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取向的分析较为重要,相关部门必须要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市场与发达国家面对的经济情况,科学面对各类重大挑战,并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提升其政策取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我国物价水平下降,但是,从总体上而言还是呈现较高的位置,投资与消费水平逐渐提升,并且经济结构在逐渐改善。在全球进口率逐渐增加的情况下,出口比例有所减少。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的经济开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2015年的时候,我国GDP有所增长,约为90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了10%左右,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GDP增长速度有所提升,从总体上分析可以得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处于正常的位置,经济增长情况较为稳定,可以有效提升国内的经济效益。
第二,目前,我国在物价方面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在CPI方面的增长速度较慢,无法加快其增长速度,难以优化其发展体系,甚至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法增强CPI的发展水平。例如:在全运会期间,我国能源价格与商品的价格开始下降,国家在对PPI进行统计的时候可以发现其在大幅度上升,这就导致我国CPI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拐点问题。在城乡商品销售的过程中,商品的价格指数呈现直线发展趋势,多数商品都处于价格不变的范围内,或是在小范围内商品出现价格下降的现象[1]。例如:服装商品与娱乐文化设施商品等,在实际销售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价格下降的现象。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燃料商品价格有所上升,相关部门如果不能科学应对能源原材料价格的相关问题,将会影响我国财政政策取向的正确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企业不能提升CPI,将会导致整体提价情况受到严重影响[2]。
二、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下财政政策要点
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之下,财政部门必须要做出正确的取向分析,并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实?H情况,全面开展各类工作,确保自身的正确取向。在此期间,政府部门必须要遵循以下几点要点:
第一,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之下,经济状态与发展趋势较为明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因此,财政部门要将预防经济危机干扰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最为重要的就是规避房地产行业风险,改善房地产产品结构,使其可以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首先,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全面分析次贷危机,并利用先进的工作方式处理各类问题。其次,财政部门必须要科学调整房地产商业结构,并对各类敏感时期进行分析,一旦出现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保障的问题,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在保证房地产贷款政策的情况下,降低房地产的价格。在此期间,不可以利用挤压房价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规避房地产房价泡沫的问题[3]。
第二,财政部门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宏观经济情况,保证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分析市场内部需求,并对外来风险进行抵制,满足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内部需求,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改善。同时,财政部门还要明确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积极建设教育体系、医疗体系、养老体系等,保证可以深入落实政府部门相关补贴。尤其是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体,必须要予以一定的生活补助。对于居民的发展而言,需要控制其多方面收入,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鼓励我国东部的各类企业向着西部的方向发展,并针对转移与科研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吸引更多企业开展转移等活动,在提升企业积极性的情况下,优化西部的经济结构,促进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4]。
三、制定长期的规划目标
财政部门在实际发展中,必须要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的特点与规律,对其进行积极的改革,除了要保证完成短期目标之外,还要制定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明确财政政策取向,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保证可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逐渐提升其经济效益。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财政部门政策取向明确中,必须要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的融资渠道,利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对实体经济进行管理,避免出现中小型企业经济断裂或是破产的现象。同时,财政部门要根据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需求,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中小型企业财政扶持项目,对自身的财政政策进行改革,利用新方式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长远进步。
第二,我国财政部门必须要科学管理个人所得税项目,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在保证社会公平性的情况下,缩小个人贫富差异,促进我国经济的正确发展。在对个人所得税项目进行管理的时候,财政部门必须要对其免征额度进行分析,明确财政标准,保证可以根据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需求,对其进行全面的优化处理,规避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我国财政部门在明确政策取向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改革国有资产的产权,维护国家资产权益,提升经济发展效率,并针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需求,对产权进行管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各类管理工作。
关键词:经济形势 政策及措施 深化改革
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报告》2015年10月所的预计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今年和明年分别为3.1%和3.6%,分别是低于的该报告在4月和7月所预计的数据,根据数据推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呈现下行。
要分析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主要就是分析仪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此,就主要是分析美国的经济形势与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以此为我国的后期发展提高理论和指导。
(一)美国的经济形势呈现下行趋势
根据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调查数据:美国在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比例为1.8%,根据2015年4月的预测为3.1%,2015年9月预测2015年9月为2.6%,而2016年则为2.8%,相对于的全球和其他经济发达体,可见美国经济在2015年为下行形势,美国经济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在贸易、金融以及在货币政策方面对全球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然而根据数据可知,美国依然还在金融危机中,多多少少仍然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美国的经济走向高增长在目前也是困难重重的,美国经济处于重要阶段,但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和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一集经济高增长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美国在市场份额上进行竞争,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就比如在技术方面,中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各国对中国设备需求量的增加就必然会对美国产生影响。
(二)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占全球化的比重已经达到13.5%。在贸易方面:贸易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国家政策的相应调节,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到达顶峰阶段,产能和供给已经趋向绝对的过剩。根据近几年数据显示,已经有在很多产业和行业已经出现了绝对的过剩情况。2014年中国铁矿石的产量近15亿吨,进口9.33亿吨,在全球进口中所占比重很大,已接近70%左右,因此,中国的需求对于全球的产品销售贡献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如果中国的需求下降,则全球的经济势必会受到影响,在目前,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会减退的,并且就目前这一趋势也是不会改变的。
二、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
(一)制度性经济政策
第一,改革激罨制是保证人民建设积极性的根本举措
首先,激励国有企业的创新;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突不破体制的限制、思想的限制等。
其次,激励科研创新;激励科研,保护产权。积极提高人们的创作积极性,激励奖励制度的创新;
再次,激励举报,保护举报者。对于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违法行为,政府要从奖励制度创新方面出发,积极激励大家的监督与举报。
第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首先,保护个人的合法收入,增加地方税。个人税可以实行全国联网,这样有利于消除个人收入的巨大差距;其次就是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尤其注重打击非法收入,加强法律制定,人民监督。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建设解决后顾之忧
尤其是人们退休后的经济收入保障制度;解决退休员工的收入保障,保证人们工作积极性,以及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过程中,因此,这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作用。
面的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采取向相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形势。
(二)非制度性的经济措施
第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的社会发展已经在朝向的科技社会、知识社会。因此就要加强互联网等的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加大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联系与融合。
第二,政府加强经济监督;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就要退出这个领域了,而是要把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首先,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与运行的监督,确保政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其次,在国家关键领域的发展中,政府在放权中要注重度和分寸的把握。但并不是全盘不管,也不是全盘监管,要根据时展特点充分的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在经济背后的作用;然后,就是加大惩罚力度,对经济欺诈,及商业犯罪要加大惩罚力度。让经济犯罪,经济欺诈毫无生存余地;最后,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意识教育,加强权利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等,充分发挥公民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加强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尤其是西部经济建设。首先,加大资金投入,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本;其次,加强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力;然后,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尤其注重网络交通的建立,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甚至是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如今的经济形势变化只在一瞬间,面对极速变化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对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在正确判断之后又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辉,毛莹.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经融形势下中国货币政策的分析[J].宏观经济,2015.
