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

第1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013-02

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在次贷危机到来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应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持续下调经济利率,对经济秩序造成了影响,发生了世界范围的金融经济危机。商业银行对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创新,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根据次贷危机影响的规律和特点,制定适应次贷危机下商业银行发展的金融产品风险防范制度,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的经济损失,避免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不良影响。

1 简述次贷危机和商业银行

1.1 次贷危机

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次危机主要是美国的债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造成的。产生危机的导火索是美国的次级住房按揭贷款,产生了一定的次级债务,美国政府为了调节经济,持续地进行利率下调,引发了经济的动乱。次贷危机产生,可以说是经济杠杆效应的失常、过分的证券化和监管力度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影响范围极广,很快地从单一的证券市场波动到整个金融市场,对全球范围的金融经济都造成了影响。

1.2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业务是进行工商业的存款和放款,主要的经营目的是获取经济效益。相比较其他的银行来说,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是货币和货币资本这两种特殊的经济商品,主要的经营对象是金融的资产和负债;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经营业务上,跟一般的银行和专业的银行相比,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更加广泛,种类更加全面。例如,商业银行有门市服务,可以进行零售的金融业务经营,还可以进行大额信贷。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了重大的比例。实现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创新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害,保护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发展。

2 从金融产品的角度分析次贷危机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角度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和影响。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通常是指货币和货币资本,虽然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次级贷款存在一定的问题,充分体现了资产的不稳定性。风险投资是一些资产投资人员,重新整合存在问题的资产,获取新的经济效益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一些存在问题的资产,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在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风险防范,与时俱进地对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创新,才能在次贷危机中降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

次贷危机产生的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分散抵押贷款机构的信用和流动风险过高。这个因素,出现了美国的证券化现象,主要表现是美国投资银行,把和次级贷款性质相同的按揭贷款,在次级债市场通过债券的形式进行出售。美国次贷危机金融产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债务抵押证券,是以次级按揭的按揭支持证券作为基础,进行资产的重新整合,然后发行的一种新的证券化产品。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证券化过程中,实现了信用风险到债务抵押证券投资者的转移。因为信用风险程度的不同,所以转移的过程中,也会按照实际的风险情况,转移给不同档次的债务抵押证券投资者。在风险转移过程中,信用违约互换类别的金融产品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信用违约互换可以增强高级档债务抵押证券的信用程度,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信用违约互换还可以构造风险较高的合成债务抵押证券,通过对次级按揭风险的承担,获取经济效益。金融产品实现了风险转移的市场化,扩散范围广泛,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经济影响。

金融产品是次贷危机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条件,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信用风险承担量,可以有效地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降低次贷危机对金融经济的影响。所以,对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创新,可以在次贷危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性。

3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风险防范的创新

3.1 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

次贷危机下,避免大范围的金融经济冲击,降低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可以对风险防范制度进行创新。实现风险防范的创新,可以从商业银行本身的管理制度进行。例如,提高商业银行的信用。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主要的资产是金融产品,最大的影响就是银行的信用风险。因为银行的业务经营、经济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具备自身良好的信用程度和信誉水平。拥有良好的信用,可以让客户放心地办理银行业务,有利于银行工作业务的实施,可以减少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经济损失。

3.2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管理过程中,创新风险防范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在银行中全面地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对金融经济风险进行统一的测量,有效地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对风险防范制度的创新,要求商业银行与时俱进地进行风险制度的完善。例如,在次贷危机中,结合我国的金融经济管理制度和政策,根据商业银行实际的发展情况,通过新的风险测量模型的应用,针对风险管理的问题,在原有的制度上,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和有效性,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次贷危机的影响,减少经济损失。

3.3 提高风险防范的创新意识

众所周知,企业竞争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都需要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商业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次贷危机下,提高商业银行发展的稳定性,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创新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做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风险防范的创新工作,需要提高风险防范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例如,商业银行定期地对风险防范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时刻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经济信息,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测。模拟可能出现的风险,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哪些影响,分析研究和讨论之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地进行创新训练,才能实现商业银行风险的全面防范。

4 结语

次贷危机下,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管理水平,可以有效地降低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创新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是提高风险防范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经济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体现,所以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降低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可以根据商业银行和次贷危机的特点,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姚良.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防

范[J].上海经济研究,2009,20(10):75-76.

