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信息资源建设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建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信息资源建设

第1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技术突破是关键

问:现在中文信息资源产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你能否从技术、版权、观念、安全等方面阐述一下?

答:首先最欠缺的是有效资源,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的中文信息虽然数量庞大,但大部分都是重复信息或无效信息,而以网页和个人发表类为主,真正个人出版的著作以及杂志等有价值的资源还不是特别丰富。

其次如何去检索,进而获得有效资源也是一大难点。尽管现在的信息资源很多,但是按照想要找的主题去找真正有效的资源却非常困难,在网上随便一搜索就是几十万条信息,真正有用的信息却很少,因此搜索技术如何提供更加准确的有效信息定位还是一个难题。

第三是阅读习惯的转变。现在很多网民已经能够接受在网上浏览短小的、几百字左右的信息,比如新闻等;然而在网络上浏览报纸杂志就比较难,更别说图书,原因是这类信息资源阅读的时间长,通过网络或电脑看个几十页很累,大部分人也就是翻个一页两页,人们仍然主要以检索和查询少量文字为主。

第四是版权授权和保护。

由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难点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产业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技术突破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技术的重大突破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观念的转变实际上取决于几个方面,其中非常关键的就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断成熟。

问:SEP技术(数字纸张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重大突破,应该让书生公司充满信心。

答:是。这项技术开始受到数家欧洲企业的青睐,目前已经有十多家欧洲企业向书生伸出了橄榄枝。他们认为SEP的特性已经超越了目前国际同类技术,比之目前流行的PDF技术毫不逊色。

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强大支撑使得书生获得了极大发展。书生在“将传统基于纸张的应用全面e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尤其在电子政务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凭借已经发展到第三代的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系统,书生成为了中国信息资源产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今天,我们奋斗的目标是再用十年时间打造数字纸张的千亿产业规模。

自主决定生存

问:数字纸张技术是 IT 产业未来的核心技术,其发展前景堪比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书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几家掌握数字纸张技术的厂商之一,早在 1995 年就独立研发成功书生 SEP 数字纸张技术,仅比国外晚了两年,创造了中国 IT 产业核心技术方面与国外差距最小的记录。书生的SEP技术与像Adobe这样的世界级企业的同类技术相比存在哪些优势呢?

答:数字纸张将来发展的趋势是尽可能地接近于纸的表现特征,同时能够融合计算机技术的一些优势和特点。由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书生SEP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客户的特定需要修改源代码,添加相应功能,目的是达到更好的应用;而国外产品只提供一个接口,客户想要有所改动几乎不可能。同时由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从安全角度来讲,可靠性更强,对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有重要作用。

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权限管理,亦称为数字版权保护 ) 技术能保护电子文件不被非法使用,是书生公司的又一项技术创新,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关键技术。全球领先的书生 TESDI 技术是迄今为止安全可靠强度最大的DRM技术,同时支持在线式与离线式DRM,通过三重安全体系的保障,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有权阅读的人也能够控制其复制、打印、摘录、传播,并前所未有地提供了多达十四种权限及其排列组合,在安全可靠性和细粒度管理方面无人能及。

包括美国Adobe公司在内的同类公司都只是提供离线式DRM。

就具体应用来讲,在离线式DRM情况下,读者在网上看到PDF文件之后,基本上要等很长时间,因为实际上是先下载下来缓存到本地,然后本地打开;在线的好处则是,读者马上就能打开,读哪页就取哪页,这很方便,而且安全性高很多。而且书生的在线离线并行技术能有效解决版权保护问题。

三维、互动

问:书生首先推出的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系统与第二代数字图书馆系统相比有什么新的功能或技术突破?

答:首先是实时虚拟参考咨询的应用。目前的虚拟参考咨询都是通过Email或者类似于论坛的方式进行,这样做的缺点是读者不能即时得到信息。而第三代数字图书馆技术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超越。

实时虚拟参考咨询功能除了沿用原有的方式外,首次应用IM在线聊天技术,方便读者及时获取信息。利用实时虚拟参考咨询功能,读者可以看到读过同一本书的人是否在线,如果在线,就可以立即进行咨询交流。

读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共享或是保留,和专家或图书管理人员之间的聊天纪录会被自动记录并共享,方便其他读者进行查询。数字图书馆系统将平面和多维的交流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形式多样、方便快捷有效的实时参考咨询。

其次,P2P技术的应用使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互动。学生、老师或者图书馆馆员都可以上传文件,充实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个人共享的资源可以保存在本地或是服务器上,其他有权限的读者一经搜索就可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并且不必关心这些资源存储在哪里,就可以直接进行阅读。

随时随地跨越平台、跨越载体分享知识,这就是所谓“双向”的信息共享。P2P点对点交换技术的应用,以一种立体多维的方式构建起拥有无限庞大资源流的数字图书馆。

第三,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系统延续了原有的功能优势,并将网格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应用。网格计算利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处理大计算量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网络的计算力,而不必为增加信息处理能力而添置新的设备,也可以避免计算力不够,或者为增加计算力导致成本过高的情况,并且维护非常简单。这一点对于图书馆用户来说意义非凡。

作为书生公司的旗舰产品之一,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系统包含了书生领先将延续书生之家第二代数字图书馆系统独有的优势:领先业界的数字纸张技术,高清晰度轻松地阅读界面,精确到页的全文检索技术等等。

链 接

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系统部分新功能

实时在线专家互动咨询

将IM,即在线聊天交流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系统这在业内还是第一次。这是一种比较适合于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工具,读者可以更及时有效的获取信息。

