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

第1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技能教学 激发兴趣 课堂创新 分阶段教学

电类专业技能教学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技能的形成则是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的反复练习来实现。根据教学目标,电类专业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和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技能课的教学来完成。现在我以08应用电子技术(1)(2)班的电子技能训练为例,在技能课教学中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两班学生仅通过了两个学期的技能训练,参加初、中级无线电装接工技能鉴定,合格率分别为100%、95.2%。

一、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1.实物展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将我校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如声控、光控、压控等控制电路的效果展示,这些作品产生的声音、灯光指示等动态效果,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学生有了好奇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与这些电路有关,举例说明,为后期的学习埋下伏笔。

2.以各种技能大赛为载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组织师生技能大赛,通过这些大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组织各类型的竞赛。青年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小组间、班级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基础理论课的教学,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腿走路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在技能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1.注重纸上练兵,加强模拟训练。对一些元件较多、线路较复杂的电路我们采用“纸上练兵”法。所谓“纸上练兵”法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专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这可以作为作业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无线电中级工考核电路中,采用了集成电路,电路复杂、难度大,通过纸上练兵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往需要20课时完成,现在12课时就达到了要求。

2.开辟学习成果展示平台,进行榜样示范教育。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的欲望,我们的中职学生表现欲望更加强烈,但是很容易知足。我们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强烈欲望,对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收藏,有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收藏,通过班级展示台,现代网络平台展示,如QQ群、班级网站等。

三、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

1.基本操作练习与反复练习相结合。无线电中级考核辅导中,采取分块教学。如电源电路、振荡电路、触发电路、分频电路,这些电路又分为分立元件和集成电路两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轮以各单元电路为主进行训练,让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第二轮要求学生安装整机,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功;第三轮设置故障教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第四轮采用模拟考核形式,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

2.专题操作与创造性练习相结合。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技能课分解为若干个小课进行训练,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则是学生熟练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练习。这种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印刷电路板制作,让学生根据给定的电路在铜箔上设计电路布局,要求学生首先要熟悉原理图,分析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支路、节点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电路原理图,确定电路布局。在创造性练习中,我们结合电子基础知识,在学生模拟安装电路时,只给原理图,不搞统一模式,让学生本着合理、规范的要求自行设计电路的安装图,这一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技能开发的能力。

3.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开展自我学习。随着许多家庭的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能否为我们所用非常重要。很多家长苦于无法管理计算机,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很长时间荒废学业。

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玩游戏的原因是获得成就感,这是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为了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我们开展了学生上网寻找电路、通过淘宝网购买电子器件、进行实际电路安装、实际电路展示等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设置考评表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进行自评、互评,评比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 著 易东平 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2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学校在课程建设上下功夫,要力争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综合发展。为此,我校尝试围绕学校办学理念进行课程创新,持续开展了三年的课程创新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明晰办学理念,引导课程创新方向

我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尊重”,其确定源于对我校办学历史的反思,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教育核心价值以及对世界先进教育理论的思考,对学校所在的区位特点以及对现存问题与学生发展需求等四大方面做出的全面分析。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在“尊重”核心理念的引领下,着力进行四个“尊重”的教育,即“尊重规律、尊重人人、尊重环境、尊重文化”的教育,为培养具有北京情、中国心的世界人奠基。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确立,体现了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对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及促进未来发展的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样的教育下,我校的学生除了达到小学阶段必须实现的共性基础目标外,还能凸显其特质,具体表现为:具有对人、对文化、对一切事物的包容精神;具有敢于克服困难、不断改进和创新的超越能力;具有善于质疑探究、乐于实践的探究合作能力;对改善人、环境、社会问题有较强的责任感等。这一育人目标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符合当今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加强传统文化的培育、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等新要求,也是走向世界必须具备的能力。

确立课程目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课程创新并不是随意增减课程、增减内容,必须尊重规律,科学推进。因此,必须先建立课程目标,它是课程的起点也是课程的归宿,能保证课程的进展方向。在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统领下,将各类课程进行整体构建时,首先要尊重国家课程建构的历史,特别是要研读国家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要研读教材,这是创新的起点和基础。如果静心研究,就会发现每所学校要实现的育人目标,在各科课程目标中都有丰富的体现。我们需要的是把学校的理念、育人目标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与理念目标一致的要保留,如对照“尊重文化”目标,我们找出语文课标中有“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也有“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就将其合并、重组、选用,对不足的进行补充,对缺失的部分进行增加。我们对照“尊重规律”目标,发现在各科课程标准中都有不足或欠缺,故增加了“激发对规律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探究和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特别补充适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媒介素养”“关注我们生存的环境、资源”“探究实践能力”“思维、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目标。经过反复推敲,我们确定了在尊重理念统整下的“尊重规律、尊重文化、尊重环境、尊重人人”的四个领域的学校课程目标。

