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方古典音乐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在歌曲的前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
每一首歌曲在开唱前均有一段不同的旋律,而在中国的流行音乐中往往会引用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某一旋律作为前奏,前奏播放完再进入正曲。欣赏者会陶醉在前奏中而顺势进入整首歌曲的倾听中。如S.H.E的《波斯猫》和《不想长大》两曲在前奏部分就分別运用了英国作曲家亚伯特科特比的管弦乐作品《波斯市场》和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之第一乐章旋律片段;而范晓萱的《我要我们在一起》则在前奏部分运用了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培尔金特》中《安妮特拉之舞》的旋律片段。再如蔡依林的《离人节》和林宝的《蓝色月光》在前奏部分也分别运用了波兰钢琴家肖邦E大调练习曲《离别》和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旋律片段。又如刘若英的《分开旅行》的前奏部分运用了法国作曲家德利伯的歌剧《拉克美》中的咏唱调旋律片段。以上几例不但选取了管弦乐合奏曲、钢琴独奏曲等器乐作品的旋律片段,更有运用歌剧的旋律片段作为歌曲开头的前奏,从而引出正曲,使得歌曲风格突变,出其不意,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吸引欣赏者将整首歌曲倾听完毕。
2.在间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
有部分歌曲在间奏部分也会选用融合一些西方古典音乐旋律,在间奏出现前以流行歌曲自身风格发展,进入间奏后突然以古典音乐旋律片段出现,给人以别样的新鲜感与听觉冲击,增加戏剧性效果,也加强了作为流行歌曲的旋律感深度。如五月天的《知足》在间奏部分就出现了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C大调《小星星变奏曲》;再如4 In Love的《一千零一个愿望》在间奏部分采用了德国音乐家巴赫《G大调小步舞曲》的主题旋律片段。在间奏部分融入古典旋律可增加流行音乐的深度,让欣赏者进一步感受到戏剧性的歌曲,在倾听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
3.在尾声部分融入古典旋律
将西方古典音乐片段作为歌曲尾声的情况不常出现,但也有为了强化歌曲意境的效果而选择这种运用方式的。如周迅的歌曲《伴侣》即在尾声部分运用了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片段。由于该圆舞曲的节拍正符合歌曲三拍子的节拍,故选用之,使得歌曲即使到了尾声部分但却产生令人意犹未尽之感。
4.运用古典音乐旋律进行改编
中国流行音乐中有部分歌曲是选用西方古典音乐的某一片段,或是选用整首曲子进行旋律的改编于创作,或是在使用乐器上进行改变。这样的歌曲在多数情况下是以古典音乐为伴奏背景,或选择某一片段进行不同程度的改编、改创。其主要方式有配器上的改换,如五月天的《快乐很伟大》运用了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欢乐颂》的旋律片段,而以吉他、贝斯、爵士鼓来重新配器、演绎,一来符合流行歌曲的一贯配器手法,二来对于听惯了以古典形式演奏的《欢乐颂》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听觉感受。再如杨丞琳的《庆祝》以及S.H.E的《Remember》两曲中分别运用英国作曲家艾尔加的小提琴协奏曲《爱的礼赞》以及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主题旋律,并用电声化配器进行改创,增强了节奏感与律动性。
综合以上可看出,西方古典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为流行音乐注入了不一样的元素。而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中对于西方古典音乐运用之情况较为丰富多样,不同体裁作品,不同位置的选择,不同形式的编创,无不体现出当代中国流行歌曲在创作时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带给听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二、中国古典音乐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
中国古典音乐旋律更加和谐,更加流畅,其中主要包括宫、商、角、徵、羽五个音,五个音的完美结合更易让人接受。因此,在中国流行音乐中融入中国古典音乐是必要的。加上中国戏曲、民歌的独特风格和演唱方法,更会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文化似乎得到了现代人的肯定。比如黄雅莉当年的成名之作《蝴蝶泉边》,明显的中国民谣风格,再加上朴实的歌词又给歌曲增添了几分中国色彩。就连编曲也决不疏忽,用到了各种民乐,古筝、箫、扬琴、琵琶、笙等等,过足了一把中国风的瘾。而后的《火星爱月亮》依然以民谣为主体,民谣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近生活,传唱度非常的高。所以琅琅上口的曲调,成了这两首歌曲成功的秘诀。
关键词:音乐赏析;中国古典音乐;鉴赏
中国古典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古典音乐犹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参天大树,以其源远流长和多彩多姿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国古典音乐难以欣赏,不如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那么直感。当然,热衷于中国古典音乐者也大有人在,其关键在于是否懂得欣赏。那么,如何欣赏中国古典音乐呢?笔者在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清楚中国古典音乐的大体情况
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中国《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篇》记载:“黄帝令伶伦作音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昆仑之阴,取竹之懈谷……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但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远不止于此。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据碳14测定,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至于在8000―9000年之前何时开始出现音乐,是千年还是以万年计,难以定论。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古典音乐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并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典雅优美的旋律和多姿多彩的演奏形式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在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方面,相传黄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由此可见,在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就已经是五声音阶。五音的文字谱记作: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微”(4)和“变宫”(7),形成了七声音阶。但在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则使用五音十二律。周代的“礼记”中的“礼运篇”中说:“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也。”周代的音乐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阶序列、七音音阶序列,都很准确。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伟大成就,比希腊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三分损益法要早200年;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竹管的长短计算音律,而希腊人则用琴的长短计算法。
中国古代的乐器,相传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创造了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颛顼时期造出了鼓;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而到了夏、商、周时期,则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且分为特钟和编钟两种;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筝。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据统计,中国的民族乐器多达1000余种,共分为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四大类,具有风格各异、演奏形式多样的特点。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河北吹歌、西安鼓乐、舟山锣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弦子等。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唐代伎乐人乐舞图》真实展示了1000多年前庞大的宫廷乐演奏的情景。
