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第1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患龋率;龋均;乳牙;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031-03

龋病是儿童的常见疾病,乳牙龋尤其高发。乳牙龋病需及早治疗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否则,随着牙体硬组织的进一步破坏,逐渐造成牙冠缺损,成为残根,终致牙丧失,导致乳牙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和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而且造成多种维生素和蛋白质等重要营养的缺失,使人体健康素质下降。此外,龋病及其继发病作为一个病灶,可引起远隔脏器疾病。乳牙龋发展为根尖周病导致乳牙炎症性滞留或早失导致恒牙萌出紊乱甚至牙颌畸形。可见,乳牙龋病的预防和治疗尤其重要。为调查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现状,为该区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现分析该区12所幼儿园抽取的1 564名学龄儿童的乳牙龋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在龙马潭区12 所幼儿园内随机抽取3~6岁1 564名学龄前儿童(男792名,女772名),其中乳牙龋病例数为576例(男284例、女292例),乳牙龋数为2 228颗(男1 024颗、女1 204颗)。

1.2 方法

以《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检查标准》进行诊断和检查。儿童采取端坐位或立位、大张口,使用一次性口腔检查器械(天津产华兴同牌),直视检查并记录患龋乳牙数(包括龋、失、龋补牙数)。在记录龋失牙时与生理性脱落乳牙相区分[1]。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不同性别乳牙患龋情况比较

2.2 儿童各年龄组患龋情况比较

2.3 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与牙位的关系

3 讨论

该结果表明,该区乳牙患龋率女童略高于男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不同[2];与文献[3]比较,5岁和6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略低,但龋均略高;与文献[4]相比,3岁和5岁组患龋率更低,龋均略高;龋齿牙位分布以下乳切牙最少,少于乳尖牙,与文献报道不一致[5]。这说明以上指标存在地区差异。该结果还显示,该区男童女童龋齿数相当,学龄前儿童易患龋,3岁儿童患龋率上升较快,至6岁时达到高峰,此时为乳牙萌出后2~4年,是好发龋病的时期,与文献相符合[6-7]。下颌乳磨牙的患龋率高于上颌乳磨牙患龋率,上颌乳前牙的患龋率亦高于下颌乳前牙的患龋率,与文献一致。同时调查人群近2/3人数儿童无龋,龋齿集中在少数人群中,与文献[8]报道一致。调查结果示,儿童乳牙的龋齿各牙位分布有明显的对称性;龋齿好发牙位为乳磨牙,邻面龋牙数大于合面龋牙数,且相邻两颗牙同时发生,邻面龋与食物嵌塞有关。通过问卷调查显示,龋齿数多的儿童喜食碳酸饮料,且家长及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低。这与文献报道一致[9]。这说明儿童的饮食习惯、家长及儿童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是儿童龋齿发生的重要因素。

综上可知,学龄前儿童龋病情况不太乐观, 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并加强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适龄儿童可实施窝沟封闭术[10],早预防早治疗,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卞金有.预防口腔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

[2] 宋开茂,余国玺,张帆,等.西安市412名3-5岁儿童乳牙龋病调查[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1,21(2):101-109.

[3] 范卫华,黄少宏,郑庄,等.2008年广州市儿童乳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10,18(3):127-130.

[4] 刘英,马敏,王兵,等.720名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与综合防治模式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10):976-978.

[5] 左志远,陈浩.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8):73.

[6] 赵日双.某区在托学龄前儿童龋病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35-436.

[7] 岳松龄.现代龋病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320.

[8] 张晓芳,徐学斌,程睿波.沈阳市2-5岁儿童乳牙龋病两极化情况的调查报告[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3):258-259.

[9] 吴玲英.浙江省平湖市12、14岁学生龋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 2014(19):100-102.

第2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综合预防;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58-0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1]。2008年杭州市拱墅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0起,主要发生在幼托机构和小学。拱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控人员对发生疫情的单位全部进行了调查控制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自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个案调查资料。

1.2 判定标准 凡有发热,伴有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出现皮疹、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等症状之一,同时考虑流行病学接触史,作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诊断标准参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聚集性病例参照《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为学校与幼托机构1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2]。

1.3 标本采集和检测 采集部分聚集性病例的咽拭子、粪便、肛拭子、疱疹液样本送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相关肠道病毒检测。样本采集和检测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要求进行。

1.4 统计分析 将调查资料录入EpiData 3.0数据库,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幼托儿童与小学生罹患率比较采用X2检验(α=0.05),首例病人发病到疫情报告的时间与手足口病流行时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见表1,图1。

2.1.1 流行强度 20起疫情波及4 708人,发病92人,平均罹患率为1.95%,罹患率最高为4.92%,最低为0.75%。班级罹患率最高为25.00%。流行期最短为1 d,最长的达25 d。