应用P2P技术,实现信息快速分享

通过与数字图书馆平台服务器的结合,可以方便的构架有服务器和无服务器两种方式的文件交换,使得读者在平台上统一进行检索。

第2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1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许多时候被作为同义词使用,此处所讲的开发,不仅包括原有意义上的档案查阅、编研、开放、公布档案等含义,而且更加强调深度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益,使之可以与非档案信息资源共同发挥应用潜力和价值,从而产生叠加效益。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更多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形式成为可能。第一是传统形式的开发,即常规的一般性的档案查阅利用活动。第二是科研形式的开发,即通过综合比较研究档案信息资源,形成科研成果。第三是经济形式的开发,即挖掘档案信息资源的潜力,形成经济效益。第四是市场形式的开发,即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形成档案信息产品乃至产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包括档案工作人员,更重要地是要体现开放性,吸纳和吸引更广泛的人员和组织参与其中,根据不同档案的属性开展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活动,发挥最大效益。

2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

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是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重要内容,重点在于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拓宽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渠道。第一是能够查得到。在关键字检索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模糊查询系统和搜索引擎。这就要求在档案数字化环节不仅应有图形格式文件,还应有相关联的文档格式文件,以便查找。第二是能够查得全。不仅要保证单一档案信息查得全,还应有相关辅助信息。需要建立信息甄别机制和智能化查询系统,建立、健全和完善分类指标体系,防止因为海量信息造成信息排序紊乱和信息湮没。第三是能够查得准。既要求数字化的档案与档案原件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信息内容上都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又能够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度,包括模糊查找所获档案信息的准确度。第四是查得容易。就是充分借助多种媒体,在传统媒体基础上,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网、移动手机网络、有线电视网络等,均可查阅。第五是查以致用。即通过数字认证等技术手段,能够使多媒体查阅的档案达到法律效力要求。同时,用于非法律用途时,档案信息的格式应有大众化的服务途径,能够方便利用者编辑使用。

3保障档案信息资源安全

第3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军队院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9-CB

军队院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军队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已成为军队院校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并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军队院校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已成为院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网络信息资源的内涵

网络信息资源也称虚拟信息资源,它是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贮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简言之,网络信息资源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1 时效性。由于网络信息资源从本质上改变了信息的创造交流和获取的方式,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概念,实行了无纸化,从作者投稿、专家审稿、组稿编辑等都在网上进行,避免了印刷、发行、投递等环节,因而大大缩短了文献的编辑出版时间,其时效性是过去传统的教学资源不可比拟的。而且在网络资源出版的过程中,学者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即时交流,从而使内容更加新颖、及时。

1.2 容量大。信息资源由纸张上的文字变成磁性介质上的电磁信号或光介质上的光信息,使资源的存储、传递和查询更加方便,而且所存储的资源密度高、容量大,可以无损耗地被重复使用。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资源,既可以在计算机内被高速处理,又可以通过通信网络进行远距离传送。

1.3 表现形式多样化。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首先是图文并茂。这些信息源既保存了传统文献的文字、图画等信息,又增加了声音、全息立体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多媒体集视、听、用于一体,既可欣赏动态影像,又可观看静态的文字画面,欣赏乐曲,游戏娱乐,反复进行,更直观形象,更有吸引力。其次是具有超文本链接功能,可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更多信息。

1.4 查询方便。查阅网络信息资源既不受图书馆开馆时间的限制,也不受地点、数量的限制,只要用户有电话和电脑,就可以自由方便地在自己家里查阅。传统文献资源主要是通过参考文献、引用注释或二次文献等方式来提示相关文献,用户查找原始文献十分费力。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利用超文本链接,构成立体网状文献链,能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种服务器、各种网页、各种不同资源都通过结点链接起来,以使查阅者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快捷、准确地得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1.5 交互功能强。网络教学资源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形成广泛的论坛氛围。有关专家可以就某一专题开设电子论坛,网上直接反馈读者信息,参与交流讨论;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沟通,比如读者若对某篇文章有什么意见,可随时在网上直接与作者和编辑交流,然后作者和编辑再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便于提高论文质量。

1.6 信息源复杂。网络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人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索取和存放信息,由于没有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这些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编辑和整理,良莠不齐,各种不良和无用的信息大量充斥在网络之上,形成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给用户选择、利用带来了障碍。

2 军队院校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军队院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构建覆盖院校和部队的教学数据库、智能控制系统和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使科学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网络平台上得到最佳融合,让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应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2.1 面向未来信息化作战目标

信息战已经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式,信息战的基本平台就是网络。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内容要随着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等的发展和战争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发展和不断创新。应着眼于未来信息战的战法研究,始终坚持盯住信息技术的前沿、盯住最新信息化装备、盯住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

2.2 紧贴研究重点和主要学科

各院校在开发建设信息时应当贴近研究重点和主要学科,显现出自身特长,研制和开发出一批有专业特色的应用系统和资源数据库。

2.3 紧跟网络开发前沿技术

信息资源建设包含两个部分,既有硬件建设,又有软件开发,必须牢固树立“立足现有资源、着眼未来发展、硬软建设并重、突出软件资源”的指导思想。要立足于现有的网络硬件资源,采用前沿的信息技术,提高网络资源系统的可靠性和高速度,使网络资源开发和设计人员队伍的素质稳步提高,保证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 军队院校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提高信息资源建设效率,军队院校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3.1 重点建设和应用网络教学应用系统

建设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基础,而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才是目标。大力加强网络教学应用系统的建设,开发一系列适合素质教育和任职教育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和应用系统。加大重点课程的网络课程设计,使重点学科都能实现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应以总部重点开发的网络课程为基础,特别是着眼军队院校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型的需要,大力加强研究,形成适应任职教育要求的网络课程。

