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防灾减灾的小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灾减灾的小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灾减灾的小措施

第1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当前建筑物消防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经营者消防安全意识差,对建筑物固定消防设施建设概念不清。

由于建设单位人员思想原因,要求建筑工程设计时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在施工时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和消防技术标准施工,有的串通工程监理单位和建筑施工企业弄虚作假,降低消防施工质量,把消防设施当作应付工程的事是常有发生。只要初次开业检查蒙混过关,以后对消防设施的管理就不予重视,设施没有专人管理,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流动性随意性大,有的甚至是长期无人值守,遇到消防监督检查时,临时找人应付,消防设施成了无人问津的摆设。

2、人为损坏、擅自停用消防设施的现象较普遍

在相当一部分房屋开发商修建的高层建筑中,消防设施分期投入使用,如商住楼中的住宅部分先期投入使用后,底层商业用房常年闲置,商业用房出售和出租后经常更换业主,业主在二次装修过程中擅自改变原有消防设施的位置,使建筑物内的自动消防设施不能进行联动;有的建设单位拖欠施工单位的施工款,双方发生经济纠纷后,施工单位采取非正常手段拿走消防联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使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有的单位因检修消防设施放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中的水长期不充水;有的单位故意停用消防设施,如火灾报警系统因经常误报而被业主嫌烦关掉。

3、操作人员技术不专业,设施维护保养不到位

有的单位在营业后建筑物的消防设施投入运行多年后也未与消防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内部也不注重对自动消防设施人员的上岗培训,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出现误报和故障后,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及时修复排除,随便进行隔离或屏蔽了事,导致自动消防设施长期带病运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特别是一些多产权单位建筑对消防设施的管理相互扯皮,最终导致形成严重的火灾隐患。

4、消防工程施工单位的质量良莠不齐,影响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功能。

施工单位接到消防工程后,施工单位领导对消防施工质量不重视,消防法制观念淡薄。现在进行建筑固定消防设施施工企业多,竞争激烈,施工单位为承接项目,采取降低成本预算,而建设单位本来就不重视,谁给的预算低就用谁的,有的预算已经到了无利可图的程度;另外现在很多工程都是通过多次成包,到最后施工的单位手中时利润很低,甚至有的按照正常施工要亏本的程度,一旦无利可图,施工单位就会故意降低或减小标准。如某施工单位在对一酒店施工时,因设备价低无利可图,便采取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上供水管由DN100的更换分DN60的,或者使用普通管道,由于是隐蔽工程。若消防监督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检查发现,就埋下先天隐患。

5、建设过程中的消防监督不力,留下一些先天隐患。

由于各个地方消防监督人员缺编,而需要建筑审核的工程量却很大,部分建审人员只重视施工前的消防设计图纸审核和竣工后的消防验收,忽视消防施工安装监督检查,消防施工监督不力,施工期间的监督检查只是走走形式。这样就造成了隐蔽其中的各种管线是无法看到的,不能检查其内部连接、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只能看到露在外面的消防设施和设备以及面板、开关、检查口等,而等到验收时,对于隐蔽工程隐患问题,是极难发现的。

二、加强建筑消防设施建设工作的改进措施。

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一个生命工程。为此,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解决好当前建筑消防设施存在的许多问题已成为当前一个十分亟待解决的问题。

1、以“人”为突破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

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为立足点,以“四个能力”为抓手,消防宣传“五进”为载体,加强对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教育, 消防监督员要反复、深入地与配备消防设施单位管理者交流,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分析单位自身可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对各种火灾隐患可能造成火灾后果的严重性和一系列不良反应给予警示,尤其是要结合新疆维稳形势,使单位真正认识到重产出、轻投入;重硬件、轻管理和思想麻痹大意的危害性,这样才能使经营单位放弃逃避、应付检查等等行为发生。才能化解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减少火灾隐患的产生,并在不断提高单个单位素质的基础上,从根本上保障全社会的安全稳定。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2、把好源头施工质量治理关

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消防施工队伍资质的审查,特别是要对挂靠资质企业技术力量、设施等进行严格审核,严防不具备消防施工安装资质的单位承包建筑消防工程,对监督检查中发现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安装中存在严重施工质量问题单位,要采取在行业系统内通报、降低或取消施工资质、依法进行处罚等措施,提高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安装单位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筑消防施工单位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员工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消防专业技术水平和施工水平,选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消防产品,施工中严格按设计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方案,不得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消防监督部门要会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通过施工检查,对降低消防技术标准设计、施工,降低消防施工质量违法行为进行查处,起到“打击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

3、加强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建筑消防设施的操作、监管人员不仅关系到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而且直接关系到初起火灾能否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因此消防部门要强化对消防控制中心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加强对消防施工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主管部门、消防部门要每年定期举办建筑消防工程施工、安装人员消防业务培训班,组织学习相关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规范,严格考核合格后发证,要求持证上岗,使广大消防施工安装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建筑消防设计的意图,熟练掌握消防施工安装相关规范,增强施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4、要加大施工单位的审查力度,把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关。

在市场经济社会,由于受经济利益驱动,有的不具备条件的施工单位,但有社会关系能够承包到消防工程,就随便找几个人就开始进行消防工程施工的现象比较普遍,这样难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开始实施以来,消防工程施工单位不再实行资格认证治理制度,消防监督机构对这些施工单位的施工资格不再进行审核。然而火灾自动警系统和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施工安装、调试都是很专业和复杂的工作,必须有相当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的施工队伍才能建设成完善的消防工程,因此对这些单位消防监督部门尽管不能进行消防资格审核,但消防技术力量的把关还是很有必要的,审查消防工程施工单位的消防技术力量;审查其以前施工的消防工程质量状况;审查其施工安装、调试人员是否经过消防培训,根据审查情况对其施工工程的不同环节进行消防监督,确保消防工程质量。

5、要强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意识,提高消防监督人员的业务和执法素质。

消防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意识,提高自身防腐、拒变的能力,自觉地抵制和一切消防工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经济关系,做到清正廉洁,严把消防工程质量消防监督、审核关,并且要有吃苦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能够经常深入施工工地进行消防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施工单位提高质量。另外,由于消防监督人员流动性大,消防工作又是一项多学科的复杂工作,非凡是自动警和自动灭火系统等建筑固定消防设施专业更强,因此要加强消防监督人员的培训工作,消防监督人员也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哪些有过硬业务素质的消防监督人员,才能在消防监督检查和审核、验收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确保建筑固定消防设施完整好用,能在火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消防手册》第六卷《公共场所用火用电防火、建筑消防设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LSBN98-7-5323-9114-1

第2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关键词:消防系统;工程施工;常见问题;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建筑业经济随之突飞猛进,人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居住安全,对消防水系统的运行可靠程度、安全性能及消防水系统抵御火灾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消防水系统设计、设备造型、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外,在项目实施时,施工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水系统正常运行。所以,加强对建筑消防水系统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并研究其防治措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消防水系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消防水系统管网