围绕课程目标,创新课程结构

如何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最终让尊重理念落地生根,从而实现育人目标?这需要在课程目标的引领下,进行课程的重构。我校主要尝试建构了两大类课程结构,一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一类是面向全体和面向差异并存的主题课程。

基础课程和主题课程结构比例是四比一。“四”指一周里有四天上基础课程;“一”指一周集中一天上“主题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在保持课程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大了关于尊重的各相关领域内容的学习,有目的地进行尊重价值观的培育。面向全体和面向差异并存的主题课程,则充分借鉴了国外的课程建设经验,围绕与尊重相关的四个主题开展探究实践式学习,开展个性化选择式学习。我校已开发了适合不同年级的、不同性别学生差异的128门校本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力争与其他课程充分融合。主题课程学习紧紧围绕尊重的四个领域,结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删减、整合、创生,开展跨学科、跨课程的联动学习,使散点知识系统化。主题课程学习既安排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又有尊重差异、发展学生特长的选修课程。

如主题课程“我是蓝天护卫者”,从学生生活入手,将品社“灾难后的思考”、数学“统计”这两门国家课程必修课与英语剧、电脑设计、国画、合唱这四门校本课程选修课进行组合。该主题学习删减了品社课中离学生生活较为遥远的“退耕还田”等内容,增加了适合小学生学习探究的“北京雾霾”内容,引导学生基于现实问题开展实践探究。数学则借助对雾霾问题调研的数据开展统计知识的学习,在分析问题中感悟复式统计图的应用意义和价值。并开的绘画、电子设计等自选校本课程,又从不同的学习角度拓宽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感悟、深化主题。

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创生,让学生进入了一个主题鲜明的完整的教育情景中,学生从头到尾能够参与其中,进行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获得多元的收获。学生的认知更加系统深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变得更强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在真实、深层次的实践课程参与中回归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示真实的自我,获得自由的发展。

明确课堂标准,转变学习方式

每一个主题课程一般经过几个流程,并形成回路。实践准备:指导选题――结成研究小组并合理分工――搜集整理资料――围绕主题设计问卷调查、采访提纲、制定实践计划;实践探究:参观、采访、调查――多种方式记录实践见闻与感悟;整理交流、实践分享:回到课堂――梳理实践――形成多样化学习资源。

面对具有差异的教师和学生,为了将“尊重”理念有效转化为师生的行为,真正落实并浸润于每一节课堂之中,我们建构了体现“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的课堂文化标准,引导大家自觉对照标准发展自己。走进课堂的教师努力做到“两个体现”――体现开放性和多元性,“四个带进”――把笑脸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多元评价带进课堂、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五个让”――目标让学生明确、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规律让学生发现、学法让学生归纳,“六个要”――学情分析要透,学生关注要全,学习层次要分,学习兴趣要浓,思维引导要深,学习收获要大。走进课堂的学生应努力做到四个我会:我会倾听、我会发现、我会质疑、我会实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足未来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2011年,我们率先在北京市开展了“平板电脑进课堂”的改革实验,不仅将平板电脑引入到分科教学中,还引入到了主题课程的学习之中。2012年,我们有幸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系统变革实验研究”的项目学校,开展了“基于手持移动终端的云学习方式的研究”,初步建构了“技术―终端―资源―平台―网络”五位一体的全新数字化学习环境,解决了在传统教学中难以破解的问题,如实现教学重难点的可视化、海量学习资源的即时可得,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速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益,达到了提质减负的目的。

第3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创新教育

1 前言

作为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去深入分析中职学生的学情、教材特点、课程知识结构特点等。同时,要了解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对计算机或非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程度和专业实际去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此同时,要在教育改革春风的吹拂下,因地制宜,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帮助更多学生得到成长和提高。

2 教师要明确中职学校计算机学科教学的定位

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在如今升学非常容易的情况下,中职学校近年来的生源往往都是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这些学生本身智商并不低,但是由于中小学时期缺乏正确的引导,或者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教育的略有缺失,导致他们丧失了学习兴趣,以至于长期以来形成了不愿意去认真听课和学习的习惯。加之近年来科技产品的发展进步,不少学生都是拿着手机爱不释手,俨然成为了新版精神鸦片的吸食者。