3.2 重点开发网络实兵演练和模拟化系统

目前,军事训练信息网的范围已扩展到各个部队,信息资源建设应依据部队建设的特点,重点开发一批网络演练和模拟化应用系统,提高军事训练信息网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必须统一软件设计开发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实现资源共享。

3.3 重点实现图书馆的专业化和数字化

图书馆是资料管理和采集中心,要充分利用各单位,特别是院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加紧实现图书资料数字化,重点加强新军革、一体化作战等专业性强的战法训法等专题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专业性。

4 军队院校信息资源建设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军队院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项一蹴而就的短期项目,必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4.1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建设和开发队伍是完成网络建设任务的主体,是提高网络应用质量的关键,培训一批计算机专业技术较好,军政素质过硬的开发和管理人才是网络建设长远发展的基础。同时,教员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参与和设计者,要注重加强教学人员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4.2 完善健全信息资源开发机制

各单位宏观把握教学课件和应用系统的制作开发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开发,严格监督质量。对于开发的成果,要统一管理,建立档案,使各专业的课件达成科学、系统、可操作的目的。要树立成果意识,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证信息资源开发者的积极性。

4.3 重点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军队院校网络教学的实施,扩大了军事信息、军事知识的传播范围,从学员到教员、从教研室到机关都可查阅获取军事信息资源,也增加了军事信息泄密的概率。要对使用网络的每一个人进行保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保密意识。对于网页中的内容应专门组织人员进审阅,把好安全关。要从技术上提高网络安全的管理和监控,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稳定可靠。

参考文献:

[1]周丽霞.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机制效率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5.

[2]柴文光,周宁.网络信息安全防范与Web数据挖掘技术的整合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

第4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信息资源 信息化建设 目录体系

在国家电子政务如火如荼进行中,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电子政务的可持续发展,那种只考虑本部门本行业的信息孤岛模式早已不适合现代技术的发展,构建安全可靠的国家级政务云平台已经列入《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而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确保网络平台和数据平台正常运行的关键。

1 目录体系建设在政务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它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欧美发达国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概念,但美国的政府信息定位系统GILS,英国的政府信息资产注册系统(Information Asset Register),加拿大的信息资源出版物系统(Info Source Publication)等都是较典型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美国政府的出版局(GPO)在推动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编制的“政府出版物目录(Catalog of U.S Govement Publication,GCP)”“出版物参考文档(Publication Reference File,PRF)”,是美国政府信息资源目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经30年,目前已从基础网络、应用、数据库等建设转向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信息系统的整合以及政务运平台的建设,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已经成为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关注点。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从开发利用角度较全面地解决了信息资源发现、共享和交换问题,有利于参与服务的政府部门之间进行信息获取和信息交换,有利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梳理和整合,保障各部门之间政务信息有序共享。为实现政府各部门间的协同办公、领导决策、公众服务打下良好基础。目录体系建设有利于改进和优化政府信息传播方式,由过去的自上至下的逐级传播,发展平台传播,使资源的使用者能够及时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普及政府信息的受众范围。

2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概念借鉴了图书管理的分类目录概念,以核心元数据为主要描述方式,按照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元数据进行有效排列。2004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GB/T 19488.1-2004《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明确定义了电子政务数据元和元数据的概念,“电子政务数据元是指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元。”,“元数据是定义和描述其它数据的数据”。元数据主要用来对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和评价,追踪信息资源在使用中产生的变化。元数据的基本特点是:(1)一经建立,既可共享,它的结构和完整性依赖于信息资源的价值和使用环境;它的开发与利用往往是在一个变化的分布式环境中进行的。(2)元数据是一种编码体系,使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编码体系这一特点导致了元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编码体系之间存在根本区别,它的最后重要的特征和功能是为数字化信息资源建立一种及其可以理解的框架。

由于元数据可以按照分类存贮在不同数据库中,并从数据库中获取,因此依据国家标准与规范要求,提供公共数据元的组织应同时提供描述此数据元的元数据,以保证公共数据元使用的高效和准确性。作为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核心的元数据管理,主要涵盖两方面:即公共信息资源元数据管理和交换服务资源的元数据管理,这两种方法为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提供了基础的、统一的描述方法。2008年颁布的国家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元标准明确提出公共数据元的属性和分类,在政务服务部门对公共数据元的使用可以是直接使用和派生使用。

元数据管理包括原数据采集、存贮、交换。数据采集的核心一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和逻辑性检查,二是对元数据输出格式的控制,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交换与输出必须支持扩展性标识语言(XML)。

在我国政务信息资源独立分布于国家相关部委及省、地、市、政务部门部门,表现为“物理上的分散”管理,由于各部门信息化程度所在差异,造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上的瓶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信息孤岛”问题,不同时期、不同厂商建设的系统,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造成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的难度,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国家电子政务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从资源的提供者梳理信息资源开始,到资源的使用者查询、使用资源内容,需要经历了六个环节:规划、编目、注册、、查询、维护。政府部门按照国家的标准规范,根据部门特点规划制定本部门信息资源目录,并对规划中设定的数据元进行编目、提取元数据。信息资源目录管理者要对政务部门提供的资源目录进行审定,经审定通过的元数据进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库同时进行,后的资源目录可供政府其他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进行查询和使用。

3 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方面只是起步阶段,虽然国家层面已经建立了行业宏观数据库,但信息共享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各省、地、市都建设了不同级别的信息共享平台,但要真正从数据层面做到了“横”、“纵”贯通,还需要下大力度整合。

参考文献

[1]Ramona L.Reno(1994) The U.S. Mothly Catalog and the Publications Reference File as Collection Development Tools Journal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1994,21(5):437-454.

