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档案分级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档案分级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档案分级管理办法

第1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2021年食品生产日常监督检查工作计划

 

为加强对我区食品生产的日常监管,落实食品生产者主体责任,保障食品安全,根据有关食品生产安全监管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遵循属地负责、全面覆盖、风险管理、信息公开的原则,以风险分级管理为基础、企业自查为前提、日常检查为主体、专项检查和监督抽检为重点,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生产单位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全年实现:对金城江区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的监督检查覆盖率和整改复查率达到100%;食品生产企业自查风险报告率达到100%;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有率100%;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率100%;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率及抽查考核率100%。

二、监督检查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安全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食品生产者风险分级管理办法的意见》(桂食药监食生〔2016〕5号)等法律法规规定。

三、检查分工

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股负责检查金城江区所有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含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各市场监督管理所负责检查辖区内获得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的食品小作坊。

四、检查内容

根据食品生产单位被检查频次、风险等级及实际工作需要等情况,按照《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现场监督检查通用规程》中的检查内容进行检查。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时,应当由2名以上(含2名)监督检查人员参加,检查人员对应检查内容逐项开展评价,详细记录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做到检查有计划、现场有笔录、发现问题有监督检查意见、处理事项有结果、检查笔录有签字,日常检查“全程留痕、随时查控”。

五、检查频次

全面实施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按《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设定食品生产企业检查频次。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为A、B、C、D四个等级,每年现场检查分别不得少于1、2、3、4次。要结合辖区监管资源和监管能力,对较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优先于较低风险企业的监管。对本辖区消费量大的、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较多、监督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和单位,应适当提高监督检查与抽样检验力度。

食品小作坊检查频次参照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原则,结合监管实际合理确定监督检查频次、监督检查内容、监督检查方式以及管理措施。

六、监督检查结果处理

(一)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结果应及时录入自治区食品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系统,并按照“一户一档”要求,建好监管档案,确保每户检查完毕,档案整理完毕。

(二)日常监督检查人员应按照《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在日常监督检查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开日常监督检查时间、检查结果和检查人员姓名等信息,并在生产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张贴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食品生产者应当将张贴的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记录表保持至下次日常监督检查。

(三)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处理。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要高度重视食品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监管责任,科学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明确对象、人员、时限和工作要求,并督促抓好落实,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形成统一、协调、高效、无缝隙的食品生产监管体系。

(二)严格现场检查,注重监管实效。要规范监督检查行为,严格实施现场检查,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提出行政指导意见、实施责任约谈或责令限期整改,对责令限期改正的,整改复查率要达100%。涉及违法违规的要严肃查处。

(三)加强告诫提醒,落实主体责任。要对肉制品、白酒等高风险行业、抽检屡次不合格企业、举报投诉较多的问题企业实施重点约谈;对抽检发现的共性问题,以地域或行业为单位对问题食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和质量安全授权人实行集中约谈;对上述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开展告诫提醒,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优化结果运用,消除风险隐患。日常监督检查结果作为风险等级调整的依据,要根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同步确定该企业静态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分级评定。同时,要及时汇总监督检查信息、分析监督检查结果、查找突出问题、排查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列出风险问题清单,对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重点监管,提升监管靶向性和精准度。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第2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为进一步深化林业站用人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根据《--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和上级有关政策,经局务会讨论、局党组研究,对完善中心林业站管理体制作出如下决定:

一、强化中心林业站的管理职能、中心作用

1、中心林业站是林业局的派出机构,代表林业局行使管理职能。

2、加强林业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工作,深刻领会林业站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运行机制的精神实质,真正把推行分级管理以来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3、充分赋予中心林业站站长在片区内人、财、物的管理权:在人事上,由中心林业站站长选择聘用站员报林业局备案,中心林业站对不服从统一管理的乡镇站长、站员,作出停职学习、发放基本生活费(200元/月)的处理意见,报林业局审批后执行,对违反聘用合同的提请林业局予以解除聘用合同;在工资分配上,中心站在严格执行工资经费预算的基础上,打破档案工资,实行效益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的自主分配;在资源管护、林政执法、生产组织、科技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上,中心站统一安排,各项票据、文书档案由中心站统一专人管理,各项手续由中心站统一申报办理。

4、鼓励中心林业站以业主身份建场、厂、园,实行股份制、私营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形式,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二、深化中心林业站内部分配制度改革

1、打破档案工资,推行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主体,以工龄工资为补充,以业绩为主要取向的工资分配形式,进一步扩大林业站内部分配自。林业站内部工资结构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工龄工资组成。工资总额不能突破年初预算的人员工资总额。

2、执行国家对事业单位统一规定的增资政策,国家政策性的调资只作为档案工资管理,作为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和晋升、晋级、调动、退休的档案依据。

3、工资内部分配标准:

