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管理制度的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制度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制度的作用

第1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采伐限额制度;森林资源;管制强度

中图分类号:S7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72-02

1 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充足的森林资源具有强大的环境保护功能,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同时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方面对木材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滥砍乱伐现象屡禁不止,由此造成了对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必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控制肆意砍伐对森林资源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环。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为我国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了执行依据,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和合理的资源利用,规范林业市场的经营,有效杜绝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保证生态环境的整体平衡。

2 闽清县基本概况

福建省闽清县,地处福州市西北部,介于北纬25°55′~26°33′,东经118°30′~119°01′之间。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丘广布,平原狭小,层状地貌明显。闽中大山带戴云山脉和闽北山带鹫峰山脉在此地交接。闽清县境内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8~19.5 ℃,年降水量1200~2100 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73.9 mm。

该县土地总面积149489.80 hm2,林地面积114467.6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57%。林地中有林地面积98486.02 hm2,占林地面积86.04%;疏林地3798.75 hm2,灌木林地8706.30 hm2,未成造林地1586.81 hm2,苗圃地76.92 hm2,无林地1812.89 hm2。到2016年末全县森林蓄积量700.29万m3,竹林株数137.42万根。全县森林覆盖率66.42%,林地绿化率93.64%。

3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具体实施方案

2014年,闽清县政府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编制“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14]62号)和《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开展福建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的通知》(闽林资[2014]5号)文件的要求,开展了“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编制工作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算方法按照《福建省“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进行。

3.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闽清县政府“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基于科学的发展观,以合理承载森林资源能力为基础,本着遵循分区施策、分类经营以及总量控制、分项管理的原则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旨在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的经营目标,科学协调森林的生态环境,逐步建立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从而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最大化。编制工作中,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场为基本编制单位,集体、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县为基本编制单位。编制依据以2014年森林资源年度更新数据、补充调查数据、森林经营方案调整数据为测算的主要基础数据。

3.2 编限范围

县内凡采伐胸径5 cm(含5 cm)以上的林木,必须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竹林和农村居民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以及非林业用地上种植的林木不编制采伐限额。

3.3 测算成果

经测算,闽清县“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18.6303万m3,其中集体林计14.3800万m3,国有林场计4.2503 m3。具体情况详见表1。

4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施作用分析

近年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兴办很多竹木加工厂,林木的供应量相对不足,有的地方存在无证采伐,少批多砍现象,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此次闽清县政府实施完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目的,正是为了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森林木蓄积量。通过有效执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自2014年以来的三年时间里,闽清县坚决实行凭证采伐的政策,确保了每年的森林采伐数量都控制在了森林年采伐限额内,2014年闽清县森林采伐皆伐约束性指标面积10705亩,实际森林采伐皆伐面积10585亩,采伐蓄积59861 m3。2015年闽清县森林采伐皆伐约束性指标面积10000亩,2015年森林采伐皆伐面积9992.1亩,采伐蓄积50353.88 m3。2016年福建省统一采用年采伐限额控制年森林采伐量,2016年闽清森林采伐限额14.858万m3蓄积,实际采伐面积10562.5亩,采伐蓄积量54199 m3。三年时间里,森林资源逐步稳步上升,2014年闽清县森林覆盖率为66.02%,森林蓄积650.32万m3,到2016年闽清县森林覆盖率为66.42%,森林蓄积量达700.29万m3,森林覆盖率增加0.4%,森林蓄积量增加49.97万m3。不仅保证了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又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同时也为县内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尤其是生态公益林得到了较好的管理。目前,闽清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地总面积35499.87 hm2,占林地面积的31.00%。按生态级别分: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地面积26548.20 hm2,占74.78%,省级生态公益林地8951.67 hm2,占25.22%。以上数据表明,闽清县在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严格控制了森林资源的无节制消耗情况,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林业资源的生产周期较长,存在毁损易恢复难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施力度,并将这一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 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目前,闽清县的总人口数为35万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经济基础,林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资源,森林资源担负了闽清县的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重任。

5.1 加强公益林建设

公益林在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重点执行的对象。在采伐管理中,只可进行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改造和其他采伐几种类型的采伐。抚育采伐必需坚持去除病、腐、朽株,以及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弯留直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的强度。对于生态效益低下的公益林,可通过补植补造等手段对其进行改造,以使其达到更有效的生态效益。

5.2 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在M行公益林的管护工作时,由于政府投入公益林界定的补偿资金较少,使得公益林补偿的标准明显较低,这使得部分群众对于公益林管护方面的热情难以被调动起来。为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相关部门应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进行调整,使相关标准达到与同质量商品林年收益率基本持平的水平,让群众在保护社会生态环境中受益,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其参与热情,自觉将自己处在重点区位的商品林界定为公益林,并对其进行有效管护。

5.3 放活商品林管理

商品林的作用是创造经济效益,但商品林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的实现方面也具备较高的价值。将商品林的管理纳入到更开放的管理环境中,不令有利于商品林经济效益的实现,同时也能通过促进商品林的发展实现生态建设的目的。

5.4 落实采伐管理新模式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相关经营者的支持。在进行实际的采伐管理时,应充分尊重森林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对已批复的经营方案应保证相关经营者的合理执行权利,由经营者自行决定采伐的方式、面积、蓄积等,同时对其造林方式和树种的选择也应给予其自。这样可以保证经营者的收益,使其在造林护林方面投入更大的积极性。

5.5 转变采伐方式

为使闽清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提倡主伐皆伐向主伐择伐转变,这样既增加林农的经济效益,又避免因采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

6 结语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是受《森林法》保护的法律制度,对于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应积极的落实相关制度,并不断改进其中存在的弊端,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森林资源生态、社会、经济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华,魏志远,李 娟.实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有效保护国家森林资源[J].吉林农业,2015(23):106.

