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健康管理的评价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管理的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管理的评价

第1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体质健康;身体自我认知;健康行为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5-0639-03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观点认为:个人的健康行为来源于个体对健康或对疾病抵抗的知觉,如果个体感知到体质健康状况不佳或自我评价不满意,那么这种认知评价便会成为他采取行动、调整健康管理的重要动机。关于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与自我健康行为管理,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 体质健康等级评价来源于客观标准,身体自我认知来源于自我对身体的主观认知与评价,将探讨这两种评价之间的一致性;2) 通过体质测试,对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身体自我评价及健康行为管理差异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自我身体认知的差异性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文以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和行为为研究对象,对330名深圳大学在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测试以及身体自尊量表测试和健康行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的大学生平均年龄为(21.3±1.60)岁;三项测试皆有效的大学生为271名,其中男大学生158名,女大学生113名。

1.2研究方法

1.2.1测量法1) 体质健康等级综合评价。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等级评价,评价指标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指数、握力体重指数、50 m跑。评分的等级为:及格:60~74分;良好:75~84分;优秀85分~100分。

2) 自我健康认知。采用Fox等人(1990)针对大学生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进行身体自我健康认知。PSPP主要用于测量个体对自己身体各方面的主观身体能力,量表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1个总量表和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力量4个分量表。根据Fox对大学生的连续研究以及经我国徐霞等人(2001)根据中国国情的修订研究,量表具有较高信度、效度。由于该量表中的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健康主要方面的感知,我们将其应用于个体对自我健康的认知评价。

1.2.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的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运动参与等健康行为进行调查。

1.2.3数理统计法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主、客观的一致性为考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是否具有一致性,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等级分数与他们身体自尊(PSPP)各维度评分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表1)。

在PSPP量表的5个维度中,运动能力反映个体运动方面的能力与自信等评价,身体状况反映个体对自我体质强弱、个体精力感、运动参与及运动参与的适应性等评价,身体素质反映了个体对自我是否强壮、力量、速度、爆发力等评价。这三个维度与学校体质健康等级评分的客观标准最为密切。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PSPP这三个维度上的评分与他们体质健康等级分数,除优秀组在“身体状况”未具显著水平(P>0.05)外,其余的相关具显著性(p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的主、客观评价具有一致性反映了大学生作为高校学生,基于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个性及社会文化背景的综合因素上,对自己的体质健康有较清楚认知,这点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因为,如果一个人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与客观标准差异过大,当身体处于较差状态时而主观认知感觉良好,那么,这种主、客观之间的差距会使个体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发生混乱、并导致参与身体锻炼的动力性减低。因此,无论是着眼于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从现行体育教育或终身体育教育的角度,个体对自我体质健康的良好认知是个体实施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的重要动力资源。我国许多精英科学家的“英年早逝”,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缺乏身体认知的主、客观一致性,因而在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等方面未能采取有效的行动。

2.2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及健康行为管理的差异

2.2.1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为探讨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身体自我认知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PSPP 得分进行检验(表2)。

统计结果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对运动能力的自我认知的差异非常显著(F=13.53,df=2,p良好组>及格组,采用LSD法进行均值多重比较显示: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对自我运动能力的评分高于良好组(p

在PSPP评分中,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学生在“身体自我价值”、“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F=1.62,df=2,p>0.05; F=0.50,df=2,p>0.05)。由于PSPP身体价值与身体吸引两个维度的自我评价不仅受主观因素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对于身体吸引的认知,充满活力、健硕是因素之一,但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外貌的美丽、气质的优雅等也是身体吸引的一个方面,因此,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这两个维度的主观评分没有差异性并不影响他们对身体运动能力及健康活力等方面自我认知的客观性。

关于健康行为管理,调查设计以吸烟、喝酒获得较低分数;睡眠、餐饮习惯、运动参与获得较高分数为健康行为管理的理想模式。调查发现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无吸烟现象,其余两个组虽然比优秀组吸烟多,但没有统计差异(F=2.29,df=2,p>0.05)。在睡眠、喝酒、餐饮习惯三个因子的得分,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在运动参与方面,方差分析检验显示:三组不同体质健康等级的大学生在运动参与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F=7.32,df=2,p

总体来看,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则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

体质健康为优秀的大学不仅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客观性,而且在运动参与方面也优于其余两个组,反映了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健康行为的管理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还提示,大学生若想达到体质健康为“优秀”的等级,他们必须在运动参与上有更多投入。

本研究样本中,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为优秀的占17.7%,良好和及格分别占52.4%和29.9%。三个组的对比,只有优秀组表现出健康观念与行为的高度一致性,这意味着只有18%左右的学生在健康观念和行为管理上高度协调,而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虽然对身体的自我认知上具有客观性,但从统计结果上分析,这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两组组间的相互比较则存在运动参与的分界模糊。由此也看出,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动力仅仅来源于对健康的自我认知或给予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个等级评价还远远不够,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因此,应开拓更为广泛的运动参与的动力模式,以促进从良好等级向优秀转化,从及格等级向良好等级的转化,从而也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及体质健康等级评定对学生健康的指引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1)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对身体自我认知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客观性。体质健康等级高的学生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三个维度上的身体自我认知为高分,而体质健康等级低的学生在这三个维度的身体自我认知为低分。2) 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大学生在睡眠、吸烟、喝酒、餐饮习惯的管理方面处于较为适宜的自我健康管理范围,社会调查发现的吸烟、熬夜、酗酒作为健康“三大杀手”,可以审慎地认为不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处于低等级的主因素,而运动参与的差异性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的主要因素。3) 体质健康优秀组的学生在健康行为的管理上不仅表现为不吸烟、良好的睡眠和餐饮习惯,而且更突出地表现为更多的运动参与。4) 体质健康良好组和体质健康及格两个组在运动参与方面与优秀组比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说明即使学生对健康的自我认知为不满意,尚不足以在运动参与方面作出反应性的强化行为。

