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防洪减灾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洪减灾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洪减灾的措施

第1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用

中图分类号:B84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彭阳县位于宁夏东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总土地面积2528.65km2,总人口26.5万人。境内海拔在1248─2418m之间,年平均气温7.4―8.5℃,年降水量350─550mm,但在区域、时间上分布不均,在区域上主要是南多北少,时间上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61%-70%,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全县有地质灾害险点78处,涉及12个乡镇50个行政村2678人,其重险点19处。有记载造成较大损失的就达70多次,1996年7月27日,彭阳两日降雨量达到135毫米,黑牛沟山体滑坡,造成25人死亡。近年来,范围不等、程度不同的山洪灾害每年都有发生,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一. 系统的建设原则

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监测及预警系统,按照水利部“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运行环境、统一安全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和统一门户”的要求,结合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实施中根据项目的特点将任务进行分解,其中群测群防体系和预警系统设备安装项目由彭阳县水务局负责实施;采集站点、信息汇集平台、软件部分及预警系统由水利厅信息办结合信息化建设统一实施。项目按照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四制”管理。项目建成了覆盖山洪灾害防治区水雨情监测站网、监测预警平台、软件以及县、乡(镇)、村三级防御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无缝覆盖”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治区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有效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二.系统的主要构成

彭阳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监测及预警系统主要包括在彭阳县水务局及彭阳县境内相关乡、镇、村建设安装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汇集平台、软件部分、预警系统、群测群防、气象部分及山洪灾害普查危险区划定七项内容构成。

1.信息采集系统。建自动遥测雨量站35处,自动遥测水位站10处,简易雨量站27处,人工水位站2处,视频监测站4处;

2.信息汇集平台。设立机房和视频会商室,配套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摄像机等设备。配套视频会议系统1套,IP语音电话系统30套,1台47寸液晶电视、1台80寸液晶显示屏;

3.软件部分。开发并集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软件系统1套,数据中心数据库1套,三维GIS平台软件1套, Orcale 11g 数据库软件1套, 1:5万DEM数据及矢量图层拟采用数字宁夏平台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4.预警系统:配套1条20MSDH专线,短信预警设备1套、1套电话传真预警设备、13台传真机、乡级、村级无线广播90套、电动防空警报器12套、12台5kw汽油发电机,手摇警报器82套,铜锣232套,

5.群测群防:编制县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套,12套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82套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预案,发放宣传册、明白卡3.2万份,制作光盘61套,警示牌、宣传牌290块,开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培训844人次。

6.气象部分:配套6要素气象站设备3套,建设及3台台式计算机、1台传真机、1台激光打印机的购置安装及前期站资料共享升级改造;

7.山洪灾害普查及危险区划定:对彭阳县进行普查,划定危险区82个,涉及全县12个乡镇82个行政村232个自然村。危险区内有住户10466户,房屋17332间,人口总数46978人,确定预警指标。

三.系统运行情况

根据项目监测站点建设性质和专业技术力量等因素,自治区水利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宁夏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视频监测站的运行维护管理由自治区水文局负责;简易雨量站、人工水位站、会商设备、网络硬件设备及软件、预警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由彭阳县水务局负责;气象部分建设内容由固原市气象局负责。

为检验各系统的运行情况,2013年3月29日,彭阳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彭阳县组织武装、公安、农牧、水利、交通、卫生等22个单位及320名群众,在彭阳县红河乡红河村组织开展了山洪灾害应急演练,演练指挥部设在彭阳县水务局视频会商室,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和应急抢险6个小组。同时在红河乡红河村设立临时指挥部。演练活动以红河乡红河村灾害险点为情景,虚拟该险点发生连续强降雨造成山洪险情,监测人员将测报的降雨、水情以电话等方式传递给村预警人员,由村预警人员立即将信息报临时指挥部,临时指挥部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将信息上报到彭阳县指挥部和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县指挥部通过监测预警平台获得的水雨情信息,同时根据监测报告和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资料,综合分析、会商后,确定预警级别及预警范围,然后预警。预警产生后,通过预警平台向相关人员预警信息,并宣布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和应急预案。村预警人员通过手摇报警器、喇叭和锣鼓预警信息,组织群众撤离、抢修道路、搬运物资、救治伤员、安置灾民、开展疫病预防,整个演练过程持续1个多小时,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各系统得到全面检验。

2013年7月7日20时至15日14时,彭阳县境内普降中到大雨,降雨量均超过140mm,白阳镇24小时降雨量达到134.5mm。灾情严重,县防汛指挥部启动了防汛三级应急预案,通过山洪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加强防范。同时加强水库运行调度,将防汛物资装车,抢险队伍和抢险机具随时待命出发。由于预警信息及时,未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存在问题

一是后期维护资金缺乏,难以保证各设备的正常运行;二是乡村管理使用人员年不固定,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弱,操作不规范,设备的维护与应用跟不上,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第2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1、协调联系,拓宽防洪减灾的传统思路,加强林、水、农等方面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战斗堡垒