作为教师,谁也不希望“一言堂”或者“独角戏”的情况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但是事与愿违,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所引导的的教学是没有学生的教学。教学的对象本来是学生,我们却常常把他们“关在了门外”。客观地来说,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小学阶段所习得的文化基础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确实要差一些。但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对于这些学生往往在课堂进行理论教学和讲授时,由于只是教师一个人对着电脑在投影仪上演示,效果都非常不理想。但是,一旦切换到让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软件操作时,效果却迥然不同。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应当减少理论课程的讲授时间,多在计算机教室或网络教室,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讨论中快乐地收获知识。同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看到,当教师给学生们一定的自由空间,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便能在短时间内迸发出来。

3 教学内容及过程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在当前教育界普遍呼唤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崭新历史时期,教师再去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已经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要让课程本身发挥育人的作用,结合课程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1利用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构建新的知识。计算机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即在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把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探究发现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用“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造”的教育理念组织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创新学习的精神。

3.2在创新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就给计算机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方法,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这便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现代教育往往强调,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课堂。要真正打造这样的课堂氛围,教师要从跟学生做朋友开始,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创设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在师生互助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和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例如可以以问题为主线,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与学生间共同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做到这些,也就增添了课堂的魅力,使计算机课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充满了活力。

4 围绕帮助学生就业这一中心思想开展教育教学

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能否就好业是检验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实效的最终标准。因此,作为计算机课程,无论是非本专业学生的选修,还是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都必须要围绕就业这一中心思想开展教育教学。

4.1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内容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更是日新月异。传统的教材,存在教学知识老化,理论过多等问题,教师觉得不好教,学生抱怨学了没用。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社会上计算机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现有专业课教材应用和讲授时有的放矢,同时,依据在学生和社会上的调研情况,掌握好对不同专业学生教授的内容及深度、广度,力求让学生学得懂、够用、实用、能用。

4.2帮助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学习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专业选择、就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面普遍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对前途感到迷惘甚至厌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有必要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和计算机行业环境分析确定学生的职业方向、职业技能。同时,每位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性格、能力特点,和同学、教师、家长交流,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培养职业技能,不需要学多学不好,而要让学生对专业技能学得精。这样,经过三年的学习,到毕业时每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有了自己的“绝活”,也能充满信心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第4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 教师提问技能创新 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和解答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逐步呈现给学生。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构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而且能够作为教师把握学生整体学习情况的重要凭据。因此,这一方式是各科教师都经常使用的方式,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存在,提问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对教学的作用不高。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提高教师的教学提问技能,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才能发展学生创新的思维,构建有效课堂。

一、提问技能创新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效传递信息。任何一节课程都是整体教学的一部分,都有其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提问,并通过问题的解答过程将所要教授的知识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类似的问题举一反三,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学的时候,这样提问创新对提高课堂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课堂教学中就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提问的案例:在教课文《我的老师》时,我摒弃了传统琐碎、低效的串问串答形式,精心创新了两个课堂提问:记事的记叙文,重点在哪一部分?怎样才能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出示投影片)

2.有效反馈信息。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根据自身对学生层次的把握有选择地让各类学生回答,并对他们回答的状态进行相应的总结,全方位地把握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情况。比如在《我的老师》课文教学的提问案例中,我要求学生对课文层次进行一定的划分和内容。学生通过相互的交流沟通认为本课描写了七件小事,重点是后两件小事的描写,并且这些描写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详细有序地把事情的经过一步步写了出来,体现了重点的同时也突出了主要论点“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学生更爱老师”。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及时地掌握了学生对于记叙文的理解情况和对于课文的掌握情况,学生概述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问技能创新在学习中的作用

1.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是其综合能力提高的主要作用力。兴趣作为学生的导向,能够反映学生的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合理地利用课堂提问,让学生置身课堂学习中,激发求知欲,有意识地参与课本教学,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促进知识水平的提高。

2.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对于学生来说,其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课本内容对自己的知识漏洞进行补充,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学生在学习时不断动脑。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一情况,对学生无法发现问题的地方进行思考设置,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解决。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自我提高的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使得语文课堂从“高耗低效”转变为“低耗高效”。

3.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发展、锻炼学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即当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进行语言性表述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他们思考问题的有效思路的形成。

