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济的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本文概述了项目管理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基于知识经济环境下工程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从宏观管理思想、项目管理的实施者、项目管理的实施手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全面提高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最后,从微观角度,浅谈了实践中项目管理所遇到的普遍性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知识经济环境 工程项目 管理
一、项目管理与我国的工程施工
(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施工企业推行项目管理的总体战略是在八十年代末,这是将国外目管理引进我国施工企业的开始。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企业由固定建制式转向工程项目管理,这是为了适应国际和国内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而以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它带来了企业体制、承包方式、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取得了长足进展和巨大的进步。工程项目管理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建筑施工领域。因此,提高我国施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把项目管理技术理作为施工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来抓。
(二)项目管理的基本涵义
众所周知,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资源应用于项目,以实现项目的期望目标。这里所说的资源即:人、材料、机械、资金、信息、科学技术和市场等。项目通常分为若干阶段,其包括:启动、规划(计划)、实施(执行和控制)、结尾。各阶段都有其实施特点,它们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用系统论的观点可以对项目管理的这些组成部分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三)项目管理在我国工程施工中的巨大作用
项目管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经营者也将其广泛地应用到了施工的具体环节中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的市政工程大中型项目的平均工作量强度大约达到每天10万元至50万元。这就是说,工期提前或滞后一天,意味着经济方面的重大得失。虽然,项目管理的效果有时往往是非显现性的,容易为人们所忽略,但这种效果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资料分析表明,同期、同环境、同结构形式,各工程项目每工日完成工作量差异率可达10%-50%。在工程中应用项目管理技术,可大大降低成本,不仅使施工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而且能使生产有序、稳定、协调地发展。实践中的成功实例主要有:鲁布格水电站引水系统施工、小浪底工程。应用项目管理技术,使施工指挥者有总体概念,目标明确,能定量分析问题,为正确决策创造了条件。
二、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的挑战及当前项目管理中的问题
(一)知识经济对项目管理的要求
正如人们所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已愈来愈明显,知识推动已成为现实现象。而中国传统项目管理是传统估算,盲目施工,多退少补的模式,其既不能将项目概算、预算、决算等重要的控制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它又显得缺乏活力。
知识经济的挑战,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以高新技术来武装传统工艺,从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施工的工业化。其次,项目管理要全面转向信息化,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信息管理过程中的“反馈”活动的重要性。美国管理专家西蒙说:“没有反馈就没有管理”,反馈和控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特征。再次,要善于运用知识化的资源来缓解工艺工业化对资源的需求,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泛运用等。最后,在项目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具体的经济指标相结合,达到项目管理最佳经济效益值。
总而言之,就是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活动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明确当前项目管理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当前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项目决策者缺乏决策的科学性。决策者在项目施工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科学的决策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当前的项目管理现状说明,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实践中的“干了再说”,花钱买教练的情况不在少数。项目决策人应从总体的大局出发,善于倾听不见意见,通过归纳假设演绎得出自己的科学结论。据调查,不少企业的施工管理是粗放型的,投标时无可靠依据,施工中顺其自然。这使得企业在决策中无依据、具体施工管理活动中又无章法,企业的经营活动因而就不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其次,项目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整体视角和长远眼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经济的发展要依托于社会,以资源的过分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带来了经济的快速飞跃,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企业经营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管理思想。甚至有的企业不惜以牺牲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代价来达到所谓的经济目的。例如淮河流域小型造纸厂污染淮河水质问题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观点应该坚决杜绝。
再次,决策者对现代科技理解不深刻、利用不恰当。决策者利用现代科技,片面追求所谓现代化,如许多中小城市也片面追高层建筑越多越好就是一例,管理者应正确看待科技,使用科技,使科技真正地成为管理的臂膀,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车轮。
三、全面提高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技术
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对现阶段项目管理所带来的挑战,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从宏观上,把握系统管理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首先,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建立项目管理的系统模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将一个项目看作一个系统,按系统的等级特性可以将之分为六个阶段,即六个子系统,它们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段、竣工后物业管理阶段和残值回收阶段。根据系统分析,项目各阶段内部有自己的最小成本值。同时,考虑到各阶段在系统状态下会互相影响,如设计阶段的成果,即对施工阶段有影响,也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在系统的各个阶段中,它们是作为相互先后的工序,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中,所以可以对它们进行优化,进而求出最佳成本。
其次,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项目管理。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危害后代人的需求,以破坏较少、代价较小的发展来达到最终目标。建筑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都必须考虑到后一阶段的实施。实际上它是项目经济、环境和各阶段协调的三位一体的发展。
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现代化项目管理是当今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项目管理的标志。我们知道,一个项目从它最初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就必须有全局的观念、综合考虑。在规划每一阶段计划的过程中,必须留有相应的灵活性,以便在该阶段实施过程中能有充分利用进一步获得的信息做出更细更有效的决策;另一方面,在本阶段实施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对下一个阶段实施的影响,达到最佳综合收益。
施工过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需要不断地发掘和探讨。如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原则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可以使用较少的资源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如施工中减少材料的二次倒运、落地灰的回收、废弃砖石作铺路材料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必将给项目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并产生一种全新的现代项目管理模式。
(二)从实施主体上,项目管理者要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的变化
