2~4个测回间应变刻度盘。按照上中下,左右的顺序完成误差校准。

图1 高平底点法

此外,全站仪的误差控制中还有多重误差,如全站仪的横轴倾斜误差、竖轴倾斜误差、全站仪的刻度盘误差、竖盘指标差、全站仪的补偿装置误差等,这些误差或一种、或多种的存在,综合影响着全站仪的使用,给测量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路桥等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施工中的影响会更大。

5 结语

全站仪是一种新型的集成性复合仪器,这种仪器集合了光学、光电学、电子学等多种学科。全站仪的使用会根据不同的需要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给测绘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性。但是在测量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出现很多不同程度的误差,本文简要分析了多重误差对全站仪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全站仪在使用过程中因人工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误差。

参考文献:

[1]黄素成.谈公路施工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22).

第6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隧道开始施工前利用事先精确测量的5个GPS定位点和2个高程控制点进行贯通复测,证明其可靠性。正洞选取的是闭合导线环进洞,一些特殊地段采用交叉导线加强的方法。每个点都要选在整体仰拱上,桩面要比地面低2~3m。采用620S捷创力全站仪和NA2水准仪进行施测。水平角测量时每站的左右角需要各测6个测回,圆周角的闭合差需要小于二等导线差。往返闭合环用于水准测量,每千米的水准测量误差要小于2mm。交叉线进洞用于平导。平导线路右侧设主导线布,中线位置设副导线布。测量时采用徕卡TCR1101全站仪和S3水准仪。水平角测量每站的左右角需要9个测回,进行平差的软件是《南方平差大全》,并辅以人工计算。水准测量的个点需要同时布设在导线点上,并按照水准支线进行往返分段闭合测量。

2施工测试

施工现场要比照国家一级实验室标准设置中心实验室一处,以满足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和ISO9000质量体系对工程试验的要求,并且要比照工程实验项目配置材力检验、沙石品质检验、水泥软练、水质分析、土工、混凝土工等6类测试仪器设备。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设计由中心实验室负责,并负责混凝土力学性能和长期性能、混凝土外加试剂、土工的试验。土工试验;水泥、钢筋、砂石料等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以及工程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化学分析等。除此之外,还要参加有关工程质量检查和质量事故的分析调查。另外,还结合设计、施工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研究,推行应用“四新”技术。

3隧道开挖与支护

按照给定条件,平导由出口段独面掘进,正洞除由出口端掘进外,还分别在距洞口1200、2400、3600、4000、6100m处自平导开设横通道进入正洞开挖。由于该隧道涉及围岩大多为倾角近似直立的千枚岩、大理岩、片岩、石英岩、白云岩等沉积类层状岩石,因此,隧道围岩体现“岩性变化快,软硬间隔密”的特点。根据不同地段的岩石特征,以“杜绝塌方,光面爆破”为目的,平导和正洞都采取了不同的开挖方式和不同的支护措施。平导在开挖过程中揭示的围岩情况必须详细记录并绘制成地质纵断面图,用于指导正洞施工。

4仰拱、底板及二次衬砌

施作时机。仰拱、底板及二次衬砌的施作原则是“:仰拱先行,衬砌先墙后拱”。正洞的仰拱、底板及二次衬砌,主要视围岩软硬程度来掌握施作时机。对于Ⅳ~Ⅵ级围岩地段,仰拱一般要跟至距工作面100~200m。对于富水段及断层带的Ⅴ、Ⅵ级围岩地段,开挖时往往在跳挖马口时随即施作两侧仰拱,并及时衬砌,以阻止围岩塑性变形的发展。对于Ⅱ、Ⅲ级围岩地段,仰拱、底板及二次衬砌的时机可适当滞后。避车洞及其他专用洞室,随主洞衬砌,同期成形。受有轨运输轨道的影响,平导的仰拱与底板需后期施作,但拱墙衬砌须视围岩情况掌握施作时机。对Ⅵ级围岩地段,衬砌一般不迟于开挖后的30d;Ⅴ级围岩地段,衬砌一般不迟于开挖后的60d。混凝土供应。正洞所需混凝土由洞外混凝土拌和站拌制后由混凝土专用输送车(5m3)无轨运至洞内,拱墙衬砌时经混凝土输送泵入模。平导以及由横通道进入正洞所需混凝土由洞外混凝土拌和站拌制后由混凝土专用输送罐(6m3)有轨运至洞内。平导的拱墙衬砌混凝土一般靠人工入模。

5防排水措施

第7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一、铁路通信系统的概述

由于我国铁路线路分散较严重,道路支又繁多及,业务种类多样化,因此组成统一通信的难度较大,因此须用无线通讯可方便指挥运行中的列车,所以铁路通信必须是有线和无线相结合,采用多种通信方式。

