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皮影艺术的文化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济南皮影艺术受到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传媒的冲击,自身的特点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如何让皮影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受到人们关注。如何与创意文化产生一定的联系,使得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挥文化第三产业的推动力量的,使济南皮影艺术成为一个品牌产业,屹立于世界民俗艺术的巅峰。
关键词:济南皮影;文化保护;产业发展
皮影艺术在济南有其厚重的文化积淀,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济南的皮影艺术包括戏曲样本和戏曲人物,故事情节波罗万象。以济南方言为解说形式,幽默滑稽,令人捧腹大笑,受到淳朴好客的济南人民所喜爱。然而其受制于演出形式的限制,一时还无法探索产业化的模式,因而著有此文。
一、济南的皮影民俗保护
(一)在宏观方面。可喜的是国家与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申办成功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给予济南皮影文化以专项基金用于文化的传承。在社会方面,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群体出资出力,比如开展了皮影艺术的设计类比赛、突出一系列支持皮影艺术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设立高峰论、开展皮影协会的活动建设,扶持并鼓励企业进行第三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政策,引进其他民俗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吸收其优秀的管理与运作模式,向国外推出本民族创新化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收获了一定的效果。在学校层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入课堂,带领学生参加皮影艺术博物馆的参观与学习。这一系列的组织方式对现有的济南皮影文化起到了积极地作用。然而也有不足的地方,缺少有代表性的剧团品牌与以及创新意识不够。
(二)在微观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逐渐的增强,人们自觉地去保护地域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不少全新的体验方式。比如:建立起了私人皮影收藏展览馆、组织学员进行皮影艺术的学习、开展DIY自己做简单的皮影人物赠送亲友等方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在经营的同时人们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熏陶,提高国民素养。
二、济南的皮影民俗其产业化模式
(一)济南皮影民俗发展模式
首先从继承方面进行了开化。济南的皮影民俗艺术现在无法得到很好的传承,受到封建时期师傅带徒弟,传男不传女、传内不穿外的封建保守的思想,剧团里的名角只是掌握在所谓的世家手里,社会资源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分配。怕手艺诀窍丢了,没了吃饭的家伙。应该给掌握手艺的注册知识产权,让他们的艺术变为可以在市场化当中运作的资源,保证老艺人门的权利,就可能不会出现老人们人去楼空,什么都留不下的尴尬境地。通过与出版商的联系,高价转让绝活的技巧,比如刻录成影像资料进行教学,进行网络授课,开展线下培训课堂,放宽学习门槛,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者,进行推广。使得在有度可控的法律保护下进行传承。
将皮影设立为一个学科,从草图概念方案的推敲、到材料的选择、工艺的制作,剧本的排练等一系列的教学课程进行培训,集中优秀的艺人,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引进双师型人才,实践与理论结合创造出全新的培养模式。同时开展国际交换生的来往,增加国内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新的剧本,重新夺回济南皮影艺术的观众群体,儿童的喜爱肯定有父母的陪伴,同时增加对青年夫妇喜欢的受众的剧目比如《海贼王》、《犬夜叉》、《火影忍者》等国外优秀的作品进行改变,同时保留传统老年人喜欢的传统剧目,比如样板戏等形式的剧目。
在表演形式上增加全新的舞台美术效果。从观众的欣赏角度,到剧场的空间设计都结合皮影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设计,让人们从4D的角度体验皮影艺术,通过空间的转换,使得观众边走边欣赏皮影的表演,小小的皮影艺术,结合现在的音乐与舞蹈等表现形式,展现出符合时代当下的表现形式,在保留传统的同时加入全新的艺术体验。
济南皮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借此发展旅游文化,皮影玩偶可以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包装设计,在市场中进行推广,带动皮影相关产业的发展,皮影玩偶的的加工形成产业化链条,降低了学习皮影的门槛,丰富了皮影表演艺术家皮影人物的更新与换代。同时在馈赠亲友的同时做到了很好地宣传,从而有利于济南皮影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循环。对皮影的深加工要做到精细,可以参考其他皮影文化城市相关旅游也的发展成果,满足来济南游玩的有课可以带走的不仅仅是泉水,还有济南传统的济南皮影艺术缩影。
(二)济南皮影艺术受到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
济南皮影艺术加入文化创意元素可以带来更好的收入,而文化创意加入皮影元素也许就会转变整个济南皮影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整个行业的命运,指明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济南皮影艺术受到文化创意产业的作用表现在几下几个方面:首先,抬升济南文化底蕴。其次,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与税收收入。然后,改变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最后,加强社会皮影团体与地方政府的合作,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要多去参加百姓们的生产实践,从生活中日提炼最真实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观众产生共鸣。
(三)济南皮影民俗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
济南皮影民俗在中国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独具一格。济南皮影民俗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为曾经的中华儿女带来了欢声笑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现代产业化背景下的当今社会,皮影艺术摆脱传统的手工作坊似的经营模式已经很难进行传承,结合精细分工产业化的当今社会,皮影艺术的产业化进程应当是势不可挡的。
结论
济南皮影民俗凭借自身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在产业化大潮的今天,寻找一个保持传统韵味,既不破坏其文化精髓的方式,又能增加新的感受,在形式上创新,在功能上更好的为当下人们的审美所接受的契合点是当下要解决的重点。济南皮影艺术的产业化道路要敢于突破,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做好调查。了解观众的真实感受,艺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发现艺术创作的灵感。形成全新的文化产业形式,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创造艺术美的享受。使其发扬光大更好的传承中国古老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服务于当下人的生活,提高品味。
参考文献:
[1]范周,吕学武.文化创意产业前沿[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豫南皮影艺术;传承创新模式;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5-0265-02
一、豫南皮影艺术发展的现状