Abstract: From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o economic recovery in 2009, the real estate bubble grows seriously, the real estate market faces adjustmen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Jihua should analyze the situation, tak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the article combin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history in Jinhua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Jinhua and some strategies the enterprises should tak.
关键词:金华建筑业;经济形势;对策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 Jinhua;economic situ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6-0013-01
0引言
金华建筑业发展非常迅速,从最初的“泥木工仓库”到“建筑之乡”,再跃进“建筑大市”, 在短短三十年内,金华建筑业实现了“三级跳”。
1金华建筑业的发展概况
1982年1月,金华地区第一家农村建筑公司――“东阳县歌山建筑工程公司”成立。此后,一大批农村集体建筑企业相继成立。目前,近千家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建筑企业和建筑劳务公司基本上形成了工程项目总承包、建筑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这样的梯次较为合理的队伍结构。施工区域不断拓展。改革开放初期,金华市建筑业就确立了“立足浙江,面对全国,走向世界”的市场拓展战略。目前,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均飘扬着金华建筑队伍的战旗。亿元以上施工基地星罗棋布。在东北、环勃海、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西海岸等地区的中心城市都有十亿以上施工规模的基地。
建筑业已成为金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金华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77亿元,比上年增加186亿元,增长18.8%。
2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建筑业对局势和趋势的认识极为重要,中国经济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显现,房地产市场景气回落。2009年,我国的经济出现微型的复苏,但是我们的复苏还没有达到一个全面复苏的阶段,很多还是依靠政策的支持。由于目前信贷空前宽松,自住性需求与投资需求相结合,房地产市场未经实质性调整就开始再度走高,房价持续上升。导致社会恐慌心理加重,投资需求日盛,供求矛盾凸显,房地产泡沫日趋严重,市场面临调整。
3当前经济形势对金华建筑业的影响
当前经济形势对金华建筑业的影响表现在:
3.1 海外业务受到的冲击, 风险加大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建筑企业海外业务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实体经济,境外一些工程因资金短缺纷纷缓建、停建或压缩投资规模,不仅对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造成很大困难,甚至对在建的海外项目也产生了直接影响。
3.2 国内建筑市场,资金愈发紧张政府调整房地产政策、有效抑制泡沫已迫在眉睫,但是,如果调整力度过大,导致房价由升转降,就会导致房屋土建工程的萎缩。我市建筑业产值的大头恰恰在房屋土建工程上,这对我市建筑业的发展无疑会造成巨大压力,对主要从事房屋土建的企业甚至带来生存危机。
3.3 外币资产风险加大金融危机引发的汇率和利率震荡,给我市建筑企业外币资产安全造成了巨大风险。我市建筑企业实施的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和对外劳务派遣也由于难于把握的国际金融市场而面临着巨大的汇兑损失风险,这些都给我市建筑企业的整体效益带来了重大影响。
3.4 管理难度不断增加随着国家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我市一些建筑企业的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管理幅度进一步加大, 由此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企业的安全生产、工程质量、项目管理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风险也将进一步加大。
4当前经济形势下金华建筑企业应对策略
严峻的经济危机既是一个很好的考验,也是一个机遇。
4.1 准确判断,冷静面对,寻求发展准确判断是积极应对的前提,认真分析并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特别是中国目前的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形势。建筑企业首先要正确判断当前的形势。冷静面对危机,寻求发展先机。首先,要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建筑经济转型升级。其次,有的放矢地实施应对金融海啸影响的具体举措。第三,开阔视野,高瞻远瞩,在当前经济形势中寻找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机遇。
4.2 加强风险管理要切实加强投资决策管理,根据目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审慎决策投融资项目及房地产开发项目,集中力量抓好在建项目,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风险,确保企业的经营安全。
4.3 考虑转型我市建筑业应继续加快在全国的对外投资步伐,如研究开发、地产等,同时应回避周期性较强的投资,为了规避风险, 更为了长远发展,承包商应考虑适时转型,变危机为机遇。
4.4 注意工程款问题,防止资金链断裂要极端重视工程款问题的解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抓紧清理应收款。作为建筑企业而言,年前是资金最为紧张时期,而且,由于目前房地产形势的不明朗性,更应该告知建筑企业及时收取应收款。二是由于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施工企业原则上不承接带资、垫资的项目,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三是充分运用合同法286条所赋予的工程款优先受偿权这一尚方宝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是积极投入国家支持项目。五是审查各在建项目,对于没有按照合同支付工程款的项目,应综合考虑,必要时采取暂缓施工的措施。总之,金华建筑业要做得更大更强就必须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和发掘管理人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防范未然。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光永.房地产的政治经济学[J].建筑经济,2008,(12).