[2] 张西贝.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风险防范[J].时代金

融,2012,25(4):136-137.

[3] 刘诗余,张雪娇.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J].贵阳学院学报,2009,20(1):94-96.

第2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影响;债券收益率;利率期限结构

1次贷和次贷危机产生原因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水平不佳、收入较低、负债收入比较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2001年经济衰退后,美国住房市场在超低利率刺激下高度繁荣,次贷市场迅速发展。但随后美国市场的大幅降温及次贷还款利率的上升使得很多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购房者很难出售住房或通过抵押住房进行再融资,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次贷机构纷纷破产,投资基金等买入次贷衍生产品的金融机构也受到重创,全球主要股指应声下跌,引发次贷危机,致使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像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房利美、房地美,以及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的美林公司、雷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公司,都因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而陷入困境。对于次贷危机形成的原因综合来看大概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在设计上的固有缺陷。次贷产品的设计是以低利率和房价的不断上涨为基础的,再加上次贷借款者主要是收入较低、信用记录不佳的借款者,当房市低迷、利率上升时,不断增加的负担致使大量客户违约,造成坏账;二是流动性的过剩。此前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较好,次贷产品的高收益对市场流动性的吸引力较强,许多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对冲基金对次贷衍生产品的购买分担了次贷风险,在推动次贷市场持续增长的同时也蕴含了潜在的风险;三是美联储的货币调整政策。美联储从2000年开始长期实行低利率以刺激经济,推动了人们对房贷的需求以及房价的上涨,但在此之后为了避免经济快速增长带来通胀压力17次提高联邦基金利率,使得许多贷款者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2次贷危机影响

2.1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造成市场流动性紧张,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次贷危机的逐渐升级,使得金融市场对流动性的强劲需求极大地超出了当时流动性的供应量,推动了隔夜借款利率大幅上扬,全球股市剧烈震荡,投资者损失严重。以2008年9月15日为例,美国道琼斯指数当天重挫逾500点,标准普尔指数下跌近5%,创“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果减弱。为了使投资者恢复对市场的信心,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各国央行纷纷向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以增加流动性,并采取降息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些举措无疑大大增加了货币的供给,为未来的通货膨胀以及长期流动性的过剩埋下隐患。(3)全球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发生变化,国际资本加快流向新兴市场。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也致使多项产业进入衰退低迷期,发达国家告别消费热潮,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对投资资本的吸引力开始逐步超过美国、欧盟等主要的传统经济体。2.2对美国经济的影响(1)实体经济:破产的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失业率急剧上升;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众多企业陷入困境;美国居民消费下降及美元贬值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同时也会损害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导致短期资本的波动性加大。(2)金融市场:美国信贷收缩,大量投资者将资金从股票和风险较高的债券转移至国债、期货市场来规避风险,这一举措使得美国国债收益率有所下降,两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曾一度跌至四年最低点。

3美国债券市场收益率变化

美国自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在大量发行国债的同时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向市场投入更多的美元,增加流动性,债券市场的规模、结构、收益率等都出现了显著的变化。2007年美国的外债总规模为23532亿美元,而截至2014年2月,总规模达58853亿美元,美国经济缓慢复苏的同时,过度的债务发行使美国财政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

3.1危机后美国国债市场的变化

(1)国债规模的变化:2008年美国国债总规模为10.7万亿美元,2013年这一数值增长至7.35万亿美元,达到GDP的103.5%,这期间国债规模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筹集到的资金主要用来弥补联邦政府预算的空缺.(2)国债收益率的变化:美联储的连续降息、市场的剧烈波动以及信用市场的混乱使得短期国库券受到人们的追捧,2008年到2013年,3月期国债利率从1.4%下降到0.06%;1年期从1.83%降到0.13%;3年期从2.24%降到0.54%;10年期从3.66%降到2.35%;30年期从4.28%降到3.45%,短期利率均有大幅度的下降。但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从2012年起,部分品种美国国债利率开始上升。美联储第二轮购买国债方案的出台引起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4个基点达到3.34%,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20个基点达到4.54%,美国2年期、30年期国债收益率率差一度达到4.02个百分点。

