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饮酒文化与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酒文化;中国民俗;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117-02
一、酒文化与中国酒史
打开中国文化史,从那发黄的书页间飘荡出来的肯定是一股浓郁的酒香。中国的文化之所以甘醇馥郁,绵软悠长,回味无穷,乍看似乎简单明了,细品却又博大精深。就是因为这文化是在美酒里浸泡出来的缘故。
酒是一种饮料,但它不单单是一种饮料,人们在它身上附加了许多社会的、道德的、精深的意义,这样一来,酒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文化的产生是自然界“人化”的过程,亦是人类所生活、所依赖的天地万物“人类化”的过程。人在改造自然,使其顺应人之生存的过程中自身也在被改造。
酒文化是附着在就上的文化的意义。酒并不是必须的饮料。人在享用酒的时候,已经摆脱了对解渴的单纯追求,不是为了维持身体对水分的需求,而是追求酒对生活的美化、雅化,将饮酒行为升华为一种精神享受,所呈现出的是文化形态。酒文化的意义是通过人们怎么饮,饮酒的目的、效果、观念,蕴含其中的情趣,饮酒的礼仪等表现出来的。
二、酒文化与民俗
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祀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形成远古酒事活动的俗尚和风格。随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经人们思想文化意识的观照,使之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内容涉及人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其形式生动活泼、姿态万千。
酒与民俗不可分。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就都成为中心物质。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若无酒,缅情先祖、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就无以寄托;婚嫁之无酒,白头偕老、忠贞不二的爱情无以明誓;丧葬之无酒,后人忠孝之心无以表述;生宴之无酒,人生礼趣无以显示;践行洗尘若无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情怀无以倾述。总之,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离开了酒,民俗活动便无所依托。
时推风移,民俗活动因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内容、 形式乃至活动情节均有变化,然而,惟有民俗活动中使用就这一现象则历经数代仍沿用不衰。
(一)节日习俗
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的长河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又在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展中增添了不少新的节日,所有这些节日,每当临逢之际,人们都会以极隆重的礼仪予以祝贺,人人都会在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中“对酒当歌,载歌载舞”,共同欢度这欢乐的时刻,形成了“无酒不过节,过节必美酒”的传统节日酒俗.
节日酒俗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世代传承,畅行不衰,成为中国艺术长廊中最亮丽的民俗画卷。
(二)祭祀
祭祀是指供奉神鬼、精灵及祖先的一种迷信、崇拜仪式,它是在人类有了较为系统的鬼神观念之后,才产生的原始信仰活动。在“祭之以酒”的传统中,作为“天之美禄”的琼浆玉液便成为最美的珍馐,只有“以酒酹地”的虔诚心,才能表达人们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于是,祭祀酒俗便滥觞、横溢,历代相承,久久不衰,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其陈迹也没有消失,不时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祭祀活动中的封建糟粕最为集中、繁多和典型,对现实生活没有一点点指导作用。我们将其整理的目的,是在于从民俗的角度,认识酒在人类生活中所发生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变陈规陋习,创造美好生活而启迪思想,触发灵感,以更加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级人类的全面进步。
(三)婚庆
男婚女嫁是人生大礼,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所以,古人认为“婚礼者,礼之本也”。为了使婚礼举行的隆重而热烈,古人还创设一套繁冗复杂的礼仪程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婚礼。“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为表达人们欢乐的喜悦之情,以酒庆贺,以酒助兴,这酒便成了婚礼的伴侣,相陪左右,形影不离,使婚礼始终洋溢在浓郁的醇香芬芳之中。
可以说,在整个婚姻礼仪中,时时处处都飘逸着酒的芬芳,酒也便成为婚礼中最为至关重要的媒介。因此,婚嫁酒俗也是社会中最流行、最热烈、最开心、最欢愉的酣饮之习俗。
三、酒文化与汉英翻译
(一)意译
由于酒在我国各种礼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礼俗有时又是我国所独有的现象,因此,翻译的时候为了向英语读者更加清楚地介绍酒的文化内涵,我们只好采用意译的方法。如:
(熙凤)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Once they were alone she said jokingly,"Congratulations, Your Excellency, kinsman of the Imperial House! Your Excellency must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Your handmaid, hearing yesterday that your exalted carriage would return today, prepared some watery wine by way of welcome. Will the Imperial Kinsman deign to accept it?"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通常会用溢美之词对他人或他人的物品大加赞赏,而用贬抑之词对己或自己的物品加以贬损。在该例句中王熙凤称贾琏为“国舅老爷”、“大驾”,而称呼自己为“小的”,并且把自己准备为贾琏接风洗尘之酒说成“略预备一杯水酒”。那么,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文过于拘泥于字面的意义,而未传达出王熙凤说此话时所体现出的夫妻间的亲昵气氛。我们再看霍克斯的译文:
"Congratulations, Imperial Kinsman!" she said with a smile when, except for the servants, they were at last alone together."You have had a tiring journey, Imperial Kinsman. Yesterday when the courier gave notice of your arrival, I prepared a humble entertainment to celebrate your home-coming. Will the Imperial Kinsman graciously condescend to take a cup of wine with his handmaid?"
(二)直译
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After making a show of declining, Yuanyang took the seat with thanks and drank a cup, after which she announced:"Drinking rules are as strict as martial law. Now that I'm in charge I'll be no respecter of persons―anybody who disobeys me must pay a forfeit."
(三)解释性翻译
宝玉笑道:“听我说来:如此滥饮,易醉而无味。我先喝一大海碗,发一新令,有不遵者,连罚十大海,逐出席外与人斟酒。”冯紫英蒋玉菡等都道:“有理,有理。”宝玉拿起海来一气饮干,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Listen,"put in Baoyu."If you drink so fast, you'll soon be drunk and we shan't have any fun. Suppose I empty a goblet first and we play a new game of forfeits? Anyone who doesn't do as I say will have to drain ten goblets in succession and leave the table to wait on the others."
When they all agreed to this, he picked up a goblet and drained it.
"Now,"he said,"you must all make four lines about a girl's sorrow, her worry, her joy and her delight, explaining the reason for each. Then you must drink a cup of wine, sing a new popular song, and recite either a line from an old poem or couplet, or a saying from the Four Books or the Five Classics connected with some object on the table."