第2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物资管理;内控制度;作用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人力成本逐渐攀升的今天,如何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收益,是所有企业均在思考的问题。降低原材料成本最直接的途径,一是降低其采购成本,二是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避免原材料浪费、提高材料使用率,而这些都涉及到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

物资管理是企业施工生产经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物资采购成本占施工总成本约60%-70%,物资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的管理对象。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宏观发展环境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企业的物资流通渠道和购销形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管理体制的完善,很多企业逐步地开始实施更为有效的物资管理办法,如采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软件等。但是,大多数企业在技术、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仍然是属于比较落后和小规模的,因此不可能进行高效的信息化控制和管理,这些企业在外部条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物资管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企业领导重视不够

一些企业领导对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物资管理工作不以为然,物资管理系统单一,没有规范物资管理各个环节,因此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2、物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基础还需完善

物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应的管理体制应该在计划、采购、供应、管理、使用等环节上有严格的规定。近些年来,虽然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包括物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供应管理、仓储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在内的各项管理制度,但制度的适合性、全面性、实效性较差。同时,由于制度与制度之间联系松散、缺乏协同,造成整个管理制度不成体系,甚至相互矛盾,不能达到系统协同效果。

3、物资管理环节上的问题

(1)采购环节的问题。采购是物资管理的重要和核心内容,物资采购包括实物资源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如果没有政策规范性指引,企业实物资源管理和客户资源管理形成的是很可能自己约定俗成的一套模式,这种模式往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成长性。由于在物资采购环节没有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不能形成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商的运营绩效对其下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为了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反应,就必须高度重视供应商的评价选择。但是,有些企业在采购环节上,由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特点和市场风险缺乏深化的认识,采购工作存在简单化、不规范化的倾向,许多的物资采购招标活动不够规范,尤其是有些企业往往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带有较大的随意性,缺乏供应商准入制度,这些都人为地增大了企业的供应风险。

(2)库存管理环节上的问题。库存作为供需之间的缓冲,一方面,适量的库存可以应付规律与偶然性的需求变化,起到应急和备用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一定数量的库存又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延长了资金的周转,因此,如何采用有效的库存控制策略,在保证生产连续性和保持一定程度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水平而不影响施工生产是库存管理的重要目标。

4、物资管理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

从一些调查研究发现,物资管理领域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有的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各种名目的“提成”、“回扣”、“好处费”等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同时,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和不断国际化、扩大化,企业物资管理工作日益繁重,物资采购和供应当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对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物资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问需于基层、问计于一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应对日益繁重的物资管理任务。

5、物资管理绩效评价尚需完善

对企业项目物资管理进行绩效评价,可以判断项目的物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物资管理能力。按照建设“五型企业”的要求,很多企业在质量效益、资源节约等方面建立了包括资金占用率、库存增长率、废旧物资回收率等考核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物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6、风险预控的体制机制尚未健全

近几年来,有的企业已经开展了风险源管理活动,进行风险源辨识,建立风险库,对市场风险、运营风险、采购风险、成本风险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也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要从根本上防范和应对风险,从本质上保证物资管理工作安全,还需建立长效的预控机制。

二、内控制度的内涵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或单位为了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而在企业或单位内部实施的一系列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制度措施,以达到控制资产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及防止舞弊的目的,同时为实现良好的经营效果、法律法规的遵循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提供合理的保证。内控制度是由企业管理者、董事会和其他员工共同实施执行的。内控制度在管理中的目标包括:保护企业资产的完整安全,确保资产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保证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政策、制度以及会计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并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做好科学预算,合理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避免资产浪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预防产生各种错误,管理中的漏洞和缺陷一经发现和查明,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为了有效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施,企业应当制定明确的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管理程序和职责分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合理运行的前提是合理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每项经济业务运行的过程中,应当有两个或两个部门以上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其中进行分工负责,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防止虚假信息的产生,保护资产的安全。企业在贯彻落实内控制度时应当重视执管理人员的选用问题,只有选用较高能力的工作人员来执行内控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国家审计部门也应当起到监督作用,使内控制度更加完善,杜绝内控制度管理人员,避免因为管理效应弱化,管理力度递减,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等情况的出现。

我国一部分企事业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控制度,使企业的运行、业务管理在一定范围内有章法可循。但是,还有一部分企业的管理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再加上内控制度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一些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观念不合理,缺乏竞争意识;法人治理机构不够规范;外部监督力度不强,监督环境不到位等。我国企业应当在原有管理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内控制度的创新,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层人员、管理系统和监督系统的职责,使各个部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同时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企业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有利条件。