(1).消防水系统管网试压。管道压力试验分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两个步骤,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对消防管道进行试压的要求,标准为强度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当升压至规定压力时,停止加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且系统无明显渗漏,强度试验合格。严密性试验。强度试验合格后,泄压至工作压力的1.15倍,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0.03MPa,且系统的各类接口及连接点无渗漏为合格。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施工人员往往只对管道进行严密性试验或试验压力值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给消防水系统日后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2).消防水系统管材选用。在消防水系统中,镀锌钢管是常用管材,用量也最大,质量也最难控制。施工单位在实际使用中,为了节约成本,利润最大化,购买时,选用壁厚较薄的管材,这也是管道试压时只对管道进行严密性试验的主要原因,如果试验压力为标准值,有可能将管道压崩。

(3).消防水系统的水源。水源有消防水箱,消防地下水池,消防水泵房。水源的设置为了确保证系统的工作压力,以备发生火情时能够第一时间,处置火情,降低损失。建设单位为了节省投资,取消消防地下水池、消防加压水泵、屋顶消防水箱,在一些根本无法保证常高压的消防水系统中,设计、施工时按常高压消防给水进行设计、施工,从而减少相关消防联动装置的投资,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2、消火栓系统

(1).室内消火栓安装。室内消火栓安装有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暗装方式选用较多。一是消防箱暗装在砖墙内时,按照土建的施工规范,在消火栓箱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实际施工中都没有设置,从而使箱体受荷载作用下箱体变形,导致箱门开启不灵。二是施工中随意改变消火栓箱体预留孔位置,而且用气焊割孔,导致安装后,栓口出水方向不能与墙面成90°角;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接口不能安装至消火栓栓口上或使水带形成弯折影响出水量。三是消火栓栓口安装在门轴侧,影响灭火人员快速使用。四是对于建筑面积大、结构功能复杂的建筑物虽只满足了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而忽视了次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为增强此类建筑物消防给水的供水可靠性,应在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次不利点消火栓水压要求。

(2). 消火栓箱及其附件出现问题。一是在二次装修过程中消火栓箱被装饰物遮掩,箱门四周的装修材料颜色未与箱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在装修好的消火栓饰面板上未设置消火栓警示标志,二是消防水带与接口随意扎接,接口处未安装卡簧,导致试水时接口和水带脱落。

(3).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是消防水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不同的设施,而施工人员往往粗心大意将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混淆,概念不清,造成两种功能作用不同的设施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水泵接合器未严格按照标准图集安装在冰冻土层以下,造成设备在寒冷季节冻坏漏水;室外消火栓安装栓体上未按照施工图集安装泄水阀。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261-2005)中明确规定管道支架的设置方法:除了设置常用支架外,当管道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少于1个,且防晃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15米;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但在实际施工中,为了施工方便,节约成本,大部分管道只安装普通支架,没有安装防晃支架。

(2).水力警铃未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当使用场所发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后,所发出的报警声响不能被消防管理人员或者场所人员及时察觉,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而且火灾扑灭后不易于维修检查。

(3).屋顶消防水箱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施工时经常忽视在消防水箱上做上消防识别标志,将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共用一个水箱,无法满足消防水箱应蓄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的规范要求。

(4).喷淋管网冲洗。管网冲洗是在试压合格后分段进行的,而施工单位往往在管网试压结束后,就不再冲洗,给管网在以后运行过程中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二、消防水系统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消防设计、施工规范是消防审核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督单位都必须遵循的准则,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改变和违反。现行执行的设计、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是一代又一代消防人在工程管理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这些经验和措施有的是通过血的教训总结出来,让人心痛,如不严格执行这些规范,必将重蹈覆辙,悔之晚矣。

2、加强消防水系统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

加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首先要落实有关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体制、明确建筑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职责、建筑施工安装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等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彻底扭转建筑消防工程施工管理不严的现象。要加大执法力度,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严管重罚,定期检查,对不按图施工、擅自改变建筑结构、消防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停止施工并处以高额罚款,维护消防法律的严肃性。对已经消防监督部门验收通过的建筑工程,要做好日常的消防监督检查,发现消防设施、器材损坏的要督促单位抓紧整改,确实使建筑消防设施在关键的时候能发挥作用。

3、强化社会审核力量

逐步推行消防部门审核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的方式,竣工验收时可以利用该中介机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检验设备对建筑物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检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促使建筑物内各项消防系统真正发挥起作用,提高建筑物抗御火灾能力。同时可以分化消防部门既进行审核又进行验收的不受监管的责任问题。

4、加强相关人员有关消防安全方面的培训

首先应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健全和责任的落实,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加大安全防护的投入,让施工从业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得到重视。其次行动上应规范施工作业,严格按照各项安全操作规程作业,禁止随意动火、动电。加大对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工程监理人员、建设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等人员的消防培训,使他们成为技术纯熟、消防素质高,提高建筑物安全可靠性的行家里手。

5、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制度

建筑消防设施的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后,必须定期检测、维护保养,确保其灵敏有效;应配备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维护和检修,加强系统管理,责任到人,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门培训,掌握操作方法;健全故障处理制度,日常维护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注重抓落实。

三、结语

由于火灾事故频发,因消防设施不能发挥作用,造成了许多悲剧。消防工程设计、审批、施工、验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及长效制约机制和消防技术法规的不断完善,广大群众消防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消防水系统新型管道材料、生产工艺和消防设施的不断改进,施工人员时刻强化质量意识,严格工程施工管理,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施工,就能增强建筑物抗御火灾的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GB50261-2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S].

[2]邵黎星.浅析消防工程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0(6).

[3]容康松.建筑消防设施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材,2007(1).

第3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关键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缺陷;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318-01

一、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内容

1 灭火控制:消火栓灭火控制、自动喷水灭火控制、气体自动灭火控制

消火栓灭火控制系统由电控部分和消防给水设备组成。消防控制中心对消火栓灭火系统的控制包括控制消防水泵的控制,显示消防水泵的状态、起泵按钮的位置。在控制过程中要经常定期的检测消防泵的运行情况、消防水池的储水情况、阀门的情况、消防水带的情况。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为干式、湿式两种,干式系统旨在收到火警信号之后再在管网系统中充水,湿式平常就处于充水状态,火灾发生,温度上升到一定值,自动喷水系统就开始启动。气体自动灭火控制系统主要用于一些不宜用水或有其他限制条件场所的救火当中。一旦探测器测到火情,发出信号,控制器收到信号后使电磁阀放出气体灭火。

2 防火控制:防火门、防火卷帘门控制

平常时候的防火门是开启的,一旦火灾发生,便可通过自动或者手动将它关闭,防止火势蔓延。防火卷帘门一般设置于防火分区的通道口位置,在火灾发生的时候,防火卷帘根据消防控制指令,先下放一部分卷帘,以让人员疏散,一段时间之后,启动相关的控制装置,卷帘下放到最低,形成防火隔离,控制火势,防止火势蔓延。在控制过程中,要经常检测防火卷帘门、探测器是否正常,消防通道是否畅通。