防洪减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所能承担和应对的。特别是在新时期,人们往往会在单纯追求效益上陷入盲目和混乱,不自觉地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利益。因此必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意识,形成合力攻坚。首要要协调一个意识方向,理清一个主线,即将《水法》《防洪法》《农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归纳出一条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思路,各相关部门充分认识这一思路的必要性,统一思想,同意运作,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防洪减灾发展空间,加快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荒地治理、荒沟防蚀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水土流失。其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从源头上治理。种植水土保持林,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当地农业生产。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减少或防止空气或水质污染,美化、保护盒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保证和促进农业高产稳产。据有关资料,林带可削减地表径流80%,减少冲刷量90%,增加土壤含水量18%,提高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营造和更新农田防护林,结合沟、路、渠布置新林带,同时对残破林带更新改造,使农田防护林林网化。例如在田埂、沟头、沟坡、沟底、滩边、沟道两侧、环库四周、道路两侧以及有必要进行防风固沙的地方等等,根据不同的地形部位、侵蚀情况、防护目的,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正确选择水土保持林林种,并与经济林结合起来,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径流冲刷和土壤侵蚀,防止洪涝、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促进农业高产稳产。种植水土保持草是一项见效迅速、成效显著的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的同时还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提供饲料、肥料、燃料,综合利用。比较适合的草种有苜蓿、草木犀、毛叶苕子、野豌豆等,这些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等特性,比较适合北方地区种植,并且可以与大田作物进行轮作。

2、加强防洪减灾宣传领域建设,突出抓好群众对防洪减灾的认识

任何工作的正常开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防洪减灾工作同样如此。防洪减灾涉及面广,但广大群众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以往农村群众靠天吃饭的思想,使他们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浅薄,“没有千顷地打不了万担粮”,老传统守旧的说教,导致了农村群众盲目的开荒垦地,忽略了水土流失造成的严重危害,庄稼连年欠收,就自认年头不好,甚至有些地方相信封建迷信。另外,有些地方群众在生活中常常有意或无意地破坏堤防设施,如偷盗堤防配石,私挖堤后填筑土,破坏护堤林木等行为,这些行为在无形中为洪灾泛滥埋下了隐患。防洪减灾注重的不仅仅是数字的上升和下降,同时也需要在群众思想认识当中打一场持久战。思想认识的战役并不好打,单纯采取行政手段效果不是很佳,要从农村内部思想教育入手,利用媒体加大宣传,提高群众对水患的意识,对破坏自然环境和防洪设施所构成的危害有清醒的认识。同时,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树立几个试点,以生动的实例加深群众对水患的认识。

3、强化防洪减灾预案制度,为科学分析决策提供切实依据

防洪预案是根据当地多年来水文资料结合地区地理条件,经多方论证总结的抢险、避灾、减灾的理论依据。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立,不立则废”。预案是在防洪抢险减灾中的科学依据,健全的防洪预案的编定、修改工作,每年依据各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自然条件变化,地区行政负责人变动,切实完善防洪预案建设。病险水库、重点跨河、沿河建设工程都细致地编制出台相应的预案,落实责任人,促进防洪抢险的联动。同时,加快实施水情自动测报及云图测定分析工作,是运用现代技术争取防洪减灾主动的根本措施。

4、确立防洪工程建设的主导地位

第3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一、大力提高人民群众防洪减灾的责任意识

洪涝灾害的后果最终是以居民生命和财产以及社会各种公用设施的被害程度来体现的。目前我国的防洪重任主要是交给水利部门修堤筑坝,并依靠在汛期进行抢险救灾来确保社会的安全。近年来由于注重宣传水利建设成就,对于我国70余万km2的广大洪泛平原所存在的洪水风险宣传不够。除江河沿岸的广大居民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一定体验外,大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水风险认识不足。在地方的经济发展中没有考虑足够的防洪减灾对策。比如,在低洼易洪易涝地区建设经济开发区;由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对洪水不设防;城市地下建筑物没有防洪涝设施;大量病险水库下游的城市及居民区没有对应大坝失事的预警系统;蓄滞洪区内安全建设不足,居民安全缺少充分的保证;对易洪易涝地区的房屋建设没有明确的安全要求;…。以上种种都充分说明,我国在发动全民投入防洪减灾方面存在严重缺欠,宣传不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又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面对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束手无策,成为防灾弱者。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成为防灾减灾的积极因素,反而成为需要救助的对象。因此加强对防洪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使广大洪泛区内的群众面对洪水能够自救、互助,确保个人、家庭及身边公用设施的安全,应当是今后动员群众的一个主要目标。为此需要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普及洪涝灾害风险教育,灾害情报向全社会公开

2.各级政府认真抓好洪泛区域的管理

尽管我们已修建了许多防洪工程体系,但由于标准较低,隐患较多,发生溃坝、溃堤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此应当让广大群众准确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风险。即一旦现有防洪工程不能抵挡洪水而溃决后,洪水会淹没多大范围、自己所在位置会淹多深,持续多长时间,洪水水流流速有多大,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自救措施,如果需要避难应当在什么时间,通过哪条路线向何处避难等。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编制洪涝灾害风险图并向社会公开发行和销售,并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时公布每次洪水所发生的灾害过程和受灾情况。无论是公布灾害风险图也好、公布受灾害情况也好,无非是为了提醒广大群众注意自己身边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使大家更好地防范洪水,对洪水灾害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只有当广大群众充分掌握了灾害情报时,在洪水灾害发生时整个社会才会冷静而有序地开展防洪减灾和自救。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社会对洪水灾害的防御能力。因此灾害情报公开是防洪减灾的首要条件。

