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规培训的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前言
罗伯特-欧文曾说过: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是企业经理最佳的投资。被称为朝阳产业的物业管理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显现出越来越强的生机,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目的和意义
(一)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物业管理企业除了从市场上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外,更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使其成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二)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者激励员工的方法
当今社会,学习培训已成为很多人改变自己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对学习的需求和渴望。物业管理企业内浓郁的学习氛围,以及有效的学习政策都会对员工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有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有远见的管理者甚至还把学习培训作为一种员工福利用来赠送或奖励员工。
(三)员工培训是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已从过去传统的房屋协作管理转向以委托管理方式为主的市场化经营管理。这种社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对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物业管理已不仅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需要有大批精通管理的优秀人才来推动它的发展。因此,员工培训是实现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和可靠保证。
三、制定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规定
培训工作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说是一项长期工作,物业管理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培训规定使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培训规定主要包括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培训的基本内容、培训的方法、培训的分类、培训的组织实施、培训的监督管理、培训的效果评估等内容。
四、物业管理企业培训的内容
物业管理工作涉及内容较多,培训工作相对复杂,但总的来说,培训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相关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让每一个员工对企业的历史、现状、未来规划、管理服务理念、经营范围、内部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物业管理工作基础知识的培训
该类培训主要是让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熟悉并掌握与企业管理、物业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
(三)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专项技能培训
该类培训是为了提高基层管理者及操作者的实际工作技能。
五、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一)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
在编制培训计划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组织分析
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管理发展计划,分析企业及各部门需要哪些培训以保正计划的实施。
⑵任务分析
依据企业的工作内容,分析个人需要进行哪些培训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⑶个人分析
依据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哪些人需要培训,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需求分析的方法
⑴问卷调查法
向企业员工发出培训需求问卷,让员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对企业应当组织怎样的培训提出建议。让员工结合自己的工作任务提出培训要求;让员工结合自己的个人发展提出培训需求。问卷法是一种非常普遍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培养员工关心学习、热爱学习、参与学习的热情,既是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较为有效。
⑵约见面谈法
挑选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工作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不同工种的操作人员进行面谈,根据面谈了解到的信息以确定公司的整体培训需求。
⑶会议调查法
召开培训需求分析会,让参加会议的人员提出培训需求。
⑷工作表现评估法
根据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以确定员工在哪些方面有缺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这些方面的工作能力。
⑸报告审评法
根据各部门提供的培训需求报告进行综合评审以确定所需的培训内容。
(二)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是为了规定培训工作的目标,制定整体规划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培训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1、制定程序
企业各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结合部门培训目标以及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制定出本部门的年度培训计划,上报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再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年度发展计划以及企业培训总体目标制定整个企业的培训计划。
2、计划内容
为保证培训工作按时、按质地实施,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控制、培训评估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⑴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工作所期望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包括个人的、部门的、整个企业所要求达到的培训结果。培训目标是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培训目标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同时,培训目标又是培训考核和培训评估的依据。所以,培训目标的制定应该准确、细致并具有可测量性。
⑵课程设置
培训课程包括了培训课程的名称、培训的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员简介、针对培训课程的培训要求等内容。明确的培训要求有利于员工提前对所培训的内容有所准备和有所侧重,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
⑶培训方式
根据培训内容以及培训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包括讲授法、学徒制、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观摩范例法。
①讲授法
讲授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是让一位教员向学员直接传授某方面的知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节约经费、教授对象多,可同时面对多名学员,一次教学可让很多学员同时受益。
②学徒制
学徒制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为止仍然是企业培训新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负责帮带一名或几名新来的员工,通过传授、示范、练习、检查反馈等一系列过程提高新人的工作技能。学徒制较适合物业管理工作实践中保安、绿化、保洁、维修等技术性工种
③小岛讨论法
员工以5-7人为一组围在一个圆形桌前(也称“小岛”),对特定的话题或主题进行讨论。指导老师控制培训的时间和进程。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不允许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导老师将每个人的意见都写在黑板上,同时鼓励员工说出更新或更古怪的想法。当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讲完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员工对每一种意见进行评价,最后选出大家都满意的答案。这种小岛讨论方式是引导员工自己解决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④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培训对象假想自己是公司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能让培训对象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员工提高工作技能和改造工作习惯都很有帮助。例如:让员工扮演业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让工作习惯不好的员工与上司角色转换以达到改变工作习惯的目的。
⑤管理游戏法