3.2建议1) 充分发挥体质健康测试对学生健康的评估作用。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有了一个客观标准,应积极利用每年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发挥其对体质健康、体育锻炼效果的评估作用。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的综合等级评价,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反馈,使学生在了解自我体质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措施激发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终身追求健康身体和科学的自我健康行为管理。

2) 设立学生体质健康等级提升计划。即使学生从主、客观两方面认知自我健康处于不太满意状态,并有运动参与的意向,但往往并不一定能在健康行为强化方面得以体现。可通过学生体质健康测评,每学年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评结果设立一项体质健康提升计划,以计划促进体质健康的实施。该项工作可以结合体育(与健康)及课外体育进行。

3) 运动处方指导。当代大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科学锻炼理念,但是,面对书刊、网络巨大的信息以及众说纷纭的健身方法,尤其是如何针对个体状况、开展时间-效能高的体质健康锻炼,依然迫切需要科学指导。目前我们根据体质健康测评并开发运动处方,在校园网开设运动处方专栏,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课内与课外互动机制,使学生的锻炼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美)赖斯(Rice, P, L.)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 朱敬先,著.健康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孙延林,等.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描述的影响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1):20-22.

第2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山西省某地级市、河南省某地级市两地学校发放问卷,共回收专兼职教师有效问卷584份,学校管理者有效问卷209份。  

二、研究结果  

(一)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调研的所有中小学都有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全部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其中,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占47.85%;38.76%的学校每年都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专项经费投入;绝大多数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需的测试工具及其他设施。此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有98.56%的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97.63%的学校还开展了除课程以外的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总体上看,虽然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从实际情况看,它仍不是学校教育的“必需品”,部分学校并未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态化,个别学校甚至仍未开展相关工作。  

(二)中小学专兼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  

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构成  

如表1所示,76.20%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曾是其他学科教师;担任德育课教师,或有过心理辅导经历的教师分别仅占10.62%和10.79%。在兼职教师中,以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校级或中层干部为主体。调查数据显示,由其他学科教师转行而来的教育人员,构成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体。同时,这些教师从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时间普遍较短,他们的专业基础往往较为薄弱。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背景  

本研究调查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往学习心理学的方式、专业背景、最终学位,以及是否获得了某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格证书,结果如表2所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以往学习心理学的主要方式是任教后通过继续教育和学生时代学习过的专业课,分别占37.33%和28.25%。就专业背景来说,仅有22.63%的教师有心理学背景。就学历学位而言,硕士研究生及以上者占5.74%,本科(学士)学历者占80.35%,专科及以下学历者占13.91%。此外,有26.88%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显然,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教育背景不容乐观。  

3.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形式上,我们发现,大多数教师以“讲授与活动相结合”为主要方式,占66.67%,其余则分别以讲授或活动为主,分别占14.88%和18.45%。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备课以集体备课为主,占52.37%;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选择个人备课,占43.47%。  

 

在接受调查的专兼职教师中,同时承担心理辅导工作的,占31.70%。这些教师中,平均每周心理辅导5人次及以下的占59.51%,6~10人次的占30.67%,10人次以上的占9.82%;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为单独面谈,占82.61%,以团体辅导或电话、网络辅导为主要方式的分别占15.53%和1.86%。此外,45.04%的教师“还以讲座或其他活动形式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工作绩效的自我认知与评价  

从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和工作支持三个方面,我们调查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绩效。从工作能力上看(见表3),35.0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水平能胜任当前的工作,34.9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技能水平能胜任当前工作。对教师以往学习心理学的方式、教育背景与胜任工作的自我认知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见表4),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即具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评价更高;教师的最终学历学位与他们的工作能力认知的相关不显著。  

 

从工作效果上来看(见表5),60.52%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很好,57.23%的教师认为心理辅导的效果很好。总体来说,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教师占95.84%。说明专兼职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  

 

从工作支持上来说,76.04%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认为,学校领导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认为一般的占20.15%,认为不支持的仅有3.81%。总体上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受到了中小学校的普遍重视,学校领导也愿意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  

5.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培训需求十分强烈:78.58%的教师表示需要接受进一步的专门培训;这种培训需求也得到了来自学校领导的支持。但是,仅有19.02%的教师能够经常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或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有60.07%的教师更希望参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活动;在形式上,有64.74%的教师希望能够集中培训。由此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学术交流与培训的机会远远无法满足教师的专业培训需求。  

(三)中小学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评价  

1.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要求  

调查结果(图1)显示,中小学校管理者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时,非常重视他们的专业背景、学历学位、相关资格认证、授课技能、从业时间与经验、人格与心理健康程度。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人格与心理健康水平、授课技能最受重视。  

 

图1 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要求  

(备注:此题可多选,因此数据相加大于100%)  

2.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职责定位  

在学校管理者看来,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应主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宣传三项工作任务,占81.89%;认为需要承担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宣传两项任务,分别占8.66%和7.87%;认为仅需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学生心理辅导的,占1.57%。可见,多项工作任务、多样化的职责范围对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管理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上,认为非常规范的有59.84%,一般的有32.28%,不够规范的有7.87%;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强度”上,认为强度很大的有35.43%,一般的有64.57%。至于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岗位职责、薪酬、考核情况,结果如表6所示。  

 