防洪减灾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防洪和减灾。防洪是指用防洪工程体系,加上洪水预报、调度等手段,使洪水顺利下泄,不致泛滥成灾;减灾是指通过对洪泛区域的日常管理,加强洪泛区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一旦发生洪水泛滥也会将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压缩到最低程度。目前我国在防洪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多,但在减灾方面工作还很薄弱,甚至是空白。比如美国在进行洪泛区管理时,将100年一遇洪水的淹没范围定义为洪泛区。在该区域内的一切建筑都要取得许可证。建筑物要达到一定的耐水要求,达不到要求的不能取得政府贷款,不能参加洪水保险。在该区域内的建筑物多次被淹或淹没一次其修复费用超过房屋产值50%以上的国家要强行收购,住户向其他地方迁移。同时政府要求在该区域内的城镇必须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在此基础上开展洪水保险工作。对于达不到上述标准的不准参加洪水保险,…。对于所划定的洪泛区域,是不允许自由开发和发展的,其发展是受国家设定的各种条件限制的,这些条件能够充分保证在洪水泛滥时,该地区是相对安全的,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通过这样的管理,大大提高了地区自身防御洪水灾害的能力。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对防洪工程的依赖和压力。

二、加强和完善流域管理机构建设

目前我国已设立了七大流域机构。按水法规定流域机构是由国家授权的水行政管理部门,代表水利部行使水管理权。但目前各流域机构主要是管理河道水系的规划和开发治理,而对流域内各种对水系有影响的行为,不利于防洪减灾的各种开发行为没有干预能力。目前的流域管理机构只管理水系而没有管理流域。可事实是流域内的许多不合理开发活动都会影响到水系的管理,如水土流失、水质污染、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利用、洪泛区内人口和财产的集聚等。为了让流域管理机构真正管好水系必须授予流域管理机构更广泛的权力。让流域管理机构能参与流域内各种开发保护规划。对流域内各种不利于水系管(下转第70页)(上接第66页)理的开发活动有干预权和否决权。如对有可能造成水系污染、淤塞、危及水利工程安全、计划外引水及在高风险区内等的开发项目,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有权制止和否决。因为流域机构代表的不是某一地方的利益而是整个流域的利益。

从防洪减灾的角度来讲,流域管理机构除了制定江河的防洪规划之外,还应当制定流域洪泛区减灾规划,负责编制洪泛区的洪水风险图,对不同风险区内的防洪减灾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制定洪泛区管理条例,对洪泛区内各种开发活动提出控制原则。协助地方行政部门开展防洪减灾知识的普及,对地方防洪减灾社团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流域管理机构从水系防洪管理跨向全流域的防洪减灾管理也是实现全民防洪减灾体制的重要条件。

三、完善防洪减灾体系的措施研究

面对日益增强的洪涝灾害,需要逐步改善我国的防洪减灾体制,建立全社会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增强全社会的防洪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洪减灾能力,共同迎接洪水灾害的挑战,应当是我国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目前制作洪涝灾害风险图的技术已趋成熟,建议由国家防办指定编制单位,首先编制各流域洪涝灾害风险图。之后,再指定各省、市、自治区的防洪主管部门在流域洪水风险图指导下编制各省、市、自治区的洪涝灾害风险图。各地、市、县可根据地方特点决定是否有必要根据省级洪涝灾害风险图编制本地方的详细洪涝灾害风险图。编制风险图所需费用可在防洪费用中开支,但要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成果由指定专家验收。风险图完成后要广泛地宣传和提供给居民使用。

由于我国各流域防洪标准较低,洪涝灾害频繁,而作为承灾体的广大洪泛区不能盲目发展。应当根据洪涝灾害风险制定或调整本地区的发展计划。建议国家防办应尽快着手制定《洪泛区管理条例》,对广大洪泛区实施风险管理。(注:目前我国将未破堤情况下行洪的淹没范围称作洪泛区。而将破堤后可能淹没的广大洪泛区称为堤防保护区。此种提法有许多弊病,值得商榷。)

鉴于流域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保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开展以流域为单位的国土综合整治。防洪减灾也要由单纯的水系防洪工程建设扩大到洪泛区的减灾管理。我国现行的流域管理机构职能难以胜此重任,因此需要扩大和明确流域机构的职能。同时现代流域已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为协调流域圈与行政圈、经济圈、供水圈的关系,需要有《流域管理法》尽快对流域管理机构的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第4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城市;洪灾;因素;防洪减灾;措施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每年全球范围内都会暴发许多自然灾害,据统计结果分析,大概有40%的损失是因为洪涝灾害造成的,所以,洪涝灾害已经成为现阶段主要的自然灾害形式之一。洪涝灾害的发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减少因洪涝灾害而造成的损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1城市洪灾形成的因素

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给当地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根据相关资料的研究发现导致我国城市洪灾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1地理环境的因素

我国有将近一半的城市在江河的中下游地区,且属于平原地形,这些城市由于地面比江河水位低,在洪水大量来袭时易造成蓄泄能力不足,这种低洼的地势很易造成洪灾的侵袭。

1.2气候的影响

气候是非常容易引起城市发生洪灾的一种因素,一般来说导致洪灾的主要气候原因有台风、大潮,由于我国紧靠海洋每年都有至少7次以上的台风入侵,这些台风强度较大并且造成的危害也很大。据资料显示,深圳在1993年的一次台风入侵中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亿元,而1997年的特大风暴潮灾中浙江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70多亿元,因此,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1]。

1.3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中的建筑更加拥挤、马路也都成为水泥和沥青,这种路面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很弱,降低了水土交换作用。同时,部分城市将雨水排除管道和排污水管道共用,且城市中的排水设施不够完善,投入的资金比较少,相应的排水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大量雨水的侵袭。