(四)音译
我和平儿说了,已经抬了一坛号绍兴酒藏在那边了。我们八个人单替你过生日。(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I've also arranged with Pinger to have a vat of good Shaoxing wine smuggled in. The eight of us are going to throw a birthday party for you.
参考文献:
[1]卢红梅.华夏文化与汉英翻译[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王鲁地.中国酒文化赏析[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1四川彝族的酒文化彝族
自古以来就有生以酒迎来,死以酒送归的规矩。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民间活动,都离不开酒,有谚语说:“彝区贵酒,汉区贵茶”,“有酒便是荣,有酒便是宴”等等,这正说明彝族离不开酒,酒是彝族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凡事几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可以进行饮酒,彝族的酒文化是特有的并且是丰富多彩的。酒礼酒俗代表了彝族的文化意识、文化风貌,其中的酒俗文化一些是祖祖辈辈继承的原始文化,一些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彝族酒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又保留着彝族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是彝族人们世世代代努力积累的精华。彝族的饮酒方式是根据场合、对象、用途、条件等来决定的,每个饮酒方式都要遵循一定的饮酒规则。这其中的饮酒规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祖灵为大,行酒必先。凡是在节日里,宗教祭祀及家人亲友在家饮酒时,第一杯酒一定要敬给祖灵和各神灵。该杯酒在祖灵供桌上放置一会,然后由主家人分别分享后,别人才可饮用;主人和客人分别使用各自的饮具,客人到彝族人家做客,彝族家主人倒酒先敬客人,自己也会陪着饮酒,主人与客人的分别坐在各自的位置上,各自用各自的饮具,各饮各的酒;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凡是饮酒时候,都要遵循先尊者后卑者,先长辈后晚辈的顺序,这其中有谚语曰“酒是长辈的,肉是青年的”;特殊的酒,还要贻赠。彝族人们尤其重视女性敬的酒,娃娃的认亲酒、拜年酒等,这时候彝族人不会一家人独自饮酒,会召集本村或者是本家族人一起来饮酒,并且饮酒者要向敬酒人赠送一些东西如钱、物品等等,以此作为纪念;见者有份,共分享,彝族人在饮酒时遇到很多人,那么这些人就参与进来,采用就地围成一圈,一人分一口,酒杯依次传递给每个人,围绕着轮流喝酒,见到的可以一起分享,这就是彝族有名的“转转酒”。除此之外,彝族还有很多酒俗酒礼文化,如寡酒成宴席,先酒后饭;一边饮酒一边谈笑风生,不喝闷酒等等。彝族饮酒分很多种类别,如女性酒,在彝语中称为“尼知娆知”意思是女性敬的酒,不论是什么场合下,只要是女性敬酒,彝族人们看得很珍贵,被敬酒的人要回赠礼物,在火把节时候,姑娘们就会带着自己酿制的“姑娘酒”,来到村中主要的交通要道,把酒分发给行人,前来参加的人都要给姑娘礼物,并且姑娘给的酒不能不喝,如果赶上姑娘的有情人,其赠的礼物不在于多少,但一定要有纪念意义;又如安慰酒,当亲友有生病的、去世的时候,彝族人必带酒去看望、安慰,若去去世人家,进屋后要用酒来祭奠去世的人,然后劝慰亲人节哀顺变,好好生活。如果没有准备突然遇到了,那也要买酒再去安慰亲人。除此之外,彝族的饮酒类别还与很多:成人酒、订婚酒、娃娃认亲酒、家支酒、开戒酒等等,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饮酒方式、饮酒规则,彝族最壮观的饮酒类别当属吊丧酒和送灵酒,它是彝族人重要的社交活动,参与饮酒热的人数会达到成千上万,时间上会持续数日或者数十日之久。
2四川藏族的酒文化
在藏族饮酒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尤其是青稞酒,藏族的青稞酒算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酒,青稞酒的制作很简单,以青稞为原料,把请客洗干净,用水浸泡一夜,然后放在大平底锅内烧煮约两个小时,然后将青稞捞出凉一下,去去水气,再把发酵曲饼碾成粉末均匀地撒在青稞水中搅拌均匀,最后装进坛子里面密封好,隔一两天就可以取出饮用。四川藏族有个特别的酒俗,在四川嘉绒的藏族人们,平日里对来的客人先敬一壶酒,然后吧食物用盘奉上,客人一人一份。而在阿坝的藏民,凡是见到熟人从家门前经过必回请进屋内敬一碗酒,熟人若不进去,藏民就会把酒拿出来请熟人喝,以表示慰劳。四川阿坝的藏民对酒的钟爱更是让人惊叹不已,他们用茶代酒,不论是吃糌粑还是吃干馍,他们都用酒代替茶或开水,甚至是吃烤土豆也要把土豆泡在酒里面。每逢盛大节日,藏族人民就会载歌载舞,畅快饮酒加以庆祝,唱歌是藏族饮酒是时不可缺少的环节,手拿酒杯载歌载舞,但酒还不能撒出来,在敬客人酒时,藏族人们先要擎着酒杯唱酒歌。藏族饮酒的酒具也很讲究,有酒壶、酒杯、酒碗,其做工精湛,外观晶莹剔透,上面还绘有“八吉祥”图案、“六字真言”等。藏民爱酒但不酗酒,饮酒是表达快乐,从没借酒消愁之说,这就是藏族的饮酒的最高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二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方法
1通过非物质文化收藏进行传播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久远,关于酒的文献也颇多,因此,历史文献对酒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意义。四川少数民族的酒文化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不论对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具有极大地吸引力。利用历史文献大力推广宣传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如在明代冯时化的《酒史》中就有“酒自仪狄、杜康始,”古今智者把酒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为酒乃春也,所以自古以春给酒命名的颇多,如“五粮春”,司空图《诗品.典雅》中有曰:“玉壶,赏雨茆屋”。还有关于酒的传说、酒歌、酒令、文章、论著、礼仪风俗等非物质文化收藏。这些非物质收藏可以称之为酒文化的灵魂。如苗族酒起源于一个传说:有人把剩下的糯米反放在锅里,然后就出远门了,几天后回来发现糯米饭表面长出来一层白毛,还发出清香味,此人就拿起来吃了,感觉味道不错,后来人们就这样开始酿酒了。此传说在晋代文学家江统的《酒诰》中也有记载。又如土家族的咂酒文化,很多文人墨客都为咂酒写下了很多诗歌,也为咂酒留下了宝贵的史书记载资料。唐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巫峡中心郡,巴城四面风,薰草铺坐席,藤枝注酒樽,蛮歌声坎坎,巴女舞蹲蹲”。还有李焕春竹枝词:“糯米新熬酒一壶,吸来可胜碧筒无?诗肠借此频浇洗,醉咏山林月不孤。”等等这些诗词描绘出的是土家族人们畅饮咂酒的热闹画面,体现了土家人的热情、豪爽的民族个性,也为咂酒注入了诸多文化内涵。对于咂酒的喝法也有一定讲究,它不同于往日的喝酒方式,咂酒是用竹管吸饮,主人给客人倒满咂酒后,前一个客人用竹管吸咂酒,后一个客人用毛巾擦拭下继续吸饮,该喝酒方式又称为喝“砸抹坛酒”,用咂酒招待客人是土家族待客的最高礼仪,有诗文曰“贵客临门共咂酒”,说明咂酒是土家人最具诚意的待客之物。还有在饮酒时彝族会唱《酒礼歌》,苗族会给路人喝拦路牛角酒等酒俗酒礼。这些非物质文化的收藏对传播本民族酒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保护这些非物质收藏品,通过这些收藏品来推动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酒文化的收藏是酒文化传播的桥梁。
