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

第1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为了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政发[2009]8号)要求,结合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升我市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能力

(一)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

加强地震监测能力。市地震局要按照防震减灾*规划要求,抓住中、省地震台网调整方案实施的有利时机,启动凤翔井地下流体和汤峪地震台断层气观测项目的改造,加快凤县数字测震台、千阳数字测震台、陇县地下流体和千阳电磁观测项目建设。各县区要对群测点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实现数字观测网络传输。切实加强宝鸡市地震监测中心建设,提升监测能力。

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地震部门要根据中长期预报意见,密切注意震情变化,加强与*甘宁川地震联防区的资料交换,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力争对宝鸡及邻近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有所察觉和准备。

做好群测群防工作。要积极推进和完善以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要内容的“三网一员”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地下水、气体、动植物、气象气候等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收集和普及地震知识中的作用。财政部门要加大群测群防投入力度,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二)切实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统筹规划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潜在的地震危险。要根据城镇建设规模,规划建设必要的紧急疏散和避震疏散场地,确保震时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地震可能引起的滑坡、水库溃坝等次生灾害的防御。

积极筹备蔡家坡—市区的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准备工作。发展改革和地震部门要积极与省主管部门联系,争取在技术、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力争*末组织实施。地震部门要加快*防震减灾重点项目建设步伐,组织实施好宝鸡市地震小区划项目建设,详细排查市区具体的地质环境,区分不同地区提出合理科学的抗震设防要求,为我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基本建设提供依据。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确保项目顺利进展。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区和规划、建设等部门要把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国家批准的地震小区划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六十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选址和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的设防依据。有关建设工程的强制性标准,要与抗震设防要求相衔接。学校、医院及大型商场、体育场等人员集中的建筑物和市区所有建筑,设防标准要在已确定的地震防御基本烈度基础上再提高一度。规划、建设部门对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各项建设工程管理制度,确保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质量。

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御。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扶风、金台、渭滨、陈仓、陇县、千阳、岐山、凤翔、眉县等县区要组织开展对建筑物抗震性能鉴定工作,对达不到设防标准的要统一规划,逐步予以加固改造。对存在地震安全隐患的病险水库及能源、通信、交通、供水、供电等设施,要坚决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改造,消除隐患。

加快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各县区要加大建设农村民居安全示范村的力度,于20*年前各建成3—5个示范村,把地震科普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及农户,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农民把建设安全民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自觉行动。规划、地震部门要组织力量,为农民设计抗震设防性能好的民居施工图,同时要建立农村民居地震工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发展改革、民政、扶贫等部门在新农村建设、扶贫搬迁、移民搬迁和推进安全民居工程中,要充分考虑地震安全,扶持、引导农民建设安全民居。

(三)努力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

健全地震应急体系。各县区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修订和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工作程序、层级管理职责和协调联动机制,形成统一指挥、相互补充、协调一致的地震应急体系。要加强预案的动态管理,经常开展演练,检验反应能力。要不断完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应急指挥中心。

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各级要按照“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平实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规划部门要在规划建设或改扩建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所、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时,根据人口密度和分布实际,充分考虑疏散和安置受灾民众的需求。市地震局、市应急办要抓紧建设市区渭河公园应急避难场所,2009年年底必须完成全部建设工程。各县区要积极筹措资金,在*期间必须建成至少能满足30%城镇人口的应急避难场所。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级要对各行业、各部门救灾救援力量进行调查摸底,依托公安消防部门,建立地震应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要建立军地联络机制和区域联动机制,为及时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要加强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要统筹现有救援力量,建立和完善统一指挥、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强对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

明确应急职责。民政部门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保证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妥善安置;科技、民政部门要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社区地震应急演练;通信部门要加强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建立现代应急通讯系统,解决震后线路中断、基站损坏、通讯阻塞、系统瘫痪等问题,确保紧急情况下的通信联络畅通;卫生部门要加强应急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及卫生监督队伍和能力建设,详细编制各医疗单位住院患者的紧急避险和疏散方案,掌握群体性创伤的救治能力状况,做到能够统筹动员、组织和安置伤员的救治工作以及疫病预防控制工作;城建部门要编制市区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线和路灯抢修预案,并做好各项抢修的物资储备及人员培训和演练;水利部门要做好对冯家山、石头河、王家崖等大中型水库的监测监控,加强堤防工程、水源保护地、供水重点部位、河道隐患点的安全巡查,并做好应急抢险的物资储备;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视,做好危险地带的巡查,有效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财政部门要将应急处置经费纳入预算,做好地震应急资金保障工作;地震部门要认真做好地震观测资料的报送和分析工作,收集和调查宏微观异常,并定期提供震情活动信息和趋势判断意见,一旦发生地震要及时提出应急响应措施、建议。各县区要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形成应急物品储备网络,同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地震灾害保险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二、进一步提高我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和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危机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以便在应对地震灾害时能够采取恰当、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防止因决策不当造成的损失。各县区要坚持每年组织一次有县级领导、乡镇领导参加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有关业务知识的报告会或培训会。

全市各级地震、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和“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要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强化阵地式宣传。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应急避险知识,引导、帮助群众消除恐震心理,增强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级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和科普活动中,切实加强地震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各县区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学校。各学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学生安全素质教育体系,经常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使广大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防范措施和应急避险知识,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三、全面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

(一)将防震减灾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级要把防震减灾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基本建设、事业发展、科技进步、重点项目等专项计划中,要充分体现防震减灾内容,逐步建立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对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

第2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科技项目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科技项目的实施带动企业投入项目科研资金近千万元,极大地促进我市工农业创新研发工作的有力开展。