4.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支持  

调查结果显示,在职称晋升上,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没有特殊的优势:只有27.78%的学校领导认为“相比于一般教师岗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更容易得到晋升”,认为不确定的占57.14%。在专业培训上,66.93%的学校领导认为自己学校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有较多的机会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培训或进修”,认为机会一般的占22.83%,认为机会较少的占10.24%。此外,有70.59%的学校领导认为“学校已建立专业体系以保障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  

5.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管理者对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普遍较高。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感到很满意的占78.74%;对学校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到很满意的占82.68%。  

此外,将教师、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两者无显著差异。即心理健康教师与管理者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基本一致。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构成较为复杂,大部分有教授过其他课程、德育课或从事学校其他工作的经历。同时,拥有心理学背景的教师较少,大部分专兼职教师从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的时间也不长,这反映了全国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与范福林、王乃弋和王工斌(2013)的研究结果一致。[1]  

课程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形式。在授课中,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能够做到讲授与活动相结合。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承担着心理辅导的任务,虽然辅导量有限,但与授课、其他工作相叠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并不轻松,并且还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辅导需求。[2]相比国内,国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视通过课程普遍预防、团体活动与个人辅导相结合方式[3][4][5],并通过学校心理学家、朋辈辅导等制度来解决学生心理辅导的“供需矛盾”[6][7],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表现出了参加专业培训的强烈愿望,这一点与国外的研究结果一致。Whitley,Smith & Vaillancourt(2012)在综述中指出,许多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师认为自己缺乏专业培训,妨碍了他们开展相关工作;许多研究也证明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有助于提升他们处理相关问题的信心与技能。[8]此外,本研究发现,学校管理者认为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多,但教师们实际参加培训的次数却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2010年,我们曾采用自编问卷,对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与学校管理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与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结果相比,中小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配备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学校更多,对专兼职教师的管理也更加规范。[2]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与中职学校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例如师资人员构成复杂、专业化水平低等。甚至,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中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比例和教龄长度还要低于中等职业学校。  

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看,他们在选择心理健康教师时非常重视专业背景、学历学位、相关资格认证、授课技能、从业时间、从业经验及人格等因素,这反映了学校管理者对心理健康教师胜任特征的看法。然而,王智和张大均(2011)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胜任特征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的结构包括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宜人性、尽责性、职业价值观等维度,与学校管理者的看法不尽相同。[9]因此,学校管理者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力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大多数中小学校的重视。参加调研的学校中,90%以上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也有个别学校对这项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都能感受到学校领导对他们工作的支持。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人员构成复杂,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专职教师均有担任其他课程教学的经历,而兼职教师中德育课教师和班主任居多,这些教师教育背景多元,仅有少数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而且这些教师大多教龄较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课程为主,授课方式主要是讲授和活动结合;部分教师还承担着学生心理辅导的任务。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效果普遍感到满意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的需求很强,并且青睐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内容。  

第三,学校管理者在选择心理健康教师时非常看重他们的专业背景、学历学位、相关资格认证、授课技能、从业时间、从业经验及人格等因素。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任务应包括教育教学、心理辅导及心理健康宣传。参加调研的学校对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管理普遍较为规范,有具体的工作分析、岗位描述和系统的绩效考核方案,并明文规定了薪酬与绩效考核的关系。大多数参加调研的学校管理者对本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到满意。  

(二)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人事管理是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应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聘、工作量计算等相关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方案,明确薪酬与绩效考核的关系以及职称晋升的途径,激发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国家教育政策应向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倾斜,通过诸如减免学费、提供奖学金等手段,鼓励青年人才投身该专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积累人才储备。  

第3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六榕社区 健康管理专员 高血压 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003-03

Evaluation of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Mode of GuangZhou Liurong Community Using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as One of The Key Management Member

CHEN JianyingLI Jiehan CHEN Weijun YANG Lizhen TANG Meishan

(Yuexiu district 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Guangzhou,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i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80,Guangdo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mode using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as the key member in the health management teamthroughoutthe management process. Method in the year of 2009 to 2010, the health management team made a plan for 1580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he plan was consist of health education, follow-up, individual health interventions. The whole plan was control by the ‘the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Results (1) There is a decrease i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after the plan, which has 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Liurong Community health care administrator hypertension effect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高血压患病率的逐年上升,它已成为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以社区为平台开展慢性病防治势在必行[1]。本中心从2007年开始探讨有全科责任医师承担辖区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工作,但经过一年的实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如何开展适合本地区的高血压等慢性病管理模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本中心于2009年1月开始在责任医师团队中增加健康管理专员共同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新尝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自目前正在进行的“广州市六榕社区心脑血管病发病危险预警及综合防治模式的研究”中筛查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及其他途径发现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共1585例,其中男性720例(45.43 %),女性865例(54.57%),年龄35~85岁,平均年龄(67.79±10.81)岁。入选标准:(1)为本辖区常住人口,具有上一年度的社区基线调查资料;(2)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患者;(2)有明显智力障碍、意识障碍者;(3)有严重急慢性躯体疾病患者。(4)本人不愿意被管理的。

1.2 研究方法

1.2.1 组织社区高血压管理团队

1.2.2 组建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 把原中心预防保健科承担专线管理任务的3名护师及一名公卫医师经过“疾病管理理念、临床诊疗知识、基本技能、行为指导技巧、管理技巧、服务技巧“六大方面系统培训的4名医务人员担任健康管理专员,分别与2-3名责任医师组建成4个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管理本中心所辖10个社区的高血压患者。