这种方法寓教于游戏中,通过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精妙游戏,让培训对象领悟到其中的管理思想。例如:组织员工对有争议的物业管理事件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提高认识。
⑥观摩范例法
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考察,运用电视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机、收录机、放映机等设备来向学生呈现有关资料、信息,让员工学习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3、 培训控制
培训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视培训活动以保证培训活动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可采用培训签到制、教员评语制等方法。还可在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员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评,与员工的待遇挂钩。
4、 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的培训中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六、培训组织实施
培训组织实施是物业管理培训工作的核心,它包括了培训工作做什么,培训工作如何做,培训工作由谁来做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和任务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协调、监督等内容。具体职能和任务包括:
1、确定各级人员的培训要求,听取各部门的培训需求,依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2、组织执行物业管理企业培训计划;
3、定期向上级汇报培训费用开支情况;
4、组织实施各种培训课程与活动;
5、做好员工的培训档案管理工作;
6、做好收集培训资料,编制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特点的基础教材;
7、维护培训设施与场地,充分开发与利用各类培训资源。
(二)培训分类及实施要点
分类是为了建立一个立体的培训模式,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培训工作,培训分类可根据培训的对象、阶段、内容、类型不同来划分。
1、以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分类
⑴高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精通企业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组织文化建设、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与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控制系统、品牌策划、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公司法及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会计法及相关法规。
D、财务知识类
学会阅读会计报表、了解基本会计科目、了解财务管理基本指标。
④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参观考察、短期脱岗学习、在职学历教育。
⑤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
⑥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通过面谈法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以后的培训中更好地采取培训措施。
⑵中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掌握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精通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了解财务管理相关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学基础知识、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决策学、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技巧、沟通与人际交往技巧、控制方法、公共关系学。
B、物业管理类
房地产经营理论知识、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消费者权益法及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⑶基层管理者
①培训目的
了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物业管理基础知识,熟悉与工作相关法律知识。
②培训内容
A、企业管理类
管理基本职能、物业管理相关公文写作、员工激励、沟通与人际交往、公共关系。
B、物业管理类
物业经营管理知识、建筑知识、机电设备维护保养基础知识、物业环境保护及管理基础知识、治安管理基础知识、绿化管理基础知识。
C、法律知识类
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建筑物相关法规、房屋修缮相关法规、房屋装饰装修相关法规、价格法及相关法规、治安管理相关法规、消防管理相关法规、水电气相关法规、环境卫生管理相关法规、绿化管理相关法规。
③培训方式
专题讲授、观摩教学法、小岛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
④组织实施
基础课由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专业课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协助、指导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
⑤培训评估
每次培训工作结束后可根据员工的培训报告、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对培训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在今后采取更好的培训措施。
⑷基层操作人员培训
该类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基层操作人员熟练掌握基本操作规程,可由各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2、以实施培训的不同阶段分
⑴岗前培训
①培训目的
为新聘员工提供基本的任职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通过培训认定其上岗资格。
②培训内容
公司的历史、公司的组织结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对待顾客和员工的管理理念、公司的产品与服务、对员工的期望、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③组织实施
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
④培训评估
考核合格后上岗。
⑵在岗培训
为在岗人员提供学习履行职务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的培训。
⑶转岗培训
为在职人员岗位轮换之前进行的培训,目的是让轮岗人员熟悉新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3、以培训的不同类型分
⑴学历教育
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方式,公司应在工作时间上积极给予支持,如条件允许还可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学历教育的主要方式有夜校、函授等方式。
⑵职业技能培训
根据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物业管理、电工等技术性工种必须持有技术资格证方能上岗,凡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员应参加相应的培训并通过鉴定后取证。此类培训一般是委托劳动部门批准的培训机构来进行。
⑶专项培训
为提高员工某方面的专业技能而进行的培训。此类培训一般是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来进行。例如:为提高员工公文写作能力而进行的写作培训;为提高员工服务水平而进行的礼节、礼仪培训等。
七、培训工作误区
(一)员工培训不重要
的管理者认为培训工作不重要,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员工培训十分重要。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员工培训有风险
有的管理者担心自己培训好的员工跳槽,因此不太重视培训。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其结果只会使公司员工素质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好的员工会因为得不到培训而离开企业,最终企业只留下一些平庸的员工。
关键词 民用航空器维修 职业教育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Building of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for
CCAR-147 Training Organizations
LU Hong
(Avi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Civi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 Guanghan, Sichuan, 618307)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vil avi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eaching management of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maintenance training organization. These requirements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 and with the resource situation of the university being considere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CCAR-147 training organizations is built to manage the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maintenance training.