岗位工资:中心站站长400元/月,副站长、乡镇站站长350元/月,其他人员300元/月,根据岗位职责按月考勤发放。

绩效工资:严格按照目标责任,任务分解到人,依据工作成绩、工作效益、完成比例等指标按月考核发放,最高不超过岗位工资的200%。

工龄工资:依据人事部门确定的职工工龄,按照每年3元的标准按月发放。

年终奖金按照年终目标任务考核,在经营结余利润的49%中开支,上不封顶,分配方案报主管部门审定。

三、加强对中心林业站的管理

1、管理体制:

⑴、实行林业局股室以上领导包片负责制:

包片领导对片区工作直接负责,管理的好坏与片区领导奖惩挂钩。

⑵、木材检查站由林业局稽查队管理,对局党组负责,具体管理办法和分配办法由稽查队负责制定,木材检查站工作经费由林业局负责。

2、管理方式:版权所有

⑴、中心站“站务会”管理制度:站务会由包片领导主持,会议成员由中心站站长、副站长、会计、乡镇站站长组成。

⑵、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林业局对中心林业站实行年度目标责任管理,严格考核、考评。

⑶、纪检监察管理制度:林业局对林业站履行职能、依法行政、日常行为规范实行监督管理。

⑷、财务内审管理制度:严格财经纪律、遵守财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检查。

⑸、工程监理管理制度:鼓励实行工程承包管理,将工程分解承包到人,达到硬件合格,软件规范。

3、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林业站全体职工要加强自身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出现违规违纪的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县纪检监察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交司法机关处理。同时,片区领导、中心林业站站长对片区职工违规违纪行为承担管理责任。

第3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Abstract: The archives are one of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s for the final acceptance, goal realiz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 and good quality of the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project. Faced with the new situation that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accelerating during the "Twelve-Five" period, we should further raise awareness of the project documentation management, incorporated it in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rocess, strengthen the whole process supervision to achieve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of file management.

关键词: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档案管理

Key words: power grid construction;project files;archive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084-02

1 新形势下国家电网建设现状

“十二五”是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阶段。“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电网将建成以500千伏电网为骨干网架、各地区电网联系紧密、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其中,一是要加快推进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实现省内东部大型煤电化基地及风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和合理消纳;二是要加强500千伏电网与特高压工程的协调对接,完善东部500千伏送端网架结构,保证东部煤电化基地电力可靠外送,完善西部500千伏电网结构,建设西部第二个500千伏输电通道,加速推进500千伏电网向建三江等地区延伸;三是不断优化220千伏电网分层、分区结构;四是加大城乡配电网改造升级力度;五是加快电力生产运行各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六是加快建设荒沟抽水蓄能电站,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期间,电网建设总投资高达300多亿元。

2 新形势下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是电网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建设管理过程的真实记录,也是公司重要的国有资产。电网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竣工验收,而且对于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和优质工程评优,档案都考核、评选的指标之一。面对着电网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为了确保电网建设项目从立项开始直至竣工验收及试运行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切实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为了确保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项目建设发展的新,更好服务于公司的“两个转变”、服务于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必须在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意义认识的基础上,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实现项目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达到齐全、完整、准确的要求。

3 新形势下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思考

3.1 应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认识

3.1.1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是指电网建设项目在立项、审批、采购(含招投标)、勘测、设计、施工、调试、监理、竣工验收及试运行全过程中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和纸质、光盘等不同载体的全部文件,也就是说,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的形成牵涉到上述的各个单位或部门,确保这些文件材料全部归档,不仅仅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而且与这些文件材料形成的单位、部门和人员密切相关,最为关键的应是提高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将其纳入项目管理程序,纳入“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管理[2]。

3.1.2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以及项目档案管理部门有责任进行档案管理意义的宣传和进行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这种宣传与培训的对象不应只限于档案管理人员,应扩展到相关单位或部门的主管人员以及相关的工作者,使档案意识深入到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贯穿档案管理的全过程,让大家意识到档案管理是全员参与,人人有责;每个部门、每个工作环节都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在影响着档案管理的质量,以更好地实现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和全员参与意识。

3.1.3 为了确保依法加强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宣传与培训的重点内容应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GB/T11822-2008《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档发[2006]2号文《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以及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文《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电网基建[2011]146号文《国家电网公司输变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及《国家电网公司输为优质评选办法》(2008版)的相关条款。