2通过关于酒的收藏品进行传播
酒的收藏品是一种比较特别的传播媒体,酒文化的传播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关于酒文化的收藏品就是一种较普遍的传播方法,酒文化的收藏除了上述历史文献的记载收藏,还包括关于酒的物质收藏如收藏白酒、红酒、药酒、民族风味酒等;还有酒器的收藏:酒瓶、酒杯、酒壶、酒盅、温酒的器具、取酒的工具、造酒的模具模型、酒盖等;还包括酒的标识、酒的说明书、酒的包装盒、有关酒的广告宣传单及图书报刊书画等等,酒具也是一种传播媒介,因为酒具承载着一个民族酒文化的特色,譬如很多酒具上的图案、造型都很别致,图案绘画栩栩如生,色彩斑斓,一些图案则是标有本民族的代表动物或几何图案等,从古就器酒具就有着极大的社会交际功能,随着礼制的形成,酒器酒具也逐渐发展为具有礼器的象征,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及对客人的尊重程度,具有了等级的标志符号作用。因此,酒具也是少数民族酒文化发展传播方法之一。除此之外,少数民族酒文化的传播方法还有各种载体,如借助于家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宗教文化等,这些文化载体为酒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发展传播的空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传播,引领酒文化与国际接轨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四川少数民族酒文化的发展策略
1)整合各民族资源,集中体现各民族特色
整合汇总四川各个少数民族酿酒方法、酿酒特色、酒器酒具等资料,向人们展示系统的民族酒文化信息。
2)建立系统的宣传平台,增强国际影响力
加大各民族酒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现代化手段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可以建立系统的宣传平台,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挖掘,让世界都来认识四川少数民族的酒文化。
3)对非物质收藏品进行整理汇编
非物质收藏品对酒文化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整理汇编,形成系统的资料信息,方便向世人展示,如整理相关的历史文献、诗歌、诗词、书画等,增强对阅读者的吸引力。
4)做好酒的外在包装,丰富酒文化内涵
“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要做好酒的宣传工作,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对酒外在包装要做精心研究,既要体现出本民族的特色,还能凸显酒的特色,让人一见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好酒包装是促进酒推销的关键,也是酒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础性环节,让四川少数民族酒包装的形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不论从材质还是形状等方面进行精心研制,使其成为世界上独有的特色包装。
四总结
2016年,五粮液开启的“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是其加速国际化步伐的新尝试,而其自身品质与内在的“文化感染力”则是中国白酒连通国内外消费者的关键点
从高阳酒徒、彘肩斗酒、杯酒释兵权、姚子雪曲再到雅俗共赏的“五粮液”得名,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王立群以其独特的视角,娓娓道来历史悠久的酒文化典故。精彩的演讲,引得现场300余名嘉宾掌声不断。这是在4月20日五粮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成都站文化论坛中的精彩一幕。
从1915年首登国际舞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崭露头角,到2015年在意大利米兰喜获世博大奖,五粮液始终以行业领军品牌的姿态,积极探索将中国白酒推广至全世界。为了纪念这份百年荣耀,2016年,五粮液开启“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活动。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五粮液加速国际化步伐的新尝试,而其自身品质与内在的“文化感染力”则是中国白酒连通国内外消费者的关键点。
以品质为根 赢取国际市场
随着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出路也成为各行业积极探索的问题。白酒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制造”,其国际化之路,必然以品质为根并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实现“中国智造”,才能立足海外市场。
正如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唐桥所说,过去一百年五粮液续写了百年世博、百年荣耀的辉煌,当前,五粮液在继承和弘扬“世博精神”的基础上,开启新的百年品牌国际发展之路,要在国际化的新征程中成为世界蒸馏酒的“领导品牌”,未来五粮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坚持对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将是五粮液赢取国际市场的第一步。
据了解,五粮液所拥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五种粮食配方、十里酒城规模、明初古窖池群、传统酿造工艺、中庸和谐文化等六大优势,缔造了“香气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净爽,各味协调、恰到好处”的品质标杆,成为五粮液得天独厚的品质之源。
同时,为保证产品质量,五粮液坚决贯彻“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消费者而生而长”的质量观,提出了“预防、把关、报告”的“三并重”,以及由“42道防线”衍化提升的18个关键过程和76个专检点的质量管理思想,公司还实行自检、跟踪与专检相结合,切实做到不合格的半成品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不合格成品不准出厂,在确保五粮液产品质量的同时,形成了一套五粮液独特的安全保证体系,成为五粮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通行证。