Key words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maintenan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机务人员大量增加,培训工作跟不上,致使机务维修的技能水平不断下降,为加强我国机务维修培训这一薄弱环节,民航局于2005年颁布了中国民用航空规章第147部,即《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简称CCAR-147),之后又连续颁布了与之相关的6个咨询通告,以便对国内机务维修培训进行规范管理,提高国内机务维修培训水平。自CCAR-147颁布以来,先后有45家培训机构通过了CCAR-147部的审定,其中国内35家,国外10家。为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效益,保障机务维修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培训机构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推进维修培训教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务维修培训考试中心是通过CCAR-147合格审定的培训机构之一,本文将以此机构为例探讨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的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建设。
1 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的类型
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可分为如下5个类别:(1)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2)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基础培训;(3)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4)民用航空器机型培训;(5)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机务维修培训考试中心取得了上述类别中的1、3、4、5四类培训资格,其中每个类别又涉及到不同的专业、机型、部件项目,由此带来了大量的教学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建立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各类培训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教学质量。
2 法规对航空器维修教学管理的要求
航空器维修培训的教学管理与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有很大差异,主要是因为航空器维修培训的教学管理受到CCAR-147规章及其相关咨询通告(以下简称147法规)的制约,因此147培训机构要建立自己的教学管理体系,首先必须明确法规对此有哪些要求,然后在满足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行使培训机构的自,进行自主管理。法规对147教学管理的要求主要涉及硬件设施、人员、培训大纲、培训记录、考试、教学质量等方面。①
2.1 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分为培训设施和实习设施,法规在培训设施部分针对教室及教学设备、办公室及办公设备、图书馆、档案室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实习设施部分则对实习场地、设备、工具、器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2 人员
维修培训机构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教员、考官及其他工作人员。对于管理人员法规中仅规定了责任经理、质量经理及其职责,其他管理人员则未提及,因此维修培训机构除了必须设置责任经理及质量经理外,其他管理人员岗位则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自行设置。法规对教员的学历、职称、维修经历、维修执照等方面均有相应要求,并规定每个教员必须受到相关的持续培训(复训),培训学时不得少于70学时/2年。法规对口试和技能考试的考官的要求是必须获得民航局的委任考官资格。
2.3 培训大纲
民航局对每一培训专业/项目给出了培训大纲,②③但培训大纲仅规定了每一专业的培训科目及每一科目的知识框架,因此并不能作为培训机构的教学大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对每一科目自行编写详细的教学大纲,体现具体细化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分配和实习项目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民航局的批准。
2.4 培训记录及考试管理
根据法规要求维修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参加培训人员的清单和考勤记录,并且为每名学员建立培训记录,并对学员培训记录中应包含的内容及记录保存年限进行了限定。
考试管理方面,法规仅对学员考试资格、考试内容、及格要求、作弊处罚、监考人员资格等作出了要求,具体的规范的考试制度则仍需由维修培训机构自行建立。
2.5 培训质量系统
为了保障航空器维修培训的教学质量,147法规要求培训机构建立培训管理程序和质量系统,培训管理程序用以规范其所进行的培训工作,质量系统用来监督培训机构各项目的培训符合民航局规定的培训大纲的要求,保证考试公正,并确保培训机构的各项管理工作持续符合培训管理程序。除此以外,为保证教学质量,民航局或民航地区管理局每年对培训机构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审查。
3 航空器维修培训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文分析的法规对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的要求以及培训机构所具有的自利,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可以建立适合我校校情的147培训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培训机构的部门及人员架构、培训教学的计划和组织、多元化的考试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3.1 培训机构的部门及人员架构
实施教学管理的基础是设置培训机构的各级部门及人员,并明确各部门及人员的职责。结合我校校情,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组织机构,从图中可看出培训机构的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除了法规要求的责任经理及质量经理外,特别设立执行经理一名,全面负责培训机构的日常运行工作,执行经理下设办公室主任一名,负责安排处理培训、考试及日常运作等具体事务,协调各培训部门之间的工作,具体工作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协助。各培训部除了正常组织教学外,还应负责培训过程记录、各自教员的复训、教学大纲的制定及修订、考试题库的更新等工作。
3.2 教学计划和组织
147培训的教学计划由办公室主任负责安排,教学组织和实施由各培训部完成。由于培训部教员大多是由高校理论教师、实作教师或机务维修工程师兼任,他们在从事培训教学的同时,还需从事本专科教学或机务维修工作,而本专科教学由学校教务处安排,机务维修工作由机务工程部安排,这对培训教学安排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办公室主任在进行培训教学安排时必须与学校教务处、各分院机务工程部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教员的培训任务与其他教学、工作相冲突。同时,由于部分教室、实习场地、设备等在供培训教学使用的同时也在供本专科教学使用,因此,培训教学安排必须充分了解本单位实际,避免培训教学与本专科教学在教室、实习场地、工具设备等方面发生冲突。
3.3 多元化考试管理体系的建立
147培训的特点决定了其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考核必须既能体现学员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又能体现学员的实作动手能力,即对维修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要体现公平公正性。因此,结合实际培训情况,147培训的考核可以采取“笔试+口试+技能”、“本地+异地”、“纸质考卷+计算机考试”等多元化的考试体系。笔试可以用于基础理论、机型理论的考试,绝大部分笔试都能采用机考的形式,但个别不适合机考的科目仍需采用传统的纸质考卷;技能考试则是用于技能培训、机型和部件修理项目中的实作部分,技能考试中学员应该能够独立完成某一项目的维护工作;口试是一种考官和学员互动式的考试形式,考题是一种涵盖理论和实作的综合性试题,考官可以从理论或实作两方面对学员提出引申性问题。通过“笔试+口试+技能”的形式必将能够全方位地考察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机型培训和部件修理项目培训受到培训场地、培训用飞机以及其他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有很多的培训都是在异地进行,因此其考核在必要时也可采用异地考试的形式。
3.4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建立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既是法规的要求,也是保证培训机构培训水平和培训质量的要求。因此,培训机构应该设立一个独立的质量审核小组,该小组由质量经理领导。质量系统成员可以由学院机务管理部门的人员组成,成员不参加任何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因此能以中立公正的立场对培训和考试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各项质量管理政策的落实。质量系统的主要工作方式应该的是对培训机构的各项工作进行内部审核,包括对培训机构的任一部门、对管理程序和人员、对培训及考试的所有方面进行的审核,这种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告被审部门后,审核小组还应该对被审部门的改正过程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改正措施被切实执行。
注释
①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Z].2005-09-27.