2.1.2 时间分布 疫情集中在5-6月,其他月份无聚集性疫情报告。报告高峰与发病高峰均集中在6月15-21日。首例发生于5月4日,末例发生于6月28日。

2.1.3 人群分布 病例分布于全区18所幼托机构(其中1所幼托机构在5月、6月分别发生1起聚集性疫情)、1所小学。幼托儿童罹患率为2.16%(87/4 037),小学生罹患率为0.75%(5/671),幼托儿童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7,P

2.1.4 地区分布 全区除祥符镇、和睦街道外,其余镇(街道)均有聚集性疫情发生。疫情地区分布情况见表2。

2.2 实验室诊断结果 共采集新鲜粪便标本25份,肛拭子标本23份,疱疹液标本8份,咽拭子标本18份,分离出肠道病毒10株,均为EV71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3.51%。其中小学检出1例EV71病例,幼托机构检出9例EV71病例。

2.3 临床特点 在92例患者的个案调查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38℃)40人(100%),手掌疱疹75人(81.52%),足掌疱疹59人(64.13%),臀部皮疹31人(33.70%),口腔疱疹61人(66.30%),咳嗽12人(13.04%),咽痛10人(10.87%),流涕5人(5.43%),其中1例有肝脾肿大并发症,平均病程7 d。

2.4 疫情原因分析 未及时诊断、及时隔离治疗、及时执行停课措施是造成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生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由于牵涉到全园或部分班级停课的问题,个别托幼机构较为抵触,对停课建议不能及时执行,导致出现二代病例。个别孩子由于症状不典型,被当地村医误诊,且开出非手足口病的证明;或是个别家长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对孩子出疹未在意,以为是蚊虫叮咬,至症状严重时才去医院就诊,且对幼儿园隐瞒孩子患手足口病的事实,均贻误疫情控制时机。

2.5 疫情控制

2.5.1 控制措施 拱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会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疫情发生单位采取了如下措施:(1)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建议疫情波及班级放假2周。(2)所有的患病儿童应严格隔离治疗至主要症状消失,红疹及所有水疱消退,再休息1周后返校;其中轻症患儿隔离及休息时间不得少于2周。痊愈后由所在地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开具健康证明方可返园。(3)加强晨检。由保健医生每天在园门口晨检,凡有疑似症状的幼儿及时请家长接送至医院就诊。(4)开展健康教育。对疫情发生单位的儿童家长发放宣传单,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防病意识;对教师进行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教育儿童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用流水洗手,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5)幼儿园做好终末消毒。教室和寝室加强开窗通风;对园内所有玩具、餐具、毛巾、桌椅表面等进行彻底消毒,毛绒玩具、被褥、床单等进行清洗、暴晒;加强粪便管理。

2.5.2 控制效果 在20起疫情中,报告距首发病例最短为2.42 d,最长为13.8 d。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后,均立即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上述控制措施,应急反应时间均小于1 h。手足口病病例平均隔离时间为14 d,平均流行期为7.25 d。首例病人发病到疫情报告的的时间与手足口病流行时间呈正相关(r=0.715,P

3 讨论

杭州市拱墅区近年少有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报告,2001-2006年均无疫情报告,2007年报告3起暴发疫情,发病人数共有22人。而2008年报告20起聚集性疫情,发病人数达92例,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2008年3月周边省份出现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传播速度之快、影响面之广引起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视。卫生部自2008年5月2日起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使得医疗机构加强了病例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加强了主动监测。二是由于手足口病防控难度增加,卫生行政部门也相应调整了聚集性疫情判定标准,使得聚集性疫情大幅度上升。三是托幼机构和学校等按要求加强了晨检,主动发现了部分患儿。四是卫生、教育等部门广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公众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我防护知识,防病意识增强,出现可疑症状主动就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杭州市拱墅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病人群集中于3~5岁的幼托儿童,与上海松江、深圳龙岗的结果一致[4],这可能与儿童的易感性和抵抗力低及幼托机构的聚集性有关。手足口病多在夏秋季流行,期间常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1]。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3]。因此,在高发月份应加强对学校和幼托机构日常疾病监测,发现疑似病例尽早报告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及时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进一步播散[5]。

4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5-3.

[2]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方案.2008-5-28.

[3] 申云芳.一起托幼机构儿童手足口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69.

[4] 叶慧青.上海市松江区手足口病小型爆发疫情分析.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10):514.