在见证了白酒数十年进程的酒业前辈看来,传承与创新是白酒工业的一体两面。过去的数十年中,中国白酒行业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从作坊到“中国制造”的转型,未来的十年,将是酒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期。中国白酒要继续坚守和传承“工匠精神”,倡导和弘扬中国白酒独特工艺和酒体风味的科学性,让世界消费者真正从中国白酒的内在科学性来认识白酒,了解白酒。
作为消费类产品,五粮液始终秉承品质是产品的第一竞争力,始终坚持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与传承,将高品质五粮美酒作为撬动海内外市场的不二法宝。据了解,自1915年以来,五粮液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先后三次获得国家质量奖。目前,五粮液已在海外市场开设专卖店、旗舰店,还与DFS环球免税集团、美国百富门集团、韩国乐天集团等开展实质性合作,产品也已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备受消费者青睐。
以文化为媒 国际化脚步越迈越大
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俗”的习俗。中国白酒,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早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之中,成为数千年诗酒文章的神韵、民俗风情的载体和民族文化的象征。越是中国的,就越是世界的。可以说,中国白酒的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部分。
在五粮液“耀世之旅”全球文化巡展成都首航仪式现场,当代诗人流沙河,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麦家,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香港传媒人马家辉,美食评论家石光华等文化名人就如何弘扬白酒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他们一致认为,“酒文化所传播的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礼或历史,从某种意义上,中国酒已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独特的载体之一,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以文化为媒,加速推进白酒国际化,将是中国白酒“走出去”的重要契机。
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刘中国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表示,文化是最具感染力的东西,只有做好酒文化的对外输出和渗透,才能让国外消费者了解白酒的精髓,只有让消费者真正了解白酒、认同白酒,才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中国白酒走出国门就应该巧妙地把中国酒文化与当前世界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坚持白酒传统的酿造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保持独特风味口感与符合国际食品标准相结合;让各国消费者了解中国文化,体验中国人的生活习俗,进而接受中国白酒,喜爱中国人的饮酒方式。
[关键词]陶瓷酒具 工艺渊源 装饰 造型 实用价值
引言
酒,有着浓厚的人文底蕴和迥异的风味。瓷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不凡的品位。两者结合,瓷亮丽,酒添色。
酒文化源远流长,酒在古代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礼仪中不可缺少的物品。随着礼仪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酒具便成为礼器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清代著名诗人、美食家袁枚曾说过:
“美食不如美器。”可见,文人雅士对酒具十分重视,精美的酒具不仅为品酒增添了美感和情趣,而且酒具自身在工艺造型上也展现了极为丰富的艺术魅力,为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一、瓷酒具发展的历史渊源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时期,已出现了形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究竟最早的专用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常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随着酒的发展,专门用以盛酒、饮酒的酒具便随之应运而生,随著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酒器的制作技术、材料、外型也日益精致、繁多。特别是瓷器的发明,为酒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酒器的艺术空间和领域,赋予了酒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早期生产的瓷器是一种青瓷。有趣的是现今出土年代最早的原始青瓷恰恰是两件酒器,即郑州出土的商代青褐釉原始瓷尊和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原始瓷尊。足已说明酒文化与瓷文化历史渊源的密切关系。其实,这种现象也不难理解,据《史书》记载,在商朝,饮酒就已较为盛行,对酒器的需求量较大,用青铜器做酒器,数量毕竟有限,瓷器成本低,烧制比较容易,能够满足大量的需要。但当时瓷酒器的器型多仿青铜酒器,这种状况直到汉代才摆脱了青铜酒器的影响而获得独立发展。特别是东汉时期,现浙江地区创造性地烧成了青瓷,它不仅表明中国瓷器的正式诞生,而且也把酒器制作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魏晋以后,瓷器制造业日益发达,特别是到了隋唐,瓷器逐步取代其他酒器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当时最普遍、最常用的饮酒器具。形状有壶、尊、杯、盥等。唐代的南方越窑如冰似玉的青瓷及北方如霜似雪的邢窑白瓷,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代陆龟蒙的诗讲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正是对越窑青釉瓷的赞誉。唐代中期,瓷质酒器造型上增添了新的器型,即集盛酒、温酒于一体的酒注子。它酷似今天的酒壶,这类酒注子多出土于唐墓。宋元时期,制瓷业空前繁荣,名窑瓷酒具几乎遍布中原地区,瓷酒器色彩斑斓夺目。器型丰富,品种完备,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人们常以“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来誉之。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
