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

第1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有利于推动发展、促进竞争,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促进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机制创新,对加快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社会化大协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号)文件精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要逐步扩大非公有资本对国防科技工业投资的领域,形成规范、有序的开放性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格局。允许非公有资本对军品科研生产项目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具体投资领域及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和项目合作。非公有制企业可承担武器装备分系统和配套产品研制生产任务,具体承担任务的范围按照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及有关管理办法执行。非公有制企业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所列产品(技术)科研生产活动,应当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参与国防科技创新活动。

三、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除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外,允许其参与其他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以民为主或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工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和辅业改制。具体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的范围、方式和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按照加大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推进产业化、提升产业规模的要求,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品,参与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等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五、非公有制企业要充分认识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特殊性,严格执行国家保密制度、军品科研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技术标准和军工设备设施管理规定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相关制度,严格履行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

非公有制企业申请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或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应在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已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或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的,应及时向备案部门报告军品科研生产或改组改制进展情况。

六、向非公有制企业提出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与承担任务单位依法签订合同,并严格履行合同,及时跟踪任务进展情况,对于影响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完成的重大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报主管部门(单位)。

七、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非公有制企业,可按有关规定使用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实验室、军工专用测试和试验设施等现有科技资源条件。

八、完善配套政策,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非公有制企业在军品市场准入、任务竞争及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等方面应与国有军工企业一视同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贷款贴息、资本金注入以及租赁、借用、调配等多种方式,为非公有制企业完成重要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完善军品科研生产招投标制度,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招投标。

九、完善信息制度,搭建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点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及时定向相关政策法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社会投资领域指导目录、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指导目录、军工产品和技术需求、技术标准等信息,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与军工科研生产单位的信息沟通。

十、中介服务机构要创新服务方式,规范服务行为,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开展政策咨询、管理咨询、科技成果交流、人才培训、科技创新、技术支持、信息交流与共享、项目孵化、筹资融资、认证认可等方面服务。

第2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关键词: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2-0045-0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及相应经济政策由有限允许到鼓励、支持和大力支持的逐步变化,以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等为主要载体和组织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海南省的非公有制经济目前已占到全省经济的一半,而且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支撑海南省经济发展的一支富有活力的生力军。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一个普遍的矛盾――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服务不足。

一、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及融资状况

非公有制经济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本文界定非公有制经济份额为经济总量减去国有经济份额和集体经济份额,非公有制企业为所有企业剔除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集体企业。

(一)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2005年海南省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外资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当年全省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2955户,认注资金4.6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8%和7.9%。截至2005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117600户,认注资金14.4亿元。个体工商户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上,主要行业有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住宿餐饮业、制造业。截至2005年底,全省登记在册的私营企业32275户,其中,2005年全省私营企业新登记7498户,同比增长7.1%,认注资本160.5亿元;全省登记在册的外资企业2456户,其中,2005年外资企业新登记172户,同比增长8.8%,认注资本37.4亿元(注:数据来源于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海南省地方税务管理局。)。

非公有制经济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截至2006年第二季度,非公有制经济工业产值约为144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7%;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43.9亿元,占全省上缴税金比重高达73.5%。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2005年末全省非公有制从业人员320.5万,占全省从业人员的83.8%(注:数据来源于2006年《海南省统计年鉴》。)。

(二)海南省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状况

从贷款情况看(注: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目前尚无法统计出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总额。),截至2006年底,全省私营企业、个体户、港澳资经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49.4亿元、20.3亿元、52亿元、60.9亿元,占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5%、2%、5.2%、6.1%,占比分别比2004年初提高了0.3、4.8、2.3和0.6个百分点。

从其他的融资渠道看,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共有上市公司20家,其中国有控股3家;上市公司总股本124.6亿,比上年增加37.6亿,总市值为545.9亿元,比上年增加284.7亿元。从2002-2006年海南省资本市场融资看,全省通过股票市场配股融资额为89.5亿元(其中,2006年新增配股70.7亿元),债券融资额为13亿元(全部为2006年发行的短期融资券),资本市场融资额占该阶段全省融资量的18.6%。海南省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不佳,存在的众多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少数公司高风险状况依然未能消除,使得海南省大部分上市公司失去了再融资的能力。因此,海南省上市公司的整体能力尚待提高。

二、非公有制经济金融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反差

目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牵涉范围广、覆盖人口比例高、占国民经济份额有所加大,不仅在解决就业、维护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海南经济的主要增长点,成为拉动GDP增长和财政增收的主要力量。目前海南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狭窄、金融服务不足,如果企业无法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取资金融通或通过自身资金积累解决资金紧缺,则往往采取民间融资方式,通过非正规金融融资,这样,将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容易紊乱正常的金融秩序。

(一)非公有制经济服务需求加大

1.信贷资金需求逐渐旺盛。当前,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创业、扩大生产、产品收购、市场销售、临时周转和家庭消费无不需要资金的支持。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中,以农民日常生产活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为主的“三农”经济发展都对金融业提出了较大的需求。

2.金融服务需求个性化增强。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和个体收入的增加,与外界的联系度、依存度越来越大,呼唤着优质、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体除了信贷资金需求外,还迫切需要资金汇划、信息咨询、资本运作和财务顾问等服务,个体及家庭需要代收、代付、、代保险、代保管、家庭理财等中间业务服务。

3.延伸需求有待开发和完善。金融业在提供服务时,可以创造不可替代的延伸,金融业可以利用服务对象广的条件促进分散经济的组织化,可以通过金融交易活动促使人们增强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运用掌握的金融数据分析经济金融趋势,引导客户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当前非公有制经济薄弱环节对金融业提出了以上需求,迫切希望金融业发挥相应功能,从而实现金融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金融服务的多样化供给,但即使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金融业对经济薄弱环节的跟进速度和服务手段还是显得相对滞后,使金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金融服务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金融机构缺乏多元化,融资业务普遍同质化。目前,海南省融资体系发展相对落后,只有9家非法人银行机构,一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而现有的银行大都倾向于从事批发性业务,要求贷款有一定规模并有足值的抵押品或优质的担保;银行信贷融资主要服务于规模以上企业和项目。而对于中小规模非公有制经济的需求,供给显得不足,不能提供量身定做的贷款、支付结算、理财、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

2.金融市场发展缓慢。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金融产品创新加快,融资量、交易量快速上升,融资成本显著下降,但海南省金融机构、发行人都与这一波金融市场发展擦肩而过。每年海南省发生的债券、融资券等市场交易量,所占市场份额远低于海南省GDP在全国所占的份额。金融市场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非公有制经济难以通过间接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满足扩大生产经营的需要。

3.由于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金融机构对非公有制经济体的“信贷配给“现象。据DeMeza和Webb(1992)的定义,信贷配给是指在一般利率条件下,对贷款的需求超过了供给,导致信贷市场不能出清的现象。信贷配给是资金供求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利率无法达到所谓市场出清时的均衡利率水平,从而使得资金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一个无法弥补的缺口。在现实中表现为:即使借款人愿意接受相当高的利率,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有继续提供信贷的能力,但金融机构却不愿意提供信贷。目前,在海南省经济规模较小、优质企业不多、信用普遍低下以及金融生态整体环境还有待大力改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与海南省的部分产业政策存在一定错位的现象,制定的信用等级评定指标体系不分地区、不分企业规模统一适用,从而这种授权授信的“刚性”特征造成欠发达地区――海南的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比发达地区企业要小得多。当然,在这里必须指出信贷配给并不等同于所有制歧视,它是在目前银行体系流动充裕的情况下,银行选择客户贴近市场,遵循成本-收益、收益-风险的管理原则,合理安排信贷资金流向,不考虑投放对象的所有制性质关系,侧重于统筹安排资金、赢取资金最大收益。

三、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人们常常把金融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看作是一个银行融资问题,这并不全面,企业的情况是复杂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金融支持的关键是能否适应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一)当前商业银行支持海南省非公经济的方式应是关系型融资

前文已经提及在金融支持非公经济中由于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信贷配给现象,那么采取何种有效的方式才能使得放贷机构尽量减少对中小企业、个体商户的信息不对称,最大程度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呢。笔者认为,在海南间接融资体系(或主银行制度)占绝对主导地位、直接融资严重滞后的金融环境下,在企业信用制度尚未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落后以及财务信息准确度欠缺的制度环境下,关系型融资(Relational Financing)不啻为一种良好的融资方式。关系型融资是投资者直接干预经营战略决策来保证其利益的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主要在密切的长期的交易关系中进行。出资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关系型融资方式不断改善信用关系,彼此形成长期持续的金融服务合作关系,出资者获取声誉租金、信息租金以及垄断租金等收益。[1]

首先,从需求角度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不大、利润空间小、稳定性不够而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加之管理能力弱、信用观念淡薄、信息的可信度低等风险因素,银行从风险和收益角度更倾向于为大企业提供保持距离型融资(Arm’s―length Financing)。因此,中小企业希望从出资者那里获取持续的资金,必须着眼于持续发展策略,主动与出资者建立起长期合作的关系,以此改变出资者对自身的风险判断,才能有望通过关系型融资方式来缓解资金缺口。