第3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部分属于慢性精神患者,病程迁延,趋于精神衰退,缺乏主诉能力。另外,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副反应严重,认知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如生活习惯不良,懒散卧床,不讲卫生,孤僻退缩。牙齿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国内针对精神分裂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面报导较多,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牙齿健康问题报导较少。于是笔者针对本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共117例,采用《口腔内科学》第三版的标准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我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共117例,年龄22~76岁。

1.2 方法 口腔检查及诊断根据张举之主编《口腔内科学》第三版[1]中的标准进行。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各年龄组患牙龈出血、龋病、牙齿脱落情况见下表。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表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牙龈出血率,牙齿脱落比例与我国正常人群相比情况严重。本组调查病例中35~4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及龋病患者人数比例分别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结果的77.3%、37.0%、88.1%。65~7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齿脱落比例均高于全国口腔流调的68.0%、86.1%。另外,调查中发现齿垢普遍存在,与男性患者长期吸烟有关。患者刷牙习惯不良,85%以上患者不刷牙,极少数患者每天只刷一次牙,刷牙质量不能保证,简单刷几下或者漱口而已。调查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然而,精神患者的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十分有限。解决牙病问题的出路在于预防,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精神科医护人员要定期进行患者的口腔卫生检查,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护理模式应该多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从重点防患者自杀自伤等护理工作向多元化发展,从根源上降低发病率。

年龄患者人数牙龈出血患者人数(%)牙齿脱落患者人数(%)龋病患者人数(%)

35~44岁7180.364.890.1

65~74岁1776.588.282.3

参 考 文 献

第4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牙周健康;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8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232-01

牙周病是多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局部刺激因素和全身因素可促进牙周病的发展。为了了解天津市小白楼社区口腔牙周病发病状况,我们分层随机抽取该社区400例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调查对象分为4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100人。男女各半。分别为12岁,15岁,35-44岁,65-74岁。采用分层抽样,等容量,随机的原则进行。

1.2 调查方法和标准 所有检查者均进行专业教学培训,检查的仪器为全国统一配置的移动牙科检查椅,照明灯,CPI探针和口镜。12岁组和15岁组只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的调查标准。包括牙龈出血,牙石,牙周袋。牙龈出血记分为:0为牙龈健康,探诊后没有出血;1为探诊后牙龈出血。牙石记分为;0为没有牙石,1为龈上牙石或龈下牙石。牙周袋记分;0为没有牙周袋,1为牙周袋4-5mm,2为牙周袋6mm或以上。X表示除外牙齿,9不记录。

1.3 统计分析 牙龈出血均数为人均检出牙龈出血牙数,牙石均数为人均检出牙石牙数,牙周袋均数亦为人均检出牙周袋牙数。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下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天津市小白楼街社区12岁、15岁年龄组牙龈出血和牙结石情况 见表1。

表1

2.2 天津市小白楼街社区35-44岁、65-7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和牙结石,牙周袋情况 见表2。

表2

3 讨论 牙周病是以牙菌斑为重要因素的一组慢性进行性疾病。在牙龈炎早起,经过及时治疗,炎症可以得到控制,长期不治,可出现牙槽骨破坏和吸收,牙齿松动,最终导致牙齿丧失。1995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采用了社区牙周指数(CPI)评价人群的牙周健康状况[1]。本资料采用牙龈出血指数,牙结石指数,牙周袋记分评价人群的牙周健康,这种方法可以全面真实的反映人群的牙周健康状况。1995年全国牙防组对11个省市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牙周健康的人数较少,牙周炎及牙石检出率较高。其中18-35岁年龄组牙周健康人数仅占14.8%,牙石检出率78.6%,5岁年龄组为85.2%,35-44岁年龄组为98.6%,65-74岁年龄组为89.1%[2]。本次调查结果中发现牙龈出血平均牙数12岁年龄组为6.2,15岁组为7.5,35-44岁年龄组为11.3,在老年组牙龈出血7.3。显示随年龄增长牙龈出血均数增高,但是由于老年组人群失牙较多,牙龈出血牙数反而下降。本次调查结果12岁年龄组牙石均数为3.3,15岁年龄组为5.7。牙周袋检出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但牙周袋均数呈下降趋势。

随着社会老年人口增多,口腔健康受到很大重视,牙周病与全身疾病有很大关系,如高血压,糖尿病,白血病等。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自洁作用差,牙周健康状况较差,对社区进行口腔知识及牙病预防与控制方面健康教育,对不良,不健康行为进行护理干预,控制和防止牙周病的发生[3]。吸烟严重危害牙周健康,吸烟通过影响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局部组织的抗病能力,影响口腔环境。基础治疗包括清除牙结石及菌斑,去除不良刺激,口腔宣教,这是牙周治疗的核心部分。药物治疗主要针对急性炎症期间,全身药物用量大,疗程长,药物控制后更重要的是局部治疗。翻瓣术针对较严重的牙周炎,龈增生过度者可行增生龈切除术。

牙周病的病因大多由于局部的菌斑,牙垢,牙石,食物嵌塞等,是牙周深层组织受损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我国青少年的口腔卫生状况依然很差,牙石检出率较高,中老年人牙周炎的患病率上升趋势,应大力发展口腔健康教育,改善人群的口腔状况。

参考文献

[1] 江汉.湖北省人群牙周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报告[J].2007,3(23):338-340.

