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

第1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康复护理程序;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

近年来,股骨颈骨折的患者也日益增多。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肢体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股骨颈骨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的关节功能康复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关注的检点。术后积极的康复训练不仅能缓解髋关节置换术的疼痛,还能有效促进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1]。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对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程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摄标准患髋正侧位x线片及骨盆x线平片证实;意识清晰,无神经或精神方面疾病而影响其日常活动,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全部患者均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排除手术禁忌症、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70-84岁,平均(79.5±5.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46例,骑自行车摔伤28例,行走摔伤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4-72h。骨折部位:左侧55例,右侧45例。骨折类型按照解剖分型:头下型37例,经颈型30例,基底型33例。骨折移位按照Garden分型:Ⅱ型58例,GardenⅣ型42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程序,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后1周内(第一阶段) 麻醉清醒后挤压和按摩患者的小腿,指导患者进行及健肢的主动运动与患肢踝关节、脚趾的主动屈伸运动。术后1d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先收缩5s,再放松3s,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踝关节和小腿采用间歇性气囊肢体加压仪进行治疗。手术后第2d,在CPM机的协助下进行膝、髋、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

1.2.2 术后1-2周(第二阶段) 逐渐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由被动运动过度到主动运动,髋屈伸肌、外展肌、股四头肌抗阻训练,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患肢抬高控制在30°以内,每次练习控制在5min,3次/d,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屈膝从15°开始,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每日增加训练角度,目标>90°;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时间和次数;之后进行坐起训练和起立坐下训练,练习过程中注意患者有无心慌、出冷汗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出现,及时停止练习[2]。结合患者的体力恢复情况让其自主进行穿衣、梳洗、进食、床上排便等活动。

1.2.3 术后2-4周(第三阶段) 当患者健侧下肢具有正常的活动能力以及患肢可靠的内固定时,进行站立、负重、行走、转身训练。术后1个月,可适当根据X线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患肢的负重训练,缓慢的半蹲起立、原地踏步练习、上下台阶练习,患肢由部分负重逐渐到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 两组术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5±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髋关节功能:满分100分,得分越高,髋关节功能越好[3]。从疼痛、功能、畸形、运动范围等4方面进行疗效评价,Harris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在功能、疼痛、畸形方面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部与股骨头下之间的骨折。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由于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加上协调性差,身体不灵活,该骨折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保守治疗死亡率较高,现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2]。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后的康复训练必不可少。本研究将康复护理程序引入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锻炼中,针对骨折患者的特点及个体差异,有计划、有步骤、按照康复的不同阶段程序化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通过按摩和挤压小腿,进行被动、主动的肌肉舒缩运动,利用肌肉收缩时对血液、淋巴液的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淋巴液向心回流,促进炎性物质的吸收,加快肿胀的消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同时在康复过程中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促进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3]。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髋关节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程序能够显著促进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丽文,吴欲晓,郎史文,等.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8,7(9):696-697.

第2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日益增多,如何减轻高龄患者骨折后的创伤反应,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已日益引起关注。现就近年来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和护理概况综述如下:

1 手术治疗

1.1 内固定治疗 内固定按固定材料有单钉、多钉、鹅颈钢板等,按术式有切开内固定和经皮内固定。单钉和鹅颈钢板由于对组织、骨和血液循环损伤大,操作复杂,近年已很少使用,逐渐为多钉所替代。经皮或小切口多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对患者生理、心理干扰少,有人称之为“有限开放”手术[1]。术中用C臂X光机监测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复位满意率,且多钉内固定具有立体加压固定作用,稳定性好,患者术后疼痛迅速得到缓解,可以很快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1.2 假体置换 假体置换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可以解决由于股骨颈骨折引起的骨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长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假体置换的并发症增多,如松动、假体断裂、髋臼磨穿、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等。近年来由于材料技术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进步及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假体置换的应用日益广泛。假体置换分半髋即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亦分单极股骨头和双极股骨头。选择全髋还是半髋置换目前意见不一,盛璞义等[2]认为全髋置换功能恢复优于股骨头置换,应首选全髋;许鹏等[3]认为结合我国实际及老年患者的要求,手术安全性等,高龄患者应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杨维权等[4]对三种假体置换(单极、双极、全髋)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三种置换效果评定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半髋较全髋置换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高龄患者活动相对减少,术后髋臼磨损相对较轻,股骨头中心脱位较少见,认为对高龄患者不强求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尤其是双极股骨头置换也可望得到良好的疗效。

2 手术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心理状况因生理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个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而存在差异[5]。护士应根据病人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讲解股骨颈骨折的有关知识、手术目的、术后效果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使其在学习中增强信心,逐渐改变错误认知,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障碍,增进其心理健康。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6]。

2.2 饮食调护 大量研究指出股骨颈骨折患者摄入量减少会造成负氮平衡,而营养不良可以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造成骨折愈合缓慢甚至不愈合,从而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7]。而高龄患者多并存其他慢性病,对饮食有一定的限制,术前因人制宜,因病制宜,指导患者做好饮食调整,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后根据骨折病人的代谢与营养特点,给予饮食指导。术后前3天食含盐食物,少食甜食,有利于减少便秘[8]。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有效地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结石、感染。术后早期指导病人食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多的清淡味鲜易消化的食物;术后康复期,督促病人食高蛋白、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有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对糖尿病、肾病或肝病等疾患的骨折病人,饮食原则必须兼顾,避开不利于整体恢复的饮食[9]。