3.2 必须明确项目档案归档时间 国家电网公司及下属单位的项目建设职能部门,在完成各自职责范围内工作后1个月内,向项目法人和建设管理单位移交项目归档文件。①参加项目建设的各施工、监理、调度等单位需将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按规范整理,项目档案在竣工投产后1个月内移交到建设管理单位。②设计单位必须按项目档案的管理和工程进度同步的要求,将通过审查、审批后的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的文件材料整理组卷,1个月后向建设管理单位移交。在项目竣工投产后,设计单位根据竣工图的编制要求进行项目的施工图编制,并在两个月内将竣工图提交施工、监理单位审核签章。③采购机构(招标机构)、物资采购供应单位在完成环评、水保、设计、监理、施工、设备(材料)等招投标及签订合同、技术协议、设备监造等工作后1个月内,将形成的文件材料移交到物资管理部门(招投标管理中心),由物资管理部门(招投标管理中心)按要求,组织有关单位整理、组卷并向项目法人移交或向项目法人委托的建设管理单位移交。

3.3 必须以合同保证档案的移交

3.3.1 《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应纳入电网建设管理程序、工作计划及合同管理。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合同,协议时,应设立专门条款明确有关提交项目档案的责任[2]。”,即要求在签订项目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合同时,应明确各方提交项目档案的套数、整编、移交范围、移交时间及电子文件等具体的责任。合同对于双方或多方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协调手段,将档案移交纳入到合同管理中,进一步地使档案管理走向了法制化轨道,必然对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发挥良好的保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是“依法治企”的一项重要内容。

3.3.2 为了充分发挥合同的作用,除了各参与合同起草、签订单位应注意到对项目档案管理、移交的责任外,应主动邀请档案管理人员参与招投标文件、合同等关于档案管理、移交条款的制定、审核以及合同谈判,切实保证能明确规定对档案的要求、相关条款的详尽,同时应在罚则中明确占质量保证的比例,保证档案管理部门参与合同支付控制。通过合同管理,制约档案形成的主体,进而确保档案标准的统一和档案管理的提高。

3.4 明确责任,各负其责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涉及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贯穿项目建设的始终,也就是说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也是档案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办法》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明确地规定了项目法人、建设管理单位以及包括设计、监理、施工、调试、采购(含招标)、物资供应及运行等各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职责,要求各单位建立项目档案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将项目档案工作纳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或岗位责任制中[3]。

项目法人负责建设全过程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性工作,管理或全权委托建设管理单位负责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当项目范围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建设管理单位时,项目法人应明确一个建设管理单位,其他建设管理单位为配合协调方,负责其管辖范围内的档案工作。电网建设项目法人负责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原则,建立自上而下的分级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单位、各参建单位及物资采购、供应部门应遵循“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完成各自职责范围和合同规定的整理、归档及项目档案的编制、移交工作,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

落实责任,首先要明确责任,必须使有关领导、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明确自己在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中的责任。一提到档案工作,人们往往单纯认为这只是档案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份内的事,却忽略了自身的责任。为了治疗这种通病,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必须加强对有关领导、相关及工作人员的宣传和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只有涉及档案管理的所有部门、所有人员明确了责任、负起了责任,才能保证顺利地完成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各项工作,才能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保管、利用。

3.5 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各参建单位能认真地履行自己在档案管理方面的职责,必须建立相应的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监督机制。一方面,监理单位应切实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监理范畴中,承担起对设计、施工单位的档案管理日常监督工作;另一方面,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参建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或委托建设管理单位债权负责档案管理工作,项目法人或建设管理单位应对各参建单位的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档案管理部门应对项目法人或建设管理的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3.6 应做好项目档案验收工作 项目档案验收时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项目竣工验收。①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验收的项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国家档案局提出验收申请,并由国家档案局组织档案的验收。②各区域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组织验收的项目,由各区域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的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由省档案局负责组织项目档案的验收,验收结果报国家电网公司备案[4]。项目档案专项验收由建设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申请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项目建设及项目档案管理概况;②保证项目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所采取的控制措施;③项目文件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与归档情况;④竣工图的编制情况及质量情况;⑤档案在项目建设、管理、试运行中所起的作用;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前,项目法人或建设管理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等单位的负责人及有关人员,根据国家有关项目档案验收的要求进行自检,并在项目投产后3个月内向项目档案专项验收组织单位报送项目档案验收申请表。凡档案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验收组应提请项目法人或建设管理单位于项目竣工验收前,限期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安排项目档案的复查工作。整改后复查仍不合格的,项目档案验收不予通过。

参考文献:

[1]DA/T28-2002《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

[2]国家电网办[2010]250号文《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4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我院护士40名为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30.2±3.5)岁;另外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护士40名为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31.5±4.2)岁。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2],观察组实施岗位分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1.2.1分级管理办法

医院要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及实际工作能力等对护理人员给予全面评价,同时根据各个层级能力要求以及晋级条件将护士分为NO、N1、N2、N3以及N4五级。