2城市防洪减灾的有效措施

减少洪灾对城市的危害,减少由于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居民生活带来的损失,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2.1增加对城市洪灾预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面对城市洪灾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的严重影响,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加强城市洪灾预防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城市洪灾预防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增加对城市洪灾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城市防洪预防建设资金的投入要落实“谁受益、谁投资、谁建设”的原则,实施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满足城市防洪相关设施的建设。根据“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和“国家河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向城市中相关河道的受益单位收取一定的城市防洪工程维修管理费用;有国家拨取专项资金用于对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或维护,或是落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响应,利用社会资金和股份制的模式开展城市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2]。

2.2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防洪工作中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一项理念,科学发展观主要是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落实全面的发展观,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可持续。城市洪灾的发生将会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相关城市建设部门应该在城市防洪工作中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城市洪灾是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以及人为的一些因素而导致的,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杜绝这类灾害的发生,但是要通过自身的行动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该转变工作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避险意识放在防洪工作的首位,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安排,发挥防洪工程效益并通过调度蓄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的保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3]。

2.3完善城市防洪管理体系

要做好城市防洪工作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减少洪灾给我国城市带来的损失,相关部门应该尽快根据城市发展的特点形成一套完善的城市防洪管理体系。非常规防洪工程和常规防洪工程以及防洪非工程体系,洪水灾害保障体系和灾情、水情评价体系是我国防洪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规防护工程主要是通过一些基础设施的维护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常规防洪工程主要是建筑堤坝和水库等措施,这些完善的防洪体系的建设对于减少洪灾对城市的威胁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洪灾管理部门要根据各地的洪灾发生特点加强科学研究,制定适合城市的减灾对策,将更多的现代技术运用到城市防洪减灾的预防和管理中,做好城市防洪、排涝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少城市洪灾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2.4定期对防洪设施进行维护与维修

维护和维修是确保防洪工程完善良好的根本措施。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确保维修费用充足和资金落实到位。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对现有体制进行改革,来解决一些体制不顺,管理不灵活、管理经费不足的弊端。并且,要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责,协调好各个区段的管理和维护[4]。

2.5大力宣传、增加人们的水患意识

在城市防洪中,我们应大力宣传一些相关知识,增加百姓水患意识,提高百姓防洪素质水平。积极宣传与城市洪涝相关的法律,使百姓意识到城市防洪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以及城市防洪的重要性,使百姓养成人人关心,自觉维护河道环境,自觉维护防洪措施的好习惯。对一些无故破坏宣传活动或防洪措施的个人或单位,应依法从事,给予严惩。

2.6颁布相关法律,将城市防洪纳入法制轨道

在城市的建设当中,难免会有一些侵占河道的违规建筑物,因此,国家应颁布相关法律,对这些违规建筑物限期无条件拆除。对于一些违反规定、抗法不拆和破坏防洪措设施的恶劣行为,应按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惩。此外,有条件的城市应设立相关资金,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7城市防洪应与城市建设相结合

城市防洪和城市建设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如果这两者相结合,不仅能节约城市道路占地面积,还能更好地维护河道堤防。对与城市建设留下的垃圾应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致力于加固堤坝。增加水土面积,提倡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

2.8建立一套完善的水文自动检测系统

我们应采用现代高科技技术,对城市附近的河流进行各项水文参数的实时收集和处理,及时准确的进行水文测报和洪水预报,为防洪相关决策人员提准确数据,从而科学合理的调动用水。除此之外,要设立各级城市防洪相关部门,实行行政长官责任制,还要对各个部门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

3结语

城市防洪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将会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的危害,相关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应该从增加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理念以及建立适合城市防洪的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更好的开展城市防洪工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士奎,郭淑君.城市洪涝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分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于卫红,于冠瑞.与洪水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城市防洪规划[J].城市规划,2010(04).

第5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防汛;工作建设;城市防汛;应用

Abstract: The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for flood control engineering measures can be regarded as a supplement.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by means of law, administration, economic means and direct application of flood control works of other means to reduce flood damage loss measures.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of small investment, quick effect, but also for the flood control project bring into full play to provide guarante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nd practice show that, it is a cost efficient macro measures, therefore, should be widely used in flood control work.

Key words: flood control; construction; city flood control;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城市防汛的必要性 水灾是我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常见的灾害之一。多数城市沿江河或滨海分布,既受水之利,又遭受洪水的威胁。城市洪灾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化发展使城市水文特性发生了改变,对降雨、径流、洪水等水文要素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加剧了洪灾的影响;另一方面,自身特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市政规划不尽合理、防洪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与城市防洪要求的不适应,以及人们防洪意识的淡薄等也是导致城区洪涝灾害的原因。

二、非工程措施作为城市河道防洪措施的内涵

防汛措施主要是指能够缩小洪水泛滥的范围,减免洪涝灾害损失的具体办法和手段,可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是与工程防洪措施相对立而提出的,是指不修(或少修)防洪工程而采取其他各种减少洪灾损失的措施。尽管修建防洪工程的防洪效益很大,但投资也很大,而发生稀遇大洪水的机会毕竟是较少的。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发展,使得修建防洪工程以后,每年的洪水损失仍有增无减。对洪水管理分四种情况:试图改变洪水;试图改变洪灾的危害性;试图改变洪水损失带来的负担;准备并承担洪水损失。第一种情况为“工程措施”,其他三种情况为“非工程措施”。在防洪工程措施不足以解决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可采取非工程措施进行防汛治理。但是,从防洪减灾的策略思想来看,这只是一类独立的防洪减灾策略思想,体现了人类尊重洪水规律,主动协调人与洪水关系的自然观和社会发展观。通俗地说,防汛工程措施着眼于“管水”,而防汛非工程措施着眼于“管人”。可见,防汛工程措施和防汛非工程措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体现了两种不同的防洪策略思想,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的正确结合才能最有效地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防汛非工程措施的内涵是:通过约束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的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具体说就是通过法令、政策、经济手段和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技术手段,以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的措施,统称为防洪非工程措施。而这一系列的非工程措施构成了防洪非工程体系。