其次,从供给角度看,中小型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海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利税,其旺盛的投资需求使银行意识到其潜在的巨大投资收益。而基于目前信贷市场的整体风险状况,商业银行又会觉得对中小型企业投资资金可能存在较大风险,采取标准合同式的保持距离型贷款可能并不能保证贷款资金的按时收回;相反,出资者使用一定的意会知识,通过有选择性地对企业更深层的介入,比如在重大经营方针决策、经营状况、企业家和经理的素质、品格、可靠程度以及技能的积累水平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借助于以企业家历史的专门信息为基础的声誉机制(个人信誉)而发放的贷款,在按时收回和财务收益方面可能有更大的保障。当然,随着未来出现企业自有资金比率较高、提供间接融资服务的商业银行之间高度竞争、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构成对银行融资的替代、企业与银行之间保持一种松散的、平等的关系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时,企业应该更多地选择保持距离型融资方式,即出资者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只要他们得到合同规定的支付,信息的收集和对企业的监督可以靠市场和法律来实施。

(二)海南省金融机构应根据不同成长阶段提供差异化服务

企业一般具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自身积累财富的能力、对外源型资金需求的方式和规模是不同的。考虑这些因素,金融机构应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相应地对企业提供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差异化金融服务。[2]

1.企业起步发展阶段的金融服务。由于大部分非公中小企业起步阶段资本总量小,市场竞争力有限,内部制度管理欠缺,放贷金融机构出于贷款安全性的考虑,难以给予足够的信贷支持。在该阶段,如果单纯依赖放贷机构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毕竟它们是市场化经营的主体,必须遵循“三性”原则经营,这阶段的外源型资金需求更多地应依靠政府资助、创业型基金融资、典当融资等。从政府支持角度而言,应该以政府牵头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中小企业基金会和增加财政对符合地区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信贷的贴息资金。在发达国家中,多数高科技中小型企业是通过创业型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来满足融资需求,比如“天使资本”。而目前创业型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天使资本”也才刚起步。因此,政府、金融市场建设者和企业等多方应积极创造前期条件,努力做好这种新型融资的基础性准备。同时,应充分发展和利用海南典当市场。

2.企业成长阶段的金融服务。随着企业产品投产上市,考验企业更多的如何在市场大潮中通过产品不断改良来占据销售市场、稳定市场份额,达到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此发展阶段,企业需要更大规模的资金来实现发展。因此,在巩固第一阶段融资合作的基础上,有关金融机构应继续对企业进行支持,同时应拓展对企业金融服务的领域,如在结算、信贷咨询、帮助个体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等方面提供金融服务。再者,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来支持企业发展,如发展融资租赁业,有条件的企业申请二板市场上市,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3.企业成熟阶段的金融服务。在此阶段企业为维持适度的增长和市场占有率,不仅需要外部资金支持,而且也需要成熟的、配套的财务咨询、资本运作以及理财顾问等金融服务。因此,金融机构除了向企业提供传统业务外,应积极开拓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不遗余力地进行推介。同时,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来满足规模相对较大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使得企业获得更加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金融服务。例如,海南省发展势头较好并已形成规模的民营企业,如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海南龙泉集团等,完全可以通过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拓宽短期融资渠道。

(三)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合作模式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在研究如何支持非公经济、三农经济方面,国家开发银行先行一步,通过开发性金融合作推动目前商业银行不愿从事的很多业务,特别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体――弱势群体融资方面。该模式以信用建设为中心,借助信用协会、担保公司为操作平台,运用政府组织增加信用,结合地方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开发银行融资优势、信用协会会员民主监督优势,采取“地方政府+信用协会+担保公司+会员企业+开发银行”五位一体的方式,实现会员、政府、银行风险分担,从而推进企业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协调发展。通过从资金和信用两方面支持各地担保公司的发展,提高其担保能力和信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从而解决非公有制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借鉴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推动开展微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成功经验和业务模式,向广大微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开发性金融模式在海南省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底,海南省实现了开发性金融合作机制覆盖全部市县;截至2006年7月末,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与14个市县政府共同发起成立了信用协会,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支持中小企业107家(注:数据来源于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模式的发展,下一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如何扩大融资规模以及进一步推进信用建设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从制度上保证贷款的安全。同时,通过该种模式的效应逐步扩大显现,应该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促成省内其他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加入到开发性金融平台上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大力支持海南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为海南省经济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好文,李辉.中小企业的关系型融资[J].战略管理,2005,(8).

[2] 张余华.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急需金融支持[J].武汉金融,2003,(6).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of the Non-state-owned Economy's

Financial Support in Hainan Province

CHEN Bo, MIAO Qi-hu

(Haikou Center Sub-Branch,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Haikou 570105,China)

第3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关键词:国有经济;市场竞争;社会责任;公平税负

本文为安徽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AHSKF03-04D03);国家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子课题(课题编号:07AJL011)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讨论尤其激烈。一些人认为,自2004年以来,我国“国进民退”的趋势正在加剧,“国进民退”是政府主导下的新一轮国有经济大举扩张,是改革的倒退。典型的案例有中粮入驻蒙牛、山东钢铁并购日照钢铁、山西煤炭的重组事件、央企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政府四万亿注资大部分被国企分享。针对这些案例,有些人对“国进民退”目前的发展趋势表示担忧,认为当前国有企业不仅仅在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自然垄断行业拥有绝对垄断地位。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也正在挤出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种观点认为,“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是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的必要手段,其本质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机构调整,并且改革开放以来收集的统计数据也支持“国进民退”的论断。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2004~2008年期间,国有企业由17.9万户减少到14.3万户,减少了3.6万户,减幅为20%。与此同时,私营企业由198.2万户增加到359.6万户,增加了161.4万户,增幅为81.4%。2008年与2004年相比,我国企业资产中,国有企业的资产所占比重下降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所占比重增加3.3个百分点。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2008年,私营企业的户数和资本也保持较快增长。

二、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性质和作用

这次“国进民退”争论背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对竞争性领域国有资本存在必要性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如何定义的呢?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继续对国有经济改革做出要求:“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国有经济是构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体现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引导和带动上。国有经济承担了为社会生产公共物品、维持社会稳定的责任。如果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非竞争性领域,而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必然会冲击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三、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优势

理论上,没有任何客观证据能够证明国有经济只能存在于一些所谓的自然垄断行业,而不能够在竞争性领域有所发展。事实上,国有经济除了在石油石化、铁路交通运输、电网电力以及公共服务等行业具有垄断优势以外,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如汽车、金融业、装备制造业、建筑、房地产等行业,国有企业同样具有竞争力。2009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从2003年的6家增加到30家。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国有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国有企业在发明专利、知识产权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同样比非公有制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第三,国有企业更加重视发展人才强企战略,积极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有助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科技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第四,国有企业具有融资上的优势和便利。

四、国有经济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竞争地位现状考察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大规模经营领域,无论是创新激励机制还是资源配置,国有经济都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与非公有制经济实力大体相当。因此,国有经济完全有资格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但是,由于采取了公有资本的实现形式,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使公有制在收入分配中的自由度缩小,导致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不合理的税收负担,造成国有企业在履行社会义务上的不平等。

(一)国有经济要比非公经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根据国资委的《2009年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的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自愿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履行国家责任,切实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有企业的内生目标。因此,国有企业除承担经济目标之外,还担负着非经济目标的重要责任。国有经济的非经济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国有企业需要承担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重任;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外积极吸纳就业,对内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常常需要发挥表率作用,模范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国有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二)国有经济要比非公经济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现代经济庞大的公共开支是由财政预算支付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国有经济是国家税收的纳税大户,国有企业交纳的税款在逐年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全国国有经济上缴税金突破2万亿大关。其中2002~2009年,中央企业上缴税金从2,915亿元增加到11,475亿元,年均增长21.62%,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5.4万亿元。2009年中央企业完成向社保基金转持国有股55.3亿股,对应的市值为429.68亿元。国有企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国有企业的税负却比非公有制经济重很多。

第一,国有经济与其他非公经济相比税负是不公平的。根据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根据历年《中国税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研究国有企业税收问题,得出如下结论:2003~2008年,国有企业的税负大大高于其他类型企业,国有企业税负6年均值达到27.7%,是私有企业税负综合平均值(5.16%)的5.29倍,是其他企业税负最高的股份公司税负平均值的2倍。因此,我国还需要深化财税改革,为国有企业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

第二,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纳税管理也有显著差别。由于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所有,上缴税赋是国企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国有企业偷税漏税的动机较小,并且国有企业核算正规,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工作一般比较容易执行。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的问题则比较普遍。民营企业的私有性质决定了这些企业主观上存在偷税漏税的动机,并且由于我国的民营经济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核算不正规,客观上存在征收管理上的难度。我国目前的税收管理手段还比较落后,税收管理存在很多漏洞,也给了民营企业可乘之机。