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是知识经济对企业经营活动提出的崭新要求。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当前科技总体发展趋势是综合化、加速化、社会化。其具体表现为科技的种类相互渗透,科技发展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在加速增长。科技内部的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关系已经由单兵独战转向需要大规模协同合作的集团行为。
项目决策者要尽快适应和学会三个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项目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当前科技发展趋势,首先,项目决策人必须从专才向通才转变,这是科技综合发展的要求;第二,科技发展的加速化要求项目决策人要多掌握方法型知识,即从知识型学习走向智能型学习为重点;第三,科技发展社会化要求项目决策必须从纯粹科研转向社会型,利用科研与外部社会的相互影响,达到项目管理目标值的最佳实现。
为了适应这一转变的新要求,要提高项目决策人的素质,具体做法除了加强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素质教育外,还要实行全员的终身岗位教育,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从实施手段上,要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项目管理现代化
项目管理要重视科学技术,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通过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引进、吸收、消化、创新来保持技术优势,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进而实现项目管理的现代化。
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并进行项目目标控制。进度、质量、投资三条主线对项目进行优化组合,科技先行提高决策水平。其次,要增加项目决策者的科技责任。一方面项目决策者要关注科技,但不能满足于纯枝术而要以科学人的基本素质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项目决策者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杜绝“三拍”;同时,必须始终站在专业、科技应用的前沿,广泛应用、传播新科技,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另外,要大力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每一个项目都必须考虑到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项目管理中要创造有利于科技正面作用的社会环境,在物质方面给予支持,组织方面给予帮助,观念方面获得弘扬。
四、实践中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实践来看,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因受企业内部环境以及项目部自身因素的影响,项目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从项目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建设工程的项目法施工对推进建设工程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便捷的途径,特别是项目经营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实行和完善,可以说是对工程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但是项目施工是施工组织的最小机构,它的健全与完善取决于项目部自身的发展。我认为实践中具体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的矛盾,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
建筑施工企业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是企业与项目在管理上的关系还没理顺,还没有真正形成企业主体对项目的约束体系,一方面是因项目管理重心下,企业的管理职能有所减弱,致使项目上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另一方面,有些项目经理大权独揽,随意指控,分配不均,根本不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难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肃性、规范性,也就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成为推进项目管理的必要环节。实行项目管理,目的是发挥项目短小精悍的优势,使企业从全面干预转向行使决策、监控、协调、指导、服务职能,保障项目经理顺利行使其职权,保证工程建设有序进行,推进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
(二)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
实行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质量,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懂业务、善管理,既能抓住重点,又能调动项目部成员的积极性。而实际上有很多项目经理业务水平低,一个项目经理承包施工多个工程,或者是高资质项目经理承包工程而由低资质项目经理施工。这样不利于工程的系统和整体把握,从宏观上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整体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推行项目管理,是促进工程项目建设重要的一步,它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地搞好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加强项目管理就是采取多种措施,充分发挥项目的优越性,发挥项目管理小而精、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
项目经理合格与否是保证项目管理成败的关键。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第一是实行项目经理资质认证制度,要经过考试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现人尽其才;第二是实行项目经理答问制度,对任何工程的投标或承包施工,都应由评委根据工程特点和需要提出问题让项目经理回答,再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确定是否中标或承担施工;第三是加强对项目经理的跟踪管理,通过详细、全面的资料,全面反映其管理水平,并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把外部压力变为内部动力,促进项目经理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项目内部管理
项目内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更是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加强项目管理首先是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加强项目管理,就是要坚持施权到位、管理到位、责任监督到位。其次是要求每个项目部在工程开工前编制项目管理大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责任体系、分包监控体系和经济约束体系,把工程项目质量落到实
处。
五、总结
综上所述,应该看到项目管理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作用,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经济环境下工程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把握系统管理的思想,并坚定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项目管理者要适应科技的发展趋势的变化,应用科学技术手段促进项目管理现代化。实践中,一方面要处理好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之间的矛盾,理顺企业和项目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项目经理队伍素质,把加强项目内部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作为工程质量好坏的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张宗伟.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管理科学,2004,(5):99-100.
[2]刘景江,王勇,许庆瑞.R&D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25-30.
[3]丛培经.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4]杜训,陆惠民.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摘要 :信息时代使人类的知识总量迅速增长 ,获取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 ,推动着传播媒体的革命。从市场营销面对信息网络时代新媒体产生的挑战与机遇和国外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销的事实出发 ,论述了新媒体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分析了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在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传统媒体是市场营销最有利的工具。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四大传统媒体是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面对即将临近的 2 1世纪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高科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 ,把人类推向信息时代。信息量的急速膨胀 ,使得营销广告媒体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著名的媒体专家 Nicholas Negroponte认为 ,我们现在处在从模拟到数字媒体的转变中 ,而这种转变将会触发一场质的变革。新媒体 (即国际互联网媒体、联机媒体现在都被人们统称为新媒体 )集报刊、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身 ,汇全球各种媒体信息于一网 ,正在推动和掀起一场以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基本特征的传播媒体革命 ,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从信息时代这个新视角出发 ,可以看到新媒体对市场营销的影响有弊也有利。
1 .新媒体改变了市场营销的传播性质