4.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给予学生正确导向。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概括等,有时候抓不住重点,出现偏离目标或者对类似的知识无法准确把握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出现,教师应该及时运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定位和指向,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并不断鼓励他们通过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第5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3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15-2016年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英语教师信息化微课设计大赛决赛,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隆重举行。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代表广东省参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7名选手参加。决赛分“网络展评”和“现场决赛”两阶段进行。“网络展评”阶段,参赛选手登录大赛决赛专题网页,注册并上传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方案及辅助资料,在网上进行公开展示,并接受专家网上评审。“现场决赛”阶段分为两个环节,即“说微课”和“现场上课”,从第一环节比赛各组中选取前10%的选手参加第二环节比赛。选手根据本人的微课教学设计,现场展示该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经过激烈的递进式决赛环节,珠海一职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现场发挥,获得评委一致肯定,取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珠海一职校校还获得本次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本次比赛旨在深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探索外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外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以充分展示全国外语教师的风采及课程建设成果。

近年来,珠海一职校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在省市各类说课和教学设计和微课设计信息化比赛中屡获佳绩,反映了珠海一职校教师们教学基本功扎实、信息化应用能力强,课堂上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实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第6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省、市电化教育馆,省教育技术装备中心和市教学仪器站的指导下,在各学校的配合下,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做好第四批“省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工程组织实施工作。

精心组织,按时完成了我区第四批“省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工程的实施工作。自20__年实施“省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工程至今,我区四批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学校共建设40个中小学(全区44所中小学,幸福、岗西、汪堰、瞿嘴四所小学规模因低于省项目学校入围标准未予实施)教室62个,电脑3326台(含62台服务器和62台教师机),总投入为13949307元。“省多媒体网络电脑教室项目”的实施给我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带来了动力,使我区中小学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比从20__年前的36:1上升到现在的16:1,大大提高了我区中小学办学条件。

2、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自身技术优势,建立QQ群,把教师间的距离缩短为零

我们根据各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将其划分了四个QQ群:__区网络管理QQ群、__区教学研究QQ群(分中小学)、__区学生作品QQ群(分中小学)、__区信息学竞赛QQ群(分中小学)。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将本校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和教育教学中的疑问和经验在网上QQ群中交流,提高了教研效率,拓宽了信息技术教研空间。

⑵、继续发挥各教研片的优势,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教研水平。

在区电教馆中心教研组的指导下,各教研片定时分段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月每个教研片开展一次活动),各片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协作,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教坛新星的作用

利用__区第四届新课程研讨会的契机,骨干教师和教坛新星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以学生评价构想为思路,为全区展示了六节对比课,既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同时也为新教材、新指导纲要的学习和研读做好了铺垫(本次活动也吸引了来自全市其他县区60多名信息技术教师)。

⑷、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师水平和能力。

暑期我们组织了__区首届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班,依托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对全区60多名教师进行了历时十天关于网络管理和信息学竞赛方面的培训,培训过后又要求教师们再培训的基础上撰写培训心得,并利用培训的契机,要求各校把网络管理和学生竞赛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有计划、有目的。

同时我们在参加省级培训的基础上,根据本区的特点和实际,举办了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指导和帮助一线教师学好、读好、上好新教材。

⑸、抓好新教师的上岗工作

由于近两年,我区各校上了很多机房,各校也招考和招聘了很多新教师,为了能使这些新教师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需要,我们采取了“一帮一”的帮扶形式,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机房管理优秀的教师帮助他们(我们今年共结13个对子)尽快成长。

3、认真做好局教育网站维护充实工作,积极稳妥地推动我区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

⑴、按国家有关法律为局教育网站办理了信息产业部认证的ICP和合肥公安局网警支队认证的HFCP,完善了我局教育网站相关手续。

⑵、在各科室的大力配合下,对区教育局网站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实;同时将学校制作的主页链接到“__教育信息网”,充实了__教育信息网内容,为全区学校与学校、教育局与社会等各方面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⑶、在合肥网警支队、省电视大学的支持下,举办了中小学网络管理员培训班,来自28所中小学网管教师参加了培训,经公安、人事部门组织考试,成绩合格,均取得省计算机安全培训领导小组颁发的网络安全员证书。

⑷、积极组织和参加合肥市优秀教育网站网站检查评比,我区五所中小学及教育局网站在全市一百多所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进入复评阶段,占全市进入复评单位的20。

4、认真组织中学理化生教师参加市教育局举行的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参加考核的教师全部取得市教育局颁发的合格证书。

5、协助学校申报第三批“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取得成功,经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省教育厅批准,我区六安路小学被确认为“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同时我区四十二中,南门小学、亳州路小学的申报的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被中央电教馆立项;六安路小学、杏林小学、大杨中心小学申报的省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被省电教馆立项。