五、国有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竞争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经济在竞争性领域仍存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国有经济是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够创造出经济价值;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由于公有制经济的本质特征,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承担了不对等的社会责任和税收负担,竞争力受到限制。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消除这种不对等竞争现状。

第一,建立垄断国企与竞争国企分开管理的监管模式。国有资本的性质和功能不同,决定了对国有企业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必须分开管理。对于涉及国计民生和国家命脉的公用事业和军事工业等自然垄断领域行业,国有资本在这类企业中不具备完整的资本性质,应该由国家相关部门直接进行经营管理;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主要表现为政府参股或者相对控股的国有股份形式。这类企业满足《公司法》规定的企业独立法人性质,政府应该放手,按市场规律办事,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第二,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和法律建设。制定垄断领域和一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标准。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因为其自身兼备社会公共服务性质,因而需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它必须在可承受的亏损范围内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而对于一般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要想保持与非公有制经济同样的竞争实力,就不应当年复一年的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它应当与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履行同样标准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履行也需要有法律的约束。对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需要通过修改所得税法来进一步充实和扩大其享有税负减免的实体权利,还要通过修改税收征管法、信贷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来为这些企业享受权利提供程序上的方便。对于逃避社会责任的企业,主要采取宣传教育手段使这些企业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意义,倡导企业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但如果企业有诸如越轨运作、违规违法、拖欠工资、偷工减料、欺骗顾客、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则需要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惩罚。

第三,完善税收征管的法律法规建设。深化财税改革,完善我国税法建设。首先,加快“费改税”的改革进程。将国有企业的一些强制性收费项目转化为特殊的税种,如环境税、资源税、社会保障税等,以国家法律的形式规范税外负担;其次,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政府的职责,切实为国有企业减负;再次,政府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而减轻国有企业的“暗负”问题;最后,税收征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收管理,加大对偷税漏税的处罚力度,加强纳税知识宣传,提高民营企业纳税意识。

第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自身的缺陷决定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诚信不仅关系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市场体系的正常秩序和运作效率。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引导和监督职能,引导全社会各类企业认识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完善企业的社会责任监管机制,鼓励企业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秩序健康有序地发展。

本文认为,关于“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有些观点仍值得商榷。国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种形式,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只要国有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同其他经济成分同等的竞争力,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多一点或是少一点都是合理的,但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国有经济不应当继续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和不公平的税负。未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相信国有资本的这些问题能够得以解决,实现真正的的市场公平竞争。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资产管理委员会.国资委2009年回顾.国资委网站,2010.4.

第4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工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工业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全县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动员全县上下特别是奋战在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努力推动我县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午,大家听了市委党校赵教授关于劳动法规的辅导,相信这对于我们企业主管局和各企业处理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有效保护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将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后面,璩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现在,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明晰形势,切实增强发展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应对挑战、奋发进取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始终把扩大工业总量作为首要任务,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发展实力进一步壮大,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克服了宏观经济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呈现出了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产值11.1亿元,增长17.7%;17户规模工业实现产值6.18亿元,增长31.6%。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县规模工业实现利润6100万元,增长10.9%,实现税金5000万元,增长25.5%;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4.32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近一半。

二是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在建重点工业项目达到10个,有1个项目当年投资过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8.82亿元,占全县项目建设总投资的56%。去年全县工业投资无论是总投资规模还是单体项目投资额都创历史新高,总投资相当于过去5年工业投资的总和。

三是工业园区建设迈出重要一步。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5月份开始筹建,成立了园区筹建工作机构,出台了企业入园优惠政策,规划区630亩土地全部收储到位,园区河堤、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有8户企业申请入园,2户企业启动建设。张米黄金循环经济工业集群区规划通过评审。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步伐加快。县委、县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规划循环经济项目75个。年产1.3万吨木塑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尧柏秀山、恒泰塑业、永乐新型建材为龙头的循环经济型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尧柏秀山水泥公司获得国家退税补贴453万元,鑫安建材公司获得国家补贴资金100万元。

五是支持工业发展力度加大。县委、县政府通过组织县级领导包抓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落实工业发展环境保障机制,深入开展“百人百日进百企”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带头包抓重点企业、难抓的企业,仅金岭金矿、秀山水泥、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三个项目的领导指挥机构就抽调领导和工作人员100多人。全年为企业争取贷款贴息300多万元,科技创新和探矿增储资金200多万元,陕南突破发展资金1000万元,今天政府又拿出21万元奖励企业,有力地支持了企业发展。

纵观我县工业发展形势,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比较突出。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工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增速上比较,我县在全省和全市的位次靠后,与实现突破发展和“工业强县”战略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依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诚信关系还未恢复,“贷款难、放款亦难”的怪圈还未走出,地下钱庄风行,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基本都处于初级加工阶段,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且不定型,产业链条短,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四是矿产企业因市场、资源、安全等因素影响,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生产不稳定,生产规模小,市场抗风险能力差。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当前,我县工业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尽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看,世界经济开始复苏,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调要保持货币流动性合理适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财政对工业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从我们自身的发展实际看,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有利因素较多,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对我县的辐射带动作用将逐步显现,全县工业发展必将有利于更多地享受上级在金融、土地、税收、项目、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随着西康高速公路的建成和西康铁路二线的开工建设,加上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交通、区位、资源、市场及要素成本优势不断上升,为引进投资建设工业大项目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中金、华电、尧柏等一批国内省内大企业相继落户投资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引领突破发展的效应日益显现;一批产业带动强、发展后劲大的工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逐步成为拉动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看问题,既要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把困难及对策考虑的更充分和周全一些,扎扎实实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又要坚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按照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立足于抓早、抓实、抓好,推动全县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推动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后危机时期推动经济转型、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一年。既要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又要超前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各项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抓好今年的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今年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继续坚持走“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按照“扩总量、调结构、上水平、促增长”的思路,推进项目建设扩总量、做优特色产业调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转方式、扩大招商引资增活力,着力在工业项目建设、优势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实现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全年总体目标是: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2.63亿元,增长14.8%;增加值达到4.3亿元,增长30.3%;实现利润7000万元,增长14.7%;实现税金6000万元,增长20%。其中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7亿元,增长24.6%;增加值达到2.8亿元,增长21.7%。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5.9亿元,增长16.2%,新增私营企业35家、个体工商户650户。全年工业建设项目16个,当年完成投资8.1亿元。

(一)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项目是工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就没有总量扩张。因此,今年要继续把工业项目建设放在工业经济工作的首位,通过项目建设来扩大工业总量、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今年有16个工业项目纳入全县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当年计划投资8.1亿元,占全县项目年度总投资的近一半,各项目主管部门和投资业主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中金冶炼厂作为今年的头号工业项目,必须完成各项前期工作任务,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尧柏秀山水泥公司、双龙公司、恒泰塑业公司等扩建技改项目必须按期完成扩建技改任务,力争达产达效;金岭金矿5000吨生产线要全面建成投产,大乾公司、黄埔银锌公司两个铅锌采选项目必须当年建成投产;四个绿色食品加工项目都必须当年建成投产;其他项目必须完成当年投资计划和建设任务。二要瞄准市场,在拓展项目建设领域上下功夫。立足优势,在狠抓企业扩产升级项目上见实效。及时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信息,努力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信息寻找项目。抓住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不断开拓工业发展的新领域。三要抓好工业项目储备。扎实抓好“十二五”工业规划编制工作,做好“十二五”工业项目规划,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要求,结合我县资源优势,积极筹划、培育一批新项目,保证后续工业总量和质量。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工业园区建设是今年工业经济的重点,我们要紧紧抓住省上支持工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加快绿色食品和张米黄金两个工业园区建设步伐。一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尽快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开发公司,促进园区建设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努力搭建园区融资平台。通过公开招聘的办法,先期引进2至3名高级管理人员,逐步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二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和民间个人、社会闲散资金投资兴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减轻企业入园建设成本,全面提高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有效利用国家各类扶持项目和资金,多方筹措资金,加快以防洪河堤、园区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三要强化园区招商引资。按照“大企业带动,孵化小企业”的思路,坚持把引进大企业和扶持地方小企业相结合,积极开展园区招商引资。大力开展园区对外宣传工作,适时开展叩门招商和项目推介活动,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联系、对接和洽谈,全年力争引进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5户以上,力争有3户企业建成投产。四要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园区项目入园标准和条件,严把项目准入关,确保入驻项目质量。特别要加强园区土地管理,切实提高园区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杜绝在园区内占多建少、只占不建、浪费土地资源或以建设项目为名“圈地”、“炒地”的问题发生。要切实解决入园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办理各类项目报批手续,为企业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务。同时,完成张米黄金产业循环经济集群区相关报审批手续和金尾矿综合利用项目的前期工作。