明初制瓷业以永乐、宣德年间为最盛,不论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前代。随着制瓷工艺的进一步提高,瓷酒具的质量已日臻完美,千年瓷都景德镇成为陶瓷业的中心,所烧造的白釉、青花瓷器颇为著名,不但享誉国内,而且成为国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另外,此间生产的“斗彩”、“五彩”、“冬青”等均为新的品种,亦颇负盛名。
明成化年间,制瓷业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所烧各式酒杯更是技高一筹,被人称为“成窑酒杯”。此时的青花瓷也引人注目,尤其所绘图案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给人以清淡典雅、明暗清晰的感觉。青花酒器传世颇多,如各类青花梅瓶、青花高足杯和青花压手杯等青花酒器,均为艺术珍品,再现了明艺师们极高的人生修养和艺术境界。
清王朝时期,由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对瓷器的喜好,中国制瓷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瓷器除青花、斗彩、冬青外,又新创制了“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等品种,真可谓“五光十色,耀眼夺目,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清代流传在世的精美瓷酒器并不乏见,最常见的器型主要有梅瓶、执壶、高脚杯、压手杯和小盅等,如景德镇珐琅彩带托爵杯、康熙斗彩贺知章醉酒图中的酒杯、青花山水人物盖杯、五彩十二月花卉杯以及各种五彩人物压手杯等,均为清代瓷酒器精品,饮誉海内外,有些已高价出现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作为酒文化载体的酒器亦以其固有的强势,向世人展示着它不朽的艺术内蕴和辉煌成就,也许这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之魅力所在。
二、瓷酒具的装饰工艺
瓷酒具的装饰在瓷酒瓶上体现的最为直接和广泛。陶瓷艺术酒瓶,不仅是酒的载体,也是中国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瓶作为酒文化的重要见证,它集绘画、书法、风情典故、陶艺、酒艺等融于一体,综合体现了酒文化的灿烂辉煌和人类的文明史,它是无声的、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合情的雕塑。瓷酒瓶有的晶莹洁白,光亮照人;有的质地细腻,釉彩生光;有的玲珑剔透,精致小巧;有的幽靓雅致,古朴优美;有的形状奇特,古色古香。真可谓是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酒瓶,从质地上看,有陶器、瓷器、紫砂,在装饰风格上,有釉上粉彩、釉下青花、三彩,开片及各种彩釉装饰手法等。用色彩装饰瓷器起源于晋代,首创于北方,后陆续传到景德镇等南方窑场。宋代,吉州窑的釉下彩花瓷很有名气,磁州窑又首创了用毛笔蘸彩料,在烧好的瓷器釉面上绘制花纹,再加以彩烧。到了明代,更是出现了色彩缤纷,百花争艳的局面。酒瓶上的各种图画,有名家书法,有历代大诗人赞酒的诗篇。再看那太白醉酒、麻姑献寿、空城计、武松打虎、酒中八仙,个个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而那一幅幅山水花鸟,有的泼墨写意,有的细描精绘,件件如出名家之手,美不胜收。当我们置身于这些作品前,总感觉到有团团的彩色火焰喷出,那热烈奔放的色调,任性地泼洒在瓶壁上,浅淡深浓,凝固成一片撩人的放纵和神秘。
除了书画,个别陶瓷酒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瓶耳精广深邃,甚是精美,可谓画龙点睛、巧夺天工:兽头饕餮,花边吊环、羊头虎脸、凤尾金星。此外,不少的国外盛酒珍瓶,如拿破仑炮架瓶、法国人头马系列、朝鲜国瓷酒瓶等,都充分展现了国外艺术理念和风格,看了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且通过这些陶瓷艺术酒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深刻理解国外艺术的窗口和独特视角。
三、瓷酒具的造型特点
酒杯种类繁多,造型各异,这既有历史、地域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我国早期的陶瓷酒具一般都比较大,这与酿造的酒类有关,那时生产的黄酒度数较低,在饮用时需要加热,而且饮用量相对比较大。然而到了唐代,发明了白酒,由于白酒的酒精含量高于黄酒,故饮酒量减少,酒杯形体比过去的要小得多,甚至有人认为唐代出现了蒸馏酒。唐代瓷酒具造型的另一大变化,缘于桌子的广泛使用,也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瓷酒具,这样当人们在桌旁舒适地坐
下来美美享用时,瓷酒具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酒具上了桌,不仅做得要小些,而且更要做得精制些。如俗称“偏提”,其形状似今日之酒壶,有椽,有柄,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从造型上观赏,酒具与中国古代的雕塑,也有密切的关系。由于酒文化的深厚底蕴,酒在古人心中地位极高,追求饮酒的情趣和美妙的感觉,使酒具融入和包含了丰富艺术欣赏。许多古代酒具,本身就是雕塑艺术品。对饮酒者来说,在品尝美酒的同时,又感受到了艺术的触动。也可以说,酒具这种素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另外的载体。酒具的造型千姿百态,各有千秋。有人物类的:如寿星、观音、仕女、勇士;有动物类的:如龙、狮、虎、鸡、鱼、龟、牛;有植物类的:如胡芦、树头、竹节;塔形类的:如宝塔、尖塔、圆塔;还有仿古文物类的:如商代的爵、觚,战国的编钟,汉代的壶等,洋洋大观,形态各异。因此在唐代盛行了陶器唐三彩的饮酒器具,不仅造型优雅,色彩纷呈,而且器型也很别致。
到了明清两代最走俏的酒具则是景德镇手工彩绘的粉彩花卉翎毛的瓷酒具了,其中不少用薄胎瓷制成,薄胎瓷的透明度高,可将酒的醇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因此酒具不仅仅是为了饮酒而用,也注重了对它的欣赏价值。酒类的消费特点决定了酒具的特点,小型酒杯较为普及,这种酒杯主要用于饮用白酒。酒杯制作材料主要是玻璃、瓷器等,近年也有用玉、不锈钢等材料制成。中型酒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种杯还可作为茶具,也可以作为酒具,如啤酒、葡萄酒的饮用器具。材质主要是以透明的玻璃为主。
四、瓷酒具的实用价值和魅力