3 其他控制:排烟、正压送风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管理

火灾发生以后,产生的大量浓烟对身体非常有害,不仅影响人员的撤离,也给灭火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在火灾发生之后要及时的排除浓烟。排烟、正压送风系统由排烟阀门、排烟风机、送风机等部分组成,一般情况下,排烟阀门是关闭的,火灾发生之后,阀门开启,空间内的其他送风机、排风机关闭,以防止火势蔓延。在火灾发生以后,火灾应急照明打开,平常的照明系统关闭。火灾应急照明系统包括安全照明、疏散照明、备用照明,以保证火灾发生后正常的照明需求。电梯管理是指火灾发生之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对电梯的运行管理。电梯管理有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火灾发生的时候,消防中心向电梯发出信号,电梯自动降到最底层。

二、目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1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的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上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联动设备动作的不规范问题。其次是防火门防火卷帘两侧探测器的设置上存在问题。一般而言,对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自动报警系统关注得最多的是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对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设计、维修、故障等方面都研究得较多,但是由于软件引起的故障则关注较少。对设备自身各方面故障的原因都进行了分析探讨,但对认为造成的故障则研究分析得较少。整体而言,对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分析都只着眼于一个方面,没有做到全方位的系统分析,从而没有形成对自动报警系统故障发生原因的全面认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外,自动报警系统的设备设置上也存在问题。

2 日常管理缺陷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一般只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显现,很多人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不注重是很重视,给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带来了安全隐患,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安全威胁。日常管理的现状是,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没火灾的时候就很少人管,有没有问题不了解,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一旦火灾发生,相关的设备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耽误了救灾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为管理不善,容易导致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中灭火控制、防火门、卷帘门控制、排烟、正压送风控制等出现问题。要及时的检测、维护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以保证在火灾没发生的时候,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在火灾发生的时候,起到良好的控制火势、灭火的作用。

三、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措施

1 优化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针对目前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特别是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上存在的缺陷,要改善这一控制系统,首先就要优化该系统的设计,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要选用合格的产品,这是整个报警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另外要提高报警器的可靠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在设计上要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法。目前自动报警系统的软件设计有三种方法,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设计的时候要集中三种方法的优点,保证报警器的稳定性。在设计好之后还要该软件进行严格的测试,保证软件运行的时候能够发生正常的发挥作用,及时的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在软件投入使用之后还要注意对它的日常维护。其次要保证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传输介质的质量,保证布线的质量。最后要提高控制器的硬件。保证硬件各元件的质量,按规范来对各元件进行组装,对影响控制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抑制不利因素对控制器的影响。

2 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所处的环境不同,面对的干扰因素也会不同,影响其正常运行的因素较多。要提高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抑制干扰源和阻断干扰耦合通道。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硬件措施、接地和屏蔽措施、滤波措施。硬件措施是指在安装报警系统的时候,要合理的选型、布线、按规范安装,减少不必要故障的发生。接地和屏蔽措施是指报警器与探测器的设计过程而言的。控制器的外壳、外壳与大地之间均应用导线连接,探测器的中间需要有金属,形成一个屏蔽层,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导体。滤波措施是指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电源系统、信号的传输上运用滤波技术加装共模扼流圈。

3 加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日常管理

要改变过去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管理上不足的地方,加强对它的日常管理维护,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它的正常运行,保证它作用的正常发挥。加强对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管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提高相应管理维护人员的素质。要经常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在选择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管理、操作维护人员的时候要选择那种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过硬、处理突发紧急事件能力强的的人,而且还要经过的专门的培训或者取得相关的资格后才能上岗。

在建筑工程中,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都将会得到解决,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预警水平和灭火水平都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许利利.基于建筑消防的智能消防系统应用问题及对策分析[J]. 电子测试,2014,03:117-118.

[2] 薛亚群.商业建筑中水消防系统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探讨[J]. 城市建筑,2013,20:92.

[3] 杨文杰,郝晓宇.建筑消防系统概论[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5+25.

第4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关键词:气象灾害;防灾减灾;知识普及;重要作用;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S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尤其是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山区,十分容易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气象地质灾害,危害性很大,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要想最大限度的降低气象灾害的损失,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做起,提升人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当前我国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还处在起步阶段,由于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

一、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作用

1.助于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能够促进人们对气象知识以及气象灾害及其防范措施的了解,与此同时,人们也了解到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和破坏性,自然会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警惕,在潜移默化中,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增强,在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毕竟仅仅依靠政府来防灾减灾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政府相关部门不可能在第一现场就刚到灾害发生的现场,信息的传播总是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气象防灾减灾的重在主要在于人们平日里所采取的防范措施,灾害一旦发生,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尽最大努力减低灾害的损失。

2.助于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象灾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而且气象灾害的种类也特别多,比如洪涝、冰雹、干旱、高温、大风、雷电、暴雨、大雾、低温东海、暴风雪等等,这些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巨大的,比如干旱灾害使得庄稼在地里被旱死,使得农民颗粒无收,损失巨大,此外,灾害还能导致人们失去生命,损失不可估量。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能够使人们了解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防范措施,并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的知识,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降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3.有助于人们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地形比较复杂,气候也各式各样,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的普及,能够使人们了解当地的气候特征和地形特点,以便人们根据相应的气候和地形进行农业的生产,这样能够从根本上防范和减少气象灾害。人们对气象知识一般都知之甚少,面对复杂的气候必须加强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做到对气象灾害的了解,这样在气象灾害发生的时候,能够及时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气象灾害将会造成的损失,从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有助于加强气象部门的服务意识

在我国,气象部门主要是服务于人们,为人们提供及时可靠的天气预报和预警,在气象灾害可能发生的地方或是时间,提醒人们注意防范气象灾害。通过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不仅填充了人们的气象知识的空白,也加强了气象部门的服务意识,塑造了气象部门的服务形象。气象部门通过建立相应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体系,积极开展气象减灾防灾知识的普及活动,深化人们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树立良好的气象科普宣传品牌效应,提升气象部门的工作水平和质量,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二、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方法与途径

1.积极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活动

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相应的活动,走进群众、贴近生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比如定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讲座,邀请气象专家向人们讲解气象灾害发生原因,气象灾害能够造成的损害,以及如何防范气象灾害等等。还可以通过演出的形式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融入到演出活动中,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比如排练一些与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的小品、相声等人们喜闻乐见的节目,吸引人们观看,从而在观看节目表演中学得相关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

2.通过广播宣传和发小册子等形式进行普及活动

气象部门可以借鉴家电下乡、文化下乡的方式,在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时候进行下乡宣传,这种宣传效果也非常明显,能够广泛地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通过村委会的大喇叭不定期地广播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尤其是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多发的地方,要不断宣传相应的防范措施和灾害发生时的逃生方法,可以事先录制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磁带或光盘,使得普及工作更容易进行。另外,还可以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印制成小册子下发到人们的手中,为了防止人们将小册子当废纸扔掉,可以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印在日历、扑克牌、小扇子等有用的物品上,这样人们在闲暇之余就能够看到上面的宣传知识。