(三)全面抓好企业生产经营。当前,各企业要按照抓生产保增长、促销售提效益的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生产、销售上,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做到生产销售两不误。企业主管部门要紧紧围绕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逐企业分季度下达生产计划,进一步夯实责任,各企业要将各自的生产经营任务再进行细化分解,计划下达到月、到旬、到天,任务落实到车间、到班组、到人头,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各企业的总经理在通盘考虑企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拿在手上,把握市场信息,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全力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各项生产要素,积极为企业的正常满负荷生产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尧柏秀山水泥公司要提早统筹安排好生产线技改扩建计划,设法弥补技改扩建期间的损失,确保全年生产销售任务的全面完成。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要加强企业生产的监督检查和监测分析,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些问题,协助企业搞好分析研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好具体困难和问题,力促正常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要切实抓住当前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引导企业把握市场动态,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逐产品挖掘市场潜力,努力提高我县工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同时,要加大双龙黄金、太白矿业等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复产工作力度,力争复产率达到100%。

(四)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非公经济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提供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逐步完善配套措施,切实从市场准入、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扶持等方面破除体制障碍,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和谐环境。二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积极引导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实施重组整合、加强企业管理,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一批新的优势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三要抓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工作,这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我县工业和非公经济发展中各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各有不同,但最突出的是资金和环境问题,尤其是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做大做强的一大制约瓶颈。对此,我们要按照“政府搭台、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银企双赢”的原则,进一步建立紧密的银企协作机制,放宽融资限制,创新融资模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要不折不扣地落实扶持工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创造条件尽快成立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或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搭建融资平台。银行机构要积极调整授信政策,逐步扩大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范围,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尝试培育和发展有组织的同业互保、联保等担保形式,在争取银行更大支持的同时,积极开展服务融资、项目融资和招商融资,多渠道解决资金困难。四要通过采取各种扶持、激励措施,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能人大户和籍在外投资者回乡领办创办企业,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创业的强大合力。

(五)不断强化企业自身建设。我县多数企业起步比较低,管理、技术还相对落后,很难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加强企业自身建设迫在眉睫。一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积极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多种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研发,大力支持校企、院企、企企联姻,加强项目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二要不断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各企业要创新用人和分配机制,加快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继续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参加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要拓宽用人渠道,大力引进各类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三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企业要进一步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设计、工艺、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相关部门要选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做好名牌培育工作,引导企业通过商标注册、质量认证、与国内外的名牌、名企、名人攀亲结缘等形式,创出一批省级名牌和驰名商标,增强企业竞争力。四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规范的要求,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管理、生产、营销信息化建设,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建设。结合今天上午的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全面落实好职工的劳保福利、社会保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六)切实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事关社会的大局稳定,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定要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个人,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原则,把基层和基础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来抓,以点上的安全保面上的安全,以基层的安全保全局的稳定。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抓好矿山、化工、建筑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的专项整治。狠抓各类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对重大事故隐患和危险源,实行重点监控。三是安监局、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要定期组织召开企业安全生产座谈会,探讨研究安全生产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积极推广典型。要强化安全生产专业人员业务技术学习和培训,提高实战能力。相关监管部门必须从严履职,企业必须履行好主体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同时,要强力推进企业节能减排,认真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确保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积极稳妥推进丝绸公司和板栗食品厂两户企业的破产工作,妥善解决好企业破产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四、搞好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环境,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业要有大发展,协调服务水平必须上台阶,要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为工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年在全市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这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凝聚各方力量、增强发展信心的重要抓手,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载体。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业发展环境。

一是营造功能完善的硬件环境。要搞好以绿色食品和张米黄金两个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的工业发展平台建设,切实抓好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满足工业项目入驻、建设和企业生产、发展的功能需要。要切实搞好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按照“规划一次到位、功能统筹安排、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改善工业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发展的硬件条件。交通、水利、电力等有关部门要提前搞好规划,积极做好项目策划申报,力争得到上级部门的更大支持,今年要着重抓好冷安公路、园区道路拓宽、园区防洪河堤等重点项目的申报、争取和实施工作,逐步改善工业发展硬件条件。同时,继续通过国家政策投资和企业投资相结合的办法,着力解决好企业因项目建设、扩建改造需要的移民搬迁、人畜饮水、电网改造等方面的配套建设。

二是营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今年,县政府重新出台了《工业企业考核奖惩办法》,这是县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讨论后制定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要围绕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坚持在不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大胆引进外地成功经验,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大胆试行,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一定弹性幅度的,都从有利于发展出发用足用活,把涉及企业发展、投资条件、投资者的待遇等有关政策放到最为宽松的程度,达到企业和投资者满意的程度。积极主动帮助企业争取关于贷款贴息、政策性税费减免、节能环保资金扶持、国家无偿资金申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减轻企业负担。

三是营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各级各部门要着眼长远,坚持算大帐、活帐、长远帐,甘于牺牲部门利益,切实减、免、缓政策范围内的各类费用。继续坚持政务公开,要建立和完善审批项目五公开、限时办结、告知承诺、预约办理等制度,实行“阳光操作”,规范审批行为,确保按时办结。对招商引资、高新技术、重点建设等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快捷办理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经贸局、中小企业局要切实做好企业的服务工作,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切实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主动联系常驻企业工作组和有关职能部门,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重点整治,切实化解与周边村组和群众的各种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第5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自1997年开始,迄今,西洽会已成功举办11届。

今天,第12届西洽会又向我们走来。

回头望,12年,弹指一挥间!

12年的历史见证,12年的辉煌发展。

西洽会一路走来,承载着“互动、开放、和谐、发展”的使命,现在正快步迈向全国乃至世界。

在第12届西洽会来临之际,始终关注西部开发历程、关注东西互动合作的《西部大开发》杂志,特别隆重推出“西洽会12年”专题,通过对话区域经济专家,探讨融资、政策、信用及投资环境等问题,并在总结前11届西洽会的经验与成果基础上,邀请有关商会负责人。他们在畅谈自己眼中西洽盛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和展望,这对如何进一步办好西洽会,或许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西洽会需要总结,更需要提升质量和内涵。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东、中、西部互动机制的不断完善,西洽会将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借此,我们祝贺第12届西洽会圆满召开!

实践证明,东西部经济合作是缩小区域差异、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策略,是东部发达地区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方式,也是东部保持自身快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4月6~10日,第十二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就要在西安举行了。如何充分发挥西洽会的实际效应,进一步促进东西部经济合作?研究相关领域的一些经济专家学者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为此,《西部大开发》杂志对他们进行了专题采访――

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政策支持是东西部合作的动力。国家是否应该再给西部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使西部地区形成“政策洼地”,以加快东西部互动,促进西部大开发?

姚慧琴(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主任、资本论学会常务事理,经济学教授、博导):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对西部给予了政策倾斜,但现在并没有形成西部的“政策洼地”。而东部地区在发展初期,国家有一系列优惠政策,那些政策基本上是“顺市场”调节的,就是说国家政策与市场调节的方向是一致的,甚至可能你不用给什么优惠政策,资源也会往那里流,给政策只是为了让资源更快地往那里流。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也给西部地区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是这种优惠政策或支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逆市场”调节的,也就是说和市场调节的着力方向不一致,是要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市场机制的不足,这种政策的设计与东部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东西部合作中,政府的作用不能忽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是重要的条件,而且应发挥主渠道作用。要使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转移到西部地区去,就要解决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问题。但建立与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合作市场机制的实践证明,单纯用行政干预的办法组织区域合作,其效率较低,所以必须采取政府与市场相互结合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机制。

为此,政府在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的基础上,要积极培育和规范金融市场以及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同时,政府还要发挥制定和完善市场运行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功能,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规范流通秩序,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加强价格、质量、计量、监督,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都将为西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倾斜是对西部开发实施特殊职能最为重要的一项,但也不能一味追求国家政策的优惠。2007年,国家发改委将东西经济互动提到了更重要的战略地位,鼓励东部资金向西部转移。西洽会,正是这样一个促进东西部互动合作发展的会议,西安要搭建好这个平台,在政策普惠的情况下,针对西部发展形势,广泛吸引资金,要真正创造良好的市场软环境,政府就要将这种调控功能真正发挥出来。

拓展西部融资渠道

资金支持是东西部合作的血液,而西部发展缺的就是资金。通过西洽会,如何解决西部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民间资本的流入?