6、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科普活动等多项工作取得好成绩

20__年里,我们组织学校开展了“地震抗灾知识”等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十五中学、四十二中学由于成绩显著被合肥市科协命名为“合肥市科普示范校”。在20__年全国、省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中,长江路第三小学足球机器人获得安徽省一等奖,全国一等奖;四十六中的工程设计安徽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在20__年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区共有三件作品被合肥市推荐参加省级评比。四十六中

王彦博《常见两种农药对杯钟虫、草履虫种群的影响》获得省一等奖,四十五中黄晗达《黄瓜叶面营养调理研究》省二等奖;其中四十六中王彦博《常见两种农药对杯钟虫、草履虫种群的影响》被安徽省推荐参加全国评比,并获得全国二等奖和茅以升少年科技奖。由于王彦博同学科技创新成绩优异从而荣获20__年度“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全市4名)。合肥长江路第三小学孙荣春老师、四十六中刘经智老师获得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7、开展了教师学科网页制作竞赛、电化教育论文、CAI课件及师生电脑作品评选,取得了好成绩。20__年经区级评选推荐上报的学生作品获得市级一等奖8件,二等奖18件,三等奖21件。省级奖3件。教师作品,获市级奖23件,省级奖5件。

8.认真抓好全区中小学学生计算机竞赛活动,取得了好成绩。

在20__年合肥市中小学生信息学竞赛中,我区参赛学校共取得:

中学组团体第二名(合肥市46中学)第三名(合肥市42中学)第四名(合肥市45中学)

小学组团体第三名(合肥市长江路第三小学)第四名(合肥市南门小学)第五名(合肥市虹桥小学)第六名合肥市亳州路小学

个人名次:

中学组一等奖5人(全市7人)二等奖9人(全市18人)三等奖19人(全市49人)

小学组一等奖6人(全市12人)个人第一名长江路第三小学王肇欣

二等奖10人(全市25人)三等奖19人(全市33人)

在20__年安徽省“安联杯”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由我区为主要选手的合肥市初中代表队脱颖而出,取得历史性突破,一举夺得团体、个人一等奖。其中合肥46中寿鹤鸣勇夺初中组第一名,并光荣地成为5名省队队员之一。在初中组全部5个一等奖中我市选手取得1、2、3、5名的好成绩,获四个一等奖。由46中梅诗柯、46中孙徐湛、50中孙祥彦、50中刘兰兰组成的合肥代表队一队夺得团体第一名。合肥二队获得二等奖。

9、在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政府采购,完成了对24所中小学补充图书及为34所小学配齐自然(科学)仪器前期准备工作。其后续工作正在进行中。

10、配合督导室完成了对寿春中学、双岗小学、红星小学、淮三小等学校督导评估工作。配合基教科完成了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报名信息抽样采集工作。完成了迎接国家“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复查考核的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

总之,我区教育技术装备和电化教育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等工作在20__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应该看到我区这些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技术装备保障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没有得到落实和执行,各校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不一,影响和制约了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2、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教育技术装备和电化教育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认识程度不一,部分学校缺少具体负责教育技术装备和电化教育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人员或相关人员变动快,影响了相关工作的落实。

3、检查督促不到位,学校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等专用教室的管理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和师生图书借阅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在新的年度里,在局党委和教育局的领导下,在督导、基教、人事、计财等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与各中小学通力协作,逐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我区的教育发展共同努力。

三、20__年工作思路

1、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新《义务教育法》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意见”、“中小学电化教育规程”、“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等文件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精神,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宣传贯彻执行教育部新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__年7月19日),加大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配、管、用”工作力度,认真做好“省多媒体电脑教室项目学校”的管理工作;开展多项活动,大力推广电化教育,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及“十一五”国家、省级教育技术课题实验工作;指导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完善工作,推广“校校通管理软件平台”建设工作,协同相关科室,做好局机关政务信息化和系统内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努力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抓好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20__年的主要工作

㈠馆(站)内部管理

认真组织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提高馆内全体工作人员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坚持馆内工作会议制度。每月一次大会,研究当月的工作安排和工作步骤及方法;每周一次小会,交流工作完成进度和存在问题,讨论解决办法,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馆内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为机关和学校(园)做好服务。

㈡、教育信息化工作

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协助和指导具备条件的学校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力争在20__年使我区有50的学校建成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校园网。举办网络电脑教室管理教师培训班,提高其管理能力;定期下校指导,进一步加强对“电脑教室项目学校”的管理工作,促使电脑教室管理规范化,提高电脑教室使用率。进一步完善区教育网站软、硬件建设,做好局机关及学校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教育系统政务信息化;继续抓好“教育管理信息化”试点校软件应用和完善工作,召开全区教育管理信息化交流现场会,推广“校校通管理平台”软件的应用,扩大试点范围,推动我区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