2.3 术前护理

2.3.1 术前评估 术前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对手术耐受性进行评估,把握手术时机,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做好各种相应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包括心、肝、肺、内分泌、血液、营养等系统的功能状况,评估患者术前髋关节功能,心理状况及学习能力等。

2.3.2 加强老年慢性病监护[10] 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应详细了解既往史,积极治疗并存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合并有糖尿病的病人,注意监测血糖,了解入院前胰岛素的用量或降糖药服用情况;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了解病人服用降压药的情况,监测血压,并注意观察降压药的毒副作用;有冠心病的病人,了解病人的心功能情况,注意监测病人的心率及脉搏。

2.3.3 术前康复指导 术前康复指导是让病人了解手术目的及术后康复训练的作用,消除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主动地按计划进行康复训练。术前康复指导内容包括:指导,说明术后为防骨折移位或假体脱位要采取正确的;训练引体向上运动,训练床上排便习惯,指导下肢肌锻炼方法,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关节活动训练,指导正确使用拐杖等[11]。同时加强呼吸训练,改善心肺功能。

2.3.4 一般护理 对术前行患肢制动牵引者,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常规备皮,术前12h禁食,4h禁水,以防术中呕吐,术前晚可酌情给予镇静剂。

2.4 术后护理

2.4.1 严密观察病情 做好病人手术回病房的交接工作,及时向医生了解手术情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注意伤口出血量和渗血情况,谨防失血性休克;注意患者意识状况和患肢血运情况,观察患肢皮肤是否发红,皮温是否正常,有无疼痛、肿胀,触及条索感等,同时加强并存病监测和护理,防止并存病加重。

2.4.2 引流管护理[12]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和负压状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防止引流液倒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行假体置换者一般术后1~2h内出血量在200~400ml以内,若术后10~1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ml,应引起重视,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4.3 护理[7,9] 的舒适问题是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平卧可产生肺部、皮肤疾病等并发症,而延迟患者的康复。因此要加强术后护理,使患者自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患肢外展30°,足尖向上,髋关节、膝关节各屈曲30°)。只要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其他三肢包括患肢的髋关节皆可变换。告知患者坐位可以解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包括进食、大小便、清洁),且坐位使坐骨结节持重。教会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

2.4.4 并发症护理

2.4.4.1 预防感染 术前及时诊治所有感染病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重视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尽量让病人自解小便,有导管者应加强会清洁,指导病人深呼吸及作有效咳嗽,定时给予拍背排痰。注意保持伤口引流通畅,观察伤口渗出液情况,对伤口愈合不良,持续渗液者应谨慎对待。注意观察病人体温变化及有无突然的剧痛等。

2.4.4.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 DVT形成是髋部损伤术后重要并发症之一[13]。有学者提出[14]“预防优于治疗”,采取药物疗法和机械性疗法两种预防措施,有效地预防DVT形成。DVT预防对策:①术前评估,做好高危人群的健康宣教,实施个体化护理方案。②术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吴玉霞等[15]报道将垫枕改进为长80cm、高30cm,用于临床使病人的肿胀消退时间缩短,减少DVT的发生。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适当锻炼可减少静脉血栓发病的75%~77%[16]。适当功能锻炼可加快下静脉血液回流,且对心率、血压、伤口渗血无明显影响[17]。锻炼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被动和主动结合,等长和等张相结合;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饮水,防便秘;预防性抗凝治疗和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DVT的形成。

2.4.4.3 预防脱位 假位脱位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假体置换术后另一重要并发症,其原因有多种,但与术后外展中立位的保持不当有很大关系[18]。为了改善假体置换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的方法,罗辑[18]制作了防外旋鞋及梯形垫;雷小容等[19]制作外展枕以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变换时髋关节内收或内旋,避免了传统皮式牵引固定的不便,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2.4.5 术后康复指导 先进的材料,精湛的技术只有结合及时的术后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20]。因此制定一个有效而可靠的康复计划,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防止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郑淑梅等[21]报道通过康复训练后病人的关节活动度、坐位耐久性、疼痛程度有很大改善。张瑞芳等[22]报道术后康复训练主要分为术后早期(术后当天~5天内)、术后中期(术后5天~2周)、术后晚期(术后2周以后)和出院家庭康复指导四个阶段进行。术后早期以进行患肢主、被动踝关节伸屈,股四头肌收缩,髋、膝关节的伸屈训练,同时加强上肢肌力练习,以便日后能较好使用拐杖或助行器;术后中期开始转移训练:先由卧位到坐位,由坐到站,由站到行走训练,以恢复ROM,进一步提高肌力,练习独立坐起和扶拐行走;术后晚期加强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功能锻炼。出院后注意预防居家意外跌倒,不宜过早负重,继续加强平衡力和协调力训练,早日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国清,李小如,杨辉芳,等.有限开放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1,26(3):277.

[2] 盛璞义,瘳威明,李佛保,等.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折术前准备及术式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6):410.