苗金祥(陕西省原体改办巡视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高级经济师):我国现行融资体制还存在一些缺陷,如银行不支持异地投资的贷款,而当地贷款融资又比较困难,严重地限制着东西部到异地投资,直接影响到东西部合作项目的成功率。这样,无论对于东部企业还是西部企业,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把全部的投资带到异地。

同时,从证券经营机构的规模和素质来看,整个西部证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直接融资渠道过窄,自然严重地阻碍了民间资本的流入,也制约了西部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比如还存在这样的问题:缺乏完整有效的金融政策支持,使西部地区在货币资金配置上处于不利地位;供应量低,无差别的货币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实际货币供应量低于东部,加上西部的资金效益和利润率低于东部,因此更多的外资还是流向了东部,西部仍然较少;在信贷管理体制中,有关商业银行存贷比例、授信额度、贷款结构等方面仍是全国整齐划一,缺乏支持西部经济发展和东部的差别性;有关直接融资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管制过严、门槛高,所以西部上市公司明显少于东部。

中央政府应当给西部这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例如:在财税政策上,允许西部地区进一步放宽外资税收政策和投资领域,对西部企业实行差别税率政策等;在金融政策方面,对西部实行倾斜的金融政策,专门建立西部开发基金,并发行西部开发中长期债券;放宽对西部公司上市条件分配额的限制,从而促进西部上市公司的发展。同时,西部应该加快国有大企业的改制步伐,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才能融到更多民间资金。

法律法规是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东西部合作中,东部人特别关心西部的软环境,尤其是法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政策的连续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如何使东西部合作得到法律法规方面的基本保障?

蒙振祥(西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硕导):过去,我国区域经济的法律和法规几乎是空白,使得区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较大的随意性和非连续性。西部特别是基层政府的长官意志随处可见,由此产生的腐败现象也影响了东西部合作。比如一些地方、部门仍然习惯沿用“红头文件”,在实际执行中朝令夕改、随意解释,让投资者难以放心;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乱用自由裁量权;有些执法人员对外地当事人滥用司法权利,依法应当胜诉的案件久拖不结,迫使其忙于“攻关”,打官司变成了打“关系”。

所以在东西部合作中,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依法开发、依法投资、依法固定洽谈成果,才能进一步体现法的正义价值,才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加快西部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为此,应当注意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要改变政府法制观念。给东西部合作和经贸洽谈提供良好法制环境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切实改变和提高政府的法制观念,一定要牢固树立良好的政府法律人格,树立稳定、明确和准确的非人格化的法制权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历程已经表明,法治在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经常不失时机地把改革开放的政策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用法律的力量推动和规范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用良好的法治运行机制保障投资主体利益,这种成功经验值得西部学习。政府法制观念的改变是经贸投资法制化的重要条件,其核心理念不但要依法行政,而且要把依法行政作为西部开发和经贸活动的法治投资;而依法行政的核心就是要严格执法,因为严格执法是有关西部开发的法律、投资贸易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要条件,可以为西部开发和投资贸易活动凝聚各种力量。

其次,应树立依法投资先行的观念。在经贸洽谈活动中,要依法制定严格的项目规范和客观的管理标准,尤其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大项目,一定要严格依法进行,一定要改变先找项目后规划的做法。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坚持公平投资,建立平等的市场竞争机制,保护市场投资主体经济自由权利,制定具体的行为标准和行为规范,维护竞争秩序,促进竞争发展,使东西部合作和经贸洽谈进一步法制化。

还有,就是要进一步推进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投资、树立政府法治形象的重要构成要素,是保障投资主体利益、实现社会和谐的最后一道屏障,是促进西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断推进司法公正是推进西部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如果西部的司法人员不畏权贵,顶住各种压力和各种威慑而秉公判案、严格执法,以给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根本理念,那么无疑会直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形成投资者和执法者良好的法律互动关系,形成良好的法制氛围,进一步促进和巩固经贸洽谈的成果。

进一步挖掘西部特色产业

“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是东西合作的保证。如何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东西部地区实际,符合合作各方需要”?西部还有哪些优势应得到充分发挥,构建特色产业、大项目?

白永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博导):目前,西部地区在走资源型和能源型的工业化道路,而东部是一条加工型、技术型工业化道路。由于传统的认识误区及我国特定历史原因的双重作用,形成了目前东西不合理的垂直型的分工模式。这种分工模式不利于东西合作,更不利于实现东西部的双赢,但目前要想扭转这种分工格局,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东西部区域分工与合作模式问题是东西合作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近些年,国家巨额投资使得西部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基础设施的改善,并非必然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西部要快速发展,就不能只成为沿海地区的制成品市场和能源原材料供应地,而应注重开发自己的发展潜力,增强合作地区自我积累发展的能力。

西部地区除了在石油、天然气、煤的开采及部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外,其他行业的产品在市场上很难有竞争力。这实际上反映的是西部经济发展走的还是高消耗、高成本、高速度、低效率的路子,西部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还未真正完全发展起来。

在东西合作项目选择上,西部要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精心挑选,根据东西合作双方的领域和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保证项目建设和运行的质量,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注重项目的功能建设,保证项目的长期长效运行。

因此,政府必须统筹兼顾,统一规划,既要打破地方保护、闭关自守,又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结构趋同”。对涉及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见的、潜在的、有利的、不利的因素和条件进行综合研究,从而制定出科学的、系统的、体现西部各地区特色和优势的开发战略。协调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达到优势互补。允许东部在产业结构提升中,向中西部转移部分尚为国民经济所需要的传统产业或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要防止转移“环境成本”,防止以牺牲西部本已脆弱的环境为代价的中小污染工业企业,改头换面后迁至西部,西部自身也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针对陕西,应该引进的投资项目首先是生态旅游项目,尤其是要研究如何开发好秦岭、保护好秦岭,向世界介绍秦岭;第二,针对交通设施建设要引进大投资,多开发高速公路,向秦岭开发,建成大关中的环线高速公路,搞成大交通;第三,构建大物流产业,利用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引进外资,建成天水仓储基地、咸阳航空物流基地、纺织城仓储基地、潼关仓储基地等;对于陕北的能源基地,引资要向能源化工发展,应搞深加工、精加工,同时也应将这里的能源运到黄陵、铜川、富平等地,进行资源深加工,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关中除了高科技、生态科技外,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也要做成大产业,比如小麦,不能仅加工成面粉买,要打造成更大的新型食品产业,还有其它代表性的苹果、乳品、花卉、蔬菜产业,都应做成大品牌、大产业。

行政效率还要再提高

在东西部合作中,行政性的倾向依然存在,如何降低这种倾向,让洽谈与合作更加机动灵活,真正为企业、投资者服务?

曹钢(陕西省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西北大学博导,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秦商研究会会长):目前,西洽会的行政化成分依然很重,合作与贸易洽谈的实质应该是投资者与企业的事情,与政府一些部门没有直接关系,但按目前我国的国情,洽谈会依然是政府搭台唱戏,政府带团、带队来洽谈签约,政府好像成了“保姆”。政府在东西合作中的作用,应该是把规划和政策导向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服务和监管,集中力量办大事,不应该越位代替企业去抓具体的合作项目,政府不能总唱主角,主要演员应该留给企业、投资者。

因此,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放开思想,让洽谈会逐渐走向市场化,让机构、公司来承包运作。实行市场运作机制,操作形式更灵活多样,才不会走形式,政府的操作往往会走向讲排场、讲形式的道路,不注重实效,这也是洽谈会成果造成虚发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在合作中还存在行政效率低的问题。这是因为西部许多省份的基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部门交叉繁多,办事手续繁琐,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而该管的事又没人去管或不愿管;各部门甚至同一部门不同业务单位在利用外资工作中协作不够,甚至相互拆台;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太大,乱检查、乱摊派屡禁不止,多层次的检查令企业难以承受和应付;一些政府部门往往是招商很热情,落户时很繁琐,真正落下来以后就不管不问。本来按规定可以办的事或享受的优惠政策,企业如果不请客、不送礼,事就难办,难以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上述问题直接导致西部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1999年,西部地区每一元政府消费所对应的GDP仅为6.73元,有的甚至不到6元,东部高达8.31元,中部地区也到了7.54元。从国家机关、党政机关以及社会团体从业人员人均形成的增加值看,西部平均为1.56万元,落后于全国(2.19万元)近30%。其中,贵州、云南和甘肃这三个地区的指标值落后全国平均水平都在40%以上。

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建立,合作进入扩张期以后,政府行为应相对弱化,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逐步加强;到了成熟期,市场行为就占主导地位,行政行为同时辅之。

非公有制经济应继续提高

近几年,西洽会的成果数据显示,非公有制企业的合作比重在不断增加,西部经济所有制结构在西部开发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与东部相比,其比重仍然太小。如何吸引非公有制大胆参与东西部经济合作?

赵守国(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西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经济学教授、博导):近几年,西洽会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东西部的经济合作,但也存在内容大同小异,形式上轰轰烈烈,实际收效还不很理想。主要是有些地区的领导,为了出政绩,想方设法营造轰动效应,对合作项目在缺乏深入调查的前提下就盲目拼凑。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常常没有为当地带来福音,反而留下了长期的隐患,必然使当地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因而,政府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此,各级政府首先要树立新的非公有制观念,对非公有制企业在政治上一视同仁,给予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者同等的社会地位;二要放松管制,规范管理,为非公有制企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要搭建信息平台、项目平台、人才平台、融资平台和产品交换平台,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对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来说,要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实现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者由小老板向现代企业家转变,职工由临时打工仔向稳定的新型劳动者转变,企业组织形式由小作坊向现代公司制转变,管理方式由小生产式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经营方式由生产经营型向资本经营型转变,企业由产权不清向清晰的现代产权结构转变,竞争手段由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向创新竞争转变,企业文化由简单模仿向自成特色的非公有制企业文化转变,从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脱胎换骨,超越自己,实现二次创业。

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发展,靠的就是信用。如果没有信用作为保证,经济运行将是低效率的,必然造成社会成本的浪费。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吸引更多外资?