㈢、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宣传贯彻执行教育部新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20__年7月19日),加强对学校各专用教室管理、使用的监督和指导力度。按照市教育局要求,督促各校(园)建立健全各专用教室教学仪器、设备明细账和校(园)教学设备总账,加强学校各专用教室的管理,建立健全各校(园)教育技术装备资料档案。结合督导工作,开展实验室管理培训和检查评比等活动,促进我区实验室管理规范化,提高设备使用率。参照市教育局有关办法,理顺关系,配合区政府采购中心做好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集中采购工作

。贯彻执行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规范中小学“一费制”中电教费的收取、使用行为,做好电教软件的征订工作,为学校做好服务。㈣、信息技术教育及与信息技术应用工作

继续发扬我区城乡结合,技术强弱结合的特色,充分发挥四个信息技术教研片和中心教研组作用,继续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重点为乡镇学校的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做好教育论坛的技术维护工作,为广大教师提供网络教研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远程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深入学校,抓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及“十一五”国家、省级教育技术课题实验工作;继续开展中小学教师学科网页制作、电化教育(实验教学)论文、CAI课件、自制教具及师生电脑作品等竞赛活动;抓好区中小学生计算机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区教师和学生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

㈤、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在区科协的指导下,成立__区中小学科普工作协会;加强我区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出台__区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条例;举办科技辅导员培训班,提高科技辅导员业务能力;积极开展科普周活动和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力争在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中取得更好成绩。

第7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关键词]**区实验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往往忽视课堂教学与科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实践,重模仿、轻创造,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悖的。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所谓科技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省**市**区实验小学创立于1997年,是一所富于理性,洋溢激情,既体现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情怀的学校。学校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崇尚科学、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等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潜能激扬——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在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区实验小学以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为着眼点,在积极培育科技创新课程文化的同时,努力建构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与探究性课程三者有机整合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

(一)培育科教创新课程文化

科技创新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孕育人的创造力,这恰恰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与能力。当下不少学校为科技创新教育投^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教育效果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急功近利,总想在短期内换来巨大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应,忽视了学生创造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二是误认为创新教育就是搞科技活动,只要让学生动手制作了科技作品就能培养创造力;三是部分教师只把眼光盯着少数学生,甚至把自己的创新设想嫁接给学生,使科技创新教育成为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忽视了科技创新教育的普及性与提高性的辩证统一,导致了科技创新教育的畸形走向。

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实践创造的信心和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绝大多数学生在科技创新教育中释放了潜能,显露了才华,获得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奠基了生命的优化成长。**区实验小学基于对科技创新教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科技创新课程文化建设。学校认为,要追求科技创新教育的长效化,就必须让科技创新教育常态化。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课堂教学是落实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基于此,学校探索出了一条“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特色发展之路。学科教学从科技创新教育中获得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只有让科技创新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真正体现在课堂上,科技创新教育才能获得蓬勃的生命力。

(二)构建科技创新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反映着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在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中,**区实验小学一直在探索适合自身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多年的实践结果,以学科教育、科技创新课程、社团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建构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有机整合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坚持对学生实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教育。

1基础性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普及性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基础性课程中,主要以学科渗透、科普教育为载体。学科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因此,学校把科技创新教育整合到各门学科课程以及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时刻都能受到科学思想的感染与熏陶,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还长期坚持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积极调动社区、家庭的力量支持并参与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学校将每年的5月和11月定为“科技创新活动月”,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听科普讲座、进行科学小调查;评选表彰“科技创新小能手”“十佳科技创新之星”。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2拓展性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提高性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拓展性课程中,主要以校本课程和科技创新社团为载体。科技创新思维训练课是**区实验小学于2003年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由专任教师对学生进行潜能激发、技能指导和专题培训。同时,学校按学生的兴趣组建了各类社团。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是一项实践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力求做到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和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征,又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只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环境和条件,指导学生实践探索的过程。

3探究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区实验小学把探究性学习引进到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开展学科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全员激发——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教师

教育的责任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教师。

(一)促进科技创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科技创新教育不能走依靠个别人才发展的道路。