1.2.3 管理方法 社区综合管理干预时间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

由高血压疾病管理团队开展个体化综合干预的方法:(1)由健康管理专员负责为通过各种渠道(门诊就诊、社区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健康体检、专项调查、社区诊断等)发现的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统一的健康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患者的生活方式、疾病史、服药情况、体检情况、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疾病管理人员满意度等);(2)与责任医师综合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划分管理等级并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及计划;(3)执行管理计划,切实做好病例的追踪随访;(4)协同责任医师利用本中心建立的“健康小屋”及社区的“健康大讲堂“等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指导病人进行自我管理,督促患者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改变;(5)对身体条件允许的患者介绍到在本中心健康广场举办的太极拳免费培训班进行太极拳系统培训;(6)配合责任医师指导并监督患者进行药物治疗;(7)定期为患者安排体检;(8)对病情变化或危重在社区内难以解决及时与责任医生协商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就诊;(9)收集的信息由健康管理专员及时录入由本中心自行开发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不断提高的信息化要求完善、升级系统。

1.3 效果评价指标

(1)高血压诊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

(2)吸烟与否:①从不吸;②曾吸烟已戒1年以上;③正在吸;饮酒与否:①从不饮;②已戒1年以上;③现经常饮;限盐:每天摄入盐90cm,女性>85cm;睡眠质量分为:睡眠质量好、一般、差。

1.4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本中心自主研发的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的数据进行核对校正,并使用SPSS 11.0 for 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合的统计指标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下降,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情况比较(x±s,mmHg)

Table 1 Comparison of BP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2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满意率的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和对疾病管理的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管理率、知晓率、治疗率、

控制率、满意率的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rate of management, awareness, treatment, BP control and satisfaction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3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变化的比较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后生活方式均有所改善,其中患者的饮酒、限盐、限油、体育运动情况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健康管理专员参与高血压患者管理前后生活方式变化的比较[n(%)]

Table 3 Comparison of life style before and after managements among hypertensive patients by the health administrator

2.4管理期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失访情况

管理后1580人完成两年的随访,管理率为99.68%,其中因患者迁出失访3例,因事件死亡1例,非事件死亡1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4例,发生率为0.25%。

2.5 社区疾病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比较

以提高参与社区疾病管理的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中心加大相关人员继续教育及考核的力度,管理后参加中心外继续教育2次以上培训率、由中心组织的每年一度的专业知识考核良好以上率均较管理前大幅提高,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社区疾病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比较[n(%)]

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disease before and after anagements among the management staff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人类健康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第二次卫生革命奋斗的目标,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最主要的卫生工作 [4]。近年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向全国各地推行 “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在我国掀起了社区防治高血压的热潮。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差别较大,基本医疗条件相差悬殊,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同等原因,致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存在防治分离,慢病防治的效果差、工作重复、资源浪费严重。广州虽然是经济发达地区,但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现公益性的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于相同层次的发达城市,服务方式仍未从原被动服务完全向主动服务转变,故一直以来以社区全科责任医生为主的慢病管理模式因医生还承担较大的基本医疗任务,在患者的随访、生活方式的干预等方面难以系统、规范 地开展,致使管理效果不显著。

随着各地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在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得较快的地区在原有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个体化管理的模式,其基本特点是在团队中设置“健康管理专员”这个岗位,“健康管理专员”的工作职责是在责任医生团队化管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个体化行为干预[5-6]。本中心开展以“健康管理专员“为骨干之一的健康管理团队开展社区高血压管理, “健康管理专员”作为全科责任医生与患者间的桥梁主动开展服务,改变了原来传统的坐堂式服务;利用中心健康小屋、健康广场及社区内的健康大讲堂内丰富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设施与设备,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通过对患者的全程管理(管理率从原82.03%提高到99.68%),提高了对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的同时改变不良的行为模式,在管理的过程中,随着患者日益增长的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对管理团队的要求更高了,中心也加大了对疾病管理人员更系统、更深层次的培训,在两年的管理过程中,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社区慢病患者对中心疾病管理团队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了。在这种模式中,提高患者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慢病管理效率,将对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项目起到一定的推动意义,为现阶段卫生服务补偿机制尚未十分完善的现实状况下为卫生管理部门及卫生决策部门实施慢性病的防治规划的具体方式提供可能,为选择成本小、效益高的慢病控制模式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黄丽勃.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干预的管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87-288.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S].2005.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委员会.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4]王亚东,孔灵芝.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40-42.

第4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当代学生是新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地对待学生心理健康这个问题呢?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红山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来源的小学生参加了本次调查。其中男生111名(48.3%),女119名(51.7%);一年级学生40名(17.4%)、二年级31名(13.5%)、三年级39名(17.0%)、四年级40名(17.4%)、五年级40名(17.4%)、六年级40名(17.4%)来自农村152名(66.1%)、城市78名(33.9%)。

2.调查工具。在本次调查中,应用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班主任卷)》,该量表共包含80个项目,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分别为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缺陷、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行为障碍、特种障碍等8个量表。分量表得分的总和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得分越高,心里健康状况越差,反之,得分越低,心里健康状况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2。学业成就的测量以不同年级小学生语文和数学成绩的平均数为指标。

三、数据与分析

1.小学生体育能力评价分析。小学生的体育能力评价采取了三分评价法,即优秀、较好、一般三个等级,对参加调查的230名小学生体育能力评价的描述统计结果显示,体育能力一般的有1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3%,较好的有88人,占38.3%,达到优秀水平的有132人,占57.4%。这说明根据现有的小学体育能力评价来讲,红山根小学学生的体育能力的总体水平较高。

2.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析。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得分在之间0.00—75.00之间,平均水平为23.06,标准差为16.29;四分位距的结果显示,心理健康得分在10以下的有6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7.00%,得分在10-20的有58人,占25.20%,得分在20-30分的有42人,占18.30%,得分在30分以上的有68人,占29.60%。这表明,就总体而言,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