自古以来陶瓷酒具一直受到人们的厚爱而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其蕴涵博大精深而赋予的艺术魅力,还在造型美观上、大众消费上、艺术工艺上有着很大的优势,而且在其实用价值上也是令人称道。陶瓷酒具盛酒,具有它的独特之处,即集味觉、视觉与听觉为一体。味党是指酒香,采用陶瓷酒具贮存酒,可使酒的香味保持不减和不变;视觉是指对酒具的造型花纹制作的欣赏玩味,陶瓷酒具可做得精雅、别致,甚至达到巧夺天工的程度,而采用其它材质的酒具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听觉最初由斟酒引起的,斟酒引起悉悉之声,使饮者产生先饮为快的感觉。怎样使这悉悉之声变成悦耳的音乐之声呢?这就是凤鸣酒具的妙处。这种凤鸣酒具在壶盖上做了个专门的陶瓷装置,注入酒后再往杯子里斟时就会有乌儿鸣叫般的响声,真是妙不可言。古代的陶瓷酒具,有的还可以展示出一般美妙的艺术表演,如唐明皇与杨贵妃用的饮酒具,酒杯中就有一个龙头,下面用一个高足盏盘托着,盏盘中的一个凹处可贮酒,陶瓷艺人用水平的原理使龙头杯中的酒超过一定水平线时就会一下子流进盏中的凹处,而酒杯中滴酒不洒。这种巧夺天工之作后来失传了,直到九十年代,浙江龙泉窑才首先试制成功这种酒具,成为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的一个绝妙的传统产品。
除此之外,在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保问题上陶瓷比其他材质更胜一筹。当代酒具一般为陶瓷、玻璃和铁制为主。瓷酒具在各个方面与其他材质酒具相比,其集中了许多材质的优势,主要有:一是在稳定性上,玻璃酒具如果长期受到水分侵蚀,玻璃中的硅酸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钠结晶,会造成玻璃发霉;铁制酒具,虽不易摔破,但稳定性不好,容易生锈,用生锈的铁制酒具饮酒,会引起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疾患;而陶瓷酒具由高温烧制而成,物理化学稳定性比前两者都高,不易出现变质现象。二是在透光性上,玻璃酒瓶是透光的,而瓷酒具和铁制酒具一样不透光,避免了光对酒的反应作用,很好地保持了酒质。三是在保温上,由于酒对温度特别敏感,玻璃酒具、铁制酒具都导热快,而瓷酒具导热慢,可相对保持适中的酒温,使酒不易变质。四是收藏性,玻璃酒具由于是透明的,其酒具的艺术表现特别是在装饰上受到了限制;铁制酒具由于易生锈,难以保存,不适合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而瓷酒瓶造型多样,制造工艺精湛,艺术表现形式多样,艺术含量极高,不仅可以提升酒的品位和文化内涵,而且极具收藏价值,这是其他材质酒具所无法比拟的。五是陈,瓷酒瓶略有透气又不渗漏,取材于天然矿物,含有丰富的铁、铜、锰、钙等元素,陈酒周期长,对原酒陈酿过程中有很好的催陈效果,有助白酒老熟,又有益于人体健康。
总之,中国美酒与中国陶瓷酒具之间形成的和谐美,是酒文化和陶瓷文化的融合,令世人领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国外对我国陶瓷酒具十分感兴趣,如最近我国山东陶瓷设计研究院专为饮用日本清酒而设计的一种和式酒具,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酒具内既有酒壶、酒杯,又可用来温酒,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具有多功能性。此酒具也适用于饮用我国的绍兴黄酒。
关键词: 饮食文化菜式命名菜单翻译
一、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传统的西方文化是一种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中国文化则是一种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产生活空间和方式的差异,其中饮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方面。两种饮食文化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饮食观念、原料种类、烹饪方式、进餐方式、菜式命名等几个方面。
(一)饮食观念不同
西方人饮食讲究科学,注重营养;中国人饮食注重艺术,讲究色香味搭配合理,只要口味好,感觉舒服,营养考虑不多。
(二)原料种类不同
西餐原料主要是动物类和海洋鱼类,辅以植物类,中餐原料主要是植物类和淡水鱼类,辅以动物类。
(三)烹饪方式差异明显
烹饪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西餐原料的处理较为简单,一般只有整体(Whole)、块(Cubes)、片(Slices)、丁(Dice)、泥(Mash)等几种形状;中餐十分讲究原料的粗加工,加工后的原料除有与西餐相同的几种形状外,还有卷(Rolls)、条(Strips)、段(Segments)、丝(Shreds)、粒(Grains)、末(Mince)、浆(Thick liquid)、汁(Juice)等,中餐的烹饪方法也比西餐形式更复杂,有煮(boiling)、煲/炖(stewing)、烧/焖/烩(braising)、煎(frying)、炒(stir-frying)、爆(quick-frying)、炸(deep-frying)、扒(frying and simmering)、煨(simmering)、熏(smoking)、烤(roasting/barbecuing)、烘(baking)、蒸(steaming)、白灼(scalding);其次是火候,西餐烹调火温适中,中式烹调特别讲究火侯,火候到味道好;最后是调味,西餐强调原料本味,中餐则要求原料入味,要求色、香、味俱全。
(四)进餐方式与饮酒文化各异
东西方进餐方式是社会心理、价值观、民族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在饮食上的明显体现。刀叉与筷子、圆桌与条桌等各不相同,在菜式和道数上也是一分一合,互相对立,宴请礼仪、饮酒方式、席间气氛也各有差异,劝酒文化为中国所独有。
二、中国传统菜名翻译的基本原则
(一)通俗易懂
中国的菜肴极其丰富,中餐菜点的名称也美妙动听。但是,中餐菜名的特殊性也给翻译带来一定难度,比如中国传统名菜佛跳墙,由于英语很难完整反映出汉语菜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一些菜谱直接将其译为fotiaoqiang,这种译法不能有效地传递原文的形象,西方人也难以理解这种菜名。为了更好地表达其意思,我们可以翻译为Buddha’s Favorite。从外国游客的需求来看,他们最需要的是具体的事物或概念内容。在中国菜里,也有一部分菜名是可以用地名、人名、象声词或地方语来命名,为了保持原有特色风味,有时可采用音译法,如东坡肉(Dongpo Pork);毛氏红烧肉(Chairman Mao’s Stewed Pork with Soy Sauce)。
(二)典雅规范
抽象或带有联想性的菜名可以采用解释、删减、借用、改段更加典雅传神地翻译出来。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以前一直被译作Goubuli,外国游客不懂其中含义,若译作Go Believe,效果就好得多,其英文发音与“狗不理”的中文意思“诚信”相对应,也显示出“狗不理”的品牌地位。
(三)雅中有变
“信、达、雅”是翻译的最高境界,在中式菜肴与主食的英译中也是应当遵循的原则,但也要适时变通。如把“麻婆豆腐”译成“The bean curd made by a woman who has fleck on the face”,这种译法看后不仅使外国游客摸不着头脑,而且有时连中国人也不知所云。因此,在翻译这类菜名时,就不能拘泥于字面意思,如麻婆豆腐可译为Beancurd Sichuan Style,这样就考虑到了译文的接受者的感受,以达到中英文对等的功能。
三、涉外酒店中中餐菜单翻译
针对中餐菜单的命名特点,可以用以下方式对中餐菜单进行翻译。
(一)一般命名菜谱的翻译
翻译这类以菜肴内容和特色为主的菜单时,我们可以译出菜名的原料名称,刀法与烹制方法,菜肴的色、香、味、形、器等。