合规经营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衍生出来的概念,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规定:“‘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经营最早出现和适用于银行业,由于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商人的经营理念慢慢发生了转变,如今合规经营已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
一、合规经营的含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特定的规则,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企业的经营发展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里所说的规则就是合规经营中的“规”。合规经营的意思顾名思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规则的规定。目前对于合规经营研究较多的行业大多是风险较大的行业,例如商业银行、证券和保险。保险业对合规经营的定义是:合规经营是保险业通过建立合规管理机构,配备合规工作人员,按照外部法规的要求同意制定并持续修改内部规范,并据此制定和执行合规政策,站合规检测和合规培训等措施,预防、识别、应对、化解和报告评估合规风险的系列经营活动的总称。 合规经营并不是金融行业特有的要求,无论哪个行业要想长期发展,都必须遵循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内部的有关规定。
关于合规中的“规”的范围银行界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银行内部规定不属于“合规”的范围,另一种看法则相反。本文认为合规并不仅仅是“合乎法律”这么简单,根据《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和《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的有关规定,合规不仅仅只包括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文件,还包括行业准则、企业内部规定以及更广义的商业道德。合规经营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通常会制定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 所以合规经营的第一要求就是企业自己制定的内部规定必须与国家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其次是要求企业及其员工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经营活动。
二、合规经营的利弊分析
合规经营对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企业合规经营失效,随时可能受到监管处罚甚至法律制裁,更加严重的将会导致企业破产。首先,合规经营能够防范和降低经营风险。企业违规经营,如果触犯的是没有法律强制力的行业规则或者是企业内部的规定,可能会受到来自行业协会或者企业内部高层的处罚,虽然这些惩罚不足以危机企业的生存,但仍会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如果企业在经营中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那么往往会付出巨大的人力、财力的代价。例如三鹿公司,由于违法生产劣质奶粉,最终导致企业破产。而具有合规经营意识的企业,他们的行为合乎各种规定,其职员各司其职,在各种规则的制约下,无形中降低了经营风险。其次,合规经营可以提升企业的商誉。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关乎企业的兴衰存亡,如果企业屡屡出现违规经营事件,势必会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从而降低企业的商誉和知名度,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这绝对是得不偿失的。要想持久发展的企业不能为了蝇头小利而违规经营,破坏企业名誉。再次,合规经营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合规经营要求企业的经营在透明、公开的环境下进行,强调企业的商业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注重合规经营的企业会组织员工进行合规经营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能够在整个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合规风气,从而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进取心。
合规经营是我国民族企业增强竞争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合规经营能够降低合规风险,保障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依,使企业在制度规章的保驾护航下真正走上安全、稳健的发展轨道。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我国的经济案件频频发生,这些案件的发生大多是因为没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而导致的。企业违规经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商业垄断、限制经营、非法销售、商业贿赂、侵犯商业秘密等行为,现实中发生最多的案件就是商业贿赂。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的,该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收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商业贿赂的一般含义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通过秘密收买竞争对手的人或者雇员的方式,争夺交易机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不正当行为。 依据该定义可以得出商业贿赂具有以下特征:
(一)行为主体具有普遍性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将行贿主体限定在“经营者”的范围内,这是符合实际的,行贿人的目的是进行销售或者购买商品,这是经营者常见的经营行为。经营者包括各类公司法人、普通合伙、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自律组织、事业单元、团体等经济组织。
(二)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商业贿赂的目的是为了销售或购买商品,这是区别其他贿赂形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竞争激烈的行业,行为人给予受贿人财务,以达到让受贿人购买自己商品或者自己购买受贿人的商品的目的,这样一来就损害了其他竞争对手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且如果行贿人的商品是劣质的,同时还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业贿赂是一种以‘小利换大利’的纯营利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三)行为手段多样性和隐蔽性
商业贿赂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给予受贿者财物,也可以是其他名义的各种好处,例如职务升迁、免费旅游等形式。由于商业贿赂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当事人在进行该行为时往往非常小心谨慎,尽量使其行为不被察觉,行为手段具有隐蔽性,通常说就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商业贿赂是合规经营失效的一种表现形式,该行为损害的不仅仅是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还会涉及到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如果药品供应商通过商业贿赂行为让医院优先出售其劣质药品,可能会造成就医人员的伤亡,那么违反的不单是《不正当竞争法》,同时违反了《侵权法》、《刑法》等法律法规。
三、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合规经营
合规经营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规”包括有法律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还包括行业规则、企业内部准则,商业道德等。商业道德包括自愿、平等、公平等原则,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概念。商业本身的纯粹营利性决定了商业道德核心不在于实现真、善、美的到的诉求,而在于维持商业活动中相互争夺利益行为的方式和尺度。 如何把握经营行为中的“度”是合规经营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法律是指引企业经营的最低标准,所有企业内部准则和行业规则都不得与法律相冲突,以法律制度保障企业的合规经营能够有效规范企业的合规经营。
(一)内部规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内部规定是指除去法律法规之外的,企业所应遵循的行业内部规则和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内部规定符合外部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合规经营的重要内涵,因为内部规定也是合规经营所要遵循的规则,如果内部规定与外部法律相抵触,那么就会出现对外违法、对内合规的尴尬现象。违反了企业合规经营的最低标准――法律,那么合规经营就无从谈起。企业内部规定是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很多人以为合规经营只是管理层的义务,其实不然,企业的所有部门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各司其职,才能实现企业的有效运转。在保证高层管理人员制定的内部规则符合法律规定后,企业的其他人员就要严格按照该规定行事,真正做到合规人人有责。所以合规经营所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确内部规定符合法律。
(二)依法建立合规部门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合规文化
中图分类号:F2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什么是合规文化
1.合规及合规文化
合规简单的说就是合乎规范。合规的英文原词为compliance,原意为“遵从、依从、遵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层次,合规指要有一个合格的规,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等;第二层次是指银行及银行从业人员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应主动遵守上述规范,使自己的行为主动合规。
合规文化是组织为实现内控目标,在内控活动过程中孕育和培养起来的以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为基础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为了保证一个单位、一个团队里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自觉做到依法合规,而在单位内、团队里确立合规的理念、倡导合规的风气,加强合规的管理、营造合规的氛围,形成一种良好的软环境。将“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观,贯穿日常业务的始终,是作为打造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二、合规文化的作用