3.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育能力评价之间的关系。根据四分位距,将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为良好、较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那么其与小学生体育能力评价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体育能力评价作相关分析,发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能力评价之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r=-0.055。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小学生的体育能力评价则越差;反之,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则相应的体育能力评价也会越高。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小学生的体育能力评价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心理健康水平对小学生体育能力评价没有显著性影响。这表明尽管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其体育能力评价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但是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育能力评价的影响并不显著。

四、结果分析

第5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 俱乐部 评价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Diabetes Club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Methods:114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recruited for club-based health education,before and after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fasting blood-glucose,glucosylated hemoglobin,blood lipid and urinary microalbuminuria were simultaneously measured.Results:After one year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in addition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the remaining blood,urine test indic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Conclusion:The community Diabetes Clubs can improve patients'self-management ability to change their unhealthy lifestyles.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generalizing in other communities.

Key Words Diabetes;Club;Evaluation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本研究通过对社区的糖尿病患者采取俱乐部形式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观察血液、尿液检测的变化,旨在评价社区健康促进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

资料与方法

在上海闵行江川社区随机选取4个居委,对象为社区内常住的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干预对象,并征得本人同意,114例患者参加了糖尿病俱乐部。研究对象年龄36~83岁,平均66.46±8.81岁。研究对象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且依从性好,能合作;排除恶性肿瘤患者;排除思维不清、痴呆、各种精神病患者;排除非糖尿病引起的各种严重器官病变患者。

2009~2010年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主要以社区糖尿病俱乐部形式[1]开展,俱乐部活动内容:医生对成员进行糖尿病基本知识健康讲座(对糖尿病人运动、饮食知识及糖尿病药物进行知识宣教)。教授如何自我监测血糖的技能及自我管理技巧,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变化,每次活动记录病情及血糖变化,对病情及服药针对性指导。心理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患者树立防病治病的信心。俱乐部成员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及各自的感受;不定期组织专家授课及相关疾病咨询。干预前、后各进行1次血液、尿液检查。

实验室方法:所有患者均于夜间禁食>10小时,次日清晨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样离心后吸取血清,冰冻于-70℃下,所有样本收集后统一测定,测定项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留晨尿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建立数据库,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干预前后资料比较用配对t检验。

结 果

一般情况比较: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微量白蛋白(mAlb)比较。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情况按控制理想、控制良好、控制不良分类[1],干预前后各类别人数比例,见表2。

讨 论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几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4]。该病的发生和预后与患者的生活行为关系十分密切。国内外的经验说明,为了发挥患者自己在控制疾病发展方面的作用,在社区组织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的途径。

本研究表明在经过以糖尿病俱乐部为主要载体的社区综合干预后,社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理想率较前明显提高,说明社区建立糖尿病俱乐部不仅对病人的血糖控制有益,对病人的血脂、肾功能也有影响,由于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是晚期并发症引起的致残或早死,因此对糖尿病的控制不能仅以血糖的控制为标准。本研究表明建立糖尿病俱乐部对病人的疾病控制是极为有益的,俱乐部形式的社区综合干预通过健康宣教、互相交流、专家指导等多途径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使患者能深入细致地、全面具体地掌握了疾病知识、用药、饮食知识和预防措施, 更好地掌握常用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提高了认知功能,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并能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对疾病的防治。糖尿病俱乐部的社区综合干预形式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改善病情发展,在社区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说明建立糖尿病健康促进俱乐部对糖尿病患者是极为有益的,但在目前也面临着困难,俱乐部成员在活动中会逐渐流失,有的患者不能坚持参加活动,所以如何能吸引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愿参与到这种有益的活动中,如何提高患者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是我们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重点。在今后我们可以在之前举办俱乐部的经验及教训中不断总结,增加俱乐部的趣味性、知识性,使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愿加入进来,也希望这种俱乐部形式的社区综合防治能广泛开展。

参考文献

1 吴雯,赵燕萍,刘军.社区糖尿病健康促进俱乐部对改善生活质量的启示[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48):241.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2-73.

3 王克安.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流行病杂志,1998,19(5):282-285.

4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5,26(7):478-484.

第6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危重疾病; 心血管疾病; 死亡评估;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 R27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155-02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机制(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是一套应用于ICU重症监护室内的疾病程度评估指标,该理论首先于美国危重疾病研究小组所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临床治疗中,并且取得了普遍的认可和应用[1]。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医院进年来所接触的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机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实际情况与预估数据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所收治的224例危重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147例,女77例;年龄18~87岁,平均(54.20±2.13)岁。住院时间为15 d~25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52±2.97)个月。将全部患者有意识地进行分组处理,第一种分组方式为:APACHEⅡ评分20分者一组,共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第二种分组方式为:根据患者疾病种类区分:冠心病者一组,共87例,其中男51例,女36例。心脏瓣膜病者一组,共56例,其中男43例,女13例。心肌疾病者一组,共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肺源性心脏病者一组,共28例,其中男14例,女14例。先天性心脏病者一组,共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分别对比这两种分组方式中,不同患者之间的实际死亡率与死亡预测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并对APACHEⅡ评分制度的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性做出计算和分析。