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古典音乐的关系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记谱方法是用宫商角子羽这些文字来记谱的,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有谱的,只不过,在儒教统治的古代,艺人一直处在三教九流的最底层,和一般,只是比花子高一些,所以那些中国古典的个种艺术形式都只是以一种文学的形式流传下来。这样的历史背景直接导致中国古典音乐与中国的诗词歌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许多古典音乐的意境只是存在于某一特定的自然境界和生活场景中,也正是这种独特性,才影响了经典古典音乐的独创力和影响力。因此中国古代文学与古典音乐的融合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一个特征。如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清明》,刘禹锡的《竹枝歌》,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阳关曲》《陇头吟》,柳宗元的《渔翁》等。其中有的作为民歌在民间长期流传,有的则被琴家所吸收,以琴歌形式被保存了下来。
三、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特点
1.旋律与和声
中国古典音乐虽然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中国古典音乐好像是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
2.场面与气势
中国古典音乐似感情流露,委婉缠绵、细水长流,很多是独奏或者“琴瑟合奏”“琴箫合奏”,场面不大,让欣赏者仔细品味、得以慧悟,如同知己之间的交流、密闺之中的私话。
3.听觉与领会
中国古典音乐是心灵的艺术,讲究天人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有混沌不清的感觉,感到不好懂,但静心凝听股股韵味幽然而来,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微妙含蓄、意味深长而难以言达。
不难理解,中国的古典音乐就仿如中国的茶,它的味道、意境是那样的幽玄,内涵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它与其他音乐都有所不同,是在舒缓中隐含着激情,是在平淡中深透着真挚……
四、认真倾听旋律,仔细品赏音乐表达的感情及意境
对优美的音乐作品,任何文字的诠释都是苍白无力的,文字难以完全具体地表达或描述音乐那丰富多彩的内涵。因此,要深入理解音乐那美妙的意境,必须细心、反覆地听辨旋律,体味其中奥妙,唤起我们对某种情绪、某些画面、某个生活片断或者是有关故事的理解和联想。当古琴、古筝、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自你的音箱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清楚地感到,在空气中流动的是:山、水、落叶、冬雪……那是千古的生命里的一份说不出、道不尽的感觉,那是你从未领略过的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十面埋伏》是中华古典音乐的精华部分,传统琵琶曲之一,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於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是一部以历史背景为创作原材料的古典名曲,全曲分十三个段落,三个部分,环环相扣,气息相通,整首曲子宛如天成,气势滂沱,紧张处飞鸟禁声,游鱼沉底,杀气腾腾。《十面埋伏》是琵琶曲中的精华,领悟了《十面埋伏》的全部,琵琶曲中的种种玄机也就昭然若揭了。而当你明白了琵琶,领悟了琵琶,那么你也将站在琵琶拨动的弦间窥见音乐最深处的奥秘,音乐的灵魂是不分彼此的。胡琴和横笛不同的只是地域和音色,而它们承载都是演奏者最动心、最动听的灵魂声音……
[关键词]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内容;建议
一、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内容
(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是职业院校音乐课程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其自身具有间接性、完整性、渐进性等特点。该课程是学生提高音乐水平、学习其他音乐知识的根基,更是促进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先决条件。若音乐基础知识不扎实,就无法进行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其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含认知了解乐谱、音调、节拍、音量调节、呼吸运用、和声等内容,这些基础构成要素影响着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及艺术效果,是所有曲目最基础的内容。音乐基础知识的认知熟练程度,决定着学生音乐鉴赏力的高低,职业院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将学生的认知、理解等作为学习基础音乐知识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普及性,提高与其他音乐课程的融合度,详细为学生讲解相关含义,由深到浅,并能根据不同内容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由于基础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抽象知识变得更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强化学生印象,将这些知识变得更为生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二)中国传统音乐
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悠久,诞生了许多伟大的音乐艺术家,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角度。在创作音乐过程中,充分结合历史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作品中,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爱国情怀,展现了我国音乐艺术特有的东方魅力,因此,职业院校应在音乐教育中,增设中国传统音乐鉴赏课,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对国内音乐的认同感。例如,让学生欣赏古代古琴艺术,学生由于初次接触,比较陌生,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先将钟子期的故事作为课堂欣赏内容的铺垫,让学生了解钟子期与伯牙对古琴的热爱及深厚情感,然后向学生简单地介绍我国古代的音乐器材,用多媒体播放古琴演奏出的乐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融入教师设定的场景当中,进而激发他们内心对古琴的真实情感,被古琴的东方神韵所吸引、震撼,感受到古代音乐艺术家对自由世界的向往,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充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三)西方古典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在世界音乐中极具代表性,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是职业院校音乐欣赏课程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主要是因为其音乐风格迥异、形式多变,很多著名音乐家的艺术精神值得学生学习。从以往学生的表现来看,当教师提到古典音乐时,学生的表现比较“冷漠”,没有深刻全面地了解古典音乐,大多数学生认为古典音乐与现实生活相差太远,对自身的欣赏能力不自信,更热衷于现代流行音乐。对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古典音乐,进而找到合适准确的入口,让学生逐渐接受古典音乐。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风格与表现形式,多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曲目,并讲解相关艺术家的创作背景,从而让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进而提高对古典音乐的热爱。
二、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内容建议
(一)分组式培养学生音乐才艺
在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理论知识后,教师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音乐智慧、深入挖掘学生内在潜能,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然后根据学生在音乐方面不同的能力分成各个小组,进行深度培养。可以将歌唱能力佳、嗓子条件好的学生分在一起,组成演唱小组;将那些对音乐作品有着极高兴趣的学生组成音乐欣赏组;将喜欢音乐表演器材的学生组成演奏组;还有一些在舞蹈方面具有较强天赋,并且喜欢跳舞的学生,可以组成舞蹈组。从而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专长,强化学生音乐能力,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现自我,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均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不同方面的音乐能力。
(二)积极开展组织竞赛类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并组织相关竞赛类活动,主要以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的课外拓展活动,通过组织这样兼具娱乐性与知识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让学生更敢于直面困难,在逆境中学会成长。学生会在参赛前,充分总结自身的优势与专长,进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学生会为了获得优异成绩,调动自身的知识体系,将以往学习过的知识重新回忆、进行整理,为比赛最好充足准备。其次,由于比赛活动是存在竞争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提高自我的竞争意识,不仅要了解自己的能力,还要审视对方选手的优势,这样才能用自己的优势击败对方选手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也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梅.对职业院校音乐教育内容的思考和建议[J].文学教育(中),2011(12):23-24.