作者简介

李小申(1959-),女,山东人,现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软件。

第5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一、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特点

高校档案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应注重信息资源结构的优化,突出档案馆藏特点,准确定位,集中优势,形成特色信息资源。主要体现在:(一)学校特色。高校档案馆可以将本校的优质资源,包括学报编辑的杂志、研究(院)所科研项目、教师的论文、科研报告、专著、等和分散的学术交流信息集中起来,建立本校特色教师文献库。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位论文收集起来,建立本校学位论文献数据库。(二)专业特色。根据本校特定学科领域的性质,以学校的发展为目标、专业设置、特色专业设置、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据,结合教学科研的实际需求,对各类档案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研究、建立具有自己本校专业特色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二、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现状

现代档案资源信息通过网络获取的电子信息,往往比以往通过查看、借阅、复印、看展览而来的资源更新、更快、更为丰富。信息的获取,不仅可通过馆藏查找、借阅、复印外还可通过互联网免费查等等这些新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但还是有不少的高校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不重视。由于各级领导重视不够,认为高校的重要工作是以教学为中心,长期存在“重抓教学、忽视档案”,缺乏资金支持,没有把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是多年来一直困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发展的难题。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主要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缺乏有效机制。在贯彻落实《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国家档案局关于(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力度不强,没有全面实现“谁负责”、“谁专管”。虽然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已在各高校推进多年,但始终效果不明显。由于领导不够重视,认为纸质档案文献有着固有的读者群体,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建设项目可以缓建,甚至搁置,建设资金迟迟得到解决,缺乏严格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手段,导致设施建设不完善。高校档案馆(室)的档案目录不能实现全部的计算机检索,档案数据不能集中统一。导致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给档案资源信息建设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相对滞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技术等基本条件。高校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现代化管理方式相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来说,还是相对滞后的。一方面,虽然许多高校已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机制,但不够完善,使得这些档案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未能真正发挥其监督和指导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对档案管理设备的投资不足,缺少现代管理所需要的技术设备,档案工作信息化基础设建设施相对薄弱、数字化进程速度慢,有的高校档案(馆)室主要还是完成新增手工编目和应付日常利用工作,至于说档案数据库建设、档案编目自动化、档案编研等等工作只是设想,暂时尚没有条件开展。

(四)档案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不稳定。因长期待遇低,职称难上、个人的切身利益问题得不到解决:没有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缺乏一批精通档案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建立专门工作小组。统筹规划,科学分析,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工作。分析查找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建立健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框架,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各项工作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有序推进,确保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格式统一、数据规范、长期可读、便于共享。

(二)进一步加强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标准体系。各高校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国家档案局制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根据《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优先制订本校电子文件归档及档案信息采集、交换、整合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传统的馆藏体系,确保文献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馆藏结构进行调整,使各类馆藏比例趋于合理,形成合理的馆藏体系。应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契机,建设一个最有特色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平台。

(三)加强高校档案(馆)室的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党政综合信息网络及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的统一平台下进行“三网一库”(内部局域网、行业广域网、社会公众网、档案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高校数字档案馆,实现内部公文、信息、会务、督查及档案采集、整理、管理、鉴定、检索、编研、利用、数字化等主要业务网上办理,为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铺设道路。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高校档案馆应从本馆实际情况出发,在客观全局的基础上坚持目标,突出重点,集中人才、物力、财力。实行重点扶持的思想,遵循全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避免低起点重复,有序开发,使资金集中利用。

(四)加强高校馆(室)藏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省、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数据库建设为重点,按照科学、系统、持续的发展原则,建设有利于管理利用的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各级各类分布式档案基础数据库群。各高校档案(馆)室也都本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尽快开展重要、珍贵、易损、利用率高的档案数字化工作,逐步形成以省级档案馆档案信息数据库为中心,各高校档案(馆)室档案信息数据库分中心、各专业档案(馆)室信息数据库为基础的档案基础数据库群,扎实推进数字档案建设与服务工程。逐步形成分层次的档案馆信息服务网络。

第6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一、误区在哪?

1在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时,出现“重硬轻软”的现象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各种先进的多媒体产品进入教学领域,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缺少了现代教育媒体构建的硬件学习环境,现代化的教学是无从谈起的。

因此,筹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是每一所中小学都努力在做的,也是必需的。这项工作只要领导思想到位,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也是立竿见影的。然而,接下来如何建设软件环境,充分发挥硬件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却相对困难而漫长,对此,许多学校普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至形成“有路无车”或“有好路无好车”的局面。结果,几十万、上百万的设施成了摆设,充当着“展品”。这不仅是经济物质上的浪费,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浪费。它耽误了大量师生的使用,错过了他们锻炼发展的机会。这种状况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小学建设发展的思想误区。如果我们摆脱不了,解决不好,走不出来,教育改革就不能健康地进行下去,甚至停止不前。

2错误地理解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内涵和外延

教学信息资源库是指与教学需求相关的多种信息内容以多种表现格式、多种存在形式构成的资源中心。其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政策法规,学科教案、教学设计,新型教学法,课题实验资料,各类教学、教研管理的评估方法,CAI软件(课件/积件),多媒体教学资料(素材)等。

上述信息的表现格式为:文本、图表、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每一种格式又有许多标准。这些信息的存在形式是: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录像片、计算机数据等。在中小学,人们往往把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多媒体信息等同于教学信息资源,在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时只注重对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而忽视了适合于其他媒体展示的方面。这种认识和做法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不能把多种教学媒体充分组合起来为教学服务。因为在现代教学中,各种媒体在表现教学信息与过程时的优势和特点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不能完全替代,而是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3混淆“课件、积件、多媒体素材”之间的关系