豫南皮影受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环境的影响、新文化、洋文化的冲击,可能豫南皮影真的要在21世纪没入人间,找不到可以适合发展之路。
(一)豫南皮影受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地处鄂豫皖交界之处的豫南地区,有着独特造型风格的皮影艺术受到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影响,也慢慢地被排挤在外。豫南皮影戏正常的表演时间和影响范围在日益衰减,皮影剧团的运作滞留不前,整个皮影的发展举步维艰。从豫南皮影的生态环境角度出发,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总结成一下几点。
第一,皮影戏是幕布上的话剧,是一种相对简单、即时的娱乐大众的艺术表演。日渐广泛的都市化快节奏生活中,这种形式不能够很好地满足现代人们间歇性休闲的生活娱乐规律。人们更偏向于在相对私密的空间里享受属于自己的娱乐。而皮影戏现场表演的一种单一的艺术表演形式,年轻的人们能过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享受着各种快乐,不能迎合现代青年人的口味,导致观众面狭窄,生存空间缩小。
第二,豫南皮影戏大多地处相对偏僻的农乡地区,受地区的限制。作为语言载体的方言和其地域局限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众范围。收益甚微,且没有过高的地位,使得无人问津。
第三,由于类似这种古老的技艺几百年来都是口口相传,很多年轻人常年学习工作在外,又不愿意学习这老古董,造成无人会操作表演和唱剧目,出现艺人培养的断层。
(二)豫南皮影受时代文化的冲击
单从文化本身来说,豫南皮影的文化背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间故事、传说等一样对人们的生活有很深刻的影响。豫南皮影的发展带动了豫南民间民俗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民众生活情趣。但是,相对于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知识的普及的要求,皮影艺人的失传,使得皮影艺术与文化融合相差甚远。
第一,因受皮影历史文化的影响,取材于历史传说、传奇故事,皮影本身带有迷信神话色彩。现在科技、医疗发达,人们心理需求面的改观和认识的提高,皮影的社会功能减弱,皮影也就慢慢不被人重视。
第二,新型的知识结构、西方文化的进入,高科技的发展运用,大量的机器复制程序慢慢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作坊。
二、豫南皮影艺术的传承
(一)与现代科技结合
通过运用现代电子数码等高科技的表演形式与灯光、舞美、音效的结合,使皮影艺术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迎合更多的群众。例如,在2008北京奥运会展现皮影版“北京欢迎您”,融合了新的声光影响的效果,不但具有现代的艺术时尚感,还不缺失传统艺术的氛围。
(二)培养皮影接班人
在豫南地区宣传皮影,特别是学校的学生,着力宣扬皮影的作用和他的功能,让学生亲自学习皮影的制作方法、造型特征和表演艺术,培养学生对皮影艺术的兴趣,挖掘人才。
(三)改良皮影剧目和演出环境
改良皮影本身民众的信仰习惯,继续利用传统的节日演出方式,演出时间拉长,演出地点可以是更现代化,剧目也要根据人群的年龄阶段,事宜演出剧目和场地。
三、豫南皮影艺术的保护
(一)加强政府职能
从民俗学、历史学、戏曲学、美术学等多个学科角度,使用文字、摄影、录音录像等多种记录手段,对各种民问艺术进行分类、存档保存,并建立皮影博物馆。对皮影艺人也要进行多方面知识的培养,再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并保护老艺人。
(二)提高皮影的经济效益
豫南皮影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济效益差,所以只有把皮影真正推向市场,才能长期发展。通过现代手段的改进和制作例如:在豫南地区的饰品市场、服装、旅游区等推广地区特色,让更多的人把它带出门外,这样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赢得了自身的持续发展的潜力。
(三)基于文化,还于生活
要保持其生活、使用功能,就应该参与到现代人的生活中去,参与到设计领域,参与到创作领域,参与到教育领域。不能单纯的成为静止的艺术品,而更应该生活化、功能化。
(四)利用皮影自身特点动静结合
利用国家提出的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博物馆”的优势,在展览静态皮影的图片时,可以播放虚拟的、动画的皮影制作和表演等技术和方法;还可以在城市街道、商场、图书馆、展览馆等场所规划出特定的区域,再结合皮影特有的表演形式,让不同的人群去体会皮影的表演、操作以及工艺制作等。不能让皮影像其他的民间美术一样,停留在静止的状态,成为“标本”,失去其社会功能和艺术价值。
四、皮影艺术的创新运用
(一)、皮影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创新
1.皮影造型特征在影视动画中的体现
在影视动画的领域中找到它的足迹,老雕塑家赵树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他们认为灵感就来自皮影这一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纵观皮影的功能、造型艺术、表演技术、在到电影、电视、动画的出现,后者是吸取前者的元素、经验、才能使影视动画脱胎于皮影艺术。像中国动画的成功之作《大闹天宫》就从各方面吸取了皮影戏的营养,表现出皮影戏的特点。《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利用传统资源,赢得世界范围的认可,赢得国际人的认可。如在春节联欢会上《俏夕阳》皮影舞,这种形式的是真人在模拟、模仿皮影的造型、动作等,赋予生命感,又增加了空间效果。皮影造型就让人们从中吸取很多皮影的价值,皮影不但给予动画很多的启示,还一直会助推着影视动画的发展。因此,根据皮影对影视动画的影响,提出创新的建议。
(1)运用现代影视听技术。首先,屏幕可以多面化、多层化、多窗口化、移动伸缩化,即可以根据剧情的和场景的需要,对屏幕进行控制,通过不同的屏幕表现不同的场景;其次,可以运用二维、三维软件进行丰富多样的设计,采用不同颜色、不同风格、不同效果的平面背景或立体背景来辅助情节、烘托气氛;再次,通过音响、多媒体等模拟声响,使皮影演出更生动精彩。
(2)运用数码技术。 运用数码技术,首先可以对皮影角色造型加以丰富,使其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其次可以实现面部表情丰富的变化以表达人物角色细腻的内心活动,引起观众的反响;再次,实现局部镜头多种角度的变化,与其他角色造型行形成对比,使画面更丰富。
(3)与网络结合。通过数码技术制作皮影特色、皮影造型的动画片、网络游戏等,让更多的年轻人是使用和观看。还可以设计许多生动、活泼、个性化,具有皮影特色的虚拟表情头像。利用QQ、飞信、短信、彩信时可以通过网络手段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皮影造型特征与现代平面设计的交融
(1)元素的提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在当代平面设计中有着很多很好的表现;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有着很好的体现与应用。把皮影的造型用在包装当中,运用皮影的造型,加上平面设计的手法和形式美法则,在包装中转化和应用寓意其实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象征。皮影元素、图形,在平面设计中值得运用和借鉴的方面很多,并传递给人们不同的情感。还突出地域的特征和代表性。
平面设计和皮影造型一样都是平面二维空间里展示,属于同一设计的范畴。例如,平面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识别系统等各种出版物的封面、插画设计等等。但是皮影传统的制作手法和时间的界限,还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如果即想保留传统,又要创新,只有把皮影的元素放在现带的平面设计中,用电脑技术处理,运用现代技术,设计与传统艺术的结合。
(2)手法的借鉴。皮影人的造型一般都是按正侧面的雕刻 造型,在同一件皮影的艺术造型中,会出现平视、俯视、侧视、仰视的不同角度被综合在一个平面上的情况,以期产生立体感。平面设计也采用这样的手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皮影的阴阳刻虚实相生,也为民间美术的产生奠定思想和审美基础。画面有形的部分为“实”空间,无形的空白部分为“虚”空间。“计白当黑、宁虚勿实”讲的就是画面虚实对应的一种关系。现代平面设计在这种整体审美观念的影响下设计构图时应做到主次分明和简洁明了。在平面设计中,设计师巧妙地运用“空白”这个设计语言。“空白”是设计师在创意设计中,按照设计画面空间反思维的规律,经过周密构思所形成的想象空间。民间皮影中雕刻空白对于现代设计在形式风格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结语