3.2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的变化

(1)市政债券规模的变化。债券的发行量没有显著上升,2008年的长短期市政债券发行总量为4523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7.2%,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不足以及发行人信用环境的日益紧迫。(2)债券收益率上升,利差显著扩大。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缩减使得市政债券违约风险上升,其收益率在2010年下半年持续上扬,投资者的大举抛售使得利差显著扩大。

3.3美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变化

第3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 次贷危机;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目前已造成20多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破产,其中包括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欧美日澳等多个发达国家多家对冲基金宣布破产、停止赎回或遭受巨大损失,就连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遭受重创。随着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和失去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屡创新高,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目前显现的严重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演变成了一场祸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究竟什么是次级按揭抵押贷款?美国次贷危机为什么会发生,波及面为什么如此之广?此次危机给我们带来哪些教训和启示?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概念及次贷危机概述

次级按揭贷款是指不符合“优等”贷款条件的住宅抵押贷款,其全额偿还的期望概率相对较低。评估依据通常是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和打分、债务和收入比(debt service to income, DTI)以及抵押贷款和价值比(loan to value,LTV)。信用打分较低、DTI 大于55% 以及LTV 超过85% 的借款人都可能被视为“次级”。所谓“Alt-A”贷款处于优等和次级贷款之间的“灰色”区域。这主要指借款人满足所有优等贷款的信用评分、DTI 和LTV 的要求,但是未能提供完整的收入证明文件。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起步较早,2001-2005年,受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影响,美国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美国人的购房热情急升,次级按揭贷款的需求快速增加,同时低的利率政策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提高了次级贷款的供给,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到2006年,在美国全部抵押贷款构成中“非优级”的比重高达46%,其中次级为21%,次优级为25%。

从事次级抵押贷款的公司接受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后,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与投资银行一起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后出售给投资银行以转移风险;投资银行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要求抵押贷款公司在个人贷款者拖欠还贷的情况下,回购抵押贷款。投资银行再将抵押贷款进一步打包成担保债务凭证(CDO)出售给保险基金、养老基金或者对冲基金等投资者。银行还会购买一些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即购买一种对抗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的“保险”,来进一步分散自己的风险。

从上述的利益链条可以看出,只要美国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房价不断上升,借款人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下按期交纳房贷,房产增值的收益就会分配到链条上的各个主体。但当美国房地产市场走向萧条且利率提高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17次调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高到5・25%。而据美国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的估算,大约有近90%的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的形式,利率的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2006年第2季度以后,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房价持续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再融资,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率剧增。借款人违约意味着次级贷款利益链条从源头上发生了断裂,风险沿着利益链条开始蔓延。首先,发放次级抵押贷款的公司不可能把手中的抵押贷款完全证券化。由于借款人的不能偿付,使得次级贷款出现呆账、坏账,放贷公司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其次,违约率的上升使得抵押贷款证券的信用风险增加,信用评级机构调低了相关的MBS与CDO的信用评级。抵押债权的市场价值大幅缩水,一方面造成投资银行自身购买的CDO资产价值下降,另一方面,在CDO价值缩水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要求对冲基金增加保证金或者提前偿还贷款。与此同时,一旦对冲基金出现严重亏损,投资人要求赎回的压力也会剧增。在多重压力下,对冲基金只能通过出售持有的其他优质资产来增加流动资金,这又进一步降低了对冲基金的收益率,从而促使出资人要求赎回和贷款者要求提前偿还;再加上市场的“羊群效应”,加大了对自身其他资产的抛售压力,引起对冲基金账面上的资产价值进一步缩水。很多基金公司因此宣布破产解散,停止赎回或严重亏损。