一、教学目的
要明确教学目的,就要明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具体有三点。其一,他们的性格比较活泼,思维相对活跃,大多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二,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强,因此,比较喜欢流行音乐,并乐于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其三,他们的文化课学习能力较弱,综合素质不是很高,对艺术的了解和认识相对缺乏,需要强化。
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若要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水平,获得教学实效,就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并注重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基于此,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须包括三点。其一,使学生对基本的音乐知识、不同类型音乐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其二,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充分理解音乐的思想内涵,以舒缓压力、调节心情;其三,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
二、教学策略
在明确了教学目的之后,就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其内容涉及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和其他音乐,并且“兴趣教学法”贯穿始终。具体有三点。
1.流行音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流行音乐最喜爱,最感兴趣。也许,有些人认为:流行音乐缺乏思想内涵和精神影响力,不适合学生欣赏和学习。其实不然,流行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并且包含一定的艺术性,更重要的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最喜爱,最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努力从专业角度为学生解析流行音乐,以使他们从中受益。
在具体的流行音乐教学中,教师可将流行音乐分为华语流行音乐、校园民谣、欧美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若干专题。例如,学生对华语流行音乐最为熟悉,因此,教师可从音乐发展史的角度入手,即通过港台音乐的引进、西北风音乐的流行以及原创音乐的浪潮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具体了解华语流行音乐。
此外,欧美流行音乐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内容。虽然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欧美流行音乐比较喜爱,但了解较少,而欧美流行音乐在世界流行乐坛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创作水平和艺术价值较高,因此,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据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从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歌手以及作品的艺术深度进行分析与讲解,以使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深层内涵和创作背景。例如,从披头士的音乐中,学生可了解到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流行文化;从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中,学生可了解音乐对欧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与和平精神;从席琳・迪翁的音乐中,学生可了解爱的力量和爱的艺术;从雷迪嘎嘎的音乐中,学生可了解丰富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元素。
2.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音乐艺术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因此,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应对古典音乐有所认知,并能较好地欣赏,以从中汲取养分。诚然,要深入了解古典音乐肯定存在诸多困难,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较好地学习古典音乐,教师可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按照历史的顺序,将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和李斯特等一大批作曲家的名字罗列在黑板上,并标注生卒年。接着,请学生从中选择比较感兴趣的作曲家,然后,由教师讲解这位作曲家的生平与创作,并带领学生欣赏其最著名的乐曲。这样,学生不仅受到美的熏陶,更对音乐学习充满热情。另外,教师可以这些作曲家为基点串联起整个西方古典音乐史,并划分若干专题,逐堂为学生讲解。
此外,在当今的流行音乐创作中,往往借鉴古典音乐中的美妙旋律。例如,SHE的《不想长大》借鉴了莫扎特的《第四十号交响曲》的旋律,梁静茹的《暖暖》借鉴了舒伯特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中的旋律。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讲解,不仅能让学生将熟悉、喜爱的流行音乐与陌生、深奥的古典音乐相结合,更能激发他们欣赏、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3.其他音乐
其他音乐主要包括电影音乐、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和爵士乐等。其他音乐也是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应了解和学习的音乐内容。例如,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和音乐艺术相结合的最好形式,它既可增强学生对这两种艺术的认知,又能通过电影语言使他们了解音乐语言的表现形式,并且电影艺术的娱乐性也成为他们了解音乐的窗口,便于提升他们学习、欣赏音乐的兴趣。又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应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进而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音乐文化。据此,教师可将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分为“多彩的民歌(学生熟知的民歌)”“熟悉的旋律(学生了解的民乐)”等若干专题,逐一讲解。此外,近年来,爵士乐也在我国的流行音乐创作中有所渗透,因此,引导学生熟悉和欣赏爵士乐,既可使他们了解20世纪欧美国家的音乐文化,又可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三、课堂实践
之前,我们普遍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只应集中在讲解和欣赏两个环节中,其实,要使学生更好、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更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参与音乐活动,因此,教师可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合唱、才艺展示以及歌唱比赛等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具体做法和作用有四个。其一,在合唱活动中,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和声的美妙,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其二,在才艺展示中,学生可展示自己的音乐技能。例如,很多学生展示了在吉他弹唱、口琴和葫芦丝等方面的音乐技能,这不仅使他们热爱音乐,更树立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其三,唱歌比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并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四,每次音乐欣赏结束后,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和课堂学习内容相关的表演,这样,教学内容便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赵季平作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为我国许多的优秀的电影创作过音乐,其中还有不少的作品得过国内外的音乐大奖,为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特点