从豫南皮影发展现状的很不景气,到面临的困境,让人担忧,再提出传承创新办法和新的模式,皮影是不是会成为一种新的生命力仍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皮影的创新运用中发现,民间皮影中视觉语言对于现代设计在形式风格有很强的启示作用。皮影造型对现代设计、动画、视听等艺术范畴也具有启示作用,民间皮影艺术是包含造型、雕刻、工艺、着色于一体的民族艺术形式。带着很强的民族文化,在具有民族的头顶上承载着艺术的价值。如果想让传统皮影艺术传承下去,走的更远,必须有新的新生品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魏力群.中国皮影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关键词:国产动画皮影;民族元素;融合
一、国产动画
国产动画曾经的繁荣之势给国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理上的民族自豪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进实行,中国的文化市场逐渐开放并融入到世界文化市场,国外动画纷纷投向中国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市场,大量国外动画片的引进和播出严重挤压了国产动画的生存空间;在这一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国产动画的原有发展越来越不和时宜,观念陈旧、制作粗糙、手法,手法单一等问题不断突出,选材、主题和内容都严重偏向儿童,这种国内各界对动画产业的不重视和错误认识,使国产动画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可以说,主客观因素的双重作用造成了目前国产动画的窘迫局面,振兴国产动画势在必行。
在国产动画迷失自己方向的情况下,重新定位,找准自己的方向是首要解决的事情,五六十年代国产动画繁荣的因素――民族元素的注入,就是重新定位之所在。在目前的世界动画产业领域,要想创作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推出一个优秀的动画形象,所要付出的各种投资是巨大的。能否做到小投入、大产出是现在二维动画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做到小投入,我们就要从现有的资源中寻找需要的素材,我国宝贵的传统艺术中就有十分丰富的创作资源,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利用,善于开发。
二、皮影
皮影,俗称“灯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皮影的传统表现形式,也是皮影的主要用途――皮影戏,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戏曲种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荧幕艺术。“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三尺生绡作息太,全凭十指呈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这是对皮影戏最为形象的概括。皮影的制作可以说是一项繁琐的事情,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让皮影的制作实现了批量化的生产,但这样生产出来的皮影,做工粗糙,价值也不高,真正的皮影艺术家和皮影爱好者还是倾向于传统的皮影制作方法,制作工艺复杂,但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可以说,一个皮影作品汇聚的是皮影艺术家的心血,这些心血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积淀,也逐渐形成了皮影独特的价值。
皮影戏的演出一般至少需要3个人,2人配乐1人表演。表演者双手操纵人物车马道具,自演自唱,灯光将人物车马投影到白色幕布上,观众于幕前观影。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皮影戏的传承发展很好地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皮影当中的民族元素,更简单点说,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中国风”,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剧本、影偶的形象和音乐。
传统皮影戏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为迎合普通受众,适应室外演出的要求,
因而其音乐以打击乐为主,清亮、喧闹、节奏快。在这里,皮影的民族元素与其说体现在音乐上,到不如说体现在皮影戏的唱腔上更直白,更易懂。由于各地地方特色的不同,皮影的流传也不断与各地的特色相互融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唱腔,比如陕西华县皮影的碗碗腔,就具有明显的陕北风格,由于唱腔上的独特艺术魅力,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于上世纪50年代就把华县皮影戏搬到了戏曲舞台,并定名为“华据剧”,成了眉碗团独立剧种,音乐中唱腔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融合
动画作为一种现代语境下的艺术形式,其艺术与技术属性,如同纸的两面,紧密相连。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飞速发展,对我们生存的世界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艺术与技术的携手与整合,这是两者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迸步、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动画创作完全可以和传统皮影艺术结合起来,在艺术风格方面,皮影艺术的借鉴可以提升作品的艺术性和民族性;在技术方面,基于皮影技术的新的二维技术手段可以高效率的保留和体现作品的艺术风格,达到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而且符合大批量制作的要求。
其一,皮影艺术的造型风格非常独特,它既不同于欧美动画造型的拟人化,也不同于中国动画的写实风格。皮影形态生动有趣,线条流畅成熟,构思极其细腻,品种繁盛各异。而且皮影的创作善用夸张变形,也很符合动画在人物设定上的趣味性。而动画的多样性则表现在无论什么样的人物、动物都会形象地表现出来。所以将皮影与动画结合,人物表现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戏剧脸谱,而会带有一点动画的卡通味在里面;
其二,动画的场景设计是非常特殊和有趣的,场景设计包括了大场景、远景、中景、特写四个方面,整个过程通过镜头语言来完成,这与皮影的表演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将会产生重大的意义。
在动画影片中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不仅仅是我们本国动画工作者的设计思路,同时也是国外特别是美国、日本这些动画强国所考虑制作的方向。像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优秀传统民间故事《木兰从军》改编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中西结合中的经典作品。在影片的造型方面,他们也非常尊重中国传统的习俗,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大量的研究,《花木兰》的创作者为本片精心设计了不少中国的元素,从而使整部影片都富有中国韵味。再如动画影片《功夫熊猫》,它之所以能在全世界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其首要原因就是全部采用了中国元素,像中国功夫,还有人物、服装、道具、场景和音乐等。这就是民族元素在动画中的强大力量,我们国产动画缺少的就是这一点。
四、结语
国产动画曾经的辉煌时期不能只成为历史,它应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和未来,这才是发展。我们要在借鉴外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传承民族优良传统,这才是国产动画的发展之道。总之,中国动画首先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制作自己的产品,只有真诚地表现出当代中国人的情感与情怀,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赋予传统文化要素崭新的时代内涵,只有将民族的独特韵味加以国际化的包装,才能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才能真正实现国产动画的振兴。
参考文献:
[1]陈佼佼.中国动画中的民族元素之――视觉元素[J].传媒论道,108.