综上所述,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时期的大肆信贷扩张,当利率升高且房价开始下跌之后,借款人丧失还款能力,导致违约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比率剧增,次贷危机开始显现。资产证券化则进一步将危机由抵押贷款市场传递到证券市场,使得危机迅速蔓延并传递。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房价的下跌和利率的升高,导致次级贷款借款人大量违约,使风险由房地产金融机构依次转移到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这是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产生并蔓延的直接原因。但是,利率上调和房价的下跌只是次代危机的导火索,那么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从金融工具、金融中介、金融市场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从金融工具的角度来看,次贷危机按照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涉及的金融工具主要有次级按揭贷款、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担保债务凭证(CDO),其中次级按揭贷款是是原生工具,MBS和CDO是在次级按揭贷款基础上经过结构化处理设计出来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些金融工具的共有的固有缺陷是只有在低利率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能够得到长期保持的情况下,它们的未来现金流才能得到可靠保证。另外,结构化的金融衍生工具具有信息过滤作用,随着资产证券化的不断深化,最终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的隔离越来越远,最终的投资者所投资的证券与基础资产的对应关系日益模糊,这就使得最终的证券投资者对于所投资的证券进行风险评估的难度加大。风险的不断累积,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此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次级抵押贷款利益链条上各主体收益激励结构的扭曲导致信用标准松动,风险监控不到位。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采取“贷款-融资”的运行模式,关联方超出了单纯的借款者和贷款者双方,还包括投资银行、评级公司等金融中介机构。除了最终投资者直接与次贷本息偿付进程相关,其他方( 如贷款人、评级机构和部分投资银行) 的运作模式都只是建立在收取服务费用的基础上的, 因此除评级机构外,他们在CDO 中的承担后续义务比较松散, 跟踪研究风险的动力不足,相互期待其他机构跟踪风险,自己坐享“搭便车”的好处, 最终造成各方对风险监控的放弃。而信用评级公司受雇于发行者,十分可能会做出违反公众利益的事情,他们很乐于给大客户的债券评出投资级的评级,评完后,却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实时跟踪和调整。即使信用评级公司的独立性可以保证,由于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这些信用评级公司的专业胜任能力也可能存在不足。这两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信用评级公司在次贷危机中反映迟缓。至于最终投资者,由于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稳健型投资者购买的是信用评级较高的高级证券,它们认为即使出现问题,首先遭受损失的也是对冲基金,而对冲基金的风险对冲功能似乎可以完全消化可能的损失。至于对冲基金,由于本身就是从事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它们关注的只是风险和收益是否匹配,而这种判断本身就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市场的缺失或不透明造成恐慌,对危机起了放大作用。结构性CDO缺乏活跃连续的二级市场, 其各个系列的投资者往往都投资持有至投资期满,很少交易或换手,因此CDO价值难以从市场上直接得到,价值往往由评级构依据特定的模型计算确定。在最近的次贷发生拖欠或违约中,甚至在相应的MBS信用降级后,评级机构还需要数周才能调整CDO评级和确定各系列的价值。在市场敏感时期,投资者在评级机构对CDO降级之前就可能开始怀疑这些资产价值,但由于评级机构滞后,这些怀疑常带有冲动性质。市场不透明造成的恐慌,对风险起了放大作用。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按照上面对次贷原因的分析,此次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也可以从金融工具、金融机和金融市场三个角度进行总结。

从金融工具的角度来看,从此次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证券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其有利方面,发挥其在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要加强风险防范。首先,要严格控制可以证券化的资产的范围,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只有那些可以提供稳定的现金流的资产才能允许证券化。其次,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进行资产信用增级的过程中,监管部门要加强信息披露的要求。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一定要理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收益激励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链条。同时,还要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促进信用评级机构不断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提高信用评级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看,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要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金融产品要具有市场透明性, 其价值最后标准来源于市场交易。本次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市场流动性在保证金融产品的连续安全运行和避免市场恐慌中的重要性。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交易处于极低的水平,数据表明,2006全年金融机构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只有6次,占发行量的2%,专项资产管理平均每月交易不过20笔,全年交易量大概只有发行量的1/3,如此小的交易规模,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价值信息,这个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中的盲点,可能进一步发展成整个金融市场运行的风险,因此应该引起重视。

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发现其中可资借鉴的内容,对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保证我国的金融及经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根源、走势、影响》 杜厚文 初春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原因及其影响研究》 李进 张凯《世界经济》

[3]次按危机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借鉴》 张明海《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6卷第1期 2008年1月

第4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 银行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

自次贷危机爆发后,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深远影响,特别是对金融行业的发展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虽然有些国家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金融危机影响,但是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没有结束。我国金融行业运行系统较为封闭,受到次贷危机的冲击并不明显,但是,我国银行业应该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

一、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随着美国高科技经济泡沫破裂和经济发展形势低迷,自2001年起,美联储为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连续降低联邦基准利率,从而大大增加了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推动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房贷需求的增加,并催生了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的迅速发展,其规模由2001年的120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6年的6000亿没有美元,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