近年来,许多案例表明:银行内控体系缺陷,员工队伍合规文化缺失导致的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是案件发生的根源,所以合规文化在企业的正常运营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下面归纳一下合规文化的五大作用。
1.凝聚作用:合规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参与者与要实现的目标和目的紧密联系起来,使每个员工产生归属感和团队感,在员工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时,合规文化最能显示出凝聚作用。
2.约束作用:合规文化注重研究人的因素,提倡培养科学的发展观和工作作风,树立以人为本,形成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和谐统一。
3.协调作用:合规文化的形成使参与者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事物和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相互协作,使各项工作和活动更加协调有序。
4.形象作用:优秀的合规文化向社会展示着卓越的内控理念和管理能力,能够树立信誉、扩大影响、赢得信赖,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有利于各项业务的开拓发展。
5.价值作用:合规风险管理本身虽然不能直接为银行增加利润,却能通过一系列的合规活动增加银行的盈利空间和机会,所以合规能创造价值。
三、合规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1.商业银行合规文化的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商业银行的各种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都是比较完善的,重点在于执行。从道理上讲,各岗位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对相应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指出、纠正出现的问题,以此保证全流程的正常运行。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从流程的起点就存在,但仍能一路畅通,带“病”走完了全流程。这种现象的存在,就说明我们必须注重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建设,来不断地强化人们的合规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各项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最终落到实处。
2.合规文化建设的执行力
合规文化在执行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的渗透到现代管理者和操作者的灵魂深处,能不断提高人们对内部控制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规范的程度,因此通过不断完善内控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构建合规文化,形成员工行为规范的软约束,这种软约束就是一种无形的执行力,它不仅是树立社会形象的责任需要,更是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实力,谋求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内部需要。
3.合规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合规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不断继承发扬、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借鉴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使参与者不断提高认识,得到激励和持续改进,塑造具有先进的合规文化价值理念、合规文化氛围和合规文化行为,实现人性化管理,这本身就是合规文化影响力的神奇作用。
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和影响力的对策
1.突出重点,确立合规从管理层做起
从管理层做起是合规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领导干部是合规管理的“关键少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示范作用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2.及时进行制度梳理,配合专题活动循序渐进
按照“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台阶”的步骤,在全行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及内容扎实的专业管理活动,分清主次,梳理制度规定,编制合规手册,包括各项禁止性、约束性、限制性规定,定期开展制度梳理评估,及时查看制度是否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是否与业务操作流程相匹配,按要求进行修订和废止,保持和维护制度的遵从性、合规性、健全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
3.注重合规文化的养成教育
一是用身边的案例和事实来向员工宣传、阐述合规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更要结合经营管理活动,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合规培训,要让员工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违”,什么“严禁为”。二是利用培训教育,使员工真正明白,违规行为不仅仅会造成银行有形资产的损失,还会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合规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三是通过开展“合规巡讲”、专题培训、合规网络学习、合规知识竞赛、主题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完善并落实合规养成教育长效机制,使广大干部员工知晓、认同内控合规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增强员工合规意识,增强员工自觉抵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自觉性。
4.建立健全合规监督检查的闭环管理机制,保证合规文化的落地执行
监督检查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是加强内部管理和预防各类风险的有力措施。闭环,就是“监督-反馈-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及时纠正业务运营及经营环节中产生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合规文化的落地执行。
1、人力资源规划
也就是我们笼统说的方案和计划的组合,简单的打个比喻:“就像航行出海的船需要确定一个目的地定位好航标,同时需要一个有效的导航系统,以确保航行在正确的路线之上”。人力资源管理也一样,需要确定HR(人力资源)工作目标定位和实现的途径。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在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通过对企业资源状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找到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并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以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人力资源规划的重点在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统计,依据这些数据和结果,结合企业战略,制定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方案。
2、招聘与配置
上面讲到人力资源的规划,既然有了规划,我们就要开始人员的招聘任用与配置。人员任用讲求的是人岗匹配,适岗适人。找到合适的人却放到了不合适的岗位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一样会令招聘工作失去意义。招聘合适的人才并把人才配置到合适的地方是才能算完成了一次有效的招聘。招聘和配置有各自的侧重点,招聘工作是由需求分析-预算制定-招聘方案的制定-招聘实施-后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构成的,其中关键又在于做好需求分析,首先明确公司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对这些人有什么要求,以及通过什么渠道去寻找公司所需要的这些人,目标和计划明确之后,招聘工作会变得更加有的放矢。人员配置工作事实上应该在招聘需求分析之时予以考虑,这样根据岗位“量身定做”一个标准,再根据这个标准招聘企业所需人才,配置工作将会简化为一个程序性的环节。招聘与配置不能被视为各自独立的过程,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两个环节,只有招聘合适的人员并进行有效的配置才能保证招聘意义的实现。
3、培训与开发
对于新进公司的员工来说,要尽快适应并胜任工作,除了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公司提供帮助。对于在岗的员工来说,为了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带来的公司战略的调整,需要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基于这两个方面,组织有效培训,以最大限度开发员工的潜能变得非常必要。就内容而言,培训工作有企业文化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以及管理技能开发培训。培训工作必须做到具有针对性,要考虑不同受训者群体的具体需求。对于新进员工来说,培训工作能够帮助他们适应并胜任工作,对于在岗员工来说,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掌握岗位所需要的新技能,并帮助他们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对于公司来说,培训工作会让企业工作顺利开展,业绩不断提高。
4、薪酬与福利(员工激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薪酬与福利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对员工过去业绩的肯定;二是借助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促进员工不断提高业绩。一个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必须具有公平性,保证外部公平、内部公平和岗位公平。外部公平会使得企业薪酬福利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内部公平需要体现薪酬的纵向区别,岗位公平则需要体现同岗位员工胜任能力的差距。对过去业绩公平地肯定会让员工获得成就感,对未来薪资福利的承诺会激发员工不断提升业绩的热情。薪酬福利必须做到物质形式与非物质形式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
5、绩效管理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借助一个有效的体系,通过对业绩的考核,肯定过去的业绩并期待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科学的考核指标,合理的考核标准,以及与考核结果相对应的薪资福利支付和奖惩措施。纯粹的业绩考核使得绩效管理局限在对过去工作的关注,更多地关注绩效的后续作用才能把绩效管理工作的视角转移到未来绩效的不断提高!