[3] 许鹏,靳卫章,姚建锋,等.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1,7(3):168.

[4] 杨维权,刘大雄,孙荣华,等.三种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3):163.

[5] 王建荣,刘玉春,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人特殊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2):959-961.

[6] 戴燕,裴福兴,沈彬.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人的门诊康复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A):31-32.

[7] 张王月,计惠民,田淑芬,等.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8):29-31.

[8] 张莉.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饮食指导与减少便秘的发生[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2):102-103.

[9] 陶于凤.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的健康指导[J].中医正骨,2004,16(1):62.

[10] 农连英.股骨颈骨折死亡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9):692-693.

[11] 公洁,王式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1B):134~135.

[12] 朱彩香.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4):47-48.

[13] 沈素红,陈柯,张江涛.髋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医正骨,2004,16(1):7-8.

[14] 张瑞芳,许红璐,周雪梅,等.高龄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28-29.

[15] 吴玉霞,王海桃,王惠.改进后垫枕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9.

[16] 杨济.下肢骨折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中国骨伤,2001,14(9):555.

[17] 王晓红,薛立景,滑志娟,等.功能锻炼对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血流速度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008-1010.

[18] 罗辑.全髋置换术后保持外展位方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706.

[19] 雷小容,李秀霞,郑小敏,等.自制外展枕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06.

[20] 吕厚山.人工关节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25-235.

第3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康复训练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2~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摔伤9例,其他伤3例,均为闭合骨折。左髋24例,右髋14例。骨折根据AO/ASIF分类:A1型15例,A2型21例,A3型2例。伴发心血管系统疾病8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5例。

治疗方法:入院后患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同时使用止血药物。手术选择在伤后4~10天进行。采用硬膜外麻醉或气静复合麻醉,仰卧位,患侧臀部垫高,均采取患侧股骨近段外侧皮肤切口。显露股骨转子及其以下的骨外侧部分,不显露股骨颈和股骨头。直视下进行牵引复位。C臂X线机监视下向股骨头颈内钻入导针,位置合适,扩孔攻丝后拧入髋螺钉,连接套筒钢板,拧入皮质管螺钉固定。如果合并小转子骨折时,可用螺钉或钢丝固定,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穿“丁”字鞋防旋转,外展中立位,常规使用抗生素。24~48小时后拔除引流管,鼓励患者在床上适当活动及功能锻炼。视骨折程度及患者的年龄不同,于术后6~10周开始扶拐下地活动。

结果

本组38例切口呈Ⅰ期愈合。术后2周内摄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内固定位置良好。本组中有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在获得随访的病例中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髋内翻及患肢短缩外旋畸形等并发症发生。参考Harris评定标准:优26例,良4例。

讨论

有报道,股骨转子间骨折中不稳定者占60.5%[1]。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有角钢板内固定、DHS、Gamma钉、人工关节置换等。角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如果刃板进入的位置、角度、方向不正确,角钢板内远端与股骨干不能接触,强行复位易造成钢板在股骨头内移位,从股骨颈或股骨头的外上方穿出[2]。角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术后早期活动易造成髋内翻、钉板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差。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经过多年临床应用表明,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最大并发症为术中、术后钉尖部位的股骨干骨折。

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可应用于有移位、不稳定、骨折疏松严重和重度粉碎性股骨转子骨折,术后可很快恢复关节功能,早期下地行走,减少长期卧床产生的并发症。DHS按照人体股骨近端的解剖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可将股骨头所受的各种应力分解为轴向压力和与之垂直的应力。轴向压力可以使断端加压并获得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它具有滑动和加压双重功能,通过股骨头颈内拉力粗螺钉的滑动加压作用使骨折端两端紧密嵌插,达到轴向加压,即动力性和静力性加压。而套筒钢板则使股骨头颈骨折近端与股骨干骨折远端连接而达到坚强固定,并能有效地防止髋内翻畸形。DHS力学性能合理,结构坚固,骨折内固定后可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因长时间卧床而出现的并发症。

本组术后2周内摄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内固定位置良好,随访30例未出现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第4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2009年2月一2014年12月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54例,股骨转了问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跌落伤41例,车祸伤13例。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70^-97岁,平均年龄79. 6岁。施行手术时问为1 -12天,平均3. 5天。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及功能康复程序,根据对患者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状况进行的评估,结合康复锻炼重点,促进患者恢复。

1.2手术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仰卧骨科手术床上,患侧下肢牵引,患侧下肢取内收内旋位,身体向健侧倾斜1500 C臂X线透视下闭合牵引复位,股骨大转了上向近侧做长约5 cm的切口,于大转了尖偏内侧进导针,透视定位,见导针至股骨干髓腔。大转了尖部开口扩髓,注意保护股骨近端外侧壁,置入合适长度的髓内钊一主钊一。根据股骨颈前倾角置入合适方向的长度导针,C臂X线透视正侧位,位置满意,测量深度后,于解锁状态下锤击打入螺旋刀片,锁定螺旋刀片,再远端置入锁钊一,闭合切口,股骨近端切口放置细管负压引流。1.3疗效评价术后进行随访。疗效评价标准:患者的肢体活动度>7分,白觉症状消失;良:患者的肢体活动度>5分,白觉症状基本消失;可:患者的肢体活动度恢复>3分,白觉症状有所改善;差:患者的肢体活动度恢复《3分。