赵季平出生于河北束鹿县,他是我国著名国画大师赵望云先生的儿子,因此他自小便受到了家庭艺术文化的熏陶,这对他以后的电影音乐创作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赵季平一直认为中国音乐的创作来源于民族民间,而且要把这种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的音乐发扬光大,要让世界都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事实证明,他也确实做到了,并且在他为《黄土地》以及《红高粱》等电影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中都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黄土地》这部经典的电影是由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像的,其中赵季平为了使这部电影有更好的配乐,便深入陕北民间,亲自体验陕北的真实生活,最终创作出了《女儿歌》。这是一首为陕北人所喜爱,被广为传唱的歌曲,这首《女儿歌》极具陕北民歌信天游特色,这足以表明赵季平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喜爱。另外,在《红高粱》也有几段配乐能够体现赵季平的音乐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特点。在影片开始时,几个壮汉上身,在一片黄土地里抬着一顶红色的轿子,轿子里面坐着九儿姑娘,壮汉们吹着唢呐,迈着轻快的步伐,粗狂嘹亮的唱着《颠轿歌》,这些因素共同组合起来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观众感受到陕北农民的粗犷,陕北民歌豪放的特点。赵季平是一位热爱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音乐家,正是由于他的这种对民族深沉的热爱,才使他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坚持体现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使他的音乐作品能够被更多人所喜爱。
(二)具有戏曲音乐的特点
赵季平从小就喜欢中国戏曲,其中对京剧、秦腔、豫剧等尤为喜爱,他还会唱不少的戏曲段子。正是由于他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也使他在创作电影音乐时也会将一些戏曲因素融入其中,使他的电影音乐创作极具戏曲音乐的特点。在赵季平为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以及《活着》等创作电影音乐中就体现出这种戏曲音乐的特点。在《大红灯笼高高挂》电影中,赵季平为了更好的刻画四太太颂莲这个人物悲惨的命运,便将京剧音乐元素运用其中,在大量的京胡发出低沉的声音与女声哀怨的吟唱的共同配合下,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一种十分悲凉,凄惨的感觉。在电影《霸王别姬》中,赵季平为了更好的表现程蝶衣与段小楼这两个京剧名伶的悲欢离合,他运用了大量的京剧音乐元素,在京胡与京剧打击乐器的配合下,程蝶衣与段小楼在戏台上演绎了一次又一次的京剧片段《霸王别姬》,段小楼在其中深知戏非人生,而程蝶衣却迷失了心智,人戏不分,赵季平的音乐真正表达出了《霸王别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冶的主题。另外,在影片《活着》中,赵季平运用粗狂,豪迈却又朴实的西北秦腔,高亢嘹亮的吼出了主人公在遇到一个又一个不幸时的无助与悲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主人公对悲惨命运的愤懑以及无奈。赵季平在他所创作的电影音乐作品中使用了很多的中国戏曲音乐元素,不仅贴合电影的人物形象和剧情,也进一步提升了电影的文化品位,他为了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电影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具有独特的场景音乐特点
赵季平对所创作的电影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将电影的画面与音乐进行有机的融合,最终让电影达到一种极佳的视觉效果。赵季平平时广泛的博览群书,感悟生活,进而激发自己无限的音乐创作热情,对电影的基调把握的十分到位。在进行电影音乐创作之前,赵季平会精心细致的阅读剧本,了解电影发生的时代背景,体会其中的剧情发展,人物特点以及电影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等,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赵季平便开始根据自己的认识与感悟,并且要结合导演的要求来进行音乐创作。在电影《红高粱》中,赵季平创作的歌曲《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这首歌曲豪放、热情又张扬,充分的将电影画面与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真正体现出导演的意图,更加贴合电影整体的艺术风格。许多与赵季平合作过的电影导演对赵季平创作的电影音乐都十分赞赏,这都是因为赵季平在电影音乐中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使得他的音乐作品更受人们欢迎。
(四)具有中西音乐融合的特点
赵季平所创作的电影音乐还具有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他在电影音乐创作中十分注重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相融合。在电影《梅兰芳》中,为了表现出梅兰芳与十三燕打擂台这一段激烈和紧张的气氛,赵季平将中西方的乐器一同运用其中,他将西方的管弦乐器与中国的京剧乐器进行精心的编排和设计,最终达到扣人心弦的音乐效果。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赵季平创作的《轮回》也有西方古典文化的特点。在中国京剧,西方管弦乐以及女声的共同配合下,婉转的唱出了电影中几个太太凄惨命运的轮回,完美地表达出了电影的主题。这种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与不断创新,再加上对西方音乐的借鉴与融合的创作方法,使他的音乐创作风格有了新的突破与发展。
二、赵季平的电影音乐对发展我国电影音乐的积极作用
赵季平的电影音乐对发展我国的电影音乐具有积极的作用。他的电影音乐作品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他的电影音乐有利于弘扬中国民族传统音乐。赵季平的电影音乐中融合了京剧、秦腔及其他中国戏剧元素,为世界演绎出了一个更加纯粹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电影音乐的特色。赵季平的电影音乐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能够把自己的电影音乐电影画面进行完美的融合,最终达到一种默契,将电影要表达的主题真正的呈现出来,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电影音乐与电影叙事的完美契合。另外,赵季平的电影音乐也使我国的电影音乐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赵季平在进行音乐创作时,为了使音乐更加贴合电影主题,他会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电影剧本,深入影片故事发生的地区,亲身感受当地的生活,然后对收集到的大量音乐素材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并适当地融入一些西方的音乐元素,使他的电影音乐变得更加的多元化,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电影音乐作品。
结语
关键词:经典音乐;流行音乐;艺术价值;审美价值
音乐艺术如同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一样,是人们在不断的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当中,音乐艺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从纯粹宗教用途的格里高利时期的宗教音乐,到宣扬以人为本新思想的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及后来的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不同时代的音乐都有着厚重的时代背景,对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对音乐作用和价值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可以说,有多少人聆听音乐,音乐便体现出多少种作用,有多少人研究音乐,音乐便具有多少种价值。然而正因为如此,如何才能正确地判断音乐的价值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经典”与“流行”将音乐分为两大块,本文就从“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角度出发来谈一谈音乐价值判断的有效性。
195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家Robert. Redfield在《乡民社会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与“大传统”(great tradition)这一对观念,用以说明在较复杂的文明之中所存在的两个不同层次的文化传统。而在音乐文化中恰恰可以用这两种观念来进行分类。所谓大传统是指一个社会里上层的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而小传统则是指一般社会大众,劳动人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这两种文化也可以称为“学者文化”和“大众文化”。对于音乐文化而言,我们分为“经典音乐”(classicmusic)和“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