次级抵押贷款是指银行等金融贷款机构向一些信用度较差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借款人提供的大量贷款。次级抵押贷款的发放提高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自身经营风险,也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因为银行等贷款机构通常把次级抵押贷款合约打包成金融投资产品进行出售,在持续低利率情绪下,金融市场高风险、高收益产品成为投资者投资首选,进一步促使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以消费者次贷为基础资产,在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消费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收益、风险转移,以及资金供给的利益链条,极大提高金融工具杠杆比率,相应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同时造成次贷过度膨胀,信用泡沫由此产生。

当美联储提高基准利率,次贷消费者还贷压力增加,房地产价格下降,造成次贷违约率急剧上升,进而使以此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金融产品价值急剧缩水,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全球性的股市动荡。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形势较为良好,房地产行业涌入大批资金。由于住房抵押贷款具有低风险特性,所以许多商业银行在其信贷资产结构中,住房抵押贷款占有较高比重,但是随着许多城市房价虚高,国内商业银行对住房抵押贷款大量投放资金,银行风险开始显现。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等方面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银行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缺少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造成企业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首先,我国商业银行许多业务人员在进行住房抵押贷款发放的时候风险意识淡薄,存在单纯追求业务量而忽视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还贷状况进行调查,甚至为追求业绩而把风险管理放在次要位置的现象;其次,我国许多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以业务风险管理为主,而对市场风险和操作性风险存在明显重视程度不够问题;最后,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没有进行全员风险管理教育,而仅仅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业务,没有把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银行业务拓展和经营管理过程中。

2.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落后。在西方金融业较为发达国家,其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已经从注重内部解决和定性风险的传统模式,向精确衡量风险并运用到金融衍生工具向市场转移、定性和定量分析缝隙相结合的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发展。由于我国金融行业现代风险管理引入时间较短,受主管部门的限制和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我国金融行业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使得进行风险转移的各种金融工具缺乏交易的市场基础,总体造成我国银行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三、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启示

尽管次贷危机的爆发和金融衍生工具有很大关系,但是辨证的看待金融衍生工具作用,对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和推动金融工具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金融创新对金融行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它既可以为金融行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也会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新的风险。因此,不断创新是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银行效率提高的主要途径。

1.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虽然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可以给银行带来新的利润,但是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构成较为复杂,创新之后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和原有风险发生较大变化,其风险不再受到标的资产报酬率影响,而且一个金融衍生工具对发行者和投资者的风险也是不尽相同的,这让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过程中承担了新的风险。因此,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时候,必须了解新的金融衍生工具风险,并采取必要的管控措施加以防范。

2.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随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在分散投资风险、增加资产流动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它也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因为金融衍生工具能带来的较为可观的利润,因此许多商业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都把投资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重要选择。但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的时候,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导致信息极度不对称,金融风险产生的空间较大,因此,凡是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和投资的银行必须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

四、总结

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在充分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基础上,合理运用和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创造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不断完善其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最终提高金融衍生工具运用效率,促使银行长久发展[4]。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金融衍生工具积极创新的同时,必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方志 苏国强: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及其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07(12):45-49

第5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二)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三)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

(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开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5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1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8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碳等资源性的行业都提出要求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

(一)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二)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并很脆弱,便到泰国的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四)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辨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7(5).

第6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蝴蝶效应;宏观调控;次级债券;浮动利率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多来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蝴蝶效应,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从而演变成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美国一打“喷嚏”,全球都跟着“感冒”。那么,究竟什么是次贷危机,以及引发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一、美国次级房贷的现状和特点

美国次贷危机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所谓抵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一定的资产(如房产)作抵押所获得的贷款。在美国,通常根据信用质量,将房屋抵押贷款分为三类:优质抵押贷款,次优抵押贷款以及次级抵押贷款。在这三类贷款中,优质抵押贷款达到或基本达到了美国相关政府支持机构(GSE)规定的标准,具有良好的信用品质。

次优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有两个共同特点:贷款标准低、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

次优抵押贷款即“ALT-A”贷款,全称是“AlternativeA”贷款,它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或很好的人,但却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这类贷款的信用质量好于次级,并且大体能够接近最优贷款的标准,被普遍认为比次级贷款更“安全”,其利息普遍比优质贷款产品高100到200个基点。据高盛研究报告数据,2006年新发放抵押贷中13.4%为Alt-A抵押贷款。