[2]朱中一.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式及发展趋势[J].城市开发,2008,(12).
当前国内外对我国经济形势非常关注,如何看当前经济形势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他非常坦然地告诉记者: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在平稳运行中,在合理区间中。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政策重点转向结构调整。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既要冷静,又要自信。
巴曙松说,从1-5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看,我国经济增长与主要发达国家比处在领先位置。而且,从年初我国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看,目前也都处于合理的区间。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到一个中速增长期,从短期波动看,中国经济结束了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的持续回落的态势,已经总体上趋稳,因此,整个宏观政策的重点,在经济趋稳的条件下,全面转向结构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就业方面,我国失业率没有超过5%,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就业状况总体良好,这是因为整个经济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中低端制造业在升级,人口结构也明显变化,服务业出现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占比最高的产业,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是比较明显的。
从全球看,我们当前处于的国际环境还是比较复杂的,全球经济复苏也是曲折的。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采取了“稳中求进”的措施,这也是非常理性的、合理的。一方面,我们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面向未来,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这两项任务都要完成好,都是耽误不得的。
巴曙松为我们分析了当前几个重要经济指标。他说,我国的CPI指标不高,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通胀压力大幅减轻,而PPI和财政收入有所回落,这表明当前我国经济复苏还不平稳。一些人据此对市场有点担心,信心不足。但是,从目前运行态势看,完全能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
那么,如何既要保持经济增长,又要进行结构调整呢?巴曙松指出,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非常重要。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稳定性不是稳住不动,而是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是要根据经济发生的实时情况,采取合理的、适度的措施。当前强调盘活货币存量,就是要往实体经济转;往调结构上转;往惠民生上转;往扩内需上转。
关键词:经济形势;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4-0001-02
一、中国今年经济相关情况
面对近年来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但是在2009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仍然迅速。以下是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数据情况[1]:(1)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实现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 082万吨,比上年增长0.4%,连续六年增产。油料产量预计增长5%左右,糖料下降9%左右。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 509万吨,增长5.0%。(2)工业生产逐季回升,实现利润由大幅下降转为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67%。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 891亿元,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在39个工业大类中,30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3)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 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4 139亿元,增长30.5%,加快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0 707亿元,增长27.5%,加快6个百分点。(4)市场销售增长平稳较快,部分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 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5)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全年下降,年底出现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农村下降0.3%。(6)进出口总额全年下降,自11月份由降转升。全年进出口总额22 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年出口12 017亿美元,下降16%;进口10 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7)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就业形势好于预期。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18 85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175元,比上年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 153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全年城镇就业人员比上年净增910万人。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9亿人,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8)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新增贷款大幅增加。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0.6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7%,增幅同比加快9.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22万亿元,增长32.4%,加快23.3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38 246亿元,增长11.8%,回落0.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6万亿元,同比多增4.7万亿元。
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形势
1.国际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影响。首先,全球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美欧经济下滑对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已经比较明显。其次,各国反向货币政策,使利差格局发生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2007年以来,美国步入降息周期。2007年9月18日,美联储将保持14个月的联邦基金利率从5.25%下调到4.75%,此后为缓解次债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分别在10月31日与12月11日将联邦基金利率各下调25个基点。2008年1月美联储在有史以来首次在8天之内连续大幅度降利75个和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至3%。3月,美联储继续降息75个基点,至2.25%的三年最低点,4月30日再次调整为2%。最后,美元对欧元等主要货币贬值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风险也有所增加。此外,次债危机期间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更趋复杂,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明显增强。同时,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灾后重建的需求拉动,使控制通胀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2]。