54例均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钊一固定。随访时问平均15.6(12^-36)个月。骨折均愈合,优:32例;良:1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0  1例89岁患者,因低蛋白血症,伤口延迟愈合后并发伤口感染,经积极换药后,术后2个月愈合。

3讨论    

股骨近端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非手术治疗需长时问卧床制动,易出现坠积性肺炎、褥疮、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稳定骨折以缩短卧床时问,早期负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老年患者多合并内科基础性疾病,机体创伤耐受力及代偿能力下降,手术风险相应增加,因此,对于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入院后立即做好围术期准备,常规行相关内科会诊,注意心肺功能及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为手术做好积极准备。术后早期积极护理,早期康复功能指导,早期进入康复锻炼阶段。

3. 1康复锻炼方法

3.1.1早期功能锻炼时间指骨折早期及术后1 -2周内。骨折早期临床特征是患肢疼痛、肿胀、血液回流差、肌肉痉挛,骨折容易再移位。老年患者由于处于年龄的特殊阶段,机体各器官功能处于退变期。机体的功能减退,再加上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慢性病,大大增加了术后的风险。因此,给予尽早及全面的康复训练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起到关键的作用。其可以改善患者远期功能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3. 1. 2术前康复锻炼内容包括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抬臀运动(三点或五点支撑)、训练床上大小便及预防肺部并发症的训练,如扩胸运动、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术前康复锻炼有利于患者熟悉康复锻炼的内容及保证术后康复的顺利开展。抬高患肢有利于血肿的吸收与骨折的消肿,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的建立。

3.1.3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内容维持患肢肢体功能位,并进行肌肉收缩运动,促进肢体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指导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骸骨的被动活动、足趾关节等活动,2^-3次/日,每次10^-20 min。将主动锻炼与被动锻炼结合,每天检查锻炼的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运动量应以锻炼后不感到疲劳为度。

第5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190-02

骨股颈骨折在老龄化社会中是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尤以老年人发病率居高,主要由于骨质疏松而引起骨质量下降,形成退行性病理改变[1]。股骨颈具有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因而致残率比较高,因并发症而引发的死亡率也较高[2]。老年股骨颈骨折易合并有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患者骨折愈合效果不佳,股骨头坏死率高达30%[3]。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多以手术治疗,本研究比较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6例;年龄60~82岁,平均(70.3±4.2)岁。骨折部位:左侧伤30例,右侧伤38例。致伤原因:摔伤22例,车祸伤26例,砸伤12例,其他8例。根据骨折Garden分型:Ⅱ型10例,Ⅲ型44例,Ⅳ型14例;合并基础性疾病:高血压22例,糖尿病16例,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基础性疾病的内科治疗干预,如降血压、稳定血糖及心肺功能等。患者取健侧卧位,以缚带将健肢屈曲后固定,固定骨盆,行全身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改良的Gibnson入路行后路切口,注意股骨柄前倾角的保持。保留大转子,择臀中肌切断后使关节囊充分暴露,关节囊部分切除,前方脱位髋关节。研究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关节囊切除使髋关节脱位,暴露髋关节囊,脱位股骨头,将髋后残留关节囊及滑膜切除,髋臼凿取出股骨头后,安放人工髋臼。对照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将骨折近端股骨头取出,清理碎骨块及髋臼圆韧带窝内软组织,切除多作股骨颈,取适当型号的人工股骨关植入。术后常规留置负压引流,关闭切口。术后3 d患者可适当行床上的功能复健,术后4周可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下床活动,逐渐负重。

1.3 临床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并注意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采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量表包含疼痛评价、功能评价、畸形评价、关节活动评价4个维度,总分100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的比较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发生率为11.76%,包括异位骨化2例,假体远端骨折1例,无菌性松动脱位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35.29%,包括假体中心性脱位4例,假体松动5例,远端骨折1例,异位骨化2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30,P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根据Harris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19,P

3 讨论

据统计,约84%的高龄老年人中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因此而发生的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率可达10%~25%[5],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股骨颈骨折致残致死率高,且患者长期卧床还易引发压疮、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6],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以手术为主,关键在于早期和良好复位及适当的固定[7]。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属于半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在股骨相关病变手术治疗中比较常见。该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等特点,临床适用性较为广泛[8]。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常见较多并发症发生,包括假体松动、脱位、假体远端骨折等。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假体的固定易发生松脱、断裂等问题,直接影响预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有利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手术康复,其优势在于:①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问题的发生;②患者离床时间相对较早,有利于早期康复训练及提高预后;③由于康复速度快,离床早,大大降低了患者发生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④对骨质疏松、骨量流失严重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解决了因骨质疏松而引起的股骨头置换预后不佳的问题;⑤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本组研究的结果可见,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假体远端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该术式相对于老年患者具有更好的远期效果,能减轻患者术后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在对两组患者采用Harris评分量表评价髋关节功能发现,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较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当然,在研究中还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术式具有相似的手术安全性。总而言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且减少了患者因骨质疏松引起的术后假体松脱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邬晶.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11):60-62.