次级贷款的借款人通常没有良好的信用记录、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并且,还款额与收入比(PTI)超过了55%,或者贷款总额与房产价值比(LTV)超过了85%。

除了贷款标准低以至于信用风险明显高于最优贷款之外,次级和次优贷款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浮动利率贷款为主,这与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占绝大多数的优质抵押贷款形成了鲜明对比。据估计,在优质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和次优抵押贷款中,浮动利率贷款所占的份额分别为20%以下、85%和60%左右。根据高盛研究报告数据,2005年和2006年发放的次级贷款规模分别约为6450亿美元和6000亿美元,2006年新发放抵押贷中20.1%为次级抵押贷款。引发这次危机的主要是近几年发放的次级抵押贷款,并很可能波及到次优抵押贷款。

二、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探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内部机制缺陷是根本原因

1.日益扩大的低端抵押贷款规模是危机的始作俑者。低端抵押贷款规模迅速扩大,将市场推向非理性繁荣。在巨大的利润的诱惑下,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在楼市升温期间,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因为即使违约,金融机构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出售房屋避免损失。

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这些金融机构(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如抵押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等,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嫁给投资者。随着风险的转移,这些金融机构回收贷款占用的资金,继续扩大放债规模。

2.放贷机构和投资者的贪婪是这场危机的前提。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比一般贷款利率高2%~3%,在巨大的利润面前,放贷部门以及次级债投资者们“见利忘险”,忽视风险管理。一方面放贷机构为了能大量发放、持有次级债,推出各种高风险的次级贷款产品以吸收更多低收入家庭购房。比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零首付、零文件等方式贷款。由于放贷机构忽视风险管理,导致一部分人有机可乘。另一方面,放贷机构故意实施“猎杀放贷”行为。放贷机构故意向借款人片面强调高收益性,而对高风险性闭口不谈,导致借款人不知道利率波动对自己的还款额会产生什么影响。当危机爆发时,借款人由于利率高涨、房价下跌而不能按时还款,放贷机构遭受巨额损失甚至破产,从而殃及债权人。

(二)政府宏观调控不力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历史原因

为了应对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对美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实行低利率货币政策。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1年到2004年间高举降息大旗,连续13次降息,并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了46年的最低点1%。低利率政策的实施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刺激贷款买房,直接导致大量流动性资产涌入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这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在拉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孕育了房地产的“泡沫”。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通货膨胀的压力死灰复燃,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又先后17次加息,2004年到2006年两年间,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到5.25%。还款的成本随着利息的上升而日益增加,本金滚利息,雪球越滚越大,还款者压力越来越大。

美联储主导的贷款利息剧降据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很多人在政策诱导以次贷低息的方式买房,而后又出现高息还款困难,购房者不能按时高息还款,后果是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为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埋下了伏笔。

(三)房地产市场的失衡是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2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10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让那些原本想靠卖房子还贷的炒房者措手不及的是,房价下跌到靠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波及全球,最终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

(四)抵押贷款市场资金链的断裂是关键原因

当房价上涨时,抵押贷款市场资金链上所有产品的状态均为高收益低风险,放贷部门通过将贷款证券化的方式将贷款的风险转移出去并将回收的资金以发行更多次级抵押贷款的方式来扩大放贷规模以获取高额利润。金融机构则根据这些衍生产品为基础,创新出新的“再衍生”产品。经过层层循环,使越来越多的本无力购房居住的消费者加入次级贷款借款人的行列。这样从最初的房屋消费者、放贷机构到专业融资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到最终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都严重忽视风险。结果是只要其中某一个链条出现故障,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并迅速波及其它环节,一旦购房者无力偿还债务,那么从放贷机构到专业的融资机构,直至最后的投资者都会蒙受巨大的损失。