1.2.2分层培训和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三级护理培训体系,同时搭建从上岗之前培训、3年当中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护理管理人员以及分层培训的框架。在分层培训当中,一定要对其目标、方法、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给予明确,医院护理部、科室、病区依次以上内容制定护士培训和考核方式以及护士分层培训方案,同时给予全面落实。各个层级根据理论以及技能给予考核:小组根据培训方案对N0、N1护理人员每一个月采取理论与技能考核,对N2护理人员每两个月采取一次理论以及技能考核,对N3护理人员每一个季度考核一次。护理部根据按照3年以内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对NO以及N1护理人员每一个季度给予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护理人员个人档案当中;根据相关内容以及教程对N2以及N3护理人员每6个月进行考核1次,将考核结果纳入到护理人员个人档案当中;专科护理人员培训内容根据相关要求主动参加讲座,达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每隔2年由护理部给予实践操作以及理论知识考核,对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给予复核。

1.3评价标准

理论及技能考核的满分为100分,理论合格85分,良好90分以上;技能合格90分,良好95分以上。对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给予问卷调查[3]。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搜集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39例,合格率为97.5%,护理满意37例,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护理质量合格32例,合格率为80%,护理满意30例,满意度为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根据研究表明[4],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增强护理人员上岗之前培训,提升新进到医院护理人员的角色转换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进而使年青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得以巩固,与此同时分层培训、专科护理人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培训,使其相关专业更加能够突出专科特色,进而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另外,不同层次培训能够充分发挥护士学习的主动性,使临床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医院根据护士的层次结构、特征以及专业发展水平,对培训工作的重点进行调整。结合不同层次护士的岗位职责以及需求,制定一个相对应的目标,根据相关目标设置一个相对应的内容。另外,根据培训方式以及内容,更加适应不同层次护士的学习需求,增加护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兴趣性,与此同时,要对人文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使服务能力以及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使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5]。除此之外,在增强护理人员培训的时候,一定要高度重视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重点突出人性化的特点,使患者能够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怀与体贴,建立一个和谐的护患关系。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相关实践研究结果基本相同。综上所述,在护士分层培训中采取岗位能级管理模式,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明显提高,使临床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在临床当中得以广泛应用。

作者:冯丽丽 单位:泗洪县分金亭医院有限公司护理部

参考文献

[1]周咏梅,叶文琴,张玲娟,等.国内外护士分级现状与我国护士能级结构设置[J].护理杂志,2014,7(21):1-3.

[2]刘雪琴,彭刚艺,李漓,等.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J].中国护理管理,2015,9(2):22-23.

[3]李春英.岗位分级管理模式下护士分层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4,13(3):457-458.

第5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建立了医务人员定期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客观公正记录医务人员的执业状况,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二、狠抓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不断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医院按照“病患至上”的要求,在全院实施了全面推行质量策划与改进。医院全面引入和贯彻 “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坚持 “医疗安全无小事,病人利益无小事”、等质量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工作质量标准、管理方案、管理办法,使医疗护理活动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完善了医疗质量评价制度,坚持院长查房、医疗护理分级管理制等重要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按要求消毒、毁形、焚烧处理,把院内感染控制在最低限度。进一步规范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做到了依法执业。各科室进一步明确了岗位职责,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意识明显加强,对工作决不推委扯皮。门诊医生严格执行《执业医师法》和《处方管理办法》,门诊病历和处方书写合格率均达90%以上,门诊抗菌药物二联及以上联用处方不超过20%,门诊激素处方不超过7%,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达90%。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医疗收费准确率达98%以上。所有工作人员兢兢业业,忠于职守,诊断符合率和治愈率均大于85%以上。严格药品购销制度,所有药品、医疗器械均从正规渠道购进,资质齐全,无伪劣药品出现。由于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至目前我院无一例差错事故和医疗事故发生,为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积极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自三月下旬至今我院共抽调人员400余人次,进村入户为各行政村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目前已完成了对唐湾村,墩子村和湾子村常住人口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共建居民健康档案700余份,做到了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规范。针对健康基本知识、慢性病防治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通过进村入户、**宣传,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了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截止目前,共发放健康教育处方2000余份。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防病、治病及有益健康的生活知识,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四、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卫生院诊疗水平。

近期我院选派4名责任心强,善于钻研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以提高本院业务素质。

五、认真落实卫生保洁制度,美化患者就医环境。

第6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学生档案 管理

一、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缺少合理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机制。目前,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缺少明确的法律和制度依据。制度的缺位制约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除《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及《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外,教育部当前还没有一部针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系统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制度,更没有明确规范的管理标准。因此,造成大多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的局面。

2.档案来源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造成学生档案内涵不能实现标准化。目前,教育部尚没明确考生档案标准化内涵要求。不同省市考生档案内容各异、五花八门,有的省市考生档案内容丰富:有考生报名登记表、考生志愿表、考生体检表、高中毕业生登记表、高中生学籍卡片等,而有的省市考生档案中只有高中学籍卡片或学生成长记录册、高中学生发展报告等名目。但对于考生档案中到底应具备哪些材料,教育部没有明确规定。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则以较全面、丰富的学生档案来要求,致使部分毕业生返校要求学校补充档案内容,而实事上对于高考档案材料,学校只能以各省招生办所寄档案材料填充,对于考生档案中缺少的材料,高校也无能为力。因此,教育部应从高中阶段的档案内容开始规范要求。由于高考档案材料各异,造成高校建立学生档案时无法标准化要求。