[2] 王万忠,黄海,付启桥,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120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8):724-725.

[3] 马力波.髋关节置换与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3,5(5):79-80.

[4] 陆有文.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1):62-63.

[5] 关淼.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26-328.

[6] 吴锁印.人工股骨头置换与空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3,22(1):34-36.

[7] Kaneko H,Matsuda K,Kim S,et al.Subcapital femoral neck fracture after fixation of an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ith a proximal femoral nail:a report of two cases[J].J Orthop Surg(Hong Kong),2009,17(3):370-373.

第6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动作迟钝等因素,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老年人本身的合并症较多,为避免合并症反复发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6年6月应用人工双动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头下型股骨颈骨折38 例,全部获得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 例,男11 例,女27 例;年龄65~88 岁,平均77.6 岁。左24髋,右14髋。伤后1周内手术29 例,1周后手术9 例,其中最长者4周。20 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27 例有并存症,两种以上的并存症12 例,个别有4种并存症。并存症中高血压病11 例,心肌供血不足4 例,糖尿病5 例,慢性支气管炎5 例,帕金森氏综合症2 例,褥疮2 例,慢性胃炎4 例,痛风1 例,大隐静脉曲张5 例。骨折分型均为头下型(GardenⅢ、Ⅳ型)。

1.2 手术方法 选用硬膜外麻醉,侧卧位,消毒铺巾后采用改良Gibson切口进入。将外旋肌群、臀小肌及部分臀中肌肌腱切断,显露髋关节后上方结构。“T”形切开关节囊,屈曲内旋患髋,取下骨折的股骨头,在模板配合下,于小粗隆上1.5 cm截骨,开口器开口,髓腔锉依次扩大髓腔。若髓腔较大伴有骨质疏松则用骨水泥固定假体柄;若无明显骨质疏松且髓腔较匹配者,直接安装假体柄及合适的双动型假体头。将人工半髋复位后,反复冲洗创口,置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切口。

2 结

38 例术后3周下地行走,无一例死亡。38 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4个月~3.5年)。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标准[1],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本组优29 例,良5 例,可3 例,差1 例。

3 讨

3.1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特点 老年人或多或少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当其进入老年期后,骨量下降及骨强度减弱,常合并有骨质疏松。老年人股骨颈头下部位缺乏皮质骨支撑,此部位在全身骨结构中应力最集中、变化最大[2],故骨折类型多为头下型。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活动较差,外出机会少,肌力减退明显,故骨折所受的暴力相对较小,以跌倒为主,大部分为单侧骨折[3]。当头下型骨折发生后,股骨头部缺乏血液供应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及骨不连。骨折后若不及早恢复功能,则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3.2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的目的 股骨颈骨折后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行走、负重,失去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是造成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康复水平及尽早恢复生活质量为治疗的主要目的。目前,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主要方法有多钉内固定术、半髋置换术及全髋置换术。多钉内固定需要骨折端的尽量解剖复位,骨折愈合需要较长时间,仍需长期卧床,特别是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率较高。张永飞等[4]认为,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率达46.7%,一旦发生股骨头坏死还需再次手术。全髋置换术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在基层医院难以普及。

3.3 人工双动半髋置换术的优点 在老年患者中,特别是70 岁以上的患者,身体条件较差,运动量明显减少,几乎没有重体力劳动,对髋部的承重要求大为减低,只要能达到行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大多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人工双动半髋置换能满足以上要求,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特别是手术风险小等优点。双动半髋在小范围运动时以内小股骨头与聚乙烯之间的运动,即内小关节的运动为主;在大范围运动时是外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运动,即外关节的运动。这样明显减少了髋臼的磨损,因而能满足老年人运动特点的要求。半髋置换术后无股骨头坏死之虞,也无骨折处所需的较长愈合期,明显缩短了患髋恢复功能所需要的时间。杨维权等[5]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0 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病例,优良率达96.77%。本组随访中未发现有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的患者,优良率达89.47%。