1.以烹制方法开头的菜单
可以用“烹法+主料”的翻译方式来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例如:脆皮桂鱼(Barbecued Mandarin Fish);红烧划水(Braised Cooked Fish Tail);回锅肉(Twice-cooked pork/Double cooked pork);清蒸鳜鱼(Steamed Mandarin Fish),也可以用“烹法+主料+(with,in)辅料”的翻译方式来介绍菜肴的烹法和主料、辅料,例如:仔姜烧鸡条(braised chicken fillet with tender ginger);焦溜鱼片(Fired Sliced Fish in Sauce)。
2.以主料开头的菜单
可以以“主料+(with,in)辅料”的方式,介绍菜肴的主料和辅料,例如:梅菜扣肉(pork with preserved vegetables);鲜笋火腿(ham with fresh bamboo shoots);西红柿炒鸡蛋(scrambled egg with tomato);杏仁鸡丁(Chicken cubes with Almond);椒盐排骨(Spare Ribs with Pepper and Salt);芥末鸭掌(duck webs with mustard sauce);葱油鸡(chicken in scallion oil)。
3.以形状或口感开头的菜单
可以采取“形状(口感)+主料+(with)辅料”的方式,介绍菜肴的形状(口感)和主料、辅料,例如:芝麻酥鸡(crisp chicken with sesame);橙皮兔丁(diced rabbit with orange peel);时蔬鸡片(sliced chicken with seasonal vegetables),也可以采取“口感+烹法+主料”的方式来介绍菜肴的口感、烹法和主料,例如:香酥排骨(crisp fried spareribs);水煮嫩鱼(tender stewed fish);香煎鸡块(fragrant fried chicken)。
4.以人名或地名开头的菜名
可以采取“人名或地名+主料”的方式或“人名(地名)+烹法+主料”的方式进行翻译,介绍菜肴的创始人(发源地)、烹法和主料,例如:四川水饺(Sichuan boiled dumpling)(Sichuan jiaozi);东坡煨肘(DongPo stewed pork joint);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等。
5.突出色道的菜名
中餐菜有时把含蔬菜(vegetable)的菜肴称为翡翠,把鸡蛋(egg)称为木须,用芙蓉指鸡蛋清(egg white)。翻译这些菜名时,可以把这些用料的名称统一起来,例如:翡翠培根炒饭(fried rice with bacon and mixed vegetables);翡翠烧麦(steamed vegetable shaomai);蟹肉芙蓉蛋(crab meat with egg white)。
(二)浪漫色彩的菜谱的翻译
中国菜肴名称中有相当一部分菜名浪漫,让人浮想联翩。这类名称往往利用菜肴原料的色、香、味、形的特点,烹调方法的特点及造型上的特点,为迎合食客的心理,赋予菜肴象征吉祥如意的名字。这类菜名既不反映原料,又不反映烹调方法。在此情况下,就不能用直译的办法,需要考虑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译出其所指内容,使译文实现向外国游客传递食物的相关信息的预期功能。例如:左宗鸡General Tso’s chicken――A mouth watering dish made with large chunks of marinated chicken,sautéed with scorched red chili peppers in special,tangy sauce;全家福(happy family)―a combination of shrimps,pork,beef,chicken,lobster,and mixed vegetables with brown sauce;青云直上rapid promotion―bitter gourd;龙虎凤大烩(Thick Soup of Snake,Cat and Chicken);发财好市(Black Moss Cooked with Oysters);彩凤喜迎春(Baked Chicken and Fried Quail Eggs)。
(三)东西文化冲突较大的中餐菜名的翻译
为消除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就要考虑其真正的原料构成,以达到其应有的功能。例如:红烧狮子头(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童子鸡(baby/tender/young chicken),红莲白雪藏龙(shrimp with shelled olive seed and egg white),龙虎凤大烩(thick soup of snake,wild cat and chicken);龙凤呈祥(stewed snake meat and chicken)。以上菜名的“狮子头”、“龙”、“凤”若照直译成英语,势必会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功能适得其反。
影响菜单翻译最重要的因素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观察事物的方式,不同的信仰、价值观,我们要在菜单翻译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上架起一座更好、更便捷的桥梁,让中国的美食飘香全世界。
参考文献:
[1]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袁晓红,唐丽霞.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翻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3]郭登合.中餐菜单的英译翻译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08,(11).
之怪现状:很霸气的陕西酒商广告
2002年在西安举办的那场糖酒会,至今叫人记忆尤新,陕西所有的白酒企业连500万的广告费用都凑不起来,令人深感寒酸、惋惜,当时有人在问:是陕西的酒业太穷了吗?不是。那是什么?以外界的人来说,是陕西酒类企业思想保守、缺乏宣传意识。这些都让陕西的酒业吃了大亏,快要到手的钱从身边溜走。
而今年糖酒会陕西酒类企大有做法,就西凤酒一家就投资500万元广告费,陕西酒类企业共计投入近2000多万元,这一大手法的做法给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惊喜。
在筹办糖酒会期间,西安城内一夜之间变成广告的海洋,各大古城的主要干道、宾馆饭店、各个广场到处都是巨幅布幔、广告旗、彩球、横幅、广告气膜,真可谓“酒气冲天”。其中,到处都能看到陕西西凤、太白、杜康、三粮液、老榆林、城固特曲、秦洋特曲等众多陕酒企的户外广告。在火车站广场,由三粮液酒业公司投资建成的巨型城门楼牌横亘广场,格外醒目,在其身后,由西凤酒厂搭建的高达十多米的西岳华山雕塑,更让人感到一股王者的霸气。在新城广场,在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三条大街上,只见西凤、三粮液、老榆林、城固特曲、秦洋特曲等众多陕酒企业的广告路牌临街而立。在人流密集、寸土如金的南门四周,进出城门口,三粮液公司制作的巨型城门楼牌,令人不禁啧啧称奇;西凤集团别具特色的雕塑,引来路人纷纷驻足留影,古秦洋酒更是将南门广场包围。