1.2 预测方法

APACHEⅡ评分主要由两个主要计算内容组成:(1)APACHEⅡ得分结果=年龄评分结果+病前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急性生理学评分结果(反应疾病严重程度)。(2)R值(死亡危险预测评分),R值是由APACHEⅡ得分结果和ICU主要疾病评分结果推导得出,国际通行的APACHE死亡危险性(R)的公式可表述为:ln[R/(1-R)]=0.146×APACHEⅡ得分+ICU主要疾病评分+0.603(主要针对急诊手术患者)-3.517。评分中所有涉及参数均取患者进入ICU重症监控室后的第一个最差值。其中年龄评分范围为1~6分,APACHEⅡ的评分范围为0~71分。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采集,使用SPSS 17.0对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数据结果,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确定数据范围,用字2检验对不同评分组预测死亡率进行比较,以P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在224例患者中实际院内死亡19例,实际死亡率为8.48%;预测死亡49例(以≥70%为标准),预测死亡率为21.88%。实际死亡结果与预测死亡结果相差约为13个百分点。其中若以预测死亡率≥50%为死亡评断标准,那么APACHEⅡ评分的准确性为92.43%,敏感度为17.31%,特异性为98.42%。若以预测死亡率≥70%为死亡评断标准,那么APACHEⅡ评分的准确性为92.98%,敏感度为9.06%,特异性为99.27%。若以预测死亡率≥90%为死亡评断标准,那么APACHEⅡ评分的准确性为95.75%,敏感度为2.77%,特异性为99.81%,详见表1。

由上表可知,在不同实验组内,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特点等不同,20分组预测死亡率为76.9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虽然是一种较为完善的危重疾病评分机制,但对ICU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死亡预估时仍然存在着一些偏差。重症心血管疾病是指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原因的、以心脏或大血管病变急性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重症,此类疾患发病急、进展快、诊断或处理不及时常危及生命[2]。APACHEⅡ评分体制主要是对患者的危重疾病程度(死亡可能)和预后进行评估,但由于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以及不同的危重病情,该评分机制不应作为临床治疗的指向指标[3],而应作为临床治疗的数据参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院内的治疗质量、提高对患者死亡趋势的预测结果[4]。由本次研究数据可知,其中若以预测死亡率≥50%为死亡评断标准,APACHEⅡ评分的评定准确性为92.43%,敏感度为17.31%,特异性为98.42%。若以预测死亡率≥70%为死亡评断标准,那APACHEⅡ评分的评定准确性为92.98%,敏感度为9.06%,特异性为99.27%。若以预测死亡率≥90%为死亡评断标准,APACHEⅡ评分的评定准确性为95.75%,敏感度为2.77%,特异性为99.81%。所以其预测结果不可作为临床实际的判定标准,仍需进行综合考虑[5]。APACHEⅡ评分结果值越高代表患者死亡可能性越大[6],根据笔者所在医院以往的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将APACHEⅡ评分结果与实际死亡率之间出现差异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一般年龄较低,会导致年龄分数降低[7]。(2)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般神经功能的评分结果较低[8]。(3)评分时,心血管疾病无有效的分类规定,导致结果有偏差[9]。(4)心血管疾病病情不稳定,导致评分结果的偏差。(5)APACHEⅡ评分没有长期随访内容,可能导致死亡预估结果偏低或偏高[10]。

综上所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标准虽然是一项完善的、具有临床实际操作意义的死亡判定指标,但对临床危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预估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和局限性,所以在临床治疗和评估过程中要结合评分标准和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预估患者的死亡趋势,从而提高院内的死亡评估质量以及疾病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盂新科,邓跃林.APACHEⅡ评分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7):1430-1432.

[2]江学成.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临床应用和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2(4):2195-2197.

[3]刘毅,马树林,阎素英.APACHEⅡ危重病评分系统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评估价值[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7(4):531-533.

[4]汤日波,刘晓辉,谢莲娜,等.APACHEⅡ评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8):682-668.

[5]梁建业.危重病患者病情评定法――APACHE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1152-1156.

[6]梁建业.第三代危重患者病情评价系统APACHEⅡ,SAPSⅡ和MPMⅡ[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2(14):249-253.

[7]黄文庆,张孟贤,王江桥.APACHEⅢ评分对危重患者病情预后评估的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2(11):694-695.

[8]江学成,胡宁利.中文版《危重疾病评分系统》计算机软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12(14):1246-1247.

[9]李福强,李晓斌,朱建辉.APACHEⅡ、APACHEⅢ在ICU中应用比较[J].中外医疗,2010,20(15):188-189.

第7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目标管理 评价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是随卫生改革而出现的一项新课题,缺乏管理经验可借鉴,因此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各职能部门之间管理的重复性、交叉性而造成一定的推诿性、依赖性;管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意识及竞争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操作模块是医护人员屡职(月)综合评价量表。

方法

评价表依据此表是根据“深圳市社康评估操作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使评估标准进一步行为化、具体化、过程化,确保社康中心管理到位,更好地回应市卫生局系统的指令。

评价表内容评价表共6个项目,分别是:①医疗(权重2.5);②预防(权重1.5);③保健(权重2.5);④康复(权重1.0);⑤健康教育(权重1.0);⑥资质(权重0.5);⑦营销(权重2.0)。每个项目对应各自的行为方式。

医疗:①按时完成个人、家庭健康档案;②合理检查、合理用药、规范书写医疗资料;③熟练掌握并运用医疗技术;④无误诊、无医疗事故发生;⑤紧急救护及时、措施得当;⑥“双向转诊”记录规范,过程完整,无滞留病人;⑦认真履行首诊负责制度;⑧正确使用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及时。

预防:①独立、规范地完成各项免疫接种工作:②明确社区健康问题,适时进行医学调查;③掌握传染病的现场处理及报告制度;④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规范;⑤掌握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保健:①准确动态地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情况、专案管理;②重点人群定期随访,记录准确;③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药具发放和咨询服务;④个体健康教育与日常诊疗工作相结合。