3.4 影响人工双动半髋置换疗效的因素 a)重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耐受性差,术中术后易并发心脏骤停、血栓、脂肪栓塞、多脏器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因而需多科室合作,全面、系统地检查,及早发现治疗并存症。一旦病情稳定要尽早手术,以缩短术前准备时间。麻醉要选择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小,作用时间短,可控制的麻醉方法。b)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也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手段。手术中要注意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张力和动力对髋关节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6],术中关节囊及各组切断肌群均应修复。c)人工双动半髋的选择。有领的假体柄虽能增加与股骨矩的接触面积,但也产生了悬吊样固定,以领为支点产生杠杆作用从而导致应力的增加,易产生应力遮挡,使股骨上段骨质更加疏松,导致假体松动;无领型半髋能使假体近端紧密嵌入股骨髓腔内壁,有利于应力传导,故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尽量选用无领型人工半髋。d)假体的固定方式有骨水泥固定和生物学固定两种。本组病例中身体条件较好的、无明显骨质疏松和髓腔宽大者,采用非骨水泥生物型假体固定,其初始依靠假体髓腔内壁的紧密嵌插,后期依靠假体的珍珠面或羟基磷灰石涂层与长入的新生骨形成的生物固定,可以减少对股骨矩的压应力,并得到较为长久的稳定性。对老年骨质疏松、髓腔宽大且身体欠佳者,我们采用了骨水泥固定型假体,髓腔内放置髓腔栓,骨水泥在低黏度时用骨水泥枪加压注射到髓腔,这样充填均匀合理,从而达到固定牢靠的目的,避免因骨水泥使用不当所导致的假体松动。这样可以使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对功能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要警惕骨水泥不良反应的发生。e)假体头、颈的大小。假体头选择要恰当,过小易致髋臼的中心磨损,过大易脱位及导致髋臼缘磨损。假体颈应根据健侧股骨颈来选定,若过长则易使髋周软组织保持在张力状态下,加重了髋臼的磨损,限制关节的活动度,甚至早期出现患髋活动疼痛。f)围手术期康复训练对其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老年患者因为骨折卧床、疼痛,下肢肌力的丢失相当迅速,术后尽早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术后第2天即鼓励患者行踝关节主动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活动,第3天进行髋、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术后第7天鼓励骨水泥型假体患者拄拐行走锻炼,生物型假体患者3周以后拄拐下地,以减少术后髋部僵硬和肌无力。围手术期间还应注意纠正老年患者的贫血,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合理应用抗生素。

本组38 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原有并发症的明显加重,无严重褥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随访4个月~3.5年,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9.47%。我们认为,人工双动半髋置换术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老年人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6217.〖1〗

[2]郑召民,卢旭华,董天华.成人股骨头坏死后塌陷的发展机理早期预测及预防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0,7(3):281283.〖1〗

[3]敖新华.2110例老年人骨折流行病学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2):142143.〖1〗

[4]张永飞,张义修.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力学因素[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0,15(4):270272.〖1〗

第7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2-0040-02

随着我国老年社会的到来,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多见于50~70岁老年患者,一般是骨质疏松、外伤或髋周肌肉退变所致[1],病变位置在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手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一般包括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瓣移植术等[2]。笔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63~75岁,平均(68.52±6.27) 岁;受伤时间2~7 d,平均(5.12±2.68) d;骨折部位:左侧14例,右侧11例;Garden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7例,Ⅳ型4例;合并症: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6例,心电图改变7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65~78岁,平均(69.37±8.24) 岁;受伤时间3~7d,平均(4.96±2.23)d;骨折部位:左侧12例,右侧13例;Garden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型8例,Ⅳ型3例;合并症:高血压病7例,糖尿病8例,心电图改变6例。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髋臼损坏、髋关节感染、结核或退行性病变等,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时间、骨折部位、Garden分型和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确定行皮肤牵引固定,积极治疗合并症,完善术前准备,依据股骨和髋关节X线片、CT片,了解股骨颈骨折的位置、皮质厚度、髋臼情况和髓腔形态、密度等,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术前1 d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AO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麻醉成功后患者硬卧于骨牵引床上,在C型臂机下行股骨颈手法复位,成功后应用3枚AO加压空心螺钉固定,缝合切口。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根据切口位置选择,18例患者采用髋关节前侧切口,7例患者采用后外侧切口。常规消毒铺单,切开皮肤,逐层分离暴露髋关节后,切开髋关节囊,暴露股骨颈,切断股骨头圆韧带,取出骨折近端头部,屈曲、外旋、内收或内旋,露出股骨颈残端。适当切除关节囊,用髓腔锉适当扩大髓腔,选择合适人工股骨头置入。将骨胶充入柄孔和髓腔,并将柄放置入髓腔,待骨胶凝固,清除碎骨屑和凝血块等,将人工股骨头放入髋臼内。复位后向各方向被动活动,确认复位完全后缝合关节囊,逐层缝合。两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生命体征和积极进行术后康复锻炼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行走时间,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观察两组术后发热、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骨折不愈合等不良反应。Harris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与髋关节功能呈正比[3]。

1.4 统计学处理

2.2 髋关节功能和不良反应

研究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若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容易造成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肺炎、感染等并发症,影响骨折愈合。因此,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明显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减少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4]。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明显缩短下床行走时间,提高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说明此种手术方式比AO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效果优,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复杂,需要一定资质的骨科医师参与方能保证手术效果。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中创伤小、出血少,通过加压内固定可使骨折端获得较好的稳定性、抗扭转和强度,但是术后卧床时间长,不能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5],文献[6]报道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易发生肺部感染、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本研究也说明对照组手术过程相对简单,但术后肺部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并不增加,原因可能与手术技巧和术后整体护理有关。然而并非所有股骨颈骨折均适合AO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江辉耀[7]认为年龄大,全身情况差,骨折前身体活动能力较差,不能耐受大手术者可选择此种手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可负重活动,重建髋关节功能,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较为理想、可靠的方法[8]。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下床行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Haris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近期效果较为理想,与刘兴晖等[9]报道一致。本研究并未发现研究组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但文献[10]报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髋臼磨损的缺点,易导致术后髋部疼痛和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笔者分析可能与手术操作技巧有关,术中应保留适宜股骨矩,股骨矩过小易产生肌力减小,股骨头松动、下沉等,同时,截骨面要保证呈10°~15°前倾角,手术动作宜轻柔,避免二次骨折和穿破皮质骨。治疗过程中,笔者认为患者髋部组织损伤或骨折移位较大,术前应行骨牵引,保证大粗隆定点距离恢复至正常水平,同时计算股骨颈上端髓腔与假体柄是否相配;麻醉方式尽量选择椎管内麻醉,避免全身麻醉;术后保持关节腔引流通畅,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积极进行髋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张新宇[11]研究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假体金属头与髋臼软骨和骨摩擦,长久易致髋臼磨损而需再次手术治疗,本研究未进行长期手术效果观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一。