6、员工关系
采取的措施
1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培训内容等作出详细、明确的安排。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所有员工均能完成规定学时的安全培训。企业还应及时召开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对各单位、各部门的组织领导作出具体安排。并确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检查、督导各下属单位直至班组的培训进度和培训实效,使培训计划在保证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按进度完成。
2区别培训对象、明确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员工培训体系,明确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一是搞好对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主要涉及企业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其他部门或项目的管理人员,培训重点是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目的是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掌握与本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理论知识。二是搞好对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培训重点是本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目的是使每位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营造出人人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从源头堵住事故隐患和漏洞。三是搞好各个重点、关键岗位员工的安全培训。培训重点是本岗位关键工序安全操作要点和事故应急处置安全知识,培训目的是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正确处置险肇事故。
3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效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专业知识和现场实际相结合,安全注意事项和事故案例相结合,应急知识和应急演练相结合,尽量使培训内容生动、形象、易于接受。一是抓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统一组织单位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系统工程学习,可以通过聘请安全专家亲自授课、安全论坛、安全研讨等形式,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加强全员基础安全理论学习,借助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宣传安全基本理论,营造浓厚安全氛围。二是抓岗位作业的基本安全教育。建立岗位安全标准作业体系,引导职工从思想、作业行为、现场环境、设备设施等各方面开展安全达标。利用班前班后会及时进行提醒教育,确认岗位人员精神状态、身体状况等方面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要求;班中作业时,岗位人员之间进行互保联保教育,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确保作业安全;班后进行安全自律教育,注意上下班交通安全,注意家庭防火、防触电、防醉酒等。三是抓特种专业知识教育。对特种作业和易燃易爆岗位工作人员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培训。由于这些岗位接触的危险危害性大,很容易发生群死群伤等较大事故,因此,加强这方面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要聘请专业人员进行知识讲解,从岗位危险因素形成机理到预防措施,再到应急处理办法,直至应急实战技能等,都必须使岗位人员清楚了解。
4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质量企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得当,会使企业员工有很好的认同感,对于施教的内容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利于应用;不恰当的安全教育方式,会使员工产生反感情绪,从而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很多,事实证明了一些比较有用的方式,例如,举办安全培训班,组织安全活动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进行安全演练等。这些方式有的放矢,针对在职员工的特点,实行“动态”教育,不仅仅把培训局限在室内,同时也把安全实际操作技能培训搬到作业现场等一线场所,增加员工的感性认识,很好地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把培训计划和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四是把事故案例剖析讲评与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学习相结合;五是将企业集中组织培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然而随着市场形势变化,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日益显现,这就要求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适应形势,利用更短的时间,收到更大的成效。这时,传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就有些捉襟见肘。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提升安全教育培训的真实感,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针对不同单位易发事故特点建立事故体验实验室,增加事故造成伤害模拟体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编制安全动漫培训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听、看、说、动立体培训。
其他建议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队伍多样化。在完善企业内部安全培训师资力量的前提下,建立校企结合、企研结合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借助学校、研究机构等接触先进安全科技的专家人才队伍,提升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深度和广度。探索培训效果评估模式。实行安全教育培训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力争全面反应安全教育培训所达到的实际效果,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岗施教。
一要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基础牢固,稳如泰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说到底是人的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客户创造市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是我们的效益之源,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有了客户,我们的业务才有发展,员工的价值才能够体现。如果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严格要求、严格规范、严格标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业务操作中的风险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要在全体员工中大力倡导、深入宣传价值最大化、资本约束、全面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平衡、内控优先等先进理念,让全体员工了解资产质量与经济增加值、与薪酬分配的关系,自觉转变观念,将自身工作作为第一道防线纳入到风险控制体系中,引导和带领全行员工形成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良好氛围,真正把为前台、为基层、为客户服务当作提升风险与回报管理水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能有效提高我行风险管理和内控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要更新服务意识。现实看,银行的业务基础是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银行,没有优质市场和优质客户就没有银行的业务发展,加强市场营销是目前提高我行核心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从我行看,我们的经营服务意识与以前相比已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但这些转变还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缺乏更深程度的挖掘。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要突破原有的局限,创造个性化服务,以全面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善于研究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善于拓展优质市场,善于竞争优质客户,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要准客户定位,牢固树立为优质客户服务的意识,因为20%的优质客户将会给我们带来80%的经营利润。