新媒体的出现使企业可以利用新闻信息、企业信息和广告信息 ,但却不能自主地对用户灌输 ,企业组织也无法将大量过滤后的信息再“硬塞”给受众者。因为用户作为“网民”(netizens)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络上接收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对一些信息可以弃之不理 ,也可以自由加以修改 ,提供反馈意见 ,还可以自行制作自己的新闻和针锋相对的广告并输回于网上。因此 ,媒体从可控转向了不可控。在这场变革中 ,人们会在新媒体中自行寻找自己所需 ,并创造自己的媒体。
2 .新媒体扩大了对商品品牌的宣传
在新媒体环境中 ,每一位品牌迷都可以成为某一商品品牌的宣传者 ,都可通过网络宣扬该品牌的好处 ,并影响其他消费者。现在各企业在做商品广告时 ,一般均采用聘用“大众代言人”(如受资助的体育、文艺明星或各类名人 )的媒体方式 ,这种变化使原来纵向的观念引导过程转变成为横向的观念传播过程 ,这样既增加了品牌的可信度 ,又给整个传播过程带来了一种凯恩乘数效应 (Keynesian multiplier effect) ,使得每个品牌“传播”周期都会给品牌带来更多的商誉。
3 .新媒体开创了全球商务电子化
随着通信技术 ,特别是因特网的普及 ,时空的界限被逐渐打破 ,人类生活的地球越来越像“地球村”。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作为知识经济的一大特点 ,以商品、服务、技术和资本日益扩大的跨国交流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浪潮正汹涌而来。 1 999年 7月2 2日因特网协会年会报告说 ,世界上 2 50个国家中有2 40个提供因特网上网服务 ,约有一亿多人使用因特网 ,2 0 0 0年用户人数将达到 3~ 1 0亿人。当代信息科技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 ,极大地改变了商业运行环境 ,在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同时 ,更把全球商业带进“电子商务”时代。 1 997年在电子商务的主渠道因特网上实现的全球贸易金额接近 2 50亿美元。有人估计 ,到 2 0 0 0年 ,电子商务将成为因特网应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成倍地增长 ,将高达 2 50 0亿美元。
一、信息网络时代国际国内市场营销的新动向
面对上述新媒体对市场营销的深刻影响 ,尤其是在我国迎接加入 WTO的前夕 ,入关后企业营销将如何运作 ?企业如何融入世界经济贸易的大市场 ?在市场营销网络层的建设上 ,资金的投入、营销人员的素质培养与训练、自主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 ,都向我国企业提出了挑战。
国外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持下 ,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日益深入 ,信息及经济域日益扩大 ,并形成了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加快信息化建设 ,通过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促进现代化进程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国外的企业界 ,Internet技术 (即全球互联网络 )在市场营销领域应用极为普及。建构在大量信息基础之上的营销机构 ,使得许多本来技术装备领先的企业如虎添翼。据美国 1 998年的一项研究调查发现 :已有上千家与旅游经营有关的企业使用 Internet网和世界广域网(www,World Wide Web) ,并将其作为有效的管理和营销工具。日本 NEC公司的销售部人员也因使用便携式计算机进行联络 ,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深有感触 :使用新的营销方式 ,减少了奔波 ,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也使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地把握销售势态 ,快速做出决策。
进入 90年代 ,信息高速公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这个历史潮流的象征。在这个大趋势下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或信息社会、国家信息化 )计划 ,加快信息化建设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据因特网络信息中心统计 ,1 996年底因特网上用户有 1 0万 ,到 1 998年 6月 ,上网计算机为 54. 2万台 ,用户数达 1 1 7. 5万 ,网民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增加了 1 0倍 ,因特网在国内各个领域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主要的贡献 ,不是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对提高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 ,而是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 ,加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得到提高。政府规划并引导适合市场机制的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建设 ,主要一是连接销售、金融机构、生产企业、物流和运输业的高性能流通信息网络 ;二是建设高质量的行业供求信息网络 ,并通过先进的网络系统使每一个生产和流通企业都能得到这些信息。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从无到有 ,从传统的营销观念到现代的营销理念 ;从单项营销策略、谋划研究到营销战略决策的整合 ,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依旧存在着许多不足 :其一 ,目前我国经济信息网、深圳金网等都已开通 ,但网络研究人员仍很难找到与企业的接口 ,主要原因是企业使用极少 ,许多科研成果由于没有上网而被束之高阁 ;其二 ,信息网络在企业得不到实际应用部门的积极响应 ,利用率极低 ,致使网上信息容量得不到扩充 ;其三 ,现有信息不能发挥对企业的支持效应 ;其四 ,营销队伍信息网络技术应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造成目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 ,企业领导层和决策者的观念或信息技术素养不足 ,他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当前我
们与发达国家企业的距离在加大 ,不是由于我们产品的落后 ,而是由于我们市场营销手段落后及获取信息和反馈信息的渠道不畅。当务之急是必须唤起领导层和决策者的信息觉悟 ,增强其紧迫感 ,以积极推进信息新技术建设。
第二 ,企业的营销管理人才缺乏 ,素质不高。
企业缺乏现代的技术装备 ,市场营销人员缺乏现代的营销技能和手段 ,他们虽然具有吃苦精神和一定的推销经历 ,为企业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 ,但面对信息万变的市场就显得软弱无力了。因此 ,加强企业营销管理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应充实营销管理队伍中的技术力量 ,尤其是高级营销管理人员中的技术力量 ;另一方面应对现有营销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 ,把“终身培训”列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第三 ,企业用于信息开发的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企业中用于信息开发的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信息部门往往规模很小 ,投资很少 ,信息化成效不高。必须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落后的营销模式和手段 ,就必须逐步加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这是企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所必需的。
三、利用高新技术 ,提高我国市场营销管理水平的对策
市场营销是顾客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纽带。顾客通过市场营销来评价企业 ,市场营销对于企业的成功具有巨大的作用。现代新媒体对企业市场营销来说有弊有利 ,精明的市场营销人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 ,并在跨世纪之交研究和利用高新技术 ,扩大视野 ,分析环境 ,抓住机遇 ,开拓市场。
(一 )加强企业市场营销的信息网络基础工作和设施建设
要从根本上改变当前落后的营销模式和手段 ,就必须让企业高层领导者提高信息意识 ,并以加强企业市场营销中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加强营销机构、营销网络、营销队伍等基础建设。从近期看 ,配置各种设备 ,投资会明显增加 ,但从创造企业效率、效能和成本优势的长远利益来看 ,投资肯定会取得更大的回报。
(二 )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网络体系建设 ,实现市场营销决策整合
面对全球经济、市场日趋国际化的竞争格局 ,企业市场营销部门应尽快而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企业市场营销体系要不断发展完善 ,制定出适合新形势发展的营销战略。通过连锁经营、专卖经营、总经销、总等营销形式 ,形成功能完备的营销网络体系。新时代的营销必须是整合的、系统的管理 ,要综合考虑外部环境的机遇与威胁 ,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 ,将企业的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个方面的策略进行最佳组合 ,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和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大、中企业要设立市场研究开发部门 ,发挥其决策支持、营销策划和市场信息中心的作用 ,促进企业营销总体战略的策划和实施。有效地组织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途径 ,决策组织的整合化是有效组织的基本内容。企业应紧跟科技发展的趋势 ,合理安排开发新产品 ,发挥协同作战的综合作用。这就要求市场营销要制定新产品为主的策略 ,加上强有力的电子媒体网络的推广组合 ,抢先导入市场 ,使企业更有效地开拓海外市场 ,不断寻找新的全球合作伙伴。
(三 )建立现代高科技和高素质营销队伍
新时代需要具有现代营销素质的人才、现代的技术装备和现代的营销技能和手段。企业应不断地增强营销人员的信息意识 ,同时不断充实高层次的技术力量 ,并加强对他们的技术培训 ,使每个营销人员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 ,在接收顾客信息的过程中 ,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给顾客最新的产品信息 ,并不断为顾客勾画新的蓝图 ,提高营销活动的效能。
(四 )采用高新技术 ,实施信息网络营销