近年来,**区实验小学积极铸造团队精神,注重思想引领,全面建立人才激励、培养机制,通过“内培外引”,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教师队伍悄然形成。学校还建立了实力雄厚的科技创新项目组,使科技创新教师有了用武之地。科技创新的每一个项目都有教师具体负责,需要技术攻关时,大家自发团结在一起,发挥团队智慧,共同解决难题。科技创新项目组还建立了定期研究制度,每月开展一次研究活动。辅导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同,有助于科技创新教育横向开发、纵向发掘、相互碰撞、集成智慧,增强科技创新教育的丰富性和专业性。

(二)让每个教师都成为科技创新教师。

传统的学科课程教学忽视了创造性和实践性的重要性,制约了学科课程的发展。许多教师都习惯于准备一套娴熟而不容置疑的知识向学生传授,提出的问题大多在教师的脑子里已有现成答案,教师问题意识淡薄、思维定势,导致学生好奇心和创新意识淡漠,学生的创造力也随之被扼杀。科技创新教育不单在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上生辉溢彩,还与多种学科交相渗透,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实践,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实在课堂上,**区实验小学的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科技创新教育的素材,选择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视点,确定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放大设计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和课后延伸。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生成的自主、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校以创新教育思想为引领,建立教师全员激励机制,转变全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引导每位师生都成为科技创新人才,让科技创新教育的自觉行为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三、机制催生——聚力科技创新教育支持性环境

众所周知,环境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区实验小学积极创造和优化教育环境,从而为科技创新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为科技创新教育注入理性和秩序

**区实验小学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与实施科学管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引导教师发展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优质优酬的薪酬体系”,对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进行科学管理。这种完备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科技创新教育注入了理性和秩序。

实施全员科技创新教育,教师能量的自主性释放离不开适宜的环境。因此,学校着力于科技创新教育支持性环境的机制建设,对教师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考核评价,努力创设科技创新教育的条件、经费、制度和支持性评价力量,创造性地实施了“统筹安排,分项目合作”的科技创新项目负责制,项目负责人享有必要的人员调动、物资支配、项目实施规划和一定的考核权,学校提供必要的人员、经费、物资支持,充分激发了每个教师的创造性能量,优化配置了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二)开发与整合科技创新教育资源

**区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为学生打开创新的视野。学校聘请院士、教授、专家、博士和有科技创新特长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形成了学生、教师、班主任、家长、社区辅导员“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教育力量网络。学校还积极加强科技创新教育硬件建设,建立了科技制作室、科学实验室、电脑机器人活动室、科技创新作品陈列室、艺术墙、科幻画廊、科普橱窗,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

四、价值共享——成就教师事业。奠基学生发展

(一)科技创新教育成就教师事业价值

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教师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区实验小学注重全员激发,让每个教师立足教学岗位实践科技创新,教师也从中获得了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在教学技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教育人生新的跨越!

(二)科技创新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科技创新教育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使其潜能获得释放,奠基生命的优化成长。**区实验小学有一门鼓励学生“胡思乱想”的课程——科学创新课,这门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更为重要的是,一些与“优秀”无缘的学生,在这门课上悄然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另一扇门”。

第8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创新教育 风靡校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年的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科技教育也成为重庆一中的办学特色。科技方面的成就让重庆一中更加光彩耀人,重庆一中在科技方面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渗透到师生中,更是让科技的春风吹出校园散播于社会。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潜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经常性科技活动,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计算机等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奥林匹克头脑风暴、一种智力快车、机器人和传统的三模一筝一电(空模、海模、车模、车筝和无线电)等课外活动。定期性科技活动,如小科学家协会年会、趣味数学竞赛、物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竞赛、化学实验设计和实验竞赛、地理拼图和地理知识抢答比赛、科技英语单词比赛、科技游园活动和科技小论文报告与答辩等。学生科技活动已成为重庆一中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学校的科技小设想、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四小”科技活动,被列为面向全国中小学推广的五种课外活动模式之一。

科技创新大赛奖是学校检验科技教育成果的重要活动,学校老师们多次阅读并分析历届科技创新大赛通知、规程及补充通知,青少年竞赛项目(创造发明、科学研究论文、机器人创意)、青少年展示项目(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是重庆一中的优势项目。

创新添彩 培育英才

在今年举行的27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相关教师也积极行动起来,与市科协加强联系,获取比赛的第一手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创新比赛,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设备及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探索科学难题,积极发扬“求知求真”的务实精神。

在第27届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中重庆一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高2013级的张露、张洋、朱立华对RW新型防水耐久密封材料的研究获得一等奖,总计7项一等奖高居全市第一,超出几个直属学校获奖总和;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智能型太阳能果蝇诱灭装置》、《工业石膏代替石灰石生产水泥的关键因素研究》分别获得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设立的创新单项奖。