三、深化宣传,提升全民水患意识;拓宽思路,构建水利民生

1、强化领导,为水利宣传提供保证宣传工作必须和其他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抓。领导一手抓,主要领导亲自过问亲自抓,分管领导经常抓具体抓,对本单位水利宣传要出课题、下任务。建立健全单位宣传工作领导责任制,做到人员、设备、资金、措施、组织五落实。让宣传工作从上至下的贯彻实施。

2、提高水利宣传人员的素养,开辟新的宣传平台,提升宣传能力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我们要在原有的政策宣传上再下功夫。一是要继续深入基层,了解群众之声,真正了解基层所需,化解矛盾、提高自身素质。二是要加强纵向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参加各种培训向兄弟单位学习好的经验与做法,内化吸收提升宣传的整体素养。三是要扩大宣传信息网络。在开会政策宣传的基础上,可在电视媒体上设立水利专栏进行了宣传,同时通过网络搭建互动信息平台做活宣传,也可将防汛材料制成传单,利用集市向群众宣传。四是要宣传内容做文章,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喜闻乐见,要把宣传内容有机的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的“动态”中去,营造有利于水利建设和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应对大汛、大旱时,水利宣传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具体生动的宣传,凝聚民心,体现民意,汇聚民智,展现民力,使全民水患意识和水利意识不断提高。

四、 要加大水利执法巡查和执法力度

近几年河坡河堤种树现象严重,个别渠道河底种庄稼的也是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部门、执法部门要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可执行制度,对于心存侥幸,被眼前利益蒙蔽水患意识淡薄违规建设、违法破坏行为要加强巡查,限期整改,对说之不听,劝之不闻、指正不改的不仅要依法制裁,还要作为反面教材进行广泛宣传和报道。

五、组织、建立一支专业化与群众相结合的抗旱防洪队伍

每年汛前都要进行实战演练。事实证明在大洪 、大旱、大灾面前专业化的引导和汇聚群众的力量是制胜最有效的法宝,因此我们:

1、要继续加强和完善民兵抗洪抢险排的建设和管理,充实抢险机具,进行专业化的训练和演练,组织主题模拟训练,现场操作,使学员掌握定期巡堤查水要领和注意事项,掌握漏洞、脱坡、管涌、渗水等险情的识别和抢护方法。练就一支既能协同作战,又能独立作战的强军。

第6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防洪标准 自然条件 规划设计 防汛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洪涝灾害显著特点之一是内涝,即外河洪水位抬升,城区雨洪积水难以有效排除而致涝。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空间呈现出立体感,随着新城区地不断扩张,使得老城区更容易受到内涝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出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对策,对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位置以及江河洪水的特性, 在流域或水系防洪工程体系的框架下, 通过建设必要的防洪、除涝、排水等设施,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并采取非工程措施, 改善和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管理水平, 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人民安居乐业; 发生超标准洪水时, 应有预案对策, 以保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与生产不发生大的动荡,使各类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因此, 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管理的总体对策是采取工程与非工程及社会综合性防洪排涝减灾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 规范与指导人类的社会活动, 创造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坚持以人为本, 减轻城市的洪涝灾害损失。

2 城市防洪排涝存在问题

2.1城市防洪标准偏低。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和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不足,多数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优先考虑城市地上建设,对防洪、排雨等地下设施投入相对不足。导致现有的城市防洪标准与这些城市的社会经济地位不相称, 在遭遇大洪水时, 由于城市规模扩大, 人口增加和经济总量的扩大, 同样的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2.2城市调蓄雨洪能力衰减。由于城市地区湖泊、洼地萎缩、面积减少, 土地硬化程度提高, 而且大量的建筑建造在原来的绿地和水域上, 致使城市调蓄雨洪能力锐减,易造成内涝。另外, 许多城市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城区原有设计的排水管网很多都是建设年代已久、排放能力不够、排水标准比较低,很多新建居民小区未按标准新建排水设施, 而是接入原有的市政管线, 加大了排水负荷。

2.3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城市洪涝灾害防治除了依靠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以外, 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如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新的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我国目前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对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水平还不高, 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

2.4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很多城市应急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存在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薄弱, 预报预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受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很多城市在城市建设和城市防洪管理上, 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市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 受淹后又缺乏补偿机制。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 缺乏包括洪水保险、城市居民紧急疏散、撤离及救灾措施等内容在内的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

2.5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由于对城市所存在的洪涝灾害风险宣传不够, 除遭受过洪涝灾害的城市居民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一定体验外,大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既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 又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

3城市防洪排涝在水文水利方面的计算模式

3.1假设暴雨计算。通过统计一地区的历史数据,查询相关的暴雨资料之后取平均时态,又或者是选择相对较恶劣的一个组合情形,将其作为暴雨的时空分布设计依据,通过暴雨可以间接推测、计算出洪水。

3.2产流计算方式。这里提及的产流就是指在各流域里不同径流成分整个生成、整合的过程,就是水分处于垂直运行时,因受到各种综合性因素的影响,同样更是再分配降水量的一道工序。下垫面的条件不同其产流机制也会不同,而产流机制的差异会影响到整个产流的发展过程,出现一些不同的径流特色。因此根据产流机制的不同采取的产流模型计算也要因地制宜。