3.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员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而大部分高校没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且人员变换频繁,队伍薄弱。高校领导及职能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各档案收集部门配合不力,加之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档案知识欠缺,管理意识淡泊,管理模式陈旧,管理手段落后等等原因造成学生档案丢失、管理混乱、检索困难等情况发生。档案管理水平的好坏,取决于档案人员的主观意识和业务水平。目前的管理水平仅仅是简单的收集、整理、登记、装订、归档的初级阶段,相距现代化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现较远。

4.学生档案收集、整理的动态化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奖惩材料、借贷和还贷情况、学籍异动材料、思想品德评定等材料是逐步形成,逐渐归档。而大多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从入校时初步建立(即高考档案内容)后,中间过程静止,只至毕业前方从各部门收集整理。几年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辅导员的变动或部门老师管理意识淡泊,致使学生档案材料不全或丢失。因此,最终的毕业生档案中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思想品德、创造性思维的材料太少,使用人单位无法从档案中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过程。

二、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建立合理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机制。高校应明确学生档案管理主体部门,隶属于学生学籍管理部门,实行档案分级管理。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有利于学生档案收集,有利于学校规范管理,有利于学生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学校的科学发展”出发,建立“学校党政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二级学院和辅导员具体落实,全校师生参与监督的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学校校长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负全面领导的责任;分管学生档案工作副校长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直接主管责任人,承担领导、协调和监管责任。学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为学生处,负责人承担组织实施责任;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负责人是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直接责任人,二级学院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本院学生档案编目、整理、归档工作,辅导员是学生档案收集、造册、整理、移交的具体责任人。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目前学生档案管理中各自为政的问题,才能做到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形散神不散”。

2.规范高中档案,建立高校档案内涵规范化要求。高校学生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今后各级组织选拔、任用、考核的重要依据,更是每个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人生履历。因此,高校学生档案内涵一定要规范、标准。首先,要从档案来源开始规范。其次,虽然目前教育部没有具体的学生档案管理规定,高校可根据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整体形势,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校的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学生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任务目标和归档范围,细化档案的生成、组档、转递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要求,提高学生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3.加强档案管理意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众所周知,管理水平决定管理质量,而管理质量的好坏又决定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校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目标,首先要给档案员制订考核目标,促使档案员做到业务精通、爱岗敬业。其次,高校要根据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对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不仅对档案专业知识理论进行培训,还需要对计算机辅助管理水平进行培训,同时对档案员的实操水平进行考核。最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热情服务,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的精神;加强档案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提升思想政治高度,不为名利敢于抵制诱惑,守口如瓶、严守秘密的政治素质。

4.建立学生档案动态化管理制度,多部门齐抓共管。高校学生档案主管部门,要掌握各部门、各阶段档案形成时间、内容,制定全年归档计划,明确要求及目标。其他部门配合共同收集建档,并将鉴定为有价值的档案整理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及时归档,推进学生档案动态化管理,提高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以提高学生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把“死”档变成“活”档,充分发挥学生档案的作用和价值。

总之,加强高校学生档案工作是当前高校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根据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档案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寻求解决现存问题的办法和策略,使高校学生档案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改变当前普通存在的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步伐。

参考文献:

[1]马洁,佟丞,刘卫智:提高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的理性思考与路径探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9

第7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近年来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中央主管部门普遍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列入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谋划,加强宏观管理,开展监督指导。许多地方和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四制”、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纳入工程领导和岗位责任制,同时配置相应的管理资源,保证了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设项目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依法管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国家档案局每年转发国家发改委的全国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提出加强项目档案工作的要求,同时加强登记管理,逐年对全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登记情况进行通报。北京、福建等地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管理原则以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项目主管部门等有关方面在项目档案登记、监督指导、验收、移交方面的职责和要求写入地方法规;水利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等中央主管部门,制定了本系统的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上海、浙江等地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列入省政府批准的行政许可事项;天津、新疆等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等系统专门制发了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都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纳入了执法检查,河北、江苏等省人大常委会会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开展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专项执法检查和执法调研。

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不断加强。档案部门与有关主管部门联合携手,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开展。福建、广东等地档案局与投资主管部门及专业主管部门联合召开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专题会议,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河北、辽宁等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投资主管部门联合印发文件,交通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等中央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档案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指导,项目档案登记工作广泛开展,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时有效地掌握信息。档案部门克服人手少的困难,深入项目现场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对象,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业务培训,有的还通过档案网站进行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问题解答和咨询。