在中小学,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就是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地大量制作教学课件。这种认识也是不合适的。课件是由不同格式的多媒体素材和积件等元素经多媒体组合平台(如:Authorware、Director、Astound、PowerPoint、Frontpage、方正奥思、深蓝易思EasyMedia等)编制而成的具有智能、交互功能的辅助于教与学的计算机软件。它所蕴含的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决定了课件的制作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效果。虽然,许多教学信息资源的应用主要是以课件或积件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但我们不提倡学科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自己制作课件。原因有四:(1)一个优秀教学课件通常是由教育、技术、美工、商业等一大批专业人员经过多次试验,反复修改而完成的。对中小学而言,既没有稳定合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保障,又缺乏统一规范的宏观指导与计划,难以制作出有较高使用和推广价值的课件,更难形成规模。(2)无论是专业制作人员还是普通教师,在课件的制作水平和质量上会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即便是质量较高的同一课件,也不会适合同一学科的所有教师,更不会适合于不同的学生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学过程。

这样,课件的流通性差。(3)多数人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课件制作得不规范,科学性、教育性差。因此,要想得到规范而广泛适用的高质量课件不易。(4)缺乏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科学分类、广泛适用的多媒体素材资源。以至于即便有好的设计思想,较高的技术水平,课件制作也将成为“无米之炊”。(5)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原先适用于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在逐渐变化,已经制作好的许多课件未必适合将来发展的需要。鉴于上述原因,系统化、规模化的制作生产教学课件,只能是政府行为、商业行为,而在中小学大力开发教学软件是得不偿失的。

积件是针对某一知识重难点,用计算机编制的能独立完成某一基本过程的教学软件,是不可再拆分的一个基本单元。它不具备教学课件所反映的完整的教学过程,但却能为所有涉及此项知识内容的学科所共用。它还能与其他多媒体元素进行多种组合生成适用于不同教学环境的课件。如同小孩子玩的积木,每一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三角体等都是搭建不同建筑的基本元素。多媒体素材是制作积件、课件所必需的基本元素,是今后进行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基础资料。我们不提倡学科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编制课件,但鼓励他们在充分用好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按学科、按知识块去广泛收集多媒体素材和积件,科学整理与分类。对于需要而没有的内容再组织人力精心设计与制作,最终形成学科教学资源库,方便各科教师的应用组合,也适合于学生个别化学习。

4缺乏教学信息资源库建设队伍

教学信息资源库所包含的类别众多,内容广泛。它的建设不是靠某一部门或某几个人所能独力承担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所有学科的参与,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进行。那种认为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学校领导和电教部门的事,与学科教师无关的认识是错误的。每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侧重点,只有学科教师才能收集、筛选出最符合自身学科需要而有价值的资源素材。

二、如何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

1树立“软硬并举,肩挑两头”的指导思想

南国农先生曾提出“建网、建库、建队”的理论。在这“三建”中,任何一项都不能轻视。建网、建库是为师生队伍服务的。它们就像人的左右两臂,必须均衡发展才能协调统一。因此,在进行硬件环境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软件环境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以保证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健康发展。

2确定相应发展规划,构建系统的建设框架

对于中小学来说,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可遵照“购买为主,交流为辅,开发为补”的原则去制定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划。上至卫星传输(如ku波段传输的腾图宽带远程教育信息;VBI国家数据广播传输系统),下至互联网接入。宏观地看可以建立校际间、地区间和跨省市的合作关系,微观上讲可以在学校内部各学科中设立团体与计算机人员进行分工搭配。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框架模式,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信息,编制积件。这样,我们的建设队伍才能壮大起来,保证教学信息不断丰富、更新和完善。

3规范建设,科学管理

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库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师生快速、准确地查找到合用的内容为教学服务。因此,资源库建设的规范性、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源库中,大量的信息是以不同的格式和形式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学科内容信息格式进行筛选、制作、收集、分类、编目、标注等,并存储在资料库或数据库中。用户既可以按目录方式浏览,也可按一定的需求查寻。如K12资源库就是这种方式。目前,国家相应部门已颁布了资源库建设的各种标准,并研制出了用于资源库建设的“建库王”软件。这就规范了操作,将极大地促进中小学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4建立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一所学校的教学信息资源库的信息量大小,质量高低,除了与学校的决策有关外,还与参与建设的各类人员(学科教师、电教人员等)的积极性、责任心和操作技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定期地对参与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这可以通过对其所承担部门的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定量评估来反映。评价结果应与其本人的年终考核挂钩,实行奖优罚劣,以促使大家端正态度,提高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只要坚持不懈地执行,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才能形成规模,发挥效益。

第7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关键词: 开放存取 OA期刊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一、OA概述

开放存取(Open Access Journals,简称OA),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出版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研究的重要领域。开放存取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对其全文进行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建立链接,允许将其编入索引,允许作为数据在软件中使用,或者其他合法使用,除了需要上网外,没有任何的费用产生,无法律和技术方面的存取障碍。开放存取有两种实现方式:OA期刊和OA仓储。OA期刊提倡用户通过互联网可以无限制地访问论文全文,并以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保证其质量,作者或机构付费的运作模式保证其经费来源。与自行存档不同的是,OA期刊提交的论文必须经由同行评审,论文版权由作者保留。OA期刊不再利用版权限制获取和使用所的文献,而是利用版权和其他工具来确保文献可永久公开获取。OA期刊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力,是开放存取的主要实现途径。