康复:①残疾人的专案管理;②落实各项康复指导措施,定期随访:③建立、完善、落实康复训练档案。

健康教育:①经常性、有针对性开展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②专题讲座与健康知识普及相结合,有计划有重点;③编写健康教育资料。

资质:①严守医德医风格项规定,热诚耐心为社区居民服务;②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③严于律己、团结同事、服从统一安排;④有自身素质提升的规划与措施,按时完成继续教育。

营销:①人均就诊药费;②日均医疗收入:③日均就诊人次。

应用范围 ①社康站内,由站长考核员工:②社康科,由社康主任考核各社康站及站长。实施过程中由于个人或社康站的职责和功能有所不同,相应的指标可以调整或标化。此表用于医护人员屡职情况的月考量,连同本年度各自的工作责任目标,年末述职报告(总结),构成年度系列化的全方位评价。此表采用一评、互评和领导评价三结合方式,在今年屡职评价的总分计量中,自评和互评各占30%,领导评价占40%。年度的个人总分,全年屡职评价分占80%,完成工作责任目标占15%,年末述职报告占5%。

评价结果 表中所列的7个基本项目指向的是社康中心的主要职能、个人素质和应承担的责任义务,“行为方式”对应的是屡职行为准则或具体要求。评价者应以此为依据对被评价者的屡职行为和工作效绩(包括效果、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地确定A、B、C、D 4个等级中的1个。其中,A为优异,B为良好,C为一般,D为合格,E为不合格。量化评分:A为2分,B为1.8分,C为1.6分,D为1.2分;100~90为优异,89~80为良好,79~70为一般,69~60为合格。所有评价项目中有一个E的总分就是不合格。

评价结果的校正 评价过程中,如果出现与实际反差过大的情况(如光环效应),可采取相应得统计方法特殊处理(如加权平均数、方差、集中量数等),以保证结果的公正、客观性。结果

2007年与2006年我社康中心实施目标管理前后病人满意率,见表1。

从表1可见:实施目标管理前后病人满意率经两独立样木的X2检验,P

2007年我社康中心与未实施目标管理的社康中心的病人满意率见表2。

从表2可见:对2007年是否实施目标管理的社康站的病人满意率经两独立样本的X2检验,P

讨论

这项目研究是作为整体改革概念、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提出的。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构建以社康中心功能为基础的,以激励评价为动力,以优化管理结构、改善服务行为为特征的适应形势发展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其应用目标在于打造人文环境,强化社康中心的服务功效,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工作。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目标管理的基本框架式是:管理运作系统和过程监控系统。

管理运作系统包括:①一体化目标的实施;②资源社会化的打造;⑧系统与组织的优化。

一体化目标的实施指:①操作制度章程:②工作时序目标;③功能行为目标;④个体行为目标;⑤岗位职责要求。

资源社会化的打造是指:①医院文化的建构;②学习型社康中心的推进。

系统与组织的优化是指:①组织管理原则;②服务流程的改善。

过程监控系统包括:①模式控制;②形成性评价;③档案考核;④随机调控。

“管理运作系统”的重点在于一体化的目标实施。一体化的目标由5个要素构成。其中的第一、第五要素体现了职务行为的规范和基本准则;工作的时序目标是中心年度总目标的层级分解,而个人行为目标则是它的具体体现和回应。显然这是一个纵横交融、拾级而上的目标管理网络。过程监控系统是目标管理运作的助推器,对于每个相对独立的事项,都有个“目标-达标-评价-冉达标”的基本模式控制。

社康中心执行力的提升。执行力是个热门话题,正所谓“企业的成功,三分靠战略,七分靠执行”。社康中心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这样,要使它“六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执行力是个核心因素。

第8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传统的维修方案多以维修资源是否满足维修任务或维修任务是否重要为依据来确定,不仅判断方法单一,而且方案制定的主观性较强。这种方案确定的依据在维修任务量小、维修工作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满足要求,但随着装备系统结构日趋复杂,装备故障机理日益多样,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装备失效数量突发性增大的前提下,再以传统的单一依据或主观性较强的依据来进行维修方案的确定则显得无能为力。面向健康管理的维修方案确定,以装备的健康状态为基础,并综合维修保障系统中维修资源的情况,确定维修任务的优先权,为维修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随着CBM、PHM在先进武器装备中的应用,装备的健康状态已成为装备使用与保障的重要依据。根据美军PHM的实践,在装备执行任务及返回过程中,装备的健康状态评价参数就已通过现代通讯设备发送到维修基地。部件的健康状态、剩余寿命、维修所需资源等数据已经能够智能化的显示在维修保障系统。因此,装备的健康状态是面向健康管理的维修方案确定的基本依据。从装备维修的角度来看,装备的健康状态是指,装备保持一定可靠性和维修性水平的能力,是装备在使用期内可靠度和维修度保持在一定范围(保证装备完成预定功能)的置信水平。在装备健康管理理论中,健康状态涉及到部件的劣化趋势、未来作战任务等因素。因此,面向健康管理的维修方案确定依据如图2所示。