三、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向上争取资金工作。

一是招商引资工作。今年新建项目是市万通矿业有限公司《矿产开发》,续建项目是《造纸红液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开发》、《轻质节能墙板》、《绿色有机超浓缩木醋液提取设备技术及产品》、《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产品的中试及示范应用》、《北方地区有机水稻推广与示范》和《减少水稻低温冷害损失率的新型栽培模式产业化示范》项目,共计投资5600万元,本年累计到位450万元。二是向上争取资金工作。组织申报国家、省、州科技计划项目7项,省教科文专项3项,现已到位资金260万元。

四、宣传引导,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工作。

一年来,我局积极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机制,让宣传、培训、服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着力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开创了我县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宣传发动。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活动期间,我们通过宣传标语、网站等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发放了知识产权宣传资料500余份。有力地推动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二是培训带动。由局领导和工作人员带队,联系企业参加省知识产权局和知识产权局召开的专题报告会。通过培训,有力地提高了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升了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水平。三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强化与州知识产权局和专利所的合作关系,为我市长白绿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龙泉农工贸有限公司、市方正化工助剂厂等企业专利申请人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五、加强地震宣传和应急工作。

一是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今年的“科技进步活动月”和“全国防灾减灾”宣传日期间,积极抓好防震减灾挂图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工作,充分利用挂图、宣传专栏、培训、举办咨询、开展应急演等方式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张贴防震减灾挂图100多份,发放防震减灾宣传资料1000多份,市一小举办一次应急演练,兴疆社区开展一次地震讲座,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年初,花费5万元完成市五工地震观测站除险加固工作。争取5万元州地震局地震水文波动仪器,用于水文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

第3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重庆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属中强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域,1996年重庆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重庆地区的中强地震具有震源浅、烈度高、震害严重、易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等特点。由于重庆乡镇人口集中,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仍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地区。因此逐步提高农村防震能力是当前迫切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一、重庆农村民居防震设防应对措施

农居抗震设防历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我国在前几年确定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时,是以城市为重点,要求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当时农村的抗震设防工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地震对农村经济破坏的加重,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突出重点、全民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2007年重庆市建委、市地震局提出了全市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2008重庆市政府拟出台文件,要求按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提高重庆市新建、改建大楼的防震标准;2009政府又安排300万元专款,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单位,开展农村民居经济实用抗震技术和农村民居巴渝建筑风貌特色研究,编制实用技术标准。目前,区县的抗震民居示范工程已经逐步启动。

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镇建筑(本文仅指不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居民建筑)建设的快速增长,居民的房屋结构也由传统的土坯或土木结构逐渐改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多数建筑在没有规范设计和规范施工的情况下就已建成,留下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具体问题在于:一是目前重庆市村镇建筑多由居民自己出资,在自有土地产权范围内建设,一般不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建设管理范围,大多无正规设计标准,房主仅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依照自己拟定的功能、开间尺寸、进深尺寸、层高、层数等来进行建盖;二是施工方大多属无资质的农民施工队,工匠技能参差不齐。建盖过程中,凭建房农民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甚至是错误的经验就把房屋结构建盖起来;三是建筑经费使用不合理,主要追求住房的高大、宽敞、明亮,在外表装饰上投入过多,在结构抗震上过分省钱,有的甚至不与考虑过房屋结构的抗震问题;四是地基选择不合理,地基挖掘深度不够,处理方式简单,大多数仅在地面下50公分左右填埋碎石或片石,很少打地圈梁,基本没有加钢筋,多层建筑大多没有圈梁;五是承重墙厚度达不到要求,有的砖混结构承重墙仅是l2墙,普遍存在砖木结构房屋层高超高,达4~5米;六是砂桨比例不合理,粘接强度差,建筑质量差,忽视抗震设防标准,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

从重庆5个乡镇民居的调查统计分析情况看:个别地区乡镇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逐渐富裕,房屋建筑情况相对好些,主要以混合和混预结构为主,采用了圈梁,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约占调查总数的10%;以砖混合预制结构为主的农家自建楼房,建房过程中根本未考虑抗震设防因素,施工人员技能普遍很低,特别是部分房屋的选址不科学、地基不稳定,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虽然这类房屋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但很脆弱,约占调查总数的25%;在有些偏僻山区的情况相对较差,由于经济原因主要以土木结构(土坯房)为主,少部分为砖木结构,房屋基本不具备抗震能力,约占总数的65%。总体上看,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十分脆弱,推广和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工作十分必要。

三、推行民居抗震设防工作需加强的几项工作

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要在民居安全工程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其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要落实分管领导、责任到人。在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中不容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1、专家参与设计,组织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机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建造,提高其综合抗震能力。

2、领导重视。少数乡镇政府对农居抗震设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干部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对推广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积极性不高,没有建立农居档案,心中无数,这种现状对今后的抗震救灾工作极为不利。

3、严把五关。严把选址关:严格规划选址实行统一规划、分栋(分户)自建,严格按建设程序审批。规划选址用地避开山洪、风口、泥石流、洪水淹没、风景区核心景区、地下采空区、高压输电线路等,并要求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方便生产生活;严把建筑设计关:住宅方案供农民选择使用,免费向村民提供住宅设计图集,住宅设计一般为2~4层,达到国家技术标准,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严把施工关:以镇为单位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或持证工匠施工,杜绝无证施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聘请监理公司或区质监站对农房建设进行监理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由镇村管所技术人员、村组干部、建房业主代表三方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进行质量监督;严把建筑材料关: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及构配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凡不能满足技术标准的一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4、加强宣传教育。农村长期存在防震抗震知识不足,对建房质量认识不能到位,采用科学、灵活、及时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农村住宅建设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的自觉行动,增强市民防震意识。

5、加强监管,保障农村民居抗震质量。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工程审批、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管理环节中,加强监管,确保抗震设防质量。

四、结束语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加强农村民居防震减灾能力的一种基本措施。同时,积极宣传,提高农民认识,让农民自主自愿参与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做好抗震设防技术指导和服务是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的核心。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东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工作.高原地震,2007.1.