2.国内经济形势分析。首先,中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2009年增长8.7%,同时,偏快的经济增速得以减缓,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消除[3]。其次,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在世界经济增长普遍减缓、物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GDP跑赢了CPI,而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内的大部分国家,物价涨幅都大大高于GDP的增幅。此外,财政收入增长,经济效益仍维持较高水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外贸顺差过大矛盾缓解,农业保持良好势头,都表明中国经济形势总体来说是好的。
但是,中国经济仍面临严峻的考验。物价上涨的压力很大,在世界各国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中国的CPI也一直冲高,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同时,部分行业,如汽车、钢铁、建材、机械等,经营都出现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据有关统计,2008年一些地方已经有10%~20%的中小企业出现倒闭。部分领域投资增速下滑过快,出口下滑偏快,证券市场过度调整等也对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三、应对危机的措施
危机总是层出不穷,借鉴以前危机处理的经验,对中国度过经济发展的危险期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从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借鉴作用出发,提出一些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
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泰国、印尼、韩国等国,这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中,资产价格上升形成了一定的泡沫经济,大量吸引短期国际资本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国际投机资金针对其经济金融中的漏洞开展了大规模的冲击, 终于在1997 年爆发了金融危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中国面临了外部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加大,发展模式受到质疑的困境。1998 年下半年开始出口总额同比下降。加之当时正在开展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大量离岗人员,危机的冲击加大了就业压力。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危机国家有相似之处,这种发展模式也受到怀疑,具体表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1998 年开始下降[4]。目前中国宏观环境与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不同在于:一是经济的外向度大大提高,对外需即进出口的依赖增加;二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 世纪90 年代时国有经济仍占中国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当前民营经济等的比重已大幅上升;三是房地产、汽车市场的变化。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房改政策的正式实施,商业银行开办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都对经济复苏起到了较大拉动作用。目前房地产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增速将放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低于刚过去的十年;汽车市场仍有较大潜力,但增速也将逐渐降低。总体来看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将大于亚洲金融危机。借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应对对策,中国采取了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政策,高调推出了4 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货币调控转为宽松,目前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危机仍未结束,中国的应对将是长期的。未来政策选择一是要区别当前与前次危机的具体情况,二是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在解决即期问题的同时,从长远出发,解决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泡沫经济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失衡状况,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泡沫经济造成日本经济不景气,至今尚未完全脱离困境。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与当时日本经济形势极为相似:一是经济增长率连续四年在10%以上;二是贸易顺差扩大,资本流动性过剩;三是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四是房地产价格超常上升。对此,我们应以日本的泡沫经济为戒,避免重蹈它的覆辙 [5]。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警示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行稳中偏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是稳健的,过度扩张或突然收缩都有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突然收缩的货币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今后,为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需采用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和加大窗口指导等措施,逐渐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完善中国的货币调控机制。其次,对股票市场进行调控。乐观的预期使当时的日本人不断把资金投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中国的股民对股市也有着“合理”的预期,认为股价下跌也只是暂时的调整、震荡,肯定还会回升。中国股市的各种制度尚不健全,投机盛行,这就决定了股市具有更强的心理特征。政府作为宏观调控和权威信息机构,有义务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理顺股市行业秩序,对股民进行正确的投资引导,减少投机行为。最后,规范房地产市场。日本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为防止产生房地产泡沫,必须进一步规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1)加强对金融机构资产运行情况的监管。严格规定金融部门向房地产贷款的比例和房地产抵押贷款融资的比率,紧缩信贷总量。(2)严格审查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条件,降低融资比率。加大对抵押物和信用担保方的核实力度,建立一套全面评估贷款方的风险监控体系。(3)严厉查处“”的违法行为,如对低价出让土地、高价炒卖房地产等扰乱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要予以曝光,并严肃查处,谨防出现新一轮的“圈地运动”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寻租行为。
此外,出口方面中国目前经济外向度高,对外需依赖大,目前出口下降比较大,为扩大出口,可以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甚至人民币做一定程度的贬值。同时,实现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出口商品多元化,保证出口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2009年中国经济数据全文[EB/OL].http://省略/rollnews/finance/201001/t20100121_5505618.htm.
[2] 曲凤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影响[J].国际贸易,2008,(6).
[3] 董春杰.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思考[J].理论学习,2008,(12).