手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骨折类型、骨质疏松、合并症等[12-14]。本研究初步显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Czerwiski E,Borowy P,Kumorek A,et al.Fracture Risk Prediction in Outpatients from Krakow Region Using FRAX Tool Versus Fracture Risk in 11-year Follow-up[J].Ortop Traumatol Rehabil,2013,15(6):617-628.

[2]李海峰,元玉彬,李强,等.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3):721-723.

[3] Rajak M K,Jha R,Kumar P,et al.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intracapsular femoral neck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J Orthop Surg(Hong Kong),2013,21(3):313-316.

[4] Mohamed A M,Makki D,Gibbs J.Effect of surgical approach on the early outcome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J].Acta Orthop Belg,2013,79(6):667-671.

[5]杨延民,周驱,宁安.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比较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5):2790-2791.

[6]郭颖,仇晓华,石建芸,等.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4):540-542.

[7]江辉耀.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14,36(3):379-381.

[8] Yuasa N.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preference to artificial head bone replacement[J].Clin Calcium,2011,21(3):477-480.

[9]刘兴晖,谢正荣,卢回东,等.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430,476.

[10]袁东堂,刘刚,于广泽,等.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1):116-117.

[11]张新宇.全髋关节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9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9):1290-1292.

[12]田旭生,刘恒忠,范跟东.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47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17-118.

[13]张贯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24例股骨颈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33-134.

第8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医院;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轻微的扭转暴力传导至股骨颈,就能引起骨折。随着人工关节技术的日益发展,绝大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少[2]。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病人的护理是此项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如护理不当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伤口感染、人工假体脱位及深静脉炎等并发症。因此,系统全程、规范的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提高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2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男8例,女16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6岁,平均62岁。其中新鲜股骨颈粉碎性骨折1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6例,收效良好,全部病员患肢功能康复佳,无护理并发症。住院时间最短18天,最长33天,平均22天。

2 临床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意外创伤使老人承受着肉体与精神上的痛苦,担心骨折后会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给亲人增加烦恼和经济负担,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术前准备的一大工程。当了解手术能解除病痛,恢复关节功能后,病人都有手术愿望,但有顾虑人工关节安置体内是否有其他副反应。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心理活动规律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的个性、职业、文化修养、家庭关系等作出多方面的心理护理。即在向患者讲清手术目的、术后注意事项、患肢康复过程后,重视发动患者子女、亲属,以及病友间的思想交流,以消除思想顾虑,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要注意护士本身形象,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减轻其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 。

2.1.2 术前训练 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并掌握床上大、小便,让患者了解习惯床上排便对缓解术后早期因便秘所致的腹胀、消化不良有重要意义。若已有便秘者,可在饮食中增加新鲜水果、蔬菜、粗粮等,必要时服用一些缓泻药物,以解后顾之忧。

2.1.3 术前饮食 给予高营养、高热量、含钙高易消化的食物,使其有充分营养准备,以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及骨折术后愈合能力。

2.1.4 术前准备 了解患者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以及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备血、橡皮单、中单、横板鞋,并常规应用抗生素。连续三天皮肤准备,特别注意会必须彻底清洁。由于此种手术切口有时需临时向上、下延伸,要在术中作徒手牵引,因此皮肤准备应上起乳部,下至膝部。着重强调预防术后感染的关键在于准备皮肤的质量和严格的无菌操作。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平卧硬板床,在骨突受压部位垫海绵垫,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穿横板鞋,以防患肢外旋及内收。

2.2.2 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意识、麻醉反应,记录液体出入量,掌握术后早期第一手资料,为治疗提供真实可靠的临床依据。

2.2.3 观察切口渗血情况 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减少外源性感染。如发现敷料渗血颜色鲜红量多时,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2.2.4 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了解术后有无大血管破裂,血栓形成等异常病情变化。

2.2.5 术后骨牵引的护理 由于皮肤牵引存在牵引时间短、易损伤皮肤、过敏体质禁用等缺点,24例病例均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为避免穿针处感染,局部用75%酒精滴注,每日二次,持续一周。

2.2.6 呼吸道护理 由于患肢固定,静脉补液给药等限制病员的全身和肢体活动,故在手术反应缓解后,鼓励并配合病员作适量躯干及上肢的主动活动,协助病员有效咳嗽、排痰,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