[2]罗书山.山地城镇防震规划初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4.

第4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论文关键词 指挥权 不确定性 话语权 对口管理 效率原则

现有法律法规将地震部门定行为“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抗震救灾的“牵头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等,承担常态下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态下的具体指挥工作,震灾发生后,作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成员,协同其他部门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和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

应急态非常态,震后救援是三大工作体系的核心,指挥权是应急权的最一线应用,它的科学、理性行驶和统一、高效决策事关大局和生死,理应体现地震部门在专业指导和行业管理上的权威优势。然而作为灾害对口管理部门,地震部门在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中的职能履行和它的法律地位不相称,发出的声音和它的法律地位不相称,履行应有职能多有掣肘,严重影响救援进度和效果。

常态下和应急态下地震部门的性质和职能都是法律确定的,但应急态下的法律法规须重视效率原则的把握,抓住《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修改契机,完善地震法律法规、制度设计和安排,形成制度衔接,明确地震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在指挥工作机制中的主要职能、职能行使方式和程序,增加地震部门的话语分量,确保指挥科学、决策高效、应对迅速,尽可能将灾情的高度不确定性置于可控范围,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和损失。

一、明确地震部门对口管理地位的现实必要性

1.灾害和应急特点的需要。地震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冲击力大、影响范围广,次生衍生灾害多,大地震的应急往往是全灾种的应急。地震应急既是一项有高技术含量业务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地震部门的信息、技术、装备、队伍和管理经验等不断发展的软硬件优势充分展示出它在地震领域具备其他部门和行业无可比拟的权威优势和显著地位。

2.高度的不确定性的需要。震灾难预测,震后既要救人、防灾中灾,还要疏导、引导和指导各方非专业和专业、非官方和官方等救援力量,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性叠加,要求指挥工作讲时效性、协调性和专业性,而只有地震部门才能更科学衡量应急处置与救援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保障相应措施利大于弊,得大于失,掌握实施公权力行为的手段与行政目的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法律法规和制度应为其提供通畅的职能履行渠道。

二、目前的制度缺陷

地震法律法规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都充分肯定了对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作用,但由于时间、效力等级、制定主体等等因素,措辞不统一,导致地位和管理权限不明。模糊的立法和不系统科学的制度设计不利于各部门联合应急权力在分秒必争的抗震救灾中的高效运转。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等指挥管理中就暴露出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多多少少存在多头管理、协调不畅等问题,影响救援进展和效果。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应急法律法律体系唯一一部综合性立法,规定了分类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地震部门应为抗震救灾的管理主体

防震减灾法作为单灾种法律,通篇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但涉及抗震救灾指挥部共计3条的规定中除需要地震部门承担指挥部日常工作外,只字未提其管理地位和权限,分则条文除预防和监测明确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外,规划和救援兼为“会同”职能。

(二)法律规定应急预案要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由“业务主管部门牵头”,但这与其编制依据中的“管理”措辞是有很大差别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虽明确了中国地震局负责“管理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工作,管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却缺少上位法的原则依据,其“指挥与协调”和“紧急处置”置于“紧急响应”中,取向不明。

(三)1995年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是唯一一部规范震后事中应急处置和救援等行为的行政法规,它关于应急管理原则、机构设置和职责的规定,如统一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防震减灾主管部门的用语、指导和监督的职能定位等等,已远远不能适应抗震救灾的实际需要。

规则的制定者或参与者都要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方能合法合理确定并提升自己在特定领域的地位。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话语是有秩序的,并非任一主体都可进入或准入某一特定的语言领域,话语权则是一种潜在的现实的权力,在地震话语领域,地震部门的客观条件决定了它当之无愧的引领地位。地震部门应当借助地震立法回归并提升自己在抗震救灾领域的话语权。

三、建议

以《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修改为契机,通过综合性立法和地震单灾种立法、行政法规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形成制度衔接,确保地震部门在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中的职能履行。

(一)单灾种立法要保持在综合性立法中的优势,明确地震部门的法律地位

1.地震应急往往是多灾种应急,在管理或主导的选择上,主导更切合实际需要。条文拟定上考虑精确表达这种价值取向,并将这种价值取向体现在指挥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中。特针对《防震减灾法》第5、6条。

2.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应急救援力量配置方案的制定中须以地震部门为牵头部门,体现其业务管理职能;应对大灾巨灾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则要体现其综合协调能力和社会管理职能,如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则要突出其决策辅助职能。特针对《防震减灾法》第50、51条。

(二)行政法规根据法律规定,细化地震部门主要职能,并完善指挥工作机制

1995年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在“震后应急”一章中,用11个条文规定了17个部门和机构(国务院机构未改革前,包括抗震救灾指挥部和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形同常态下职能拷贝,无主次轻重和协商协调。该条例目前正在修改,可以专章或专节的形式将抗震救灾各部门主要职能和指挥工作机制规定下来,其中地震部门主要职能可以条款形式出现。

首先,要明确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并不是“谁指挥谁”,而是“谁科学、谁主导”,地震部门正确的决策建议和表达,应以其雄厚的技术能力支撑,以法律制度保障,方能主导决策走向。

其次,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主要是针对现场,现场管理包括救援管理、社会管理、新闻管理等,社会管理有包括了志愿者管理等,其中救援管理是核心工作。