[2]江玉祥.皮影.木偶戏的传承与保护[J].四川戏剧,2011年第1期,79-81.
[3]何淼;王秀梅.利用皮影洗漱的民族特色加强二维动画的发展[J].中国市场,2011年第48期,160-162.
1.河南皮影的造型特征
河南皮影的造型相当丰富,可分为头部造型、身段造型、衬景道具造型三个方面。头部造型可体现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等因素,因此头部的造型可谓是整个影人造型的重中之重,有着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有朝廷的皇帝,也有平民百姓,有将军大臣,也有跑步的士兵等,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身段造型主要是表现人物的服饰,同样也可以体现影人的性别、身份、性格等因素,它的造型可决定整个影人的动态。为了达到影人服饰轮廓清晰、生动多样,在表现身段造型的时候角度和头部造型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采用的是半侧面,而且影人身段的整体造型还有上窄下宽的特征,这样一个鲜活的影人形象就产生了。在河南皮影造型中,衬景、道具造型起着装饰环境、深化故事情节的作用。衬景、道具造型就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在人物造型的旁边适当的添加动物、植物、建筑、家具等其他事物,这些事物的添加都是以少为精。大部分衬景道具造型都与影人没有连接在一起,部分衬景道具和整个影人连接在一起也是为了操作方便。由此可见头部、身段、衬景道具这三部分可谓是各显奇能,缺一不可。
2.河南皮影造型的艺术特色
在河南皮影造型艺术中,无论是人物造型、动物造型、植物造型、还是用具造型,都拥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河南皮影艺术是集聚了平面性、装饰性、象征性、概括性为一体的民间艺术。首先,这些缺乏正规科学训练的民间艺人,把生活中的事情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了分析、提炼、组合,并在同一平面上以上下左右、分开重叠的方法摆放在一起,使河南皮影具备了平面化的造型。其次,影人造型和衬景道具造型都是由不同的图案拆分再组合完成的。点的聚集,短线的穿插,配合着面的分割构成了盛大的场面,所以装饰性是河南皮影最纯真的表现。再次,河南皮影之所以广泛流传,是因为人们将美好的寄托和理想的追求以最直观的方式体现在了影人造型上,所以河南皮影这种民间艺术还具有象征性的特征。河南民间艺人在创作皮影的过程中可谓是大胆的省略与整合,对客观事物进行了提炼与完善,因此又形成了皮影艺术的概括性,使之成为了很有价值的民间艺术品。
河南皮影的审美
1.河南皮影的色彩审美
河南皮影艺术总是散发着它迷人的艺术魅力,不仅造型质朴、简洁、生动,色彩也绚丽缤纷有它的独到之处。在色彩的运用上它汇集了主观性、纯色对比和设色规律三大原则。民间艺人就把对颜色的感觉毫不犹豫地大胆的表现出来,他们的大胆造就了夸张的色彩,因此河南皮影的色彩具有主观性的特征。河南皮影可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虽色彩对比强烈但民间艺人却搭配的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质朴、真挚、热烈的情怀。他们对高纯度色彩的大胆应用,体现了中国民间最淳朴的审美观念,也就看出了纯色对比的重要性。为了准确地表达皮影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特征,河南的民间艺人就结合所要表达的皮影人物自身的特征和对传统色彩的移植创新,总结出了河南皮影特有的设色规律,年轻男性和女性的服饰着色大多数是红色,净角角色为显示地位的荣耀服饰大多着黑色。除此之外,黑脸表现的是英勇善战,红脸表现的是精干忠诚,花脸表现是的犀利狡猾,白脸表现的是阴险奸诈。对于影人服饰的着色也是贫穷富有、老少各异。总之,民间艺人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区别不同的影人也让民间自发的本土艺术有了它特有的章程。
2.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河南皮影不仅造型质朴、泼辣,色彩艳丽丰富,而且雕刻手法和演唱剧目内容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雕刻手法以镂空为主,用镂空的线条组成影人的轮廓线,因此雕刻的面积较少,在头部显现的更为明显。但也有例外,大花脸的影人头部就雕刻的比较多。如此雕刻的皮影光辉灿烂、玲珑剔透,它的这种外在美使它成为了一件出色的艺术品,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河南是戏曲的故乡,豫剧在河南可谓是家喻户晓,所以人们就把自己热爱的戏曲融入到皮影的表演当中,在视觉审美上又加以听觉感受也是皮影广为流传的原因。这些剧目反映的都是生活中琐碎的小事,由于贴近生活所以大家都热衷于观看,给造型生动、色彩鲜活、雕刻巧妙的具有外在美的皮影艺术又添加了内容创作的内在美,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剧情充分体现了河南影戏艺术的独特魅力。因此,河南皮影雕刻所展示的外在美和戏曲创作中故事情节的内在美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二者的渗透融合创造了独具河南地方特色的皮影艺术。
结语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非常久远,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它巧妙地将民间雕刻与绘画技艺结合起来,同时还吸收了传统戏曲、表演及文学艺术的精华。它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它最早诞生在2000年前的西汉,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驴皮影。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无法确知。可确定的是,最迟在北宋时,中国影戏已极为成熟,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梁的市井游乐中,就有傀儡影戏之类。
二、长垣皮影戏的艺术特点