第5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 目的 研究甘肃省城乡中老年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789名35~44岁中年人、429名65~74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2.83%、63.08%的中、老年人有就医需要,中年人高于老年,无明显城乡差别;过去一年内22.81%、27.74%的中、老年人因口腔疾病就医,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疼,就诊医疗机构主要是县市以上综合医院、私人口腔诊所和社区卫生院;未就医原因主要是“牙齿没有问题”、“牙病不重”和“经济困难”,老年居民、农村居民“经济困难”比例高。结论 口腔健康认识水平、经济收入低限制了甘肃省城乡中老年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应加强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满足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要。

【关键词】 口腔健康;卫生服务;需求;老年人;中年人

1995年进行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甘肃省卫生行政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10年后甘肃省城乡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有什么变化,口腔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口腔卫生需求情况如何,这些情况急需了解和掌握。为此,甘肃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组对35~44岁、65~74岁两个年龄组1 218名城乡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1〕确定的年龄组,选取年龄在35~44、65~74 岁的甘肃省城乡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年龄按调查当月算。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要求〔2〕,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第一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从甘肃省大、中、小城市中各抽一个市,按GDP高、中、低水平各抽一个县作为第一层抽样目标,选取了兰州市、张掖市和临夏市三个城市地区和定西市陇西县、天水市秦安县和平凉市庄浪县三个农村地区,在三个城市地区各抽取1个区,每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三个农村地区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共抽取18个街道和乡镇。第二阶段以单纯随机方法从每个街道(乡镇)分别抽出2个居委会(村)为调查点,共36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均调查2个年龄组,共对1 224名城乡中老年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35~44岁组792名、65~74岁组432名,男女比例1∶1),6人资料不合格而剔除。

1.2 方法与调查内容 由问卷调查员面对面询问方法收集资料并记录。2名问卷员负责完成所有口腔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前调查员均经过第三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组统一培训,技术一致性达到95%以上。调查问卷由第三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组统一编制,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健康自我评价、口腔疾病就医需要、过去一年内就医情况和未就医原因、家庭收入和口腔疾病就医费用支付途径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以控制数据录入质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2.0软件完成。

2 结 果

2.1 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 见表1。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明显不同,老年人认为牙齿和牙龈健康状况差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年人(P=0.000,P=0.000),城乡无明显差别(P=0.150,P=0.092)。表1 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35~44岁组比较:1)P

2.2 口腔疾病就医需要情况 见表2。82.83%、63.08%的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有看牙的需要,无明显的城乡差别(P=0.233,P=0.118),中年人明显高于老年人(P=0.000),城市中年人对镶牙、牙周治疗、牙病预防措施的需要高于农村(P

2.3 口腔疾病就医情况 过去一年内末次就医情况见表3。被调查对象中,仅有22.81%、27.74%的中老年人在过去一年内因口腔疾病就医,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疼,分别为79.56%和93.28%,中、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接受治疗主要为拔牙、补牙和镶牙。一年内末次口腔疾病就诊医疗机构城乡明显不同(P=0.000,P=0.000),中、老年无明显差别(P>0.05)。过去一年内未就医主要原因是“牙齿没有问题”、“牙病不重”或“经济困难”,老年人因为“经济困难”未就医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年人(P=0.000),仅有6.39%和6.47%的中、老年人认为“附近无牙医或无好牙医”。

2.4 口腔疾病就医费用支付途径 见表4。被调查对象中,90.66%和92.99%的中、老年人看牙自费,城市享受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的居民明显高于农村(P=0.000,P=0.000)。表3 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过去一年内口腔疾病就医情况表4 甘肃省中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费用支付途径与同龄组乡村比较:1)P

3 讨 论

研究表明,健康需要由实际健康水平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差距引起,是在一段时间内为获得期望的健康状况而应该被利用的卫生服务,包括由个人认识到的健康需要和由医学专家判定的健康需要;健康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量。需要与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需要只有转化为需求,才会具有寻求卫生服务的行为,才有可能利用卫生资源〔3〕。本次调查反映甘肃省城乡中老年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甘肃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4〕,患龋率高达62.57%、79.14%。本次调查中提示居民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很大,特别是老年人群,然而在过去一年内对口腔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利用非常低。从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结果分析,自我评价高估了自身实际的口腔健康水平;从一年内未就诊的原因分析,影响中老年人未就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牙齿没有问题”、“牙病不重”和“经济困难”。由于多数人认为自己没有牙病或牙病不重,口腔健康状况尚可,当然也就没有寻求口腔卫生服务的行为〔5〕,加之甘肃省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调查对象中家庭人均年收入仅3 000元左右,90%以上的甘肃省城乡居民口腔疾病就医费用是自费,使得经济困难成为制约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寻求口腔卫生服务的主要因素,大量需要没有转化为口腔卫生需求,潜在需求非常高。

一年内末次就医情况调查结果提示治疗需求仍为当前主要类型,预防服务需求极低。由于预防服务是成本效益最好的口腔卫生服务,重治轻防必然会造成口腔医疗卫生资源严重浪费。就诊医疗机构选择上,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城乡居民的选择明显不同。城市居民选择前两位的是县市以上综合医院、私人口腔诊所,农村居民选择的前两位是卫生院社区中心/社区站/医务室、私人口腔诊所,选择省级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口腔专科医院就诊的稀少。由于卫生院社区中心/社区站/医务室和私人口腔诊所多在社区和村镇,就诊方便价格低廉,成为甘肃省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就诊的首选口腔医疗机构,因此,加强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建设,扩大社区医院口腔卫生服务范围,加强私人口腔诊所特别是摆摊游医管理和继续教育〔6〕,提高口腔卫生服务质量,满足老年居民及农村居民的口腔卫生服务需要,真正提高甘肃省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 Basic Methods〔S〕.4th Ed.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21.