三、内控制度在物资管理中的作用

1、梳理物资管理流程,完善管控措施

为了保障物资的安全,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益,完善物资的管控措施,企业应当全面梳理物资管理流程。在梳理过程中应当先从大类进行区分,再进行细化和梳理。比如,存货的梳理,应当先从原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梳理;在梳理流程中应当注意各个环节的整合,比如,对存货的梳理可以从验收入库、仓库储存保管、领用出库、存货盘点以及存货处置等环节进行梳理。在物资梳理整合过程中,应当对照现有的企业管理制度,检查是否落实企业的相关制度措施。完善物资管理控制措施的关键步骤是物资的梳理。通过物资梳理可以发现企业物资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企业可以将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查找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健全物资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强化物资管控措施,保证企业物资的安全完整,提高物资的使用效能,防范企业资产风险,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能力。

2、落实内控制度,规范物资需求

企业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编制不科学,物资需求计划不够规范,对物资的消耗规律掌握不够明确,对生产物资需求量的预算不合理,可能导致企业的物资使用和管理没有达到精细化的要求。通过内控制度的要求使物资问题得到解决,首先是物资需求的预算问题,科学合理的预算应当由项目技术经营部门负责执行,提高物资需求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防止物资的积压和不必要的浪费。在完善物资预算制度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完善物资消耗控制管理工作。在使用过程中由作业部门和使用单位执行物资的控制措施。完善考核管理办法和物资消耗控制制度,明确物资使用去向,以保证物资使用和消耗在预算范围之内。严格遵守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完善物资的管理水平和管理目标体系。企业应当按照内控制度的规范管理物资,明确物资管理分工,延长物资使用周期,避免出现物资积压、成本过高、物资使用效用较低等问题的出现,使物资管理和使用处于一种优化状态。

3、固定资产的维护和升级改造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建筑物、房屋、机械、机器、运输工具,以及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需的物资条件。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能力和长期发展能力与固定资产是否安全完整息息相关。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的特点进行分析归纳,进而设计出合理的使用流程,健全管理控制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和高效运行。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包括固定资产的取得、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和运行维护。固定资产的取得时的内控措施是:企业根据合同和货单进行严格的验收;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加强管理工作。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后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登记,编制目录,建立卡片,便于统计和管理企业的固定资产。企业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升级改造,以便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保证施工生产的节能环保。

4、加强旧物资的回收利用,延长物资使用周期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应当加强对就物资的回收利用力度。延长物资的使用周期,充分发挥旧物资的作用,利用内控制度对物资的管理进一步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和物资的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对物资使用和消耗动态的掌握,对企业各项目的物资回收情况进行梳理整合,对于有利用价值的物资加以维修,变废为宝。对于已经没有利用价值的物资进行清仓工作,通过信息化管理将企业隔部门的物资纵向连接起来,加大了物资管理力度,重视旧物资的再使用和管理,核实旧物资的价值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企业的物资管理保持良性循环状态。

在当前形势下,延长物资服务年限,发挥废旧物资作用,不失为缓解采购资金紧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办法。作为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就应该做好此项工作。物资经过修复过程,确定报废,其用途方向又是一个节约成本的大课题。是直接进行废物处置,还是根据报废等级选择适当的工艺处理,投入新的使用流程。两种不同的处置方式,给企业效益带来的差距是巨大的。

对于常规维修材料的修复利用工作也不可忽视。其一通过对废品的回收能够反馈正确的物资消耗信息。其二是可以通过回收的物资加强修理工作,变废为宝。要保证这两个方面功能的实现,必须通过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控制。加强信息化管理,通过掌握物资的消耗动态,对基层单位的物资回收情况进行考核。对于有回收利用价值的物资核定回收率,通过物资消耗纳入网络化管理,实现日清日结。项目部将实际消耗进行网络记帐,通过网络把物资管理单位进行纵向连接起来,实行垂直信息传输,加大了管理力度,及时撑握废旧物资回收的动态。实现从ERP的发出到消耗系统的使用,再到废旧物资回收入库,形成了一个废旧物资管理的系统环,实现了有发出,有使用就有回收,回收物资有帐、有实物。

结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日益增多。物资管理工作是否合理科学已成为影响企业是否能够长足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内控制度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执行力度,明确物资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职责,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梅.浅谈内控制度在物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1,04:47-48.

[2]王正方,徐英田,李瑞臻.企业物资管理监控机制研究[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2005亚洲国际过程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展览会论文集[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2005:4.

[3]张伟.企业内控制度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8:192-193.

第3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学生督导双督导制方法,监督指导教师教学质量。学生的满意度较之前有所提高。

对于教学督导的概念,有研究者指出,“高校教学督导是在学校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学校所制定的教学管理办法,按照一定的工作原则、程序和方法,对高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向学校领导反馈信息,提供教育决策依据的活动。”[1]朱继洲认为在学校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中,重要的是“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办出本科教育特色”,本科教育是督导工作的主旋律。[2]

一般督导的评定人选多为该领域专家或领导,然而作为教学直接的接收者,学生,同样具有评定教师教学水平与质量高低的能力。我院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实行“双督导制”――专家督导与学生督导相结合,从专家和学生双方角度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意见与建议。专家督导组成包括资深专业退休教师、超过15年教龄的骨干教师;学生督导组成包括班长、学习委员、学生党员等。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专家访谈、问卷调研、数据统计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定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两门专业必修课程作为督导实施课程,选取某级6个临床医学专业班级学生作为实施对象,其中随机抽取三个班级实行“双督导”制,另三个班级不实行。授课教师均为系科内讲师级别的青年教师,统一集体备课,在之前的学生评教中得分相近。课程结束后考试前,对教师与学生进行访谈和教学满意度问卷调研,从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运用统计学检验方法,甄别有无差别及差别有无意义。(卡方检验、P