2007年的美国次按危机,最近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春节前南方各省几十年罕见的雪灾,这些事件的突然发生,不少人认为国际经济形势已发生了重大的转向,国内经济形势也会随之出现根本性变化。如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增长前景因金融动荡变得暗淡”,因此,面对转变了的 经济形势,各国政府也得重新调整已有的财政货币政策。如美联储急剧降息与巨大的财政救助政策。对此,国内更是有人在说,中国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应该顺应大势而调整。
不过,正如我不久前所指出的那样,尽管这次南方的雪灾会造成不少损失,比如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2日,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111亿元。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为本已紧张的经济运行骤添了不稳定因素。但是,在本文来看,不仅国际经济环境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而且这次雪灾也是局部性、临时性的,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从目前出台的数据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在此,我们可以从最近公布的物价水平及银行信贷快速扩张得以说明。
可以说,如果中国CPI一直处于高位运行,那么国内经济过热的局面要想改变是不可能的。而且CPI全面上涨及这种全面上涨持续性,不仅会影响到居民金融资产处理方式与途径(如2008年1月份居民储备存款少增2400亿),而且也会影响企业融资行为(比如下面要指出的1月份银行信贷增长8000多亿),影响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进一步推高CPI上涨的预期。所以,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CPI快速上涨所造成的对国内经济影响一点都不可低估。它是中国经济形势全面过热的重要标志。
还有,从最近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货币供应量增长迅速。如1月末,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M1余额为15.49万亿元,同比增长20.72%;M0余额为3.67万亿元,同比增长31.21%。
从这些数据来看,其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1月份M2增速不仅较2007年年底大幅反弹,还创下近19个月来的新高。而M2的快速增长,一定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可以说,央行一方面在千方百计地收紧市场的流动性,但是实际上商业银行又在大量放出流动性。二是不仅M2快速增长,而且M1、M0也是快速增长。特别是M0增长更是惊人,达到了31%以上。这里有两个问题,即居民存款的活期化,以及不少企业及单位借助于春节大发奖金。因此,最近有人认为国内经济形势出现逆转,从紧的货币政策也要随之根本性的转变,但是从1月份的货币供应量来看,国内货币信贷增长全面地反弹,加上1月CPI涨幅居高不下,央行在近期加大流动性回收的力度,如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上调利率等。
还有,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达8036亿元,同比增长了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银行信贷增长速度,那么全年的银行信贷增长将达到10万亿以上。不仅无法保住央行信贷从紧的目标,而且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要达到2007年全年银行信贷增长的3倍以上。如果按照这样的信贷增长速度,肯定会导致流动性泛滥、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及物价水平全面上涨。
造成1月份新增贷款快速增长的因素可以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信贷过度压抑后的自然释放。2007年下半年特别是第四季度以来,央行严厉信贷管制政策,从而使得各商业银行新增贷款被迫减少。进入2008年,信贷额度得到恢复,信贷供需双方的冲动立即得以释放。比如,2007年第四季度签了不少合同,但是四季度突然开始的紧缩,使得这些合同被迫压了下来,新的年度一开始,很多合同开始集中放款。
二是,在信贷额度严重稀缺及低利率政策下,企业不得不抓住每个可能的机会主动争取信贷,而不能被动地等到真正需要资金时才行动。当企业争相采取类似行动时,信贷需求向1月份集中就是正常的了。同时,对各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信贷增长是各商业银行最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因此,当信贷规模管制一有放松,各商业银行基层单位就会借此机会加大放款力度。只要企业及个人申请贷款并达到一定贷款条件,各商业银行一定会加大放贷的力度。
三是,在目前商业银行依然主要是依靠信贷利差来获取利润的情况下,哪家分行获得的信贷额度多就意味着利润多。在总行信贷额度总盘子有限的情况下,各家分行自然会抢先行动,以便尽可能在额度告罄之前分到更大份额。而各分行的业绩及利润水平基本上都以放贷的规模为主要方式,把握机会加大放款力度、扩大贷款规模也成了各分行创造业绩的根本。
还有,从贷款的结构看,居民户贷款增加13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9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64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668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8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999亿元。
中国经济不会“过热”更不会“滞胀”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11.9%,引发经济过热担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首季度的高增长率既是政策刺激的结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随着去年二、三、四季度基数的不断走高,以及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和累积,全年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也指出,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极为复杂,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回落趋势,但回落幅度不会太剧烈。他预测全年经济增长应该在9%以上,其中二季度10.5%,三季度10%,四季度9%以下。
“中国经济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不是经济过热,而是在一系列不利因素、不确定风险下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指出。
美欧经济形势不见大的好转,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速下滑,股市、楼市表现低迷,CPI涨幅攀升……5月份经济数据公布后,外界又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滞胀”的担忧。
工业是反映经济增速的代表性指标。年初以来,中国工业增速从20.7%开始逐步回落,5月份回落至16.5%。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继5月份回落1.8%后再度回落1.8个百分点。在公众担心的物价方面,5月份中国CPI涨幅突破3%的警戒线,达到3.1%。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担忧:如果欧洲债务危机、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取消、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等多重因素叠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将会明显增大。
“增速的适度回落与物价的温和上涨,不能代表我们的经济出现了滞胀,而是说明经济的运行渐趋平稳,回归正常区间。”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解释说。
从4月、5月的数据看,虽然工业增加值增速略有放缓,但仍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投资和消费也处在历史同期的较好水平上;出口增速反弹甚至好于市场预期;其他一系列宏观经济指标也延续着回升向好的势头。
庄健表示,受货币信贷投放较上年回落、重要商品库存充裕等因素影响,实现全年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是有基础的。无论是从实体经济还是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状态来讲,当前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并不存在发生“滞胀”的可能性。
“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由政策支持的高速回升,转向市场驱动的、相对平稳但更加可持续增长的转变过程中。”张立群说。
当前经济工作仍需高度重视“稳增长”