2 齐小秋,张博学,张 立,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6213.

3 吴 明,李 睿.健康需要与需求的概念及测量〔J〕.中国卫生经济,1995;14(1):44.

4 马力扬,杨 兰,聂红兵,等.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2.

第6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牙列缺失; 牙列缺损; 中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78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6-0001-02

An Analysis of Tooth Loss Condition about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in Luzhou Rural Area/REN Kai-ge,GAN Sheng-yuan,WANG Zhong-chao,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6):1-2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aries,periodontal disease of elderly in Luzhou,providing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county health and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carry out geriatric oral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Methods:Using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in accordance with the WHO oral health survey method and the third national oral health survey to check 505 elderly cases those were above 45 years old from rural areas of Luzhou City.Result: Of all the elderly, there were 19 adults(3.76%) who happened tooth-missing,241 adults(47.72%) who happened defection of dention,245 adults’(48.52%) teeth were well.The sum of tooth loss were 1280,and the mean of tooth loss were 4.01.The number of tooth loss of maxillary and mandible were 698 and 582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caries,periodontal disease prevalences of elderly in Luzhou are high,they have poorer oral health status.

【Key words】 Tooth-missing; Dentition defect;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First-author’s address:Luzhou Medical College,Luzhou 646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6.001

牙列缺损是指部分牙齿缺失导致的恒牙牙列不完整。牙列缺损不仅会影响患者咀嚼、发音等功能和颌面部美观,也可能影响全身系统的健康。临床上通常采用人工替代材料修复的方法来恢复牙列缺损的形态和生理功能。牙列缺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上颌或(和)下颌牙列全部缺失。牙列缺失患者丧失了牙齿对食物的切割和研磨作用,口腔对食物的初步消化能力减弱,加重胃肠消化负担,且影响患者的发音功能。由于失去了牙齿对面下1/3高度的维持和对唇颊软组织的支撑,患者表现为面下1/3高度变短、软组织塌陷、皱纹加深、口角下垂等。为了解泸州地区中老年人口腔情况以及为口腔疾病发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其口腔健康水平,笔者于2013年6月-2014年3月对泸州地区505例中老年人的口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便为口腔疾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的要求,从泸州农村地区随机抽取3个调查点,选择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调查。总调查人数为505例,其中男307例,女198例。

1.2 调查标准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对每位受检者的牙列缺损以及缺失和修复情况详细观察及记录,排除第三磨牙[1]。牙列缺损为同牙列中有一个牙齿缺失到只有一个牙齿余留者;牙列缺失为同牙列中无余留牙,包括全口无牙、上颌无牙及下颌无牙;牙列完整为除第三磨牙以外无任何牙齿缺失[2]。

1.3 方法

通过口镜、镊子、探针,在充足的光线条件下,对受检者口腔内各个牙齿的冠、根面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对牙列缺损、缺失以及义齿修复等情况进行常规问诊、视诊和探诊,检查并逐项记录。

1.4 质量控制

对调查项目制作统一表,培训进行口腔检查的3名临床检查员,统一诊断标准和调查方法,在调查之前和调查之中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要求kappa值均达0.8到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在505名受检者中,牙列缺损241例(47.72%),牙列缺失19例(3.76%),其中上颌缺失6例(1.19%),下颌缺失3例(0.59%),全口缺失10例(1.98%),牙列完整245例(48.51%)。调查结果显示中老年人患病率、缺牙率以及缺牙均数都随着年龄增加呈逐渐增长趋势。男性与女性牙列缺损的人数及牙列缺损率分别为145例(47.23%)和96例(48.4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牙列缺失的人数及牙列缺失率分别为17例(5.54%)和2例(1.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牙列缺损牙列缺失作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情的严重性和口腔医疗的有效性可以通过缺牙的情况反映[3]。随着年龄增长口腔疾病表现不同,中老年人口腔疾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人口腔内的各个组织器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可以导致牙齿磨损加重、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黏膜变薄、牙列缺损和牙齿缺失等,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4-5]。

由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牙齿缺失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增高,失牙均数也在逐渐升高,此规律与文献[6-8]报道相同,男性和女性的牙列缺失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有关,使得男性更易罹患牙周炎,从而导致牙齿缺失。

通过上述初步调查认为,防治龋病和牙周病是当前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关键;应加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教育,今后应加强多种形式的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改善地区口腔卫生条件差的现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中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水平;同时加强和提高口腔医生临床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口腔内更多健康的牙齿,真正把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Oral health surveys-basic methods[M].4th ed.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1997:1-48.