研究结果

任课教师访谈结果。此次研究中预防医学课程共有5位任课教师,其中3名教师被实施“双督导”制;医学统计学课程共有6位任课教师,其中3名教师被实施“双督导制。被实施“双督导”制的教师表示,虽然一开始对于这样的听课方式有点紧张,但2、3次之后便越来越习惯这种形式,而且每次上课结束后都会及时得到督导专家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讲话语速、幻灯片制作、循序渐进程度以及其他等方面都有较为专业的指导与建议。通过学生督导,教师能够更了解学生学习的及时情况,方便设置讲课侧重点,授学相长。而未被实施“双督导”制的教师表示,上课时没有过多的压力,授课进度往往凭自身感觉,对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能正确估量,不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学生满意度问卷调研结果。此次研究的某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89名,其中295名学生实施“双督导”制,另294名学生未被实施。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调研数据可得,两门专业课在是否实施“双督导”制中,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满意度是有统计学差异的,实施了“双督导”制的班级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更高。由此可见,实施“双督导”制对于任课老师的授课水平是有帮助的。

讨论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受重视。在科研压力巨大的高等学府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对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长期性、延续性以及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不仅是高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把高校潜在的教学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生产力的基本手段,也是高校实现内涵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各高校也相继开展实施确保并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措施,许多高校吸收了国内外教育教学管理的新理论,新成果,甚至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和经验,初步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与模式。[4]例如:目标体系、组织体系、监控体系、保证体系、保障体系等各种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了质量管理模式,并初步形成了教学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而我院采用的就是专家与学生相结合的“双督导”制管理模式。

双督导”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我院实施的“双督导”管理制度实施一学年,对比前后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发现,大多数学生表示实施后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效果,并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专家与学生督导的访谈中得知,督导的本质作用不在于简单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而是将侧重点放在如何提出有意义的指导与建议。专家的作用在于能给予教师更正确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作用在于能代表广大学生反馈给教师学生的诉求。如图3:

第4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摘要当前,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身的内控制度,但是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对于制度的制定上面,而对于其的具体实践贯彻不彻底。因此,本文将重点讨论内控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内控制度财务管理高效收益

在当前日趋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从内部控制体系着手建立一套与财务管理工作有直接联系的科学规范体系。换言之。内控制度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纵观当前国内企业的运营情况,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加以改善,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树立良好的口碑。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财务管理工作直接挂钩的制度,另一部分是与财务管理工作无关的制度。下文将重点从财务管理体系着手进行探讨。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组成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运营过程当中,首当其冲要把与财务相关的各项因素整合归纳,由此形成一个互相制约且良性发展的内容体系。在这一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以财务做后盾运作。因而,要想让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增值情况,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财务管理体系刻不容缓。随着当今社会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制定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呈现阶梯状的财务管理制度。如图1所示。

二、内控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的原则

第一,具备合法性。任何一项规章制度的建立,都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准。第二,具备适用性。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最终要落到实处,有可强的实际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第三,具有针对性。内控制度的建立主要是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容易出错的环节,并加强对于相关薄弱环节的巩固,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会计水平。第四,具有整体性。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一方面要着眼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还要注重企业的当前经营状况,同时要涉及企业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五,具有经济性。内控制度的建设要遵循成本效益,因此要从经济角度考虑其是否合理。第六,具有一贯性原则。企业的内控制度一旦建立,就要保证其的长期有效性和连续性,不能够随时变动,否则就没有实际操作性。

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不能有效的把握授权的“度”

企业的有效经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让这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需保证合理授权。不难看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重大舞弊经济案件,其涉及的企业大部分都是由于授权不合理引发的,一方面出现授权多,另一方面是授权大,加之控制不力,最终导致这些案件的发生。由此可见,如若不能合理授权,对企业今后的稳步发展会产生阻碍。

2.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

一个企业要想在当前残酷的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取得长足的发展,就要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要狠下功夫。因为在竞争的过程中,竞争战略有可能被对方效仿,技术有可能被赶超甚至是窃取,唯有组织竞争力不会被复制,而这又是通过员工创造的。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员素质都不是很高,员工缺乏一定的爱岗敬业精神、工作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这与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

3.监督机制不完善

现在大部分企业都通过内审部门进行企业的监督评审工作,这其中内审部门又隶属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使得其在形式上不能够独立运作,与财务部整合。除此之外,关于内审的职责,很多都停留在对于会计账目的审核上,具体到内部的稽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否以及效率等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来体现其价值。

四、构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措施

1.合理把握授权的度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声誉,要对企业负责,要对企业的员工负责。因此,首先要健全法人结构,并保证在企业的经营决策方面其要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同时也要保证在经济行为方面要做到廉洁。其次,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人员的授权也要做到有度。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在授权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经营决策的有效合理运作及贯彻。