二、OA期刊的产生是学术期刊危机的产物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20世纪70年代末,商业出版进入学术期刊市场,作为学术期刊收藏与提供者的图书馆则面临着资金增长缓慢甚至削减的问题,许多图书馆由于资金缺乏只能取消部分期刊的订购,出现了所谓的“学术期刊”危机。据ARL(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的调查,其会员馆在期刊上的费用在1986―2003年期间提高了260%,但订阅的期刊总数只比1986年增长了14%[1]。电子期刊的出现也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图书馆订购的电子期刊数据库由于出版商对其访问和利用的严格控制使得许多用户无法利用,而且购买的数据库只能以租赁的方式取得电子期刊特定时段的使用权,一旦停止付费将一无所有,昂贵的使用费用严重阻碍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给图书馆带来很大压力。OA期刊的出现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能,采取作者或机构付费读者免费使用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刊危机”给图书馆带来的压力,有利于图书馆利用有限的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文献载体形式的日趋多样化,以及数据库和数字化的文献产品,极大丰富了用户的信息获取途经和交流方式,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为OA期刊的出版发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OA期刊在网络上以数字形式进行传播,这种基于网络的交流渠道可以提供即时的学术信息,使作者、编辑、评审专家之间的交流既方便又不需要额外成本,而OA出版物往往被多个数据库收录或被多个网站链接,读者对同一文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互联网上检索和免费使用,大大方便学术交流与传播。

三、OA期刊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注入了活力

对用户免费、无限制地使用及充分共享是OA期刊与传统期刊的主要区别,对图书馆来说,OA期刊的出现,无疑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1.缓解了图书馆经费紧张的局面。

近年来,学术期刊价格急剧上涨,图书馆可获得的期刊资源越来越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期刊采访费用一般占图书馆全年整体支出费用的30%左右。2000年后,我国平均期刊价格涨幅约为86%,而高校图书馆期刊订购费用的涨幅与20世纪90年代同期相比只增加了9%[2],OA期刊采取作者或机构付费、读者免费的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期刊危机给图书馆带来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费用,有利于图书馆利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作者付费”模式目前已经成为维持OA期刊出版的主要形式,目前作为OA期刊的两大出版机构,PLOS(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BMC(Biomed Central)就主要采用这种形式维持期刊出版的基本费用[3]。但图书馆利用OA期刊并不是完全免费的,其中还涉及资源开发的人力成本和系统成本等因素,因此,在何种程度上利用OA期刊要根据各馆实际情况而定。

2.丰富了馆藏,拓展了信息来源。

OA期刊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在学术信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图书馆馆藏期刊体系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大大丰富了图书馆馆藏。OA期刊有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保障其质量,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OA期刊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这些期刊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这些高质量的OA期刊所收录的学术论文可与传统出版模式下的论文质量相媲美。另外,OA期刊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由于文献经费的限制,图书馆往往没有能力系统建立学校新办学科与专业的文献保障体系,OA期刊中的相关专业期刊则正好可以多快好省地拓展这方面的图书馆馆藏。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时,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制定一套OA期刊的选取办法,有选择性地对这一类型资源进行系统的采集、组织及开发。

此外,OA期刊的共享理念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开放存取环境下,学术信息免费向公众开放。对于这种新型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图书馆应本着开放共享的思想将自己纳入到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之中。

四、利用OA期刊推动信息资源建设

1.改变馆藏观念,建设包含OA资源的合理馆藏体系。

图书馆的馆藏发展已不单是拥有权和使用权的抉择,而是将不同的馆藏发展模式做适当的搭配来建立馆藏,提供服务[4]。OA期刊以严格的同行评审保证其质量,并以作者或机构付费的方式保证其经费来源,用户可以免费无限制地在线获取OA期刊,消除了价格和许可障碍,有利于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即时共享。OA期刊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馆藏,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调整馆藏发展策略,把OA资源作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部分,即“拥有”和“存取”都是图书馆馆藏建设的重要模式。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一点是,OA对图书馆而言,并非是完全免费的,而是图书馆将部分书刊经费转移到人力费及设备费,尤其是在信息人员及设备上[5]。因此,图书馆要善于运用丰富的OA资源,以多重馆藏发展模式规划电子资源,让图书馆在有限的预算之下,建立最适当的电子馆藏。

2.加大资金投入,加强OA期刊资源的搜集和整理。

OA资源数量大、种类繁多,且处于一个分散的状态,给研究人员利用带来很大不便,如何将零散无序的OA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使其真正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一部分,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个大问题。正如专家所说,OA资源固然不需要付费,但要使OA资源变成自己的馆藏必须加大投入,特别是设备投入和专业人员的培训上,使其掌握OA资源的分布情况,搜集策略、开发技术,利用专业特长加强OA资源的组织和揭示。图书馆可以在自己的主页上将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到的开放资源的网址,较稳定的电子期刊的链接或引导,按本校学科设置开辟网上“开放资源”专栏,并建立相应链接提供给用户使用,还可以直接把网上的OA期刊作为馆藏信息资源编入本馆馆藏目录,图书馆主页不仅要成为引导读者利用本馆馆藏的窗口,而且要成为介绍开放资源的窗口。

3.利用OPAC深刻揭示OA期刊资源。

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是揭示图书馆全部馆藏资源的窗口,是图书馆自建的规模最大的数字化资源,也是读者最熟悉和使用最频繁的检索工具之一。读者通过OPAC统一的检索界面,可以检索到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源,利用OPAC深层揭示OA期刊,可以提高OA期刊的利用率,而图书馆OPAC系统是集成、整合、利用OA期刊资源的理想平台。利用OPAC提示网络信息资源这一做法在发达国家图书馆已经较为普遍,尤其是图书馆订购的电子期刊一般都选择装入本馆的OPAC供读者检索利用。另外,许多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都有通过OPAC和其它数字化资源联结的功能,如:INNOPAC、HORIZON、UNICOM、江苏汇文等[6]。因此,用户通过OPAC查找馆藏文献时,也能查找和利用到包含大量OA期刊资源在内的虚拟馆藏资源。