建设单位档案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广大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将档案工作纳入项目建设计划,建立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制定规章制度和业务规范,建立项目档案工作网络体系,强化业务基础建设,将档案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形成了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项目主管部门及项目参建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模式。

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发挥作用成效显著。近年来,一大批精品工程的建设,印证了档案不仅是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是项目建设管理的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环节,项目档案质量更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项目档案管理促进了项目各项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水平。

卓有成效的档案工作为项目建设管理、科学决策、投产运行、审计稽查、竣工验收、抢险维修、改建扩建、追究责任、维护权益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信息和凭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后一个时期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努力方向

1、理顺关系,履行职责,全面加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

履行职责,加强宏观管理。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实施监督指导的执法主体地位不能动摇,执法主体的权威性不能削弱。开展项目档案登记、进行检查指导、组织或参与项目档案验收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履行政府监管职责的重要内容,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好落实。建设项目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国家档案归属流向的整体规划和有关要求,从有利于维护建设单位合法权益和有利于档案资源的社会利用出发,合理确定项目档案的归属与流向。

条块结合,分工协作。实践证明,各级项目主管部门与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是做好各行各业档案工作的成熟经验。各部门、各系统的建设项目分布在各地,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宣传指导和检查验收上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项目的主管部门应发挥在条块结合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地方沟通,将项目信息告知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除国防科技工业项目外,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参与各部门、各系统项目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档案验收。

2、强化监管和指导,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国家档案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检查指导工作。要加强与中央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在政策上和业务标准规范上,为全国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环境。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档案局将与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制定行业标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指南》。研究大型信息化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问题,制定符合信息化项目特点的归档范围,与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开展白图归档问题的研究,为信息化环境下工程图纸的归档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中央主管部门遵循国家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加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业务规范建设,进一步制定和修改有关办法和标准。

分级管理,深化服务。建设项目点多量大,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力度,要进行任务分解,实施分级管理,明确职责,将工作任务和要求列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对项目档案工作提供服务,实施全程跟踪,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全面做好项目档案登记工作,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做好安排部署,尽早介入;二是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做好宣传推动工作,指导建设单位制定档案管理的制度和标准;三是开展业务培训,帮助项目一线的专兼职档案人员深入学习和理解有关标准规范,掌握业务技能。

改进方式,提高效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应实现从重点指导到全面监管,从注重验收到全程跟踪,从被动应对到主动上门的工作方式的转变。在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要将点对点的具体指导与制定完善标准规范、组织巡回检查、开展专题调研、研究解决共性问题、进行业务培训交流等相结合,通过法规引路、分类指导、典型示范等多种方式提高监督指导效能。

借助力量,提供支撑。鉴于目前情况,可以整合各地区、各系统的项目档案管理专家资源,在开展检查、指导、咨询、验收工作,以及开展调研和制定业务规范方面,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要大力培育和扶植提供档案管理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合理利用社会中介力量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加强对中介机构的规范和管理,使中介机构在咨询、整理、寄存 、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为建设项目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提高项目档案管理效率和水平。

抓住关键,克难奋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加了监管难度,一般情况下非政府投资项目的主管单位不明确,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很难像过去那样,通过主管部门的管理渠道进行监督指导,特别是一些档案意识和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建设单位,在没有主管部门的约束下,甚至到项目竣工验收时,尚未建立规范的档案工作。这就要求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与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沟通,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指导,攻克监管难点避免工作缺位。

3、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项目档案工作深入发展

在研究和探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移民档案管理问题;研究和加强境外建设项目的档案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探索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项目档案管理。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其管理模式逐渐多样化,比如总承包制、代建制、“小业主大监理”等等,同时,外方承包、外商投资的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带来了许多不同于国内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一些涉外项目中的文件档案管理方式方法与国内有较大的差异。不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对档案管理的影响及对策,都要加强调查研究,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深入探索适应各种管理模式,符合项目实际的档案管理思路、方法和手段以满足项目档案工作的需要。

第8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管理,是新形势下兽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不断适应全社会畜禽饲养、伴侣动物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工作目标。通过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建设,规范动物诊疗行为,实现全市动物诊疗行业“机构合法、从业持证、诊疗规范、制度健全”的目标任务,提高诊疗水平,确保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使诊疗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用三年时间,努力达到全市动物诊疗机构持证率100%,规范化建设达标率80%,从事诊疗活动的兽医人员持证率100%,执业兽医师、执业助理兽医师注册备案率100%。