信息网络营销与传统有形市场有很多不同。交易的内容由信息流取代物流、货币流 :交易的场景由电子屏幕取代面对面交流 ;交易的基础设施由电脑、网络通讯技术取代了实际场景 ;在信息化的空间 ,消费者了解产品、购买和发货的方式也改变了。造成影响市场营销效果的因素增多 ,信息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三大重要“战略资源”。市场营销赖以生存的法宝是 :
1、迅速获取市场信息 ,并迅速作出决策 ;
2、善于适应外部环境不可控因素的变化 ,灵活地调整内部可控因素 ;
3、将时间作为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随时调整适销对路的营销计划。
因此 ,利用高新技术可以不断加大市场预测、市场研究与经济评估力度 ,不断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逐步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五 )利用信息反馈 ,实施动态的营销管理
高新技术的发展 ,使营销者获取各种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的渠道更便利和快捷。所以 ,企业可根据需要和可能 ,分析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 ,决定自己的产落后。品结构、性能和价格 ,自由选择广告宣传手段。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要从发出信号开始 ,在及时与主动上实施创新。从信息流动的观点看 ,顾客永远是信息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首先应根据顾客的需求信息 ,分析监测 ,及时把握市场趋势和需求特点 ,进行生产加工 ,厂家再将产品信息传播给顾客 ,获取顾客对产品是否满意的反馈信息 ,以有效实施动态的营销管理。
(六 )依托信息网络不断获取竞争对手信息 ,确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
竞争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应树立明确的竞争观念 ,敢于和善于参与竞争 ,并争取在竞争中夺取胜利。过去 ,我们把品牌看作是商标 ,考虑的是知识产权问题 ;今后我们应把品牌看作是企业的知名度 ,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力的象征。因此 ,企业在竞争中要注意利用高新技术为自己定位。随着 IT的应用和普及 ,企业的市场决策功能 ,确切地说是营销功能越来越被推向竞争的最前沿 ,成为企业间角逐的热点。企业的竞争优势将集中体现在对市场的准确和快速的反应上。
对外 ,企业家和营销者必须要认真分析竞争对手的实力状态 ,以确定自己的发展前景 ;对内 ,要在实现利益与共的基础上 ,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员工创造的积极性 ,把职工的参与和工作改进的过程与科学管理、工作标准化相结合 ,努力弘扬企业精神 ,创造企业品牌 ;在营销策略上 ,要鼓励顾客不断地发出信息 ,为顾客创造表达意愿的便利条件 ,引导顾客能说出他们的抱怨、质疑和建议。据一项调研结果表明 ,在所有表达抱怨的顾客中 ,如果其抱怨得到解决 ,有 54%到 70 %的顾客会再次与企业主动进行商业联系。如果其抱怨得到迅速解决 ,则这一比例会上升到 95% ,而其为之而做的宣传和荐引 ,将会达到一个新的传播效果。这一切都要依托信息网络的高新技术来实现。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乡土植物;应用措施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情况,并且根据其实际应用需求实施设计工作,保证可以发挥乡土植物的生态作用与观赏作用,不断提高城市园林设计质量,为城市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
1乡土植物概念
乡土植物又被称为本土植物,也就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物种演变与替代之后、符合当地种植条件与种植要求的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凸显出当地植物发展情况,代表着当地的植物发展历史。同时,乡土植物还可以优化当地自然环境,具有绿色化与观赏功能,发挥着生态作用[1]。
2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作用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乡土植物具有较为良好的生态作用与观赏作用,可以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
2.1乡土植物的生态作用
乡土植物是在经过长期的进化与演变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对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等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可以抵抗恶劣的条件。同时,乡土植物还可以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之下,与各类生物维持着一定的生态关系,即使感染了病虫害,也会通过生态系统的调节对其进行控制。对于一些条件较为特殊的城市,将乡土植物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景观设计效率,还能保护生态环境,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2]。
2.2乡土植物的观赏作用
乡土植物在实际生长过程中,具有地理差异特点,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与观赏特征,同时,在季节变化过程中,乡土植物会有着丰富的变化,呈现出季节性的景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乡土植物的视觉美。乡土植物在实际生长过程中,本身就具有视觉美感,乡土植物的叶子、果实与枝干等都可以塑造出较为优美的景致,可以刺激人的视觉,例如:龟背竹与鹤望兰等,都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白玉兰等在萌芽的时候都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其次,季相美。由于植物在不断生长,每个时期都会展现出不同的状态,因此,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或是季节美感被成为季相美。由此可见,乡土植物在四季变换的过程中,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季节交替的美感,例如:迎春花、山茶花可以代表春天;石榴花与紫薇花可以代表夏季;桂花与金钱松可以代表秋季;腊梅可以代表冬季。再次,芳香美。乡土植物在实际生长的过程中,芳香也可以为人们带来较为良好的感受,不同种类的植物都会散发出不同的香气,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空气,例如:桂花、荷花等[4]。最后,意趣美。乡土植物在实际生长期间,已经融入到了当地风俗习惯与民族文化传统中。在人们对乡土植物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与文化素养借景抒情,因此,很多乡土植物都被人们赋予了良好的意境,并且形成了特殊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乡土植物的文化内涵,并且反应出当地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发展情况,例如:竹子可以代表高风亮节的意境、莲花可以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境界等。由此可见,乡土植物具有一定的意境美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质量与效率。
3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乡土植物的应用措施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应用制度,并且创新设计方式,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应用作用。具体设计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3.1制定因地制宜的设计制度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制定因地制宜的设计制度,保证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气候条件等合理选择乡土植物。对于不同体系的植物,还要对其进行分类处理,使得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都可以在相应的位置生长,避免出现植物之间竞争现象。同时,还要对乡土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养分与水分,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基础上,增强设计效果。
3.2满足城市绿地功能要求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乡土植物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保证可以达到绿色化设计效果,创造出符合城市时代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同时,在对乡土植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分析城市绿地的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使得园林景观设计生态效益有所提升。
3.3重视历史文化特色
在应用乡土植物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历史文化特色的凸显,保证可以利用植物形态、颜色与香气等表达当地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俗。同时,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还要利用乡土植物的意境作用设计园林景观,保证可以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征。例如:在设计城市园林景观的时候,相关设计人员利用古树等实施设计工作,并且重点关注古树树种的选择工作,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结语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期间,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重视乡土植物的应用,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设计制度,并且利用先进技术实施设计工作,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达到预期的设计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宇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地域乡土植物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1814.
[2]武勤.地域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2916.