[2]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

[3]林焕彩,刘建伟,卢展民,等.广东省老年人失牙、义齿修复状况和咬合牙对[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10-313.

[4] Afrashtehfar K,Kurtzman G,Mahesh L.Improving qral rehabilitation through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issue through alveolar preservation[J].The journal of advanced postthodontics,2012,4(3):174-178.

[5]孙志荣,赵雯,崔凌云,等.老年患者义齿修复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85-1686.

[6]邵东升.新昌县农村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乡村医医药,2006,13(1):512.

[7]李线绒.白乐康.老年缺牙患者口腔健康与牙缺失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5):278-279.

第7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我国是口腔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的国家。2005年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12、35-44、65-74岁四个年龄组龋病患病率分别是66.0%、28.9%、88,1%和98.4%,其中龋齿未充填率分别高达97.1%、88.9%、80.1%和92.1%:35-44、65-74岁的牙周健康率分别是14.5%、14.1%。四个年龄组在一年内口腔科的就诊率分别是15%、21%、16%和19%。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自1989年国家设立“全国爱牙日”至今已20余年,但深入开展大众的口腔健康教育,普及口腔健康知识,促进国民口腔保健意识和提高口腔健康水平仍然任重道远。

空腔疾病隐患多

口腔疾病不仅引起牙痛、咀嚼功能下降,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口腔颌面部美观,对人的社会交往和心理行为产生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口腔疾病与很多全身疾病密切相关,是很多具有极高病死率疾病的重要诱因。牙周病与心肌梗死、冠心病的发

病密切相关

牙周疾病尤其是牙周炎可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牙周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20%。牙周干预治疗有望成为降低冠心病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牙周病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牙周疾病,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疾病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有双向关系。患上糖尿病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牙周炎恶化。有效控制牙周感染,有助于降低血糖值,改善糖尿病的症状。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明显不如无牙周疾病的患者。如果牙周感染得到有效治疗,患者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就能恢复正常,其控制血糖所需的胰岛素随之减少,说明患者的糖代谢得到了改善。

牙周病与妊娠的关系

重度牙周炎孕妇的早产率和低体重新生儿出生率是健康人群的7.5倍。孕妇牙龈疾病可导致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增加,还可影响婴儿的大脑发育。口腔细菌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

80%的吸入性肺炎是由于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所致。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卫生差者患肺部感染及肺功能降低的几率为口腔卫生良好者的1.77倍。

缺牙与中风的关系

研究显示,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病史的人患心脏病和脑中风的危险高于牙齿健全的人。牙齿脱落可能会增加患脑中风的危险。当口内牙齿少于25颗时,患脑卒中的风险要比健康人高50%。充分咀嚼会增加大脑一些区域的血液供应,反之血液供应减少,会使脑细胞萎缩,退变加剧。老年人长期的牙齿缺失,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上升。牙周病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消化系统许多疾病都与牙周疾病有关,严格的牙周治疗可使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减少,使胃中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也相应提高。口腔是全身疾病的窗口

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还证实,口腔可能成为早期检测、早期诊断许多全身系统疾病的窗口,如30%以上艾滋病的早期症状出现在口腔。

“病从口入”这句老话正说明了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的密切关系。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口腔疾病是导致许多系统性疾病的祸根。不重视口腔健康将导致一系列系统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治疗效果不佳。同时,口腔健康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窗口与标志。根据口腔健康评价一个国家的文明与进步可用两个基本事实去判定,一看该国家儿童口内龋齿数及未治疗的龋齿数;二看老年人口内剩余的牙齿数及修复的牙齿数。进入21世纪的人们常常把灿烂的微笑、健康美丽的牙齿作为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除了咀嚼、语言功能,健康的牙齿还给人带来自信和尊严。

日常生活中的牙齿保健

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龋病(俗称“虫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危害国民口腔健康最常见的两种疾病。由于这两大口腔疾病主要是由牙菌斑所引起,因此,通过自我口腔保健和专业口腔保健消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牙垢是由食物残渣、口腔黏膜脱落的上皮、唾液中的黏液及细菌等混合堆积而成。牙垢比较软,容易通过刷牙等方法清除掉。刷牙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特别是在夜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饭后漱口可去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以刺激唾液分泌,降低口腔酸度,有助于口气清新,牙齿清洁。

提倡有效刷牙

有效刷牙是指要尽量把牙菌斑彻底清除干净,又不会对牙齿和牙龈造成损伤。正确的刷牙方法有水平颤动法,顺牙缝竖刷法。水平颤动法是将牙刷毛放在牙龈和牙齿交界处,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面成45度角,轻微加压,使刷毛部分进入牙龈沟内,原位水平颤动,颤动的幅度不超过半个牙位。能有效清除龈沟内的牙菌斑。竖刷法是将刷毛放在牙龈边缘,刷毛指向牙根方向与牙面45度角,转动牙刷使刷毛顺着牙缝竖刷。也可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先水平颤动再顺着牙缝竖刷。不要拉锯式的横刷,因为横刷不能把牙刷干净,还会损伤牙齿。此外,还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刷牙,牙齿的各个部位都要刷到,特别是后牙里面,坚持每天早晚刷牙,每次不少于3分钟。建议使用保健牙刷和适合的牙膏