在近日于长沙召开的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强调,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我们不仅要大力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同时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的紧迫性问题,这些都必须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前提下进行。
王建认为,总理的讲话凸显了中央对“稳增长”的高度重视,透露了下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倾向宽松的信号。在稳增长、调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中,中央仍然将“稳增长”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一切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
“中国下一阶段不存在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问题,宏观调控的大方向仍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庄健表示。
去年以来,中国一直强调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前~段时间,无论是控制信贷投放节奏、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密集出台针对房地产市场等的调控举措,都似乎发出了“宏观政策从紧”的信号。
“但现在,从已公布的统计数据以及面临的国际国内复杂因素来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总体上仍是‘松’的基调。”王建说,中国正面临严峻形势――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在加大,乐观的声音越来越少,刚刚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和道琼斯指数都很不乐观,美国华尔街分析师认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依然脆弱,甚至面临“向下”的转折点。
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5月份美国工厂订单环比下降1.4%,为14个月以来的最大降幅。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报告,6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了12.5万人,表明美国就业市场状况持续疲软。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最新报告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上涨趋势,从5月份的62.7降至6月份的52.9,超出市场预期。
在长沙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是好的,但国内外经济环境极为复杂,必须坚持处理好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稳定政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重点防范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
在6月底于北京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使宏观调控既有利于克服短期困难,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缓解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调结构’无疑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之一。接下来宏观调控的重点将是着力解决中长期发展的问题,在收入分配改革、节能减排、体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张立群指出,这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经济增长保持在8%左右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下一步国家应抓住有利时机,腾出更多精力、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坚持有保有压,积极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
今年以来,中国对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比如信贷投放量正逐步回归正常,同时对一些存在泡沫的领域比如房地产市场果断出手。庄健指出,政府进行调控,目标还是在不影响就业、经济内生活力的条件下,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调结构应该成为长久之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及许多深层次的经济社会问题,要求中国通过结构根本性调整,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复苏和增长。
他指出,国家统计部门及经济政策研究机构应该收集并定期公布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建立结构调整的定量评
价指标,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调整的数值及数据;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社会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社会阶层结构调整的数值与数据。
分析人士指出,在实体经济内生动力及“元气”还未充分恢复的情况下,虚拟经济的泡沫放大及商业银行规模快速放大,加剧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这会进一步刺激并诱发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现实和潜在风险。
文宗瑜表示,当前政府宏观调控要高度警惕并防范金融企业滞后的运营困难及其金融风险、防范先泡沫后滞胀的经济运行风险和房价超长期持续上涨而导致的房市“崩盘”风险。潜伏的风险决定了宏观调控既要在“稳增长”上着力,也要在“防风险”上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
下阶段是否会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为期两年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再过几个月就要到期,届时中国是否会再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对此,王建分析指出。中央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刺激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有很多危险性。
他表示,宏观调控未来方向肯定要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起来,过于着眼于短期目标肯定是不行的。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一些领域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现象已相当突出。在这个背景下继续加大投资,虽然可以在―段时间内依靠新一轮投资扩张拉动增长,但到了产能释放期,原来的矛盾不仅不会缓和,反而更加激化。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倾向于认为中国不会再出台新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他表示,此前的刺激政策在对经济产生巨大拉动效果同时也带有很多负面作用: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快速增长,一些已淘汰的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突出。
经济学家们认为,今后,中国应通过鼓励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城镇化进程等为持久扩大消费提供根本支撑,为经济稳定发展创造内生动力。
在长沙举行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坚持搞好总量调控的同时,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也为明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基础。
人们注意到,一些酝酿多年的重大改革在今年开始破题。根据国务院同意的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今年要加快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落户条件;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措施;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
中国国务院今年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36条”,配套措施正抓紧制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所所长聂高民指出,这实际上是对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政策的接续。