长垣皮影戏集绘画、雕刻、音乐、文学、唱腔和表演为一体,是目前河南省尚存的最古老、最原始、土生土长的剧种之一。该剧种利用古人物、古唱腔、古神话寓言故事,反映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的人生追求和不同层次人们的喜、怒、哀、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主要分布在长垣县方里乡吕庄村,曾活动于郑州、开封、安阳、鹤壁、太原、石家庄、武汉等地。
长垣五彩皮影在人物造型方面非常讲究,人物刻画优美、简练,线条粗犷豪放、大胆夸张,所画线条古拙粗犷,装饰图案有着深厚的民间艺术气息。对于影人的造型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按戏曲生、旦、净、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影人的外部轮廓线很简洁,而内部的刻工与画工却十分精致,是绘画刻镂类的,“外简内繁”“以简统繁”,既丰富又统一,其中,女身发饰、衣饰多为花草云凤图案,男身装饰多为龙虎水云图案,整体节奏韵律感强,刚中寓柔、疏密得当,皮影做工细腻、色彩淳朴,继承了民族民间剪纸的质朴、浑厚、劲烈、豪放的艺术风格。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还有龙凤禽兽、花树虫鱼、山石门景、亭台殿阁、军帐兵器、陈设用具,车船马轿、城桥塔寺等,其造型都与皮影人物相谐调,无不透着鲜明的皮影艺术特色。五彩皮影在表现方法上超越了对自然的摹拟,具有较高的绘画、雕刻、音乐、声乐和表演等艺术价值,凸显出民间工艺特有的乡土韵味、悠久的历史和浓烈的民族韵味。
三、长垣皮影戏目前的发展现状
当豫南皮影还热火朝天地到处演出时,豫北各县的皮影已渐渐沉寂,以至于到了今日,竟只剩下一些模糊的影子了。而现在,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这些散存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已在经历着弱化和消亡的过程。皮影戏随着影视、广播、报刊各类传播媒介的飞跃发展渐渐退出社会舞台,整个行业的式微己使得其远离人们的生活视野。传统皮影与相关民间风俗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就是人们举行祭祀祖宗、酬神还愿、庙会集市、婚丧嫁娶之际,常需要演出影戏。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有了极大地变化,这也是皮影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长垣皮影戏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1.为皮影戏创造更多的演出机会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认识到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的必要性,所以民间艺术一定能够传承下来,一定能够保护和发展起来。2009年5月,长垣县古老传统艺术项目皮影戏成功被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项目”“新乡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长垣皮影戏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机遇。
随着当代网络的冲击,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宁愿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以至于聊天、购物之类的活动也被网络所替代了,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为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可以继承传统皮影的演出形式,为传统皮影提供更多的舞台机会,由于农村业余生活相对匮乏,结合人们的生活习惯,节假日都可以让老艺人在广场上演出皮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让他们通过这种形式了解皮影艺术。庙会也是传播民间艺术有利的一种媒介,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逛庙会成为人们的一种休闲时尚,长垣皮影戏可以通过庙会向更多的人进行宣传演出,吸引城市人群,人们在观看皮影表演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空间,也通过参加活动及演出等方式,让人们亲身体验感受传统艺术、民俗文化的乐趣与精髓,并努力使之走向社会、娱乐大众,丰富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能够使皮影艺术以它鲜明的个性及不可替代的民族、地域情感内涵而获得人们的青睐,成为都市新的时尚文化。
2.加大资金的投入,保护传承人
自从在“”中大受打击之后,皮影戏就再也未能有大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改革开放之后,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迅速涌现,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改变,皮影戏的观众市场从城市退居农村、在农村又大面积地萎缩,以至于如今基本只零星地存在于农村当中,而且年轻观众大量流失。随着老一代艺人的渐渐退出以至故去,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现代化的娱乐方式,皮影戏的最后一块阵地也面临着失守的极大可能。就皮影戏的制作、创作、表演又是一门要求具有较高戏剧表演水平和美术、手工艺制作水平的综合性艺术,一台戏需要投入舞台、灯光、音响、音乐、舞美、皮影偶、人员、场地、排练时间等,而表演长垣皮影戏的人在现时又没有经济收入保障,让民间艺人学习皮影戏自己生存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有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和引导,加大资金的投入,让老艺人摆脱尴尬的局面,为他们提供更理想、健康的环境进行皮影戏的宣传及传授。
参考文献:
[1]孙信茹.互联网时代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播[J].文化研究.
[2]陈克.河南民间美术区域性特色探究[J].装饰.
[3]耿丽娟.浅析河南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之路[J].民间美术.