铁路通信按通信业务的性质可分为铁路公用和专用通信:按通达地区和范围可分为铁路长途通信、铁路地区通信、铁路区段通信和铁路站内通信等。其中铁路长途通信是只经过长途传输设备连接的铁路电话、数据通信及电报,采用人工交换机、长途自动交换机及存储程序控制电子交换机。

二、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过渡的概况

铁路通信工程施工通常是在既有通信线路及通信设备的基础上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及割接,以满足电气化铁路改造后的通信功能。相关专业工程是依次按进度施工,通信工程过渡施工只能结合信号与工务站改工期要求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

三、铁路通信工程的建设及应注意到的问题

1、接入网技术

伴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脚步,人们对铁路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部门必须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有线和无线通信的传输和接入方式,就铁路的通信网来看,接入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实现铁路通信网的升级,发挥铁路通信网在国民经济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接入网技术无非是一个必然选择。接入网技术包括有线接入网和无线接入网两大部分。

1.1无线接入网技术

由于铁路通信网是一种集列车公务通信和区间移动作业通信为一体的列车移动通信系统,决定了该系统与公用移动通信网和区域性的专业移动通信网的差别,它是一种属于线面结合、以线为主的链状网。无线通信方式的集群通信系统是―种功能强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构成铁路无线通信接入网的方式便可以采用这种系统。它将交换、控制、通信集于一体,可以通过无线拨号把一组信道自动最优地动态分配给各个系统内部用户,最高限度地利用系统资源和频率资源,降低系统内呼损,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然而,此系统也具有一些缺点,首先采用动态的频率分配,没有考虑与周围公用网的有效融合问题,没有先进的路由合理选择功能,其次在建立通路和自动过网时存在信息的丢失现象,因此保密性不强,容易受干扰等等。

1.2有线接入网技术

(1)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是基于有线电视系统cATV发展起来的。具体是在有线电视中心与地区中心及地区中心与光节点之间采用光纤连接,光节点与用户设备之间采用同轴电缆连接。主要是采用副载波调制,将CATV原有的单向传输系统改造成双向传输系统。

(2)光纤用户环路技术

根据光纤向用户延伸的距离,且以光纤为主要传输媒允可分为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家(FTTH),光纤到大楼(FTT B)等。而用户接入信息高速公路的最终理目标是FTTB,但根据通信发展的现实,FTTc、FTTB与铜缆相结合的用户接入虽然有过渡性质的折衷方案,但价格相对较低,并且在适当时机时易扩展到FTTHI因此是现实并可行的。

(3)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有一定的差别,它的上行速率只有数十或数百kbit/s,下行速率却高达(9-10)Mbit/s,此技术适用于视频点播VOD系统;其上行信道用于传送用户控制信号。高速下行信道可向家庭用户提供多路的数字图像信号及低速语音信号。

2、铁路传输技术

目前,以光纤通信为代表的传输网构建了通信最重要的基础网络,继而为各种电信业务网提供传输通道及对其的保护。

2.1 SDH传输技术

sDH光传输技术是为目前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同时是取代PDH的新数字传输网体制,其主要针对光纤传输,是在SONET的标准基础上形成的。把信号固定在帧结构中,待复用后以一定的速率在光纤上传递。SDH在电路层上对所有信号进行上下和复位。如带着信号的光纤通过光纤分配架进入ADM时,则信号必须通过设备上的支路卡及O/E转换才能下成2Mb/s的基本电信号,进而通信电缆和数字配线架接进基站收发信机或用户接口。

2.2 MSTP传输技术

MSTP{a托于SDH平台,将几种标准功能集成在一起,配合核心智能光网络的自动选路和指配功能,同时MSTP保留TSDH固有的交叉能力和传统的PDH业务接口与低速SDH业务接口,继续满足TDM业务的需求,不仅能大大增强自身灵活有效支持数据业务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将核心智能光网络的智能扩展到网络边缘,从而快速响应业务层的带宽实时需求,为带宽出租、光虚拟专网等提供支撑。

2.3ATM网络传输技术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Mode)是一种基于信元(cell)的交换和复用技术,即一种转换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信息则被组织成信元。

每个信元,开头的五个字节为信头,且总共有53个字节,信头用以传输信元的地址和其他的控制信息,除去信头剩下的字节则用于传输信息。利用标准长度数据包,通过硬件实现数据转换,与软件相比较,更快速且经济实惠。同时,ATM的工作速度有较大的伸缩性,在光缆上可以超过2.5Gbps。