三要着实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与技能。一方面,从我行自身来看,在银行成本上受到诸多限制,包括财务成本、税务成本、拨备成本、资本金成本、风险损失成本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忽略了成本的制约因素,盲目地增人增机构增规模,不计成本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浪费。此外,我们的内部管理在成本约束上也存在漏洞,缺乏控制节约成本的有效措施,许多领导到员工没有很好地树立节约成本的意识。实践证明,无约束下的经营,就会增加经营风险。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盲目地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重规模、轻效益,重发展、轻风险,重投入、轻产出,重短期效益、轻长期效益的局面,要把各种成本制约的理解贯彻到各级行管理层,要学会在有成本制约条件下的健康发展,每项业务都要讲成本管理,每项经营活动都要讲成本制约,认真测算评估投入与产出的数额比例,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外先进银行强调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是以客户为重要支撑”的理念是我们缺少的。作为一名员工,特别是作为一名领导,只有风险服务意识还不够,还要有风险服务技能。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培育员工的风险意识,让员工明确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确保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岗位制度、合规守法工作标准及纪律惩处规则,把合规管理、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落到实处,使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全面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保障。
四要树立全面协调均衡的经营理念。目前,我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还是依赖客户业务,但仅仅依靠这一传统业务远远无法达到市场的需求。随着资本一级市场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渐拓宽,一些优质客户已不再需要银行的融资渠道。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都迫使我们去思考今后的发展问题,真正的优质银行应该在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同时,也能够向客户提供资金清算、财务顾问、财富管理服务等中间业务。现在,中间业务的内涵在迅速扩充,提升客户服务价值和对客户价值的最大挖掘,要求银行实现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的均衡发展。同时,由于中间业务的发展不受资本金约束,可以弥补资产负债业务发展受到的限制,因此协调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发展,既是市场经济法则对银行的要求,也是银行经营规则的内在要求。为上经,我行在发展业务的同时,要全力推进以员工为主体和核心、面向业务、面向管理、面向操作的合规文化建设,通过强化教育培训、组织风险点的成因分析,搭建防控体系、优化流程、规范管理,保证业务发展质量等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让依法决策、合规经营与管理,按章办事、合规操作在全行上下蔚然成风。切实整治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屡查屡犯的顽症,及时消除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的隐患得到,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为业务持续健康地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五要创建科学的合规管理机制。纵观国内许多金融案件的形成,大多是制约机制失控和监管不严的结果。如何确保一个“规”在建立好后能够被大家无条件地遵守,并且保证这个“规”自身还能够在实践中被及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机制作保证。要切实建立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就必须从涉及银行整体的企业文化、组织机构、流程管理、岗责体系、绩效管理等方面入手,梳理、整合和优化银行的规章制度,建立专业化的合规风险管理队伍,确立清晰的报告路线和问责制、举报制等,真正在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体现合规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乃至整个银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六要将合规文化理念渗透到业务条线和基层岗位员工之中去。要顺利实现银行经营目标就必须在合规价值观念和合规文化的培育上有统一的合规要求和员工行为规范。加强合规文化的教育要求从上至下树立合规意识,“合规从高层做起”,要以高层管理人员的合规理念感染和引导员工的合规行为。针对各层面、各岗位员工的违规行为如何判定及如何处罚,做出详细规定,目的是让员工明白“能做”与“不能做”的界限,明确违规操作对银行、对个人的极大危害性,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不闯红灯”。员工必须熟练掌握合规知识,并能应知、能会、善用。要把合规管理要求结合到各业务条线的操作流程中,实现流程控制、外部检查、员工自律三者有机的结合,尽量减少各类不应有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要让合规文化的理念真正在全行深入人心,落实到我们每位员工的具体行动中,从点滴做起,从基本业务做起,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支持,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全员参与,提高整体合规素质,并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
统计局五五普法自检自查报告
县统计法制“五五”普法工作,根据《县统计局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祥统发〔〕6号)文件精神,认真开展了统计法制普法工作。现将我县统计法制“五五”普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统计法制“五五”普法工作情况
(一)建立普法领导机构,落实普法工作人员
为了保证普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县统计局发出了《关于成立县统计局“五五”普法领导小组的通知》(祥统字5号),成立了以局长朱永波为组长的县统计“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局长负总责,副局长分管普法工作,办公室负责普法日常工作,并从人员、经费上给予充分保证。
(二)制定了“五五”普法实施办法
根据县委、县政府对“五五”普法的要求,制定了《统计法制宣传教育“五五”普法实施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五五”普法的对象、普法学习内容、普法要求、各年度普法工作目标等,要求全县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三)强化统计执法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为了切实提高办案质量,我局修改和完善了《县统计局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了局长是统计执法工作第一责任人,亲自分管全局统计行政执法工作,局办公室主任、业务股长、法规专业人员负责普法工作,做到法规工作责任落实,目标明确。并要求各专业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严格按执法程序办案,如有失职,造成损失将按《县统计局行政执法责任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继续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我局一直重视统计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加强统计法规的宣传。局领导到基层搞调研,坚持向基层统计人员、企业法人代表宣传统计法规知识;每年在各专业年报会和工业、农业、农调、综合、投资、建筑等专业业务培训会上,对参加培训的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对本局职工要求认真学习、熟练掌握《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云南省统计管理条例》和其它法律、法规,并对统计执法法律文书填写、执法程序等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培训;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县局组织的统计法律法规培训和县法制办组织的公共法律知识考试,参加人员考试成绩全部合格,有5人取得了《云南省行政执法证》;有4人取得了《云南省法制督察证》,做到了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依法统计、依法行政。至举办统计从业资格培训班二期,培训统计人员257人;统计法制教育培训班15期,培训统计人员约人次。日常工作中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利用每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统计法宣传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如请县领导在电视台发表电视讲话,在街头散发宣传资料,组织基层统计人员参加全国《统计法》知识竞赛活动等;二是利用网络对统计法律法规及统计法制工作动态进行宣传报道;三是印发统计法律、法规宣传资料,下发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