第9篇: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范文

一、理念导航,谋求内涵发展

课改伊始,张家产中学面临着大多数农村学校相似的困境:管理方式传统,教师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困惑之余,我们试图探索一条突破之路,谋求学校内涵发展。几经思索、论证,我们决定从“发明”入手,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推进素质教育,为教育教学注入“源头活水”。我们确立了“尚自然、展个性、崇创新、增才智”的教育理念,制定了“让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生命的活力,让师生尽情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的学校发展愿景,明确了“育创新之人,办科技创新教育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为此,学校提出了“一年探索、三年规范、五年提升、十年成熟”的“两段四步”发展规划——五年一个阶段,用十年时间打造科技创新教育品牌学校。

在制度层面,我们以“育创新之人”的校园文化核心为灵魂,以课程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逐步探索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为学校在创新之路上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出台并完善了《张家产中学新课程管理方案》《张家产中学科技活动管理方案》《张家产中学科技教育管理制度》《张家产中学科技教育评价方案》《班级科技活动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将“科学规范、人本高效、精致创新”的管理理念落到了实处。

在教学层面,围绕科技创新,一方面,学校先后开展了“校园科普发明”“普及科技发明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小学科技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研究”“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四个市级重点课题的研究,探索适合农村学校开展科技教育的创新之路;另一方面,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到省内科技教育开展较好的章丘四中、省实验中学等学校“取经”。“取经”之行带给老师们极大的震撼:课堂上孩子们思维活跃,智慧的火花时时闪耀;展室里孩子们的作品更是让老师们震惊,由衷感到中学生科技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是展示师生才华的大舞台。

自此,以“唤醒学生问题意识”为核心的第一轮科技创新知识普及活动拉开帷幕,我们引导学生从敢问开始,逐渐到善问、会问。让学生跳出课本,不只关注课本知识;跳出教师,不迷信权威;跳出课堂,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紧接着的第二轮活动以“学会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法”为目的,在强化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创新方法。两轮活动开展的最大收获,在于更新了理念,找到了方法,激活了师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师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从开设科技活动小组,聘请校外辅导员对老师、学生进行指导、培训做起,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生活,提倡刨根问底的提问与研究,从身边的小事中寻求创新的灵感。由此,学生的作品就不断诞生了,如学生在医院打吊瓶时琢磨出了“安全输液装置”,在帮家长采摘苹果时想到了“高枝摘果剪刀”,帮家长割麦子时想出了“折叠镰刀”的创意,等等。

二、多措并举,构建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

办学理念明确后,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对教育教学管理、方案设计、课题研究、学生科技活动等进行细化分工,将科技教育写入学校发展总目标中,着力构建起涵盖教育纲要、学习教材、教育模式、评价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完善的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

组织编写了《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纲要》(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教育纲要》中细化了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使各年级的科技创新教育形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层级递进的发展体系。

编写了科技创新教育学习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编撰了“走近科学”系列校本教材,包括《科学博览》《创造与成长》《生活中的发明》《未来科学》,分别作为初一至初四学生的必修课程,从发明的意义、方法、思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系列指导。

明确了科技创新教育的学习模式。我们认为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有别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它的教学过程应更注重体验与实践,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经过不断实践,我们形成了拓展性学科课堂教学、开放性科技课堂教学、体验式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完善了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设置体系。依据学校《教育纲要》要求,我们开设了必修课、选修课、学科渗透课、实践活动课等。

建立了科技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我们采取“指标分解,星级评定;关注过程,活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评价。将学生的科技创新行为分解为“创新品质”“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成果”四大板块十一项具体指标,每个指标都采取星级评定。同时,每个学生建立创新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自己的创新活动成果,作为过程记录和评价的载体,采取自评—组评—班评的三级评价结合方式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作出客观评定。

完善了科技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科技辅导教师要具备更多的跨学科知识,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案例研究—校本培训(沙龙)—反思提高相结合的科技教师专业成长体系。

为了保证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体系健康运转,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创设科技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兴趣是开展科技创新教育的前提。为建设校园创新文化,发挥环境熏陶的作用,我们建起了以创新为主题的校园雕塑,依托教室走廊制作了科技画廊,向学生介绍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展示我校学生的发明作品;建设了科技展室、科技活动室,让学生感受科技的乐趣;邀请威海科协工作人员进校讲座,消除学生对科技发明的神秘感。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浓厚的创新兴趣,为科技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