这里的“经典音乐”应该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含了平时我们所说的“高雅音乐”“古典音乐”等等对欣赏者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要求比较高的音乐作品;而“流行音乐”则是比较通俗一点的,易于流行的,易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的音乐作品。围绕着这两种音乐形式的种种争论既是自古就有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雅俗之争的延续,同时也是现代生活方式变革中不同价值体系冲突的表现。
对于如何有效地判断音乐的价值,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音乐作品本身的音符、技法以及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价值,也就是客体自身所具备的属性或特值,即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二是由音乐作品与欣赏主体之间价值关系所带来的音乐价值,也就是满足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属性,即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
个人认为,单从艺术价值上来看,经典音乐的价值确实要高于流行音乐的价值。这里艺术价值不单单包含了音乐方面的价值,甚至还包括了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宗教价值等等其它方面的综合性价值。这是由经典音乐自身的定义所决定的。经典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方古典音乐。古典音乐主要以乐谱记录和传播,和大多数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模式不同。也有人认为“古典”是对应于“流行”而言的,因为这些音乐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引起不同时代听众的共鸣,故认为应当称之为“经典”(classic)的音乐。但如果细究古典一词,本意可以理解为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典的音乐作品(古代加经典),但是一般来说,古典音乐是具有规则性本质的音乐,具有平衡、明晰的特点,注重形式的美感,被认为具有持久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在一个特定的时代流行。这也体现于古典(classical)与经典(classic)的不同。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本来是专指德奥在1750―1830年间以海登、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翻译为“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这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从这个狭义的古典音乐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向前追溯到巴赫、韩德尔,乃至更早的天主教、基督教的宗教音乐,向后延伸到浪漫主义、民族乐派,以及20世纪西方的现代音乐。这些都是广义的古典音乐,也就是基于这个传统的,无论是继承和发扬这个传统,还是试图以创新来突破这个传统的音乐创作尝试,都可以归入今天广义的经典音乐范围之内。所以说,经典音乐是时间的积累而不是浮躁的社会娱乐,它承载了太多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
1979年,帕海贝尔的《卡农》由于太过著名,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标志被美国宇航局通过卫星送入太空,同时上太空的音乐还包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德彪西的《月光奏鸣曲》、莫扎特的《魔笛》以及中国的古琴音乐《高山流水》等经典作品。
东方音乐文化的无价之宝《十二木卡姆》,有“音乐活化石”之称的《西安鼓乐》,格鲁吉亚的复调歌曲《查克路罗》,产生于17世纪的古老的俄罗斯教会音乐的《塞梅斯基口头文化》等等这些经典的、民族的音乐形式都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看到这儿,经典音乐的艺术价值应该就不用再多加赘述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流行音乐就没有价值。流行音乐也叫通俗音乐,在西方称为“popular music”。广义上讲,流行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形式;狭义上讲,流行音乐在形式上短小、简练,在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经历。在中国有亿万人是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的,流行音乐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的影响是深刻的。也就是说“流行音乐不只是一种艺术现象,也不是个体现象而是社会文化现象”。
我国流行音乐是通俗性的大众文化产品,所以它经常选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为歌词创作的素材,并且集中反映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反映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或是对精神生活的困惑。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要勇于面对人生,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孙楠的《红旗飘飘》,刘德华的《中国人》彰显的是一种爱国主义热情,宣泄出了人民对祖国越来越强大的一种信心和自豪。
流行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在一些作品中也会有充满文学意象的词曲创作。周杰伦和方文山正是这样一对组合。方文山以“中国风”为流行音乐注入另一种的色彩,何谓中国风歌曲?方文山曾在《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一书中引导读者从编曲、旋律、唱腔与词意去解读: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编曲加入中国乐器,如琵琶、二胡、洞箫,以及歌词夹杂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如拱桥、绣花鞋、蹙眉、红颜等,均可视为中国风歌曲。在《东风破》的歌词中,方文山融入古典背景的用语,并巧妙借代引用与转化古典诗词,一盏离愁、一壶漂泊、一曲东风破……温婉的、娓娓道来一段忧伤的情事,这样的中国风成功的营造出一种时空,幽幽地引人进入一种思念的氛围,令人沉醉。
从整体而言经典音乐中所附加的文化价值要高于流行音乐。经典音乐基本是社会上层人士创造和欣赏的,从巴赫为城堡主写的华丽的协奏曲,到莫扎特为宫廷做的曲子,到斯特劳斯富丽堂皇的圆舞曲,这些都是各个时期有钱人才享受的起的。不是一般农民和小工人能产生共鸣的,毕竟他们没有这样的生活,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但是并不是说经典音乐完全是上层人士的创造,他也是从民间积累出来的,不过表现形式和复杂程度比较高一些。比如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肖邦的玛祖卡和众多的民族主义乐派。所以综合看来,经典音乐应该是人类高级文明的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这是针对人类全体而言,并非每个人。
说完了艺术价值,再来看看经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审美价值。前面我们提到过审美价值是音乐作品与欣赏主体之间价值关系所带来的音乐价值,也就是满足欣赏者审美需要的属性。因此审美价值的判断是个人主观性的,它是由主体依据个人感受需要的适宜性决定的,并非是外界客观的。而不同的欣赏主体都有着一把标准不同的尺子,你认为非常好听的音乐如果我不喜欢,那对于我来说它就没有任何审美价值,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审美价值的意义是在于向人们提供良好而丰富的听觉享受与情绪体验,并通过唤起广泛的情感反应与认识思考,进而达到认识与教化方面的目的,这也是音乐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音乐艺术之所以能够在人类生活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不是由于它具有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而是因为它具有丰富人类感性生活的能力,丰富人类的感性体验才是音乐艺术得以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的本质功能与根本价值。艾耶尔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一书中认为所有的价值判断,无论是道德判断、审美判断还是任何其他判断,本质上不过是情感的表达,最多是在要求别人能够赞同他的态度。
音乐何为?它应该是一门艺术,这才是第一位的。艺术之美尽管会产生其它实用价值,但美的本身才是根本的观点,它不含任何目的性。因此,音乐的价值只能是审美价值,是人们的一种审美需求。它的前提应该是“无用”,所以才得到“不用之用”的美学价值。不管是经典还是流行,只要能够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并从愉悦中得到陶冶的就是有价值的音乐。
参考文献:
[1]丁文. 价值观的探讨[J]. 社会科学战线,1984
(2):1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P740.