之说酒:八方精英谈酒广告
糖酒会是酒专家、酒商、酒爱好者等各界人士的群英会,以其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力强,成为“中国第一会”,也是企业拼实力、比品牌、争市场、展示形象的平台,而广告宣传,尤其是户外广告宣传,成为检验企业实力,展示企业品牌,吸引酒类各界人士,赢得人们瞩目的一个重要窗口。由此,引发了企业之间的广告位竞夺,而广告的如何设计有代表者酒企的形象大造,广告之间的竞争事实上是酒企品牌、势力的刺杀,在此主题上云集八方酒类精英,畅谈糖酒会演义广告战的各自见解。
本地酒商:广告大出手脚
据悉,作为陕西酒类领军企业,西凤酒业和太白酒业,今年糖酒会上广告宣传也频出大手笔,西凤酒业共投入广告宣传费用500多万元,而太白酒业也达到400多万元。陕西杜康酒广告投入也达到100多万元以上。
西凤酒商覃先生诉记者,前几年,外地白酒行业凭借形式多样的宣传策划,依托实力,占领了陕西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面对外地企业咄咄逼人的态势,陕西省白酒行业一度很被动,痛定思痛,酒再好,还得要高声“吆喝”。大家纷纷转变观念,在打造实力的同时,提高广告理念和运作方式。如今陕西省品牌酒借助这次糖酒会的大力宣传,是酒类成功突围和强势崛起,正营销理念的转变。
三粮液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晓华告诉记者:“糖酒会前几个月,公司就制定了以点促面的广告宣传方针,重点抓好火车站、新城广场和东南西三个城门,由点宣传扩大到面的传播,截至目前,三粮液公司已投入宣传费用170多万元。” 他认为,“知名度是生产力,形象就是实力。在酒业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经过时,酒香更怕巷子深。这一点,是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深刻体会。” 所以对本次糖酒会的广告投资是一次有效投资,通过这个窗口,让他们自己的产品走出陕西。(西安晚报)
外地酒商:吃惊、叹息
来自中国食品产业网的论坛显示:上海某酒企公司张经理看到铺天盖地的“陕军”酒类广告,由衷地感慨道“没想到今年糖酒会,陕西酒类企业投入力度这么大,宣传效果这么好。”今年,他们本想在南门四周设立广告,可是早在9月就被告知,已被陕西的三粮液酒厂预定走了,如今只好望城兴叹。他表示,糖酒会广告站是一场势力战、信息战,谁的信息灵敏、行动速度快,谁就在糖酒会上战上风。
内蒙古某酒企负责人张先生表示,四年前的他也参加了西安的糖酒会,令他叹息的是“陕西拥有众多品质优良的白酒品牌,却不知如何宣传,舍不得投资做广告,实在令人不可思议。”而今天,当他站在钟楼上,看到形式多样,气势恢宏的陕西白酒的宣传攻势,又感叹道:“这届糖酒会,陕西白酒企业异军突起,其手笔之大,投入之多,运作之美,气势之壮,倒让我们有点坐不住了。看来,陕西这几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思想观念的开放,已经迈出了大步。”
市民:陕西酒当好了东道主
一位嗜好酒的西安市民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参加了四年前西安那场糖酒会,那时候陕西企业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却既没有得势,也没有得分。而今却不同了,陕西人的思想开化了,到处可以看到陕西就的广告牌,像西凤、太白等酒也当好了自己的东道主,没有给陕西人丢面子。
张先生表示,本届糖酒会与往届糖酒会相比,陕西本土企业参会热情很高,主会场和主路段无处不见陕西企业的宣传广告,这不仅仅显示出本土企业的实力,更反映出陕西企业观念的转变。
专家:陕西本土文化酒应紧跟时代步伐
短短四年时间,陕西酒类企业广告理念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其原因是什么?对此记者邀请到了西安市商贸局局长蒿芒喜,他说:“往届糖酒会陕西酒业冷冷清清,为了动员本地酒企业参加糖酒会真是费尽口舌,参会的酒企业也寥寥无几。对广告宣传缺乏热情,有一种说不出的自卑。”谈到今年的盛况,蒿芒喜欣喜地说:“本届糖酒会陕西本土企业几乎都积极参与了进来,西凤、太白、杜康、开缸等本土企业的广告随处可见,投入规模之大,气势之盛,真是没有想到。”他说,思想理念的开放程度,取决于一个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一叶知秋。本届糖酒会陕西酒类企业如此大胆地宣传自己的形象,不遗余力地推介自己的产品,恰好表明,陕西的改革开放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摘自华商报)
之变迁:梦中惊醒,“三个”注重
上世纪80年代,曾一度称为中国四大名酒,在全国享有一定盛誉,事实上,除了西凤这个享有国誉的酒外,还有太白酒、杜康酒、西安大曲、长安老窖等酒也各据一方的区域名牌,在陕西名气很大,市场也不小。近年来随着全国知名品牌酒及川酒入侵,陕西名酒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陕西酒业一度陷入泥潭,等梦醒之后,陕酒已失去了很多市场。而今陕西人从梦中惊醒,日益注重酒的宣传、创新、品牌等建设。
注重宣传: 酒好,还得“吆喝”
过去的不宣传、怕投资是陕酒的通病,如今,陕酒紧抓糖酒会所带来的机遇投资,西安城内陕酒广告满天下,上至品牌酒下到区域酒都加入了宣传大队伍。专家对此予以肯定,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以前名酒、酒类数量有限,可现在我国名酒有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8名酒,加之其他酒类快速出现,酒市场出现了多元化、品牌化、科技化等多种特征,满足了消费者不同需求,以前的那种等客上门已欲之遥远。
专家建议,陕酒要恢复原由市场、走品牌之路,要学习“蜜蜂”精神,不要停留在“蜘蛛商法”的水准,也就是说从过去的“等客上门”到现在的“走出去”。换而言之,商家卖酒,其实是在卖广告,成本几元钱的酒卖到几百元,就是这个道理。此外,陕酒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注重本土文化建设,要意识到卖酒不是在卖价格,而是在卖文化。当然还可以在酒的包装上近一步改良,充分利用这个促销机会,好的酒也要有好的包装,这一点是陕酒的不足之处,还有待改进。
注重创新:广告理念还得创新
本届糖酒会,陕西酒类企业主动出击,积极宣传,这一举动是陕酒新的里程碑,对此专家提出看法,应冷静思考陕酒所取得的成果,现在陕酒广告理念的提升,是对过去营销意识的弥补,陕酒在全国打响知名度,在抓好产品的同时,还得在广告理念上创新,这样才能求得更大的发展。
纵向看陕酒在广告宣传的理念上、方式上,有了长足进步;横向看,与全国知名酒类企业相比,在经费投入、理念更新上还有一定差距,宣传范围也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缺乏在全国进行大范围宣传的魄力和勇气,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陕西知名酒类品牌的影响力。因此,在本土叫得响,是一种进步,但不是止步,仍需创新、创新、再创新。
注重品牌:固定消费群与品牌文同等重要
通过本次糖酒会广告战,陕酒企充分认识到广告宣传对品牌建设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广告宣传不是越舍得花钱越能推动酒类品牌建设,不适当的宣传反给酒品牌脸上抹黑,其实酒品牌建设还要注重对消费者、消费群体及品牌文化等多方面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