1皮影及陕西皮影造型艺术特点
1.1皮影造型简介
皮影继承了民间剪纸的外观造型,民间绘画的色彩、线条、雕刻艺术的用刀方法,将具象的形态高度概括成抽象的形态,并随着表演的过程赋予角色,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皮影造型主要有头茬、身段夹子、马靠与马斩、仙场、妖场、辅助夹子等。头茬是影人的头部,头部和身体是分开的,以便于不同的组合搭配。如图1[4]所示头茬包含面部与头饰,头饰又含发饰和帽饰。身段夹子为身体服饰,按照人物身份有龙袍、蟒袍、官衣、靠甲、帅袍、仙衣等分类。马靠是指半身人物骑在马上的形象,身下为马者为马靠,身下为虎者则为骑虎靠等。而如果身段能从马上取下来,则称为马斩。图2[5]63所示的皮影造型即由将帅头茬、帅袍、马靠等组成。仙场由仙人和道士组成,仙人和道士的区别在于顶戴及佩饰。妖场中妖魔鬼怪均以形象手法表示,它们的造型没有固定的模式,完全由艺人自由想象。辅助夹子是指舞台布置中用来点缀环境、衬托人物的布景等。
1.2陕西皮影造型特点
陕西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秦汉至隋唐当皆以其最盛[6]137。陕西皮影造型形象设计饱满生动,面部线条洗练简洁,服饰道具多姿多彩,人物性格卓然可观。人物的头部多为正侧位造型,以顶、额、鼻、颚、后脑为轮廓构图,只刻画出一边脸和一只眼[5]172。皮影雕刻者抓住人物最重要的脸部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处理,对五官的刻画尤为精细,或“实脸”或“虚脸”,既表现出人物的年龄,又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寓褒贬于其中。陕西皮影的服饰图案吸取了民间的印花布和戏剧服装图案的样式,并根据自身的艺术特点加以创造。花朵图案装饰性强,镂花图案虚实穿插、形式多样。衣着服饰的用色上,总是能够巧妙地烘托角色,并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图3[5]173所示的旦角造型面部精致清秀,发饰繁花似锦,衣着用高纯度的艳色,图3旦角Fig.3AfemaleroleofShanxishadowplay经浓墨压边,富丽而不艳俗。陕西皮影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线条优美生动,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丽而不繁、简而不空。皮影艺术家在创作造型时注重表现对象的神似,取其简而舍其繁,艺术作品写意大气。
2皮影造型艺术在现代丝绸家纺中的应用构思
2.1设计理念
把皮影造型艺术应用在床品、窗帘、桌布等众多的丝绸家纺产品上,使产品既体现出高品位的中国文化内涵,又符合当今世界潮流。首先,可以吸取陕西皮影中人物、花卉和其他装饰搭配物的形态特点和色彩组合,将这些图案整合处理,通过或印花或绣花或织花的手段,应用在各类丝绸家纺中,做出具有民族风格的产品。其次,陕西皮影中的宫殿帅帐、书苑绣阁、天堂地狱等背景设置,构图饱满充实,装饰趣味浓郁,这种大气的背景图案完全可以应用到窗帘或者桌布上,特别是应用到中国风格的室内环境中,能够形成统一的中国风情。再次,陕西皮影中怪兽之类的意象造型极富浪漫色彩,装饰性极强,可以将其应用在室内装饰品中,可以与皮影戏中的各种造型和背景巧妙搭配,将民族文化点缀于室内空间。
2.2设计方法
经过对陕西皮影艺术造型、色彩、风格的分析,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将皮影造型艺术应用于家纺设计的设计方法归纳如下。
2.2.1元素再造陕西皮影造型中有许许多多的高度概括、艺术性强的图形,可以直接挪用,也可以将其繁杂、细腻的图形根据需要予以简化,运用各种设计元素、造型规律和艺术设计法则,将传统图形元素加以提炼、整合,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
2.2.2形式借移形式借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另一种是中国传统元素与西方图形技巧的融合。在笔者的设计中,将陕西皮影这个传统元素与现代的造型艺术相结合,同时在皮影头饰和帽饰之中加入具有西方特点的图形。
2.2.3色彩转化在现代设计作品中传统色彩的运用非常广泛,许多设计师正是从传统中引出现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陕西皮影的用色基本以红、黄、绿、黑、白为主,色调趋向浓重艳丽,不适合在丝绸家纺中直接使用,这就要求将传统色彩搭配作相应的改善,跳脱既定用色的思维模式,赋予设计者心中的意向,这样就能焕发出新的气象,使作品适应现代人的审美。
2.2.4意象重构意象表现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趣的统一,优秀的现代设计表象要饱含更深的内涵和更悠远的意境。陕西皮影造型正是写意的典型代表,在皮影风格丝绸家纺的创作中,这种意境的追求是值得借鉴的,景在画中,意在画外。
3皮影艺术风格的现代丝绸家纺产品设计——以靠垫为例
“陕西皮影艺术风格”靠垫面料采用全真丝织花设计,图案以陕西皮影中影人的头茬为原型,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将其艺术变形,帽饰和发饰上的图案采用较现代的图案,既体现传统文化的意境,同时也符合现代流行趋势。提花织物织造完成后,根据靠垫的造型设计,拼接富含现代气息的皮革等面料,使整个靠垫更富有艺术感。
3.1图案设计
在靠垫图案的设计中,灵感取材于陕西皮影头茬造型,原型如图4[5]203所示。在保留原有侧面轮廓的基础上,在细节表现上进行了现代装饰性改造。如在女头像的面部增加侧面花纹、鬓发作耳环处理,头饰更加细腻柔美。男头像的五官进行调整,使五官更加清俊,增加了眉毛的层次,脖子及轮廓线进行了装饰性处理等。头饰部分更是进行了图案创造,使造型上更为精致、装饰性强,以便织造出来效果明晰。在色彩设计上,增加了色彩的过渡变化,色调柔和又层次分明,富于时尚气息,图案设计稿见图5。
3.2纹织工艺
3.2.1织造工艺设计产品为陕西皮影艺术风格靠垫面料。经线选用[24.4×26.6dtex(1/20/22D)厂丝80捻/10cmS×2]68捻/10cmZ(米白色)桑蚕丝,经密为1140根/10cm;纬线3组,线型与经线相同。甲乙丙纬依次为红色、黄色和黑色,总纬密为(530×3)根/10cm;成品门幅为208cm;选用主纹针数为12000针的电子提花机织造,单造单把吊装造。
3.2.2意匠图的编辑将纹样进行选色、分色处理后,设置小样参数。然后对其进行去杂、自由勾边等处理,使其满足意匠图边缘光滑,颜色干净的要求。放大意匠片段如图6所示。
3.2.3组织设计说明甲乙丙纬按1︰1︰1的排列比进行投梭,织物采用纬三重组织结构,为保证织物表面的密度均匀,均采用两组纬线表面显色,一组纬线背衬的方法,组织以16枚纬缎为基础,运用一系列的加强纬缎,作层次的变化,甲乙丙纬依次分别选用红色、黄色和黑色。以红色和黑色混合显色为例,如图7所示,a组织中,红色纬线16枚纬缎,黑色纬线16枚加强9个点的纬缎;b组织中,红色纬线16枚纬缎,黑色纬线4枚加强10个点的纬缎;c组织中,红色纬线16枚纬缎,黑色纬线16枚的纬缎;可在织物上依次显示由浅到深3个层次的红色。
3.2.4上机织造图案设计完成和组织设计完成之后,进行上机织造,下机面料如图8所示。
3.3靠垫造型设计
3.3.1靠垫结构靠垫造型设计,以织花面料为主体,配以其他面料进行艺术拼接。靠垫正面面料拼接构造如图9所示。主体部分采用皮影风格真丝织花面料,其他部分分别采用皮革和墨绿色的真丝面料。
3.3.2褶皱制作为了丰富靠垫的表面立体效果,拼接的真丝面料作褶皱处理,以突显面料的立体造型能力,给人以更多视角的美感。皮革由于材质稍厚,做直接拼接处理。
3.3.3靠垫制作靠垫正面经过面料拼接后的两组靠垫如图10所示。一组采用真丝褶皱拼接,另外一组用咖啡色的皮革直接拼接。实物效果如图11所示。
一、剪纸、皮影艺术与动画片的相关融合
(一)剪纸与皮影艺术
剪纸艺术是传统艺术的活化石,其作品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多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为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一方面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精神;另一方面,它的造型原理、细节处理也无不渗透着人类的智慧。由于剪纸艺术是在纸上裁剪或雕刻的,因此必须采取镂空的办法,必须遵循“阳纹的剪纸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线线相断”的原则。如果把一部分线条剪断了,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由此就产生了剪纸艺术“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结构。在构图上,剪纸较难表现三度空间、场景和形象的层层重叠以及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剪纸艺术的构图因素来自于民众对事物特殊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另外,还有一种艺术属于完整的戏剧,这就是中国独有的皮影戏。它比莎士比亚的戏剧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其所具有“摇滚”精神的音乐比猫王早2150年。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较为著名。皮影的影人历来以雕镂精细、形象俊美、色彩鲜艳、结构严谨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2]
概括说来,皮影人物的造型有四大特征:第一,人物造型平面化。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第二,人物造型艺术化。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第三,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牙、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人体比例通常是上牙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第四,人物造型戏曲化。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曲生、旦、净、未、丑的模式进行设计的。各行当脸谱和行头的程式化造型,源于舞台戏剧而又超越于舞台戏剧。
(二)以剪纸、皮影艺术为主要创新手段的动画片
1.代表作品