[3]刘茜.浅析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5(4):397-397.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独具特色的东西方文化融合,使其教育教学发展别具一格,有颇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尤其是在高职教育方面,其学生管理经验颇具启示意义。
人才培养方向的市场化。为市场输送合格合适的劳动力人才是香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目标。香港的职业教育紧密围绕人才市场的需求,各种院校和机构的课程设计、内容、教育教学方式等,都是围绕着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制订和实施的。在香港,负责职业教育的是香港职业训练局,训练局下属20个训练委员会和8个一般委员会通常每两年对各个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对现行职业教育规模、办学方向、课程内容作出客观检测和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征求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的意见。这不仅可为各职业院校或其他办学机构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等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以帮助求学者选择专业和课程,提高毕业后的就业率。从委员会多年的调查结果看,香港人才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操作工和服务人员。因此,香港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技工课程,主要培养的也是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也可以整合教育资源,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配合资历架构,职业训练局委托香港学术评审局进行院校办学质量评审和学科优势评审,以检验开设的课程是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并通过评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教育资源,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灵活多变的办学机制。香港在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教育模式方面别开生面。以市场为导向,一切按市场的要求来配置教育资源,有效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其一,职业教育大幅去行政化,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兼职教师较多,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太严格。其二,办学格局多样,社区学校、职业技能学校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效分流,分担了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压力。
普通本科院校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据统计,2004~2005年度,香港有近1000所民办大学提供持续教育及职业训练课程。香港公开大学以及8所全日制公立大学独立设置、以自负盈亏方式运作的专业进修学院,提供持续教育及职业培训课程。全日制大学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其参与到职业教育中,不仅能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而且可以间接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水平与质量,促进整个职教行业健康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政府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在香港,职业教育虽以市场为导向,完全市场化运营,但并不代表政府不参与其中。相反,政府在职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是,其所扮演的是服务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命令者、监控者。香港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引导以及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来实现的。这样既能避免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过度干预,又能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另外,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也是香港政府实现对职业教育发展引导的一种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政府始终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服务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市场化经营,企业化运营。香港职业教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民办师资力量的进入并发挥巨大作用。一些大型教育机构形成品牌效应,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教学网店和教学资源分配。规范化的公司制管理,灵活多变的市场化运营,使其具备公办学院所不具备的各种特点,在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也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大型培训机构能为学员提供良好的职业远景展望,对行业未来作出预期。学员能够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应该学什么,应该怎么学,这些对于一个职业教育受教育者来说都是无比宝贵的。
注重实践与教学的结合。香港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中发展,反映到职业教育界就是既注重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又能够接受理论化的教学方法,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香港在职业教育方面走得更远。在实际教学中,实际操作与实习检验是必不可少的,强调与实际的结合,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及临场突发应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香港职业训练局秉持与行业无缝对接的理念,建设高标准的实训室,实现了学生实训设备与企业对接,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在实训设备的投资方面,除政府资金投入外,主要是各教育机构的自行筹资,以命名楼名的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且设置冠名年限。
香港高职学生管理的启示
明确市场需求。高职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一切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要明确要求,回归高职教育的本质。及时跟进市场调研,优化教学课程设置,满足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的双赢。
革新教育教学机制。高职教育以教为主,而不是以管为主,应革新对当下内地高职教育的管理体制进行革新,优化资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耗费在庞大的管理体制上。对教育方式、地点要进行创新,不能只囿于学校一点,要引导学校走出去,学生走进来,双向互动、双向沟通,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学校教育机构的发展共同前进。
合理规划全日制公立大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有极其明显的区别。应对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参与高职教育重新认识、重新规划。高职教育以面向市场为主,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其不能按照大学本科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而应在保持高职教育特色的同时,吸收借鉴普通本科教育的优点,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合理定位政府职能。政府应以引导者、规划者的形象出现,改变命令式、行政式的规划,代之以服务性的引导。同时,应继续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当前我国内地高职教育投入长期不足,学生实习设备紧缺,现存设备也存在老化、破损问题,短期之内,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仍是高职教育的最大资金来源。
【关键词】 控制环境;利益相关者;评价
根据我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应当评价自身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形成评价意见。此外,虽然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要素,但目前有关研究较多地集中在控制活动的评价中(如授权控制、岗位分离),对控制环境如何评价涉及较少。本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探讨控制环境的评价。
一、控制环境与利益相关者
作为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基础,控制环境反映了管理高层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承诺,包括管理层的诚信,道德价值观以及经营理念等。控制环境确定了一个组织高层的声音(Tone at the Top),它会影响公司的文化、道德意识和控制意识,影响管理高层如何对环境压力作出反应,如达到内部预算或财务分析师的盈利预期压力。
目前,相关指南在评价控制环境时也涉及评价管理层是否有诚信的道德观(如公司文化、公司治理等方面),但在具体评价时往往仅考虑公司内部因素(如管理层的价值观、公司治理机构等),对其他受控制环境影响的利益相关者考虑不足。这种评价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是未能完整反映出管理层的道德观。公司管理层是否具有诚信的道德观,这不仅取决于他如何对待公司内部事务、如何对待员工,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是否对社会负责任(公司公民),公司如何对待消费者(客户)、供应商、社区、政府相关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二是没有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例如,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如何,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情况,发展战略的实现等。这些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考虑投资者、消费者、审计师、监管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角度的指标。三是对公司治理的评价也不够深入。
考虑到上述缺陷,可以通过评价企业对其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义务履行情况,来评价公司控制环境的好坏。表1提供了受到控制环境影响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在传统的控制环境评价中,人们更倾向于评价内部的利益相关者。现在需要将其扩展到更广的利益相关者。广义利益相关者可以分成四个维度。传统的管理层、员工被确定为“内部直接利益相关者”;公司高层次的公司治理机构则纳入“内部间接利益相关者”类,包括董事会及其下属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顾客和投资者、供应商一起被纳入 “外部直接利益相关者”类中;“间接外部利益相关者”则包括证监会和其他政府机构、竞争对手、环境方面的积极分子联盟等,这些集团可以通过管制或政治行动,会给企业带来一些绩效方面的影响。
二、各个维度的评价指标
“外部直接利益相关者”中的“股东和债权人”类应当包括传统的盈利能力、流动性、杠杆风险以及成长性等财务报表分析指标,并与行业标准进行横向比较。这些分析,尤其是与财务困境、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相关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分析未来股东的回报,而且也有助于分析导致出现不道德行为(包括盈余管理行为)的财务环境风险。不佳的财务环境和经营模式可能为盈余操纵埋下了种子,从而出现不道德的财务报告。“外部直接利益相关者”中的“顾客和供应商”的相应指标则包括销售退回、售后保障服务工作、调查数据等。
“外部间接利益相关者”在各个组织中各不相同。例如,炼油企业将“环境联盟”排得比金融服务公司高。一旦找出了重要的各方当事人,就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去收集与这些集团的看法有关的经验指标,包括媒体负面报道的数量、证券监管部门的控诉、未决诉讼以及其他调查。
“内部直接利益相关者”指标包括传统的内部流程指标,如产量、制造效率、产品质量指标、正式的360度评估方法等。
“内部间接利益相关者”则可以包括正式的问卷调查、360度评估等方法。
三、控制环境评价举例
以下评价举例特别融入了可据以评价控制环境的领域,包括高层的声音。这些领域包括道德规范、员工的内部环境、财务报告的内部环境、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报告、公司治理(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责任)。表2提供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控制环境的总体报告结果。四个维度根据公司战略等因素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
附表3阐述了评价系统中可以使用的指标。这些指标运用到各单位的评价要素及其权重要根据具体公司情况而定,并受公司战略的驱动。如果实际加权后的分值与预期分值存在差异,那么表明组织战略目标没有达到,因而需要改变它们,或者改变管理层的行为。
附表4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问卷去评价高层的声音以及公司治理方面。它强调内部控制环境中的道德,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报告,以及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审计[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S].