4.加强OA期刊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

OA期刊在互联网上的分布极为分散,资源的集中程度远不如传统的商业性学术期刊,大量的OA期刊分布于不同国家、不同网址的各个网站中。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检索系统都有不同的检索界面、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身份认证和数据格式,用户无法一次获取所需信息资源,这为OA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便于用户检索,提高OA期刊利用率,必须加强OA期刊资源与馆藏资源的有效整合。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如TRS(信息检索系统)、CNKI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一站式检索系统等,建立导航数据库和检索平台,于网上,为用户提供OA期刊引导和检索的导航系统,利用这些统一的检索平台将搜集到的OA期刊与本馆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多数据库同时检索,分数据库显示检索结果。

5.加强OA资源宣传,提高读者认知度。

开放存取的实质是使科学自由化,实现科学信息的共享与利用,这也恰恰为高校图书馆最终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必将是开放存取运动的先导和有力推动者。然而,从目前OA资源的发展来看,其利用现状并不乐观,用户开放存取意识淡薄,主动提交自己科研成果的意识不强是制约我国电子预印本系统发展的主要瓶颈。图书馆应在其网站上建立揭示OA资源的网页,详细推介OA资源,对OA资源的概念及特点等作详细介绍,让读者接受开放存取理念,严格遵守开放存取规则。开设OA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培训读者利用开放存取模型发表作品,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将自己的研究论文在机构知识库或学科知识库中存档,使公众共享,并允许免费查询。广大图书馆员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资源的开发技术,提升自我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从而有效地指导、帮助用户利用网络开放资源。

总之,OA期刊对促进科学信息自由、广泛传播、加快学术交流、保障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免费共享,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开放存取模式下的期刊资源建设,巩固提高其在高校中的信息中心地位,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龚雪琴,胡德华,罗爱静.开放存取期刊的产生背景及其现状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1):17-19.

[2]刘清,郭玉强.OA期刊对图书馆馆藏建设的影响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52-55.

[3]刘畅,肖希明.开放存取期刊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6):5-8.

[4]詹丽萍.电子资源与图书馆馆藏发展[M].台北市:麦田出版社,2005.

[5]刘海霞等.开放存取期刊的经济学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1):48-51.

第8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对策

1 新媒体的出现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1.1 极大的丰富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每一个使用网络和新媒体的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者,其中部分有用的信息就可能会成为重要的档案资料。人们利用新媒体阐述自身的生活经历、所感所得等,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而这些信息则成为了社会和人类记录自身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档案资料。另外,新媒体的交互性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更是给档案信息资料的产生带来了便利,档案部门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报刊、电视、杂志等媒介,而是开始以新媒体为平台,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去搜集档案信息,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给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保障。在我国,很多档案部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加强与民众之间的交流来搜集到更多的档案资料,丰富档案馆藏,从而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档案信息需求。

1.2 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变得多样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开放和共享,档案信息资源也开始被广泛的利用,同时,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的查询和利用,而是对档案信息资料的质量、形式、时效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给档案部门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习惯了足不出户就了解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类信息,因而当需要档案信息资料时,档案用户同样倾向于利用网络途径进行档案信息的获取,而不是去实体的档案馆进行查询。在新媒体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档案资料的价值,而且档案用户涉及社会的多种行业,档案信息需求人员不再局限于专家和学者,更多的是学生、职工等人员,对档案资源的内容要求侧重点也不一样,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变得多样化。

2 新媒体环境下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

对策

2.1 加强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传统的档案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了,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得到了普及,信息化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档案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服务组织,必须认识到新媒体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当中的意义,充分利用专门的档案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进行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为用户查询和使用档案提供更加便利的途径。人文历史论文同时,档案部门也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开发,完善数字化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比如数据查询、数据标引等,最终建立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从而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2 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

共享

要想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分类整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因此,这就需要档案馆利用新媒体搭建专门的档案信息资源搜集整理平台,实现数字化档案馆的共建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高校之间、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建,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独具特色的档案馆藏资源。同时,还可以开发相应的app,使得用户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便携的移动客户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查询、使用和下载等,极大的方便大众使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资源的最大共享。另外,基于新媒体的开放性,档案用户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实际上加强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及其服务平台的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到档案资源的价值,从而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

2.3 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形式和内容

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满足用户越来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这就需要档案部门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档案信息资源的形式和内容。除了必要的文字档案之外,还要注重搜集和制作以图片、视频、故事等为载体的档案资料。在这方面我国档案部门已经作出了一些努力,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北京电视台的《档案》节目,将档案资料与现代媒体进行融合制作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电视节目,极大的丰富了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内容。档案馆还可以对那些具有价值的档案视频、图片等进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档案的价值,从而支持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朱兰兰,裴佳勇.社交媒体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档案学研究,2015(5):82-86.

[2]邹真子.社交媒体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积极影响[J].档案天地,2015(3):42-43,49.