3.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进行普及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途径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手段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有着极好的效果,能够快速、及时、广泛的将相关知识传递给人们。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可以与电视台合作,开辟一个气象防灾减灾的电视栏目,邀请专家进行节目的录制,然后在电视台进行定期播出,还可以设置有奖问答环节,以节目的提高收视率;另外,还可以借助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因为现代社会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能够广泛而直接地达到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的目的。

总结:

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没有普遍开展,让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在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普及活动,因此必须扩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的范围,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宣传和普及手段,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广泛而直接地向人们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从而达到防范气象灾害发生,减小气象灾害损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成海民,王跃峰,薛玉敏.谈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J].中国科技信息, 2010(18)

第5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关键词】洪涝灾害 经济影响 防灾减灾能力 评估 研究

【中图分类号】S282 【文献标识码】A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季风区,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且大量的围湖造田,导致湖面缩减,泄洪能力差,河流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我国东部地区地势平坦,水流缓慢,种种因素导致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

因此,我们应当明确洪涝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建立健全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体系,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那么,洪涝灾害究竟有哪些经济影响,我们应当如何构建科学的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体系?笔者主要针对以上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探索和研究。

洪涝灾害的经济影响

洪涝灾害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历史上每一次大型洪涝灾害都会产生大量伤亡人口和受灾人口。①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经由相关部门核实,2013年全国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多达1.2亿人,因灾死亡774人、失踪374人,全国共投入抢险人数966万人次,紧急转移危险区域群众1112万人,解救洪水围困群众195万人,减少受灾人口3787万人。即使如此,2013年全国洪涝灾情相对来说还是总体偏轻,2013年洪涝灾害主要指标与1990年以来的均值相比,偏少3成的受灾人口,偏少7成的死亡人口,偏少7成的倒塌房屋,偏少1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占上年GDP比值小0.98%。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洪涝灾害的影响。而洪涝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导致人们生命财产得不到完全的保障,进而限制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②

洪涝灾害恶化了人们的生存条件。洪涝灾害的发生往往伴随着住房的破坏、基本生活设施的损坏等状况产生,这些状况无疑恶化了人们的生存条件。洪涝灾害不仅会导致房屋倒塌,还会污染饮用水、破坏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③以2013年全国洪涝灾情为例,据统计与核实,2013年我国洪涝灾害倒塌房屋53万间,农作物受灾11901千公顷,成灾6623公顷,受损水库1241座、堤防3.7万处、护岸5.3万处、水闸7187座,其中,县级以上城市受淹234个。

同时,由于洪涝灾害破坏了原本的安全水源,造成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又由于洪涝灾害破坏了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各种垃圾随着洪涝流向漂流满溢,大大增加了血吸虫病、疟疾和肠道传染病等疫病和传染病的爆发概率,极大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条件,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④洪涝灾害对人们生存条件破坏所产生的直接经济影响,以及国家后期对修复再建的经济投入,很大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⑤

洪涝灾害的直接经济影响。据统计,2013年我国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46亿元,全国投入抢险舟船10万舟次,运输设备68万班次,机械设备35万班次,消耗编织袋9963万条,最终防洪减淹耕地3978千公顷,避免粮食损失2029万吨,减灾效益约2362亿元。从以上实例中可以看出,洪涝灾害造成了我国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各大产业中,受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主要有农牧渔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业以及水利事业。

从农牧渔业的角度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由于洪涝灾害的特点,洪涝灾害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耕田被淹、农作物被毁,在农牧渔业当中,农业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首先,阻碍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洪涝灾害,灾情较轻的年度农产品产量大大多于灾情较重的年度农产品产量。其次,洪涝灾害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例如,2013年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农作物受灾3927千公顷,成灾261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91亿元。⑥其中,松辽流域地区最为严重,这一地区的洪涝灾害损失是我国将近12年以来年均损失值的三倍之多。再次,不同地区的农田受灾率具有很大的差异。农田受灾率是指农作物受灾面积与耕地面积的平均比例。根据我国历年农田受灾情况可以看出,农田受灾率在全国显现出由西向东、从北向南逐步升高的趋势。⑦

最后,洪涝灾害对牧渔产业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尤其是今年来,在我国林牧渔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洪涝灾害对牧渔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

从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角度来看,从工业与交通运输业的角度来看,洪涝灾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一是洪涝灾害造成工矿企业停产;二是洪涝灾害破坏输电线路和通讯线路,导致电力中断以及通讯中断;三是洪涝灾害毁坏路基和路面,导致铁路中断以及公路中断。⑧ 首先,洪涝灾害对工矿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洪涝灾害会迫使工矿企业停产、停工和停业,导致企业生产量下降,生产值减少。其次,洪涝灾害对交通运输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洪涝灾害会导致铁路与公路的路基、路面、轨道、隧道、车站等基础设施被损坏,威胁交通安全,迫使铁路中断以及公路中断。最后,洪涝灾害对电力业与通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洪涝灾害会导致电力与通信基础设施设备被破坏,从而损坏输电线路和通讯线路,迫使供电中断以及通讯中断。

从水利事业的角度来看,我国要防洪减灾,就应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水利事业是对抗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因此,洪涝灾害,尤其是大型洪涝灾害,会严重破坏水利设施。洪涝灾害会损害水库、堤防,导致垮坝以及堤防决口,同时,洪涝灾害还会破坏机电泵站、机电井、塘坝、护岸、水文测站。灌溉设施以及水电站等水利基础设施,不利于区域防护、农业灌溉的进行,妨碍了区域内的正常发电与供电。据调查,21世纪以来,洪涝灾害对我国水利设施造成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9.12亿元,其中,江西、广东、四川、浙江和湖南水利设施受损情况最为严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负面作用。

洪涝灾害的间接经济影响。洪涝灾害不仅会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经济影响,还会产生间接经济影响。间接经济影响是指由于洪涝灾害直接造成了某行业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到与某行业具有关联性的其他行业,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系统,对其他行业产生间接经济影响。目前,洪涝灾害的间接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实际GDP、消费、投资、就业、贸易等方面。洪涝灾害通过对我国农牧渔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业、水利事业的影响,导致我国实际GDP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实际工资水平与就业水平下降、资本要素的四个指标整体下降以及行业产出受到负面影响等等。

防灾减灾能力的评估

优化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系统设计。要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就应当优化防灾减灾能力评价系统设计,提升防灾减灾质量,提高防灾减灾效率。首先,我们应当深化对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认识和理解,设计出综合评价防灾减灾能力的总体架构,有针对性地进行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是指政府相关部门把持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影响的行为能力,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总体行为目标为避免或减轻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为社会连续性运行和人民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其次,应当依据美国危机管理专家和大师罗伯特・希斯率先提出的4R危机理论和危机管理领域公认的PPRR理论,应对洪涝灾害危机,设计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体系。其中,4R危机理论将危机管理分为四个阶段:Reduction(缩减力)、Readiness(预备力)、Response(反应力)、Recovery(恢复力),PPRR理论则将危机管理分为Prevention(危机前预防阶段)、Preparation(危机前准备阶段)、Response(危机爆发期反应阶段)和Recovery(危机结束期恢复阶段)四个阶段。另外,我国于2007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根据突发事件发生以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预防与应急措施、监测与预示警报、应急行动与救援、事后重建与恢复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性规定。我们应当深入理解危机管理科学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制定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体系。