(二)基本原则。一是市场培育与规范提高并重,以规范提高为主。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动物诊疗范围发生变化,伴侣动物诊疗重要性日益增加,要针对各地具体情况,加强动物诊疗特别是宠物诊疗行业管理,坚持培育与规范提高并重,全面提高诊疗行业管理水平。二是全面与试点相结合,以试点分步实施为主。在规范全市动物诊疗许可管理的基础上,分步实施、分批试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推进规范化建设各项措施要求,做实试点,注重实效,达到规范有方向,管理有目标。三是外部管理与内在需求相统一,以引导内在需求为主。剖析动物诊疗行业发展历程,分析存在问题,制定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管理对策措施,广泛征求行业发展意见,从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出发,力求管理措施有的放矢。将着力点放在引导、激发行业内在动力上,做到政府管理与行业发展的需求有机对接,实现管理与需求和谐统一。

二、工作要求

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总体考虑,全市动物诊疗行业管理分为诊疗许可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两类。动物诊疗许可作为动物诊疗行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建设,实施分类、分级管理。

(一)严格诊疗许可管理要求。在市内开办动物诊疗机构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动物诊疗许可证》,并在规定的诊疗活动范围内开展动物诊疗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动物诊疗许可管理,严格许可审查程序和审查条件,严格规范动物诊疗机构名称。一是严格人员要求。动物诊疗机构具有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少于1名,其中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的动物医院应具有3名以上执业兽医师,并在主管部门注册,从事诊疗活动的兽医人员和服务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明材料。资格证书与健康证明悬挂于诊疗场所的明显位置。二是严格场所要求。动物诊疗机构必须具有符合规定的固定诊疗场所,其使用面积应与诊疗规模相适应。动物医院应达到100平方米以上,诊所(门诊部)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诊疗、手术、输液、药房、化验、住院等功能区布局合理,使用方便,并与宠物美容等其它经营服务场所进行物理隔离。三是严格设施要求。具有与其诊疗规模相适应的诊断、手术、消毒、冷藏、常规化验、污水处理等设施设备,从事动物颅腔、胸腔和腹腔手术的动物医院还要具有手术台、X光机或B超等设备。四是严格制度要求。动物诊疗机构必须将省统一制定的诊疗服务、疫情报告、卫生消毒、兽医处方、药物和无害化处理等各项管理制度悬挂上墙。五是严格档案要求。使用规范的印有诊疗机构名称的处方笺、病历册,规范开具处方药、填写诊断书、出具有关证明文件等,各项记录规范齐全,并按要求专柜保存病案档案。鼓励有条件的动物医院使用电子档案。

(二)规范化建设要求。动物诊疗机构除必须达到上述诊疗许可管理的一般要求以外,还应在下列方面进行进一步规范提高。一是布局更加合理。规范化的动物诊疗机构布局要更加合理,各个功能区要明显分开,有相对独立的诊疗室、观察室、化验室、手术室、住院室、隔离室、处置室、消毒室、药品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二是技术要求更高。动物医院必须有3名以上经注册的执业兽医师固定坐诊,并配备3名以上经备案的执业助理兽医开展必要的辅助诊疗活动,能从事动物的各种诊治与手术,专业科室相对齐全。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术与技能培训,不断降低医疗事故率。三是用药更加规范。处方使用与管理规范。兽药的采购、使用、保存符合规定,建立兽药进出库和使用档案。严格按照国家兽药管理的规定使用兽药,不得使用假劣兽药和农业部规定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毒麻品的采购、保管、使用等应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四是规范病案管理。使用规范的印有机构名称的处方笺、病历,规范填写病历,病畜特征描述及诊断与病畜实际情况相一致,病历档案保存规范整齐,便于查找。五是仪器设备先进。动物医院应具有诊断台、保定器、开口器、开膣器、听诊器、体温计、输液架、B超机、X光机、手术器械、电冰箱、恒温箱、紫外消毒灯、喷雾消毒器、洗衣机、药品柜、器械柜、消毒灭菌密闭器械柜、高压灭菌设备、显微镜、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切片机、化验器具等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修,使用与维修等记录完整。六是规范疫情报告和无害化处理。诊疗活动中发现疑似传染病例,能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病报告制度,不得擅自诊治。严格做好无害化处理和医疗废弃物处理工作,对解剖和病死动物必须用密闭的专用装尸袋封闭后送指定地点焚烧、消毒及无害化处理,对病死动物、解剖动物现场,要及时消毒清洗干净。医疗废弃物采用专用的废弃物消毒桶收集,专人保管,专人处理。七是提高服务水平。统一机构人员着装,并印有机构名称。着装整洁,挂牌上岗,服务热情,登记清楚,询问详细,诊断准确,用药合理,手术安全。做好后期跟踪服务,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或用药严重不良反应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三)诊疗机构管理规范化要求。各地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大动物诊疗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宣传与贯彻工作力度,严格按照《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等法规,规范动物诊疗机构的许可管理,规范审查发证行为。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建立日常监管机制,完善监管记录,对辖区内的动物诊疗机构每季度巡查一次以上,了解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诊疗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有效地化解和处理有关诊疗方面的投诉,强化监督执法和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坚决取缔黑诊所,确保辖区内不发生无证行医、超范围诊疗等现象。