2.构建合适的人力资源结构

人力资源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能力。在人才的选择上,企业应当尽最大努力发掘各职员的能力,并使其有一个适当的职位得到最好的发挥。第二,知识。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腾飞的时代,如果不注重知识的更新与加强,将会与时代脱节,企业在同行的竞争中将会输在起跑线上。第三,学历。中国的教育制度导致了学历在社会中的地位。如果一个企业拥有众多高学历的人才,也就相当于拥有了高新的技术产业。第四,专长。有些人也许没有高学历,但有可能拥有特殊的技能,而这种技能有可能在企业的竞争中成为杀手锏,所以也应当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3.构建合理的内部稽查制度

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在内部稽查和审计工作的认识,强化监督、制约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内部稽查和审计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内部审计监督人员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直接对个董事负责,由此才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内部审计稽查人员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的财产安全起到监督和保护作用,从而促使企业向合理、合法的方向进展。

由上可知,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有着举足饿轻重的地位,其关乎企业的兴盛衰败,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这样企业才能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5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管理员素质 和谐图书馆 构建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114-02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而且也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于为大学生提升学习的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说是大学生教育的“第二大课堂”。随着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构建和谐阅读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当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对如何构建和谐阅读环境缺乏深刻的认识,特别是个别高校图书馆还没有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图书馆与管理员素质之间的关系,而图书馆管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和核心,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如何,不仅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因而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管理员素质的提升,使其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在和谐阅读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不仅是图书馆管理的管理者,而且也是知识传播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因而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具有榜样作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使图书馆的管理环境更具有和谐性,而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至关重要,特别是从管理员的情况来看,管理员与教师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除了要加强管理工作之外,还要高度重视自身的楷模作用,使管理员成为读者的榜样。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更好的发挥这种榜样作用,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特别是要发挥“亲其师、信其道”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管理员在构建和谐阅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具有教育作用。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科研能力的启蒙教师,因而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知识素质以及文化素质,同时还要具备很强的教育能力,这也是高校管理员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需要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生校园的新生来说,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方面由于自身的经验不足,因而会显得束手无策,同时对一些图书的内容也可以会出现不理解的现象,这就需要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找出自己阅读的图书,而且还能够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解答。

三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具有协调作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除了要高度重视硬件环境建设之外,还必须在软件建设方面下功夫,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图书馆管理员必须能够发挥好各方面的协调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期间能够更具有和谐性。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素质建设,大力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使图书馆管理员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协调内外、协调上下,大力营造和谐的阅读模式。比如管理员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将“人性化”作为重中之重,除了要落实好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制度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使读者在高新图书馆阅读期间不仅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够身心愉悦;再比如当读者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化解,同时还能够达到教育人、引导人的目的,因而高新图书馆的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素质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才能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进而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取得成效。

2 基于和谐阅读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提升策略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如何,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构建和谐阅读环境,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建设,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想更好的发挥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使图书馆管理员转变管理思维,从传统的以“管理”为主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以为人本”的管理理念,使高校管理员更好地发挥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的重要。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必须正确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将“人性化”管理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引导高校管理员积极探索柔性管理的有效模式,进而使高校管理T的管理理念发生深刻的变化,使服务读者成为管理员的自觉行动。作为高校管理员,要从构建和谐阅读环境出发,进一步转变思维,强化服务意识,发挥自身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工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构建和谐阅读环境,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重中之重的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要大力加强高校管理员现代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要从单纯的书本出借,逐步向信息文献搜集、加工以及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特色性的服务转变。图书馆要以全体管理员作为重要的基础,使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参与到管理当中,引导他们提出合理化建议,好的建议应当采纳,这样能够提升他们的主人翁精神。要大力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职业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以及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负责的投入到管理工作中,积极推动管理创新。

三是着力强化管理员个人修养。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发挥管理员自身的素质,而加强管理员个人修养则是构建和谐阅读环境的重要基础。如果说图书馆管理员的岗位十分平凡,但图书馆管理员的个人修养如何,学生都看在眼里,良好的个人修养,不仅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而且也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员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自身的个人修养建设,使自己能够成为教育的引导者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者。比如图书馆管理员在与读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言行举止要符合自身的岗位,特别是在与读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避免出现矛盾和问题,这也是对图书馆管理员个人修养的考验,同时也是构建和谐阅读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在和谐阅读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建设至关重要,高素质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能够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发挥榜样作用、教育作用以及协调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管理员素质提升,积极探索基于和谐阅读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提升素质,重点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强化管理员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狠下功夫,使图书馆管理员在构建和谐阅读环境方面发挥更多、更好、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立红.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在和谐阅读中的作用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1):80-82.

第6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一、进度控制的基本原理

工程的进度控制是针对工程各建设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程序、持续的时间和连接关系而进行计划编制,并将该计划实践的过程。并且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对实际工程进度是否照计划要求而发展的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或对原计划进行调整、修改,直至工程竣工。进度控制所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保证项目进度目标的实现,而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工程的工期。工程的项目与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都是工程施工的重点控制内容,是保证项目如期完成、使资源供应得到合理安排、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措施。工程进度控制的原理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方面的原理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本质上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控制,同样是一个循环运行的过程。它是指在规定的工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合理且经济的进度计划为蓝本,对整个工程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纠正的行为。当实际的工程进度按照计划的工程进度进行时,两者的情况就相吻合。当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差异时,便会出现超前或落后的偏差。此时必须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原来计划进行调整,使两者在得到新的共同点,继续按照原有计划进行施工,同时最大限度让组织管理的作用发挥,使实际工作照计划进行。同时由于新的干扰因素的出现产生新的偏差,这种情况就决定了工程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过程。