第9篇:信息资源建设范文

一、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现状

(一)高校与地方的信息资源相互独立

目前,高校的信息资源与地方的信息资源相互独立,因条块分割的关系,高校的信息资源与地方的信息资源之间没有建立相互为用的渠道。不仅如此,由于隶属不同,相对独立,高校间的信息资源也未建立相互为用的关系,更未考虑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

(二)高校的信息资源相对过剩

与地方政府及其所属的信息资源收藏单位:图书馆等部门相比,高校的信息资源具有强大的优势。由于每年约有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文献购置费的保证,高校的信息资源呈不断增长的良好势头。但从信息资源的利用与总量看,高校信息资源相对过剩的迹象还是十分明显的。

(三)地方的信息资源总量绝对不足

尽管地方所收藏的报纸的数量不少,但具有复份多、品种少的特点。地方所收藏的期刊仅有数百种,无法与高校所收藏的相比。地方收藏的纸质图书不过数十万册,不仅数量上无法与高校的收藏相比,从质量上看,也只是高校所收藏的普通图书的一部分。数据库更是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大多数地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中不仅未获得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权,而且连中文数据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同方、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使用权也未获得。地方的信息资源中,唯一能与高校相提并论的是网络信息资源。

(四)高校对开展社会服务有所顾虑

利用自身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地方的事业建设服务,既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高校拓展服务,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渠道。但目前高校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共享平台还有较多的顾虑。首先,担心实现资源共享后纸质文献的总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数据库的即时点击人数超过额定的指标。其次,担心承担信息资源管理具体工作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后难以承受大幅度增加的工作量。再次,高校的信息资源历来为高校所用,开展向社会开放、为地方服务,并不能给学校带来直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后,高校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馆的性质是“为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与地方共享,会不会偏离方向?假如要建共享平台,又由谁来承担这一责任?

(五)地方对利用高校信息资源十分期盼

有识之士认为,被有效利用的信息资源才是有价值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发挥其应有作用,才不致造成资源的浪费。高校的部分资源无人问津,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浪费。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平台建设有利于高校与地方的资源共享,虽然更有利于地方人士,但对高校的信息资源更充分地发挥作用也不无好处,对扩大高校的影响,加强地方与高校的合作、沟通与联系也大有裨益。鉴于高校拥有相对丰富的信息资源的现实,地方期盼能与高校共享信息资源,以作用于地方的经济建设与地方人士的生活、实际工作。

二、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 有利于高校的信息资源更好地作用于地方的事业建设

高校的信息资源相对过剩,而地方的信息资源相对不足,这是不争的事实。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能“损有余而补不足”,在高校与地方的信息资源利用中起平衡作用。共享平台建设对高校所在地的各项建设,特别是科技、文化、教育建设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文化社区的建设

高校与地方都具有各自的独立性,隶属关系不在地方的高校,与地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体现得更为鲜明。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离不开双方的共同努力,运行中更需要地方与高校双方加强协作、协调。高校与地方共处一方土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均有利于消除两者之间的相对独立性,而增强其必然联系性,使两者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这无疑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高校的信息资源中有较为丰富的文化方面的信息资源,高校的文化校园建设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也较为浓郁。因此,高校的信息资源对地方文化社区的建设也具有推进作用。

(三)有利于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通常是围绕学校性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与读者需求进行的。虽然总量颇为可观,但对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对能满足地方需求的信息资源,并无系统收藏。共享平台建设能提醒、促使高校加强这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收集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利用是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地方对高校信息资源的利用既提高了高校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也是对高校信息资源建设本身的促进。

三、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统一思想是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的坚实基础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对构建共享平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是共享平台建设付诸实施的前提。高校与地方在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上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高校必须解除顾虑,从全局出发,为信息资源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给地方的事业建设添砖加瓦尽己所能,为给地方的各项建设做出贡献而感到欣慰与自豪。

(二)坚持双赢是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的强大动力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地方从中得到实惠,这是人们普遍认同的看法。实际上,由于共享平台的建设,高校进一步密切了与地方的联系,也能得到地方更多的支持。高校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多地为地方所用,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的知名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影响会因此扩大。共享平台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高校与地方共同建设的双赢工程。既为共享平台,在实施与运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可根据需要与可能,提供适当的经费支持。根据所增加的工作量的大小,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坚持双赢原则,寻求地方与高校之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相对平衡,是共享平台建设的强大动力。

(三)正视现实是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的基本原则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拓宽了高校与地方沟通、联系的渠道,是高校与地方的一项互惠互利的双赢工程。但受惯性的影响,共建初期,双方对此不见得都有清醒而充分的认识。高校的师生人数与所在地的居民人数相比相去甚远。因此,想以相对过剩的高校的信息资源来满足地方的每一位市民的需求是不现实的。按照职业、职称、职务、学历等,对地方人士的借阅、利用加以限定,以控制信息资源的借阅、利用总量还是必需的。地方人士借阅纸质文献,利用中、外文数据库,都必须是高校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馆。由于空间距离等方面的影响,也会给地方人士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对地方人士借阅图书等纸质文献,在每次的借阅册数与还书期限上,必须有比校内师生更宽松的条件、更优惠的待遇,目的是为其利用高校的信息资源提供更多的方便。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发现问题,妥善地处理问题,是共享平台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四)奉行服务是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的发展方向

前些年曾一度提倡的有偿服务与目前还在局部推行的收费办证,不是共享平台建设的发展方向。共享平台建设应为校内外读者提供均等的搜集、阅览、利用高校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机会。区别不同读者群,为地方人士提供更多的便利是应该的。在办证、提供借阅服务时不牵涉经济效益也是必须坚持的。无偿奉献,是高校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为地方人士提供更有人情味、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高校的信息资源服务上层次、上水平的标志。提供高质量的富有成效的信息服务,是高校信息资源服务的终极目标。

(五) 显示特色是高校信息资源与地方共享平台建设的活力所在

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需求。为适应地方人士的需要,满足其阅读需求,高校应加强关乎地方事业发展、显示地方特色的文献的收藏。市及市属各县市的地方志、有代表性的家谱之类的文献应予收藏。有关人物、历史、地理、文化、风俗民情的文献也应予收藏并逐步使之系统化。适合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的批量增加,有助于激发读者阅读需求的持续与增进。能显示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的补充、增长与系统化,是共享平台建设的活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