关键词:CPI指数;宏观经济;协整分析;平稳性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
1CPI指数和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1.1 CPI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协整分析在分析中,经济增长变量采用“全国生产总值(GDP)” 来度量。1978-2008年,全国生产总值(GDP)和全国消费物价指数(CPI)的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ADF检验进行平稳性检验,并为消除经济变量中存在的异方差性引起的不利的影响,我们将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对lnGDP和lnCPI序列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变量lnGDP和lnCPI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表明lnGDP和lnCPI是一阶单整序列。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EG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首先用OLS法对原数列进行协整回归,发现存在自相关,对模型进行自相关处理后最终得到的协整方程为:LnC=1.419422+0.3924lnG+[ar(1)= 1.424909,ar(2)=-0.521498](1)
Dependent Variable: LNC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4/22/10 Time: 15:28
Sample(adjusted): 1980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29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Convergence achieved after 100 iterations
Backcast: 1979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1)的拟合度较高,能以99.86%的概率保证程度来解释原始序列的波动,说明整个方程的拟和优度较好,F检验通过1%的显著性,证明所有自变量对因变量的总体解释力度很强,并且通过了自相关性检验和异方差检验,表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和异方差。据此,lnGDP和lnCP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1)所示。
1.2 我国CPI和GDP之间的误差修正机制本文采用EG两步法来建立模型,在模型(1)的基础上将残差项引入模型作为解释变量,并将长期关系模型中的各变量以一阶差分的形式表示,对短期动态关系进行逐个检验,比较其显著程度,最终确定的误差修正模型如下:LnC=1.419422+0.392496lnG+1.424909DlnC-0.521498DlnG+0.989862MA(2)
拟合结果显示,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变量符号与长期均衡关系一致,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从系数估计值(-0.521498)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52149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1.3 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对CPI和GDP的原数列及其差分序列进行VAR系统稳定性检验,根据AIC和SC越小越好的准则,经过1-6滞后阶数的比较最后确定原序列在5阶时VAR系统稳定,而其差分序列在6阶时VAR系统稳定,在此基础上分别对CPI指数和GDP的原数列及其差分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lnGDP与lnCPI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是我国经济增长促进了我国的CPI指数,而在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与CPI指数之间具有相互的促进作用。
2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2.1 本文的结论通过对我国CPI与我国GDP、各个相关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①长期来看,我国CPI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我国GDP增长1%,我国CPI指数增长0.3924%;②短期来看,我国CPI指数对我国的GDP存在正向影响,本期CPI每增加1%,本期GDP则增加0.2743%。短期波动对长期均衡趋势偏离的程度也较高,表明CPI指数对反映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上年度GDP与CPI指数之间的非均衡误差以(-0.5446)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③从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来看,在长期我国CPI指数和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相互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短期,经济增长是我国CPI的Granger原因而我国CPI并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2.2 政策建议从以上分析得出,我国应在努力提升CPI指数的同时,防止CPI指数过快过高而引起通货膨胀现象。并且建立以CPI指数为中心的价格体系。笔者认为,我国应从扩大内需入手,避免国家应采取扩张化的货币政策而引起通货膨胀。并且通过货币政策即提高银行房屋贷款利率方法有效抑制“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
参考文献
[1]陈岩.通货膨胀[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孙红英.两次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CPI运行对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
[3]查文中.中国CPI指数的时间序列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9).
[4]易宪容.浅析CPI指数与房价的关系[J].中国勘察设计,2007(11).
[5]邱明星.从当前CPI指数看央行货币政策走向[J].商场现代化,2007(11).
[6]Chen-Chin Chu.Futures prices and inflation information[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1,7.
关键词:知识经济 知识资本 内容扩展
一、 知识经济与知识资本
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个新时代的概念,是以知识和知识的创新运用为基础的经济。在未来的世界经济中,知识将成为关键性的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逐渐构成人们的新的消费基础,企业的关键资产也不再是固定资产和金融资产,而是知识资产。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现了“知识资本”这一崭新的概念。知识资本最早是由加尔布雷斯提出来的,在他看来,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活动,是一种动态资本,而不是固定形式的资本。后来,许多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其中,比较著名的是斯图加特的HSC结构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之中。
知识经济有以下特征:(1)知识资本具有高度增值性。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增值性。知识资本的增值性和财务资本相比,其增值性远高于财务资本。知识资本的形式具有动态无形性。(2)知识资本具有较高的贡献率,但整体上却以动态的方式存在。(3)知识资本的产权界定具有多重性。企业员工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对人力资本具有完全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企业虽可借助于各种有效的内外关系影响顾客资本,但无法对顾客忠诚、营销网络等实施控制;而结构性资本在企业整体环境体系中,实现上是一种可能共享的财产,因为供应商、中间商等都可能通过学习、模仿从中获利。(4)知识资本的度量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人力资本、结构资本、顾客资本甚至总体知识资本,其资本存量难以精确计算;另一方面在知识资本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的相互整合,会使知识资本的价值不断增值。
二、知识经济下知识资本成为财务管理的对象
1. 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对象:
知识资本传统财务管理的资本(仅指财务资本、货币、实物资产等),务管理研究的对象也局限于财务资本的运营上,即集中在财务资的筹集、投放与管理、资本增值后的分配等方面,从根本上忽视知识资本的研究。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资本已经成为推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此时若再不重视知识资本的作,则会阻碍企业的技术进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时代的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对象进行拓展,即把知识资本纳入财务管理的对象,对知识资本的构成、知识资本的特点、知识资本的培育、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益评价等加以研究。这既要求企业把知识资本的运作学成企业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又需要企业把培育和发展知识资本作为重要的理财战略。
2. 知识资本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
知识资本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性资产,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变化与财务资本相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资本将逐渐取代财务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改变一切,使传统的以厂房、资本、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变成以知识资本等无形资产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在知识经济社会,起主导作用的资本,已不再是农业社会的土地和工业社会的财务资本,而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动力,取决于企业知识资本的拥有量,知识资本由于高投入的刺激而不断扩张,企业的资产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比例将大大增加,这种情况在知识经济企业中尤为突出。因此,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筹资范围,使独立于财务资本又可转化为财务资本的非物质形态的知识资本正在取代财务资本和能源而成为企业财富增值的主要源泉。
(2) 知识资本将逐渐控制与支配财务资本,这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运作的基本模式。知识经济是知识产品占主要地位的经济,但并不意味着知识经济时代就不需要进行传统的物质生产,而是指知识产品将成为知识经济下最有代表性和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知识产品的价值依据商品和服务中所含的知识量来决定。由于知识资本可以重复使用,故知识产品将超过物质产品的生产,成为最典型的产品。企业的价值不再体现在企业的规模大小及物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上,而是体现在知识资本的质量与数量上。知识资本的存量与分布已逐步成为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了企业发展市场与分配资源的能力。在这一层面上,企业获取的财务资本是从属于知识资本的,企业能够获得的财务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知识资本的拥有及控制上。在当今的股市上“风险投资”的兴起,正是投资者对知识资本能够带来价值增长的这种期望的认同。知识资本将取代财务资本而成为企业获取市场资源的重要砝码。