(二)信息反馈的原理

信息反馈是工程进度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工程的实际进度以信息的形式反馈给基层工程进度控制的工作人员。在已经分工的职责范围内,经过对信息加工,再将加工后的信息逐级上报到主控制室,主控制室整理各方面信息后,经比较分析做出相应决策从而对进度计划进行调整,保证工程符合预定工期目标。如果不采用信息反馈原理来对信息进行不断地反馈,则无法对计划控制施工项目进度控制的过程进行相应的信息反馈。

(三)网络计划技术方面的原理

在工程项目进度的控制中采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原理对进度计划进行编制,是根据已收集到的实际进度信息的基础上,对比进度计划进行较和分析,同时利用网络计划对工期进行优化,注重工期与成本优化和资源优化的理论来对计划进行调整。网络计划技术原理是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全局的计划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工程进度控制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和现阶段在工程进度控制所注意的问题

(一)工程质量方面。工程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一味的强调赶时间,肯定会忽视工程的质量,如果单以工程的质量为名,而轻视工程的进度,那么最后还是会对工程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合理的工程进度控制可以保证工程的质量,处理好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让工程进度控制对工程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是进行工程进度控制的根本目的。

(二)工程成本方面。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尽最大限度削减工程的各项成本。工程的进度就是决定工程各项成本的最为主要的因素,这里必须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必须是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基础。如果一个工程的工程进度无故过长,势必会增加工程的各项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施工方的负担。如果在确保工程质量的情况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工程进度进行控制,这样势必会减少不必要的工程成本,减轻施工方的负担。

(三)对工程双方的利益。工程建设方与工程承建方在自身利益上的对立统一矛盾一直贯穿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工程建设方希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较短的工期内将工程完工,同时节约相关经济成本,使工程达到又好又快的结果。

三、现阶段在工程进度控制所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施工现场的人员到位情况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施工现场是否有足够的工人和是否有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是否到位。确保工程进度首先就要保证足够的人员上岗,在施工单位申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有一个劳动力计划,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其执行情况,即计划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实际情况是否又充分利用了工作面。当然既要注意数量,也要注意人员素质,监理工程师应检查相应的上岗证,工人应以技术工人为主,另外必须是成建制的劳务队伍,监理工程师应严格制止承包单位招聘零星散工和将工程再分包。

(二)施工现场材料的供应情况

为了工程进度顺利进行,每道工序所需的材料,构件和配件应事前作好准备,并作好各种质量检验、试验和见证取样复试等工作。根据工程进度计划,承包单位应出具相应的物资采购计划。在材料的订货合同中,除质量上的要求外,应有供货时间与地点的条款,对某些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而提前作好订货。同时在处理材料和设备的订购问题上,建设单位在资金上给予保证,确保工程能按进度计划展开,避免出现因材料的供应问题造成对进度的影响。某些材料如由建设单位提供,也同样必须作好预控,包括某些材料的各个方面。如需征求建设单位领导同意的也必须尽早进行,避免因此造成延误进度引起不必要的赔偿。

(三)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情况

施工机械对施工的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工程进度产生直接影响。

首先是塔吊的工作将影响整个现场的工程进度,所以从塔吊基础的稳定性及塔吊安装后的安垒质量鉴定,监理工程师都必须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对塔吊司机及信号员的上岗证也应进行审核。现场各种施工机械都应有项目施工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检证明,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实行岗位责任制,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以保证机械的正常使用与安垒。

(四)注意采用先进施工技术措施

采取先进的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对工程进度有至关重要。例如编制有针对性的和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文件并切实贯彻执行或者合理的流水段的划分及流水作业的组织实施以及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及关键线路、关键工序的把握和先进施工机械设备和技术的采用。这些技术措施无疑都会对工程进度产生积极作用,

(五)严格控制工程的变更

一个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一些不可预见和不可确定的因素而造成工程变更。工程的变更必然会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工程的原进度计划可能因工程变更而需要变更,工程变更尚涉及材料的变更及原供货合同的变更。而这些变更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因此将影响到工程的进度。

第7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46号)、《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部第28号令)及《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春暖行动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的通知》(浙劳社办发〔2008〕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在全市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

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用人单位要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这项制度全面建立和实施。

二、劳动用工备案的对象

我市范围内所有招用劳动者并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除各类企业外,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均应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三、劳动用工备案的内容

劳动用工备案的内容应当包括:(一)用人单位信息: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济类型、组织机构代码;(二)招用信息:招用劳动者的人数、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劳动合同期限;(三)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信息: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人数、姓名、时间等。

四、劳动用工备案的办理地点和要求

(一)用人单位新招用劳动者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在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一个月内到辖区就业管理所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续订劳动合同的,也应在续订劳动合同之日起一个月内到辖区就业管理所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7日内到辖区就业管理所办理备案手续。

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济类型、组织机构代码发生变更后,应在一个月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变更手续。用人单位注销后,应在7日内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注销手续。

(二)用人单位登记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的,在实际经营地的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劳动用工备案。

第8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朋辈教育制度;自我教育

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坚持高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完美结合,并将其作为强化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这段话告诉我们高校教育体系既要做到对高校师资力量、物质资源的有效调动和发挥,也要合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最主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三自”也是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基础内容,尤其是在讲求素质教育的新时期,朋辈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朋辈教育