2.2.7 皮肤护理 协助病员定时滚动式整体翻身,注意控制患肢,勿使发生髋关节屈曲和内、外旋等倾向,以防发生脱位。同时观察骨突受压部位,擦洗局部皮肤,施以轻柔按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2.2.8 泌尿道护理 尤其是女性患者,在小便后应擦干,臀部高于会阴,防止小便污染敷料。对尿潴留的病员给予腹部热敷、按摩、针刺等,当效果不佳时,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插管。同时,鼓励病员多饮水,食碱性食物,以防泌尿系统感染及尿结石发生。

2.3 患肢康复 由于此类手术后康复期较长,良好有效的功能锻炼尤为重要。

2.3.1 术后全身情况良好时,以主动活动为主,休息为次。注意指导患者在牵引下活动,即在固定范围内的股四头肌静态收缩,防止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手术切口瘢痕愈合、静脉血栓形成等。余肢体尽可能恢复并保持原有功能的训练。

2.3.2 由于患者术后有轻痛和畏惧心理,对年老体弱者辅以全身和肢体必要的被动活动,以维持正常关节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预防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注意方法要轻柔,不可超出病人忍受疼痛范围。

2.3.3 术后二周可坐起作伸屈髋关节活动,术后三周可协助患者扶拐下地行走,嘱其三个月内患肢避免负重。

3 出院指导

当病情允许可以出院时,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宣教出院后治疗及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7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和单腿平衡练习。

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钟,直至术肢能单腿站立。术后持续使用双拐6周,然后改用单拐4周。嘱患者活动量不能过大,坚持锻炼,方法正确,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屈髋

参考文献

[1] 左才红、陶忠亮、黄照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0,29(1):49-51

第9篇:股骨颈术后康复训练范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老年股骨头坏死;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38-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f elderly hip arthroplasty femoral head necrosis effect. Methods: 1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50 patients, study group underwent total hip replacement surgery,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artificial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fine;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ther indicators.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otal hip arthroplasty good, relatively few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s】hip arthroplasty; elderly osteonecrosis; clinical analysis

当前老年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髋关节置换术,正确选择置换方法以及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关键[1],本文以100例股骨头坏死老年患者治疗为例,探究用于治疗老年股骨头坏死病人的不同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2010年到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100名股骨头坏死老年病人,其中有男性病人57人和女性病人43人;年龄趋于60岁到82岁之间,平均68.5±2.5岁。其中双侧股骨头坏死有19人,单侧有81人,所有病人都在手术之前进行X线、CT检查,先将100名病人随机分成研究组50人和对照组50人,研究组病人中有男性病人31人、女性病人29人,对照组病人中有男性病人26人、女性病人24人,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别(P>0.05),所有病人都签订知情协议,都自愿接受研究治疗。

1.2手术方法:两组病人在手术之前都经过详细询问病史,详细记录股骨状况、髋关节X现表现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步骤。

研究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采取侧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切口入径选择在髋关节后外侧,钝性分离臀大肌,切断外旋肌群,打开关节囊,切除并取出股骨头,打磨髋臼;若病人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要使用骨水泥进行填充,术后病人留置引流管,冲洗伤口,常规使用抗生素;第二天可以视情况进行功能恢复训练,2周之后可自行拄拐行走。

对照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给予病人吸入全麻,病人采取侧卧位,切口选在髋关节后外侧,做T型切口,推开关节囊充分暴露股骨头、颈和基底部,注意不可损伤臀中肌附着处,在小转子1cm上方切掉股骨头,以膝关节和踝关节连线为准确定假体前倾角,换上人工股骨头,使其中心平行于大转子,用骨水泥固定,术后观察假体稳定之后缝合伤口,留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以及可负重时间等,疗效分为优、良、可、差。

1.4统计学方法:将此次所得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用 ±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和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结果

3 讨论

多项研究表明,股骨头坏死一般存在血供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且身体机能和免疫力低下以及器官功能下降,老年股骨头坏死的病人不断增多,是老年常见疾病,老年髋关节肌群退化、骨质疏松,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2]。如果进行保守治疗,其住院时间长,而且增大了并发症概率,当前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髋关节置换术,正确选择置换方法以及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治疗关键,减少并发症、加快功能恢复、减少创伤、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在进行手术之前,首先要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做好术前准备。随着科学发展,用于假体的设计、材料等有了极大的改进,可分为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性,因为要长期存在于人体内,所以要求材料无毒且相容性好,老年一般使用骨水泥型;临床中要选择合适的假体,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

人工股骨头置换的费用较少,创伤也较小,但是具有较大的远期并发症概率,主要有股骨头移位、髋臼磨损、假体下沉等,而且下床时间晚,比髋关节置换的疼痛严重,优良率较低,所以适合用于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而髋关节置换术则疗效较好,但是出血较多、创伤大,所以要有极高的技术要求,身体状况好或伴有髋臼炎症或骨质疏松的病人使用此种方法。在本文研究中,经治疗后研究组优良率为92.0%,对照组优良率为76.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显示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头坏死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减少骨折并发症,重建髋关节功能减轻术后关节疼痛,极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髋关节置换有磨损髋臼的可能性,部分病人可出现髋关节的运动和功能障碍,所以对不同病人,条件许可情况下如果没有明显的禁忌,特别是高龄骨质疏松或股骨头明显坏死的病人,应进行髋关节置换术。

综上所述,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老年病人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明显改善病人预后和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