保健牙刷的特点是小头,软毛、磨毛(即每根毛都是经过磨光、每根毛都是圆滑的)。刷毛过硬会损伤到牙齿和牙龈。牙刷柄长度与宽度适中,握持方便、舒适。刷牙后牙刷毛间往往粘有食物残渣和细菌,应用清水冲洗干净并将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刷毛向上方置在口杯中。为防止刷毛间藏匿细菌,一般应三个月左右更换牙刷。牙膏的主要成分是磨擦剂并含有表面活性剂(发泡剂),因此能帮助去除食物残屑、软垢和牙菌斑,有助于消除口腔异味,使口气清新。牙膏中加入了其他有效成分如氟化物、抗菌药物、控制牙石和抗敏感的化学物质,则分别具有防龋、减少牙菌斑、抑制牙石形成和抗牙齿敏感的作用。含氟牙膏有明显的防龋效果,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方法,特别适合于有患龋倾向的儿童和老年人使用。应该注意,氟是身体健康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摄入适量的氟化物可以减少牙齿的溶解度和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预防龋病的发生。但是,人体摄入过量的氟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正确选择和使用保护牙齿的辅助用品

①清水漱口可清除口腔内大部分食物残渣,但其清除力量微弱,不足以去除牙菌斑。市场里的一些漱口液添加了某些抗菌消炎物质,有一定的辅助控制牙菌斑的作用。

第8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龋齿;牙,乳;口腔保健;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19-02

龋病是一种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见疾病, 了解儿童龋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对于龋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报道显示,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区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与80年代相比均有所上升, 而90年代至本世纪初又有所下降[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习惯的改变,口腔预防保健的促进,儿童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解上海市近年来幼儿患龋状况的变化趋势,笔者对上海市某幼儿园10年幼儿患龋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幼儿园2~5岁儿童,其中1995年438名,2000年340名及2005年331名,总受检人数为1 109名。受检儿童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见表1。

1.2 方法 每名儿童均由同济大学儿童口腔医学研究所儿童口腔专科医师采用口镜、5号探针进行口腔检查。参加检查的医师均已从事儿童口腔专业临床工作8年以上,实施前再次统一标准,每个年份检查者的Kappa值均>0.8。

1.3 资料整理及统计 资料整理后统计1995年、2000年、2005年总体和各年龄组的患龋率、受检者龋均(dft)及龋蚀指数(CSI)[1]。CSI计分标准 :无龋为0分,因龋充填为0.5分,继发龋、牙釉质龋、牙本质浅龋为1分,牙本质深龋或露髓、残冠、残根为2分。若1颗牙有多个牙面同时患龋,则以牙面中最高分为准,计算公式为:

CSI=龋齿计分总和/牙数×2×100

应用SAS 6.12,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幼儿乳牙患龋状况比较 该幼儿园受检儿童患龋率1995年为61.3%, 2000年为59.4%,2005年为46.5%,1995年、2000年受检儿童患龋率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5,11.18,P值均<0.01), 1995年与2000年的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05)。

受检儿童的dft 1995年为(3.11±3.79),2000年为(2.49±3.07),2005年为(2.12±3.18)。dft在2000年和200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05),1995年、2000年、2005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2,P<0.01)。

受检儿童CSI 1995年为(7.92±10.93), 2000年为(6.94±9.63),2005为(6.63±10.80),统计显示,3个年份CS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P>0.05)。见表2。

2.2 同年龄儿童3次检查患龋情况比较 除4岁组儿童2000年与2005年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χ2=5.07,P<0.05),其余同年龄组3次检查患龋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岁组1995年与2000年(t=3.22,P<0.05)、2005年(t=2.23,P<0.05)之间d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年龄组3次检查d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年龄组儿童3次检查S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不同年份各年龄组患龋情况比较 1995,2000,2005年受检学生患龋率在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46,46.44,66.44,P值均<0.01)。

1995年学生各年龄组d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9,P<0.01);2000年学生各年龄组d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6,P<0.01),3岁、4岁及5岁组间d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4,P>0.05)。 2005年学生各年龄组df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2,P<0.01),3岁组与4岁组d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P>0.05)。

1995,2000,2005年受检学生CSI在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03,8.52,10.88,P值均