[3]卓菲娅•丽莎. 于润洋. 卓菲娅•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关键词:流行音乐;古典元素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音乐创作中产生了独具的魅力。流行音乐中所含带的古典艺术元素,有如一股清泉给听众以清新典雅、古色古香之感,同时也体现出沉稳厚重、磅礴清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些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古典元素相结合,在听觉上带来别具一格的音乐体验。
一、流行音乐中古典元素的简述
流行音乐的涵盖面较为广泛,目前学者并未有准确的可鉴定定义。最为广泛的使用解释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 舞蹈卷):“通俗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与传统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①从定义中可见,流行音乐的最重要特点在于有别于古典音乐。随着时间的流变,对于流行音乐的定义日益模糊。但它所具有的流传地域广泛、传播速度快、极强的娱乐性和传唱性等主要特点一直未变。20世纪末,流行音乐蓬勃发展,R&B、蓝调、Hip-Hop日益占据音乐主流。2003年,华语流行乐坛的音乐作品中逐渐填入了古典风。这种新兴的视听体验一经入世,便受到听众的狂热追捧。如今,流行音乐中含带的古典元素音乐数不胜数,下面列出几例:
二、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类型
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类型颇多。综述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于流行音乐中融入古典的古诗词意蕴、民族旋律以及戏曲音韵。
(一)融入古典的古诗词意蕴
中国的古典诗词高雅、沉厚,立意深远,词意深幽,富有独特的、浓郁的中国风色彩,能使诵读者不经意的于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唯美的画卷。流行音乐中将优美的古诗词加上现代编曲旋律,即可营造出“歌-诗一体”的优美意境。我国最早借用古诗词元素融入现代音乐的是上世纪20-30年代的一批知名作曲家,如青主、江文等曾于唐诗、宋词、元曲中摘录、编写歌词。如,江文曾以苏轼、李清照、李后主等人的诗篇以及唐诗律诗篇等,编写出了大量优美的歌曲。现代流行音乐中注入古典元素的歌曲则以周杰伦为代表。如,《兰亭序》的歌词“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其中,兰亭序本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歌名已具有古典特色。而“行云流水”出自明朝・谢榛的《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其蕴含的古典诗词情致浓郁。再如,《中国好歌曲》中霍尊所创作并演唱的《卷珠帘》则是取自李白的《怨情》一诗,“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另一说法是取自宋代张元千的《卷珠帘・魏夫人》词牌名。卷珠帘这首歌借用古诗中凄艳婉秀的诗句,寄托对不幸爱情的怨恨,而霍尊则在古典诗句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升华。用独特的嗓音,配以婉约、孤凄的旋律,使人忍不住为这位多情女子哀叹。歌曲在传唱的同时,也将中国古典文化传承下去,并深切的体现出古典诗词独有的意蕴美。
(二)契入古典的民族旋律
每个民族皆有独特的民族旋律。长久以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铸成了民族音乐的一部分,而民歌所展示出的民族艺术魅力更是经久不衰。华语流行音乐创作者,多是先接触、学习或传承了民族民间音乐,继而从事音乐创作。因此,在对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融入了古典唯美的民族旋律。如凤凰传奇演唱的《最炫民族风》,充分运用了中国的传统民族声乐元素,如在间奏处恰当的使用古筝的旋律,高山族的《阿里山的姑娘》的节奏,以及广东舞狮的锣鼓点声,另融入了蒙古语言“哟啦啦呵啦呗 伊拉嗦啦呵啦呗呀”等缀词②,将传统的民族旋律尽数展现。而凤凰传奇在对歌曲进行演绎时,不仅融入了现代感,同时所保留的藏族所特有的平稳而婉转的音调。使得歌曲更加轻松入耳。
(三)戏曲凸显传统音韵
流行音乐中对传统戏曲韵的运用也是很有特色,如被称为国粹的京剧,其中的京韵唱腔在《说唱脸谱》这首歌曲中,取得了亦歌亦戏般的效果,歌曲中还同时融入了脸谱和RAP两种原本毫不相干的艺术原素,使整首歌极富“京味”又现代感十足。再如周杰伦在《霍元甲》主题歌的演唱中,同样使用了戏曲音韵,他将京剧花旦的唱腔坠入歌曲中,使古典沉厚的戏曲艺术通过流行音乐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在流行音乐中融入传统戏曲元素,所取得的效果犹如引领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古韵古香,让听众仿佛置身于此,也在潜移默化中再次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具的特色。
(四)中国流行音乐融入的西方古典元素
中国流行音乐中融入西方古典元素也是常用的手法,把西方古典音乐中经典的旋律稍加改动或是干脆直接运用,再融入中国元素,形成特有的中国流行音乐风格。如S.H.E演唱的《不想长大》,这首歌的副歌旋律就是来源于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的主题,歌曲将流行、摇滚与古典元素全新结合,并加以变奏,使听众在听到歌曲后,在感到熟悉亲切的同时,却不是简单的模仿。③升华了整首歌的表现力,犹如命运交响曲一般,气势磅礴的阵势给听众以触动。这种贴合民族旋律创作的歌曲,既符合流行音乐所需的商业价值,又能引发听众共鸣。
三、流行音乐中古典元素应用的意义
(一)提升流行音乐歌曲的格调
传统的流行音乐无法脱离商业的需求,在普获听众喜爱的基础上,也因其短暂的生命力而存在遗憾。那么,在流行音乐中融入传统的,流传至今的古典元素,其独具的深厚意蕴和艺术内涵,提升了流行音乐整体的格调。从而提升了流行音乐自身的内涵,增强了流行音乐自身的生命力。“古典交响乐是很多音乐大师灵魂的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包含了诸多艺术创作成分。”④由此可见,在流行音乐中融入经过时光洗礼了的古典元素,弥补了流行音乐中这一年轻音乐门类的缺陷,从而将流行音乐带入较高的层次,更具格调和品味。
(二)对古典元素推广起到助推作用
无论是哪个国家,所蕴含的古典文化、古典元素皆博大精深。将古典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时,词曲创作者或演唱者把蕴含古典文化的元素从音乐形式或内容上凸显出来,继而能形成一种新的、独特的音乐风格。那么,流行歌曲在传播的过程中,亦能将古典元素的推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恰如流行音乐歌坛中的周杰伦、S.H.E、李玉刚等等音乐人,他们所演唱的歌曲不只是一种流行元素,更是将中国的、国外的古典文化进一步的推广。从文化角度来看,这些歌曲均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同时更说明了“音乐无国界”的道理,美妙的音乐就如无需翻译的“语言”使整个世界的沟通与交往更直接,文化交流更密切。
结语
当多元文化大行其道,流行音乐的传播能通过网络走向全世界时,音乐形态的融合与变迁,已成为时代的产物。古典元素的种类繁多,无论是意蕴丰厚的古诗词、唯美动听的民族旋律或是传统戏曲凸显的音韵,都给流行音乐带去了一抹独特别样的风采。流行音乐中融入古典元素,是时代的选择,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流行音乐歌曲的品味以及推动古典元素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音乐・舞蹈》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 舞蹈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9
[2]毕宇虹.现代流行音乐中的古典浪漫元素---以周杰伦的音乐为例[J].音乐时空,2012(2):54-56.