(五)认真开展了行政许可项目清理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履行依法行政,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建立了《县统计局工作人员首问责任制》、《县统计局限时办结制》等制度,以保证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实施。
(六)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
主要是规范县、乡镇、村基层单位统计工作,实行年终考核制度。针对村文书兼统计人员变动较大的情况,避免出现统计工作缺位现象,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各乡镇要加强统计工作。同时,按统计基础工作“五有”(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账)的要求,各专业相继发文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并开展了自查和全面检查。为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还制定了乡镇、村、基层单位年终考核制度,考核体系分为综合工作考核(包括统计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工业、农业等专业考核。
(七)统计执法工作
1、加强对非法报表的清理工作。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认真开展了对非法报表的清理。我局制发了县统计局《关于清理非法统计报表的通知》,对清理非法统计报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清理方式主要采用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全县40多个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县统计局。在各相关部门进行自查的基础上,我局对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县人民银行等单位进行了抽查。根据抽查情况看,我县各部门很好地执行了统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有关报表都是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报表进行统计,没有制定非法统计报表的情况发生。
2、继续加强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继续开展了对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工作。
3、开展各种普查数据质量检查工作。根据县局的安排,对普查的对象、普查经营单位进行了普查数据质量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4、认真开展《统计法》和统计数据质量执法检查工作。为了切实推动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我局认真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法规促进 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将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检查和执法检查结合起来进行,每年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内容:重点检查统计活动中发生的虚报、瞒报、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通过检查,可以看出我县统计工作环境,统计工作秩序均比往年有所改善,大多数被查单位的统计工作做得比较好,但也有部份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统计违法行为。对有上述统计违法行为的被检单位,本着教育为主的目的,立案并查处了有统计行政违法行为的单位,有力地维护了统计法律、法规的威信。
二、今后工作思路
(一)围绕新《统计法》颁布为主题,继续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的普法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各项任务。
(二)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为契机,把宣传贯彻《统计法》和人普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强化依法统计、依法普查理念。
利用系统工作会和印发《法律法规知识手册》等形式,对农业系统农业技术人员的宣传培训,目的是让系统农技人员了解掌握有关农药法律法规和有关农药管理知识,当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员和讲解员,推广普及好农药使用技术,为农民群众正确使用做好引导和指导;三是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宣传,目的是让他们了解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维权能力,掌握农药使用技术和安全知识,达到正确、安全使用农药的目的。据统计,年投入宣传经费1万余元,出动宣传车10辆次,开展大型培训会2次,办电视专题讲座3期,印发宣传材料1.2万余份,不仅宣传了法律法规、培训了农药安全使用技术,而且为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农药管理队伍和执法硬件建设是基础
为了搞好包括农药市场管理在内的农业综合执法,我县农业部门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选拔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的执法人员,组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成立西峡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队伍成立后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不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近年来,又投资20余万元,配备了执法专用车辆,安装了执法专用电话,购买了照相、摄像等取证器材,购置了电脑及办公设施。同时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规范。为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和市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农药经营资格审查是关键
农药经营资格审查是农药市场管理的关键性工作,为落实好这项工作。一是严格实行农药经营资格审查制。凡从事农药经营的单位,在从事经营活动之前必须依法接受监管部门的经营资格审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方可经营,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说明原因,不允许其经营;二是实行许可公示制。利用公示栏等形式,对从事农药经营的法定条件、要求等内容进行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三是加强实地考察。对申请从事农药经营的单位,派专人到实地考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经营主体资格、经营场地、安全措施、经营制度等方面进行实地检查,看是否符合农药法律法规要求的条件和标准。通过经营资格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确保农药经营门店资格合法、农药经营安全、从业人员能力符合要求。
四、规范农药经营单位的经营行为是重点
经营单位必须按要求严把进货关,确保经营的农药产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督促经营单位按规定建立好经营台账,台账上要全面反映货物的来源和销售去向,要把经营的农药品种、从哪个单位购进、购进的数量、生产单位名称及销售给谁、销售的品种、数量等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同时经营者要为购买者提供技术服务,正确指导购买者使用,并向购买者出具发票,为所售的产品质量负责。通过这些工作,为农药正确、安全使用奠定了基础。
五、加强农药市场监管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