3.3汇流计算模型。它通常是遵循此流域最近一次降雨时的净水量分布规律,推导出流域进出口断层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数值。汇流的计算方式有很多种,依照流域的蓄泄关系可以划分为非线性以及线性的两种汇流模型;依照输入空间的分布差异可区分为集总和分布的参数两种模型;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坡面的汇流以及河网的汇流两方面计算城市汇流数值的。

4 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对策

4.1适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目前, 我国多数城市排涝标准偏低,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日趋严重。城市地下设施和城市网络系统的不断增加, 内涝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必然也不断增加, 因此提高城市排涝标准已成为我国城市防洪建设中的紧迫任务。

4.2防洪排涝规划、建设与市政建设同步进行。应处理好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间的关系,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注意防洪排涝问题, 明确城市防洪建设的方向、总体布局、建设规模、防洪标准及主要治理措施, 防洪排涝设施与市政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4.3强化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建设。进一步从实际出发, 制定和完善防御超标准洪涝水、风、潮预案, 制定相应的防洪排涝调度实施方案和应急方案, 如绘制城市防洪风险图、界定风险区、引进风险管理, 加强洪水预报、调度、警报, 建立城市排涝系统应急反应机制等非工程措施建设。

4.4逐步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针对突发性洪涝灾害的预警制度, 洪涝灾害风险征兆识别、预报与预警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目前我国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 特别是预报结果的传播和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建立健全预警制度, 对内容、标准和流程进行规范, 能够保证真实、准确、及时地洪涝灾害信息, 提醒城市居民注意自己身边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 使大家更好地防范洪涝灾害, 又可以避免公众的盲目恐慌和各种谣言的流传。

4.5建立和完善雨洪利用管理体系。城市雨洪资源利用不仅是水务部门和城建部门的任务, 同时还牵涉到气象、地质、水利、城市建设等其他众多部门, 具体实施时需与城市建设、市政管理、节水、建筑设计、环保和园林等许多部门通力合作。要有效推广城市雨洪资源利用, 必须建立有力的领导组织机构, 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包括防洪、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与配置、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问题, 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监督。

4.6建立健全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由于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短期紧急调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义务与协调机制, 以及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 提高快速反应决策能力。我国防汛工作现行的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各有关部门的“防汛岗位责任制”, 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方式, 今后需要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配套法规, 强化组织管理体系。

4.7增加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防洪排涝设施的建设必须按照防洪规划逐步完善和提高, 鉴于洪水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 因此要防止大灾大投入、小灾小投入、无灾不投入的被动局面。不少地方对防汛抢险舍得投入, 但对管理运行养护维修则往往投入不足; 对修建防洪工程设施可以按计划安排投资, 而对防洪的非工程措施建设则往往重视不够, 缺乏资金保证。国家在考虑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时, 不仅要考虑直接经济效益, 更须看到它的社会效益及其全部功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安排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同时, 充分考虑对管理运行、养护维修和非工程措施的投入。

4.8强化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通过宣传手册、展板、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 对广大市民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普及洪涝灾害及其防御的常识, 增强城市居民防御灾害和灾中自救的本领, 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防洪减灾管理。

参考文献:

[1] 吕旭东,刘磊.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01) .

第7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防洪科技手段减灾

中国是一个洪涝灾害严重而频繁的国家,因此筑堤防洪已成定势。在长达数千年之久的中国防洪史中,筑堤技术、堤防抢险技术已成为我国防洪技术的核心,特别是围绕筑堤技术逐渐成为缕堤、月堤、遥堤、格堤、减水坝组成的堤防系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提防守护措施、岁修制度趋于完善,流传至今。现如今我们要继往开来,不断地将各种新兴科技手段运用到防洪减灾这项工作中。

一、将新兴科技手段运用到防洪减灾体系中。

1、采用先进技术预报水情预报。

若想知道准确的水情,前提是正确预报降雨。对降雨预报同时可分为长、中、短期预报和实时预报。长期预报是跨年度预报,中期预报是跨月预报,短期预报是指近1-3天内的预报,实时预报是近1-2小时内的预报。关于长期预报问题,全世界都没有解决,中期预报的准确性也不高,只有短期预报的精准度在不断提高,实时预报更是已有较好的精度。随着卫星云图、全球气象数值模型等新技术的应用,降雨预报的预见期逐渐加长,精度不断提高。另外雷达测雨在欧美一些国家已广泛应用,它实时降雨预报的有力工具,它既可以精确地预报数小时后流域内降雨强度、分布、移动方向及移动速度等。

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即洪水预报以及洪水灾情预报技术都有很大进步(河道洪水演进)。流域产汇流模型、水文学预报模了型、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等都在不断完善。针对黄河含砂量高,河床冲淤变化激烈的水沙预报模型也投入使用。这都促进了江河洪水预报技术将日臻完善。

2、现代通讯技术

在防洪抢险中,洪水预报、水情及灾情的迅速传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移动通讯,光缆通讯、卫星通讯、微波通讯、卫星通讯、流星追踪通讯等广泛在防洪中应用,保证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必定能够减少灾害的发生。

3、不断拓宽信息管理技术

在防洪决策过程中,将会涉及大量水文、工程、气象、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是水利部信息中心负责信息管理。

4、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洪水发生时,有必要对洪水的举动、灾情等实行大范围的监测。而利用卫星遥感、机载遥感对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已取得十分重要成果,现在多云天气、夜间的成功监测。不仅可准确判断淹没范围,还可以判断淹没水深,以及被淹没农田的减产幅度等。水利部遥感中心已成功地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辽河、长江洪水进行了有效的监测。同时还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准确地判断洪水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受灾人数。