徐元恒(中国人民银行原陕西省分行总经济师,高级经济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在东西部合作和企业的经济往来中,目前仍存在这样的问题:有些签订的合同单方毁约,承兑的货款无理拒付,向金融机构的贷款久拖不还,服务、承诺作为“广告”高高挂起,各种虚假信息、各种形式的坑蒙拐骗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信用缺失,这种缺失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也妨碍了东西部的交流与合作。

以陕西为例,从2008年始以后的五年,政府计划引进外资100亿美元,2008年引进18亿美元。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同时进一步地促进东西部交流与合作,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改善当前的社会信用环境。

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参与,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应该将长远建设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应该有重点地抓好信用文化、征信体系、信用制度、信用服务市场四方面建设,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第二,应把思想教育和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结合起来。信用既是基本的道德准则,又是现代生活的基本要素,一方面要抓好思想教育,增强人们的信用观念、信用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信用管理,特别是要加大对失信企业失信行为的惩处,不仅要向社会曝光,还要使失信者在经济上占不到便宜、处处受阻,使守信者感到光荣,在发展中处处受得到社会的支持,得到相应的扶持。

第三,要将大力推动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结合起来。在我国现行体制下,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是搞不起来的;同时也要看到政府信用是社会公共信用,若政府失信了,其副作用更大。因此,政府就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东西部合作中,各级政府一定要做到:有了承诺就必须兑现,不能失信于民;有了优惠政策就应抓紧落实,不能失信于合作者、投资者;执法部门要依法行政,不能执法违法,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同时,招商还应将项目招商和“以诚待商”结合起来。积极为投资者排忧解难,及时协调解决好他们关心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诚心诚意地支持办好现有的外资企业、合作企业,争取这些企业一方面增资扩股,另一方面“孵化”和吸引更多的外资、东部资金在西部落户。要舍得拿出优质资产与外资合作,借助外力来驱动内力,改变西部资本内源型和封闭型发展模式。经济园区是外商投资的重要载体,在园区开发中,一方面要采取各种筹资方式,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要使信用入园入企业,建设最佳的信用环境,让人们感觉在这里投资更放心。

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技术、人才也总是朝着投资回报率高的方向流动。西部如何吸引更多建设人才,培养“造血”功能?如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把东西部合作变成全社会的主动行为并积极参与?

郜随印(陕西省高级人才研究事务所所长)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驱动经济向前发展的根本力量。西部地区落后、陈旧的观念是对东西部合作最大的制约。西部由于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因素及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千百年来所沿袭的是具有典型内陆民众性格特点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追求安逸、轻视商业行为,妨碍着西部人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影响着东西部合作主体的培育。

因而,先进技术、高级人才资源的充实和发挥,也是西部发展的重要因素。西部如何吸引、留住人才?第一要务是政府应由管理型政府转化为服务型政府,真正做到为企业服务、为人才着想;形成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政策性地支持人才创新、鼓励人才成长;建立科学、规范、清晰的市场经营环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打造人才快乐工作、健康成长的氛围,克服阶段性、项目性、一次性、花瓶式忽悠人才的短期行为;同时,人力资本是靠经济资本来体现的,人才的报酬要合理。

第6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记者:潼关县被誉为“华夏金城”,曾经有过辉煌的县域经济发展历程,近年来潼关县域经济发展境况如何?

何树茂:2008年潼关县紧紧围绕“南抓黄金、中抓林牧、北抓旅游”的发展思路,坚持“以金兴潼、以品富民、以稳促和”为中心,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快速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0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1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763元,各项经济指标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水平。

记者:县域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以黄金产业为支柱的县域工业呈现什么样的发展特点?

何树茂:首先是黄金产业突飞猛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15.03亿元,同比增长56.2%。黄金企业积极克服资金紧张、资源短缺、金价波动等不利因素,狠抓企业管理、推进地探增储,全年黄金产量达7744.7公斤,产值近15亿元,较上年增长43.6%和57.1%;全年黄金行业地探投入达8366万元,实现增储3.5吨。国有黄金企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2008年潼关县继续加大黄金企业进行整合重组步伐,新组建了渣金矿业公司。新公司对原四家国有黄金企业的资产、资源进行统一、高效地配置,整合盘活了原有企业的生产要素。

其次是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良好。潼关县黄金工业园区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的黄金工业集聚区。工业园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多元投人、滚动发展”的原则,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园区道路、供电、供水、排水、通信、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陕西金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入驻园区。

最后是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政府积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资金紧缺难题,完成小额贷款发放313万元,财政缴付贷款担保基金4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部分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题,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

记者:黄金产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潼关县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如何,政府采取哪些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何树茂:首先是实施“以品富民”战略,保障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潼关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完成2.2亿元,粮食总产达5.05万吨,棉花、油料、肉类生产总量较往年有大幅增长。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实施“双十万”工程,发展生猪10万头和花椒10万亩。目前,全县生猪存栏5万余头,花椒栽植连前累计达8万余亩。

“一村一品”扎实推进。采取农口部门包联“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办法,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力推进此项工作。目前,围绕生猪、芦笋、优质杂果,全县1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记者:潼关县要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和丞待突破的瓶颈?

何树茂:潼关矿产资源丰富,品种较多,有金、银、铜、铁、铅、石墨、大理石、蛭石、石英硅等矿产资源十余种,尤其黄金储量丰富。但是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减少,中深部探矿难度和风险加大,加之潼关黄金工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都在逐渐显现。

一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链条不够完善。潼关县的工业经济结构中,黄金工业占绝对地位,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而且采选环节的技术要求较为突出,冶炼环节尚未产生突出优势,而黄金精炼、成品深加工、黄金及其饰品加工贸易、黄金尾矿综合利用等环节才刚刚起步,黄金冶炼的产品及电解铜及硫酸等副产品的加工尚未起步。在矿山工业中,铁、铅、硫、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未能全面有效开采利用。

二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科技人才短缺。潼关县矿业经济由于勘探、开采、生产技术更新缓慢、设备陈旧落后,资源浪费流失严重。企业技术人才近两年虽有改善,但仍不能满足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需要。

三是开发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受资金短缺和银行贷款指标等限制,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无法尽快实施,地探增储工作缓慢,潼关工业园区起步较晚,由于县财政基数小,支出压力大,园区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

同时潼关县又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地势南高北低,沟壑纵横,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水浇地不足6万亩,80%的人口在农村。耕地面积小,种植结构单一;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技人员较少;龙头企业少,带动作用不明显;基础设施差,高效农业发展缓慢等因素制约农业快速发展。

潼关的文化遗存丰厚,古关、古渡、古战场极具开发价值,古战船、高跷、芯子等古文化发展潜力巨大。但是由于受资金等方面的影响,旅游产业起步晚,产生的效益有限。

记者:潼关如何突破这些不利因素,实现县域经济的二次跨越发展?

何树茂:潼关县将认真把握国家政策,实现优势与政策的有效对接,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抓住第一要务、大招商、保增长,坚持以人为本、大增收、保民生;突出抓好园区建设、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民增收等工作,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依托潼关金、银、铜、速生杨、芦笋等产业优势,重点包装铜产业深加工、木浆造纸、芦笋深加工项目,落实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和相关鼓励政策,积极开展上门招商、平台招商、网上招商等多层次招商,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的引进项目资金和技术人才。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全面做好对口项目的开发、包装、上报、对接和落户等环节的工作。全力抓好总投资达10.45亿元的8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围绕黄金产业链延伸、硫酸规模利用、木浆造纸、陕西东大门绿化、国际物流园区、潼关故城修复、风力发电等项目,力争项目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是抓龙头、促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黄金是潼关的支柱产业,每年的财政贡献率达到70%以上。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仍将围绕黄金资源开发,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一抓黄金产业升级。加快黄金企业资产扩张,加大地探增储力度,延长黄金产业链,带动全县工业经济产业升级。二抓潼金矿业公司上市工作,加大潼金矿业公司招商引资、体制改制、资产评估、资产优化等工作力度,尽快使潼金矿业公司成长为上市企业。三抓园区建设,走集约化发展之路。潼关工业园区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100个重点园区之一,举县一致,努力为园区发展、项目落地、企业引进提供良好环境。