最后,应当在危机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充分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优化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体系。我们应当建立健全预防与应急措施能力评估分系统、监测与预示警报能力评估分系统、应急行动与救援能力评估分系统与灾后重建与恢复能力评估分系统。其中,在预防与应急措施能力评估分系统中,我们应当主要针对洪涝工程防灾能力、生态保护能力以及民众防灾意识进行评估;在检测与预示警报评估分系统中,我们应当主要针对洪涝灾害监测能力、洪涝灾情分析能力、洪涝灾害预警能力以及相关信息能力进行评估;在应急行动与救援能力评估分系统中,我们应当主要针对防洪除涝能力、安置灾民能力、交通运输能力、医疗救治能力以及灾区通信能力进行评估;在灾后重建与恢复能力评估分系统中,我们应当主要针对政府救济能力、资源供应能力、灾区建设能力以及居民恢复能力进行评估。

构建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当充分发挥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种功能。我们应当收集与洪涝灾情以及防灾减灾情况相关的多种数据,将数据加以归纳整理,充分发挥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描述与反映功能。同时,我们应当综合分析灾情区域内各方面的防灾减灾能力,总结和反思不足之处,对比不同灾区的情况,分析相同点与不同点,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洪涝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监测与评价功能。另外,我们应当明确各地防灾减灾工作的绩效与缺点,优化工作设计,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洪涝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和决策功能。

其次,应当科学合理地构建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现评价效果最优化。我们应当贯彻实施科学的理论指导方针,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当地灾情和我国国情,将科学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构建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我们应当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分为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指标差四个层次,坚持系统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协调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等各方面的关系,突出评价重点,抓住评价对象的主要特征和情况,科学构建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另外,我们应当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或表格阐述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发展,使其具有正确的引导意义,促进我国洪涝灾害防灾减灾综合能力的提高。

构建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应当对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防灾减灾能力包含多种方面的能力,因此,针对不同的能力,我们应当根据科学理论和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评价指标。例如,在评价防灾工程的排水管道密度时,我们应当计算该工程的排水管道长度与建成区面积的比率,将实际比率与规范的排水管道密度相对比,科学评价该地区的工程防灾能力。在评价地区人均防护林造林面积时,我们应当计算当地实际防护林造林面积与当地常住人口的比率,将其余规范的人均防护林造林面积相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对该地区的生态保护能力做出科学评价。在评价区域气象观测站点覆盖率时,我们应当计算区域气象观测站点数量与其土地面积的比率,将其与规范的区域气象观测站点覆盖率相对比,科学评价该区域的灾害监测能力。⑨在评价洪涝灾区除涝面积比例时,我们应当将除涝面积除以耕地面积,再乘以100%,将实际比例数据与规范数据相对比,从而评价该地防洪除涝能力。在评价洪涝灾区的人均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时,我们应当计算该地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与常住人口的比例,将其与规范数据相对比,科学评价政府救济能力。在评价地区人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时,我们应当计算该地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常住人口的比例,与规范数据对比之后,科学评价资源供应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洪涝灾害破坏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我国的农牧渔业、工业与交通运输业以及水利事业等方面造成了负面的直接经济影响,对我国的实际GDP、消费、投资、就业、贸易等方面造成了负面的间接经济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加大对防灾减灾事业的投资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灾后重建制度和灾民保障制度,对防灾减灾事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同时,应当注重洪涝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体系的构建,全方位、多方面地评价防灾减灾能力,促使评价指标科学化、规范化,构建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能力评估体系,对提高我国防灾减灾能力起到更好的督促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办公室;本文系山东行政学院课题“山东省危机管理信息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KT201110)

【注释】

①姜蓝齐,马艳敏,张丽娟,马玉妍,徐虹:“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自然灾害学报》,2013年第5期。

②张晓等:《中国水旱灾害的经济学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③庄天慧,刘人瑜:“贫困地区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南地区28个村的调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5期。

④周峰,许有鹏,石怡:“基于AHP-OWA方法的洪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以秦淮河中下游地区为例”,《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第6期。

⑤ 王小鲁,樊纲主编:《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13页。

⑥崔巍,陈文学,白音包力皋,陈兴茹:“中小河流洪涝风险评估及研究―以哈尔滨地区为例”,《中国水利》,2013年第4期。

⑦薛晓萍,马俊,李鸿怡:“基于GIS的乡镇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为例”,《灾害学》,2012年第4期。

⑧何爱平:《灾害经济学》,北京: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76页。

第6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一、解析“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课程的内涵

中学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建立在初中地理基础上的高中地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属于学习应用地理,共分三个章节,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中国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水文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防灾与减灾。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基本理念重在“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研读《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避害趋利的远景。活动建议: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收集本地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演习。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组织以“自然灾害与我们”(或“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高科技”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地理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分析课题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教育科学的观察、实验、调查等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恰好可以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体现,因此将课题研究活动渗透于选修教学,能更有效的完成地理选修教学。

二、确立“中小学防灾减灾体系”课题研究活动的载体作用

我国设立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目的是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学校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深入调研当前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编制适合各校的防灾减灾教育读本;收集、整理防灾减灾教育的相关活动案例,并提炼出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体系。

自然而然,“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载体,共同承担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任务,对于深化生命教育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作为地理选修载体的四项子课题,分别是:“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长乐文岭中学);“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福州外国语学校);“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永泰三中);“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福清上苍中学),以实际课题研究活动案例,探讨以“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融课题研究活动的地理选修课有效教学

选修教学体现个性与特色,应该充分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学”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咨询、查阅、走访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调查周边环境获得答案,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开拓思路,通过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深入探究。

课题研究活动恰好符合新课标“重实践活动”的宗旨,将选修教学与课题研究活动有机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地理选修的有效教学依托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地理选修教学彰显实践性。

1.灵活运用案例,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选修课程在课标中明确要求“运用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结合实例比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往往可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结合刚刚过境的“鲇鱼”台风为案例,全校各班级都开设了一次以“防台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猜谜、知识竞猜、观看实况录像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防台教育,而且在中学地理课的相关章节中也注意渗透讲解传授台风的知识,并告诉学生防台减灾的基本措施。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点,以地震生还案例(常备地震应急包;就近躲避伏地待定等),编写防震减灾校本教材,融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邀请有关专家把关,在全校进行以防震减灾为内容的校本教育。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通过2008年“凤凰”、2009年“莫拉克”到2010年“莫兰蒂”等强台风案例开展防台风知识普及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并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明确指出:“有对自然灾害知识的了解作为基础,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难度小的防震减灾常识。”