5、对洪涝灾害实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准确地预测各江河遭遇超标准洪水和工程失事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具体的有可能发生的淹没范围、持续时间、水流速等。据此可推断各地域遭遇洪涝灾害的危险程度。亦可制定各地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确定防洪标准、堤防保护范围等,广泛推广洪涝灾害风险图。

6、防洪决策技术

集通讯、信息管理、洪水预报、灾害监测、洪水优化调度等新兴技术为一体的防洪决策支持系统已在各大流域内逐渐形成。黄河、长江、淮河等都已初具规模,目前国家防洪抗旱总指挥部正集中全国专家在制定全国防洪决策指挥系统的实施方案,防洪科学决策已指日可待。

7、洪涝灾害信息的社会服务技术

洪涝灾害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用GIS及多媒体技术可为社会交通、旅游、商业、企业等各部门提供通全面、直观的信息服务。有关水情、灾情、预警等各种信息按不同行业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提供多方位信息。有利于各部门及时采取主动减灾行动,减少社会洪涝灾害损失。

二、防洪工程建设技术中新兴的技术手段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1、筑坝技术已初步实现了机械化和科学管理

在混凝土重力坝建设中目前成功的运用了混凝土碾压筑坝技术,不但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节省了投资。在土石坝方面应用了面板堆石坝技术和无纺布防渗土坝施工技术,都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建设超200米高大坝时,使用的是我国已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溢洪道下游的消能防冲技术。

2、堤坝防渗技术

为堤防的隐患是土堤内发生裂缝、动物洞穴,在洪水期间导致管涌、溃堤等重大事故。近年来我国成功地开发多项技术成果:如堤防劈裂灌浆、打设连续混凝凝土防渗墙等,此外在防洪抢险中应用模袋混凝土等新材料防冲防渗也起到胡额定作用。

不过相对于其它发达国家和我国其它行业,在水利建设中的技术进步仍属较为落后的。目前6万公里大江大河干堤的防洪标准只有10-20年一遇,离达到50-100年一遇还相距甚远,还需要奋斗几十年。

三、应积极健全洪水灾害保障体系应健全。

1、负责灾后抢救、重建、临时撤退安置生活救助组织;

2、防疫、卫生保健组织;

3、物资供应体系;

第8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自1945年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奇黑利斯河流域的防洪减灾问题,进行了800多个可行性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该流域的洪水问题。州政府已经实施了一些小规模的工程,如河道的裁弯取直以及堤防的加固加高等。但是,这些只是局部的措施,缺少流域范围的解决方案。

由于政府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很多有关该流域的建设方案没有被美国国会通过,直到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奇黑利斯河一段防洪堤的设计方案,但由于没有经费,该计划遇到了来自市政和社会的反对。最终,在缓解奇黑利斯河流域洪水灾害方面没有采取任何行动。2007年12月,奇黑利斯河上游发生严重洪水,洪水水位创历史新高,著名的“5号公路”被封闭,许多农场、企业和居民的住宅被洪水淹没,直接经济损失有数十亿美元,其中由于高速公路封闭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小。

2011年,华盛顿立法领导者呼吁对奇黑利斯河的洪水问题进行单独研究,并提交专门报告,成立了一个由奇黑利斯河流域的6位领导组成的工作组,专门为该河的防洪问题提交建议。工作组建议改善奇黑利斯河水生物种的生存环境,尤其是鲑鱼,这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鱼类。这个建议被提高到与防洪减灾同样重要的高度,这种优先考虑,首要是基于流域文化以及流域的经济效益,并且也是促进流域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并不是简单的防洪减灾。

奇黑利斯河的防洪减灾措施包括大、小规模的基建项目、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项目、土地使用管理和洪水预警等,具体如下。

大规模的流域项目 包括在河流上游建设大坝和水库,为鱼类洄游修建鱼道,还有一些水质和泥沙方面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分析大约需要耗资560万美元,项目建设大约需要经费2.5亿美元。还有“5号公路”保护项目目前正在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分析工作,包括抬高公路的地基、进行路基填充、架设高架桥以及进行移民搬迁等,需要花费3.5亿~20亿美元。

小规模的项目 包括用于堤防建设的征地和移民搬迁等项目,提高蓄洪能力,进行滩地恢复等。水基础设施保护项目包括修建堤坝保护污水处理厂、修建防洪墙保护饮用系统等。畜牧业和农业保护措施包括在保护区修建“动物防台”,为牲畜提供洪水避难场所,修建洪水撤退道路,方便牲畜在遭遇洪水时撤离,减少牲畜死亡,大约需要100万美元。

基于生态的项目 奇黑利斯河流域正在展开基于生态的项目,以提高流域整体的生态价值、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以及大量鱼类的生存环境,包括制定一个全流域的水生物种促进规划、河岸毗邻区的连接和保护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等。

水生物种促进规划 工作组正在制定全流域的水生生物促进规划,从华盛顿国务院获得鱼类和野生动物方面的技术支持,尊重部落文化差异,规划流域水生物种的促进方案。这将包括保护该流域鲑鱼的生存环境。

第9篇:防洪减灾的措施范文

乌拉特前旗位于巴彦淖尔市最东端,镜内所辖黄河堤防133.5公里,占巴彦淖尔市堤防总长的48%,战线长,压力大;从水利工程现状看,乌拉特前旗仍存在河道淤积淤塞严重、山洪隐患加大、建筑物老化失修、城镇防洪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综合抗灾能力还不强;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稳步提升,生产设施和生活物品明显增多,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进,防洪防汛的任务也相继加重。