(一)朋辈教育的定义

朋辈教育(peereducation)也称为同伴咨询(peercoun-seling)或同伴帮助(peerhelping)。在当今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中,朋辈教育按照其应用功能被划分为两大类:基于心理辅导领域范围的朋辈教育和可被社会所广泛应用的朋辈教育。可以见得,朋辈教育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性和适用性的教育手段,如果将其圈定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对朋辈教育的界定还可以被划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其中狭义的朋辈关系主要是指某些年龄相仿或彼此有过某种经验、情感交集的人或单向、或双向的分享彼此之间的经验、理念和技能。它的目的就在于改变被教育对象的思想情绪和实际行为,是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从狭义的朋辈教育定义可以看出:朋辈教育一定是发生在相互之间的辅助教育措施,它可以发生在彼此熟悉的朋友之间,也可以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另外,朋辈教育十分注重对教育主体的明确,它通过某一种正式媒介来展开,是典型的显性教育,它通过直接或间接身份来实现朋辈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信息传递,力图对相关观点进行最全面的分析和分享,因此朋辈教育还是一种能够提高被教育对象认知理念的隐性教育。由于本文所探讨的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朋辈教育制度应用,所以主要从广义的朋辈教育概念切入并探讨。

(二)朋辈教育的特征

1.讲求平等关系

朋辈教育在高校产生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所以它应该是讲求关系平等和高接纳度的教育模式,强调彼此之间平等融洽的朋友关系。让某些有着同样或类似生活经历或情感经历的人能够走到一起,并互相借鉴经验,引以为戒,共同进步。

2.大范围高时效性

朋辈教育在大学中实施其最有利的一点就在于受教育成员都生活在相同的场景与环境中。教育者可以更好的规范生活在班级、社团以及寝室中的学生,并且有机会每天与学生接触,督促他们相互了解、照顾对方,在第一时间解决他们所存在的生活学习问题,真正地做到防微杜渐。

3.教育成效见效快

朋辈关系拥有见效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因为朋辈关系讲求情感之间的近距离和高认知度,所以参与朋辈教育的成员普遍都有相互了解程度高,可在短时间内建立彼此信任关系的优点。强大互动性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更大的交流空间和更频繁的信息反馈,因此它更有利于实现对知识、生活学习经验的相互分享与学习。

4.非专业性

从实质上看,朋辈教育并不讲究任何专业性,它的定位就在于对高校第一课堂以及专业辅导课程的良好补充。虽然说高校教师实施朋辈教育照比专业心理辅导人员存在一定的技术差距,但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关系才是朋辈教育实施的最好基础,这就潜移默化地增加了朋辈教育的实施效率[1]。

二、朋辈教育与相关高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朋辈教育具有极强的亲和性与覆盖面,实现了对高校教育的正确的全面认知,本文简单介绍朋辈教育在高校实施应用过程中和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朋辈教育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

在高校中,自我教育占有很高地位,《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高校教育应该合理的与自我教育相融合,并且同时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建立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民主、平等、彼此爱护、尊重、学习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从而达到强化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这一纲领点明了高校生的自我教育作用。也就是说,高校只有做到促进自我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这其中也包括朋辈教育。在朋辈教育中,每个个体都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所以朋辈教育就是对众多自我教育个体的汇集与组织,使个体之间形成彼此的学习与缺点补正,最终调整方向,实现共同进步。因此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之间就是内在影响外在,外在强化内在的共同教育成长过程,二者相辅相成。

(二)朋辈教育与同伴教育之间的关系

同伴教育起源于澳大利亚的新兴教育模式。“同伴”就是身份相同的人,在学校中,就代表了大学生群体本身。大学生拥有相仿的年龄、知识背景、朋友圈,也许还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对事物的看法,所以同伴教育可以很好地契合于朋辈教育之中,与朋辈教育中所倡导的“准心理辅导”理念形成典型的“朋辈同伴心理辅导”。二者的融合对社会发展领域的拓展更加有效,也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助人品质,所以说,朋辈教育与同伴教育在理论上是存在许多共性的,同伴教育更强调同龄人之间的相互教育进步,所以说同伴教育涵盖于朋辈教育之中,也是朋辈教育发展的最理想境界[2]。

三、完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朋辈教育制度的应用策略

若想在高校建立全面完善、多层次且立体化的朋辈教育制度,就必须全面认知朋辈教育,本文从朋辈教育领导和组织创新两方面来分析该教育制度应该在未来建立实施的相关应用策略。

(一)朋辈教育的学校领导管理方面

朋辈教育应该是学校建设的系统工程,所以它需要拥有学校领导层与教育管理者作为有效的后盾保障,实现共同推动,共同进步。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朋辈教育工作制度应该根据相关规章制度,从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则入手,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及生活难题作为目标来构建高效朋辈教育体系,它的具体构建流程如下:创建学生工作部———建立院系朋辈教育体系———将教育渗透到班级之中———最后实现宿舍朋辈关系的具体实施。当然,高校也可以建设独立的朋辈关系管理中心,从而简化流程、提升效率,例如围绕学生工作部来建立教育体系,为学生朋辈教育的实施提供价值行为导向。同时,学生工作部也要针对突发状况进行预案建立,跟踪朋辈教育的开展状况,展开教育评价和信息反馈。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也要做到对朋辈辅导工作的培训、选拔与激励,结合问题完善理论与实践结合,逐渐实现朋辈教育的规范化。