因此,地震部门在震后抗震救灾指挥工作中的主要职能应包括:主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信息沟通会,将监测到的灾情变化和发展情况及时通报并作交流;提出针对性救援方案,对其他部门的救援方案有建议权和保留权;根据灾情程度划分责任区,与其他部门协商救援力量的分配、配合和衔接;为志愿者救援队伍配备地震专业人士作指导;与其他部门合力疏导各方救援力量等等。地震部门履行职能是业务管理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体现。

再次,完善指挥工作机制可确保职能履行,现场指挥机构目的是应对大灾巨灾,对决策效率的要求最高,就以其工作机制的建立为例,如以章或节规定,要确定章节名称、内容和条文设计。

1.现场管理、现场指挥、现场联合指挥等名称。

2.指挥权行驶原则。

3.现场指挥机构组成和职责分工。强化地震部门信息沟通和救援方案建议保留权等职责。

4.决策方法、程序和时限。应对大灾现场复杂态势,联合指挥决策的果断和快速至关重要,程序的设定需简化并留有一定的灵活性。

5.不能决策的请示程序、时限、保留等。

6.责任,尤其是保留意见和保留措施的责任。

2009年刚修订实施的《防震减灾法》不可能再作大幅度修改,部门规章位阶低不能解决部门权力的协同使用,只有《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在位阶和操作上都有利于把握,既符合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又能增加实施性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应明确指挥与协调的重要性,根据法律法规继续细化实化工作机制的运行,强化预案演练,弥补现实不足。

1.专章或节“应急处置与救援”,明确指挥部和现场指挥的运作机制,行政法规指挥机构工作机制是依据和指导。

2.在灾后反思中,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总是遭到质疑。采取“冗余技术”制定预案是希望“预料一切危机”,但预案毕竟是“预设”或“预想”,再完备也不能完全应对灾情变化,但预案演练可强化部门间的合作,提高地震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预案的修改也相对灵活,可考虑专条规定预案演练。

第5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吉林省地处欧亚板块东缘,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触角地区。特定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地质条件,决定了这一区域同时具有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特征。长白山天池火山是我国境内规模最大、具有潜在喷发危险的活火山,有记载以来,已经6次喷发。值得关注的是,长白山天池蓄水量达20多亿立方米,即使发生中小规模的喷发,也可能造成重大灾害。“从汶川大地震至今,自然灾害频发,一次又一次给我们敲响警钟。”王天戈委员说:“法规修订非常及时,条例要在事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问题上,加以更明确、更有力的规定。”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汶川特大地震等多次震例表明,因地震导致建筑物倒塌,是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建议条例要对抗震设防要求作出具体规定。

所谓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参考值,是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设防依据。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科学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采用相应的抗震设防措施,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增强地质灾害综合防御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审议中,许多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对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做出具体规定,一是能够使建设单位自觉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科学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并采取相应抗震设防措施;二是可以有效避免地震安全性评价范围扩大化;三是有利于相关管理部门对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要求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管,规范行政监管行为,减少行政自由裁量权。

根据这些意见、建议,条例第4章“灾害预防”中,第25条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这些工程包括: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等建设工程以及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等。幼儿园、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条例第27条规定,“对未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抗震设防要求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建设项目审批部门不予批准、核准或者备案”。第28条还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负责”。

第6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海南省地震局地震预测意见管理细则最新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震预测意见管理,规范地震预测意见提交、接收、处置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预报管理条例》、《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意见管理办法(修订)》和《海南省防震减灾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短期、临震地震预测意见的提交、接收、处置等管理活动适用本细则。

本细则所称地震预测意见,是指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地震监测信息、可能与地震有关的资料或者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后,对海南岛及近海可能发生的地震的地点、时间和震级做出的短期和临震的书面结论。

第三条 根据预测震级和科学性,将地震预测意见划分为重大预测意见和一般预测意见。

重大预测意见是指预测在海南岛及近海发生震级上限5.0级,预测依据明确扎实、论证科学充分、结论可信的地震预测意见。

除重大预测意见以外的预测意见为一般预测意见。

第四条 地震预测意见实行属地为主、分级分类管理。

海南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以下简称监测处)负责全省地震预测意见的管理。

海南省地震局预报中心(以下简称预报中心)负责全省地震预测意见的具体处置工作。

市县地震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预测意见的管理。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不得向国(境)外提出地震预测意见。

第二章 提交和接收

第六条报送地震预测意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提交地震预测意见的书面报告。地震预测意见的书面报告应按照地震预测意见书面报告格式(附件1)填写。

第七条 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地震预测意见,应向所在地或者所预测地的县级以上地震局书面报告,或者直接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以下简称台网中心)书面报告。

第八条 提交临震预测意见,若情况紧急,可在发出书面报告的同时,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加密等方式报送,并电话确认。

第九条 市县地震局在接收到地震预测意见后,应及时将预测意见原件(含信封、附件等)备案并上报监测处统一登记管理。

第十条 监测处应及时按照《关于地震预测意见登记表和回执的简要说明》(附件3)填写《地震预测意见登记表》和《地震预测意见回执》(附件2),向提交地震预测意见的单位或者个人出具回执。

第三章 意见处置

第十一条 监测处在接收到地震预测意见后应及时通知预报中心。预报中心在收到短期地震预测意见后24小时内(临震预测意见12小时内)将预测意见及其相关依据扫描、传送至全国地震分析预报工作平台。

监测处接收到重大预测意见后,24小时内(临震12小时内)向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以下简称监测司)报告。

第十二条 监测处收到涉及我省的短期或临震一般预测意见,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其依据进行分析研究,给出评价意见。