[3] 张圣超.从《最炫民族风》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流行与发展[J].音乐大关,2014(1):347
[4]岳长青.初探古典音乐[J].音乐大观,2013(6):229
注释: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音乐・舞蹈》编委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 舞蹈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9
② 张圣超.从《最炫民族风》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通俗音乐的流行与发展[J].音乐大关,2014(1):347
有效的音乐欣赏方式是充分理解所体验的音乐作品的前提条件。所以面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和欣赏者不同的目的应该相应有侧重地采取不同类型的(一种或几种)音乐欣赏方式,以期获得最佳的欣赏效果。从当前专业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实际和教材编排的情况来看,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欣赏曲目比例偏多,而现代音乐的欣赏曲目比例过低,造成了学生音乐欣赏知识结构和审美体验的不平衡、不完善,历史经典和旧传统与当代名作和新观念之间出现了断裂和分离。由于了解和欣赏的少,以至于学生在面对这类作品的时候出现了晕眩和困惑的感觉,在体验的同时却不能理解。
由于许多现代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涵量相对于古典音乐来说大大降低,所以许多的音乐欣赏者在面对现代音乐时或是采取了慎重的回避态度――“袖耳旁观”;或是采取了极端的批判态度――彻底否定。这些做法实际上都是拒绝进入现代音乐世界的表现,而那些愿意进入现代音乐世界的欣赏者也因欣赏方式的不得当而未能深入体验和理解作品。所以本文在上述的六种一般的音乐欣赏方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套具体可行的关于现代音乐欣赏的操作方式,以期为现代音乐欣赏的教学提供一套程式化操作的方法。
一
要获得充分的音乐审美体验和形成对音乐作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没有欣赏主体的积极投入是不可能的,这应被视为是音乐欣赏的前提条件,无论欣赏古典音乐还是现代音乐皆是如此。之所以在这里做出强调,是因为在现代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欣赏者进入音乐作品的世界(包括音响世界和音乐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代音乐的音响形态和音乐理念异于传统,在人们审美的耳朵习惯了古典音乐的感觉之后,现代音乐往往在音响形式上给人以怪异、荒诞的感觉,让人无从去捉摸潜藏在这些毫无美感的音响形式下的深度表现理念,由此而产生的听觉排斥也就成为了现代音乐欣赏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现代音乐欣赏难以进入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但是音乐主要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是需要欣赏者投入充分的听觉热情去感受的,所以对于现代音乐欣赏者而言,欣赏者首先要排除主观成见,将现代音乐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去感受,这种感性的体验将形成一种初步的认识,为尔后的音乐理解奠定必要的感性体验的基础。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面对现代音乐作品充分敞开听觉的同时,还要融合丰富的想象力于其中,通过充分的情感体验去探求音乐的意义。想象力是艺术实践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音乐欣赏来说同样如此,其重要性不低于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对未知作品意义的“读解”过程。由于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非具象性,使得这种“读解”过程显得十分困难。只有在音响感知的直觉基础上充分想象,才能够在把握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的基础上去推论出音乐作品的意义。
二
除了欣赏者以一种比较积极的听觉状态面对作品以外,对于有关现代音乐的一些背景知识的了解也是充分理解作品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对于这些背景知识应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把握:
第一,基于社会环境方面的时代特征的感受。我们知道,任何的艺术作品都会带有时代影响的烙印,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充满着时代特征的。现代音乐作品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本身必然会受到时代精神的深刻影响。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作品之所以会和之前的传统音乐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包括形态差异和表现内容的差异),归根到底是因为20世纪人类的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所致。
20世纪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大灾难的世纪。一方面,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超过了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总合,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得人类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得人们的情感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样也就导致了作曲家的创作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音乐作品的创作成为了表达某种观念、思想甚至于哲学的载体,这样,作曲家不再关注音响的审美价值涵量,而专注于音乐意义的理性价值涵量,同时充分扩大音乐音响的区域范围,做出了一种音响形式新奇、音乐表现深奥的作品,由此因为它不再以听众为根本而导致了现代音乐作品缺少听众;因为它不再以表现美感为中心而导致了现代音乐作品美感的缺失。另一方面,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多次的地区局部战争。这些战争对于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毁灭性破坏是以往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战争都无法比拟的。战争造成了经济萧条、生产破坏、社会混乱等等,但更为严重的恐怕还是人类精神领域中所产生的信仰危机。人生价值的丧失造成了人性的扭曲,诸如恐惧、忧郁、压抑、不安和紧张等心理状况常出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人的异化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一切都必将反映到艺术创作中。比如勋伯格的《一个华沙的幸运者》,和诺诺的《飘零之歌》这类的作品,若没有对于时代特征的认识与感受是很难理解它们的。
第二,基于形式层面对于作曲家创作技法的了解。作曲技法是音乐创作的基础,是作曲家音乐表现意图的一种选择性载体,所以对于作品技法的了解将会有助于我们进入作品的形式世界,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乐表现。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即使对于专业的音乐学习者而言也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往往接受的是关于传统古典音乐的作曲学习和训练,所以在此特别提出这一点。