2.依托研究性学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选修教学可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选修课程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设计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既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小组互助的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举行防灾减灾的知识竞赛、专题班会、避难训练、夏令营活动,通过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和调查、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或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组织“追风”活动。每天在学校广播电台对台风及防台风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印制发放宣传资料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台风及防台风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防台风知识宣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对天气进行跟踪记录,在台风来临之前,学生在家里对家长和邻居进行防台风知识说明,准备必要防台物资;在台风过境后,对减灾自救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重视开展防震减灾实践活动,使防震减灾教育不断延伸。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专题广播、班刊、校刊、播放录像、开展逃生演练与救援演练,组织学生上街下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号召学生制作宣传板报,配合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充分扩大防震减灾的社会影响力。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组织防震自救兴趣小组,成立专门地震救援志愿者活动室,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向有关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收集防震减灾、互助自救的相关知识。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有针对性的组织紧急避震、疏散演练,运用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意识及紧急应变能力。

3.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开放式学习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跨度广、深度大,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课堂,要多采用开放性学习方式,合理开发校内外丰富资源,包括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

“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引入“学生的自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台减灾教育体系。学校注意加强对校园硬件设施的检查工作,加强防汛防台知识宣传和教育,强化组织领导。学校以问题质疑、专家详解、特别提示等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防台风教育宣传材料,进行《防台防汛暑期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学校安全协议书》以及《告家长书》)、开家长会、建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防台风知识,让家长参与到防台风教育中,共同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鼓励学生把防震减灾知识带回家带回社区。将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延伸到附近社区,参与社会防震减灾工作,通过组织类似“小手拉大手”活动,根据家庭居住环境,制订演练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全家总动员开展一次防震演练,辐射整个社会,使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第7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灾害教育 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LUO Mi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Abstract Strengthen students' attention and disaster education in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to protect and improve their viability, implementation requires quality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graphy teaching in disaster education problems in the ways and means of improving education through disaster prevention education in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students literac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survive.

Key words geography teaching; disaster educ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natural disasters

1 中学地理教学中灾害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的防灾减灾是国家综合减灾的重要部分,但现在学校在防灾减灾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读背防灾减灾中的“条条框框”;中学灾害教育课堂中,教师教学资源缺乏,在讲述灾害原因、预警和影响时缺乏现代的教学手段,无法形象生动的阐述灾害来临时的危急情况,无法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有的学校在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灾害逃生技能时,仅仅采用发出警报逃跑的简单方式,而且在教育过程中也将灾害教育的目标简化为了解相关的灾害知识,教育成效微乎其微。

2 防灾减灾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善

2.1 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讲解灾害的发生原因、发生过程及其影响等,例如世界火山地震带,中国地震带、构造地震如何发生,以及震源、地震波、震级、烈度等,其术语、概念都是有教学要求的。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自然灾害发生有其规律性,只有在所需条件都具备时才会发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量运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灵活的运用案例,能激发学生对防灾减灾教育的兴趣,并且通过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加深学生对灾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2 课外活动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行防灾减灾方面的知识竞赛、主题班会、避难训练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等。学校应该每年组织一次逃生演习与救援演习,运用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意识以及紧急应变能力。

2.3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2.3.1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现代化教学能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立体的生动演示,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中,能增强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如身临其境,直接的感受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其强大的破坏力,从而使学生重视防灾减灾。例如:可以通过视频播放台风、龙卷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过程及其形成原因,还可播放一些关于地震、泥石流的灾前预警或动物在灾前的不正常行为的专题片,教授学生面对灾害时应采取的措施。

2.3.2 编制校本教材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各种自然灾害知识都有涉及,但学生灾害意识还是不强,所选的事例年代久远,地区差异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给学生似乎灾害离自己很遥远的错觉。编写校本教材,结合当地多发的自然灾害为例,介绍其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灾减灾的措施,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去灾害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写调查报告等,进一步强化灾害意识,提高学生对防、抗、治灾害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4 提高教师的防灾减灾的素质

教师是课程教学最终的实施者,地理教师更要在教学中承担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责任,在保证自身的防灾减灾素质的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在教学中教授学生防灾减灾知识的能力,教学要有感染力,做到言传身教。教师在教授防灾减灾知识时要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并结合实际灾情进行,不仅要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灾害知识,还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防灾减灾策略,在实践中引导教育学生。

3 实例教学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正在努力地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使防灾减灾教育不止浮于表面,而是真正地深入广大学生的心中。以高中地理湘教版的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中第四节地震和火山为例,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地震确实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地震;随后播放一小段日本地震前、地震时人们的应急反应和日本地震灾后的情况,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随后教师逐一介绍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震线的概念,并介绍震级和烈度,利用PPT演示不同震级和烈度造成的影响,教师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利用课件演示世界两大地震带和其各自的名称。让学生看计算机的演示课件,考虑我国的位置与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简介我国四个地震带的分布,详细介绍地震的预兆和避震方法。地震预兆可以用一首歌谣来说明: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躲避地震的方法可以分为学校避震、家庭避震和户外避震。学校避震主要注意:在操场或室外时,可以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者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震后再有组织地撤离;在教室内千万不要跳窗,不要站在窗户旁边,不要到阳台上,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不要慌乱,躲避到各自的课桌旁,用书包护住头部,闭上眼睛,等待地震过后,在教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家庭避震主要注意:要躲避在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包括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等待震后再撤离出房间,到户外开阔地。在户外避震须注意: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者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上下、高烟囱和水塔下;避开变电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物体。

4 结束语

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频发。同时,人们灾害意识的薄弱,灾害知识的缺乏更加剧了灾情,基于现阶段的国情,对中学生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具有必要性,灾害教育有利于中学生认识到我国灾害多发的现实,提高灾害意识,增强学生在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健.中学灾害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综述[J].地理教育,2011(1-2):103-104.

[2] 王真,王旭.中学教学中防灾减灾教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1(10):68.

[3] 于秀丽.中学地理教学中防灾减灾教育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3.

[4] 宋雪交.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灾害伦理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第8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灾害;防灾;减灾;防灾公园;城市绿地

中图分类号:S731文献标识码:A

A Brief Study of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Green Space Planning

Wang Shengyong1, Hou Jilong1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School of Art,Shandong Jinan 250101)

Abstract: Urban disasters frequently bring about great suffering and huge loss, while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usu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a city.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functions of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refuge and evacua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dical care etc. Then it deals with the planning of urba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from facilities of park, entrance and communications of park, plant furnishing three aspects, for the sake of offering urban disaster-prevent park of other cities certain reference and guidance.Which is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to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 Parks in China.