第十三条 监测处接收到重大预测意见后,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商,省局领导、相关处室负责人及预测地市县地震局有关负责人要参加专题会商会,必要时可邀请预测意见提出者及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形成会议纪要或震情会商意见,研究部署相关震情监视跟踪工作。专题会商应有会议记录。

第十四条 监测处应将短期重大预测意见处置结果24小时内、临震重大预测意见处置结果12小时内报监测司,并由预报中心将处置结果传送至全国地震分析预报工作平台。

第十五条 对经会商认定的重大预测意见,监测处将预测意见及处置结果、已采取的工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建议报监测司,并按监测司的安排部署开展相关震情监视跟踪工作。

经过评审的短期、临震预报意见,应及时报海南省人民政府,同时报中国地震局。

第十六条 凡不符合本细则第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地震预测信息,不作为本省的地震预测意见进行处置。

第四章 日常管理与监督

第十七条 监测处应及时公布、更新海南省地震局地震预测意见接收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市县地震局应及时公布、更新其地震预测意见接收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

第十八条 监测处对接收的地震预测意见的原件(含信封、附件等)、登记表及处置结果进行保存、归档。

第十九条 因工作缺位或者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细则自之日起施行。

地震预测的方法地质方法

是以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为基础,宏观地估计地点和强度的一个途径。可用这种方法在大面积上划分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确定不同强度的危险地区。这种工作叫做地震区域划分。由于地质的时间尺度太大,地震的时间预测不能依靠这一方法。

统计方法

是从地震发生的记录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统计规律,估计地震的危险性,求出发生某种强度的地震的概率。统计方法的可靠程度决定于资料的多寡。中国历史悠久,在有些地区,地震资料丰富,运用统计方法可以提供有意义的结果。

第7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峡街道办事处位于栈桥海滨以西,西镇南部临海处,海岸线长3000余米,因辖区内8条马路以我国著名的8个峡谷命名,且与青岛著名的“关”东西并峙,故称“峡”。管区总面积2.265平方公里,居民29400余户,72300余人。2013年,街道紧紧围绕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生态环境五大内容,立项创新,领题调研,创立了“红飘带”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以创新激发工作干劲、以创新促进管区和谐。街道先后荣获国家防震减灾示范社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青岛市应急管理标兵单位和青岛市军民共建标兵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民生篇:开展民生服务,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一是开展“爱心工程”。围绕助学、助困、助医、助孤等项目,开展“阳光救助”、“阳光医疗”、“阳光养老”等八项“爱心工程”,不断加大帮贫济困活动力度。建成全市首家规模达一千平方米、设施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市南区示范性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康复训练、老年课堂、读书阅览、棋类活动和健康咨询等个性化服务。建立了78个养老互助点,完善“六送”服务,为老人送奶1554人472535袋、送报3000份、送餐74人、送保险50人。二是举办社区友好邻居节。开展书香邻里活动,以社区图书室为阵地,组织各社区居民,开展读书、捐书、换书和交流读书体会活动,共捐书2000余册。开展大家乐社区文艺活动,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为居民提供场地与设施,开展麻将、扑克牌比赛等娱乐项目,吸引居民积极参与;开展书法、绘画、合唱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活动。开展邻里互助活动,为邻居做一件好事,在社区参与一项公益事业活动,倡导“一天一问候”、“有事您说话”等亲情互助理念,增进邻里情。开展厨艺活动比赛,分别在三门峡和台一社区开展面食“卡花”和包饺子比赛,并将面食和水饺送给社区老年公寓老人。三是开展“福来了”帮困扶贫送温暖主题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关心和帮助辖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关心和帮助有贡献的老专家、老干部、老党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把帮困扶贫的好政策,把社会的关爱送到他们身边。元旦和春节期间,走访居民200余户,发放慰问金10000余元,发放物资30余万元。

特色篇:创新多元服务,弘扬关爱与和谐

一是开展“红飘带”社区志愿服务。根据辖区“三老”(空巢老人、孤寡老人、高龄老人)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开展“红飘带”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及时组织志愿者上门,为求助家庭提供服务。街道投入8万元,为每个服务站配齐剪刀、锤子等常用维修工具;配备轮椅、红十字应急箱、残疾人电动车等助残设备;以及缝纫机、独轮车、铁锹、扫帚等劳动工具,并在8个社区建立了“红飘带”社区志愿服务站,建强服务队伍,弘扬“文明自己,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精神。二是开展爱心助残服务。以“小金”热线为主体,开展了爱心助残志愿活动,以“轻残帮重残,帮一点是一点”为理念,为残疾人及其家庭开展康复医疗、就业培训和民事代办等服务。2013年以来,共开展助残活动5次,受助残疾人达100余人次。三是开展关爱失独家庭服务。为帮助失独家庭,开展了“红飘带关爱失独家庭”帮扶活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多对一”结对,以“常回家看看”的形式,给失独老人以精神慰藉,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救助。四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为帮助外来务工子女融入社区,在三门峡社区建立了“竹蜻蜓”心理咨询服务空间,为外来务工子女量身制定系统的心理辅导计划,同时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安全自护教育、励志教育等。五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服务。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在汶铁社区建立以总理的侄子周保章名字命名的“周保章工作室”,成立五老宣讲团,深入企业、学校、社区进行革命教育,为辖区青少年和党员群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服务。六是组建“邻里守望”服务队。以社区片长、楼组长和居民志愿者为主体,在社区建立8支“邻里守望”服务队。街道投资10000元为队员制作了马夹、帽子、标识等装备。做到三个一(遇见生人问一问,碰到救助帮一帮,外出远行瞧一瞧)活动,确保辖区稳定。