1958年,万古蟾率领年轻的创作人员共同研讨了剪纸和皮影艺术,运用动画原理和电影手段,试制成功首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该片色彩明快,造型具有民间剪纸风格,不仅使观众耳目一新,还为中国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片种。1963年,万古蟾再次导演的《金色的海螺》,在艺术和技巧上又一次创下了新的高度(图1)。该片获得印度尼西亚1964年第3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70年代以后,由著名画家韩美林担任美术设计的《狐狸打猎人》《狐狸送葡萄》等,都是风格鲜明,画面喜人的优秀剪纸动画片。其中《狐狸打猎人》于1979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电影节最佳美术奖。
2.艺术特征
剪纸、皮影片的造型设计以侧面像为主。根据剧情需要可能会制作几套不同大小的造型以适应不同景别的拍摄。造型完成后,根据剪纸人物造型画稿、动态画稿,按人物特点进行关节解剖,再使用人物各部位所需的彩色纸张进行绘制、镂刻、剪形,最后用关节钉或关节胶按解剖图装配连接,成为活动自如的纸偶。剪纸、皮影片的背景是用画纸通过绘画、剪形、雕镂、刻划等方式制作的,也可以使用细纤维纸张制作纸偶以及背景,拉出绒毛状边缘,用以模仿水墨画的效果。完成背景的刻划工作后,在将其贴在玻璃板上就可以使用了。由于剪纸片中所有角色和道具、场景均为片状,以平面的方式制作,所以剪纸片中的动作少有转体或以透视的视角运动。剪纸片的画面主要采用中国绘画的方式,即散点透视,讲究构图的完整性,不苛求细节,镜头内的主客观变化几乎没有,具有舞台化的视觉效果。
在《金色的海螺》这部根据同名长诗改编的优美爱情故事片中,万古蟾就深入研究了皮影、窗花、剪纸等的表现技巧,在此基础上,他采用“雕镂刻剪”的工艺,使静止的剪刻形象变得栩栩如生[2]。动作设计上,运用了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动作操纵中,尽量发挥动画、皮影、木偶戏的长处,创造出独特的剪纸表演技巧,完美地展现了原作的思想内涵。通过剪刻艺术,该片呈现出浓烈的民族特色,同时塑造出了生动丰满的动画形象,为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发扬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水墨画与水墨动画片
(一)水墨画
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之一,是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也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原料仅有水与墨,色彩限于黑与白两种,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在中国画中,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之一,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
(二)水墨动画片
水墨动画片是中国艺术家创造的动画艺术新品种。它以中国水墨画技法作为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的表现手段,运用动画拍摄的特殊处理技术把水墨画形象和构图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形成浓淡虚实活动的水墨画影像的动画片。中国水墨动画的诞生,还有一段故事。1960年1月31日,副总理参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美术电影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人员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同年2月,上海美影厂成立了试验小组,经过三个月的时间,使《水墨动画片断》试验获得成功。这项革新并非易事。它要突破动画片历来以单线平涂描绘形体结构的旧框框,必须创造出水墨形体的鲜明质感,使深浅、明暗的墨容,在动起来以后达到均衡统一而又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这就引起了绘画、摄影到特技等制作工序上的一系列的全新改革。
经过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反复实践,于1961年7月,美影摄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图2),宣告了中国水墨动画片首创成功,该制作技术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3]。水墨动画片的产生将中国的水墨画艺术与动画电影艺术相结合,将中国特有的古老的笔墨情趣完美地呈现于银幕之上,它的出现震惊了世界影坛,昭示着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风格的确立,作为中国动画业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傲然屹立于动画之林。
在艺术和广告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我们原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自身的民族个性,同样对传统不加扬弃的照搬、抄袭也导致民族艺术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认识传统艺术与现代广告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是现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着眼全球设计领域,处于顶级设计水平的国家往往是那些具备本国或本民族鲜明设计特色的国家,如设计发源地的德国,设计推动国美国,即使是后起得日本,虽然同属东亚国家但其设计特点也是带有明显的东瀛之风,对于具备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我们设计具备了更多的设计源泉,我们不能一味的学习国外,我们要创作出有民族特色的具备中国风格的艺术作品。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多样,造型丰富,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遍布中国南北方的剪纸艺术,民间艺术家们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通过简洁明了的构图和造型表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皮影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通过骨骼绑定的线来牵动其产生奇妙的表演效果,它直接推动了后来中国flas的发展。年画艺术在我国流传极广,是人们歌颂英雄、祈求平安的载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风格元素的提炼,合理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成为一种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这充分印证了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它是一种能够深入表现内容,能够引人入胜的艺术形式,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广告用于传达信息和宣传的作用肯定了它的特殊形式,它不同于注重自我表达的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能迅速得捕捉到所要传递的信息。它的构思要能巧妙独特,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生动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所要传递的图形信息,表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深邃的内涵,感受到新的意义。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丰富的营养,而中国传统艺术资源为现代广告设计提供重要的设计元素。
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等传统艺术都是一种二维的平面的艺术表现形式,应用范围广且方式灵活,是生命力较强的艺术形式。把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应用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之中,不仅是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而且也是我国未来平面广告设计发展的潮流趋势。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相融合,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就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在国际“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
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影视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不同于平面广告设计,影视广告具有更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视广告不仅能充分自由地让设计者发挥对某种产品的视觉表现力,也能更为准确的传达产品的信息,得到消费者的共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并通过接受频率,环境暗示等得到强化。因此,影视广告是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体,它将在未来广告界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现在的影视广告加入了动画三维特效技术的应用,这为广告创意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了创意的形式和风格手段。