(五)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不良和市场流动性不足是危机爆发的基础原因

次级贷款市场存在先天缺陷,后天营养不良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次贷借款者主要对象是收入低,没有良好信用记录,甚至有过破产信用记录的借款者,借款给这类人而产生的次级贷款市场本身就存在先天缺陷。在经济繁荣时期,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的升值作为抵押;然而,当经济环境恶化时,这类借款人由于经济条件恶化而无法按期支付欠款,违约率较高,造成次贷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较大,这便是次级贷款市场的先天缺陷。事实上也如此,随着美国利率升高、房价下降,越来越多的次贷借款人难以承受房贷负担,从而引发违约。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约有2000亿美元的次贷利率面临重置,次贷损失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流动性不足问题导致了次级贷款市场后天营养不良。当美国经济处于通货膨胀加速阶段,美联储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加息以缩紧银根时,许多贷款者入不敷出,大量次级按揭贷款变成坏账。在这种情况下,大银行不再继续向住房按揭贷款公司提供融资,住房按揭贷款公司面临破产遭遇。

(六)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机构失职是重要原因

信用评级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投资风险,增加市场透明度。然而,评级机构的核心业务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被其评定的客户付钱购买自己的信用等级,但使用这些评级结果的却是投资者。在市场繁荣时期,信用评级机构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有时候通过提高信用评级的方式来讨好客户,这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所有的次级贷款债券中,大约有75%得到了AAA的评级,10%得了AA,另外8%得了A,仅有7%被评为BBB或更低。事实上,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2007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Alt-A和次级债两类证券的违约率可能会随着美国房价的大跌而急剧增加。由于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各种创新工具提供评级是评级公司业务的主要收入,因此,评级公司很难对按揭贷款证券MBS给出中立的评级判断。

(七)官方态度的暧昧成了危机爆发的温床

2001~2002年间,美国次级债因新经济泡沫的破裂而导致短期拖欠率上升,但美联储官员不仅未对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充分的重视,而且刻意回避问题。直至美国经济由于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并波及世界时,美联储对此问题的严重性都没有给予清晰的阐述。可见,官方态度的暧昧成了这场危机孕育并迅速蔓延开来的温床。

总之,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特点可以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不是一朝一夕之力,而是由一系列看似偶然的因素综合爆发而成的。

参考文献

[1]汪利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警示[J].财经科学,2007,(10).

第7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

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成功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旺盛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中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1.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自然提高,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易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2.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3.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1.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19时开始升值,到4月末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2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8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0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性的行业都嚷嚷着要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具体有四点:

1.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2.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的时候,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也很脆弱,就到泰国去了,在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

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3.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4.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辩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翀.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尹中立.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李翀.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何东.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7,(5).

第8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

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成功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旺盛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中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1.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自然提高,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易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2.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3.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1.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19时开始升值,到4月末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2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8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0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炭等资源性的行业都嚷嚷着要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3.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具体有四点:

1.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2.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的时候,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也很脆弱,就到泰国去了,在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

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赌博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3.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4.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辩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翀.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尹中立.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李翀.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何东.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7,(5).

第9篇: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温州企业;对策

AbstractSince the USA Sub-prime Crisis broke, the growth of import and export in Wenzhou has began to slow down because of foreign demand has been dropping significantly. Wenzhou Enterprises have faced with many sever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cline in profits, layoffs, bankruptc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Wenzhou Enterprises from Sub-loan Crisis, propos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Sub-prime Crisis;Wenzhou Enterprises;Countermeasures

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三大股指大幅度下挫,美国部分金融机构相继陷入经营困境,到2008年9月已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增速09年预计将回落到1.3%,降至27年来最低水平;同时中国2008年6月份外贸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20%,这一迹象显示,全球经济走弱正对中国进出口行业造成严重影响。作为中国较为活跃的沿海经济体之一,2007年温州的外贸依存度已达43.2%,其中出口依存度为35.8%,二者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近年来,温州本地企业由于劳动工资上升、原材料价格高涨等原因而纷纷外迁,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民营企业,此轮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出现的萧条必定会使温州对外贸易企业赢利状况更加恶化。本文通过分析温州对外贸易的现状,旨在寻求次贷危机下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的出路,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意义非凡。

一、美国次贷危机概述

美国次贷危机是由2007年初开始,由于“次级债”大量逾期违约,以其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信用评级急剧下降、市场交易价值和评估价值严重缩水,欧美大型金融机构出现巨额损失,并且由美国波及到全球金融市场,引发全面性的流动性紧缺和信贷紧缩、并逐渐开始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冲击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1]。本轮次贷危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长期植根于美国经济和金融政策中的激励机制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在这种错误机制下,美国政府为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提供担保,并实施鼓励购房的激励政策。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过度杠杆化和房价泡沫,从而给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持有者和房屋所有者带来巨大风险,并最终因泡沫破灭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1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温州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对温州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