环境篇:营造宜居环境,提升街区品质

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工程。为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完善功能配套,提高群众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按照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危旧房改造工作的部署,街道成立危旧房改造工作项目小组,深入楼院、居民家庭调查走访,宣传政策,了解居民真实意图,积极推进危旧房改造工作程,把最大的民生工程做实:积极开展“大干300天”行动,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召开动员会、印发《倡议书》、走访入户等形式,让广大居民了解、支持、配合、参与,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建家园”之势。累计清理楼院50个,清理小广告500余处、拆除违章建筑200m2、清运垃圾100余吨。打造了台西八院、汶水路3号、汶上路8号等精品楼院。

经济篇:营造宜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积极打造团岛湾小微企业奋进园。为支持辖区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小微企业创业难题,因地制宜,积极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在观音峡社区率先探索创建小微企业奋进园,设立政务服务专岗,为企业提供支持和引导,协助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成果、项目洽谈、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管理策划、市场融资等服务;开展双月奋战活动。落实联系服务企业制度,深入走访企业,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工作科室和社区走进项目现场和楼宇企业,调研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进生产现场,解经营难题,抓新项目开工。走访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9座商务楼宇,摸清中和大厦、建银大厦等商务楼宇企业楼层分布及物业管理等情况,进行200余家企业的网上平台信息录入。利用市、区招商机构和网络平台,新制作招商材料广为发放,积极推介项目,对中苑码头、金茂湾等重点项目和载体进行推介。成立“团岛湾兴业发展促进会”,挖掘辖区资源,凝聚辖区各方面力量,加强招商引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第8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一、按照“项目推进年”的要求,切实抓好科技计划项目工作。,研究,寻找项目“亮点”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包装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科技经费支持。截止目前,全县共向国家科技部、科技厅申报国家星火引导项目*项、国家中药现代化项目*项、星火引导项目*项、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项、一般科研项目*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项、科技特派员项目*项、网上技术市场签约项目*项。全年申报项目共计*项,是历年来申报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最多的一年。由于扎实的项目申报工作,争取科技经费工作也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截止目前,我县“森林蔬菜系列产品深加工”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野生小径竹开发利用”、“果品贮藏保鲜及综合加工”项目被列入星火计划项目,“薯类产业开发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信息网建设”、“高山湿地恢复与保护研究”、“方竹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等项目被列入一般科技计划项目,“浙江山地丘陵优质绿色商品梨新品种及特色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推广”项目被列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元胡等*种中药材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个项目被列入科技特派员项目。全年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科技经费补助将达到*多万元,为我县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围绕“茶山竹海”发展战略,抓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县级科技三项费用的使用和管理,保证合理并有效地使用科技三项经费,使有限的科技三项经费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县级科技计划的管理。围绕县委、县政府“茶山竹海”发展战略,确定以星火示范乡镇、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县级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等有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为重点,择优支持。项目申报前,结合我县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举行科技项目计划评议会,专门聘请*位专家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论证,进一步提高立项透明度。今年县级科技计划共立项*项,其中重点项目“方竹、哺鸡竹、突节竹、四季竹等小径竹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惠明白茶快繁技术研究及夏秋茶开发”、“优特水干果新品种引进开发及产业化推广”项目的经费投入达*.*万元,占三项经费总额的*%,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科技三项经费“撒胡椒粉”的现象,初步实现了县级科技立项项目的相对集中,进一步发挥了科技三项经费的作用。

(三)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和评审验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为切实有效地管理好科技项目,今年建立了科技项目联系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课题立项与课题验收相分离的办法,经常性地联系、了解和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监督项目承担者用好专项经费,确保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扫口哺鸡竹、梧桐中药材育苗、东坑方竹等科技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英川蜜梨科技示范基地得到进一步发展,景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形成了集高山蔬菜、花卉、珍稀食用菇、竹笋两用林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区。“厚朴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项目已完成育种试验,提高了厚朴苗木质量,促进了厚朴产业的健康发展。工业领域的超空燃净化器研发项目接近各项验收指标。今年共有*个县级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其中,后山水干果示范园区通过对*个水干果品种的试种,选出了翠冠梨、油桃等五种适应在我县种植推广品种,起到了引航和示范作用。鹤溪镇引进的热带水果台湾大青枣试种成功,果实具有粒大、外形光滑、口感好等特点,市场潜力看好,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又一渠道。“厚朴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技术研究”课题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科技成果的取得,为我县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科技合作跨出大步伐。

(一)借脑发展,加强资源与技术对接工作,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在去年与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同时不断拓展“网上技术市场”这一科技合作新领域,重点抓好资源与技术的对接。截止目前,全县新增具有实质性内容的科技合作项目*项,使我县科技合作项目达到*项,为我县技术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科技合作取得较明显成效。如英川镇通过长期的科技合作,目前在全镇建成科技含量较高的高山蜜梨生产基础××亩,取得南瓜粉、南瓜饮料、南瓜口服液三个课题研究成果,在以草代木香菇栽培技术研究、食用菌综合利用利用、天麻品种试种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拓宽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

(二)立足于全县技术需求,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抓好科技扶贫合作。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政府共向我县欠发达乡镇派遣了*位科技特派员。为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县科技局在切实做好协助工作的同时,立足于全县的技术需求,按照“集中力量,按需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服务于全县科技工作,*位科技特派员深入所在乡镇调查研究,了解所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优势特色产业及其发展瓶颈技术,提出了许多科技推进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意见;举办技术培训班*期,参加培训人员达××多人次;向科技厅申报了“夏秋茶开发利用”等*项科技扶贫合作项目和*个网上技术市场签约项目,其中“名贵中药材铁皮石斛引种试种”、“惠明白茶快繁技术研究”等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为实现以技术跨越发展促进我县欠发达乡镇生产力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当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三、按照“科学防治非典”要求,精心组织开展科技周活动。