(二)朋辈教育的组织创新方面

朋辈教育也要借助目前的互联网制度展开教育战略,实现除传统教学之外的新模式,比如互联网。对于当今的大学生,网络是生活中的必备品,所以采用网络来开展朋辈教育能够实现对教育覆盖面积和格局建设的最高级别。比如说,利用优秀先进人才的先进事迹来激励学生,也可以开通基于朋辈教育学习交流的网络社区,如人人网、百度贴吧等等创立朋辈教育新平台,组织学生成立线上线下朋辈教育活动小组,开展话题讨论和在线咨询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这种措施可以稳妥解决朋辈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最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长此以往就会形成高校朋辈教育校园文化,建立和谐的校园教育环境。南开大学的朋辈教育体系就是基于互联网所构建。在大一期间,南开大学的学生工作部就为大一新生开设了“认识、探索自我”活动,帮助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了解自我、了解同学、同时也了解朋辈教育体系;在大二期间为学生开展“探索朋辈教育新世界”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朋辈教育理论学习机会;到了大三以后就为学生开展基于朋辈教育的高应用性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团体辅导中理解朋辈教育的实践形式,以便于更加高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帮助他们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3]。

四、结语

朋辈教育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它对学生自我管理、互助互利教育的鼓励与强化。它发挥了当代教育体系中所特有的潜在活力,即互动性,同时它也激发了大学生的青春个性,让他们不再在传统、压抑的环境下成长,而是充分鼓励他们把握自我、创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这也是朋辈教育制度应用的本质所在。

作者:李艳超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许占鲁.论朋辈教育制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9(2):54—56.

第9篇:管理制度的作用范文

关键词:管理职能 生产调度 组织 以销定产 成材率 精益生产

一、要搞好生产调度管理,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

在生产组织的过程中,计划是整个生产组织的核心,计划不好生产就组织不好。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计划的重要性,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制定每个班次的产量、指标、成本计划,而且在每班次、每轮次的生产完成后要进行总结,对比指标完成情况,给大家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要让大家牢记好的做法,改进不足的地方。这样,大家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积极了解生产参与生产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生产管理才能有条不紊。

二、要充分发挥指挥职能,确保生产有序进行

在生产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好统一指挥原则,才能保证现场井然有序。要根据各个生产规格的特点,告知其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停机。要让现场职工的行为统一到生产调度系统和厂里的生产大局上来,制定任务目标后,要及时的与现场职工进行交流,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信息畅通。在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指挥现场职工进行处理。当然,在指挥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听取各个岗位职工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再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要正确处理好统一指挥与集权、分权的关系,要让现场的职工有其合理处理现场问题的空间,同时,对于一些处理多工种、多岗位参与的现场应急处理,一定要统一指挥,避免工种交叉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

三、发挥好组织作用,生产调度系统的运行才能更加顺畅

怎样发挥好组织的作用,是生产调度系统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细节。通常我们讲到的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一般是指组织中体现组织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在正式组织中,其成员保持着形式上的协作关系,以完成企业目标为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非正式组织是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很多,如:工作关系、兴趣爱好关系、血缘关系等。非正式组织常出于某些情感的要求而采取共同的行动。在生产过程中,将现场的电工、钳工、生产工及现场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科学地组织起来,使每个成员都能接受调度系统的协调行动,从而产生新的、大于个人和小集体功能简单加总的整体职能。同时,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及时的与现场职工进行沟通交流,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这样,生产调度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要协调好各工种、工序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现场顺行

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协调好各种关系,让整个生产系统能够积极、健康、稳定的运行。通常,作为轧材单位的调度系统需要协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厂外协调,重点是计划、原料、煤气、运输等环节,这些因素构成一个大的生产环境,厂里的生产要在整个公司的大的环境下运行。因此,协调好这些关系,是型钢厂生产顺行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内部的协调。包括工作目标、工作计划、职权关系、思想认识等方面。

(一)工作目标的协调

由于厂里经济责任制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工种制定的政策不同,因此挂钩的各项指标就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出现各工种人员的工作目标出现矛盾冲突,必然导致行动的差异和组织活动的不协调。因此,协调好不同单位和工种人员之间的工作目标,成了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工作计划的协调

受钢铁市场低迷的影响,公司制定了产销研一体化的政策,以销定产,因此各个规格批量小、定尺多、工装紧,导致生产现场组织的难度加大。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重大情况变化,调整现场的工作计划和资源分配,是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协调职权关系

各工种隶属不同的单位,有些现场问题划分不清,是造成工作中推诿扯皮、矛盾冲突的重要原因。因此,协调各单位、各工种之间的职权关系,消除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是协调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五、充分发挥控制职能,确保生产过程始终受控

所谓控制是指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进行测量、衡量和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好成材率、定尺率及各种现场的消耗,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型钢的成本问题。而且,这些控制工作要早做,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控制的住。当然,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各种规格的生产特点,所控制的重点也不相同。要了解、掌握现场,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的督促现场的职工去整改,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生产过程受控。

总之,在生产过程中,要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多总结,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在生产调度系统中的作用,才能使型钢厂的生产管理迈上更高的台阶,型钢厂才能持续、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