(3)知识资本将成为财务管理中利润分配的主要要素。由于知识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主要生产要素与价值决定因素,它理所当然要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常常以土地和财务资本为分配的依据,这不但忽视了员工和管理者的利益,更是轻视了知识资本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财务资本让位于知识资本。这一变化,日益改变着企业要素所有者的地位,从而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仅仅归属于股东,更应该归属于知识资本的所有者。所以,与其说是劳动和财务资本雇佣了知识资本,倒不如说是知识资本雇佣了劳动和财务资本,因为劳动的主体一人一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才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4)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要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知识经济的研究成果日益增多,有关知识资本的认识也在加深。普遍认为,尽管知识资本的地位日益重要,知识资本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已开始大于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本,但大多数的知识资本要素无法单独发挥作用,而是必须与其他要素结合,相互合作,知识资本才能在财务资本的辅佐下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
知识资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对象后,也必然引起企业财务管理内容的扩展,对传统的筹资、投资、盈利、分配等财务活动赋予新的内涵:
1、筹资管理的扩展。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筹资管理的内容将由原来的筹集“物质资本”扩展为筹集“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知识资本的筹集通常包括对知识产权的筹集和人力资本的筹集。由于知识资本具有动态无形性、产权多重性、度量不确定性等特点,使知识资本的筹集活动变得较复杂。首先从知识产权来看,主要包括专制权、非专利技术、商标、应用软件等,对这些知识资本的筹集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价,以合理确定其价值。其次从人力资本来看,劳动者以其知识和技术投给了企业,企业就应加强对人力资本的筹集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同时,对人力资本的筹集同样需要合理确定其价值。人力资本的计价可采用公允价值,其公允价值等于企业未来付给员工工资的贴现额,再加上企业对员工的智力投资额。在知识资本的筹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析该项知识资本是否企业所急需,力争以最低的成本筹集到企业所必需的知识资本。
2、投资管理的扩展。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投资战略将作出重大调整。大批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将成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主要动力,智力资本投资管理将显得尤其重要。同时,由于期望的高投资收益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因此风险管理更加重要。
关键词:市政管网;管网施工;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大量新的居民小区、工业小区的建设要求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要同期进行,市政管网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施工必然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造成了很多不利影响。随着居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对由施工引起的各种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低,为了缓解施工与环境污染这一矛盾,实现“绿色、环保施工”,分析市政管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保证工程顺利、高标准且低污染的完成有重要意义。
一、市政管网施工简介
市政管网施工是伴随城市建设同步进行的,为满足工业用电、用水、用气、排污以及居民用水、用电、用气、排污的要求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市政管网施工多在城市居民聚居区或工业集中区,以及原有部分管道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激化了增加施工与减少施工影响之间的矛盾,市政管网施工呈现出难度与复杂性逐渐增大的趋势。
二、市政管网施工中的环境影响
1、污染水质
市政管网施工过程中开掘道路,埋设管道,施工过程中遇雨水冲击,大量泥土、机械用油等施工垃圾随雨水沿原有下水管道流入河流污染水质。加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及施工废水的排放也会污染城市水质,对居民饮用水安全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用水。
2、空气污染
但凡有大型施工的地方,一般都会尘土飞扬,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市政管道施工的过程也会经历同样的情况。路面的开挖和深层挖掘会使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小型颗粒、粉尘等,并且施工建材的运输和搬运也会直接产生大量的尘土。建筑施工造成的空气污染最主要的是扬尘,不仅颗粒大,而且可以影响到很远的范围。由于很多市政管网工程量大,施工周期比较长,堆积在道路上的尘土会危害过路的人们,例如眼睛红肿、呼吸系统等问题。当然在管道施工的过程中会有运输车对施工材料进行运输,就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尾气当中含有的硫化物、残氧化物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最怕的是,这些气体通过传播途径的传播会发生二次污染,周围的空气、土壤、植被等受到危害。
3、噪声污染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机械发出的声音及施工人员的大声喧哗是主要的噪声污染来源。噪声污染不仅影响施工区附近居民、企业的正常的生活、工作,干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夜间施工时还会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影响人体的身心健康。
三、控制措施
面对市政管网施工给环境带来的影响,应该制定并完善环境评价体系。未开工之前要从各方面对环境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周密的核定。针对某些管网建设相对比较污染环境的项目应该要求其进行改进或者直接勒令制止,以寻求最优的施工方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且要制定科学的管网施工标准,使所有的管网施工项目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从各个方面,包括噪音、水质、固体废弃物等对管网施工进行绿色科学的评估,遵循科学的数据标准,如有超标立即制止。
1、为减少施工对城市用水的污染,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及工业用水
对市政管网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水、雨水等,可以考虑采取将其进行沉淀过滤,将其中大颗粒的杂物单独过滤出来,然后将其余的排入城市地下水道。这样做可以防止造成因大颗粒物下水道堵塞,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用水的问题。管网施工阶段,施工人员也要长期驻扎在施工地点,对施工人员生活所产生的废水也要进行单独处理,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沉淀过滤后再排放。防止污染地下水源,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是定期对主要机械设备进行检修,防止因设备油料泄漏进入水体污染水质;是施工废水未经处理严禁排入下水管道,必要时在施工区附近设置小型的污水处理设备,将施工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是原材料应用遮雨布遮挡以免雨水冲刷污染水质。
2、防止空气污染
对付扬尘最好的方法便是对管网施工现场进行封闭处理,隔绝与周围居民的居住环境。可以通过利用防护栏和施工雨布,将施工与周围环境进行分离,最大程度的减少扬尘、粉末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可以对装在混凝土等管网建筑材料的运输车上加盖雨布,防止尘土飞扬,尽可能减小扬尘飞散的范围。对于多余的地面土方应该及时运到指定地点。另外,可以对暴露的干土适当地进行洒水,对施工地段的道路也要经常清扫和洒水,防止尘土污染。尽量合理规划,缩短工期,分区分段施工,及早回填挖出的泥土,减少土壤露天放置时间;是对产生恶臭等异味的源地进行加盖密封,并结合生物除臭等措施综合控制。通过以上措施基本可确保施工区有较好的空气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对空气的污染程度。
3、针对管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相关环保部门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出台相应政策和法律来进行管理防治。对噪音的可接受标准进行宣传教育,并严格按照指定的标准来执行。对施工单位内部组织对噪音噪声的学习,引导他们能有正确控制噪音的能力。还有不定时的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制止不科学的产生噪音的行为。很多管网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不规则、非连续性、高强度的机械噪音,可以通过合理有序安排这类机械作业时间进行调配,加以缓解噪音的产生。还有就是施工人员手工操作产生的噪音,必须加强他们对噪音产生的影响的教育,督促他们文明施工,将噪音降到最低。因为人体对噪音比较敏感,周围有居民区的施工地点对有大型机械作业的时间应该自觉安排在非休息时间,禁止夜间作业,保证居民夜间正常的休息。除此之外,学校作为一类特殊的地点,应尽量安排在学校放假的时候进行施工,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降低学习质量。
4、减少对绿化的影响
由于绿化用地和市政管网建设用地的交叉,常常需要在已经绿化的道路上进行开挖施工,加上有些单位及施工人员施工后不恢复绿化或恢复质量不好造成绿化破坏严重。为了减少市政管网施工对绿化的损害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应做好中长期规划,对交叉重叠用地的区域要先进行管网铺设,铺设后及时的进行绿化建设,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也能避免重复开挖破坏绿化;二是对绿化建设已经完成又确实需要进行市政管网施工的重叠区域,在施工时应尽量的缩短工期,开挖时对绿化苗木按移栽标准进行妥善处理,并在施工完成后进行恢复。
5、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理念
要对管网施工单位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对于施工人员也要进行相关的管网方面的环保教育,使他们树立真正的绿色环保的意识。值得一提的是,要让施工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管网理论和知识,树立环保的意识,督促施工人员也要做到保护环境,从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真正的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管网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从源头杜绝污染环境的事情发生,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6、合理处理对市容市貌的影响