(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营造科学防治“非典”氛围。一是利用“××科技信息网”这一现代网络宣传阵地,开辟“非典”防治专栏,传播“非典”防治知识,传递各地“非典”防治工作信息动态。二是组织编撰科学向“非典”宣战等文章,在“畲乡报”编做专版报道,阐明运用科学手段防治“非典”的重要意义以及各地科研机构“非典”防治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等。三是利用县委中心宣传栏,开展“非典”防治科普宣传。四是制作长幅标语,营造浓厚的科学防治“非典”氛围。

(二)积极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大力传播“非典”防治科学知识。一是组织开展“科技杯”学习十六大精神、科学防治非典知识竞赛,截止*月*日,共收到知识竞赛答卷××多份,通过评奖活动,共表彰知识竞赛一等奖*名,二等奖*名,三等奖*名,优胜奖*名,大顺乡政府和县经贸局荣获“组织优秀奖”。二是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市局组织的“富来森”杯知识竞赛,我县一人获三等奖,三人获优胜奖。

(三)认真组织送防“非典”图片下乡活动,把科学防治“非典”知识送到农村。在科技活动周期间,是科技局组织干部职工分成*个小组,到各乡镇发放“非典”防治科普挂图××幅,“非典”防治知识小册子××册,既避免了大量人群聚集,又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

四、适应信息化的要求,继续做好网上技术市场和农村远程教育视频工作。

(一)大力收集技术信息,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为充分体现网上技术市场的全天侯、信息化、适应广、成本低、时效长、效率高的特点,交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通过发放技术需求调查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广泛采集技术信息。截止目前,共收集上网企业信息*家,超过市指标数*家,技术难题信息*条,超过市指标数*条,为进一步促进网上技术交易奠定了基础。今年网上技术市场签约项目*项,合同成交额××万元,完成率分别达到市指标的××%和××%,其中“惠明白茶种苗繁殖及栽培技术研究”、“香菇增产剂的研制及高山反季节无公害香菇栽培技术研究”两项网上签约项目还申报了科技厅科研项目。

(二)发挥农村远程教育视频的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工作。今年年初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集中主要精力,把农村远程教育视频创建工作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抓紧抓好,投资近*万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沙湾镇建立远程教育网点*个。自投入使用后,共举办远程教育*期,共有××人次参加了培训,为广大农民朋友和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该视频的建立,同样体现了技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和成本限制的优势,特别是在“非典”特殊时期,为全市防治“非典”工作会议的召开,传播“非典”防治知识提供了技术平台。

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走上正轨。

防震减灾工作是机构改革后县科技局新增添的工作职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县科技局组织人马投入到防震减灾工作中,收集防震减灾基础材料。××年*月*日,英川镇发生ml*.*级地震,引起地震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科技局根据地震办的要求,联系我县实际和周边地震形势,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交《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的建议》,并于今年出台了《××畲族自治县地震应急预案》,为确保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提供了具体操作程序。同时与地震办加强联络,及时准确地上报有关材料,力争防震减灾设备落到实处,以便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和震后抢险救灾工作。这项工作得到地震局的充分肯定。

六、其他科技工作有序进行。

在去年对民营研究所进行重新登记,加强管理的同时,通过严格准入条件、规范审批程序,进一步推进了民营科研机构的健康发展。今年共发展民营科研机构*家,比上年增长*%。专利工作通过加强专利执法队伍建设和《专利申请和实施奖励办法》的实施,提高了广大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全年共申请专项*项(其中发明*项,外观设计*项,实用新型*项),授权专利*项(其中外观设计*项,实用新型*项)。为适应科技工作发展趋势和推进我县中药材发展,今年在深入广泛的调研基础上,集成技术力量,建立*所区域中药材科技创新中介机构。为实现我县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今年把维康药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来重点培育,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标准、要求和条件,积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准备工作。

七、以开展“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以制度建设为主要抓手,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制定落实了干部工作职责和考核制度,干部周学制度、干部联系乡镇、企业制度,通过明确职责分工,严肃考勤纪律,完善考核办法,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进了学风、改善了服务态度,切实提高了科技服务质量。二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分班分批深入各乡镇、部门、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摸底,分析我县科技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寻求应对措施,进一步理清了科技工作思路,加强了科技工作指导。三是开展联系村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部门挂钩联系乡(村)的工作任务,局领导和工作人员*次深入到联系乡、村调研,充分了解乡情、村情,帮助乡村理清工作思路,制订发展规划,举办*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助大均乡伏叶、梅山村党员活动室、铁索桥建设,扶持红豆杉名贵树种引育试种项目,走访*户贫困户、五保户,支持抗旱、进行教师节慰问活动,资金补助共计××*元。

一年来,我县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如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对级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管理监督较困难,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显示度不够明显,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等。这些问题和困难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加以研究和探索。在新的一年里,我县科技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十一次党代会对欠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发展战略,以创科技进步县为目标,以实用技术为重点,加强科技合作,强化科技服务,与时俱进,着力创新,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按照上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年我县科技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引进高新技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二是继续坚持“四外两基地”科技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是进一步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调查和认定工作,努力培育和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二)以星火密集区建设为主要载体,为农业现代化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保障。一是抓好种子种苗工程;二是抓好一县一业工程,突出培育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三是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重点,从小到大,从低档到高档,加快科技园区建设发展步伐。