我们知道,现代作曲技术的出现本身是和作曲家新的表现意图联系在一起的,作曲家往往在表现要求上异于传统,如表现人的潜意识心理,如勋伯格的《期待》:表现某种生命状态;如凯奇的《芳塔娜混合曲》:表现一种灾难所带来的人的精神扭曲;如潘德雷茨基的《广岛受难者的哀歌》。诸如此类新的表现要求必然导致对于传统作曲技法手段的更新。20世纪的许多作曲家都自有一套独特的音响结构方式,在现代音乐的欣赏过程中,需要对这些作曲技法做一些初步的了解,以理性的方式从形式层面解读音乐作品。20世纪的新音乐已经成为了一种“专家音乐”,作曲技术层面的选择趋于高度的理性化,作品的音响结构体系本身就可能在表达着某种智慧。所以欣赏现代音乐也要从了解作品的外部形式结构入手,比如对中国作曲家赵小生的《太极》这一秩序井然的音响世界的欣赏和理解必须要从作曲技术层面做起。
第三,基于内容层面的对作曲家音乐创作的美学思想的把握。这一点是进入现代音乐欣赏最为重要的一步,因为作曲家所创作出的作品本身就是某种音乐表现思想的结果。下面主要从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在审美意识层面上的差异来大略地谈一下现代音乐所依据的美学思想。
20世纪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进步、社会变革加速发展、社会生活产生剧烈动荡的一个世纪,这一切使得人们的思想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传统价值的否定、对于传统思维的背离成为了这一时期的思想潮流,反映到艺术领域内,就有诸如意识流、达达主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艺术思想流派,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创作。而现代音乐正是产生在这些现代艺术的理念基础上,可以说,现代音乐创作的美学意识是对于传统音乐的全方位的背离和反叛。
古典音乐的审美意识是以观审美好、美妙、美丽来进行的,它要求音乐作品的旋律符合人们歌唱声调的纯性美,节奏充满着律动感,曲式结构原则表现为对称、均衡,这一切都与人们的生活状况紧密相连,古典音乐的一切表现都反映为美好的,如:爱情、亲情、和平、歌颂英雄之类的主题常出现古典音乐的作品中,总之,古典音乐把哲理性与抒情性的统一,协调发展到了一种最为完美的境界。
现代音乐是传统的古典音乐发展到现代的一种必然。因为传统的古典音乐在发展到其高峰以后,自身也需要变革以获取新的发展动力。从审美的角度来说,现代音乐不再着力表现美,而是着力去表现丑、战争、灾难等一些反方面的价值和事物,因为作曲家认为现实就是如此。现代音乐了传统古典音乐的旋律、节奏和曲式诸原则,以噪音取代乐音,以声响代替音响,以理性取代感性,比如把非歌唱性的人声加入音乐作品中,把表演性的方式加入到音乐表现的过程中等等,诸如此类的做法在现代音乐的创作中很常见,这一切做法实际上导致了现代音乐走向了其本质的对立面。
中国当代作曲家贾达群教授认为,音乐的作用有两个方面,即承载情感和表达智慧。如果说古典音乐更多的是将音乐用于承载情感的话,那么现代音乐则更多的在表达着作曲家的智慧,这样一种事实说明,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在审美意识上存在着必然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就最终导致了一部分现代音乐走向了一条非音乐的道路。
[关键词] 谭小麟 创作阶段 创作特点
谭小麟是我国近代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向西方展示了“年轻”的中国专业作曲家的风采,传播了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并且及时、有效地将西欧现代音乐中最重要的两种作曲理论体系之一的“兴德米特和声理论”带回中国,不但自己在音乐创作中实践,还悉心地传授给学生。
谭小麟的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出国前”、“留学初期”、“随兴德米特学习期间”、“回国”四个阶段。由于回国后主要致力于教学,所以成熟作品中的绝大部分皆为在留美期间随兴德米特学习过程当中所作。其主要创作特点是:不盲从别人、不因循守旧,尽可能地避开浪漫派和印象派的风格,尤其在和声上更避免受其局限,从而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他善用20世纪“新古典派”的创作手法,注重乐曲的调性,不注重调式。对音乐注重整体的把握,其作品的局部技术、艺术逻辑、内容表现等,必须符合整体风格的要求。对民族风格的作品创作着眼于骨劲神清,着力表现中国古典音乐的气韵,更具有中国古典音乐之美。
一、艺术歌曲的创作
谭小麟是我国20世纪4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写作手法精致洗练,鲜明的民族风格与考究的西洋作曲手法结合得异常完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民族特色声乐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题材的中国化、民族特色与西洋作曲技法的完美结合以及清秀淡泊的钢琴伴奏三方面。
他的声乐作品多以我国古代诗词作为歌词,这与谭小麟的成长经历和对传统文化的偏爱密切相关。他对作为谱曲的诗词挑选十分严格,特别是对诗词立意的高低、意境的深浅、诗味的浓淡以及是否适于歌唱、音乐的发挥余地有多大等各方面都是精心挑选。因此,其声乐作品的歌词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也为他音乐创作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的艺术歌曲虽创作于异国他乡,但其写作技法却是为多种五声性调式拼接而成的,既有民族特色又色彩丰富的“泛调式”旋律与以兴德米特和声为基础强调和声从宁静到发展再复归的和声起伏的有效配合。
二、室内乐的创作
与艺术歌曲相比,谭小麟的室内乐创作,技术上更丰富,情感上更深邃。谭小麟的室内乐作品除了具有上述艺术歌曲的技术特征外,更重视多声部的对位处理与主题性动机的贯穿发展。在他的室内乐创作中,其最本质的追求,是将各种作曲技法、表现手段与中国的民族神韵、审美习惯相结合,创作出与民族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通过对谭小麟室内乐作品创作技法与民族风格的分析,对我国的现代音乐发展,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
1943年,他创作了室内乐作品《小提琴及中提琴二重奏》并在美国的上演,他因此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奖学金。后又在芝加哥演出,由他的老师兴德米特亲自演奏中提琴,并灌制了唱片。谭小麟的《小提琴及中提琴二重奏》写作手法精致洗练、风格清新典雅,极具现代性的和声结构和强烈民族特色的旋律发展,以及纯熟精深的复调创作技法,使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浓厚的民族情感。作为我国近代早期的室内乐作品,时至今日,其创作风格和音乐思维对于我国现代音乐创作来说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二十世纪初期的作曲家,谭小麟较早地将西方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中所积累的作曲理论与技法作为自己系统学习与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西方音乐对他创作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一个东方的作曲家,当他面临祖国丰富、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音乐遗产时,他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将一切来自西方的经验与正确表达中国的生活现实、中国的传统精神相结合,才能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将东、西方两种音乐文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得到更好的融合。尽管谭小麟音乐创作的技术和理论核心是兴德米特的体系,但他却在精湛把握这种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地追求鲜明的个性与深厚的民族风格。这一点,正如他本人所说:“首先,我是中国人,不是西洋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民族性。其次,我是我,不是他,也不是任何别人,我应该有我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汪毓和编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第二次修订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