三、年度安排

(一)试点启动阶段。年对全市动物诊疗机构现状进行调查摸底,包括机构名称、性质、地址、人员结构、持证、营业面积、诊疗范围、诊疗量、功能设置、仪器设备、制度等情况,各县(市、区)于7月20日前完成该项工作。根据调查摸底情况,8月底前在全市建立1-2个诊疗机构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通过现场会等形式进行示范,启动并有序引导规范化管理建设。省、市将陆续出台各项管理制度,推动规范化建设的开展。全面推进动物诊疗许可准入制,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个经行政许可的动物诊疗机构,消灭动物诊疗许可空白县,市县城区严禁无证进行动物诊疗活动。在今年年底前,全市动物诊疗机构诊疗许可持证率达6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20%。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在今年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诊疗机构规范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继续组织做好执业兽医考试及业务素质等方面的培训,确保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促进服务水平提高。推进动物诊疗机构从业兽医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为建立动物诊疗高级专家库做好必要的准备。各地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按照规范化管理要求,对动物诊疗机构实行分类指导,逐步实现功能布局合理、仪器设备先进、药品采购与使用规范、诊断准确、诊治有效、档案完善。力争动物诊疗机构诊疗许可持证率达8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40%以上。

(三)完善提高阶段。2013年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快培育高级临床兽医专家库,全面实行动物诊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委托省宠物诊疗行业协会进行评审并授牌。诊疗许可持证率达100%,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80%以上。各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立健全日常监管制度和督查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不符合条件的动物诊疗场所采取整顿、规范、取缔等措施,逐步净化动物诊疗市场。

四、工作措施

各地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动物诊疗机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有计划、分阶段开展各项工作。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为加强全市动物诊疗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领导,市农委将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建设工作。各地也要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辖区内动物诊疗行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要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广泛宣传建设活动的意义,让每一个诊疗机构认识到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建设活动要求,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二)完善制度,强化培训。建立和完善诊疗服务制度、业务培训、人员管理、卫生消毒、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兽医处方等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执行,有效推动建设活动的开展。举办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班,全面提高城镇兽医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服务水平。

第9篇:档案分级管理办法范文

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预算调剂、运行一体”的原则统一全市医疗保险主要政策,提高医疗保险公平性,促进制度持续发展;统一全市医疗保险经办流程和定点管理,提升服务能力;统一全市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实现全市医疗保险民卡就医“一卡通”,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在全市医疗保险基分级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风险调剂金管理制度,增强基金保障和抗风险能力。到年底,实现全市医疗保险市级统筹2012年,全面实现本市区域范围内的异地就医“一卡通”。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

(一)统一政策标准。从市级统筹实施之日起,全市执行一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各辖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社会险征缴的有关规定,负责本地各项医保的经办工作。

(二)统一待遇水平。从市级统筹实施之日起,全市统一行“三个目录”,并按各项规定的标准、支付范围和管理办法一执行。作为过渡,个别待遇标准可在执行全市统一政策的基上,暂由各地根据基金平衡原则自行确定支付比例。

(三)统一经办管理。按照《社会保险法》和市级统筹的求,切实理顺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对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一化管理,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减少经办和信息资源浪费。根据疗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度。制定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基金征缴待遇支付、档案和财务管理等工作程序和服务标准,做好经办理工作。

(四)统一定点管理。统一全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点零售药店管理制度。全市执行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资格准入条件、申报流程、变更程序、考核标准和违规罚等办法;统一定点医疗服务协议文本、服务协议管理标准、疗费用结算模式。本着有利于落实各级权责的原则,对医保定资格实行“辖市初审,市级确认,全市互认”,形成共同监管相互协调的就医和医疗费用管理模式。

(五)统一信息系统。结合“五险合一”和“金保工程”设,建立全市统一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和覆盖全市的网络平台。

数据集中到市级前,各地要根据人社部颁布的数据标准和社会障卡标准,加快系统升级改造,确保网络运行畅通和安全,实基于“市民卡”全市范围内异地就医结算的目标。

三、建立医疗保险风险调剂金制度

从市级统筹之日起,全市统一按规定提取医疗保险风险金调剂金,暂纳入各地财政专户管理,实行单独建账,专款专用。市级调剂金由市人社、财政部门统一调度使用,具体办法另行定。

同时,落实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加强基金预算编制工作,化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建立健全风险调剂金清算制度,晰基金责任,适时进行清算。建立完善风险调剂金内部审计制度主动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定期向社会公布风险调剂金收支况,实现财务信息公开透明。

四、扎实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和明确任务。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加强组织领导,拟定实施方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在建市级统筹前,各地不得自行调整有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