(三)促进技术交易、拓宽我县科技工作空间。第一要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优势,继续抓好各项技术难题信息采集工作、通过网上交易,切实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第二,要主动出击,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全的各种科技成果交易会。第三、要抓好专利技术的保护,专利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第四、加强地震工作。

(四)加强与大专院所的联系,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一是继续拓宽我县与国内大专院校(所)科技合作渠道,进一步探索科技合作的新路子,通过努力,力争××年能与国内一批高层次的院校(所)建立长期合作。二是要与院校(所)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展开此项工作,建立科技合作项目库,提高科技合作项目对接效率。

(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制,为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体制保障。一是进一步深化科技项目管理的改革。理顺项目申报程序,加强项目申报、项目筛选、计划编制、合同签订、跟踪管理、课题验收、计划评估等环节的管理。抓好集成度高、与经济关联度大、能形成产业的重点科技项目,集中三项经费资助一批重点科研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三项经费使用绩效的显示度。立足科技发展重点,依据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竞争、规范的原则,提高立项工作透明度,使科技项目的确定由下而上的筛选逐步转变为提出科技重点项目指南,实行科技项目课题制和招标制。向上申报科技项目要继续探索主动设计项目和与大专院校共同立项和管理项目的路子。

(六)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投资机制。一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金向科技投入的途径,通过企业主体的资金投向科技,鼓励民营科研机构对开发项目的投入以及特重大项目以股份制的开工筹措课题经费的试验与探索,建立一个科技成果谁投入、谁所有的新机制;二是积极争取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尤其是三项经费的投入的增长。三是向上级各级部门争取科技项目经费,抓住贯彻委〔××〕*号文件精神的契机,多层次、多渠道、多部门、宽领域,寻找项目的亮点、新点,包装好科技项目,迎合上级部门对项目的要求,提高项目立项的命中率。四是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建设。

第9篇:对防震减灾的意见和建议范文

今年的监督工作将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14项专项工作报告,内容涉及保障轨道交通安全、加强养犬管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情况、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垃圾分类和减量化、农村水利建设等。此外,常委会还将对审计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等进行审议,开展执法检查3项,安排专题询问1项,做好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今年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和“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精选监督项目,集中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增强监督实效;更加注重回应民生关切,促进改善民生的监督项目占了近半壁江山;加强跟踪监督的力度,在以前年度监督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继续对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食品安全以及控烟等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持续监督,不断探索形成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巩固监督成果。

多部门联手推进养犬条例有效实施

历时近两年完成立法的《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已于2011年5月15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实施以来,全市狂犬病免疫点和养犬登记点大幅度增加,城市化地区办证数明显上升。同时,由于养犬管理条例是社会领域法规,它的实施关系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行为习惯的调整,涉及公安、城管、卫生防疫等多个执法部门,给条例执行的深入推进带来一定困难。

为促进养犬条例的有效实施,正确反映和统筹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规范市民养犬行为,提高文明养犬意识,市人大常委会统筹各委员会的力量,由内司委牵头,城建环保委和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共同做好养犬管理条例实施的专项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各委员会优势,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相关工作报告将于7月份提交常委会审议,重点报告养犬管理和处罚、犬只收容、认领和领养,犬只饲养和经营过程中影响市容环境行为的管理等内容。

专题询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

2011年5月,上海市医改文件正式,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项重点改革稳步推进。2012年1月,市长韩正同志在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体市民提供,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一季度推出改革方案。继续实施国家及本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集中采购配送机制,降低药品价格。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关系全体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社会关注度很高,许多市民来信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政府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

为回应群众关切,2012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将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专题询问,着重关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重点改革的推进情况,切实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时间节点看,市人大常委会在医改文件实施近一年半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开展专题询问,此时医改的成效已初步显现,人大监督可以促进政府把医改做得更深入、更透彻、更符合百姓利益。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询问是继2010年“世博后城市管理”专题询问,2011年“城市运行安全”和“食品安全”专题询问之后开展的第四次专题询问。市人大常委会将在总结历年专题询问的基础上,改进组织工作,提高公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专题询问的质量和力度,推动政府顺利实现医改目标。

跟踪监督食品安全专题询问后的整改情况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牵动万千民心。去年,常委会针对“问题馒头”事件暴露出的监管问题,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成立6个专题小组,组织350多人次代表,对肉类、蔬菜、米面制品、乳制品、水产品、餐饮及粮油等70余家食品单位开展明察暗访,深入了解监管制度运行的实际状况。在常委会会议审议和专题询问中,就落实监管责任、推进监管公开、强化源头管理、促进企业诚信、扶持产业发展、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等提出14条意见建议和改进要求。常委会还审议通过《上海市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将规范回收食品管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等以法规条文形式加以明确。

今年,常委会将在去年监督的基础上,对本市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和《上海市实施食品安全法办法》的情况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2011年常委会执法检查审议意见和专题询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情况,进一步推动解决本市食品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据悉,食品安全执法检查工作已于近日展开。检查组紧锣密鼓地赴长宁、徐汇、宝山、闸北等区进行监督调研,重点检查市场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查看了群众热切关注的废弃食用油脂管理情况。据了解,上海已构建了国内唯一的餐厨废弃油脂样品库,今后本市检测和判定餐厨废弃油脂有了重要的基础数据,餐厨废弃油脂变成“地沟油”回流餐桌更加困难。为鼓励社会监督,提升食品安全举报机制成效,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电话12331已与12315无缝对接,便于群众及时快捷地反映市场违规违纪行为现象。市人大常委会力求通过持续跟踪监督,支持和督促政府切实按照“最严准入、最严监管、最严执法、最严处罚、最严问责”的要求,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各类违法生产和经营活动,确保上海成为全国食品最安全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