3 讨论

龋病是一种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制订的全球2000年口腔健康目标之一是5~6岁儿童的患龋率低于50%[2]。我国口腔保健规划目标规定,2010年5岁城市儿童乳牙无龋率应达到40 %[3]。本研究显示,该幼儿园儿童患龋状况仍然很严峻, 要达到上述指标,龋病预防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上海市区儿童乳牙患龋率及龋均在20世纪80-90年代均有所上升,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有所下降[2]。我国其他地区儿童龋病亦有相似的流行特点[3]。发达国家儿童的龋病发展也有类似的趋势[4]。本研究显示,从1995年到2005年该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幼儿患龋状况在逐渐好转。这可能与幼儿园龋病预防保健工作的加强、社区口腔健康教育的开展、幼儿及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提高以及儿童牙科医师数量增多等因素有关。

2005年与1995年相比,该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及龋均都有明显下降, 但CSI却没有下降,这可能与2005年受检儿童中有一部分龋坏程度很严重而没有得到治疗有关。研究结果提示,该幼儿园儿童患龋状况似有“两极化”的趋势。 对儿童龋病流行的这一现象国内曾有学者作了报道[5],国外学者亦有相似报道[6-7]。这可能与一部分儿童龋蚀活跃性高,易患龋,而家长龋病防治意识薄弱、儿童得不到及时治疗有关。提示在做好整体龋病防治工作的同时,更需要对容易罹患严重性龋坏的儿童做好重点防治工作。

本次研究的受检儿童患龋率、dft和CSI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表明该幼儿园儿童患龋状况在牙齿萌出不久的2岁时已达到一定程度,3~4岁明显恶化,5岁时达严重程度。这与以往报道儿童龋病随年龄增加而加剧的趋势[2]一致。乳牙龋病可影响儿童颌面部、全身的生长发育,严重龋坏还可影响到儿童的社会心理,需要加以重视。

4 参考文献

[1] 冯靳秋,石四箴.儿童唾液富组蛋白含量与患龋状况的分析.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6):800-803.

[2] 石四箴,主编.儿童口腔病学.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0-83.

[3] 胡德渝,万呼春,李雪,等.成都市儿童龋病患病趋势的改变(1982-1998).口腔医学,2001,21(1):44-45.

[4] TRUIN GJ, FRENCKEN JE, MULDER J, et al. Prevalence of caries and dental erosion among school children in The Hague from 1996-2005. Ned Tijdschr Tandheelkd, 2007, 114(8): 335-342.

[5] 张晓芳,许学斌,程睿波,等.沈阳市2~5岁儿童乳牙龋病两极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5,23(3):258-259.

[6] NARVAI PC, FRAZ OP, RONCALLI AG, et al. Dental caries in Brazil: decline, polarization, inequality and social exclusion. Rev Panam Salud Publica,2006, 19(6): 385-393.

第9篇: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终生素食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会降低。

伦敦的医学博士研究显示,去除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保留食用蔬菜和豆类等饮食习惯的妇女罹患乳腺癌的危险低于嗜肉饮食者。

素食者摄入蔬菜和纤维较多。本研究显示消耗蔬菜和纤维越多,患乳腺癌的危险越低,但乳腺癌与食肉量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医学博士由此指出,“终生素食可降低乳腺癌危险。”

该研究包括240名乳腺癌妇女,配对的健康对照组有477例。所有受试者均为居住在英国的南亚妇女,且年龄小于75岁。研究人员对其过去2~3年的饮食进行了调查。

去除收入、社会地位、使用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终生素食者患乳腺癌的危险稍低。终生素食者每日摄入的蔬菜、扁豆及其他高纤维食品的数量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水果摄入量相似。乳腺癌与热量、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无关。

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目前尚不能排除禁食肉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本研究提示富含蔬菜的饮食对乳腺癌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饮绿茶可防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我国女性生殖系统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对此有没有方便易行的预防方法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最近报告的一项专项调研显示,饮茶特别是饮绿茶,对于子宫内膜癌可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只是这一预防作用可能只局限于绝经前的女性。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期间确诊,年龄在30~69岁,具有上海常住户口的所有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上海市区人群中随机抽取各对应年龄组的健康女性为对照调研结果显示,饮茶者特别是饮绿茶者比未饮用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而且饮茶次数越多,患子宫内膜癌危险性降低得越明显。每周饮茶7次及7次以上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0%。而饮绿茶者,又无饮酒、吸烟史,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23%;其中每月饮绿茶>200克者,罹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降低约30%。

调研人员分析指出,子宫内膜癌是一种激素依赖型肿瘤,过量的雌激素是其主要病因。绿茶可能通过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而降低发生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另外,绿茶中的茶多酚复合物可以增强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由于目前关于饮茶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未见其他报道,因此还期待进一步的流行病学研究加以证实。

杏仁可降低肺癌发病率

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最近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进食杏仁和富含维生素E的其它食物可使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大大降低。

芬兰的一项历时8年,针对2900名男性吸烟者进行的研究发现,人们血液里a生育酚(维生素E的主要形式)含量高时,肺癌发病率就会降低19%至23%。维生素E防癌效果对于60岁以下、烟龄不到40年且吸烟不多的男性尤为明显。研究表明这一组受试者的肺癌发病率可以降低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