第7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一、*区金融机构及小额贷款机构的现状

(一)区域内金融机构现状

通过区金融与相关部门对辖区金融机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其基本情况为:驻辖区银行金融单位19家,网点布局187个,其中:中国人民银行1个,工商银行31个,建设银行33个,中国银行16个,农业银行6个,国家开发银行1个,交通银行8个,富滇银行19个,农村信用合作联社33个,广东发展银行2个,华夏银行6个,上海浦东发展银行3个,招商银行3个,中信银行3个,光大银行5个,民生银行1个,深圳发展银行2个。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2个。

(二)区域内小额贷款公司现有数量及放贷情况

“*区小额贷款公司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区金融办积极主动配合省市部门做好小额贷款公司招标资格预审工作,共审核投标单位9家,最终成立了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市*区和谐小额贷款公司和*市*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如下:

1、*市*区和谐小额贷款公司

该公司注册成立于2009年元月7日,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截至3月31日,共贷出款项12笔,金额1026万元,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作为常规融资渠道的补充,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针对小企业“短、频、急”的特点发放小额贷款,以解小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为其提供一个合法、快捷、有效的融资途径,将为*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公司开业以来截止5月12日,累计发放贷款1313万,其中涉农贷款12笔,金额813万,占比为61.91%,中小企业贷款3笔,金额300万,占比为22.85%。

2、*市*区*小贷公司

该公司经批准于2009年2月27日成立,注册资本金5200万元,3月3日正式开业,自开业以来,该公司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审批和发放贷款,截止5月12日,共累计发放贷款3190.5万元,其中,支农贷款占比为62.79%,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为8.20%;累计收回贷款400万元,贷款收息率为100%,不良贷款率为0,各项业务平稳发展,但在近2个月的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团难。

两个小贷公司贷款主要发放方向为农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小企业贷款,用途主要是种植业方面的树苗采购、养殖业的鱼苗购买,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以及少量的个人贷款,在贷款方式上主要采取私人房产抵押、担保、个人担保和应收账款担保几种方式。利率按照要求都控制在基准利率的0.9倍到4倍之间,主要集中在3.5-4倍之间,从前期已发生的款项分析,支农方面的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低,月利率在4-10‰之间,而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则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月利率基本为16‰。同时,和普通银行贷款相比较,贷款期限主要集中在3个月以内。

从两个试点小贷公司成立以来的经营情况来看,均能认真执行对贷款发放方向、利率水平的监管要求,也未发生吸收社会存款的现象,至今经营状况正常。

二、*区小企业及涉农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全区个私企业户数近32000户,占全市个私企业户数的13%左右。其中:个体工商户近25000户,私营企业近7000户。

通过相关部门的了解与数据分析,全区中小企业与涉农企业有如下特点: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缺乏龙头企业。我区小企业、非公经济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沿海地区,特别是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税收贡献、企业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并且由于我区非公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自我积累能力较弱,对技改和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不足。突出表现为产品科技含量低,名特优拳头产品少,自主名特优品牌少,大企业、大集团少。因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争力仍不够强。

二是行业分布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区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于受地理位置、可用土地的制约,一直以来都以传统的商贸业、餐饮业为主,虽然区划调整后地域面积扩大,但商贸业仍然在全区的非公经济总量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全区非公经济过于集中于批发、零售、餐饮行业,而从事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生产型企业较少,产业结构的比例不够合理。中心城区与城郊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的情况较突出。

三是发展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以后,中央明确指出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非公有制企业要一视同仁。但由于国有银行加快向商业银行转变,加强对不良资产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个体私营企业又难觅资产雄厚的担保者。尽管近年*区也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但由于僧多粥少,并且担保条件过高,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真正能够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的企业并不多。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更是步履艰难。资金短缺使一些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不能及时上马,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四是非公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从总体上说,我区非公有制经济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经营决策水平低,盲目发展,急功进利,在宏观调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陷于困境;同时,由于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管理,企业理念、诚信的规范化、制度化尚不健全。这就难于对企业做出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评估,给政策的有效执行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小额贷款资金供给与需求现状分析

对于小企业和涉农企业而言,由于基层金融格局的失衡,造成了贷款资金的需求一直与各类金融机构所能提供的资金供给存在较大矛盾。

(一)网点分布上的失衡。四大国有银行先后逐渐淡出了农村市场,而市场上的股份制银行考虑到管理能力、风险控制和成本因素,往往在城郊结合部设置少量的点做零售业务,不涉足对公贷款,农村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而许许多多的小企业考虑业务性质和成本因素,特别是涉农企业的经营场所基本上座落在城郊结合部甚至农村,这样的现实造成了企业与银行在服务对接上的极度不对称。

(二)资金需求与供给上的失衡。近年来,随着金融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各大商业银行出于规避风险,提高利润和降低不良资产率的需要,在从事贷款业务方面对于贷款对象、贷款项目往往“嫌贫爱富”,“重大轻小”,从贷款结构上看,又主要集中于中长期项目贷款,对于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增量较小,造成在城郊结合部、农村区域资金供给无法满足现实需要。

(三)涉农贷款管理较难。各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主体,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涉及农村的,主要是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支农中存在诸多困难,制约了支农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社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其难点主要集中在贷前调查实施、贷款风险规避、贷款担保落实、贷款责任承担、贷后管理、贷款催收、收贷效果几个方面。

四、两家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困难

目前,两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状况正常,但据其反映,面临许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

(一)税负较重收益偏低。尽管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业,但性质上并不属于金融机构,必须按照工商企业来纳税。这就是说,小额贷款公司要负担5.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企业所得税。如以一家注册资本规模为5000万元、可融资规模为2500万元的公司为例,如果能保持全年85%的资金使用率,按照平均15%的利率,全年利息收入为956万元,需缴纳53万元的营业税及附加,再去除120万元的人员成本、130万元的房租等,另有2500万元融资的年利息,需133万元。不仅如此,小额贷款公司还需提取1%至3%的坏账准备金,如按1%提取即68万元。照此计算,这家小额贷款公司可得利润为452万元,再扣除25%的所得税113万元,企业最终的净利润仅有339万元,资金年收益率为6.78%。就算按照资金100%的使用率计算,收益率也只有7.8%左右,比传统的制造业还低。”因此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小额贷款公司在未来1-3年难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只贷不存难引“活水”。融资难、成本高。“只贷不存”,造成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紧张,流动性也大打折扣。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两家以下金融机构融入不超过注册资本50%的资金。但事实是,受限于“非金融机构”的身份,他们融资不能享受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相反,只能依照企业贷款利率,从大银行“批发”贷款额度进行“零售”,从中赚取“利差”。这样一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的显性和隐性成本均偏高,转而增加“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而目前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尚未有哪家银行出台关于小贷公司贷款的政策,小贷公司若需要贷款同样面临提供担保或抵押的难题,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融资渠道的不通畅,将直接影响到融资规模和应有效能的发挥。

(三)征信缺位风险难控。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争取的多是一些银行不愿做的客户,通过信用担保、房产再抵押等创新的方式进行交易,潜在的坏账风险要高得多。加之征信体系的缺位,小额贷款公司在规避风险上自身也有着“先天不足”,由于不属于金融机构,还未加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小额贷款公司无法获得申请贷款的企业以往的诚信记录。因此每做一笔业务,小额贷款公司都要多花很多精力,对客户的社会背景等详加调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公司风险控制的难度。

(四)业务创新受政策条件制约。小额贷款公司为拓展市场力图在业务创新方面做积极尝试,但在办理业务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如对采矿权开采抵押的问题,据了解未在*省国土资源局备过案的银行一律不得办理抵押登记,若要通过备案必须具有采矿资质的认证。很多银行尚未取得该项资格,小贷公司就更不易了。二是小额贷款公司在办理抵押物抵押登记时需要做二次公证、手续麻烦、延误时间降低效率。三是小额贷款公司的本金和利息的回收受到基本结算账户的制约,对其客户的贷款项目派生的存款,以及同城票据交换等条件尚未解决,也制约其业务发展与创新。四是受跨区和超限业务额度的限制,也制约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五、*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规划的建议和意见

从区域内金融机构的数量、前期已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和区域内中小企业、涉农企业的特点来看,中小企业与涉农企业发展所带来的融资需求与现有金融体系的资金供给矛盾分析上来看,我们提出以下区域内小贷公司发展规划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由于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限制,短期内希望有较大政策突破和依靠金融产品创新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在小企业、涉农企业的资信评估、授信、抵押担保、发放周期上较难实现突破,因此,适当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相关方面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同时,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的增加,可以在小贷公司之间、小贷公司与银行之间形成竞争,一方面提升小贷公司的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另一方为银行融资提供借鉴。因此,我们提出: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新增多家小额贷款公司。