为了减少施工对市容市貌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首先从总体上讲,施工单位应统筹规划,尽量缩短工期,及早回填土壤,减少土壤堆放时间,从而减少扬尘的产生;政府应加强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开工后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发现不合理之处及时责令整改。具体到施工过程有以下几点:是施工剩余材料、泥土等施工垃圾应及时处置,进行回收或拉往指定位置处理,以防影响市容市貌;是剩余原材料及回填余土运输过程严禁超载并用帆布覆盖以防运输途中散落在道路上影响市容;是及时组织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彻底清扫。
结束语
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的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管网施工作为城市基础建设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对绿色施工引起足够的重视。毫无疑问,无论哪一种施工方法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因此管网施工如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市政网管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以便将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吴锡联.市政管网的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和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育;经济管理;就业导向
自高校扩招以来,本专科招生人数由1999年的159.68万人飞涨至2009年的629万人。在数量庞大的本专科乃至硕士就业队伍中,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愈发微弱,中职教育学校的地位也显得更为尴尬了。
一、中职教育面临的现状
(一)中职教育发展的机遇
在中国完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招生人数的增加,2010年全国中职招生人数与普高持平,约830万人;教育投入扩大,基础建设实现突破式进展,自2003年以来53亿元的中央财政投入完善了中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1.2万名中职骨干教师的国家级培训计划;家庭经济贫困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仅2007年财政助学金经费就达90亿元,资助面高达90%。近几年,各级政府正努力实现职教攻坚计划。
(二)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
在部分中职学校占据地利、人和取得良好发展的情况下,更多的职校面临着危及生存发展的困境,这有政策、社会认知的因素,也有学校自身教学思维束缚的因素。
首先,普遍存在同级不同等的社会认知。各地政府和群众看重重点初高中甚至普通初高中,在资金投入、政策扶持、思想认同上呈“重普轻职”的倾向,以致硬件设施的更新完善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其次,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脱节。中职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教育,培养适应市场一线需求的初中级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而实训设备的短缺成为制约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中的“短板”,更有甚者,部分私立职校热衷于短训,以赢利为目的,使职业教育变味成混文凭的地方。
再次,高质量就业难度大。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就业,而事实上,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610万,就业率87.4%,残酷的人才市场竞争使大学生就业预期下挫至历史最低点,“零工资”的现象屡有发生。这种情况下,中职毕业生能否被企事业单位录用,就业质量能否保持并提升,都是中职教育能否继续存在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二、中职经济管理课程改革中的就业导向问题
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合格“社会人”的职业教育学校,2000年教育部印发展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
(一)立足综合素质培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模块
1.构建职业综合性、项目化课程。职业教育与普通中高等教育的根本性区别在于其“职业性”特征。职业教育的一切教学都要从职业性特征出发,围绕市场对中低层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的教育定位。在经济管理的课程教学中具体体现为理论教学应融合并服从于实践,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要从“课本基础型”向“应用型”转变。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借鉴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如项目化教学等,将教学目标细化渗透到日常教学和课后实践中去,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方法。
2.教材选择切合实际。目前,中职教学多采用面向21世纪中等专业学校系列教材,教材的编排符合当前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但无疑书本知识的更新远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同时教材更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不符合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的实际水平和就业方向的要求,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评析的匮乏使课本更缺乏时代感和时效性。因此,中职经济管理教材的选择要从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有选择性地使用甚至编发教学资料或教材,侧重于学生未来就业领域中的经济管理应用能力培养。
3.强化就业导向,将职业资格证考试列入教学计划。经济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口号式的宣传,最重要的是将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实际教学目标。针对于社会人才招聘中对应聘人员就业资格的需求,中职教育在经济管理教学方面可适当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开设不同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将职业资格证考试列入教学计划,将专业教学大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有效衔接起来,在督促学生技能训练、圆满结业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完成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实践证明、双证甚至多证在手,切实提升中职毕业生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走产学相结合道路,实现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就业如前文所言,职业教育的根本性特征是“职业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早已在高专高职院校中推行多年,部分中职学校的半工半读也是这种模式的演化,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在总结他校教学经验得失的情况下,注意保持学生理论性、实践性环节的平衡,走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锻炼培养学生岗位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成为合格“职业人”的有效方法。经济管理课程是人文学科,但与工科一样,必要的实践教学是使毕业生具备与高职高专、乃至本科生一样的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经济管理课程的实践不能再以单纯的模拟实践为主,要通过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磨练,使学生切身体验到工作的复杂性、真实性,最大程度使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工作的“零过渡”。
具体而言,第一,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投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依赖于政府、社会、学校乃至家庭的全面长期的合作努力,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社会的关注、学校对人才“出口”环节的重视都是实践性教学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努力实现初中级专门性岗位人员的定点培养。通过校、企联系的加强,实现专业师资、实训设备的更新流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硬件需求。这一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本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所设专业适应性的加强。通过对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的加强,实现校、企将长期稳固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的形成,使学生在企业成长、在企业发展,在使校外实习基地在获取大量具备实践经验、对企业熟悉有感情的员工的同时,也使毕业生就业渠道得到更大程度的扩展。
(三)就业能力考核办法多元化
考核是手段不是目标,对学生就业能力的考核是为针对学生个体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有针对性和整体性的纠正弥补。
1.基础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考评。经济管理教学模式的改革,体现在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和企业对实习生应用能力的认可程度上。这就要求成绩考核从传统的卷面测试向应用能力的全面评价转变,强调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齐抓共管”,摆脱应试学习模式的束缚。尤其对参与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的学生,企业对学生经济管理技能和工作表现的评价应占据更高的比例。
2.就业能力综合评价。中职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知识和素质能力健全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才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学生就业素质的考核不应仅仅包括经济管理的专业技能掌握,语言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得体的社交礼仪等职业综合素质的表现同样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加强素质教育评价,将就业能力综合评价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其导向和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