【关键词】欧债危机;国债;重灾国;二级市场
一、欧债危机形成原因
欧债危机即指欧元区各国债务危机,在本文指从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在以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国家发生的债务危机。
本轮欧债危机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原因来说,本轮欧债危机是“华盛顿共识”对全球金融市场认识不足以及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行疯狂牟取利润的共同作用;从欧元区自身内部来讲,是各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以及缺乏合理的宏观协调机制的共同产物:
(一)外部原因
1.华盛顿共识的弊端
华盛顿共识是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国美国两国为主导的金融市场全球化运动。华盛顿共识的提出使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促进了世界金融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但华盛顿共识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即认为金融市场可凭借自身的机制调节,缺乏必要的监管和管制。因而极其容易造成金融等领域的泡沫,使各国国民经济具有易碎性。本次欧债危机便是华盛顿共识对金融市场认识不足的体现。
2.国际投行幕后操纵
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在越发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中为牟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直接引发了本次欧债危机。欧盟对于申请加入的成员国所要求的一项很重要的经济标准是财赤率,即财政赤字同年度GDP的比率。希腊在2001年申请加入欧盟时并未达到欧盟所要求的财赤率标准,高盛公司通过“货币掉期”使得希腊在账面上达到标准。代价是希腊不得不将本国的彩票业和航空税等收入作为抵押,由此产生的长期的赤字率最终导致希腊经济崩溃。
(二)内部原因
1.欧元区各国经济产业结构弊端
欧元区各国国内产业结构各不相同。以德国,瑞典,芬兰为典型的国家以出口导向型为主,汽车和机械以及电子产品是本国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注重控制生产成本,抵御金融危机能力较强;以法国为代表的内需型国家,以钢铁,汽车产业为主,金融防御体系稳固;
而以欧猪五国为代表,这五个国家大多是以河运,房地产,旅游业以及服务性型经济为主,工业基础差,对外需具有极强的依赖性。由美国所引发的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低迷,消费欲望下降,五个国家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实属必然。
2.人口老龄化和高福利支出
欧元区各国纷纷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造成劳动力缺乏的局面。尤其是以意大利为典型,劳动力严重缺乏,导致劳动力成本增高。因而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西欧各国开始纷纷寻求拥有廉价劳动力的新生产基地,造成以出口加工为支柱产业的意大利国内经济萎靡。人口老龄化现象也导致社会负担增大,欧元区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大幅度提高,公共盈余较低。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欧元区各国财政赤字增加。
3.宏观协调机制不合理
根据欧元区的经济制度设计,各成员国将货币发行权上交至欧洲中央银行,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货币发行权。而欧央行在发行货币时只能根据各国往年数据确定货币需求量,进而作出相应的货币政策。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并不相同,一旦爆发欧债危机后,各国只得先行根据财政政策调节,调节效果有限,欧央行的货币政策又有时间上的滞后性。各国无法在爆发危机第一时间内综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欧债危机恶化的重要原因。在欧元区内部,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受本次欧债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立场却又不同,德国并不想大力援助重灾国,因而使本国经济发展背上负担,从而延误时机。
从本轮欧债危机的成因来看,欧央行这项政策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决定它只能作为欧元区的应急措施,起不到彻底缓解本轮欧债危机的作用。
二、以“欧猪五国”为代表的重灾国的经济形势
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意大利五国因为整体经济实力水平较低,发展较为迟缓,因而被称为欧元区的欧猪五国(以下统称欧猪五国)。本轮金融危机中,遭遇影响最严重的也正是这五个国家。
(一)希腊: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作为本轮欧债危机的发源地,希腊在08年至今已经历了政府更迭,信用等级被连降数级,期望调为负面等一系列风波。欧元区也向希腊提供了两次总规模超过2000亿欧元的贷款,但希腊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制约希腊经济复苏的因素主要包括:希腊以航运和旅游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对于外界需求依赖性极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仍处于低迷之中,导致两大支柱产业创收锐减;希腊国民在过去过度追求享受和消费,人均储蓄额位列欧元区各国榜尾,导致当前经济形势下难以通过扩大内需形势带动经济发展;希腊本国公共福利支出数量大,财政压力大。以上因素中,经济结构起决定性作用。不解决这些问题,希腊经济形势恢复遥遥无期。
(二)意大利:出口加工制造业优势丧失
如前文所述,意大利业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上世纪90年代闻名于世的村庄作坊模式风光不再,劳动力匮乏,劳动力成本升高,导致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局面出现。各国纷纷将生产基地迁移,寻求成本更低的国度设厂。此外,意大利以出口加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模式也存在对外界需求依赖性过强的弊端。无法采取强有力措施扩大本国内需,是意大利本国经济形势持续走低,信用评级不断被下调的重要原因。
(三)爱尔兰:房地产泡沫的受害者
爱尔兰在欧债危机之前一度经济增长速度高出欧元区平均水平,主要依赖本国的房地产行业拉动。欧债危机爆发后,房产需求量大规模下降,供需链破裂导致房价大规模下降,泡沫破灭。目前爱尔兰国内,农牧业重新成为支柱产业,单纯依赖农牧业,爱尔兰再现欧元区经济增长神话变得十分困难。
(四)西班牙葡萄牙: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破灭
同爱尔兰相似,房地产业是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的支柱产业,在欧债危机中两国经济因此受到巨大冲击。除房地产业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内第二大支柱产业是服务业,海外游客数量大幅度减少,导致两国旅游业收入大规模缩水。此外,两国还存在政府支出比重大,公务员工资水平过高等问题,导致两国经济形势至今仍未好转。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欧债危机中的主要重灾国,其经济形势能否恢复,根本上取决于能否实现调整国内经济结构的目标。欧央行推出的直接购买国债的政策,只能起到解决筹资困难,重塑投资者信心的暂时作用,对于彻底缓解欧债危机并无实质性作用。
三、治标不治本-二级市场购买重灾国国债
(一)购买重灾国国债政策的积极作用
所谓二级市场,是和一级市场相对的概念。二级市场是证券流通市场,具体到目前的欧元区,即为各国所发行的国债在流通过程中的市场。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各重灾国的国债,短期内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稳定各重灾国经济形势,防止经济进一步崩盘
以欧猪五国为代表,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几大重灾国经济大多处于崩溃边缘,而希腊则更是经济已经实际意义上崩溃。各国政府为防止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需要采取增加财政支出,扶植新兴产业和改变财政支出结构并举的策略。无上限购买重灾国国债,可以让各国政府拥有更多资金去挽救本国经济。
2.增强投资者信心,降低筹资成本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猪五国已相继完成了本国政府的更迭。由经济形势恶化所导致的政局不稳严重妨碍了欧元区经济恢复发展,与欧盟的宗旨相悖。此外,外部投资者对于重灾国经济信心严重不足,投资数量大幅下降,由此造成结果是各国经济恢复中筹资成本更高。欧央行之前先后有两次大规模的低息贷款救助,仍未解决投资者信心问题。购买重灾国国债的政策实施,则将重灾国同欧元区内经济相对发达的德法等国绑定,从而大幅提高了投资者信心,降低筹资成本。
(二)直接购买国债政策作用有限