2.4 WDM传输技术

长距离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系统是在光纤上同时传输不同波长信号的技术。主要过程是将各种不同波长的信号通过光发射机发送后,复用在一跟光纤上,在节点处再对吻合的信号进行解复用。

2.5RTKGPS网络传输技术

随着GPS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工程测量的作业距离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电台数据链的传输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长距离RTK作业的需要。而网络RTK技术是利用网络来取代UHF电台进行数据传输,其优点为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抗干扰性强,已成为数据链传输的又一个巅峰。

第8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Abstract: 110kV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system,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which liaise with the various power plants and substations to make them effectively operated. In recent years,the quality requirement for 110kV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becomes more stringent and standardized,while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art of electrical industry is a complicated multi-type of work and multi-profession systematic project,especiall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ly specialization,difficult construction,and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The paper makes the relative exploration on the technological key points of 110kV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关键词:110kV;110kV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技术要点

Key words: 110kV;110kV 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 project;technical points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0-0244-01

1110kV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中常见技术问题及注意事项

1.1 设计中应注意线路相位的对应,尤其是T接线路,一定要调查清楚原线路起止端的相位情况及线路中是否有相位改变的情况;另外是不同的用电系统相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位的变化,可能和电力系统的习惯不一致,如铁路牵引变。

1.2 线路导线排列方式改变的地方,如水平变垂直排列,三角变垂直排列等,必须要校验线间距离是否满足绝缘配合的要求,一旦发生电气距离不够的问题,解决起来将十分困难。

1.3 加强初步设计的野外踏勘工作,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现场, 对110kV高压输电线路沿线地质、地貌、水文等情况详细勘测,即看即记,不能过后补记。

1.4 “T”接的110kV高压输电线路,需设计出该“T”接点采用的杆型,并应具体说明连接布置方法。

1.5 当高差很大时,一般不要采用干字型耐张转角塔,容易发生杆塔跳线对塔身距离不够的问题,如确需采用须进行校验;耐张塔一定要提供挂板火曲度数;采用的塔型为杯型或猫型塔还需校验中导线对瓶口的电气距离。

2110kV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技术要点

2.1基础工程的技术要点。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浇制基础是110kV高压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基础,其中转角塔,由于上拔力较大,故宜选用钢筋混凝基础,这种基础抗上拔力大,比较稳固。岩石基础的施工,首先是要对塔位周围岩石进行调查研究与设计查勘的情况是否有差异,如有很大差异应通知设计单位做出设计变更,其次是在岩石打孔插筋灌注砂浆、浇制承台,岩石基础的开挖均应保证岩石结构的整体性不受破坏,锚筋安装尺寸位置应反复核对,正确无误固定后浇灌,并按现场浇制混凝土的要求养护。

2.2 杆塔工程的技术要点。平地、丘陵及便于运输和施工的地区,应优先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和预应力混凝土杆。考虑运输和施工的实际困难,出线走廊受限制的地区、大跨越或重直档距大时,可采用铁塔。杆塔组立是110kV高压输电线路施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110kV高压输电线路在长期的运行中,杆塔作为导线和避雷线的支持物,必须能承受一定的荷载,且其变形必须在一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即杆塔必须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2.3 架线工程的技术要点。110kV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包括架线前的准备工作。放线导地线连接弛度观测,紧线及附件安装。架线施工从展放方法来讲,分为拖地展放、张力展放。拖地展放线盘处不需制动,线拖在地面行进的方法,此法不用专用设备比较简单,但导线的磨损较为严重,劳动效率低,放线需大量的人工在山区放线质量难保证,张力放线,即使用牵张机械使导地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保持对交叉物始终有一定安全距离的展放方法。它能保证导地线展放质量效率较高,但机械笨重和费用昂贵,对放线滑车轮径的选择,滑车的轮径偏大些较好一般以不小于10倍导线的直径,这样磨损系数小导线在该处所受的弯曲应力也较小。

2.4 防雷工程的技术要点。未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110kV架空输电线路,应在变电所1-2km的进线段架设避雷线。此外,发电厂、变电所的110kV及以上电缆进线段,在电缆与架空线的连接处应装设阀型避雷器,连接电缆段的1km架空线路应架设避雷线。对于平原地带的杆塔来说,任何一根杆塔都要配备接地装置,并且要与避雷线连接,来提高输电线路防雷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2.5 光缆施工的技术要点。光纤不会引雷,但光缆中有金属部分,所以光缆避雷仍值得重视。光缆施工施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检查设计资料、原材料和施工设备等是否齐备,仔细阅读有关的技术说明书与安装指导手册,架设光缆前必须确保光缆的技术性能,应用OTDR对每一盘光缆进行单盘测试,确保光缆完好方可施工。光缆的卷盘长度为2-3km,其弯曲半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以上,施工中不能猛拉和扭结。拖光缆时要前后协调配合,最好有专人协调,否则光缆很容易扭结。光缆接续时,首先对光缆合理配盘,将接点位置选好,要考虑交通方便、熔接环境好等条件,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接头盒。