在2009年4月16日第105届广交会,为数不多的境外采购商,大部分都是中东、非洲和南美地区的采购商,欧美采购商下降了六成,这对以欧美市场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温州市来说不是个好兆头。

本轮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大幅萎缩还是给温州外贸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从2008年以来本市对外贸易额及其变化可以看出(见图1、图2):温州进出口贸易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连续下滑,有几个月出现负增长,在2008年2月进出口贸易增长率仅为-12.2%,同时出口贸易增速也降至-17.9%,外贸进出口动力明显不足;温州市外贸总量在2008年2月和11月出现了低潮,交易额分别为84077万美元和93106万美元;对于进口贸易一直也比较稳定的温州来说,从2008年9月以来进口贸易总量明显延缓,增长率更是连续出现负增长,于2009年1月达到-46%,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图 1.资料来源:浙商网、温州统计网站数据整理

图 2.数据来源:同上

(二)次贷危机对温州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原因

1.由于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依赖性较高,中美密切的经济依存度,会让中国很容易感染上美国可能遭遇的经济寒流,温州也不例外,温州经济的带动很大程度上是靠对外贸易的拉动。

2.由于温州本身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问题。有数据统计显示从1990年到2007年的近20年时间,温州工业产业结构变化不大,以机电类、皮革、纺织服装、塑料、通用设备制造等为主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地位,而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始终发展不足,其中2001至2007年间,温州占浙江省GDP的比重从13.4%下降到11.58%,年均下降0.3个百分点[2]。从此意义上来说,温州企业居于全球生产价值链的低端,其对外贸易产品优势在于低廉的价格上,利润空间狭小,那么本轮次贷危机下的美国消费需求等国际需求减弱,势必会减少对温州的进口贸易,使企业盈利状况更加恶化。

3.人民币的连续升值间接导致了温州外贸出口下降。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意味着外商对华投资成本的增加,受此影响国外资金可能会转向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3],进而影响对“三资企业”的资金投入。“三资企业”是温州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载体之一,2007年“三资企业”有630家,产值占6.2%,那么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减少再加上因美国对华进口的减少短期内会对温州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

三、温州外贸出口企业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

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温州对外贸易企业将如何突围?本文在深入分析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形成原因及对温州对外贸易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对策。

(一)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

提高对外贸易利润的根本在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强,其产品出口创汇率会提高,对外贸易对本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才会增强。如上文所述,当前温州的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为主,其目标客户群也以发达国家中中低收入阶层为主,而中低收入阶层在本轮次贷危机中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从微观层面来讲,如果温州外贸出口企业能够借此机会加大科技、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不断向价值链的上游环节挺进,将可大大增加其产品的潜在客户群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在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国际产业分工中争取新的位置。

(二)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积极规避风险

外贸企业为缓解出口压力,应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摆脱单一贸易依赖,考虑更加广阔的出口渠道,积极规避风险。放眼全球,温州外贸企业可对受“金融海啸”影响相对较小的中东、澳洲、拉美、非洲、东欧等市场加大开拓力度,以新的市场增量填补原有市场存量。同时,鼓励、引导企业尤其是传统的流通型外贸公司在国际市场直接面对消费者销售产品,以拥有渠道、提高售价、提升效益。

(三)放缓贸易政策的调整,减少利益损失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中之重”,为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倾向于给予企业财政性支持,使企业能够进行价格考虑,通过“薄利多销”扩大出口。在此大政策环境下,加上本轮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等国家进口需求大幅下降,这对温州外贸出口企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进而影响到其经济增长和就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么温州本地应放缓对外贸出口行业的优惠政策调整,包括降低出口退税率,征收出口关税、取消某些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等,以减少多重叠加效应的利益损失。

四、结语

面对美国次贷危机,我们要全面深入分析内外部形势,化不利为有利。针对本轮次贷危机带来的使温州外贸出口企业面临利润下降和失业率不断攀升等不利影响,积极调整产品出口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寻求市场新机遇,促进温州外贸出口企业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鹏艳.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原因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8,(17).

[2] 省略/web/.

[3] 董哲宇.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影响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09,(2).

作者简介:

何霞 女(1986-),籍贯:河南周口,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创新与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