二、存在问题

(一)对防汛工作认识不够,对严峻的防汛形势估价不足

乌拉特前旗是全内蒙古、全巴彦淖尔市的重点防洪旗县,具有“五有一多”威胁众多的防汛形势,“五有”是有河、有山、有海、有矿、有库,“一多”是人口众多,相对密集。有河即黄河;有山即“三山两川”:乌拉山、白音查干山、查石太山、小佘太川、明安川,涉及7个苏木镇,防洪范围大,防洪战线长,防洪工程滞后;有海,中国淡水湖之一的乌梁素海,由于后山的山洪全部下泄入海,随时可能威胁到海堤的安全;有矿,乌拉特前旗矿产丰富,山区采矿、探矿企业星罗棋布,随时有出险的可能;有库,境内有中小型水库9座,正在实施除险加固的有1座,正常运行有4座,由于水库蓄水,一旦山洪暴发,泄洪道泄洪,将威胁下游村庄,再加上部分集镇人口众多,相对密集,防洪任务十分艰巨。洪水威胁众多,一是黄河对岸的毛不拉、卜尔斯太、哈赖沟三大孔兑,每年暴发山洪,洪水携带大量泥沙淤积主河道,直接威胁全旗黄河堤防险工段,给黄河防汛工作造成天然险势;二是由于高速公路的建成,将分散下泄的山洪,改为集中下泄,形成山洪聚集,流量增大,冲击力增强的势态,再加上山洪工程标准低,基础差,达不到防洪要求,因此,防洪工作必须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全力加强抢撤力度。

(二)防洪安全存在的问题

1、乌拉特前旗黄河堤防工程险工险段和薄弱环节多,工程投入不足,标准低,整体设防能力非常差,急需国家投资按新二级标准进行加固。

2、大堤穿堤涵洞一直是防汛安全隐患,对多年废弃的或不经常使用的应彻底清除;重新加固,对非留不可的穿堤涵洞(如一、二、三、四排干)急需国家投资进行维修加固。

3、乌拉特前旗山旱牧区山沟众多,地形复杂,山洪治理工程建设滞后,汛期的天气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很多,局部的暴雨洪水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仍然不可避免,特别是乌拉山前,沿山修建高速公路后,未经大的洪水考验,防洪安全隐患依然十分突出。由于洪水集中排泄而且无出路,致使大量的农田、村镇、学校、厂矿、公路、铁路、供电设施以及水利工程经常遭受山洪的危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基木上形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有雨就有灾”的局面,因此,对乌拉山前山洪沟实行综合治理,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4、黄河堤防管理段基础设施比较差,需进行强化各管理段的内部建设工作。

三、防洪减灾对策

(一) 调整防洪思路,切实增强水患意识

防洪治水要树立人与水和谐共处的思想,实现人类的治水要求与尊重水的的有机统一。对洪涝灾害要确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念,做好“常备不懈,以防万一”的准备,坚定“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的决心,不能存在半点侥幸心理,要采取超前性措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建立健全防汛机构,进一步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责任制、分包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技术责任制、值班工作制度。要加强监督捡查,排除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要加强黄河沿岸居民的防洪意识,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树立起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的思想,经常提醒广大居民仍有洪灾风险的存在,居安思危,防洪避害。

(二) 完善防洪工程体系

工程体系是防洪减灾的主要调控手段,完善乌拉特前旗防洪工程体系依然是今后占主导地位的保安措施。一是按照国家新二级标准对镜内的黄河大堤全线进行加高培厚工程,二是继续实施堤防加戗与险工治理,翻建及改建有安全隐患的穿堤涵洞,新建各类防洪建筑物。三是要重点解决乌拉山前山洪入黄的出路问题。四是修建各类砌石护坡、导流坝,加固防洪护村坝。五是整治扩宽清挖泄洪道及加固滞洪区。六是加大水库除险加固的力度。

(三) 建设防洪非工程体系

乌拉特前旗防洪标准低,目前防洪形势严峻,发生超标准洪水的机率依然存在,提高防洪标准既不可行也不合理,而且会在生态环境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乌拉特前旗防洪工程体系建设逐渐完善以后,强化防洪非工程措施就成为今后防洪体系建设的重点。

1. 加快河池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水利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现代化信息采集设备、通信工具、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手段,及时掌握水的有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和水土流失,达到科学调水用水,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因此,要逐步建立水利信息系统体系,为领导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水文气象测报,强化通信联络,确保汛情、汛令及时准确传递

水文气象的预报和测报是防汛的耳目。因此,防汛部门要和水文气象部门建立报汛联络网,及时反馈水情、雨情信息,为领导防汛决策提供依据和保障。通讯工作是防汛的生命线,没有通讯,防汛指挥调度就形同虚设。因此,必须建立各级防汛调度通讯网、水库通讯网,保证汛情、汛令畅通无阻。

3. 加强法制教育,依法治水,依法防洪

必须加强《水法》、《防洪法》和《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依法治水,依法防洪,加强防洪设施管理,明确划定水域界限,严格禁止侵占,以利防洪、防汛。

4. 加强工程管理和水库科学调度

工程管理不善,往往是造成水库失事,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原因。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加快水利工程体系改革,把工程效益、工程维修和工程安全落到实处。同时,汛期要加强水库科学调度运用,病险水库运行方案要确保安全度汛,洪水时要优化调度,错峰削洪,避免或减轻灾害。

5.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防洪抢险预案

相关热门标签