在现代影视广告的设计中,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告设计师们的青睐。以水墨艺术为例,水墨元素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已经融人中国人的精神和潜意识中,水墨艺术在影视广告的应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央视水墨宣传片《相信品牌的力量》,它在第一时间利用水墨的艺术形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水墨元素通过在影视广告中墨色的变化,或浓或淡、或隐或现的墨色,或干或枯、忽疾忽缓的笔趣,于万千变幻中体现水墨世界的意蕴美。观众总是在形式美的感召下去进一步品味内容的深意,体验广告带来的视觉盛宴。
关键词:民间艺术;元素;动画;表现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1.1新媒体发展依存于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现代科技的不断前进,推动了数字电影、数字动画及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及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普通大众的关注与青睐。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为新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因此,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也应随时代需求不断更新与充实,汲取并创新民间艺术,促使其自身前进发展。
1.2动画创作需要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元素
当今各国的动画创作者们都在积极探索并制作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动画作品。在历史和时代潮流的推动下,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影片成为了动画创作者们所必须面临的问题。民间艺术元素是一个国家及民族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一部动画作品表达创作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想制作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必须汲取自身文化的精髓,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元素运用于动画作品的创作与表达之中。
1.3中国民间艺术发展的客观需求
民间艺术不仅需要保留其精华,更要借助动画等载体不断推广并丰富自我。具体来讲,我们应将民间艺术元素广泛的应用于动画影片创作当中。这不仅有利于动画影片风格及形式的推陈出新,也利于民间艺术元素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推动民间艺术与时俱进的前进发展。
二、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表现方法
2.1民间艺术与动画创作的关系
中国民间艺术和动画存在着普遍而又广泛的联系。一方面,民间艺术影响着动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利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与宣扬。具体来讲,民间艺术不管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将为动画创作注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与创作元素。它可以借助动画这一载体向观众进行展现与表达,更好的表达并丰富自我。
2.2民间艺术与动画创作的契合元素
2.2.1通过传统民间故事进行动画创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故事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动画创作中,可以选取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对其进行了改编与修饰,通过故事寓意来宣扬中华传统美德及传统文化1。一方面,传统民间故事的运用使动画作品具有了中国意义的思想及内涵,便于作品主题的升华。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故事也通过动画这一表现形式得到了艺术性的再加工与再塑造,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并认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
2.2.2通过皮影戏进行动画创作
皮影戏是一种综合了戏曲、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它对动画设计中的人物造型及场景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动画影片《功夫熊猫2》的开篇部分便将中国皮影元素与动画创作相结合,良好的画面处理配以民族化的人物造型,很好的烘托了影片氛围及大环境,为影片的开篇叙述起到了增砖填瓦的作用。从该片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皮影戏对动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我们应加大皮影戏对动画创作的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2.2.3通过民间剪纸艺术进行动画创作
剪纸艺术早在建国初期便被创作者们引入了动画制作。1958年,在万古蟾的带领下,一批动画爱好者们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之后,我国又创作了具有水墨风格特点的《鹬蚌相争》等作品,也都得到了国际上的一致认可与高度评价。但在“”和“”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影响下,中国动画的发展一度滞缓,剪纸艺术在动画领域的创作与探究也陷入了尴尬局面。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下,剪纸艺术在动画领域的探究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民间剪纸艺术也成为了新一代动画创作者们的灵感来源。
2.2.4通过民间音乐进行动画创作
在民族音乐创作中,中国传统乐器是其不可或缺的载体。笙、箫、笛子、二胡等,均能表达和体现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创作者通过对不同民族乐器的组合演奏,可以创作出震撼心灵的音乐作品。把民族音乐作为动画影片的背景配乐,可以从听觉上营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大环境,帮助观众置身其中,全方位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氛围。
2.2.5通过书法艺术进行动画创作
一提到书法,更多的人认为它属于文人艺术的范畴及领域。可在我国民间生活中,书法同样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它遍布于普通劳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书法作品可以用来装饰和欣赏,在中国的传统春节中,人们用红纸书写春联,贴在家中房门及墙壁上,以增添节日喜庆氛围。鉴于书法的民族意味及特点,动画影片创作可以将其引入场景设计及后期字幕制作,以此凸显民族特色,为创作一部具有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的动画作品锦上添花。
三、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作用
1.提高动画作品的价值及民族特性
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良好运用将提高影片的文化价值、观赏价值及商业价值上。与此同时,具有民族特征的动画作品有利于保护并推广本土文化,赢取更大的市场空间,从国际竞争上提高自身的软实力。
2.有助于保护并推广民间艺术文化
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将有助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与推广3。民间艺术元素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象征与体现,它在动画创作中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开拓影视动画的创作空间,也利于保护并宣传自身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3.有利于动画产业的前进与发展
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将有助于影视动画的推陈出新,帮助动画作品从剧本、人物设计、场景设计及后期等方面进行创作与丰富。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中的表现与运用将使更多人了解并认识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及具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民族动画。
参考文献:
[1]张鏖.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动画中的可能性应用[J].美术界, 2012,(01).
[2]刘讯.西北民间文化与动画教育——甘肃陇东皮影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J].剧作家,2009,(05).
[3]闫庆来.民间艺术在中国动画艺术中的价值分析 [J].电影文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