2基于Vague集与TOPSIS的维修方案确定方法

根据装备健康状态等级和维修保障系统情况进行维修方案的确定可以转化成为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而通过“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给受评价各方案进行排序的接近理想点法(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Solution,TOP-SIS)方法因计算简单、快捷已广泛应用于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是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最常用方法之一。但单独使用TOPSIS方法无法解决在维修方案确定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信息的不完备、不精确等问题。因此,为了提升对模糊信息的表达解释能力,本文借助Vague集来模拟专家的经验及决策过程,通过Vague和TOPSIS方法的结合,以期实现维修方案确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1模型假设为了构建基于Vague集和TOPSIS的维修方案确定模型,先作如下假设:*维修队列中等待维修的装备数量较多。如前所述,当待维修装备数量较少时,靠经验即可确定维修方案。因此,基于Vague集与TOPSIS方法确定维修方案仅考虑在维修队列中有多个待维修任务T={T1,T2,…,Tn(}n>3)的情况;*维修资源有限。若维修资源充足,则可以对维修工作开展并行工作,因此,本文仅考虑维修资源有限的情况。另外,维修方案中维修资源的匹配由维修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处理,因此,本文仅考虑对维修队列中优先权的确定问题;*当因维修资源不满足任务条件时,需要进行资源订购及等待,当订购或等待的资源到达时,再次触发维修队列中优先权的确定,重新进行维修等待队列的排队。因此,维修队列重新排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有新的维修任务到达,二是有新订购或等待的维修资源到达。但本文仅假设在已有的维修队列中进行研究,重新触发的计算思路与方法同本文的方法一样,直接调用即可,不再赘述。

2.2评价指标Vague值的确定面向健康管理的维修任务方案确定主要是根据健康状态确定维修任务优先权。而装备健康状态等级影响因素中,“维修复杂程度”、“未来作战环境”、“维修紧急程度”等都需要专家主观打分,信息的模糊程度较大。为此,对这些决策评价指标采用Vague值描述。

2.3TOPSIS法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的确定方法较多,常用的有AHP法、熵值赋权法、三角模糊数等。其中熵作为从热力学引入的概念,在信息论中用以衡量系统的无序程度。

2.4基于TOPSIS的维修任务优先权的确定在TOPSIS方法中,主要是通过计算加权规范化矩阵,获得计算正、负理想解,然后计算各方案对正、负理想解的贴近度。

3算例

假设在某时刻,维修队列中有5个维修任务,Task={T1,T2,…,T5}。各维修任务在维修排队时,通过装备的健康管理系统已获取相关健康状态评估数据。设评价指标为H={h1,h2,…,h7}作为评价指标,结合表1,将原始数据表示为下页表2所示。利用步骤3.2~3.3,将表1的原始数据处理后,得到Vague集的正负理想解,如下页表3所示。其余方案方法同上。利用步骤3.4,根据表3的值计算出最终评价指标:C=(0.291,0.334,0.586,0.833,0.276)可见,对于维修队列的5个维修任务,应该按照T4T3T2T1T5的顺序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以获得最终的维修保障效益。

4总结

第9篇:健康管理的评价范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282-02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增高,现代社会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投资[1],那么,到底选择健康管理还是选择健康体检?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下面我们来讨论:

1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之间有什么区别

1.1从定义上来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它是由健康管理师利用医学基础、医学临床、营养保健、中医养生、心理保健、康复医学、环境医学、运动医学以及安全医学、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知识,在进行健康信息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与指导,使人群或个体在健康方面达到最佳状况,最终达到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②健康体检――是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传统的检查工具、超声波、抽血化验等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的一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然后,医生根据体检结果,对被检者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做出临床判断并提出健康体检结果。

1.2从事的工作人员看其不同:①管理健康――由健康管理师做。②健康体检――由医生做。

1.3从人们知晓度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新兴行业,很少知道。②健康体检――成熟机构,知道甚多。

1.4从工作内容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首先是收集健康信息,即收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及生活方式相关的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其次是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及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并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最后是健康促进干预管理,即通过个人或群体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这是最实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②健康体检――检查个人的血压、身高、体重、眼、耳、鼻、喉、心、肺、肝、肾、脾、胰等脏器以及血液系统的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等。然后,做出体格检查的结论。

1.5从工作的实质看其不同:①健康管理――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三级预防:即一级预防,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发生率;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病人的病死率;三级预防,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人残疾。②健康体检――实质是通过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虽然是二项不同的工作,健康管理范围广内容丰富,而健康体检比较单一,但是这二项工作又是密切联系的。可以说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中的一部分,健康体检为健康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个人健康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健康管理与健康体检是密切联系的

2.1实施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据《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表明,目前由慢性病等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0%,慢性病发病和导致的残疾,占全球疾病负担的47%[2]。2002年,我国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日渐富裕、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患病率持续升高,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健康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合理引导服务对象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行为习惯及心理,有效干预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保健,达到恢复健康、拥有健康、促进健康的目的,协助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和维护自身的健康。

2.2健康管理的模式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2.2.1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及管理:以软件及互联网的形式收集和管理将用于健康及疾病危险性评价、跟踪、健康行为指导的个人健康信息。住处采集包括日常生活调查、健康体检等。信息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也有体检后身体各系统的功能状况、实验室检查后的血糖、血脂等重要指标。还包括家族史、膳食习惯等摄入情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资料。

2.2.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当完成个人健康信息收集后,对个人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达到禁示的作用。并通过疾病危险性评价模型分析主算,得出按病种的疾病危险性评价报告。健康管理师及个人能够清楚地了解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

2.2.3健康促进、行为干预管理:一旦明确了个人患慢性病的危险性及疾病危险因素,健康管理服务即可通过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及指南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人化的健康指导。由于每个人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组合,因此会针对个人自身危险因素筛选出个人健康管理处方,使每个人都能更有效地针对自己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此外,健康管理还可汇总、评价群体健康信息,做出人群健康管理资讯报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人群健康需求的参考信息。

2.3健康体检可以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提供个人信息:康管理师按照健康体检等提供的被服务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个人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然后做行为干预管理。

3“亚健康”的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