2.6 减小过渡电阻的技术要点。过渡电阻是纯电阻性的电弧电阻Rg,并且电流的大小与电弧的长度都是因时间而改变的,在刚开始短路的瞬间,电弧的电流非常大,电弧的长度也非常短,Rg也小。随着电弧长度的增长与电弧电流的减小,Rg增大,大约过0.1-0.15秒之后,Rg开始迅速增大。因此,在为了减少过渡电阻时,改造继电器的动作特性,提高抗过渡电阻影响的能力;可以采用瞬时测定装置或采用能容许较大的过渡电阻而不致拒动的阻抗继电器,如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等来达到其对距离保护的影响。

3总结

110kV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技术要点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结合相应的工程施工图纸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110kV高压输电线路基础工程、杆塔安装工程和导线架设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一些特殊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以实现工程整体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公司东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M].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第9篇:集成电路技术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发展对策

引言

目前,城市化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得工程施工数量和工作量逐步增多,且对于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建筑施工必然会伴随着电力工程施工,而电力工程施工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输电线路施工,其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的使用效果。众所周知,输电线路施工管理活动需耗费大量资金,且对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都具有一定要求,此外,管理过程和效果还会受到施工方案、机械及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欲顺利实现工程管理目标,相关人员必须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目的与主要内容,继而寻求强化策略。

1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目的与内容

1.1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目的

针对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输电线路安装等活动进行有效监管,其目的主要集中为四个层面。首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如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其次,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质量达到相关要求;再者,提高施工效率,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最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成本。总结而言,即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投资。

1.2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内容

截止到目前,我国各个施工工程企业针对输电线路施工的管理活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针对设计图纸、设计方案以及设计采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严格审核和分析。对于输电线路施工来说,最后形成的设计图纸与方案是工人进行施工的主要依据和参考,其是否科学、正确将直接影响着实际工程建设,因此,施工方必须严格审查图纸和设计方案,分析其中的各个工艺流程、运用方法与技术,以及时发现错误或遗漏之处。第二,强化对于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可能运用的各项技术的管理与审核。选取的施工技术必须与其相对应的工程标准相符合,具体实施步骤也必须依照相关标准和规范予以实行。同时,施工技术管理还应涉及到与技术运用的相关资料的严格管理,这是因为资料是施工的重要依据和档案。第三,输电线路施工方应根据国家规定和相关专业标准对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现场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详细分析输电线路施工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或不安定成分,如环境、交通、火、电气等,通过准确评估后采取相关预防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另一方面,应针对施工现场的各个模块和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监管和检查,如施工材料和器械等。

2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的强化策略

2.1针对性选择绝缘子,强化技术使用效果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绝缘子的正确选择与使用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较好的保证线路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减少出现损坏或停止电能传送等现象的可能性。由此,针对不同的施工工程和施工效果选择合适的型号就至关重要。悬垂串绝缘子应选用防污型盘式瓷绝缘子或长棒型绝缘子。对于前者来说,其能够达到的机械强度与瓷件具有较强的关系,一旦在物品的运送和施工过程中受到碰撞或本身的质量就不合格,其在线路正常运作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突然性折断,造成系统运行风险。而对于钢化玻璃绝缘子来说,其具有零值自爆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2.2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

为保证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的安全、有效,且获得较好的施工效果和质量,施工方必须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为促进施工人员和一线技术人员充分配合并落实相关施工管理策略,应开展针对性的分享会、交流会和培训会等,提升其施工的综合素质,积极吸引国内外的先进管理和施工经验。

2.3运用先进管理软件,增强施工企业的科技进步

基于现代化高新技术而形成的项目施工管理软件已逐步应用于各种施工活动之中,各个施工企业应积极引入先进管理软件,增强施工企业的科技进步,继而提升其针对输电线路施工过程的活动监管和进度控制,与此同时,此软件还能同时达到投入资金管理和资源使用监管等目的。

3结语

众所周知,“安全、质量、工期、投资”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四大核心内容,应当始终贯穿于工程从施工准备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对于输电线路施工而言,其整个施工过程都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程、规范与工程实际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管理、灵活运用,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电网的建设水平。

引用

[1]浅谈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及措施[J].刘东旭.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4)

[2]如何做好电力线路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工作[J].张桂军,袁楠.科技与创新.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