(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的规模。由于小贷公司只贷不存,资金来源成为其规模扩大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同时,其资本金规模也相应限制了其服务能力的规模。因此,一方面,对于新成立小贷公司,我们应该优先考虑注册资本金大的企业参与;另一方面,对于已成立的小贷公司,我们要鼓励他们增资扩股,不断扩大资金本规模。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与规模问题。按照《*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范围和主要服务对象都作了明确规定,比如“贷款的投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向‘三农’发放的贷款不得低于贷款总额的50%”,“为广大农户和小企业提供短期小额贷款服务”等等,因此,就其服务对象而言,已确定为:小企业和农户,而两者中涉农企业与农户发放贷款必须要过半。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对于经营范围与服务对象上的考虑主要问题集中在支持的方式和程序上,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到农村生产生活;如何创新产品有效填补银行在支农方面的不足;如何降低经营风险的同时灵活经营,拓宽放款渠道、简便贷款程序;小贷公司如何与农户、小企业进行有效沟通,政府相关部门其中的定位与作用等等。

我们的建议是:

一是通过与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对接,提供相关信息,把中小企业、农村投资需求及时反馈给公司,通过经贸、工商联、就业、农业、林业、水务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探索,找准需求,发现小贷公司的经营切入点,这样,公司的服务对象、贷款规模才能有较好的拓展。

二是积极向省市反映,争取给予政策扶持。结合小贷公司实际困难,积极向省市反映如下情况:

1、一方面政府应结合小额贷款公司予以更多政策扶持,并促使其经营模式尽快成熟,降低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在严格监管、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杠杆率,并协调银行对一些资质好的公司给予同业拆借优惠利率。

第8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关键词: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合理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现代民营企业概念简述

(一)现代民营企业的概念。现代民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主要实行家族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而言的。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民营企业主要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民营企业也开始不断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即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进行分离,从而在保障资本所有权人对企业权利的拥有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使企业能够在职业经理人的手中得到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内部的运营。由于这类企业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企业内部治理制度与专业管理水平相对完善,并且所占有的市场广阔,因此被称之为现代民营企业。

(二)现代民营企业的发展。西方现代民营企业大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初,以惠普公司的创立为标志,象征着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逐渐开始结合,成为历史趋势。此后,这类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的科技型现代企业获得不断发展,并逐渐在实际应用范围内不断扩散。

中国的现代民营企业主要起源于北京的中关村,以现代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现代民营企业的最初类型。比如柳传志所创办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后来的联想集团,就是中国现代民营企业的一大代表。而本文中所指的现代民营企业主要是指中国现代民营企业。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特点。现代民营企业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诞生的,因此,其不可避免的具有知识性和高科技性的显著特点。由于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以及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使我国现代民营企业必然将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威胁,因此其将具有现代市场性的特点,以适应不断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此外,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如法人制度等的完善,我国现代民营企业将与传统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上有所不同,以知识和技术投入要素为主,采用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采用现代法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从而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二、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的合理化

企业的经济链主要是指现金流与资金链。其中,现金流主要体现为现金流入与流出的量。通过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得知一家企业的现阶段具体经营状况;而资金链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与现金流不同,其为企业围绕资金进行运作的一个循环,包括企业整体资金运作的每一个环节,若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将会造成极大的风险。因此,保证充足的现金流,避免资金链断裂,都是企业发展之中极其需要注意的部分。

目前,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大多较好,因此,通过分析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的具体情形,可知其合理化主要如下文几点所示:

(一)融资方式丰富。现代民营企业主要为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的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是符合现代需求,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产生的,其以知识经济作为企业的核心,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先进性。因此,现代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与私募基金等一系列渠道的资金。而传统的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多数采用自行融资的方式,通过民间借款融资或向银行等担保机构借款,获得所需资金,其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且资金链断裂可能性较高。由于部分银行难以承担过高的融资风险,因此,传统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极易发生资金链不到位现象。而相对的,现代民营企业由于其科技性与现代性,不但可以获得银行方面的贷款支持,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托、委托、保管等业务获得金融机构的承兑担保与贴现业务资金支持,且私募基金与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的存在,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充足,促进其经济链的完整。

(二)融资信用度高。现代民营企业大多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其先进的法人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其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对清晰,对于今后的经营发展状况都能够有明确的认识,因此信用评级相对较高,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机会。而传统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家族企业制度,其产权分割不清晰,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对于整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状况不明确,因此,相关金融机构很难就此给予信用评价,在融资的难度方面也就相对更大。

(三)经济体制创新。现代民营企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现代民营企业明显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如以知识和技术投入要素为主,采用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依托现代先进的技术发明,以知识作为主要资源,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采用现代法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转型。而传统的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管理人员主要为家族内部成员,可能缺乏足够的高级管理知识,且产权分割或相对单一,或分割不清,使企业的治理结构都面临着问题。在经济体制方面,更与部分国企存在矛盾和冲突,且内部所有者与管理员之间的矛盾使其体制转型与创新更加面临着难度。只有通过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经济链才可以不断完善不断巩固,企业发展在资金基础上才可以获得充分保证,因此,在这一方面,现代民营企业明显具有极强的合理性。

(四)资产重组优势。现代民营企业由于采用的是现代法人制度,将有限责任制度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因此,其具有产权清晰的特点,有利于企业资产所有人内部的产权过渡等等。而就资产重组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促进民营经济的资产重组和规模扩张,促使其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使其不断走出国门,从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影响。

三、总结

随着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不断发展完善。其中,现代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现代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为促进经济体制转型,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企业装换,我们要不断促进其发展,使其在中国拥有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非公有制经济的国家政策范文

关键词:下岗职工;再就业;影响;调控对策

失业问题是当代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把保障失业者获得保护和再就业的权利作为全球努力的目标,发达国家也纷纷将失业治理上升为各自的头等大事来抓。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十分严峻。首先如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出现转轨经济国家特有的“转轨失业”,即失业率突然上升,城市贫困人口迅速增加。其次.城镇劳动力市场已经具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高失业率特征,不同之处在于并不是由于失业保障福利水平过高,而是劳动力供给能力太大.实际失业保障覆盖率相当低下,且福利水平还十分低下。再有,在农村地区具有众多发展中国家共有的、严重就业不足的过高比例农业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城镇实际失业人数,还是农村就业不足人数,其规模都很大,而且还在迅速上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21世纪初期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

一 失业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

失业具有极大的社会负效应,失业人口的存在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其一,失业的存在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从宏观角度看,过剩人口是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劳动力不能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直接地堵塞了创造价值的道路,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其二,失业人口的存在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良好的社会治安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建立在稳定的和相对公平的利益格局基础之上的。但失业一般发生在相对稳定的一小部分人身上,这些人既没有事做,也没有收入,并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容易在心理上严重失衡,往往成为诸多社会治安问题的高危人群,诱发社会危机,产生社会动荡。

其三,失业人口的存在加剧了城乡贫困。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就业压力、解决当前突出矛盾的当务之急。显然,研究解决下岗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既是一项经济任务,又是一项政治任务。而且,解决失业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 下岗再就业的调控对策

1 转变就业观念。这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先导工程。当前,一些下岗职工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缺乏自强自主的精神,社会上出现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工在就业上的旧观念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因此,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破除就业由国家统包统配,从一而终的旧观念。使下岗职工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要实现就业,再就业,主要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树立再就业靠市场竞争的意识。要打破那种为只有到国有经济单位,到正规部门从事稳定的工作。有充分的福利和保障,才算就业的观念,把再就业的领域扩展到非公有制经济,使广大职工认识到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私营、个体、混合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将会进一步发展,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就业将是大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出路所在。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再就业中的先进典型,增强下岗职工自强自立,

2、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这是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条件。要逐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职业介绍信息网络,实行用人单位空岗报告、招聘广告审批和用人登记制度,定期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取缔非法劳务中介,制止乱收费,打击欺诈行为,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为实现再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3、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

(1)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

在调查中发觉,在建立失业的保障机制很不完善,医疗与其它社会保障机制也很不完善,因此失业者的承受力较小。失业率的上升和一部分失业者失业时间偏长必然会影响失业者的心态社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便可加大失业的社会承受力,必须尽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覆盖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下岗人员到个体、私营经济单位实现再就业解决后顾之忧,对搞好再就业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失业预警是在高失业率出现前,预先报警的一种系统,其应用领域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测、监控。政府要及时统计辖区内的失业率,并定期公布,使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建立起职工失业状况监测统计的指标体系,定期分析研究所辖地区的社会失业率。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失业者的失业时间、失业者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状况、失业者的经济、心理承受能力等。通过建立失业状况监测指标体系,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及社会保障能力,科学地研究确定失业控制线和警戒线。当失业状况超过失业控制线,接近或达到失业警戒线时,及时向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以便各级政府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社会动荡。同时,建立失业预测、预警机制也可以帮助政府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4、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建设

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统筹规划和法制建设,完善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就业制度,要加强就业管理,特别注意规范用人单位招聘和经济性裁员和辞退行为。要继续整顿势动力市场秩序,取缔非法劳务市场。为了减少就业周期造成的动荡,政府的相关部门必须注意强化城镇就业的统筹管理。

(1)加强监管非法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