Key words: urban disaster; disaster prevention; disaster reduction; disaster-prevention park; urban green space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筑及人口的密度比较集中,有关环境的很多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还有就是处于景观大地上的生态布局也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将会严重失衡。为了使城市能够正常进行运作,对于一些工程设施变得越来越重要,诸如城市中的供水、电、暖,交通、排污等。城市作为一种“承灾体”,当受到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和人为的一些破坏如战争、恐怖袭击等活动的影响时,抗灾的能力在整体上就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所以说针对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如何在灾难降临之的最大限度地来缩小,已成为各个研究领域所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在2008.5.12发生的的汶川大地震则再次表明了我国确实存在着一些比较严峻问题,诸如城市防灾公园绿地建设发展较慢, 防灾空间体系较缺乏等,尤其是一些比较严重的灾区,由于建筑之间离的比较紧密,对于在空间的开放性上来说又比较少,这就使得在一些必要的救援活动,就临时的安排工作及灾后的重新整治工作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对于城市的防灾公园绿地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地位和作用成了重要的一环。

1 城市绿地在城市防灾中的作用

城市绿地通常是指在城市用地中主要以自然和人工覆盖地被作为地球表面上所存在的这样一种形式绿地。它主要是由在城市建设所规定的一定用地的规模上专门作为绿化的场地和在城市建设使用场地以外那些有着一定的积极功能的和净化环境较好的专门区域的城市的景观生态及休闲的居民生活规律所构成的[1]。城市绿地主要以自然要素为主,在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氧气,纯净水,提供的粮食和一些居民户外休闲与交流的空间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社会科学的人类发展上及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等方面也同样很重要。所以归结起来说,在城市防灾过程中城市绿地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1 避难疏散

防灾绿地在灾害发生后一方面能够为市民提供一些场地来远离一些严重的灾难,同时在另一方面上又能满足逃难人民的生活上所需要的。比如说在公园绿地上不光能够给市民在平时进行一些休闲与交流,但是这要是把当成城市的防灾绿地时, 在居民进行避难逃散时必须具有有限的场地或一定的自由空间。

1.2 防灾减灾

防灾绿地的防灾功能有多种诸如保持水土,避震,防火、风,抗涝、旱等。绿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在气候的调节,保持水土,含蓄水源等方面体现的尤其重要, 它在一定程度上,针对一些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又能有效防止其发生。通过在有限面积的绿地上能够给市民本身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还可以火势的蔓延得到一定的控制[2] 。北方城市的风沙、沿海城市的海潮风等绿地防护林可以有效阻止它们的侵袭,从而可以减少市民人身财产的损失[3]。

1.3 信息传递

绿地不但可以能够避难,而且也可给市民就灾情的最新情况进行传输和了解一些救灾进度状况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顺顺利利地来进行救灾的临时安排工作,还可就一些抗灾救灾的活动对市民进行有效地指导。

1.4 医疗救护

一般在灾难发生后, 很多地方需要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比如说重伤员或病人从受伤地点被送往医院或到外地接受治疗,需要紧急调运的救灾物资和人民的一些生活必需品,还有像一些救灾救援的活动是由抢险救灾的大批部队及其他工作人员进入到灾区来实施进行,一些政府相关领导到灾区进行一定视察工作或是新闻记者到灾区就具体的一些灾情来进行采访询问等。所以,像一些大型的机动车停车场和停放直升机的草坪应该在抗灾救灾指挥机构中心的防灾绿地上进行有效设置,同时一些机动车辆通行的行车道、出入口在各类防灾公园及其内部空间和其他疏散避难的地方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时候还要对停车场进行一定的设置。

2 我国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城市建设和管理者缺乏主动防灾意识

一些相关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中往往只是从片面的角度来看待城市防灾问题而未能站在战略高度和宏观整体的角度上来看待,使得太多城市的防灾减灾规划大多归结表现在于形式。就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相关的诸多问题没有并到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之内正是由于这种防灾减灾意识的淡薄所造成的,甚至还谈城市普通居民等对城市绿地的防灾减灾功能的深刻了解与认识[4]。

2.2 城市绿地防灾系统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

在城市中有着独一无二的作为室外的能够进行防灾避难的大型场所的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的要求相比实际差的太远主要表现在它的系统布局和功能配置上。如果一些设施如公园广场、地上空间、道路绿化等在完成集中、疏散与防灾避难相结合的能力上若表现不好,就会对城市的整体防灾减灾的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5]。而在我国,就城市公园绿地本来就很少,人均绿地数量也很低,同时考虑到城市防灾减灾的需要上针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与修建期间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城市绿地防御系统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上表现的微乎其微,而在一些应急的基础设施方面也表现的不是很到位。

2.3 城市防灾管理体制和法规有待完善

当今我国在防治灾害方面上的法律条文虽然有多种,诸如地质灾害法、生物防治法、防震减灾法、道路交通设施与安全法等多项法律的规定,往往这些法律规定的主要是在某一方面的减灾上来划定的,其具有一定的受限性[6]。所以,一些综合防灾减灾法律的制定对于一些各类突发性灾害事件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4缺乏对城市绿地防灾减灾规划的系统性研究

当前,我国的城市防灾问题在现有的城市规划中只是采取在某一方面上对各项防灾设置安排或工程性防灾的措施来进行重点对待,那么对于本来就缺乏一定的主动性还去对城市所生灾害的实情上进行一定的研究,而一些综合安全减灾尤其表现的更加缺乏尤其在联动应急机制方面还有深度协调化机理方面等在常态下还要进行的一系列的系统研究。这主要是由于研究理论比较匮乏及技术可操作性也比较弱造成的,从而导致了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实践也相对比较落后。所以,一般常态下城市绿地的功能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理论实践中很容易表现出,相比之下对于非常态下就非常的稀少旨在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特定规划上[7]。

3 城市防灾公园绿地规划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防灾设施规划

3.1.1公园广场、绿地规划

一般在绿化广场、公园防灾绿地的作用上的划分、逃离灾难场地的空间布局上还有灾时表现出的向防灾公园转化的问题上等等这些在防灾公园绿地的规划上必须充分的考虑到。像公园广场的地面上应该使用一些比较松软的或种植一些低灌木花草等,这样就能够为行人方便了许多主要针对于搭建帐篷等避难空间设施而不是大面积的去使用钢筋混凝土。除此之外,绿化广场、绿地与躲避灾害场地综合设计应积极的得到提倡,在灾时,针对公园广场在平时的一些绿地就应能转化成能够躲避灾害的场地上来进行使用。

3.1.2水景设施规划

水景设施有多种,这在防灾公园的绿地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诸如水井、水池、水流、抗震贮水槽、洒水装置等。在平时生活用水能够被提供又能在灾时饮用水也可以被提供的主要为水井,水池、水流等水景由于具有能够供应一些水源用于浇灌的、生活上的还有消防上的,所以这种水设施在在平时公园的景观中运用的比较多,而像一些水源主要用于消防的及洒水装置上的,这些在灾时运用的比较多。抗震贮水槽也成为了必备的贮备设施之一, 抗灾贮水槽在灾时城市给水系统受到损害时可以临时使用。能够为避难居民提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这主要发生在避难初期的时候。

3.1.3通信系统和发电设施规划

在城市公园进行规划时,一些照明设施可以与广播通信设施和发电设施综合运用在一起来进行设计。与游园有关的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动听的音乐在平时主要为游人提供,这里面广播设施起了很大作用。而在灾时,广播线路又可提供躲避灾难的一些相关信息提供给一些避难者来听。所以,在进行通信系统规划时,应使用平灾相结合的通信系统这是为了在灾时使信息更加的畅通无阻。而为了防止由于城市电力系统瘫痪而使得公园电源和照明都无法正常运转,所以在进行公园电力系统规划时,就应该积极采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来进行发电获得能源使相关工作正常进行。