尽管欧央行推行的二级市场直接购买国债政策在短时期内能发挥作用,但在解决本轮欧债危机的问题上,它的作用依然是有限的。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阻碍,而且其本身蕴含这较大风险。因此这项政策的实行,只是治标而不能治本:
1.德国的阻碍
德国在二战后,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严格控制行业生产成本,经济结构以附加值高的产业为主导,严格控制通货膨胀,从而取得了如今的欧元区整体经济实力龙头位置。救助重灾国潜藏着影响德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的风险,因而德国国内普遍存在消极态度。德央行行长魏德曼在这次欧央行政策制定过程中就一直唱反调。作为欧央行资金所占比重最大的国家,如果德国此次依旧沿袭在本轮欧债危机中的消极态度甚至主动退出欧元区,将导致购买重灾国国债的政策无法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2.重灾国国债缺乏信用保证
各重灾国本身经济基础薄弱,本轮欧债危机后,各国此前的支柱产业又遭遇重大挫折,加之各国迄今为止仍未有可行的经济复兴规划,因此大量购买的重灾国国债极有可能出现短期收益率上升,但长期收益率无法保证的局面。国际知名信用评级公司在本轮欧债危机中不断降低重灾国的信用等级也印证了此点。因而购买国极可能陷入巨大风险之中,从而导致不但达不到稳定各国经济形势的目的,反而会导致欧债危机进一步蔓延加深。
3.无上限购买国债易导致通货膨胀
目前欧元区各国整体经济形势处于紧缩状态,但大规模资金流入自由市场后,紧随而来的是投资规模短期内急剧扩大,但各个行业从得到资金支持到实现创收增长需要一个过程,普通民众收入因这次购债政策增加所需时间更长。投资规模急剧增加同国民经济恢复之间存在时间差,这段时间内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4.购买国债难以保证重灾国经济改革的持久性
欧元区在以往的数十年中之所以一直严禁在各国政府在二级市场上直接买卖其他国家的国债,是出于维持整个欧元区内部经济形势稳定的考虑。欧元区不同于松散的经济合作体,各个成员国之间不仅在经济产业上相互依存,其他国家所购买的本国国债更是本国实行经济政策的稳定资金保障。在打破了这个铁律之后,二级市场上的国债将会成为完全自由流通的债券,买入和卖出直接依赖于收益率的上升下降。可以预见,重灾国经济形势会因为本轮救助实现短期内好转,届时债券价值势必上升,而此时各购买国极有可能会卖出债券实现收益最大化。因而重灾国的资金来源并不能有稳定的保障,经济改革的信心和持久性自然会受影响。
综上所述,二级市场直接购买重灾国国债仅能做到短期内恢复投资者对重灾国信心,降低重灾国经济重现筹资成本,但政策本身实行就会受到德国的阻碍,而且蕴含较大风险。因此,直接在二级市场购买重灾国国债的做法只能看作是欧央行为缓解目前各重灾国严峻的经济形势所采取的暂时性措施。欧元区国家想实现从本轮欧债危机中彻底恢复的经济目标,根本途径还是帮助各重灾国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宏观协调机制;各重灾国也应进一步削减社会福利支出。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本轮欧债危机的阴影。
参考文献
[1]陈婀娜.欧债危机的根源、前景和启示[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03).
从当前全球经济来看,一方面是中美欧三大经济体经济持续疲软且复苏乏力,另一方面全球各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呈持续分化之势,形成了三股不同的力量——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中美)、维持现有货币政策不变(欧洲)、扩大量化宽松政策(日本),这对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前景构成了较大的风险。
对于美国而言,一方面从近期所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作为美国经济复苏两大引擎的制造业与房地产业仍未获得显著的复苏,两大产业的持续疲软态势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构成了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从美国货币政策的前景来看,由于今年在美联储具有投票权的委员中加入了两位强势鹰派人物,再加上之此前四位鸽派人物的离开,从而使得美联储中的鹰派在议息会议中获得了更大的主导权,鹰派对于缩减QE的强硬立场亦得到了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两大核心指标——失业率与通胀率的有力支撑,虽然未来美联储有可能将失业率与升息时点脱钩,但美联储主席耶伦此前在众议院发表的半年度货币政策证词演说中已表示,美联储未来仍将坚持当前的缩减QE政策不变并在每次议息会议上逐步缩减100亿美元的QE,直至QE完全退出为止,而从美国QE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来看,虽然短期之内QE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美国经济的增长,但由于QE的核心是货币增发,因此随之而来的是美元贬值与美国债务大幅上升,同时也催生了美国经济的泡沫,而逐步退出QE虽能从一定程度上挤压美国经济的泡沫,但在失去了QE的支撑后,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复苏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从欧元区的情况来看,虽然去年四季度欧元区的整体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我们认为这其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而从今年1月以来所公布的数据来看,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动能并不稳固,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与制造业及工业数据的大幅回落均对欧元区经济前景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从德、法、意三个核心经济体的数据来看,只有德国经济略有好转,而法国与意大利的经济则处于衰退的边缘,特别是意大利经济,在其政局动荡的影响下,经济复苏前景更为渺茫,对于欧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而言,其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左右为难:一方面欧元区当前的整体经济形势需要欧央行继续推行LTRO(长期再融资计划)与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的量化宽松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德国对于欧央行LTRO的裁决前景不明使得欧央行在使用LTRO时有所顾忌,此外欧央行如若要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必须得到德国央行的认同与支持,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德国派驻欧央行的执委由此前的阿斯穆森变更为德国央行副行长劳滕施莱格后,德国的反对力量得到了加强,这将使得欧央行在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上举步维艰,我们预计,未来欧央行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现有的政策不变。
对于中国经济,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稳步回落将是毫无疑问的,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地方债偿还高峰与房地产泡沫挤压所带来的挑战与压力。从本月所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前景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则是在外资银行旗下贸易子公司的掩护下,国内贸易融资的大举回归使得进出口数据再度失真,这将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变得更为复杂。此外,中国还将面临美联储退出QE所带来的货币政策走向难题,虽然央行与中央一直表态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当前国内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及M1与M2的增速、近期国内SHIBOR和银行间质押及拆借利率的表现、央行在上周与本周连续正回购所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虽仍将以稳健为主基调,但会逐步采取紧缩措施。
对于日本经济,我们认为,虽然在2013年安倍经济学一度帮助日本经济走出了通缩,但与此同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在不断显现,物价飞涨使得居民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同时亦抑制了日本民众的消费能力,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即将开始的提高消费税无异于杀鸡取卵,在居民生活成本飞涨而薪资未涨的情况下提高消费税,将使得日本经济将重返下行通道,但从日本央行高层近期的密集发声来看,其已患上了“QE瘾”,其经济对于QE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持续对QE进行加码虽然能使日本通胀率上升至日本央行目标区间,但由此催生了大量的经济泡沫,这对于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复苏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