3.1.4储备仓库规划

在防灾公园进行规划时,如果将储备仓库与抗灾减灾物资储备相结合来进行设计使用,那就为以后的减灾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而用于抗灾减灾物资储备的仓库也可以来进行设置,对于一些城市灾害物资储备仓库,也可以专门设立,像灾时所急需的食品、药品、衣物等等都可以用储备仓库进行储存。为了防止地震灾害时的塌陷或发生严重的损坏,储备仓库应当使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而且还要注意储备仓库的通排风,减湿和降温等一些条件。为了使各类物品在灾时能够安全使用,对于一些具有保质期的储备物资,应当进入商品流通和使用。

3.1.5厕所的防灾规划

在发生较严重的灾害下排水系统比较容易受到一定的破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平常所使用的水冲厕所就不能派上用场了。所以, 为了能够为避难者提供一些临时厕所这就要在城市防灾公园规划时应适当的进行考虑,但是要想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类型就应该根据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除此之外,针对于灾后厕所废弃物的排放,导致一些疾病在灾后能够进行传播并会受其影响, 这一点应该多注意一下。

3.2 入口和道路系统的防灾规划

在发生灾害时,避难者进入防灾公园、救援车辆运送救援物资和伤重人员的重要交通要道主要为公园的出入口。所以, 为了保证避难者能顺利入园,针对防灾公园的避难人数的多少及避难的完成时间的长短还有设计合理的入口尺寸,这些都将在设计防灾公园时应适当的考虑到。而且,一些无障碍的人性化设计在公园入口处还应当被考虑到。为了更好的能够使工作人员、市民及车辆的顺利行驶应该在灾难发生时可以将入口通道进行加宽, 入口护栏也应该可以人为的进行装卸由于避难疏散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避难道路,所以为了能够给平常游人的活动,灾后救援、安全避难提供良好的交通安全环境,而在进行道路系统规划时我们应当满足防灾要求的一些重要路段如避难、消防通道及用于运输救灾物资的道路。

3.3 植物配置的防灾规划

我们大多数在进行植物的选择配置时, 各类防灾的树种需要根据分区的功能来进行选择,如防火、防风树种等。又比如说一些的拟生火源或是灾后延烧的可能火灾规模的大小,这在防灾公园的防火隔离带进行规划时应当注意,同时还要相应地规划防火隔离带的树种、宽度还有高度[8]。在平时防火隔离带既可作为绿地景观,又能在防火方面发挥一定的功效。像一些树种本身具有抗火性能较强、火焰遮蔽率较高,这样在防火植物带中就可以有效的来进行选择。

4 结语

在今后科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与防灾公园绿地的减灾功能的探索与研究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目前来看,我国的城市防灾公园绿地的建设还比较缓慢且也很不完善,所以我们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在很多城市建立起更多的防灾公园和避难疏散的场地空间,而且为了平时与灾时的管理应该进行重点加强同时还要设立专门用于管理防灾公园系统的办事机构或场所,这样一些防灾减灾的功能在各类城市灾害避难疏散的场地上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此同时还要在防灾减灾上取得更大更多的效益,最后要既能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使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参考文献:

[1]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何剑民, 王珊.基于城市绿地与城市防灾减灾的探讨与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3)

[3]王秋英.城市公园防灾机能的研究.河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李延涛, 苏幼坡, 刘瑞兴.城市防灾公园的规划思想[J].城市规划,2004,(5): 71-73.

[5]GB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S].

[6]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室外)规划纲要[R].北京: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2010.

[7]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李树华,李延明.浅谈园林植物的防火功能及植物配置方法. 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2005: 432-434

作者简介:

第9篇:防灾减灾的小措施范文

[关键词]山体滑坡 成因分析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12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必然导致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从而诱发种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为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有必要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寻找相应对策,减少灾情。

一、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

山体滑坡是高大山体中的岩块或土块在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影响下整体下滑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图中,当环境Ⅰ变成环境Ⅱ时,极易发生山体滑坡。

概括起来,滑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诱发原因:

(一)地形原因。

在山地丘陵地区,高大山体的岩块或土块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有某些因素的影响,即可能沿着其滑动面下滑,形成山体滑坡。山体越高大,坡度越陡,滑坡的概率就越大。

(二)地质条件。

地质稳定,岩石坚硬,滑坡发生概率就小。地质条件越复杂,岩层就越破碎,多断层发育,只要有其他诱因的影响,极易发生山体滑坡。

(三)气候条件。

在降水量大而且降水集中的山区,由于雨水的浸润,土层松软,岩层间摩擦力减小,在其他方面诱因和滑坡体的重力作用下,极易发生山体滑坡。相反,在干旱地区,由于降水量少,岩体或土体相对比较稳定,山体滑坡概率就大大减小。

(四)植被破坏。

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的根系更具有固岩固土的作用,所以在森林茂密、植被覆盖良好的地区,山体滑坡发生较少。森林植被一旦受到破坏,岩体或土体得不到保护,在其他因素的诱发下,极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五)工程建设。

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易造成滑坡体的松动,破坏滑坡体原有的相对稳定。在工程建设时或之后,如对滑坡体的固坡措施不到位或不够科学,一旦有强降水或其他诱因的诱发,山体滑坡极易发生。

(六)地震的诱发。

在地震带及其周边地区,由于地震多发,易造成山上的岩体松动,土体疏松,使滑坡体长期处在极不稳定状态,在其他诱因的诱发下,极易发生山体滑坡。

二、山体滑坡的应对措施

(一)防御措施。

1.加强山体滑坡危险的评估。加强区域内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调查和评估,划出可能发生灾害的等级,摸清各可能灾害点诱发山体滑坡的种种原因,并针对可能诱发灾害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灾害防御措施。

2.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滑坡灾害灾前防御措施到位,将大大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但不同地区诱发山体滑坡的原因不同,采取的防御措施也不同。基础设施的建设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山体、岩体或土体的稳定性,为此,在工程建设规划时,要尽量避开山体滑坡多发的地带;在工程建设中或建成后必须做好边坡的护坡工作,如在岩体或土体上方开挖排水沟,减少滑坡的诱因,用工程措施加固边坡,在泥质边坡上种树种草等。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山体滑坡的多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大大减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减灾措施。

1.制定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并按预案切实做好各自的工作,有备无患,做到灾前能预防,灾中能应急,灾后好重建,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加强对滑坡危险区的监测和预报。在雨季,政府部门可通过短信方式向公众进行预报或预警。同时,加强对山体滑坡高危区的监测,专人负责,及早发现问题并向上级部门汇报,以便做好地质灾害的防范工作,有利于避灾和减灾。

3.加强滑坡地质灾害的宣传,提高公民的防灾意识。很多时候,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由公民的防范意识薄弱造成。防灾意识强则有利于公民防灾避灾,可以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相反,则有可能出现大灾有大难,小灾也有大难,损失惨重。所以很有必要加强滑坡地质灾害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